第 22 部分阅读
楚乘风和周源对视一眼,道:“太后有令,本王自当前去。只不过现在本王身着便服,若是就这么去恐怕有污太后她老人家的眼,不如等本王换一身衣服再随你们去。”
“不必了。”侍卫长道:“时间紧急,请王爷立刻跟在下走一趟。”
楚乘风悄悄给周源递了个眼神,然后沉声道:“既然如此,那走吧。”
与此同时,回皇城的诸位王爷都被仁禧太后派人请到了宫里。
康寿宫中,仁禧太后坐在大堂之上,闭目沉思。
“太后,诸位藩王已全部请到。”侍卫长入门道。
“宣他们进来吧。”仁禧太后语气淡然的说道。
诸位藩王走入房门,躬身行了个礼,齐齐道:“太后。”
仁禧太后睁开眼,扫视了众人一眼:“诸位王爷,今儿个哀家请你们前来,是有一件事想问问你们,你们一定要如实回答哀家。”
众王爷垂着头,没有做声。
“昨儿个宫里出了件大事,想必你们都有所耳闻。”仁禧太后顿了顿,沉声道:“是谁做的最好现在就承认,哀家看在以往的面子上可以留个全尸。”
众王爷互相看看,沉默不语
仁禧太后挑眉:“既然没人承认,哀家为了抓住凶手,不得不得罪了。来人,把诸位藩王压到侧殿中严加看管,没有哀家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探视。”
直到这时,众藩王才明白过来。
仁禧太后这次招他们前来根本不是为了找刺杀楚捷的凶手,她只是想借此堂而皇之的将他们控制起来。
“太后,您要抓凶手我们都没意见。”吴王楚睿率先道:“只是事情尚未查清,您就将我们都抓起来,未免太过草率了。”
“太子被刺一事关系重大,哀家为了抓住凶手才不得不出此下策,请各位谅解哀家的难处。”顿了顿,仁禧太后目光直视吴王道:“吴王爷,其他王爷都没有反对,你为何如此激动?”
“我……”
“吴王爷,你若心中无愧根本就不必担忧。”仁禧太后眯起眼道:“太子遇刺一事,哀家会查个水落石出,绝对不会冤枉无辜的人,也不会放过有罪之人。”
“既然太后都这么说了,我们自然没有意见。”楚乘风拱手道:“只是不知太后需要将我等关上多久才能查出凶手?”
“少则七天,迟则半月,哀家会给诸位一个交代。”仁禧太后承诺道。
与此同时,城外军营处,大帐内倪丹将军接过张任递来的一张纸条。
倪丹将军望着纸条,面色凝重:“为了大楚,臣必当竭尽全力。请公公回去禀告太后,臣定会压制住藩王亲兵,不让他们有异动。”
“倪丹将军,如今是非常时期,就有劳你了。”张任道。
“张公公客气了。”倪丹将军道:“在下身为臣子,自当为国效力。”
张任走后,心腹入大帐内,就见倪丹将军眉头紧锁,整张脸阴沉着。
“将军,可是出了什么事情?”心腹问道。
倪丹将军叹口气:“昨夜太子住的锦竹宫遭了刺客。太后为了彻查此事,已经将诸位藩王全部困宫中,想必过不了多久,这消息就会传过来。”
“太后此举就没考虑过藩王们带来的亲兵?”心腹皱眉道。
倪丹将军苦笑一声:“太后传下懿旨,让我们想办法压制亲兵,不能让他们有异动。”
“那将军想要如何做?”心腹道。
倪丹将军沉吟片刻:“若是做得不好,太后正好有理由撤了我,换上她自己的人。所以这件事,我们必须要办好。”
“太后这次是出了个难题给我们。”心腹顿了顿道:“藩王们带来的亲兵不好对付。而且如今时局不明,凶手没查出来,我们若是贸贸然得罪他们。等事情了结后,藩王参一本,也一样吃不了兜着走。”
“依你之见,如何安抚亲兵?”倪丹将军询问道。
心腹想了想道:“太后可以利用我们,我们为何不利用太后?我们现在就将亲王被困的消息告知那些亲兵,要是有人异动,正好可以借着刺客的事压制他们。就是弄错了,等藩王们出来,也不好说什么。”
“也只好这么办了。”倪丹将军点头道。
张任回到宫中之时,诸位藩王已被侍卫长带到侧殿中困住了。
“太后,倪丹将军已答应了。”张任行了个礼道:“城外亲兵有倪丹将军的兵马压制,太后可以高枕无忧。”
“高枕无忧?”仁禧太后轻哼一声:“藩王不除,哀家心中难安。”
“恕小的直言,太后为何将藩王们关在一处,就不怕他们暗中勾结?”张任道。
“暗中勾结?不这么做他们也会暗中勾结。”仁禧太后凝声道:“将他们放在一起,也省了哀家再费心思看管。”
“太后,凶手就难抓到了。”张任担忧道。
“哀家从没想抓到凶手。”仁禧太后冷声道:“哀家要的是让他们有来无回!只有斩草除根,太子一事才不会再发生。”
第五十九章 局势恶化,出狱
在楚安凝到北方之前,完全没有想到事情会如此严重。然而当他看到大雪封路,饿殍满地,盗寇横行的场景才意识到事情不仅仅是救灾而已。
天灾总是伴着。
在官员携款私逃,府衙无人管理,整个地方乱成一锅粥的时候,起义军也就顺势而起,并很快得到百姓拥护形成势力。
楚安凝为救援而去,带的东西比人都多,所以在遭遇到起义军的时候,堪堪保住了一半粮食。于是急书回朝,请求派兵支援。
皇城,明泰殿
自从皇上病危之后,朝中事务被仁禧太后一力揽下,大臣们每日到明泰殿中请安上朝。先开始还有大臣会私底下嘀咕几句,但随着皇上的病越来越重,反对的声音渐渐消失不见。
“刚刚平西王传来消息,说北方有人煽动百姓谋反,带去的粮食已被这些人抢了一半,众位爱卿如何看?”一坐下,仁禧太后就道。
深夜被急召入宫,大臣们心知定是出了大事,如今被仁禧太后一问,心里也有了各自的打算。
“太后,这些刁民胆大妄为,为今之计只有派兵前去镇压。”御史大夫严复率先开口道。
仁禧太后点头赞同:“兵是要派,只是哀家在想,究竟派谁去比较好。”
藩王被关,倪丹将军驻守城外压制藩王军队。庆王楚渊因皇上中毒一事而被牵连,虽然事情还没查清楚,但人已经进了天牢。朝中的武官,刚被仁禧太后提拔上来的时间太短,没资格领兵平叛。资历深的,又因都与庆王楚渊关系匪浅而不能用。这样算下来,武官中能用的只剩下些老臣,偏偏这些人前段日子跟着太后一起等皇上的时候受了风寒,现在身体每况愈下,根本不能带兵。
“太后,不如派张平去?”严复想了想,提议道。
张平是大将军张清的嫡子,自幼熟读兵书,曾在楚渊手下当过兵但未受重用,再加上他父亲与楚渊在朝中对立,所以他与楚渊的关系并不好。
仁禧太后思前想后,叹口气:“那就张平吧。”
很快,张平就带着兵马前去救援,他求胜心切,到达当天没弄清情况就挥兵平叛,结果不止大败还被叛贼抢了军粮,累及楚安凝给他补充粮草。如此这般,使得百姓对军队恶感丛生,再加上有心人煽动蛊惑,一时间民心都向着起义军。
吃力不讨好。楚安凝苦笑不已之下,连忙派人给朝廷修书,请求支援。
啪——
仁禧太后将面前的册子摔向众大臣。
时隔半月,叛军不仅没被镇压下来,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帜,得到许多百姓拥护,短短时间已经初具规模。
“竟然被人抢了军粮,他是干什么吃的?!”仁禧太后怒斥道:“派人去给哀家把张平叫回去!再留下去非把朝廷的脸都丢尽了不可!”
“太后,阵前换将会让军心动荡,不利于平叛。”严复硬着头皮道:“不如再派人带些兵马前去,等平了叛逆,再行赏罚也为时不晚。”
仁禧太后压下怒气,道:“那你说,这次该派谁去?”
“臣……”严复满面为难。
仁禧太后冷笑一声,面对众大臣道:“各位爱卿,你们觉得现在该派谁去平叛?”
