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部分阅读
《红顶杀手在异界》
东条英机后人(转载)
发动侵华战争并实施南京大屠杀的大魔头东条英机有3个儿子,长子东条英隆,次子东条辉雄,三子东条敏夫。东条辉雄毕业于东京大学军工专业,这是当年东条英机的安排。他1937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三菱公司,在名古屋飞机制作所工作,参与了二战日本王牌战机“零式战斗机”的研制;1958年,他还参与研制日本第一代国产客机YS-11。
东条辉雄担任的最高职务是三菱集团的副总裁和三菱汽车公司的总经理。每年12月23日,即甲级战犯被绞死的那一天,东条辉雄都要到靖国神社参拜。他至今认为,美军就是故意选择12月23日当时的皇太子(现在的天皇)的生日来绞死这些甲级战犯的,是要故意给日本人难堪。对于日本国内日前关于把战犯灵位移出靖国神社,实行分开祭祀的讨论,东条辉雄不像其侄女东条由布子那样强硬:“这不是遗属应该做出的判断。如果决定分祭,我们也不会反对。”
在甲级战犯的第三代中,东条由布子可以说是最极端的一个。今年67岁的东条由布子本名岩浪淑枝,出生于韩国首尔,是东条英机长子东条英隆的长女。东条英机被捕入狱时,她刚记事,祖父被绞死时,她也才9岁,因此对东条英机没有多少直观印象。不过她信奉皇国史观,性格极端,否定甲级战犯判决的正当性,对“分祭”持极端反对的立场。1986年,时任日本首相的中曾根让甲级战犯家属板垣正给遗属做工作,让他们同意分祭时,就是因为东条由布子和东条辉雄的反对,才没有成功。
东条由布子曾经在第一生命保险公司工作,后来考上明治学院大学,但因结婚而退学。生了4个孩子后,又考上国土馆大学,这次终于毕业了。她现任“环境保护机构”理事长,虽名为环境保护,实际却从事在各国收集阵亡日本士兵遗骸的工作。东条由布子的立场及其反动,多次亮相为侵略战争辩护,还诉说小时候作为东条家人所受到的歧视,比如不让进教室、粮食拒售、投宿被驱赶等。很多日本人对此行为非常反感,纷纷表示抗议,指责她颠倒黑白。
机密档案谁让东条英机大出冷汗(转载)
1936年11月19日,侵华日军宪兵队在齐齐哈尔意外查到了一起张惠民特大谍报案,犹如晴空里的一声惊雷,整个关东军立刻震荡起来。时任关东军宪兵司令官及中央警务统治委员长的东条英机,迫不及待地指挥调查这个案子。然而,不到两个月即1937年1月5日,随着几声枪响东条英机不得不沮丧地结束了这个案子。
1936年初,驻守在齐齐哈尔的关东军特务机关,发现了在这个城市的上空频繁而有规律的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电波,作为关东军军事重地的齐齐哈尔,自然是一阵心慌。日本特务机关立刻作出反应,为了尽快地找到这些电台,决定采取统一行动,关东军特务机关和宪兵队精心炮制了一套搜寻计划。某一天,他们在全城范围内突然开始断电排查,一时间呼啸的警笛声,日本特务的踹门声,夹杂着狗的叫声,让整个城市人心皇皇。
东条英机,日本甲级战犯,生于东京一军阀家庭,1915年陆军大学毕业后参军,曾参与策划9·18事变,历任关东军宪兵队司令兼警务部长,关东军参谋长等职,卢沟桥事变后,他率部进攻察绥和晋北地区,后参与制造针对前苏联的军事行动张鼓峰事件与诺门坎事件事件。1941年10月,出任首相兼内务大臣,陆军大臣,同年12月派兵袭击珍珠港,入侵东南亚,挑起太平洋战争。日本投降后自杀未遂,1948年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
为了把耳目和触角安插在四面八方,东条英机来到中国后,就处心积虑在东北建立了以哈尔滨为中心庞大的间谍特务网,但是相当长一段时间,日本特务除了用呼啸的警车到处虚张声势外,并无什么明显业绩。倒是齐齐哈尔上空忽隐忽现的神秘电波,让关东军出了不少冷汗。关东军是抗战胜利前占据中国东北的日本侵略军,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军强占了原被俄国所谓租界的中国领土(关东州)和南满铁路。1919年侵华日军在旅顺口设立了关东军司令部,1931年日本关东军发动了9·18事变,进而侵占了中国东北全境界。二战期间关东军总人数接近百万人,是日本陆军最精锐的主力和战略总预备队。
自从1935年9月,东条英机来到中国东北以后,一出手既凶狠毒辣,先是大刀阔斧增加关东军宪兵队的兵力,同时向伪满洲国各行政区派出宪兵队,将魔爪伸到东北各地,编制成一个支柱网般的特务情报网,二是加强精神控制,要求日本宪兵要不择手段扑灭反日、抗日运动,再就是整合机构,把伪满洲国的警察组织收编在日本宪兵司令部之下。但是东条英机有个碰不得的软肋,就是他中央警务通知委员长职责下的特务情报组织,间谍与反间谍一直是他的一块心病,老谋深算的东条英机总觉得在另一条看不见的战线里有几十门大炮在对着自己。齐齐哈尔这个回合下来,东条英机也在琢磨,这个通晓反间谍手段的对手是个什么样的组织呢?
1936年7月,驻扎在哈尔滨的特务组织破译了齐齐哈尔的一些情报,当这些情报送到东条英机手上的时候,这个冷血加铁腕的将军惊的倒抽了一口凉气。
是什么让东条英机身上直冒冷汗呢,原来日本关东军一个最高的军事机密,及正在修建中的,被日本军事家得意洋洋的称之为近则可以作为桥头堡,退则是马奇诺防线的军事要塞工程,**裸的让对手给看见了。
9·18事变后的第二年,关东军即拟定了侵略矛头直指前苏联的《对苏攻势作战计划》,日本东北边境要塞东方马奇诺就是这个计划的一部分。1934年至1945年侵华日军历时10年在(冬季吉林省龙春),中部经黑龙江省中苏边境,西至哈拉尔和阿尔山5000公里的边境地带,共修筑17处要塞,要塞群相加约1700公里,其军事功能、建筑规模甚至远远超过了马奇诺防线。
日本构筑的所谓东方马奇诺防线有17处要塞,这17处要塞从勘察、设计、施工到经营都是在极其秘密的状态下进行的,而且这个秘密贯穿始终,贯彻到每一个环节,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日伪档案中有关这些工事的文件,每一个文件上面都有绝密、机密的字样,日本的原文的这些文件中,每一个地方都反复强调保持秘密的重要性。
日本机密的行动,背后却有一双鹰一样的眼睛,即使是在炎热的7月也让关东军不寒而栗,这博弈的对手到底是谁呢?是什么样的高手走下了这样一步妙棋呢?身为关东军宪兵队司令官暨中央警务通知委员长的东条英机,不得不立即命令宪兵队和特务机关从即日起,全力搜捕抗日情报人员为头等大事。
东京审判
【事件回溯】
指1946年1月19日至1948年11月12日在日本东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首要战犯的国际审判。1946年1月19日,远东盟军最高统帅部根据1945年12月16—26的莫斯科会议规定,发表了特别通告,设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同时颁布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其内容与英、美、苏、法4国在伦敦签署的《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基本相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由中国、苏联、美国、英国、法国、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菲律宾各1名法官组成,共11名;11国又各派检察官1人。澳大利亚法官W。F。韦布任庭长,美国律师J。基南任检察长。中国委派法学家梅汝璈为法官。由11国检察官组成的委员会于1946年4月29日向法庭提出起诉书。被告28人,除松冈洋右等3人已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外,实际受审25人。起诉书控告被告自1928年1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期间犯有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审讯自1946年5月3日开始。1948年11月12日法庭宣布判处东条英机、广田弘毅、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松井石根、武藤章、木村兵太郎绞刑,木户幸一等16人判处无期徒刑,东乡茂德判处20年徒刑,重光葵判处7年徒刑。7人绞刑于1948年12月23日在东京巢鸭监狱执行。绞刑于1948年12月22日执行。自1950年起美国不顾世界舆论的反对,将判刑的首要战犯陆续释放出狱。这次审判并不能代表所有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意志。但确认侵略战争为国际法上的犯罪,策划、准备、发动或进行侵略战争者列为甲级战犯,是对国际法战犯概念的重大发展。
