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7 部分阅读
在身边。
“将军!安亲王在里面等你。”回到长沙府衙,所有人都对吴应麟毕躬毕敬,而且他还发现这些人脸上还带着一份献媚的笑,这是之前不曾有的。
“大将军!大将军!”进到里院,吴应麟惊奇小千与杨叶也在,而且那百十名部众也都在。
“吴将军!恭喜恭喜!”健朗的安亲王眉开眼笑迎出来。
吴应麟马上顿首:“参见安亲王。”接着淡淡然然问:“不知卑下喜从何来?”见四周的人都是一个样,笑面如花,心中奇怪。
“来来来!”安亲王走上前拉过吴应麟的手,“圣上的谕旨到了。”
“真的吗?”吴应麟心跳骤然加剧,心中充满期待。
“把谕旨拿过来。”安亲王吩咐,一名文书匆匆递上一卷绵卷,他接过又转递给吴应麟:“是真是假你自己看吧。”
吴应麟激动地接过谕旨,展开浏览,迅速跪在地上面北:“谢皇上圣恩。”喜极而泣。
“现在我应该称你吴提督了。”安亲王哈哈大笑。提督仍清廷从一品,是最高的武职外官。
吴应麟转一个身又向安亲王叩首:“谢安亲王提携之恩。”
安亲王把吴应麟拉起:“快快起来,快快起来,以后咱们就是同僚了。”
吴应麟道:“卑职当竭尽全力,粉身碎骨报效朝廷,效力安亲王。”
安亲王挥臂大声道:“今日大喜,摆筵席为吴将军庆贺。”
“谢安亲王!”吴应麟感动,没想到投靠安亲王是这么好一个结果。
安亲王道:“别说那么多,今后本王需要依仗吴提督的地方还多着呢,只要吴提督竭诚为朝廷效力,本王不会亏待你,朝廷也不会亏待你。”指着下面一些人道:“这些是你原来的部众,现在他们依然是你的部众,好好为朝廷效力吧。”
吴应麟激动:“谢亲王殿下。”他欢喜走出来,这些都是与他出生入死的兄弟啊,是他最信得过的弟兄。
大家都围上来个个个喜形于色,小千喜洋洋:“恭喜大将军!”
吴应麟沉声呵斥:“现在我已不是大将军,是提督!”对所有部众道:“大家都记好了,今后不准再叫我大将军,而应该叫提督。”
“是!提督大人。”部众们应声。背后安亲王满意地点点头。有了吴应麟的相助,他相信在各路进剿的亲王大将军中他将略胜一筹,荣立大功。
衡州城在加固修高,这是大元帅营通过的决议,齐良想阻止但没能阻止,在他的眼里即便是衡州城修得像珠穆朗玛峰那么高,坚固得像金刚钻那么牢都没有用,人家攻不下不会围困你?当前在大周势弱的情况下,他认为最佳办法还是运动战与游击战。
“世子!紧急军报。”张景山禀报。
齐良放下手头的事抬起头,张景山道:“禀世子!长沙传来消息逆贼应麟投靠了清廷。”
齐良苦笑,一点不感意外,他早料到会这样,他没有地方可走,他只能投靠清廷。
“跟我走,去大元帅营议事厅。”他猛地站起来。
议事厅里人进人出忙忙碌碌,齐良让张景山通报吴应麟投靠清廷的消息,大家既感到意外又不感到意外,一些人骂道:“乱臣贼子,投敌卖国,叛贼!”
齐良对这些无营养的话不感兴趣,大声道:“大家讨论一下此事的后续影响吧,咱们该如何应对?”
汪士荣道:“清廷必将利用此事大肆宣扬,这对我反清联盟各路的士气是一个沉重打击,特别对我大周。”
齐良吩咐:“大元帅营向各部下发文,令各部加强督导做好将士们的思想工作,在座各位也应该下到各省各府各地各部进行督察。”
夏国相马上识破齐良的奸计,他这是想削弱大元帅营的议事能力,站出道:“世子!派大臣们下去就没必要了,现在衡州府正缺人手呢!把函文发下去就是了,相信各部府大人会处理好的。”
齐良瞪一眼也不强求,接着道:“应麟逆贼投敌最直接也是最大的影响是军事上的影响,他对我大周的军队特点,作战方式,战略目的,军事布署烂熟于心,大家看该怎么应对?”
这也正是大家最担心的,汪士荣道:“咱们必须马上做出调整改变。”
这谈何容易?说谁都会说,大家小声议论了一下,却没有一个人能拿得出主意。
齐良扫一眼:“现在咱们最应该改变的是放弃衡州城,撤回云南。”此言一出,顿时大厅里乱哄哄起来,马上有人站出哭道:“世子!衡州仍我大周京都,是我大周精神之所在,岂能轻言放弃?”
齐良道:“衡州只是一座城而已,没必要上升到精神的高度。何况衡州也只是我大周的临时京都,咱们可以立它当然也可以取消它,大家想一想,其实咱们真正的京都应该是昆明是不是?”他话说得轻巧,其实他怎会不知放弃衡州的巨大影响呢?几乎可以摧垮反清联盟的斗争意志,又不知会催生多少投清卖国的汉奸?
夏国相道:“世子此言差矣!放弃衡州将置衡州民臣于何地?衡州失,我大周精神失,民心涣散,国将不国。”
齐良阴着脸:“不放弃衡州,衡州就不会失了吗?这只是主动放弃与被动占领的区别。”
御史唐法泽道:“世子怎知衡州会失?”
齐良道:“若是应麟逆贼引清军来攻,试想咱们能挡得住吗?”
夏国相愤愤问:“世子你到底想干什么?”
齐良道:“本王建议停止修建衡州城,把这些力量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放弃衡州城则视情况而定。”
“荒唐!守都还没有守,怎知就守不住?”大臣们嚷嚷。
齐良怒目以瞪:“若真到守不住时候便来不及了。”
众大臣不答话,齐良苦恨,若是自己是皇帝就好了,可强制命令行事,心中那邪恶的念头又起。
两日之后,吴应麟投靠清廷并被封为提督,授骁勇将军称号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大地,这在敌我双方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紧接着大周及其它反清联盟各路都接连不断发生叛变清廷的事件。
齐良想整编大周各部以提高部队思想素质及战斗力的建议没在大元帅营通过,十天之后,六百里快报传至衡州,齐良再次拿着急报闯进大元帅营议事厅,“啪”地一声把急报拍在桌上,戟指怒目:“你们看,你们自己看看,守得住吗?”急报上写着清军以逆贼应麟为先锋在塘溪山大败吴军,北方防御面已大开。
议事厅里静悄悄,大元帅营通过正常渠道也接到了这份快报,现在大家都慌了手脚不知该如何是好。
“景山!把当前的紧急情况向大家说一下。”齐良一脸怒色,这些人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
张景山走到一面墙前,挂上一幅地图,指着上面道:“我军败退后,正沿南北官道南撤,而应麟逆贼率两万大军穷追不舍,若是阻击不力的话,逆贼大军最迟四天可到达衡州城下。”
他扫视一眼让大家消化自己所讲,而齐良则阴睑着瞪着眼。
“而最可怕的还不是此,有一支二千人的清军正从鲁塘镇——牛子湾——寒山抄小路过来,他们两天之内就可达衡州城下。”张景山又道。
众人大惊,有人急道:“咱们马上发布全城总动员做好防御的准备。”
齐良晕厥,这些人还在做着固守的梦,他敲桌问:“若是衡州城被围了谁来救咱们?”
有人回答:“向各部发布救援令,令他们驰援京都勤王,不管清贼如何强悍,咱们守个三五月是不成问题的。”
这不是搞成生死大会战了吧?这正中清廷下怀,他们想找死我可不能陪着,齐良面青眼蓝:“你们要守你们守,明日我将带着父皇撤离衡州。”
夏国相大惊,愤怒:“世子!皇帝陛下怎受了那颠簸之苦,这不是要了他的命吗?”他之所以赞成固守,都是为了皇帝陛下。
齐良道:“谁也阻挡不了我,我还将通告全城百姓让他们自行散了。”
“不可,不可,万万不可啊!”众人哀求。如果齐良率衡州与昆明两个卫离开,这衡州城还守什么?