有了严复的前车之鉴,众大臣哪敢再随意推举人,都眼观鼻鼻观心,沉默不语。
“都不说话了?!”仁禧太后一拍桌子,站起身道:“朝廷养你们有什么用?!关键时候,一个都用不上!”
“臣等罪该万死。”大臣跪地,齐道。
仁禧太后深吸一口气,坐下道:“现在哀家想要的是能平叛的人,你们不要有所顾忌,想到谁就说出口。”
“臣推举庆王爷楚渊。”太尉苏山出声道:“庆王爷素有百胜将军之城,只要他去就能镇压得住那么叛贼。至于皇上中毒一事,臣以为此事与庆王爷无关,肯定是有人栽赃陷害。”
仁禧太后挑眉道:“皇上中毒一事尚未查清,苏爱卿不要凭什么就觉得此事与庆王无关?就凭你与庆王爷私交甚笃?”
“臣拳拳之心,皆是为大楚着想,绝无半分结党营私之意。”太尉苏山跪地道:“臣举荐庆王,是觉得如今只有他能迅速压制下叛贼。若是叛贼之事再拖下去,恐有损我大楚国威。”
“苏爱卿的心思哀家明白。”仁禧太后顿了顿道:“哀家也不信庆王会做出毒害皇上之事,但事情还没查清楚,谁都不能妄下断论。如今平叛一时迫在眉睫,哀家虽然想让庆王带兵,但也不能不有所顾虑,要不然弄巧成拙的后果谁能承担得起?”
“太后若是想派庆王带兵,不是不可以。”严复出声道。
“哦?你若真能出个主意既让哀家可以放心,又让庆王能出兵,张平之事哀家就不追究了。”仁禧太后道。
“张平虽然能力不足,但对朝廷忠心耿耿。若是派庆王出兵救援,张平一旁辅助。庆王有什么异动,朝廷也能提前知晓。”严复道。
“不可,万万不可!”太尉反驳道:“张平与庆王爷素来不和,让他如此有失公允。”
“难道找个与庆王合得来的?”严复回击道:“若真是放虎归山,太尉大臣承担得了后果吗?”
“都别吵了!”仁禧太后一抬手:“此事就按严爱卿说得办。至于其他的,除了张平,哀家会另派人去。只要庆王爷没有异心,也没人敢诬陷他。”
“太后……这样的行为对庆王爷而言太……”
“就这么办了!”仁禧太后截断太尉的话,坚决的说道。
第六十章 走马上任
第六十章走马上任
接到太后懿旨的时候,楚渊脑中突然响起了边晨晨的话。
不会料事如神,好歹也能猜对一半,你已经很厉害了。
半仙半仙,以后我叫你楚半仙好不好?
“呵。”楚渊低头轻笑。
传旨太监以为他是高兴出狱的事情,便装作没听到的样子,继续说道:“王爷,太后对您寄予厚望,愿您能扫平叛贼,还一方平安。”
“请公公转告太后,本王定会竭尽全力,不负厚望。”楚渊接过圣旨收敛笑意正色道。
天牢的路又窄又长,漆黑无比。
传旨太监提着个宫灯走在前面,楚渊回望了一眼囚牢,转身跟着他一起离去。
天牢外,天空晴朗,阳光正好。不远处院墙上探出头的细枝悄悄吐出新芽,春天的气息已翩然而至。
“已经一个多月了。”楚渊用手遮住眼睛,站在天牢外喃喃自语。
在阴暗的天牢中呆了一个多月,再出来时,只觉得整个世界都不同了。
“王爷,请上车。”太监掀开车帘,讨好的笑笑。
楚渊用手挡着阳光,眯起细长的丹凤眼望着面前装饰豪华的马车,语气平和:“有劳公公了。”
“不劳烦不劳烦。”太监连忙道。
因楚渊与边晨晨表面上是夫妻关系,所以马车第一个去的地方就是凝香轩,先到那里梳洗沐浴后才去面见太后。
“我就知道你会没事!”边晨晨站在凝香轩门口,见楚渊下马车,便走上前去笑道。
“多谢。”楚渊垂头微微一笑。
清风乍起,吹动额前碎发,露出一张刚毅的面容。上扬的眉角,微翘的薄唇,细长的丹凤眼中流露出满满的温情,只要多看一眼就会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一个月多的天牢生涯,让楚渊整个人变得内敛许多。如果以前的他是一把铮铮而鸣的宝剑,现在的他多了把剑鞘,将锐利藏在里面,只露出无害的外表。
“哎呦,我被秒杀了。”边晨晨抚额夸张道。
楚渊轻笑一声,伸手弹了弹边晨晨的额头:“进去吧。”
沐浴更衣过后,从内室出来就见一桌子精美菜肴摆在面前。
“快来坐。”边晨晨乐呵呵的招呼楚渊道。
“这……”楚渊坐下,望着满桌子菜,询问道:“这是我们两个吃的?”
边晨晨摇摇头:“我已经吃过了,这是特意为你准备的,你快吃吧。”
“未免太多了吧。”楚渊拿起筷子,左望望右望望,满盘的鸡鸭鱼肉顿时让他没了食欲。
“你这一个多月都没吃好,这是我特意嘱咐御膳房做的,给你补补。”边晨晨说着,拿出汤勺舀了一碗汤,放在楚渊面前。
楚渊喝了一口,抬头道:“很好喝。”
“那就多喝点。”边晨晨笑道。
吃饱喝足后,仁禧太后正好派人来请楚渊到康寿宫。
“太后吉祥。”楚渊撩起下摆跪地道。
再一次跪在仁禧太后面前,他的表情没有浮现出一点怒意,仿佛之前所发生的事情都只是一场梦似的。
“七郎,快快起来。”想象中的愤怒、质问、反驳都没有出现,仁禧太后垂头看着楚渊,突然觉得这个自小看着长大的楚渊她现在有些看不透了。
“这次北方之患来势汹汹,哀家希望七郎能立刻带兵前去救援。”仁禧太后道。
楚渊抬头:“太后,儿臣还想王府一趟。”
“可是想回去看柳红玉?”仁禧太后语气严肃道:“男儿生为保家卫国,儿女情长之事怎抵得过平贼抚民?你早一刻去,就能早一刻回来,等凯旋而归之时再回王府也不迟。”
“儿臣想回去回府准备些东西再走。”楚渊道。
“不必了,哀家已经下旨,命人去王府将所需物品全部送来了。”仁禧太后一挥手,宫人将衣物摆在楚渊面前:“赶快收拾收拾,上路吧。”
“是。”楚渊无奈的回道。
从出狱到领兵而去,只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在仁禧太后的催促下,楚渊连回王府探望的时间都没有,只跟边晨晨告了别就匆匆离开。
“这封信,你命人快马加鞭送到张平手中。”仁禧太后放下毛笔,将信塞入信封道:“务必让他亲启。”
“太后,用张平来行此事,他能办妥吗?”张任有些迟疑。
“他办不办得妥是他的事。”仁禧太后毫不在意道:“哀家没指望他能对付楚渊,只要他拖住楚渊就行。再过半个月贤妃的伤势痊愈,到时候皇上就会带她离开。在此期间,哀家不想让楚渊出现在皇上面前。”
“太后,既然如此何不派人……”张任比了个抹脖子的手势。
“你以为哀家没派人。”仁禧太后面色阴冷道:“哀家用张平,是为了以防万一。即使动不了楚渊,拖住他也一样能达到目的。”
“太后。”宫人小步跑了进来,打断了两人的对话。
“出了什么事?”仁禧太后轻轻凝眉。
“太后,藩王们今儿个都闹着,说太后允诺的期限到了,要太后给个交代。”宫人小心翼翼的说道:“城外的士兵也有些异动,倪丹将军让人传信来,说太后要是再关着藩王们,恐怕城外就要不平安了。”
仁禧太后道:“你去跟倪丹将军回话,就说哀家会尽快平息藩王之事,让他安抚下那些士兵。若是有人煽动军心,无论是何来路,全部就地格杀。出了事情,哀家给他担着!”
“太后,这样恐怕不妥……”
仁禧太后抬手制止了张任的话,起身道:“来人,去将诸位藩王全部请来。他们不是要交代?哀家就给他们一个交代!”
