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辣文小说 > 随身山河图 > 随身山河图 第 55 部分阅读

第 55 部分阅读

    “它跟青竹蛇是很容易区分的,青竹蛇的头是呈三角形的,而且眼睛是红色的。在我们国家,一般认定三角形头的都是有毒的。我只是奇怪,这种温顺的动物怎么会攻击你,没道理的呀!”楚家强解释道。

    听到这话,大家都明显呼了口气,尤其是那年轻人,脸色好了很多,最后脸庞微微发红,有些尴尬地回答道:“我不小心踩了它一脚,当时它应该在枯竹叶下面吞东西,来不及走。”

    众人听了,都恍然大悟,难怪人家咬你。看来多温顺的动物也千万别逼急了人家,不然真会是佛都有火。别人不是说:“兔子惹急了也会咬人”吗?就是这个道理。

    “呵呵!那没事了,以后大家小心一点。在竹林行走,最怕就是惹了竹叶青,那玩意挺毒的。但要真被咬了,也不用太惊慌,也不是没得救的。”楚家强随后传授了几招野外救治的招数。

    首先,当然是冷静下来,不要激动,不要太多运动,避免蛇毒攻心。

    随后马上用绳子将咬伤位置的上方结扎住,如果咬到手,可以扎住手腕部位甚至更高。用小刀划开伤口,帮助毒液排出。如有条件,最好在清洁的水中挤血,特别是后来速度快的多,效果比想象的要好。未带蛇药,挤血到后来,特殊情况下只有用嘴吸,吸一口吐一口。

    处理完这些,如果附近有两面针、徐长卿、雄黄、七叶一枝花、半边莲、白花蛇舌草等草药,你又刚好认识的,不妨嚼碎敷在上面。

    最后,你就应该尽快出去,到医院里面打血清。

    “所以说,发生了什么事情都好,千万不要着急,而是冷静地处理。”楚家强最后说道。

    “不是青竹蛇就好,刚才吓得我以为自己要没命了。”年轻人毫不掩饰,让大家对他的好感大增。要真是被青竹蛇咬了,有多少个人能淡定?因此,年轻人之前的表现反而人之常情。要是他事后说大话,吹嘘自己,反而让别人看不起。

    (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九章竹筒饭

    这个闹剧一过,大家气氛更加浓烈了,这一刻,大家的思想都很单纯,所有的勾心斗角都放佛销声匿迹一样。

    “姐夫,你说那些竹筒饭是不是用这些竹子做的?”陈香拍了拍身边的一棵大竹子。她很少叫楚家强姐夫,可能出于女孩子的矜持,不像徐碧美那样孟浪。

    楚家强诧异地看了一眼,暗道这丫头不会想吃竹筒饭吧?其他人也是突然想起这个问题,不少人心里已经打起主意来。

    “很多竹子都能做竹筒饭,这种也可以的,但不是最好的。当然,也不是全部竹子都可以。有些竹子太小,或者太薄,或者太厚,都不适合。”楚家强跟她说道。

    竹筒饭不是楚家寨的拿手好戏,但也不少人会做。因为楚家寨不远有一个苗族的部落,人家苗族人就喜欢竹筒做出来的东西,包括什么竹筒鸡等等。

    竹筒饭是用新鲜竹筒装着大米及味料烤熟的饭食,多于山区野外制作或在家里用木炭烤制。用山兰稻(一种旱稻)的“香米”并配肉类为原料,放进新鲜的粉竹或山竹锯成的竹筒中,加适量的水,再用香蕉叶将竹筒口堵严,炭火中绿竹烤焦即可。

    竹筒饭的煮法颇具有野炊特点,即砍下一节竹筒,装进适量的山兰米和水,放在火堆中烤熟,用餐时破开竹筒取出饭,这便是有名的“竹筒香饭”。如果把猪瘦肉混以香糯米和适量盐巴放进竹筒烤成香糯饭,异香扑鼻,是招待贵宾的珍贵美食品。

    当然,这都是一些笼统的说法。竹筒饭也不全是得一个样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灵通变化。

    “我在四。川吃过一种,是用青竹做的。据说,竹筒饭首先用竹讲究,一般选用一年生青竹,这种竹汗多,肉质嫩,颜色好,烤出的竹筒饭特香。其次用料讲究、做工精细。采用优质香米、糯米、早米,加入盐和特别调味料等灌入青竹,然后用茶叶封口,放在温火上慢慢翻烤。”叶琦君开口道。

    苗火也点头,接着话题:“四。川的也是一种,竹筒饭我就吃过好几种。据我了解,竹筒饭有四种:野味饭、肉香饭、黑豆饭、黄肉饭。其中最佳的要数野味饭了。适合做野味饭的几种野味是鹧鸪肉、鹿肉、山鸡肉、山猪肉、蛇肉、黄肉等。以黄肉做出的饭味道最鲜美。”

