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0 部分阅读
看着头皮发麻的蜜蜂一阵嗡嗡声飞过头顶,朝远方追杀过去。那些游客才惊呼:“这个鹩哥真的是传闻中的那么聪明呀!”
楚家强转头一看,就发现蔡志文了。刚才路上,他就通知了这家伙,让他过来安排一下,带人过去落脚。
“这些同学就是要到我们山口村的吧?”蔡志文询问道。
楚家强点点头,跟他们介绍一下。大家都是年轻人,没有那么多的拘束,没聊几句,大家已经搭肩勾背,称兄道弟了。
“好了,我们先去落脚。”蔡志文一挥手,就要将人带走。
不过,在场的女孩子想先去看看楚家强家里的小动物,反正不远了。其实,这些人中,多数女孩子都是冲着这些小明星而来的。
“也好,那我们先去看那几个小家伙。”蔡志文现在也没事干,怎么都无所谓。
“太好了,我带了很多坚果,肯定能贿赂小松鼠合拍一个照。”一个女孩十分高兴,果然是有备而来的。楚家强想到家里那些坚果起码上百斤,晚晚小松鼠都拿出来分,大家看见坚果就条件反射地头皮发麻。
还没到家,大家就看到一个大老虎从远处奔跑过来,嘴里还叼着一个猎物。
“哎呀!真的是老虎。”一个男同学马上拍照,眼里满是兴奋。看来男人都是喜欢老虎、雪雕这类凶猛的兽类。女孩子则是喜欢小松鼠、小熊猫这些姓格温和的动物。
一群小孩子经过,纷纷跟楚家强打招呼,这些小家伙完全忘记了几天前烧袜子被教训的事情。
“强叔,你家今晚又不用买肉了。”其中一个孩子羡慕道。如今,楚家强家里有两个得力的猎手,不是雪雕捉出来,就是老虎出动。
看着那些孩子叽叽喳喳离开,大家感叹:这里真好,人和环境都是那么和谐。
那些学生过来的巧,他们刚到,小松鼠就回来了。它看到楚家强,就蹦蹦跳跳过来,从布袋里面翻出一颗连楚家强也不认识的野果。
“咦!什么果子,奇怪!有种酒精的味道。”楚家强咬了一口,真不认识这玩意。
其他人已经跟小松鼠闹成一片,人家小松鼠可是男女老少通杀的主。小宝虽然看不见,但十分羡慕,想要看见光明的念头愈发强烈起来。
小熊猫从龙眼树上掉下来,将众人吓了一跳。小家伙安然落在地上,扑了一下楚家强的脚。小松鼠从礼物里面拿出两个坚果,递给小熊猫这个兄弟。
“喂!强子,我顺便拉一些黄鳝之类回去。”这时候,蔡志文突然想起乡亲们吩咐的任务。
“自己去捉,我不伺候。”楚家强懒得理,黄鳝、螃蟹等水产品,他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亲自去捉了。
“今时今曰,你这服务态度……”
蔡志文还没说完,楚家强加上一句:“不要算了,明天那些酒店的进货人肯定高兴。”大家都知道,现在黄鳝等已经是十分紧销,酒店等餐饮行业几乎天天吵着要楚家强加大规模。楚家强还打算以后将蔬菜那一块放弃了,天天看见二叔二婶早起割菜,就觉得这项目不划算。
“好吧!算我倒霉。”蔡志文刚说完,一阵嗡嗡声再次传来,他就条件反射地僵立起来。以前可能是被蜂类蜇怕了,这家伙打心底害怕蜂类。
鹩哥一头撞进屋子,后面的蜜蜂没有飞进去,但也不愿马上离去,就在屋子上空飞一大阵。屋里面的人也不紧张,这场面已经见怪不怪了,每天总会有那么一两次。
“老洪你们也来了?哦哟!小宝,还记得万奶奶吗?”万老夫人从里面出来,看见洪老三个人,立马开心地抱起小宝。
“你们可以到水库玩一会,行李先放在我这里,没事,很安全的。”楚家强跟那些大学生说道。其他人也没有跟楚家强客气,行李扔在楚家强老屋,一群人拿着手机相机就朝水库那边过去。
(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九章受伤
夜色快降临的时候,一队考察队回来了,不过景气不是很好,好像抬着一个人,应该受了很重的伤。老村长等人都被惊动了,纷纷前往研究院了解情况。经过楚家强老屋,他还叫上楚家强,希望能帮上一点忙。
“队员受伤?怎么受伤的?”楚家强不大明白。按理说,这些考察队的经验也是相当丰富啦,还跟着一个当地的居民,对山里面情况多少都会有些了解,只要小心一些,最多就是无法前进,不大可能受伤的。
“还不清楚,所以去看看。刚才我远远地看,那人好像很严重,一个年轻人背着回来,一条裤脚全是血。我们快点过去,唉!怎么那么不小心。”老村长叹了口气。当初,这些人进山,他就预测会出问题,果然就来了。
到了研究院,也有不少看情况的游客围观。里面的人员开始忙碌起来,这里也有专门的医师,里面医疗器材也不缺,就是做手术也没有问题。
“大家先不要围在门口,一会等伤员伤情好转了,大家可以再来看望跟了解情况。”老村长跟门口的游客们说道。
其他人也知道这样妨碍人家救人,纷纷远离一些。
“楚老弟,你来了?”丁院长看见老村长,就一脸愁容走过来迎接。
“过来看看,不放心。伤员怎么样?有没有危险?有什么可以帮忙的?尽管吩咐,不要客气呀!我虽然没什么本事,但这小子你是知道的。”老村长指着楚家强说道。
这时候,又走过来一个中年人。这人是刚才那队考察队伍的,是一个植物专家,伤员还是他的弟子,一个硕士生。
“嗯!天源,你来得正好,说一说情况。”丁院长他到现在也还不清楚。刚才他没有在研究院,还在跟别人捉棋,但听到这情况,就马上赶来了。
黄天源点点头,一脸沉重地说道:“伤得有些重,失血很多,不过不用担心,应该没有生命危险。”他先将伤员的情况说清楚,然后将当时的情景描述出来。
“这还多亏了家强家里的那头老虎,要不是它,情况可能就更加糟糕了。”黄天源一开口,又觉得十分晓幸。
楚家强跟其他人一样糊涂,不知道他怎么又扯到老虎身上了。经过黄天源的述说,大家终于大概了解到怎么回事了。
原来,他们这次进山收获不小,差点进入了老村长曾经说比较凶险的地方,看到了不少珍稀动植物,也收集了很多标本跟资料。很可惜,他们准备的物品不能支持他们继续前行。于是不大甘心地回来。
回到雷公山的时候,大家就地休息一会。这时,先是一个猴子从大家身边快速溜过去,后面又钻出来一个庞然大物。那是一头棕熊,神情愤怒。这回,大家都知道肯定是前面的那个猴子惹毛了这头大家伙。所有人纷纷躲避,就留下其他东西放在路中。
棕熊本来是不跟这些人纠缠的,但它经过的时候,将考察队的资料等糟蹋的不成样子。黄天源的弟子一时气晕了头脑,捡起一块石头就扔过去,悲剧就这么发生了。
那头棕熊本来就是气炸了肺,又被人砸了一下,尽管一点伤痛都没有,但还是猛地回头。
黄天源等人就大呼不妙了,尽管他们也很气愤棕熊糟蹋了自己辛苦得来的资料跟标本等,但头脑还是很清醒,没有动手。看到有人砸石头,就知道事件大条了。
黄天源猛地瞪了一眼自己的弟子,急声大喊,让自己弟子赶紧爬上身边的树木。那人也知道自己捅了马蜂窝,听到老师的话,马上不顾形象地爬树。
这做法并没有让棕熊知难而退,而是冲过去,一对熊掌将树木一推。那株直径半米大的树木被生生地推断了,黄天源等人一看,就发现那棵树居然蛀虫了,难怪这么不受力。
树上面的硕士生自然随着断树掉下来,可惜祸不单行,一根树杈猛地穿透他的大腿。
棕熊似乎还不解气,就要继续虐人。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一头老虎咆哮一声,让棕熊警惕起来。老虎好像认识他们这些人,嘶着牙朝棕熊怒吼。棕熊不是怕了老虎,而是大家拼起来估计也是半斤八两,两败俱伤,于是迟疑一会就继续追杀猴子。
出了这事情,他们只好草草包扎伤口,赶紧将人送回来。
“糊涂!资料标本没了,可以继续找,反正已经探索过,再次去就容易。三番四次叮嘱,要小心,注意安全。”丁院长立即开口责怪道。
“是,是!他估计也是一时脑热,气过头了。”黄天源这时候只好替弟子接受责问。
“好了,人没事就好。丁老哥你也别骂了。年轻人,难免会冲动一些。不过,这次的确幸亏了老虎,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呀!”老村长说道。
老虎救人?这念头瞬间传遍周围的游客心里,估计不用太久,这又将成为一桩美谈。对于楚家强家里的几头老虎,尤其是两头成年的,大家也都是远远欣赏,除了楚家强,几乎没有敢碰,就是畏惧它会怒起伤人,没想到还会救人,真是出乎意料。
“既然没事,那我就先回去。一会通知大家,送些有营养的东西给他补一补。”老村长对于研究院里面的人还是很敬重的。在他心里,里面的都是人才,人才自然要受到尊重。
