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异时空之我是土八路 > 异时空之我是土八路 第 83 部分阅读

第 83 部分阅读

    对于德国人来说,高加索的确不是一个好地方,即便是对于头戴雪绒花的“高加索山鹰”第一山地步兵师的士兵来说,这里也让他们有了一种到达了地狱的感觉。这里的山路实在是太陡峭了,而且苏联人的抵抗十分顽强。更重要的是,因为山路的陡峭,德国人引以为自豪的装甲部队在这里根本就没有用武之地,只能凭借步兵的血肉之躯来夺取。比方说,他们眼前的这座山头,虽然和其它的山峰相比,这并不算高,但却死死撼在了德军前进道路上。多少次的攻击都已经失败了。但是德国人也知道,驻守在山头上的苏军也已经是强弩之末,他们已经没有多少人了。也许,等到天亮,在发动一次进攻,他们就完了。

    当太阳刚刚升起,德国人的炮击就开始了。德国人似乎对这个山头势在必得,他们集中了整个师的师属炮兵对着山头阵地和前面的空地轰击着。而刚刚被志愿军接收了一夜的阵地上立刻爆炸四起硝烟弥漫。被炸飞起来的大块泥土混着石块象下雨一样打进了刚刚挖掘出来的浅战壕里,有几段战壕在德国人猛烈地轰击下被瞬间轰平。阵地上不少士兵,甚至被埋在了土里。不断的剧烈爆炸声震破了不少士兵的耳膜,鲜血从耳孔里淌了下来。这一刻来自亚洲,和日本人作战多年的老八路们,终于见识到了,欧洲战场的火力密度。和德国人相比,哪怕是山地师。日本人的炮击简直就是小儿科了。

    但是毕竟第一批增援的志愿军都是久经战火地老部队。对于炮击都有所准备,大多数人都知道,炮击之后,德国人地步兵马上就要冲锋了。尽管正处于德国人的炮兵痛苦煎熬当中,但是山头上的士兵们没有一个人轻举妄动。甚至炮兵都没有回击一发炮弹。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和德国人进行炮战,那绝对不是一个聪明人应该做的。当炮击过后,在志愿军战士的视野中,出现了德国人的身影。可以看得出来,这些德国人也都是训练有素久经战阵的老兵了。他们非常懂得利用地形接近阵地,彼此只间的配合也可以称得上是完美无缺。

    “德国人不简单啊!”看着德国士兵们越来越近了,站在阵地前沿的团长卢思远小声说道“告诉大伙。所有人都要等待命令,否则不许开枪。老规矩,把他们放近了在打。”

    德国人渐渐的接近了山头。此刻他们都觉得苏联人地阵地上有些奇怪,要是在往常。他们远远的就开枪了…………交战了这么长时间,德国人对他们的对手也有了不少了解。苏联人很多部队都训练不足,他们面前地老对手也是一样,在过去的战斗中,他们往往很远就开枪了。而不像现在这样,都已经靠近到150米了,阵地上还是像死一样寂静。而德国的山地步兵也渐渐放松了警惕…………或许,苏联人已经撤退了。他们放弃了他们地阵地。已经逃跑了。

    “团长!”旁边有人催促着卢思远。“德国人快到100米了。”

    “不要忙,再放近一点。再近一点。”团长卢思远咬着牙,看着对面德国步兵们那些越来越清晰的面孔,一边说着,一边拔出了腰间地信号枪。当德国人靠近到最前沿阵地已经不到五十米的时候,卢思远猛地站了起来,举起信号枪,对准天空打出了信号弹,接着大喊了一声:“打!”

