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7 部分阅读
高原大声道:“这个问题问得好,不管我们和朝廷的关系如何,但有一点请大家记住,我们是汉人。难道眼睁睁看着后金强盗杀我同胞不成?这是国战,高原义不容辞。”
这一席话,高原说得掷地有声,神情激昂。可惜在座文官们都兴趣缺缺,一脸色不以为然。民族气节,爱国情操很值得怀疑。
侯方域又道:“主公你有一点没想透,金人是那么好对付的吗?早年的卢象升、孙承宗大人,今年的松锦大战,无不说明后金军队非常强悍。我们去了,未必是人家对手,到时候损兵折将,不是亲者痛仇这快吗?”
“放屁!”高原怒喝一声:“放任后金鞑子进河北屠杀百姓,那才是亲者痛仇者快。我看你读书都将脑子读糊涂了,还有没有民族气节,还是不是汉人?”
侯方域不理睬高原地怒啸,继续大声道:“我陈留有兵三万,若遍发境内青壮,可有十万。这样的力量去河北,对上金人,未必能胜。就算胜,也没有任何好处。”
“好处,凡事都要有好处才干吗,什么道理?”高原猛拍着桌子。
见高原暴怒,众人都不说话了。屋子里只侯朝宗清亮的嗓音。
侯方域提高声音:“你可以不听我的,但我必须说。以我陈留十万大军,还不如东进击徐州,占淮泗。到时候,我陈留军西靠河南,中控运河漕运,东有海盐之利。南窥江南鱼米。时机一旦成熟,渡江拿下南京。龙盘虎踞。东南形胜……”
“妙计!”
“朝宗大才也!”
众文官交口称赞,又大声喧哗起来。
高原叫得声音都嘶哑了:“住口。”
“主公,这才是王道呀!”
“住口,任何人都不能动摇我的决心。在民族危亡地关口,任何个人、团体的利益都要放在一边。”高原大声道:“来人,把他们通通都给我赶出去。”
“主公!”侯方域“扑通!”一声跪下:“主公,将不可以怒兴师,三思呀!”
“将军三思!”
“高将军,你要慎重呀!”
高原头大如头,扭身面壁。
卫兵走进来。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傅山这才对众人道:“各位大人,这也是高将军地一个想法,却不是最后定案。今天就议到这里,请回吧。”众人这才吵着闹着去了。
等众人离开,高原这才颓废地转过身来,摸了摸额头:“青主。我这个主公是不是很不合格,这么多人反对我?”
傅山小心地说:“将军自然有将军的道理,但侯朝宗说的也对。具体该如何实施,还得将军一言而决。”
“你这个滑头,说实话。”
傅山:“其实,出兵江淮地确是最佳方案。只要拿下徐州,就可截断漕运,又有江北的人力物力补充,日后拿下南京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侯朝宗对南京一带又非常熟悉,不得不承认他的战略眼光非常独到。”
高原:“你也不赞成我出兵河北?”
“不。我赞成。”傅山说:“实际上,我非常赞同。侯朝宗说的虽然非常有理,但也不过是正常人地思维。只重得,而失去了势。而取天下,最重要地却是一个势字。”
“哦,说来听听。”
傅山道:“表面上看,我们出兵河北可以说一无所获,还冒着损兵折将地危险。也难免会被荀宗文他们反对,可他们不明白,现在地河北朝廷已经没多少力量了。金人这次入寇非常顺利。几乎没遇到任何抵抗。朝廷的无能,后金已是彻底地领教到了。现在的后金已经不是崇祯初年的后金了。你想,一个有着庞大领地,众多人口和一支精锐大军的军事集团会甘心蛰伏于小小的一个东北吗?我担心……”他想了想,整理一下思路:“我担心。在看透朝廷地虚实之后。后金东虏会下决心入主中原。到时候,争夺天下的人可就多了一个啊!其中变数实在不是你我所能预测的。将军您觉得。现在还有谁是后金的对手,朝廷、张献忠还是李自成?”
“他们都不是后金的对手。”作为一个穿越者,高原非常明白这一点。
“那么,我们陈留军呢?”
“没交手过,不敢肯定。”
“那么,只有一战了,不但要打败后金,还得打疼他们,打消他们入关争霸的念头。”傅山一笑:“只要打败后金,我陈留军的声望和威势就彻底建立起来。试问,如此一来,还有谁敢与我军叫板?到时候,将军有击败建州后金的战绩和名望,何去何从,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哈哈,是这个道理。”高原心怀大畅。
傅山冷笑:“可叹那群腐儒,鼠目寸光,这么浅显的道理也看不透。”
“问题是,有他们地反对,我出兵会有不少阻力呀!”
“不怕。”傅山笑道:“我看了一下,刚才来的那群人当中没有陆鹤这个人,此人生性懦弱,又有把柄捏在将军手中。他又主管财政,有他在,后勤上不会出任何问题。将军下来可找陆松年谈谈,并派得力干员从旁协助监视。至于军队,还不是将军说了算,将士们都巴不得上阵立功呢?”
高原苦恼地说:“可就是荀先生那里不好弄,真有点怕这个老夫子。”
傅山哈哈一笑:“荀夫子那里也好办,李自成不是刚在襄阳成立了大元帅府吗?作为他的部将,将军是时候去上一个贺表,表示表示。荀夫子本是闯军老人,在襄阳熟人多。加上又是我陈留高官,他去是最合适的人选。只要老夫子一走,其他文官也闹不出什么名堂来。此去湖广山高水长,来回至少一个月。那时候,我陈留大军只怕已经打到北京脚下了。”
“好一个釜底抽薪,高,实在是高!”
二人大笑。
接下来两日,高原绝口不提出兵的事,只对大家说了说襄阳的事情,并拜托荀宗文去襄阳一趟,送上贺表,并附带了两大车礼物。
荀宗文虽然诸多怀疑,却也不得不勉强接受了这个委派,带着两大车礼物出发了。
荀宗文一走,高原立即翻脸,马上找来陆鹤。他也不废话,直接道:“我马上要出兵河北,你务必在十天之内准备高六千人马的甲胄、弹药、粮食、冬装。能不能做到?”高原这次出兵并不打算将所有士兵都带出去,毕竟是长途奔袭,又深入敌境,去太多人也没啥用,兵贵精不贵多,再说,陈留老窝也需要留人看守。
因此,高原这次决定只带自己的亲军和无畏、长胜两营出河北。
而定远和镇远两营则分别镇守陈留和归德。
至于吉圭的曹字营,部队已经被打残,现在正在水城整编,没个小半年也恢复不了元气,自然也不在考虑之中。
陆鹤低头想了想:“冬装没问题,士兵们一人本就有两套棉袄,不需要特别准备。甲胄也弄好了,士兵的板甲、马匹地具装也有现成的。可就是粮草上面却有些困难。实际上,粮仓里已经没粮了。”
“没粮食了,我怎么不知道?”高原大惊。
今年河南歉收,地里根本就没什么收成,这一点高原也明白。其实,现在才陈留是一个典型的消费型城市,所有的物资完全依靠从外地购买。也因此,高原集团同扬州的徽商集团联系紧密。为了进一步笼络住那群商人,他甚至将货币地发行权也下放了。
好在有商业上地税收,加上又有钱票和铸币的利润,陈留地预算虽然依旧赤字,却也下降到一个心理能够承受的程度。按说,高原对粮食这种战略物资从来都是高价购买,应该不会发生短缺才是。
为什么粮仓里会没粮食了呢?
陆鹤的回答非常简单:“黄河封冻了。”
“啊!”高原颓然坐下,“我怎么忘记了这一点。”
在没有火车和汽车的年代,物资的运送全靠水运。也因为靠着一条黄河,又有大量黄金压库,陈留才没有物资短缺之虞。
可现在的问题是黄河上冻,河运是指望不上了。但若靠陆路肩挑背扛,那些粮食从江南运到河南,且不说一路兵荒马乱,且不说需要耗费多少人力。光脚夫在路上吃喝嚼裹,十成粮食运到河南能剩一成就算好的了。
而陈留现在又有几十万人口,以前购买的粮食被这几十万张嘴吃上几个月,也所剩无几。
难道,这次军事行动就这么流产了不成?
