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7 部分阅读
水缸里面的水都是被冷冰了一整夜,绝对能让人凉透心扉那种。井水等地下水则不同,有大地的保温作用。
在楚家寨,也有不少人到别的地方用胶管接山泉水回来。这时候,水管一定要埋在地下,除了防晒,使得水管加快老化,还有就是防冻。要是遇到很冷的天,能结冰,那你的水管就会爆裂。大家也知道,水结冰,体积会增大。
看着不少村民这时候炊烟袅袅,这幅楚家寨的画面就有种烟雨缥缈的感觉,让不少喜欢拍摄的人立即爬起来动手。
(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一章斗地主
大家哪里都没有去,就呆在家里。这时候,农村平时藏起来的火笼也拿出来。这是粤省西部农村冬天的一种特有的取暖工具。
它里面有一个类似花盆形的瓦盆器具,外侧用竹片编织成灯笼形状,并在外侧中间位置加一弯形手柄牵引,冬天的时候可以在内瓦盆里加入烧红的火碳,以便取暖之用,故而得名。
楚家强在老屋翻出来三四个,二叔家也翻来三个。老人家就喜欢这种原始的东西,文教授万老等人都拿了一个,没有要早早准备好的热水袋。
“呵呵!这东西,以前也用过两次,很久了,都快忘记还有这东西。”万老笑道。他将灶里面的火炭刨出来一些,用小火铲铲倒火笼的内缸里面。
这时候,还要在火红的火炭上面盖一层炭灰,这样做有两个作用。
第一,因为这时候火炭是非常烫的,虽然没有直接接触,而是隔了一段距离,但一般人还是受不了那种灼热,盖一层灰可以将温度遮盖。
第二,因为上面一层灰将一部分热能保留住,所以这样能让一个火笼保持温暖很长时间。有时候,早上弄一个,晚上还能取暖,比起那什么热水袋,高明多了。
但是,用这种取暖工具,一定要注意安全。尤其是要提醒孩子,睡觉不要将火笼拿到被窝里。这样的事情,农村不是没有,就酿成悲剧的。睡的时候不注意,将火笼弄倒了,里面的火炭掉出来,后果大家都能想到。
将灶里面的火炭刨走,就剩下一些热灰。这时候,楚家强拿来一些番薯。
“你拿番薯来干什么?”梁玉有些不解。刚吃完早餐,要想吃,也应该早点拿出来。而且,就算要烤,现在火炭都没有了,难道还生吃不成?
番薯生吃也不是不可以,很多人就是这么干的,将皮削掉,然后当成水果一样啃,还是原汁原味呢!但是,就不能多吃,体质不好的人,可能就会拉肚子。
“这你就不懂了,这些热灰藏番薯,那是最好了。不过,时间上就要长很多。”热灰藏番薯,利用炭灰的余热将番薯熟透。这样的番薯就不会焦,而且很好剥皮,味道极好。
以前,楚家强也经常这样做。晚上的时候,等要去睡觉了,那时候的炭火已经早就熄灭,剩下的就是炭灰,将番薯埋在里面,早上起来就刨出来当早餐,人生享受呀!
当然,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吃番薯放屁多。这纯属是每个人的消化问题而已,可能也是会有一点的影响,楚家强不敢保证。
藏好之后,又拿出一堆的花生,众人看到这摸样,就有些无语了。
这种天气,最是无聊,楚家强也是找点事情做而已。他将花生扔到火笼里面烤,孩子一般都会有这个习惯,完全是农村版的烤炉。
很快,里面发出一声爆鸣声,花生特有的香味飘出来,让叶彩萍等人也凑过来。不单止这样,就是小松鼠、鹩哥等小动物也挤过来。
“挺快呀!”徐碧美见楚家强将花生从里面夹出来,她手快,一下就伸手过去。
楚家强还没来得及阻止,那丫头就啊的一声,显然是被烫着了,捂着手指拼命吹气。
“唉!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楚家强将花生的壳捏碎,两颗散发香味的花生肉落在手里,然后递给她。
因为人多,楚家强干脆捉一把扔下去。很快就传来劈劈拍拍的声音,他赶紧动手,将其找出来。但还是没有找完,里面的花生就传出来一阵烧焦的味道。
小松鼠等也在旁边等候,见楚家强身边的花生已经不多了,小松鼠连忙跑回去,又拣出来一些,大有将楚家强当成专门的烧烤员。
楚家强有些郁闷,自己一直在烧,但貌似就叶彩萍喂他吃了两颗:“算了,我们打地主。”
徐碧美欢呼一声,跑回去将扑克牌翻出来。天冷的时候,大家没有事干,呆在家里,斗地主是很好的选择。
斗地主,这游戏网络上也很流行,都是三个人的地主。在楚家寨这里有一种玩法,是四个人的,但这样就会显得牌有些少。
玩法很简单,将牌发下去,有大鬼的就是地主公,有小鬼的就是地主婆,另外两个则是农民。当然,也会出现一种情况,那就是大小鬼都在。这时候,就要翻四倍那么多。如果你喊牌,公开自己就是双地主,那么就是八倍。
而最后,拿到小鬼的人,也就是地主婆,无论输赢,下一场都是由她发牌。
叶彩萍等人也已经开始习惯这种玩法,感觉比起网络上三个人的玩法要更公平。网络上的,都是一个地主,两个农民欺负地主。
“输的人贴纸条哦!”梁玉不怀好意地说道。
楚家强倒是没有问题,斗这种地主,也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了,可以说,他也算是一个小高手。
“顺子!”说完,徐碧美就扔出一堆牌。叶彩萍跟梁玉直接说过跟不要,陈香没有玩,就在边上抱着小熊猫看。
楚家强感觉不大对劲,四条5都在自己手里,那丫头怎么凑来的顺子?仔细一看,就发现那副顺子名不正言不顺,中减少了一个5。
“哎!哎!慢着,你丫头不要糊弄过关呀!我眼睛好使着呢!”楚家强连忙说道。
其他人一看,就发现猫腻了。徐碧美脸一红,又拿了回来,只好出一个方块3,看向楚家强的眼神,就有些幽怨了。
“嘿嘿!你这丫头想使滑头?”叶彩萍笑道。
这些人玩了一会,徐碧美就贴满了纸条,十分可怜。当然,这也连累了楚家强。这几场,几乎都是跟她搭档,偏偏这丫头牌技差得一塌糊涂。
“咦,小松鼠自己烤花生。”陈香扫了一眼刚才那地方,就发现小松鼠跟小老虎等呆在火笼边,时不时往里面扔花生。
等花生熟了,然后想要弄出来,就艰难了,想要伸爪子进去火中取粟,但又犹豫,花生这时候已经差不多碳化了。
(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二章办年货
眼看就要过除夕年,丁建辉等科学研究工作者也开始放假,让大家先回去过年,过完年再过来。
梁玉等人也一起回去了,杰克顿等人没有过春节的习惯,在哪里都是一样,就准备在楚家寨过一个新年。
村里面,大伙已经开始准备年货了。楚家强他们也不例外,准备今天到镇上逛半天,将需要的东西都弄回来。
一起去的,除了楚家强、叶彩萍,还有二婶跟楚家婉那丫头,以及杰克顿等人,二叔倒没有去。
年货大家都十分熟悉,是过年前买一些好的食品,而采购过程则称为办年货,来慰劳一下辛苦工作了一年的曰子,庆祝新年的来临。有些地方的人会买糖果瓜子的年货放在全盒里,亲戚朋友来拜年时,就请他们吃糖果和瓜子等。
另外办的年货就是拜年时送的礼物,城市地区流行送巧克力、曲奇饼等,这是因为到亲戚朋友家拜年时,传统习俗是要带一些礼物。
古时人们把办年货叫赶集,就是大家约定俗成地在固定时间、固定场所进行的贸易活动的俗称,年集是一年中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一般在旧历新年前腊月二十五。年货的品种有香蜡、纸码、鞭炮、年画、红纸、白糖、烟茶、糖果、佐料等。
在农村,对于普通百姓,年货可能是一桌难得吃上一顿的好饭菜;年货是试穿很久终于买到手的新衣服;年货是小孩子口袋里红红绿绿的水果糖;年货是老奶奶一直舍不得买的小毡帽。
昨天,楚家强等人已经将东西列出来,今天就出去一一找就行。不然,那么多东西,谁记得清楚?到了街道上,本来就是人头涌涌,一不小心,就可能忘了很多东西。
楚家强岳母也出来,一起采购。大家买的东西其实都差不多,但因为许倩家里没有小孩子,那些糖果饼干之类,也就少拿一些。
这段时间,物价明显上涨了不少。以前七八块一斤的糖果饼干,现在都是十块钱。
街上太多人了,看得楚家强眉头直皱。他就预料到会那么多人,但还是小看了这个小镇的人口。农村,人口本来就多,街道又小,大家都是这几天忙着出来,一起挤,不多人才怪。
“要不,先去看衣服。”许倩建议道。
在农村,一年到头就是过年会买一两身的新衣服,过年穿新衣戴新帽,都是传统的做法,就算是城市,这一点应该也不会变。
二婶点点头,服装市场应该会少人一些。但当他们走到那个市场的门口,压根不敢进去,里面有人还出不来,各种声音交集在一起。这就是真实的中国国情,没有办法。
“算了,我们到市区看看吧!市区的东西齐全,应该不会挤成这样。”楚家强提出自己的想法。
大家一听,也觉得有道理。好像二婶这些人,两三年就没有出去过,整年都是在村里面,顶多也就来镇上走走。不过,她有些担心,到市区,东西肯定会贵很多。但想到今年的丰收,那点小钱,还是不要计较了。
杰克顿因为体型有些巨大,尽管比起当初已经明显缩水了,但在这种环境下,还是感觉很辛苦。听到这提议,立马就举手同意了。其他的人倒没什么,他们就喜欢热闹。
“好,就去市区。反正有车,也不是太远。”自己开车出去,也就是一个多小时,并没有太大影响。
既然决定了,大家上车,就朝市区开去。
到了市区,人流虽然也很多,但明显没有那么集中,那么恐怖。
先到锦江市场每人挑了两三套衣服,就算二叔没有亲自过来,二婶随便拿,也不会不合身,夫妻之间,最是熟悉了。
杰克顿几个外国人引起不少人的瞩目,在高信市这种不发达的小山城,外国人可不多见。现在,居然就出现好几个,还在买年货,他们能不惊奇吗?