第六十一章 狗咬狗
“太后。”众藩王站立,躬身行礼。
仁禧太后扫视众藩王一眼,心中暗自冷笑。
晾了他们半个月,如今也是时候解决了。
“刺杀太子的凶手已经找到。”仁禧太后语气淡然的说道。
众藩王面露惊愕,只有靖阳王楚明卿和淮安王楚乘风面无表情。
谁都不知道
将众藩王的反应看在眼中,仁禧太后挥挥手,一群侍卫自门外闯入。
“来人,将吕南王楚敬斌抓起来!”
“我没有!”猛然被扣,吕南王错愕之下,急忙道:“太后,您抓错人了,不是我下手的!”
仁禧太后面色阴沉:“哀家查了刺客身上的腰牌,上面都刻着吕字,你还不招?!”
“有人诬陷我!”吕南王大声道:“太后,我对大楚一向忠心耿耿,太子算起来也是我的侄儿,我怎会做出这等丧尽天良之事!”
“仅凭你此言,哀家如何能信?”仁禧太后叹口气道:“把吕南王押下去。”
“不!”吕南王挣扎道:“我知道谁是凶手!我知道谁是真正的凶手!太后,您若是将我处死,只会让亲者痛仇者快!”
“那你说,谁是凶手?”仁禧太后目光锐利的看着吕南王,冷声道:“要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哀家就让你整个吕南王府给太子赔罪!”
虽然太子楚捷在贤妃的保护下并未受伤,但此事涉及皇位之争,太后震怒不已,对凶手自是不会手软。众藩王心知肚明,所以在吕南王被抓时无人出声求情,唯恐被牵连。可如今吕南王口口声声说是被冤枉的,又说知道真正凶手,这话一出,众藩王相视一眼,除了惊讶之外都眉头紧皱。原本以为能迅速了结的事情生出变数,总会让人心生不安。
吕南王抬头扫视众藩王一眼,目光停在吴王楚睿身上。
“是他!是他派人刺杀太子!”
“你别血口喷人!”吴王瞪着双眼,回道:“要是有证据你就拿出来,没有就别随便乱说!”
“我有证据!”吕南王大声道:“我的人亲耳听见吴王吩咐心腹对太子下杀手!”
众藩王面色大变。吴王这等秘密的事都被吕南王的人听到,也就说明他安插了人在吴王身边,而这个人明显深得吴王信任。这样想来,吕南王很有可以也安排了别的细作在各个藩王中。
“那人是谁?”仁禧太后张口问道:“哀家要当堂对峙。”
到了这个地步,吕南王也顾不得什么了,直接道:“吴王的左右手之一贺元良可以为我作证,派刺客刺杀太子的就是吴王。”
“来人,将贺元良带来!”仁禧太后下令道。
“太后,既然贺元良是吕南王的人,那仅凭他一人的话,怎能说明就是我派人刺杀太子?”吴王顿了顿道:“如果这样的话,只要谁能买通其他王爷的手下,就可以将刺客一事栽赃到他身上。这么说来,我们所有的藩王岂不都是刺客?”
“你这是信口雌黄!”吕南王躬身行了个礼,对仁禧太后道:“太后,我一早就看出吴王居心叵测,这才让派了人去监视他,果然他心有异动。太后,切不可信他的话,否则真的就错杀无辜了。”
仁禧太后望望吕南王,望望吴王,转头对众藩王道:“诸位王爷,你们觉得该信谁的?”
众藩王垂头,沉默不语。
“靖阳王,你说哪?”仁禧太后点名问道。
靖阳王楚明卿沉吟片刻,躬身道:“臣觉得太子遇刺一事还有疑点,现在还不好下定论。”
“那淮安王,你觉得此事该信谁的?”仁禧太后侧头问道。
“臣与靖阳王的想法是一样的。”淮安王楚乘风拱手道。
贺元良很快被人带到众藩王面前,他满脸茫然,根本不知道为什么仁禧太后会派人让他来。
“贺元良,你老实说,你是不是听到吴王下令刺杀太子?”仁禧太后问道。
“太后何出此言,我家主子并未作出此等事情。”贺元良道。
吕南王一听,立即道:“你把你那日听到的都告诉太后,不用隐瞒。”
贺元良看看吕南王,此时才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便又道:“太子,草民可以作证,是吴王亲口对他的心腹说要对太子下手。”
“当时你在哪里?”仁禧太后挑眉。
“草民正在一旁,所以听得一清二楚。”贺元良道。
“太后,臣有话要说。”吴王出声道。
仁禧太后瞄了他一眼:“说吧。”
“按照吕南王所言,是我下令派人刺杀太子。”吴王停顿了一下,道:“既然这样,也就说明在我没动手之前吕南王已经知晓了此事。那吕南王为何不将此事禀告太后?他是何居心?!”
“我……”吕南王张张口,不知该如何反驳。
“再说,刺客身上的腰牌刻有吕字,不管怎么说都与吕南王有所牵连。”吴王冷笑一声道:“吕南王派细作在我身边,定然也派了人去其他藩王身边。现在,只要他肯让自己的细作出面,诬陷在场的任何藩王都可以。他根本就什么都没听到,只不过为了给自己脱罪而随口胡诌!”
“我没有随口胡诌,这都是贺元良亲耳听到的!”吕南王道。
“一个有人证,一个有物证,哀家都被弄糊涂了。”仁禧太后凉凉的说完,立即道:“既然如此,将吕南王楚敬斌与吴王楚睿一同打入天牢!”
“太后!”吕南王楚敬斌与吴王错愕的看着仁禧太后。
“不管是谁派的杀手,你们一个派人,一个知情不报都有罪!”仁禧太后冷声道。
第六十二章 皇上驾崩
第六十二章皇上驾崩
三天后,吕南王楚敬斌与吴王楚睿在天牢中畏罪自尽。其后,仁禧太后下令,命人将吕南王与吴王两家数百余人尽数诛灭。
“只剩下咱们俩了。”淮安王楚乘风手持白子,怅然道:“来时六人同路,现在魏王回程时遇难,吕南王与吴王牢中自尽,平西王远走北方救援,唯有你我二人还留在皇城,留在这风波不止的宫中。”
“有了退意?”靖阳王楚明卿将黑子放在纵横交错的棋盘中,低声道。
“早就有了。”淮安王自嘲的笑笑:“可是如今形势,不是我想走就能走。”
“你这棋还可以一搏,为何就轻易放弃?”靖阳王抬头道:“现在我们两个一起下棋,胜算五五分。”
“是吗?”淮安王轻轻把白子扣在棋盘上,点点头:“如此,那我便陪你下这盘棋。”
半月的时光在边晨晨掰着手指数天数的声音中悄然滑过。
“明天就能自由了!”
边晨晨仰望星空,心里满是欢喜。
半月前,仁禧太后答应她,只要她乖乖留在凝香轩不闹事,就在半月后准许她自由出入宫中,还能回王府去探望。
今天是最后一天。
“王妃,恭喜您终于能出去了。”宫女半是取笑半是祝贺的说道。
“什么叫能出去,我又不是坐牢。”边晨晨撇撇嘴,但并没有生气。
“王妃,您昨天还嚷嚷着被困这里跟进牢房没有什么区别,怎么现在改了说法?”宫女捂嘴笑道。
“我乐意。”边晨晨仰着头神色傲慢的说完,突然侧头对众宫女做了个鬼脸:“你们管不着。”
众宫女笑成一团,纷纷道:“王妃高兴就好。”
正说得开心,凝香轩的门被人嘭的一声被人推开。众人望去,就见前去为边晨晨准备宵夜的宫女脚步匆匆而来。
“不好啦,不好啦。”她一边跑着一边说道。
“出了什么事?”边晨晨迎上去问道。
“皇上……皇上驾崩了!”
“什么?!”边晨晨心神一震道:“你在开玩笑吧!”
宫女喘着粗气道:“刚刚奴婢去给王妃准备宵夜,看到宫里乱成一团,一问之下才知道锦竹宫里传出消息,说皇上在亥时驾崩了。”
“楚亦轩死了?”边晨晨满脸怀疑,低声嘀咕道:“不可能啊,他虽然中了毒可陶然说了能救的,根本不会死啊!”
“王妃……”宫女见边晨晨神色有异,担心的叫了一声。
“我不信!”边晨晨抬脚就往凝香轩门外跑:“我要亲自去看看!”
“王妃,请止步。”门口守卫见边晨晨出门,拦住她道。
边晨晨推开面前的侍卫,急声道:“我要去见皇上,你们都别拦我!”