有以下论定:1日军入侵并占领南京是事先预谋的2:在日军占领后六个星期内,南京及其附近被屠杀的平民和俘虏,总数在20万人以上。这个数字还没有将被日军烧弃了的尸体,投入到长江,或以其他方法处分的人们,计算在内3日军在占领南京期间对南京进行了**抢劫焚毁房屋等罪行
【参与国家与法官】
美国:约翰·帕特里克·希金斯(JohnP。Higgins)麻省最高法院首席法官;密朗·C·克莱墨尔将军(Mjor-GenerlCrmer)于1946年7月代替希金斯
英国:帕特里克·德富林勋爵(HonLordPtrick)苏格兰最高法院法官
中华民国:梅汝璈律师;立法院立法委员(吴学义法律顾问)
苏联:伊凡·密切叶维支·柴扬诺夫将军(Mjor-GenerlI。M。Zrynov)最高军事法院成员
加拿大:爱德华·斯图尔特·麦克杜格尔(EdwrdSturtMcDougll)前法官,加拿大省最高法院
法国:亨利·柏奈尔(HenriBernrd)巴黎首席检察官及首名军事法官
澳大利亚:威廉·韦伯爵士(SirWillimWebb)澳洲最高法院法官;法官团主席
荷兰:贝尔特·罗林(ProfessorBertR?ling)乌特勒支大学法学教授
印度:拉达宾诺德·巴尔(RdhbinodPl)加尔各答大学法学院讲师;曾提出异议
新西兰:艾里玛·哈维·诺斯克罗夫特(HrveyNorthcroft)新西兰军法处长
菲律宾:德尔芬·哈那尼拉(ColonelDelfinJrnill)律政司;最高法院成员
【审判经过】
1946年5月由,中、美、英、苏、澳、加、法、荷、新、印、菲、十一个国家组成的远东军事法庭对日本28名甲级战犯进行审判。28名被告前十位是: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松井石根、板垣征四郎、广田弘毅、武藤章、木村兵太郎、荒木贞夫、平沼骐一郎、重光葵。远东军事法庭从1946年5月3日第一次开庭起,到1948年1月2日审判完毕审判期间开庭880次,审判记录共48412页,有419人出庭作证,有779人书面作证,受理证据4300余件,判决书长达1213页。国际法庭于1948年11月4日开始宣判:判处东条英机、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松井石根、广田弘毅、木村兵太郎、及武藤章绞刑1948年12月22日执行。
'编辑本段'【历史争议】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公正性不足,甲级战犯本质上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不公平)审判,而乙级丙级战犯的审判也有冤枉及纵放的问题。
1。远东军事法庭会被批评审判草率,证据不足就定罪、尚未审问重要问题就处死;有些判决甚至被批评为公报私仇,部分被判刑者并没有违反人道等罪行。
2。部分真正犯有违反人道罪行的日方人士并没有被重判、甚至等于没有被判刑;原因并非罪证不足,而是种种政治妥协。
3。盟军将领也承认,如果这一次是日本打赢,日本可以用相同的罪名来起诉他们。(详见东京轰炸)
4。最大的问题在于处罚甲级战犯,处罚涉及滥杀虐待的乙级丙级战犯是应该的,但订定甲级战犯的作法会被批评为战胜国对战败国的不当审判:
同盟国方面部分人士(如拉达宾诺德·巴尔)也对判决提出批评,并认为对日方不公平。
有些人认为日本与盟国之间的战争只是两个殖民主义集团的对抗,违法宣战应该无罪。
靖国神社的代表认为:靖国神社不能把甲级战犯分离出去,其根据就是不能承认对甲级战犯的判决;如果承认了,就等于认可了东京审判。
遗族会代表古贺诚认为:东京审判是“胜者对败者的审判”,这样的审判本身是不能承认的;但是,“国际法庭的结果,我们是必须接受的。”
北海道大学教授高井洁司认为:既然我们日本人能够接受东京审判,那么就应该对自己的战争责任进行彻底的验证。
'编辑本段'【梅汝璈与东京审判】
梅汝璈(1904~1973)
中国法学家。字亚轩。江西南昌人。
20年代在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学习。在清华学习期间,梅先生在《清华周刊》发表多篇文章,如第286期的《清华学生之新觉悟》、第295期的《辟妄说》和第308期的《学生政治之危机及吾人今后应取之态度》等,表达出其年轻时代的忧国忧民之心。
1924年自清华学校毕业后赴美国留学。
1926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得文科学士学位,并被选入怀·白塔·卡帕荣誉学会。
1926年夏~1928年冬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律,并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在此期间,梅汝璈曾与同学施滉、冀朝鼎等组织了中山主义研究会,以响应国内发生的北伐革命行动。
1929年春,他游历了英、法、德、苏等国后回国。先后任教于山西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讲授英美法、政治学、民法概论、刑法概论、国际私法等课程,还担任过当时内政部参事兼行政诉愿委员会委员、立法院委员及立法院涉外立法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外交委员会代理委员长、国防最高委员会专门委员、中山文化教育馆编译部主任及《时事类编》半月刊主编,同时在复旦大学、中央政治学校等院校兼职讲授英美法课程。
1946~1948年,梅汝璈代表中国出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参与了审判对20世纪30~40年代发生于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大规模侵略战争负有主要责任的日本战争罪犯的工作,同某些庇护日本战犯的势力进行了坚决而卓有成效的斗争。在历时两年半开庭818次的漫长过程中,梅先生始终坚持法律原则,有礼有节,在“法官席位之争”、“起草判决书”和“坚持死刑处罚”等关键时刻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和人民的利益,赢得了世界的赞赏与尊重,出色完成了任务,赢得了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评价:“他为人民办了一件大好事,为国家争了光,全国人民都应当感谢他。”时任教育次长兼国立政治大学校长顾毓琇先生曾赠剑与梅先生,并称他为壮士。
1948年底,国民党政府又任命他为行政院政务委员兼司法部长,他拒绝到任,并于一年后辗转到达北京,担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顾问兼条约委员会委员。
1954年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大常委会法案委员会(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他是第三、四届政协委员。此后,历任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案委员会委员,第三、四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以及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政法学会理事等职,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和法制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60年代开始撰写《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一书。
1973年逝世,享年69岁。
