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部分阅读
“皇上你要保重啊!无论怎么样,你都要好好地活着!活着,早晚这个天下还是你的!”珍妃那烈烈的情怀让光绪心情激荡。
“你也要好好地活着,等我救你出来!”光绪深情地对珍妃说。
“我会等到那一天,我坚信会有那么一天!”珍妃咬着牙对光绪说道。
……
龙腾在宫外四处巡视,彩霞静静地望着他。他想跟龙腾说话,但龙腾却对她说:“千万不要麻痹大意!今天,你的安全比谁都要紧!”彩霞会意,感激地望着龙腾。
“娘娘说话的声音太响了,我怕惊动了这儿的人,你们快走吧!这儿不能久留!”彩霞说:“娘娘的性子太刚烈,她现在满腔怒火,一肚子的话,一夜都说不完。”
“嗯,我明白!”龙腾赶忙走进去,对光绪耳语几句。
光绪恋恋不舍地看着珍妃。那张秀美的脸已经消瘦了,但她依如既往地端庄美丽。
“走吧!”龙腾咬咬牙!说完,他背起光绪就走!
第二十一章 京师乱象
京师里的义和团愈来愈多,载郡王的府上,也愈来愈热闹了。这些扎着红腰带,带着红头巾的异乡人,渐渐成了京师里不可或缺的风景。载郡王的院子是他们聚会的场所,当然还有载勋他们,已将寺庙当做集合地点。这些来自河北、山东等地的农民,大多都是因为大旱颗粒无收而忍饥挨饿的人,当然还有一部分是运河码头失业的船民。由于轮船、铁路开始兴建,货物流通渠道增加。显然这给很多人带来了便利,但是一部分靠渔船摆渡的人,却成了失业者。这些饥瑾之下的灾民,曾经在饿得最没有指望的时候,发生过人吃人的现象。据说有一个人曾经吃了九个人,最后他自己受不了良心的责备,还是自杀了。
清末的衰颓令人决想不到得发指。皇室贵族们却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这儿的人,个个都渴望争权夺利。吃喝玩乐还够,不祸乱一下国家,怎么能够彰明显出他们的贪得无厌呢?而中国的老百姓却生活得民不聊生。更何况年年战乱频仍,割地赔款,还要承受层层盘剥的赋税。而一旦遇到荒年,官员们都往朝廷里报喜不报忧。当慈禧沉浸在虚有的政绩中,自以为自己是个多么伟大的治国天才,宝刀不老时,乍看着江山象是稳定了,可是君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了!这一反,将更大的祸患酝酿起来。
光绪变法刚刚打开言路,又因顽固派的阻挠立即堵塞了。各地的民主主义者开始暗里活动,开始筹备推翻满清政府的统治。孙中山在日本成立兴中会,正在筹集资金组建军队。慈禧她老人家不顾一切的夺权运动,只能加速清王朝的最后灭亡。不要说慈禧在做垂死挣扎,就是光绪皇帝,无论如何努力也都改变不了反动朝廷覆灭的命运。
各地不断发生民教冲突,教案事件累积重重,政府束手无策,农民愚昧迷信,怀疑大旱皆因洋教而起!又有神婆、神汉怂恿,一股股灭洋势力逢拥而起!于是杀教会灭洋人,甚至杀尽所有的教民!抢到教堂里的财物和食物,互相平分,既能维持温饱,又能一解心头对洋人的怨恨!清末乱象世间罕见!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大清朝连民心都找不到了,天下何以存在?无政府主义的义和团运动在曾任山东巡督毓敏的支持下,挑起“扶清灭洋”的大旗。这其实是很明显的政治行为,是对外的公开挑战,对内的邀宠求和。“扶清”很明显具有是有官方趋向,尽管官方并未从中有明确介入。义和团的“毓”字旗,挂的只是一个督抚的名字。代表着个人对于洋人的怨恨,而不是代表政府的外交政策。在这杆大旗下,很明显,大清的法度已被蚕食。而变法的皇帝,却成了阶下囚徒!
毓敏不会带兵打仗,所以只能鼓噪团民一致对外,以减轻政府的压力。而团民又缺少一位统一的领导人,只能象没头的苍蝇一样,四处流窜寻找发展的出路。皇室王爷们的介入,恰恰又给了他们一个更好的去处!端郡王不是军机大臣,何况没有慈禧的命令,他没法动用政府的军队,所以只有依靠义和团的力量解除心头之恨!很明显,载漪不仅自私而且霸道。这就是一个外交总理大臣,处理政事的个人无政府举动,也是慈禧用人的“英明决策”!洋人发照会要求平息义和团,这是人家的权力,你执行不执行是另一码事。人家对大清朝废帝立储的事,有保持沉默的权力,相反,表示祝贺才说明他们干涉内政呢!那是巴不得朝廷内部斗争越激烈越好!虽然洋人欺负中国,但也不能说人家做的事情都没有道理吧?不要说洋人,从后世人来看,光绪有错吗?他不过就是缺少一些智谋罢了!从发展的角度看,洋人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尊重光绪皇帝的!而这种尊重,立即被端郡王视为极端异己!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列强并不欺负弱者,而是欺负这个国家无能的政府!而载漪却和慈禧,则加剧这个王朝无能的程度!
其实,说到底,还是端郡王一时受宠若惊,想得到大清的皇权想疯了!在个人极端而不且实际的幻想中,这个腹中草莾的败类,集结义和团,拼命向洋人宣战!慈禧显然是没有主意了!其实她比载漪还恼洋人!毕竟他与光绪势不两力!不要看光绪无能,但实际上他俩才是真正的对手!慈禧需要一个既能作为对手,又能作为傀儡的皇权继承人!斗争合作,合作斗争,这其实才是他和光绪之间最微妙的关系!他俩谁也离不开谁,谁又不能容得下谁!而一旦洋人支持光绪,很明显就威胁了她在幕后的统治!试想,她能不比载漪着急吗?在矛盾面前,她开始举棋不定了。慈禧毕竟老了!头脑也昏了,许是权力这东西通常都使人智令神昏,甚至惶惶不可终日。
慈禧迟疑,端郡王却不迟疑,这个呆霸王不怕天不怕地!说打就打,说骂就骂,说做就做,说干就干!京师里还有王爷们做不成的事?毕竟这儿是皇族们的地盘啊!于是,义和团的“神功”在载漪的鼓吹下,几乎家喻户晓,以至于京师市民战战兢兢。
这天晚上,龙腾打京师的街上路过,准备到瀛台看望光绪。忽见京师的老百姓,家家户户门前都挂着红灯笼了。龙腾觉得很奇怪啊!怎么也不过年,也不过节的,家家户户挂灯干什么啊?实在忍不住,抓住一过路的问了一下,那人说:“义和团大师父命令,家家挂红灯避邪气!谁家不挂,今天夜里谁家就遭殃!”
“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龙腾叹了口气,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听人这么说呢!
又过了两天,见家家门前都贴着红纸。龙腾又奇怪了,再了一问,那个说:“义和团让家家门前贴块红纸,谁家没贴红纸,谁家就要死人!”
哇塞,哪来这种说法?龙腾摇摇头。
龙腾跟光绪说了一下自己的看法,他发现自皇帝被囚禁以来,京师里乱象丛生,国不象国,已经毫无法度。看起来,这仍然是顽固势力与维新势力的斗争。顽固势力想跃上政治舞台,必然张牙舞爪,狐假虎威。义和团的性质与载漪一样,只会武功,但又是缺少文化思想的农民。尤其是那些巫婆神汉,正代表最底层的一种反叛力量,他们的出现正是国家厄运的前兆。龙腾说到这儿忍不住叹了口气:“皇上!这一切真是让人忧心啊!”
“是啊!进亦忧,退亦忧。我却在这儿眼睁睁地看着大清走向毁灭而无能为力!”光绪气愤地说。
“皇上保重身体!别生气了。我再出去看看!对了端郡王要我跟他出去,我要走了!”
龙腾告辞光绪,刚走出瀛台,却见不远处就有义和团在表演“神功”。龙腾看惯了那些所谓“刀枪不入”的把戏,感觉没什么意思,正要往前走,忽听走路的人大声喊道:“着了!着了!义和团真神啊!”
“怎么回事?”龙腾抓住那人问道。
“军爷,大师兄就喊了一声‘火’,前面那间草屋就着了,你说神不神啊?”那人对龙腾说道。
龙腾半信半疑,走了过去。只见那个表演的大师兄,站在高高的台子上,正光着膀子,两手合十,半蹲着身子,鼓着腮帮子念咒语。“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劝奉教,自信天,不信神,忘祖仙。国五伦,女行奸……”忽然他直起身来,猛地向后一转身,向前一指,大叫一声“火!”前面那个茅草屋又着火了!