    “打!”枪声就是命令,随着枪声的响起,哨子声和号声也响成了一片,很快原本就像死域一样的阵地突然如同火山一样爆发了起来。在近距离内,德国人遭到了早就瞄准多时的志愿军战士99式步枪的精确射击。这些志愿军很多都是原来山东的老八路,枪法了得,第一排排枪很多人都是瞄准的德国人地脑袋。很快,一个个戴着M42钢盔地高贵雅利安头颅在7。7毫米步枪弹的打击之下碎裂开来。脑浆子流了一地,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日耳曼人地脑袋和普通人的脑袋一样,挡不住子弹。而部署在阵地中的9式轻机枪和部署在隐蔽阵地中的92式重机枪也开火了,交叉火力将德国人将德国人牢牢的压制在了距离第一道战壕仅有40米的地方。冲在最前面的德国士兵在志愿军刚开始射击时就被撕成了碎片,后面的士兵们赶紧卧倒,他们顾不上前面抱着伤口在地上挣扎的伤兵嘶喊。操纵起各自的武器开始了反击,MG42机枪和MP40突击步枪对着前方的阵地展开了压制射击,更多的人则摸出了别在腰间的长柄手榴弹………这样的距离上,手榴弹似乎比机枪更为管用。但是,很显然,志愿军是不会给德国人这个机会的,紧跟着两排排枪之后,密集的日本四十八瓣手雷如同乌鸦群一般,黑压压的飞到了德国人的头上。同样的手榴弹,在老兵手里扔出来和在新兵手里扔出来是很不一样的,在支援军的老兵手中,很大一部分手雷都是在空中爆炸,四散的弹片立即就让卧倒在前沿的德国人身陷到了地狱当中,手雷爆炸产生的横飞弹片有很大一部分都镶进了卧倒在地面上的德国人的身躯当中,哪怕是躲在石头后面也不例外。

    而早就隐蔽号的火炮和迫击炮也开火了,75毫米炮弹和迫击炮炮弹猛烈的轰击着德军的后续队形。致使德国人调动更加不容易,将前沿和后续部队阻隔开来。而德国人的MG42机枪虽然能压制住99式轻机枪和92式重机枪,但是很快这些机枪火力就被89式掷弹筒所摧毁。而德国人此刻也明白了自己的处境:要么冲上去,要么死在这里。很快身陷绝境的德军士兵发出了濒死的吼嗥,端着武器朝着志愿军驻守地阵地猛冲了上来。此刻,在她们地眼神中没有任何恐惧。没有任何胆怯。剩下的只是对胜利的无限渴望…………不是胜利,就是死亡。而他们的敌人,很显然比他们更加不怕死,在打了一排排枪之后,所有的人都端着落后的99式步枪,一跃跳出了战壕,对冲上来的德国人发动了刺刀反冲锋。

    “啊、、、”先是中弹地哭嚎声在德军阵列中响起,冲锋中的德军在强火力面前又被撂倒下了一片。紧跟着,对方已经端着刺刀冲到了自己跟前,而这个时候。德国人才真正看清,此刻和他们交手的,是和昨天苏军装束人种都大不一样的亚洲人。从德国人突击步枪和冲锋枪当中射出地子弹根本挡不住这样近距离的冲击。很快。双方就搅在了一起。面对面白刃战开始了。很明,对于德国人来说,他们的对手比苏联人更加悍不畏死。而且使用地武器更加适合肉搏战,往往他们的突击步枪刚刚刺出。而对方99式步枪上的30刺刀已经捅入了德国士兵地胸膛,而且从他们的表现上来看,对方在这方面地训练也要比他们强,虽然这些亚洲人的身材相对矮小,但是拼刺技巧娴熟,杀法简练。更可怕的是,对方此刻已经对德国人形成了局部的数量优势。尽管德国士兵的身体强壮,但是往往他们刚刚隔开了一把刺刀。而另一把刺刀已经捅了过来。而德国人的无敌工兵铲。在这样的实战当中似乎并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很快短促地肉搏战便结束了。结局令德国指挥官目瞪口呆,装备精良地德国山地步兵。此刻已经像兔子一样,被端着上了刺刀栓动步枪,和德国人相比简直就像是叫花子一样的军队给赶下山来。而留在山上地,除了还在惨叫中的伤兵和已经开始僵硬的尸体外,就在也没有一个德国士兵了。“你说这个老王八羔子操的,招惹谁不好,偏偏去招惹他们!”拎着一摞文件,鲁道夫。赫斯一进门就破口大骂。此刻,在这间秘密的会议室当中,只有莱因哈特一个人,此刻他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赶紧上来问:“咋地了,赫大锤?怎么骂上了?”

    “骂上了,我现在连杀人的心都有了!”赫斯气愤的说道“葛斯运真是找了个好老丈人,吃饱了撑了发酒疯是怎么地,居然把咱们的主人公给招来了。”

    “主人公,什么意思?”莱因哈特还有些不明白。

    “你不知道啊!”

