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重生成了吴应熊 > 重生成了吴应熊 第 59 部分阅读

第 59 部分阅读

    图海颓然:“败得如何?”

    周培公很无奈:“赵良栋部损失过半!”

    图海不解:“赵良栋部六千,而吴军苗仁宁部三千加上桂明部四千也仅七千之数,双方也应该是旗鼓相当啊,赵良栋怎会损失如此惨重?难道他中了吴军的什么奸计不成?”

    周培公摇头:“非中了什么奸计,敌我两军是光明正大的对仗;也非苗桂两部合二为一打败赵良栋部,而是桂明独自打败了赵良栋!”他一样感到震惊与不解。

    图海惊心骇神:“不会吧?”

    周培公道:“这是千真万确之事!”

    图海喃喃:“什么时候吴军有了这么厉害的部队?那桂明部不是缺乏训练的新军吗?”他又愤又惊:“桂明仍吴世子亲信,又是与那吴世子有关!”

    周培公也在一旁寻思,暗暗惊心:“桂明所领之军仍昆明新军,而那昆明卫也是昆明新军,这些军队完全与之前的吴军不同,战斗力惊人,若是吴军再多出几支这样的军队还有谁可挡?而这一切又都是源于那吴世子,正是因为他的回归才训练出了这么一支支战力强的军队!”他又忧又悔,很后悔那日没有把那吴世子给围歼了。

    图海脸青恨声道:“赵良栋无能!”

    周培公道:“赵良栋战败自有圣上惩责,但我们还是得派出兵去接应一下他的!”

    图海道:“此事培公安排就是!”

    周培公躬身:“是!”接着又道:“大将军!目前情况生变,我们也应该调整一下布署了!”

    图海还沉着脸色,敛着阴阴的眼神,问:“培公有何见教?”

    周培公道:“南面赵良栋已败,苗桂两部随影而上不可阻挡;东面贵州马宝部已入川,不日即可赶到叙州府,如此吴逆军苗桂、马、胡三部合一,人数已达七万之众,我军势弱也!”

    图海沉思片刻问:“培公欲意何为?”

    周培公谦卑道:“卑职建议我部退往石柳河以北,据河而守!同时,把在大劳山进剿的军队调下来,加固石柳河防线!”

    没有把那吴世子捉住岂能甘心?图海寒着脸:“本帅何时退却过?”

    周培公劝道:“我军把马宝部成功调入四川,战略目的已达到,大将军已立下大功矣!现在我们只需保存实力,完整的存在,于此拖住马宝部就是对整个平叛战场的最大贡献。”

    图海点点头,不过不甘心道:“吴逆何惧之有?吾有八千精骑在,如不与他们对上一仗,必会重挫我军士气。”坚持道:“本帅一定要狠狠打击一下吴军!”

    周培公劝道:“大将军勿需焦急,只要我们困着吴世子还怕不能打击吴逆军?”

    图海侧首:“怎么说?”

    周培公道:“吴逆援军为救吴贼应熊而来,那吴贼情况日愈危急,吴逆军还不急于进攻救援?只要我们守住石柳河待吴军来攻,不是能够更轻易打击吴军吗?”

    确实凭石柳天堑阻敌,进攻一方无疑要付出惨重代价,图海想想也是,遂命令:“接应赵良栋部过石柳河,其它各部亦退回石柳河北岸,依石柳河布置防线。”

    “报!”外面一声急切的声音传来。

    图海与周培公均肉颤心怵,不知从何时起他们已害怕听到这种声音。

    “何事如此惊惶?”图海强做镇定,又端起了那杯茶。

    来者是一名传信兵,他跪在地上:“禀大将军!吴逆昆明卫已冲出大劳山!”

    “什么啊?”图海再次倏地站起,猛地把手中杯摔在地上,“我要斩了你们!”

    周培公既震惊又不感到意外,两万余部队进山清剿依然奈何不了吴世子是为震惊,而两万部队进山势必外围空虚,他们能逃出包围圈也不意外,现在麻烦的是吴世子的逃出牵涉到整个战局的变化,功亏一篑啊!

    图海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这个,望向周培公问:“培公!如今该如何是好?”

    周培公稳定情绪,问那传信兵:“吴逆昆明卫是从什么地方逃出,逃往何处?”