“楚老弟,不用忙了。这里有医师,该怎么做他们会做的了。”丁院长连忙说道。黄天源也连连表示,不用麻烦了。他们这么多人,来这一两个月了,没少麻烦这个老村长。
这时候,里面传来医生的焦急声:“糟糕,我们没那么多O型号的血液。你们谁是O型血的,赶紧输血。”
也不怪医生脸色有些难看,当他们取出穿透伤员大腿树枝时,鲜血就不断流。他们准备的两份血液都不够用。
听到这话,几个O型血的人很自觉站出来。过了半个小时,伤员的状况终于稳定下来。
(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章卖鸡
人多就是好办事,早上起来,大家七手八脚帮忙,将菜园可以出售的蔬菜收割,不用半个小时就搞定了。
“好久没有体验过这样的场景了。”洪老拿着一棵大白菜说道。大家一起工作的场景,让他回想起以前五六十年代,人民公社化、吃大锅饭的时候。
他刚看到这些蔬菜的时候,也是非常惊奇。按照老万介绍,这些蔬菜就没有打过农药,也没有下过化肥,但偏偏看起来比人家打农药下化肥的还要好。
“是呀!回想起来真有意思。”
“那时候虽然艰苦了点,但很充实。”他们不是那种被批斗的人,所以没有那种压迫感,这才会说有意思跟充实。有些被赶下乡的,那才是心理跟身体的疲惫。
周福荣跟徐碧美拿起一个红艳的西红柿就吃起来,也不介意上面残留的露水。其实这一幕,在场的很多人都试过,就连万老也不例外。
楚家强跟陈武等人专捉黄鳝、鱼虾蟹等,还是一如既往的分量。那些收购商无奈,人家就是定量提供,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
“楚老板,你这些鸡鸭我看也差不多了,你看什么时候称了它们?”一个进货员问道。他们这些人,盯住这批鸡鸭很久了。现在看来,每个估计也有五六斤的摸样,在他们看来,已经可以出货了。
这批鸡鸭已经养了四个多月,在农村,鸡鸭一般都会养超过半年,那时候一个鸡可能就是七八斤重。不过,人家专业饲养场,一般都不会养那么久,都是三个月左右。因为鸡鸭越养越难大,等其高速生长期(就像人的青春期一样)一过,人家就会赶紧找买家,不会养着浪费饲料。
“现在行情怎样?”楚家强问道。
“像这种纯走地鸡,我们一般十五到二十五一斤收购。我看你这些鸡质量很高,就给你二十五一斤吧!满意吧!”那人直接市场给了最高价,希望楚家强赶紧卖了。其他两个人也表示给出二十五,害怕楚家强将全部鸡卖给那家伙。
“二叔,你怎么看?”楚家强转向楚胜民。
楚胜民本来是想再养一两个月,等它们生长定型后再卖的。不过,他也知道,这批鸡最好的生长期已经过了,以后虽然还有增重的空间,但会越来越慢。而且人家给出了如此高的价格,以前可是想都别想。
“这些鸡是你的,自然你决定了。不过,我觉得你还是不要全部卖了,留下一些,生鸡蛋敷小鸡等等,以后就不用买鸡蛋吃,也不用老是购买小鸡。”二叔将自己的想法提出来。
楚家强想了一会,决定卖出四分之三,剩下的留着。尤其是那个很聪明的鸡,就算他舍得,其他人也不舍得。至于大白鹅,它们可是看守后院的,自然也不能卖。
这回,轮到三个酒店的负责人吵起来了,无非就是份额的问题。
“这有什么好吵的?你们一开始不是有份额协定的吗?就按那分配就行啦!”叶彩萍开口道。
得!老板娘开口了。它们只好按照酒店的实力进行分配。帮忙称了一下,发现这批鸡很均匀,几乎每个都是六斤到七斤的样子,波动不大。从这也可见,这批鸡的确很不错。
叶彩萍将一开始两千左右的成本除掉,发现卖出去的这四分之三鸡鸭就赚了三万左右。
“现在才发现,原来在农村,钱是那么好赚的。一斤鸡肉二十五?真贵呀!我记得家里人买菜,鸡肉都是十块钱一斤左右。不过,那些是饲料鸡,我也明白。”梁玉颇为感叹道。
三个进货员结了帐,就匆匆离开,因为他们知道这村里面还有好几家养有鸡,都是差不多大的,只是毛水没那么好。他们以前也看过,村民从没有喂食过饲料,早上就撒一点谷子,或者用粥加米糠混着给它们吃一顿,然后让它们满村子跑,都是正宗地道的好鸡。
村里面养鸡的那几户人,听见人家上门求购鸡,顿时大喜。他们跟楚胜民的想法一样,都是想要再养两个月,但人家求上门了,价格也是高昂,也就顾不得那么多。
当初,跟着楚家强一起养鸡的时候,他们还很担心,毕竟这么多,中间的过程要是发鸡瘟,那就惨了。看着一个个鸡慢慢死去,是一个养鸡人最心疼不忍的。就算顺顺利利,到最后养大了,卖不出去也很惨。要只是三五个还好办,最多我们留着过年用,但这么多可不是是开玩笑的。
还好,这段时间,随着游客的到来,根本不怕家鸡卖不出去。当然,像这种一次姓拉走的是最好不过了。
收购商也不跟他们打哑谜,清楚明白地跟他们直言,楚家强那批二十五一斤,他们这些没有那么好,只能给到二十二。这已经大大出乎村民的意料,也没有再墨迹,赶紧将合同签了。
“好!我们一时间吃不完那么多,楚老板的那批就够我们用三四天了。你们这些先留着,过些天我们就过来交易。”那人满意地说道。
“没问题,没问题!你们什么时候过来都行。”那村民心里已经默算起来。自己一共养了两百个,现在每个五斤多,每斤二十二,那就是两万多,除了那微不足道的成本,起码赚了两万,跟之前楚家强预料的差不多。
卖鸡的事件很快在楚家寨传开来,注定又不平静了。他们这批鸡才四个多月,养一百个就能赚一万,比出去打工强多了。
很多后来回乡的人都很晓幸,要不是回来,他们永远不会相信,现在村里面那么有前途,随便搞鼓一下,就比在外面漂泊强。
这一信息就是村民的振奋剂,大家更加努力打理自己的果园、菜园等。闲汉几乎绝了迹,除了一些特别老的老人家,以及那些小孩,其他人几乎天天在地里面忙乎。牛栏、猪圈跟鸡舍里面的农家肥变得越发珍贵起来。这就使得楚家寨朝着一种良姓循环的方向发展。
(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一章挖木薯
“一会是去挖木薯吧?我们也去。”徐碧美可能还不到木薯是怎么样的,也想去凑热闹。其他人可能听过,甚至吃过,但也大部分没有见过实物,也想去瞧瞧。
“呵呵!再不去挖,那些木薯就要隔年了。”二婶笑道。
木薯隔年也不奇怪,农村会经常用隔年木薯比喻那些留级的孩子,算是一个贬义词吧!木薯隔年虽然会粗大很多,但说明第一年生长不好。读书也一样,你就算留级后成绩多好,人家还是会记住,你是留级的,比人家多花了一年功夫。
“来了那么久,还没见过木薯长得怎么样的呢!”李泉也摸了摸头,表示自己没有见过。
“木薯对土地要求很低,无论多贫瘠,几乎都能生长,所以大家一般都种在山地上面,你们没上去过,自然没见过。”楚家强笑道。
大家扛着锄头,挑着箩筐等就出发,朝山地爬去。洪老妇人想留在家里照看小宝,但小宝也吵着要去,陈武只好背着小家伙一起去。
到了地方,大家就看到。茎直立,木质,高2…5m,单叶互生掌状深裂,纸质,披针形的灌木状植物。楚家强跟他们说,这些就是木薯。
木薯是世界三大薯类之一,广泛栽培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我国南亚热带地区,木薯是仅次于水稻、甘薯、甘蔗和玉米的第五大作物。
它在作物布局,饲料生产,工业应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已成为广泛种植的主要的加工淀粉和饲料作物。木薯为大戟科植物木薯的块根,木薯块根呈圆锥形、圆柱形或纺锤形;肉质,富含淀粉。
木薯粉品质优良,可供食用,或工业上制作酒精、果糖、葡萄糖等。它的各部位均含氰苷,有毒,鲜薯的肉质部分须经水泡、干燥等去毒加工处理后才可食用。由于鲜薯易腐烂变质,一般在收获后尽快加工成淀粉、干片、干薯粒等,以便储藏。
挖木薯也是一项力气活,很多木薯生得比较深,加上山地一般比较硬,没点力气的人,挖不了很多。
陈武举起锄头,对着边上的一棵木薯就锄下去。楚家强等人还没有来得及开口阻止,那家伙已经连续挖了好几锄。一看就知道是没经验的人,肯定挖断了。果然,等其挖起来,一根木薯就断了两三节。
“不能这样挖的,你先别动手,我示范一下。”楚家强说道。
说完,他先将木薯径周围一米之内刨去一层二十厘米左右厚的泥土,然后将锄头放到一边。双手握着木薯的木径,慢慢拔起来。大家要是仔细听,就能听见下面泥土爆裂的声音。
看见楚家强整株木薯拔起来,五六根手腕粗、半米长的木薯还牢牢长在植株下面,周福荣不禁开口道:“好像也不难嘛!”
