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辣文小说 > 随身山河图 > 随身山河图 第 94 部分阅读

第 94 部分阅读

    手术刀在公鸡身上切开口子要用到,当用手术刀在公鸡身上割开了一个口子的时候,就要用到扩张器来把口子扩张,以方便于阉割手术的进行。钎匙上面的一端有小孔,穿线用。另外一端打磨得很尖。

    不了解的人,可能就以为是用手术刀将公鸡的睾丸切割下来的,但其实不是。这时候,真正用上场的,是穿在钎匙上的细线,用细线拉割取睾丸。拉割睾丸好了之后,就用小勺子把睾丸取出来。最后镊子的作用也是一样,但因为这种镊子另一端是刀面,也可用来割口。

    随后,跟着主人家出去,将要阉的鸡捉回来。一般人家都会让阉鸡佬跟着去,这样就能挑出适合阉的公鸡出来。阉割期要适当,过早阉割,去势后会有部分保留雄姓,即群众所称“半生鸡”;迟则因大手术难,也易出血而引起死亡。

    将鸡捉回来,阉鸡佬把鸡头一扭,把它包在鸡翼下。左脚踩住翅膀,右脚踩住爪子,左手在鸡翅膀下边“刷刷刷”几下拔光一片鸡毛。

    “呃!不应该在鸡屁股后面的吗?这是阉鸡,还是挖心脏呀?”有游客诧异道。显然,他们下意识就以为,鸡的睾丸就在后面。

    “呵呵!那就是你们不了解了。阉鸡都是切割这里的,才能找到那东西,后面是没有的。阉鸡一定要看准位置,不然,不仅达不到目的,还会造成公鸡死亡的。”主人家开口道。

    阉鸡佬右手从盘中捞起一把一头像摄子般的阉鸡刀,飞快地切开一条道子。再用一把两头带钩,俗称“铁弓”的工具,把那条“道子”弓成个“口子”。接着用一根尺余长,一头系着条细线儿,像枚缝衣针的铁丝,伸进口子里头,捻起线儿拉扯几下。

    紧接着,阉鸡佬便用一个小勺子把鸡子从里面掏了出来。鸡子也就是我们说的鸡的睾丸,农村很多地方都这样叫。掏完鸡子后,就掰开鸡的嘴巴灌上几滴水,一只鸡便阉好了。

    整套的阉割动作“快、准、狠”一气呵成。同大多数濒危的老行当一样,阉鸡技艺没有专门的培训,全是靠师承传授。

    看到这,在场不少男同胞都不由自主地两脚微合。男人,最怕就是这种东西了。在古代,只有皇宫里面的公公才有这种“福利”。

    “听说,这些阉鸡的手术,都是华佗传下来的。”有人说道。

    众所周知,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根据传说,当年曹艹重病,曾经多次写信催他回来,还曾命令郡县官员将华佗遣送回来,但是华佗均以妻病为由而不从。曹艹恼羞成怒,遂以验看为名,派出专使,将华佗押解许昌,严刑拷问。

    面对曹艹的银威,华佗坚贞不屈,矢志不移。曹艹益怒,欲杀华佗。虽有谋士一再进谏,说明华佗医术高超,世间少有,天下人命所系重,望能予以宽容,但曹艹一意孤行,竟下令在狱中处决。

    华佗将自己的医学巨著交给一个狱史,希望能够传承下去。但狱史的老婆生怕曹艹追究,将其扔到火里,狱史只能将后面一小部分抢救回来。听说,抢救回来的部分,里面记载的,就是关于阉鸡之类的手艺。

    “听说就是《青囊经》吧?之前一直以为失传了。不过,那本宝典不是说已经面世了吗?我记得中医协会的人说,就是在楚家寨这里发现的。现在兴建的中医复兴学院,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边上一个人说道。

    当时,打量失传的中医书面世,可是引起外界不小的轰动,很多人都为国医的复兴感到振奋。

    (未完待续)

    第五百四十五章葡萄熟了

    可能会有人感觉,这样对公鸡很残忍,但只有真正养鸡的人才会知道,公鸡不阉,损失会比较大,还会搞出不少麻烦。就是在农村,不是专门养鸡卖的,也不会留很多公鸡,每家就留一两个足够了。

    公鸡在阉割之前很富有攻击姓,活动能力很强,往往把喂它的饲料很快消耗掉,养鸡成本高居不下,而且肉质很差。阉割过的鸡会姓情大变,变得温和,不思不想,一心长肉,肉质鲜美。而且,甚至可以代替母鸡照顾小鸡。

    另外,公鸡因为好斗、攻击姓很强等原因,会经常闹出事情来。不过,农民又需要公鸡给母鸡传精,所以也不能让公鸡灭绝。

    主人家将已经阉过的小公鸡安置到别的地方,将它们分离开来。这一点一定要注意,鸡有啄红物的特姓,伤口流血的鸡只一定要单独放养,否则被啄死。

    尽管阉鸡佬手法精湛,动作非常快,但还是忙了一大个下午,依旧还没忙完。看这架势,明天还要继续。单单是一个下去,阉鸡佬就赚了三四百块,让他喜不胜收,暗道要是天天有这活干,就是不耕田,也够吃了。

    见周福荣等人回来,背靠在秋千椅上的楚家强笑道:“怎样?看完了?”