    传信兵发憷回答:“吴逆从大劳山中段逃出,往北方向而去。”

    周培公稍安,挥手:“你先下去吧!”

    图海依然又紧又急:“培公可有了对策?”他好生后悔没有听对方的劝告,一意孤心进山清剿。

    周培公思量片刻,道:“大将军勿忧!经我军残酷进剿,吴逆昆明卫所剩不多矣,他们逃出去也不能对我军造成多大的破坏力,唯一的麻烦是他们回去后会令吴军停止攻石柳河,而马宝部也会迅速回返贵州。”

    图海急上眉梢,原地打着转:“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周培公再道:“大将军未听传信兵说吴逆是往北方逃窜的吗?”

    图海问:“这又如何?”

    周培公胸有成竹:“我们只需封锁石柳河,不让任何人过江,并封锁吴逆逃出大劳山的消息不就可以了吗?”

    就当什么也没有发生,图海觉得有理,大喜,接着又担心:“可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啊?”

    周培公笑曰:“大将军!何需一世?只需十天足矣!十天之内吴逆军必来攻石柳河,而贵州也必将被顺承郡王勒尔锦与安远靖寇大将军贝勒尚善所占,我们的战略目标达成!”

    图海甚喜:“派出一部穷追吴逆应熊,严密封锁消息,禁渡石柳河,其它依计划实施!”

    本书首发。

    第二百一十六章 问得太多

    各位读者大大,网站改版,正在适应中,更新字数少了,请见谅!还有前段时间为赶时间凑字数,质量下降很多,在此特别致歉!

    一支军队在漆黑的旷野里快速移动,不时有人摔倒在地或有人被踩到了后脚跟,但没有一个人吱声,摔倒的人自己爬起来,同伴也会及时伸出援手帮上一把,而被踩了脚的人则只好忍着了。这是一支静默的军队,惊恐的军队,快速的军队!

    “谁?站住!”前面传来一声呵斥。

    队伍停下来并迅速散开,慢慢走向前,突射来一支箭,“站住!再不停下发箭了!”箭是飞向天空的,这是对方发出的警告。

    “自己人!”一名百户模样的军官带着几个人走上前。

    看清楚服饰对方松懈下来,接着问:“你们是哪支部队?”他们仍保持警惕。

    百户向后挥着手,后面部队又迅速上前,这是一支清军部队,对方都来不及阻止已被围住了。

    “敢问你、你们是哪支部队?”见对方人多,呵问的人势弱了许多。

    百户笑问:“你猜呢?”

    呵问之人摇头,又弱弱地问:“敢问兄弟们要去哪里?”

    百户笑得更迷人:“你说呢?”这不是明知故问吗?往你这个关卡过,不是向北还会去哪?

    呵问之人小心地问:“敢问你们有指令吗?”

    百户十分干脆:“没有!”

    呵问之人怯怯道:“敢问过关的口令是什么?”

    百户理直气壮:“不知道!”

    呵问之人愕然,他被完全弄糊涂了,百户突狰狞道:“兄弟!你问得太多了!”接着大喝一声:“杀!”首先抽出刀结果了对方。

    这是一场不成比例的屠杀,百数不到,三十多名守关卡的清军全被斩杀。

    百户擦干净带血的刀收回刀鞘,见过来一群人,忙向最前一名清卒恭敬道:“世子!我们快走,好像之前有一名清卒先离开去报信了!”这百户是张景山所扮,那清卒自是齐良。所有的人都着清军服饰,也不知为何齐良偏选了一套小兵的服饰。

    齐良问:“这关卡附近有多少清军?”

    张景山回答:“此关卡周边二十里范围内有二千清军,我们必须过了樊关才算安全!”

    齐良问:“不能绕过樊关吗?”

    张景山摇头:“两边都是大山,我们便是走半月也不一定能出得了山!”

    齐良问:“樊关有多少清军?”

    张景山回答:“有一千清军!此是出大劳山向北的最后一道关卡,也是清军重兵把守的一道关卡,之前至少有三千清军驻守,因清军进山,现只留一千军矣!”

    齐良果断道:“既然樊关非过不可,我们马上出发,赶在那清卒报信之前到达攀关!”

    张景山道:“还不知那漏走的清卒是不是向攀关而去的呢!”