    “知道什么?”

    “我说你咋这么没心没肺呢你!”鲁道夫赫斯气急败坏的说道“希特勒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宣战了,你不知道吗你?”

    “这事我知道啊。怎么了?”

    “还怎么了怎么了?”鲁道夫接着吧手中的文件往副元首莱因哈特面前一扔,“这是从高加索方面传来的消息,就希特勒他一句疯话,把老八路给引下山了!厉害呀,才三天,不靠重炮就把第一山地步兵师整个给打残了,你说说,除了老八路,在山地,谁能有这个本事啊!”

    “老八路下山了?”莱因哈特还有些不相信,等到他拿起鲁道夫赫斯的资料一看,当时就呆住了。从高加索方面传来的照片和资料显示,在那里,已经出现了一支神秘的由亚洲人组成部队,虽然这些都是轻装部队,但是在山地作战中,却表现出了比苏联人更加强悍的战斗力。“狗皮帽子、粗布棉袄、帆布子弹袋、黄胶鞋、喇叭声……”莱因哈特看着资料,慢慢叨咕道,突然,通过战斗中拍摄的对人尸体照片衣服上,莱因哈特看到了一行熟悉的汉字………中国人民志愿军。

    “天啊,我不是做梦吧,咱们的人,真的打过来了!”莱因哈特喊了一声,然后白眼一翻,晕菜了。

    第五章 希特勒的咆哮

    朋友的一个公益活动,有能力的话,支持或者转贴一下,希望大家注意,只接受旧衣服,不要现金,衣服是大家直接邮寄到学校就可以了。

    你想扔掉的旧衣服,是他们需要的新衣服

    城市里的你,每年都在为怎么处理旧衣服而烦恼,留着占地方,扔了又可惜,送亲戚朋友送不出手。

    山里的他们,每年都在为生计而烦恼,年均收入不过千,孩子上不起学,老人看不起病,衣服残旧不堪。

    我们也许没有很高的收入,我们也许没有多余的存款,我们也许捐不起一座希望小学,但我们可以把我们不需要的旧物转给那些需要它们的人,这只需要我们的爱心。

    请需要处理旧衣服的人们来这里寻找旧衣服的去处,用我们的爱心给这些旧衣服增添新的光彩。

    请原意接受旧衣服的人们来这里留下你们的信息,让我们知道哪里能让我们尽一点绵薄之力。

    谢谢大家!旧衣吧

    找不到,可以直接百度搜索旧衣吧

    (广告过后,正文开始“卑鄙!无耻!下流!孙子!”在柏林的办公室当中,第三帝国的元首此刻正在愤怒的咆哮当中。在日本及其不名誉的投降之后,此刻的德国,已经成了世界的敌人,英国人、美国人、苏联人,这一回,就连中国人也插了进来。这让希特勒最为受不了。连那些肮脏愚蠢的东亚病夫也敢和堂堂地雅利安人作对,这实在是太不能让人接受了!这位在二十世纪比卓别林还要著名的小胡子,此刻似乎明白了那句中国话的含义:浑身是铁能打几颗钉。日耳曼民族是优秀的,但是再优秀,也架不住这么老多国家一块群殴,而且这些国家都不是善茬。通过战争。德国人总算是了解到了,不要妄图在海上挑战英国人,不要去和美国人比工业实力,不要在冬天的时候进攻俄国……这一回,希特勒德国似乎又明白了一个新的真理。那就是,不要在山里面遇到八路。

