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部分阅读
作者:放映员
第001章 【重生在北大荒】
1973年,夏至。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二十四团胜利农场的育红班里,胡闹捏着笔杆子,奋笔疾书。当别的孩子冥思苦想半天才能歪歪扭扭的写出几个答案时,胡闹已经工工整整的答完了这份幼稚而又简陋的试卷。
育红班是这个时期对幼儿园或者学前班的一种别称。但和学前班所不同的是,育红班读完以后需要参加考试,若是达不到要求便不能入读一年级。班里的老师是从农场里的干部家属中挑选出来的,水平不算多高,主要是政治背景过硬,通过了组织的考核。
“老师,交卷。”
试卷其实就是一张稿纸,而考试的题目都写在小黑板上,考试之前老师会带领大家朗读几遍,答题的时候只需依次在稿纸上写下答案就成。
老师接过胡闹递来的试卷细细的扫了一眼,露出了满意的神色。相比较其他的孩子来说,七岁大的胡闹一直是班里的佼佼者。说话有条有理,吐词清晰,思维敏捷。字写的工工整整,隐隐透出成年人才会拥有的笔锋。
当然,对此老师也能够理解。毕竟胡闹的父母都是高中毕业生,据说他的爷爷奶奶还是大学教授。这种家庭氛围出来的孩子,出类拔萃一点倒也属正常。
可惜,这年头知识分子是臭老九,知识越多越反动。
※※※
农场西边儿是一片蓊蓊郁郁的白桦林,挺拔高俏,微风吹动的时候,树叶摩挲,宛若儿女情长般的怯怯私语。胡闹很喜欢这里,无聊的时候,总喜欢一个人靠坐在树下,衔上一根青草,仰望着天空呆。
“已经两年了吧。”胡闹唆动着叼在嘴里的草茎,茫然的望着天,草叶子如同肚皮舞娘一般扭摆荡漾个不停。
两年前。当他从车祸地昏迷中清醒过来地时候。不知道为什么。他地脑海里突然冒出了刘谦常说地那句话: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地时刻。是地。他见证了一次奇迹。一次越时光地奇迹。
他曾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和《大话西游》里地至尊宝沾亲带故。以至于一场车祸竟然会产生月光宝盒地效果。硬生生地让时光倒退了四十年。从2o12年地上海回到了1971年地北大荒。更荒诞不羁地是。他现自己竟然从一个生理和心理都育成熟地年轻人。变成了一个小胳膊小腿儿地幼童。
巨大地差异让他无法做到平静面对。坦然处之。特别是看到那对称呼他为儿子地年青夫妇。和他们那关心爱护地眼神时。他地心绪激荡不已。
上辈子。他是一个孤儿。他曾无数次在脑海中勾勒着亲生父母那模糊地面容。但却怎么也无法让他们变得清晰;他也曾奢望有一天父母地身影会出现在他地面前。让他可以扑在妈妈地怀里撒娇。骑在爸爸地肩膀上嬉戏。但直到出车祸地那一刻。这个愿望也没能实现。
而现在。这对年轻地夫妇终于让他如愿以偿地喊出了埋藏在心里二十多年地那声爸爸妈妈。假如这是一场梦。他希望永远也不要醒过来。
好在时间证明了他不是在做梦。如果要用一个准确地词语来形容地话。他觉得自己是重生了。而且是脱胎换骨地重生。因为出车祸地时候他不过才二十来岁。但时光却倒退了四十年。也就是说。他这辈子地人生和上辈子完全没有任何地交集。
他承接了自己所占据的这个躯体里的所有记忆,虽然他弄不明白自己的灵魂为何会穿越到这个在高烧中濒临死亡的孩子身上,但对这个体弱多病的孩子他或多或少的有着一丝愧疚。因为他能清楚的听到,孩子最后的记忆里,那一声声爸爸妈妈的呼唤。对此,他只能默默的祷告,我延续了你的生命,也会延续一个为人子女的责任,我会用我最大的努力照顾好你我的父母。
重生之初的这段时间里,虽然一直躺在病床上,却是胡闹最快乐的日子。每当看见妈妈将一勺热粥送到嘴边轻轻的吹凉,再喂给自己喝下的时候,他就觉得喝下的不是粥,而是蜜,甜到心里。
当然,在快乐之余,也有让他哭笑不得的地方,因为他这辈子的名字竟然叫做胡闹。他当时就想,难不成这辈子的父母家人是搞艺术的?还是喜剧艺术?要不然你取啥名字不好,非得取个这么操蛋的名字。这下好了,以后咱不胡闹也成胡闹了。
※※※
声声鸟鸣回荡在白桦林中,和那树叶摩挲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仿佛一动听的交响乐,叫人沉醉。靠坐在树下的胡闹慢慢的合上了眼皮儿,叼在嘴里的青草也无力的耷拉了下来。
胡闹很累,每当在这白桦林里呆的时候,他总会想到很多很多,前世的记忆和今生的处境在脑海中一幕幕的展现。特别是见识到这个时代落后的人和物,让他常常会萌生出这样一个念头:既然重生了,拥有越旁人四十年的认知,那么,是不是应该为这个落后的时代做些什么?
这个念头曾让胡闹很激动,心里那股延续自上辈子的爱国情怀,让他当即便冲动的给自己立下了座右铭:为中华之崛起而重生。他觉得自己的重生是一个契机更是一个强大的作弊器,就像是蝴蝶效应一般,拥有前四十年认知的翅膀轻轻扇动,即便力量微薄,但也未必不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经济展的步伐。
但是,当冲动逐渐冷却,当胡闹冷静的去思考如何崛起的时候,却赫然现,思维根本无法延续下去。这其中有这个特殊年代的种种限制,有自身年龄的差距,也有周围环境的影响等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让他根本无法施展手脚。
纠结在这样的问题中时,胡闹便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虽然心情急迫,急于做点什么,但是现实却不得不让他变得淡定和妥协。他很清楚,真要放开手脚去做些什么,不仅要把时间推移到改革开放以后,而且需要考虑的东西还有很多,譬如,政治靠山,资金积累,人脉关系,目标方向,详细步骤等等,这些基础条件一样都不能少。在这些条件暂时都无法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他只能一边儿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童年,一边儿暗暗的积蓄和思考,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
※※※
“闹闹,嘻,就知道你在这里。”一个穿着小号绿军装的小女孩儿,又蹦又跳的出现在了林中的小路上,那摇摆不停的马尾充分的张扬着她的活泼和野韵。
胡闹懒洋洋的睁开眼睛,看着小女孩儿跳跃的身影,却不由的头疼起来。
女孩儿名叫朱妞妞,小名儿就取了后面两个字妞妞。妞妞今年十岁,比胡闹大了三岁,上小学二年级。和胡闹的父母一样,妞妞的父母也是从北京来到黑龙江建设兵团建设北大荒的知青,不过比要胡闹的父母早几届。妞妞的父母是66年第一批来到北大荒的知青,属于老三届(66-68),而胡闹的父母则是69年来到北大荒的,属于新五届(69-73),74年到78年这一批知青则被称之为后五届。
原本妞妞一家并不在胜利农场,而是在胡闹重生的那一年,从别的农场调到了胜利农场,巧合的是和胡闹的父母一样被分在了三连。因为同是北京来的知青,又凑巧分在同一个连队,并且都是未来之前便以成家有了孩子,俩家人的关系自然不错。
至于胡闹和妞妞两人的渊源,得要从他们认识的第一天说起。当时俩家大人的关系处的非常好,自然也希望底下的孩子也能够玩的亲密一些,便拉着俩家小孩相互认识。妞妞因为比胡闹长几岁自然以小大人自居,对小她三岁的胡闹挺看不上眼,认为这是一个小屁孩儿。而胡闹虽小,身体里面却藏着二十多岁成年人的灵魂,对一个小女孩儿自然也没什么兴趣,让他跟一个不懂事的小丫头疯耍嬉戏,还不如躲在白桦林里美美的睡上一觉。于是两人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相互都没碰撞出什么火花来。
若事情就这样,那倒也没什么。可是大人们见俩孩子不说话,以为俩孩子害羞,便主动替他们介绍了一番,然后怂恿着他们相互打招呼认识一下。坏就坏在胡闹听到这女孩儿的小名儿叫妞妞,再看到她那俩枚可爱的小虎牙,不自觉的就想到了老舍先生的作品《骆驼祥子》里面那个颇有心机的中年妇女虎妞,于是下意识的就喊了一声:“虎妞。”
本来这也不算啥,但偏偏曾有人这么称呼过妞妞,而妞妞又特讨厌这外号,于是俩小孩儿第一天见面就干了一架。当然,胡闹一开始是处于被动防守和挨打的位置,他一个二十来岁的大老爷们儿哪能跟一个不懂事的小女孩儿较真啊。
可他二十多岁的灵魂不假,但身子骨却还是个小孩儿啊,被这丫头揍了几下还真不是一般的疼,只好还手了。当然,他也抹不开面子挥起小拳头跟这丫头对着干,只能出手捉住了她的小手腕。谁知道,这丫头手劲儿着实不小,胡闹吃不住劲,心一横,干脆整个身子压了上去,俩孩子一起倒在了地上打滚。最后若不是俩家大人把他俩给拉开,还不知道得在地上翻腾到什么时候。
此后,妞妞算是跟胡闹彻底卯上了。大人不在的时候,妞妞就想着法子找胡闹麻烦,想不出法子的时候也找胡闹麻烦,总之就是一言不合便开打,这时候的妞妞会给人一种彪呼呼的感觉。
有的时候打出真火了,胡闹也会给她来上几下。也不知道是小孩子的感情特别单纯还是怎么着,打着打着,俩人关系倒是变好了,不打架的时候也会说说话了。再后来,有次看到妞妞跟比她大的孩子打架的时候,见妞妞吃亏,胡闹也插进去帮忙,俩人联手揍得大孩子屁滚尿流。
有了这次的经历,妞妞和胡闹的关系彻底的铁了,经常拍着胡闹的肩膀小大人似的说:“以后咱俩就是铁瓷儿,有人欺负你就报我的名儿。”
或许是在妞妞的身上寻找到了失去多年的纯真。胡闹在哭笑不得之中,也认可了这位幼小的铁瓷儿。
“喂,你怎么不说话啊,想什么呢?”妞妞蹦蹦跳跳的身影在胡闹的身前停了下来,俯着身子,伸出洁白的小手晃了晃。
胡闹重新唆动起嘴里的青草,揉揉额头,觉得头疼的厉害。当初俩人不对眼的时候,还觉得这丫头彪呼呼的有那么点可爱。但是现在俩人关系好了,他才现原来这小丫头不是一般的黏人。
“不想说话,懒得动。”胡闹有些无奈的瞥了瞥她那双大眼睛,懒洋洋的说。
“这可不行,你这是娇气。伟大的领袖**教导我们说,要磨练掉身上的‘娇骄二气’成为一块革命的有用钢。”妞妞背起小手,脸上的表情小大人似的一本正经。
胡闹被逗乐了,忽然现这丫头还有那么一点冷幽默。不过话说回来,这年头有个很奇怪的现象,不管是写作文也好,说话也好,大家总喜欢在开场白之前加上一句,**教导我们怎么说,**教导我们怎样做。**曾经说过的话叫最高指示,**不久说过的话叫最新指示。每当胡闹听到这些的时候,就忍不住想起另一位伟人的话,“不要搞个人崇拜嘛!”