齐良阴阴冷笑:“你们自己看着办吧。”对张景山吩咐:“传令让乐静回来,不要再在前面守了。”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三百十一章 这是圣谕
齐良气冲冲回到西园,后面夏国相与汪士荣联袂跟了进来,夏国相惶惶问:“世子!当真要放弃衡州吗?”他现在才知道那日齐良所说要放弃衡州撤回昆明并非气话。
齐良死盯着他:“夏将军请给本王一个不放弃的理由。”以前的那个处处维护自己,与自己配合默契的夏国相哪去了?
夏国相跪在地上:“请世子看在皇帝陛下性命上不要放弃衡州。”
齐良反问:“难道咱们死守衡州皇帝陛下就一定能活命吗?”他还以为对方是在为百万臣民们考虑呢,原来只是为了吴三桂一个人,这是愚忠,死忠!
夏国相苦求:“固守胜与负只是五五之数,而咱们撤离衡州皇帝陛下必定经受不住。”
齐良道:“夏将军醒醒吧,以衡州目前之军力能拼赢清廷吗?一旦他们围困衡州断了咱们的后勤补给,不出两月咱们不被杀死也会被饿死。”
汪士荣一旁急着张口想帮衬几句,齐良指着他,堵住道:“别说咱们有援军,各路大军会齐来勤王救驾,清军也有援军而且比咱们多,他们的动员能力比咱们还要强。”他站起来走几步,喃喃:“现在还不是与清廷决战的时候,我也不想与清廷一战定输赢。”
汪士荣还是抢着说出了话:“世子!咱们撤回云南清军难道不会跟着咱们去云南?最后还不是需要与清廷决战,只是时间推迟了点,地点变化了一下而矣。”
齐良怀疑汪士荣与夏国荣是不是锈逗了?以前他们不是十分精明,相当睿智吗?他有点怒气不争道:“至少为咱们争取了战略时间与战略空间。”清军想要进云南岂会那么容易?己方不会在野外步步阻击,层层防御吗?
夏国相头叩地上:“请世子三思,皇帝陛下可是世子的父皇!”
齐良突然发现自己的这个姐夫是那么的讨厌,这还威胁自己来了,竟以不忠不孝来压迫自己。他看都不看跪在地上的夏国相,撇一边:“退下吧!明日若是跟着我走便来跟我商量一下撤退的事宜,若是不愿你们便好自为之。”
“世子!世子!”夏国相苦苦哀求,汪士荣也跟着跪下。
“你们这是干什么?”齐良怒竖直眉。
“世子!世子!大将军!大将军!”外面一名太监嚎哭着奔进来,“皇上、皇上,他、他驾崩啦!”
众人疯跑向寝宫,夏国相跑在最前面,突意识到什么又慢下速度让齐良跑在了前面。
寝宫前皇宫侍卫把一切人挡在外面,齐良望向刘胜明,刘胜明点点头,个中意思可能只有他们两人知道。
“世子!大将军!请稍等,太医们还在检查皇上龙体。”皇甫保柱挡下两人,他是这寝宫的最高负责人。
这是必走的程序,“还要多久?”齐良蹙眉问。
“不知道!”皇甫保柱摇头。
齐良退远几步,与夏国相等人拉开距离,让自己进入刘胜明飞豹组的安全保卫之中后,沉声下令:“所有人站在原地不准动;封锁整个皇宫,所有人员只准进不准出;严禁言语,待事情查实后由大元帅营统一口径向外择时宣布皇帝驾崩消息;召四品以上文官及千户以上武官于御花园集合;昆明卫加强衡州城防务及街上巡逻。”他一连串下达几条命令,正好这时齐惜音带着几乎所有飞豹组明卫赶来,他们上箭端弓对着大家。夏国相等人脸都绿了,这就是掌握兵权的好处。
“夏将军!汪先生!随我进去吧。”齐良招着手,张景山则下去落实他的指令去了。
夏国相无心与齐良计较这些,他更关心里面的情况,闷着头往里闯。
寝宫里面有五人,两名太医,一名宫女一名太监及吴忠。“世子!老爷他、他驾崩啦。”吴忠老泪纵横。
齐良抱着吴忠拍拍,走到龙床前,那个躺在床上的人是吴三桂吗?他一动不动,叱咤风云的一代枭雄终于安息了,他这一生不遗憾,当上了皇帝还有陈圆圆那种级数的红粉知已。
不管什么时候齐良与吴三桂呆在一起的时间都少,活着时与他闹矛盾,病重时没去照顾他,现在他真的离开人世了,齐良的心里好像缺了一个口子,酸酸的,涩涩的,有点空,有些痛……
突然间他好想听到吴三桂的声音,蹲下拉着他的手,还是温热的。也许他没死,只是睡着了,就像前几次自己来探望他时一样。
“验明没有?”夏国相一旁在厉声询问两名年迈的太医。
“回大将军!验清楚了,皇帝陛下是得病正常死亡。”一名太医道。
夏国相瞪一眼:“下去交待后事吧。”
两名太医哧得颤抖:“大将军饶命!”
夏国相不耐地挥挥手:“来人啦,把他们拖下去。”
两名太医大呼:“大将军饶命!世子饶命!”
齐良回头狠骂一声:“吵什么?把他们放了。”
夏国相怔一下,脸色极其不好看道:“世子!皇帝陛下驾崩了,这些个太医医治不力就得殉葬,这是规矩!”
“什么规矩?规矩就不能改吗?”齐良最讨厌规矩,“从现在开始改了。”
夏国相噎得说不出话,为打破这种尴尬局面,汪士荣道:“世子!为先皇办理丧葬要紧!”
齐良静静默哀一刻钟,转过脸已是泪流满面,擦一把泪道:“回西园!”
许多已接到通知的文官武将已赶到皇宫或是正在赶往皇宫,尽管有禁言令,但所有进入皇宫的人马上都知道发生了什么。
低级的文官武将们被集中在御花园看管,这个时候他们没一个人敢有意见,而高级别的文官武将则被召到了西园。
西园里文官武将们有的号啕大哭,有的轻声抽泣,有的沉默不言,有的小声议论,还有的盘算着未来。
齐良进来后,所有人行礼:“参见世子!”
齐良在中央坐下,御史唐法泽道:“世子!请马上料理先皇后事。”
齐良冷冷问:“清军两日之后就要到衡州,唐御史是想在战火中为父皇送葬吗?如此草草了事,尔是何居心,怎对得起先皇对汝的器重?”
唐法泽直冒冷汗,他只是一个政客而非军事家,只考虑了忠孝而没有考虑现实情况。
有人站出来为唐法泽辩解:“世子!这夏天天气炎热虫蚊多,唐御史也是为着先皇龙体考虑。”
齐良不予否认,只是问:“众位大臣,你们想让先皇葬在衡州城吗?若是清军来了他们掘了先皇陵墓怎么办?”
顿时整个大厅议论纷纷,片刻,有人站出道:“卑职建议把先皇运回昆明再葬。”
齐良满意点头,终于按着他的思路往下议事了,盯着这名发言的大臣,他是一名大学士,官居礼部尚书,也是大元帅营议事成员之一——周奉义。
紧接着又一名大臣站出道:“世子!料理先皇丧葬事大,但卑职认为当前还有比这更重大的事。”
齐良问:“什么事?”他认得此人,是户部左侍郎——曹宁。大周各部官员昆明、衡州各留一半,若是尚书留昆明,则侍郎留衡州,若是侍郎留昆明,则尚书留衡州。
曹宁道:“国不可一日无君,现在先帝刚走,此又正值国家最为脆弱的时候,更需要及早立君理事以安民心军心。”
齐良暗喜,表面却不动声色,扫视一眼,马上有人出来附和:“先立君而后再治丧,什么事都可办得有理有序,请世子三思。”
其它人纷纷附议,曹宁直接道:“请世子马上登基!”
夏国相与汪士荣至始至终都没有说话,他们在等一个人的到来,这时这个人终于来了,外面传来一声宣叫:“靖朔大将军到!”