梅先生著有《中国人民走向宪治》、《中国战时立法》、《告日本人民书》、《关于谷寿夫、松井石根和南京大屠杀》、《制定侵略定义的历史问题》、《世界人民坚决反对美国对日本的和约》等著作,遗著《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一书由其后人梅小璈先生于1988年在法律出版社出版。
据山西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校友、徐特立教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尉迟华回忆,梅汝璈回国后因山西大学与清华有使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会通”这一办学宗旨相近的特点,欣然应聘法律系。在执教期间,他不仅强调“法治”的重要性,而且经常以“耻不如人”的清华精神谆谆告诫莘莘学子。
抗日战争之始,南开迁往昆明与北大、清华合并成立“西南联大”,他途经重庆,应当时担任教育部次长的清华校友顾毓琇的邀聘,担任该校的法律系教授。
梅先生因为是我国法学界权威,翌年被任命为我国参加“远东军事法庭”的首席审判官。
然而,中国虽然是同盟国中受侵略最惨的战胜国之一,但审判长由澳大利亚韦伯法官担任,美、中、英、苏、加、法、新、荷、印、菲十国法官的座次问题,开庭前预演时就发生了争议,因为庭长韦伯宣布入场的顺序为美、英、中、苏、加、法、新、荷、印、菲,把中国法官的座次排在英国之后。梅汝璈立即对这一安排提出强烈抗议:“如论个人之座位,我本不在意。但既然我们代表各自国家,我认为法庭座次应该按日本投降时各受降国的签字顺序排列才最合理。首先,今日系审判日本战犯,中国受日本侵害最烈,且抗战时间最久、付出牺牲最大,因此,有八年浴血抗战历史的中国理应排在第二,再者,没有日本的无条件投降,便没有今日的审判,按各受降国的签字顺序排座,实属顺理成章。”接着,他愤然脱下象征着权力的黑色丝质法袍,拒绝“彩排”,他说:“今日预演已有许多记者和电影摄影师在场,一旦明日见报便是既成事实。既然我的建议在同仁中并无很大异议,我请求立即对我的建议进行表决。否则,我只有不参加预演,回国向政府辞职。”由于他的据理力争,庭长当即召集法官们表决,结果入场顺序和法官座次按日本投降各受降国签字顺序安排。这次预演虽然推迟了半个多小时进行,梅汝璈终于为我国争得了应有的位置,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在对战犯量刑方面,再次发生激烈的争辩。一些来自未遭到日军过多侵略践踏的国家的法官们不赞成处以死刑。为了伸张正义,梅汝璈根据审判过程中两年来收集的日军暴行,例如在南京大屠杀中就用了砍头、挖心、水溺、火烧、砍去四肢、割下生殖器等令人发指的暴行,较之德军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单纯用毒气杀人残酷百倍,主张对首恶必须处以死刑。表决结果以6票对5票的微弱优势,把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等七名首犯送上了绞刑架。
虽然从1946年5月开庭历时两年半的时间里他享受着丰厚的待遇,但是由于他从报上看到国内“讥饿”、“内战”的坏消息,对国民党政府彻底失望。所以当1948年12月国民党政府公布梅汝璈为行政院委员兼司法部长时,他拒绝去南京赴任履新。1949年6月南京、上海相继解放后,他由东京设法抵香港与**驻港代表清华校友乔冠华取得联系,秘密由港赴京。抵京第三天,便应邀出席了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的成立大会,周恩来在会上介绍:“今天参加这个会的,还有刚从香港回来的梅汝璈先生,他为人民办了件大好事,为国家争了光,全国人民都应该感谢他。”
1950年,梅汝璈担任外交部顾问。1954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和人**案委员会委员。此后,历任第三、四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以及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政法学会理事等职,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和法制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957年“反右运动”时,梅汝璈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在1966年爆发的“文化大革命”中,他遭到了更严重的批判。外交部的“造反派”在抄家时搜出那件他曾在东京审判时穿过的法袍,如获至宝,以为抓住了梅汝璈有反动历史问题的确切证据,并试图将其烧毁。但梅汝璈对此有理有节地应对抗争,并进行了巧妙的周旋,从而保存下了这件历史的珍品。
1973年,梅汝璈在饱受摧残之后,怀着对亲友的眷恋,对“文革”的不满和厌恶,对未能写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这本巨著的遗憾,在北京与世长辞,默默地离开了人间,终年69岁。
1976年底,他的家人遵嘱将厚达尺余的东京审判判决书中文原稿和他在东京大审判时穿过的法袍,无偿捐献给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希望能作为历史的见证警示后人永远不要忘记过去的那段岁月。
当梅汝璈被任命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时,他才42岁。在当时的中国法学界和司法部门,资望深、年龄大的人士比比皆是。可是,执法东京的重任却偏偏落到了刚刚步入中年的梅汝璈身上——这无不得益于梅汝璈多年来在法学研究、教学和司法实践方面的出色表现。舆论对他的评价是:精通法学理论,善于雄辩而又头脑冷静。
飞赴东京
1946年3月20日,上海华懋公寓1层的大厅里,受命担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的梅汝璈今天就要肩负祖国重托,飞赴东京。临行前,梅汝璈向新闻界慷慨陈词:“审判日本战犯是人道正义的胜利,我有幸受国人之托,作为庄严的国际法庭法官,决勉力依法行事,不负政府与国人嘱望。”
当日,《中央日报》、上海的《申报》《大公报》《新闻报》等中国最权威的媒体,纷纷在显著位置刊出消息:清算血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官梅汝璈今飞东京。
梅汝璈到达东京后,作为战胜国派出的法官,下榻于东京“帝国饭店”,出门有专车,餐厅有专席。优厚的待遇并不能使梅汝璈减轻对祖国命运的牵挂。他每天翻阅侍者送来的英文报纸,看到的是满目的凄凉:“饥饿的中国人在吃树皮、鼠肉和泥土”,“满洲大规模内战爆发,中国殷切期待马歇尔特使返华调停”。国破山河在,国家尊严何在?梅汝璈因此不愿去餐厅,只有按铃请侍者把早饭送到房间里来。
在盟军最高统帅部中国联络官为梅法官举办接风宴会。宴会上,时任国民政府教育次长兼国立中央大学校长的顾毓琇,将一柄装饰华贵的宝剑赠予梅汝璈。梅汝璈深深鞠躬,双手过顶接剑。他说:“‘红粉送佳人,宝剑赠壮士’。可惜我非壮士,受之有愧。”顾毓琇说:“你代表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和千百万死难同胞,到这侵略国的首都来惩罚元凶祸首。天下之壮烈事,以此为最。君不为壮士谁为壮士!”
听罢,梅汝璈拔剑出鞘,动情地表示:“戏文中常有‘尚方宝剑,先斩后奏’。如今系法治时代,必须先审后斩。否则,我真要先斩他几个,方雪我心头之恨。……对这些战犯必予严惩,非如此,不能稍慰千百万冤死的同胞。我既受国人之托,定将勉力依法行事,断不使战争元凶逃脱法网!”一番话,令在座者无不击掌称快。
《大公报》记者肖南负责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全程跟踪报道。在宴会上,他目睹了梅汝璈“天降大任于斯人”的激动和欢欣。他不无担忧。他以一个记者的敏感以及对社会现实、国际利益的透彻了解,预感梅汝璈此行必定艰难。毕竟,梅汝璈是一个留学美国,回国后又多年从事教学和法院工作的学者型专家。
回到饭店后,梅汝璈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想起了一位老朋友在得知自己将执法东京后吟诵出来的诗句:
法界推巨擘,中外早知名。
时也春正月,快哉此一行。
同仇增敌忾,官谳律长城。
我有拳拳意,非君孰与倾?
