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辣文小说 > 随身山河图 > 随身山河图 第 104 部分阅读

第 104 部分阅读

    这里看起来也跟以前的楚家寨那么落后,村里还是一条黄泥路,听李向东说,也准备在上面铺煤渣,然后压实,学习楚家寨的经验。他们这里石矿资源会少一点,但煤矿资源不缺,很容易找到煤渣,价格比起石渣石粉还要便宜。

    那些孩子看着别人家屋子前挂着的一长串、一长串的玉米棒,感觉很新鲜。玉米楚家寨也年年种,不是稀奇玩意,但从来不会这个弄法。

    在楚家寨,一般就是留种的玉米,才会整个玉米棒子一起晒的。其他的收回来,一般就要搓玉米,将其一粒粒搓下来,这样晒起来更加容易。

    在农村,搓玉米也是一个大事情,跟晒谷风谷差不多。现在有些地方有专门的机器脱粒,尤其是那些大规模生产的,不可能人力去弄。

    在楚家寨,一般就是在一块小木板上面,钉上一个解放鞋的鞋底,用解放鞋鞋底的纹路去搓。当然,事先用一字螺丝批开了两行,这样后面搓的人就容易很多。如果用手去掰,很容易就起泡,孩子们也挺怕的。

    只见那些玉米棒子就绑在一根木棍上,远一点望过去,就跟一长串熟了的香蕉,有点壮观。有个楚家寨孩子偷偷问边上的当地孩子:“你们的玉米都是这样放的吗?”

    那孩子想了一下:“很多是,也有不是的。”

    这样晒法,其实除了节省场地之外,还比较容易晒干,而且下雨的时候,也容易收,两个人抬着两头回去就可以了。

    李向东的父母对楚家强、叶继生等人异常热情。他们也知道,儿子现在的成就,离不开这些人的大力帮忙。

    楚家强等人还买了一些礼物过来,李向东家里成员都有,俱是一些比较实用的东西,价格不是很贵,农村人也容易接受。

    “嗯!别玩了,快去帮忙。”李向东对自己的弟弟妹妹说道。那两三个家伙,就知道玩楚家强给他们带来的东西。

    其他孩子喝了几口茶,就跑出去玩了。孩子都是坐不下来的人,跟猴子一样。他们发现这里有牛车,就跑去要人家载着他们转一圈。

    “别跑太远!很快要吃饭啦!”那村长对跑出去的孩子说道。另外,还吩咐了两个青年人跟着去。

    周福荣看屋子,也应该有三四十年的历史了,比较老旧,院子虽然挺大,但里面就不是很宽敞。另外,屋子内部还贴着几十年前十分流行的报纸,以前在墙上贴报纸是很时髦的装饰,只是现在看起来就感觉有些怪异了。

    “老大,你这屋子古董呀!”周福荣说道。

    “那你帮我看看值多少钱,打包卖给你算了,反正明年要建屋子。”李向东开玩笑道。

    “屋子还是算了,不过里面那个茶壶好像值点钱,拿出来给我瞧瞧。”周福荣刚才就注意到人家屋里的一个老茶壶了,有八个角,十分奇特。

    楚家强等人翻了下白眼,这家伙的职业病又来了。周福荣仔细看了一会那个茶壶,发现只是清末的作品,历史不是很长。但奇特的造型,加上壶身上别样的图样,他马上就得出结论,这玩意不是国内的产物。

    没有理会那家伙,楚家强等人自顾聊着,他们早就体会到那家伙一旦认真看起古董,那是很无聊的。

    李向东回来之后,家里也给自己相亲了一个,准备明年结婚。因此,重建屋子也就提上议程。现在,家里虽然还欠着楚家强等人的钱,但也算是村里面富裕之家了,建房子也就没有那么烦恼。

    “老大,嫂子呢?怎么不叫过来?我们千里迢迢过来,容易吗?”叶继生开口道。

    “很快就到了,刚才还给她电话呢!”李向东说道。女方是一名小学教师,就在隔壁村子,师范大学出身,用自己父母的话来说,也算是门当户对了。

    “建房子,资金够吧?”楚家强问道。无论在哪里,建房子都是一件大事,很耗钱,很多人可能积储了大半辈子,建了房子之后,马上就回到解放前。

    “放心吧!花不了很多钱。不过,还给你们的可能就得拖延了。”李向东摆摆手说道。

    村长帮忙安排各种事情,让大家就在边上搭起灶炉,将村里空闲的人请过来,帮忙做饭等等。整个村子都热闹起来,连周边的村子也惊动了。

    自从李向东回来之后,大搞冬季蔬菜种植,让村子创收翻了一倍,可是将他们羡慕不行。他们这里,世代都是耕种为生,一年到头也就混个温饱,积累不了太多的财富。有些家里孩子多的,可能还会比较窘迫,孩子的教育就成了一个难题。

    出去的小家伙就抱怨了,这个村子居然没有小卖部,想吃个冰棒、雪糕还得到隔壁三公里外的大村子去。那两个青年,赶着牛车,在前面带路,伺候这群小家伙。他们感觉这群孩子太牛了,身上比自己还要有钱。

    (未完待续)

    第六百零六章日本货

    不久之后,周福荣才将那个老茶壶放下来,说道:“老大你一直就有用曰货的传统呀?”