吴国贵踏进来直接叩首:“叩见世子千岁。”
夏国相与汪士荣色变,吴国贵行的是见圣大礼,意思不言而喻,他们再一次对吴国贵感到不解。
“靖朔将军来得正好,咱们正在讨论为先帝治丧事宜,你也发表一下意见。”齐良道。
吴国贵道:“请世子登基而后治丧。”
齐良摇头:“不可!不可!父皇新丧,作儿子的怎可丧事没办完就念着那皇位呢?”心中对这吴国贵的好感又多了几分。
吴国贵跪在地上,其它人都跟着跪在地上:“请世子登基!”
齐良犹豫片刻,装着无奈道:“好吧,就依了大家!不过,特事特办,登基议式就免了,通告各部各府各将军就是了。”
夏国相终于站出说话:“由谁来发?”他大胆地直望齐良。
齐良心中恼怒,表面温和道:“以大元帅营的名义发。”现在他还必须依重这个大元帅营。
夏国相松出一口气,齐良又道:“由大元帅营统一向衡州城及大周各部各府各军队发布先皇驾崩消息,并同时向衡州城民通告,明日弃衡州撤回云南。”
众人大惊:“世子——皇上!”有些人还没有马上承认他是皇帝。
齐良沉声道:“这是朕的圣谕。”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三百十二章 来攀关系
“咚咚咚……”皇宫的巨钟发出沉闷而悠远的钟声,顿时传遍了整个衡州城。听到钟声,衡州城所有的城民翘首相望,许多人不由自主地涌往皇宫。
皇宫中铁骑四出,具体地传达来自宫中的旨意。衡州四大城门很快就全部关闭了,城中之人都被勒令不准外出,城中大街之上到处都是昆明卫的人马,偶尔还能看见穿着亮甲佩着腰刀的皇宫侍卫。原本分别驻扎在城外十里训练的两支各二千人新军也迅速向城门靠拢,紧紧注视着京城四周的情况。
一时间,从深宫一直到城门外都是一片戒严,气氛空前的紧张。
实际上在听到宫中传出来的钟声之时,衡州城中的人都已知道怎么回事——皇上驾崩了!没有了文治武功盖世的皇帝陛下,大周将来会怎样?在伤心感怀之余又多了一份愁苦与失望!
现在正是准备晚膳的时候,皇帝驾崩了,谁也没有心思做晚饭,就连小孩都知事的偎在父母爷爷奶奶身边不吵不闹。傍晚时分,人人着素,家家挂白,整个京城静寂,一片压抑,多灾多难的大周啊!
第二天清晨,城中秩序渐渐稳定,东南西北四城又都打开了大门,但此时皇宫中的钟又敲响了,城民们不明所以,又有皇帝死了吗?可新皇帝都还没见登基啊?随着一队队士兵鱼贯出来,他们迅速奔往城中各处粘贴告示,这时城民们才发现他们不仅没有了皇帝就连家也没有了,因为布告中告示——清军不日即到,让城民们自行散了躲避战祸。
顿时,整个衡州城大乱,城民们收拾细软拖儿带女,拖家带口争先出城逃命,有老的走不动的倒在地上,有小的走散了的哭啼大叫,有不舍自己那点家产的连坛坛罐罐都带上了。街上,城门口,路上都拥满的人,现在他们对前途感到更加迷茫。还有留下来不走的,除了一些孤苦无依实在走不动的,剩下的就是铁着心想当清廷的顺民的了。
站在高大的皇城上,看着渐渐空虚的衡州城或渐行渐远的混散的逃命队伍,夏国相一种悲恨气愤的滋味涌上心头,凄惨悲凉啊!这些百姓能逃得过清军的铁骑吗?他们不会被清军所掳杀也会被山贼强盗所洗劫,不会被山贼所洗劫也会被饿死。
“将军!咱们该去了,仪式就要开始了。”汪士荣小声提醒。夏国相叹息一声,随着汪士荣下了城楼。
虽说不举行登基仪式,但简单地表示一下还是要的,在朝堂上,文武百官跪在地上,齐呼:“叩见皇帝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所谓文武百官,其实人数不到四十人。于是,齐良就在这京城即将丢弃,臣民散离,自己逃命中登基了!
飞尘扬扬的南下官道上,新任骁勇将军吴应麟着一身带斑点的粉红清军作战装驰骋着,他依然骑着一匹白马,只是此白马非彼白马,这是安亲王精心挑选赠送的。
“报——”后面传来绵长的声音。
吴应麟勒马减速,一名传令兵禀道:“报提督大人!安亲王有令,命你部停止前进以防有诈。”
吴应麟傲然道:“吴军已溃不成军,有什么诈?”
一旁杨叶轻声提醒:“提督大人!这是安亲王的命令。”他依然还是吴应麟的参军,但官已至四品。
吴应麟醒悟:“回安亲王!就说我部接最新消息,吴军有加速溃逃之势,为免增加今后攻衡州城的难度,有必要把吴贼唐新所部歼于衡州城外。”
“是!”传令兵打马飞奔而去。
杨叶十分欣赏吴应麟的果断干练,但他的这种性格在清廷这个奴性十足的染缸里却不适合,容易遭妒,他决定今后在这方面多多提醒。
“先生!前面是哪里?”吴应麟对杨叶一样保持着那份信任,他知道杨叶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是对自己永远构不成威胁的人。
“回提督大人!是麻林镇,马上要到衡山,离衡州城还有二百里。”杨叶不停地扯着马绳,他的坐骑不知是口渴还是饥饿不停地在转来转去。
看看远处延绵起伏的衡山山脉,吴应麟感慨万千,半年前自己还在这山中为皇叔祈福呢!世事难料啊!说心里话,虽然那时处处受那狗熊压制,但自己还是愿意呆在大周而非这拖着狗尾巴的大清。他在大清只是一个提督,大清比提督官大和位尊的人海了去,而在大周他虽只是一个大将军,可他是皇帝的亲侄子,位尊显贵之至。
“大家加把劲,今次一定要把那孙万叛贼擒到手。”吴应麟大声道,想起被人出卖他心中怀着一种刻骨铭心的痛。他之所以不要命地对吴军穷追不舍,就是想擒了孙万。
杨叶道:“提督大人勿急,有方仁千户领二千军插小路轻骑突进,一定可以抄了吴军的后路,到时擒到的可不只是孙万叛贼还有唐新逆贼。”
吴应麟得意点头,这是他埋下的杀着,此次他不信吴军还能逃得了,他对吴军了如指掌,此番他不仅要歼灭此股万余逃窜的吴军,他还要拿下衡州城捉了那狗熊,这是他心头最大的恨。
“咱们也要加快速度,莫要让方仁兄弟辛苦了。”吴应麟拍着马又起程。
奔出不到五里,有探马急报:“提督大人!紧急军情。”
“说!”
“大周皇帝驾崩!”
“啊!”吴应麟大惊,急着更加用力拍着马屁股:“快!快!加速进军。”此时,衡州城必定混乱,军心民心涣散,正可趁此良机攻下衡州,现在他有一百二十个信心捉拿住狗熊。
“提督大人且慢,咱们已连续赶路五十里,士兵们受不了,休息一会吧。”杨叶阻道。
吴应麟不答应:“先生可知此是天赐良机,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
杨叶道:“大人放心,大周料理皇帝的后事都需要几日,咱们有的是时间。”
吴应麟点点头,杨叶又道:“咱们只要困了衡州城,他们谁也别想逃得了。”
吴应麟回头看看后面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七歪八倒的步兵,道:“好!大伙儿休息一会儿吧。”
大军赶到到衡山脚下时已天黑,吴应麟吩咐安营扎寨,用过晚膳,吹着山风吴应麟遥望南边,他的心已不在这里,早飘到了衡州。
白天奔驰赶路不及多想,一个人静下来时想起皇叔对自己的培养关爱他忍不住掉下眼泪。
“大人!皇上已逝就不要悲伤了,咱们偷偷保护好皇上的陵墓尽一份你做侄子的孝心就是了。”不知什么时候杨叶出现在其身旁,轻声宽慰。
吴应麟侧首未出声,他心中早决定是不会准允别人破坏皇叔尸骨的,就是拼了自己这一条性命都行。
“大人!有一位岳州戴家的求见。”杨叶另有它事。
这回吴应麟完全转过身,“戴家的人?”他奇怪,接着了然地冷笑。
杨叶道:“应该是来攀关系的,要不要见他?”