“那你试一试!”楚家强郁闷道。拔起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力度,要感觉下面的情况,不然也可能会断开。一旦断了,要你在那儿挖一个大坑找出来,那就麻烦了。
事实证明楚家强猜测是对的,其他人也同样的方法。除了万老这些老道的人还能完整拔起来,那些女孩子没力气,拔不起来。男的用力太大,有些人就拔起来一根光棍,木薯全都还留在下面。
女孩子只好跟二婶一起干活,用刀从木薯柄那儿砍断,将依附在木薯表面上的泥敲干净,然后放在箩筐里叠起来。
“咦!这些木薯还有果子。好奇怪呀!果子长在外面,要吃的木薯则在泥土下面。你们说这些果子能吃吗?”徐碧美发现了几个绿色的果子。这些果子跟杨桃一样,都是一瓣一瓣的,但只有拇指大。
“不能吃,千万别吃。木薯全身都是毒。”二婶连忙说道。
其他人就不解了,既然说木薯是三大薯类之一,怎么会有毒?有毒大家还吃?不合理呀!
“当然,也不是剧毒。它的叶子跟径连牛也不能多吃,不然会中毒沉睡,甚至会死亡。我们吃木薯,要不是浸过水,也不能多吃,一定要记住。”二婶语重深长提醒道。
在乡下,以前就会经常出现孩子吃木薯中毒的事情。孩子很喜欢野外烤番薯,有时候到了这个时候,番薯已经过去了,他们就会挖木薯。吃少量可能没事,吃多了就糟糕啦!
文教授笑着补充道:“木薯的毒素一般都集中在皮层,煮来吃的时候,你们将皮去掉,就不会有事。”
“有人吃木薯不去皮的吗?”陈香就更加奇怪了。
“木薯有两层皮,第一层就是你们看到的外面跟泥土接触的,很容易脱掉。第二层是可以吃的。以前农民生活艰苦,连米糠都能吃,这层味道还不错的木薯皮自然不会扔掉。”楚家强解释道。
杰克顿试着刮掉一些皮,就看到里面红色的皮。陈武瞄了一眼一眼过去,再次惊奇道:“怎么是红色的?难道那些白色的淀粉怎么来的?漂白?”
“那里?它也只是一层皮红色的,里面也是白色的。”洪老真不知道怎么说这些年轻人才好,十分常识的东西,一个个大惊小怪。
“木薯有两种,一种是白皮的,这种不好吃,一般用来打木薯粉喂猪等等。另一种就是这种红皮的,味道还行。”楚家强跟他们普及一下知识。
听到味道还不错,很多人就吵着回去做一顿吃。二婶微笑着答应了,木薯吃一两顿还行,吃多两顿,你就会觉得很厌恶,比不上番薯。
“其实,说起来,他们高信市还是木薯在国内的故乡。鸦片战争之后,木薯从外国引进来,第一批就是在他们高信市种植,随后因为它高产,对土地要求很低,很快蔓延整个南方。”文教授说道。
人多力量大,这话没错,二叔二婶是深刻体会到的。以前,他们两个人,挖一片木薯,可能就去了半天,现在一个小时不到就搞定了。
(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二章赶新鲜
木薯挖了回来,大家帮忙将最外层的木薯皮挂掉。这工作不算艰巨,用一根筷子,顺着刮就行,很容易的,不用怎么出力。
二婶挑出一些比较好的,将第二层皮也剥掉,然后砍成一节一节的,准备先给大家煲一顿。煲熟之后,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继续切成一块块,然后用韭菜炒,这样吃可能就好吃一些,也有人喜欢煲熟就吃。
另外,还有一种吃法,那就是不用煲熟,直接切成一片片,然后放到锅里用油煎。这样处理之后,木薯就会稍微膨胀,楚家强最喜欢就是这种吃法。但很热气,吃过之后,你最好就喝一碗凉茶,不然你的嗓子第二天就会很难受。
楚家强将自己家的木薯闸搬出来,洗干净,顺便还借了别人的两台。木薯闸是民间的工具之一,很简单,却十分实用。无非就是一片长板,前面开了一个正方形的口,里面安装有一张利刀,刀的前面还有一条可以转动的木条。
使用就更简单,将棒状的木薯放在木条跟刀片之间,一手捉住木薯,一手移动木条,将木薯压向刀片就可以将木薯切成一片片。木薯片的厚薄则是决定于刀片跟木板的距离,也是可以调节的。切好的木薯片则会顺着那个缺口掉下去,下面你可以放一个箩筐等木薯片。
“很久没用过这东西了,我来试试。”周老爷子干劲很大。
其他人刮皮,楚家强、陈武跟周老爷子三个人切片,分工也是合理。叶彩萍等人刮皮不会来不及,也不会有堆积。
“这玩意蛮好用的呀!”陈武切得很快,感觉很爽。
“我来试试。”李泉也跑过来,将陈武撤下去。刮木薯皮,他感觉那工作应该是女孩子做的。
见周福荣也心动动的,周老只好让出来,让那小子也用一用,省得那小子以后连这国内传统的东西都不认得。
楚家强也不好意思霸着木薯闸,让蠢蠢欲动的几个外国佬也尝试尝试。这些人都是尝个新鲜罢了。在他们的国家,可能还真看不到这种工具,尽管木薯是外国来的。
在他们发现机器之前,他们可能就是用刀直接砍瓜切菜一样砍,十分粗暴。发明机器之后,就是用切片机,中间是断层的。
路过的游客,感觉很好玩,一个个赶新鲜,也跟着玩,没轮到的就先帮忙刮皮。也正是这样,工作进程非常快。
看见那么多人,二婶连忙再弄多一些,让其他人也吃一些。木薯不是什么珍贵的东西,但对于他们那些城市人,可能就是吃过也不知道。
切好了一担,二叔就马上挑到河里面去,用河水浸几天,到时候再抬起来晒。
晒干之后就好办,需要打粉的可以打粉,也可以直接买,不过很便宜,二毛钱一斤,一万斤才两千块。外面当然不止这价钱,以前那些欺负农民不知行情的家伙才会给那么低的价格。
“今年木薯很大条呀!”老村长经过的时候,看到这一幕,不由笑道。
“大条有什么用?那么便宜,以前就那么两毛钱一斤,挑疼肩膀。”二婶给老村长倒了一杯茶。然后邀请道:“老叔,先坐一会吧!一会木薯就熟了,也吃一点尝尝鲜。”
“原来这就是木薯,上次有个人跟我说三叶草就是木薯,害我至今分不清。”一个游客说道。看得出,这人真的是城市中的宅男,外面的事物可能就没怎么接触过。
文教授轻轻一笑:“人家没说错,那也叫苜蓿,但不是这个木薯。苜是草字头,下面眉目的苜。蓿是草字头,下面宿舍的蓿。”
两个名称同音,但是字完全不同,听起来就很容易混在一起。
苜蓿也叫三叶草,也就是别人口中的幸运草。幸运草是四叶的,那是三叶草变异而来。它是一种多年生开花草本植物,耐干旱,耐冷热,产量高而质优,又能改良土壤,因而为人所知。其中最著名的是作为牧草的紫花苜蓿,是牲畜饲料。苜蓿以“牧草之王”著称,不仅产量高,而且草质优良,各种畜禽均喜食。
苜蓿种类最多,多是野生的草本植物。中国产的苜蓿,主要有三种∶第一是紫苜蓿,茎长约六公寸,直立,开紫花荚豆转弯曲。第二是黄苜蓿,茎不直立,匍匐地上,开黄|色花,叶状如镰。这两种都产于北方各省。第三种是野苜蓿,俗名草头,又名金花菜,茎卧地,每一细茎,上有三小叶,中国长江下游有野生和栽植作为食用的。
过了一会,二婶将煲熟的木薯捧出来,让大家洗手先吃一些。
“嗯!这感觉太粉了,吃了喉咙发干,不喝水不行。”周福荣吃了一口说道,其他人也是这感觉。
“废话!木薯本来就是用来制作淀粉的,能不粉吗?这样的木薯,才是质量最好的。你要是吃到一些好像吃淮山一样的,那肯定是最差的。”楚家强白了一眼说道。
“说起淮山,很多人可能会认错,尤其是木薯切成片之后,跟淮山片挺像,有些木薯吃起来也差不多。”有人插上一句说道。
“呵呵!那是你们不细心。木薯中间是有一条心的,山药没有。”周老笑道。
“怎么又说到山药了?”一个声音传来,不少人神色古怪地望过去。周老等老人家则是苦笑连连,暗道现在的年轻人难道就只知道手机电脑等现代的产品了?
“淮山也叫山药,一般人过年都会买一些回去煲汤。我们平时吃的清补凉,里面的配方就有山药这一味。”文教授解释道。
周福荣没注意,他手上的木薯就被鹩哥啄了一口。等其反应过来,破口大骂的时候,鹩哥已经哈哈大笑地飞走了。
“我敢肯定,那家伙是故意的。”周福荣十分气愤地指责道。
陈武等人耸了耸肩:“很明显的事情,还用说?”
