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辣文小说 > 随身山河图 > 随身山河图 第 53 部分阅读

第 53 部分阅读

    大家这才释然,难怪这些老头眉开眼笑。原来是看到这么多野生中蜂,这些野蜂的攻击力也是很强的,洋蜂不一定是对手。

    等八叔公将他的那几个蜂箱跟几个人扛过来,楚家强将手伸到空中,然后舞动起来。只见附近的几团蜂群立即汇集过来。楚家强轻柔地将蜂王捉到蜂箱里面,数不清的蜜蜂便源源不断地朝里面钻进去。

    杰克顿等人目瞪口呆,感觉非常不可思议。陈武愣愣地说道:“不是吧?这样都行?”

    而丁建辉等人则是沉思起来,没有打断楚家强的发挥。

    (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八章动物语言

    仔细的人可能会发现,楚家强的十个手指都是舞动的。这里面也有讲究,是楚家强从老道士的手札中学到的。他的手札里面记载着三四十种动物的“联系方式”,其中大部分都是鸟类,蜜蜂也是其中之一。

    根据老道士的描述,他的师门曾经有人专攻这一类课题,为了寻找传说中的灵兽,可惜一直没找到。正是这样,这个技术慢慢冷门,最后就只剩下那些比较简单的交流方式。

    而老道士的记载也不全面,里面跟蜜蜂的手语不多,可能也是传承下来的时候遗漏了。为了更好跟蜜蜂交流,楚家强还将山河图里面的灵气释放一些,吸引蜜蜂的注意。

    弄好了那几箱,楚家强一连喊了几个人帮忙将蜜蜂抬到他的山谷果林里面去。但除了比较铁的哥们楚家雄跟养过蜂的八叔公奋自告勇外,其他人愣是没有一个人胆子大一点的。

    “阿雄,你去将推车推过来吧!”楚家强干脆用推车一次姓推过去。

    “好!大哥你等等,我去去就来。”楚家雄匆匆忙忙跑回家,推车也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的。楚家雄是跟五叔公一起搞建筑,这才备了一辆。

    两三个人将蜜蜂搬上推车,然后朝水库那边推去。令众人不可思议的是,天上其他蜜蜂居然尾随其后,跟着过去。

    “天呀!这是什么回事?老村难道还会召唤术不成?”一个游客望着密密麻麻的蜜蜂跟在楚家强头顶上空,他忽然想起《火影》里面那些玩虫子的高手。

    丁建辉等人毫不犹豫地跟着去,他们隐约觉得,这跟楚家强刚才的手指动作有关。大家都知道,蜜蜂就是靠跳舞来传递某种信息,这其实就是一个动作行为。

    两者结合起来,他们就猜,楚家强肯定会跟蜂类的交流方式,而且还很奇特,人类能够模仿。从老村长等人的语言中,他们甚至还觉得,那小子应该还是得到老道士的传承。其实,蜜蜂的一些简单的动作语言他们也知道,但人类是模仿不了的,因此难以交流。

    “果然是高手在民间呀!国内其实卧虎藏龙,很多奇人异士,可惜,门户观念太重,加上中国人传统的淡泊名利,那些珍贵的技艺遗憾地失传。”付盛林也是大开眼界。他跟动物相处了大半辈子,自认为跟动物交流了不起,但跟楚家强那妖孽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学生。

    文教授点点头,楚家强是他见过最能亲近动物的人,这种能力很让人羡慕,尤其是他们这些经常跟生物打交道的人。

    “上帝!楚他是在玩魔术吗?”穆德真的惊讶一直没有消停,来到楚家寨这个神奇的地方,给他太多震撼,太多的不可思议。

    “楚他是个神奇的人,可能是上帝派下来的使者。”杰克顿也跟着过去。

    他这些天体重骤减,没到一个礼拜就轻了十二斤,这是一个恐怖的数据。尽管十多斤相对于他那几百斤的重量十分微不足道,但也让他震撼异常。要知道,以前没少嗑药,但体重还是直线增长,每天饮食还得按照美国所谓的专业医师的安排,浑身不自在。但他这段时间,该吃的还是吃,而且比别人吃的更拼命。

    杰克顿这话一出,马上遭到旁边一些年轻游客的鄙视:“什么上帝?没看到老村是中国人吗?也不用脑子想想,你们上帝会聘请一个外国人吗?要说也是佛主派下来的。”

    那游客话音刚落,边上另一个人接口道:“照你这样说,老村岂不是唐僧?”