吴应麟道:“风吹两边倒的墙头草,不见。”他对戴家依然耿耿于怀,不是因为在戴家飞云别院被出卖,而是因为戴萌萌之事。
杨叶道:“戴家已完全倒向清廷,他们不攀大人这棵树还可攀上其它显贵。”
吴应麟沉思,杨叶又劝道:“若是大人能得到戴家的财力支持,大人的实力将大增。”
“去见见。”吴应麟道。
大帐里一名儒士打扮的中年人正忐忑不安地踱来踱去,吴应麟撩帘进来,中年儒士马上顿首:“草民戴坚叩见提督大人。”
“你是戴暄何人?”吴应麟无表情问。
戴坚道:“戴暄是草民的哥哥,草民是戴暄的三弟。”
吴应麟在案桌坐下:“给戴先生上茶。”
上茶后,吴应麟问:“戴先生有何事?”
戴坚突离座再次跪地:“此番草民代表大哥及戴家所有人特别来向大人为飞云别院之事赔礼道歉,咱们谁都不知住进飞云别院的是大人您,不然的话。。。。。。”
吴应麟道:“过去的事就别提了,我并没有怪罪你们。”
戴坚道:“飞云别院的管家已被下了狱,为表歉意,戴家特奉上二十万两银票以作赔罪,还望骁勇将军大人大量不以计较。”
吴应麟沉下脸:“本将军都说了事过去了就过去了,休要再提。”
戴坚应道:“是是是!”把银两递上。
吴应麟正眼未瞧:“收回去!”他对钱没什么概念。
戴坚笑一下:“待大人攻下衡州后,大哥将陪安亲王南下衡州巡视。”
吴应麟愣一下,原来人家早还攀上了安亲王!
戴坚又神秘一笑:“萌萌也将随大哥南下。”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三百十三章 不同往日
昊应麟紧紧盯着戴坚良久,缓缓出声:“戴先生退下吧。”
戴坚暧昧而又自信地一笑,把银票放下,鞠身行一礼洒脱地退下。
吴应麟没有出声喝止,等于收下了那张银票,也就等于同意了与戴家建立关系。
见戴坚出来,杨叶上前与之拱手行礼,之后进了大帐,“大人!谈得如何?”他靠近问。
吴应麟鲁鲁嘴示意看桌上,杨叶看见了那张银票,惊呼:“二十万两!大手笔啊。”
吴应麟苦笑:“何只于此,他们还利用萌萌在做文章。”
杨叶郑重道:“大人接受吧,此有百利而无一害。”
吴应麟道:“再说吧!”心中总有一种憋屈的感觉。
第二日清晨,吴应麟在睡梦中被人叫醒:“大人!衡州急报!”
吴应麟揉着眼:“什么消息?”
来人道:“衡州城民开始大量外逃,听闻吴军准备放弃衡州撤回云南。”
“什么啊?”吴应麟一骨碌坐起,“快传杨参军。”
杨叶也是匆匆从毛毯中爬起,赶到大帐便道:“没想到他们竟然放弃衡州,有胆识有魄力啊!”前几日得报吴军还在修高加固衡州城呢。
吴应麟点头:“他们连皇叔的丧事都不办了,看来狗熊已登基做了皇帝,而且也只有他有这种魄力做出此放弃京都的决定。”他这话中带着酸涩,百般滋味上心头。
杨叶认同:“至少他掌握了衡州城的实际权力。”
吴应麟道:“咱们得赶快追。”真不甘让那狗熊逃了。
杨叶摇头:“追是来不及了,可令方仁的二千军改道直接赶往衡州城或可咬住吴军的尾巴。”
吴应麟疑问:“先生认为吴军会往南撤退?”
杨叶道:“他们唯有往南再折向西退回云南,因为贵州已被友军占领大半,这条通道已被切断。”
吴应麟阴阴一笑:“若是他们敢从广西通道回云南则有他们好看!”
杨叶不以为然问:“大人可是认为吴世琮会绊住他们的腿?”
吴应麟信心满满:“吾即刻修书一封给吴世琮,并让安亲王出面向朝廷举荐,相信只要是识时务者都应该知道该怎么做。”
杨叶摆摆手:“不尽然!大人可知为什么在咱们衡州起事时,吴世琮为何没有赶到衡州支援?”
吴应麟摇摇头,杨叶道:“据事后得到的消息,吴世琮非不想赶来增援,而是被韶州的刘锋雄部与天朔府的谭炎良部所绊,不得不退回了桂林。”
吴应麟沮丧:“原来如此!”直叹可惜,由此可见那狗熊一切早做了准备,阴谲狡诈之人。接着问:“难道就让那狗熊就此安安然然地退回云南?”浑身像被抓了似的不舒服。
杨叶不自信道:“若是他怜惜百姓,咱们便还有机会追上。”成千上万百姓拖家带口肯定行不快。
吴应麟沉声道:“起营,马上追!小说整理发布于ωар.ㄧбΚ.Сn”
夏国相、汪士荣及大元帅营众大臣护着先皇的灵柩先走了,他们由吴国贵的七千大军护卫走广西通道。齐良最后一批走,出衡州城他回望,此次他来衡州的目的算是达成,但实力并没有丝毫增长,只是头上多了一顶皇帝的帽子。
“要离开了!”齐良默默不舍地跳上马,异常坚定,“我还会回来的!”
“陛下!咱们快走,清军很快就到。”张景山忍不住催促,三个方向都有清军,他十分担心齐良的安全。
齐良叹一声:“走吧!”
陪在身边的昆明卫指挥使蒋云湘问:“陛下!这些百姓怎么办?他们可跑不赢清军的铁骑。”
齐良问:“最快的一股清军有多少人?”
张景山回答:“有二千军,由一个叫方仁的清军千户率领,他们抄小路日夜兼程赶来衡州,大概六个时辰之后可到衡州城下。”
根据撤退之前作出的军事安排,从北面败退下来的唐新部万余吴军将改向往西撤退,退入贵州,由鲁辉湘的贵阳卫负责接应;在东面御敌的乐静部与秦归林部往南撤退,进入广东,由韶州的刘锋雄部负责接应。
齐良看看慢行慢走望不到尽头的百姓逃命队伍,下达命令:“云湘!你率昆明卫断后,吃掉清军方仁部,为百姓们的撤退尽量争取一些时间。”
“遵命!”蒋云湘应道。
齐良与蒋云湘分道而行,蒋云湘率昆明卫逆势而上向东北,齐良率四千衡州训练不到半月的四千新军及飞豹组明卫向西南,走出不到十里,张景山上来禀报:“陛下!接乐指挥使信,其部不能摆脱简亲王部的纠缠,他准备留下衡州卫断后,让秦将军部先行撤往广东,准允否请您指示。”
齐良道:“准了!”接着问:“乐指挥使自己能脱身吗?”
张景山道:“完成断后任务后,乐指挥使准备率衡州卫留下来。”
齐良颔首:“如此也好,留在当地游击而战也可拖住不少清军。”他一点不为乐静担心,只是他本想让乐静做主帅负责阻击清军向云南推进的。
路上由于有百姓们磕磕挡挡齐良走得并不快,张景山再次担心道:“陛下!如此下去可不行,蒋指挥使能挡得了一路清军挡不了第二路清军。”现在护卫齐良的只是一支刚招募的新军。
齐良道:“让士兵们下去向百姓们宣讲,让他们不要走官道,都分散了走,尽量宿寄于偏远山地。”他虽怜悯这些苦难的百姓,但若是清军追来了他是不会学三国的刘玄初的。
张景山道:“这些新兵的纪律性很差,还出现了抢劫百姓财物的事件。”这些新兵由大元帅营负责招募,也是由大元帅营派出军官负责训练。
齐良大怒:“有这等事?咱们已够对不起这些苦难的百姓了,岂能再去为难他们?把抢劫百姓的士兵拖出来斩了!”
张景山遵令:“是!”
张景山下去后,齐良吩咐:“把齐侍卫长找来。”
齐惜音很快上来,她询问:“陛下有何吩咐?”