“好,好啊!”围观的人都大声欢呼!
龙腾感觉奇怪,独自踱到那个茅屋附近,只见那个茅屋里人正在逃生,孩子都吓迷糊了!
“还有老人在里面呐!天啊,这是怎么回事啊!不让人活啦!”
龙腾来不及瞅一眼哭倒在地上的妇人,赶忙冲进那些着火的茅屋里!火光在头顶上燃烧,茅屋里的老人躺在床上不能动。烧坏的屋梁眼看着要落下来!来不及了!龙腾赶忙一个箭步向老人奔去,将他一把抱起,向门外跑去!老人的衣角还燃着火焰,龙腾顾不得许多了,一跃从屋门前跳出!那个燃烧的木门仍然被剧烈的火焰吞噬着,房顶终于不能承受,倾刻间倒塌了!龙腾吓了一身冷汗!回头才看到自己的袖口都已经被烧烂了一块!还好,没有人员伤亡!可是这户人家的财产全部烧光光了!一家老小怎么生活?
龙腾忍不住心生悲悯,但也无奈!从破袖口里掏出一块银子,交到那个哭哭啼啼的妇人手里:“这位大嫂,留下这点银子,重新置点家业吧!”
那个脸上熏得乌黑的妇女,吓得也不敢抬头,跪在地上拼命朝龙腾磕头!龙腾顾不上许多,便慌忙向端郡王府上走去!谁知一出门,忽然看到一个义和团团员从一个小巷里跑出来。龙腾忽然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一伸手抓住了他,问道:“是你放的火吗?”
“爷,不是!我不负责放火!”那人吓得哆嗦成一团。
“那是谁放的?”龙腾问道。
“他们早走了,我只是来看看,能灭火不?”那人嘴里胡乱说着,就挣腾出来要跑!
龙腾抓紧了他,问道:“谁让灭火?”
那人干脆跪地上磕头:“爷,饶了我行不?这是秘密!我不能乱说的!”
龙腾看他那副可怜兮兮的样子,不禁动了侧隐之心,一放手,说了声:“走吧!”
第二十二章 京师乱象
龙腾大踏步走进端郡王的府上,端郡王正在集合队伍,见龙腾来到,便让他站在自己身后做侍卫。龙腾服从了他的安排!队便立即出发。龙腾随着队伍前呼后涌地在京师的街道行进着,也不知他们要往哪儿去,只是机械地向前走着。四处张望了一下,见街道四周一片灰濛濛的薄雾,大概是刚刚有民房被焚的缘故吧!义和团正在巷口集合,见端郡王的队伍来到了,便有一位团民跑来向王爷报告:“此处附近有一教堂,我们准备立即攻入,请王爷下令指挥!”
端郡王说:“好!”
龙腾抬走一看,只见上千人的义和团队伍从巷子里一涌而出,对着教堂厮声呐喊:“冲啊!杀洋人了!”义和团的旗帜正在队伍里晃动,义和团的队员勇敢地冲了上去。教堂里的洋人吓得乱作一团,拿起枪杆子对着义和团射击!义和团队员立时倒下一片!
载漪问:“怎么回事?不是说刀枪不入吗?”
有人回来报告说:“前面的人法力不够,所以暂时都睡着了,等会大师兄施法,再让他们醒来!”
“好!继续进攻!”载漪一挥手说!
立时龙腾看到义和团队员开始四处行动,渐渐还听到一片咒语,教堂已经被紧紧地包围住了。“……天无雨,地焦干,全是教堂止住天。神发怒,仙发怨,一同下山把道传。非是邪,非白莲,念咒语,法真言……”龙腾其初听不明白他们都念叨的什么,后来才渐渐听清楚了!载漪命令虎神团远程射击助阵。在枪子杆子掩护下,义和团员全部包抄过去!一个小小教堂哪里抵挡得住这么多人的围攻?不一会儿,挥舞大刀的义和团员便冲了进去!洋人脑袋一个个被提了出来!
载漪高兴地说:“好!给我悬挂到教堂门上!”
龙腾看着那一颗颗血淋淋的脑袋,从教堂门下义和团员的手里,挂上门上,心里忍不住一阵阵发悚!天啊,在这个没有法度的社会里,杀人就在顷刻之间!难怪都说“危机四起!”这回真的是领略到了。正在那里寻思,忽见教堂火起!烟云滚滚向着四散飘去!教堂里面立即乱作一团,男人女人和孩子都从里面涌了出来!载漪命令停止射击,虎神队的枪法不灵,把握不准目标。
“哈哈,大师兄的火真灵啊!”载漪开心地大笑着!
仅仅只有几百平方的教堂小院,居然成了一个屠宰场!洋人们势单力孤,枪支在短距离作战中失去了作用了,义和团员们挥舞大刀,见人就吹!教堂里的教民们从门口拼命地向外拥挤!大多数人还是在刀下送了命……龙腾想,你们杀洋人就杀吧!中国不能杀啊!谁知转眼间,却眼睁睁地看着那些忽闪而下的大刀,向着逃命的教民们的头上砍去!不论老人、孩子、青壮年还是妇女,大刀一律对准他们的胸口和脖颈!龙腾忽然想起端郡王贴在京师里的告示:杀一男洋人,赏银五十;杀一女洋人,赏银四十;杀一洋婴,赏银二十……在钱催命的年代里,杀人如同割韭,血淋淋的惨剧实在是太可怕了!龙腾忽然想起电脑里的杀人游戏!玩的时候,只觉得很快感,但看到真的杀人的时候,才发现那些虚抑的东西背后也隐藏着可怕的阴霾。
龙腾感觉眼前的惨象太不可思议了!这是一场有预谋的屠杀,纯粹的屠杀!杀人的魔头端郡王兴奋地哈哈大笑着,边笑边拿出酒囊往嘴里倒酒。为了那望梅止渴的皇权,京师里到底会有多少人丧命?!龙腾想不明白,也不敢往下想了。只看到眼前依然在流血,硝烟弥漫中,一个洋女人的尸体被剥光了……都说战争是野蛮的,任何时候都没有道德和仁慈!龙腾觉得有些头晕,甚至有些呕吐。教堂门上那些血淋淋的脑袋已被高高地悬挂起来,那些再也不能睁开的蓝眼睛们,紧紧闭着。
教堂攻陷了!义和团抢劫了教堂里的财物,胜利凯旋。端郡王对掇手可得的胜利大加称赞,命令回府!龙腾回头一看,只见硝烟弥漫中,撤退的义和团身后,教堂内外,到处都是乱七八糟的尸首。真是不堪目睹!龙腾默默地随着队伍前进,义和团和端郡王的虎神队员都挂着一脸的笑!端郡王转过身去大声说:“快走!回府领赏去吧!”
龙腾叹了口气。他没有力量控制这个局面,因为在这个队伍里,端郡王才是呼风唤雨的首领,而自己只能惟命是从。即便是反对,到头来也是徒劳的无益,只能隐忍不发了!
回到府里,端郡王开怀畅饮!载漪有两个特点,就是好酒好色——这是马背上的民族的一大特色。载漪的酒量一般人是比不上的,他喝二斤酒都不带醉的,一般人只几两便躺下了。每次看到那些喝醉了的孬种,载漪忍不住哈哈大笑!有酒有美人,又有胜利的骄傲,这是载漪最得意也是最快乐的时候!义和团得了赏钱,个个乐得眉开眼笑。龙腾想,为什么慈禧没有动静呢?难道她就一点都信息都没有听到?
夜里,龙腾怎么也睡着,翻来覆去地想白日里的事,龙腾决定去宫里打探一下。
彩霞其实也想见到龙腾,却无奈宫墙阻挡,只能对月相思。深宫大院里的春意已经露出,暗色中柳媚花暗,飘散着缕缕清香。柔和的风拂着她的长发,月光的|乳色将她的身影披到了地上。正坐在院里独自一腔幽怨,忽见身后一个黑影!彩霞吓了一跳!
“是我!”
彩霞回头一看,居然是龙腾。
“你怎么来啦?”彩霞问道。
“我晚上睡不着,白天的事烦死了。”龙腾没有好气地说。
“咋啦?”