    在高加索地区,中国人已经完全接替了苏联人地防线,而斯大林同志也对他的中国盟友表示放心,事实上,中国人干的相当不错。刚一到来,就止住了节节败退的形势。接着就对德军发动了大规模的反攻。此刻德军算是明白了,当年他们地盟友日本人在太行山、沂蒙山等山区当中进行治安作战时候的痛苦………而那个时侯,他们遇到的八路还是缺粮少弹,没经过多少正规训练的。而此刻。德国人遇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不但补给充足,而且士气高昂。骄傲的德国人很快发现,这些中国人虽然看上去身材矮小,但是相比较苏联人,他们更加的悍不畏死,而且战法相当的灵活。尽管拥有空中和火力优势,但是白天依然不属于德国人,而到了晚上。那更是中国人的天下。他们会接着夜色,悄悄接近德国人的防线,一切都做地神不知鬼不觉,而当德国人能够听到他们脚上穿着的黄棉胶鞋发出的“沙沙”声时,他们的噩运也就到了。很快,德国人就会发现,此时他们的阵地前面已经出现了潮水一般的中国人。紧跟着密集的手榴弹雨就会降临到他们的战壕当中。这些产自美国、苏联、日本、英国等各个国家各种形状的武器会令那里地士兵立即身陷地狱当中。而且,当正面发起攻击之后,德国人会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中国人已经渗透到了他们阵地的侧翼、后面,自己不知不觉间就成了饺子馅。德国人那里见过这样的敌人,一时间适应不了,所以被打得节节败退。而即便是撤退,德国人发现这也是一种痛苦。在山地当中,中国人的徒步行军速度快到几乎令人发指的程度。很多时候。德国人自以为乘坐汽车就能够跑得比中国人快。但是不止一次,他们惊奇的发现。在自己撤退道路的前方,已经出现了中国人的阻击部队…………他们愣是用两只脚追上了汽车轮子。遇到了这样的对手,而且对手地最高指挥官还是中共方面最优秀的将领…………林彪,德国人失败也就不可避免了。当然,德国人输的也不算难看,最起码,也让中国人见识到了德国山地步兵的厉害。至少,在将德国国防军第一山地师重重的包围之后,尽管已经扒了好几层皮,而且连续猛烈的攻势已经打得这个师伤筋动骨,但是在奥古斯特?魏特曼中将的指挥之下,第一山地师还是凭借自己地实力突围而出。尽管,这个师在突围之后还是称为一个团比较合适。

    对于这样地结局,隐藏在德国内部的三个穿越者还是非常满意地,最起码,在没有美国人那样变态补给能力的情况下,自己的部队能够从老八路的围攻之下脱身,而且没有一个师级单位被消灭,已经是很不容易了。但是,帝国的元首、曾经的奥地利下士、冯。李奇。葛斯运元帅的老丈人阿道夫。希特勒童鞋却不这么认为。

    “该死的,居然败给了中国人,奥古斯特?魏特曼这个家伙应该枪毙,枪毙!”希特勒愤怒的挥舞这双臂“他已经把第三帝国的脸面都给丢尽了,高贵的日耳曼人居然败给了那些中国黄皮猴子,奥古斯特?魏特曼必须承担责任!”

    “元首说的是,但是这个……”此刻,“元首传声筒”凯特尔元帅正站在希特勒的旁边诺诺连声“奥古斯特?魏特曼之前在高加索干的一直不错。而且,在中国人到来之前,他们已经能在山上通过望远镜可以看见苏联巴库的油田设施,个人觉得,他们的失败,并不是因为中国人厉害。而是因为帝国军队在这个地区补给困难的缘故,而且,据称,他的部队在战斗中遭到了十倍与他地中国人的围攻,所以,我认为。他的失败是情有可原的。”虽然一贯唯唯诺诺,但是奥古斯特?魏特曼毕竟是他国防军的人,自己作为他的上级,维护他也是很有必要地。而此刻,站在他旁边的年轻的副元首莱因哈特也开了呛。虽然,之前副元首阁下一支看这个糟老头子十分的不爽,但是此刻,两个人这一次却空前达成了一致。

    “我的元首”莱因哈特接过了凯特尔元帅地话头“我认为,事情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在我看来,奥古斯特?魏特曼中将已经尽力了,他做到了一名军人所能坐到的一切。”

    “你这是什么意思?”希特勒问道。

    “我的元首,有一句话我不得不说,可能。我们之前都小瞧了我们的新对手,中国人。”莱因哈特说道“当年我和鲁道夫赫斯在中国的时候,对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军队,也是有一些了解的。”