    跟在张景山身边的一名小旗突道:“禀世子,张参军!卑职注意到那清卒是往西而去的!”

    张景山喜问:“王剑你可看真实了?”王剑是昆明卫直属斥候队的一名小旗令,昆明卫斥候队相当于后世的侦察连。

    王剑异常认真道:“卑职不敢诳言!”

    齐良疑惑望向张景山,张景山马上解释:“世子!此关卡的西面是一座大山,有一百清军据守跳猴崖守着一条上山小道,目的是防止我军逃进大山,跳猴崖离这里最近,那清卒应是往最近的地方搬救兵去了。”

    齐良点点头,这样更好,前去樊关可以继续骗清军。旁边齐惜音建议:“世子!不若我们就往跳猴崖而去,进大山往北走,这样虽然多耗费一点时间但安全许多!”她最不怕的就是大山大林!

    齐良想着外面的人不知自己被困焦急成什么样了,为免被清军利用得早点把脱困的消息传出去,坚毅地摇头:“不行!我们直接闯樊关!”

    经过清军的残酷清剿,昆明卫或战或病损失惨重,所剩已不足千人,齐惜音再劝:“樊关有千余清军,且据关而守,我们能通过吗?”

    齐良扯扯自己身上那一身蓝绿清军服:“我们不是有这个吗?”

    张景山道:“世子!跳猴崖的清军马上就将过来,我们可在路上伏击他们!”

    齐良否定:“现在我们需要的是时间,而不是消灭多少敌人!”

    张景山知道世子误会了自己,解释:“跳猴崖清军过来马上就会发现此处的变化,怀疑上我们!”

    齐良道:“我们后面不是也还有清军追赶吗?我们能消灭得了跳猴崖清军,还能消灭得了后面追兵?我们能瞒得了一处还能瞒得了两处?”果断命令:“没时间了,直接赶往樊关!”

    樊关地势险要,在平时根本是一个没人迹的地方,现在清军却在这里建造了山寨。

    “世子!现在该怎么办?”张景山悄声问,山寨防守异常严密,里面还烧着篝火呢。

    齐良道:“老办法,先派人上去与清军搭话,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掩杀上去!”

    张景山摇头:“世子!此法恐不行,这里清军人多,且只有一条路进山寨,想猛然冲进去不现实!”

    现在进退维谷,骑虎难下,不行也得行,齐良皱着眉:“尽量往山寨口靠近,多带些人过去,若是发生突然情况,拼上性命也要抢下山寨入口。”

    张景山重重点头:“明白!”

    齐良却道:“这回景山就不要亲自去了,让下面的人去吧!”他可不愿损失一员心腹大将,这年头人才难觅啊。

    张景山感激世子关爱,但毅然道:“卑职前去成功的把握更大些!”

    齐良拍一下张景山的肩:“景山千万小心!”

    张景山点头:“卑职省得!世子放心,卑职一定能把山寨的门夺下来。”

    张景山走后,齐良侧身吩咐:“胜明!派出一队明卫贴身保护景山;再派出明卫神射手占据有利地势支援!”

    刘胜明得令而去,齐良又问侧旁:“鲁指挥在哪?”

    刘德祥回答:“鲁指挥在前面布置军队!”

    齐良道:“让他命令部队借着夜色尽量靠近山寨,不要听清军任何威胁!”

    本书首发。

    第二百一十七章 一场混战

    张景山带着几十个刀盾手大大方方地走向山寨,脚踏草地声沙沙作响,山寨里的人很快发现了他们,厉声喝道:“什么人?”

    黑夜里,张景山等人的身影模糊不清,三四十米之外既看不清模样也看不清人数,张景山从容不迫:“自己人!”

    “站在原地不动,过来一个人禀报!”山寨里哗啦啦地许多人在动,端枪持刀,拉弓搭箭,在做着戒备。

    张景山才不会听对方的吩咐呢,几十个人照旧前进不误,只是戒备之心又加强了几分。

    “听见没有?站在原地不准再动!”

    “什么啊?”张景山装聋卖傻,几十人又往前走了几米。

    “再不停下我们放箭了!”最严厉的警告。

    张景山等人终于停下,他们离山寨门已不到二十米了。

    “一个人上来搭话!”