东京审判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撰写起诉书。但撰写起诉书首当其冲的问题是:控诉这些被告犯罪行为的时候,从什么时间算起?国际检查局内部对此发生了严重分歧。一种意见是:应该将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事件作为被告犯罪日期的起点。另一种意见是:应该将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作为被告犯罪日期的起点。中国代表团的提出应以1928年1月1日日本制造“皇姑屯事件”为对日本战犯起诉的起始日。国际检查局内部经过郑重的讨论,赞成中国代表团的主张,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指控被告的犯罪行为从1928年开始到1945年为止,总共约18年。
用尊严维护尊严
1946年4月,11国法官齐集东京,正式开庭审判的日子就要到了。但是,各位法官在法庭上的座位将按什么样的顺序来排列?这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开庭前各国法官最为关注的问题。梅汝璈也不例外,他对助手说:“任何国际场合,争坐次在所难免,这是关系国家、民族地位和荣誉的大事,故应有的位置必须力争得到之。”
虽然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没有明文规定法官席位的次序,但法官座位的排列次序却极其敏感,由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指定的庭长——澳大利亚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法官卫勃,想使两位与他亲近的英美法官坐在他的左右手。卫勃提议,法官席次应该按照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惯例来安排,即以美、英、苏、中、法为序。但有的法官当即指出,按照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的5个常任理事国是以中、法、苏、英、美(按照国名字母先后)为序的。微笑着倾听良久的梅汝璈终于说话道:“个人的坐次,本人并不介意,只因与各位同仁一样,是代表了各自的国家来的,所以我还须请示本国政府。”
这一军“将”得厉害。因预定的开庭日期将至,法官们如果都要请示国内而后定,必拖延时日。卫勃认定不能开这危险“先例”,忙说:“为确保准时开庭,坐次问题必须尽快排定,希望梅先生从大局出发。”
梅汝璈收敛笑容道:“同意庭长的意见,但中国代表应排在第二位。众所周知,中国受日本侵略最深,抗日时间最长,付出牺牲最大,审判的又是日本战犯。因此,有八年浴血抗战历史的中国理应排在第二。再者,没有日本的无条件投降,便没有今日的审判。故我提议,各位都不用争了,法官的坐次,按受降国签字的顺序排列,实属顺理成章。”他接着报了各签字国的顺序:美国、中国、英国、苏联、澳大利亚……俗话说“弱国无外交”,因此对于梅汝璈的提议,几个西方国家代表心里根本不愿接受。直到5月2日,即正式开庭的前一天,卫勃的真实意图才暴露出来。
下午4时,法官们都按要求做好了准备,在法官休息室集合。这时,卫勃突然宣布:法官座席的次序是美、英、中、苏、法、加、荷、新、印、菲,这是经过盟军最高统帅同意了的安排。按照这个安排,庭长右边是美、中法官,左边将是英、苏法官。很明显,英美居中,排挤中国,同时以压制加拿大作为陪衬(按照受降签字次序加拿大应排在法国之前)。大家不禁愕然。中国法官梅汝璈和加拿**官麦克杜哥最为愤慨。梅汝璈当即指出:“这个安排是荒谬的,我绝不接受这种于法无据、于理不合的安排!”他愤然脱下象征着权力的黑色丝质法袍,欲退出预演,以示抗议。
开庭预演仪式已经推迟了约半个小时,审判大厅里的人们等得有点不耐烦了。此时此刻,没有人能承担得起推迟明天正式开庭的严重后果,因为这个日期已经向全世界宣布了。那是令人窒息的20分钟。当卫勃第三次来到中国法官办公室的时候,他盯着梅汝璈一字一句地说:“兄弟们同意你的意见,预演就按受降签字国次序进行。”
这时已经是下午5时了。一个争论多日、僵持很久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在场的上海《申报》记者以自豪的神色告诉外国同行:“中国抗战长达8年,战胜日本功劳最大,应当占有这光荣的一席。”
舌战美国法官
当11位对日参战国的法官穿着法袍庄严地坐在审判席上等待预演开始时,法官之间又因国旗位置而发生的争执。这时候,审判席后面插着的参战国国旗,美国国旗插在第一位,中国国旗插在第二位,中国的法律顾问吴学义一看,立刻向梅汝璈打手势。梅汝璈马上心领神会,向庭长卫勃提出:“中国国旗应插在第一位。”
美国法官克莱墨十分傲慢地说:“为什么?”梅汝璈当即用流利的英语慷慨激昂地阐述了中**民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直到1945年8月15日打败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代价。他说:“残暴的日本法西斯分子在侵略战争中犯下了滔天罪行,深受其害的中国人民伤痕累累,几千万亡灵沉冤九泉。17年间,为抗击日本侵略者,我**民伤亡逾3500万人,击毙击伤日军达130多万,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伤亡总数的70%。事实充分证明,中国正是打败日本军国主义的主力。”
随即,中美双方展开激烈的争论。几番唇枪舌剑,美方理屈词穷,最终做出让步,中国国旗插在了第一位,美国国旗则移至第二位。这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代表团出席国际会议有史以来国旗插在首位的第一次!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是一个国家主权和尊严的标志。所以,当中国国旗刚刚插在第一位,国内新闻媒介就立即刊发了这一重大新闻,有的报纸还及时刊出“号外”。
中国代表团从抵达东京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正式开庭的40余天时间里,凭着对正义事业的高度责任感,进行着这场为千百万受害者伸冤报仇的艰苦斗争。他们没有辜负祖国人民的期望,28名甲级战犯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东条英机等7名主要甲级战犯被判死刑。作为中国代表团的主要成员,梅汝璈凭着他丰富的经验和渊博的法律知识,全程参加了这次审判,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审判进行到后期;围绕对战犯的量刑问题;法官们发生了激烈的争辩。
军事法庭的11名法官中,一些人所在的国家在二次大战中没有过多遭到日军的侵略践踏,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缺乏切肤之痛,他们因此主张对战犯从宽处理,有的法官则由于国内刑法废除了死刑而不赞同对战犯处以死刑,还有的则以人道主义为由,反对处死罪大恶极的战犯。
梅汝璈用充分的证据证实了日军的暴行;例如;光在南京大屠杀中;日军就使用了砍头、挖心、水溺、火烧、砍四肢、割生殖器等令人发指的暴行,较之德军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单纯用毒气杀人的办法残酷百倍。
鉴于此,梅汝璈主张对日军首恶必须处以死刑。在梅先生的慷慨陈词和据理力争下,11名法官就死刑问题进行表决,结果以6票对5票的微弱优势,把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土肥原贤二等7个日本主要战犯送上了绞刑架。
在法庭最后环节的工作——判决书的书写问题上,梅汝璈再次以其凛然正气和爱国之心为中国人争得了荣誉和尊严。当时;有人主张判决书统一书写;但梅汝璈认为,有关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罪行的部分;中国人受害最深;中国人最明白自己的痛苦,中国人最有发言权,因此,这一部分理当由中国人自己书写。经过他的交涉,由这次历史性审判而形成的长达90余万字的国际刑事判决书,留下了梅汝璈代表4亿多受害中国人民写下的10多万字。
对于那场如同硝烟一般逝去的历史审判;日本国内也许有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梅汝璈先生的一段话,或许能让人更深刻地理解什么是战争和历史:
“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军国主义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账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日本情报系统报道(转载)
日本政府和军队各拥有一套情报系统。目前,日本政府的情报部门主要有:内阁情报调查室、公安调查厅、警察厅、情报调查局等。
内阁情报调查室是日本的最高情报机关,简称“内调”。它是在美国中情局的授意下于1952年4月成立的,当时定名为“内阁调查室”,直属内阁官房长官领导,1987年7月1日改为现名。目前其主要任务是,搜集中国、俄罗斯和其他国家的情报,并综合其他政府情报机关提供的情报,整理后直接上报总理大臣,协助其制定外交和国防政策。它的情报既有来自军方渠道的秘密信息,又有来自新闻媒体、公开出版物等的公开资料。国际情报界专家指出,一些日本驻外机构人员、出境旅游者、参加国际会议的专家学者等,其中有人打着各种合法的旗号,为内阁情报调查室搜集机密情报。有时,“内调”的情报搜集力度是很大的。据日?( 红顶杀手在异界 http://www.xlawen.org/kan/1293/ )
东条英机后人(转载)
发动侵华战争并实施南京大屠杀的大魔头东条英机有3个儿子,长子东条英隆,次子东条辉雄,三子东条敏夫。东条辉雄毕业于东京大学军工专业,这是当年东条英机的安排。他1937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三菱公司,在名古屋飞机制作所工作,参与了二战日本王牌战机“零式战斗机”的研制;1958年,他还参与研制日本第一代国产客机YS-11。
东条辉雄担任的最高职务是三菱集团的副总裁和三菱汽车公司的总经理。每年12月23日,即甲级战犯被绞死的那一天,东条辉雄都要到靖国神社参拜。他至今认为,美军就是故意选择12月23日当时的皇太子(现在的天皇)的生日来绞死这些甲级战犯的,是要故意给日本人难堪。对于日本国内日前关于把战犯灵位移出靖国神社,实行分开祭祀的讨论,东条辉雄不像其侄女东条由布子那样强硬:“这不是遗属应该做出的判断。如果决定分祭,我们也不会反对。”
在甲级战犯的第三代中,东条由布子可以说是最极端的一个。今年67岁的东条由布子本名岩浪淑枝,出生于韩国首尔,是东条英机长子东条英隆的长女。东条英机被捕入狱时,她刚记事,祖父被绞死时,她也才9岁,因此对东条英机没有多少直观印象。不过她信奉皇国史观,性格极端,否定甲级战犯判决的正当性,对“分祭”持极端反对的立场。1986年,时任日本首相的中曾根让甲级战犯家属板垣正给遗属做工作,让他们同意分祭时,就是因为东条由布子和东条辉雄的反对,才没有成功。
东条由布子曾经在第一生命保险公司工作,后来考上明治学院大学,但因结婚而退学。生了4个孩子后,又考上国土馆大学,这次终于毕业了。她现任“环境保护机构”理事长,虽名为环境保护,实际却从事在各国收集阵亡日本士兵遗骸的工作。东条由布子的立场及其反动,多次亮相为侵略战争辩护,还诉说小时候作为东条家人所受到的歧视,比如不让进教室、粮食拒售、投宿被驱赶等。很多日本人对此行为非常反感,纷纷表示抗议,指责她颠倒黑白。
机密档案谁让东条英机大出冷汗(转载)
1936年11月19日,侵华日军宪兵队在齐齐哈尔意外查到了一起张惠民特大谍报案,犹如晴空里的一声惊雷,整个关东军立刻震荡起来。时任关东军宪兵司令官及中央警务统治委员长的东条英机,迫不及待地指挥调查这个案子。然而,不到两个月即1937年1月5日,随着几声枪响东条英机不得不沮丧地结束了这个案子。
1936年初,驻守在齐齐哈尔的关东军特务机关,发现了在这个城市的上空频繁而有规律的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电波,作为关东军军事重地的齐齐哈尔,自然是一阵心慌。日本特务机关立刻作出反应,为了尽快地找到这些电台,决定采取统一行动,关东军特务机关和宪兵队精心炮制了一套搜寻计划。某一天,他们在全城范围内突然开始断电排查,一时间呼啸的警笛声,日本特务的踹门声,夹杂着狗的叫声,让整个城市人心皇皇。
东条英机,日本甲级战犯,生于东京一军阀家庭,1915年陆军大学毕业后参军,曾参与策划9·18事变,历任关东军宪兵队司令兼警务部长,关东军参谋长等职,卢沟桥事变后,他率部进攻察绥和晋北地区,后参与制造针对前苏联的军事行动张鼓峰事件与诺门坎事件事件。1941年10月,出任首相兼内务大臣,陆军大臣,同年12月派兵袭击珍珠港,入侵东南亚,挑起太平洋战争。日本投降后自杀未遂,1948年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
为了把耳目和触角安插在四面八方,东条英机来到中国后,就处心积虑在东北建立了以哈尔滨为中心庞大的间谍特务网,但是相当长一段时间,日本特务除了用呼啸的警车到处虚张声势外,并无什么明显业绩。倒是齐齐哈尔上空忽隐忽现的神秘电波,让关东军出了不少冷汗。关东军是抗战胜利前占据中国东北的日本侵略军,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军强占了原被俄国所谓租界的中国领土(关东州)和南满铁路。1919年侵华日军在旅顺口设立了关东军司令部,1931年日本关东军发动了9·18事变,进而侵占了中国东北全境界。二战期间关东军总人数接近百万人,是日本陆军最精锐的主力和战略总预备队。
自从1935年9月,东条英机来到中国东北以后,一出手既凶狠毒辣,先是大刀阔斧增加关东军宪兵队的兵力,同时向伪满洲国各行政区派出宪兵队,将魔爪伸到东北各地,编制成一个支柱网般的特务情报网,二是加强精神控制,要求日本宪兵要不择手段扑灭反日、抗日运动,再就是整合机构,把伪满洲国的警察组织收编在日本宪兵司令部之下。但是东条英机有个碰不得的软肋,就是他中央警务通知委员长职责下的特务情报组织,间谍与反间谍一直是他的一块心病,老谋深算的东条英机总觉得在另一条看不见的战线里有几十门大炮在对着自己。齐齐哈尔这个回合下来,东条英机也在琢磨,这个通晓反间谍手段的对手是个什么样的组织呢?
1936年7月,驻扎在哈尔滨的特务组织破译了齐齐哈尔的一些情报,当这些情报送到东条英机手上的时候,这个冷血加铁腕的将军惊的倒抽了一口凉气。
是什么让东条英机身上直冒冷汗呢,原来日本关东军一个最高的军事机密,及正在修建中的,被日本军事家得意洋洋的称之为近则可以作为桥头堡,退则是马奇诺防线的军事要塞工程,**裸的让对手给看见了。
9·18事变后的第二年,关东军即拟定了侵略矛头直指前苏联的《对苏攻势作战计划》,日本东北边境要塞东方马奇诺就是这个计划的一部分。1934年至1945年侵华日军历时10年在(冬季吉林省龙春),中部经黑龙江省中苏边境,西至哈拉尔和阿尔山5000公里的边境地带,共修筑17处要塞,要塞群相加约1700公里,其军事功能、建筑规模甚至远远超过了马奇诺防线。
日本构筑的所谓东方马奇诺防线有17处要塞,这17处要塞从勘察、设计、施工到经营都是在极其秘密的状态下进行的,而且这个秘密贯穿始终,贯彻到每一个环节,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日伪档案中有关这些工事的文件,每一个文件上面都有绝密、机密的字样,日本的原文的这些文件中,每一个地方都反复强调保持秘密的重要性。
日本机密的行动,背后却有一双鹰一样的眼睛,即使是在炎热的7月也让关东军不寒而栗,这博弈的对手到底是谁呢?是什么样的高手走下了这样一步妙棋呢?身为关东军宪兵队司令官暨中央警务通知委员长的东条英机,不得不立即命令宪兵队和特务机关从即日起,全力搜捕抗日情报人员为头等大事。
东京审判
【事件回溯】
指1946年1月19日至1948年11月12日在日本东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首要战犯的国际审判。1946年1月19日,远东盟军最高统帅部根据1945年12月16—26的莫斯科会议规定,发表了特别通告,设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同时颁布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其内容与英、美、苏、法4国在伦敦签署的《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基本相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由中国、苏联、美国、英国、法国、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菲律宾各1名法官组成,共11名;11国又各派检察官1人。澳大利亚法官W。F。韦布任庭长,美国律师J。基南任检察长。中国委派法学家梅汝璈为法官。由11国检察官组成的委员会于1946年4月29日向法庭提出起诉书。被告28人,除松冈洋右等3人已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外,实际受审25人。起诉书控告被告自1928年1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期间犯有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审讯自1946年5月3日开始。1948年11月12日法庭宣布判处东条英机、广田弘毅、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松井石根、武藤章、木村兵太郎绞刑,木户幸一等16人判处无期徒刑,东乡茂德判处20年徒刑,重光葵判处7年徒刑。7人绞刑于1948年12月23日在东京巢鸭监狱执行。绞刑于1948年12月22日执行。自1950年起美国不顾世界舆论的反对,将判刑的首要战犯陆续释放出狱。这次审判并不能代表所有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意志。但确认侵略战争为国际法上的犯罪,策划、准备、发动或进行侵略战争者列为甲级战犯,是对国际法战犯概念的重大发展。