第四十六章 青春期的叛逆
山东,东阿。
车辘辘,马萧萧,满世界都是兵,那些辫子军从早到晚,行了一天也没走完。城里已经住满了人,就连城外也立起来无边无际的帐篷。
站在城楼上,岳乐揉了揉眼睛,然后用小指挑去眼角的眼屎,幽雅地舒展开身子。已经一天一夜晚没洗脚、洗脸,又在城墙上吹了一天冷风,只感觉面皮发紧,浑身都不舒服。其实,自从大军冲过长城以来,他就没舒服过一天。习惯了王府里锦衣玉食的生活之后,第一次上战场,竟然非常不适应。
有的时候,他就在想,如果能够就那么呆在沈阳睁开眼睛就吃,闭上眼睛就睡,没准是一种完美的人生。可是,这也只存在于想象之中,爱新觉罗的子孙只有死在战场上的,老死病床就是一种耻辱。说到底,他血液里还流动着通古斯野人的狂暴基因,即便平日里也学着汉人礼节,读着汉人的圣人之言,可一看到人血,他就忍不住有一种隐约的冲动。
也许,这就是命吧?
他记得,有一天早上,他因为懒床被阿玛从被窝里一把抓起来,狠狠地摔在地上:“我们建州的男人不是猪,被指望躺在床上就有人养活你。要吃要喝,自己去南面强去。”
他记得,阿玛抽过来的鞭子。“野人!”岳乐禁不住在心里骂了一句。
岳乐也知道,父亲不太喜欢他这个读了太多书的儿子,就像其他人不太喜欢皇太极一样,说到底,建州人都习惯用刀子解决问题。
呵呵,这次进中原,想来阿玛会改变他这个看法吧?
他儿子我可比别人做得更好。就算鳌拜也不可能仅凭二十骑就拿下东阿。哈哈,我这次让大家都吃了一惊。哈哈,想当初从鳌拜手里抢过这个先锋官还真是做对了。
想到这里,岳乐心中不禁有些得意。
脚下是熙熙攘攘的人流,所有人都抬头看着岳乐这颗冉冉升起的将星。目光中颇多敬意。让岳乐感觉十分良好,“军旅生涯虽然诸多不便,但这种居上位者的感觉还真是不错也!”他深深地被这种目光陶醉了。
拿下东阿之后,兖州门户已然洞开,眼前一片狭长的平原,后金铁骑一日就可冲到兖州城下。一座富庶的大城就要瓜熟蒂落,这第一功无论如何都跑不掉了。只需等西路军集合完毕,就是狠狠一击。
不过,西路军是这次入关大军地主力,总数达三万。加上辅兵、民夫和俘虏,膨胀到十万。如果多人马,速度自然不快,一天一夜过去,居然还没到齐全。此刻岳乐倒有些担心兖州那边的人都跑光了,如果兖州真如东阿一样变成一座空城,岂不白跑一趟。
想到这里。岳乐只恨不得立即率领那二十骑朝朝南方冲去。
当然这也不过是他的一个设想,山东第一大城兖州是鲁王朱以派的封藩之地,城防坚固,又有大军镇守,要想囫囵地拿下来,只怕又是一场血战。
“好小子,果然是我阿巴泰的种。”那边传来一阵洪亮地笑声,岳乐抬头看去,正是父亲阿巴泰和前锋官螯拜。
“见过阿玛。”
阿巴泰哈哈大笑,伸手去拍儿子的肩膀。“二十骑就将东阿城拿下,你小子可出尽了风头。哈哈,老子我没白养你这个儿子,争气,争气!”
不知怎么的,岳乐对父亲颇多畏惧,见父亲的手伸过来,忙闪到一边,“见过螯拜将
螯拜是一个矮壮的中年人,身上穿着一件簇新薄棉甲。颈上还围着一条火狐皮,收拾得很整洁。他一拱手,笑道:“小将军快马只身下东阿,古之名将也不过如此,螯拜佩服!”
阿巴泰的手拍了个空。有点尴尬。他收回手,用马蹄袖在鼻子下抹了抹。将鼻涕擦掉,甩了甩已经黑得发亮的袖子:“小子长大了,呵呵。”同整洁的螯拜不同,阿巴泰给人的感觉非常邋遢。他这个人非常不讲究,平日又喜欢吃烤肉,也不洗手,直接用手抓,吃完就往身上擦。如此一来,一件棉袍脏得发亮。
岳乐因为读书多,对父亲很是嫌恶,见他用手拍来,心中腻烦,心中又在暗骂;“死鞑子,蛮夷!”
相比之下,他更愿意同螯拜呆在一起,“螯拜将军过誉了,我由是第一次上战场,兵者,生死存亡之道,不可不慎。小子若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还请将军不吝指教。”
螯拜微微一笑:“不敢。”岳乐地恭敬让他非常满意。
岳乐:“螯拜将军是我建州赫赫有名的百战勇将,我也是仰慕得紧,能够同您并肩作战,自然是欢喜得很。不过,小子初次领军作战,战功未立。希望这次进攻兖州能够第一个打进城去,也好让立些功劳,将来回了东北,在皇帝那里有个交代。”
螯拜一楞,他没想到岳乐居然这么摆了自己一道。这次入关,大军收获不多,为了能够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季,索性冒险南下。要知道,每打下一城,先锋的赏赐最重。比如上次攻济南屠城的时候,为了奖励前锋营房,其余部队都被留在城外,等前锋营抢够了杀够了,才被获准入城。兖州是山东第一城,城中的女子财物想来不少,若就这么让岳乐喝了头啖汤,心中却是大大的不甘。
正犹豫中,阿巴泰说话了,他又朝儿子拍了一巴掌。这回,岳乐没躲开,被拍得身子一个趔趄:“小子,你毛都没长齐,打什么前锋,安静地给我呆着吧。兖州不是那么好打地。螯拜将军跟我入关以来,每战必争先,这兖州也得尽人家先抢,你懂不懂规矩?”
螯拜心中欢喜,“七贝勒客气了。”
“是。我不做这个前锋就是。”岳乐恭敬地一弯腰,右手不为人察觉地才朝父亲刚才拍自己的地方擦了一下。
“兖州不好打呀!”没看到儿子眼睛里的嫌恶,阿巴泰抽出匕首挑着指甲缝里的油垢,将他们一一挑出,然后搓成小球,轻轻弹下城去,“依我说,我们拿下河间之后就该直接杀进北京去,那可是花花世界,女人金银要多少有多少。娘的,皇帝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摆在眼皮子底下地肥肉不吃,反来啃山东这块硬骨头,傻了么?”
早在一个月前,阿巴泰的大军就在蓟州打败白腾蛟,然后又连下景县、河间两州,兵锋已至北京城下。这个时候。北京已经没多少防卫力量了,如果不计代价,拿下北京应该没什么问题,只是花多点时间而已。
可是,紧要关头,皇太极却派人送信过来说,不能打北京。
于是,一无所获的阿巴泰只得带着大军朝山东杀来,也只有山东南部还有些油水。
听道阿巴泰的抱怨,岳乐忍不住道:“阿玛这就不明白了。所谓取北京如伐大树,须先从两旁斫削,则大树自仆于地。枝蔓若去,要取北京还不是举手之劳。”
“你懂个屁!”阿巴泰怒喝:“取北京,就算要取,也轮不到我们了。大人说话,你小孩子插什么嘴?”
“阿玛教训得是。”岳乐恭身,心中却颇不以为然,父亲这还真是不识大体,皇帝地意思是尽力削弱明朝地北方。为将来入主中原做准备。皇帝的远大志向,你懂个屁!
阿巴泰:“算了,现在也顾不了这么多。济南那边有消息过来了。”
“哦,怎么样了?”螯拜留了神。
阿巴泰:“还能怎么样,自然是拿下了。可惜城中只有三万百姓。穷得很,东路军这次是跑了个空。“
螯拜:“济南久经战火已经没多少油水。依我说,要想有所虏掠,还得着落在兖州。“
“是,那么,我们也该加快行动了。”阿巴泰:“螯拜,明天一大早你就带着十个牛录攻击兖州,先打一打。我带中军随后就到。”
“尊四贝勒军令!”螯拜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等螯拜告退去做准备,岳乐正要走,阿巴泰却喊了一声“站住!”