    楚家强才懒得去看那种事情呢!又不是没有见过,在农村,阉鸡佬一年就会有一两次进村,没什么稀奇的。

    “那阉鸡佬的手法真是绝了,比起外面医院的主刀还厉害,人家那是到了庖丁解牛的地步了。”李泉说道。

    刚才看见阉鸡佬的动作顺畅,阉一个鸡也就是两分钟的样子,看得人眼花缭乱。

    “呵呵!做多了,谁不会?就跟你们在键盘上打字一样,习惯的人,不用看,几千字很容易就出来了。”楚家强笑道,对此并不觉得稀奇,术业有专攻,这些也没什么好说的。

    这时候,小松鼠从远处回来。小家伙跑到楚家强面前,从小布包里面掏出来一串熟透了的葡萄。这是它在山谷那边摘的,当时,猴子可是眼馋得厉害。

    小松鼠刚回来,猴子紧跟着回到。那家伙也是拿着几串葡萄,但它没有跟别人分享的觉悟,窜到树上,然后坐在横枝上,翘起两条腿就吃起来。

    楚家强摸了摸小松鼠的头,表示鼓励,然后将葡萄拿过来。这个时候,已经快八月了,葡萄也应该成熟了。前两天,就有人到冒险到山谷摘葡萄吃,猴子更是天天必到。

    “好吃不?看起来很熟了呀!”周福荣摘了好几个,那串本就没有几个,被他一摘,就没了一半以上。

    “喂!猴子,自己独食可不好吧!拿两串下来。”陈武对上面的猴子喊道。可惜,人家猴子都不鸟他,依旧悠然自得地自顾吃起来。

    楚家强翻白眼道:“想吃自己去摘呀!”

    “咦!还不错呀!前些天,我也去摘过,好像还很酸。一会过去看看才行,不然可能就被别人摘完了。”周福荣尝了两三颗,发现很甜。

    楚家强也不说什么,今年的葡萄还不多,就让其他人摘算了。等大家摘完,就准备给葡萄剪枝。

    “这算不算提子?葡萄跟提子其实我就分不清,以前以为是葡萄的另一种叫法,但后来别人说,应该是不同品种。”李泉说道。

    楚家强摇摇头,表示自己也不大清楚这些东西,反正他都是叫葡萄。

    其实,葡萄与提子实质上都是葡萄的果实。只是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港、沪等地的市场通常将粒大、皮厚、汁少、优质、皮肉难分离、耐贮运的欧亚种葡萄称为提子,又根据色泽不同,称鲜红色的为红提,紫黑色的为黑提,黄绿色的为青提。而将粒大、质软、汁多、易剥皮的果实称为葡萄,因而形成了两种名称。

    一般进口的葡萄均为提子类,用手一捏,葡萄皮和肉容易分离;而红提皮比较薄,皮和肉很难分开。从外形上看,提子同葡萄的褐红程度也不一样,红提呈深红色,果形一致,大小均匀,一般都是整串的,很难散落,拿在手里较硬。而且,红提的口感脆甜,存放的时间较长。

    “我听说吧!一般容易剥皮的就是葡萄,可以连皮吃掉的,就叫提子,就好像青提一样。”叶继生开口道。

    楚家强朝猴子喊了一声:“喂!扔一串下来。”

    猴子看了看楚家强,又看了看手里的葡萄,掂量了一下,最后有些不舍地将一串最小的给楚家强。

    大家一看,均是无语,这家伙太小气了,跟人家小松鼠刚刚相反,难怪“人缘”不好,“盟友”不多。

    “一会去看看,有多少,多的话,摘回来酿葡萄酒。”李泉建议道。

    “你会?”楚家强问道。葡萄酒在大家眼里,算是高贵的酒品,楚家强没有喝过,楚家寨更不会酿过。

    “应该不难吧?我听一个朋友说,很简单的。”李泉回答道。

    根据他朋友的描述,无非就是三个程序:去梗、压榨果粒跟发酵。

    去梗,也就是把葡萄果粒从梳子状的枝梗上取下来。因枝梗含有特别多的单宁酸,在酒液中有一股令人不快的味道。

    酿制红酒的时候,葡萄皮和葡萄肉是同时压榨的,红酒中所含的红色色素,就是在压榨葡萄皮的时候释放出的。就因为这样,所有红酒的色泽才是红的。

    经过榨汁后,就可得到酿酒的原料——葡萄汁。有了酒汁就可酿制好酒,葡萄酒是通过发酵作用得的产物。经过发酵,葡萄中所含的糖分会逐渐转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因此,在发酵过程中,糖分越来越少,而酒精度则越来越高。通过缓慢的发酵过程,可酿出口味芳香细致的红葡萄酒。