“端郡王带义和团杀教堂,死了好多人。”龙腾说。
“死人就死人呗,早就听说了。不是什么新闻了。”彩霞毫不在意地说。
“你说,老这样打呀杀呀的,洋人能答应吗?一旦京师打起仗来,动静不就大了吗?”龙腾悄悄地问。
“这就不好说了,反正老佛爷也在生洋人的气呢!”彩霞说。
“老佛爷知道端郡王带义和团杀洋人的事吗?”龙腾问道。
“好象知道,又好象不知道。唉!我也不懂这些,反正一切都得老佛爷说了算。端郡王现在是朝廷中的大红人,哪个敢惹他呀?”彩霞摇着头说。
“是啊!我也不敢多说什么。算了,我走了!”龙腾说完转身就走!
“怎么说走就走了呢?”彩霞问道。
“我也只是觉得闷得慌,出来透透气。”龙腾说。
“唉,算了,别想那么多了。以后端郡王那儿有什么动静,你就来找我就是了!这也是老佛爷的意思,你明白不?”彩霞问道。
龙腾有些愕然,望着彩霞发呆。半天才恍然醒悟,问道:“难道老佛爷对端郡王不放心吗?可她也管不住他啊!”
“叫你来你就来是了!对了,皇上怎么样?他那儿没什么动静吗?”彩霞问道。
“皇上还能有什么动静,想出门也走不出,整个儿呆在瀛台唉声叹气,就是身体还是不好,也不知怎么回事,那些太医什么的,开的药方一点效力也没有!”龙腾无奈地说:“其实皇上,倒真的是个好皇上,我也是有心帮他,却又没有能力。”
“你又不是医生,当然帮不了他了!”彩霞说到这儿,忽然对龙腾说:“我这儿有一样东西,送给你!”
“什么东西?”龙腾问道。
“见过吗?”彩霞拿出一个绣球递到龙腾手里。
“第一次见到,只是听说过,象似传说中的一个神话。”龙腾说。
“这是我们那儿的风俗,女孩子打小就得学着做。你要不?”彩霞问道。
“这东西不能随便要的。”龙腾说。
“不要就算了。”彩霞说。
龙腾看看彩霞,默默无语。愣了一会儿,便将绣球送回彩霞的手里:“你不知道,我是从21世纪穿越来的,我想,这事你应该听说过,我是一个后人,怎么能接受先人的爱情呢?真是,对不起。”龙腾说完,告辞而去!
彩霞望着龙腾远去的身影,呆呆地坐了下来。
龙腾发现端郡王府里愈来愈活跃了,也愈来愈发狂。京师里到处烽烟弥漫,义和团脸上的笑容愈来愈多!而且队伍也在不断地壮大,端郡王的府上每天都开一个大锅灶,煮得许许多多的面条给义和团团员们。整个院子人拥挤挤,倒是显得一个大宅子有点小了,也显得一口大锅太寒酸了。于是,又加了两个。忙来忙去的都是端郡王府上的佣人,烧锅檊面都累得满头大汗。更奇怪地是,龙腾看到一些熟悉的面孔也不断地增加到义和团的队伍里,一问才知,原来他们都是附近几家大户的伙计,有一个还是大栅栏稠缎庄钱老板的伙计!
“你们老板就这么随便你们跑这儿来吗?”龙腾问道。
“嘿!老板管不了!做了义和团,俺跟老板平起平坐,他还得让俺三分呢!”那人自豪地说。
“呵呵,真有你的。”龙腾拍拍那人的肩膀,也不知说些什么。
第二十三章 煮酒结四义
龙腾渐渐熟悉了载家兄弟。那个白白胖胖个头稍矮的是载勋,高高瘦瘦的是载澜。后来还见过面无表情的刚毅。这个军机大臣是个白字先生,把义和团大师兄的名经常叫错。人家本名叫“徐魁”,他便要叫人家“徐殿”。要放在一个普通团民,也就罢了,干脆叫徐殿是了!反正两字都挺吉利的不是?可人家是义和团的大师兄,有头有脸的人啊!载勋便觉得过意不去了!赶忙屁颠屁颠地跑过去打圆场,对着大师兄双膝跪倒,向他磕头道:“关羽将军莫恼,其实‘殿’和“魁”一个意思,进殿才能中魁,大人在抬举你呢!”
“哦?是这个意思啊!那我要谢过大人了!”大师兄撩了一把胡须,一转身向神坛走去。
龙腾不喜欢看义和拳做法,便转身去练习武功去了。龙腾新学了醉剑,对绵里藏刚,刚里藏绵的功法渐渐领悟,练得起劲起来!那柄宝剑寒光闪闪,似醉非醉地凌空起舞。
“好!”
龙腾回头一看,原来是赵虎来了!赶紧收功立身,问道:“赵兄如何知道我在这儿?”
“龙将军,我们一直在寻找你!总算是找到了!将军义气,手下留情,不仅饶我们性命,还给了我们银子!我是来谢将军的!”赵虎抱拳施礼说道。
“兄弟们现在伤势如何?”龙腾问道。
“都好了,他们托我寻找将军报恩,不料在这儿遇上了!”赵虎说道。
“呵呵,真是碰巧了,你们也在王爷府上?”龙腾问道。
“我们都是为王爷效力的!三兄弟都在!”赵虎回头喊道:“张震、刘峰、郑青,快过来!龙将军在这儿!”
龙腾抬头一看,果然三个人都过来了!多日不见,分外亲热,三个向龙腾抱拳施礼言谢。
“好汉不言谢,言谢非好汉!我们萍水相逢,也算是一场兄弟!今儿个我做东,请兄弟们喝上几盅,如何?”龙腾对他们说道。
“好啊!”赵虎爽快地答应了,转而又搔搔脑袋说道:“只是又要让龙将军破费了。”
“哈哈,钱是身外之物,说到钱就外气了不是?走!”
几人走出端郡王府,来到一个饭庄,便让店家上酒、上菜,一起畅饮。
“不知龙将军什么时候来王爷府上的?以后我们可以共勉共进,一齐杀洋人了!”赵虎兴奋地说,见龙腾不答,既而又疑惑地问道:“只是小弟有一事不明,龙将军,为何要护着那个光绪?你不知道光绪亲近洋人吗?现在洋人都向着他,我们都想不通这个!”
“亲近当今圣上,与亲近洋人能等同吗?国中无日天下涂炭,而今乱象丛生,兄弟们还看不出来,灾难就在眼前吗?”龙腾问道。
“如何灾难就在眼前?我们杀洋人杀得这么痛快!过不几日,把老毛子们赶回老家,咱们依旧回家种田,过咱的好日子。没了洋教,大旱也结了,五谷丰登,不是照样安享太平吗?”张震疑惑不解地问道。
“乍一看是这么理儿。”龙腾端起一杯酒,与赵虎先碰了一杯,接着说道:“其实不然,我们中国历来闭关自守,虽说保守了千古以来的文明,却在科技上远远落后于洋人。就拿打仗来说,长枪、轮船、大炮,样样都是从外国买来的,炮兵、步兵缺少正规训练。即便是肩扛长枪,却不会射击瞄准,真是少见这样的军队啊!”
“朝廷的军队作战不力,有咱义和团啊!义和团刀枪不入!”刘峰说道。
“真的刀枪不入吗?自王爷带兵以来,围攻教堂总是以多胜少,但两方死伤人数各半,这种战争有什么意义呢?咱们憎恨洋人不假,但更应该憎恨的是我们的朝廷!国之昏馈,如之奈何?倘若对洋人打仗,如何不等朝廷下令宣战?倘若真心安抚,如何不把让义和团编入正规军?王爷是习武出身,刚毅爷是军机大臣,如何不对义和团进行整编?如何不进行正规训练?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兵不养为殆,不练为废。就这么呼呼啦啦,大张旗鼓,除了挑起国际争端以外,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再说京师的防备,那几门残破的炮台,能否对付得列强的战备?咱们用兵刀短器惯了,却不注意使用长枪,虽然有千古兵法理论,却没有人去勘察地型,尤其是重型兵器弹药库,都必须隐藏严密。可是这些贪腐官员们却将军费暗暗中饱私囊,只让这些需要修整的工事,胡乱地暴露在外面,这很明显是战斗力怠惰的表现!”龙腾边说边叹气。
“将军,你说这些我不懂!我只知道我们恨洋人,要杀了他们!”郑青依然愤愤地说。
“兄弟们,龙将军说得有道理!”赵虎说:“在下读过私塾,略懂兵道。凡是治军必然严谨,战必用计,计必用令。令非不发,发必行。令从军行,战必胜。令疲军怠,必乱军也!”
“虎兄果然有见识!今看王爷带兵,非用兵,而是骚乱罢了!想民间杀洋教不过如此,并未有新法,如此挑起,必然惹起巨祸!”龙腾说:“然,现在诸兄有没有计策破此势力?”
