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我崇祯绝不上吊 > 第 1044章 《永乐大典》丢失,徐光启西学东渐?他是内贼!(完)

第 1044章 《永乐大典》丢失,徐光启西学东渐?他是内贼!(完)

    身为文人,用言语暗示一件事,是最常见的操作。

    比如——我就爱这么写……

    是不是——实际上,刘若愚的确知道《永乐大典》丢失的真相?

    但是,他不能说!

    因此,只好特意通过这样的暗示,来告诉皇帝呢?

    毕竟,今日看来《酌中志》是研究明代的资料,而刘若愚写出来,却是想要从死缓中脱身的工具!

    这个酌中,就是自白书的意思。

    这一点,在开卷自序中,刘若愚已经说的清清楚楚。

    从这里,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刘若愚话里的重点,必然只有两个——1:内阁大臣,2:《册府元龟》和《永乐大典》在一起!

    《永乐大典》的丢失过程,已经是“秃子头上长虱子——明摆着”的事情了。

    丢失的时间,就在万历——崇祯元年之间!

    因为刘若愚是崇祯元年坐牢的!

    而结合上下文,丢失的准确时间,在内廷抄录《册府元龟》之后!

    这些,就是刘若愚不能明着写出来,却暗示出来的真相!

    ……

    还有《册府元龟》,高达近940万字,郭沫若发现的两个版本,那最多的一部,残存数量,都一百多本!

    《永乐大典》呢?

    ——11095册!

    正本——单册高503厘米,宽30厘米,和浴室墙壁贴的大瓷砖,差不多大小。

    这个宽度,相当于现代城市,铺设的盲道砖的宽度。

    将《永乐大典》排列在一起,全部铺在地上,是宽三十厘米,长5580785米的一条盲道!

    也就是长达11里多一点。

    这个长度,大约相当于现代一般县城盲道的总距离!

    这么多的书,想要运走,必然要有大型物体的运输行为,给他打掩护!

    而且,还必须是多次!

    因为,一起走风险太大了!

    而《册府元龟》发现的地点是山东青岛,明代隶属莱州府,也就是登莱地区。

    将登莱和京师联系起来——

    再加上西洋!

    还要多次行为!

    找一找明末万历以后——大件运输,还是好几次的行为……

    只有徐光启:

    ——在天启元年,运输4门红夷大炮至京师。

    ——天启三年,运输22门,并且,西洋人随行。

    ——崇祯三年,6门。

    ——崇祯三年,徐光启再次上疏,以葡萄牙人一百六十名,澳门人一百名,非洲人和印度人一百名,共三百六十名,以及无尽民夫组建的庞大团队,再次进京。

    这一次,被人弹劾,运输队被崇祯下令解散。

    直到崇祯四年三月,才在徐光启一党的坚持下,到达京师。

    这些火炮,并不是聚集在京师就完了。

    还又分别运往不同的地方。

    也就是说,如果将《永乐大典》混在车队之中,是最容易带离京师的了!

    徐光启盗取《永乐大典》的过程,是不是真相大白了?

    那么《册府元龟》,为何停留在了青岛呢?

    ——恰恰!

    就在崇祯四年,登莱兵变!

    而兵变的结果,就是徐光启召至山东“铸炮”的工匠,跟着叛军,一起到了后金。

    适逢战乱,《册府元龟》被匆忙放在寺庙内,是不是很正常的行为?

    或者说,有人故意将《册府元龟》,放在了寺庙里!

    ……

    红夷大炮真的是徐光启引进的吗?

    而恰恰——不管是我的考据,还是现今学术界的考证,都证明了徐光启引进的所谓“最先进红夷大炮”,大明早就有了!

    (前文有讲,早在万历年间,红夷大炮已经以数十门为单位,出现在福建、广东小县城之中。)

    也就是说,徐光启所谓的“引进西洋火炮”,只是一个幌子!

    他在为某件事打掩护!

    什么事?

    偷《永乐大典》!

    徐光启一党,言之凿凿的西洋人帮助造炮,就在登莱!

    恰恰!

    郭沫若发现《册府元龟》的地方,就在当时隶属莱州的青岛!

    那么,是不是可以做出——这么一个推测?

    ——身为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的徐光启,是能够不惊动皇帝,直接接触到《永乐大典》、《册府元龟》这种国家级图书的高官!

    所以,这就是刘若愚——那近乎明着写出来的暗示,的真相!

    徐光启偷走了《永乐大典》!

    这些书被从皇宫转移出来之后,因为需要一个大型活动打掩护。

    因此,朝野就制造了“西洋火器先进的理论”。

    当这些火炮聚集在京师,不管是返程的车队,还是运输其他方向,都是最容易带走《永乐大典》的!

    不管运送到哪里,只要离开京师,以徐光启的地位,都很容易将这东西带走!

    如果不懂——就看看某个湖的洗澡螃蟹。

    徐光启一党,以运输火炮的车队为载体,将《册府元龟》、《永乐大典》等等珍贵华夏国宝,转运山东,交由西方人带走。

    就在他们将最珍贵的《永乐大典》正本全部带走之后,恰好遇到了登莱之变。

    而这个举动是瞒不住人的!

    于是,有人乘机转移了《册府元龟》两部,却都是残卷。

    因为——人家已经起运一部分走了!

    这,就是郭沫若发现的两部《册府元龟》的真实来历!

    而朱大韶家族的横经阁,只是其中的一道手!

    兄弟们,联合现今的证据,在结合我这个推理,是不是就是徐光启偷走《永乐大典》的真实过程?

    不要说徐光启不会!

    作为大臣,那群人可是连给大明交税都不干!

    偏生转个身,要给西方缴纳全家十分之一以上的财产!

    还每年都缴纳!

    这事都干了,还有什么是他不能干的?

    要知道,这可是《永乐大典》啊!

    这可是《册府元龟》啊!

    这可是华夏最珍贵的典籍啊!

    前朝灭亡,后朝建立后,会将这些历代前朝的“文治象征”,精心保管起来。

    因为这是后朝“法理”的一部分,同样也是后朝文治的象征!

    (不懂这个的,看看果子撤退湾湾前,派飞机抢走了多少典籍。)

    这些书的丢失……

    问题到底有多么严重,就可想得到了。

    举个例子,就好比我们放在国家馆的《党史》原始资料,竟然到了个人手中……

    这些书籍丢失的性质,有多么恶劣啊!

    人家连大明皇帝文治象征的脸面,都给拿走了。

    更何况区区一套《永乐大典》?

    仔细看看,明朝皇帝哪一个是正常死亡的?

    如果一个人死的稀奇古怪,是巧合。

    两个人死的莫名其妙,也可以是巧合!

    三个人呢?

    如果个个死的都是稀奇古怪,还是巧合么?

    连皇帝都没有正常死亡的,那——区区一套《永乐大典》,又有什么不敢弄走的啊!

    他们弄走了这么多典籍,再想想巴伐利亚!

    在1860年的欧洲教会资料中,还依旧称巴伐利亚的迪特福特镇——为“中国城”。

    西方崛起的真相,是不是就呼之欲出了?

    ……

    (妈呀,眼都要瞎了。

    扒资料太累人了。

    关键是,很多时候还会走入误区,扒拉大半天,最后是死胡同……)(http://.suya.cc/69/69383/ )( 我崇祯绝不上吊 http://www.xlawen.org/kan/14696/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