    “嗯”这时候希特勒抬起了头,他知道,能够让莱因哈特如此重视的军队,肯定有很多过人之处,之前自己,真的是小瞧了这个来自遥远亚洲地敌人了。

    “首先。共产党中国的军队和国民党就有很大的不同,在他们的军队当中,没有军衔之分,官兵平等,尽管,这样会带来指挥上的些许不便,但是却使得这支军队有着空前的凝聚力。我想之前曾经对元首您说过他们长征的故事,两万五千里的路程,而且还要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层层堵截。没有补给,没有医疗,但是他们坚持下来了,并且到达了他们地目的地,陕北。而在之前和日本人的作战中,在1942年他们得到莫名其妙的支援之前,他们的士兵个个得不到充足的补给。每个人一支步枪都保证不了。甚至很多人还在使用中世纪的武器…………大刀和长矛,就算是有步枪。很多时候他们也都只有不到十发子弹,很多战斗中,他们都是仅仅开三枪就要发动冲锋,大多数战斗中他们都得不到重武器,哪怕是迫击炮的支援,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他们还要面对优势日军地反复清剿。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已经很不容易了,而且他们还能够发展壮大。而且,这还是一支非常擅长于学习的军队,他们擅长于发挥他们军队当中每一员的力量,每次作战之后,他们都会总结经验得失,而在总结会上,他们每个人,从士兵到军官,都可以畅所欲言,从而利用集体的智慧,想出最佳的解决方案。我想,这一点上奥古斯特?魏特曼中将最有发言权,根据前线传来的战报,似乎我们地对手地战术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此刻,莱因哈特滔滔不绝的说道。

    “这么说,我们地敌人,还真不简单?”希特勒点了点头,说道。

    “是的,元首阁下,而且有情报显示,我们现在面对的敌人,都是中共当中的精锐部队,老兵很多,都是当年在山区和日本人进行过长期战斗的人,战斗经验非常丰富。而且,除了中共的军队,他们当中还有很多收编过来的原国民党方面桂系的部队,这些人成年生活在山中,作战凶狠,枪法准确,山地战能力非常出色。而且,在得到了美国人的支援之后,他们又接受了长时间的正规训练,并且在来苏联前,每支部队都补充了大量的电台,又全面换装了缴获的日械和美国人支援的美械。装备虽然比不上苏联人,但是也不算是很差。而且,他们的将领更值得我们注意。”

    “他们的将领是谁?”

    “林B。”说到这里,莱因哈特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心说俺们可真有面子,一上来就给咱们派了个重量级对手。“他是中共军中最优秀的将领,从1937年的平型关大捷,到对满洲作战,都有他的身影。而且在作战当中,他还赢得了雪原之狐的称呼。不是个简单的人物啊。”

    “是这样,那好,你们赶紧把奥古斯特?魏特曼叫来,我要好好问问他,看来,中国人的确值得我们重视。”希特勒说道。

    第六章 八爷的武器

    当在战斗中被打得折了一条胳膊断了一条腿的奥古斯特?魏特曼中将拄着拐棍走进会议室的时候,谁都不相信,这位居然是一名国防军的中将,如果不是他身上已经换上了笔挺的德国国防军制服,恐怕人们会认为,这就是一个在菩提树大街上擦鞋的鞋匠——之前的战斗,已经将他地精神彻底摧残垮了。中国人连续而猛烈的打击,不但让他的身体受伤,而在精神上,他也得上了神经衰弱的毛病。而且一看到月亮就睡不着觉,听到有人吹号他就浑身哆都是让中国人的夜袭和冲锋号给闹的。而且看面相,他也老了很多。走在大街上,说他七八十都有人信。一看到这位这模样,阿道夫希特勒就全明白了,中国人果然厉害。

    “我地元首,请原谅我的失职。”一进来奥古斯特?魏特曼就说道。

    “没什么,你不必这样,具体的情况。我已经从莱因哈特那里了解到了,不是我军无能,是共军实在太狡猾。”希特勒摆摆手,说道。

    “元首。”此刻的奥古斯特?魏特曼已经是热泪盈眶,对于在高加索的战败,他本已经打算上了军事法庭。但是他没有想到,紧接而来的,不是严厉的惩罚,而是新地勋章,而且元首直接派飞机将他接到了柏林,战败之后还能有这样的荣誉,知遇之恩,自然是让他感激涕零。若是放在古代,恐怕奥古斯特?魏特曼早就已经纳头便拜了。