“至于你,小子。”阿巴泰斜视儿子一眼:“都跟你说了,少读些汉人的书,书读多了,就不是爷们儿了。老子最恨你说话弯弯拐拐,刚才直接说你想当前锋,使劲地同螯拜争,咱就答应了。现在可好,你只说了一句就放弃了,反便宜了螯拜。”
岳乐心中好笑,“阿玛教训得是。”
看到儿子一脸的古怪表情,阿巴泰心中突然有些发怒,一鞭子抽到他的脸上:“***,叫你笑,叫你笑,你他妈是谁的种?”他自然不知道,儿子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二人之间也有了代沟。他对儿子的青春期心理卫生也没一点兴趣,只是下意识地反感。
岳乐眼睛里突然闪过一丝恼怒,但这种神色只一闪而过,就被他深深地隐藏在眼底:“阿玛说错了,我建州男儿不是狗,只有汉人才是狗奴才。如果我是狗,阿玛不也是狗,爷爷不也是狗?”
“你……”阿巴泰提着鞭子又要抽。
岳乐却轻巧地闪到一边。
“阿玛,军中诸事繁忙,我先告退了。”说完,岳乐一甩袖子,扬长而去。虽然一身戎装,却颇有中原文士地儒雅风致。
“臭鞑子!”
“臭小子!”
父子二人同时在心中暗骂。
第四十七章 银票
那么,最多你能筹多少军粮出来?”坐在屋子里,高原只感觉一阵心气浮动。
“刮刮库底,我最多能够准备六千人十日的口粮。”陆鹤小心地瞟了高原一眼。
“十天,连地头都走不到,再多点,三十日如何?”
陆鹤摇头:“不行,最多十五日,多一天也不成。”
“二十日。”
“不行。”
“那么……十八日吧。”
陆鹤简直要哭出声来:“真没粮食了……“
“哼!”高原一脸愤怒。
“好的好的,就十八日。”陆鹤满头大汗。
“有条件要出兵,没有条件也要出兵。”高原心中发狠,“陆鹤,我也不为难你,这样,你给我准备些钱就成。我去河北就地筹粮总可以吧。”
听高原这么一说,陆鹤算是松了一口气,心中叫了一声阿弥陀佛。要知道,库房里也不是没有粮食,可陈留一地几十万人口,三万多士兵,还有上千官吏,十万军属,这么多嘴巴可都是要吃饭的。大军出征,所费粮草可都是一个天文数字,若全靠陈留这边运送过去,战线一拉长,那么多兵,只怕不出一个月就将所有的库存都吃光了。因此,就地征粮才是最好的法子。
作为陈留军的大总官,不能单纯从军事上考虑问题,方方面面都都统筹安排。今天河南歉收,吃饭问题全靠贩运。可最大的问题是黄河已经封冻,粮食要明年春天才能运来,如果将粮食全部用于之次军事行动,肯定又是一次大饥荒。如此一来,陈留集团只怕立即就要崩溃了。无论如何,陆鹤都不会冒这个险,“钱没问题。不管是黄金、白银还是铜钱,要多少有多少。对了,将军要多少?”
高原想了想,“北方的米贵,我计算了一下,起码得带两万两黄金。”两万两黄金就是二十万两白银。这次大战按照历史记载要打到来年六月,距现在还有四个月左右,这么长时间,没钱还真不好弄。战争真是一个吃钱的怪物啊。
不过,全是黄金也不妥,这东西根本不能用做零散购买之用。还需要兑换一些白银和铜钱。因此,高原又计算了一下,决定让陆鹤给他二十万两白银和一万贯铜钱。
陆鹤继续发晕,“将军,这么多白银和铜钱。你怎么带走?”
高原不快:“自然是随身带走。”
陆鹤:“将军二十万两就是两万斤,还有那么多铜钱,六千人马平均下来,每人一两斤,你打算让多少人扛着,还怎么打仗?”
话音刚落,坐在一边的傅山道:“是啊。这次深入河北作战,敌人军力强大。我军需要流动作战,根本不可能带太多民夫。这么多钱确实是个问题啊。”
高原也傻了眼:“是啊……这可如何是好?”生了半天气,高原对陆鹤道:“我不管,这事情就落实到你头上,你看着办。”
“这个,这个……”陆鹤将求助的目光落到傅山身上,傅山却将头扭到一边。陆鹤心中骂道:“滑头,傅青主是个滑头。”
无奈之下,陆鹤只得硬着头片将一张纸条从怀里掏出来。递给高原:“将军请看,这就是陈留新发行的银票,将军若要这么,直接开印就是,要多少有多少。”
那是张厚实的白纸,巴掌大小长短,上面有石印红边,抬头印着“陈留钱庄”四个大字。中心位置印“寄存各省一吊满钱一千”。票边还印着陈留度支衙门的骑缝章,想来这张钱票在陈留也有留地。钱地正中是陆鹤龙飞凤舞的笔迹:“满钱,一吊”。
“啊。这就是银票呀!都弄出来了,不错,不错。”高原大感高兴;“松年,你这事做得不错,看来。我该给你发奖赏了。”钱庄一事从设想到现在已经好几个月过去了。到今天终于出现了。这也是高原将来的国家银行的雏形。说到这里,高原伸手拉开抽屉摸出一只小碗递过去。“这东西听青主说是北宋哥窑的,我也不懂,平日里用来喝水也浪费,给你了。”
明末正值收藏大热时期,陈留官吏中荀宗文和陆鹤都有这个爱好。现在见高原递过来,陆鹤心中高兴,忙接了过去,“多谢将军。不过……”
听陆鹤说不过,高原心中有种不安:“什么不过,哪里不过?”
“不过这钱票刚发行,信誉未著,目前也只在扬州商会和河南商会中流通。只怕河北人不认。”
高原有些郁闷。的确是这个道理,虽然这东西畅开了印要多少有多少,数字也可以随便乱填。但要想将这个钱庄作为将来地国家银行,就不能乱来。需要真金白银地兑换。实际上,他打算以后给士兵发军饷给官吏发工资也都用钱票。为了保障陈留票的信誉,他将以库房里的黄金作为担保,随兑随换。
但问题是,这些钱票刚发行,河北山东人根本不认这种废纸,要想沿途购买军需,还得靠真正的白银和铜钱。
看到高原的烦恼,傅山突然说:“将军勿恼,其实我觉得这是好事。既然河北人不认陈留票,我们大可通过这个机会强迫他们接受。将军你想,反正我们大军一过,肯定要征收地方上的钱粮,说句不好听的话,抢了他们也没什么。到时候,我们将钱票往他们手里一扔,将来总会有人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过来兑换。只要我们足额兑换,我陈留的钱票不就顺利打进京畿市场了?”
说到这里,傅山突然笑了起来:“我倒没办法想象,如果有一天崇祯皇帝用我们的银票给他地军队发军饷时的情形。”
高原和陆鹤都大笑起来,“青主说得有理。”
笑毕,高原对陆鹤道:“松年,你务必在五天之内给我印二十万两银票,都是一两的面额。有没有问题。”
陆鹤:“没问题。”
印刷两万张银票不是一个很难的事情,可为出征的是士兵准备行装却是十分麻烦。每人一床棉被、两双鞋子,一双牛皮靴,一双布鞋、一个水壶,然后是武器,所需要的弹药,马料、帐篷,车辆,药品……几天下来,陆鹤瘦了一大圈。
他摸了摸消瘦下去的面庞,喃喃道:“人人都说户部尚书有钱、风光,却不知道当家地苦处。这才是一个小小的陈留,若是全天下,还不累倒下去?”内心中陆松年相当地得意。
在准备物资的同时,高原也开始了战前动员。其实,当初文官们说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去打河北根本就无利可图,战略上也没有任何意义。出动这么多兵马,若去打江淮,或许是一步好棋。可没有人知道放任后今入关的可怕,这是国战。在民族利益面前,个人和小集团的利益应该放到一边,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这一点应该同士兵们说清楚,让他们知道这次战斗不同寻常的意义。
于是,高原将所有百夫长以上军官召集在一起,将道理掰开一一同大家讲了。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军队到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只要有得仗可打就成。
开完会回军营之后,众军官都将高原的精神传达下去,一时间,陈留全体动员,整装待发。
城里到处都是石灰刷出的标语:“打过黄河去,消灭后金侵略者”、“打倒建州强盗”、“我陈留军战无不胜”……林林总总。
很快,二十万两白银地银票印了出来,分发下部队。每个百人队都领得一大堆红彤彤的票子,司务长看到这些红纸,手板心都湿了,小心地用猪尿泡裹好贴身放着,生怕被雨淋了被汗水泡软了。
从湖北回来之后,那群骑兵军官也分派下了部队,最差劲的也做了十夫长。这是一支经历过长征的军官团体,在陈留军也算是精锐当中的精锐。分配下去的哪天,高原亲自给他们授剑,一人一把马刀,上面刻着“成功成仁”四字。
刘满囤做骑兵百夫长,在众人妒忌的目光中一跃成为高级军官。又想起他的前任莫清,大家都在感叹,做高原的亲兵队长真是一个升官的捷径呀!