齐良道:“齐姐!朕封你为帼国卫指挥使,这四千人就是你的兵,不够的回昆明后朕再为你补充,汝也可自行添加女兵!”当皇帝就是好,可以不经过任何人直接组建军队,以前自己想要?( 重生成了吴应熊 http://www.xlawen.org/kan/1448/ )
“将军!安亲王在里面等你。”回到长沙府衙,所有人都对吴应麟毕躬毕敬,而且他还发现这些人脸上还带着一份献媚的笑,这是之前不曾有的。
“大将军!大将军!”进到里院,吴应麟惊奇小千与杨叶也在,而且那百十名部众也都在。
“吴将军!恭喜恭喜!”健朗的安亲王眉开眼笑迎出来。
吴应麟马上顿首:“参见安亲王。”接着淡淡然然问:“不知卑下喜从何来?”见四周的人都是一个样,笑面如花,心中奇怪。
“来来来!”安亲王走上前拉过吴应麟的手,“圣上的谕旨到了。”
“真的吗?”吴应麟心跳骤然加剧,心中充满期待。
“把谕旨拿过来。”安亲王吩咐,一名文书匆匆递上一卷绵卷,他接过又转递给吴应麟:“是真是假你自己看吧。”
吴应麟激动地接过谕旨,展开浏览,迅速跪在地上面北:“谢皇上圣恩。”喜极而泣。
“现在我应该称你吴提督了。”安亲王哈哈大笑。提督仍清廷从一品,是最高的武职外官。
吴应麟转一个身又向安亲王叩首:“谢安亲王提携之恩。”
安亲王把吴应麟拉起:“快快起来,快快起来,以后咱们就是同僚了。”
吴应麟道:“卑职当竭尽全力,粉身碎骨报效朝廷,效力安亲王。”
安亲王挥臂大声道:“今日大喜,摆筵席为吴将军庆贺。”
“谢安亲王!”吴应麟感动,没想到投靠安亲王是这么好一个结果。
安亲王道:“别说那么多,今后本王需要依仗吴提督的地方还多着呢,只要吴提督竭诚为朝廷效力,本王不会亏待你,朝廷也不会亏待你。”指着下面一些人道:“这些是你原来的部众,现在他们依然是你的部众,好好为朝廷效力吧。”
吴应麟激动:“谢亲王殿下。”他欢喜走出来,这些都是与他出生入死的兄弟啊,是他最信得过的弟兄。
大家都围上来个个个喜形于色,小千喜洋洋:“恭喜大将军!”
吴应麟沉声呵斥:“现在我已不是大将军,是提督!”对所有部众道:“大家都记好了,今后不准再叫我大将军,而应该叫提督。”
“是!提督大人。”部众们应声。背后安亲王满意地点点头。有了吴应麟的相助,他相信在各路进剿的亲王大将军中他将略胜一筹,荣立大功。
衡州城在加固修高,这是大元帅营通过的决议,齐良想阻止但没能阻止,在他的眼里即便是衡州城修得像珠穆朗玛峰那么高,坚固得像金刚钻那么牢都没有用,人家攻不下不会围困你?当前在大周势弱的情况下,他认为最佳办法还是运动战与游击战。
“世子!紧急军报。”张景山禀报。
齐良放下手头的事抬起头,张景山道:“禀世子!长沙传来消息逆贼应麟投靠了清廷。”
齐良苦笑,一点不感意外,他早料到会这样,他没有地方可走,他只能投靠清廷。
“跟我走,去大元帅营议事厅。”他猛地站起来。
议事厅里人进人出忙忙碌碌,齐良让张景山通报吴应麟投靠清廷的消息,大家既感到意外又不感到意外,一些人骂道:“乱臣贼子,投敌卖国,叛贼!”
齐良对这些无营养的话不感兴趣,大声道:“大家讨论一下此事的后续影响吧,咱们该如何应对?”
汪士荣道:“清廷必将利用此事大肆宣扬,这对我反清联盟各路的士气是一个沉重打击,特别对我大周。”
齐良吩咐:“大元帅营向各部下发文,令各部加强督导做好将士们的思想工作,在座各位也应该下到各省各府各地各部进行督察。”
夏国相马上识破齐良的奸计,他这是想削弱大元帅营的议事能力,站出道:“世子!派大臣们下去就没必要了,现在衡州府正缺人手呢!把函文发下去就是了,相信各部府大人会处理好的。”
齐良瞪一眼也不强求,接着道:“应麟逆贼投敌最直接也是最大的影响是军事上的影响,他对我大周的军队特点,作战方式,战略目的,军事布署烂熟于心,大家看该怎么应对?”
这也正是大家最担心的,汪士荣道:“咱们必须马上做出调整改变。”
这谈何容易?说谁都会说,大家小声议论了一下,却没有一个人能拿得出主意。
齐良扫一眼:“现在咱们最应该改变的是放弃衡州城,撤回云南。”此言一出,顿时大厅里乱哄哄起来,马上有人站出哭道:“世子!衡州仍我大周京都,是我大周精神之所在,岂能轻言放弃?”
齐良道:“衡州只是一座城而已,没必要上升到精神的高度。何况衡州也只是我大周的临时京都,咱们可以立它当然也可以取消它,大家想一想,其实咱们真正的京都应该是昆明是不是?”他话说得轻巧,其实他怎会不知放弃衡州的巨大影响呢?几乎可以摧垮反清联盟的斗争意志,又不知会催生多少投清卖国的汉奸?
夏国相道:“世子此言差矣!放弃衡州将置衡州民臣于何地?衡州失,我大周精神失,民心涣散,国将不国。”
齐良阴着脸:“不放弃衡州,衡州就不会失了吗?这只是主动放弃与被动占领的区别。”
御史唐法泽道:“世子怎知衡州会失?”
齐良道:“若是应麟逆贼引清军来攻,试想咱们能挡得住吗?”
夏国相愤愤问:“世子你到底想干什么?”
齐良道:“本王建议停止修建衡州城,把这些力量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放弃衡州城则视情况而定。”
“荒唐!守都还没有守,怎知就守不住?”大臣们嚷嚷。
齐良怒目以瞪:“若真到守不住时候便来不及了。”
众大臣不答话,齐良苦恨,若是自己是皇帝就好了,可强制命令行事,心中那邪恶的念头又起。
两日之后,吴应麟投靠清廷并被封为提督,授骁勇将军称号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大地,这在敌我双方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紧接着大周及其它反清联盟各路都接连不断发生叛变清廷的事件。
齐良想整编大周各部以提高部队思想素质及战斗力的建议没在大元帅营通过,十天之后,六百里快报传至衡州,齐良再次拿着急报闯进大元帅营议事厅,“啪”地一声把急报拍在桌上,戟指怒目:“你们看,你们自己看看,守得住吗?”急报上写着清军以逆贼应麟为先锋在塘溪山大败吴军,北方防御面已大开。
议事厅里静悄悄,大元帅营通过正常渠道也接到了这份快报,现在大家都慌了手脚不知该如何是好。
“景山!把当前的紧急情况向大家说一下。”齐良一脸怒色,这些人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
张景山走到一面墙前,挂上一幅地图,指着上面道:“我军败退后,正沿南北官道南撤,而应麟逆贼率两万大军穷追不舍,若是阻击不力的话,逆贼大军最迟四天可到达衡州城下。”
他扫视一眼让大家消化自己所讲,而齐良则阴睑着瞪着眼。
“而最可怕的还不是此,有一支二千人的清军正从鲁塘镇——牛子湾——寒山抄小路过来,他们两天之内就可达衡州城下。”张景山又道。
众人大惊,有人急道:“咱们马上发布全城总动员做好防御的准备。”
齐良晕厥,这些人还在做着固守的梦,他敲桌问:“若是衡州城被围了谁来救咱们?”
有人回答:“向各部发布救援令,令他们驰援京都勤王,不管清贼如何强悍,咱们守个三五月是不成问题的。”
这不是搞成生死大会战了吧?这正中清廷下怀,他们想找死我可不能陪着,齐良面青眼蓝:“你们要守你们守,明日我将带着父皇撤离衡州。”
夏国相大惊,愤怒:“世子!皇帝陛下怎受了那颠簸之苦,这不是要了他的命吗?”他之所以赞成固守,都是为了皇帝陛下。
齐良道:“谁也阻挡不了我,我还将通告全城百姓让他们自行散了。”
“不可,不可,万万不可啊!”众人哀求。如果齐良率衡州与昆明两个卫离开,这衡州城还守什么?
