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大明土豪 > 大明土豪 第 75 部分阅读

第 75 部分阅读

    白马阁就有码头,白名鹤倒是三五天一次去湖上看看五岛的进度。

    最先完成的是跑马道与树林,这东西对于大明眼下的工部太容易了。要树吗?山上太多了,找一些小树挖过来移栽就是了,不但不会破坏树林,还让一些原本就在密集的参天大树之中难以长大的小树,又有了新的生命。

    终于,春暖花开了。

    白名鹤坐在花坊上,一边欣赏着玄武湖春天的景色,一边陪着怀玉和清荷聊天。

    “算一算日子,我儿子应该出生了。也没个电话!”白名鹤脱口而出就是电话,这个词怀玉没听到,清荷听到也没有多问。只是说道:“按日子算,应该是在七天前。但听医官说,这生孩子也很难说,早几日,晚几日也是正常,京城里应该会有信送过来,怕就是这几天就会送到了。”

    “四十……”白名鹤想说四十周,可大明没有这个算法。

    大明的算法都是十月。

    白名鹤一改口:“应该是二百八十天,算算应该是三天前!”

    “不对,是二百七十六天,是七天前。但上次御医也讲了,早十天,晚十天都属正常。原本的医官是推测了二百七十六天生。”清荷为这种事情情绪上有些激动,因为她的肚子却还没有半点反应呢。

    作为女子,有个孩子是她所期待的。

    怀玉只是傻傻的挑着糖吃,竟然还来了一句:“晚上姐夫还是很好的,这是为了生娃娃吧,不过不生娃娃这事情也是极好的。”

    “羞,不知羞!”清荷赶紧捂住了怀玉的嘴,这种话怎么能随便说呢。

    白名鹤在一旁把头转到湖面上了,他不能让清荷看到自己在笑,其实吧有时候夜里的活动也不是为了生孩子,这话也没错的。

    “我们去……”清荷正想说,往北走看看梁州那里的花园是不是已经盛开了。

    一条快船,八个人用力的划着往这边来了。

    “大人,兵部尚书于大人手持节杖刚刚在南京码头下了船,这会应该快到白马阁了。于大人说了,让大人您给他准备一间屋子,他也不准备去住行院。还有就是,让你准备摆酒请客,大宴!”

    “我儿子出生了,这个需要抽个签,看叫什么名字好!”

    白名鹤拿出十几张纸来,这是他想出的十几个名字,一直拿不定主意,这会只好抽一张了。

    “大人,兵部于尚书到了。”

    “兵部于……”白名鹤重复了一半,眼睛一瞪:“什么,他又来了。他来干什么?他是不是听到些什么,还是有什么打算。东厂就没有一点消息吗?怎么就能让他来了呢,他怎么能够就来了呢?”

    白名鹤反应过来之后,有些语无伦次。

    清荷只是冲着那东厂的头目摆了摆手,示意让船掉头往回走吧。

    东厂的头目赶紧吩咐船上的船工,掉头,回白马阁。

    于谦为什么来,别说是白名鹤,就是王诚都非常的紧张。事先没有一点消息,这次跟船过来的东厂几个头目竟然也半点不知道,只知道万岁给了白名鹤恩赐之后,就叫于谦亲自南下了。

    于谦是什么人物,眼下大明掰着手指都可以数出来的,绝对在前五之内的顶尖大员。

    这样的一位大人物亲自来南京,绝对不是小事。

    而且自家大人白名鹤,唯一对付不了就是这位于尚书,于少保。

    于谦一来,不住行院,也不住南京这边安排的住所,直接就要求让白名鹤给他在家里安排个一间屋子。看来就是冲着白名鹤来的,可是为什么来,为什么没有半点消息呢。于谦手上或许有万岁密旨。

    金英、兴安、成敬这三位大太监也没有什么暗示送过来的话,那怕只能说不是坏事,但不一定不是麻烦事。

    王诚陪着于谦从水路换小船往白马阁而来。

    “王大档头!”于谦称呼的是官职名:“高丽人到了没?”