“你笑什么啊?真讨厌。”妞妞哼了一声,不满的伸出小脚,在胡闹的腿上轻轻的踢了一下。
胡闹止住笑声,摆摆手说:“不笑了,不笑了。对了,你这么早就放学了么?”
妞妞点点头,笑嘻嘻的在胡闹的身边躺了下来,小脑袋就搁在胡闹的腿上。胡闹一阵龇牙,埋怨道:“你能不能别老把我腿当枕头使?”
妞妞却是扭了扭小脑袋,惬意的眯着眼睛说:“小气,枕你腿上比较舒服嘛!”
“闹闹,听说你今天参加育红班的升学考试了,考的怎么样啊?”妞妞歪过脑袋,拿马尾在胡闹的腿上挠了几下。
“还好吧。”
对于胡闹来说,这种考试和侮辱他的智商没什么区别,要知道上辈子他虽然是孤儿,却是一名实打实的天才少年。十四岁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科大少年班,十八岁便成功留学美国,并且还在华尔街闯下了赫赫名声。现在让他回头跟一帮幼儿园学前班的小朋友在一起学习,他能提起兴趣么?闭着眼睛也能得满分,这种幼稚的试卷分属他自然兴不起任何炫耀的心思。
胡闹说的模糊,但妞妞却在这个问题上锲而不舍,追问道:“那到底能不能通过考试啊?”
“应该行吧。”胡闹懒洋洋的应了一声。
谁知道妞妞一听就不乐意了,翘起身子,嘟着小嘴说:“不行,你一定不能通过。”
胡闹一愣,诧异的问道:“怎么了?为什么不能通过呀?”
妞妞扳着小指头,满脸不高兴的说:“你今年才七岁,而我可是八岁才入读一年级。你要是现在就通过了考试入读小学,那可就比我早读了一年。这可不行,人家可是要大你三岁呢。”
早读一年书跟大不大自己三岁有什么关系?胡闹苦笑,他很清楚在这种逻辑问题上和这小丫头较劲完全是给自己找不自在,便索性舒服的眯着眼睛不说话了。可妞妞却是不肯放过胡闹,扑在他身上使劲的闹腾,嘴里嚷嚷着:“不行不行,闹闹,你一定不能通过,你得乖乖的再读一年育红班才可以读小学,不然人家只能大你两岁了。”
胡闹闭上了眼睛,以无声相回应。
妞妞喋喋不休,半晌之后冒出一句话,胡闹听的差点吐血。妞妞说:“妈妈讲过,女大三,抱金砖呢。”
…………
第002章 【棒打獐瓢舀鱼,野鸡飞饭锅】
傍晚的时候,胡闹和妞妞离开了白桦林,牵着手儿荡漾在麦田边,轻风拂煦,火烧云那嫣红如血的颜色染透了他们的脸庞。
“闹闹,快看那是什么?”
随着妞妞手指的方向,胡闹看到柴火垛里露出了几根细细长长的尾羽,暗褐色带点沉蕴的红,其上如同竹节一般点缀着黑色的斑点。
“这是野鸡。”胡闹一眼就认了出来,轻轻一扯妞妞的小手,俩人都有些兴奋,蹑手蹑脚的慢慢移了过去。
对于北大荒来说,类似于野鸡这样的野生资源极其的丰富。当地的民谣就曾这样唱: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平时没事儿的时候,农场的知青们就喜欢扛着猎枪,在山林中游荡,到了晚上总会提着丰盛的猎物回来。还曾有几个知青和附近胜利屯儿的老猎人一起猎到过黑瞎子。
当然,民谣里所唱的那种现在看来有些夸张的语调只是早期在北大荒还没有建设时的情况。而北大荒被开垦建设以后,大家还并没有意识到保护野生资源的重要性,这些野生资源遭到了大肆的破坏,数量上相比较早期来说要少了许多。
除此之外,小鬼子也曾给北大荒的这些野生资源带来过毁灭性的灾难。当年小鬼子入侵中国,进入东北三省的时候,曾带着大队人马用机枪扫射,也不知道捕杀了多少野生动物。特别是獐子,公獐子的肚脐儿部位有一个可以分泌麝香的香囊,麝香那可是金贵的东西,价值比黄金还要贵重,这些贪婪的小鬼子又岂能放过。
“闹闹,我来捉吧。”妞妞捋起袖子,一脸的兴致勃勃。
胡闹捏着她的胳膊,把她的身子往自己的身后拽了拽,压低声音说:“别闹,这野鸡可不是家鸡,带着野性儿,弄不好就会被它伤着的。要是它那尖利的爪子在你脸上挠了几下,你可就破相了。还有那尖嘴,一戳就是一个窟窿,到时候你可别哭鼻子。”
妞妞虽然性子有些彪呼呼的,但毕竟是个小女孩儿,被胡闹这么一说就胆怯了。嘴上却有些不肯认悚,嘟着嘴瞪着胡闹哼道:“我不会捉,你会捉么?”