“太后有旨,王妃不能出去。”侍卫固执的站在原地,道。
“你们让不让?”边晨晨猛地上前一步,抽出侍卫别在腰间的大刀,持刀对着众侍卫道:“你们再不让,我就动手了!”
“王妃,不可啊。”宫女们赶过来,急忙道。
“谁都不要过来!”边晨晨冷声道。
侍卫无所畏惧的望着边晨晨道:“臣等纵使身死也不能让王妃出去。”
“你们!”边晨晨咬咬牙,刀锋一转,在宫女们的惊呼中将大刀横在自己脖子处,道:“你们让不让?!”
“王妃。”侍卫满脸为难。
“让不让?!”大刀紧贴着皮肤,边晨晨再一次问道。
侍卫们相视一眼,慢慢退开两侧,让出路来。
边晨晨举着刀,眼望众人,抬脚小心的走出去。等出了门离那些侍卫有些距离后,赶紧将沉重的大刀丢下,快步朝锦竹宫里跑去。
边晨晨前脚刚走,看管她的女官后脚就从康寿宫回来了。
“人哪?!”她冲着门前仅剩的两个侍卫问道。
“王妃听闻皇上驾崩,闹着出门我等拦不住,就让她……”
女官心道不好,仁禧太后特意吩咐她不能让王妃出门,现在事情成这样,她肯定逃不过责罚。
“那你们还留在这儿干什么?还不快去追!”女官说罢,领着两个侍卫急匆匆往锦竹宫奔去。
事实上,锦竹宫边晨晨只去过一次,已经完全忘了路该怎么走。还好一路跑来,见宫女太监都往一个方向走,她就跟着她们。果然,没过一会儿就到了锦竹宫。
走进大厅,耳边就传来女子的哭声,人很多声音很大。
不会是真的死了吧?
怀着疑惑,边晨晨推开内室的门,抬眼望去,满屋子的人:仁禧太后、贤妃、楚云、陶然还有很多不认识的人。
“和乐,你怎么来了?”仁禧太后回头,望着边晨晨皱眉道。
她明明吩咐过下人,看管住边晨晨不让她出现在锦竹宫,怎么令刚下人就来了。
边晨晨仿佛没有听到仁禧太后的话,目光紧紧盯着不远处的床榻,面色怔然。厚厚的帐子遮住了她的视线,只隐隐约约看到有人躺在床上,一动也不动。
“和乐?”仁禧太后轻轻叫了一声。
不理仁禧太后,边晨晨快步走上前,一把掀开帐子。
床榻里,昔日总是浅浅笑着的楚亦轩,此时正面色苍白的躺在上面。
黄|色的锦缎盖住了他的身体,只露出头和两个手臂。他的双眼紧紧闭着,手臂无力的垂在两侧,嘴角并没有像往日那样上扬。他就那么静静的躺着,表情平和,仿佛睡去了一样,只是不会动不会说话而已。
“皇上……”边晨晨怔怔的望着楚亦轩,将手凑到他的鼻息处。
没有呼吸。
“皇上已经驾崩了。”仁禧太后在边晨晨身后叹息道。
真的死了。
第六十三章 死因
初见时让人如沐春风的楚亦轩,逃跑时让人生气的楚亦轩,被救时关心人的楚亦轩……许多过往的事情在边晨晨脑中回放。
明明有救,明明还能活下来的人,怎么突然就死了?
“和乐,这不是你该待的地方,快回去。”仁禧太后走到边晨晨身边,低声道。
边晨晨回头:“母后,你告诉我我为什么不能待在这里?”
隔了许久再次见到仁禧太后,边晨晨突然感觉她很陌生,就像是刚穿越过来时第一眼看到那样。
“和乐,皇上刚刚驾崩,有许多事情还没处理,你留在这里也帮不上什么。天色已晚,你还是回去休息吧。”仁禧太后和声细语的说着。
“皇上是怎么驾崩的?”边晨晨直视仁禧太后问道。
“皇上是中毒后不治而死。”淮安王楚乘风走上前道。
仁禧太后面色一沉,命令道:“来人,把和乐送回凝香轩!”
“我不走!”边晨晨一把挥开要来拉她的宫人,道:“皇上中的毒明明有救,为什么还会不治而死?!”
楚乘风和楚明卿相视一眼,脸上浮现隐隐的笑意。
“胡说!”仁禧太后瞪了边晨晨一眼道:“皇上中的毒要是有救,哀家怎会坐视不理?!和乐,你与皇上自小一同长大感情深厚,现在伤心过度说胡话哀家能理解。但这种话不可随意说,叫人听去了不知会如何想。”
“我那天亲眼看到,亲耳听到陶然说皇上中的毒叫回梦。虽然他没有解药,但是能先压制毒性,然后再慢慢调养,是能治好的。”边晨晨辩解道。
“陶先生,和乐说得是真的?”仁禧太后瞄了一眼陶然,问道:“哀家怎么从未听你说过?”
陶然向前一步,行了个礼道:“回太后,正如王妃所言,皇上中的毒是回梦无疑。但没有解药纵使,在下也无力回天。不知王妃在哪里听的,可这些话在下确实从未说过。”
“怎么可能?你明明……”
“和乐,回去!”仁禧太后轻喝道:“别在这里丢人现眼!”
“我知道了。”看着仁禧太后微皱起眉头,边晨晨苦笑道:“原来从下毒到诬陷王爷再到谋害皇上,这一切都是你早就计划好的。”
早先正德皇后与前太子死的时候,边晨晨就想过可能是仁禧太后害的。但她不愿意相信,那个待她如亲生母亲般的人会是杀人凶手。然而当楚亦轩的尸体就躺在床榻上的时候,边晨晨发现她不能再这样自欺欺人下去。仁禧太后就是凶手,为了权利她可以不择手段,哪怕是杀害自己的亲人也在所不惜!
“什么计划不计划,你不要随意猜测。”仁禧太后面无表情道:“你现在先回去,此事日后哀家会慢慢解释给你听。”
“我不回去!”边晨晨固执的说道:“我想问问母后,皇上究竟是因何而亡?是不是……是不是你害死的?!”
“把和乐带下去!”仁禧太后怒道。
“慢!”靖阳王楚明卿抬手道:“太后,照我看来,庆王妃所言并不是毫无根据,这其中是否另有隐情?”
仁禧太后侧头,目光锐利的望着靖阳王道:“皇上就是中毒而亡,没有任何隐情。靖阳王这么说,不会是想挑起什么?”
“就是有心想挑起什么,也总是有事情能让人挑起。”楚乘风走上前道:“捕风捉影捕风捉影,有风有影才能让人捉到。若是没有疑点,又怎会生出怀疑?”
仁禧太后冷哼一声:“凭空捏造的事也不是没有。和乐年纪小,胡说八道也就罢了。两位王爷如果也跟着瞎闹就实在太过了。皇上刚刚驾崩,你们就这般肆无忌惮,说话不顾后果,对哀家也没有一点尊敬的意思。你们有将哀家将大楚放在眼中吗?!”
“母后……”
仁禧太后侧头,目光闪烁着杀意:“你闭嘴!”
“太后,我只是……”靖阳王张口想辩驳。
淮安王拉住他,摇摇头:“我等言辞逾越了,请太后海涵。”
“你们身为王爷更要谨言慎行,有些话不可随意乱说。”仁禧太后说罢,抓住和乐的手道:“走,哀家有话跟你讲。”
看着边晨晨不情不愿的被仁禧太后拉走,靖阳王与淮安王相视一眼,面色渐渐平和。
被仁禧太后硬拉到侧院中,边晨晨甩开她的手,质问道:“母后,请你告诉我真相!”
仁禧太后面色阴沉道:“皇上中毒而亡已成定局,多说无益。回你的凝香轩去,过几日哀家派人送你回王府。其他的,你不需要再追究。”
边晨晨神色哀伤道:“这么说,皇上的事真是你下的手?”
“是与不是已经不重要。”仁禧太后面若寒霜道:“皇上驾崩,藩王虎视眈眈的盯着皇位。之前的事你最好全部忘记,否则让藩王们抓了把柄,不光哀家一人就连太子,贤妃还有你都有可能性命不保。”
“我做不到!”边晨晨满面痛苦道:“我明明知道真相,根本不可能当做没发生过一样!”