有以下论定:1日军入侵并占领南京是事先预谋的2:在日军占领后六个星期内,南京及其附近被屠杀的平民和俘虏,总数在20万人以上。这个数字还没有将被日军烧弃了的尸体,投入到长江,或以其他方法处分的人们,计算在内3日军在占领南京期间对南京进行了**抢劫焚毁房屋等罪行
【参与国家与法官】
美国:约翰·帕特里克·希金斯(JohnP。Higgins)麻省最高法院首席法官;密朗·C·克莱墨尔将军(Mjor-GenerlCrmer)于1946年7月代替希金斯
英国:帕特里克·德富林勋爵(HonLordPtrick)苏格兰最高法院法官
中华民国:梅汝璈律师;立法院立法委员(吴学义法律顾问)
苏联:伊凡·密切叶维支·柴扬诺夫将军(Mjor-GenerlI。M。Zrynov)最高军事法院成员
加拿大:爱德华·斯图尔特·麦克杜格尔(EdwrdSturtMcDougll)前法官,加拿大省最高法院
法国:亨利·柏奈尔(HenriBernrd)巴黎首席检察官及首名军事法官
澳大利亚:威廉·韦伯爵士(SirWillimWebb)澳洲最高法院法官;法官团主席
荷兰:贝尔特·罗林(ProfessorBertR?ling)乌特勒支大学法学教授
印度:拉达宾诺德·巴尔(RdhbinodPl)加尔各答大学法学院讲师;曾提出异议
新西兰:艾里玛·哈维·诺斯克罗夫特(HrveyNorthcroft)新西兰军法处长
菲律宾:德尔芬·哈那尼拉(ColonelDelfinJrnill)律政司;最高法院成员
【审判经过】
1946年5月由,中、美、英、苏、澳、加、法、荷、新、印、菲、十一个国家组成的远东军事法庭对日本28名甲级战犯进行审判。28名被告前十位是: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松井石根、板垣征四郎、广田弘毅、武藤章、木村兵太郎、荒木贞夫、平沼骐一郎、重光葵。远东军事法庭从1946年5月3日第一次开庭起,到1948年1月2日审判完毕审判期间开庭880次,审判记录共48412页,有419人出庭作证,有779人书面作证,受理证据4300余件,判决书长达1213页。国际法庭于1948年11月4日开始宣判:判处东条英机、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松井石根、广田弘毅、木村兵太郎、及武藤章绞刑1948年12月22日执行。
'编辑本段'【历史争议】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公正性不足,甲级战犯本质上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不公平)审判,而乙级丙级战犯的审判也有冤枉及纵放的问题。
1。远东军事法庭会被批评审判草率,证据不足就定罪、尚未审问重要问题就处死;有些判决甚至被批评为公报私仇,部分被判刑者并没有违反人道等罪行。
2。部分真正犯有违反人道罪行的日方人士并没有被重判、甚至等于没有被判刑;原因并非罪证不足,而是种种政治妥协。
3。盟军将领也承认,如果这一次是日本打赢,日本可以用相同的罪名来起诉他们。(详见东京轰炸)
4。最大的问题在于处罚甲级战犯,处罚涉及滥杀虐待的乙级丙级战犯是应该的,但订定甲级战犯的作法会被批评为战胜国对战败国的不当审判:
同盟国方面部分人士(如拉达宾诺德·巴尔)也对判决提出批评,并认为对日方不公平。
有些人认为日本与盟国之间的战争只是两个殖民主义集团的对抗,违法宣战应该无罪。
靖国神社的代表认为:靖国神社不能把甲级战犯分离出去,其根据就是不能承认对甲级战犯的判决;如果承认了,就等于认可了东京审判。
遗族会代表古贺诚认为:东京审判是“胜者对败者的审判”,这样的审判本身是不能承认的;但是,“国际法庭的结果,我们是必须接受的。”
北海道大学教授高井洁司认为:既然我们日本人能够接受东京审判,那么就应该对自己的战争责任进行彻底的验证。
'编辑本段'【梅汝璈与东京审判】
梅汝璈(1904~1973)
中国法学家。字亚轩。江西南昌人。
20年代在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学习。在清华学习期间,梅先生在《清华周刊》发表多篇文章,如第286期的《清华学生之新觉悟》、第295期的《辟妄说》和第308期的《学生政治之危机及吾人今后应取之态度》等,表达出其年轻时代的忧国忧民之心。
1924年自清华学校毕业后赴美国留学。
1926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得文科学士学位,并被选入怀·白塔·卡帕荣誉学会。
1926年夏~1928年冬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律,并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在此期间,梅汝璈曾与同学施滉、冀朝鼎等组织了中山主义研究会,以响应国内发生的北伐革命行动。
1929年春,他游历了英、法、德、苏等国后回国。先后任教于山西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讲授英美法、政治学、民法概论、刑法概论、国际私法等课程,还担任过当时内政部参事兼行政诉愿委员会委员、立法院委员及立法院涉外立法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外交委员会代理委员长、国防最高委员会专门委员、中山文化教育馆编译部主任及《时事类编》半月刊主编,同时在复旦大学、中央政治学校等院校兼职讲授英美法课程。
1946~1948年,梅汝璈代表中国出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参与了审判对20世纪30~40年代发生于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大规模侵略战争负有主要责任的日本战争罪犯的工作,同某些庇护日本战犯的势力进行了坚决而卓有成效的斗争。在历时两年半开庭818次的漫长过程中,梅先生始终坚持法律原则,有礼有节,在“法官席位之争”、“起草判决书”和“坚持死刑处罚”等关键时刻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和人民的利益,赢得了世界的赞赏与尊重,出色完成了任务,赢得了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评价:“他为人民办了一件大好事,为国家争了光,全国人民都应当感谢他。”时任教育次长兼国立政治大学校长顾毓琇先生曾赠剑与梅先生,并称他为壮士。
1948年底,国民党政府又任命他为行政院政务委员兼司法部长,他拒绝到任,并于一年后辗转到达北京,担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顾问兼条约委员会委员。
1954年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大常委会法案委员会(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他是第三、四届政协委员。此后,历任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案委员会委员,第三、四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以及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政法学会理事等职,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和法制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60年代开始撰写《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一书。