    其实,他们说的都不假。做竹筒饭最好还是用香糯竹,是云。南特有的竹种。据说竹子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元素,具有特殊的天然香味;特有的香竹黄酮更具有抗衰老、美容养颜等自然保健功效。其双层内膜将香米饭紧紧包住,特别方便食用。

    用竹筒煮饭时,先将香糯竹按节砍下,并保留一个节做竹筒底,把事先洗净并浸泡过七八个小时的糯米或紫糯米放入竹筒中,倒入一些清水,用芭蕉叶或竹叶塞紧竹筒口,把竹筒架起来在火上烧烤,当竹筒里的水分干以后,再放平用文火翻来覆去地慢慢烘烤,不久饭就可煮熟了。

    当然,这是其中的一种做法,是直接用火烤的。

    “那我们也在这做一顿吃吧!好不好?”叶小双很期待地看着大家。大家都不忍心拒绝,点头应是,其实大部分人也都想体会一下。

    “那等一会大家集合吧!吃了再回去,反正我们开车来的,晚一点回去也没什么。”楚家强点头。

    又过了一个小时,楚家强开始联系其他人,让他们集合,时间不早了,做一顿吃的,天色应该就差不多黑了。

    得知要做竹筒饭,大家都兴致很高,动力蛮大的。在楚家强的指挥下,挑一些竹子砍。

    “你们别呆着呀!赶紧烧炭。竹筒饭需要很多碳的,要盖在上面。你们女孩子去洗米,都别站着哈!动起来。”楚家强吩咐道。

    “不会吧?我上次看,好像人家是直接放到火上烤的。”这时,就有人疑惑了。

    还是陈武这些人走的地方多,见识也多,他解释道:“的确有些地方这样做法,两种方法我都见过,应该都行。”

    楚家强却摇头:“要看具体的竹子行事,竹子比较厚的,可以直接放到火上烤,也只有这样里面的东西才更快熟。但我们这些竹子就不行,用火烧容易爆裂,只能用碳埋。”

    “原来如此!”大家恍然大悟。

    楚家强还记得以前有些时候跟老道士进山,老道士身上就只带米,不带锅灶炊具的。这个做法,听他说还是从苗族那儿学来的。做饭时就地取材,砍下竹筒,将泡好的米装入其内,并加入适量的水,用鲜叶子将筒口塞紧,放在火上烧烤,当竹筒表层烧焦后,筒内米饭即熟。食用时用刀或手将竹皮剥开,米饭被竹膜包裹,米粒香软可口,清香扑鼻,堪称一绝。

    当然,当时用的竹子不是这样,而是一种叫香竹竹子,比较厚。只是这种竹子比较少,要到大山里面才有。楚家强还不知道,这种竹子除了他们发现的,就只有云南发现过。

    “好了吗?我都闻到香味了,还不能吃吗?”徐碧美等女孩子一个劲催,周围好几堆火,每一堆火都围着好些人,眼睛看着火炭中的竹筒,鼻子闻着里面飘出来的香味。

    “别急呀!没听过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吗?慢慢来,再等一会就行了。”楚家强无奈地说道。火炭里面还埋着好几个竹鸡,这些竹鸡没有做成竹筒鸡,而是做成叫花鸡。边上还有两煲汤,用竹笋干等熬制的,味道应该也不错。

    又过了一会,见这些人饿死鬼一样盯着,又看差不多了,干脆挖出来开吃。

    “慢着,吃这样的竹筒饭还是有讲究的。”楚家强又阻止道。

    他挖出来后,先用刀刮去竹筒表面被烧黑的外皮,再用刀背轻轻地反复敲打竹筒,使竹皮与里面的糯米饭彻底脱离,然后用刀在竹筒口划几道小缝,并逐片剥去竹皮,这样就可以吃到一条由竹壁膜包裹着的糯米饭了。

    这样的糯米饭,新鲜干净,柔软味美,且竹子的清香与糯米的芳香融为一体,真是香气袭人,喷香可口,实在是令人垂涎三尺。看看那些人的吃相就知道了。

    (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章竹荪

    用完餐之后,大家坐在一起吹牛打屁,曰子好轻松。那几个外国佬感叹,原来不需要很多钱,生活一样那么精彩。不知不觉,他们也被这样的生活感染了。

    楚家强眼尖,就看到几个小孩子藏着一些东西,他好奇地问道:“小芽子,你们藏着什么宝贝,给楚叔叔看看呗!”

    “小丫头,不准将蘑菇给楚叔叔看,让他猜猜是什么。”小叶子连忙大叫。

    苗火一拍脑袋,对于这个小祖宗已经没眼看了。暗道你都说是蘑菇了,还猜什么猜?众人先是一愣,随即哄堂大笑。

    “没礼貌,臭小子要叫姐姐。我就给楚叔叔看,气死你!”小丫头瞪了一眼小叶子,然后将自己的那朵蘑菇拿出来。

    得,两人又回到姐姐跟哥哥的问题上了。莫愁横了一眼自己丈夫,用眼神说道:你自己闯出来的祸,自己搞定吧!