齐良阴阴冷笑:“你们自己看着办吧。”对张景山吩咐:“传令让乐静回来,不要再在前面守了。”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三百十一章 这是圣谕
齐良气冲冲回到西园,后面夏国相与汪士荣联袂跟了进来,夏国相惶惶问:“世子!当真要放弃衡州吗?”他现在才知道那日齐良所说要放弃衡州撤回昆明并非气话。
齐良死盯着他:“夏将军请给本王一个不放弃的理由。”以前的那个处处维护自己,与自己配合默契的夏国相哪去了?
夏国相跪在地上:“请世子看在皇帝陛下性命上不要放弃衡州。”
齐良反问:“难道咱们死守衡州皇帝陛下就一定能活命吗?”他还以为对方是在为百万臣民们考虑呢,原来只是为了吴三桂一个人,这是愚忠,死忠!
夏国相苦求:“固守胜与负只是五五之数,而咱们撤离衡州皇帝陛下必定经受不住。”
齐良道:“夏将军醒醒吧,以衡州目前之军力能拼赢清廷吗?一旦他们围困衡州断了咱们的后勤补给,不出两月咱们不被杀死也会被饿死。”
汪士荣一旁急着张口想帮衬几句,齐良指着他,堵住道:“别说咱们有援军,各路大军会齐来勤王救驾,清军也有援军而且比咱们多,他们的动员能力比咱们还要强。”他站起来走几步,喃喃:“现在还不是与清廷决战的时候,我也不想与清廷一战定输赢。”
汪士荣还是抢着说出了话:“世子!咱们撤回云南清军难道不会跟着咱们去云南?最后还不是需要与清廷决战,只是时间推迟了点,地点变化了一下而矣。”
齐良怀疑汪士荣与夏国荣是不是锈逗了?以前他们不是十分精明,相当睿智吗?他有点怒气不争道:“至少为咱们争取了战略时间与战略空间。”清军想要进云南岂会那么容易?己方不会在野外步步阻击,层层防御吗?
夏国相头叩地上:“请世子三思,皇帝陛下可是世子的父皇!”
齐良突然发现自己的这个姐夫是那么的讨厌,这还威胁自己来了,竟以不忠不孝来压迫自己。他看都不看跪在地上的夏国相,撇一边:“退下吧!明日若是跟着我走便来跟我商量一下撤退的事宜,若是不愿你们便好自为之。”
“世子!世子!”夏国相苦苦哀求,汪士荣也跟着跪下。
“你们这是干什么?”齐良怒竖直眉。
“世子!世子!大将军!大将军!”外面一名太监嚎哭着奔进来,“皇上、皇上,他、他驾崩啦!”
众人疯跑向寝宫,夏国相跑在最前面,突意识到什么又慢下速度让齐良跑在了前面。
寝宫前皇宫侍卫把一切人挡在外面,齐良望向刘胜明,刘胜明点点头,个中意思可能只有他们两人知道。
“世子!大将军!请稍等,太医们还在检查皇上龙体。”皇甫保柱挡下两人,他是这寝宫的最高负责人。
这是必走的程序,“还要多久?”齐良蹙眉问。
“不知道!”皇甫保柱摇头。
齐良退远几步,与夏国相等人拉开距离,让自己进入刘胜明飞豹组的安全保卫之中后,沉声下令:“所有人站在原地不准动;封锁整个皇宫,所有人员只准进不准出;严禁言语,待事情查实后由大元帅营统一口径向外择时宣布皇帝驾崩消息;召四品以上文官及千户以上武官于御花园集合;昆明卫加强衡州城防务及街上巡逻。”他一连串下达几条命令,正好这时齐惜音带着几乎所有飞豹组明卫赶来,他们上箭端弓对着大家。夏国相等人脸都绿了,这就是掌握兵权的好处。
“夏将军!汪先生!随我进去吧。”齐良招着手,张景山则下去落实他的指令去了。
夏国相无心与齐良计较这些,他更关心里面的情况,闷着头往里闯。
寝宫里面有五人,两名太医,一名宫女一名太监及吴忠。“世子!老爷他、他驾崩啦。”吴忠老泪纵横。
齐良抱着吴忠拍拍,走到龙床前,那个躺在床上的人是吴三桂吗?他一动不动,叱咤风云的一代枭雄终于安息了,他这一生不遗憾,当上了皇帝还有陈圆圆那种级数的红粉知已。
不管什么时候齐良与吴三桂呆在一起的时间都少,活着时与他闹矛盾,病重时没去照顾他,现在他真的离开人世了,齐良的心里好像缺了一个口子,酸酸的,涩涩的,有点空,有些痛……
突然间他好想听到吴三桂的声音,蹲下拉着他的手,还是温热的。也许他没死,只是睡着了,就像前几次自己来探望他时一样。
“验明没有?”夏国相一旁在厉声询问两名年迈的太医。
“回大将军!验清楚了,皇帝陛下是得病正常死亡。”一名太医道。
夏国相瞪一眼:“下去交待后事吧。”
两名太医哧得颤抖:“大将军饶命!”
夏国相不耐地挥挥手:“来人啦,把他们拖下去。”
两名太医大呼:“大将军饶命!世子饶命!”
齐良回头狠骂一声:“吵什么?把他们放了。”
夏国相怔一下,脸色极其不好看道:“世子!皇帝陛下驾崩了,这些个太医医治不力就得殉葬,这是规矩!”
“什么规矩?规矩就不能改吗?”齐良最讨厌规矩,“从现在开始改了。”
夏国相噎得说不出话,为打破这种尴尬局面,汪士荣道:“世子!为先皇办理丧葬要紧!”
齐良静静默哀一刻钟,转过脸已是泪流满面,擦一把泪道:“回西园!”
许多已接到通知的文官武将已赶到皇宫或是正在赶往皇宫,尽管有禁言令,但所有进入皇宫的人马上都知道发生了什么。
低级的文官武将们被集中在御花园看管,这个时候他们没一个人敢有意见,而高级别的文官武将则被召到了西园。
西园里文官武将们有的号啕大哭,有的轻声抽泣,有的沉默不言,有的小声议论,还有的盘算着未来。
齐良进来后,所有人行礼:“参见世子!”
齐良在中央坐下,御史唐法泽道:“世子!请马上料理先皇后事。”
齐良冷冷问:“清军两日之后就要到衡州,唐御史是想在战火中为父皇送葬吗?如此草草了事,尔是何居心,怎对得起先皇对汝的器重?”
唐法泽直冒冷汗,他只是一个政客而非军事家,只考虑了忠孝而没有考虑现实情况。
有人站出来为唐法泽辩解:“世子!这夏天天气炎热虫蚊多,唐御史也是为着先皇龙体考虑。”
齐良不予否认,只是问:“众位大臣,你们想让先皇葬在衡州城吗?若是清军来了他们掘了先皇陵墓怎么办?”
顿时整个大厅议论纷纷,片刻,有人站出道:“卑职建议把先皇运回昆明再葬。”
齐良满意点头,终于按着他的思路往下议事了,盯着这名发言的大臣,他是一名大学士,官居礼部尚书,也是大元帅营议事成员之一——周奉义。
紧接着又一名大臣站出道:“世子!料理先皇丧葬事大,但卑职认为当前还有比这更重大的事。”
齐良问:“什么事?”他认得此人,是户部左侍郎——曹宁。大周各部官员昆明、衡州各留一半,若是尚书留昆明,则侍郎留衡州,若是侍郎留昆明,则尚书留衡州。
曹宁道:“国不可一日无君,现在先帝刚走,此又正值国家最为脆弱的时候,更需要及早立君理事以安民心军心。”
齐良暗喜,表面却不动声色,扫视一眼,马上有人出来附和:“先立君而后再治丧,什么事都可办得有理有序,请世子三思。”
其它人纷纷附议,曹宁直接道:“请世子马上登基!”
夏国相与汪士荣至始至终都没有说话,他们在等一个人的到来,这时这个人终于来了,外面传来一声宣叫:“靖朔大将军到!”