1973年逝世,享年69岁。
梅先生著有《中国人民走向宪治》、《中国战时立法》、《告日本人民书》、《关于谷寿夫、松井石根和南京大屠杀》、《制定侵略定义的历史问题》、《世界人民坚决反对美国对日本的和约》等著作,遗著《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一书由其后人梅小璈先生于1988年在法律出版社出版。
据山西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校友、徐特立教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尉迟华回忆,梅汝璈回国后因山西大学与清华有使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会通”这一办学宗旨相近的特点,欣然应聘法律系。在执教期间,他不仅强调“法治”的重要性,而且经常以“耻不如人”的清华精神谆谆告诫莘莘学子。
抗日战争之始,南开迁往昆明与北大、清华合并成立“西南联大”,他途经重庆,应当时担任教育部次长的清华校友顾毓琇的邀聘,担任该校的法律系教授。
梅先生因为是我国法学界权威,翌年被任命为我国参加“远东军事法庭”的首席审判官。
然而,中国虽然是同盟国中受侵略最惨的战胜国之一,但审判长由澳大利亚韦伯法官担任,美、中、英、苏、加、法、新、荷、印、菲十国法官的座次问题,开庭前预演时就发生了争议,因为庭长韦伯宣布入场的顺序为美、英、中、苏、加、法、新、荷、印、菲,把中国法官的座次排在英国之后。梅汝璈立即对这一安排提出强烈抗议:“如论个人之座位,我本不在意。但既然我们代表各自国家,我认为法庭座次应该按日本投降时各受降国的签字顺序排列才最合理。首先,今日系审判日本战犯,中国受日本侵害最烈,且抗战时间最久、付出牺牲最大,因此,有八年浴血抗战历史的中国理应排在第二,再者,没有日本的无条件投降,便没有今日的审判,按各受降国的签字顺序排座,实属顺理成章。”接着,他愤然脱下象征着权力的黑色丝质法袍,拒绝“彩排”,他说:“今日预演已有许多记者和电影摄影师在场,一旦明日见报便是既成事实。既然我的建议在同仁中并无很大异议,我请求立即对我的建议进行表决。否则,我只有不参加预演,回国向政府辞职。”由于他的据理力争,庭长当即召集法官们表决,结果入场顺序和法官座次按日本投降各受降国签字顺序安排。这次预演虽然推迟了半个多小时进行,梅汝璈终于为我国争得了应有的位置,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在对战犯量刑方面,再次发生激烈的争辩。一些来自未遭到日军过多侵略践踏的国家的法官们不赞成处以死刑。为了伸张正义,梅汝璈根据审判过程中两年来收集的日军暴行,例如在南京大屠杀中就用了砍头、挖心、水溺、火烧、砍去四肢、割下生殖器等令人发指的暴行,较之德军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单纯用毒气杀人残酷百倍,主张对首恶必须处以死刑。表决结果以6票对5票的微弱优势,把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等七名首犯送上了绞刑架。
虽然从1946年5月开庭历时两年半的时间里他享受着丰厚的待遇,但是由于他从报上看到国内“讥饿”、“内战”的坏消息,对国民党政府彻底失望。所以当1948年12月国民党政府公布梅汝璈为行政院委员兼司法部长时,他拒绝去南京赴任履新。1949年6月南京、上海相继解放后,他由东京设法抵香港与**驻港代表清华校友乔冠华取得联系,秘密由港赴京。抵京第三天,便应邀出席了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的成立大会,周恩来在会上介绍:“今天参加这个会的,还有刚从香港回来的梅汝璈先生,他为人民办了件大好事,为国家争了光,全国人民都应该感谢他。”
1950年,梅汝璈担任外交部顾问。1954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和人**案委员会委员。此后,历任第三、四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以及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政法学会理事等职,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和法制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957年“反右运动”时,梅汝璈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在1966年爆发的“文化大革命”中,他遭到了更严重的批判。外交部的“造反派”在抄家时搜出那件他曾在东京审判时穿过的法袍,如获至宝,以为抓住了梅汝璈有反动历史问题的确切证据,并试图将其烧毁。但梅汝璈对此有理有节地应对抗争,并进行了巧妙的周旋,从而保存下了这件历史的珍品。
1973年,梅汝璈在饱受摧残之后,怀着对亲友的眷恋,对“文革”的不满和厌恶,对未能写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这本巨著的遗憾,在北京与世长辞,默默地离开了人间,终年69岁。
1976年底,他的家人遵嘱将厚达尺余的东京审判判决书中文原稿和他在东京大审判时穿过的法袍,无偿捐献给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希望能作为历史的见证警示后人永远不要忘记过去的那段岁月。
当梅汝璈被任命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时,他才42岁。在当时的中国法学界和司法部门,资望深、年龄大的人士比比皆是。可是,执法东京的重任却偏偏落到了刚刚步入中年的梅汝璈身上——这无不得益于梅汝璈多年来在法学研究、教学和司法实践方面的出色表现。舆论对他的评价是:精通法学理论,善于雄辩而又头脑冷静。
飞赴东京
1946年3月20日,上海华懋公寓1层的大厅里,受命担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的梅汝璈今天就要肩负祖国重托,飞赴东京。临行前,梅汝璈向新闻界慷慨陈词:“审判日本战犯是人道正义的胜利,我有幸受国人之托,作为庄严的国际法庭法官,决勉力依法行事,不负政府与国人嘱望。”
当日,《中央日报》、上海的《申报》《大公报》《新闻报》等中国最权威的媒体,纷纷在显著位置刊出消息:清算血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官梅汝璈今飞东京。
梅汝璈到达东京后,作为战胜国派出的法官,下榻于东京“帝国饭店”,出门有专车,餐厅有专席。优厚的待遇并不能使梅汝璈减轻对祖国命运的牵挂。他每天翻阅侍者送来的英文报纸,看到的是满目的凄凉:“饥饿的中国人在吃树皮、鼠肉和泥土”,“满洲大规模内战爆发,中国殷切期待马歇尔特使返华调停”。国破山河在,国家尊严何在?梅汝璈因此不愿去餐厅,只有按铃请侍者把早饭送到房间里来。
在盟军最高统帅部中国联络官为梅法官举办接风宴会。宴会上,时任国民政府教育次长兼国立中央大学校长的顾毓琇,将一柄装饰华贵的宝剑赠予梅汝璈。梅汝璈深深鞠躬,双手过顶接剑。他说:“‘红粉送佳人,宝剑赠壮士’。可惜我非壮士,受之有愧。”顾毓琇说:“你代表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和千百万死难同胞,到这侵略国的首都来惩罚元凶祸首。天下之壮烈事,以此为最。君不为壮士谁为壮士!”
听罢,梅汝璈拔剑出鞘,动情地表示:“戏文中常有‘尚方宝剑,先斩后奏’。如今系法治时代,必须先审后斩。否则,我真要先斩他几个,方雪我心头之恨。……对这些战犯必予严惩,非如此,不能稍慰千百万冤死的同胞。我既受国人之托,定将勉力依法行事,断不使战争元凶逃脱法网!”一番话,令在座者无不击掌称快。
《大公报》记者肖南负责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全程跟踪报道。在宴会上,他目睹了梅汝璈“天降大任于斯人”的激动和欢欣。他不无担忧。他以一个记者的敏感以及对社会现实、国际利益的透彻了解,预感梅汝璈此行必定艰难。毕竟,梅汝璈是一个留学美国,回国后又多年从事教学和法院工作的学者型专家。
回到饭店后,梅汝璈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想起了一位老朋友在得知自己将执法东京后吟诵出来的诗句:
法界推巨擘,中外早知名。
时也春正月,快哉此一行。
同仇增敌忾,官谳律长城。
我有拳拳意,非君孰与倾?