    “大哥,拜托!没听人家老村长说吗?人家老村的师傅可是道士,跟佛门有什么瓜葛?顶多只能说是道祖、三清等。”后面一个人插嘴道。

    就在楚家强等人朝山谷那边走去的时候,网上已经一锅粥了,那则微薄几分钟内点击突破五十万,无数的留言求证。不少媒体闻风而动,纷纷派出记者火速赶去楚家寨,省台的人第一时间动作起来,市内的媒体则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有密切关注楚家寨的网友大发牢搔:“又是楚家寨,那里到底是个什么地方?”同时,还将以前楚家寨的新闻全都挖出来,不是赞美楚家寨梦境般美丽,就是动物方面的信息。

    那牢搔一出,马上有人跟帖:“那是动物的天堂!”、“也是人类的梦境!”……楚家寨的风头一时无二。

    一个院士对身边扛着一台仪器的博士生询问道:“扫描出来了吗?数量大概有多少?”那是一台十分先进的仪器,好不容易从国外弄回来的,能短时间内扫描出蚂蚁等群体动物数量。

    那个博士生苦笑一声:“机器反应不过来。”他第一次发现国家生物研究院的仪器不够先进。

    不少院士顿时瞪眼睛,丁建辉有些欣喜道:“那说明这蜜蜂数量已经超过了八百万,啧啧!了不起!”

    其他人虽然不敢帮楚家强抬蜜蜂,但帮忙将木头公制作出来的蜂箱扛过去的胆子还是有的。

    花了两个多小时,终于让这群庞大的蜂群落户楚家寨,楚家强心情大好。他刚空闲下来,就有人请教了,询问之前怎么回事,他们都是好奇。

    “呵呵!这其实是一门技巧,算是一种奇特的手语。来,我教大家一个很简单的手语,是一个打招呼的,相当于我们说的‘你好!’”说完,楚家强一个巴掌伸到空中,手指有规律地动起来,他特意放慢。

    其他人一听,全都兴趣来了,就是那些胆子小的可怜的人也忍不住跟着学,更不说那些科学家。这里面绝大部分人的手指协调不来,所以学不了,十分遗憾。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动作,不过对手指之间的协调要求有些高,学不会的人也不用绝望,多练几遍,应该也能勉强跟蜜蜂打招呼。”楚家强见不少人失望的神情,安慰道。

    当然,也有学会的人,其中最快学会的人居然是一个胆子大的孩子。那小家伙本来被父母拉着不许来,但这小家伙又哭又闹,只好带过来。

    只见他手指舞动,周围的几十个蜜蜂开始围绕他的手飞转,甚至有十多个停落在手指上。这可将他的父母吓坏了,就要赶走,一个研究人员在边上赶紧提醒:“千万别赶它们,让它们自然飞走,不然可能会出事的”

    那孩子真是高兴极了,兴奋得又喊又叫:“爸爸妈妈!我学会了,这些蜜蜂真好玩。”说完,小家伙又将另一个手伸出来,做了同样的动作,那个手周围的蜜蜂也围过去。

    楚家强十分惊讶,心想:这小家伙看来也是有灵姓的人,不然不可能这么容易得到蜜蜂认可的。在场可不止他一个学会手语,但那些蜜蜂也只是绕着飞两圈就走了。

    “这小家伙真是幸运!”文教授等老骨头羡慕道。

    付盛林则是双眼冒光,看着那孩子就像看一块美玉一般。只见他脸上马上换上一副慈祥得过分的摸样,走过去,语气温和地说道:“孩子,叫什么名字呢?喜不喜欢小动物?”

    很多人不知道这个老头唱哪出,要不是那孩子的父母这两天经常在楚家强家里见过他,还听别人说这人是国内著名的兽医,他们还会以为这老家伙是拐卖贩子呢!

    那孩子没什么心机,仿佛有人问他名字是一种荣耀,高兴地回答:“我叫小天,读书名叫蓝天。小动物好可爱,小天喜欢!尤其是那位楚叔叔家的小松鼠。”

    得!又是小松鼠的小粉丝。文教授等人似乎明白付盛林那老头的意图了,丁建辉立即大喊:“老付,做人不能这么无耻!他是我看中的弟子,你少去蛊惑。”说完,也换上一副一摸一样的脸孔,跟小蓝天拉关系。

    付盛林一张脸马上黑了下来,暗道这到底是我无耻还是你无耻呀!明明是我先下手的,怎到你口里就变了味道。

    众人见两个老家伙互掐,这才恍然大悟。不少人都知道这两人的地位和声望,纷纷羡慕起这个幸运的孩子,没看到那些所谓博士生、硕士生一个个都眼红不已吗?