吴国贵踏进来直接叩首:“叩见世子千岁。”
夏国相与汪士荣色变,吴国贵行的是见圣大礼,意思不言而喻,他们再一次对吴国贵感到不解。
“靖朔将军来得正好,咱们正在讨论为先帝治丧事宜,你也发表一下意见。”齐良道。
吴国贵道:“请世子登基而后治丧。”
齐良摇头:“不可!不可!父皇新丧,作儿子的怎可丧事没办完就念着那皇位呢?”心中对这吴国贵的好感又多了几分。
吴国贵跪在地上,其它人都跟着跪在地上:“请世子登基!”
齐良犹豫片刻,装着无奈道:“好吧,就依了大家!不过,特事特办,登基议式就免了,通告各部各府各将军就是了。”
夏国相终于站出说话:“由谁来发?”他大胆地直望齐良。
齐良心中恼怒,表面温和道:“以大元帅营的名义发。”现在他还必须依重这个大元帅营。
夏国相松出一口气,齐良又道:“由大元帅营统一向衡州城及大周各部各府各军队发布先皇驾崩消息,并同时向衡州城民通告,明日弃衡州撤回云南。”
众人大惊:“世子——皇上!”有些人还没有马上承认他是皇帝。
齐良沉声道:“这是朕的圣谕。”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三百十二章 来攀关系
“咚咚咚……”皇宫的巨钟发出沉闷而悠远的钟声,顿时传遍了整个衡州城。听到钟声,衡州城所有的城民翘首相望,许多人不由自主地涌往皇宫。
皇宫中铁骑四出,具体地传达来自宫中的旨意。衡州四大城门很快就全部关闭了,城中之人都被勒令不准外出,城中大街之上到处都是昆明卫的人马,偶尔还能看见穿着亮甲佩着腰刀的皇宫侍卫。原本分别驻扎在城外十里训练的两支各二千人新军也迅速向城门靠拢,紧紧注视着京城四周的情况。
一时间,从深宫一直到城门外都是一片戒严,气氛空前的紧张。
实际上在听到宫中传出来的钟声之时,衡州城中的人都已知道怎么回事——皇上驾崩了!没有了文治武功盖世的皇帝陛下,大周将来会怎样?在伤心感怀之余又多了一份愁苦与失望!
现在正是准备晚膳的时候,皇帝驾崩了,谁也没有心思做晚饭,就连小孩都知事的偎在父母爷爷奶奶身边不吵不闹。傍晚时分,人人着素,家家挂白,整个京城静寂,一片压抑,多灾多难的大周啊!
第二天清晨,城中秩序渐渐稳定,东南西北四城又都打开了大门,但此时皇宫中的钟又敲响了,城民们不明所以,又有皇帝死了吗?可新皇帝都还没见登基啊?随着一队队士兵鱼贯出来,他们迅速奔往城中各处粘贴告示,这时城民们才发现他们不仅没有了皇帝就连家也没有了,因为布告中告示——清军不日即到,让城民们自行散了躲避战祸。
顿时,整个衡州城大乱,城民们收拾细软拖儿带女,拖家带口争先出城逃命,有老的走不动的倒在地上,有小的走散了的哭啼大叫,有不舍自己那点家产的连坛坛罐罐都带上了。街上,城门口,路上都拥满的人,现在他们对前途感到更加迷茫。还有留下来不走的,除了一些孤苦无依实在走不动的,剩下的就是铁着心想当清廷的顺民的了。
站在高大的皇城上,看着渐渐空虚的衡州城或渐行渐远的混散的逃命队伍,夏国相一种悲恨气愤的滋味涌上心头,凄惨悲凉啊!这些百姓能逃得过清军的铁骑吗?他们不会被清军所掳杀也会被山贼强盗所洗劫,不会被山贼所洗劫也会被饿死。
“将军!咱们该去了,仪式就要开始了。”汪士荣小声提醒。夏国相叹息一声,随着汪士荣下了城楼。
虽说不举行登基仪式,但简单地表示一下还是要的,在朝堂上,文武百官跪在地上,齐呼:“叩见皇帝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所谓文武百官,其实人数不到四十人。于是,齐良就在这京城即将丢弃,臣民散离,自己逃命中登基了!
飞尘扬扬的南下官道上,新任骁勇将军吴应麟着一身带斑点的粉红清军作战装驰骋着,他依然骑着一匹白马,只是此白马非彼白马,这是安亲王精心挑选赠送的。
“报——”后面传来绵长的声音。
吴应麟勒马减速,一名传令兵禀道:“报提督大人!安亲王有令,命你部停止前进以防有诈。”
吴应麟傲然道:“吴军已溃不成军,有什么诈?”
一旁杨叶轻声提醒:“提督大人!这是安亲王的命令。”他依然还是吴应麟的参军,但官已至四品。
吴应麟醒悟:“回安亲王!就说我部接最新消息,吴军有加速溃逃之势,为免增加今后攻衡州城的难度,有必要把吴贼唐新所部歼于衡州城外。”
“是!”传令兵打马飞奔而去。
杨叶十分欣赏吴应麟的果断干练,但他的这种性格在清廷这个奴性十足的染缸里却不适合,容易遭妒,他决定今后在这方面多多提醒。
“先生!前面是哪里?”吴应麟对杨叶一样保持着那份信任,他知道杨叶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是对自己永远构不成威胁的人。
“回提督大人!是麻林镇,马上要到衡山,离衡州城还有二百里。”杨叶不停地扯着马绳,他的坐骑不知是口渴还是饥饿不停地在转来转去。
看看远处延绵起伏的衡山山脉,吴应麟感慨万千,半年前自己还在这山中为皇叔祈福呢!世事难料啊!说心里话,虽然那时处处受那狗熊压制,但自己还是愿意呆在大周而非这拖着狗尾巴的大清。他在大清只是一个提督,大清比提督官大和位尊的人海了去,而在大周他虽只是一个大将军,可他是皇帝的亲侄子,位尊显贵之至。
“大家加把劲,今次一定要把那孙万叛贼擒到手。”吴应麟大声道,想起被人出卖他心中怀着一种刻骨铭心的痛。他之所以不要命地对吴军穷追不舍,就是想擒了孙万。
杨叶道:“提督大人勿急,有方仁千户领二千军插小路轻骑突进,一定可以抄了吴军的后路,到时擒到的可不只是孙万叛贼还有唐新逆贼。”
吴应麟得意点头,这是他埋下的杀着,此次他不信吴军还能逃得了,他对吴军了如指掌,此番他不仅要歼灭此股万余逃窜的吴军,他还要拿下衡州城捉了那狗熊,这是他心头最大的恨。
“咱们也要加快速度,莫要让方仁兄弟辛苦了。”吴应麟拍着马又起程。
奔出不到五里,有探马急报:“提督大人!紧急军情。”
“说!”
“大周皇帝驾崩!”
“啊!”吴应麟大惊,急着更加用力拍着马屁股:“快!快!加速进军。”此时,衡州城必定混乱,军心民心涣散,正可趁此良机攻下衡州,现在他有一百二十个信心捉拿住狗熊。
“提督大人且慢,咱们已连续赶路五十里,士兵们受不了,休息一会吧。”杨叶阻道。
吴应麟不答应:“先生可知此是天赐良机,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
杨叶道:“大人放心,大周料理皇帝的后事都需要几日,咱们有的是时间。”
吴应麟点点头,杨叶又道:“咱们只要困了衡州城,他们谁也别想逃得了。”
吴应麟回头看看后面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七歪八倒的步兵,道:“好!大伙儿休息一会儿吧。”
大军赶到到衡山脚下时已天黑,吴应麟吩咐安营扎寨,用过晚膳,吹着山风吴应麟遥望南边,他的心已不在这里,早飘到了衡州。
白天奔驰赶路不及多想,一个人静下来时想起皇叔对自己的培养关爱他忍不住掉下眼泪。
“大人!皇上已逝就不要悲伤了,咱们偷偷保护好皇上的陵墓尽一份你做侄子的孝心就是了。”不知什么时候杨叶出现在其身旁,轻声宽慰。
吴应麟侧首未出声,他心中早决定是不会准允别人破坏皇叔尸骨的,就是拼了自己这一条性命都行。
“大人!有一位岳州戴家的求见。”杨叶另有它事。
这回吴应麟完全转过身,“戴家的人?”他奇怪,接着了然地冷笑。
杨叶道:“应该是来攀关系的,要不要见他?”