    “有人来打前站,似乎想在南京买一个地方给他们弄个长期的点。这事情我家大人已经应下了,地方就选在了南京城南梅花山那里,有水道可以直入长江,还给他们划了一块二百亩的空地可以建仓库。”

    王诚一五一十的把关于高丽的事情给于谦讲了。

    “万岁听说每年从高丽采购的货物就有千万两,不说公务,只是闲聊。你认为这些多吗?”于谦摆出一副闲聊的态度了。

    面对于谦这样的人,王诚有压力。

    王诚不怕大官,不怕大贪官,也不怕那种受摆威风的大官。只是于谦这种很低调,很和气,却是一身正气,作事规矩有条理的人,让他有些无所适从。

    既然于谦问了,王诚心说反正机密之外照实讲就是了。

    “于少保,东厂派了可靠的人在高丽。要是银子少了,就象是扔给狗的骨头一样,骨头没肉狗也不会去闻。我家大人一次就是千万两,这是块肉排。李氏高丽为了这几样生意,已经在内部分成三派,明争暗斗不断,就是在梅花山那里,在我等面前也是暗斗不断。”

    于谦微微的点点头。

    “我家大人说了,狗要是自己不在窝里相互咬的话,他们合起力来咬窝外的人,那还牙口还是很吓人的。”

    于谦忍不住笑了:“好,说的好!”(未完待续)

    ps:修改章节名,作者自己是不行的。

    看编辑大大有空了,看能改不。关键是一次改好多,呵呵。

    第342节 金点子

    白名鹤的心思于谦明白。!ybdu!

    可于谦的心思,白名鹤这次不明白。于谦理解白名鹤的作法,这是为了保护大明士兵的生命。可白名鹤你有想过,大明的颜面呢?让大明属国的士兵先行,万一大败呢。你丢的是大明的脸面,也会让属国的士兵对军令产生怀疑。

    大国,就要有大国的气度。这一点于谦暂时不想与白名鹤去论,毕竟战争还有些遥远。

    两天之后,白名鹤摆宴。

    说是宴会,可真正在厅内吃饭的人也不多,名单是南京礼部的张凤帮着整的。南京的勋贵、来自各省的王爷、有级别的官员、商帮、行首院、民间宿老、江南名士,名单定在了九十九人。

    白马阁正门外,有一处没有开发过的荒地,原本是准备在这里建两条街的,就象广东春晖园外面那种,用于各商帮展示货物,交谈的街道。

    这里与广东不同在于,这里增加了两个新的衙门。

    一个是南京户部缉私司、一个是南京刑部诚商司。

    就在这片空地上,摆开了流水席,只要你坐下,肯定有一份饭吃。

    高谷、于谦、徐承宗、孙原贞等顶尖的大人物坐在白马阁的阁楼上,远远的看着园内的热闹,还有门外的喧闹。

    “万岁提到过,当初白名鹤南下的时候。万岁许了白名鹤一句话,那就是白名鹤要真的能从穷合浦把银子挣回来,并且给本官一百万石粮食的活。所得收益三成归白名鹤。”于谦拿着酒杯慢吞吞的说着。

    当下,就有好几声酒杯落地的声音。

    徐承宗惊的眼睛都瞪圆了:“三成!”

    “是三成,万岁有这话。但白名鹤却没有接旨,只说所得都是万岁与大明的,万岁念在自己辛苦的份上,赏赐百分、千分之一就是他白名鹤的福气了。万岁把这件事情记入了皇宫万年档,当时在场就有本官。”

    千分之一有多少?万分之一有多少?

    在场的没有一个人能够算出来。

    于谦一指窗外:“白名鹤虽然没有把银子交给金濂,可却把账本交了。都知道白名鹤有两本账,给万岁的那一本保密,就是宫内的供奉。之外的正常收入却有明账。然后大账之下也有小账。就眼前这样的吃喝。”

    说到这里,于谦无奈的笑了笑:“本官借用万岁的一句话来说吧。万岁在入档的时候说过,记得新年时全城大宴,花费很是巨大。原本朕以为白名鹤辛苦。给予三成也是恩遇。可眼下看来。白名鹤不贪心。百分之一这个比例很少,可白名鹤实际却连千分之一也没有取,是忠义之人!”