至于林小满,不是冤家不聚头,也升为骑兵地百夫长,不过,他却是刘满囤的副官。这一点却是大家都想不到的。按说,以他的功劳,也不用做副官。大家想了想,最后猜测,高原对他没什么好感,估计是因为他是陈留第一个信洋教的,而高原最讨厌宗教狂信徒。
第四十八章 誓师
崇祯十五年对北中国来说是一个悲惨的年份,先是席卷整个天下的农民军与明军的大决战,然后是持续大半年的旱灾,然后是蝗虫,到年尾又是大雪灾。
上百万条鲜活的生命死于天灾**,黄河以北已经萧条破落到近乎蛮荒年代。中国的血已经快要流干,而且将继续流下去。
随着后金的入寇,烽火中,一副末世的画卷徐徐展开。
不管怎么说,崇祯十六年的春节如期来临。
三十夜,陈留。
高原出兵的日子定在大年初一,并不是因为这个日子有什么独特之处,或者有重大意义。实际上,高原也希望能够早点出兵。可惜最近天气太坏,道路条件恶劣。准备工作早已做好,却一拖再拖,直拖到今天。连日大雪之后,天气到年三十才放晴。
那么,过了年三十就走吧,真要三十这天才出发,也未免不太人道。
因为要准备第二天清晨的军事行动,高原也没有组织任何联欢活动,只下令,凌晨五点,所有出征将官和军中文职官员在火神庙大殿集合,然后去英烈祠誓师。因为陈留一直实行宵禁,也不允许民间放鞭炮,因此高原集团第一个春节就这么平淡地过去。
从来只人说过后金如何如何强大,后金的士兵如何如何骁勇,对此高原还是挺怀疑的。在他看来,所有封建社会的军队,不管再怎么强,总比不上自己训练出来的现代军队。这一点已经在湖北打败任光荣的战役中得到严整。可任光荣的军队是农民军,就算在闯军也属于地方镇守部队,还不是主力精锐。这样的战绩也没有什么可夸耀地。
因此,这临到要出发去同后金入寇主力决战了。高原反而有些担心起来。这一晚。他都在床上辗转反侧,竟然不能入睡。
四点三十地时候,他终于忍无可忍地穿衣起床,让卫兵给自己泡了一杯浓茶提神。刚喝没两口,此次随军出征的众人都过来了。院子里闹成一片。
这次出征高原军一共有六千主力战兵。分别是他亲领的飞虎营、王滔的无畏营和黄镇的长胜营。
现在地飞虎营主要由两千左右的骑兵组成,这两千骑兵中,轻骑兵一千二,重甲骑兵六百。除了骑兵。还有一支炮队。有大小火炮六十门,由梁云龙率领。除了这两大块,还有通讯、侦察骑兵一百。
无畏和长胜两营各有士兵两千五百,其中火枪手一千,长枪手一千五百。
如此算来,这支远征军已经达到了七千之数,同预计的六千有些出入。这主要是,因为这次战斗没定远和镇远两营的份,两营房将兵非常不满。也不知道是谁出地馊主意,居然发动大家写血书请战。为了不打击士兵们地爱国热情,无奈之下,高原只得紧急从两营中各抽调了五百积极分子加入远征大军,如此将这个风波平息下去。
这七千人装备精良。士气高涨。算是高原军中的精锐。为打好这仗,他可以说是将家底子全掏了出来。
至于留守的定远和镇员两营则分别驻守陈留和开封。主要目的是防备西面和南面的李自成。至于吉归的曹字营则驻扎归德的水城,用于监视东面的明
随行的陈留大将中王滔和黄镇肯定是要去地。本来,高原想让傅山随军参谋,可荀宗文去了襄阳,家中也需留人主持,不得以,傅山留下了,参谋军事的头衔落到了徐以显的头上。
因为是在明朝的统治区作战,军事和政治两手都要紧张,为方便理顺陈留军与朝廷、地方的关系,侯方域也一同前往。侯与徐在湖北已经搭档过一次,这次又同事,配合上自然没什么问题。
大军出动,自然要征调辅兵和民夫。所以,七千大军身后还跟着一万多辅兵。算起来,高原这支军队也有近两万人,可以号称十万了。
除了这些,军队中还有两个部门非常奇特:医护队、接收队。
医护队不出意外由德喜和尚率领,这个老和尚地医疗工作开展得很好,他将整个开封和归德地区地和尚全部集合在一起,做了些简单培训就送进军队去当医官,总数已经达到一百二十来人。可以说,陈留军每一个百人队就能分配到一个光头和尚。
接收队的人数有些庞大,总数达三百之巨,全是书生和酸丁。这些人都是前一段时间傅山征用地官吏,因为开封和归德地方太小,也没地方安置。这次出兵,高原索性将他们都带了去,沿途行军,每拿下一地就让他们建立地方政权,扩大陈留军的根据地。保障后勤运输线的畅通。
书生们一听说要去打仗,一则以惧,二则以喜。惧的是兵凶战危,生死未知;喜的是,如果一切顺利,每人至少可以捞到一个知县当当,也算是出仕了。
虽然这个仕途名不正言不顺。
“都准备好了?”看到满院子的军官,高原深吸一口气走了出来。
“是!”众人都整齐地立
“好,去广场吧。”
众将整齐地随高原朝广场走去,徐以显指挥几个书办将高原屋中墙壁上的大地图起下来,放进已经堆满卷宗的包裹中,又从傅山手里接过高原的威武将军印,算是正式接手参谋工作。
广场上已是人山人海,到处都前来送行的百姓,他们站在队伍的两边,伸长脖子在队伍中寻找着亲人的身影。
“他爸,你可以要平安归来啊!”
“放心吧,没事,且看我杀敌立功,为你和儿子多挣十亩良烙的饼。带在路上吃吧。一路小心呀。”
“娘。你回去吧,再拉拉扯扯,别人要笑话了。”青年人很不耐烦:“我死不了,就算死了,弟弟也会奉养你的。”
“小山子呀……”母亲的声音有些哽咽。你死了,我们娘俩可怎么活?”有妇人悲戚的声音
“滚!”男人很是恼火:“老子好不容易捞到仗打,正要去发财。你少拖我后腿。”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万山丛中,抗金健儿真不少,华北平原,陈留男儿逞英豪……”
整齐的军歌中,夹杂着军官们地喝声;“快快,后面跟上。”“辎重队,辎重队。把火把灭了,我地火药。”
盔甲在哗啦轰鸣,脚步整齐地踏在地上,一队队士兵飞快跑过。后面跟着大量的骡、马,辅兵的号子声中。炮车一辆接一辆奔驰而去。
旁边的百姓都提着篮子。里面放满了食物,本准备找到自己亲人后就递过去。可眼前都是飞奔而过的士兵。却哪里找得到。于是,她们也不管那么多,抓起篮子里地东西就往经过身边的士兵们怀里塞。
北方的早晨亮得早,只五三十点,就有晨光从云层里透出,须臾便是绚烂的朝霞。
坐在马上,高原突然有一种不真实地感觉,这么一支铁军真地是我训练出来的吗?才一年功夫,一切都变了。才一年时间,就有这么多勇士朝自己指挥刀所指的方向义无?( 猎明 http://www.xlawen.org/kan/1333/ )
这一席话,高原说得掷地有声,神情激昂。可惜在座文官们都兴趣缺缺,一脸色不以为然。民族气节,爱国情操很值得怀疑。
侯方域又道:“主公你有一点没想透,金人是那么好对付的吗?早年的卢象升、孙承宗大人,今年的松锦大战,无不说明后金军队非常强悍。我们去了,未必是人家对手,到时候损兵折将,不是亲者痛仇这快吗?”