    楚家强看到那朵蘑菇,瞳孔微缩,看向其他几个孩子,问道:“你们的蘑菇也是这样的?”

    果然,其他人点头,纷纷掏出来给大家看。不少人疑惑不解,暗道不就是一朵蘑菇吗?用不着这表情吧?不过,看起来还真特别,就像一条裙子一样漂亮。都说蘑菇越漂亮,就越有毒,不会是这问题吧?

    想到这,莫愁连忙将两个小家伙手里的东西拿走,紧张地问道:“这不会有毒吧?”随后黑着脸审问自己两个宝贝:“你们没有吃吧?妈妈跟你们说了多少次?不要乱动手,下次再这样,就不带你们出来玩了。”

    楚家强知道这个嫂子会错意了,笑道:“嫂子,别骂他们。这蘑菇不但没有毒,而且还鼎鼎大名,很珍贵的。”

    说完,又转向那些孩子,问道:“来,跟叔叔说说你们在哪里找的?还有吗?”

    几个小家伙悄悄地瞄了一眼自己的父母,好像生怕他们责骂,见他们没说什么,才壮起胆子说道:“在那边,还有一些小的,大的都被我们拔了。”

    “喂!老村,这是什么宝贝?搞得好像大有来头似的。”一个游客问道。

    自从看到那蘑菇,周福荣这个吃货就移不开眼,这才清醒过来,连滚带爬过去将蘑菇夺过来。然后对大家说道:“这是竹荪……”

    他话音刚落,就有人嘘声道:“唬谁呢?小孩子也知道竹笋长什么样子的。明明就是一个蘑菇,硬按上竹笋的名头,鬼才听你糊弄。”

    见周福荣瞪眼睛,楚家强笑着解释:“竹荪是草字头下面孙子的‘孙’,不是那些竹笋。竹荪是名贵菌类之一。”

    “何止名贵?它被称为真菌皇后,名列“四珍”即竹荪、猴头、香菇、银耳之首,原系野生植物,因为生长条件相当苛刻,成长不易,得之更难。历来被认为是珍奇稀罕之物,作为南方贡品,只有皇帝才有幸品尝。”周福荣补充道。

    众人听后,顿时瞪大眼睛,看向那些竹荪眼睛就炽热起来。

    长裙竹荪又称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皇后、植物鸡等,为鬼笔目鬼笔科竹荪属中著名的食用菌。竹荪口味鲜美,是著名的珍贵食用菌之一。对减肥、防癌、降血压等均具有明显疗效。是中国的一项传统的土特产。

    “我好像见外面就有卖,不是很贵呀?没道理的,哪有你说得那么夸张?”一个游客不大相信地说道。

    “人工培植的跟野生的有得比吗?”周福荣没好气地说道。

    苗火点点头,看来他也认得这东西。刚才自己孩子拿出来的时候,他也愣了好一会,他深知道这种东西野生是非常少的。

    “据传,清光绪年间,慈喜太后为求长生不老之药,派出亲信遍访天下,好不容易觅得‘僧竺蕈’若干。所谓‘僧竺蕈’,即长裙竹荪。慈艳太后动用官兵三千人,费时九个月才得长裙竹荪1。5公斤,平均每人才找到0。55克,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苗火说道。

    长裙竹荪并非只是“物以稀为贵”。长裙竹荪,其味鲜美异常,因此,在国际市场上声誉极高,曾有“竹荪黄金价”之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曰本前首相田中角荣来中国访问时,都曾品尝了“竹荪芙蓉汤”并给以高度评价。

    “走,小朋友,带叔叔去看看。”周福荣马上蛊惑几个小孩子带他去看看。

    楚家强也想去,这宝贝他也只吃过一会,是老道士采回来的。当时,老道士就跟他说,这种宝贝生长在竹林里,非常珍贵。事后,他还专门到竹山上晃荡了好几次,都没发现。

    听到这些高度的赞赏,所有人都马上站起来,在几个小屁孩的带领下朝边上走去。

    一会,大家果然看到还有一些小的竹荪,就生长在潮湿的竹头边上,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

    “我们找找看,看还有没有,这么少不够。”周福荣贪心不足地说道,他却忘了,这种宝贝一般的竹林还找不到,也就在这种竹海能发现一丛。

    文秋因为自己伯公文教授是搞生物研究的,对这种鼎鼎大名的东西,他也有些了解。据他所知,菌丝生长不仅不需要光线,而且光对其菌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自然界里,竹荪处于竹林、草丛的荫蔽之下,若将它暴晒在阳光之下,很快就会萎缩。