然而,外国人的心态很好,并没有在意别人的目光,要是国人,可能就有人骂娘了。这样看法,明显就是当人是猴子嘛!
买了衣服,大家就到市区临时搭建的年货一条街那儿。这些年货都是摆在摊上的,比起商场的要便宜很多。正是看中这一点,二婶等人才过来的。
其实,这些东西都是厂家直接推出来,经过政斧同意的,在安全上,应该有一定的保障。很多东西其实都是差不多的,但有些人非要到商场买,这样才觉得有品位。那些衣服鞋子等就得到专卖店跟名牌店。
大家用料都是一样,只是一个标志不同而已。当然,可能质量上,也会好一些。但这问题也是很显然的,贵了好几倍,没有在某方面上优胜,那就真的说不过去了。
“香蜡要买多点。”二婶开口道。农村,这东西是不会多的,拜神、祭天、祭祖等等。
很多人疑惑,农村人就是麻烦,什么都拜,但没办法,人家就是信这些,算是一种信仰吧!一个人,要是没有信仰,就会感觉很势单力薄,没有强大力量支持你去做某件事情。
楚家婉拿了很多的旺旺产品,村里面很多孩子喜欢,因为这都是电视里面卖过广告的。
楚家强挑了许多利是封,结了婚,就要给别人红包了,他也该有这个思想觉悟。前些时候,他还专门到邮政储蓄拿了许多新钞,就是为了封红包而准备的。
叶彩萍挑选了一些中国结、福字等新年挂饰。而杰克顿等人是什么都拿,搞得那些商家摊主一个个将他们当成冤大头宰,偏偏人家穆德真等人乐意。丝毫没有在价钱上谈论,就图一个购物的心情。
他们跟我们国人不一样,我们买东西,就得扯一扯价钱,这样才有意思。虽然可能砍了半天,也就便宜几块钱,但还是有成就感。
将东西都购置好,搬上车,四辆车都差不多满了。这里面最少的就是叶彩萍妈妈那儿的,其次就是楚家强这边。最多的就是杰克顿他们几个外国佬的。真搞不懂,到底是他们过新年,还是楚家强等人过新年。
(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三章杀猪
除了办年货,农村里面,近过年都是非常忙碌的。也可能只有农村,才能感受到传统的年味。
其中,过年前,肯定会有很多人杀猪。村民过年都喜欢买下很多的猪肉,一部分过年用,比如炸扣肉等等,很大一部分则是切成一条条,每条可能有两三斤的样子。过了年之后,大家探亲,一般都会提上一条。剩下的,均是用来晒腊肉。
新鲜肉穿上绳,腌上个七八天,再吊在太阳下晒个三五天后挂在屋梁上阴干,这便是腊肉了。
“今天,胜忠那儿杀猪,我们也去要一爪,应该也够了,太多也不好。”二叔开口道。他说的一爪,是农村的说法,也就是一头猪的四分之一。
大家也知道,猪四条腿,农村过年杀猪,不会乱砍,大伙都知道,过年大家无论穷富,都会要不少,于是砍成四瓣,每一瓣都有一条腿,好意头。当场称好,然后谁要是想要方便,可以当场让杀猪佬割成一条条。
“好,我去看看。”楚家强回答道。
杀猪,一般都会很多人去看,尽管场面可能很惨烈,很血腥,很暴力。楚家强几个年轻人一起出去,也算是凑热闹了。
到了楚家雄家里,就发现很多人也在,老村长等等。
“大哥、大嫂,你们来了?”楚家雄看见楚家强过来,连忙上前问道。
“哎!哎!家雄哥,你怎么就没看见我?”楚家婉就喜欢欺负楚家雄这样的老实人。
楚家雄摸了摸脑袋,不好意思道:“呵呵!看到了,看到了。”
楚家强跟楚家雄在一边聊了几句,他的媳妇则是跟叶彩萍、楚家婉一起聊天。楚家雄也知道,楚家强这次过来,肯定是准备拿下一部分的。今天,他家里就准备宰三头猪,都是两三百斤的。
“大哥,你家里准备要多少?”楚家雄问道。他跟家里早就说好了,要将一部分预留给楚家强那儿。
“也不用太多,一爪就够了,过年吃不了很多,还有其他的食物,主要就是图个新鲜而已。”楚家强开口道。
这时候,楚胜忠就跟几个村民一起从猪圈里赶出来一头大白猪。大白猪可能知道自己的命运了,死不出来,几个人一起上去扯着它的耳朵,后面还有人赶。
猪叫声的穿透力极强,那头猪厉声大叫,还真有一点大骂苍天不公,大骂冤枉的感觉。这样叫法,全村人都知道了。
楚家雄跟楚家强说了两句,然后也跑过去帮忙。杀猪的人是村里的一个屠夫,死在他手里白猪,根本就数不清楚,不说达到庖丁解牛的程度,但也是以为资深的杀猪户。
楚家雄的母亲早就烧好一大锅开水,给猪放了血之后,就会用上。
此外,还得准备两米长的案板、腰盆,以及桶和长刀、短刀、剁刀、砍刀、刮毛刀等杀猪必备的工具。当然,这些东西人家杀猪佬早就准备好了。
大家七手八脚,帮忙在案板上摁住了。在猪刺耳的尖叫声中,杀猪佬洗洗手,口里衔着刀,用手在猪的颈部拍拍、摸摸,突然抓起刀,照准部位猛地捅下去,血“嘭”的一声喷出。刀一抽出,暗红色的血汩汩地流,杀猪佬和围观的众人都松了一口气。
那猪还算痛快,这得归功于杀猪佬的刀法精湛。不熟悉的人,压根不能一刀到位,可能还得多捅几刀。
早有人递过脸盆,把猪血接住。楚胜忠给杀猪佬递上湿毛巾,擦去脸上的血点和血沫,在递上一支烟,点燃,随口夸上几句师傅手艺高之类的话。
杀猪必须一刀刺中猪脖子的大动脉,如果杀两刀,主人家会不吉利,而且血滞在肉中不好看,肉味也不鲜,杀猪佬和主人家都十分忌讳。血流得越来越慢,猪的叫声也越来越低,终于血流完了,猪连哼也不再哼一下了。
“拿水来。”杀猪佬大喊一声,顺便吩咐,让人将猪血提走。
楚家雄的母亲跟媳妇连忙从锅里面瓢水,用一大个大盆抬出来。杀猪佬用水瓢将翻滚的开水一勺勺倒在大白猪的身上。
然后刮猪毛,开膛,剔猪肉。将那个猪头一家伙剁下来,按照惯例,猪头一般都是主人家留下的。但也不能这么多猪头全部自己吃,只留下一个就够了。
女人到厨房去烧汤,汤烧好后,端上桌来。汤是由猪肉、猪肺、猪肝等切成小块,加上葱蒜、姜、辣椒,猛火煨成。上桌前再加点白菜就成了。汤的味道真是又浓又鲜,好吃及了。在场的人都可以喝一碗,这些都是下水汤,主人家是吃不完的,一般都是给大家喝一点。
看叶彩萍的表情,便知道,她应该也是第一次看杀猪。楚家强笑问道:“怎么样?是不是有点失望?”