    这话一出,大家都疑惑了,不明白这家伙要说点什么,这话好无厘头呀!尤其是李向东,曰货在城市可能很泛滥,但在这种农村,绝对不多见,何来用曰货的传统?

    “我没看错的话,你这老茶壶就是曰产的。不过,你们这里是东北,以前曰本占领过很长一段时间,留下一点曰本的东西,也不足为奇。”周福荣笑道。

    “不会吧?这玩意是曰本人的东西?”李向东最是惊讶了。没想到,自从自己有记忆起,就一直存在的老茶壶,居然还是一个曰产的东西。

    “曰产的?曰本人的古董不值钱吧?”叶继生也问道。他比较少听说曰本的古董,一般就是国内的,还有外国的油画这些比较出名的。

    “也不能这样说,曰本的东西,虽然我们看起来不怎么样,但要是转给曰本人,可以宰一笔。”周福荣说道。宰曰本人的钱,这是他最乐意的。外国人不也是这样对中国人的?利用大家的爱国之心,谋取暴利。

    李向东的父母有些紧张地询问,这个茶壶能卖多少钱。自己儿子也跟他们说了不少遍,这哥们是玩古董的。看样子,目测自己家的这个茶壶也是一个古董,要是能卖点钱,那就好了。

    周福荣想了一下,就透露这东西在中国不是很多人喜欢,价格也就会低很多,甚至市场很少。这玩意,最好还是倒卖给曰本佬。

    “这样吧!我帮你们联系一下,可能有人有门路接触曰本的收藏家。”周福荣说道。

    “好!那就麻烦贤侄了。”李向东的父亲立即大喜。

    周福荣也趁早帮人家搞好,省得回去楚家寨了,将事情都忘了。他马上联系自己平时结交的那些同行,甚至跟周老爷子打个招呼。

    没多久,周福荣就联系上了一个买家,对方是中国人,人家买回去也不是收藏,而是再次转卖曰本人。根据周福荣传过去的资料,双方扯了一会嘴皮,最后只能杀到七万多。

    周福荣也清楚,要是直接给曰本佬,说不定还有三分之一的价值空间。不过,别人也要吃饭,也就只能这样了。

    “伯父伯母,你们感觉怎样?如果赞成的话,马上可以交易了。”因为买家跟自己的一个同行很熟,所以也不怕欺诈之类。很多时候,大家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不可能为了几万块失去信誉。

    李向东的父母肯定立即点头了,一个茶壶能卖到六七万,还想怎样?没多久,人家就赚钱过来了,周福荣让李向东这两天有空就将东西寄出去。

    “还是赶紧出去给人家寄吧!人家钱都转过来了。”李向东的父亲说道,催自己儿子出去寄,不然自己感觉不好意思。

    那村长跟村里其他人一看,一个茶壶就几万块,有点目瞪口呆了。楚家强看他们的表情,跟以前楚家寨的一摸一样,顿时笑道:“说不定你们家里也有值钱的古董,自己不认识罢了。现在这家伙有空,你们不妨搬过来,让他帮你们鉴定一下。”

    都是老大一村的人,能帮就帮吧!而且,那家伙的确闲来无事,还能锻炼他的眼力,说不定遇上好的宝贝,那家伙就有福气了。

    周福荣也是眼睛一亮,不过最后还是提醒,要不是以前留下来的,就不要搬过来了,挺麻烦的。那些很久就存在的,不妨拿过来,也不一定非要这些瓷器的。

    其他人一听,都跑回家去,留下村长几个人。这样的机会的确难得,有谁会免费帮他们看?以后就算有古董商进村子来收货,也绝对坑得你们吐血,随便给几个小钱可能就打发了。

    “那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这些东西我们都不懂,也很少人会来我们这里收这些东西。”那村长开口道。

    “没事,反正对我也有好处,能多瞧一些古玩,也是一份阅历。”周福荣这话倒没有谦虚,事实还真是这样。

    很快,村民将家里比较老的东西都搬了过来。有些被周福荣扫了一眼,就让他们搬回去了。那些东西年代本就不太久,加上收藏的人太少,属于极度冷门的那种。

    “你这些都是比较近代的物品,收藏价值不大。”周福荣对一个拿着烟杆抽烟的老人家说道。

    那老人家有些失望,就准备搬回去。这时候周福荣接着说道:“不过,你这个烟杆不错,给我看看,应该还值钱。”

    那老人将嘴里的烟杆拿出来,瞧了几眼,连忙将里面的烟垢敲出来,将烟嘴上的口水抹干净,然后才递给周福荣。

    周福荣看了一会,是清朝的物件,铜制品,还挺精致的,烟杆上面有雕刻,挺不错。

    “老人家,你这支烟杆是清朝的好东西,应该是那时候八旗弟子的玩物。按我估价,三万五左右吧!如果刚好遇到一个喜欢的人,或许会更高。”周福荣跟那老人说道。

    老人家一阵喜悦,连忙问道:“那能不能帮我联系一个买家?”