“放屁!”高原怒喝一声:“放任后金鞑子进河北屠杀百姓,那才是亲者痛仇者快。我看你读书都将脑子读糊涂了,还有没有民族气节,还是不是汉人?”
侯方域不理睬高原地怒啸,继续大声道:“我陈留有兵三万,若遍发境内青壮,可有十万。这样的力量去河北,对上金人,未必能胜。就算胜,也没有任何好处。”
“好处,凡事都要有好处才干吗,什么道理?”高原猛拍着桌子。
见高原暴怒,众人都不说话了。屋子里只侯朝宗清亮的嗓音。
侯方域提高声音:“你可以不听我的,但我必须说。以我陈留十万大军,还不如东进击徐州,占淮泗。到时候,我陈留军西靠河南,中控运河漕运,东有海盐之利。南窥江南鱼米。时机一旦成熟,渡江拿下南京。龙盘虎踞。东南形胜……”
“妙计!”
“朝宗大才也!”
众文官交口称赞,又大声喧哗起来。
高原叫得声音都嘶哑了:“住口。”
“主公,这才是王道呀!”
“住口,任何人都不能动摇我的决心。在民族危亡地关口,任何个人、团体的利益都要放在一边。”高原大声道:“来人,把他们通通都给我赶出去。”
“主公!”侯方域“扑通!”一声跪下:“主公,将不可以怒兴师,三思呀!”
“将军三思!”
“高将军,你要慎重呀!”
高原头大如头,扭身面壁。
卫兵走进来。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傅山这才对众人道:“各位大人,这也是高将军地一个想法,却不是最后定案。今天就议到这里,请回吧。”众人这才吵着闹着去了。
等众人离开,高原这才颓废地转过身来,摸了摸额头:“青主。我这个主公是不是很不合格,这么多人反对我?”
傅山小心地说:“将军自然有将军的道理,但侯朝宗说的也对。具体该如何实施,还得将军一言而决。”
“你这个滑头,说实话。”
傅山:“其实,出兵江淮地确是最佳方案。只要拿下徐州,就可截断漕运,又有江北的人力物力补充,日后拿下南京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侯朝宗对南京一带又非常熟悉,不得不承认他的战略眼光非常独到。”
高原:“你也不赞成我出兵河北?”
“不。我赞成。”傅山说:“实际上,我非常赞同。侯朝宗说的虽然非常有理,但也不过是正常人地思维。只重得,而失去了势。而取天下,最重要地却是一个势字。”
“哦,说来听听。”
傅山道:“表面上看,我们出兵河北可以说一无所获,还冒着损兵折将地危险。也难免会被荀宗文他们反对,可他们不明白,现在地河北朝廷已经没多少力量了。金人这次入寇非常顺利。几乎没遇到任何抵抗。朝廷的无能,后金已是彻底地领教到了。现在的后金已经不是崇祯初年的后金了。你想,一个有着庞大领地,众多人口和一支精锐大军的军事集团会甘心蛰伏于小小的一个东北吗?我担心……”他想了想,整理一下思路:“我担心。在看透朝廷地虚实之后。后金东虏会下决心入主中原。到时候,争夺天下的人可就多了一个啊!其中变数实在不是你我所能预测的。将军您觉得。现在还有谁是后金的对手,朝廷、张献忠还是李自成?”
“他们都不是后金的对手。”作为一个穿越者,高原非常明白这一点。
“那么,我们陈留军呢?”
“没交手过,不敢肯定。”
“那么,只有一战了,不但要打败后金,还得打疼他们,打消他们入关争霸的念头。”傅山一笑:“只要打败后金,我陈留军的声望和威势就彻底建立起来。试问,如此一来,还有谁敢与我军叫板?到时候,将军有击败建州后金的战绩和名望,何去何从,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哈哈,是这个道理。”高原心怀大畅。
傅山冷笑:“可叹那群腐儒,鼠目寸光,这么浅显的道理也看不透。”
“问题是,有他们地反对,我出兵会有不少阻力呀!”
“不怕。”傅山笑道:“我看了一下,刚才来的那群人当中没有陆鹤这个人,此人生性懦弱,又有把柄捏在将军手中。他又主管财政,有他在,后勤上不会出任何问题。将军下来可找陆松年谈谈,并派得力干员从旁协助监视。至于军队,还不是将军说了算,将士们都巴不得上阵立功呢?”
高原苦恼地说:“可就是荀先生那里不好弄,真有点怕这个老夫子。”
傅山哈哈一笑:“荀夫子那里也好办,李自成不是刚在襄阳成立了大元帅府吗?作为他的部将,将军是时候去上一个贺表,表示表示。荀夫子本是闯军老人,在襄阳熟人多。加上又是我陈留高官,他去是最合适的人选。只要老夫子一走,其他文官也闹不出什么名堂来。此去湖广山高水长,来回至少一个月。那时候,我陈留大军只怕已经打到北京脚下了。”
“好一个釜底抽薪,高,实在是高!”
二人大笑。
接下来两日,高原绝口不提出兵的事,只对大家说了说襄阳的事情,并拜托荀宗文去襄阳一趟,送上贺表,并附带了两大车礼物。
荀宗文虽然诸多怀疑,却也不得不勉强接受了这个委派,带着两大车礼物出发了。
荀宗文一走,高原立即翻脸,马上找来陆鹤。他也不废话,直接道:“我马上要出兵河北,你务必在十天之内准备高六千人马的甲胄、弹药、粮食、冬装。能不能做到?”高原这次出兵并不打算将所有士兵都带出去,毕竟是长途奔袭,又深入敌境,去太多人也没啥用,兵贵精不贵多,再说,陈留老窝也需要留人看守。
因此,高原这次决定只带自己的亲军和无畏、长胜两营出河北。
而定远和镇远两营则分别镇守陈留和归德。
至于吉圭的曹字营,部队已经被打残,现在正在水城整编,没个小半年也恢复不了元气,自然也不在考虑之中。
陆鹤低头想了想:“冬装没问题,士兵们一人本就有两套棉袄,不需要特别准备。甲胄也弄好了,士兵的板甲、马匹地具装也有现成的。可就是粮草上面却有些困难。实际上,粮仓里已经没粮了。”
“没粮食了,我怎么不知道?”高原大惊。
今年河南歉收,地里根本就没什么收成,这一点高原也明白。其实,现在才陈留是一个典型的消费型城市,所有的物资完全依靠从外地购买。也因此,高原集团同扬州的徽商集团联系紧密。为了进一步笼络住那群商人,他甚至将货币地发行权也下放了。
好在有商业上地税收,加上又有钱票和铸币的利润,陈留地预算虽然依旧赤字,却也下降到一个心理能够承受的程度。按说,高原对粮食这种战略物资从来都是高价购买,应该不会发生短缺才是。
为什么粮仓里会没粮食了呢?
陆鹤的回答非常简单:“黄河封冻了。”
“啊!”高原颓然坐下,“我怎么忘记了这一点。”
在没有火车和汽车的年代,物资的运送全靠水运。也因为靠着一条黄河,又有大量黄金压库,陈留才没有物资短缺之虞。
可现在的问题是黄河上冻,河运是指望不上了。但若靠陆路肩挑背扛,那些粮食从江南运到河南,且不说一路兵荒马乱,且不说需要耗费多少人力。光脚夫在路上吃喝嚼裹,十成粮食运到河南能剩一成就算好的了。
而陈留现在又有几十万人口,以前购买的粮食被这几十万张嘴吃上几个月,也所剩无几。
难道,这次军事行动就这么流产了不成?