“慢着!”张震问道:“明明皇上亲近洋人,太后意欲废帝另立,这有什么错呢?”
“皇上开明,意欲学习西方。我被太后安排在皇宫、瀛台、郡王府三处往来,常见皇上带病夜读,呕心沥血!太后喜怒无常,想起来命人送点餐饭,想不起来皇上便只能忍饥挨饿!这京师里的大事莫过于废帝!难得有这么一个勤学忧国的好皇上,比起那些祸国殃民的王公贵族们如何呢?他们几时读书,几时为这个国家的百姓着想?可这样的皇帝却被废了!试想,外国这样虎视眈眈,却都说皇上没错,那错的是谁呢?”龙腾说到这儿忍不住一腔义愤!
“是啊!我们都上当了!”赵虎捶了一下桌子说:“想想这大清的官吏还有多少为咱老百姓着想的?就说山西巡抚毓敏吧!都知道他向着义和团,都觉得他是个好官。可是在他离开济南的前一天,就把我们的首领杀了!朱红灯大侠就这么不明不白了没了!他死了,义和团的旗上就挂上了‘毓’字,这大清的官们出尔反尔,谁知道他们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唉!我们亏就亏在不读书不识字,整天跟着乱跑瞎晃悠!”
“嗯,我也明白了!***当官的都哪来这么多坏心眼子呢!”刘峰气愤地说。
“好了,咱们不说别的了,只是看这眼前的局势,仅凭我们几个人也改变不了啊!”龙腾对赵虎说道:“兄弟们要多保重啊!朝廷没有皇帝主政,老佛爷从幕后跳出来夺权,可她造成的局面,自己也收拾不了!目前法令朝令夕改,大臣也都战战兢兢,何况我们这些黎民百姓呢!兄弟们还是早点回家,免遭灾祸吧!”
“龙大哥,我们愿跟随你!”赵虎说道。
“我只身来去惯了,就怕没有容留兄弟们的去处啊!”龙腾叹了口气说。
“龙将军,你让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张震说。
“嗯,好吧!我听皇上的,到时候自会安排你们!”龙腾说:“兄弟手足相亲,难得一遇,愿与各位为结为金兰!”
“正合我意!”赵虎说!
此时正是桃花盛开的时节,五人告别饭庄,在京师城外择了一片绿地,撮土为香,歃血立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拜毕,四人请求龙腾安排任务。龙腾说:“听说天津闹得非常厉害,你们可否打探一下?另外,我们能不能说服毓大人真心安民?虽然是绵薄之力,但也尽力一试吧!”
“我们服从将军的安排!”四人向龙腾抱拳说道。
“先摘了你们头上的红巾,暂且不要做义和团了。反正义和团也没有团规,随便什么人出入,咱们私下了结了!”龙腾对他们四人说道。
“好!”四人一齐答应了。
“你们各路探听消息,了解眼前乱象,我与皇上再做商议!你们起程吧!”龙腾说。
“是!”四人抱拳施礼,转身就走。
龙腾回到瀛台,正要告诉光绪自己与四侠结义的事。却见光绪一手抚着肚腹,一手端着一本厚厚的书本看着。许是病痛,绝不是因为天热,光绪的头上惨着细细的汗珠。龙腾一把将书夺了过来,光绪却拼命地过来抢村。
“皇上,你都痛成什么样子!还这么如饥似渴地苦读!”龙腾突然感觉十分心痛!
“嗯,朕一读书就不觉得心痛了!”光绪说。
“唉!王公贵族争权夺利,除了骄奢淫逸不学无术以外,便是祸乱大清!唯独这个爱国忧民的皇帝,虽身囹圄,却依然如此发愤图强!这朗朗乾坤,真是颠倒不分!”龙腾忍不住气愤地大喊起来。
“隔墙有耳!”光绪赶紧示意。
“嗯。”龙腾沉默了,提起毛笔,随手在一张白纸上写了四个大字:“吾爱吾君”。
光绪想不到龙腾对自己的感情会这样浓烈!忍不住一阵阵激动,将龙腾的双手紧紧握住:“龙腾,你真的变了!变得真快啊!”
“皇上,我真的不是那个网瘾少年了,对吗?”龙腾忽然对光绪说。
“是啊,你真的长大了!长成了一个威武的大将军!”光绪拍了拍了龙腾的肩膀。
“皇上,你今天又没吃上饭吧?算了!明天我来做给你吃!告诉你,在我网瘾期间,我妈妈了为了帮助治疗网瘾,特地教会了我做饭,也不知怎么着,我天生有这方面的才能,拿过来就会颠勺,哈哈,做上几道菜都是小意思哈!”龙腾哈哈笑着说。
“真的啊?那我以后也跟你学学吧!我做饭给你们吃,看看是什么味道!”光绪笑着说。
“自古以来哪有皇上做饭给臣民吃的?这不犯了律法。”龙腾说。
“大清还有律法啊?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总比坐这儿挨饿强吧!”光绪和龙腾都笑了。
第二十四章 太后密召龙腾
1900年5月,正是天津义和团闹得正红火的时候,京师义和团也开始四处活动。载漪、载勋几位王爷大力支持义和团,并力谏慈禧义和团可用,可以与官兵戮力合伙一举消灭洋人。慈禧太后对义和团的“刀枪不入”半信半疑,但刚毅等大臣也众口一词。眼看着京师里的局势已不是慈禧一人所能把握,却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切演变下去。慈禧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心里没底,忽然想起龙腾这个后人,便想听听他的意见。一方面想知道光绪的内情,另一方面也想知道端郡王载漪心里打的什么鬼主意。便想秘密召见他,看他怎么看这些问题。
慈禧太后正在吸着大烟,宫女陪侍帮她们揉着肩,忽然大叫:“来人!”
崔玉贵走上前来说:“扎!请老佛爷吩咐!”
慈禧叫他近前,悄悄耳语。
二人刚刚嘀咕完,只听宫女彩霞来报:“老佛爷,大阿哥又哭又闹,说皇宫里不自由,没有外面好玩!又闹着要出宫了!”
“嗯,在外面疯惯了,一时勒不过性子。都怪他阿玛太惯他!命人好生看着,让他读书习字,若功课再跟不上,我自去掌他!”慈禧没好气地说。
“是!”彩霞告辞出来,向前院走来。忽然龙腾跟在崔玉贵的身后匆匆走来。那崔玉贵正走着忽然感觉内急,让龙腾稍等,自己先方便去了。彩霞赶忙走过去问他有什么事?龙腾左右看看无人,便小声对彩霞说:“太后密召,不要对别人乱讲。”
彩霞心领神会,对龙腾点点头。然后悄悄地叮嘱道:“太后说的话未必都是真心,你千万不要信她。无论怎么说,只答应,万万不要跟他反驳,多加小心啊!”彩霞悄声对龙腾说。
“嗯,我明白了!”龙腾答应了一声,向彩霞抱拳施礼道:“多谢彩霞姑娘。”
彩霞也不敢做声,慌忙走开。
龙腾见崔玉贵来到,便随他向仪鸾殿走去。
慈禧见龙腾进来,便装出一副和气的样子,等龙腾施礼过后,便让他坐了。
慈禧对崔玉贵和身边的人说道:“你们退下吧。”
“扎!”崔玉贵下去了,慈禧身后的宫女也一个个退去。龙腾有些疑惑,不知慈禧要说什么,心里有些战战兢兢。
“知道我为什么让你来这儿吗?”慈禧问道。
“报告老佛爷,奴才不知。”龙腾抱拳施礼道。
“嗯,让你过来,是想问一下皇上这几天怎么样了?”慈禧忽然口气变得十分柔和。这让龙腾十分吃惊。
“皇上身体欠安,每天只是修理钟表,偶尔读书。”龙腾说道。
“都读的什么书?”慈禧问道。
“《四书》、《五经》、《礼》、《乐》、诗歌耳。”龙腾回答道。
“皇上也学英语?”慈禧问道。
“会一点儿,皇上学的挺快,有时还向我请教,我会的也不多。”龙腾说道。
“好象他在读西方的书?”慈禧问道。
“西方的学问也是学问,虽与东方不同,但是西方列强如此蛮横,必有其图强方略,学也无妨。”龙腾回答道。
“你们在学堂里也读洋书吗?”慈禧问道。
“我们学物理、化学、代数、几何、生物基因学,还有世界历史等等,倒是有不少是来自西方的学问。”龙腾继续答道。
“嗯,倒是我看错他了。我也以( 穿越二十世纪 http://www.xlawen.org/kan/1255/ )
“你也要好好地活着,等我救你出来!”光绪深情地对珍妃说。
“我会等到那一天,我坚信会有那么一天!”珍妃咬着牙对光绪说道。
……
龙腾在宫外四处巡视,彩霞静静地望着他。他想跟龙腾说话,但龙腾却对她说:“千万不要麻痹大意!今天,你的安全比谁都要紧!”彩霞会意,感激地望着龙腾。
“娘娘说话的声音太响了,我怕惊动了这儿的人,你们快走吧!这儿不能久留!”彩霞说:“娘娘的性子太刚烈,她现在满腔怒火,一肚子的话,一夜都说不完。”
“嗯,我明白!”龙腾赶忙走进去,对光绪耳语几句。
光绪恋恋不舍地看着珍妃。那张秀美的脸已经消瘦了,但她依如既往地端庄美丽。
“走吧!”龙腾咬咬牙!说完,他背起光绪就走!