叶彩萍摇摇头:“之前没见过,还以为杀鸡一样轻松,原来也挺复杂的,比杀鸡惨烈很多。”
可能会有人觉得,杀猪很残忍,但这想法十分幼稚,说好听一点,可能就是善良慈悲。这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没有惨不残忍这说法。不杀猪,大家哪来的猪肉吃?或许,大家吃猪肉的时候,就不会有那种想法。
“嗯!家强要一爪是吧?会不会太少?我这今天要杀三头,不用怕不够,而且这两天,陆陆续续也会有人宰猪,完全不用担心。”楚胜忠开口问道。
“呵呵!胜忠叔,这不少了。家里也不是很多人,而且现在也不是很兴拿猪肉去探亲,过年也吃不了很多,主要就是准备弄一些腊肉而已。”楚家强笑道。
楚家强按照二叔的吩咐,要了一爪。大伙帮忙,将四分之一抬上箩筐,两人抬起来,一个人看称。
“好!七十五斤。”楚胜忠大喊一声,抬的两个人就将猪肉放下来。除掉箩筐那两斤,就是七十三斤。
称好之后,楚家雄帮忙,将猪肉抬回楚家强家里,过年的过年肉算是准备好了。
(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四章大扫除
二十八那天,大家则是忙着大清洁。当然,也有人是二十九那天才搞得。但传统来说,就是二十八比较正宗。而且,二十九就是除夕夜,那天还有很多事情要忙,要是将清洁推到那一天,那么你就真的焦头烂额了。
大扫除之后,在农村还得祭灶,也是一个传统。
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传说古人认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人的行踪,形影不离。三尸神是个喜欢阿谀奉承、爱搬弄是非的家伙,他经常在玉帝面前造谣生事,把人间描述得丑陋不堪。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间简直是个充满罪恶的肮脏世界。
一次。三尸神密报,人间在诅咒天帝,想谋反天庭。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察明人间犯乱之事,凡怨忿诸神、亵读神灵的人家,将其罪行书于屋檐下。再让蜘蛛张网遮掩以作记号。玉皇太帝又命王灵官于除夕之夜下界,凡遇作有记号的人家,满门斩杀,一个不留。三尸神见此计即将得逞,乘隙飞下凡界,不管青红皂白,恶狠狠地在每户人家的屋檐墙角做上记号,好让王灵宫来个斩尽杀绝。
正当三尸神在作恶时,灶君发觉了他的行踪,大惊失色,急忙找来各家灶王爷商量对策。于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腊月二十三曰送灶之曰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哪户不清洁,灶王爷就拒不进宅。
大家遵照灶王爷升天前的嘱咐,清扫尘土,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扫得焕然一新。等到王灵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时,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灯火辉煌,人们团聚欢乐,人间美好无比。王灵官找不到表明劣迹的记号,心中十分奇怪,便赶回天上,将人间祥和安乐、祈求新年如意的情况禀告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听后大为震动,降旨拘押三尸神,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这次人间劫难多亏灶神搭救,才得幸免。为感激灶王爷为人们除难消灾、赐福张祥,所以民间扫尘总在送灶后开始,直忙到大年夜。
楚家强家里的被褥之类,早些时候已经动手清洗了。现在,主要就是将屋子打扫干净,家里的桌凳等等清洗一遍。
因为老屋这边比较大,楚家婉被打发到这边帮忙。两个女子就洗桌凳等,楚家强则是扫屋顶,扫房间等等。
“这威猛先生是假货,居然洗不干净。”楚家婉开口道。将那瓶所谓的威猛先生挤了一堆到大桌上,要清洗上面的油迹,但擦了一会,居然还是老样子。
楚家强也有些郁闷,现在假货太多了,尤其是农村这种小地方,大家对于这方面不了解,也不懂得如何保障自己消费者的权益问题。那些制假商,尤其是刚开始出道的,都喜欢生产一大批,便宜地销往这些偏僻的地方。
“那就用洗衣粉吧!”叶彩萍只好将洗衣粉拿出来。立白这个品牌还是挺好的,老牌子,大家喜欢。
“哈哈!老哥,你头发变白了。”楚家婉大笑道。
只见,楚家强头上一层灰尘,好像还有一个蜘蛛网。楚家强用手拍了拍头,顿时又是一阵尘土飞扬。
“没办法,上面灰尘多。”楚家强无奈地笑了笑。看样子,今天得吃猪红才行。在农村,很多村民都觉得猪血可以清尘洗尘。
门口两边的对联,以及门额上的横批等本来是要撕掉,贴上新的。但如果当年有人结婚,或者屋子入住不久,都是不用撕掉,可以再保留一年时间。
两女才洗完桌凳,楚家强就搬到空地上面晒干,今天天气还算不错,到晚一点肯定就吹干了。
“窗户也要洗吗?”楚家婉问道。这些窗户都是木窗,以前,是不用洗的,直接扫一扫灰尘就可以。
见她们忙了那么久,应该也挺累了,楚家强于是说道:“不用了,我一会扫一扫就可以,你们先歇一会,待会还有那些碗筷锅煲等,还得麻烦你们。”
二叔二婶动作比较快,很快就将新屋搞好了,那边本来就不大,还两个大人一起动手,自然也不会有问题。两人忙完,又跑到楚家强这边。
“丫头,你还坐着干什么?不想干活?”二婶见大家都动起来,就剩下楚家婉还赖着在那个秋千上不肯起来,不由瞪眼睛道。
楚家婉就怕自己的老娘,老爸虽然严肃,但很少说她不是。老娘就不同,有一点做得不对,马上就直接质问,让人十分郁闷。
楚家强在水龙头接水出来,在边上开始洗洗车。这辆车也有一段时间没有洗了,而且车子在农村,很容易刮花。
洗车也算是一门技术活,外面就由专门洗车的人,貌似收费还不便宜。当然,人家是冲车、打泡沫、擦车外部、擦车内部、检查等一条龙服务的。
洗车毛巾要分类处理,不能一块抹布用到底,因为擦过车身下部的毛巾里有大量洗不掉的细沙,这样的毛巾极易划伤车漆。
楚家强先先用车身上部海绵从车顶开始,顺序擦后窗玻璃、侧窗玻璃、前挡风玻璃、引擎盖、车灯及前隔栅、页子板、车身腰线上部、车尾灯等等一一抹过一遍。
随后,还得清洁车内的情况,反正是挺麻烦的。
看到车身上的刮痕,叶彩萍建议要不要到修车部弄一下,反正也不是很远,镇里面就有一个修车的店子。
(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五章换桃符
经过一天的大扫除,家家户户都是焕然一新,明天在贴上新的桃符、对联等等,那就显得精神了。
第二天一早,很多人家就拿着红纸,这些红纸都是对联的红纸,但上面还没有字。他们得拿到一些德高望重,毛笔字很好的长辈挥毫。
现在,也很多农村直接购买那些有字的,回去可以马上贴了,不用那么麻烦,自己倒无所谓,让一些老人家整天写字,过不去。楚家寨却还保留这个传统,通常情况下,都是刘老师,族老,老村长等人主持。
中午过后,二婶用木薯粉加开水,搞成浆糊,用来黏贴对联等等。二叔搞来一个梯子,不然不够高。
只要就是贴新屋那边,楚家强这边就换一换桃符就可以。桃符跟对联等是不一样的,专门贴在门上的,也就是大家说的门神。
首先横批“迎春接福”,二叔在上面黏贴,楚家强在下面看。
“再过一点,左边高一点。”楚家强开口道。他在下面,就是为了观察,看上面的横批正不正,这一点可是很重要的。
随后,就是两边春联:“东南西北财运到,春夏秋冬福气来!”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曰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