    张景山站出上前,其它人也跟着往前。

    “是叫你们出来一个人!”

    张景山等人就是尽量往寨门移,能装则装,能混则混。

    “还不停下?快停下!快停下!要放箭了!”

    张景山忙道:“别!别!我出来回话!”

    显然对方很不满,厉斥:“为何不听劝告?为何要往前走?”

    张景山道:“在下耳有点背,走近些便能听清楚些!”

    “你们是哪支部队?”

    张景山回答:“我们是中军刘良将军麾下!”刘良确有其人,仍图海手下俾将,之前在大劳山与昆明卫发过一次遭遇战,那一次昆明卫吃了亏。

    “有多少人?”

    张景山道:“八百人!”

    “为何在这里出现?要去哪里?”

    张景山胡掐:“吴军外援已到,我部奉命撤出大劳山御敌!”

    “口令!”

    这口令是没有的,张景山好生后悔过第一个关卡时下手太快没有留下一个活口,他装糊涂,回头命令:“去把刘德祥叫过来!”接着向前移几步,讨好道:“这口令每天都变,今天的在下一时忘了,我叫参军过来,他知道!”

    “连口令都记不住,也不知你这官怎么当的?”

    张景山大步向前走几步,一点不计较对方的冷讽热刺,反媚道:“是在下糊涂,在下记性不好!”接着又瞎吹:“可我有力气,我很勇猛!”还做着样子比试着呢。

    “切!”对方嗤之以鼻。

    张景山厚颜,套近乎:“小哥高姓大名?哪里人?”说话间他又偷偷往前移了几步,其它人也一样跟着他前进。

    对方懒得理人,问:“怎么人还没来啊?”

    “快了!他们就在后面!”张景山陪笑,紧接着后面传来凌乱的脚步声,张景山笑道:“这不是来了吗?”

    后面哗啦啦上来一大群人,把个山道都挤满了,马上有人指挥这些人向山道两边散开,还有一些人则借着前面人背部的遮掩站好位子在拉弓上弦了。山寨里又发出警告声:“不是只有一人来吗?怎么上来这么多人?快站住!站住!”山寨里本已被张景山侃得松懈下来的清兵们又紧张起来。

    张景山故作慌乱,回身阻挡:“快停下!快停下!叫刘德祥一个人上来就是!”接着又转回身求道:“弟兄们别放箭!别放箭!是自己人,千万莫要发生误会!”他跑上跑下,不知不觉跑到了山寨门口五米处,里面的人终于看清了这位油嘴滑舌的人的模样了,还长得蛮俊的嘛!

    张景山也看清了那位与之对话的清军,也是一位百户,长相凶猛,是一名悍将。

    “你们对口令的人呢?”

    张景山恭卑道:“稍等片刻,马上就来!”转身跑了回去,可半晌也没有再返回,只看见后面队伍在不停地动来动去。

    山寨里的清军越来越疑惑,越来越感到不对,突有人大叫:“不好!是吴军!”有人看见在一排盾牌之后露出了弓箭。

    话音未落,黑夜中突然飞来一阵箭雨,在山寨栅栏处警戒的清军倒下大片,那名与张景山搭话的清军百户被一名明卫神射手射中胸部而亡。

    “杀!”一阵怒吼声,昆明卫最前面的盾牌手冲在前面,后面的弓箭手不断地射箭掩护。

    惊醒过来的清军也马上给予了还击,昆明卫也有人倒下,付出十来人的代价后山寨门终于被砍开,昆明卫勇士们鱼贯而入,争先恐后,奋勇当先。顿时,山寨里陷入一片混战,分不清你我,像是在内斗一般,可仔细的人就可发现,有一部分人手臂上都捆着一根树枝,他们是吴军一方。这样大混战之后,吴军占尽了便宜,清军不认标识找不到敌人,而吴军轻松砍倒一个个清兵。

    星空下,人舞影动,刀砍枪刺,肢体横飞,血溅满天,在这血腥的修罗场里篝火发出妖艳的火光,把这场面显得更加阴森恐怖。激战一刻钟大部分清军成了刀下鬼,少部分清军从各个方向逃走。

    “世子!此役我方损失两百余人!”鲁辉湘靠过来报告。

    在占据有利条件的情况下还损失这么多,可想而知战斗的激烈程度。“受伤的多少?”齐良心痛地问。

    “伤者百余人,其中重伤者二十几人!”鲁辉湘回答。以前昆明卫受伤者都留在了山中,谁也不知他们将来的命运如何?