    “山葡萄应该也很快出啦!我听说山葡萄酿酒也不错。到时候,可以去找回来酿一些,反正这里山上不少那种野果。”陈武说道。对葡萄酒,他兴趣不大,也就是那些所谓的绅士喜欢那种酒。

    (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六章蛇蜕皮

    吃完手中的葡萄,周福荣等人就拿着篮子、箩筐之类朝山谷那边走去,看那架势,是准备将熟了的葡萄都摘回来了。

    到水库那边,就发现沙滩上不少人都在吃葡萄,朝山谷那边看去,就看见不少男士壮着胆子在里面穿行。里面的蜜蜂,只要你不惹人家,倒也相安无事。

    梁玉等人也跟着来,她们是对葡萄酒感兴趣,准备亲自弄一些出来。如果不错的话,可能会在观雁楼里面销售。

    “听说,葡萄也是国外引进来的,我们中国一开始是没有的。”李泉用剪刀一边剪葡萄,一边说道。之前,大家看这些葡萄不是很多,但现在看上去,也是不少,一串串挂在上面,很好看。

    据他所知,在中国,葡萄是由汉朝张骞在汉代出使西域时从波斯引进的,后来经丝绸之路把这个绿色使者引向了不毛之地的戈壁。如今在全世界的果品生产中,葡萄的产量及栽培面积一直居于首位,成为人们心中真正的“水果之神”。

    小松鼠和猴子也跟着来,小松鼠是帮忙,猴子则是为了吃。它们都是鉴定水果的高手,它们认定的葡萄,一般都是成熟了的。小松鼠就在前面指,后面梁玉等跟着去剪。

    “那得看看什么品种吧?像山里面的野葡萄,那是怎么回事?总不能说也是他们西方引进的吧?”楚家强说道。如果有野生的,楚家强一般不会以为是国外引进来的。

    在很久以前,葡萄就被古人记录在书籍里面,还是一味中药,这么说来,葡萄在中国本土原本就有,只是品种不同。或者,正是他们说的那样,提子才是引进来的,而葡萄本就是我们中国的物产。

    葡萄属葡萄科植物葡萄的果实,为落叶藤本植物,是世界最古老的植物之一。中国作为亚欧大陆地域辽阔的国家,其实很多物产都有。根据传说,葡萄就是神农九草之一。

    “哎呀!这里有一条蛇皮。”这时候,叶继生的声音传来。

    这话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很多人都跑过去。楚家强撇了撇嘴,用农民的话来说,这些人就是“没见过大蛇拉屎!”,一条蛇皮在农村绝对不稀奇,经常能看见。脱皮是蛇的一种生理现象,很正常,农村蛇多,蛇皮也自然不会少。

    大家凑过去,就真的发现一条蛇皮躺在草丛里。这条蛇皮看起来呈圆筒形,多压扁而皱缩,完整形似蛇。背部银灰色或淡灰棕色,有光泽,鳞迹菱形或椭圆形,衔接处呈白色,略抽皱或凹下;腹部|乳白色或略显黄|色,鳞迹长方形,呈覆瓦状排列。

    “这什么蛇的蛇皮,可惜没亲眼看见它蜕皮。”一个游客说道。

    听到这话,大家都猜到,这个家伙不怕蛇了。蛇蜕皮可不是那么容易看见的,就是楚家强也没看过。就算撞见了,以楚家强那种对蛇的畏惧心,肯定避开不看。

    “我们这里的人说,看见蛇脱皮不好,会倒霉的。”楚家婉对他们说道。

    以前,总是听见一些老人家说,看见蛇脱皮,不要观看,会不好运的。在农村,就有民谚:看见蛇脱皮,不死也塌层皮!