    “不要多说什么了。你好好讲一讲。中国人究竟是怎么样的吧。他们都会采取一些什么战术?”希特勒问道,对于他来说,了解一下这个来自东方的敌人,对自己,对第三帝国,都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

    “是,我的元首。”当时奥古斯特?魏特曼一立正,接着拿出了一份资料。“在从高加索回来之后。我就日思夜想,研究了中共军队地战术。并且写了这份报告。元首您可以看一下。”

    “魏特曼中将,想不到你即便是受伤,仍然不忘了为第三帝国思考,真是忠心可嘉啊。”希特勒少有的称赞道,在历史上,这个时候的阿道夫脾气绝对不会有这么好,但是因为德国出了三个穿越者,其中一个还当上了他的姑爷,而且最近这一段时间一来,除了在高加索有小小的挫折以外,战场上也是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而在莱因哈特和鲁道夫赫斯等人的调停下,国防军和元首、党卫军之间的关系也已经达到了融洽的程度。这一切,也对阿道夫的性格产生了不小地影响,最起码,他也学会夸人了。

    “这是我应该做地。”尽管牵动了身上的伤口,引发了钻心的疼痛,但是奥古斯特?魏特曼还是一个李正,得到元首的夸奖,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带上老花镜,希特勒仔细看了看奥古斯特?魏特曼带来的资料,然后不住的点头,接着他抬起头,说道:“你的这份资料很重要,对了,你能不能详细地介绍一下你遭遇地中共军队的情况?”接着希特勒一挥手,“最好能坐下说。”

    “是,我地元首。”当时奥古斯特?魏特曼坐在旁边侍从副官搬来的椅子上,顿了顿喉咙,说道“元首阁下,请恕我直言,如果他们不是我们的敌人,那么我可以说,中国人,简直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完美的战士。”

    “此话怎讲?”希特勒问道。

    “他们非常的勇敢顽强,真的,元首阁下,那是一种您都无法想象得到的勇敢和顽强。”奥古斯特?魏特曼说道“面对我们斯图卡的轰炸,重炮的轰击,在他们驻守的山头已经被炸成一片火海,我们认为那上面已经不可能有活着的生命的时候,等到我们的士兵向哪里进攻,仍会遭到对方阵地上那些手里拿着一战水准的日本步枪的中国人的射击。经常是只有在整个阵地上的中国人全部战死之后,我们才能攻取阵地,俘虏很少,就算是有,也都是在负了重伤失去知觉之后才抓到的。而且,通过我们在俘虏和战死者的尸体上搜查的结果显示,这些中国人,比俄国人还要更加顽强,他们没有良好的装备,吃的是比我们的马饲料强不了多少的炒黄豆和玉米面,或许还有少量地咸菜和肉。但是就凭这些,他们就能进行我们无法想象的长途连续山地徒步急行军。而且他们的单兵素质优秀。一看就是经受过长期战火的熏陶。跟俄国人相比,与他们作战,我们战死的士兵头部中弹的比率要高出很多。而且,他们对于手榴弹地使用也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经常是他们丢出的手榴弹在我们士兵的头顶上爆炸。”

    “那他们在战术上有没有什么特点?”希特勒接着又问道。

    “这个,我想您也已经清楚了。他们的步兵武器非常落后,很多人都是在用老式的栓动步枪,这一点比不上苏联人,而且他们的重炮很少,火力不是很强。但是,他们却非常善于夜战,利用夜幕地掩护。他们甚至会潜伏到我们的眼皮底下,而且在攻击当中他们非常善于使用迂回包抄的战术。他们的士兵悍不畏死,哪怕在我们的MG42机枪下被成片扫倒,后面的人还是会毫不犹豫地冲上来,就像是他们的家里还放着另外一具身体一样。”说道这里,魏特曼中将抬头看了看希特勒。只见他仍在倾听当中,在看到自己停下来之后,希特勒摆了摆手“继续说下去。”