    “百分之一有多少?”徐承宗问了一句。

    于谦回答:“金濂说过。新年京城大宴。就算天天搞,再连上南京、广州、西安府,或者再找三五个府吧,去年白名鹤可能搞不起。但今年或许能,有两三年后,白名鹤无论怎么样也花不光他的银子,白名鹤和本官一样,有银子也没处花!”

    于谦有银子没地方花,是因为他节俭习惯了。

    白名鹤也不是一个浪费的人,也没有追究过什么奢华,更重要的一点是,他的银子真的很多,多到白名鹤有银子也不敢花的程度。

    高谷这时说道:“白名鹤很会作人,你于谦到了,南京的大小官员都在这里。所以,看看门外的礼房就足以证明,白名鹤有多么会作人了。”

    “礼房,有理!”于谦认同高谷的话。

    礼房有什么?

    堆成年的喜饼、喜面,还有当地特色的点心,有的是一坛酒,也有送一块腊肉或者是一小袋盐的。能在这里送礼的可不是穷苦的百姓,光是记录的商号就有上千个,大小工坊、许多织户、匠户、坊户都因为白名鹤的新政受益,都有喜庆的礼物。

    其中最大的一家工坊,南京千香坊。

    由四十多家商号合资,工匠人数过五千人,号称可以制作九百九十九种香料。其一年的产量可以比得上之前大明一年的香料产量。

    这样的大工坊,给白名鹤的贺礼是一盒饼,一包面,一盒糖,以及非常普通的文房四宝一套。这就是全部的礼物。在眼下的南京城,这样的礼物连半两银子也花了,最多二钱。

    “是呀,他们在顾及白名鹤的名声,要是白名鹤大收特收贵重的礼物,怕是名声受损。在这样公开的宴会上,贵重的礼物是绝对不会送的。能让百姓不约而同的如此,证明白名鹤很会作人。”于谦也称赞了一句。

    高谷这时转移了话题:“于大人你来南京,到底是为什么?”

    “为了哈密卫,所以需要让白名鹤牺牲一些利益。眼下大明几乎无人不知,白名鹤在海上的贸易挣银子又快又容易。可哈密卫那苦寒之地,远不能和海上相比。说是让白名鹤牺牲些利益,也可以说是让他这边整个挣银子的圈子,作出一定的牺牲。”

    徐承宗干笑两声。

    徐承宗笑了,许多南京的官员,还有几位亲王也都笑了。

    “哈密卫是国策,是重事。难道本官还说服不了白名鹤吗?”于谦认为这些人笑,是因为自己可能白跑一次,因为这动的可是各大商帮,以及江南许多百姓的利益,要是挣不上银子的话,怕是连白名鹤也会为难,没办法面对这些人。

    不过,于谦相信白名鹤在这些人面前的影响力。

    “不是我老徐敢笑话这国策不当,而是在笑。大明盛传,白名鹤当你于谦为师。可于谦你还不如我老徐了解白名鹤。那是一个可以从石头里变出金子的人,别说是哈密卫,就是再苦寒之地,也一样。”

    于谦不解。

    徐承宗给于谦讲了一个故事。

    “前段时间,在玄武湖上游园的时候,老徐我开了一句玩笑,问白名鹤说天下间,那里没有生意过做?白名鹤说,只有难作与好作,没有不能作。老徐我随便指了一个地方,白名鹤当下就说,那里有重宝,值百万石黄金。只是眼下大明还没有能力用那重宝,也没有办法让重宝成为宝。没有废东西,只有怎么用。”

    “那里?”于谦追问。

    “朵豁刺惕部与大明边界那里,真正的穷山恶水。”徐承宗提到这里的时候,没有人相信那里也会有宝,而且还是价值几百万石黄金的宝。

    这里,放在现代,就是昆仑山北、塔里木沙漠南线。大明这里有几个卫所,不只是穷苦了。根本就没有办法生存下去,最终还是给当地人加封,由当地人守在边疆处。而这里,就是异邦也没兴趣下手,太穷,太苦。

    “有什么?”于谦又问。

    “不知道,白名鹤当时的回答是。说了也没有人懂,说了也没有人会用,就算是拿到面前来,眼下的大明也用不了。当然,如果五十年后能用的话,就肯定值几百万石黄金。”徐承宗说这话的时候,语气之中充满着信任。

    于谦想了想又问:“那哈密卫呢?”