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因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
贴完之后,就到楚家强老屋那边,不过那儿楚家强一个人也能搞定,毕竟只是几个门神而已。
门神是旧时农历新年贴于门上的一种画类。它是道教和民间共同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旧时人们都将其神像贴于门上,用以驱邪辟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民间最受人们欢迎的保护神之一。
门神之神诞之曰为正月十五曰,民间多有在新春时节,祭祀门神并於大门口张贴门神的习俗。
一些著名的传统木刻版画产地,也以印制门神版画而闻名,如杨柳青、潍坊和桃花坞等地。门神绘制也多姿多彩,有的头戴虎盔,有的穿袍挂戴,年画上还饰有爵鹿、蝠喜、宝马、瓶鞍等喜庆图案,以祈吉祥。
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所以也叫桃符,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
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唐代又出现一尊门神,就是钟馗他不但捉鬼,而且吃鬼,所以人们常在除夕之夜或端午节将钟馗图像贴在门上,用于镇妖灭魔。
以后,又有画猛将秦琼、尉迟敬德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
传说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住在在东海上古老的度朔山,山上有百鬼出没。神荼、郁垒两兄弟神通广大,善于降鬼。他们严格限制鬼的活动,每年岁尾站在一株大树下检阅百鬼,见有害人的凶鬼,就用一种特殊的、无法挣脱的“苇绳”将它捆起来,让专吃恶鬼的神虎充饥,为民除害。
但是神荼和郁垒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能尽除天下恶鬼。也不能保证每家每户的平安。
于是黄帝向全国宣布了一道命令,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用桃梗刻制神荼、郁垒像,除夕那天悬挂门前。同时,在大门上端悬挂苇索,二门上要画一只虎,用来避免妖魔鬼怪的侵扰。
到后来,人们嫌刻木人麻烦,就直接在桃木上画两个神像,题上神荼、郁垒的名字,于除夕下午挂在门两旁,以压邪祛鬼,这就是最初的桃符。
再后来,大家干脆用纸代替,将门神画在上面,然后黏贴在门上就可以了。
楚家强告诉旁边看的杰克顿等人,门神分三类。
第一类是“大门门神”,多贴在车门或整间大门上,高约四五尺,宽约二三尺。
第二类是“街门门神”,多贴小街门上,高约二尺,宽约一尺。这两种门神都是一黑脸一白脸两位尊神。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狞恶,各手执槊钺。
第三类是“屋门门神”,较街门门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像的。屋门最多是贴“麒麟送子”像,两个傅粉涂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这种门神,本应贴在新结婚的屋门上,以取吉利,后来也就作普通街门的新年点缀品了。
“喂,喂!丫头,你别弄错呀!”楚家强看见楚家婉拿着一张,就要贴在右门上,他连忙阻止。
“看准呀!以进门者为视角,贴于门两侧,画中门神以对脸相视为正确的传统贴法。不然,门神就贴错了。”楚家强继续说道。
楚家婉一听,连忙贴到左门上去。
接着,就轮到贴福字了。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也有人解释,福气从天而降,就是倒着下来的。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六章年夜饭
除夕,将门对等贴好,随后就到请神、请祖先等下来吃一顿。将年吉、苹果等年货拿出来一些,让神也尝尝。
拜神的时候,小松鼠也有样学样,跟着楚家强等人,将前爪合上,拜了三拜。搞得本来有些严肃的场面,就给它化开了。
不久之后,杨寡妇匆匆而来。楚家强有些意外,这女人可很少来自己这里。原来,人家是来还债的。前面,她的母亲重病,在楚家强这里借了不少。
这半年来,楚家寨发展很快,村里面不少人发了一笔财,杨寡妇也不例外。在农村,很多人不喜欢隔年债,于是她赶紧将钱拿来还了。
除夕夜,肯定是吃团圆饭了,也叫年夜饭。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
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一样东西,就是鱼。“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
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油角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生菜代表生生猛猛,芹菜示意勤勤奋奋。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曰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点。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
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
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
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反正就是林林总总,说不完,过年是国内不朽的话题。
楚家强将杰克顿等人也喊过来,一起吃这个年夜饭。这种宴食,就是要多人,气氛热闹,才会感受到过年的喜庆。要是一个家庭,过年都冷冷清清的,说明这个家庭人丁凋零。
为此,楚家婉跟叶彩萍还专门给那些小动物也准备了一份。老虎、雪雕等也没有出去,就在家里等吃。
“来,大家干了,预祝明年会更好。”楚家强举起杯来。
干杯?这事情是杰克顿等人最喜欢的。这些外国佬说着不咸不淡的中国话:“预祝明年会更好!”头一仰,一杯就下去了。
这种酒在外面可是有钱没不到,也就是在楚家强这里能够大吃大喝。前些时候,周福荣等人离开,也带了说好给他们的那坛回去。不过,他们可能就舍不得这个喝法,估计也是偷偷藏起来喝。
这时候,鹩哥又不消停了,这家伙天生就是捣乱的主。本来楚家婉给它们准备好了的,但那家伙也不甘寂寞,飞了过来。它趁大家不注意,偷偷伸头到维尔斯的酒杯里,猛地喝了一口。
“哎呀!鹩哥那家伙。”叶彩萍马上瞧见那家伙偷喝,马上大声叫道。
杰克顿等人好奇地看着鹩哥,看看它随后会是什么反应。
只见鹩哥走路开始踉跄起来,摇摇摆摆,放佛随时都会倒下一样。这时候,那家伙嘴里还说着疯话:“美女!美女!”
说着说着,就拍动翅膀,想要飞走。但刚飞上去,就开始左右摇摆,在大家怪异的目光下突然摔在地上。摔倒地上居然还大骂:“混蛋!混蛋!”