    “有阳光照射的地方肯定不会有,大家真要找,就得看看阳光难于照射的地方,也就是竹子最密的地方。”文秋建议道。

    大家也知道这小子的底细,所以默认地朝一些阴暗的地方走去。楚家强还提醒,不要太分散,看不到人要喊,千万别失踪,因为天快要黑了。

    还真不说,真让大家找了一点,但也极少。竹荪很多都是单独生长的,像之前那样群生的极少。

    天色慢慢降下来,楚家强点了一下人数。将火堆用水完全浇灭,然后带着大家离开。回到竹云村,将农具还了。那些游客则是大肆收刮人家的竹笋干,搞得那些村民无比欢喜,十分优惠地卖给大家。他们心想,趁现在空闲,得进山挖笋才行。

    楚家强也跟他们说了,让他们不妨合理挖出来,先运到楚家寨卖,一般都会销得完,毕竟现在每天都有不少饮食企业的前来楚家寨收购蔬菜之类。实在销不完的,再晒干,不愁没有销路。

    最后,在村民热情的相送下,大家驱车缓缓离开这个远离尘嚣的村落。

    (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一章分核桃

    今天要去的地方有三个,都是一些古迹,没什么好玩,看头也不是很大,毕竟这些古迹历史都不是很悠久。

    首先,大家要去的就是掘垌驿遗址,它的附近还有一片古树林。小松鼠跟鹩哥居然也跟着来,鹩哥是纯粹凑热闹,小松鼠就不知道什么心思了。当然,这里面还有梁玉等人的功劳,非要抱着小松鼠一起去。

    掘垌有些远,大家要经过镇街道,是镇子的另一边。大家都选择没有吃早餐,故意到镇上的街道吃一些特色的小吃。出来旅行,不是玩就是吃,自然不能天天规规矩矩地吃饭喝粥的。

    楚家强几个人则是到叶彩萍家里吃,许倩知道这些家伙要经过镇子,所以昨晚就来电说好了,一定要到家里。

    许倩有时候也挺闷的,叶镇长忙于政事,叶彩萍也嫁了人,老爷一早就搬到楚家强家里住了,据说人家在孙女婿那儿过得滋润。算来算去,就剩下自己了,有时候出去跟一些姐妹窜窜门,然后回家吃饭。

    “哎呀!大家来了?”许倩打开门,惊喜地说道。

    “妈!你不会是一大早就起来了吧?爸他人呢?这么早就去工作啦?”楚家强看见岳母从厨房里面出来,里面飘出来一阵阵香味。

    “我也起床不久,你爸他人就是这样,芝麻绿豆的官,搞得自己好像总理一样忙。”许倩请大家先坐一会。

    “妈,你也到楚家寨住吧!反正老爸也是经常吃工作餐,也就可能晚上回家,晚上干脆让他也直接到楚家寨。”叶彩萍建议道。

    许倩想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反正这里离楚家寨不远,晚上让老公坐公交去楚家寨,早上出来,也不是难事,总比自己整天在家发呆好。

    几个女孩一起挤进厨房,楚家强反倒变身为主人,招呼其他人。其实也就是陈武李泉这些家伙,根本就不用跟他们客气,没看到周福荣那厮已经主动找茶自己冲了吗?

    早餐是许倩一早出门,到街道上买的,回来自己加工一下就可以了,也是一些比较有名的小吃。其中有一个早点是是楚家强也很喜欢的,那就是拓仔糕。这种小吃是用米磨成浆,然后一层层炊出来的,一个糕点,可能就有十多层,味道极好。

    许倩还拿出一些坚果之类,给小松鼠吃,鹩哥也蛮世界大喊:“吃早餐!吃早餐!”叶彩萍找出一些其他东西给它吃。

    “这玩意挺不错,老杰你说是不是?”周福荣拿着一块拓仔糕,咬了一口说道。他还在感叹,美食在民间呀!

    杰克顿等人也是点点头,自从来了这里,才发现自己国家所谓的美食就是个渣,无非就是靠多种调料弄出来的,闻起来还行,吃了就没多大感觉。不像这些美食,都是一些简单的食材,没什么调料,偏偏让人吃了回味无穷。

    吃过早餐,大家没有多做停留。不少游客可能在街道上已经吃饱了,今天要去三个地方,可能会有些匆促。其实,也是两个地方,古树林就在遗迹旁边,可以一起看。加上遗迹已经很残破,也没什么好看,呆不了很久。古树林面积不大,走几圈也用不了太多时间。

    许倩也被叶彩萍等人拉着一起去玩,大家一起回到街道上,就发现所有人都吃饱了,正在逛街,买一些小玩意。

    “自从楚家寨开办旅游以来,有人剧增,镇上街道的档主天天都很早就开门做生意了,要是以前,不到九点,不会看到这么多店开门的。而且,以前2、5、8是集市,现在都不分了,天天都这样。”许倩也深刻地感受到镇子的巨大变化。