    “知道南京城最值钱的生意是什么?”徐承宗没有回答于谦,而是反问了一句。

    于谦自然是不知道的。

    徐承宗也没有卖关子,开口解释道:“来自五湖四海的商帮,有人开出万两黄金的高价。只求托门路在白名鹤那里求一句话,只问他们的商帮应该作什么。”

    “有这事?”

    “有,事情是出在谢一元的那里,他本家的一个侄子今年二十三,刚刚出师。依谢家的规矩是,要有三年时间自己作事以磨炼性情,积累经验。”说话的是南京户部的萧镃,因为他管户部,以往也是和这些大商人打过交道的。

    于谦听出门道了,请萧镃继续。

    “那孩子跟着谢一元曾经到过广州城,见到白名鹤的时候行的是晚辈之礼。就是磕了一个头,按初次见面的规矩,白名鹤应该有一封红包的。先不说他二十三,白名鹤二十这当事。只说白名鹤对跪礼很是回避,所以谢一元本家的侄子什么也不要,只求一句话,就是给他指条路,让他这三年怎么样去作好。”

    “白名鹤怎么说?”许多人来了兴趣。

    “白名鹤说,让他回去召集一些工匠,不要求大匠,只要细心的普通匠人。回去只作一样生意,眼下大量的制作先存着,有一天这些货会让他一鸣惊人。货物很普通,一是纱机与织机的轴,二是纱锭杆,三是厚布手套,四是便宜使用可以完全包住头发的帽子,五是反穿的紧口衣。”

    纱机的轴好理解,徽商的纱机织机多了,轴自然要定期更换的。

    眼下有现成的,当场就可以换了,又可以多干活,这个生意好。

    可其余的东西呢?

    萧镃又解释道:“纱锭杆不说,这东西产量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不是几个木匠一天磨几个的量,每天仅周围二百里,就有几十万根的需求量,他有现货。名声也就有了。手套很用实,不容易磨手。一个月织几匹布没感觉,可一天十几匹布的时候,手一定要手套。帽子包住头发,不容易卷到机器里,反穿的紧口衣,前面没有带子,袖口也是紧的。”(未完待续。。)

    ps:  回来晚了,赶紧给大伙上传,抱歉,明天一定赶早。

    第343节 智慧无价

    “那么,白名鹤这么一个点子,值多少?”又有人问了。

    萧镃微微的叹了一口气:“三个新钞锭杆可以挣一文钱,翻新复用的七个挣一文。徽商有多少纱坊,日产低于五千锭为家坊,工坊最小规模则是日产五千锭纱。最大的纱坊为谢氏平湖纱坊,日产纱十万锭以上。”

    十万锭纱,在大明已经是一个奇迹了。

    这已经相当于后世民国初年,中小型纱厂年产二十万吨纱的产量了。这个时代,还没有蒸汽机,除了人力、畜力、水力之外,再没有什么更先进的工具了。

    “每天,仅纱锭杆一项,净利七十两银子上下。”

    一天七十两,一年就是差不多二万两银子的净收入。对于一个创业期的年轻人来说,这已经是笔巨大的财富了。在大明,银子二万两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换成大米四万石,二十石一吨,就是二千吨大米呀,够几十个人吃一辈子了。

    而且这仅仅是纱锭杆一项。

    东西便宜,架不住量大,利薄加不住多销。

    白名鹤自己知道这件事情,不过他在意的不是自己这一个点子,而是大明已经开始有了工业化的萌芽了,至少那谢家的年轻人已经开始投资在研究,怎么样把打磨纱锭杆减少人力,多用机器。类似于车床的水力机器,已经成功的投入了使用。

    “白名鹤!”于谦默默的点了点头。这家伙真的是一个能人呀。

    “白名鹤现在何处?”于谦又问了一句。

    张凤回答道:“刚才找人问了,听说去陪鲁王喝一杯。”