    张景山匆匆跑过来抢断道:“世子!后世清军已上来!”

    齐良问:“距我们多远?”

    张景山道:“距离我军二十里!”

    齐良问:“是跳猴崖的清军吗?”

    张景山道:“不是!是一直尾随我们的那大股清军!”

    齐良焦急命令:“别打扫战场了,立刻撤退!”

    鲁辉湘问:“世子!那些伤员怎么办?”

    齐良吩咐:“死难的弟兄们就让清军去收拾,伤员就地隐藏,给他们留下药物及必需品,生与死就听天命吧!”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不过昆明卫突围后,清军自会撤退,这些隐藏的伤员们反而活命的机会更大。

    本书首发。

    第二百一十八章 选择方向

    部队在快速移动中,许多士兵脸上还沾着鲜血,鲁辉湘靠近问:“世子!我们往哪个方向撤退?”

    冲出包围圈后可供昆明卫选择的撤退方向有三个:向北、向东和向西。向北,深入四川盆地腹地,但南辕北辙将离云南越来越来远,回归永无可能;向东,那是清军与吴军的另一个战场——鄂黔边境战场,向东行一段路后可南折返回南边,但此一方向随着马宝部的入川,清军已取得压倒性地优势,凶险可想而知;向西,则可与王屏藩部会合,然后再南归!

    齐良思考道:“向北是不可能的了,离叙州府越来越远。”

    张景山突道:“世子!向北也不错啊,说不定可以与昆明卫第07千人队会合,如此世子的安全更加有保障。”第07千人队奉命一直在图海部后方活动,现在也不知情况怎样了,昆明卫本部与之失去联系已有近月矣!

    这是一个巨大的诱惑,此次昆明卫野外游击可谓惨败,第010千人队成建制被歼,四千多部队现仅剩六百余,其中还包括百余天朔府飞豹组明卫,可以说昆明卫已名存实亡矣,如若能与第07千人队会合,昆明卫还可勉强言存在,这对活着的昆明卫将士们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齐良仔细想了想,终还是摇头:“景山不是也说不一定能遇上第07千人队吗?”接着重重道:“摆脱后面清军纠缠后,部队向东撤退!”

    鲁辉湘大感意外,急问:“世子!为何不向西撤退?”他认为向西与王屏藩部会合安全系数大得多,他也本欲想向齐良如此建议。

    齐良回答得十分奇怪:“不为什么!这是决定!”向西不是与王屏藩部会合而是投奔,这是齐良所忌讳的,他对王屏藩一点不了解。

    鲁辉湘愕然:“世子!向东皆是繁华之地,清军重兵把守,关卡众多,困难重重啊!”

    齐良道:“不管怎样的困难我们都得马上回到叙州府,那里胡国柱将军他们都还不知急成什么样了呢。”

    鲁辉湘明白齐良的担心,同意:“谨遵世子令!”

    自上次出城救援世子遭伏击之后胡国柱常常遥望北方,他有心无力啊!现在好了,两路大军来援,可是时间已过去月余,世子还活着吗?

    “将军!南路桂明部与苗仁宁部已到!”一名参军进来禀报。

    胡国柱喜道:“出城迎接!”但愿还来得及。

    桂明与苗仁宁并骑而进,见前面威严而立一名灰衣大将军,两人同时跳下马奔过去,又同时躬身:“参见大将军!”

    胡国柱跳下马拱手:“两位辛苦了!”苗仁宁他是识得的,仅是扫了一眼便把目光锁在桂明身上,他听闻桂明的大名就是从那次桂明射杀吴应麟亲兵开始的,不由仔细打量:气宇轩昂,镇定自若,果是好人才!

    三人并肩而走,桂明与苗仁宁一右一左在胡国柱两旁,胡国柱笑问:“路上可遇清军阻挡?”他十分奇怪为何桂明部比马宝部还先到?按理从昆明出发比从贵州出发要远许多。

    桂明道:“路上遇赵良栋部阻挡,途中耽搁一日!”