第四十六章 青春期的叛逆
山东,东阿。
车辘辘,马萧萧,满世界都是兵,那些辫子军从早到晚,行了一天也没走完。城里已经住满了人,就连城外也立起来无边无际的帐篷。
站在城楼上,岳乐揉了揉眼睛,然后用小指挑去眼角的眼屎,幽雅地舒展开身子。已经一天一夜晚没洗脚、洗脸,又在城墙上吹了一天冷风,只感觉面皮发紧,浑身都不舒服。其实,自从大军冲过长城以来,他就没舒服过一天。习惯了王府里锦衣玉食的生活之后,第一次上战场,竟然非常不适应。
有的时候,他就在想,如果能够就那么呆在沈阳睁开眼睛就吃,闭上眼睛就睡,没准是一种完美的人生。可是,这也只存在于想象之中,爱新觉罗的子孙只有死在战场上的,老死病床就是一种耻辱。说到底,他血液里还流动着通古斯野人的狂暴基因,即便平日里也学着汉人礼节,读着汉人的圣人之言,可一看到人血,他就忍不住有一种隐约的冲动。
也许,这就是命吧?
他记得,有一天早上,他因为懒床被阿玛从被窝里一把抓起来,狠狠地摔在地上:“我们建州的男人不是猪,被指望躺在床上就有人养活你。要吃要喝,自己去南面强去。”
他记得,阿玛抽过来的鞭子。“野人!”岳乐禁不住在心里骂了一句。
岳乐也知道,父亲不太喜欢他这个读了太多书的儿子,就像其他人不太喜欢皇太极一样,说到底,建州人都习惯用刀子解决问题。
呵呵,这次进中原,想来阿玛会改变他这个看法吧?
他儿子我可比别人做得更好。就算鳌拜也不可能仅凭二十骑就拿下东阿。哈哈,我这次让大家都吃了一惊。哈哈,想当初从鳌拜手里抢过这个先锋官还真是做对了。
想到这里,岳乐心中不禁有些得意。
脚下是熙熙攘攘的人流,所有人都抬头看着岳乐这颗冉冉升起的将星。目光中颇多敬意。让岳乐感觉十分良好,“军旅生涯虽然诸多不便,但这种居上位者的感觉还真是不错也!”他深深地被这种目光陶醉了。
拿下东阿之后,兖州门户已然洞开,眼前一片狭长的平原,后金铁骑一日就可冲到兖州城下。一座富庶的大城就要瓜熟蒂落,这第一功无论如何都跑不掉了。只需等西路军集合完毕,就是狠狠一击。
不过,西路军是这次入关大军地主力,总数达三万。加上辅兵、民夫和俘虏,膨胀到十万。如果多人马,速度自然不快,一天一夜过去,居然还没到齐全。此刻岳乐倒有些担心兖州那边的人都跑光了,如果兖州真如东阿一样变成一座空城,岂不白跑一趟。
想到这里。岳乐只恨不得立即率领那二十骑朝朝南方冲去。
当然这也不过是他的一个设想,山东第一大城兖州是鲁王朱以派的封藩之地,城防坚固,又有大军镇守,要想囫囵地拿下来,只怕又是一场血战。
“好小子,果然是我阿巴泰的种。”那边传来一阵洪亮地笑声,岳乐抬头看去,正是父亲阿巴泰和前锋官螯拜。
“见过阿玛。”
阿巴泰哈哈大笑,伸手去拍儿子的肩膀。“二十骑就将东阿城拿下,你小子可出尽了风头。哈哈,老子我没白养你这个儿子,争气,争气!”
不知怎么的,岳乐对父亲颇多畏惧,见父亲的手伸过来,忙闪到一边,“见过螯拜将
螯拜是一个矮壮的中年人,身上穿着一件簇新薄棉甲。颈上还围着一条火狐皮,收拾得很整洁。他一拱手,笑道:“小将军快马只身下东阿,古之名将也不过如此,螯拜佩服!”
阿巴泰的手拍了个空。有点尴尬。他收回手,用马蹄袖在鼻子下抹了抹。将鼻涕擦掉,甩了甩已经黑得发亮的袖子:“小子长大了,呵呵。”同整洁的螯拜不同,阿巴泰给人的感觉非常邋遢。他这个人非常不讲究,平日又喜欢吃烤肉,也不洗手,直接用手抓,吃完就往身上擦。如此一来,一件棉袍脏得发亮。
岳乐因为读书多,对父亲很是嫌恶,见他用手拍来,心中腻烦,心中又在暗骂;“死鞑子,蛮夷!”
相比之下,他更愿意同螯拜呆在一起,“螯拜将军过誉了,我由是第一次上战场,兵者,生死存亡之道,不可不慎。小子若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还请将军不吝指教。”
螯拜微微一笑:“不敢。”岳乐地恭敬让他非常满意。
岳乐:“螯拜将军是我建州赫赫有名的百战勇将,我也是仰慕得紧,能够同您并肩作战,自然是欢喜得很。不过,小子初次领军作战,战功未立。希望这次进攻兖州能够第一个打进城去,也好让立些功劳,将来回了东北,在皇帝那里有个交代。”
螯拜一楞,他没想到岳乐居然这么摆了自己一道。这次入关,大军收获不多,为了能够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季,索性冒险南下。要知道,每打下一城,先锋的赏赐最重。比如上次攻济南屠城的时候,为了奖励前锋营房,其余部队都被留在城外,等前锋营抢够了杀够了,才被获准入城。兖州是山东第一城,城中的女子财物想来不少,若就这么让岳乐喝了头啖汤,心中却是大大的不甘。
正犹豫中,阿巴泰说话了,他又朝儿子拍了一巴掌。这回,岳乐没躲开,被拍得身子一个趔趄:“小子,你毛都没长齐,打什么前锋,安静地给我呆着吧。兖州不是那么好打地。螯拜将军跟我入关以来,每战必争先,这兖州也得尽人家先抢,你懂不懂规矩?”
螯拜心中欢喜,“七贝勒客气了。”
“是。我不做这个前锋就是。”岳乐恭敬地一弯腰,右手不为人察觉地才朝父亲刚才拍自己的地方擦了一下。
“兖州不好打呀!”没看到儿子眼睛里的嫌恶,阿巴泰抽出匕首挑着指甲缝里的油垢,将他们一一挑出,然后搓成小球,轻轻弹下城去,“依我说,我们拿下河间之后就该直接杀进北京去,那可是花花世界,女人金银要多少有多少。娘的,皇帝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摆在眼皮子底下地肥肉不吃,反来啃山东这块硬骨头,傻了么?”
早在一个月前,阿巴泰的大军就在蓟州打败白腾蛟,然后又连下景县、河间两州,兵锋已至北京城下。这个时候。北京已经没多少防卫力量了,如果不计代价,拿下北京应该没什么问题,只是花多点时间而已。
可是,紧要关头,皇太极却派人送信过来说,不能打北京。
于是,一无所获的阿巴泰只得带着大军朝山东杀来,也只有山东南部还有些油水。
听道阿巴泰的抱怨,岳乐忍不住道:“阿玛这就不明白了。所谓取北京如伐大树,须先从两旁斫削,则大树自仆于地。枝蔓若去,要取北京还不是举手之劳。”
“你懂个屁!”阿巴泰怒喝:“取北京,就算要取,也轮不到我们了。大人说话,你小孩子插什么嘴?”
“阿玛教训得是。”岳乐恭身,心中却颇不以为然,父亲这还真是不识大体,皇帝地意思是尽力削弱明朝地北方。为将来入主中原做准备。皇帝的远大志向,你懂个屁!
阿巴泰:“算了,现在也顾不了这么多。济南那边有消息过来了。”
“哦,怎么样了?”螯拜留了神。
阿巴泰:“还能怎么样,自然是拿下了。可惜城中只有三万百姓。穷得很,东路军这次是跑了个空。“
螯拜:“济南久经战火已经没多少油水。依我说,要想有所虏掠,还得着落在兖州。“
“是,那么,我们也该加快行动了。”阿巴泰:“螯拜,明天一大早你就带着十个牛录攻击兖州,先打一打。我带中军随后就到。”
“尊四贝勒军令!”螯拜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等螯拜告退去做准备,岳乐正要走,阿巴泰却喊了一声“站住!”