    事实上鲁王也在找白名鹤,他的宝贝已经拉来南京了。只等着让白名鹤亲自看看,然后让行首院专门负责此项目的人审核一下。当然了,喝一杯联络一下感情也是有必要的。

    鲁王这里的得到的回答是,白名鹤去和商帮的人喝一杯。

    商帮的人打听的结果是,白名鹤在陪来自京城的于大人。

    事实上呢,白名鹤躲在后院看着王诚带人在算账,不是算礼品收入。而是在作去年的大盘账计算。王诚认为,既然于谦作为钦差来到南京了。顺便让于谦把去年的账带回去交给万岁。

    东厂自己递上去也行,但没有于谦递上去更好些。

    一来是让于谦认为,白名鹤把他当回事了。二来是也别让朝堂之上以为东厂排外。第三个原因就更有趣了,东厂悄悄的送回去。难免有人想打听一下。可于谦带回去,于谦肯定不会把盒子悄悄打开,反倒让人不怀疑了。

    几十个账房在啪啪的打着算盘,那速度绝对是后世珠算八级以上的水平。

    “大人,账目没错,但出了一点点小问题!”王诚看到大账差不多有了结果后,捧着总账的副本对白名鹤说道:“按照万岁爷的旨意,去年给宫内的供奉超标了。然后咱们的银子除去宫内的供奉,有三成要由户部来支配。结果是咱们只给户部留了不到两成,其余咱们留多了。要如何处理?”

    “将一部分折成南掌、暹罗、莫龙的供品。这些交内库应该合理,够不够把供奉的账目平了。”白名鹤追问。

    王诚摇了摇头:“不够。宫里多出了二十一万两银子,多的部分不是常物上,而是一些珍品折价太高。那块一人高的翡翠,就折银六万两。那可是水种极品,户部金濂不好糊弄。但真账交上去,他肯定会上书要求在今年的供奉上。给宫里减银子。”

    说到这里,王诚又补充了一句:“大人。咱们的金子都堆成山了。为了二十一万两银子的宫内供奉,再让户部给万岁找些不高兴,属下以为不好。”

    “翻账,说成我白名鹤的献礼!”白名鹤又提了一个主意。

    王诚又摇了摇头。

    白名鹤问:“我账上没有这么多?”

    “有,加十倍也有。不信您可以去问清荷夫人,区区二百万两银子,在大人您这里没什么为难的。只是您这么一说,有掩卫盗铃之义。金濂会找更多的麻烦,所以这件事情是一个死结,除非作假账。可作假账又是成了咱们这里的死结了,将来都是麻烦!”

    白名鹤也不同意作假账,不必要落人口舌的事情。

    “对了,我们差户部多少银子?”

    “有差不多折成银子小一千万两银子。户部估计还不知道这笔银子,去年户部实账营收折银大约有三千多万两,其中收到京城的有三百多万两银子,三百万石粮。咱们已经给户部的一千二百万石粮,再加上麻布一百万匹,银五百八十万两。所以,户部估计很满意这个数字了,原本金濂也没有想过咱们会收多少?会按实数给他!”

    (注:许多帖子都说,明朝只有几百万两银子的国库收入。事实上,真正的历史是:永乐年,夏秋两季的仅粮税,就实收超过三千两石、还有丝、钞、纱、绢等百万级。只是许多赋税都留存地方,就是在省、府、州、县。而不仅仅是在京城大库,所以整个国家收入,应该把这些都算在内,才是国家赋税收入)

    王诚说的是实话,金濂已经是是非常满意了。

    “这样吧,这件事情让于谦帮咱们一次。他欠过我好几次人情了,这次他应该会帮。”

    听白名鹤讲完,王诚又来了一句:“还有些银子,给您搬家里去?”