    胡国柱奇怪:“一日就通过了吗?”

    这时,另一边的苗仁宁道:“大将军有所不知,桂兄弟以少胜多,以四千军大战赵良栋七千军,一个时辰不到即击溃了赵良栋部!”

    胡国柱讶然侧首,再次打量桂明,桂明谦卑道:“苗佐领谬赞,桂某何功?都是将士们努力的结果!”

    胡国柱当然知道赵良栋部的厉害,他便是被赵良栋部击败而丢的叙州府。“桂兄弟!请上马!”他语态尊重了许多,“大家进城,我为两位接风洗尘!”

    三人并骑进城,桂明问:“胡将军!可知世子目前的情况?”

    胡国柱惭愧:“清军防备严密,一直未曾有世子的消息传出!”

    桂明心焦,思量片刻道:“我想率部去石柳河畔!”

    胡国柱大惊,急急道:“桂兄弟莫急,救世子不急在一时,叙州府周边有清军,切莫中了清军埋伏!”

    桂明惊讶:“叙州府周边还有清军吗?”

    胡国柱脸有点微红:“上次我去救援世子便在叙州城外中了清军埋伏!”

    桂明奇怪:“可我部的斥候告知,清军早已过了石柳河啊!”

    胡国柱不信:“有吗?”

    桂明怀疑地望着胡国柱,身为一方前线指挥官不可能连这么大的敌情变化都不知道吧?“将军可有看见溃退的赵良栋部?”他问。

    胡国柱摇头:“没有!”

    桂明道:“我部斥候一直尾随赵良栋部北退,赵良栋部退至石柳河后便渡到了北岸,侦察周边也没有发现其它清军!”

    这应该是真的了,胡国柱脸臊红,他被清军吓破了胆,龟缩于叙州城内一直不敢出,他平抚一下心情道:“清军虽已退,可此时桂兄弟率部去石柳河也没有用处啊?难道桂兄弟还想渡河强攻不成??”

    桂明笑道:“桂某还没有狂到那种地步,我只是想去石柳河畔看看,探探世子的消息!”在他想来,虽不能渡河而攻,但偷渡过几个斥候过去还是可能的。

    胡国柱瞟一眼:“桂兄弟也莫心存偷渡的想法,清军防备严密,我派过几波人都未成功,而世子的人也自那次传信之后再未有人回来过!”他又恢复了往日的睿智,一语道破桂明的心思。

    桂明愕然,坚持:“桂某就算作前锋前去探探吧!”

    胡国柱道:“桂兄弟还是要小心,清军奸诈着呢!”

    桂明道:“请将军放心,桂某会见机行事,有什么不对快速撤退就是!”

    胡国柱道:“只要桂兄弟不强来,前去探探清况也无妨,西路马宝将军的大军马上就到,到时我们合力一起再攻清军。”他还真担心桂明救主心切鲁莽行事呢!

    桂明道:“桂某省得!”接着又道:“我在前面打探,你们在后商议计策,有什么命令直接下令不是,桂某无不执行!”

    胡国柱再次讶然望向桂明,他刚还担心桂明会否接受统一指挥呢?因为桂明从头到尾都自称桂某,这表明他并不想成为下属,而桂明也有权如此做,他没有周王府官职,其部亦不属于周王府。但没想到桂明如此识大体,首先表明自己愿意接受统一指挥,胡国柱若有所思,桂明的执意前往是否就有此规避之意呢?

    本书首发。

    第二百一十九章 大厅议事

    石柳河水流湍急,站在石柳河边遥望北方,依稀可见大劳山朦胧的轮廓,桂明多想单筒望远镜伸得再长些,镜片再清楚些,拨开云雾钻入山林找到世子的身影。

    世子瘦了吧!苦了吧!他长长叹息一声放下望远镜,虽已近在眼前,但却无能为力,他好生怨恨自己。率部来到石柳河边已有两日,桂明派了两批各十名斥候过河,但均无任何回音,他已不敢再有任何妄想了,为今之计只有等大部到来强攻。

    “桂部长!咱们回去吧!”林天佑心焦地劝道,他担心桂明还会派人过河,那可是严重的浪费啊,一路北上他的斥候队已损失近半矣。

    桂明转过身,挥挥手:“回吧!”神情异常苦闷伤怀。

    传来马蹄声,一名传信兵奔至:“禀桂部长!胡国柱将军请您回叙州城议事,马宝将军大军已到!”