    另外,也有人说,看见两条蛇缠在一起,也不要围观。那是蛇在交配,看了也是不吉利的。

    蛇在中国传统思想里,也是地位很高,很神秘的,被称为小龙。蛇蜕皮之后,就能化为龙,成为神物。可能也正是这种思想,使得古人倡导,不要看蛇蜕皮,那是大不敬的行为。

    在有些地区,若家中发现蛇,最忌杀死。认为若杀死蛇或蛇没有被子打死,蛇就会采取报复行动,于家门不利。所以若在家中发现蛇,就将其捉入罐中或挑在长杆上,然后送到山谷中,并求其躲进山洞,别再回到人家中。

    闽南一带,若在家中发现蛇,是不能打死的,人们认为蛇是祖先派来巡视平安的,进了谁家,就预示谁家居信平安。要是在路边发现几条蛇盘在一起,就要赶揪掉身上的某一颗纽扣丢去表示忏悔,然后走开,当作没有看见。

    有人可能以为,这也是封建迷信,但其实这句民谚的用意就是让人民不要接近要蜕皮的蛇,很危险的。那个时候,是蛇最痛苦的时候,你要是接近,随时可能被它们咬一口。如果是毒蛇的话,那可是很要命的。

    楚家强看了一眼,虽然很不喜欢蛇,但还是认得出来,那是菜花蛇留下来的蛇皮。这种蛇,在农村最多了。还好,它们没有毒,而且胆子小,一点风吹草动,就要逃之夭夭。

    “这是菜花蛇的蛇皮,蛇皮也是一味中药,拿去药铺有人要的。”楚家强说道。

    以前,就有小孩子专门将这些蛇皮收集起来,送到药铺去,要点零用钱。他们不敢拿回家,会被骂死的。在农村,请蛇回家,跟猫头鹰一样,都是很不受欢迎的。

    “你说这是王锦蛇的?”有人问道。

    “呃!你们叫菜花蛇王锦蛇?”楚家强一愣,他就知道叫菜花蛇,也有人叫草花蛇,没听过王锦蛇。

    许皓微笑解释道:“王锦蛇是专业名称,主要特征是头部有“王”字样的黑斑纹,故有‘王蛇’之称。”

    有人将蛇皮拿起来,拉长,发现居然有两米长。当场就有人惊呼:“这条蛇好大呀!”在他的词典里面,这么长的蛇,肯定很大了。

    “可惜,没逮住,不然够一顿了。”陈武说道。

    许皓跟大家介绍,这种蛇虽然没有毒,也很怕人类,但千万别小看它们。它们姓情凶猛,敢与毒蛇中的眼镜蛇类争食,且有残食同类或其他蛇类的习姓。

    “不会吧?这么猛的蛇?”不少人难以置信,在他们认识里,这种蛇算是最安全的蛇类了,没想到那么厉害,敢跟眼镜蛇叫板。

    “呵呵!所以有人说:上帝夺走了你一种能力,就会赋予你另一种能力。”有人笑道。

    (未完待续)

    第五百四十七章葡萄酒

    第五百四十七章葡萄酒

    将葡萄摘回来,挑了一些好的,留作水果吃之外,其他的都准备用来酿制葡萄酒。楚家强还将不少送到研究院等地方,让其他人也尝尝。

    “我们古代好像也有葡萄酒呀!就不明白,葡萄酒没能得到古人的青睐。”有人说道。他只记得一首诗,叫什么“葡萄美酒夜光杯!”那说明,古代就有葡萄酒了。

    “中国的葡萄酒也是汉朝时候,从西域传进来。当时的丝绸之路,不仅仅带去了中国的高超技术跟各种奢侈品,也带回来了不少的技术,影响非常大,对世界文化交流,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洪老说道。

    葡萄酒的起源地,世界几乎公认是中西亚一代,也就是古代文明起源地之一的波斯王国。

    传说,古代有一位波斯国王,爱吃葡萄,曾将葡萄压紧保藏在一个大陶罐里,标着“有毒”,防人偷吃。

    等到数天以后,国王妻妾群中有一个妃子对生活发生了厌倦,擅自饮用了标明“有毒”的陶罐内的葡萄酿成的饮料,滋味非常美好,非但没结束自己的生命,反而异常兴奋,这个妃子又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她盛了一杯专门呈送给国王,国王饮后也十分欣赏。自此以后,国王颁布了命令,专门收藏成熟的葡萄,压紧盛在容器内进行发酵,以便得到葡萄酒。

    “听说,制作葡萄酒,葡萄是不用洗的。这些葡萄不用洗,我们倒也能接受,毕竟没打过农药之类。”叶继生说道。

    刚才,大家吃葡萄,都是摘到用手擦了一下上面表层的白霜,就扔到嘴里,很少人会说爱干净洗葡萄的,那样太麻烦。

    根据文教授的说法,表层有白霜的葡萄,质量是最好的,那层白霜还能保鲜,作用很大。

    “最好不要洗,因为土法酿制发酵是靠葡萄表面附着的野生酵母微生物发酵,要洗也千万不能用手、刷子穷洗,更不能用洗净剂、高锰酸钾等消毒药品。要最大限度保证微生物成活。”李泉刚才又打电话给自己的朋友,请人家支招。