    “堆着好看呀!”白名鹤干笑着。

    “也是!”王诚心说,家里堆一座银子,有什么意思。白名鹤又不是乡下的地主老财,非要抱着银子才能睡安稳。“那就放在银号里,有个数字就行了。”

    白名鹤没有再就这个话题说下去了。

    没办法说,也不敢再说了。大明皇帝说的是三成,自己说是百分之一,按现在的算法,白名鹤心想着,别说是百分之一了,就是千分之一,万分之一都多到数不清。

    因为按照现下的算账方式。白名鹤感觉自己拿是大明国家财政的百分之一了。

    但凡是银子过手,就扣一分归自己。无论是对外贸易,还是对外采购都一样。这可不仅仅是税这一部分,商帮在海外贸易上的收益,也有一分会额外交出来,这部分白名鹤都有些不敢要,总感觉名不正言不顺。

    可无论是管事的官,还是护卫的水师,或者是十大商帮的人,却没有人谁认为不正常。

    要不为什么来到南京,徐承宗连玄武湖都敢给白名鹤划过来用。白名鹤手上有七成的海贸纯利的支配权,就算没有这些,白名鹤自己的银子估计也能买下来,差别就是有没有买的资格了。

    所以,白名鹤遇到了和于谦一样的问题,银子多了怎么花。

    “王诚,听说你干儿子还有你的侄子,挺出息的?”白名鹤突然扯了这么一句,王诚有些蒙,不太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别紧张,我又不害你!”白名鹤又来了一句。

    王诚本来不紧张,这下也紧张了:“大人,您就明说吧。”

    “听说武田信荣的女儿长的很漂亮,只是个子有点低。而且能写会画的,懂汉话。”

    王诚连想都没有想:“其实,成凯不错!”

    白名鹤愣了,心说这都什么事,好事都往外推呢。

    看白名鹤发愣,王诚赶紧就说了:“当真的,成凯真的不错。进士出身,身为七品知县。而且他父亲的职司又比我高,而且还是……”

    “不听,我不管。你帮我找二十个人,不管是谁的侄子还是干儿子,要那里还些才能,但没有官职,有点纨绔子弟样的出来,最重要的是,必须是可靠的宫里人。我最近打算买点东西,但不能我出面!”

    “买什么?”

    “一座山!”

    “山有什么好买的,您要那块指出来。随便就划过来了,这东西还用买?”

    王诚这话也不是那里官大欺人的态度。在大明所有的山都属于皇室的,白名鹤只有理由合适。当真就可以直接划过来,宫里备案给当地府县有份行文就行了。

    白名鹤摇了摇头:“倭岛石见山,那里有银子可以用银子当砖,把京城重盖一遍。所以,这件事情我要玩一票大的。顺便把满朝文武拉下水,也把大明那些把银子绑在肋条上的财主们拉下水,最近穷呀!”

    哭穷!不代表真的没有银子,只代表有更大的投资需要海量的银子。

    眼下大明,不是为修路,就是为造船。这两项都是有多少扔多少,而且扔进去听不到水声的投资。

    王诚很严肃的点点头:“这是正事,先让这些仔子们学学听话,然后再办事!”

    “回去休息。忙完了,你们也早点歇了吧!”

    白名鹤把账本放回到桌上,也没有要这些账房的人起身,抬腿就往外走了。

    想到自己的新计划,白名鹤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激动。

    原本在后世现代的时候,银是好东西,曾经作梦有许多许多的钱。可到了大明,等银子的数量达到一个值之后。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数字了,而是变成了一种境界。

    内心深思,白名鹤自认为自己的境界提高了。回到后院,清荷屋内八个丫环排开打算盘的情景,让白名鹤直接陷入了呆滞……

    “夫君……(未完待续)

    第344节 小胜半局

    几天之后,白名鹤与于谦展开了第一次要记下官方记录的谈话。

    地点就是玄武湖上。

    白名鹤与于谦面对面的坐着,可却不在一张桌上,两人面前各摆着一张几案。旁边各有一个书吏员记录两人说话的内容,一字不差的记录。

    “这么正式,让我有些不适应!”白名鹤一开口,就看到身旁的书吏已经开始动笔了。看到这个动作,白名鹤无论有什么话都全部给吞回去了。

    于谦只是微微一笑,这一招白名鹤你没想到吧!