第二十一章 京师乱象
京师里的义和团愈来愈多,载郡王的府上,也愈来愈热闹了。这些扎着红腰带,带着红头巾的异乡人,渐渐成了京师里不可或缺的风景。载郡王的院子是他们聚会的场所,当然还有载勋他们,已将寺庙当做集合地点。这些来自河北、山东等地的农民,大多都是因为大旱颗粒无收而忍饥挨饿的人,当然还有一部分是运河码头失业的船民。由于轮船、铁路开始兴建,货物流通渠道增加。显然这给很多人带来了便利,但是一部分靠渔船摆渡的人,却成了失业者。这些饥瑾之下的灾民,曾经在饿得最没有指望的时候,发生过人吃人的现象。据说有一个人曾经吃了九个人,最后他自己受不了良心的责备,还是自杀了。
清末的衰颓令人决想不到得发指。皇室贵族们却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这儿的人,个个都渴望争权夺利。吃喝玩乐还够,不祸乱一下国家,怎么能够彰明显出他们的贪得无厌呢?而中国的老百姓却生活得民不聊生。更何况年年战乱频仍,割地赔款,还要承受层层盘剥的赋税。而一旦遇到荒年,官员们都往朝廷里报喜不报忧。当慈禧沉浸在虚有的政绩中,自以为自己是个多么伟大的治国天才,宝刀不老时,乍看着江山象是稳定了,可是君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了!这一反,将更大的祸患酝酿起来。
光绪变法刚刚打开言路,又因顽固派的阻挠立即堵塞了。各地的民主主义者开始暗里活动,开始筹备推翻满清政府的统治。孙中山在日本成立兴中会,正在筹集资金组建军队。慈禧她老人家不顾一切的夺权运动,只能加速清王朝的最后灭亡。不要说慈禧在做垂死挣扎,就是光绪皇帝,无论如何努力也都改变不了反动朝廷覆灭的命运。
各地不断发生民教冲突,教案事件累积重重,政府束手无策,农民愚昧迷信,怀疑大旱皆因洋教而起!又有神婆、神汉怂恿,一股股灭洋势力逢拥而起!于是杀教会灭洋人,甚至杀尽所有的教民!抢到教堂里的财物和食物,互相平分,既能维持温饱,又能一解心头对洋人的怨恨!清末乱象世间罕见!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大清朝连民心都找不到了,天下何以存在?无政府主义的义和团运动在曾任山东巡督毓敏的支持下,挑起“扶清灭洋”的大旗。这其实是很明显的政治行为,是对外的公开挑战,对内的邀宠求和。“扶清”很明显具有是有官方趋向,尽管官方并未从中有明确介入。义和团的“毓”字旗,挂的只是一个督抚的名字。代表着个人对于洋人的怨恨,而不是代表政府的外交政策。在这杆大旗下,很明显,大清的法度已被蚕食。而变法的皇帝,却成了阶下囚徒!
毓敏不会带兵打仗,所以只能鼓噪团民一致对外,以减轻政府的压力。而团民又缺少一位统一的领导人,只能象没头的苍蝇一样,四处流窜寻找发展的出路。皇室王爷们的介入,恰恰又给了他们一个更好的去处!端郡王不是军机大臣,何况没有慈禧的命令,他没法动用政府的军队,所以只有依靠义和团的力量解除心头之恨!很明显,载漪不仅自私而且霸道。这就是一个外交总理大臣,处理政事的个人无政府举动,也是慈禧用人的“英明决策”!洋人发照会要求平息义和团,这是人家的权力,你执行不执行是另一码事。人家对大清朝废帝立储的事,有保持沉默的权力,相反,表示祝贺才说明他们干涉内政呢!那是巴不得朝廷内部斗争越激烈越好!虽然洋人欺负中国,但也不能说人家做的事情都没有道理吧?不要说洋人,从后世人来看,光绪有错吗?他不过就是缺少一些智谋罢了!从发展的角度看,洋人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尊重光绪皇帝的!而这种尊重,立即被端郡王视为极端异己!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列强并不欺负弱者,而是欺负这个国家无能的政府!而载漪却和慈禧,则加剧这个王朝无能的程度!
其实,说到底,还是端郡王一时受宠若惊,想得到大清的皇权想疯了!在个人极端而不且实际的幻想中,这个腹中草莾的败类,集结义和团,拼命向洋人宣战!慈禧显然是没有主意了!其实她比载漪还恼洋人!毕竟他与光绪势不两力!不要看光绪无能,但实际上他俩才是真正的对手!慈禧需要一个既能作为对手,又能作为傀儡的皇权继承人!斗争合作,合作斗争,这其实才是他和光绪之间最微妙的关系!他俩谁也离不开谁,谁又不能容得下谁!而一旦洋人支持光绪,很明显就威胁了她在幕后的统治!试想,她能不比载漪着急吗?在矛盾面前,她开始举棋不定了。慈禧毕竟老了!头脑也昏了,许是权力这东西通常都使人智令神昏,甚至惶惶不可终日。
慈禧迟疑,端郡王却不迟疑,这个呆霸王不怕天不怕地!说打就打,说骂就骂,说做就做,说干就干!京师里还有王爷们做不成的事?毕竟这儿是皇族们的地盘啊!于是,义和团的“神功”在载漪的鼓吹下,几乎家喻户晓,以至于京师市民战战兢兢。
这天晚上,龙腾打京师的街上路过,准备到瀛台看望光绪。忽见京师的老百姓,家家户户门前都挂着红灯笼了。龙腾觉得很奇怪啊!怎么也不过年,也不过节的,家家户户挂灯干什么啊?实在忍不住,抓住一过路的问了一下,那人说:“义和团大师父命令,家家挂红灯避邪气!谁家不挂,今天夜里谁家就遭殃!”
“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龙腾叹了口气,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听人这么说呢!
又过了两天,见家家门前都贴着红纸。龙腾又奇怪了,再了一问,那个说:“义和团让家家门前贴块红纸,谁家没贴红纸,谁家就要死人!”
哇塞,哪来这种说法?龙腾摇摇头。
龙腾跟光绪说了一下自己的看法,他发现自皇帝被囚禁以来,京师里乱象丛生,国不象国,已经毫无法度。看起来,这仍然是顽固势力与维新势力的斗争。顽固势力想跃上政治舞台,必然张牙舞爪,狐假虎威。义和团的性质与载漪一样,只会武功,但又是缺少文化思想的农民。尤其是那些巫婆神汉,正代表最底层的一种反叛力量,他们的出现正是国家厄运的前兆。龙腾说到这儿忍不住叹了口气:“皇上!这一切真是让人忧心啊!”
“是啊!进亦忧,退亦忧。我却在这儿眼睁睁地看着大清走向毁灭而无能为力!”光绪气愤地说。
“皇上保重身体!别生气了。我再出去看看!对了端郡王要我跟他出去,我要走了!”
龙腾告辞光绪,刚走出瀛台,却见不远处就有义和团在表演“神功”。龙腾看惯了那些所谓“刀枪不入”的把戏,感觉没什么意思,正要往前走,忽听走路的人大声喊道:“着了!着了!义和团真神啊!”
“怎么回事?”龙腾抓住那人问道。
“军爷,大师兄就喊了一声‘火’,前面那间草屋就着了,你说神不神啊?”那人对龙腾说道。
龙腾半信半疑,走了过去。只见那个表演的大师兄,站在高高的台子上,正光着膀子,两手合十,半蹲着身子,鼓着腮帮子念咒语。“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劝奉教,自信天,不信神,忘祖仙。国五伦,女行奸……”忽然他直起身来,猛地向后一转身,向前一指,大叫一声“火!”前面那个茅草屋又着火了!