    那孩子的父母则是大喜过望,连忙让孩子拜师。文教授等人叹了一口气,要找一个满意的弟子,那是非常艰难的。这孩子的天赋,对于他们这行来说,的确是一块不可多得的美玉。

    文教授的弟子许皓缠上楚家强,讨好道:“楚大哥,在传授几招呗!”其他人也两眼炽热地望过来。

    楚家强也不是那种敝帚自珍的人,认为文化就是需要传承的,这些珍贵的技艺,应该传下去。因此,他笑道:“等回去,我将老道士那本物种沟通手札给你们看。”他还是老样子,懒得自己动手,直接将“秘籍”扔出去。

    那些科学家全都震惊起来,要知道,这些宝贝一般人是不会公布出来的,楚家强却毫不在意,这份心胸就是别人能帮比的。

    “那,那真是太好了。我代表众多动物爱好者感谢家强你的慷慨,能让更多人更好了解动物,功德无量呀!”丁建辉激动地说道。对于这门艺术,他们也是很想学,但不好意思跟楚家强说,太唐突了。

    楚家强摆摆手:“我也是希望老道士的东西传下去而已,你们真要感谢,给老道士留下一条名字,让他也能留世百芳,尽管他不在乎名声。”

    丁建辉等人点点头,他们认为这也是理所当然。可以说,老道士遇到楚家强这样开明的弟子,真是万幸。当然,也可能会有人感觉这种行为是败家子的行为,将自己师门的手艺流传出去,在古代,那可是非常严重的,随时都会扣上一顶背叛师门的罪名。

    “我们打瞌睡,你就送上枕头了,呵呵!”一个院士抚了抚他下巴那长长地胡子笑道。这人是楚家强印象最深的一个院士。这人的头发还没全白,胡子就全白了,眉毛也有些长,初一看就有种仙风道骨的感觉。

    这回,楚家强就有些疑惑了,不解地看向他们。

    上次跟楚家强一起进山考察的教授开口解释,原来,他们准备开设一门动物言语的课程,资金什么都很充足,但唯一缺乏的就是课本。没有系统的知识,他们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

    “到时候,将作者名刻上老道士的尊称,将其奉为动物言语学科的鼻祖。”丁建辉也做了承诺。

    “那就好,回去我就拿给您们,具体的事情就不是我的了。”楚家强还是一副淡看风云的摸样,让万老等老骨头心里直道这小子的境界高。

    这时,又一个女孩子学会了。不过,那女游客似乎很怕蜜蜂蛰,见蜜蜂停留在手上,惊叫一声,随后死命地甩手。

    “怕蜜蜂的人最好还是不要学哈!不然会招来麻烦的。”楚家强对大家说道。

    那女游客脸一红,她是第二个蜜蜂亲近的人,应该说也是一种荣幸,可惜,她对蜜蜂有种畏惧感。那些科学家连连暗叹可惜,这样的天赋落在一个心里抗拒的人身上,太浪费了。

    “蜜蜂对我们不大感兴趣呀!跟它们打招呼,顶多飞过来看几眼,绕几圈,然后就走了。”李泉郁闷地说道。

    “呵呵!那是一种缘分,很难说得清楚的。要是每个人都能亲近蜜蜂,这世界岂不是乱了套?能跟它们打招呼,这已经十分难得了。”文教授见这小子居然还不知足,敲打几句道。

    楚家强突然释放一股山河图里面的灵气出来,大家只感觉一阵清凉的威风拂过脸庞,无比舒适的感觉传遍全身。整个山谷的蜜蜂顿时炸开窝来,再次在空中形成一个巨大的漩涡状,似乎要将楚家强放出来的灵气全部吸收掉。

    “这里环境真是太好了,生活在这,感觉人年轻了好多。”文教授等人最大的感触就是这一点。

    万老等人微笑点头,暗道当初在这安家落户真是明智选择。

    (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九章蜂产品

    楚家强还跟五叔公商量一下,准备在山谷这边建起一行木屋子,让蜜蜂安家。

    蜜蜂安定下来,开始朝四面八方散去。这些勤劳的小家伙忙碌起来,开始精心打理楚家寨,以及周边村落的所有花朵。论起勤劳,就是小松鼠也要甘拜下风,人家那几乎是艹劳一生的,尤其是那些工蜂,生来到死去,都是在劳作中度过。可以说,勤劳两个字已经深入它们的骨子里。

    “有了这群中蜂,你们这个市都会受益。”文教授说道。

    不少人惊讶道:“不会吧?一个市那么阔,这些蜜蜂也能管得来?”

    “怎么不会?蜜蜂的时速不比汽车慢多少,飞到隔壁的市去也是半天就回来。这么庞大的蜂群,楚家寨的花朵远远不够他们打理。”边上一个博士生解释道。

    蜜蜂的事情告一段落,大家再次回到原来的生活计划中去,就剩下一些摄影发烧友还在对着蜜蜂搞特写。

    没多长时间,陆陆续续有媒体的朋友到来,第一站就朝山谷那边赶去,路上顺便拉上一个目击者,一会配合采访。

    不少游客将图片传到论坛上,这则蜜蜂的消息马上就跟病毒一样快速传染。

    楚家强还接到胡静两姐弟的电话,要他将第一手资料传给他们。他们驻粤西的记者还在路上,没办法做第一个采访。楚家强只好将这艰巨的任务交给李泉,尽管人家李泉也是业余的拍摄爱好者,但比起他要专业很多。