“那你就待在凝香轩里别出来!”仁禧太后面色一沉,吩咐左右道:“将王妃送回去,看住她不准任( 弃妃不下堂 http://www.xlawen.org/kan/1054/ )
“不必了。”侍卫长道:“时间紧急,请王爷立刻跟在下走一趟。”
楚乘风悄悄给周源递了个眼神,然后沉声道:“既然如此,那走吧。”
与此同时,回皇城的诸位王爷都被仁禧太后派人请到了宫里。
康寿宫中,仁禧太后坐在大堂之上,闭目沉思。
“太后,诸位藩王已全部请到。”侍卫长入门道。
“宣他们进来吧。”仁禧太后语气淡然的说道。
诸位藩王走入房门,躬身行了个礼,齐齐道:“太后。”
仁禧太后睁开眼,扫视了众人一眼:“诸位王爷,今儿个哀家请你们前来,是有一件事想问问你们,你们一定要如实回答哀家。”
众王爷垂着头,没有做声。
“昨儿个宫里出了件大事,想必你们都有所耳闻。”仁禧太后顿了顿,沉声道:“是谁做的最好现在就承认,哀家看在以往的面子上可以留个全尸。”
众王爷互相看看,沉默不语
仁禧太后挑眉:“既然没人承认,哀家为了抓住凶手,不得不得罪了。来人,把诸位藩王压到侧殿中严加看管,没有哀家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探视。”
直到这时,众藩王才明白过来。
仁禧太后这次招他们前来根本不是为了找刺杀楚捷的凶手,她只是想借此堂而皇之的将他们控制起来。
“太后,您要抓凶手我们都没意见。”吴王楚睿率先道:“只是事情尚未查清,您就将我们都抓起来,未免太过草率了。”
“太子被刺一事关系重大,哀家为了抓住凶手才不得不出此下策,请各位谅解哀家的难处。”顿了顿,仁禧太后目光直视吴王道:“吴王爷,其他王爷都没有反对,你为何如此激动?”
“我……”
“吴王爷,你若心中无愧根本就不必担忧。”仁禧太后眯起眼道:“太子遇刺一事,哀家会查个水落石出,绝对不会冤枉无辜的人,也不会放过有罪之人。”
“既然太后都这么说了,我们自然没有意见。”楚乘风拱手道:“只是不知太后需要将我等关上多久才能查出凶手?”
“少则七天,迟则半月,哀家会给诸位一个交代。”仁禧太后承诺道。
与此同时,城外军营处,大帐内倪丹将军接过张任递来的一张纸条。
倪丹将军望着纸条,面色凝重:“为了大楚,臣必当竭尽全力。请公公回去禀告太后,臣定会压制住藩王亲兵,不让他们有异动。”
“倪丹将军,如今是非常时期,就有劳你了。”张任道。
“张公公客气了。”倪丹将军道:“在下身为臣子,自当为国效力。”
张任走后,心腹入大帐内,就见倪丹将军眉头紧锁,整张脸阴沉着。
“将军,可是出了什么事情?”心腹问道。
倪丹将军叹口气:“昨夜太子住的锦竹宫遭了刺客。太后为了彻查此事,已经将诸位藩王全部困宫中,想必过不了多久,这消息就会传过来。”
“太后此举就没考虑过藩王们带来的亲兵?”心腹皱眉道。
倪丹将军苦笑一声:“太后传下懿旨,让我们想办法压制亲兵,不能让他们有异动。”
“那将军想要如何做?”心腹道。
倪丹将军沉吟片刻:“若是做得不好,太后正好有理由撤了我,换上她自己的人。所以这件事,我们必须要办好。”
“太后这次是出了个难题给我们。”心腹顿了顿道:“藩王们带来的亲兵不好对付。而且如今时局不明,凶手没查出来,我们若是贸贸然得罪他们。等事情了结后,藩王参一本,也一样吃不了兜着走。”
“依你之见,如何安抚亲兵?”倪丹将军询问道。
心腹想了想道:“太后可以利用我们,我们为何不利用太后?我们现在就将亲王被困的消息告知那些亲兵,要是有人异动,正好可以借着刺客的事压制他们。就是弄错了,等藩王们出来,也不好说什么。”
“也只好这么办了。”倪丹将军点头道。
张任回到宫中之时,诸位藩王已被侍卫长带到侧殿中困住了。
“太后,倪丹将军已答应了。”张任行了个礼道:“城外亲兵有倪丹将军的兵马压制,太后可以高枕无忧。”
“高枕无忧?”仁禧太后轻哼一声:“藩王不除,哀家心中难安。”
“恕小的直言,太后为何将藩王们关在一处,就不怕他们暗中勾结?”张任道。
“暗中勾结?不这么做他们也会暗中勾结。”仁禧太后凝声道:“将他们放在一起,也省了哀家再费心思看管。”
“太后,凶手就难抓到了。”张任担忧道。
“哀家从没想抓到凶手。”仁禧太后冷声道:“哀家要的是让他们有来无回!只有斩草除根,太子一事才不会再发生。”
第五十九章 局势恶化,出狱
在楚安凝到北方之前,完全没有想到事情会如此严重。然而当他看到大雪封路,饿殍满地,盗寇横行的场景才意识到事情不仅仅是救灾而已。
天灾总是伴着。
在官员携款私逃,府衙无人管理,整个地方乱成一锅粥的时候,起义军也就顺势而起,并很快得到百姓拥护形成势力。
楚安凝为救援而去,带的东西比人都多,所以在遭遇到起义军的时候,堪堪保住了一半粮食。于是急书回朝,请求派兵支援。
皇城,明泰殿
自从皇上病危之后,朝中事务被仁禧太后一力揽下,大臣们每日到明泰殿中请安上朝。先开始还有大臣会私底下嘀咕几句,但随着皇上的病越来越重,反对的声音渐渐消失不见。
“刚刚平西王传来消息,说北方有人煽动百姓谋反,带去的粮食已被这些人抢了一半,众位爱卿如何看?”一坐下,仁禧太后就道。
深夜被急召入宫,大臣们心知定是出了大事,如今被仁禧太后一问,心里也有了各自的打算。
“太后,这些刁民胆大妄为,为今之计只有派兵前去镇压。”御史大夫严复率先开口道。
仁禧太后点头赞同:“兵是要派,只是哀家在想,究竟派谁去比较好。”
藩王被关,倪丹将军驻守城外压制藩王军队。庆王楚渊因皇上中毒一事而被牵连,虽然事情还没查清楚,但人已经进了天牢。朝中的武官,刚被仁禧太后提拔上来的时间太短,没资格领兵平叛。资历深的,又因都与庆王楚渊关系匪浅而不能用。这样算下来,武官中能用的只剩下些老臣,偏偏这些人前段日子跟着太后一起等皇上的时候受了风寒,现在身体每况愈下,根本不能带兵。
“太后,不如派张平去?”严复想了想,提议道。
张平是大将军张清的嫡子,自幼熟读兵书,曾在楚渊手下当过兵但未受重用,再加上他父亲与楚渊在朝中对立,所以他与楚渊的关系并不好。
仁禧太后思前想后,叹口气:“那就张平吧。”
很快,张平就带着兵马前去救援,他求胜心切,到达当天没弄清情况就挥兵平叛,结果不止大败还被叛贼抢了军粮,累及楚安凝给他补充粮草。如此这般,使得百姓对军队恶感丛生,再加上有心人煽动蛊惑,一时间民心都向着起义军。
吃力不讨好。楚安凝苦笑不已之下,连忙派人给朝廷修书,请求支援。
啪——
仁禧太后将面前的册子摔向众大臣。
时隔半月,叛军不仅没被镇压下来,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帜,得到许多百姓拥护,短短时间已经初具规模。
“竟然被人抢了军粮,他是干什么吃的?!”仁禧太后怒斥道:“派人去给哀家把张平叫回去!再留下去非把朝廷的脸都丢尽了不可!”
“太后,阵前换将会让军心动荡,不利于平叛。”严复硬着头皮道:“不如再派人带些兵马前去,等平了叛逆,再行赏罚也为时不晚。”
仁禧太后压下怒气,道:“那你说,这次该派谁去?”
“臣……”严复满面为难。
仁禧太后冷笑一声,面对众大臣道:“各位爱卿,你们觉得现在该派谁去平叛?”
有了严复的前车之鉴,众大臣哪敢再随意推举人,都眼观鼻鼻观心,沉默不语。
“都不说话了?!”仁禧太后一拍桌子,站起身道:“朝廷养你们有什么用?!关键时候,一个都用不上!”