“至于你,小子。”阿巴泰斜视儿子一眼:“都跟你说了,少读些汉人的书,书读多了,就不是爷们儿了。老子最恨你说话弯弯拐拐,刚才直接说你想当前锋,使劲地同螯拜争,咱就答应了。现在可好,你只说了一句就放弃了,反便宜了螯拜。”
岳乐心中好笑,“阿玛教训得是。”
看到儿子一脸的古怪表情,阿巴泰心中突然有些发怒,一鞭子抽到他的脸上:“***,叫你笑,叫你笑,你他妈是谁的种?”他自然不知道,儿子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二人之间也有了代沟。他对儿子的青春期心理卫生也没一点兴趣,只是下意识地反感。
岳乐眼睛里突然闪过一丝恼怒,但这种神色只一闪而过,就被他深深地隐藏在眼底:“阿玛说错了,我建州男儿不是狗,只有汉人才是狗奴才。如果我是狗,阿玛不也是狗,爷爷不也是狗?”
“你……”阿巴泰提着鞭子又要抽。
岳乐却轻巧地闪到一边。
“阿玛,军中诸事繁忙,我先告退了。”说完,岳乐一甩袖子,扬长而去。虽然一身戎装,却颇有中原文士地儒雅风致。
“臭鞑子!”
“臭小子!”
父子二人同时在心中暗骂。
第四十七章 银票
那么,最多你能筹多少军粮出来?”坐在屋子里,高原只感觉一阵心气浮动。
“刮刮库底,我最多能够准备六千人十日的口粮。”陆鹤小心地瞟了高原一眼。
“十天,连地头都走不到,再多点,三十日如何?”
陆鹤摇头:“不行,最多十五日,多一天也不成。”
“二十日。”
“不行。”
“那么……十八日吧。”
陆鹤简直要哭出声来:“真没粮食了……“
“哼!”高原一脸愤怒。
“好的好的,就十八日。”陆鹤满头大汗。
“有条件要出兵,没有条件也要出兵。”高原心中发狠,“陆鹤,我也不为难你,这样,你给我准备些钱就成。我去河北就地筹粮总可以吧。”
听高原这么一说,陆鹤算是松了一口气,心中叫了一声阿弥陀佛。要知道,库房里也不是没有粮食,可陈留一地几十万人口,三万多士兵,还有上千官吏,十万军属,这么多嘴巴可都是要吃饭的。大军出征,所费粮草可都是一个天文数字,若全靠陈留这边运送过去,战线一拉长,那么多兵,只怕不出一个月就将所有的库存都吃光了。因此,就地征粮才是最好的法子。
作为陈留军的大总官,不能单纯从军事上考虑问题,方方面面都都统筹安排。今天河南歉收,吃饭问题全靠贩运。可最大的问题是黄河已经封冻,粮食要明年春天才能运来,如果将粮食全部用于之次军事行动,肯定又是一次大饥荒。如此一来,陈留集团只怕立即就要崩溃了。无论如何,陆鹤都不会冒这个险,“钱没问题。不管是黄金、白银还是铜钱,要多少有多少。对了,将军要多少?”
高原想了想,“北方的米贵,我计算了一下,起码得带两万两黄金。”两万两黄金就是二十万两白银。这次大战按照历史记载要打到来年六月,距现在还有四个月左右,这么长时间,没钱还真不好弄。战争真是一个吃钱的怪物啊。
不过,全是黄金也不妥,这东西根本不能用做零散购买之用。还需要兑换一些白银和铜钱。因此,高原又计算了一下,决定让陆鹤给他二十万两白银和一万贯铜钱。
陆鹤继续发晕,“将军,这么多白银和铜钱。你怎么带走?”
高原不快:“自然是随身带走。”
陆鹤:“将军二十万两就是两万斤,还有那么多铜钱,六千人马平均下来,每人一两斤,你打算让多少人扛着,还怎么打仗?”
话音刚落,坐在一边的傅山道:“是啊。这次深入河北作战,敌人军力强大。我军需要流动作战,根本不可能带太多民夫。这么多钱确实是个问题啊。”
高原也傻了眼:“是啊……这可如何是好?”生了半天气,高原对陆鹤道:“我不管,这事情就落实到你头上,你看着办。”
“这个,这个……”陆鹤将求助的目光落到傅山身上,傅山却将头扭到一边。陆鹤心中骂道:“滑头,傅青主是个滑头。”
无奈之下,陆鹤只得硬着头片将一张纸条从怀里掏出来。递给高原:“将军请看,这就是陈留新发行的银票,将军若要这么,直接开印就是,要多少有多少。”
那是张厚实的白纸,巴掌大小长短,上面有石印红边,抬头印着“陈留钱庄”四个大字。中心位置印“寄存各省一吊满钱一千”。票边还印着陈留度支衙门的骑缝章,想来这张钱票在陈留也有留地。钱地正中是陆鹤龙飞凤舞的笔迹:“满钱,一吊”。
“啊。这就是银票呀!都弄出来了,不错,不错。”高原大感高兴;“松年,你这事做得不错,看来。我该给你发奖赏了。”钱庄一事从设想到现在已经好几个月过去了。到今天终于出现了。这也是高原将来的国家银行的雏形。说到这里,高原伸手拉开抽屉摸出一只小碗递过去。“这东西听青主说是北宋哥窑的,我也不懂,平日里用来喝水也浪费,给你了。”
明末正值收藏大热时期,陈留官吏中荀宗文和陆鹤都有这个爱好。现在见高原递过来,陆鹤心中高兴,忙接了过去,“多谢将军。不过……”
听陆鹤说不过,高原心中有种不安:“什么不过,哪里不过?”
“不过这钱票刚发行,信誉未著,目前也只在扬州商会和河南商会中流通。只怕河北人不认。”
高原有些郁闷。的确是这个道理,虽然这东西畅开了印要多少有多少,数字也可以随便乱填。但要想将这个钱庄作为将来地国家银行,就不能乱来。需要真金白银地兑换。实际上,他打算以后给士兵发军饷给官吏发工资也都用钱票。为了保障陈留票的信誉,他将以库房里的黄金作为担保,随兑随换。
但问题是,这些钱票刚发行,河北山东人根本不认这种废纸,要想沿途购买军需,还得靠真正的白银和铜钱。
看到高原的烦恼,傅山突然说:“将军勿恼,其实我觉得这是好事。既然河北人不认陈留票,我们大可通过这个机会强迫他们接受。将军你想,反正我们大军一过,肯定要征收地方上的钱粮,说句不好听的话,抢了他们也没什么。到时候,我们将钱票往他们手里一扔,将来总会有人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过来兑换。只要我们足额兑换,我陈留的钱票不就顺利打进京畿市场了?”
说到这里,傅山突然笑了起来:“我倒没办法想象,如果有一天崇祯皇帝用我们的银票给他地军队发军饷时的情形。”
高原和陆鹤都大笑起来,“青主说得有理。”
笑毕,高原对陆鹤道:“松年,你务必在五天之内给我印二十万两银票,都是一两的面额。有没有问题。”
陆鹤:“没问题。”
印刷两万张银票不是一个很难的事情,可为出征的是士兵准备行装却是十分麻烦。每人一床棉被、两双鞋子,一双牛皮靴,一双布鞋、一个水壶,然后是武器,所需要的弹药,马料、帐篷,车辆,药品……几天下来,陆鹤瘦了一大圈。
他摸了摸消瘦下去的面庞,喃喃道:“人人都说户部尚书有钱、风光,却不知道当家地苦处。这才是一个小小的陈留,若是全天下,还不累倒下去?”内心中陆松年相当地得意。
在准备物资的同时,高原也开始了战前动员。其实,当初文官们说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去打河北根本就无利可图,战略上也没有任何意义。出动这么多兵马,若去打江淮,或许是一步好棋。可没有人知道放任后今入关的可怕,这是国战。在民族利益面前,个人和小集团的利益应该放到一边,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这一点应该同士兵们说清楚,让他们知道这次战斗不同寻常的意义。
于是,高原将所有百夫长以上军官召集在一起,将道理掰开一一同大家讲了。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军队到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只要有得仗可打就成。
开完会回军营之后,众军官都将高原的精神传达下去,一时间,陈留全体动员,整装待发。
城里到处都是石灰刷出的标语:“打过黄河去,消灭后金侵略者”、“打倒建州强盗”、“我陈留军战无不胜”……林林总总。
很快,二十万两白银地银票印了出来,分发下部队。每个百人队都领得一大堆红彤彤的票子,司务长看到这些红纸,手板心都湿了,小心地用猪尿泡裹好贴身放着,生怕被雨淋了被汗水泡软了。
从湖北回来之后,那群骑兵军官也分派下了部队,最差劲的也做了十夫长。这是一支经历过长征的军官团体,在陈留军也算是精锐当中的精锐。分配下去的哪天,高原亲自给他们授剑,一人一把马刀,上面刻着“成功成仁”四字。
刘满囤做骑兵百夫长,在众人妒忌的目光中一跃成为高级军官。又想起他的前任莫清,大家都在感叹,做高原的亲兵队长真是一个升官的捷径呀!