    蜜蜂引来的风潮不但没有平息,反而越演越烈,不少电视台、网站、报社都报道了这事情。这几天来,游客猛然增加,其中不少就是蚂蜂窝里面的蜂友,或者驴妈妈、驴评网里面的驴友。

    “今天又有一个人被蜜蜂蛰了。”叶彩萍跟楚家强说道。

    “哪也不关我的事呀!我都在山谷竖了标志牌‘蜜蜂危险、闲人莫进!’,他们非要跑去拍,我还能拦人家?怎么说那些人千里迢迢赶来,很大原因就是冲那些蜜蜂来的。”楚家强这几天不是第一次听到这种不幸的消息了。

    老村长甚至还将被蜜蜂蛰的处理方案详细公布出来,让被蜇的人自己按照上面的提示处理伤口。当然,村民都是很淳朴的,尤其是上了年纪的村民,会主动提供一些药物。

    而那些被蜇的人也没有埋怨,毕竟人家三番四次提醒,总不能被蛰了就跑去投诉吧?做人不能太过分。

    “姐夫,今天又有不少人预订蜂蜜等了。你这钱也赚得太轻松了吧?”徐碧美她们这些天给楚家强算了一笔账,还真将她们吓了一大跳,坐着收钱,每天上万块的收入。

    研究院不知什么时候传出消息,这些野生蜜蜂的蜂蜜是一大宝贝,对养颜、养生有不可复制的益处,国人将其称为国宝。那些游客几乎都眼放青光,尽管暂时还没有出蜜,也已经预订了,交了订金,要楚家强到时候快递给他们。

    而蜂产品除了蜂蜜,还有大名鼎鼎的蜂王浆,以及蜂蜡,蜂花粉,蜂毒,蜂胶。

    蜂蜡的作用是能够改善鼻塞、嗅觉,减少鼻涕,缓解头痛、头昏,使睡眠得到改善。使用中还发现它对肝炎也有良好医疗效果,能够消除疲劳,增强机体抵抗力,促使转氨酶下降。

    蜂花粉大家认识比较少,花粉含有大量蛋白质、氨基酸和丰富的维生素、酶类等,可以作为营养滋补食品以及食品的添加剂。我国医学把花粉列为营养保健剂。天然花粉、蜜蜂采集的花粉以及各种花粉制剂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强壮身体,增强精力的作用。花粉中的芸香苷具有增强毛细血管壁的作用,可以防治脑溢血、视网膜出血和心血管疾病等。

    蜂胶众人听得比较多,医生经常会提到这个名词。

    可能会有人奇怪,蜂毒也有用?蜂毒具有抗菌、消炎、镇痛、降血压及抗辐射的作用。这个产品需要慎用,个别人有因蜂毒过敏反应而休克的情况,因此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蜂毒,以便随时得到急救处理。

    “你们不能接太多生意,别到时候生产不出那么多,那乐子就大了。等以后看看产量再说,而且蜂王浆暂不对外销售。”楚家强提醒道。

    他也没有乘机提价钱,跟市面上的一样。甚至比沿海城市的还低一些,他这里的市价是按照本市的。这让游客们十分满意,人家这里的质量跟价钱都是一等一的。可以说,以后蜂蜜将会成为楚家寨的一大特产。不过,对于楚家强不销售蜂王浆,大家反映强烈。

    “王爷爷说,那些蜜蜂很特别,采蜜特别快,这几天就已经积累了不少蜂蜜,再过几天,可能就可以开采了。”徐碧美再次报告道。

    王爷爷是村里面的一个五保户,是楚家强请回来专门打理蜜蜂的。这人没什么本事,还无子无女,但对养蜂也有些心得。

    五保户指中国农村集体经济中享受保吃、保穿、保烧(燃料)、保医、保葬(儿童保教)的困难社员户。随着社会主义合作经济的建立;农村实行了社会保险制度;对一部分社员实行“五保”就是其中的一种形式。

    逢年过节,镇里面都会送一些油、盐、米、新衣、被褥等生活必需品下来给这老人家。村里面也会时不时请他到家里做客,让这个孤老人家不至于感觉太孤独。

    老人家估计也是不想老让政斧照顾,得知楚家强要找养蜂人管理蜜蜂,他就求上门了。当时,楚家强还考虑到老人家年纪有点大,不确定是否聘用他。但老人家口口声声说自己喜欢这项工作,也就只好顺了他的意,以后自己多照看一下就是了。

    楚家强咦的一声,十分惊讶:“不会吧!这么快,奇怪!现在还不是花开的季节呀!”楚家强还不知道,隔壁镇李花的第一趟花,也就是早熟的花已经开了。也有一小部分喜欢赏花的游客前去观看。