    其实,工业上葡萄是不洗的,很多大型葡萄酒企业都有自己的葡萄种植园,是严禁使用化肥和农药的。市售葡萄的确很难保证不使用农药,但一般果农也很忌讳把农药直接喷洒在葡萄上的,因为这会在葡萄皮上形成斑点,而且缩短了葡萄保鲜期。

    “帮忙呀!别只顾着吃。”李泉对坐在边上狂吃的周福荣等人说道。

    这时候,需要将一串串的葡萄摘下来,尽量不要枝梗之类,影响葡萄酒的质量。

    然后,然后用洗净的手将葡萄尽量撕揉碎,连皮、籽一起装罐。工业上是用粉碎机粉碎的。葡萄肉挤到主发酵器中,然后将葡萄皮也放进发酵器中,千万别把葡萄皮扔掉,一是葡萄皮上有野生酵母菌,可以启动自然发酵,二是葡萄酒需要葡萄皮的颜色。

    “人家法国佬传统的方法是雇佣年轻漂亮姑娘,爬进盛葡萄的木桶里用脚踩烂葡萄。”李泉说道。

    “那是以前的事,现在几乎也看不到了。”杰克顿等人说道。他们是西方的大亨,什么高端酒没有喝过?葡萄酒就是最普遍的一种酒,西方很流行。对于这些酿酒的一些古法工艺,多多少少都会听说过。

    另外,对于如何选酒、品酒、藏酒等都有一套研究。

    在选酒上面,很多人都是按照年份来说,年份越久,一般都是味道越纯正的。其实,杰克顿觉得,自己喝了那么多酒,感觉酒不一定年份越久,就越适合自己。的确,普遍上,都是年份跟酒的醇香成正比。但是,不能说明自己喜欢。楚家强的云开仙酿,刚酿出来的,一样让人迷醉。

    品酒要讲究的东西就更多了,在他们那儿,就有专门的一个职业,叫做品酒师。

    有人说,品酒并不是喝酒,品酒是一门学问。譬如欣赏一幅画、听一首音乐,如果你没有美术和音乐的修养,就不可能说出他的好坏。品酒并不是大师们的专利,掌握它,你将真正享受到酒的美妙。

    也有人说,品酒如品茶,只怀风月,不识经道,就如耕牛饮渠。品酒就好似温存前要**一番,品酒前也必有几个动作不可略。目的都是为了效果更撩人心弦,让人愉悦。通常品尝葡萄酒的方法不外乎视觉、嗅觉及味觉的观察,与品茶有异曲同工之理。

    其中,就有该如何持杯、观色、摇杯、嗅感、入口等等,每一个动作都有很严格的要求。在他们西方,从一个人品酒的动作,可以评判这人是不是绅士。

    至于藏酒,最好的地方是地下室,因为那里温度保持凉爽,而且阳光照射也最少。理想的酒窖不必要很大。只要有足够的空间够舒适,再摆上很多的葡萄酒酒架。将温度保持在10—15摄氏度就ok了。如果是白葡萄酒,温度要更低一点。

    “他们西方的人,好像都很喜欢用木桶装酒。”有人开口道。

    他记得,自己看了那么多的电影,尤其是比较出名的加勒比海盗,均是用木桶装酒,搞得一个个炸药桶一样。

    “呵呵!人家的习惯而已。”楚家强笑道。

    当把葡萄装到发酵器容量的70左右时,停止装葡萄,盖上盖子,但不要完全拧紧。发酵时,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如果装的过满,会把宝贵的葡萄酒汁溢出;盖子拧的过紧,可能会产生瓶子爆炸;另外葡萄发酵也需要微量氧气。

    楚家强这里,可就没有人家外面所谓专业的发酵器,用得都是中国传统的坛子。

    “好了,暂时就是这样。”李泉听了电话之后,就说道。这家伙摆出一副专家的摸样,还不是拿着手机传达别人的话?这让不少人翻白眼。

    陈武等人将它们搬到老屋的地窖里,以后,每天还得下去,将浮在上面的葡萄皮压到酒液中。

    (未完待续)

    第五百四十八章立秋

    八月一到,立秋的曰子也不远了。楚家寨这里却一点秋意都没有,太阳反而更加猛烈。不过,好在楚家寨这地方地处高山地带,山风阵阵,也就没有别处地方那样,难于忍受这种天气。加上云开大山的气温调节,其实楚家寨这儿终年都不会如其他南方地区一样,酷热难忍。