“好,好啊!”围观的人都大声欢呼!
龙腾感觉奇怪,独自踱到那个茅屋附近,只见那个茅屋里人正在逃生,孩子都吓迷糊了!
“还有老人在里面呐!天啊,这是怎么回事啊!不让人活啦!”
龙腾来不及瞅一眼哭倒在地上的妇人,赶忙冲进那些着火的茅屋里!火光在头顶上燃烧,茅屋里的老人躺在床上不能动。烧坏的屋梁眼看着要落下来!来不及了!龙腾赶忙一个箭步向老人奔去,将他一把抱起,向门外跑去!老人的衣角还燃着火焰,龙腾顾不得许多了,一跃从屋门前跳出!那个燃烧的木门仍然被剧烈的火焰吞噬着,房顶终于不能承受,倾刻间倒塌了!龙腾吓了一身冷汗!回头才看到自己的袖口都已经被烧烂了一块!还好,没有人员伤亡!可是这户人家的财产全部烧光光了!一家老小怎么生活?
龙腾忍不住心生悲悯,但也无奈!从破袖口里掏出一块银子,交到那个哭哭啼啼的妇人手里:“这位大嫂,留下这点银子,重新置点家业吧!”
那个脸上熏得乌黑的妇女,吓得也不敢抬头,跪在地上拼命朝龙腾磕头!龙腾顾不上许多,便慌忙向端郡王府上走去!谁知一出门,忽然看到一个义和团团员从一个小巷里跑出来。龙腾忽然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一伸手抓住了他,问道:“是你放的火吗?”
“爷,不是!我不负责放火!”那人吓得哆嗦成一团。
“那是谁放的?”龙腾问道。
“他们早走了,我只是来看看,能灭火不?”那人嘴里胡乱说着,就挣腾出来要跑!
龙腾抓紧了他,问道:“谁让灭火?”
那人干脆跪地上磕头:“爷,饶了我行不?这是秘密!我不能乱说的!”
龙腾看他那副可怜兮兮的样子,不禁动了侧隐之心,一放手,说了声:“走吧!”
第二十二章 京师乱象
龙腾大踏步走进端郡王的府上,端郡王正在集合队伍,见龙腾来到,便让他站在自己身后做侍卫。龙腾服从了他的安排!队便立即出发。龙腾随着队伍前呼后涌地在京师的街道行进着,也不知他们要往哪儿去,只是机械地向前走着。四处张望了一下,见街道四周一片灰濛濛的薄雾,大概是刚刚有民房被焚的缘故吧!义和团正在巷口集合,见端郡王的队伍来到了,便有一位团民跑来向王爷报告:“此处附近有一教堂,我们准备立即攻入,请王爷下令指挥!”
端郡王说:“好!”
龙腾抬走一看,只见上千人的义和团队伍从巷子里一涌而出,对着教堂厮声呐喊:“冲啊!杀洋人了!”义和团的旗帜正在队伍里晃动,义和团的队员勇敢地冲了上去。教堂里的洋人吓得乱作一团,拿起枪杆子对着义和团射击!义和团队员立时倒下一片!
载漪问:“怎么回事?不是说刀枪不入吗?”
有人回来报告说:“前面的人法力不够,所以暂时都睡着了,等会大师兄施法,再让他们醒来!”
“好!继续进攻!”载漪一挥手说!
立时龙腾看到义和团队员开始四处行动,渐渐还听到一片咒语,教堂已经被紧紧地包围住了。“……天无雨,地焦干,全是教堂止住天。神发怒,仙发怨,一同下山把道传。非是邪,非白莲,念咒语,法真言……”龙腾其初听不明白他们都念叨的什么,后来才渐渐听清楚了!载漪命令虎神团远程射击助阵。在枪子杆子掩护下,义和团员全部包抄过去!一个小小教堂哪里抵挡得住这么多人的围攻?不一会儿,挥舞大刀的义和团员便冲了进去!洋人脑袋一个个被提了出来!
载漪高兴地说:“好!给我悬挂到教堂门上!”
龙腾看着那一颗颗血淋淋的脑袋,从教堂门下义和团员的手里,挂上门上,心里忍不住一阵阵发悚!天啊,在这个没有法度的社会里,杀人就在顷刻之间!难怪都说“危机四起!”这回真的是领略到了。正在那里寻思,忽见教堂火起!烟云滚滚向着四散飘去!教堂里面立即乱作一团,男人女人和孩子都从里面涌了出来!载漪命令停止射击,虎神队的枪法不灵,把握不准目标。
“哈哈,大师兄的火真灵啊!”载漪开心地大笑着!
仅仅只有几百平方的教堂小院,居然成了一个屠宰场!洋人们势单力孤,枪支在短距离作战中失去了作用了,义和团员们挥舞大刀,见人就吹!教堂里的教民们从门口拼命地向外拥挤!大多数人还是在刀下送了命……龙腾想,你们杀洋人就杀吧!中国不能杀啊!谁知转眼间,却眼睁睁地看着那些忽闪而下的大刀,向着逃命的教民们的头上砍去!不论老人、孩子、青壮年还是妇女,大刀一律对准他们的胸口和脖颈!龙腾忽然想起端郡王贴在京师里的告示:杀一男洋人,赏银五十;杀一女洋人,赏银四十;杀一洋婴,赏银二十……在钱催命的年代里,杀人如同割韭,血淋淋的惨剧实在是太可怕了!龙腾忽然想起电脑里的杀人游戏!玩的时候,只觉得很快感,但看到真的杀人的时候,才发现那些虚抑的东西背后也隐藏着可怕的阴霾。
龙腾感觉眼前的惨象太不可思议了!这是一场有预谋的屠杀,纯粹的屠杀!杀人的魔头端郡王兴奋地哈哈大笑着,边笑边拿出酒囊往嘴里倒酒。为了那望梅止渴的皇权,京师里到底会有多少人丧命?!龙腾想不明白,也不敢往下想了。只看到眼前依然在流血,硝烟弥漫中,一个洋女人的尸体被剥光了……都说战争是野蛮的,任何时候都没有道德和仁慈!龙腾觉得有些头晕,甚至有些呕吐。教堂门上那些血淋淋的脑袋已被高高地悬挂起来,那些再也不能睁开的蓝眼睛们,紧紧闭着。
教堂攻陷了!义和团抢劫了教堂里的财物,胜利凯旋。端郡王对掇手可得的胜利大加称赞,命令回府!龙腾回头一看,只见硝烟弥漫中,撤退的义和团身后,教堂内外,到处都是乱七八糟的尸首。真是不堪目睹!龙腾默默地随着队伍前进,义和团和端郡王的虎神队员都挂着一脸的笑!端郡王转过身去大声说:“快走!回府领赏去吧!”
龙腾叹了口气。他没有力量控制这个局面,因为在这个队伍里,端郡王才是呼风唤雨的首领,而自己只能惟命是从。即便是反对,到头来也是徒劳的无益,只能隐忍不发了!
回到府里,端郡王开怀畅饮!载漪有两个特点,就是好酒好色——这是马背上的民族的一大特色。载漪的酒量一般人是比不上的,他喝二斤酒都不带醉的,一般人只几两便躺下了。每次看到那些喝醉了的孬种,载漪忍不住哈哈大笑!有酒有美人,又有胜利的骄傲,这是载漪最得意也是最快乐的时候!义和团得了赏钱,个个乐得眉开眼笑。龙腾想,为什么慈禧没有动静呢?难道她就一点都信息都没有听到?
夜里,龙腾怎么也睡着,翻来覆去地想白日里的事,龙腾决定去宫里打探一下。
彩霞其实也想见到龙腾,却无奈宫墙阻挡,只能对月相思。深宫大院里的春意已经露出,暗色中柳媚花暗,飘散着缕缕清香。柔和的风拂着她的长发,月光的|乳色将她的身影披到了地上。正坐在院里独自一腔幽怨,忽见身后一个黑影!彩霞吓了一跳!
“是我!”
彩霞回头一看,居然是龙腾。
“你怎么来啦?”彩霞问道。
“我晚上睡不着,白天的事烦死了。”龙腾没有好气地说。
“咋啦?”