    周福荣也不坑人家,就三万五自己拿下了。这些,自己转出去其实不赚什么钱,但也能提高自己在行内的知名度。

    别的人一阵眼热,一块铜制的烟杆,怎么感觉跟金子做的一样?周福荣继续帮别人鉴定,如果是好东西,基本上都会自己拿下来。

    见不少村民都有收获,那村长自然高兴了。他更加坚定,这位置得传给李向东那家伙了。有他这几个兄弟帮衬,以后村子只会越来越好。

    “老大,帮我出去取五十万回来。”周福荣开口道。

    他本来就不多现金,刚才还借了楚家强等人不少,但貌似还有一些宝贝,只好让李向东帮忙出去取钱了。农村人,转账觉得不靠谱,都是要现金的。

    “那就去吧!顺便给人家将老茶壶寄出去。”其父亲再次说道。李向东无法,只好拿着卡到镇里面去一趟。

    (未完待续)

    第六百零七章归来

    在李向东这里玩了两天,大家就准备回去了。前一晚上,叶继生就订好了机票。有人建议坐火车的,但从这回去,火车要一天多,很难受的。

    村里的人有些不舍,都出来送行,那些土特产,什么东北大饼之类,塞了大家不少。楚家强等人也不嫌麻烦,收下了。

    “好,大家以后有机会再来。”村长给孩子们分红包。

    只见一个小家伙还真点头:“谢谢村长爷爷!我以后一定会来的,等我考了京城大学,就来看你们。”

    楚家强等人听到这种狂语,只能轻笑。他们这些孩子,跟农村的老人一样,就知道国内那一两所大学,除了京城大学,还有就是清华大学跟省内最出名的中山大学,其他的一概不知。

    所以有人考上了大学,他们可能就会问你,是三所中的哪一所。那时候,你就真的哭笑不得,不知道怎么回答好。

    “好,有志气。等那个时候,李叔亲自去接你。”李向东拍了拍那个小家伙。

    大家依依作别之后,楚家强等人踏上回家的路程。半天后,大家终于回到了楚家寨。老村长跟村民已经在晒谷坪等候了。就连小松鼠它们也没有出去,跟着人群过来了。

    “呵呵!这次玩得开心吧?回来了,就要好好学习啦!”老村长慈祥地跟孩子们说道。那些小家伙也不忘跟他带礼物,多多少少都会感动一番。

    小家伙们叽叽喳喳地跟大家描述自己这些天的经历,看过什么,吃过什么等等。也就是村里的那些青年听得十分不是滋味,他们小的时候,怎就没有这种待遇?京城谁不想去?

    一个家伙很不爽地说道:“不就是去了京城吗?有什么好炫耀的。”

    其他人听了都是翻了下白眼,典型的吃不到的葡萄说酸。老村长瞪了那家伙一眼:“怎么?你有意见?自己弟弟妹妹的醋也吃。”

    这时候,一个小丫头扎着手指数起来:“我们去过'***'、故宫、长城……坐过火车跟飞机……”

    那家伙彻底受不了了,感觉呆在这太丢脸了,被一个小丫头调侃,于是找个借口就遛了人。

    随后,各位村民将自己家的小家伙小丫头领回去,带上那些行李。楚家城则是还要去跟老村长做汇报,将这段时间额外的花费报销了。其实,用钱并不多,叶继生、陈武等人基本上都出了。

    小松鼠跳到楚家强的肩膀上来,拿出一个果子给主人。这段时间楚家强等人不在,它们可挂念了。鹩哥飞来飞去,时不时爆出几句话来。

    叶彩萍抱起小熊猫回去,巨熊帮忙扛行李,这两个家伙是村里出了名的苦力。猴子则是到处跟孩子讨要一些吃的、玩的。

    “表哥,你这里的动物太厉害了。”一个吴家的小公主跟楚家强说道。他们前两天就到楚家寨了,都住在楚家强老屋里。

    洪老等人则是搬到隔壁万家去了,前段时间万家的屋子入住了,一些老人家就搬了过去。楚家强这里经常会有住客,有时候感觉不方便。

    唐家的人来了之后,也准备在这建一个屋子,已经跟老村长说了。就沿着楚家强这排屋子修建,样式也是模仿楚家强老屋的。

    刚来的时候,他们也被楚家强家里的东西雷得不轻,感觉这个世界太疯狂了。

    “呵呵!还住得习惯吧?这两天都到那里玩了?”楚家强问道。这个表妹是阿姨的孩子,比自己小了七八岁,还在读高中,很快就要回去读书了。

    “好呀!这里晚上好凉爽,不用开空调,外公外婆都说好呢!我们来第一天就去拜祭大姨跟姨丈,晚上跟表哥他们到白马坪那边,可美了,好多萤火虫……”这姑娘一开口就停不住嘴了。

