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我崇祯绝不上吊 > 第946 章 高山

第946 章 高山

    洪承畴以多尔衮的名义,严词斥责一众观望的军阀头子。

    然后,又让另一拨人送出了另一份命令,他以多尔衮的口吻,命那些二代们,即刻各领兵马,前往淮河沿线。

    在书信里,告知他们,只要攻下城池,准许三日不封刀。

    洪承畴特意告诉信使,第二封信要比第一封早送到。

    三日不封刀的含义是什么,他们岂能不懂!

    这不就是让他们放手去抢么!

    这么一来,这些正在观望的墙头草,必然会调派精锐,去抢钱的。

    只要那些二代出动了,老家伙们就会成为大清的棋子。

    况且,在海量钱财的刺激下,这些墙头草,必然会做出抉择的。

    ……

    果然!

    洪承畴的办法奏效了。

    只是一封信,借着多尔衮“被封”为皇父摄政王后,恩赐诸将的名义,刚刚还在观望的众人,嗷嗷叫着将子侄们武装起来。

    几乎就在书信送达的当天,十几股大军,就已经离开巢穴,径直南下。

    而得到了洪承畴的授意,直到军队开出了城池,洪承畴写的第一封命令,才姗姗来迟,送到了他们手中。

    明知中了计,然而,为了利益,这些本来还在观望的军阀头子,纷纷尽起大军,直扑宣府而去。

    形势,越发的扑朔迷离。

    ……

    永平府桃林口长城处。

    一条叫做青龙河的河流,从北方大地穿墙而过,直奔关内,汇入滦河,流入渤海。

    三岔口是一个当年大明军队驻守的屯堡。

    而此时,早已荒废多时。

    比人还高的青蒿,长满了三岔口堡周围的荒野,年久失修的堡坞……

    倍显荒凉。

    不知几何起,断了炊烟的堡坞……

    再一次有了人烟。

    一行不到千人的义军,正在此地歇息,伙头兵,正在埋锅造饭。

    领军的,正是昔日三晋大地的小混子高山。

    这位昔日游手好闲的土族富家公子,若是大明依旧强盛……

    游手好闲、偷鸡摸狗、打架斗殴的高山,不是失手打死了人,被判处死刑。

    就是得罪了豪门大族,被人投入大牢。

    只是土族的高家,只有一个下场,要么痛失爱子,要么被人吸尽了家产,沦为社会底层……

    土族……

    土族是相对于士族而言的。

    所谓土族,就是那些有家人过了科举门槛,却没有出过举人,半只脚埋入士族阶层的家族的称呼。

    因为举人就可以选官了,只有三代中,有人进了官场,才会成为真正的士族一员。

    土族比后世定语里的“小地主”要好一些。

    却也只有一个勉强迈入官场人士门槛的“低微凭证”。

    地主就是那些家里有点田地,却顶多有个童生的功名的土豪。

    那自耕农,这和几十亩、百十亩地的小地主,被归为一类,叫做“农民”。

    至于租赁田地耕种者,则是“盲”。

    再朝下,那就叫“流”了。

    那要是充入豪门大院,做了门人、家丁,这就叫“奴”了。

    虽然自秦朝开始,历代皇权都在持之不断的打击豪门,禁绝他们招人为奴。

    然而,这东西怎么能禁绝得完呢?

    虽然做了奴,莫说自己的生死,甚至连子子孙孙的生死,都掌握在了豪强手中。

    但是——挡不住豪强掌握了资源啊!

    不做奴,就要饿死……

    君不见,明初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大军,一朝被人夺走了粮仓,立马就“软弱无能”了!

    这就是士绅豪强的可怕之处!

    只要踩到了他们的尾巴,连皇权,都要朝边上让一让!

    自投为奴也好,逼人为奴也罢,亦或是“大发善举,收入家中给人一口吃食”……

    上有政策;下,是有对策的……

    这“奴”禁不完……

    这些人,占了人口的大多数,然而,很多时候,连被统计起来的资格都没有。

    因为在册人口,是要交了“丁税”的……

    在封建王朝,穷人……那不叫盲流,就叫流盲……

    穷——不过三代……

    因为三代后,就断了根!

    高山带领的一千来人,正是这样——一群由盲流组成的队伍。

    不单单是他的营伍!

    郎枋带的人,原本就是“流”——给人做工为生的建筑工人……

    张还初带的人,核心却是“盲”——失去了土地,在张还初家的豆腐作坊里,卖苦力气的佣工……

    这些史书不会记载,名人、专家嘴里不会讲述的社会底层者,在明末这个国破家亡的至暗时刻,用孱弱的肩膀,用沉默到“史海无声”的呐喊,撑起了华夏的脊梁。

    引车卖浆、贩夫走卒者,不显于史,却有着顶天立地的品格!

    多少豪强,多少占尽了资源的“人上人”,给他们提鞋都不配!

    高山虽然是个混混,为人却讲义气,虽然偷鸡摸狗,却爱打抱不平。

    也正因为他本心不坏,才能登高一呼,有了百姓自愿跟随。

    归化城一战,高山手下拿到了两百多颗首级。

    按照皇帝新制定的军功奖励:

    杀敌一人,白身晋升为从九品吏员,杀敌十人,晋升九品,此后,每杀敌十人,晋升一级。

    至正一品吏员有超者,则亲赐将军旗号。

    按照皇帝定制的军功兑换制度,高山已经远远超过了正一品吏员的等级。

    那时候的他,完全可以丢下他的兄弟们,转入地方,去做了一地知县。

    军功可转文职、工匠可转文职,这是朱由检瓦解读书人掌控国家、操弄朝政的最大改革。

    在新大明,武将可以做文官的差事,工匠可以做了文官的差事,而文官——禁止主导军队、营建、匠作的职务。

    他们——只能出谋划策,做了参赞军机之事。

    高山只要转职……

    以他的军功,起步就是一地知县。

    两百多枚首级,足以成为六品官员!

    只要三年任期到了,高山做出政绩,就能担任一府副手。

    再磨炼一届,只要不出错,便能成为治民百万的知府老爷!

    今后高家——就是士族的一员!

    然而,高家几辈人心心念念的渴望,在高山手中得到,却又在高山手中丢弃。

    本来已经打定主意,待赏赐下来后,就递交申请,做了一地父母的高山……(http://.suya.cc/69/69383/ )( 我崇祯绝不上吊 http://www.xlawen.org/kan/14696/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