至于林小满,不是冤家不聚头,也升为骑兵地百夫长,不过,他却是刘满囤的副官。这一点却是大家都想不到的。按说,以他的功劳,也不用做副官。大家想了想,最后猜测,高原对他没什么好感,估计是因为他是陈留第一个信洋教的,而高原最讨厌宗教狂信徒。
第四十八章 誓师
崇祯十五年对北中国来说是一个悲惨的年份,先是席卷整个天下的农民军与明军的大决战,然后是持续大半年的旱灾,然后是蝗虫,到年尾又是大雪灾。
上百万条鲜活的生命死于天灾**,黄河以北已经萧条破落到近乎蛮荒年代。中国的血已经快要流干,而且将继续流下去。
随着后金的入寇,烽火中,一副末世的画卷徐徐展开。
不管怎么说,崇祯十六年的春节如期来临。
三十夜,陈留。
高原出兵的日子定在大年初一,并不是因为这个日子有什么独特之处,或者有重大意义。实际上,高原也希望能够早点出兵。可惜最近天气太坏,道路条件恶劣。准备工作早已做好,却一拖再拖,直拖到今天。连日大雪之后,天气到年三十才放晴。
那么,过了年三十就走吧,真要三十这天才出发,也未免不太人道。
因为要准备第二天清晨的军事行动,高原也没有组织任何联欢活动,只下令,凌晨五点,所有出征将官和军中文职官员在火神庙大殿集合,然后去英烈祠誓师。因为陈留一直实行宵禁,也不允许民间放鞭炮,因此高原集团第一个春节就这么平淡地过去。
从来只人说过后金如何如何强大,后金的士兵如何如何骁勇,对此高原还是挺怀疑的。在他看来,所有封建社会的军队,不管再怎么强,总比不上自己训练出来的现代军队。这一点已经在湖北打败任光荣的战役中得到严整。可任光荣的军队是农民军,就算在闯军也属于地方镇守部队,还不是主力精锐。这样的战绩也没有什么可夸耀地。
因此,这临到要出发去同后金入寇主力决战了。高原反而有些担心起来。这一晚。他都在床上辗转反侧,竟然不能入睡。
四点三十地时候,他终于忍无可忍地穿衣起床,让卫兵给自己泡了一杯浓茶提神。刚喝没两口,此次随军出征的众人都过来了。院子里闹成一片。
这次出征高原军一共有六千主力战兵。分别是他亲领的飞虎营、王滔的无畏营和黄镇的长胜营。
现在地飞虎营主要由两千左右的骑兵组成,这两千骑兵中,轻骑兵一千二,重甲骑兵六百。除了骑兵。还有一支炮队。有大小火炮六十门,由梁云龙率领。除了这两大块,还有通讯、侦察骑兵一百。
无畏和长胜两营各有士兵两千五百,其中火枪手一千,长枪手一千五百。
如此算来,这支远征军已经达到了七千之数,同预计的六千有些出入。这主要是,因为这次战斗没定远和镇远两营的份,两营房将兵非常不满。也不知道是谁出地馊主意,居然发动大家写血书请战。为了不打击士兵们地爱国热情,无奈之下,高原只得紧急从两营中各抽调了五百积极分子加入远征大军,如此将这个风波平息下去。
这七千人装备精良。士气高涨。算是高原军中的精锐。为打好这仗,他可以说是将家底子全掏了出来。
至于留守的定远和镇员两营则分别驻守陈留和开封。主要目的是防备西面和南面的李自成。至于吉归的曹字营则驻扎归德的水城,用于监视东面的明
随行的陈留大将中王滔和黄镇肯定是要去地。本来,高原想让傅山随军参谋,可荀宗文去了襄阳,家中也需留人主持,不得以,傅山留下了,参谋军事的头衔落到了徐以显的头上。
因为是在明朝的统治区作战,军事和政治两手都要紧张,为方便理顺陈留军与朝廷、地方的关系,侯方域也一同前往。侯与徐在湖北已经搭档过一次,这次又同事,配合上自然没什么问题。
大军出动,自然要征调辅兵和民夫。所以,七千大军身后还跟着一万多辅兵。算起来,高原这支军队也有近两万人,可以号称十万了。
除了这些,军队中还有两个部门非常奇特:医护队、接收队。
医护队不出意外由德喜和尚率领,这个老和尚地医疗工作开展得很好,他将整个开封和归德地区地和尚全部集合在一起,做了些简单培训就送进军队去当医官,总数已经达到一百二十来人。可以说,陈留军每一个百人队就能分配到一个光头和尚。
接收队的人数有些庞大,总数达三百之巨,全是书生和酸丁。这些人都是前一段时间傅山征用地官吏,因为开封和归德地方太小,也没地方安置。这次出兵,高原索性将他们都带了去,沿途行军,每拿下一地就让他们建立地方政权,扩大陈留军的根据地。保障后勤运输线的畅通。
书生们一听说要去打仗,一则以惧,二则以喜。惧的是兵凶战危,生死未知;喜的是,如果一切顺利,每人至少可以捞到一个知县当当,也算是出仕了。
虽然这个仕途名不正言不顺。
“都准备好了?”看到满院子的军官,高原深吸一口气走了出来。
“是!”众人都整齐地立
“好,去广场吧。”
众将整齐地随高原朝广场走去,徐以显指挥几个书办将高原屋中墙壁上的大地图起下来,放进已经堆满卷宗的包裹中,又从傅山手里接过高原的威武将军印,算是正式接手参谋工作。
广场上已是人山人海,到处都前来送行的百姓,他们站在队伍的两边,伸长脖子在队伍中寻找着亲人的身影。
“他爸,你可以要平安归来啊!”
“放心吧,没事,且看我杀敌立功,为你和儿子多挣十亩良烙的饼。带在路上吃吧。一路小心呀。”
“娘。你回去吧,再拉拉扯扯,别人要笑话了。”青年人很不耐烦:“我死不了,就算死了,弟弟也会奉养你的。”
“小山子呀……”母亲的声音有些哽咽。你死了,我们娘俩可怎么活?”有妇人悲戚的声音
“滚!”男人很是恼火:“老子好不容易捞到仗打,正要去发财。你少拖我后腿。”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万山丛中,抗金健儿真不少,华北平原,陈留男儿逞英豪……”
整齐的军歌中,夹杂着军官们地喝声;“快快,后面跟上。”“辎重队,辎重队。把火把灭了,我地火药。”
盔甲在哗啦轰鸣,脚步整齐地踏在地上,一队队士兵飞快跑过。后面跟着大量的骡、马,辅兵的号子声中。炮车一辆接一辆奔驰而去。
旁边的百姓都提着篮子。里面放满了食物,本准备找到自己亲人后就递过去。可眼前都是飞奔而过的士兵。却哪里找得到。于是,她们也不管那么多,抓起篮子里地东西就往经过身边的士兵们怀里塞。
北方的早晨亮得早,只五三十点,就有晨光从云层里透出,须臾便是绚烂的朝霞。
坐在马上,高原突然有一种不真实地感觉,这么一支铁军真地是我训练出来的吗?才一年功夫,一切都变了。才一年时间,就有这么多勇士朝自己指挥刀所指的方向义无?( 猎明 http://www.xlawen.org/kan/13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