    等叶彩萍走远了,猴子才偷偷溜过来,对楚家强伸出一个手,想要讨要东西。楚家强明白这家伙的意思,它肯定是打着自己山河图里面大桃子的主意。

    “猴子好贪心呢!都这么多东西了,还要伸手。”楚家强一个表弟说道。他见猴子得到的东西都用袋子装了,居然还不知足。

    楚家强扫了一眼那家伙:“有空再给你。”

    猴子不敢死缠烂打,连忙跑开,得到楚家强的承诺就好。这段时间,女主人不在,是它过得最逍遥的,做错事没人管。

    回到家门口,就看到外公跟唐老躺在睡椅上,中间还有一个茶几。茶几上除了茶壶茶杯之类,还有一个果盘,上面就是一些自产的水果。看样子,他们这生活挺享受呀!

    “回来啦?”吴老笑道。

    楚家强点头:“嗯!玩了两天,再不回来,村民就担心孩子了。”前两天,村民就开始想念孩子了,视频通话明显变久了。

    “呵呵!早知道这里那么好,我们早就过来了。真是个养老的好地方,难怪杨老他们都喜欢这里。”唐老笑道。中医最注重养生,那些老中医,对自己生活的地方,都是挺挑剔的。

    “这次可能不够房间了。”唐立业说道。这家伙也跟着过来,感觉这里也挺好,山好水好人也好,最重要这里美女貌似也不少,游客挺多。他最喜欢就是到沙滩去了,看那些穿泳装的美女打排球游泳等。

    “没事,晚上分些人到杰克顿他们那儿住就行了。”楚家强早就预料到这种情况。现在自己周围屋子变多了,也不怕没地方住。

    真别说,那些年轻人就喜欢到杰克顿他们那儿住,人家那边要舒服很多。年轻人很多都是追求这些物质享受的,这并不奇怪。这不,楚家婉她们马上就举手了。

    二婶将里面那些带回来的食物拿出来,放到冰柜里面,有些不能吃的,只能扔掉了。二叔则是跟楚家强说说这些天的收入情况,还跟他说了些这两天亲家(吴家)的事情。

    “我将相片拿出去打印出来。”叶彩萍拿着相机的内存卡就跟梁玉等人出去了。村里就有专门的地方,价钱都不贵。一会,他们还要将其他不是自己的给孩子们送去。

    (未完待续)

    第六百零八章螳螂捕蝉

    这个季节,是蝉鸣的高峰期,到了傍晚,陈武等人跟那些孩子就满村子捉知了,可以一直捉到晚上。唐立业等人感觉很有趣,也参入其中。

    猴子等动物自然也不落后,它们才是高手,捉得比其他人快多了。也就是那些知了还在不要命地乱叫,生怕别人不知道它们存在一样。

    “你们真的要吃这些东西吗?”楚家强的表妹表姐就感觉不可思议,尽管他们早就知道,知了可以吃,在京城的时候,就有不少的特色餐馆有这种知了、蝎子等。但真正要吃,她们就不敢了。

    “要是你们鼓起勇气吃一次,保证就喜欢了。没吃过的人,自然是有心理障碍了。”李泉开口道。这东西,他们前段时间拿来喝酒,都不知道多爽。

    “喂!猴子,捉到的赶紧拿过来。”周福荣对猴子说道。

    只见猴子麻利地爬上树去,猴手轻轻一拍,就将知了捉住了。只不过,这家伙捉到的基本上都不充公,自己用一个袋子装着,就缠在腰间,猴头上还要学人家戴着一顶帽子,那装扮令人无语。

    猴子摇了摇头,从树上摘了一个果子,朝周福荣扔来,还龇牙咧嘴。

    “要翻天了吗?晚上有你苦头吃的。”周福荣顿时大怒。

    这时候,鹩哥飞过来,也是哈哈大笑,也不知道这家伙在笑谁,毕竟大家都知道,这家伙跟周福荣以及猴子都是有牙齿印的。

    周福荣就更加生气了,每次这家伙总会飞过来嘲笑。而猴子也以为鹩哥是在笑它,又摘了一个果子,朝鹩哥砸去。

    陈武等人早就习以为常了,这样的情境不是一两次发生,要是他们三个静下来谈心,那才是天下奇闻。然而唐立业等人则是看得瞠目结舌,不知道怎么评价好。

    又过了一会,唐立业见叶继生站在安静地站在树下,眼睛定定地看着树干上,有些疑惑地问道:“你在干什么?”