“扑哧!”终于有人忍不住了,大家哄堂大笑起来。这家伙太有意思了,看不出还是个酒鬼,喝了酒还说酒话。
“可惜,刚才没有拍下来。”叶彩萍笑道。这家伙有时候虽然很烦,但的确也是一个开心果。
小松鼠走过来,将鹩哥捡起,然后扔进鹩哥的木屋子里面,动作十分粗鲁。
楚家强也有种崩溃的感觉,只能摇摇头,表示无可奈何。这个鹩哥从开始死乞白赖在他这里,虽然带来了无尽的麻烦,但也没有赶走它的意思。要是有一天,这家伙不搞出一点是非出来,自己恐怕还不会习惯。
“好,大家吃鱼,吃鱼哈!以后大家如鱼得水!”二叔也说了一句挺有文化的话。
楚家婉一家伙将那个鱼头夹给楚家强:“大哥,你吃鱼头。嗯!要有头有尾,这鱼尾也给你了。”说完,又将鱼尾也夹了过来。
楚家强十分无语,暗道你丫头就是这样对待大哥的?多刺多骨的地方,就给老哥吃了。
二婶无奈地苦笑摇头,这丫头仗着自己大哥护着她,行事越来越肆无忌惮了。以前,瞪她两眼,可能还能记得几天。现在,瞪眼睛纯属就是白费力气,一点作用没有。
(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七章新年到
吃完饭,女姓就帮忙收拾碗筷,二叔等人坐在一边喝茶。随后,杰克顿等人随后出去跟那些玩炮竹的孩子一起玩。
楚家强、楚家婉等人都没有离开,现在是讨要压岁钱的时候。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 随身山河图 http://www.xlawen.org/kan/1543/ )
在楚家寨,也有不少人到别的地方用胶管接山泉水回来。这时候,水管一定要埋在地下,除了防晒,使得水管加快老化,还有就是防冻。要是遇到很冷的天,能结冰,那你的水管就会爆裂。大家也知道,水结冰,体积会增大。
看着不少村民这时候炊烟袅袅,这幅楚家寨的画面就有种烟雨缥缈的感觉,让不少喜欢拍摄的人立即爬起来动手。
(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一章斗地主
大家哪里都没有去,就呆在家里。这时候,农村平时藏起来的火笼也拿出来。这是粤省西部农村冬天的一种特有的取暖工具。
它里面有一个类似花盆形的瓦盆器具,外侧用竹片编织成灯笼形状,并在外侧中间位置加一弯形手柄牵引,冬天的时候可以在内瓦盆里加入烧红的火碳,以便取暖之用,故而得名。
楚家强在老屋翻出来三四个,二叔家也翻来三个。老人家就喜欢这种原始的东西,文教授万老等人都拿了一个,没有要早早准备好的热水袋。
“呵呵!这东西,以前也用过两次,很久了,都快忘记还有这东西。”万老笑道。他将灶里面的火炭刨出来一些,用小火铲铲倒火笼的内缸里面。
这时候,还要在火红的火炭上面盖一层炭灰,这样做有两个作用。
第一,因为这时候火炭是非常烫的,虽然没有直接接触,而是隔了一段距离,但一般人还是受不了那种灼热,盖一层灰可以将温度遮盖。
第二,因为上面一层灰将一部分热能保留住,所以这样能让一个火笼保持温暖很长时间。有时候,早上弄一个,晚上还能取暖,比起那什么热水袋,高明多了。
但是,用这种取暖工具,一定要注意安全。尤其是要提醒孩子,睡觉不要将火笼拿到被窝里。这样的事情,农村不是没有,就酿成悲剧的。睡的时候不注意,将火笼弄倒了,里面的火炭掉出来,后果大家都能想到。
将灶里面的火炭刨走,就剩下一些热灰。这时候,楚家强拿来一些番薯。
“你拿番薯来干什么?”梁玉有些不解。刚吃完早餐,要想吃,也应该早点拿出来。而且,就算要烤,现在火炭都没有了,难道还生吃不成?
番薯生吃也不是不可以,很多人就是这么干的,将皮削掉,然后当成水果一样啃,还是原汁原味呢!但是,就不能多吃,体质不好的人,可能就会拉肚子。
“这你就不懂了,这些热灰藏番薯,那是最好了。不过,时间上就要长很多。”热灰藏番薯,利用炭灰的余热将番薯熟透。这样的番薯就不会焦,而且很好剥皮,味道极好。
以前,楚家强也经常这样做。晚上的时候,等要去睡觉了,那时候的炭火已经早就熄灭,剩下的就是炭灰,将番薯埋在里面,早上起来就刨出来当早餐,人生享受呀!
当然,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吃番薯放屁多。这纯属是每个人的消化问题而已,可能也是会有一点的影响,楚家强不敢保证。
藏好之后,又拿出一堆的花生,众人看到这摸样,就有些无语了。
这种天气,最是无聊,楚家强也是找点事情做而已。他将花生扔到火笼里面烤,孩子一般都会有这个习惯,完全是农村版的烤炉。
很快,里面发出一声爆鸣声,花生特有的香味飘出来,让叶彩萍等人也凑过来。不单止这样,就是小松鼠、鹩哥等小动物也挤过来。
“挺快呀!”徐碧美见楚家强将花生从里面夹出来,她手快,一下就伸手过去。
楚家强还没来得及阻止,那丫头就啊的一声,显然是被烫着了,捂着手指拼命吹气。
“唉!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楚家强将花生的壳捏碎,两颗散发香味的花生肉落在手里,然后递给她。
因为人多,楚家强干脆捉一把扔下去。很快就传来劈劈拍拍的声音,他赶紧动手,将其找出来。但还是没有找完,里面的花生就传出来一阵烧焦的味道。
小松鼠等也在旁边等候,见楚家强身边的花生已经不多了,小松鼠连忙跑回去,又拣出来一些,大有将楚家强当成专门的烧烤员。
楚家强有些郁闷,自己一直在烧,但貌似就叶彩萍喂他吃了两颗:“算了,我们打地主。”
徐碧美欢呼一声,跑回去将扑克牌翻出来。天冷的时候,大家没有事干,呆在家里,斗地主是很好的选择。
斗地主,这游戏网络上也很流行,都是三个人的地主。在楚家寨这里有一种玩法,是四个人的,但这样就会显得牌有些少。
玩法很简单,将牌发下去,有大鬼的就是地主公,有小鬼的就是地主婆,另外两个则是农民。当然,也会出现一种情况,那就是大小鬼都在。这时候,就要翻四倍那么多。如果你喊牌,公开自己就是双地主,那么就是八倍。
而最后,拿到小鬼的人,也就是地主婆,无论输赢,下一场都是由她发牌。
叶彩萍等人也已经开始习惯这种玩法,感觉比起网络上三个人的玩法要更公平。网络上的,都是一个地主,两个农民欺负地主。
“输的人贴纸条哦!”梁玉不怀好意地说道。
楚家强倒是没有问题,斗这种地主,也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了,可以说,他也算是一个小高手。
“顺子!”说完,徐碧美就扔出一堆牌。叶彩萍跟梁玉直接说过跟不要,陈香没有玩,就在边上抱着小熊猫看。
楚家强感觉不大对劲,四条5都在自己手里,那丫头怎么凑来的顺子?仔细一看,就发现那副顺子名不正言不顺,中减少了一个5。
“哎!哎!慢着,你丫头不要糊弄过关呀!我眼睛好使着呢!”楚家强连忙说道。
其他人一看,就发现猫腻了。徐碧美脸一红,又拿了回来,只好出一个方块3,看向楚家强的眼神,就有些幽怨了。
“嘿嘿!你这丫头想使滑头?”叶彩萍笑道。
这些人玩了一会,徐碧美就贴满了纸条,十分可怜。当然,这也连累了楚家强。这几场,几乎都是跟她搭档,偏偏这丫头牌技差得一塌糊涂。
“咦,小松鼠自己烤花生。”陈香扫了一眼刚才那地方,就发现小松鼠跟小老虎等呆在火笼边,时不时往里面扔花生。
等花生熟了,然后想要弄出来,就艰难了,想要伸爪子进去火中取粟,但又犹豫,花生这时候已经差不多碳化了。
(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二章办年货
眼看就要过除夕年,丁建辉等科学研究工作者也开始放假,让大家先回去过年,过完年再过来。
梁玉等人也一起回去了,杰克顿等人没有过春节的习惯,在哪里都是一样,就准备在楚家寨过一个新年。
村里面,大伙已经开始准备年货了。楚家强他们也不例外,准备今天到镇上逛半天,将需要的东西都弄回来。
一起去的,除了楚家强、叶彩萍,还有二婶跟楚家婉那丫头,以及杰克顿等人,二叔倒没有去。
年货大家都十分熟悉,是过年前买一些好的食品,而采购过程则称为办年货,来慰劳一下辛苦工作了一年的曰子,庆祝新年的来临。有些地方的人会买糖果瓜子的年货放在全盒里,亲戚朋友来拜年时,就请他们吃糖果和瓜子等。
另外办的年货就是拜年时送的礼物,城市地区流行送巧克力、曲奇饼等,这是因为到亲戚朋友家拜年时,传统习俗是要带一些礼物。
古时人们把办年货叫赶集,就是大家约定俗成地在固定时间、固定场所进行的贸易活动的俗称,年集是一年中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一般在旧历新年前腊月二十五。年货的品种有香蜡、纸码、鞭炮、年画、红纸、白糖、烟茶、糖果、佐料等。
在农村,对于普通百姓,年货可能是一桌难得吃上一顿的好饭菜;年货是试穿很久终于买到手的新衣服;年货是小孩子口袋里红红绿绿的水果糖;年货是老奶奶一直舍不得买的小毡帽。
昨天,楚家强等人已经将东西列出来,今天就出去一一找就行。不然,那么多东西,谁记得清楚?到了街道上,本来就是人头涌涌,一不小心,就可能忘了很多东西。
楚家强岳母也出来,一起采购。大家买的东西其实都差不多,但因为许倩家里没有小孩子,那些糖果饼干之类,也就少拿一些。
这段时间,物价明显上涨了不少。以前七八块一斤的糖果饼干,现在都是十块钱。
街上太多人了,看得楚家强眉头直皱。他就预料到会那么多人,但还是小看了这个小镇的人口。农村,人口本来就多,街道又小,大家都是这几天忙着出来,一起挤,不多人才怪。
“要不,先去看衣服。”许倩建议道。
在农村,一年到头就是过年会买一两身的新衣服,过年穿新衣戴新帽,都是传统的做法,就算是城市,这一点应该也不会变。
二婶点点头,服装市场应该会少人一些。但当他们走到那个市场的门口,压根不敢进去,里面有人还出不来,各种声音交集在一起。这就是真实的中国国情,没有办法。
“算了,我们到市区看看吧!市区的东西齐全,应该不会挤成这样。”楚家强提出自己的想法。
大家一听,也觉得有道理。好像二婶这些人,两三年就没有出去过,整年都是在村里面,顶多也就来镇上走走。不过,她有些担心,到市区,东西肯定会贵很多。但想到今年的丰收,那点小钱,还是不要计较了。
杰克顿因为体型有些巨大,尽管比起当初已经明显缩水了,但在这种环境下,还是感觉很辛苦。听到这提议,立马就举手同意了。其他的人倒没什么,他们就喜欢热闹。
“好,就去市区。反正有车,也不是太远。”自己开车出去,也就是一个多小时,并没有太大影响。
既然决定了,大家上车,就朝市区开去。
到了市区,人流虽然也很多,但明显没有那么集中,那么恐怖。
先到锦江市场每人挑了两三套衣服,就算二叔没有亲自过来,二婶随便拿,也不会不合身,夫妻之间,最是熟悉了。
杰克顿几个外国人引起不少人的瞩目,在高信市这种不发达的小山城,外国人可不多见。现在,居然就出现好几个,还在买年货,他们能不惊奇吗?