胡闹略显得意的一笑,说:“你不知道我和胜利屯刘老倌儿关系特好么?他可是带我打过好几次猎呢,捉野鸡对我来说还不是小菜一碟。”
妞妞哼了一声。说:“你别得意。我现在没有带着刺刀。要是有刺刀地话。我上去就给它几刀。看它还怎么挠人。”
胡闹有些无语。觉得这丫头有些偏执性暴力和血腥。
其实胡闹并不知道如何捉野鸡。刘老倌儿地确跟他关系很熟。而且是个经验丰富地老猎人。也地确带他打过几次猎。但是打猎都是用猎枪。没有谁会去空手捉野鸡。胡闹自然不曾从刘老倌儿那里学来这一手。
他之所以有信心。是因为上辈子在菜市场见过鸡农捉野鸡地架势。实则跟捉家鸡地方式没什么太大地区别。只是这野鸡地劲头比家鸡更猛一些。而且要防备着野鸡可能地攻击性举动。
在野鸡地躲藏地柴垛前停下地时候。胡闹和妞妞都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妞妞更是有些紧张地那手指使劲地搅着衣角。俩人都有些害怕这野鸡突然飞走了。那可就真是鸡飞蛋打一场空了。
胡闹定了定神。预测着距离。野鸡躲藏地位置比他地身高略高一些。所以必须得防备野鸡地爪子和尖嘴可能挠到脸。柴垛很松弛。手伸进去按住野鸡并不难。但是必须要计算好时间。保证同时按住它地身子和擒住它地脑袋。
经过一番思量以后,胡闹动了。迅雷不及掩耳的冲前一步,一手斜按住野鸡的背部,一手飞快的伸进去捏住了野鸡的脖子。野鸡出了咕咕的声音,开始挣扎起来。而这时,胡闹已经飞快的将压在野鸡背上的那只手变为绞住了它的一双翅膀。另一只手将紧捏着的鸡脖子塞进了翅膀里面,固定住。然后将它慢慢的从柴垛中提了出来。没有了东西借力,野鸡的一双爪子虽然还踢腾个不停,但却已毫无作用。
一边的妞妞看的的心花怒放,拍着小手,毫不吝啬的夸道:“闹闹,你可真厉害,咱们抓到野鸡喽!嘻嘻,晚上让妈妈给我们做红烧鸡。”
回到家的时候,胡闹的父母也刚从大田里了干活回来,一身泥一身汗。胡闹的妈妈吴凤娇正提着篾制的水瓶往面盆里倒水,胡闹的爸爸胡振华则是用面巾拍打着身上的尘土。
“爸妈。”胡闹甜甜的叫了一声,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喊出这两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称呼时,胡闹的心里总是有一股暖流在缓缓的游动。
妞妞也急不可耐的从胡闹的身后跳了出来,扬着小脸喜滋滋的说:“叔叔阿姨,你们快看,闹闹捉了一只活的野鸡。是我在柴垛里现的呢。”
妞妞说着,有些得意的翘起了下巴。仿佛她现野鸡的功劳比胡闹捉住野鸡还要大。
胡振华停住了拍打的动作,看着儿子提在手里那不断扑腾的野鸡,有些吃惊的说道:“儿子,厉害啊,野鸡都能捉住,看来晚上有下酒菜了啊。”
妞妞不乐意了,走过去,捉住胡振华的衣角嚷道:“叔叔,叔叔,这野鸡可是我在柴垛里现的呢。本来我想捉的,可是被闹闹抢先了,哼。”
说着,回头嘟嘴瞪了胡闹一眼。
胡振华摸摸妞妞的脑袋瓜子,翘起大拇指说:“对,还是妞妞的功劳最大。”
妞妞一听,乐了,小下巴又得意的扬了起来。跑过去邀功似的捉住了吴凤娇的衣角,说:“阿姨,野鸡可是我现的呢。”
吴凤娇放下水瓶,也笑着摸摸妞妞的小脑袋说:“妞妞厉害,闹闹可比不上你。”
胡闹自然没心思跟妞妞这小丫头计较谁的功劳大,看着手里不断扑腾的野鸡,无奈的朝胡振华说:“爸,我手都酸了。你赶紧找个绳子来将它给绑住,不然我手一松,它可就飞跑了。”
胡振华兴冲冲就要去找绳子,吴凤娇却是拉住了他,白了他一眼说:“急什么,赶紧洗脸吧。我去找绳子,顺便将这鸡给杀了。”
说着,又转头对妞妞说:“妞妞,回去叫你爸妈过来,晚上一起吃饭。”
妞妞应了一声就要往外跑,刚将面巾浸入面盆的胡振华急忙补了一句,“别忘了,叫你爸把那高粱酒带上。”
※※※
晚上俩家人在一起聚餐,主食就是胡闹捉来的那只野鸡,佐以高粱酒,女人们聊的痛快,男人们喝的正欢,俩小孩儿夹在其中就拼命的吃鸡。
“爸,我经常听老乡们唱什么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这都是什么意思啊?”席间,胡闹朝喝的面红耳赤的胡振华问道。
胡振华敲着筷子笑着说:“这些你可得问你的朱叔叔,他可是老荒人了,这里的事情他都熟。”
妞妞就拿胳膊捅着他的爸爸,嘟着油汪汪的小嘴说:“爸爸,你给说说啊。”
妞妞的爸爸叫朱启明,和胡闹的爸爸一样,喝酒都是伤脸的主儿,几杯高度的高粱酒下肚,脸红的跟关公似的。
“行,那我就给你们说说。”朱启明清了清嗓子说:“先说这棒打獐子吧。你们应该都知道咱北大荒的冬天那是满山遍野的皑皑白雪吧。遇到有太阳的天气,那些积雪多多少少会融化一点,但是等到了晚上,融化的雪水又会被冻住,形成了一个坚固的冰面儿。咱们平常走在上面的时候不会下陷,那些动物走上去也不会陷下去。但是等到他们受到惊吓的时候奔跑起来,由于四肢拼命的踢腾就很很容易被陷住,而且一旦陷下去就很难再拔出来。”
“为什么很难拔出来呢?”妞妞打断了爸爸的话。
朱启明在妞妞的小脑袋上轻轻的弹了一下,笑道:“笨丫头,那冰层下面可是又松又软的积雪。动物陷下去以后,靠着这些厚达三四尺的积雪也借不上力,毕竟它们的四肢也就那么长嘛!所以肚皮被冰面托着,四肢就在下面的积雪中瞎折腾,挣扎半天也跑不出多远。这时候追赶捕猎的人,很轻松的用木棍棒子给他们几下,便能捕捉到这些动物了。”
胡闹有些疑惑的问道:“叔叔,那为什么说棒打獐子呢?是不是獐子比较好捉一些?”
朱启明点点头说:“是啊,冬天的时候,相比较而言,獐子更容易捉。因为獐子的活动范围和其他动物不一样,比如说狍子和鹿,大都是在山上活动。而獐子则是喜欢在草甸子的小树棵里活动。猎取的时候,先扛着雪踏板四处追赶獐子,看到獐子往冰面儿上跑去的时候,便穿上雪踏板,握着棍子,顺势滑行。雪踏板在冰面上的滑行度很快,而且不会陷下去,木棍可以控制方向和度。等到獐子陷在雪中的时候,就可以拿棍子打獐子了。”
“爸,那什么是雪踏板啊?我好像都没有玩过啊!”妞妞又问道。
胡闹也没听说过什么雪踏板,但他倒是见识过滑雪板,看这俩名字如此相近,会不会就是同一种东西。便问道:“叔叔,这雪踏板应该就是滑雪板吧?”
朱启明摇摇头,笑着朝身边呶呶嘴说:“这个你问妞妞她妈,当初她可是亲手做过这雪踏板呢!”
妞妞的妈妈叫戴雪梅,她轻轻搂住了女儿的小身子,摸摸她的脑袋,笑着说:“雪踏板可不是滑雪板,我当初也是跟本地老乡们学的。用弹性好的核桃木或者水曲柳木做板材,形状较滑雪板更宽更短,前端向上翘起。行走在比较松软的雪上时,会不那么容易陷在雪中。而要从高处往下走时,就可以当成是滑雪板来滑行了。因为它比较短,在树林中可以比较方便地转向,所以当地人都叫它雪踏板。”
“妈,那你可得教妞妞做。”妞妞在妈妈的怀里不安分的扭动着身躯。
戴雪梅慈爱的点点头。
“叔叔,你继续说吧。”胡闹又期待的看向朱启明。
朱启明跟胡振华对抿了一杯酒,亮底以后,笑着说:“这瓢舀鱼和野鸡飞到饭锅里,是说这两种动物在北大荒的数量太多,实则就是隐喻北大荒的野生资源丰富。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鱼,夏天的时候在排水沟就能抓到鱼,冬天的时候砸一个冰窟窿也能捞到鱼。而野鸡这玩意儿在早些年的时候那可是跟麻雀似的一大片一大片的,中午撒上“药豆”,到晚上的时候得用麻袋来背这些死掉的野鸡,可见数量之巨大。”
说完,朱启明叹了一口气:“不过可惜啊,现在可不能跟以前比了。现在这些野生动物比以前可要少多了。我跟你爸上次去打猎,转悠了半天也就打到了三只野兔子一只野鸡。那些体型再大些的,一个也没遇上。”
胡闹知道这时候的人还没有资源环保意识,没有节制的捕猎,这些野生动物的数量又如何能不下降。想到这里,嚼在嘴里的鸡肉也变得无味起来,心里有些感叹。野生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浪费了毁灭了,以后就不会再出现。即便能再出现,也得在封闭式的条件下,休养生息不知道多少年。
一灯如豆。
胡振华喝得有些多,早早的洗漱躺在床上已经进入了梦乡。胡振华睡觉有个优点,就是不打鼾。反观隔壁妞妞他爸朱启明,那鼾声跟打雷似的,隔着一道墙都能听的清清楚楚。
虽然已经是六月份的天气了,但因为北大荒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晚上睡觉的时候还是有些冷。吴凤娇轻轻的替胡闹掖着被角,摸摸胡闹的额头问道:“闹闹,今天育红班的考试怎么样?”
“放心吧妈妈,没有问题的。”
吴凤娇微微一笑,俯下身子在胡闹的额头上亲了一下。自从两年前儿子高烧病愈以后,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一般。以前体弱多病的身子慢慢的变得强壮,脑袋瓜子也是越来越好使,无论什么字,看一遍就能写就能记住,算术题更是从来没出现过失误。对于儿子的转变,吴凤娇自然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只是她不可能会想到,两年前,她的儿子就已经换了一个新的灵魂。
门被轻轻的敲响,吴凤娇捏捏胡闹的鼻子,让他乖乖睡觉,便起身去开门。门打开后,外面站着的却是妞妞。吴凤娇有些奇怪的问道:“妞妞,你怎么还不睡觉?闹闹可都已经睡了,你要是找他玩的话,可得等明天。”
妞妞摇摇小脑袋,抱怨道:“阿姨,我不是来找闹闹玩的。我是过来睡觉的,爸爸打呼噜的声音太吵了,我睡不着,想过来跟闹闹一起睡。”
吴凤娇轻轻一笑,耳畔传来的呼噜声的确不小,相比较而言,自己丈夫的睡觉习惯真有些难得了。
妞妞钻进胡闹的被窝以后就不安分的攀住了他的身子,胡闹头疼的很,睡个觉这小丫头也要黏上来。这还让不让人安生了啊?