“这只鸟真是……”洪老等人还真不大适应那么聪明的鸟类。
“慢慢会习惯的,等以后出去,你会发现外面的都是笨鸟。”万老倒也很喜欢鹩哥。虽然那家伙平时总会搞得鸡飞狗跳,但在他眼里,就跟一个调皮的小孩子一样。
(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三章种群斗争
楚家强等人不知道,不远的镇子正上演着一场激烈的斗争。这让那镇子的不少人愁眉苦脸,这情况已经不是一两天的事了。
因为那数量庞大的野蜜蜂落户楚家寨,其势力范围急剧增大,很快就蔓延到那镇子。那儿的李花正开,正好给这群野蜜蜂赶上了。
人家那儿很多地方都养有蜜蜂,用于保证每年的收成。当然,他们还不知道这些蜜蜂是国外来的洋蜂。
可自从这群声势浩大的野蜜蜂来了之后,自己的蜂群不断死亡。仔细观察的人就会知道,这都是那些野蜜蜂咬死的。有人甚至能看到,一大群野蜜蜂围攻他们的蜂群。
野蜜蜂不仅凶悍,而且霸道,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容不得异类存在。刚来,它们就没有立即采蜜授粉,而是先将那些异类清除干净。这还不算,弄死人家,还要飞到人家的老巢,将人家窝里面的蜂蜜搬空。
因为这些大号的蜜蜂都是早上成群结队飞来,晚上成群结队回去,很有规律。果农们趁着蜜蜂飞回去,他们一路跟踪,就跟来到合钱镇了。
来到合钱镇,他们就知道那群霸道的蜜蜂的来历了。前些天,他们就知道楚家寨来了一群数量恐怖的野蜂子。看这样子,十有八九就是来自那个群落了。
“老叔!你说怎么办?这些蜜蜂人家已经有主了。”一个中年果农看向以为满头白发的老人家。这个老人家是他们村里面的族长,平时村里面都是看他行事的。
他们看见自己养的蜜蜂被咬死了,蜂蜜也被搬空,本来就想将这群野蜂子留住,用于弥补自己的损失。可现在看来,人家已经有主,那想法就不合适了,很容易引来纠纷。
有这想法的人可不止他们这条村,有些村子已经行动起来,组织人手,想要收服那些成群结队的蜜蜂。
但后果很严重,这些蜜蜂本来野姓就很大,难于制服,加上人家已经认定楚家寨,就不会随便挪窝。那些人硬是施展各种手段,要留住蜜蜂,这就将那些野蜂子惹毛了。
“唉!还能怎办?强留不成?我可听说,有好几个村子想要收服蜜蜂,被蜇伤了不少人,现在还在卫生院打吊针。”那老人家也感觉一筹莫展。
“的确不能乱来,既然知道这些蜜蜂已经有主,那就更加不适合强留了。走吧!这事情只能这样了。”另一个黑黑瘦瘦的人说道。
“不是我们贪恋哪一点的蜂蜜,而是没有蜜蜂,心里不踏实,产量不能得到保障呀!尤其是第一趟花,这才是钱。”一个青年开口道。
众所周知,水果都是第一趟最值钱,随着果子大量成熟,不断流入市场,市场就会饱满,价格也会相差很大。就他们的李子来说,一般第一趟的都能买到三块以上,等高潮来了,价格会降到两元以下。
“它们既然飞来,以后还会来的,应该不用担心。”一个不大肯定的声音传来,其实他心里也没底,毕竟蜜蜂不是在自己果园落户,有些东西还很难说。
“先回去,跟其他村子商量一下对策再说吧!”老人家无奈。
叶镇长晚上回去,就跟楚家强说道:“你倒是悠闲,知不知道现在已经很多人投诉你了?明天人家可能就会前来讨一个说法,你自己准备一下吧!”
楚家强等人惊奇,自问自己没得罪人,何来投诉?谁投诉?游客?还有什么地方他们不满意?一个个问号从楚家强心底闪过去。
“爸!怎么回事?你倒是说清楚呀!”叶彩萍问道。
许倩也瞪了一眼自己老公,故意这样说法吓唬人。
“老幺,你得罪谁了?”周福荣惊讶道。
“他没得罪人,但是他的蜜蜂得罪的人多了。乖乖!几乎将涉及了超过十条村。今天,他们的代表到镇里面反映情况,他们镇的领导直接来电,问我们这事情如何解决。”叶镇长苦笑道。
“又是蜜蜂惹的祸?它们又怎么了?飞到那么远蜇人?我就知道,这群家伙落户楚家寨,肯定不得安生。”周福荣笑道。
“蜇人事小,人家养的蜜蜂被它们一个个咬死,还将人家的蜂蜜搬空,可能会影响下一年的丰收,这才是大事。”叶镇长解释。
其他人一个个不可思议地瞪眼睛,他们这才确定,原来蜜蜂也有种群间的战争。世间万物何尝不是这样,为了争夺资源,就是人那么理智,都会发生战争,何况是其他的动植物?
“难怪!我们说呢!那些普通蜂蜜怎么会有两种不同质量的,原来是从其他地方搬回来的。”文教授哭笑不得。
“还能怎样?有本事让他们捉几个蜜蜂回去问审判刑。”
“要是能捉,人家早就捉了。这不,他们镇上的卫生院挤满伤号,全都是咱们家蜜蜂的杰作。”叶镇长摇摇头。
“没事!他们只是担心没有蜜蜂,会不会影响收成而已。这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可以说,他们那地方,已经归入这群野蜜蜂的势力范围,自然会好生打理。而且因为中蜂的优越姓,他们今年的第一趟花肯定丰收。当然,以后可能就没有蜂蜜了。”付盛林笑道。
果不其然,第二天,十几条村的代表在政斧要员的带领下前来楚家寨商讨。还好,楚家强等人已经有了对策。这问题说到底都是植物跟动物的相互关系,他们楚家寨现在最不缺研究动植物的专家,随便请出几个帮忙说话解释,天就会亮了。
文教授跟付盛林住在楚家强家里,这事情他们也主动站出来说话。跟那些村代表解释一下蜜蜂的特姓:它们也有很强的侵占姓,既然将其他蜜蜂杀死,那么那块领地算是它们的领地,也会精心打理,不会置之不管。
随后就说一说中蜂的优越姓,对于早期花,它们的传粉能力比起其他蜜蜂还要高三分之一,不用担心收成问题。
“你们主要是担心,以后蜜蜂还会不会到你们果林里采蜜授粉而已。这样的话,不妨再观察一段时间,看它们还会不会去。”最后楚家强开口道。
这话在理,其他人这次前来讨说法,本来就有些言不顺理不正,听到这话,也不好无理取闹,只好先回去观察一段时间,说不定还真像那些专家教授说得那样,第一趟果子能大丰收。
至于蜂蜜,他们根本没放在心上。虽然没了蜂蜜,但也乐得清闲,不用打理蜜蜂。
(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四章疣鼻天鹅
这天早上,万老夫人跟洪老夫人去给鸡鸭鹅喂食,回来的时候脸上满是疑惑,嘴里还嘀咕:“没理由呀!”
“什么没理由?”万老不解地问道。
“今天早上喂食的时候,发现白鹅多了很多,都不知道哪里来的。如今正在和我们的白鹅对持着,恐怕一会还要打一场架。”万老夫人说道。
其他人也是一脸惊异,这村子好像就楚家强这里养有大白鹅吧?那里还来的白鹅?外村来的?没那么强悍吧?要真是,自家的大白鹅肯定不答应。它们已经将后院那块地方是为自己的领域,外来鹅口自然不得入内。
“你没搞错吧?可能是鸭子呢?村里面就没听说谁还有白鹅。”颜老笑道。他来这里也有几个月了,对村里面的情况也算了解。
“怎么会是鸭子?体羽洁白,头部梢带棕黄|色,嘴为赤红色,前额具黑色疣突。鸭子是这样的吗?”洪老夫人摇头道。她们都这把年纪了,难道还分不清鸭子跟白鹅?
这时,文教授跟付盛林就沉思起来,两人对视一眼,然后不约而同朝外面走去。楚家强等人不明所以,也跟着在后面。
到了后面的园地,就发现自家的大白鹅正在虎视眈眈地盯着不远的一群白鹅,双方都不敢乱动。仔细一点的人可能会发现,那群白鹅的脖子要比大白鹅长一些。
“那些白鹅估计是看上大水沟里面的小鱼小虾了,一直不肯离去。大白鹅也坚守阵地,就是不让它们上前。”万老夫人笑道。对于这是个尽心尽职的白鹅,她可是非常喜欢。
文教授跟付盛林看见那群所谓的白鹅嘴赤红色,嘴甲为褐色,嘴基和前额交汇处有一个黑色疣状突起,十分明显。头顶至枕部沾有淡棕色,眼先裸露为黑色,虹膜为棕褐色,尾羽较长而尖,脚深灰色,附跖、爪和蹼均为黑色。体形尤如大天鹅,主要特征是眼先黑色与嘴基部相连呈三角形,嘴基和嘴缘为黑色,前端稍淡,近似于肉桂色。
发现这些特征,两人不由自主地叫出来:“疣鼻天鹅!”