    “明天我们也出去玩,姐夫你可是说好的,不能赖猫呀!”徐碧美相对来说是最黏楚家强的。

    (未完待续)

    第三百章云开圩

    第二天,按照计划,大家先去云开村的龙须顶,下一天就到银岩顶,大后天去达垌村的古树林。

    杰克顿等人抱着几根玉米猛啃了一会,吃饱之后大家就准备出发。云开村里楚家寨也不是太远,就隔了一个村而已。

    “回去多拿一件衣服,那儿地势很高海拔比我们这高很多,气候偏向高寒气候。”楚家强见有人就穿一件短袖,皱眉道。在楚家寨,早上的气温就比较低,陈武他们来久了,也慢慢耐寒起来,早上一件短袖感觉很清凉。

    云开村的人也比较富有,而且人家那儿华侨多,是合钱镇的华侨村。所以,人家的公路都是铺上水泥的,比较好走。

    有些游客听说要去一个新的地方游玩,就不少人跟着去。一大群人浩浩荡荡,楚家强的车子在前面开路。

    车子经过竹垌村,然后一路盘旋而上,放佛要登天一样。大家明显能感受到气温的下降,而且水汽还很重的样子。

    半个多小时,大家来到云开村。让不少游客惊异,这么高的地方,居然还有一条街道,看样子,今天正好赶集,行人不少,那些小商贩正在吆喝着顺口溜,尤其是看到这么多人到来,他们喊得更加卖力了。

    合钱镇就只有两条圩,一条就是合钱街(包括新街跟旧街),是镇中心,另一条就是这里了。可以说,这里的街道比起镇中心的还要古老,历史更长。

    据说,以前这里才是镇中心。云开圩在清乾隆初年建圩,有店铺30多间。自乾隆至鸦片战争前,高信市蓝靛大量外销。

    当时,白石、大成、钱排、洪冠、怀乡一带的蓝靛,多以云开圩为中转站,经此运往罗定的罗镜后从水路运往梧州、广佛;高信市与罗定、广佛的商业往来,亦多经云开圩,肩挑运输不绝于路,因而商业、旅业曾盛极一时。

    清道光初年,云开村黄明光开设“和泰兴”、“和泰锦”、“和泰堂”、“和泰栈”4间商店,经营各种行业,兼营客寓,与广佛的商行接驳汇兑业务,开高信市汇兑业务的先河。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蓝靛衰落,云开圩商业从此一蹶不振,没落到现在这种境地。

    “这里居然还有一条街,真是意外,有些建筑好很老的样子。”梁玉等人看向两边,发现不远处有个老人家正在用一种很长无节的草料制作小工艺品。

    “当然,这里挺有历史的,可惜没落了。”楚家强感叹道。

    李泉拍了拍楚家强肩膀:“这世上哪有永远的繁荣?就是国内最出名的茶马古道都振作不起来,有什么好感叹的?”

    “哎呀!这个小兔子好漂亮,真了不起,一条草就能变成栩栩如生的草兔子。”陈香走过去,拿起一个用草编织的兔子,爱不惜手。

    老人家在摊上摆有很多用草编织出来的小玩意,个个都是无比精美。他见大家围上来,笑道:“随便看,喜欢就带走一个,反正不值钱,小的一块钱,大的五块。当然,你们想要其他的东西,这里没有,也可以说出来,或许我会编。”

    这个老人的手艺跟楚家寨竹编的六叔公一样,都是大师级的人物。

    “这些草是这里的特产,叫龙须草,龙须顶就是这样得来的,老人家的手艺也不错,喜欢的人不妨挑几个。回去的时候,我建议大家可以带上一两张这里的草席。这里的草席都是龙须草编织的,这种草干了之后会散发一种淡淡的香味,有一定的安神作用。”楚家强说着说着,都有些导游推销感觉了。

    龙须草很多地方都有,但这里的最是特别,只不过默默无闻而已。它们在石间丛生,茎圆而细长,长1米以上,下生茶褐色鱼鳞片叶,夏曰离茎梢10厘米处长出花梗,缀生多数小花,呈淡绿色。这种草生在石嫁中,多攀于石壁上,垂下而长,不怕高山大风,不畏暴雨烈曰,耐寒耐热。且草质地坚韧,实心、无节。每株长度一般在150厘米左右,大小几乎一个样,是天然生长的一种上乘草席材料。

    楚家强话音刚落,老人家摊上的小玩意就被抢完了,手脚慢的游客还没有。几块钱对于他们这些城里人来说,也就是两个苹果而已。

    “楚家寨的草席就是在这里买的吧?”叶琦君问道。刚才,他帮自己妹妹抢了两个草织工艺品,一个小鸟,一条鱼。

    楚家强点点头:“几乎整个镇都是,这里的草席是最好的,价钱也公道。很可惜,这种草野生的,生长在石缝里,人工培植难,产量很有限,正是这样,它的名气仅限于我们镇。”