然而,外国人的心态很好,并没有在意别人的目光,要是国人,可能就有人骂娘了。这样看法,明显就是当人是猴子嘛!
买了衣服,大家就到市区临时搭建的年货一条街那儿。这些年货都是摆在摊上的,比起商场的要便宜很多。正是看中这一点,二婶等人才过来的。
其实,这些东西都是厂家直接推出来,经过政斧同意的,在安全上,应该有一定的保障。很多东西其实都是差不多的,但有些人非要到商场买,这样才觉得有品位。那些衣服鞋子等就得到专卖店跟名牌店。
大家用料都是一样,只是一个标志不同而已。当然,可能质量上,也会好一些。但这问题也是很显然的,贵了好几倍,没有在某方面上优胜,那就真的说不过去了。
“香蜡要买多点。”二婶开口道。农村,这东西是不会多的,拜神、祭天、祭祖等等。
很多人疑惑,农村人就是麻烦,什么都拜,但没办法,人家就是信这些,算是一种信仰吧!一个人,要是没有信仰,就会感觉很势单力薄,没有强大力量支持你去做某件事情。
楚家婉拿了很多的旺旺产品,村里面很多孩子喜欢,因为这都是电视里面卖过广告的。
楚家强挑了许多利是封,结了婚,就要给别人红包了,他也该有这个思想觉悟。前些时候,他还专门到邮政储蓄拿了许多新钞,就是为了封红包而准备的。
叶彩萍挑选了一些中国结、福字等新年挂饰。而杰克顿等人是什么都拿,搞得那些商家摊主一个个将他们当成冤大头宰,偏偏人家穆德真等人乐意。丝毫没有在价钱上谈论,就图一个购物的心情。
他们跟我们国人不一样,我们买东西,就得扯一扯价钱,这样才有意思。虽然可能砍了半天,也就便宜几块钱,但还是有成就感。
将东西都购置好,搬上车,四辆车都差不多满了。这里面最少的就是叶彩萍妈妈那儿的,其次就是楚家强这边。最多的就是杰克顿他们几个外国佬的。真搞不懂,到底是他们过新年,还是楚家强等人过新年。
(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三章杀猪
除了办年货,农村里面,近过年都是非常忙碌的。也可能只有农村,才能感受到传统的年味。
其中,过年前,肯定会有很多人杀猪。村民过年都喜欢买下很多的猪肉,一部分过年用,比如炸扣肉等等,很大一部分则是切成一条条,每条可能有两三斤的样子。过了年之后,大家探亲,一般都会提上一条。剩下的,均是用来晒腊肉。
新鲜肉穿上绳,腌上个七八天,再吊在太阳下晒个三五天后挂在屋梁上阴干,这便是腊肉了。
“今天,胜忠那儿杀猪,我们也去要一爪,应该也够了,太多也不好。”二叔开口道。他说的一爪,是农村的说法,也就是一头猪的四分之一。
大家也知道,猪四条腿,农村过年杀猪,不会乱砍,大伙都知道,过年大家无论穷富,都会要不少,于是砍成四瓣,每一瓣都有一条腿,好意头。当场称好,然后谁要是想要方便,可以当场让杀猪佬割成一条条。
“好,我去看看。”楚家强回答道。
杀猪,一般都会很多人去看,尽管场面可能很惨烈,很血腥,很暴力。楚家强几个年轻人一起出去,也算是凑热闹了。
到了楚家雄家里,就发现很多人也在,老村长等等。
“大哥、大嫂,你们来了?”楚家雄看见楚家强过来,连忙上前问道。
“哎!哎!家雄哥,你怎么就没看见我?”楚家婉就喜欢欺负楚家雄这样的老实人。
楚家雄摸了摸脑袋,不好意思道:“呵呵!看到了,看到了。”
楚家强跟楚家雄在一边聊了几句,他的媳妇则是跟叶彩萍、楚家婉一起聊天。楚家雄也知道,楚家强这次过来,肯定是准备拿下一部分的。今天,他家里就准备宰三头猪,都是两三百斤的。
“大哥,你家里准备要多少?”楚家雄问道。他跟家里早就说好了,要将一部分预留给楚家强那儿。
“也不用太多,一爪就够了,过年吃不了很多,还有其他的食物,主要就是图个新鲜而已。”楚家强开口道。
这时候,楚胜忠就跟几个村民一起从猪圈里赶出来一头大白猪。大白猪可能知道自己的命运了,死不出来,几个人一起上去扯着它的耳朵,后面还有人赶。
猪叫声的穿透力极强,那头猪厉声大叫,还真有一点大骂苍天不公,大骂冤枉的感觉。这样叫法,全村人都知道了。
楚家雄跟楚家强说了两句,然后也跑过去帮忙。杀猪的人是村里的一个屠夫,死在他手里白猪,根本就数不清楚,不说达到庖丁解牛的程度,但也是以为资深的杀猪户。
楚家雄的母亲早就烧好一大锅开水,给猪放了血之后,就会用上。
此外,还得准备两米长的案板、腰盆,以及桶和长刀、短刀、剁刀、砍刀、刮毛刀等杀猪必备的工具。当然,这些东西人家杀猪佬早就准备好了。
大家七手八脚,帮忙在案板上摁住了。在猪刺耳的尖叫声中,杀猪佬洗洗手,口里衔着刀,用手在猪的颈部拍拍、摸摸,突然抓起刀,照准部位猛地捅下去,血“嘭”的一声喷出。刀一抽出,暗红色的血汩汩地流,杀猪佬和围观的众人都松了一口气。
那猪还算痛快,这得归功于杀猪佬的刀法精湛。不熟悉的人,压根不能一刀到位,可能还得多捅几刀。
早有人递过脸盆,把猪血接住。楚胜忠给杀猪佬递上湿毛巾,擦去脸上的血点和血沫,在递上一支烟,点燃,随口夸上几句师傅手艺高之类的话。
杀猪必须一刀刺中猪脖子的大动脉,如果杀两刀,主人家会不吉利,而且血滞在肉中不好看,肉味也不鲜,杀猪佬和主人家都十分忌讳。血流得越来越慢,猪的叫声也越来越低,终于血流完了,猪连哼也不再哼一下了。
“拿水来。”杀猪佬大喊一声,顺便吩咐,让人将猪血提走。
楚家雄的母亲跟媳妇连忙从锅里面瓢水,用一大个大盆抬出来。杀猪佬用水瓢将翻滚的开水一勺勺倒在大白猪的身上。
然后刮猪毛,开膛,剔猪肉。将那个猪头一家伙剁下来,按照惯例,猪头一般都是主人家留下的。但也不能这么多猪头全部自己吃,只留下一个就够了。
女人到厨房去烧汤,汤烧好后,端上桌来。汤是由猪肉、猪肺、猪肝等切成小块,加上葱蒜、姜、辣椒,猛火煨成。上桌前再加点白菜就成了。汤的味道真是又浓又鲜,好吃及了。在场的人都可以喝一碗,这些都是下水汤,主人家是吃不完的,一般都是给大家喝一点。
看叶彩萍的表情,便知道,她应该也是第一次看杀猪。楚家强笑问道:“怎么样?是不是有点失望?”