    大家经过一个卖核桃的摊位,小松鼠突然跳下来,走到摊位边上,拿起核桃就分给大家,丝毫没有羞愧之意。

    楚家强等人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神情怪异。那老板也呆呆地看着这一幕,还没反应过来。

    周福荣等人首先忍不住笑起来,其他人也都觉得有意思,纷纷围上来,尤其是那些游客。

    那个老板这才回过神来,看向楚家强等人,说道:“小哥,这是你的宠物?挺聪明呀!要不要买一点给它吃?松鼠就喜欢这些食物。”

    这人不愧是做生意的,居然直接拿小松鼠做文章。

    楚家强有些尴尬,就要招手让小松鼠回来,免得大家笑话。这时,就有游客笑道:“老板,你有所不知?这个小松鼠可出名了。它看上你的东西,是你的荣幸,你怎么还能收它钱?楚家寨应该知道吧?我们就是那边过来的,这位就是楚家寨的创办者,这个小松鼠经常上电视,你别说你不看电视。”

    那老板又是一阵痴呆,随后极快地反应过来,连忙说道:“哎呀!有眼不识金镶玉!原来是大名鼎鼎的小松鼠,随便拿,随便拿!”

    见小松鼠还拿着一颗核桃地给大家,大家都不拿,杰克顿就不客气取过来:“小松鼠给的,怎么能不要呢!”

    其他人也觉得这样不好,这次不要,下次小松鼠可能就不分给你们了,一个个伸手过去。楚家强哭笑不得,准备一会给点钱摊主,总不能让人家亏得太厉害。

    许倩也算是见识了自己女婿家这些小动物的厉害,一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就是那个会说话的小鸟也是。

    大家可能都不大好意思,纷纷掏钱,你一斤我一斤地购买一些。摊主又惊又喜,看着摊上的核桃就要被游客买完。

    最后,他连忙大喊:“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剩下的这几斤不卖了,真对不住呀!”摊主一个劲给大家道歉,拼命护住最后那几斤核桃。见大家疑惑不解,解释道:“最后这些是给小松鼠的,大家谅解呀!”

    众人才明白过来,暗道这人还算厚道。于是,叶彩萍只好收下剩下的几斤,回去再还给小松鼠。其实,回去也差不多是自己这些人吃,小松鼠不独吃,经常会将自己的东西拿出来分给大家。

    (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二章拜神

    掘垌,当地人也叫达峒,是瑶族人的聚居之所。这里有两处古迹,一个原本是古代的驿站,现在已经荒废了,另一个就是古树林。

    罗旁战争后,明朝万历十七年设西宁县巡检司衙门于此,加强对少数民族的镇压和控制,筑有城垣和驿站,后巡检司迁址怀乡,掘垌成为驿站。清乾隆二十二年,信丰、感化、从善、定康4个都回归高信市,掘垌失去驿站作用。城垣已拆除,垣基尚存,东西长285米,南北宽195米。

    因为没有维护跟修理,这里就更加显得沧桑跟颓败,大家看了都说很有历史的感觉,可惜就是太少了点。其中,有些钟爱人文景观的驴友立即拍照。

    “历史总是在泯灭,这些遗迹很可惜呀!总是成为牺牲品。镇政斧难道就不管吗?”一个驴友沉痛道,每次看到这些遗迹,尤其是没有丝毫维护的古迹,总感到一阵心哀。

    “当地经济不好,除非国家拨款,不然还真管不了。你想呀!这样的遗迹,我们国内有多少?你应该比我清楚。要全部都管,国家需要支出多少?要是单单靠当地,本来经济就不好,还要修缮这样一处没有人看的地方,有可能吗?”叶琦君家里也是体制中人,说话自然也有维护之意。

    其他人听了一阵默然,想说什么,但就是说不出口。有时候,我们总是责怪政斧不作为,但转换一下角度想一想,政斧的人一般都要顾及着大局观,也不能面面俱到。像合钱镇这些地方,官场风气已经算好了,没什么贪污受贿之类。这其中,很大原因就是当地民风有关,还有就是这地方不富裕,想贪污也没有条件。

    楚家强带着大家往边上的古树林走去。这片古树林也很有沧桑感,粗壮的古木犹如一群老人,似乎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其中一株胸围2。3米、高22米扁柏,皮色深红。粤省林业厅调查后,1964年被列为国家保护的珍贵树种之一。扁柏旁边,有两棵胸围3米以上的牛筋树。牛筋树右侧30米处有棵冬青树胸围2。8米,旁边有两棵高大的板栗。从扁柏往下27米,一株胸围8。7米、高32米的榕树矗立河边,有5条谷箩粗的树根象倒扣着的巨掌罩着河床插向河底。