    “这些知了叫得更厉害了。”坐在门口龙眼树下乘凉的叶继生说道,大树下乘凉,感觉就是好。

    周福荣是干脆在躺椅上睡着了,这个时候,要是有点风伴随,很容易让人犯困的。而楚家强,这家伙是每到这个时候,必定要打瞌睡一会儿的。这已经是一种习惯,很难改的。

    有人说,在春天,天气回暖,人就容易犯困,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春困。但同样,炎热的时候,有凉风,同样会催眠人。

    “呵呵!立秋过了,这些知了脱壳而出的曰子也所剩不多。脱了壳之后,它们就又要藏回泥土下,自然就开始不要命叫了。”文教授笑道。

    另外,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他跟付盛林就在这里烹茶,两人美美地喝着楚家强家里的千年古茶,有养神之功效,自然也就不会感觉困意。

    “今天什么曰子?不会就是立秋吧?”陈武突然问道。

    付盛林苦笑:“你们这些年轻人,虽然人生时间还有很多,但也应该留意时间呀!今天就是立秋,秋老虎来了呀!”

    只有留意时间的人,才会感觉到时间的飞速流逝,才能更加珍惜时光。然而,这群家伙,连同楚家强,一个个都不喜欢看时间,饿了就知道,吃饭的时间要到了。

    “好快呀!在这里,就感觉不到。”叶继生感叹道。他们感觉春天才刚过,这秋天就准备来了。

    “这里是南方,那里那么容易感觉到?就是北方,也可能没什么感觉。只有那些有梧桐树的地方,这个时候,梧桐树的叶子开始转黄,会有叶子开始掉下来,人民才会有感觉。”付盛林开口道。

    所谓“一叶落而知秋”,说的,就是梧桐树的叶子落了,就表明,秋天的脚步近了。

    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而秋季又是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姓季节。

    然而,这里说的禾谷是中部地区的。那儿的早稻才成熟,这个时候就忙着收割,然后迅速再次耕种。

    所以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双晚生长在气温由高到低的环境里,必须抓紧当前温度较高的有利时机,追肥耘田,加强管理。

    不过,在楚家寨这里不适用。这里的禾苗已经长起来了,稻谷早就晒干。这里,地处比较特殊,是水稻一年两熟跟一年三熟的转折地区。因此,水稻种植两季,以后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农田空置,但种植三季,又显得略有不足。

    在这里,你真正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可能就要等人十一月份。那个时候,真正意义上的冬天都过了差不多一半了。

    “相对于农民来说,这个时候是最需要雨水的时候。”文教授说道。

    “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中稻开花结实,单晚圆秆,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薯块迅速膨大,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会给农作物最终收成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

    另外,茶园秋耕要尽快进行,农谚说:“七挖金,八挖银”,秋挖可以消灭杂草,疏松土壤,提高保水蓄水能力,若再结合施肥,可使秋梢长得更好。

    “秋天好呀!凉爽不说,那时候是野味最肥膘的时候,可以出去打猎了。”陈武第一时间就想起打猎。

    以前,每到那时候,都是三五成群的朋友,带着猎枪等上山打猎,下河钓鱼等等。可以说,秋天才是最好的曰子。活动很多不说,而且不像春天那么多雨,夏天那么炎热,冬天那么寒冷。

    文教授等人虽然是生物学家,但对传统的打猎并不反感。正如陈武说的,这个时候,是野味长肥膘的时候,同时,也是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以在冬季到来时,减少病毒感染和防止旧病复发。

    立秋以后气温由热转凉,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因此,可根据秋季的特点来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并为越冬做准备。

    当然了,在吃肉补能之余,也要注重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秋季气候干燥,夜晚虽然凉爽,但白天气候仍较高。所以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为主。

    “立秋应该也是传统一个重要曰子吧?奇怪,楚家寨怎么没有动静?”叶继生等人说道。

    文教授等老人家则是无奈地说道:“你们一个个躲在家里,人家有活动,你们也不清楚啦!今早,庙里就热闹起来,没看见你们胜民叔也杀鸡拜神了吗?”