胡闹转过身子,任凭妞妞如何折腾也不搭理她。妞妞毕竟还是小孩子,一会儿就累了,呼吸慢慢的变得平稳。
灯灭了,除了那连绵不断的鼾声,一切都安静了下来。
…………
第003章 【举秀才,不知书】
在历史的长河里,知青上山下乡既是浓重的一笔,也是转眼的瞬间。他们把把青春年华和聪明才智都献给了那片黑土地,同时也学会了真诚相待勇于奉献。他们是悲壮的一代。
※※※
东北季风常沿黑龙江谷地进入东北,所以北大荒的夏天并不是太热,有些高山和极北地区甚至无夏。
8月份。
胡闹在育红班的升学考试成绩已经下来了,毫无疑问的通过了考核要求,升入场部所建的简陋小学。而妞妞则因为不满意胡闹比她早入学一年,跟他别扭了好一阵子。。
由于秋收以后,“大烟泡儿”刮起来,大家都躲在炕上过着“猫儿冬”,孩子是无法上学的,所以七八月份按说是暑假的时间,却不会放假,学生依旧上课。不过上的都是半天课,有的时候也会连着几天没有课。
没课的时候,无聊的胡闹就会被同样无聊的妞妞押着四处乱逛。有时会在白桦林驻足,听着远方的人们唱着“高高的白桦林里有我们的青春在流淌”。有时会游荡在橘黄|色的野百合和红色杜鹃花铺就的大草甸子上,笑声在百花丛中飘逸。
这天下午,胡闹和妞妞都没有课,俩人牵着小手儿瞎逛悠,打着无聊的时间。胡闹忽然想起很久都没去黎叔那里借书看了,反正下午也无事可做,不如去借本书消遣一下。
黎叔全名叫黎宁国,也是三连的知青,胡闹第一次叫他黎叔的时候,觉得挺逗,因为他想起了几十年后的那部电影《天下无贼》,那里面葛优所扮演的贼道大佬也叫做黎叔。
当然,这位可不是什么贼道大佬,也不是黎叔的原型,他只是一位朴朴实实的北大荒知青。
黎宁国的年龄比胡闹和妞妞的父母略小一些,但外表看起来却比实际年龄更显得老成了许多。他的脸有些偏瘦,常年留着一头板寸,唇上鼻下的位置有着浓密的胡须,鼻梁上架着一副厚厚的眼镜片儿,嘴里总喜欢含着他那宝贝似的沉黑色烟斗。光看这幅造型,就能感觉到其中流淌着的书卷气。
黎宁国最崇拜地人就是鲁迅。身行气质或多或少都在刻意地模仿。特别是早些年看到鲁迅地照片里含着烟斗那正气凛然地模样。勾地他立刻去买了烟斗和烟丝。从此无论去哪里。嘴上都不忘记含着烟斗。
胡闹和黎宁国地关系挺好。这倒不是因为黎宁国和他地父母同是三连地知青。更不是他身上所散出地那股子书卷气吸引了胡闹。而是因为他乃是整个场部藏书最多地知青。据说。黎宁国来农场地时候带了一个大箱子。里面没有别地物品。只有书。满满一大箱子地书。
胡闹平时老喜欢从他这里蹭点书回去解闷儿。黎宁国倒也不吝啬。逢借必给。对于爱看书地孩子他是打心眼儿里喜爱地。
当然。还有一点。胡闹不似一般小孩那样。对待书本地态度和草纸差不多。他从不把书本弄脏弄皱。借地时候什么样子。还回去地时候还是什么样子。很有点完璧归赵地味道。
只是每回胡闹还书地时候。黎宁国都会借机提问书里地内容。一开始他还不太相信这么一个七八岁地孩子能把厚厚地一本书在几天内看完。就算是查阅书本中地生僻字也需要几天地功夫吧。但每回胡闹都能将他提出地问题完完全全地回答出来。这就不由地他不信服了。
去地路上。胡闹记起来现在是上工地时间。大人们都下大田干活儿去了。黎叔也应该去了。黎叔不在。这书肯定是借不成了。胡闹便以为白跑了一趟。颇有些意兴阑珊。
可叫他意外的是,当他和妞妞溜达到黎叔宿舍的时候,却意外的现黎叔并没有去上工,而是叼着烟斗,坐在小板凳上,双目无神的透过厚厚的镜片瞪着天空呆。他身前的地上摊着一本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风吹过的时候,纸张猎猎作响。
胡闹和妞妞对视了一眼,都觉得有些奇怪,黎叔平常挺潇洒的一个人啊,怎么今天成了这幅模样?该不是遇上什么事儿了吧?
“黎叔,你这是在干嘛呢?今天没去上工么?”胡闹走过去轻轻地问道。
黎宁国恍然低头,透过厚厚的镜片,胡闹看见了里面那双茫然没有焦距的眼睛里,流淌着一种说不出的悲哀和绝望。
“黎叔,你这是怎么了?是不是没烟丝了啊?”妞妞笑嘻嘻的蹭到了黎宁国的身边,这丫头对他的烟斗特别感兴趣,没事儿的时候总爱揪住他的烟斗玩个不停。
黎宁国没有躲开妞妞的小手,烟斗被抽走了,嘴却是保持着原样半开着,一缕烟雾似闲庭漫步一般自唇边袅袅升起。
妞妞一边儿把玩着烟斗,一边拿大眼睛小心翼翼的朝胡闹递着眼神。胡闹倒也觉得奇怪,虽然黎叔平时书卷气重了一点儿,也不似今天这般跟丢了魂儿似的啊?
轻轻的拣起摊在地上的《朝花夕拾》,现书眉上用钢笔写着两个刚劲有力的字——呐喊。“喊”字的那一点更是力透纸背的将纸张都给戳破了。
※※※
白桦林。
轻风和煦的吹拂,一缕缕青草香和那些不知名的花儿散出的香味混合在一起,陶醉着人们的鼻子。高大的白桦树下躺着两个半大的孩子,胡闹靠着树背,而妞妞则是躺在软软的草地上,小脑袋依然顽固的搁在了胡闹的腿上。
“闹闹,那白卷什么铁生的究竟是什么人啊?那么厉害嘛?怎么黎叔提起他的时候就害怕的哭了呢?”妞妞满腹疑惑,捉着马尾,用白生生的手指轻轻的搅动,大眼睛则是一眨不眨的看着胡闹。
胡闹无声的笑了笑,他知道黎叔那不是害怕,而是一种绝望。张铁生这个“白卷英雄”对于这一代人来说,不仅仅是报纸上所竖立的反潮流英雄,更多的人却是从他的身上看到了悲哀和绝望。
1973年恢复文化考察,白塔公社的张铁生正是在这样的机会下参加了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因为解答不了试题,便在试卷的背后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尊敬的领导:
书面考试就这么过去了,对此,我有点感受,愿意向领导上谈一谈。
本人自一九六八年下乡以来,始终热衷于农业生产,全力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每天近十八个小时的繁重劳动和工作,不允许我搞业务复习。我的时间只在二十七号接到通知后,在考试期间忙碌地翻读了一遍数学教材,对于几何题和今天此卷上的理化题眼瞪着,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不愿没有书本根据的胡答一气,免得领导判卷费时间。所以自己愿意遵守纪律,坚持始终,老老实实地退场。说实话,对于那些多年来不务正业、逍遥浪荡的书呆子们,我是不服气的,而有着极大的反感,考试被他们这群大学迷给垄断了。在这夏锄生产的当务之急,我不忍心放弃生产而不顾,为着自己钻到小屋子里面去,那是过于利己了吧。如果那样,将受到自己与贫下中农的革命事业心和自我革命的良心所谴责。有一点我可以自我安慰,我没有为此而耽误集体的工作,我在队里是负全面、完全责任的。喜降春雨,人们实在忙,在这个人与集体利益直接矛盾的情况下,这是一场斗争。我所苦闷的是,几小时的书面考试,可能将把我的入学资格取消。我也不再谈些什么,总觉得实在有说不出的感觉,我自幼的理想将全然被自己的工作所排斥了,代替了,这是我唯一强调的理由。
我是按新的招生制度和条件来参加学习班的。至于我的基础知识,考场就是我的母校,这里的老师们会知道的,记得还总算可以。今天的物理化学考题,然很浅,但我印象也很浅,有两天的复习时间,我是能有保证把它答满分的。
自己的政治面貌和家庭、社会关系等都清白。对于我这个城市长大的孩子几年来真是锻炼极大,尤其是思想感情上和世界观的改造方面,可以说是一个飞跃。在这里,我没有按要求和制度答卷,我感觉并非可耻,可以勉强地应付一下嘛,翻书也能得它几十分嘛!)但那样做,我的心是不太愉快的。我所感到荣幸的,只是能在新的教育制度之下,在贫下中农和领导干部们的满意地推荐之下,参加了这次学习班。
白塔公社考生张铁生
一九七三年六月三十日
7月19号的时候,辽宁日报以《一份人深省的答卷》为标题刊登了张铁生的信。可以说,张铁生的出现是一个契机,正好给了某些组织张嘴的借口。于是,张铁生在被刻意的炒作下,竖立为反潮流的英雄。
胡闹以前听闻这段趣事的时候,就觉得在某种程度和一些芙蓉姐姐,天仙妹妹的网络之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然,相比较而言,张铁生的影响自然更加深远一些。正是因为他的出现,让“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口号叫的更大更响。也导致了文化考察改革的失败,泯灭了那些高级知识份子的精神支柱。
“闹闹,你怎么不说话啊?”妞妞拿小脑袋蹭着胡闹。
胡闹怔了怔,问:“说什么?”
妞妞气的拿小拳头在胡闹的腿上捶了一下,恼道:“说说那什么铁生是谁啊?”