    相传:古时常有一匹白马于夜间跑出达垌饮水。人们觉得奇怪,便跟踪察看,白马忽然变为大山,山形酷似骏马,人们便称该山为‘白马山‘,山脚村庄名为白马村。并建白马庙祀奉。古树林因此而得以保存。

    “这些树还真大,应该有几百年了吧?”陈武摸了摸树身问道。

    楚家强点头:“这是扁柏,具体多大年纪,我也不清楚,听说有几百年。以前省林业厅的人还下来查看过,将其定为国家保护植物,不过却没有什么保护措施。好在这些树临近白马庙,庙周围的树木都是不能砍的,在民众心里有敬仰的地位,不会破坏它们。不然,这么大的树,早就被人砍了拉走。”

    “这里居然还有一棵如此之大的榕树,真了不起。不过榕树好像很快大,我见过最大的,就是新。会的小鸟天堂,那株榕树才是巨无霸,占地之大,让人无法想象。”一个游客开口道。

    楚家强笑了笑,也不说话,小鸟天堂他也听说过,以前的课本就有,好像是巴金写的,当时就觉得夸张。因为自己就见过不少大树,最大的还没巴金描述的那么大。

    他曾经跟老道士见过一株参天巨树,非常高,白云好像在顶上飘过一样,要八九个人围绕那么大。听老道士说,那棵树已经千年了。而巴金说小鸟天堂的榕树才几百年,怎么可能比千年老树还大?后来才知道,榕树生长非常恐怖。

    “那五根树桩是怎么打下去的,你们这个镇好像没那个实力吧?”李泉扶了扶眼镜,看着河里的五根大树桩,每一根都接近一米粗,让他有些吃惊。也不明白为什么打五个巨桩到河底干嘛!

    “呵呵!你看错了。那不是人打下去的。原本就有五棵树在那的。后来建了白马庙,有人说那五棵树是风水树,用来雕刻菩萨是最好不过了。于是,当地人就砍了下来,雕刻成菩萨,供奉在白马庙里。”楚家强解释道,这些树原本是不能砍的,但也有很特殊的情况,就像那五棵。

    在古树林转了一圈,大家来到下面的白马庙,进庙上一炷香,这也是游客们的要求。尽管很多人不信这个,但图一个乐趣,顺便捐个香油钱。看庙人都快将这些人当成财神爷了,马上煮茶招呼大家。

    “我发现,你们这些地方虽然不富裕,但好像几乎每个大一点的村子都有庙,而且里面装饰得还很富丽堂皇,这些雕工都很厉害。”周福荣纯粹将上面供奉的白马王公、何仙姑、土地爷、文武双星、菩萨等当成艺术品来看。

    “人民的信仰有时候是很难理解的。”楚家强也不想多做评论,在庙里面说这些不好。要是自己二叔、二婶在场,肯定被骂一顿。

    老百姓的心里很单纯,信仰就会变得很强烈。他们可能宁愿自己吃多点苦,也不会让庙里的香火断,这种现象在城里人看来非常不可思议。

    “大师,你们这庙有没有护身护卖?我想带几个回去。”一个中年女姓游客问道。

    楚家强差点笑出来,那游客居然将看庙人当成大师了。那个看庙的人也是一愣,随后连忙跑到里面,翻了一大阵,这才翻出一个箱子。在众人异样的目光下,他取出一枚钥匙,利索地打开锁头。

    大家定眼望去,箱子里面还用尊贵的黄|色丝绸包着,好像很珍贵的摸样。那人打开丝绸,里面就是一堆玉,有玉桃、玉佛、玉菩萨三种。

    “男戴菩萨、女戴佛,孩子戴玉桃,你自己挑,都是五块钱一个,刚才捐了香火钱的人都不需要再掏钱,不管捐了多少,不然大神会责怪。这是以前庙会的时候,已经有人开过光的。”那人解释道。将所有东西说清楚,免得大家不高兴。

    五块钱一个,的确不贵,毕竟人家那块是真真实实的玉,加上雕刻,估计庙里面也赚不了什么钱。人家可能是开庙会的时候,专门开光给村民和前来观看的人的,本来就不打算赚钱。从这,也可以看出这里的民风很好,至少没有让神明沾上钱财的俗气。不像有些寺庙,纯粹就是为了赚钱,利用民众的信仰,挖空心思钻到钱孔里去。

    因此,几乎所有人都上前挑几块。本来就剩下不多,有人还拿不到。那个看庙的人只好赔笑道:“不好意思,就剩下这些了。对了下面还有一些布符,没有玉符的人可以拿几个,都是一样的,神灵都会保护的。”

    离开白马庙,就有人感叹:“这里的人真是淳朴,虽然不怎么富裕,但感觉很好。”

    (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三章凌十八故居

    又走了一会,这里处在白马村跟达峒村之间,大家进去体会一下当地的风俗人情。每到一个地方,你口喝了,都可以进屋子跟主人讨杯茶喝,主人可能还会出言留你们下来吃饭,让游客们感觉很恰意。

    眼看到了中午吃饭时间,大家再次回到镇街道上,一群人又杀向那些小吃店。就是楚家强等人也不例外,免得岳母又要买菜回去自己弄,麻烦!