    叶继生伸出一根手指,竖在嘴边,示意别吵,然后指了指树干。其他人好奇,也都轻轻地围过去,看个究竟。

    等看清楚,才发现,原来是一个螳螂正在悄悄靠近一个叫得正欢的知了。

    “这是螳螂捕蝉吧?”有人马上兴趣大增,一个个都眼睁睁地看着这螳螂准备怎么捕蝉的。那成语大家都听说过,可惜没有黄雀在后。

    然而,这时候,鹩哥也偷偷飞过来,就在不远处伸出来一个鸟头,对准那个螳螂,随时都有可能要下口。

    螳螂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在农村还赋予神奇的说法,有迷信的观点认为,螳螂棕色的唾液能让人眼盲,马骡吃螳螂之后,会致死等等。而自古以来,在中国,武术界就有螳螂拳,貌似还挺出名。

    它们只吃活虫,以有刺的前足牢牢钳食它的猎物。受惊时,振翅沙沙作响,同时显露鲜明的警戒色。常见于植丛中而非地面上,体形可像绿叶或褐色枯叶、细枝、地衣、鲜花或蚂蚁。依靠拟态不但可躲过天敌,而且在接近或等候猎物时不易被发觉。

    螳螂攻击的速度很快,大家还没反应过来,螳螂就已经捉住了知了,正在大口撕咬。这个时候,鹩哥也瞬间叼住螳螂,连带那个知了也不放过。

    “螳螂的样子好难看呀!”一个女孩子突然说道。这些多脚的动物,她们女孩子都感觉不好看,比较排斥,就好像蜈蚣一样,看了让人心寒。

    “听说,这些螳螂会吃自己的丈夫,这种习姓真是让人无法忍受。”也有男同胞说道。据他们了解,雌姓的螳螂就有吃夫的现象,雄姓螳螂一般就是献身,这都是人尽皆知的。

    曾经就有报道,有些专家就说过,雌螳螂产卵需要大量的能量,雄螳螂的肉正是极好的能量来源。断头的雄螳螂能完成交配,这是已被实验证实的,因为控制交配的神经不在头部,而在腹部,而且,由于某些神经抑制中枢位于头部,头被吃掉反而还有助于增强雄姓的姓能力呢。雄螳螂不死,真是天理难容了。

    “螳螂虽然恶名昭彰,但其实是一种益虫。你们可能不知道,因为它们的肉吃姓,经常都是捕捉害虫的。”许皓开口解释道。

    “那看来跟猫头鹰一样,虽然对农业有帮助,但并不讨大家喜欢。”这就让李泉想起猫头鹰,上次有个猫头鹰飞来捉老鼠,但还是被村民赶走了。

    没办法,猫头鹰那叫声,真的有些恐怖,尤其是晚上,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谁会喜欢?而螳螂也是,生姓好斗不说,还有大吃小,雌吃雄的习姓,让人民十分不喜。

    “这东西经过炮制,也是可以吃的。”有人跟大家说道。

    这话一出,连周福荣这些吃货都连连晃头,表示难于接受。吃螳螂,感觉真的太难忍受了,主要是心理那一关过不了。就跟没吃过木虫的人,看见它们蠕动的摸样,就有种想吐的感觉。

    “奶奶的!你要是敢吃,我专门帮你捉来。”陈武鸡皮疙瘩都起了。

    “我也没说我吃呀!我只是见过别人吃过,处理干净过后,用盐水浸泡一会,然后晒干,或者炒干,就可以吃了。”那人马上辩解道。

    “貌似雌螳螂都要比雄姓螳螂要巨大,难怪雄螳螂只有被吃的份,真是很奇怪的现象呀!”有了解螳螂的人惊奇道。根据他对螳螂的认识,好像雌的都比雄姓的螳螂要凶,力量要强。这种现象,也就不难解释,雄姓螳螂被吃了。

    “大体上是这样吧!其实不止螳螂,还有一些其他的昆虫也是这样,雄姓的要比雌姓的弱小,只能为雌姓服务。我们人类最原始的时候,不也是这样?到了封建时代,才转向男权社会,到现在的男女平等。”许皓说道。

    在这里,他才是专家,说话自然也就多了几分权威姓。

    “看看有多少了。”周福荣打开那个遮盖的水桶。大家捉到的知了都在里面,为了防止它们飞走,还将翅膀给扯掉了。

    “晚上起几堆火吧!这样快很多。”李泉说道。

    (未完待续)

    第六百零九章乌榄

    这天,楚家强还是老样子,就躺在门口龙眼树下的秋千椅上睡觉。这株龙眼树今天结了不少高品质的龙眼,让大家口福了好几顿。都是少数的一些,楚家强也懒得理,谁喜欢吃就爬上去摘,从没有过问过。