“臣等罪该万死。”大臣跪地,齐道。
仁禧太后深吸一口气,坐下道:“现在哀家想要的是能平叛的人,你们不要有所顾忌,想到谁就说出口。”
“臣推举庆王爷楚渊。”太尉苏山出声道:“庆王爷素有百胜将军之城,只要他去就能镇压得住那么叛贼。至于皇上中毒一事,臣以为此事与庆王爷无关,肯定是有人栽赃陷害。”
仁禧太后挑眉道:“皇上中毒一事尚未查清,苏爱卿不要凭什么就觉得此事与庆王无关?就凭你与庆王爷私交甚笃?”
“臣拳拳之心,皆是为大楚着想,绝无半分结党营私之意。”太尉苏山跪地道:“臣举荐庆王,是觉得如今只有他能迅速压制下叛贼。若是叛贼之事再拖下去,恐有损我大楚国威。”
“苏爱卿的心思哀家明白。”仁禧太后顿了顿道:“哀家也不信庆王会做出毒害皇上之事,但事情还没查清楚,谁都不能妄下断论。如今平叛一时迫在眉睫,哀家虽然想让庆王带兵,但也不能不有所顾虑,要不然弄巧成拙的后果谁能承担得起?”
“太后若是想派庆王带兵,不是不可以。”严复出声道。
“哦?你若真能出个主意既让哀家可以放心,又让庆王能出兵,张平之事哀家就不追究了。”仁禧太后道。
“张平虽然能力不足,但对朝廷忠心耿耿。若是派庆王出兵救援,张平一旁辅助。庆王有什么异动,朝廷也能提前知晓。”严复道。
“不可,万万不可!”太尉反驳道:“张平与庆王爷素来不和,让他如此有失公允。”
“难道找个与庆王合得来的?”严复回击道:“若真是放虎归山,太尉大臣承担得了后果吗?”
“都别吵了!”仁禧太后一抬手:“此事就按严爱卿说得办。至于其他的,除了张平,哀家会另派人去。只要庆王爷没有异心,也没人敢诬陷他。”
“太后……这样的行为对庆王爷而言太……”
“就这么办了!”仁禧太后截断太尉的话,坚决的说道。
第六十章 走马上任
第六十章走马上任
接到太后懿旨的时候,楚渊脑中突然响起了边晨晨的话。
不会料事如神,好歹也能猜对一半,你已经很厉害了。
半仙半仙,以后我叫你楚半仙好不好?
“呵。”楚渊低头轻笑。
传旨太监以为他是高兴出狱的事情,便装作没听到的样子,继续说道:“王爷,太后对您寄予厚望,愿您能扫平叛贼,还一方平安。”
“请公公转告太后,本王定会竭尽全力,不负厚望。”楚渊接过圣旨收敛笑意正色道。
天牢的路又窄又长,漆黑无比。
传旨太监提着个宫灯走在前面,楚渊回望了一眼囚牢,转身跟着他一起离去。
天牢外,天空晴朗,阳光正好。不远处院墙上探出头的细枝悄悄吐出新芽,春天的气息已翩然而至。
“已经一个多月了。”楚渊用手遮住眼睛,站在天牢外喃喃自语。
在阴暗的天牢中呆了一个多月,再出来时,只觉得整个世界都不同了。
“王爷,请上车。”太监掀开车帘,讨好的笑笑。
楚渊用手挡着阳光,眯起细长的丹凤眼望着面前装饰豪华的马车,语气平和:“有劳公公了。”
“不劳烦不劳烦。”太监连忙道。
因楚渊与边晨晨表面上是夫妻关系,所以马车第一个去的地方就是凝香轩,先到那里梳洗沐浴后才去面见太后。
“我就知道你会没事!”边晨晨站在凝香轩门口,见楚渊下马车,便走上前去笑道。
“多谢。”楚渊垂头微微一笑。
清风乍起,吹动额前碎发,露出一张刚毅的面容。上扬的眉角,微翘的薄唇,细长的丹凤眼中流露出满满的温情,只要多看一眼就会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一个月多的天牢生涯,让楚渊整个人变得内敛许多。如果以前的他是一把铮铮而鸣的宝剑,现在的他多了把剑鞘,将锐利藏在里面,只露出无害的外表。
“哎呦,我被秒杀了。”边晨晨抚额夸张道。
楚渊轻笑一声,伸手弹了弹边晨晨的额头:“进去吧。”
沐浴更衣过后,从内室出来就见一桌子精美菜肴摆在面前。
“快来坐。”边晨晨乐呵呵的招呼楚渊道。
“这……”楚渊坐下,望着满桌子菜,询问道:“这是我们两个吃的?”
边晨晨摇摇头:“我已经吃过了,这是特意为你准备的,你快吃吧。”
“未免太多了吧。”楚渊拿起筷子,左望望右望望,满盘的鸡鸭鱼肉顿时让他没了食欲。
“你这一个多月都没吃好,这是我特意嘱咐御膳房做的,给你补补。”边晨晨说着,拿出汤勺舀了一碗汤,放在楚渊面前。
楚渊喝了一口,抬头道:“很好喝。”
“那就多喝点。”边晨晨笑道。
吃饱喝足后,仁禧太后正好派人来请楚渊到康寿宫。
“太后吉祥。”楚渊撩起下摆跪地道。
再一次跪在仁禧太后面前,他的表情没有浮现出一点怒意,仿佛之前所发生的事情都只是一场梦似的。
“七郎,快快起来。”想象中的愤怒、质问、反驳都没有出现,仁禧太后垂头看着楚渊,突然觉得这个自小看着长大的楚渊她现在有些看不透了。
“这次北方之患来势汹汹,哀家希望七郎能立刻带兵前去救援。”仁禧太后道。
楚渊抬头:“太后,儿臣还想王府一趟。”
“可是想回去看柳红玉?”仁禧太后语气严肃道:“男儿生为保家卫国,儿女情长之事怎抵得过平贼抚民?你早一刻去,就能早一刻回来,等凯旋而归之时再回王府也不迟。”
“儿臣想回去回府准备些东西再走。”楚渊道。
“不必了,哀家已经下旨,命人去王府将所需物品全部送来了。”仁禧太后一挥手,宫人将衣物摆在楚渊面前:“赶快收拾收拾,上路吧。”
“是。”楚渊无奈的回道。
从出狱到领兵而去,只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在仁禧太后的催促下,楚渊连回王府探望的时间都没有,只跟边晨晨告了别就匆匆离开。
“这封信,你命人快马加鞭送到张平手中。”仁禧太后放下毛笔,将信塞入信封道:“务必让他亲启。”
“太后,用张平来行此事,他能办妥吗?”张任有些迟疑。
“他办不办得妥是他的事。”仁禧太后毫不在意道:“哀家没指望他能对付楚渊,只要他拖住楚渊就行。再过半个月贤妃的伤势痊愈,到时候皇上就会带她离开。在此期间,哀家不想让楚渊出现在皇上面前。”
“太后,既然如此何不派人……”张任比了个抹脖子的手势。
“你以为哀家没派人。”仁禧太后面色阴冷道:“哀家用张平,是为了以防万一。即使动不了楚渊,拖住他也一样能达到目的。”
“太后。”宫人小步跑了进来,打断了两人的对话。
“出了什么事?”仁禧太后轻轻凝眉。
“太后,藩王们今儿个都闹着,说太后允诺的期限到了,要太后给个交代。”宫人小心翼翼的说道:“城外的士兵也有些异动,倪丹将军让人传信来,说太后要是再关着藩王们,恐怕城外就要不平安了。”
仁禧太后道:“你去跟倪丹将军回话,就说哀家会尽快平息藩王之事,让他安抚下那些士兵。若是有人煽动军心,无论是何来路,全部就地格杀。出了事情,哀家给他担着!”
“太后,这样恐怕不妥……”
仁禧太后抬手制止了张任的话,起身道:“来人,去将诸位藩王全部请来。他们不是要交代?哀家就给他们一个交代!”
第六十一章 狗咬狗
“太后。”众藩王站立,躬身行礼。
仁禧太后扫视众藩王一眼,心中暗自冷笑。
晾了他们半个月,如今也是时候解决了。
“刺杀太子的凶手已经找到。”仁禧太后语气淡然的说道。
众藩王面露惊愕,只有靖阳王楚明卿和淮安王楚乘风面无表情。
谁都不知道
将众藩王的反应看在眼中,仁禧太后挥挥手,一群侍卫自门外闯入。
“来人,将吕南王楚敬斌抓起来!”