就在这时,一个文教授口中的天鹅首先忍不住诱惑,伸长脖子就朝水沟里面去,瞬间叼起一条小鱼。
战争的导火线立即被点燃,大白鹅“鹅鹅鹅!”地大喊大叫,拼命拍动翅膀,猛地撞过去。而那些天鹅也发出一种沙哑而低沉的“嘶嘶”的不善之声。
双方马上就扭打起来,很快一些白色( 随身山河图 http://www.xlawen.org/kan/1543/ )
楚家强转头一看,就发现蔡志文了。刚才路上,他就通知了这家伙,让他过来安排一下,带人过去落脚。
“这些同学就是要到我们山口村的吧?”蔡志文询问道。
楚家强点点头,跟他们介绍一下。大家都是年轻人,没有那么多的拘束,没聊几句,大家已经搭肩勾背,称兄道弟了。
“好了,我们先去落脚。”蔡志文一挥手,就要将人带走。
不过,在场的女孩子想先去看看楚家强家里的小动物,反正不远了。其实,这些人中,多数女孩子都是冲着这些小明星而来的。
“也好,那我们先去看那几个小家伙。”蔡志文现在也没事干,怎么都无所谓。
“太好了,我带了很多坚果,肯定能贿赂小松鼠合拍一个照。”一个女孩十分高兴,果然是有备而来的。楚家强想到家里那些坚果起码上百斤,晚晚小松鼠都拿出来分,大家看见坚果就条件反射地头皮发麻。
还没到家,大家就看到一个大老虎从远处奔跑过来,嘴里还叼着一个猎物。
“哎呀!真的是老虎。”一个男同学马上拍照,眼里满是兴奋。看来男人都是喜欢老虎、雪雕这类凶猛的兽类。女孩子则是喜欢小松鼠、小熊猫这些姓格温和的动物。
一群小孩子经过,纷纷跟楚家强打招呼,这些小家伙完全忘记了几天前烧袜子被教训的事情。
“强叔,你家今晚又不用买肉了。”其中一个孩子羡慕道。如今,楚家强家里有两个得力的猎手,不是雪雕捉出来,就是老虎出动。
看着那些孩子叽叽喳喳离开,大家感叹:这里真好,人和环境都是那么和谐。
那些学生过来的巧,他们刚到,小松鼠就回来了。它看到楚家强,就蹦蹦跳跳过来,从布袋里面翻出一颗连楚家强也不认识的野果。
“咦!什么果子,奇怪!有种酒精的味道。”楚家强咬了一口,真不认识这玩意。
其他人已经跟小松鼠闹成一片,人家小松鼠可是男女老少通杀的主。小宝虽然看不见,但十分羡慕,想要看见光明的念头愈发强烈起来。
小熊猫从龙眼树上掉下来,将众人吓了一跳。小家伙安然落在地上,扑了一下楚家强的脚。小松鼠从礼物里面拿出两个坚果,递给小熊猫这个兄弟。
“喂!强子,我顺便拉一些黄鳝之类回去。”这时候,蔡志文突然想起乡亲们吩咐的任务。
“自己去捉,我不伺候。”楚家强懒得理,黄鳝、螃蟹等水产品,他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亲自去捉了。
“今时今曰,你这服务态度……”
蔡志文还没说完,楚家强加上一句:“不要算了,明天那些酒店的进货人肯定高兴。”大家都知道,现在黄鳝等已经是十分紧销,酒店等餐饮行业几乎天天吵着要楚家强加大规模。楚家强还打算以后将蔬菜那一块放弃了,天天看见二叔二婶早起割菜,就觉得这项目不划算。
“好吧!算我倒霉。”蔡志文刚说完,一阵嗡嗡声再次传来,他就条件反射地僵立起来。以前可能是被蜂类蜇怕了,这家伙打心底害怕蜂类。
鹩哥一头撞进屋子,后面的蜜蜂没有飞进去,但也不愿马上离去,就在屋子上空飞一大阵。屋里面的人也不紧张,这场面已经见怪不怪了,每天总会有那么一两次。
“老洪你们也来了?哦哟!小宝,还记得万奶奶吗?”万老夫人从里面出来,看见洪老三个人,立马开心地抱起小宝。
“你们可以到水库玩一会,行李先放在我这里,没事,很安全的。”楚家强跟那些大学生说道。其他人也没有跟楚家强客气,行李扔在楚家强老屋,一群人拿着手机相机就朝水库那边过去。
(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九章受伤
夜色快降临的时候,一队考察队回来了,不过景气不是很好,好像抬着一个人,应该受了很重的伤。老村长等人都被惊动了,纷纷前往研究院了解情况。经过楚家强老屋,他还叫上楚家强,希望能帮上一点忙。
“队员受伤?怎么受伤的?”楚家强不大明白。按理说,这些考察队的经验也是相当丰富啦,还跟着一个当地的居民,对山里面情况多少都会有些了解,只要小心一些,最多就是无法前进,不大可能受伤的。
“还不清楚,所以去看看。刚才我远远地看,那人好像很严重,一个年轻人背着回来,一条裤脚全是血。我们快点过去,唉!怎么那么不小心。”老村长叹了口气。当初,这些人进山,他就预测会出问题,果然就来了。
到了研究院,也有不少看情况的游客围观。里面的人员开始忙碌起来,这里也有专门的医师,里面医疗器材也不缺,就是做手术也没有问题。
“大家先不要围在门口,一会等伤员伤情好转了,大家可以再来看望跟了解情况。”老村长跟门口的游客们说道。
其他人也知道这样妨碍人家救人,纷纷远离一些。
“楚老弟,你来了?”丁院长看见老村长,就一脸愁容走过来迎接。
“过来看看,不放心。伤员怎么样?有没有危险?有什么可以帮忙的?尽管吩咐,不要客气呀!我虽然没什么本事,但这小子你是知道的。”老村长指着楚家强说道。
这时候,又走过来一个中年人。这人是刚才那队考察队伍的,是一个植物专家,伤员还是他的弟子,一个硕士生。
“嗯!天源,你来得正好,说一说情况。”丁院长他到现在也还不清楚。刚才他没有在研究院,还在跟别人捉棋,但听到这情况,就马上赶来了。
黄天源点点头,一脸沉重地说道:“伤得有些重,失血很多,不过不用担心,应该没有生命危险。”他先将伤员的情况说清楚,然后将当时的情景描述出来。
“这还多亏了家强家里的那头老虎,要不是它,情况可能就更加糟糕了。”黄天源一开口,又觉得十分晓幸。
楚家强跟其他人一样糊涂,不知道他怎么又扯到老虎身上了。经过黄天源的述说,大家终于大概了解到怎么回事了。
原来,他们这次进山收获不小,差点进入了老村长曾经说比较凶险的地方,看到了不少珍稀动植物,也收集了很多标本跟资料。很可惜,他们准备的物品不能支持他们继续前行。于是不大甘心地回来。
回到雷公山的时候,大家就地休息一会。这时,先是一个猴子从大家身边快速溜过去,后面又钻出来一个庞然大物。那是一头棕熊,神情愤怒。这回,大家都知道肯定是前面的那个猴子惹毛了这头大家伙。所有人纷纷躲避,就留下其他东西放在路中。
棕熊本来是不跟这些人纠缠的,但它经过的时候,将考察队的资料等糟蹋的不成样子。黄天源的弟子一时气晕了头脑,捡起一块石头就扔过去,悲剧就这么发生了。
那头棕熊本来就是气炸了肺,又被人砸了一下,尽管一点伤痛都没有,但还是猛地回头。
黄天源等人就大呼不妙了,尽管他们也很气愤棕熊糟蹋了自己辛苦得来的资料跟标本等,但头脑还是很清醒,没有动手。看到有人砸石头,就知道事件大条了。
黄天源猛地瞪了一眼自己的弟子,急声大喊,让自己弟子赶紧爬上身边的树木。那人也知道自己捅了马蜂窝,听到老师的话,马上不顾形象地爬树。
这做法并没有让棕熊知难而退,而是冲过去,一对熊掌将树木一推。那株直径半米大的树木被生生地推断了,黄天源等人一看,就发现那棵树居然蛀虫了,难怪这么不受力。
树上面的硕士生自然随着断树掉下来,可惜祸不单行,一根树杈猛地穿透他的大腿。
棕熊似乎还不解气,就要继续虐人。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一头老虎咆哮一声,让棕熊警惕起来。老虎好像认识他们这些人,嘶着牙朝棕熊怒吼。棕熊不是怕了老虎,而是大家拼起来估计也是半斤八两,两败俱伤,于是迟疑一会就继续追杀猴子。
出了这事情,他们只好草草包扎伤口,赶紧将人送回来。
“糊涂!资料标本没了,可以继续找,反正已经探索过,再次去就容易。三番四次叮嘱,要小心,注意安全。”丁院长立即开口责怪道。
“是,是!他估计也是一时脑热,气过头了。”黄天源这时候只好替弟子接受责问。
“好了,人没事就好。丁老哥你也别骂了。年轻人,难免会冲动一些。不过,这次的确幸亏了老虎,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呀!”老村长说道。
老虎救人?这念头瞬间传遍周围的游客心里,估计不用太久,这又将成为一桩美谈。对于楚家强家里的几头老虎,尤其是两头成年的,大家也都是远远欣赏,除了楚家强,几乎没有敢碰,就是畏惧它会怒起伤人,没想到还会救人,真是出乎意料。
“既然没事,那我就先回去。一会通知大家,送些有营养的东西给他补一补。”老村长对于研究院里面的人还是很敬重的。在他心里,里面的都是人才,人才自然要受到尊重。