胡闹苦笑了一下,他自然知道小丫头只是一时的好奇,跟她解释的再多她又能明白什么?便笑着摇头说:“我也不知道,或许他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吧,也或许他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妞妞眨巴大眼睛,似懂非懂。
※※※
傍晚,知青们还没有放工,胡闹摆脱了妞妞的纠缠,一个人来到了黎宁国的小屋。东北角的窗户打开着,黎宁国趴伏在窗台前的小桌上,伏案疾书。
屋里静悄悄的,只闻见笔尖摩擦在纸张上沙沙的声音,和那烟草剧烈燃烧时出的噼啪声。
“黎叔。”胡闹轻轻的唤了一声。
黎宁国似未听闻,肩膀因为书写的频率而微微的颤动,一缕缕青烟缭绕升起,一部分从?( 重生之经济强国 http://www.xlawen.org/kan/1547/ )
第001章 【重生在北大荒】
1973年,夏至。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二十四团胜利农场的育红班里,胡闹捏着笔杆子,奋笔疾书。当别的孩子冥思苦想半天才能歪歪扭扭的写出几个答案时,胡闹已经工工整整的答完了这份幼稚而又简陋的试卷。
育红班是这个时期对幼儿园或者学前班的一种别称。但和学前班所不同的是,育红班读完以后需要参加考试,若是达不到要求便不能入读一年级。班里的老师是从农场里的干部家属中挑选出来的,水平不算多高,主要是政治背景过硬,通过了组织的考核。
“老师,交卷。”
试卷其实就是一张稿纸,而考试的题目都写在小黑板上,考试之前老师会带领大家朗读几遍,答题的时候只需依次在稿纸上写下答案就成。
老师接过胡闹递来的试卷细细的扫了一眼,露出了满意的神色。相比较其他的孩子来说,七岁大的胡闹一直是班里的佼佼者。说话有条有理,吐词清晰,思维敏捷。字写的工工整整,隐隐透出成年人才会拥有的笔锋。
当然,对此老师也能够理解。毕竟胡闹的父母都是高中毕业生,据说他的爷爷奶奶还是大学教授。这种家庭氛围出来的孩子,出类拔萃一点倒也属正常。
可惜,这年头知识分子是臭老九,知识越多越反动。
※※※
农场西边儿是一片蓊蓊郁郁的白桦林,挺拔高俏,微风吹动的时候,树叶摩挲,宛若儿女情长般的怯怯私语。胡闹很喜欢这里,无聊的时候,总喜欢一个人靠坐在树下,衔上一根青草,仰望着天空呆。
“已经两年了吧。”胡闹唆动着叼在嘴里的草茎,茫然的望着天,草叶子如同肚皮舞娘一般扭摆荡漾个不停。
两年前。当他从车祸地昏迷中清醒过来地时候。不知道为什么。他地脑海里突然冒出了刘谦常说地那句话: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地时刻。是地。他见证了一次奇迹。一次越时光地奇迹。
他曾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和《大话西游》里地至尊宝沾亲带故。以至于一场车祸竟然会产生月光宝盒地效果。硬生生地让时光倒退了四十年。从2o12年地上海回到了1971年地北大荒。更荒诞不羁地是。他现自己竟然从一个生理和心理都育成熟地年轻人。变成了一个小胳膊小腿儿地幼童。
巨大地差异让他无法做到平静面对。坦然处之。特别是看到那对称呼他为儿子地年青夫妇。和他们那关心爱护地眼神时。他地心绪激荡不已。
上辈子。他是一个孤儿。他曾无数次在脑海中勾勒着亲生父母那模糊地面容。但却怎么也无法让他们变得清晰;他也曾奢望有一天父母地身影会出现在他地面前。让他可以扑在妈妈地怀里撒娇。骑在爸爸地肩膀上嬉戏。但直到出车祸地那一刻。这个愿望也没能实现。
而现在。这对年轻地夫妇终于让他如愿以偿地喊出了埋藏在心里二十多年地那声爸爸妈妈。假如这是一场梦。他希望永远也不要醒过来。
好在时间证明了他不是在做梦。如果要用一个准确地词语来形容地话。他觉得自己是重生了。而且是脱胎换骨地重生。因为出车祸地时候他不过才二十来岁。但时光却倒退了四十年。也就是说。他这辈子地人生和上辈子完全没有任何地交集。
他承接了自己所占据的这个躯体里的所有记忆,虽然他弄不明白自己的灵魂为何会穿越到这个在高烧中濒临死亡的孩子身上,但对这个体弱多病的孩子他或多或少的有着一丝愧疚。因为他能清楚的听到,孩子最后的记忆里,那一声声爸爸妈妈的呼唤。对此,他只能默默的祷告,我延续了你的生命,也会延续一个为人子女的责任,我会用我最大的努力照顾好你我的父母。
重生之初的这段时间里,虽然一直躺在病床上,却是胡闹最快乐的日子。每当看见妈妈将一勺热粥送到嘴边轻轻的吹凉,再喂给自己喝下的时候,他就觉得喝下的不是粥,而是蜜,甜到心里。
当然,在快乐之余,也有让他哭笑不得的地方,因为他这辈子的名字竟然叫做胡闹。他当时就想,难不成这辈子的父母家人是搞艺术的?还是喜剧艺术?要不然你取啥名字不好,非得取个这么操蛋的名字。这下好了,以后咱不胡闹也成胡闹了。
※※※
声声鸟鸣回荡在白桦林中,和那树叶摩挲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仿佛一动听的交响乐,叫人沉醉。靠坐在树下的胡闹慢慢的合上了眼皮儿,叼在嘴里的青草也无力的耷拉了下来。
胡闹很累,每当在这白桦林里呆的时候,他总会想到很多很多,前世的记忆和今生的处境在脑海中一幕幕的展现。特别是见识到这个时代落后的人和物,让他常常会萌生出这样一个念头:既然重生了,拥有越旁人四十年的认知,那么,是不是应该为这个落后的时代做些什么?
这个念头曾让胡闹很激动,心里那股延续自上辈子的爱国情怀,让他当即便冲动的给自己立下了座右铭:为中华之崛起而重生。他觉得自己的重生是一个契机更是一个强大的作弊器,就像是蝴蝶效应一般,拥有前四十年认知的翅膀轻轻扇动,即便力量微薄,但也未必不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经济展的步伐。
但是,当冲动逐渐冷却,当胡闹冷静的去思考如何崛起的时候,却赫然现,思维根本无法延续下去。这其中有这个特殊年代的种种限制,有自身年龄的差距,也有周围环境的影响等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让他根本无法施展手脚。
纠结在这样的问题中时,胡闹便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虽然心情急迫,急于做点什么,但是现实却不得不让他变得淡定和妥协。他很清楚,真要放开手脚去做些什么,不仅要把时间推移到改革开放以后,而且需要考虑的东西还有很多,譬如,政治靠山,资金积累,人脉关系,目标方向,详细步骤等等,这些基础条件一样都不能少。在这些条件暂时都无法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他只能一边儿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童年,一边儿暗暗的积蓄和思考,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
※※※
“闹闹,嘻,就知道你在这里。”一个穿着小号绿军装的小女孩儿,又蹦又跳的出现在了林中的小路上,那摇摆不停的马尾充分的张扬着她的活泼和野韵。
胡闹懒洋洋的睁开眼睛,看着小女孩儿跳跃的身影,却不由的头疼起来。
女孩儿名叫朱妞妞,小名儿就取了后面两个字妞妞。妞妞今年十岁,比胡闹大了三岁,上小学二年级。和胡闹的父母一样,妞妞的父母也是从北京来到黑龙江建设兵团建设北大荒的知青,不过比要胡闹的父母早几届。妞妞的父母是66年第一批来到北大荒的知青,属于老三届(66-68),而胡闹的父母则是69年来到北大荒的,属于新五届(69-73),74年到78年这一批知青则被称之为后五届。
原本妞妞一家并不在胜利农场,而是在胡闹重生的那一年,从别的农场调到了胜利农场,巧合的是和胡闹的父母一样被分在了三连。因为同是北京来的知青,又凑巧分在同一个连队,并且都是未来之前便以成家有了孩子,俩家人的关系自然不错。
至于胡闹和妞妞两人的渊源,得要从他们认识的第一天说起。当时俩家大人的关系处的非常好,自然也希望底下的孩子也能够玩的亲密一些,便拉着俩家小孩相互认识。妞妞因为比胡闹长几岁自然以小大人自居,对小她三岁的胡闹挺看不上眼,认为这是一个小屁孩儿。而胡闹虽小,身体里面却藏着二十多岁成年人的灵魂,对一个小女孩儿自然也没什么兴趣,让他跟一个不懂事的小丫头疯耍嬉戏,还不如躲在白桦林里美美的睡上一觉。于是两人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相互都没碰撞出什么火花来。
若事情就这样,那倒也没什么。可是大人们见俩孩子不说话,以为俩孩子害羞,便主动替他们介绍了一番,然后怂恿着他们相互打招呼认识一下。坏就坏在胡闹听到这女孩儿的小名儿叫妞妞,再看到她那俩枚可爱的小虎牙,不自觉的就想到了老舍先生的作品《骆驼祥子》里面那个颇有心机的中年妇女虎妞,于是下意识的就喊了一声:“虎妞。”
本来这也不算啥,但偏偏曾有人这么称呼过妞妞,而妞妞又特讨厌这外号,于是俩小孩儿第一天见面就干了一架。当然,胡闹一开始是处于被动防守和挨打的位置,他一个二十来岁的大老爷们儿哪能跟一个不懂事的小女孩儿较真啊。
可他二十多岁的灵魂不假,但身子骨却还是个小孩儿啊,被这丫头揍了几下还真不是一般的疼,只好还手了。当然,他也抹不开面子挥起小拳头跟这丫头对着干,只能出手捉住了她的小手腕。谁知道,这丫头手劲儿着实不小,胡闹吃不住劲,心一横,干脆整个身子压了上去,俩孩子一起倒在了地上打滚。最后若不是俩家大人把他俩给拉开,还不知道得在地上翻腾到什么时候。
此后,妞妞算是跟胡闹彻底卯上了。大人不在的时候,妞妞就想着法子找胡闹麻烦,想不出法子的时候也找胡闹麻烦,总之就是一言不合便开打,这时候的妞妞会给人一种彪呼呼的感觉。
有的时候打出真火了,胡闹也会给她来上几下。也不知道是小孩子的感情特别单纯还是怎么着,打着打着,俩人关系倒是变好了,不打架的时候也会说说话了。再后来,有次看到妞妞跟比她大的孩子打架的时候,见妞妞吃亏,胡闹也插进去帮忙,俩人联手揍得大孩子屁滚尿流。
有了这次的经历,妞妞和胡闹的关系彻底的铁了,经常拍着胡闹的肩膀小大人似的说:“以后咱俩就是铁瓷儿,有人欺负你就报我的名儿。”
或许是在妞妞的身上寻找到了失去多年的纯真。胡闹在哭笑不得之中,也认可了这位幼小的铁瓷儿。
“喂,你怎么不说话啊,想什么呢?”妞妞蹦蹦跳跳的身影在胡闹的身前停了下来,俯着身子,伸出洁白的小手晃了晃。
胡闹重新唆动起嘴里的青草,揉揉额头,觉得头疼的厉害。当初俩人不对眼的时候,还觉得这丫头彪呼呼的有那么点可爱。但是现在俩人关系好了,他才现原来这小丫头不是一般的黏人。
“不想说话,懒得动。”胡闹有些无奈的瞥了瞥她那双大眼睛,懒洋洋的说。
“这可不行,你这是娇气。伟大的领袖**教导我们说,要磨练掉身上的‘娇骄二气’成为一块革命的有用钢。”妞妞背起小手,脸上的表情小大人似的一本正经。
胡闹被逗乐了,忽然现这丫头还有那么一点冷幽默。不过话说回来,这年头有个很奇怪的现象,不管是写作文也好,说话也好,大家总喜欢在开场白之前加上一句,**教导我们怎么说,**教导我们怎样做。**曾经说过的话叫最高指示,**不久说过的话叫最新指示。每当胡闹听到这些的时候,就忍不住想起另一位伟人的话,“不要搞个人崇拜嘛!”