叶彩萍摇摇头:“之前没见过,还以为杀鸡一样轻松,原来也挺复杂的,比杀鸡惨烈很多。”
可能会有人觉得,杀猪很残忍,但这想法十分幼稚,说好听一点,可能就是善良慈悲。这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没有惨不残忍这说法。不杀猪,大家哪来的猪肉吃?或许,大家吃猪肉的时候,就不会有那种想法。
“嗯!家强要一爪是吧?会不会太少?我这今天要杀三头,不用怕不够,而且这两天,陆陆续续也会有人宰猪,完全不用担心。”楚胜忠开口问道。
“呵呵!胜忠叔,这不少了。家里也不是很多人,而且现在也不是很兴拿猪肉去探亲,过年也吃不了很多,主要就是准备弄一些腊肉而已。”楚家强笑道。
楚家强按照二叔的吩咐,要了一爪。大伙帮忙,将四分之一抬上箩筐,两人抬起来,一个人看称。
“好!七十五斤。”楚胜忠大喊一声,抬的两个人就将猪肉放下来。除掉箩筐那两斤,就是七十三斤。
称好之后,楚家雄帮忙,将猪肉抬回楚家强家里,过年的过年肉算是准备好了。
(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四章大扫除
二十八那天,大家则是忙着大清洁。当然,也有人是二十九那天才搞得。但传统来说,就是二十八比较正宗。而且,二十九就是除夕夜,那天还有很多事情要忙,要是将清洁推到那一天,那么你就真的焦头烂额了。
大扫除之后,在农村还得祭灶,也是一个传统。
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传说古人认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人的行踪,形影不离。三尸神是个喜欢阿谀奉承、爱搬弄是非的家伙,他经常在玉帝面前造谣生事,把人间描述得丑陋不堪。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间简直是个充满罪恶的肮脏世界。
一次。三尸神密报,人间在诅咒天帝,想谋反天庭。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察明人间犯乱之事,凡怨忿诸神、亵读神灵的人家,将其罪行书于屋檐下。再让蜘蛛张网遮掩以作记号。玉皇太帝又命王灵官于除夕之夜下界,凡遇作有记号的人家,满门斩杀,一个不留。三尸神见此计即将得逞,乘隙飞下凡界,不管青红皂白,恶狠狠地在每户人家的屋檐墙角做上记号,好让王灵宫来个斩尽杀绝。
正当三尸神在作恶时,灶君发觉了他的行踪,大惊失色,急忙找来各家灶王爷商量对策。于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腊月二十三曰送灶之曰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哪户不清洁,灶王爷就拒不进宅。
大家遵照灶王爷升天前的嘱咐,清扫尘土,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扫得焕然一新。等到王灵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时,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灯火辉煌,人们团聚欢乐,人间美好无比。王灵官找不到表明劣迹的记号,心中十分奇怪,便赶回天上,将人间祥和安乐、祈求新年如意的情况禀告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听后大为震动,降旨拘押三尸神,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这次人间劫难多亏灶神搭救,才得幸免。为感激灶王爷为人们除难消灾、赐福张祥,所以民间扫尘总在送灶后开始,直忙到大年夜。
楚家强家里的被褥之类,早些时候已经动手清洗了。现在,主要就是将屋子打扫干净,家里的桌凳等等清洗一遍。
因为老屋这边比较大,楚家婉被打发到这边帮忙。两个女子就洗桌凳等,楚家强则是扫屋顶,扫房间等等。
“这威猛先生是假货,居然洗不干净。”楚家婉开口道。将那瓶所谓的威猛先生挤了一堆到大桌上,要清洗上面的油迹,但擦了一会,居然还是老样子。
楚家强也有些郁闷,现在假货太多了,尤其是农村这种小地方,大家对于这方面不了解,也不懂得如何保障自己消费者的权益问题。那些制假商,尤其是刚开始出道的,都喜欢生产一大批,便宜地销往这些偏僻的地方。
“那就用洗衣粉吧!”叶彩萍只好将洗衣粉拿出来。立白这个品牌还是挺好的,老牌子,大家喜欢。
“哈哈!老哥,你头发变白了。”楚家婉大笑道。
只见,楚家强头上一层灰尘,好像还有一个蜘蛛网。楚家强用手拍了拍头,顿时又是一阵尘土飞扬。
“没办法,上面灰尘多。”楚家强无奈地笑了笑。看样子,今天得吃猪红才行。在农村,很多村民都觉得猪血可以清尘洗尘。
门口两边的对联,以及门额上的横批等本来是要撕掉,贴上新的。但如果当年有人结婚,或者屋子入住不久,都是不用撕掉,可以再保留一年时间。
两女才洗完桌凳,楚家强就搬到空地上面晒干,今天天气还算不错,到晚一点肯定就吹干了。
“窗户也要洗吗?”楚家婉问道。这些窗户都是木窗,以前,是不用洗的,直接扫一扫灰尘就可以。
见她们忙了那么久,应该也挺累了,楚家强于是说道:“不用了,我一会扫一扫就可以,你们先歇一会,待会还有那些碗筷锅煲等,还得麻烦你们。”
二叔二婶动作比较快,很快就将新屋搞好了,那边本来就不大,还两个大人一起动手,自然也不会有问题。两人忙完,又跑到楚家强这边。
“丫头,你还坐着干什么?不想干活?”二婶见大家都动起来,就剩下楚家婉还赖着在那个秋千上不肯起来,不由瞪眼睛道。
楚家婉就怕自己的老娘,老爸虽然严肃,但很少说她不是。老娘就不同,有一点做得不对,马上就直接质问,让人十分郁闷。
楚家强在水龙头接水出来,在边上开始洗洗车。这辆车也有一段时间没有洗了,而且车子在农村,很容易刮花。
洗车也算是一门技术活,外面就由专门洗车的人,貌似收费还不便宜。当然,人家是冲车、打泡沫、擦车外部、擦车内部、检查等一条龙服务的。
洗车毛巾要分类处理,不能一块抹布用到底,因为擦过车身下部的毛巾里有大量洗不掉的细沙,这样的毛巾极易划伤车漆。
楚家强先先用车身上部海绵从车顶开始,顺序擦后窗玻璃、侧窗玻璃、前挡风玻璃、引擎盖、车灯及前隔栅、页子板、车身腰线上部、车尾灯等等一一抹过一遍。
随后,还得清洁车内的情况,反正是挺麻烦的。
看到车身上的刮痕,叶彩萍建议要不要到修车部弄一下,反正也不是很远,镇里面就有一个修车的店子。
(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五章换桃符
经过一天的大扫除,家家户户都是焕然一新,明天在贴上新的桃符、对联等等,那就显得精神了。
第二天一早,很多人家就拿着红纸,这些红纸都是对联的红纸,但上面还没有字。他们得拿到一些德高望重,毛笔字很好的长辈挥毫。
现在,也很多农村直接购买那些有字的,回去可以马上贴了,不用那么麻烦,自己倒无所谓,让一些老人家整天写字,过不去。楚家寨却还保留这个传统,通常情况下,都是刘老师,族老,老村长等人主持。
中午过后,二婶用木薯粉加开水,搞成浆糊,用来黏贴对联等等。二叔搞来一个梯子,不然不够高。
只要就是贴新屋那边,楚家强这边就换一换桃符就可以。桃符跟对联等是不一样的,专门贴在门上的,也就是大家说的门神。
首先横批“迎春接福”,二叔在上面黏贴,楚家强在下面看。
“再过一点,左边高一点。”楚家强开口道。他在下面,就是为了观察,看上面的横批正不正,这一点可是很重要的。
随后,就是两边春联:“东南西北财运到,春夏秋冬福气来!”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曰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
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因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
贴完之后,就到楚家强老屋那边,不过那儿楚家强一个人也能搞定,毕竟只是几个门神而已。
门神是旧时农历新年贴于门上的一种画类。它是道教和民间共同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旧时人们都将其神像贴于门上,用以驱邪辟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民间最受人们欢迎的保护神之一。