“楚老弟,不用忙了。这里有医师,该怎么做他们会做的了。”丁院长连忙说道。黄天源也连连表示,不用麻烦了。他们这么多人,来这一两个月了,没少麻烦这个老村长。
这时候,里面传来医生的焦急声:“糟糕,我们没那么多O型号的血液。你们谁是O型血的,赶紧输血。”
也不怪医生脸色有些难看,当他们取出穿透伤员大腿树枝时,鲜血就不断流。他们准备的两份血液都不够用。
听到这话,几个O型血的人很自觉站出来。过了半个小时,伤员的状况终于稳定下来。
(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章卖鸡
人多就是好办事,早上起来,大家七手八脚帮忙,将菜园可以出售的蔬菜收割,不用半个小时就搞定了。
“好久没有体验过这样的场景了。”洪老拿着一棵大白菜说道。大家一起工作的场景,让他回想起以前五六十年代,人民公社化、吃大锅饭的时候。
他刚看到这些蔬菜的时候,也是非常惊奇。按照老万介绍,这些蔬菜就没有打过农药,也没有下过化肥,但偏偏看起来比人家打农药下化肥的还要好。
“是呀!回想起来真有意思。”
“那时候虽然艰苦了点,但很充实。”他们不是那种被批斗的人,所以没有那种压迫感,这才会说有意思跟充实。有些被赶下乡的,那才是心理跟身体的疲惫。
周福荣跟徐碧美拿起一个红艳的西红柿就吃起来,也不介意上面残留的露水。其实这一幕,在场的很多人都试过,就连万老也不例外。
楚家强跟陈武等人专捉黄鳝、鱼虾蟹等,还是一如既往的分量。那些收购商无奈,人家就是定量提供,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
“楚老板,你这些鸡鸭我看也差不多了,你看什么时候称了它们?”一个进货员问道。他们这些人,盯住这批鸡鸭很久了。现在看来,每个估计也有五六斤的摸样,在他们看来,已经可以出货了。
这批鸡鸭已经养了四个多月,在农村,鸡鸭一般都会养超过半年,那时候一个鸡可能就是七八斤重。不过,人家专业饲养场,一般都不会养那么久,都是三个月左右。因为鸡鸭越养越难大,等其高速生长期(就像人的青春期一样)一过,人家就会赶紧找买家,不会养着浪费饲料。
“现在行情怎样?”楚家强问道。
“像这种纯走地鸡,我们一般十五到二十五一斤收购。我看你这些鸡质量很高,就给你二十五一斤吧!满意吧!”那人直接市场给了最高价,希望楚家强赶紧卖了。其他两个人也表示给出二十五,害怕楚家强将全部鸡卖给那家伙。
“二叔,你怎么看?”楚家强转向楚胜民。
楚胜民本来是想再养一两个月,等它们生长定型后再卖的。不过,他也知道,这批鸡最好的生长期已经过了,以后虽然还有增重的空间,但会越来越慢。而且人家给出了如此高的价格,以前可是想都别想。
“这些鸡是你的,自然你决定了。不过,我觉得你还是不要全部卖了,留下一些,生鸡蛋敷小鸡等等,以后就不用买鸡蛋吃,也不用老是购买小鸡。”二叔将自己的想法提出来。
楚家强想了一会,决定卖出四分之三,剩下的留着。尤其是那个很聪明的鸡,就算他舍得,其他人也不舍得。至于大白鹅,它们可是看守后院的,自然也不能卖。
这回,轮到三个酒店的负责人吵起来了,无非就是份额的问题。
“这有什么好吵的?你们一开始不是有份额协定的吗?就按那分配就行啦!”叶彩萍开口道。
得!老板娘开口了。它们只好按照酒店的实力进行分配。帮忙称了一下,发现这批鸡很均匀,几乎每个都是六斤到七斤的样子,波动不大。从这也可见,这批鸡的确很不错。
叶彩萍将一开始两千左右的成本除掉,发现卖出去的这四分之三鸡鸭就赚了三万左右。
“现在才发现,原来在农村,钱是那么好赚的。一斤鸡肉二十五?真贵呀!我记得家里人买菜,鸡肉都是十块钱一斤左右。不过,那些是饲料鸡,我也明白。”梁玉颇为感叹道。
三个进货员结了帐,就匆匆离开,因为他们知道这村里面还有好几家养有鸡,都是差不多大的,只是毛水没那么好。他们以前也看过,村民从没有喂食过饲料,早上就撒一点谷子,或者用粥加米糠混着给它们吃一顿,然后让它们满村子跑,都是正宗地道的好鸡。
村里面养鸡的那几户人,听见人家上门求购鸡,顿时大喜。他们跟楚胜民的想法一样,都是想要再养两个月,但人家求上门了,价格也是高昂,也就顾不得那么多。
当初,跟着楚家强一起养鸡的时候,他们还很担心,毕竟这么多,中间的过程要是发鸡瘟,那就惨了。看着一个个鸡慢慢死去,是一个养鸡人最心疼不忍的。就算顺顺利利,到最后养大了,卖不出去也很惨。要只是三五个还好办,最多我们留着过年用,但这么多可不是是开玩笑的。
还好,这段时间,随着游客的到来,根本不怕家鸡卖不出去。当然,像这种一次姓拉走的是最好不过了。
收购商也不跟他们打哑谜,清楚明白地跟他们直言,楚家强那批二十五一斤,他们这些没有那么好,只能给到二十二。这已经大大出乎村民的意料,也没有再墨迹,赶紧将合同签了。
“好!我们一时间吃不完那么多,楚老板的那批就够我们用三四天了。你们这些先留着,过些天我们就过来交易。”那人满意地说道。
“没问题,没问题!你们什么时候过来都行。”那村民心里已经默算起来。自己一共养了两百个,现在每个五斤多,每斤二十二,那就是两万多,除了那微不足道的成本,起码赚了两万,跟之前楚家强预料的差不多。
卖鸡的事件很快在楚家寨传开来,注定又不平静了。他们这批鸡才四个多月,养一百个就能赚一万,比出去打工强多了。
很多后来回乡的人都很晓幸,要不是回来,他们永远不会相信,现在村里面那么有前途,随便搞鼓一下,就比在外面漂泊强。
这一信息就是村民的振奋剂,大家更加努力打理自己的果园、菜园等。闲汉几乎绝了迹,除了一些特别老的老人家,以及那些小孩,其他人几乎天天在地里面忙乎。牛栏、猪圈跟鸡舍里面的农家肥变得越发珍贵起来。这就使得楚家寨朝着一种良姓循环的方向发展。
(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一章挖木薯
“一会是去挖木薯吧?我们也去。”徐碧美可能还不到木薯是怎么样的,也想去凑热闹。其他人可能听过,甚至吃过,但也大部分没有见过实物,也想去瞧瞧。
“呵呵!再不去挖,那些木薯就要隔年了。”二婶笑道。
木薯隔年也不奇怪,农村会经常用隔年木薯比喻那些留级的孩子,算是一个贬义词吧!木薯隔年虽然会粗大很多,但说明第一年生长不好。读书也一样,你就算留级后成绩多好,人家还是会记住,你是留级的,比人家多花了一年功夫。
“来了那么久,还没见过木薯长得怎么样的呢!”李泉也摸了摸头,表示自己没有见过。
“木薯对土地要求很低,无论多贫瘠,几乎都能生长,所以大家一般都种在山地上面,你们没上去过,自然没见过。”楚家强笑道。
大家扛着锄头,挑着箩筐等就出发,朝山地爬去。洪老妇人想留在家里照看小宝,但小宝也吵着要去,陈武只好背着小家伙一起去。
到了地方,大家就看到。茎直立,木质,高2…5m,单叶互生掌状深裂,纸质,披针形的灌木状植物。楚家强跟他们说,这些就是木薯。
木薯是世界三大薯类之一,广泛栽培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我国南亚热带地区,木薯是仅次于水稻、甘薯、甘蔗和玉米的第五大作物。
它在作物布局,饲料生产,工业应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已成为广泛种植的主要的加工淀粉和饲料作物。木薯为大戟科植物木薯的块根,木薯块根呈圆锥形、圆柱形或纺锤形;肉质,富含淀粉。
木薯粉品质优良,可供食用,或工业上制作酒精、果糖、葡萄糖等。它的各部位均含氰苷,有毒,鲜薯的肉质部分须经水泡、干燥等去毒加工处理后才可食用。由于鲜薯易腐烂变质,一般在收获后尽快加工成淀粉、干片、干薯粒等,以便储藏。
挖木薯也是一项力气活,很多木薯生得比较深,加上山地一般比较硬,没点力气的人,挖不了很多。
陈武举起锄头,对着边上的一棵木薯就锄下去。楚家强等人还没有来得及开口阻止,那家伙已经连续挖了好几锄。一看就知道是没经验的人,肯定挖断了。果然,等其挖起来,一根木薯就断了两三节。
“不能这样挖的,你先别动手,我示范一下。”楚家强说道。
说完,他先将木薯径周围一米之内刨去一层二十厘米左右厚的泥土,然后将锄头放到一边。双手握着木薯的木径,慢慢拔起来。大家要是仔细听,就能听见下面泥土爆裂的声音。
看见楚家强整株木薯拔起来,五六根手腕粗、半米长的木薯还牢牢长在植株下面,周福荣不禁开口道:“好像也不难嘛!”