“我没有!”猛然被扣,吕南王错愕之下,急忙道:“太后,您抓错人了,不是我下手的!”
仁禧太后面色阴沉:“哀家查了刺客身上的腰牌,上面都刻着吕字,你还不招?!”
“有人诬陷我!”吕南王大声道:“太后,我对大楚一向忠心耿耿,太子算起来也是我的侄儿,我怎会做出这等丧尽天良之事!”
“仅凭你此言,哀家如何能信?”仁禧太后叹口气道:“把吕南王押下去。”
“不!”吕南王挣扎道:“我知道谁是凶手!我知道谁是真正的凶手!太后,您若是将我处死,只会让亲者痛仇者快!”
“那你说,谁是凶手?”仁禧太后目光锐利的看着吕南王,冷声道:“要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哀家就让你整个吕南王府给太子赔罪!”
虽然太子楚捷在贤妃的保护下并未受伤,但此事涉及皇位之争,太后震怒不已,对凶手自是不会手软。众藩王心知肚明,所以在吕南王被抓时无人出声求情,唯恐被牵连。可如今吕南王口口声声说是被冤枉的,又说知道真正凶手,这话一出,众藩王相视一眼,除了惊讶之外都眉头紧皱。原本以为能迅速了结的事情生出变数,总会让人心生不安。
吕南王抬头扫视众藩王一眼,目光停在吴王楚睿身上。
“是他!是他派人刺杀太子!”
“你别血口喷人!”吴王瞪着双眼,回道:“要是有证据你就拿出来,没有就别随便乱说!”
“我有证据!”吕南王大声道:“我的人亲耳听见吴王吩咐心腹对太子下杀手!”
众藩王面色大变。吴王这等秘密的事都被吕南王的人听到,也就说明他安插了人在吴王身边,而这个人明显深得吴王信任。这样想来,吕南王很有可以也安排了别的细作在各个藩王中。
“那人是谁?”仁禧太后张口问道:“哀家要当堂对峙。”
到了这个地步,吕南王也顾不得什么了,直接道:“吴王的左右手之一贺元良可以为我作证,派刺客刺杀太子的就是吴王。”
“来人,将贺元良带来!”仁禧太后下令道。
“太后,既然贺元良是吕南王的人,那仅凭他一人的话,怎能说明就是我派人刺杀太子?”吴王顿了顿道:“如果这样的话,只要谁能买通其他王爷的手下,就可以将刺客一事栽赃到他身上。这么说来,我们所有的藩王岂不都是刺客?”
“你这是信口雌黄!”吕南王躬身行了个礼,对仁禧太后道:“太后,我一早就看出吴王居心叵测,这才让派了人去监视他,果然他心有异动。太后,切不可信他的话,否则真的就错杀无辜了。”
仁禧太后望望吕南王,望望吴王,转头对众藩王道:“诸位王爷,你们觉得该信谁的?”
众藩王垂头,沉默不语。
“靖阳王,你说哪?”仁禧太后点名问道。
靖阳王楚明卿沉吟片刻,躬身道:“臣觉得太子遇刺一事还有疑点,现在还不好下定论。”
“那淮安王,你觉得此事该信谁的?”仁禧太后侧头问道。
“臣与靖阳王的想法是一样的。”淮安王楚乘风拱手道。
贺元良很快被人带到众藩王面前,他满脸茫然,根本不知道为什么仁禧太后会派人让他来。
“贺元良,你老实说,你是不是听到吴王下令刺杀太子?”仁禧太后问道。
“太后何出此言,我家主子并未作出此等事情。”贺元良道。
吕南王一听,立即道:“你把你那日听到的都告诉太后,不用隐瞒。”
贺元良看看吕南王,此时才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便又道:“太子,草民可以作证,是吴王亲口对他的心腹说要对太子下手。”
“当时你在哪里?”仁禧太后挑眉。
“草民正在一旁,所以听得一清二楚。”贺元良道。
“太后,臣有话要说。”吴王出声道。
仁禧太后瞄了他一眼:“说吧。”
“按照吕南王所言,是我下令派人刺杀太子。”吴王停顿了一下,道:“既然这样,也就说明在我没动手之前吕南王已经知晓了此事。那吕南王为何不将此事禀告太后?他是何居心?!”
“我……”吕南王张张口,不知该如何反驳。
“再说,刺客身上的腰牌刻有吕字,不管怎么说都与吕南王有所牵连。”吴王冷笑一声道:“吕南王派细作在我身边,定然也派了人去其他藩王身边。现在,只要他肯让自己的细作出面,诬陷在场的任何藩王都可以。他根本就什么都没听到,只不过为了给自己脱罪而随口胡诌!”
“我没有随口胡诌,这都是贺元良亲耳听到的!”吕南王道。
“一个有人证,一个有物证,哀家都被弄糊涂了。”仁禧太后凉凉的说完,立即道:“既然如此,将吕南王楚敬斌与吴王楚睿一同打入天牢!”
“太后!”吕南王楚敬斌与吴王错愕的看着仁禧太后。
“不管是谁派的杀手,你们一个派人,一个知情不报都有罪!”仁禧太后冷声道。
第六十二章 皇上驾崩
第六十二章皇上驾崩
三天后,吕南王楚敬斌与吴王楚睿在天牢中畏罪自尽。其后,仁禧太后下令,命人将吕南王与吴王两家数百余人尽数诛灭。
“只剩下咱们俩了。”淮安王楚乘风手持白子,怅然道:“来时六人同路,现在魏王回程时遇难,吕南王与吴王牢中自尽,平西王远走北方救援,唯有你我二人还留在皇城,留在这风波不止的宫中。”
“有了退意?”靖阳王楚明卿将黑子放在纵横交错的棋盘中,低声道。
“早就有了。”淮安王自嘲的笑笑:“可是如今形势,不是我想走就能走。”
“你这棋还可以一搏,为何就轻易放弃?”靖阳王抬头道:“现在我们两个一起下棋,胜算五五分。”
“是吗?”淮安王轻轻把白子扣在棋盘上,点点头:“如此,那我便陪你下这盘棋。”
半月的时光在边晨晨掰着手指数天数的声音中悄然滑过。
“明天就能自由了!”
边晨晨仰望星空,心里满是欢喜。
半月前,仁禧太后答应她,只要她乖乖留在凝香轩不闹事,就在半月后准许她自由出入宫中,还能回王府去探望。
今天是最后一天。
“王妃,恭喜您终于能出去了。”宫女半是取笑半是祝贺的说道。
“什么叫能出去,我又不是坐牢。”边晨晨撇撇嘴,但并没有生气。
“王妃,您昨天还嚷嚷着被困这里跟进牢房没有什么区别,怎么现在改了说法?”宫女捂嘴笑道。
“我乐意。”边晨晨仰着头神色傲慢的说完,突然侧头对众宫女做了个鬼脸:“你们管不着。”
众宫女笑成一团,纷纷道:“王妃高兴就好。”
正说得开心,凝香轩的门被人嘭的一声被人推开。众人望去,就见前去为边晨晨准备宵夜的宫女脚步匆匆而来。
“不好啦,不好啦。”她一边跑着一边说道。
“出了什么事?”边晨晨迎上去问道。
“皇上……皇上驾崩了!”
“什么?!”边晨晨心神一震道:“你在开玩笑吧!”
宫女喘着粗气道:“刚刚奴婢去给王妃准备宵夜,看到宫里乱成一团,一问之下才知道锦竹宫里传出消息,说皇上在亥时驾崩了。”
“楚亦轩死了?”边晨晨满脸怀疑,低声嘀咕道:“不可能啊,他虽然中了毒可陶然说了能救的,根本不会死啊!”
“王妃……”宫女见边晨晨神色有异,担心的叫了一声。
“我不信!”边晨晨抬脚就往凝香轩门外跑:“我要亲自去看看!”
“王妃,请止步。”门口守卫见边晨晨出门,拦住她道。
边晨晨推开面前的侍卫,急声道:“我要去见皇上,你们都别拦我!”