“端郡王带义和团杀教堂,死了好多人。”龙腾说。
“死人就死人呗,早就听说了。不是什么新闻了。”彩霞毫不在意地说。
“你说,老这样打呀杀呀的,洋人能答应吗?一旦京师打起仗来,动静不就大了吗?”龙腾悄悄地问。
“这就不好说了,反正老佛爷也在生洋人的气呢!”彩霞说。
“老佛爷知道端郡王带义和团杀洋人的事吗?”龙腾问道。
“好象知道,又好象不知道。唉!我也不懂这些,反正一切都得老佛爷说了算。端郡王现在是朝廷中的大红人,哪个敢惹他呀?”彩霞摇着头说。
“是啊!我也不敢多说什么。算了,我走了!”龙腾说完转身就走!
“怎么说走就走了呢?”彩霞问道。
“我也只是觉得闷得慌,出来透透气。”龙腾说。
“唉,算了,别想那么多了。以后端郡王那儿有什么动静,你就来找我就是了!这也是老佛爷的意思,你明白不?”彩霞问道。
龙腾有些愕然,望着彩霞发呆。半天才恍然醒悟,问道:“难道老佛爷对端郡王不放心吗?可她也管不住他啊!”
“叫你来你就来是了!对了,皇上怎么样?他那儿没什么动静吗?”彩霞问道。
“皇上还能有什么动静,想出门也走不出,整个儿呆在瀛台唉声叹气,就是身体还是不好,也不知怎么回事,那些太医什么的,开的药方一点效力也没有!”龙腾无奈地说:“其实皇上,倒真的是个好皇上,我也是有心帮他,却又没有能力。”
“你又不是医生,当然帮不了他了!”彩霞说到这儿,忽然对龙腾说:“我这儿有一样东西,送给你!”
“什么东西?”龙腾问道。
“见过吗?”彩霞拿出一个绣球递到龙腾手里。
“第一次见到,只是听说过,象似传说中的一个神话。”龙腾说。
“这是我们那儿的风俗,女孩子打小就得学着做。你要不?”彩霞问道。
“这东西不能随便要的。”龙腾说。
“不要就算了。”彩霞说。
龙腾看看彩霞,默默无语。愣了一会儿,便将绣球送回彩霞的手里:“你不知道,我是从21世纪穿越来的,我想,这事你应该听说过,我是一个后人,怎么能接受先人的爱情呢?真是,对不起。”龙腾说完,告辞而去!
彩霞望着龙腾远去的身影,呆呆地坐了下来。
龙腾发现端郡王府里愈来愈活跃了,也愈来愈发狂。京师里到处烽烟弥漫,义和团脸上的笑容愈来愈多!而且队伍也在不断地壮大,端郡王的府上每天都开一个大锅灶,煮得许许多多的面条给义和团团员们。整个院子人拥挤挤,倒是显得一个大宅子有点小了,也显得一口大锅太寒酸了。于是,又加了两个。忙来忙去的都是端郡王府上的佣人,烧锅檊面都累得满头大汗。更奇怪地是,龙腾看到一些熟悉的面孔也不断地增加到义和团的队伍里,一问才知,原来他们都是附近几家大户的伙计,有一个还是大栅栏稠缎庄钱老板的伙计!
“你们老板就这么随便你们跑这儿来吗?”龙腾问道。
“嘿!老板管不了!做了义和团,俺跟老板平起平坐,他还得让俺三分呢!”那人自豪地说。
“呵呵,真有你的。”龙腾拍拍那人的肩膀,也不知说些什么。
第二十三章 煮酒结四义
龙腾渐渐熟悉了载家兄弟。那个白白胖胖个头稍矮的是载勋,高高瘦瘦的是载澜。后来还见过面无表情的刚毅。这个军机大臣是个白字先生,把义和团大师兄的名经常叫错。人家本名叫“徐魁”,他便要叫人家“徐殿”。要放在一个普通团民,也就罢了,干脆叫徐殿是了!反正两字都挺吉利的不是?可人家是义和团的大师兄,有头有脸的人啊!载勋便觉得过意不去了!赶忙屁颠屁颠地跑过去打圆场,对着大师兄双膝跪倒,向他磕头道:“关羽将军莫恼,其实‘殿’和“魁”一个意思,进殿才能中魁,大人在抬举你呢!”
“哦?是这个意思啊!那我要谢过大人了!”大师兄撩了一把胡须,一转身向神坛走去。
龙腾不喜欢看义和拳做法,便转身去练习武功去了。龙腾新学了醉剑,对绵里藏刚,刚里藏绵的功法渐渐领悟,练得起劲起来!那柄宝剑寒光闪闪,似醉非醉地凌空起舞。
“好!”
龙腾回头一看,原来是赵虎来了!赶紧收功立身,问道:“赵兄如何知道我在这儿?”
“龙将军,我们一直在寻找你!总算是找到了!将军义气,手下留情,不仅饶我们性命,还给了我们银子!我是来谢将军的!”赵虎抱拳施礼说道。
“兄弟们现在伤势如何?”龙腾问道。
“都好了,他们托我寻找将军报恩,不料在这儿遇上了!”赵虎说道。
“呵呵,真是碰巧了,你们也在王爷府上?”龙腾问道。
“我们都是为王爷效力的!三兄弟都在!”赵虎回头喊道:“张震、刘峰、郑青,快过来!龙将军在这儿!”
龙腾抬头一看,果然三个人都过来了!多日不见,分外亲热,三个向龙腾抱拳施礼言谢。
“好汉不言谢,言谢非好汉!我们萍水相逢,也算是一场兄弟!今儿个我做东,请兄弟们喝上几盅,如何?”龙腾对他们说道。
“好啊!”赵虎爽快地答应了,转而又搔搔脑袋说道:“只是又要让龙将军破费了。”
“哈哈,钱是身外之物,说到钱就外气了不是?走!”
几人走出端郡王府,来到一个饭庄,便让店家上酒、上菜,一起畅饮。
“不知龙将军什么时候来王爷府上的?以后我们可以共勉共进,一齐杀洋人了!”赵虎兴奋地说,见龙腾不答,既而又疑惑地问道:“只是小弟有一事不明,龙将军,为何要护着那个光绪?你不知道光绪亲近洋人吗?现在洋人都向着他,我们都想不通这个!”
“亲近当今圣上,与亲近洋人能等同吗?国中无日天下涂炭,而今乱象丛生,兄弟们还看不出来,灾难就在眼前吗?”龙腾问道。
“如何灾难就在眼前?我们杀洋人杀得这么痛快!过不几日,把老毛子们赶回老家,咱们依旧回家种田,过咱的好日子。没了洋教,大旱也结了,五谷丰登,不是照样安享太平吗?”张震疑惑不解地问道。
“乍一看是这么理儿。”龙腾端起一杯酒,与赵虎先碰了一杯,接着说道:“其实不然,我们中国历来闭关自守,虽说保守了千古以来的文明,却在科技上远远落后于洋人。就拿打仗来说,长枪、轮船、大炮,样样都是从外国买来的,炮兵、步兵缺少正规训练。即便是肩扛长枪,却不会射击瞄准,真是少见这样的军队啊!”
“朝廷的军队作战不力,有咱义和团啊!义和团刀枪不入!”刘峰说道。
“真的刀枪不入吗?自王爷带兵以来,围攻教堂总是以多胜少,但两方死伤人数各半,这种战争有什么意义呢?咱们憎恨洋人不假,但更应该憎恨的是我们的朝廷!国之昏馈,如之奈何?倘若对洋人打仗,如何不等朝廷下令宣战?倘若真心安抚,如何不把让义和团编入正规军?王爷是习武出身,刚毅爷是军机大臣,如何不对义和团进行整编?如何不进行正规训练?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兵不养为殆,不练为废。就这么呼呼啦啦,大张旗鼓,除了挑起国际争端以外,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再说京师的防备,那几门残破的炮台,能否对付得列强的战备?咱们用兵刀短器惯了,却不注意使用长枪,虽然有千古兵法理论,却没有人去勘察地型,尤其是重型兵器弹药库,都必须隐藏严密。可是这些贪腐官员们却将军费暗暗中饱私囊,只让这些需要修整的工事,胡乱地暴露在外面,这很明显是战斗力怠惰的表现!”龙腾边说边叹气。
“将军,你说这些我不懂!我只知道我们恨洋人,要杀了他们!”郑青依然愤愤地说。
“兄弟们,龙将军说得有道理!”赵虎说:“在下读过私塾,略懂兵道。凡是治军必然严谨,战必用计,计必用令。令非不发,发必行。令从军行,战必胜。令疲军怠,必乱军也!”
“虎兄果然有见识!今看王爷带兵,非用兵,而是骚乱罢了!想民间杀洋教不过如此,并未有新法,如此挑起,必然惹起巨祸!”龙腾说:“然,现在诸兄有没有计策破此势力?”