    “好的,我的元首。”魏特曼中将接着拿出了一份地图,指着地图说道“和俄国人不同,最值得注意的就是他们的夜战能力。以这个地形来说。中共军队在攻击发起时,他们并不会将部队全面展开来以涵盖我军排地的整个侧面或后方。中共军会找出一条最容易进入阵地的通道,这可能是一条深沟、一道山洼、或是一条小径。假如防御的一方集中在高地,敌军通常会避开陡峭地山坡而选择比较和缓地山坡进攻。第一个攻击群会直接上来。有时用散得很开散兵线。有时却又排成直排,有时则呈凌乱的队伍。然后他们会想尽各种办法和我们接近到近战距离,然后在用机枪和迫击炮压制我方火力的同时,迫近到能使用手榴弹的近距离。然后就是他们步兵密集的手榴弹幕。很多情况下敌军似乎时常喜欢以手榴弹兵为先锋,有时候这些士兵除了手榴弹外并不携带其他任何武器。他们的手榴弹会用绑在腰间的一个布袋装着。他们大量使用手榴弹——哪个国家的都用,可以说,这个世界上所有地手榴弹品种我们都遇见过了,在手榴弹攻击时。还会有步枪火力地支援。而且一大堆冲锋枪兵会夹在手榴弹兵中前进。在更后方,有机枪扫射防御阵地的高处和其他地区。就比例来看。我们最严重地伤亡看来是由准确的机枪火力造成的。在以步枪兵打头阵的少数攻击中,他们在接近手榴弹距离时会让手榴弹兵快速地上前穿过步枪兵行伍,以便使用手榴弹。不是所有的手榴弹兵都有步枪,但是大部份步枪兵都带了至少5枚手榴弹。甚至,他们的突击队会一次携带16枚以上的手榴弹。”

    “很有意思的战术,对了,他们除了这些,还有什么特点?”

    “除了特殊的战术,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一些装备也很有意思,我的元首,虽然简单,但是却非常的实用。这些东西我已经带来了不少,就在外面放着,您可以看看。”

    而希特勒很显然也对来自中国的东西发生了不少的兴趣,于是跟着魏特曼中将走出了会议室。来到了外面,在外面的空地上,已经摆满了德国人用各种方法从中国人那里缴获来的东西。

    “您看看这个,我的元首阁下。”魏特曼拿起一个用粗布缝制的子弹袋“这是他们的子弹袋,和我们的不同,他们的子弹袋是用一种手工织造的粗布制成的,很简陋,但很结实。这种粗布子弹袋他们平时就斜肩挎在身上,一个能够容纳100发步枪弹,一些情况下,他们的士兵往往携带两条这样的子弹袋,200发子弹,配合他们使用的日本栓动步枪,在没有补给的情况下,可以让他们的士兵保持远远超过我方士兵的持续作战能力。”

    “而这个,是他们的主要装备,日本的99式步枪。”魏特曼说着拿起了一支步枪“7。7毫米口径,5发弹仓,有防尘盖。这种步枪的精度不错,而且枪管很长,上了刺刀之后在肉搏战当中很有优势。”

    “这些东西似乎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希特勒看了看这些步枪又看了看和步枪摆放在一起的99式轻机枪、92式重机枪,说道。“都是那些软弱的日本萝卜头的武器,还有美国人的冲锋枪,和我们的比,差的太远了。”

    第七章 小胡子的扁担

    “但是,有些东西却很有用,比方说,这个。”说着,魏特曼走到一门炮跟前,“这个是中共军队使用的日本人制造的92式步兵炮这种炮非常的轻巧,一个人就可以拖走,而且在山区当中可以分解拆开搬运,炮的仰角很大,很多时候甚至可以当做迫击炮用,而70毫米的炮弹,威力也不小了,很简单,但是却很实用。”

    听着魏特曼中将的介绍,突然,希特勒的目光盯在了一个奇怪的东西上面。这个东西是一根厚竹片,竹片微微有些弯曲,中间是几层竹片叠加在一块的,当中间宽,两头尖,在尖尖的两头,各系着一根绳子。拿起这个东西,希特勒问道;“这个是什么东西?难道是中国人的肉搏战武器?”