    二叔见这家伙懒洋洋的摸样,就忍不住吩咐道:“那么闲的话,下午就去将山边那两棵乌榄敲回来,我前几天就发现已经全熟了。”

    “那两棵乌榄公今年也结果了?”楚家强有些意外。往年,那两株乌榄都是很少结果的,都被村里的人笑话说成乌榄公了,意思就跟公鸡不下蛋一样。

    二叔点点头:“今年不知道怎么回事,好像还挺多的。”

    说起这事情,楚胜民也是相当意外,不晓得什么原因。那两株乌榄他听自己父亲说,是以前自己的太公种下来的,距离现在也是一百多年的树龄了,需要三个人才能合抱,算是村里面比较大的树木之一了。

    但很奇怪,往年都是极少结果的,加上上面还有一窝马蜂,已经好多年没有上去敲打过了。前两天无意间经过,发现上面挂了不少的乌榄,那时候就百思不得其解了。

    “不过,要上去的话,一定要小心,不要惹那窝马蜂。还有,乌榄木比较脆,容易断,不要爬太到尾。”楚胜民提醒道。

    “哦!好,下午去看看吧!我记得,那两棵乌榄好像还是油榄,挺好吃的,很久没吃那东西了。”楚家强说道。

    在楚家寨,乌榄也有些人有,都是祖宗遗留下来的,棵棵都是非常巨大的。乌榄一般又分为两种,比较好吃的就是油榄了。这种乌榄晒过之后,表面就像冒出来一层油一样,味道很好。还有一种比较次的,叫糠榄,晒过之后就是干巴巴的,不那么好吃,但产量很大。

    “是油榄,可惜每年都是结那么一丁点,都懒得上去敲了,浪费人力。”二婶说道。

    毕竟,那么大的树木不好爬。每次,都是要扛一张很长的梯子过去,顺着梯子爬到树杈上。另外,还得扛着一根很长的竹竿,上去的人可以坐在大树杈上,捉着竹竿,就用力敲打,是非常耗力气的。

    “是不是橄榄呀?”这时候,楚家强的一个表哥开口问道。

    这问题,二叔跟二婶可就回答不了的,他们就听过油榄、糠榄,还有一个黄榄。黄榄成熟后就是黄|色的,味道也还可以。

    “不同,也是一个种类吧?”楚家强开口道。

    以前,自己就注意到这个问题了。但发现所谓的橄榄枝跟藤一样,可以弄成一个环形的,便知道跟家乡里的乌榄等不一样了。

    乌榄如橄榄,青黑色,肉烂而甘,亦可作蔬茹,核差长,其中仁味松美,荐酒泛茶皆珍,相馈遗者独以核致远,微暴干,椎取仁。

    下午,楚家强等人拿着工具就朝山边的两株乌榄木走去。陈武跟周福荣抬着一个很长的梯子,有十多米。楚家强则是扛着一根同样十米左右的竹竿,后面跟着不少人,拿着袋子之类,等乌榄敲下去之后,就可以捡了。

    “原来就是这两棵呀!真够大的,这里的大树木真是随处可见呀!”唐立业等人感叹道。不用到山上,只要在村里转一圈,就能发现很多一个人抱不住的大树。

    “这都不算大,我们上去进山,里面有些才是恐怖,一株树就能用遮天蔽曰来形容。”周福荣开口道。上次,跟大家进山考察那次,就看见了不少异常巨大的古木。

    楚家强帮忙,将梯子斜竖在其中一株大树上。然后他对其他人说道:“行了,你们都走远,我跟阿雄上去就行了。”

    “我不怕!”只见一个孩子顿时说道。只见那小家伙带着一顶头盔,应该是家里摩托车的。

    “你小子将你老子的头盔拿过来,真弄坏了,你小子就要挨鞭子了。”楚家强提醒道。从上面敲打下来的乌榄,跟冰雹差不多,砸中人可能会很严重的,别以为带着头盔就万事大吉。

    说完,楚家强跟楚家雄顺着梯子爬上去。到了上面有树杈的地方,两人就分开两边坐。楚家强先敲,让楚家雄休息一会。

    “你们走远点。”楚家强对这下面的人喊道。那些家伙刚才就说过他们,但还是站在边缘的树荫下,就是不愿意走出去。

    这时候,猴子跟小松鼠也快速爬上来。它们也意会到楚家强要做什么,都顺着横枝出去,到最外面去摇动树枝,将乌榄摇下去。

    这时,楚家强看准那些比较多的,就是一阵猛敲,下面就跟下冰雹一样,噼噼啪啪往下掉。下面可能就有人中招了,尖叫一声,连忙跳出去。其他人有了前车之鉴,也不敢在阴影处停留了。

    “大哥,猴子要去捅马蜂,快点阻止呀!”楚家雄大声喊道。他看见猴子摇了一会,就游手好闲,折断一根小枯枝,就要去捅马蜂,立即就心惊肉跳起来。

    楚家强抬头一看,立马喊道:“你不要命,也别连累我们呀!”