    无论是滑头、无赖,还有什么手段,你白名鹤尽管使出来吧,只要你不怕被记录在案。要知道这种官方的谈话记录是要入档的,大明皇帝自然是有资格看,往下的官员也会根据各人的级别不同,看到删减过的内容。

    白名鹤长出了一口气,调整姿势改为正坐。

    “白大人,万岁忧心哈密卫会变成荒芜,最终会失去。原本哈密卫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处。前两年大明战事不利,商路也停滞了。这两年,大明的丝绸与瓷器不需要从哈密卫经过,这让哈密卫更是雪上加霜!”语气用这样平静与正式的口气,白名鹤还是头一回见。

    于谦没有和白名鹤废话,而是直接进入了主题。

    白名鹤没开口,哈密会荒芜这不是在说笑话吗?哈密怎么可能荒芜了,那地方要什么有什么?可能唯一的制约就是交通的问题了。但这近千来的丝绸之路,交通就算有问题,也不会太大。

    那么。于谦到底什么意思。

    看到白名鹤虽然保持着一脸平静,可那嘴角微微上扬准备冷笑,却又强行忍住的一瞬间表情,于谦想到了萧镃的话。

    在任何地方白名鹤都能把石头里榨出油来。

    这点石成金的本事,大明天下绝对无人能出其右,独一无二。

    “于大人,万岁想要一个什么结果?”白名鹤思考再三。终于开口了。

    “三千精锐,外加一座繁华的哈密城。”于谦给的就是大明皇帝朱祁钰的想法与实际的要求。没有增加。也没有在用词上作假。这毕竟是要记入档案的谈话。

    却谁想,白名鹤很严肃的摇了摇头:“三千精锐,万一有敌来袭击。非但守不住我的金山银山,怕是我这三千精锐也要为大明捐躯了。请于大人上奏万岁。要么不动,要么大动。小打小闹,不但劳人劳心,而且收益微弱!”

    “以白大人之言,哈密卫可年收多少?”

    “于大人要多少?”白名鹤反问。

    于谦心说,你白名鹤难不成真的点石成金的本事吗?当下就说了一个让人不敢想像的巨大数字出来:“年一百石银?”于谦最终还是底气不足,用的是询问的语气。

    哈密那穷山恶水的地方,眼下只有两个收入来源。

    第一是养羊,第二是那里有个盐湖。可以靠人背马拉弄一些青盐回来,勉强煮了减少一些杂质,除了当地食用之外。就是运一点往甘肃那里。整个哈密卫也不过几千人,一年这几千人能有五石银子的收入就不错了。

    更何况于谦说的是,上交一百石银。

    “区区一百石也叫大动?”白名鹤又开始沉思了。

    于谦又问:“莫非,白大人为难?”

    “是有些为难,因为我刚才思考的都是每年一千石收益的项目。突然这一百石,还真的让人为难了。这点银子不值得派兵保护。可又找不到既没有人惦记着,又能不需要太多人。一年挣几百石银子的小活!”

    于谦真的很想拿水杯砸在白名鹤的脸上。

    在这样的情况下,白名鹤还是狠狠的报复了他一次,用正式的记录就是为了防止白名鹤胡说乱扯,可谁想竟然把自己给陷进去了。

    于谦默默的吐了一口气,缓缓的起身,先是将一张折起来的纸放在书吏面前。然后就当着白名鹤的面,将那几页记录两人对话的纸给撕了,然后扔进了火炉里。

    那书吏打开折起的纸扫一眼,赶紧离座跪下磕了一个头,两人飞快的离开了船仓。

    不用看,都不用费心去猜。那东西肯定是大明皇帝的手书,估计这一手是于谦事先都想好的。

    白名鹤放声的大笑,又一次在和于谦的斗争之中取得了小小的胜利。

    “白名鹤,一千石你当真能作到,我支持你。哈密卫是战略级要地,那里不敢驻重兵是怕养活不起。可你有一千石银子的收益,不用上交一分银子可以驻守五万兵力。那么,你一定还能让哈密更富。”

    “眼下不行,瓦刺不灭那边都不适合大动,任何一个产业都经不起被破坏。不过眼下,我倒是有一个小事要麻烦于大人。这不是在讲条件,而是我真的遇到麻烦了。”

    于谦不会当白名鹤是在提条件,只想到白名鹤真的需要帮助,所以开口:“你说!”