    “不是的,我的元首,这个好像是中国人的运输工具,叫做,叫做,好像叫扁——担。”魏特曼努力控制着舌头,让自己的发音尽量接近汉语。但是,如果要是有中国人在场的话,还是会觉得他的发音有些不伦不类。

    “扁担?这个东西怎么用?”希特勒问道。

    “这个,好像是这么用的。”说着,魏特曼叫来了一个士兵,然后用扁担的两头装上一些东西,再让士兵挑起来他,在空地上走了起来。“这个东西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却能让个矮小的中国士兵带上几十公斤甚至是一百公斤物资在山间行走如飞,当然,就是有点压肩膀,但是时间长了,习惯了就好了。”

    “扁担,的确是个不错的东西。”希特勒的目光还是很敏锐的,他意识到。有了这个简单的东西,会给自己的部队带来很多地便利“中国人发明的东西,果然很不错,,扁担这个东西我看很好,使用简单方便。轻而易举的就让单兵的运输能力提高了一倍以上,而且很容易制造,很好,我这就命令工业部门,立即制造一批扁担,装备我们在前线的部队。”希特勒命令道。这是战争时期,一切都讲究速度。而且扁担也不是什么难制造的东西,随着希特勒这道命令地下达,德国的工业部门很快就开动起来,对从中国人民志愿军那里弄来的扁担开始进行详细测绘,然后命令工厂立即制造起扁担来,并且很快大量配发德国的步兵部队和山地部队。当然秉承德国人一贯的严谨作风。外加德国似乎没有太多竹子的缘故,德国人的第一批扁担都是拿铝合金制造地,所有的扁担都是精工细作,上面都刻有纳粹的标志。很快,德国人就发现,用铝合金制造扁担很不合算,于是,大量弹簧钢扁担便配发到了德军部队当中,这些扁担在复杂地形的短途运输当中起了不小的作用。尤其是德军送饭的炊事员。他们在也不用背着沉重地粥筒,拎着面包篮。有了扁担之后,他们一个人就可以做两个的伙。在随后爆发的斯大林格勒巷战当中,德国人就是用新装备的扁担,保证了巷战中士兵的饮食供应,而中德双方的炊事兵同时挑着扁担冒着枪林弹雨送饭,也成了斯大林格勒巷战当中的一道特色风景。战后,德国人生产的扁担。尤其是前期生产的铝合金扁担。居然成了不少人所推崇地战利品,在美国大兵那里。德国人地铝合金扁担甚至要比鲁格P06手枪还要吸引人,而在几十年以后,一条纳粹德国的铝合金扁担,在国际上甚至能够卖出5万美元的高价来,而这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阿道夫的扁担”。当然这已经是后话了。

    看完了扁担,希特勒突然又盯上了另外一件东西,只见这个东西浑身是烟熏的黄,但是可以看出,这个是肉类,而且还是猪肉。“这个,是什么?”

    “这个”魏特曼也拎起了一条,“报告元首,这个东西,中国人管他们叫腊肉。”接着魏特曼开始滔滔不绝的介绍起来“中国人很少吃罐头,可能是他们的工业基础根本不能生产这么多罐头地缘故,因此,他们为了保证部队地蛋白质和脂肪供应,就从国内运来了大批这个东西。这个东西可以在普通的农家制造,而且像罐头一样能够保存很长时间,携带也比腌肉方便,更重要地是,这种肉吃起来还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味道好极了。”

    “是吗?过一会找个中国厨子,给我炒一盘我尝尝,如果不错的话,我们不妨也借鉴一下,制造这个东西。”希特勒拿定了主意,要是全德国的肉食供应全由罐头改成腊肉,这能节省多少工业产能,又能剩下多少马口铁用来制造坦克大炮,也是一笔不错的买卖。“除了腊肉,中国人还有什么?”

    “还有,腊肠,蜡鸡,对了,还有这个——”说着魏特曼从桌子上拎起了一条“金华火腿,那边还有一条宣威火腿,味道都很不错,而且也能保存很长时间,比腊肉还要好吃。”

    “看来中国人的伙食还蛮不错的吗。”希特勒念叨了一句,心里琢磨着,这个东西制造一些也不错“除了这些,他们还有什么吃的?”

    “有这个。”魏特曼说着拿起了一个干粮袋,“炒面,这个我认为也不错。面粉或是玉米面,用牛油猪油或是植物油炒至而成的,里面加了白糖和咸盐,还放了青丝、玫瑰、花生、核桃仁、葵花籽,( 异时空之我是土八路 http://www.xlawen.org/kan/1328/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