东京审判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撰写起诉书。但撰写起诉书首当其冲的问题是:控诉这些被告犯罪行为的时候,从什么时间算起?国际检查局内部对此发生了严重分歧。一种意见是:应该将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事件作为被告犯罪日期的起点。另一种意见是:应该将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作为被告犯罪日期的起点。中国代表团的提出应以1928年1月1日日本制造“皇姑屯事件”为对日本战犯起诉的起始日。国际检查局内部经过郑重的讨论,赞成中国代表团的主张,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指控被告的犯罪行为从1928年开始到1945年为止,总共约18年。
用尊严维护尊严
1946年4月,11国法官齐集东京,正式开庭审判的日子就要到了。但是,各位法官在法庭上的座位将按什么样的顺序来排列?这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开庭前各国法官最为关注的问题。梅汝璈也不例外,他对助手说:“任何国际场合,争坐次在所难免,这是关系国家、民族地位和荣誉的大事,故应有的位置必须力争得到之。”
虽然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没有明文规定法官席位的次序,但法官座位的排列次序却极其敏感,由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指定的庭长——澳大利亚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法官卫勃,想使两位与他亲近的英美法官坐在他的左右手。卫勃提议,法官席次应该按照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惯例来安排,即以美、英、苏、中、法为序。但有的法官当即指出,按照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的5个常任理事国是以中、法、苏、英、美(按照国名字母先后)为序的。微笑着倾听良久的梅汝璈终于说话道:“个人的坐次,本人并不介意,只因与各位同仁一样,是代表了各自的国家来的,所以我还须请示本国政府。”
这一军“将”得厉害。因预定的开庭日期将至,法官们如果都要请示国内而后定,必拖延时日。卫勃认定不能开这危险“先例”,忙说:“为确保准时开庭,坐次问题必须尽快排定,希望梅先生从大局出发。”
梅汝璈收敛笑容道:“同意庭长的意见,但中国代表应排在第二位。众所周知,中国受日本侵略最深,抗日时间最长,付出牺牲最大,审判的又是日本战犯。因此,有八年浴血抗战历史的中国理应排在第二。再者,没有日本的无条件投降,便没有今日的审判。故我提议,各位都不用争了,法官的坐次,按受降国签字的顺序排列,实属顺理成章。”他接着报了各签字国的顺序:美国、中国、英国、苏联、澳大利亚……俗话说“弱国无外交”,因此对于梅汝璈的提议,几个西方国家代表心里根本不愿接受。直到5月2日,即正式开庭的前一天,卫勃的真实意图才暴露出来。
下午4时,法官们都按要求做好了准备,在法官休息室集合。这时,卫勃突然宣布:法官座席的次序是美、英、中、苏、法、加、荷、新、印、菲,这是经过盟军最高统帅同意了的安排。按照这个安排,庭长右边是美、中法官,左边将是英、苏法官。很明显,英美居中,排挤中国,同时以压制加拿大作为陪衬(按照受降签字次序加拿大应排在法国之前)。大家不禁愕然。中国法官梅汝璈和加拿**官麦克杜哥最为愤慨。梅汝璈当即指出:“这个安排是荒谬的,我绝不接受这种于法无据、于理不合的安排!”他愤然脱下象征着权力的黑色丝质法袍,欲退出预演,以示抗议。
开庭预演仪式已经推迟了约半个小时,审判大厅里的人们等得有点不耐烦了。此时此刻,没有人能承担得起推迟明天正式开庭的严重后果,因为这个日期已经向全世界宣布了。那是令人窒息的20分钟。当卫勃第三次来到中国法官办公室的时候,他盯着梅汝璈一字一句地说:“兄弟们同意你的意见,预演就按受降签字国次序进行。”
这时已经是下午5时了。一个争论多日、僵持很久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在场的上海《申报》记者以自豪的神色告诉外国同行:“中国抗战长达8年,战胜日本功劳最大,应当占有这光荣的一席。”
舌战美国法官
当11位对日参战国的法官穿着法袍庄严地坐在审判席上等待预演开始时,法官之间又因国旗位置而发生的争执。这时候,审判席后面插着的参战国国旗,美国国旗插在第一位,中国国旗插在第二位,中国的法律顾问吴学义一看,立刻向梅汝璈打手势。梅汝璈马上心领神会,向庭长卫勃提出:“中国国旗应插在第一位。”
美国法官克莱墨十分傲慢地说:“为什么?”梅汝璈当即用流利的英语慷慨激昂地阐述了中**民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直到1945年8月15日打败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代价。他说:“残暴的日本法西斯分子在侵略战争中犯下了滔天罪行,深受其害的中国人民伤痕累累,几千万亡灵沉冤九泉。17年间,为抗击日本侵略者,我**民伤亡逾3500万人,击毙击伤日军达130多万,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伤亡总数的70%。事实充分证明,中国正是打败日本军国主义的主力。”
随即,中美双方展开激烈的争论。几番唇枪舌剑,美方理屈词穷,最终做出让步,中国国旗插在了第一位,美国国旗则移至第二位。这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代表团出席国际会议有史以来国旗插在首位的第一次!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是一个国家主权和尊严的标志。所以,当中国国旗刚刚插在第一位,国内新闻媒介就立即刊发了这一重大新闻,有的报纸还及时刊出“号外”。
中国代表团从抵达东京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正式开庭的40余天时间里,凭着对正义事业的高度责任感,进行着这场为千百万受害者伸冤报仇的艰苦斗争。他们没有辜负祖国人民的期望,28名甲级战犯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东条英机等7名主要甲级战犯被判死刑。作为中国代表团的主要成员,梅汝璈凭着他丰富的经验和渊博的法律知识,全程参加了这次审判,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审判进行到后期;围绕对战犯的量刑问题;法官们发生了激烈的争辩。
军事法庭的11名法官中,一些人所在的国家在二次大战中没有过多遭到日军的侵略践踏,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缺乏切肤之痛,他们因此主张对战犯从宽处理,有的法官则由于国内刑法废除了死刑而不赞同对战犯处以死刑,还有的则以人道主义为由,反对处死罪大恶极的战犯。
梅汝璈用充分的证据证实了日军的暴行;例如;光在南京大屠杀中;日军就使用了砍头、挖心、水溺、火烧、砍四肢、割生殖器等令人发指的暴行,较之德军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单纯用毒气杀人的办法残酷百倍。
鉴于此,梅汝璈主张对日军首恶必须处以死刑。在梅先生的慷慨陈词和据理力争下,11名法官就死刑问题进行表决,结果以6票对5票的微弱优势,把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土肥原贤二等7个日本主要战犯送上了绞刑架。
在法庭最后环节的工作——判决书的书写问题上,梅汝璈再次以其凛然正气和爱国之心为中国人争得了荣誉和尊严。当时;有人主张判决书统一书写;但梅汝璈认为,有关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罪行的部分;中国人受害最深;中国人最明白自己的痛苦,中国人最有发言权,因此,这一部分理当由中国人自己书写。经过他的交涉,由这次历史性审判而形成的长达90余万字的国际刑事判决书,留下了梅汝璈代表4亿多受害中国人民写下的10多万字。
对于那场如同硝烟一般逝去的历史审判;日本国内也许有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梅汝璈先生的一段话,或许能让人更深刻地理解什么是战争和历史:
“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军国主义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账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日本情报系统报道(转载)
日本政府和军队各拥有一套情报系统。目前,日本政府的情报部门主要有:内阁情报调查室、公安调查厅、警察厅、情报调查局等。
内阁情报调查室是日本的最高情报机关,简称“内调”。它是在美国中情局的授意下于1952年4月成立的,当时定名为“内阁调查室”,直属内阁官房长官领导,1987年7月1日改为现名。目前其主要任务是,搜集中国、俄罗斯和其他国家的情报,并综合其他政府情报机关提供的情报,整理后直接上报总理大臣,协助其制定外交和国防政策。它的情报既有来自军方渠道的秘密信息,又有来自新闻媒体、公开出版物等的公开资料。国际情报界专家指出,一些日本驻外机构人员、出境旅游者、参加国际会议的专家学者等,其中有人打着各种合法的旗号,为内阁情报调查室搜集机密情报。有时,“内调”的情报搜集力度是很大的。据日?( 红顶杀手在异界 http://www.xlawen.org/kan/12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