“你笑什么啊?真讨厌。”妞妞哼了一声,不满的伸出小脚,在胡闹的腿上轻轻的踢了一下。
胡闹止住笑声,摆摆手说:“不笑了,不笑了。对了,你这么早就放学了么?”
妞妞点点头,笑嘻嘻的在胡闹的身边躺了下来,小脑袋就搁在胡闹的腿上。胡闹一阵龇牙,埋怨道:“你能不能别老把我腿当枕头使?”
妞妞却是扭了扭小脑袋,惬意的眯着眼睛说:“小气,枕你腿上比较舒服嘛!”
“闹闹,听说你今天参加育红班的升学考试了,考的怎么样啊?”妞妞歪过脑袋,拿马尾在胡闹的腿上挠了几下。
“还好吧。”
对于胡闹来说,这种考试和侮辱他的智商没什么区别,要知道上辈子他虽然是孤儿,却是一名实打实的天才少年。十四岁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科大少年班,十八岁便成功留学美国,并且还在华尔街闯下了赫赫名声。现在让他回头跟一帮幼儿园学前班的小朋友在一起学习,他能提起兴趣么?闭着眼睛也能得满分,这种幼稚的试卷分属他自然兴不起任何炫耀的心思。
胡闹说的模糊,但妞妞却在这个问题上锲而不舍,追问道:“那到底能不能通过考试啊?”
“应该行吧。”胡闹懒洋洋的应了一声。
谁知道妞妞一听就不乐意了,翘起身子,嘟着小嘴说:“不行,你一定不能通过。”
胡闹一愣,诧异的问道:“怎么了?为什么不能通过呀?”
妞妞扳着小指头,满脸不高兴的说:“你今年才七岁,而我可是八岁才入读一年级。你要是现在就通过了考试入读小学,那可就比我早读了一年。这可不行,人家可是要大你三岁呢。”
早读一年书跟大不大自己三岁有什么关系?胡闹苦笑,他很清楚在这种逻辑问题上和这小丫头较劲完全是给自己找不自在,便索性舒服的眯着眼睛不说话了。可妞妞却是不肯放过胡闹,扑在他身上使劲的闹腾,嘴里嚷嚷着:“不行不行,闹闹,你一定不能通过,你得乖乖的再读一年育红班才可以读小学,不然人家只能大你两岁了。”
胡闹闭上了眼睛,以无声相回应。
妞妞喋喋不休,半晌之后冒出一句话,胡闹听的差点吐血。妞妞说:“妈妈讲过,女大三,抱金砖呢。”
…………
第002章 【棒打獐瓢舀鱼,野鸡飞饭锅】
傍晚的时候,胡闹和妞妞离开了白桦林,牵着手儿荡漾在麦田边,轻风拂煦,火烧云那嫣红如血的颜色染透了他们的脸庞。
“闹闹,快看那是什么?”
随着妞妞手指的方向,胡闹看到柴火垛里露出了几根细细长长的尾羽,暗褐色带点沉蕴的红,其上如同竹节一般点缀着黑色的斑点。
“这是野鸡。”胡闹一眼就认了出来,轻轻一扯妞妞的小手,俩人都有些兴奋,蹑手蹑脚的慢慢移了过去。
对于北大荒来说,类似于野鸡这样的野生资源极其的丰富。当地的民谣就曾这样唱: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平时没事儿的时候,农场的知青们就喜欢扛着猎枪,在山林中游荡,到了晚上总会提着丰盛的猎物回来。还曾有几个知青和附近胜利屯儿的老猎人一起猎到过黑瞎子。
当然,民谣里所唱的那种现在看来有些夸张的语调只是早期在北大荒还没有建设时的情况。而北大荒被开垦建设以后,大家还并没有意识到保护野生资源的重要性,这些野生资源遭到了大肆的破坏,数量上相比较早期来说要少了许多。
除此之外,小鬼子也曾给北大荒的这些野生资源带来过毁灭性的灾难。当年小鬼子入侵中国,进入东北三省的时候,曾带着大队人马用机枪扫射,也不知道捕杀了多少野生动物。特别是獐子,公獐子的肚脐儿部位有一个可以分泌麝香的香囊,麝香那可是金贵的东西,价值比黄金还要贵重,这些贪婪的小鬼子又岂能放过。
“闹闹,我来捉吧。”妞妞捋起袖子,一脸的兴致勃勃。
胡闹捏着她的胳膊,把她的身子往自己的身后拽了拽,压低声音说:“别闹,这野鸡可不是家鸡,带着野性儿,弄不好就会被它伤着的。要是它那尖利的爪子在你脸上挠了几下,你可就破相了。还有那尖嘴,一戳就是一个窟窿,到时候你可别哭鼻子。”
妞妞虽然性子有些彪呼呼的,但毕竟是个小女孩儿,被胡闹这么一说就胆怯了。嘴上却有些不肯认悚,嘟着嘴瞪着胡闹哼道:“我不会捉,你会捉么?”
胡闹略显得意的一笑,说:“你不知道我和胜利屯刘老倌儿关系特好么?他可是带我打过好几次猎呢,捉野鸡对我来说还不是小菜一碟。”
妞妞哼了一声。说:“你别得意。我现在没有带着刺刀。要是有刺刀地话。我上去就给它几刀。看它还怎么挠人。”
胡闹有些无语。觉得这丫头有些偏执性暴力和血腥。
其实胡闹并不知道如何捉野鸡。刘老倌儿地确跟他关系很熟。而且是个经验丰富地老猎人。也地确带他打过几次猎。但是打猎都是用猎枪。没有谁会去空手捉野鸡。胡闹自然不曾从刘老倌儿那里学来这一手。
他之所以有信心。是因为上辈子在菜市场见过鸡农捉野鸡地架势。实则跟捉家鸡地方式没什么太大地区别。只是这野鸡地劲头比家鸡更猛一些。而且要防备着野鸡可能地攻击性举动。
在野鸡地躲藏地柴垛前停下地时候。胡闹和妞妞都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妞妞更是有些紧张地那手指使劲地搅着衣角。俩人都有些害怕这野鸡突然飞走了。那可就真是鸡飞蛋打一场空了。
胡闹定了定神。预测着距离。野鸡躲藏地位置比他地身高略高一些。所以必须得防备野鸡地爪子和尖嘴可能挠到脸。柴垛很松弛。手伸进去按住野鸡并不难。但是必须要计算好时间。保证同时按住它地身子和擒住它地脑袋。
经过一番思量以后,胡闹动了。迅雷不及掩耳的冲前一步,一手斜按住野鸡的背部,一手飞快的伸进去捏住了野鸡的脖子。野鸡出了咕咕的声音,开始挣扎起来。而这时,胡闹已经飞快的将压在野鸡背上的那只手变为绞住了它的一双翅膀。另一只手将紧捏着的鸡脖子塞进了翅膀里面,固定住。然后将它慢慢的从柴垛中提了出来。没有了东西借力,野鸡的一双爪子虽然还踢腾个不停,但却已毫无作用。
一边的妞妞看的的心花怒放,拍着小手,毫不吝啬的夸道:“闹闹,你可真厉害,咱们抓到野鸡喽!嘻嘻,晚上让妈妈给我们做红烧鸡。”
回到家的时候,胡闹的父母也刚从大田里了干活回来,一身泥一身汗。胡闹的妈妈吴凤娇正提着篾制的水瓶往面盆里倒水,胡闹的爸爸胡振华则是用面巾拍打着身上的尘土。
“爸妈。”胡闹甜甜的叫了一声,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喊出这两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称呼时,胡闹的心里总是有一股暖流在缓缓的游动。
妞妞也急不可耐的从胡闹的身后跳了出来,扬着小脸喜滋滋的说:“叔叔阿姨,你们快看,闹闹捉了一只活的野鸡。是我在柴垛里现的呢。”
妞妞说着,有些得意的翘起了下巴。仿佛她现野鸡的功劳比胡闹捉住野鸡还要大。
胡振华停住了拍打的动作,看着儿子提在手里那不断扑腾的野鸡,有些吃惊的说道:“儿子,厉害啊,野鸡都能捉住,看来晚上有下酒菜了啊。”
妞妞不乐意了,走过去,捉住胡振华的衣角嚷道:“叔叔,叔叔,这野鸡可是我在柴垛里现的呢。本来我想捉的,可是被闹闹抢先了,哼。”