    下面的人一听,有些人已经做好准备逃跑的姿势了。马蜂可不是开玩笑的,弄不好,还会死人的。

    猴子这才将小枯枝扔掉,挠了挠猴头,然后继续去帮忙。这家伙其实很能帮忙,但就是定不下来帮你,做什么都是三分钟热情。

    敲打了一会,楚家强就将竹竿递给楚家雄,让他敲打另一边,自己休息一会。下面的人则是跑到这边来,在不会殃及的区域开始捡起来。

    有些有经验的,就穿好手袜,就那些没经验的人捡了一会才发现,整个手掌都是黏黏的感觉,好像涂上一层胶水一样。

    “记得也穿个手袜好了。这感觉真不好,应该可以洗掉的吧?”周福荣说道。

    “现在还不严重,等一会干了,就会变黑色。能洗掉,但比较难而已,跟松香一样。”二叔说道。之前,他就提醒了这些人,但他们就是当耳边风,这回好了吧?

    (未完待续)

    第六百一十章做榄角

    敲打了两三个小时,总算大概敲完了。肯定还有一些零散的在上面挂着,但不可能完全敲得完的。

    下面的人给心机捡,楚家强下去之后,人家已经捡了三大箩筐,捡完之后,应该有五箩筐。这已经算很少了,要知道这两棵树木那么大,上面的叶子要是都脱下来,就是五辆车都拉不完。

    不过,这在历年之中,已经算很好了。往年,最好的时候,曾经让人打过,就那么三两百斤,别人一棵跟上面一根大树枝一样大的乌榄木就有啦!

    楚家强这时候艹起带过来的斧头,用力朝树身砍去,围着乌榄木砍了一会。

    “不会吧?刚摘完,就想砍掉了?这么大的数目,砍了可惜呀!”这时候,有不知情的人就劝道。

    楚胜民笑着给他们解释道:“你们可能就不了解了。这些乌榄木,每年都要砍几下树身,释放一些树脂出来,明年才会结出更高质量跟更大产量的乌榄来。”

    其他人一听,都有些不可思议了。这样说来,这种乌榄木岂不是受虐狂?还要别人砍它,才给你结果子,真是艹蛋!

    “好像很枣树有些类似,不是说枣树也要剥皮的吗?”有人突然就想起枣树。

    “人家那是开甲,的确就是剥皮。开甲的目的是割断韧皮部,暂时切断树冠光合作用产生的营养物质向根部运输,使有机营养集中树冠部分,供应开花结果,从而提高座果率。”有个人回答道。以前,在北方的时候,就亲自去枣园摘过,里面的主人跟他们说的。

    专业的人,幼树首次开甲部位选在距地面20—30厘米树皮光滑处进行。第二年在上年甲口上部5厘米处进行。以后以此类推。开甲刀口要求“上刀下坡,下刀上坡”。甲口宽度可根据树干粗度而定,一般为0。2—0。5厘米,上下两刀要等距、水平,甲口平整光滑,不伤木质部,不出毛茬,不翘皮露缝,以利愈合。

    “这两棵树,以前就有人问过,两千块要收购。那时候,还真差点就要卖掉了。”楚胜民笑道。那时候,楚家强知道了,阻止他卖树,才保留到现在。

    “两千块?太便宜了吧?”马上就有游客惊呼道。

    这么大的两棵树,两千块就要打发了,会不会太便宜了。根据他们了解,乌榄木也算是比较好的木材,很多家私就喜欢用乌榄木,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

    “呵呵!几年前的两千块跟现在的概念不一样。加上那时候家里比较困难,两千块不少了。”楚胜民解释道。那时候,一年耕种的收入,也就是两三千的样子。因此,才会那么多人想要出去打工,人家少说一个月工资就有一千多,根本就比不了。

    全部捡完之后,两头巨熊帮忙挑回去,十分轻松的样子,其他人看了均是抹汗。他们刚才可是两个人抬过的,一箩筐起码一两百斤,那两头熊就跟挑棉花一样。

    “别吃惊了,人家三五百斤压根不当一回事。”周福荣说道。这有什么惊讶的?上次那块大石头,一两千斤总是有的,还不是被它们滚西瓜一样滚走?

    “力气是大,但吃的也不少。一般人还真不敢请它们干活呀!”楚家强说道。

    没发现每次五叔公看见这两个家伙去找他要工作,都是眼皮直跳的吗?为了这事情,研究院那些人也是捉头皮。每天都要上百斤肉,上百斤蔬菜这样啃,村里面也就是楚家强等少数人能够承受得住呀!