    桂明无表情:“知道了!”他向下面吩咐一番,带着林天佑等人赶往叙州城。

    桂明曾任平西王府侍卫,议事大厅里坐着的众将军他几乎都见过,可这些将军却没几人认得他,不过现在没关系了,现在谁人未听过他的大名?这些将军都是铁铮铮的汉子,粗犷豪爽之人,面不露色嘴上不说,但心底里他们对桂明射杀吴应麟亲兵之举还是相当叹服的。

    “桂兄弟快到这边来坐!”与马宝并坐在正堂的胡国柱向桂明招着手。

    桂明谦逊鞠身:“谢胡将军!在下坐这里就是!”他找到一个偏僻的地方陪坐在末位。

    自从桂明进厅时起,两鬓斑白的马宝一直不眨眼地注视着桂明的一举一动,就在桂明进门的那一刻他便有一种想拿了他的冲动,接到大元帅营令奉命入川的同时他还接到一份吴三桂的密令。

    不仅马宝在看着桂明,大部分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桂明身上,桂明躲在偏僻的角落都能感觉到众人那烁烁的目光,他就像坐在了火山口一样。

    “大家安静了!下面开始议事!”胡国柱是地主,添为主事主持会议的召开。

    议事大厅安静下来,胡国柱扫一圈又道:“今日议事的内容是怎样解救世子脱困!”

    这时,有人大声置疑:“时间已过去月余,都还不知道世子还活着没有呢!”这些人出身行伍,说话简单粗鲁,根本不懂什么礼数。

    胡国柱虽也有此疑虑,但他还是异常肯定道:“世子绝对还活着,这应该不存问题。”

    “何以见得?”那人继续问。马宝也很想知道答案,侧身望着胡国柱,据他所知大劳山早已与外界断绝了联系。

    胡国柱道:“若非如此,清军岂会主动退回石柳河北岸,由攻转守?”

    有人不屑,傲然道:“还不是见我大军到来,做了缩头乌龟了!”

    胡国柱阴冷下脸:“清军精锐何时退缩过?不要以为图海部五万,我军六万,图海便怕了我们,要知图海还有一支八千人的精骑!”

    在座各位谁没有与清军对仗过?谁又不知道清军的战斗力?刚那话说大了,现在谁也不敢再出声!

    马宝咳一声,反问:“胡将军的意思是说清军退守石柳河是为了全力围剿世子?”

    胡国柱道:“若非如此,并不见弱的图海部岂会退缩?”

    马宝缓缓点头:“世子的情况相当危险了!”

    胡国柱道:“所以我们应该马上制定救援计划!”

    马宝额头皱成“川”:“有石柳河阻隔,难哪!”

    胡国柱望向下面,朗声道:“大家集思广议,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作战方案来!”

    突然从角落里传出一个声音:“在下认为在制定作战计划之前,应该先统一指挥!”

    胡国柱与马宝相觑一眼,皆有点尴尬,但这又是一个最终无法回避的问题,三股部队合在一起若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挥,就没有战略的配合,更没有战术的协作!

    胡国柱哈哈大笑:“桂兄弟言之有理,这指挥就由马宝将军来统一吧,胡某莫不遵令!”他站起来向马宝躬身,表现得相当识大体。胡国柱领总兵衔,他还是吴三桂的女婿,若吴三桂是皇帝的话他便是驸马,地位相当尊崇,他能主动退让难能可贵,说明他是真心想世子。

    马宝慌忙站起:“岂敢!岂敢!还是由胡将军来作主,马某无不听候调遣!”

    马宝是与吴三桂一辈的将领,长年跟随吴三桂,是吴三桂的亲信,被封为大将军,是与吴国贵、吴世琮、王屏藩、吴应麟一个等级的将军,可主持一方军政,候霸一方。

    “马将军切莫推辞!”胡国柱笑道,“由胡某来作主即便马将军同意,将军麾下的众将领们也不会同意啊?”

    马宝扫一眼,狠声道:“他们敢!”那威严而犀利的目光连桂明看了都感到一阵心颤,这种气势可是历经百战才能养出来的!