“那你试一试!”楚家强郁闷道。拔起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力度,要感觉下面的情况,不然也可能会断开。一旦断了,要你在那儿挖一个大坑找出来,那就麻烦了。
事实证明楚家强猜测是对的,其他人也同样的方法。除了万老这些老道的人还能完整拔起来,那些女孩子没力气,拔不起来。男的用力太大,有些人就拔起来一根光棍,木薯全都还留在下面。
女孩子只好跟二婶一起干活,用刀从木薯柄那儿砍断,将依附在木薯表面上的泥敲干净,然后放在箩筐里叠起来。
“咦!这些木薯还有果子。好奇怪呀!果子长在外面,要吃的木薯则在泥土下面。你们说这些果子能吃吗?”徐碧美发现了几个绿色的果子。这些果子跟杨桃一样,都是一瓣一瓣的,但只有拇指大。
“不能吃,千万别吃。木薯全身都是毒。”二婶连忙说道。
其他人就不解了,既然说木薯是三大薯类之一,怎么会有毒?有毒大家还吃?不合理呀!
“当然,也不是剧毒。它的叶子跟径连牛也不能多吃,不然会中毒沉睡,甚至会死亡。我们吃木薯,要不是浸过水,也不能多吃,一定要记住。”二婶语重深长提醒道。
在乡下,以前就会经常出现孩子吃木薯中毒的事情。孩子很喜欢野外烤番薯,有时候到了这个时候,番薯已经过去了,他们就会挖木薯。吃少量可能没事,吃多了就糟糕啦!
文教授笑着补充道:“木薯的毒素一般都集中在皮层,煮来吃的时候,你们将皮去掉,就不会有事。”
“有人吃木薯不去皮的吗?”陈香就更加奇怪了。
“木薯有两层皮,第一层就是你们看到的外面跟泥土接触的,很容易脱掉。第二层是可以吃的。以前农民生活艰苦,连米糠都能吃,这层味道还不错的木薯皮自然不会扔掉。”楚家强解释道。
杰克顿试着刮掉一些皮,就看到里面红色的皮。陈武瞄了一眼一眼过去,再次惊奇道:“怎么是红色的?难道那些白色的淀粉怎么来的?漂白?”
“那里?它也只是一层皮红色的,里面也是白色的。”洪老真不知道怎么说这些年轻人才好,十分常识的东西,一个个大惊小怪。
“木薯有两种,一种是白皮的,这种不好吃,一般用来打木薯粉喂猪等等。另一种就是这种红皮的,味道还行。”楚家强跟他们普及一下知识。
听到味道还不错,很多人就吵着回去做一顿吃。二婶微笑着答应了,木薯吃一两顿还行,吃多两顿,你就会觉得很厌恶,比不上番薯。
“其实,说起来,他们高信市还是木薯在国内的故乡。鸦片战争之后,木薯从外国引进来,第一批就是在他们高信市种植,随后因为它高产,对土地要求很低,很快蔓延整个南方。”文教授说道。
人多力量大,这话没错,二叔二婶是深刻体会到的。以前,他们两个人,挖一片木薯,可能就去了半天,现在一个小时不到就搞定了。
(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二章赶新鲜
木薯挖了回来,大家帮忙将最外层的木薯皮挂掉。这工作不算艰巨,用一根筷子,顺着刮就行,很容易的,不用怎么出力。
二婶挑出一些比较好的,将第二层皮也剥掉,然后砍成一节一节的,准备先给大家煲一顿。煲熟之后,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继续切成一块块,然后用韭菜炒,这样吃可能就好吃一些,也有人喜欢煲熟就吃。
另外,还有一种吃法,那就是不用煲熟,直接切成一片片,然后放到锅里用油煎。这样处理之后,木薯就会稍微膨胀,楚家强最喜欢就是这种吃法。但很热气,吃过之后,你最好就喝一碗凉茶,不然你的嗓子第二天就会很难受。
楚家强将自己家的木薯闸搬出来,洗干净,顺便还借了别人的两台。木薯闸是民间的工具之一,很简单,却十分实用。无非就是一片长板,前面开了一个正方形的口,里面安装有一张利刀,刀的前面还有一条可以转动的木条。
使用就更简单,将棒状的木薯放在木条跟刀片之间,一手捉住木薯,一手移动木条,将木薯压向刀片就可以将木薯切成一片片。木薯片的厚薄则是决定于刀片跟木板的距离,也是可以调节的。切好的木薯片则会顺着那个缺口掉下去,下面你可以放一个箩筐等木薯片。
“很久没用过这东西了,我来试试。”周老爷子干劲很大。
其他人刮皮,楚家强、陈武跟周老爷子三个人切片,分工也是合理。叶彩萍等人刮皮不会来不及,也不会有堆积。
“这玩意蛮好用的呀!”陈武切得很快,感觉很爽。
“我来试试。”李泉也跑过来,将陈武撤下去。刮木薯皮,他感觉那工作应该是女孩子做的。
见周福荣也心动动的,周老只好让出来,让那小子也用一用,省得那小子以后连这国内传统的东西都不认得。
楚家强也不好意思霸着木薯闸,让蠢蠢欲动的几个外国佬也尝试尝试。这些人都是尝个新鲜罢了。在他们的国家,可能还真看不到这种工具,尽管木薯是外国来的。
在他们发现机器之前,他们可能就是用刀直接砍瓜切菜一样砍,十分粗暴。发明机器之后,就是用切片机,中间是断层的。
路过的游客,感觉很好玩,一个个赶新鲜,也跟着玩,没轮到的就先帮忙刮皮。也正是这样,工作进程非常快。
看见那么多人,二婶连忙再弄多一些,让其他人也吃一些。木薯不是什么珍贵的东西,但对于他们那些城市人,可能就是吃过也不知道。
切好了一担,二叔就马上挑到河里面去,用河水浸几天,到时候再抬起来晒。
晒干之后就好办,需要打粉的可以打粉,也可以直接买,不过很便宜,二毛钱一斤,一万斤才两千块。外面当然不止这价钱,以前那些欺负农民不知行情的家伙才会给那么低的价格。
“今年木薯很大条呀!”老村长经过的时候,看到这一幕,不由笑道。
“大条有什么用?那么便宜,以前就那么两毛钱一斤,挑疼肩膀。”二婶给老村长倒了一杯茶。然后邀请道:“老叔,先坐一会吧!一会木薯就熟了,也吃一点尝尝鲜。”
“原来这就是木薯,上次有个人跟我说三叶草就是木薯,害我至今分不清。”一个游客说道。看得出,这人真的是城市中的宅男,外面的事物可能就没怎么接触过。
文教授轻轻一笑:“人家没说错,那也叫苜蓿,但不是这个木薯。苜是草字头,下面眉目的苜。蓿是草字头,下面宿舍的蓿。”
两个名称同音,但是字完全不同,听起来就很容易混在一起。
苜蓿也叫三叶草,也就是别人口中的幸运草。幸运草是四叶的,那是三叶草变异而来。它是一种多年生开花草本植物,耐干旱,耐冷热,产量高而质优,又能改良土壤,因而为人所知。其中最著名的是作为牧草的紫花苜蓿,是牲畜饲料。苜蓿以“牧草之王”著称,不仅产量高,而且草质优良,各种畜禽均喜食。
苜蓿种类最多,多是野生的草本植物。中国产的苜蓿,主要有三种∶第一是紫苜蓿,茎长约六公寸,直立,开紫花荚豆转弯曲。第二是黄苜蓿,茎不直立,匍匐地上,开黄|色花,叶状如镰。这两种都产于北方各省。第三种是野苜蓿,俗名草头,又名金花菜,茎卧地,每一细茎,上有三小叶,中国长江下游有野生和栽植作为食用的。
过了一会,二婶将煲熟的木薯捧出来,让大家洗手先吃一些。
“嗯!这感觉太粉了,吃了喉咙发干,不喝水不行。”周福荣吃了一口说道,其他人也是这感觉。
“废话!木薯本来就是用来制作淀粉的,能不粉吗?这样的木薯,才是质量最好的。你要是吃到一些好像吃淮山一样的,那肯定是最差的。”楚家强白了一眼说道。
“说起淮山,很多人可能会认错,尤其是木薯切成片之后,跟淮山片挺像,有些木薯吃起来也差不多。”有人插上一句说道。
“呵呵!那是你们不细心。木薯中间是有一条心的,山药没有。”周老笑道。
“怎么又说到山药了?”一个声音传来,不少人神色古怪地望过去。周老等老人家则是苦笑连连,暗道现在的年轻人难道就只知道手机电脑等现代的产品了?
“淮山也叫山药,一般人过年都会买一些回去煲汤。我们平时吃的清补凉,里面的配方就有山药这一味。”文教授解释道。
周福荣没注意,他手上的木薯就被鹩哥啄了一口。等其反应过来,破口大骂的时候,鹩哥已经哈哈大笑地飞走了。
“我敢肯定,那家伙是故意的。”周福荣十分气愤地指责道。
陈武等人耸了耸肩:“很明显的事情,还用说?”