    回去之后,二婶已经烧好水,大家将乌榄倒进锅里,浸泡一会。楚家强捞起来一个,轻轻一捏,发现已经很软了,马上捞起来。

    大家就围在一起,前面都有一根细线。他们要做榄角,就用细线在中间缠一圈,就能很轻松将乌榄的肉切成两半。

    “现在可以吃了吧?”周福荣闻起来感觉挺香,于是问道。

    “可以了,现在就是熟了。”也有的人就喜欢这样吃,尤其是那些孩子。最好就是晒干之后,然后用瓦锅炖过,或者炒过,用来下粥,农村一般都是这个做法。

    猴子见周福荣直接吃,也偷偷拿走一块,塞到嘴里。不过,可能不是它喜欢的类型,所以没有继续拿。

    “这些榄核去年四五块钱一斤呀!听说,人家收去要里面的榄仁,做月饼的。”二婶说道。自己中秋节吃五仁月饼的时候,就能看见榄仁的影子。那时候,村里多的人,能卖几千块。

    “二婶,你小看了榄核的作用了。四五块钱一斤收走,仅仅是拿榄仁做月饼,不觉得亏吗?”周福荣说道。他是很清楚榄核的作用的,跟大家解释:“除了榄仁做月饼之外,这些壳作用更大。它们可以做成很好的活姓炭,以及核雕。”

    根据他的了解,榄核取去仁后剩下来的核壳是一种很好的烧料,潮。州“功夫茶”功夫之一就是火炭,一般认为最好的炭,是榄核炭,其次才是“楝子炭”,取其火猛耐烧,少烬无杂味。

    另外,在粤省,榄核的核雕可是很出名的。榄核雕刻是粤省有名的手工艺之一,艺人们用它可以刻成船只、花篮、人物、动物等等。一粒榄核刻成的船只,其上有楼阁、人物,甚至器皿服用,应有尽有。这些核雕,是传统的出口工艺美术品,此外也有人用它治印,只是不流行罢了。

    “你们粤省,这些橄榄类似乎真的很受欢迎。我在省城的时候,他们不是很流行什么鸡公榄吗?”有个人突想起,自己在粤省省城街头,就看见有人腰间挎着一个色彩缤纷的大公鸡模型,里面装着一些鸡公榄,拿着一个唢呐,一边吹,一边卖。

    “呵呵!听你这样说,好像还真是。这些橄榄类的果实,好像真是粤省比较流行。”楚家强一听,感觉还真是这样。

    鸡公榄自己也吃过,那时候只是好奇。据说,鸡公榄是是省城著名特产小吃,实际上就是粤省特产白榄,是用上好的白榄经过复杂的工艺腌制加工而成的。有甜的、有咸的、还有辣的,甜的是和顺榄,咸的是甘草榄,辣的是辣椒榄。鸡公榄入口清甜爽脆,回味无穷,为广府人普遍喜爱的传统糖果。

    (未完待续)

    第六百一十一章吹泡泡糖

    这时,小松鼠却收集了一些榄核。这些榄核很坚硬,它最喜欢这样的食物了。刚才,大家就看见它将坚硬的榄核咬开,吃里面的榄仁。

    “松鼠的牙齿可真够利的。”李泉虽然见识过小松鼠的厉害,平时吃坚果,都是很轻松的,但看见那么厚的核都被咬开,就不得不感叹了。

    “应该说它们鼠类都是牙尖嘴利的。”楚家强说道。就拿家里的小金它们来说吧!以前石头都能咬蹦,可见一斑。而农村最常见的老鼠,本事也是一个比一个强,家里那些坚硬的米缸,也能帮你要出一个洞出来,溜进去偷米吃。

    这时候,猴子也龇牙,指着自己的牙齿,似乎在说自己的也不差。周福荣一撇嘴:“你那是尖嘴猴腮好不?”

    其他人顿时大笑起来,猴子虽然不知道周福荣说些什么,但看见大家大笑,便知道那家伙说自己的坏话,很气愤地指着周福荣。

    偏偏这时候,鹩哥还飞过来嘲笑:“尖嘴猴腮!尖嘴猴腮!”

    猴子顿时忍不住了,追着鹩哥就朝屋外去。大家也知道,这家伙极端小气,跟人家小松鼠刚刚相反的姓格。

    “小气鬼,说一句都不行!”周福荣嘀咕道。

    其他人淡淡一笑,何止小气,有时候是有仇必报,惹上它,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它捉弄回来。鹩哥就被它捉弄过几次,等人家飞进木屋子要睡觉了,它就偷偷将门用绳子绑住,搞得人家第二天出不来。

    不久之后,猴子从外面回来。大家一看,顿时乐了。只见那家伙不知道谁给的泡泡糖,也学人家吹起泡泡来。

    农村就是泡泡糖,没有城市那么高级的口香糖。它是以天然树胶或甘油树脂为胶体的基础,加入糖浆、薄荷、甜味剂等( 随身山河图 http://www.xlawen.org/kan/1543/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