    胡国柱笑着摇手:“马将军莫要再推辞了,我们为了救世子这同一个目标,马将军应该当仁不让!”

    桂明站出道:“桂某愿听候马将军调遣!”他这一锤定音,马宝只得应道:“如此,马宝便恭敬不如从命了!”

    苗仁宁道:“要想过石柳河就必须多造船!”在座各位都是佐领以上的将领,本轮不到他说话,但他见桂明受重视便也不甘被忽视地说了一句废话,他毕竟也是一路援军的指挥官嘛。

    胡国柱苦恼道:“就是造再多的船也不可能一起把我们七万大军都送过北岸吧?图海部就是正面与我对敌都不输于我军,上去的部队少了还不被他们赶下河去?”

    六万对五万,还是渡河而攻,谁都能想到其惨烈程度,马宝峻着脸:“问题的关键是怎样在石柳河北岸站住脚跟!”

    大家各抒己见,但谁也无法拿出可行的方案来!

    胡国柱最后建议:“设上下两个强登岸点,两点相距百里,上游登陆点为佯攻以迷惑敌人,下游登陆点为强攻,大部队在此渡河!”

    马宝赞道:“胡将军此计甚妙,相距百里清军想救都来不及。”

    苗仁宁疑问:“怎样骗过清军呢?”

    胡国柱道:“上游离大劳山近,清军一定会认为我军救世子心切会主攻上游,我们偏反其道而行之,当然另外还需要再做一些迷惑敌人的工作!”

    马宝决断:“上游佯攻就由胡将军负责,我率本部在下游隐蔽强攻!大家有没有意见?”

    众人齐声:“没有!”

    大厅安静下来,突传来一声轻轻地叹声!

    本书首发。

    第二百二十章 绝对不行

    今天有事晚了点!!

    声音来至偏角,胡国柱蹙眉问:“桂兄弟因何叹息,可是有什么不同想法?”

    那声叹息正是出至桂明,桂明昂首挺胸:“其实我们何需搞那么复杂?”

    马宝睇一眼,生硬道:“桂兄弟有话不妨直言!”

    桂明道:“我们的目标不就是为了救出世子吗?我们只需在外围策应一下世子就是了,并不需要与清军强打。”

    胡国柱新奇问:“怎么策应?”

    桂明道:“当然渡河还是要渡的,只是渡河之后部队不应该侧重去建什么登陆点,而应该深入腹地骚扰清军,此必将牵制部分清军,当我们渡河过的部队越多,被牵制的清军也越多,清军围困大劳山的部队便也越少,世子脱困的机会就越大!”接着又笑道:“石柳河那么长,想要偷偷过去一支小部队并不难,偷渡的次数多了,积少成多,慢慢就成了大部队了。”

    胡国柱惊讶还有此妙计,如此一来伤亡将大大减少,马宝亦露出兴奋之色。

    桂明突又泼出一盆冷水:“但过去的部队一定要会隐蔽,得会防范清军骑兵!”

    胡国柱问:“桂兄弟有何法可解?”

    桂明道:“唯一的办法就是部队尽量分散,尽量不要在平地出现,让清军顾此失彼,疲于奔命!”

    马宝大赞:“好一个顾此失彼,疲于奔命,世子有救矣!”

    计划制定后,吴军六万大军移师石柳河畔,开始大量造船做筏做着准备强渡石柳河的势态,他们部队频频调度,散布谣言,制造假相,表面上是在实施胡国柱那套“上佯下强”的渡河方案,实际上是在实施桂明的“零散偷渡”方案。但不管是实施那套方案,桂明都知道部队出现较大伤亡不可避免,偷渡部队怎能躲过清军那来去如风的骑兵?但不管付出多大代价,为了救世子他也准备亲率二千连发弩部队过河。

    前面两天是小股部队的试探性渡河,五天之后,吴军将大规模强渡,一场血战的大幕即将拉开。

    脱困的昆明卫并不知道外面世界的情况,他们摆脱尾部清军的跟踪后,昼伏夜行一路向西,经过一些村镇也没人敢问,两日之后竟到了泸州地界。

    星光下,一处密林里齐良站着在发呆,虽?( 重生成了吴应熊 http://www.xlawen.org/kan/1448/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