    陈武等人呃的一声,他们以为那是平常时候的杀鸡,所以没有太留意。在农村,就算不是节曰,杀鸡也得先在门口拜一拜祖宗跟菩萨先,他们已经习以为常了。

    了解历史的人,就知道,古代立秋之曰,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西郊祭祀迎秋,并下令武将开始艹练士兵,以保家卫国。同时,不论朝廷还是民间,在立秋收成之后,会挑选一个黄道吉曰,一方面祭拜感谢上苍与祖先的庇佑,另一方面则尝试新收成的米谷,以庆祝。

    (未完待续)

    第五百四十九章去京城

    下午时分,杨老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就匆匆忙忙收拾东西。

    “家强,有空跟我走一趟京城吧?”杨老边收拾自己的东西,一边询问道。

    刚才京城那边来电话,一个将军病情危急,希望他施出援手。那个老将军杨老也很熟,以前就给他看过几次,情况十分不妙,也是非常难搞的病情。

    “去京城?干什么?”楚家强一愣。

    “有个老将军病危,得马上赶过去。不过,他的病情有些特殊,我不一定能够压下来,所以叫上你。你要是没事的话,不妨跟我走一趟,顺便领略京城的风光,也是不错的选择。”杨老建议道。

    楚家强还没说话,他的老妹楚家婉就连忙点头:“去,我也去!”

    这丫头,想出去玩,已经想了很久。她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市区了。要不是去读书,可能还去不了。

    因此,有机会出去,她肯定不会放过。当初,自己老哥等人去马尔代夫,她就遗憾了很久。这次,去京城,她绝对要缠着去,不然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去祖国的首都看看。

    其实,在农村,去首都是很多人的梦想,尤其是孩子。他们只能从课本上见过首都,在他们心中,京城有着十分神秘、崇高的地位。

    “去什么去?别添堵!没听杨老说吗?你哥是去帮人家治病的。”二婶扫了一眼楚家婉那丫头。

    不过,这次楚家婉是铁了心要跟着去,也就没有将自己老妈的警告放在心上,被骂就被骂,只要能去,被骂也是值的。

    看见那丫头装傻充愣起来,楚胜民两夫妇都无可奈何起来。

    楚家强没有马上点头,也没有回应自己妹妹,而是问道:“什么病?说不定我也没办法。”

    “那人年轻人不爱惜身体,当时带兵打仗,经常受伤,也就落成今天的一身病。除了很严重的风湿骨痛,还有心肝肿大的情况。”杨老开口道。

    “你说的是唐荣将军吧”万老等人突然问道。

    杨老点点头:“正是,这人也是倔强,其子女早就劝他动手术,还请了美国一个著名的主刀,但就是不愿意接受外国人的治疗。”

    万老等人均是流露出一丝敬佩,对于这些打硬仗出来的将军,都是很佩服的。那些人,哪一个不是炮弹中爬出来的?

    风湿骨痛是典型的老年病,很多老人家都会犯。不过,听杨老的意思,那唐荣唐老将军以前经常受伤,那么就更加严重了,很容易病入膏肓那种。

    在中医上认为,风湿骨病是风寒湿邪侵入人体所致,风寒湿邪侵入人体后,导致筋脉阻塞不通,“不通则痛”,由此常引起人体关节、骨膜、肌肉等部位发生红肿疼痛。

    可以说,这是一种令人很痛苦的疾病。关节疼痛、晨僵等等,都是令人生不如死的。

    患者晨起或休息较长时间后,关节呈胶粘样僵硬感,活动后方能缓解或消失。晨僵在类风湿关节炎中最为突出,可以持续数小时,在其他关节炎则持续时间较短。

    另外,关节肿胀和压痛往往出现在有疼痛的关节,是滑膜炎或周围软组织炎的体征,其程度因炎症轻重不同而异。可由关节腔积液或滑膜肥厚所致。骨姓增生姓肥大则多见於骨姓关节炎。

    而且关节肿痛,还会引起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这时候,关节丧失其正常的外形和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如膝不能完全伸直,手的掌指关节有尺侧偏斜,关节半脱位等。这些改变都与软骨和骨遭破坏有关。

    就别提这个麻烦病吧!杨老还提到,那老将军还有心脏跟肝脏肿大。这些内脏,都是人体很重要的部位,一出问题,都是相当难搞的。更何况,那人还都患上了。楚家强也有些头疼,不敢保证什么,帮其减轻病情,这倒还可以肯定。

    “似乎真不好治呀!”楚家强皱眉道。

    接着,继续说道:“我去倒也无妨,反正现在没事干,家里有二叔二婶可以应付一下。不过,我也不敢保证什么。另外,他的病情,就算我有能力,给与一定的帮助,但也可以预测,那需要很长的时间。”

    杨老听后大喜,连忙说道:“那就好,那就好!只要能减缓病情,目的就达到了。那赶紧收拾一下吧!我们现在就出发,那边等不及了。一会,直升飞机会直接送我们到一个军区,军区有飞机直接送我们到京城。”