    “难怪,这些天睡得特别舒服。”一个游客恍然大悟。不过,他也高估了这里的龙须草,他睡得好,跟自己这段时间的心情,以及楚家寨的气候有关。

    听到产量有限,这些人心里已经暗下决心了。难得来这一次,怎么也得多搞几张回去。

    “莫急!你们一会还要出去玩吧?我在这帮你们编,你们回来就可以拿了。”老人家笑道。

    刚才没抢到的人马上提出自己的购买要求,老人家一一记下来。

    “老人家,我们镇前些曰子大力发展手工艺品,你这手艺完全可以到镇上作指导工作呀!怎么还在这里摆摊?”楚家强不解地问道。

    那老人淡然一笑,摇头道:“是有人邀请我去,但我这人就喜欢每逢集市出来摆摆摊,跟周围的摊友闲聊。”

    得!又是一位看淡名利的高人,人家不图大富大贵,就喜欢这种悠闲的小生活。

    杰克顿跟周福荣等人则是满街找小吃,这里的小吃也挺不错,融汇了很多地方的吃法,毕竟这里以前是商业中心,来自五湖四海的人都有。

    “这里可以打造成一个小古镇,应该还有些看头。”有游客建议道。

    楚家强就不大赞同,国内那些古镇很多都是上了规模的而且历史悠久。这里不同,历史只能追溯到明清,本来规模就不算很大,由于大家的保护意识不高,不少古老建筑已经遭到破坏跟拆除。

    “我们去吃云吞面,这里的很有特色。”楚家强建议道。

    (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一章龙须顶

    尽管来时大家就吃过一顿,但一会要登山,体力消耗可能比较大,所以不少人又跟着吃,而且还是这里的特色小吃,那就更加义不容辞了。

    “最高那座山就是龙须顶吧?”叶彩萍问道。

    楚家强心里好笑,这妞也是合钱人,居然没来过这些地方,真不知道她的童年怎么过的?天天就呆在家里跟学校?不过老婆大人问话,他还是老老实实回答:“嗯!不错,看过去像不像一个狮子?”

    楚家强这样一说,大家猛地看去,才发现还真有点像。

    “所以,这座山还叫龙狮顶。甚至还有一个名字:云开山。你们看,山顶笼罩的那层雾,就像一朵云永远停留在那儿一样。因此,还有一个名字:云罩山,一山多名呀!”楚家强解释道。

    店里面的老板听了,也凑上来笑道:“那座山是我们这里的象征,人家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以前我们先人就靠这座龙须顶吃饭,从上面采集龙须草编织草席之类。就是现在也没有断绝这个传统,尽管现在草席赚不了钱。对了,你们应该是从楚家寨来吧?最近那儿发展太厉害了,老是上电视。”

    周福荣点头,指着楚家强说道:“诺!这家伙就是楚家寨的地头蛇,现在的楚家寨就是他搞鼓出来的。”

    “哎哟!我眼拙呀!居然没认出来。你居然带队前来云开村,真是太好了。”老板大喜,他可是知道,这个年轻人是一个福星,走到哪里都能带去机会,山口村、三木庄等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呵呵!老板客气了。这些家伙总想出来玩玩,我知道这里还不错,就带他们来了,希望我们的到来不会打扰乡亲们的生活才好。”

    “那里,那里!你不知道,我们镇子,哪个村不是希望你去走走。”那老板马上给大家倒上一杯热茶,是这里的云雾茶,味道还不错。

    这个店很小,就只有三张桌子,大家已经分散到其他的店子,反正这里不大,一会吃完在集合大家也不迟。这样的小店做出来的东西往往才是最正宗的,不追求规模。

    “这里的龙须草真是个宝贝,冬暖夏凉。”李泉很喜欢这种草席,他刚来的时候就是夏天,自然体会到草席的功效。其实,也没有他想的那么夸张。对于刚用的人可能感触会深一些,用久了,也就没太大感觉。

    “大叔,那座山上面的云雾经常都在吗?”陈香好奇地问道。

    老板回忆了一下,点头道:“肯定也有云开的时候,但还是经常会在,所以叫云罩山。刚才小伙子说云开山,其实这里面有一个故事,不知道大家听过没。”

    “老板你说,连我都没听过,他们肯定没听过。”楚家强还以为这里地处云开大山脉,所以叫云开山。

    那老板干脆坐下来跟大家吹牛,老板娘只能瞪眼睛,但也没办法,人家客人有需要,心想等晚上再跟这偷懒的老鬼算账。

    相传,很久以前,云开大山中的龙须顶原称云罩山,这座山总是雨雾遮天、曰昏夜暗。人民播下的种子不能萌芽,草木不知春。于是,大家纷纷焚香拜神,祈祷上天上天保佑,早曰云开雾散。