    店子的老板娘这些天生意火爆,心情也极好,看见这么多人过来,心里既是欢喜,又是苦笑。他跟大家说道:“各位,不好意思呀!店子太小,大家可能会等一段时间。这样吧!你们分一些人,到其他店子看一下。”

    为此,她还让自己女儿带着一些游客到一些比较正宗的小店,服务态度让游客们直竖拇指。

    “老板娘,你们不打算扩建吗?这样就赚多一些。”有人问道。

    那老板娘春风般微微一笑:“小哥,我们家人手不多,忙不过来的。现在孩子放学还可以帮下忙,平时就我们两公婆,能忙到那里?所以也不打算了,孩子以后也不知道会不会回来发展。”

    “呵呵!老板娘你看得还真开。”那游客真不知道该说这老板淡薄,还是不思进取了。

    跟大家扯谈两句,具体问一下大家的特殊要求,比如要不要辣之类,人家又开始忙乎起来。

    楚家强看了一下,发现现在街道卫生了不少,看来政斧也下了决心要借助楚家寨发展的契机。以前,不敢说很难看,但街道上很容易看到垃圾果皮之类。现在看过去,多了不少的垃圾桶,这就是变化。

    “下午去的地方有多远?”叶彩萍问道。

    楚家强十分无语,亏这妞还是本地人,居然问这问题,怎么说凌十八也是这儿最出名的人。他只好耐心回答:“在北内村塘坳自然村,在这去,半个小时的样子吧!不是太远。”

    吃了饭,稍作休息,大家再次出发。

    凌十八故居坐落在云开山脉一条山脊,海拔近千米,山上有盆地,周围奇峰高耸,松杉漫山,山花遍地,溪涧纵横。

    路上,楚家强跟大家讲一下凌十八的故事。或者,这里面也有不少人知道,尤其是两广的人。毕竟当时凌十八的事件,对两广的影响还是有点大的。

    清道光二十八年正月他在广。西平。南参加拜上帝会,即奉洪秀全、冯云山之命,回高信市组织大祭拜上帝会,到道光二十九年底,已经聚集二三千之众。道光三十年正月十九曰为筹备起义经费,把水田、山地、房屋等全部出卖给云开村彭氏。是年七月廿二曰凌十八举旗起义,即史称凌十八起义。击退数千清兵的围攻,转战两广三州六县,最后退居粤省罗。定县的罗镜圩,全军壮烈牺牲,凌十八也投井就义。

    “这个凌十八居然还是洪秀全的结拜兄弟,历史上没怎么记载呀!”李泉惊讶道。

    周福荣是玩古董的,对历史不能说了如指掌,但也知道不少,他笑了笑说道:“这有什么奇怪,凌十八当时也算是出头鸟,他跟洪秀全等人其实都一样,都是昙花一现,虽然轰轰烈烈地活了一段时间,但也很快过去了,尤其是这个凌十八,能有多少记载?而且他们结拜也不是公开那种,你以为是桃园三结义?”

    到了地方,大家顺着楚家强的指点,就看到一间土屋,都有些惊诧。眼前这屋子其实跟当地的土屋差不多,他们不敢想象,这就是一代名人住的地方。

    “你确定这里就是?”陈武瞪大眼睛。

    只见前面,那屋子坐落在山坳坪地的小溪边,为为土木结构的平房,二进四合格局,正座一厅四房,左右有侧间,对称布局,墙体为筑垒土墙。墙壁垒筑在红褐色土台面上,土色灰白,厚为40厘米左右,墙壁平直规整,转角方正,系采用木板夹住墙体两侧,在中间填土垒筑而成。

    “怎么?你有意见?”楚家强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

    “没道理呀!感觉有些名不副实。”李泉左看右瞧,最后说出大家的心里话。

    “那你们心目中是怎样的?故宫一样辉煌的宫殿?”楚家强见他们一个个不相信的表情,十分郁闷地反问道。

    “这个凌十八怎么说,当时也是轰动一时的霸主,怎么就屈居这种地方?而且还说是洪秀全的结拜兄弟。我认为就算不是故宫那么辉煌,也应该有王府的样子吧?这屋子看起来还比不上你那间老屋,你让咱们怎么相信?”李泉摇了摇头。

    “哈哈!你们都着道了。这里是人家故居,又不是成为霸主后的住所,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凌十八这个人也挺义气,跟其他起义的人称兄道弟,有饭同吃,正是这样,他才有那么辉煌的时刻。”周福荣见所有人都钻了牛角尖,十分高兴地说道。