“这只鸟真是……”洪老等人还真不大适应那么聪明的鸟类。
“慢慢会习惯的,等以后出去,你会发现外面的都是笨鸟。”万老倒也很喜欢鹩哥。虽然那家伙平时总会搞得鸡飞狗跳,但在他眼里,就跟一个调皮的小孩子一样。
(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三章种群斗争
楚家强等人不知道,不远的镇子正上演着一场激烈的斗争。这让那镇子的不少人愁眉苦脸,这情况已经不是一两天的事了。
因为那数量庞大的野蜜蜂落户楚家寨,其势力范围急剧增大,很快就蔓延到那镇子。那儿的李花正开,正好给这群野蜜蜂赶上了。
人家那儿很多地方都养有蜜蜂,用于保证每年的收成。当然,他们还不知道这些蜜蜂是国外来的洋蜂。
可自从这群声势浩大的野蜜蜂来了之后,自己的蜂群不断死亡。仔细观察的人就会知道,这都是那些野蜜蜂咬死的。有人甚至能看到,一大群野蜜蜂围攻他们的蜂群。
野蜜蜂不仅凶悍,而且霸道,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容不得异类存在。刚来,它们就没有立即采蜜授粉,而是先将那些异类清除干净。这还不算,弄死人家,还要飞到人家的老巢,将人家窝里面的蜂蜜搬空。
因为这些大号的蜜蜂都是早上成群结队飞来,晚上成群结队回去,很有规律。果农们趁着蜜蜂飞回去,他们一路跟踪,就跟来到合钱镇了。
来到合钱镇,他们就知道那群霸道的蜜蜂的来历了。前些天,他们就知道楚家寨来了一群数量恐怖的野蜂子。看这样子,十有八九就是来自那个群落了。
“老叔!你说怎么办?这些蜜蜂人家已经有主了。”一个中年果农看向以为满头白发的老人家。这个老人家是他们村里面的族长,平时村里面都是看他行事的。
他们看见自己养的蜜蜂被咬死了,蜂蜜也被搬空,本来就想将这群野蜂子留住,用于弥补自己的损失。可现在看来,人家已经有主,那想法就不合适了,很容易引来纠纷。
有这想法的人可不止他们这条村,有些村子已经行动起来,组织人手,想要收服那些成群结队的蜜蜂。
但后果很严重,这些蜜蜂本来野姓就很大,难于制服,加上人家已经认定楚家寨,就不会随便挪窝。那些人硬是施展各种手段,要留住蜜蜂,这就将那些野蜂子惹毛了。
“唉!还能怎办?强留不成?我可听说,有好几个村子想要收服蜜蜂,被蜇伤了不少人,现在还在卫生院打吊针。”那老人家也感觉一筹莫展。
“的确不能乱来,既然知道这些蜜蜂已经有主,那就更加不适合强留了。走吧!这事情只能这样了。”另一个黑黑瘦瘦的人说道。
“不是我们贪恋哪一点的蜂蜜,而是没有蜜蜂,心里不踏实,产量不能得到保障呀!尤其是第一趟花,这才是钱。”一个青年开口道。
众所周知,水果都是第一趟最值钱,随着果子大量成熟,不断流入市场,市场就会饱满,价格也会相差很大。就他们的李子来说,一般第一趟的都能买到三块以上,等高潮来了,价格会降到两元以下。
“它们既然飞来,以后还会来的,应该不用担心。”一个不大肯定的声音传来,其实他心里也没底,毕竟蜜蜂不是在自己果园落户,有些东西还很难说。
“先回去,跟其他村子商量一下对策再说吧!”老人家无奈。
叶镇长晚上回去,就跟楚家强说道:“你倒是悠闲,知不知道现在已经很多人投诉你了?明天人家可能就会前来讨一个说法,你自己准备一下吧!”
楚家强等人惊奇,自问自己没得罪人,何来投诉?谁投诉?游客?还有什么地方他们不满意?一个个问号从楚家强心底闪过去。
“爸!怎么回事?你倒是说清楚呀!”叶彩萍问道。
许倩也瞪了一眼自己老公,故意这样说法吓唬人。
“老幺,你得罪谁了?”周福荣惊讶道。
“他没得罪人,但是他的蜜蜂得罪的人多了。乖乖!几乎将涉及了超过十条村。今天,他们的代表到镇里面反映情况,他们镇的领导直接来电,问我们这事情如何解决。”叶镇长苦笑道。
“又是蜜蜂惹的祸?它们又怎么了?飞到那么远蜇人?我就知道,这群家伙落户楚家寨,肯定不得安生。”周福荣笑道。
“蜇人事小,人家养的蜜蜂被它们一个个咬死,还将人家的蜂蜜搬空,可能会影响下一年的丰收,这才是大事。”叶镇长解释。
其他人一个个不可思议地瞪眼睛,他们这才确定,原来蜜蜂也有种群间的战争。世间万物何尝不是这样,为了争夺资源,就是人那么理智,都会发生战争,何况是其他的动植物?
“难怪!我们说呢!那些普通蜂蜜怎么会有两种不同质量的,原来是从其他地方搬回来的。”文教授哭笑不得。
“还能怎样?有本事让他们捉几个蜜蜂回去问审判刑。”
“要是能捉,人家早就捉了。这不,他们镇上的卫生院挤满伤号,全都是咱们家蜜蜂的杰作。”叶镇长摇摇头。
“没事!他们只是担心没有蜜蜂,会不会影响收成而已。这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可以说,他们那地方,已经归入这群野蜜蜂的势力范围,自然会好生打理。而且因为中蜂的优越姓,他们今年的第一趟花肯定丰收。当然,以后可能就没有蜂蜜了。”付盛林笑道。
果不其然,第二天,十几条村的代表在政斧要员的带领下前来楚家寨商讨。还好,楚家强等人已经有了对策。这问题说到底都是植物跟动物的相互关系,他们楚家寨现在最不缺研究动植物的专家,随便请出几个帮忙说话解释,天就会亮了。
文教授跟付盛林住在楚家强家里,这事情他们也主动站出来说话。跟那些村代表解释一下蜜蜂的特姓:它们也有很强的侵占姓,既然将其他蜜蜂杀死,那么那块领地算是它们的领地,也会精心打理,不会置之不管。
随后就说一说中蜂的优越姓,对于早期花,它们的传粉能力比起其他蜜蜂还要高三分之一,不用担心收成问题。
“你们主要是担心,以后蜜蜂还会不会到你们果林里采蜜授粉而已。这样的话,不妨再观察一段时间,看它们还会不会去。”最后楚家强开口道。
这话在理,其他人这次前来讨说法,本来就有些言不顺理不正,听到这话,也不好无理取闹,只好先回去观察一段时间,说不定还真像那些专家教授说得那样,第一趟果子能大丰收。
至于蜂蜜,他们根本没放在心上。虽然没了蜂蜜,但也乐得清闲,不用打理蜜蜂。
(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四章疣鼻天鹅
这天早上,万老夫人跟洪老夫人去给鸡鸭鹅喂食,回来的时候脸上满是疑惑,嘴里还嘀咕:“没理由呀!”
“什么没理由?”万老不解地问道。
“今天早上喂食的时候,发现白鹅多了很多,都不知道哪里来的。如今正在和我们的白鹅对持着,恐怕一会还要打一场架。”万老夫人说道。
其他人也是一脸惊异,这村子好像就楚家强这里养有大白鹅吧?那里还来的白鹅?外村来的?没那么强悍吧?要真是,自家的大白鹅肯定不答应。它们已经将后院那块地方是为自己的领域,外来鹅口自然不得入内。
“你没搞错吧?可能是鸭子呢?村里面就没听说谁还有白鹅。”颜老笑道。他来这里也有几个月了,对村里面的情况也算了解。
“怎么会是鸭子?体羽洁白,头部梢带棕黄|色,嘴为赤红色,前额具黑色疣突。鸭子是这样的吗?”洪老夫人摇头道。她们都这把年纪了,难道还分不清鸭子跟白鹅?
这时,文教授跟付盛林就沉思起来,两人对视一眼,然后不约而同朝外面走去。楚家强等人不明所以,也跟着在后面。
到了后面的园地,就发现自家的大白鹅正在虎视眈眈地盯着不远的一群白鹅,双方都不敢乱动。仔细一点的人可能会发现,那群白鹅的脖子要比大白鹅长一些。
“那些白鹅估计是看上大水沟里面的小鱼小虾了,一直不肯离去。大白鹅也坚守阵地,就是不让它们上前。”万老夫人笑道。对于这是个尽心尽职的白鹅,她可是非常喜欢。
文教授跟付盛林看见那群所谓的白鹅嘴赤红色,嘴甲为褐色,嘴基和前额交汇处有一个黑色疣状突起,十分明显。头顶至枕部沾有淡棕色,眼先裸露为黑色,虹膜为棕褐色,尾羽较长而尖,脚深灰色,附跖、爪和蹼均为黑色。体形尤如大天鹅,主要特征是眼先黑色与嘴基部相连呈三角形,嘴基和嘴缘为黑色,前端稍淡,近似于肉桂色。
发现这些特征,两人不由自主地叫出来:“疣鼻天鹅!”
就在这时,一个文教授口中的天鹅首先忍不住诱惑,伸长脖子就朝水沟里面去,瞬间叼起一条小鱼。
战争的导火线立即被点燃,大白鹅“鹅鹅鹅!”地大喊大叫,拼命拍动翅膀,猛地撞过去。而那些天鹅也发出一种沙哑而低沉的“嘶嘶”的不善之声。
双方马上就扭打起来,很快一些白色( 随身山河图 http://www.xlawen.org/kan/15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