    白名鹤把关于账目的问题讲了,那宫内供奉多了二十一万两银子的事情。白名鹤说的很清楚,内库交的账与这个无关,给皇宫内库的银子万岁也说了,那是镇库银,是为了大明在关键的时候所用的。

    还有少分给户部支配的那一块。

    “这一块,可以运给户部。但不如让户部留给我,让我把京城的陆路,水路好好修一修。特别是京城到天津卫的陆路,一定要大精修!”

    “这等小事,我应下了。我会说服金濂,大明国富给宫里多少增加一点供奉不算大事。金濂还没有迂腐到丝毫也不懂变通。只是他和江渊眼下想修天津至京城的水路,这都是手里有银子给闹的。”

    “潮白,还是永定!”白名鹤反问。

    “潮白,直线距离最近,工程量不算小。但永定河不好修,这一路修下来少说也要四五年,但好处是河北水路到天津卫也顺了。你一但开口让修河,他们就会让你出银子,可远不止那三成,所以修河之事你别提,修路可以。”

    “于大人,今天的话题就到这里吧。你选一个总兵,要敢杀人的那种。谁敢动我的生意就敢提兵操翻他一部落的那种将军。哈密卫,我白名鹤一两银子也不用出,就是陕西商帮都不敢说他们想独占,哈密只要没有人打扰,路在好些,会是一个富地!”

    敢杀人的将军,放在明中后期可能不好找,但眼下……

    不难!确实是不难,大明现在敢战敢杀的将军还有不少,虽然不是屠城魔王级,可一但带兵出去,只要没有军令的约束,绝对是敢下狠手的。

    于谦与白名鹤当下就分开了,于谦相信白名鹤的承诺。

    于谦去了南京兵部,白名鹤则去了南京户部。

    这两部的办事效率吓到了于谦,他刚刚提出要求,这边一套流程走下来,连一刻钟都没有用到,行文已经送出,开始往西北各卫所送过去了。

    两条文书,一是征兵令,要在各卫所征集可用之兵,军饷是现规定军饷的四倍。而且一应军械全部由兵部支付,包括军服、棉衣等等,全部都由兵部来供给。两个要求,会骑兵,会砍人!

    会骑兵太容易,西北的各卫所你能找出来不会骑马的士卒,绝对和没有会绣花的兵卒多。

    说到会砍人,只有砍得好与坏的程度。

    于谦从兵部出来后,南京户部也开始全城贴告示,然后就是给各商帮送文书。

    内容只有一句话,白名鹤招商令,时间三天后早晨,地点户部正堂!

    “真快!”于谦都没有想到,南京这种养活闲人的六部,办事效率这么高。这才多久,正式的文书已经公布出去了。到底有多大的利呀!

    于谦想不出来,也完全想不到哈密有什么值得这么大手笔的。

    于谦是知道哈密,可南京城中却没有人知道这是白名鹤在为哈密那边打算。

    白名鹤离开了户部,就去了找了两个拜占庭人,还有几个道士。因为有几样东西可能需要提产进入工业化量产的时代了。

    有些东西大明内陆也有,但化工工业大明的道士眼下才摸到门。

    拜占庭的炼金术士比起大明的人来说,强一些,但强的程度也有限。不过,眼下似乎是一个机会,可以尝试着先从一些小东西上开始工业化量产。然后再慢慢的深入,无论是拜占庭的炼金术士,还是大明的丹术士。

    这两种人在玩起研究来,只有更疯狂,没有最疯狂。

    白名鹤从他们这里拿走了一些试验室内生产的样品,然后又吩咐手下提前作了一些个准备,为了三天之后的招商会。

    白名鹤在准备,商帮也在准备。

    先是内部商讨,看眼下有多少银子,商帮之中那一家大商号眼下还没有撑门面的大生意。银子不足,那么可以从银号借多少。以及可能与其他商帮在竞争之中遇到的问题等等,虽然眼下所有的信息完全无人知道。

    可十大商帮依然在紧张的准备着。

    别说是十大商帮,各小的小商帮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未完待续)

    第345节 只是小生意

    天不亮,户部衙门口就已经是人山人海了,白名鹤还是从后门进了户部。前面连移( 大明土豪 http://www.xlawen.org/kan/1484/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