吴应麟道:“风吹两边倒的墙头草,不见。”他对戴家依然耿耿于怀,不是因为在戴家飞云别院被出卖,而是因为戴萌萌之事。
杨叶道:“戴家已完全倒向清廷,他们不攀大人这棵树还可攀上其它显贵。”
吴应麟沉思,杨叶又劝道:“若是大人能得到戴家的财力支持,大人的实力将大增。”
“去见见。”吴应麟道。
大帐里一名儒士打扮的中年人正忐忑不安地踱来踱去,吴应麟撩帘进来,中年儒士马上顿首:“草民戴坚叩见提督大人。”
“你是戴暄何人?”吴应麟无表情问。
戴坚道:“戴暄是草民的哥哥,草民是戴暄的三弟。”
吴应麟在案桌坐下:“给戴先生上茶。”
上茶后,吴应麟问:“戴先生有何事?”
戴坚突离座再次跪地:“此番草民代表大哥及戴家所有人特别来向大人为飞云别院之事赔礼道歉,咱们谁都不知住进飞云别院的是大人您,不然的话。。。。。。”
吴应麟道:“过去的事就别提了,我并没有怪罪你们。”
戴坚道:“飞云别院的管家已被下了狱,为表歉意,戴家特奉上二十万两银票以作赔罪,还望骁勇将军大人大量不以计较。”
吴应麟沉下脸:“本将军都说了事过去了就过去了,休要再提。”
戴坚应道:“是是是!”把银两递上。
吴应麟正眼未瞧:“收回去!”他对钱没什么概念。
戴坚笑一下:“待大人攻下衡州后,大哥将陪安亲王南下衡州巡视。”
吴应麟愣一下,原来人家早还攀上了安亲王!
戴坚又神秘一笑:“萌萌也将随大哥南下。”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三百十三章 不同往日
昊应麟紧紧盯着戴坚良久,缓缓出声:“戴先生退下吧。”
戴坚暧昧而又自信地一笑,把银票放下,鞠身行一礼洒脱地退下。
吴应麟没有出声喝止,等于收下了那张银票,也就等于同意了与戴家建立关系。
见戴坚出来,杨叶上前与之拱手行礼,之后进了大帐,“大人!谈得如何?”他靠近问。
吴应麟鲁鲁嘴示意看桌上,杨叶看见了那张银票,惊呼:“二十万两!大手笔啊。”
吴应麟苦笑:“何只于此,他们还利用萌萌在做文章。”
杨叶郑重道:“大人接受吧,此有百利而无一害。”
吴应麟道:“再说吧!”心中总有一种憋屈的感觉。
第二日清晨,吴应麟在睡梦中被人叫醒:“大人!衡州急报!”
吴应麟揉着眼:“什么消息?”
来人道:“衡州城民开始大量外逃,听闻吴军准备放弃衡州撤回云南。”
“什么啊?”吴应麟一骨碌坐起,“快传杨参军。”
杨叶也是匆匆从毛毯中爬起,赶到大帐便道:“没想到他们竟然放弃衡州,有胆识有魄力啊!”前几日得报吴军还在修高加固衡州城呢。
吴应麟点头:“他们连皇叔的丧事都不办了,看来狗熊已登基做了皇帝,而且也只有他有这种魄力做出此放弃京都的决定。”他这话中带着酸涩,百般滋味上心头。
杨叶认同:“至少他掌握了衡州城的实际权力。”
吴应麟道:“咱们得赶快追。”真不甘让那狗熊逃了。
杨叶摇头:“追是来不及了,可令方仁的二千军改道直接赶往衡州城或可咬住吴军的尾巴。”
吴应麟疑问:“先生认为吴军会往南撤退?”
杨叶道:“他们唯有往南再折向西退回云南,因为贵州已被友军占领大半,这条通道已被切断。”
吴应麟阴阴一笑:“若是他们敢从广西通道回云南则有他们好看!”
杨叶不以为然问:“大人可是认为吴世琮会绊住他们的腿?”
吴应麟信心满满:“吾即刻修书一封给吴世琮,并让安亲王出面向朝廷举荐,相信只要是识时务者都应该知道该怎么做。”
杨叶摆摆手:“不尽然!大人可知为什么在咱们衡州起事时,吴世琮为何没有赶到衡州支援?”
吴应麟摇摇头,杨叶道:“据事后得到的消息,吴世琮非不想赶来增援,而是被韶州的刘锋雄部与天朔府的谭炎良部所绊,不得不退回了桂林。”
吴应麟沮丧:“原来如此!”直叹可惜,由此可见那狗熊一切早做了准备,阴谲狡诈之人。接着问:“难道就让那狗熊就此安安然然地退回云南?”浑身像被抓了似的不舒服。
杨叶不自信道:“若是他怜惜百姓,咱们便还有机会追上。”成千上万百姓拖家带口肯定行不快。
吴应麟沉声道:“起营,马上追!小说整理发布于ωар.ㄧбΚ.Сn”
夏国相、汪士荣及大元帅营众大臣护着先皇的灵柩先走了,他们由吴国贵的七千大军护卫走广西通道。齐良最后一批走,出衡州城他回望,此次他来衡州的目的算是达成,但实力并没有丝毫增长,只是头上多了一顶皇帝的帽子。
“要离开了!”齐良默默不舍地跳上马,异常坚定,“我还会回来的!”
“陛下!咱们快走,清军很快就到。”张景山忍不住催促,三个方向都有清军,他十分担心齐良的安全。
齐良叹一声:“走吧!”
陪在身边的昆明卫指挥使蒋云湘问:“陛下!这些百姓怎么办?他们可跑不赢清军的铁骑。”
齐良问:“最快的一股清军有多少人?”
张景山回答:“有二千军,由一个叫方仁的清军千户率领,他们抄小路日夜兼程赶来衡州,大概六个时辰之后可到衡州城下。”
根据撤退之前作出的军事安排,从北面败退下来的唐新部万余吴军将改向往西撤退,退入贵州,由鲁辉湘的贵阳卫负责接应;在东面御敌的乐静部与秦归林部往南撤退,进入广东,由韶州的刘锋雄部负责接应。
齐良看看慢行慢走望不到尽头的百姓逃命队伍,下达命令:“云湘!你率昆明卫断后,吃掉清军方仁部,为百姓们的撤退尽量争取一些时间。”
“遵命!”蒋云湘应道。
齐良与蒋云湘分道而行,蒋云湘率昆明卫逆势而上向东北,齐良率四千衡州训练不到半月的四千新军及飞豹组明卫向西南,走出不到十里,张景山上来禀报:“陛下!接乐指挥使信,其部不能摆脱简亲王部的纠缠,他准备留下衡州卫断后,让秦将军部先行撤往广东,准允否请您指示。”
齐良道:“准了!”接着问:“乐指挥使自己能脱身吗?”
张景山道:“完成断后任务后,乐指挥使准备率衡州卫留下来。”
齐良颔首:“如此也好,留在当地游击而战也可拖住不少清军。”他一点不为乐静担心,只是他本想让乐静做主帅负责阻击清军向云南推进的。
路上由于有百姓们磕磕挡挡齐良走得并不快,张景山再次担心道:“陛下!如此下去可不行,蒋指挥使能挡得了一路清军挡不了第二路清军。”现在护卫齐良的只是一支刚招募的新军。
齐良道:“让士兵们下去向百姓们宣讲,让他们不要走官道,都分散了走,尽量宿寄于偏远山地。”他虽怜悯这些苦难的百姓,但若是清军追来了他是不会学三国的刘玄初的。
张景山道:“这些新兵的纪律性很差,还出现了抢劫百姓财物的事件。”这些新兵由大元帅营负责招募,也是由大元帅营派出军官负责训练。
齐良大怒:“有这等事?咱们已够对不起这些苦难的百姓了,岂能再去为难他们?把抢劫百姓的士兵拖出来斩了!”
张景山遵令:“是!”
张景山下去后,齐良吩咐:“把齐侍卫长找来。”
齐惜音很快上来,她询问:“陛下有何吩咐?”
齐良道:“齐姐!朕封你为帼国卫指挥使,这四千人就是你的兵,不够的回昆明后朕再为你补充,汝也可自行添加女兵!”当皇帝就是好,可以不经过任何人直接组建军队,以前自己想要?( 重生成了吴应熊 http://www.xlawen.org/kan/14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