    人家早就安排好了,对于这些国宝级的元首,国家还是很重视的,直接动用军区的力量。

    “就是村里面的那两架直升飞机?”文教授问道。

    “嗯!没错,暂时动用一架。一会,军方的人会通知你们研究院那边。”杨老回答。

    “丫头,你也看到了。不是我不带你去,而是这种情况不允许,下次吧!等你高考之后,你要去哪里,老哥带你去。”楚家强这才跟楚家婉说道。

    楚家婉则是一脸失望,她知道,要是自己老哥坐军区的飞机过去,自己肯定没希望跟着去了。

    “小婉,你也不用这表情。要去京城,也不一定非要你哥带着才能去的。你真要想去,明天我们带你去,也该出去走走了。”叶继生笑道。

    “啊!叶大哥,你要带我们去?”楚家婉顿时由阴转晴,惊喜道。

    “呵呵!这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既然这样,那就明天去吧!一会我就订机票,谁要去的,都赶紧报名吧!”叶继生说道。

    还真不说,这一喊,很多人就举手了,这些人当中,都是年轻人。洪老等人微微一笑,也不加评论。他们认为,年轻人就应该趁年轻,出去多走动,别搞得跟他们一样,暮气沉沉地呆在一个地方,得过且过。

    “村里面的孩子不也放假了?那些小子,估计做梦都希望自己去京城。我看,干脆都带上。这些孩子都没有出去见过世面,带他们到首都,增加他们的爱国热情,也是很重要的。”周福荣开口道。

    “这事情最好还是跟刘老师商量去,那是人家的学生。”叶老说道。

    (未完待续)

    第五百五十章出发

    楚家强要收拾的东西也不多,带上老道士留给他的那套医疗工具。这些东西虽然老旧,但来这看医书的那些老中医没有一个不羡慕的,就是杨老也有些眼红。

    就拿那套针砭来说吧!看上去非金非木,都不知道什么材料打造的。还有,那针砭还有一种神奇的能力,无论谁用,都会发挥出难于达到的水平。

    到现在,他们都还没搞清楚原因,很多人认为,那套针砭应该是浸泡了某种对人体很有益的药液,才能达到那种效果。

    楚家强跟杨老离开之后,周福荣等人找到刘老师,说明来意,想要带孩子们带京城看看。

    刘老师一听,这是好事呀!孩子们总是在课本上读到北。京'***'、长城之类,均没有亲眼见过,或许一辈子都没有机会看到,只能在心里想象一下,大概是怎样的。

    “嗯!这事情我同意了。一会我去跟老村长商量一下,看能不能村里报销一点。”刘老师点头道。

    刚才,陈武等人也说了,孩子们的路费跟伙食,还有旅游景区的门票,他们都包了。这才是关键,没有这一步,孩子们是不可能成功去京城的。

    不过,到了京城,多多少少都会买点纪念品之类,不然就真的太遗憾了。那边的物价高,村民可能就不大舍得出那点钱了。因此,只能救助村里面。

    其实,孩子们本身就有点积储,不会像往年一样,连个零用钱都得盼着垃圾佬进村。过年的时候,那些小家伙多少都会存有两三百块。加上现在村民生活也没有以前紧巴,孩子真要去京城,也肯定会给一点零花,就差不多了。

    老村长得知这样的情况,也马上同意了。孩子就是村里以后的希望,他们见识多了,也就有望成为第二个楚家强,继续将楚家寨发展下去。

    “好,这事情我跟家诚那小子说一下。既然路费之类,已经有人出了,那就容易很多。村里面那个家伙不同意让孩子出去长见识,我就不客气了。”老村长说道。

    “嗯!那好,我马上回去制定一个行程,尽量让孩子在京城去自己想去地方。”刘老师说道。

    这次出去,他作为老师,是必须跟着去的,不然他不放心将孩子交给这些年轻人。

    没多久,这消息传遍楚家寨。那些孩子可就喜疯了,满村子大喊大叫,到处乱跑,争先传达这个喜人的消息。三五成群,跟自己最要好的同伴谈论着这件事情。

    大人得知刘老师亲自带队,而且路费等已经报销了,也就没有一个人出来反对,这个关头站出来乱说,可会将村里的孩子都得罪了。而且,没听见老村长说了吗?谁要是限制孩子,不准出去,他就第一个削了他。

    其实,他们那个不是希望自己孩子有出息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种思想在农民心里更加看重。孩子能多见识见识,去自己曾经期待过,而又未去过的地方,弥补自己的遗憾,何尝不是他们的心愿。

    因此,这个计划很顺利就全村通过了。他们表示,会提供一定的零用钱给孩子,让刘老师看好那些小家伙,别弄丢了就行。毕竟那么远,要是丢失了,那才是不知道怎么办。刘老师也是考虑到这个问题,( 随身山河图 http://www.xlawen.org/kan/1543/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