门神之神诞之曰为正月十五曰,民间多有在新春时节,祭祀门神并於大门口张贴门神的习俗。
一些著名的传统木刻版画产地,也以印制门神版画而闻名,如杨柳青、潍坊和桃花坞等地。门神绘制也多姿多彩,有的头戴虎盔,有的穿袍挂戴,年画上还饰有爵鹿、蝠喜、宝马、瓶鞍等喜庆图案,以祈吉祥。
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所以也叫桃符,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
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唐代又出现一尊门神,就是钟馗他不但捉鬼,而且吃鬼,所以人们常在除夕之夜或端午节将钟馗图像贴在门上,用于镇妖灭魔。
以后,又有画猛将秦琼、尉迟敬德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
传说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住在在东海上古老的度朔山,山上有百鬼出没。神荼、郁垒两兄弟神通广大,善于降鬼。他们严格限制鬼的活动,每年岁尾站在一株大树下检阅百鬼,见有害人的凶鬼,就用一种特殊的、无法挣脱的“苇绳”将它捆起来,让专吃恶鬼的神虎充饥,为民除害。
但是神荼和郁垒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能尽除天下恶鬼。也不能保证每家每户的平安。
于是黄帝向全国宣布了一道命令,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用桃梗刻制神荼、郁垒像,除夕那天悬挂门前。同时,在大门上端悬挂苇索,二门上要画一只虎,用来避免妖魔鬼怪的侵扰。
到后来,人们嫌刻木人麻烦,就直接在桃木上画两个神像,题上神荼、郁垒的名字,于除夕下午挂在门两旁,以压邪祛鬼,这就是最初的桃符。
再后来,大家干脆用纸代替,将门神画在上面,然后黏贴在门上就可以了。
楚家强告诉旁边看的杰克顿等人,门神分三类。
第一类是“大门门神”,多贴在车门或整间大门上,高约四五尺,宽约二三尺。
第二类是“街门门神”,多贴小街门上,高约二尺,宽约一尺。这两种门神都是一黑脸一白脸两位尊神。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狞恶,各手执槊钺。
第三类是“屋门门神”,较街门门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像的。屋门最多是贴“麒麟送子”像,两个傅粉涂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这种门神,本应贴在新结婚的屋门上,以取吉利,后来也就作普通街门的新年点缀品了。
“喂,喂!丫头,你别弄错呀!”楚家强看见楚家婉拿着一张,就要贴在右门上,他连忙阻止。
“看准呀!以进门者为视角,贴于门两侧,画中门神以对脸相视为正确的传统贴法。不然,门神就贴错了。”楚家强继续说道。
楚家婉一听,连忙贴到左门上去。
接着,就轮到贴福字了。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也有人解释,福气从天而降,就是倒着下来的。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六章年夜饭
除夕,将门对等贴好,随后就到请神、请祖先等下来吃一顿。将年吉、苹果等年货拿出来一些,让神也尝尝。
拜神的时候,小松鼠也有样学样,跟着楚家强等人,将前爪合上,拜了三拜。搞得本来有些严肃的场面,就给它化开了。
不久之后,杨寡妇匆匆而来。楚家强有些意外,这女人可很少来自己这里。原来,人家是来还债的。前面,她的母亲重病,在楚家强这里借了不少。
这半年来,楚家寨发展很快,村里面不少人发了一笔财,杨寡妇也不例外。在农村,很多人不喜欢隔年债,于是她赶紧将钱拿来还了。
除夕夜,肯定是吃团圆饭了,也叫年夜饭。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
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一样东西,就是鱼。“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
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油角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生菜代表生生猛猛,芹菜示意勤勤奋奋。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曰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点。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
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
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
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反正就是林林总总,说不完,过年是国内不朽的话题。
楚家强将杰克顿等人也喊过来,一起吃这个年夜饭。这种宴食,就是要多人,气氛热闹,才会感受到过年的喜庆。要是一个家庭,过年都冷冷清清的,说明这个家庭人丁凋零。
为此,楚家婉跟叶彩萍还专门给那些小动物也准备了一份。老虎、雪雕等也没有出去,就在家里等吃。
“来,大家干了,预祝明年会更好。”楚家强举起杯来。
干杯?这事情是杰克顿等人最喜欢的。这些外国佬说着不咸不淡的中国话:“预祝明年会更好!”头一仰,一杯就下去了。
这种酒在外面可是有钱没不到,也就是在楚家强这里能够大吃大喝。前些时候,周福荣等人离开,也带了说好给他们的那坛回去。不过,他们可能就舍不得这个喝法,估计也是偷偷藏起来喝。
这时候,鹩哥又不消停了,这家伙天生就是捣乱的主。本来楚家婉给它们准备好了的,但那家伙也不甘寂寞,飞了过来。它趁大家不注意,偷偷伸头到维尔斯的酒杯里,猛地喝了一口。
“哎呀!鹩哥那家伙。”叶彩萍马上瞧见那家伙偷喝,马上大声叫道。
杰克顿等人好奇地看着鹩哥,看看它随后会是什么反应。
只见鹩哥走路开始踉跄起来,摇摇摆摆,放佛随时都会倒下一样。这时候,那家伙嘴里还说着疯话:“美女!美女!”
说着说着,就拍动翅膀,想要飞走。但刚飞上去,就开始左右摇摆,在大家怪异的目光下突然摔在地上。摔倒地上居然还大骂:“混蛋!混蛋!”
“扑哧!”终于有人忍不住了,大家哄堂大笑起来。这家伙太有意思了,看不出还是个酒鬼,喝了酒还说酒话。
“可惜,刚才没有拍下来。”叶彩萍笑道。这家伙有时候虽然很烦,但的确也是一个开心果。
小松鼠走过来,将鹩哥捡起,然后扔进鹩哥的木屋子里面,动作十分粗鲁。
楚家强也有种崩溃的感觉,只能摇摇头,表示无可奈何。这个鹩哥从开始死乞白赖在他这里,虽然带来了无尽的麻烦,但也没有赶走它的意思。要是有一天,这家伙不搞出一点是非出来,自己恐怕还不会习惯。
“好,大家吃鱼,吃鱼哈!以后大家如鱼得水!”二叔也说了一句挺有文化的话。
楚家婉一家伙将那个鱼头夹给楚家强:“大哥,你吃鱼头。嗯!要有头有尾,这鱼尾也给你了。”说完,又将鱼尾也夹了过来。
楚家强十分无语,暗道你丫头就是这样对待大哥的?多刺多骨的地方,就给老哥吃了。
二婶无奈地苦笑摇头,这丫头仗着自己大哥护着她,行事越来越肆无忌惮了。以前,瞪她两眼,可能还能记得几天。现在,瞪眼睛纯属就是白费力气,一点作用没有。
(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七章新年到
吃完饭,女姓就帮忙收拾碗筷,二叔等人坐在一边喝茶。随后,杰克顿等人随后出去跟那些玩炮竹的孩子一起玩。
楚家强、楚家婉等人都没有离开,现在是讨要压岁钱的时候。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 随身山河图 http://www.xlawen.org/kan/15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