“慢着!”张震问道:“明明皇上亲近洋人,太后意欲废帝另立,这有什么错呢?”
“皇上开明,意欲学习西方。我被太后安排在皇宫、瀛台、郡王府三处往来,常见皇上带病夜读,呕心沥血!太后喜怒无常,想起来命人送点餐饭,想不起来皇上便只能忍饥挨饿!这京师里的大事莫过于废帝!难得有这么一个勤学忧国的好皇上,比起那些祸国殃民的王公贵族们如何呢?他们几时读书,几时为这个国家的百姓着想?可这样的皇帝却被废了!试想,外国这样虎视眈眈,却都说皇上没错,那错的是谁呢?”龙腾说到这儿忍不住一腔义愤!
“是啊!我们都上当了!”赵虎捶了一下桌子说:“想想这大清的官吏还有多少为咱老百姓着想的?就说山西巡抚毓敏吧!都知道他向着义和团,都觉得他是个好官。可是在他离开济南的前一天,就把我们的首领杀了!朱红灯大侠就这么不明不白了没了!他死了,义和团的旗上就挂上了‘毓’字,这大清的官们出尔反尔,谁知道他们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唉!我们亏就亏在不读书不识字,整天跟着乱跑瞎晃悠!”
“嗯,我也明白了!***当官的都哪来这么多坏心眼子呢!”刘峰气愤地说。
“好了,咱们不说别的了,只是看这眼前的局势,仅凭我们几个人也改变不了啊!”龙腾对赵虎说道:“兄弟们要多保重啊!朝廷没有皇帝主政,老佛爷从幕后跳出来夺权,可她造成的局面,自己也收拾不了!目前法令朝令夕改,大臣也都战战兢兢,何况我们这些黎民百姓呢!兄弟们还是早点回家,免遭灾祸吧!”
“龙大哥,我们愿跟随你!”赵虎说道。
“我只身来去惯了,就怕没有容留兄弟们的去处啊!”龙腾叹了口气说。
“龙将军,你让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张震说。
“嗯,好吧!我听皇上的,到时候自会安排你们!”龙腾说:“兄弟手足相亲,难得一遇,愿与各位为结为金兰!”
“正合我意!”赵虎说!
此时正是桃花盛开的时节,五人告别饭庄,在京师城外择了一片绿地,撮土为香,歃血立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拜毕,四人请求龙腾安排任务。龙腾说:“听说天津闹得非常厉害,你们可否打探一下?另外,我们能不能说服毓大人真心安民?虽然是绵薄之力,但也尽力一试吧!”
“我们服从将军的安排!”四人向龙腾抱拳说道。
“先摘了你们头上的红巾,暂且不要做义和团了。反正义和团也没有团规,随便什么人出入,咱们私下了结了!”龙腾对他们四人说道。
“好!”四人一齐答应了。
“你们各路探听消息,了解眼前乱象,我与皇上再做商议!你们起程吧!”龙腾说。
“是!”四人抱拳施礼,转身就走。
龙腾回到瀛台,正要告诉光绪自己与四侠结义的事。却见光绪一手抚着肚腹,一手端着一本厚厚的书本看着。许是病痛,绝不是因为天热,光绪的头上惨着细细的汗珠。龙腾一把将书夺了过来,光绪却拼命地过来抢村。
“皇上,你都痛成什么样子!还这么如饥似渴地苦读!”龙腾突然感觉十分心痛!
“嗯,朕一读书就不觉得心痛了!”光绪说。
“唉!王公贵族争权夺利,除了骄奢淫逸不学无术以外,便是祸乱大清!唯独这个爱国忧民的皇帝,虽身囹圄,却依然如此发愤图强!这朗朗乾坤,真是颠倒不分!”龙腾忍不住气愤地大喊起来。
“隔墙有耳!”光绪赶紧示意。
“嗯。”龙腾沉默了,提起毛笔,随手在一张白纸上写了四个大字:“吾爱吾君”。
光绪想不到龙腾对自己的感情会这样浓烈!忍不住一阵阵激动,将龙腾的双手紧紧握住:“龙腾,你真的变了!变得真快啊!”
“皇上,我真的不是那个网瘾少年了,对吗?”龙腾忽然对光绪说。
“是啊,你真的长大了!长成了一个威武的大将军!”光绪拍了拍了龙腾的肩膀。
“皇上,你今天又没吃上饭吧?算了!明天我来做给你吃!告诉你,在我网瘾期间,我妈妈了为了帮助治疗网瘾,特地教会了我做饭,也不知怎么着,我天生有这方面的才能,拿过来就会颠勺,哈哈,做上几道菜都是小意思哈!”龙腾哈哈笑着说。
“真的啊?那我以后也跟你学学吧!我做饭给你们吃,看看是什么味道!”光绪笑着说。
“自古以来哪有皇上做饭给臣民吃的?这不犯了律法。”龙腾说。
“大清还有律法啊?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总比坐这儿挨饿强吧!”光绪和龙腾都笑了。
第二十四章 太后密召龙腾
1900年5月,正是天津义和团闹得正红火的时候,京师义和团也开始四处活动。载漪、载勋几位王爷大力支持义和团,并力谏慈禧义和团可用,可以与官兵戮力合伙一举消灭洋人。慈禧太后对义和团的“刀枪不入”半信半疑,但刚毅等大臣也众口一词。眼看着京师里的局势已不是慈禧一人所能把握,却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切演变下去。慈禧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心里没底,忽然想起龙腾这个后人,便想听听他的意见。一方面想知道光绪的内情,另一方面也想知道端郡王载漪心里打的什么鬼主意。便想秘密召见他,看他怎么看这些问题。
慈禧太后正在吸着大烟,宫女陪侍帮她们揉着肩,忽然大叫:“来人!”
崔玉贵走上前来说:“扎!请老佛爷吩咐!”
慈禧叫他近前,悄悄耳语。
二人刚刚嘀咕完,只听宫女彩霞来报:“老佛爷,大阿哥又哭又闹,说皇宫里不自由,没有外面好玩!又闹着要出宫了!”
“嗯,在外面疯惯了,一时勒不过性子。都怪他阿玛太惯他!命人好生看着,让他读书习字,若功课再跟不上,我自去掌他!”慈禧没好气地说。
“是!”彩霞告辞出来,向前院走来。忽然龙腾跟在崔玉贵的身后匆匆走来。那崔玉贵正走着忽然感觉内急,让龙腾稍等,自己先方便去了。彩霞赶忙走过去问他有什么事?龙腾左右看看无人,便小声对彩霞说:“太后密召,不要对别人乱讲。”
彩霞心领神会,对龙腾点点头。然后悄悄地叮嘱道:“太后说的话未必都是真心,你千万不要信她。无论怎么说,只答应,万万不要跟他反驳,多加小心啊!”彩霞悄声对龙腾说。
“嗯,我明白了!”龙腾答应了一声,向彩霞抱拳施礼道:“多谢彩霞姑娘。”
彩霞也不敢做声,慌忙走开。
龙腾见崔玉贵来到,便随他向仪鸾殿走去。
慈禧见龙腾进来,便装出一副和气的样子,等龙腾施礼过后,便让他坐了。
慈禧对崔玉贵和身边的人说道:“你们退下吧。”
“扎!”崔玉贵下去了,慈禧身后的宫女也一个个退去。龙腾有些疑惑,不知慈禧要说什么,心里有些战战兢兢。
“知道我为什么让你来这儿吗?”慈禧问道。
“报告老佛爷,奴才不知。”龙腾抱拳施礼道。
“嗯,让你过来,是想问一下皇上这几天怎么样了?”慈禧忽然口气变得十分柔和。这让龙腾十分吃惊。
“皇上身体欠安,每天只是修理钟表,偶尔读书。”龙腾说道。
“都读的什么书?”慈禧问道。
“《四书》、《五经》、《礼》、《乐》、诗歌耳。”龙腾回答道。
“皇上也学英语?”慈禧问道。
“会一点儿,皇上学的挺快,有时还向我请教,我会的也不多。”龙腾说道。
“好象他在读西方的书?”慈禧问道。
“西方的学问也是学问,虽与东方不同,但是西方列强如此蛮横,必有其图强方略,学也无妨。”龙腾回答道。
“你们在学堂里也读洋书吗?”慈禧问道。
“我们学物理、化学、代数、几何、生物基因学,还有世界历史等等,倒是有不少是来自西方的学问。”龙腾继续答道。
“嗯,倒是我看错他了。我也以( 穿越二十世纪 http://www.xlawen.org/kan/12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