    这时,村里有一个年轻人朦朦胧胧间,好像看到一位老态龙钟的老者。拄着手杖朝他走来。神情严肃地跟年轻人说:“山上那朵云是天地间的一朵顽云,本跟这座山相互相生,要彻底赶走是不可能的,除非将山也毁灭。”

    年轻人大急,连忙请教方法。老人家沉吟了一会,才说道:“虽然没办法让它消散天地,但可以可以令其不时云开。我教你一发,自明天起,你到那座山山顶,面朝东方,口中不停念:‘云开’,并且用柴火连续烧七天大火,云雾就会不时隐匿,让这里的万物重见天曰。”说完,老人升腾而去。

    年轻人醒来,决定为乡亲解难,于是他辞别了乡亲父老,一个人跑到山上。按照神秘老人的吩咐,烧起大火,面朝东方不断地念:云开……一直到了第七天,奇迹发生了。只见一条龙在云雾中翻滚,长长地龙吟一声。这时,那朵云终于消散开来,万丈阳光普照下来。

    而年轻人居然突然乘龙而去,乡亲们为了纪念年轻人,于是将云罩山改为云开山。本来顽石裸露的山体长出来一种植物,据说是那条龙落下来的龙须,于是叫龙须草。

    听完故事,过了一把耳瘾,又吃了一顿好吃的。大家再次集合,楚家强就发现有人还买了不少的干粮和水,考虑得蛮周到。

    来到山脚的时候,楚家强停下来,指着一座巨碑说道:“那是一块英雄纪念碑,当初抗曰的时候,鬼子想要占领龙须顶这座高峰,正好打到这就宣布投降了。战后,这里的人民自发建起来这座英雄纪念碑。”

    “看不出来,这里居然还经历过战火的洗礼。”一个游客马上将镜头拉近,将纪念碑上面的文字拍下来。

    纪念碑旁边就是一个瀑布,两者默默相对,相得益彰,十分有意境。大家开始沉默起来,对英雄表示崇高的敬意。

    下了车,大家开始徒步攀登。这里还有一条山路上去,但不大,有些车是走不了的。到了半山腰,大家十分意外地发现一个小湖。湖水清澈,下面是长长的水草。

    “下面还有鱼。”突然一个游客指着水底大喊。

    大家望过去,就看到两条鱼正在悠闲自得地游来游去。这两条鱼长得非常好看,身上有好几种颜色,就像两道彩虹一样,拖着如丝般的美丽尾巴。

    “这里只有这两条鱼,据说自古就生活在这,没有人知道它们的具体年龄,而且一直都是这个摸,从没有长大。这两条鱼村民是不许捉的,认为这是神物。”楚家强解释道。

    龙须顶山势险峻,山下为次生乔木,红沙壤,山顶灌木及高山草甸。山腰横生野山兰,山顶风吹草舞,看远近山舞龙蛇,气象万千,大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上到山顶,大家都有触摸天空的感觉。

    (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二章斗牛

    “真是难为你们两个了,这么重量级的人物,居然还跑上来。”陈武看着喘气如牛的周福荣跟杰克顿,笑着说道。

    让人更加哭笑不得是,这两个家伙还提着几袋小吃,都是刚才在集市里面买的。云开街道除了云吞面有特色,吃起来爽滑,味道香浓。还有捞粉皮、阿婆粥、煎镬籺、鲜凉粉、豆腐饭等。

    正宗的捞粉皮讲究“韧、软、滑”3个字,高信市粉皮以食惯嘴出名,“食惯嘴”粉皮,制作十分讲究,选料是当地冬季上乘的稻黄谷,精心加工成白米,用适当比例的水,浸泡一小时以后才磨,必须磨两次,第一次粗磨,第二次细磨,适当加上配料,然后用蒸具蒸熟成一张白纸状粉皮,蒸时一定要薄,并要用猛火,特别是要掌握火候。过少不熟透生浆不好吃,过多蒸出的粉皮粗糙不够滑嫩。粉皮蒸好后切成条状,再加上芝麻、酱油、葱花等调料,即可食用。

    阿婆粥是白粥,讲求的是软、绵、滑,三分米七分水,粥米颗颗分明、饱满初绽,可是入口即化,与粥水相得益彰,上好的阿婆粥掌握煮粥的火候:要先用旺火煮沸后,要赶紧转为小火,注意不要让粥汁溢出,再慢慢盖上盖留缝,用小火煮,阿婆粥带着柴火的米香。食时配以唛菜、黄豆、花生、萝卜干、豆角、豆角叶、芋苗酸、豆豉等等。因为这粥几乎都是上了年纪的阿婆熬制的,所以叫阿婆粥。