说着,回头嘟嘴瞪了胡闹一眼。
胡振华摸摸妞妞的脑袋瓜子,翘起大拇指说:“对,还是妞妞的功劳最大。”
妞妞一听,乐了,小下巴又得意的扬了起来。跑过去邀功似的捉住了吴凤娇的衣角,说:“阿姨,野鸡可是我现的呢。”
吴凤娇放下水瓶,也笑着摸摸妞妞的小脑袋说:“妞妞厉害,闹闹可比不上你。”
胡闹自然没心思跟妞妞这小丫头计较谁的功劳大,看着手里不断扑腾的野鸡,无奈的朝胡振华说:“爸,我手都酸了。你赶紧找个绳子来将它给绑住,不然我手一松,它可就飞跑了。”
胡振华兴冲冲就要去找绳子,吴凤娇却是拉住了他,白了他一眼说:“急什么,赶紧洗脸吧。我去找绳子,顺便将这鸡给杀了。”
说着,又转头对妞妞说:“妞妞,回去叫你爸妈过来,晚上一起吃饭。”
妞妞应了一声就要往外跑,刚将面巾浸入面盆的胡振华急忙补了一句,“别忘了,叫你爸把那高粱酒带上。”
※※※
晚上俩家人在一起聚餐,主食就是胡闹捉来的那只野鸡,佐以高粱酒,女人们聊的痛快,男人们喝的正欢,俩小孩儿夹在其中就拼命的吃鸡。
“爸,我经常听老乡们唱什么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这都是什么意思啊?”席间,胡闹朝喝的面红耳赤的胡振华问道。
胡振华敲着筷子笑着说:“这些你可得问你的朱叔叔,他可是老荒人了,这里的事情他都熟。”
妞妞就拿胳膊捅着他的爸爸,嘟着油汪汪的小嘴说:“爸爸,你给说说啊。”
妞妞的爸爸叫朱启明,和胡闹的爸爸一样,喝酒都是伤脸的主儿,几杯高度的高粱酒下肚,脸红的跟关公似的。
“行,那我就给你们说说。”朱启明清了清嗓子说:“先说这棒打獐子吧。你们应该都知道咱北大荒的冬天那是满山遍野的皑皑白雪吧。遇到有太阳的天气,那些积雪多多少少会融化一点,但是等到了晚上,融化的雪水又会被冻住,形成了一个坚固的冰面儿。咱们平常走在上面的时候不会下陷,那些动物走上去也不会陷下去。但是等到他们受到惊吓的时候奔跑起来,由于四肢拼命的踢腾就很很容易被陷住,而且一旦陷下去就很难再拔出来。”
“为什么很难拔出来呢?”妞妞打断了爸爸的话。
朱启明在妞妞的小脑袋上轻轻的弹了一下,笑道:“笨丫头,那冰层下面可是又松又软的积雪。动物陷下去以后,靠着这些厚达三四尺的积雪也借不上力,毕竟它们的四肢也就那么长嘛!所以肚皮被冰面托着,四肢就在下面的积雪中瞎折腾,挣扎半天也跑不出多远。这时候追赶捕猎的人,很轻松的用木棍棒子给他们几下,便能捕捉到这些动物了。”
胡闹有些疑惑的问道:“叔叔,那为什么说棒打獐子呢?是不是獐子比较好捉一些?”
朱启明点点头说:“是啊,冬天的时候,相比较而言,獐子更容易捉。因为獐子的活动范围和其他动物不一样,比如说狍子和鹿,大都是在山上活动。而獐子则是喜欢在草甸子的小树棵里活动。猎取的时候,先扛着雪踏板四处追赶獐子,看到獐子往冰面儿上跑去的时候,便穿上雪踏板,握着棍子,顺势滑行。雪踏板在冰面上的滑行度很快,而且不会陷下去,木棍可以控制方向和度。等到獐子陷在雪中的时候,就可以拿棍子打獐子了。”
“爸,那什么是雪踏板啊?我好像都没有玩过啊!”妞妞又问道。
胡闹也没听说过什么雪踏板,但他倒是见识过滑雪板,看这俩名字如此相近,会不会就是同一种东西。便问道:“叔叔,这雪踏板应该就是滑雪板吧?”
朱启明摇摇头,笑着朝身边呶呶嘴说:“这个你问妞妞她妈,当初她可是亲手做过这雪踏板呢!”
妞妞的妈妈叫戴雪梅,她轻轻搂住了女儿的小身子,摸摸她的脑袋,笑着说:“雪踏板可不是滑雪板,我当初也是跟本地老乡们学的。用弹性好的核桃木或者水曲柳木做板材,形状较滑雪板更宽更短,前端向上翘起。行走在比较松软的雪上时,会不那么容易陷在雪中。而要从高处往下走时,就可以当成是滑雪板来滑行了。因为它比较短,在树林中可以比较方便地转向,所以当地人都叫它雪踏板。”
“妈,那你可得教妞妞做。”妞妞在妈妈的怀里不安分的扭动着身躯。
戴雪梅慈爱的点点头。
“叔叔,你继续说吧。”胡闹又期待的看向朱启明。
朱启明跟胡振华对抿了一杯酒,亮底以后,笑着说:“这瓢舀鱼和野鸡飞到饭锅里,是说这两种动物在北大荒的数量太多,实则就是隐喻北大荒的野生资源丰富。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鱼,夏天的时候在排水沟就能抓到鱼,冬天的时候砸一个冰窟窿也能捞到鱼。而野鸡这玩意儿在早些年的时候那可是跟麻雀似的一大片一大片的,中午撒上“药豆”,到晚上的时候得用麻袋来背这些死掉的野鸡,可见数量之巨大。”
说完,朱启明叹了一口气:“不过可惜啊,现在可不能跟以前比了。现在这些野生动物比以前可要少多了。我跟你爸上次去打猎,转悠了半天也就打到了三只野兔子一只野鸡。那些体型再大些的,一个也没遇上。”
胡闹知道这时候的人还没有资源环保意识,没有节制的捕猎,这些野生动物的数量又如何能不下降。想到这里,嚼在嘴里的鸡肉也变得无味起来,心里有些感叹。野生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浪费了毁灭了,以后就不会再出现。即便能再出现,也得在封闭式的条件下,休养生息不知道多少年。
一灯如豆。
胡振华喝得有些多,早早的洗漱躺在床上已经进入了梦乡。胡振华睡觉有个优点,就是不打鼾。反观隔壁妞妞他爸朱启明,那鼾声跟打雷似的,隔着一道墙都能听的清清楚楚。
虽然已经是六月份的天气了,但因为北大荒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晚上睡觉的时候还是有些冷。吴凤娇轻轻的替胡闹掖着被角,摸摸胡闹的额头问道:“闹闹,今天育红班的考试怎么样?”
“放心吧妈妈,没有问题的。”
吴凤娇微微一笑,俯下身子在胡闹的额头上亲了一下。自从两年前儿子高烧病愈以后,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一般。以前体弱多病的身子慢慢的变得强壮,脑袋瓜子也是越来越好使,无论什么字,看一遍就能写就能记住,算术题更是从来没出现过失误。对于儿子的转变,吴凤娇自然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只是她不可能会想到,两年前,她的儿子就已经换了一个新的灵魂。
门被轻轻的敲响,吴凤娇捏捏胡闹的鼻子,让他乖乖睡觉,便起身去开门。门打开后,外面站着的却是妞妞。吴凤娇有些奇怪的问道:“妞妞,你怎么还不睡觉?闹闹可都已经睡了,你要是找他玩的话,可得等明天。”
妞妞摇摇小脑袋,抱怨道:“阿姨,我不是来找闹闹玩的。我是过来睡觉的,爸爸打呼噜的声音太吵了,我睡不着,想过来跟闹闹一起睡。”
吴凤娇轻轻一笑,耳畔传来的呼噜声的确不小,相比较而言,自己丈夫的睡觉习惯真有些难得了。
妞妞钻进胡闹的被窝以后就不安分的攀住了他的身子,胡闹头疼的很,睡个觉这小丫头也要黏上来。这还让不让人安生了啊?