    “走吧!既然来了,进去瞧几眼。”楚家强带头走过去。

    前座正厅有木屏风一座,上书“安德堂”横匾,配以对联:“安心分常乐,德深意少忧”,楷书,柔和端庄。有人说是凌十八亲笔,有人说是凌十八父亲凌玉超所写。

    “看这屋子,这人应该还算书香世家吧?怎么会反动起义?我记得那事情一般都是土匪之类干的。”陈香微皱眉头道。

    “这没什么奇怪的,而且也不算书香世家,准确一点说,应该是农民加商人。”楚家强回答道。

    见大家拍了几个照,兴趣就没有了,楚家强唯有带大家在村子走动,领会当地的风土,领略一下附近的山水,但均没有很特别的地方,让游客们有些败兴。

    “咦!这家伙那里捡的钥匙?”梁玉见鹩哥嘴里叼着一窜钥匙,飞得很吃力的样子,惊讶道。

    大家望过去,都有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衣袋。只见一个游客马上喊道:“是我的,是我的。应该是刚才漏在屋子里的,多亏鹩哥了,不然回去就得破门而入了。”说完,取过要是,跟鹩哥谢了两句。

    (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四章新屋入住

    时间又过了几天,杰克顿等人将自己的亲人接过来。那天,老村长还专门给他们举办了一个小小的迎接仪式。也是那天,他们的屋子入住,不少人围观。

    让周福荣等人妒忌的是,杰克顿两个家都搬了过来,住进同一个屋檐,居然相安无事。用他们的话来说,做男人做到杰克顿的份上,那才是最高境界。可能就只有穆德真不屑一顾了,在他的国家,只要你养得起,你娶十个老婆一样没事,就怕你没有那个“本钱”。

    他们三家一起,这屋子有些大,几乎是楚家强老屋的四倍,里面的装修更是没法说了,反正村民们那天都不大好意思踩进去,生怕弄脏了地方。

    这些外国佬也入乡随俗,按照楚家寨的风俗进行入住仪式,要不然,他们就不等这么多天了,建好那天直接搬进去干脆。

    在楚家寨,屋子入住也有讲究。入住之前,杰克顿等人按照老村长的吩咐,将需要的东西准备好。要三担新的箩筐,里面要有五谷、酒、粽子、糖果、钱币等等。此外,还得准备一对鸡,鞭炮之类。

    刘老师亲自挥毫,给他们写了“新居”两个字,贴在屋子的横批上。所谓一事不劳二主,连那些对联等等都是刘老师一手艹办。

    吉时到的时候,老村长吩咐鸣炮,两连长得可怕的鞭炮足足响了半个小时,村民跟游客们感觉很热闹。

    而那些科学家则是觉得对环境污染有些大。首先噪音,让人难受,其次看一下天空,上面好像飘了一层雾一样。他们认为,民间放鞭炮,为了喜庆气氛,这是必须的,但意思一下就好。

    不过,他们也是多虑了。这点烟雾,对于这种山村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大山的一个呼吸就能消化掉。

    鸣了炮,大家也不等炮停,直接开门大吉。随后,老村长让穆德真将一颗蒜跟一个红包绑在一起,然后挂在门边,这示意着要精打细算,屋子才能聚财生旺。

    接着,就是三家用扁担挑着箩筐入屋。进了屋子,大家帮忙沏茶,给来宾一杯茶水。然后,将箩筐里面的糖果、钱币等等抛出去,让大家抢。

    这时候,最开心的还是小孩子,有吃有玩,还有钱拿。

    “好了,现在到厨房去。”老村长吩咐道。这一天,厨房也是一个重要的地点,厨房首次点火,是要一定仪式的。

    维尔斯马上捧着一个猪头,穆德真在后面捧着一个鸡,杰克顿最后捧着糖果苹果等等。三个人依次走进去,将东西摆好。

    “请灶王神下凡!”五叔公大喊。

    今天是入伙的曰子,没有这尊大神镇守是不行的。在中国,厨房一直都是事故的多发地点,所以这个地方非常重要,没有神灵保佑就糟了。当然,这都是迷信,大家看看热闹就好,农村人也是求个心安而已。

    这时候,老村长拿着一张红纸,上面写着“姜太公在此”五个大字,贴在灶头边。

    看到这一幕,就有人不解地问道:“既然请了灶王神,为什么还要请姜太公?连个神灵会不会冲突呀?”在他认来,请灶王神下来,这能理解,又突然杀出个姜太公,会不会多此一举,甚至冲撞神灵?

    楚家强笑着解释道:“你们忘了姜太公是干什么的?”

    周围的人沉思了一会,就有人说道:“姜太公在( 随身山河图 http://www.xlawen.org/kan/1543/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