“太后有旨,王妃不能出去。”侍卫固执的站在原地,道。
“你们让不让?”边晨晨猛地上前一步,抽出侍卫别在腰间的大刀,持刀对着众侍卫道:“你们再不让,我就动手了!”
“王妃,不可啊。”宫女们赶过来,急忙道。
“谁都不要过来!”边晨晨冷声道。
侍卫无所畏惧的望着边晨晨道:“臣等纵使身死也不能让王妃出去。”
“你们!”边晨晨咬咬牙,刀锋一转,在宫女们的惊呼中将大刀横在自己脖子处,道:“你们让不让?!”
“王妃。”侍卫满脸为难。
“让不让?!”大刀紧贴着皮肤,边晨晨再一次问道。
侍卫们相视一眼,慢慢退开两侧,让出路来。
边晨晨举着刀,眼望众人,抬脚小心的走出去。等出了门离那些侍卫有些距离后,赶紧将沉重的大刀丢下,快步朝锦竹宫里跑去。
边晨晨前脚刚走,看管她的女官后脚就从康寿宫回来了。
“人哪?!”她冲着门前仅剩的两个侍卫问道。
“王妃听闻皇上驾崩,闹着出门我等拦不住,就让她……”
女官心道不好,仁禧太后特意吩咐她不能让王妃出门,现在事情成这样,她肯定逃不过责罚。
“那你们还留在这儿干什么?还不快去追!”女官说罢,领着两个侍卫急匆匆往锦竹宫奔去。
事实上,锦竹宫边晨晨只去过一次,已经完全忘了路该怎么走。还好一路跑来,见宫女太监都往一个方向走,她就跟着她们。果然,没过一会儿就到了锦竹宫。
走进大厅,耳边就传来女子的哭声,人很多声音很大。
不会是真的死了吧?
怀着疑惑,边晨晨推开内室的门,抬眼望去,满屋子的人:仁禧太后、贤妃、楚云、陶然还有很多不认识的人。
“和乐,你怎么来了?”仁禧太后回头,望着边晨晨皱眉道。
她明明吩咐过下人,看管住边晨晨不让她出现在锦竹宫,怎么令刚下人就来了。
边晨晨仿佛没有听到仁禧太后的话,目光紧紧盯着不远处的床榻,面色怔然。厚厚的帐子遮住了她的视线,只隐隐约约看到有人躺在床上,一动也不动。
“和乐?”仁禧太后轻轻叫了一声。
不理仁禧太后,边晨晨快步走上前,一把掀开帐子。
床榻里,昔日总是浅浅笑着的楚亦轩,此时正面色苍白的躺在上面。
黄|色的锦缎盖住了他的身体,只露出头和两个手臂。他的双眼紧紧闭着,手臂无力的垂在两侧,嘴角并没有像往日那样上扬。他就那么静静的躺着,表情平和,仿佛睡去了一样,只是不会动不会说话而已。
“皇上……”边晨晨怔怔的望着楚亦轩,将手凑到他的鼻息处。
没有呼吸。
“皇上已经驾崩了。”仁禧太后在边晨晨身后叹息道。
真的死了。
第六十三章 死因
初见时让人如沐春风的楚亦轩,逃跑时让人生气的楚亦轩,被救时关心人的楚亦轩……许多过往的事情在边晨晨脑中回放。
明明有救,明明还能活下来的人,怎么突然就死了?
“和乐,这不是你该待的地方,快回去。”仁禧太后走到边晨晨身边,低声道。
边晨晨回头:“母后,你告诉我我为什么不能待在这里?”
隔了许久再次见到仁禧太后,边晨晨突然感觉她很陌生,就像是刚穿越过来时第一眼看到那样。
“和乐,皇上刚刚驾崩,有许多事情还没处理,你留在这里也帮不上什么。天色已晚,你还是回去休息吧。”仁禧太后和声细语的说着。
“皇上是怎么驾崩的?”边晨晨直视仁禧太后问道。
“皇上是中毒后不治而死。”淮安王楚乘风走上前道。
仁禧太后面色一沉,命令道:“来人,把和乐送回凝香轩!”
“我不走!”边晨晨一把挥开要来拉她的宫人,道:“皇上中的毒明明有救,为什么还会不治而死?!”
楚乘风和楚明卿相视一眼,脸上浮现隐隐的笑意。
“胡说!”仁禧太后瞪了边晨晨一眼道:“皇上中的毒要是有救,哀家怎会坐视不理?!和乐,你与皇上自小一同长大感情深厚,现在伤心过度说胡话哀家能理解。但这种话不可随意说,叫人听去了不知会如何想。”
“我那天亲眼看到,亲耳听到陶然说皇上中的毒叫回梦。虽然他没有解药,但是能先压制毒性,然后再慢慢调养,是能治好的。”边晨晨辩解道。
“陶先生,和乐说得是真的?”仁禧太后瞄了一眼陶然,问道:“哀家怎么从未听你说过?”
陶然向前一步,行了个礼道:“回太后,正如王妃所言,皇上中的毒是回梦无疑。但没有解药纵使,在下也无力回天。不知王妃在哪里听的,可这些话在下确实从未说过。”
“怎么可能?你明明……”
“和乐,回去!”仁禧太后轻喝道:“别在这里丢人现眼!”
“我知道了。”看着仁禧太后微皱起眉头,边晨晨苦笑道:“原来从下毒到诬陷王爷再到谋害皇上,这一切都是你早就计划好的。”
早先正德皇后与前太子死的时候,边晨晨就想过可能是仁禧太后害的。但她不愿意相信,那个待她如亲生母亲般的人会是杀人凶手。然而当楚亦轩的尸体就躺在床榻上的时候,边晨晨发现她不能再这样自欺欺人下去。仁禧太后就是凶手,为了权利她可以不择手段,哪怕是杀害自己的亲人也在所不惜!
“什么计划不计划,你不要随意猜测。”仁禧太后面无表情道:“你现在先回去,此事日后哀家会慢慢解释给你听。”
“我不回去!”边晨晨固执的说道:“我想问问母后,皇上究竟是因何而亡?是不是……是不是你害死的?!”
“把和乐带下去!”仁禧太后怒道。
“慢!”靖阳王楚明卿抬手道:“太后,照我看来,庆王妃所言并不是毫无根据,这其中是否另有隐情?”
仁禧太后侧头,目光锐利的望着靖阳王道:“皇上就是中毒而亡,没有任何隐情。靖阳王这么说,不会是想挑起什么?”
“就是有心想挑起什么,也总是有事情能让人挑起。”楚乘风走上前道:“捕风捉影捕风捉影,有风有影才能让人捉到。若是没有疑点,又怎会生出怀疑?”
仁禧太后冷哼一声:“凭空捏造的事也不是没有。和乐年纪小,胡说八道也就罢了。两位王爷如果也跟着瞎闹就实在太过了。皇上刚刚驾崩,你们就这般肆无忌惮,说话不顾后果,对哀家也没有一点尊敬的意思。你们有将哀家将大楚放在眼中吗?!”
“母后……”
仁禧太后侧头,目光闪烁着杀意:“你闭嘴!”
“太后,我只是……”靖阳王张口想辩驳。
淮安王拉住他,摇摇头:“我等言辞逾越了,请太后海涵。”
“你们身为王爷更要谨言慎行,有些话不可随意乱说。”仁禧太后说罢,抓住和乐的手道:“走,哀家有话跟你讲。”
看着边晨晨不情不愿的被仁禧太后拉走,靖阳王与淮安王相视一眼,面色渐渐平和。
被仁禧太后硬拉到侧院中,边晨晨甩开她的手,质问道:“母后,请你告诉我真相!”
仁禧太后面色阴沉道:“皇上中毒而亡已成定局,多说无益。回你的凝香轩去,过几日哀家派人送你回王府。其他的,你不需要再追究。”
边晨晨神色哀伤道:“这么说,皇上的事真是你下的手?”
“是与不是已经不重要。”仁禧太后面若寒霜道:“皇上驾崩,藩王虎视眈眈的盯着皇位。之前的事你最好全部忘记,否则让藩王们抓了把柄,不光哀家一人就连太子,贤妃还有你都有可能性命不保。”
“我做不到!”边晨晨满面痛苦道:“我明明知道真相,根本不可能当做没发生过一样!”
“那你就待在凝香轩里别出来!”仁禧太后面色一沉,吩咐左右道:“将王妃送回去,看住她不准任( 弃妃不下堂 http://www.xlawen.org/kan/10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