胡闹转过身子,任凭妞妞如何折腾也不搭理她。妞妞毕竟还是小孩子,一会儿就累了,呼吸慢慢的变得平稳。
灯灭了,除了那连绵不断的鼾声,一切都安静了下来。
…………
第003章 【举秀才,不知书】
在历史的长河里,知青上山下乡既是浓重的一笔,也是转眼的瞬间。他们把把青春年华和聪明才智都献给了那片黑土地,同时也学会了真诚相待勇于奉献。他们是悲壮的一代。
※※※
东北季风常沿黑龙江谷地进入东北,所以北大荒的夏天并不是太热,有些高山和极北地区甚至无夏。
8月份。
胡闹在育红班的升学考试成绩已经下来了,毫无疑问的通过了考核要求,升入场部所建的简陋小学。而妞妞则因为不满意胡闹比她早入学一年,跟他别扭了好一阵子。。
由于秋收以后,“大烟泡儿”刮起来,大家都躲在炕上过着“猫儿冬”,孩子是无法上学的,所以七八月份按说是暑假的时间,却不会放假,学生依旧上课。不过上的都是半天课,有的时候也会连着几天没有课。
没课的时候,无聊的胡闹就会被同样无聊的妞妞押着四处乱逛。有时会在白桦林驻足,听着远方的人们唱着“高高的白桦林里有我们的青春在流淌”。有时会游荡在橘黄|色的野百合和红色杜鹃花铺就的大草甸子上,笑声在百花丛中飘逸。
这天下午,胡闹和妞妞都没有课,俩人牵着小手儿瞎逛悠,打着无聊的时间。胡闹忽然想起很久都没去黎叔那里借书看了,反正下午也无事可做,不如去借本书消遣一下。
黎叔全名叫黎宁国,也是三连的知青,胡闹第一次叫他黎叔的时候,觉得挺逗,因为他想起了几十年后的那部电影《天下无贼》,那里面葛优所扮演的贼道大佬也叫做黎叔。
当然,这位可不是什么贼道大佬,也不是黎叔的原型,他只是一位朴朴实实的北大荒知青。
黎宁国的年龄比胡闹和妞妞的父母略小一些,但外表看起来却比实际年龄更显得老成了许多。他的脸有些偏瘦,常年留着一头板寸,唇上鼻下的位置有着浓密的胡须,鼻梁上架着一副厚厚的眼镜片儿,嘴里总喜欢含着他那宝贝似的沉黑色烟斗。光看这幅造型,就能感觉到其中流淌着的书卷气。
黎宁国最崇拜地人就是鲁迅。身行气质或多或少都在刻意地模仿。特别是早些年看到鲁迅地照片里含着烟斗那正气凛然地模样。勾地他立刻去买了烟斗和烟丝。从此无论去哪里。嘴上都不忘记含着烟斗。
胡闹和黎宁国地关系挺好。这倒不是因为黎宁国和他地父母同是三连地知青。更不是他身上所散出地那股子书卷气吸引了胡闹。而是因为他乃是整个场部藏书最多地知青。据说。黎宁国来农场地时候带了一个大箱子。里面没有别地物品。只有书。满满一大箱子地书。
胡闹平时老喜欢从他这里蹭点书回去解闷儿。黎宁国倒也不吝啬。逢借必给。对于爱看书地孩子他是打心眼儿里喜爱地。
当然。还有一点。胡闹不似一般小孩那样。对待书本地态度和草纸差不多。他从不把书本弄脏弄皱。借地时候什么样子。还回去地时候还是什么样子。很有点完璧归赵地味道。
只是每回胡闹还书地时候。黎宁国都会借机提问书里地内容。一开始他还不太相信这么一个七八岁地孩子能把厚厚地一本书在几天内看完。就算是查阅书本中地生僻字也需要几天地功夫吧。但每回胡闹都能将他提出地问题完完全全地回答出来。这就不由地他不信服了。
去地路上。胡闹记起来现在是上工地时间。大人们都下大田干活儿去了。黎叔也应该去了。黎叔不在。这书肯定是借不成了。胡闹便以为白跑了一趟。颇有些意兴阑珊。
可叫他意外的是,当他和妞妞溜达到黎叔宿舍的时候,却意外的现黎叔并没有去上工,而是叼着烟斗,坐在小板凳上,双目无神的透过厚厚的镜片瞪着天空呆。他身前的地上摊着一本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风吹过的时候,纸张猎猎作响。
胡闹和妞妞对视了一眼,都觉得有些奇怪,黎叔平常挺潇洒的一个人啊,怎么今天成了这幅模样?该不是遇上什么事儿了吧?
“黎叔,你这是在干嘛呢?今天没去上工么?”胡闹走过去轻轻地问道。
黎宁国恍然低头,透过厚厚的镜片,胡闹看见了里面那双茫然没有焦距的眼睛里,流淌着一种说不出的悲哀和绝望。
“黎叔,你这是怎么了?是不是没烟丝了啊?”妞妞笑嘻嘻的蹭到了黎宁国的身边,这丫头对他的烟斗特别感兴趣,没事儿的时候总爱揪住他的烟斗玩个不停。
黎宁国没有躲开妞妞的小手,烟斗被抽走了,嘴却是保持着原样半开着,一缕烟雾似闲庭漫步一般自唇边袅袅升起。
妞妞一边儿把玩着烟斗,一边拿大眼睛小心翼翼的朝胡闹递着眼神。胡闹倒也觉得奇怪,虽然黎叔平时书卷气重了一点儿,也不似今天这般跟丢了魂儿似的啊?
轻轻的拣起摊在地上的《朝花夕拾》,现书眉上用钢笔写着两个刚劲有力的字——呐喊。“喊”字的那一点更是力透纸背的将纸张都给戳破了。
※※※
白桦林。
轻风和煦的吹拂,一缕缕青草香和那些不知名的花儿散出的香味混合在一起,陶醉着人们的鼻子。高大的白桦树下躺着两个半大的孩子,胡闹靠着树背,而妞妞则是躺在软软的草地上,小脑袋依然顽固的搁在了胡闹的腿上。
“闹闹,那白卷什么铁生的究竟是什么人啊?那么厉害嘛?怎么黎叔提起他的时候就害怕的哭了呢?”妞妞满腹疑惑,捉着马尾,用白生生的手指轻轻的搅动,大眼睛则是一眨不眨的看着胡闹。
胡闹无声的笑了笑,他知道黎叔那不是害怕,而是一种绝望。张铁生这个“白卷英雄”对于这一代人来说,不仅仅是报纸上所竖立的反潮流英雄,更多的人却是从他的身上看到了悲哀和绝望。
1973年恢复文化考察,白塔公社的张铁生正是在这样的机会下参加了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因为解答不了试题,便在试卷的背后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尊敬的领导:
书面考试就这么过去了,对此,我有点感受,愿意向领导上谈一谈。
本人自一九六八年下乡以来,始终热衷于农业生产,全力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每天近十八个小时的繁重劳动和工作,不允许我搞业务复习。我的时间只在二十七号接到通知后,在考试期间忙碌地翻读了一遍数学教材,对于几何题和今天此卷上的理化题眼瞪着,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不愿没有书本根据的胡答一气,免得领导判卷费时间。所以自己愿意遵守纪律,坚持始终,老老实实地退场。说实话,对于那些多年来不务正业、逍遥浪荡的书呆子们,我是不服气的,而有着极大的反感,考试被他们这群大学迷给垄断了。在这夏锄生产的当务之急,我不忍心放弃生产而不顾,为着自己钻到小屋子里面去,那是过于利己了吧。如果那样,将受到自己与贫下中农的革命事业心和自我革命的良心所谴责。有一点我可以自我安慰,我没有为此而耽误集体的工作,我在队里是负全面、完全责任的。喜降春雨,人们实在忙,在这个人与集体利益直接矛盾的情况下,这是一场斗争。我所苦闷的是,几小时的书面考试,可能将把我的入学资格取消。我也不再谈些什么,总觉得实在有说不出的感觉,我自幼的理想将全然被自己的工作所排斥了,代替了,这是我唯一强调的理由。
我是按新的招生制度和条件来参加学习班的。至于我的基础知识,考场就是我的母校,这里的老师们会知道的,记得还总算可以。今天的物理化学考题,然很浅,但我印象也很浅,有两天的复习时间,我是能有保证把它答满分的。
自己的政治面貌和家庭、社会关系等都清白。对于我这个城市长大的孩子几年来真是锻炼极大,尤其是思想感情上和世界观的改造方面,可以说是一个飞跃。在这里,我没有按要求和制度答卷,我感觉并非可耻,可以勉强地应付一下嘛,翻书也能得它几十分嘛!)但那样做,我的心是不太愉快的。我所感到荣幸的,只是能在新的教育制度之下,在贫下中农和领导干部们的满意地推荐之下,参加了这次学习班。
白塔公社考生张铁生
一九七三年六月三十日
7月19号的时候,辽宁日报以《一份人深省的答卷》为标题刊登了张铁生的信。可以说,张铁生的出现是一个契机,正好给了某些组织张嘴的借口。于是,张铁生在被刻意的炒作下,竖立为反潮流的英雄。
胡闹以前听闻这段趣事的时候,就觉得在某种程度和一些芙蓉姐姐,天仙妹妹的网络之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然,相比较而言,张铁生的影响自然更加深远一些。正是因为他的出现,让“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口号叫的更大更响。也导致了文化考察改革的失败,泯灭了那些高级知识份子的精神支柱。
“闹闹,你怎么不说话啊?”妞妞拿小脑袋蹭着胡闹。
胡闹怔了怔,问:“说什么?”
妞妞气的拿小拳头在胡闹的腿上捶了一下,恼道:“说说那什么铁生是谁啊?”
胡闹苦笑了一下,他自然知道小丫头只是一时的好奇,跟她解释的再多她又能明白什么?便笑着摇头说:“我也不知道,或许他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吧,也或许他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妞妞眨巴大眼睛,似懂非懂。
※※※
傍晚,知青们还没有放工,胡闹摆脱了妞妞的纠缠,一个人来到了黎宁国的小屋。东北角的窗户打开着,黎宁国趴伏在窗台前的小桌上,伏案疾书。
屋里静悄悄的,只闻见笔尖摩擦在纸张上沙沙的声音,和那烟草剧烈燃烧时出的噼啪声。
“黎叔。”胡闹轻轻的唤了一声。
黎宁国似未听闻,肩膀因为书写的频率而微微的颤动,一缕缕青烟缭绕升起,一部分从?( 重生之经济强国 http://www.xlawen.org/kan/15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