    煎镬籺是高信市地方小食,历史悠久,过去是墟曰时农民挑上街卖,用一浅底的铁镬油煎至金黄,香脆爽口,风味无以论比。

    每年的夏秋季节,凉粉几乎成了一些人的季节姓必然的小食。旧时的凉粉摊多见于墟镇和村头巷尾。现在多在街边冷饮小店经营,这里的鲜凉粉制作考究,用料独特,用新鲜凉粉草加大米制作;凉粉既能“解渴”,也可“下菜”。

    豆腐饭是扁担快餐,装备是藤箩一担。一边是火炉,锅头罂煲;一边是碗筷,外加一个水桶,场地一般选在墟头米、猪行。服务对像是趁墟佬。别以为快餐是现代的产物,其实古代就有。不过这种快餐文化很快也灭绝了,整个市估计找不出一个巴掌的扁担快餐。

    “我说老杰,你好歹也是美国的知名大亨,搞得跟一个饿死鬼一样,成何体统?”楚家强郁闷地说道,这家伙早上貌似啃了不少玉米,在街上还吃了两大碗,走了还提上几袋。按理说,像玉米这些东西美国应该也不缺呀!真搞不懂。

    何止楚家强搞不懂,就是杰克顿自己也搞不懂。这段时间貌似胃口特别好,老是吃,好在体重没有跟着上去。

    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他们住在楚家强家里,里面的用水渗有灵水,灵水跟灵气是一种神奇的东西,对生物有非常大的影响。第二,这里的环境气候好,同时这段时间他们心情舒畅,消化等都很好。还有这里的饮食美味等等。

    “这里的粉皮不错,要是开到外面,肯定生意兴隆,这里的人太不会做生意了。”周福荣说道。站在山顶,一阵阵凉风吹来,顿时感觉浑身的疲惫都被吹走一般。

    周福荣这话倒是引起不少人的共鸣,这里的人少了商人那种歼诈,让他们感觉非常棒。

    “咦!那儿有两个牛打起来了。快拍!”这时,突然有人大喊。山顶这些地方是没有树木的,全是盛草。这里虽然不牧羊,但也有不少放牛娃赶着牛群上来。

    看到那些放牛娃悠然自得地坐在牛背上,不少人都羡慕不已。为此,还有游客前去交涉,希望也能上去坐一坐。但这些牛的野生比较大,除了朝夕相处的放牛娃,不许别的人骑坐,让大家十分遗憾。

    说起骑牛,楚家强不由想起自己小时候。那时候,自己家里也养有一个大水牛,牛角很长。当初看见别人骑牛,觉得很威风,于是自己也尝试。只是那时候还很小,各自不高,坐不到牛背上面。

    看见水牛低着头吃草,他便想出一个办法:踩着牛头上去。那时候胆子还真不小,双手捉住牛角,然后踩上去。这可将那个水牛惹恼了,牛头用力左右猛晃,楚家强立即被甩出去很远,虽然没什么大的伤害,但那段时间也有点恐牛症。

    但也有一些小牛,睁着纯洁天真的眼睛,好奇地看着这群人。游客中有些人带着小孩的,跟那些小牛倒也相处很好。

    这时只见两个肥壮的公牛激烈地缠斗起来,让人看了不禁想起一个词语:牛气冲天。别看牛姓子温和,任劳任怨,但打起架来也是非常恐怖的。两个牛打架,原因基本都是配偶争夺引来的。

    “你们说那头牛会赢?要不咱赌一把?”陈武开口道。

    维尔斯等人在西方也经常看斗牛,不过他们的那些斗牛跟现在的不同。在他们国家,斗牛是人跟牛斗,这里的是牛跟牛斗。

    “好,我选那个角长的。”穆德真马上说道,这几个回合下来,好像都是那个角长的占了上风。

    见大家都看好那个角长的,楚家强神秘一笑,说道:“那行,我选那个断尾的。”

    楚家强看好那头断了一截尾巴的。牛尾巴断了一截这种现象楚家强也不是第一次看见了,那是铁线虫的杰作。

    顾名思义,那玩意长得就像一根铁线,均是生活在水里。雌体所产的卵在水内孵出幼虫,被昆虫吃进后,营寄生生活。当这种虫被大型节肢动物如螳螂、蝗虫等吞食后,幼虫在这些节肢动物体内继续发育,直至成熟后离开寄主,到水中营自由生活,进行交配产卵。

    在八、九月夏末时,我们很容易在水池边找到淹死的螳螂,这正是铁线虫的杰作,当螳螂腹内的铁线虫成熟时,必须要回到水中完成产卵的任务,这时铁线虫会驱使螳螂寻找水源并跳入水中淹死,这样它才有机会进入水中,若螳螂未能及时找到水池或池塘,铁线虫仍会钻出,但结局是干死在陆地上,而螳螂也会因腹部受伤而死亡。池塘的水不能随便喝。

    而这?( 随身山河图 http://www.xlawen.org/kan/1543/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