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辣文小说 > 重生之经济强国 > 重生之经济强国 第 15 部分阅读

第 15 部分阅读

    长辈们身体力行的熏陶下,对曾经侵我国土,毁我家园的那些侵略者们有着敌忾之心,对国家也有着强烈的爱国心。当然,随着年代的久远,时代的展,很多人曾经萌的爱国心在历经几十年展后,国家暴露出的种种问题下荡然无存,甚至崇洋媚外的大有人在。

    “胡闹,你说的对,我爷爷就经常跟我说,有国才有家。想想当年南京大屠杀的时候,日军残杀了我们多少同胞,这一笔血债怎么也得让他们还的。”李朝阳握着拳头挥了挥,胖胖的脸蛋儿上竟是一片肃杀之色。

    “对。还有八国联军从咱们北京城抢走地那些国宝。毁我圆明园。这些帐也都是要跟他们算地。”

    “还有那731部队。用我们地同胞做**实验。实在是太残忍了。以后老子要是加入军队。也得让他们尝尝**实验地滋味。”

    附言者无数。大家都被勾起了一腔热血。言语激愤之处显而易见。

    胡闹摇摇头说:“哥儿几个都别激动。你们说地都对。但是这些必须建立在国家富强地基础上。只有强大才有言权。落后就只能被挨打。所以。咱们应该将激愤转化为动力。努力让国家变得更加强大。”

    随后胡闹将后世所闻所记地各种古代近代地抗敌爱国小故事挑选几个说了一遍儿。经过农场那几年正儿八经给知青们讲故事培养出来地功力。胡闹将故事讲得煽情热血。很是赚了不少地热泪。

    夏雪很喜欢听胡闹讲故事。或者说很喜欢看胡闹讲故事时地那种神情。和沈娜坐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作为小女孩儿而言或许没有男孩子天生地那种崇拜英雄地热血情操。但是看到胡闹说地热泪盈眶。她也止不住地抹眼泪。

    “胡闹,我听爷爷他们聊天的时候,说过现在越南那边儿正在驱赶华侨,妈的,我看越南政府就是欠揍。”李朝阳这小胖子属于情感比较丰富的那种类型,被胡闹那煽情的故事说的眼泪直流,不停的吸着鼻子。等胡闹故事讲完了,他就想咱现在是不是找点爱国的事情做做,于是就想起了在家中无意间听到爷爷说起的越南排华事件。

    “有这事儿?”好几个孩子同声问道。

    “我还能骗你们,我可是亲耳听我爷爷说的。”李朝阳抹了一把眼泪,大声说道。

    胡闹点点头,说:“这事儿是真的,不过目前国内媒体还没有进行报道,所以知道的人并不多。知道情况的也都是从那些回到国内的越南华侨们口中得到的消息。”

    其实早在1977年年初的时候,越南就在与中国毗连的省份推行“净化”边境地区的方针;同年1o月,越方即开始在越南西北地区驱赶华侨;以后又逐步扩展到大批驱赶越南北方的华侨。

    李朝阳知道的自然没有胡闹多,不过随后的历史展,包括越南自卫反击战等等他暂时都没办法透露出来。但是对于越南排华事件他却是知之甚详,便大致的跟这帮伙伴儿们说了一遍。

    大伙儿刚刚被胡闹煽动了一番,现在又听到这样的消息,心里哪能平静,一个个义愤填膺的说道:“那咱还等什么,揍他丫的。”

    胡闹无奈的摇头说:“哥儿几个,咱们小胳膊小腿儿的揍谁去啊。再说这事儿,我相信你们家人长辈们应该多少知道一些,上面应该很快就会有文件下来,咱们中国人不可能就这样被欺负的。”

    好几个人都说回家要跟家人问问这事儿。

    李朝阳就问:“胡闹,你说咱们是不是该做些什么。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别人欺负咱们中国华侨吧。要不,我回家以后好好跟我爷爷说道说道这事儿。”

    胡闹笑道:“跟你爷爷说这事儿,你的话能值几分重。上面的事情不归我们管,也管不着,咱们只要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行了,譬如说,咱们可以合起来写一篇文章。”

    “写文章?”李朝阳楞了一下,诧异的问道:“写文章有用么?”

    胡闹无法解释什么叫做舆论的力量,只能解释说:“当然有用,至少可以让国人知道这个事实。”

    【ps】:端午节快乐,另外,大家不要忘记,这个节日,某个棒子国家说是他们的,并申请世界遗产。让我们鄙视他们。

    第065章 【故人相逢】(求推荐)

    三天年一转眼就过去了,当孩子们还沉浸在春节的余韵中时,那些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高考学子们却已经兴奋的收拾着行李准备入学报到了。胡振华夫妇俩因为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缘故,早已经办理好了入学手续,由于新生入学期间工作繁多而人员又紧缺,胡振华和吴凤娇这两个最早报道的学子便被学校临时充作接待人员,负责接待新生入学。

    胡闹和夏雪俩人都还没有开学,几乎天天和李朝阳他们厮混在一起。不过这帮孩子的兴趣现在已经完全在胡闹的刻意为之下扭转了过来。聚在一起的时候,不是兴致勃勃的盘点着历史上的那些人物,就是讨论着上面新出的文件或是政策。天子脚下消息流通的本来就很快,加上这帮孩子的家世对一些常人无法接触的东西多多少少都要知道一些,所以上面开了什么会,报纸上有什么新消息,都是他们讨论的话题。

    上次胡闹提到的写文章的事情,虽然李朝阳他们有些犯难但还是十分的重视。无奈的是,就李朝阳他们那帮人的破水平,想写出点什么东西实在是难的很。胡闹就给他们提了一个点子,让他们每人回去甭管好坏先写一篇,然后由他负责整理并取其精华,串成一个整篇儿。后来李朝阳他们每个人都连夜赶了一篇文章出来。虽然这些文章篇幅间错字成堆,词句不通,甚至还有些生僻字用拼音代替,但是却能看出这帮孩子的用心。

    胡闹花了一些时间将李朝阳他们递来的文章统统阅读了一遍,虽然他并没打算能在这些文章中间找出什么闪光点,但还是意外的现不少地方虽然思想稚嫩却也有可取之处。他便总结了大伙儿的思想自己动笔撰写了一篇名为《我们的华侨在受罪》寄去了人民日报,这次作者署名上,他大大方方的写上了一长串名字,其中包括他自己,也包括李朝阳他们。

    1978年2月12号,正月初六。

    一大早,胡闹和夏雪就溜了出去,胡闹的父母现在在学校里负责接待新生,爷爷奶奶也在学校里忙着工作,他俩儿没人管,乐的轻松自在。

    **广场,李朝阳他们一帮人早已经聚集在了那里。看到胡闹和夏雪俩人过来,李朝阳连忙挥挥手喊道:“哥们儿,这里。”

    胡闹和夏雪走了过去,李朝阳就埋怨说:“你们俩也太慢了吧,哥们儿几个都在这儿等了好一阵子了。”

    胡闹笑着说:“急什么,你看,国旗不还没升么。”

    昨天一帮人在一起压马路的时候,胡闹就说了**升国旗的事情。李朝阳他们就动了心,说好今天早上一起来**广场看升国旗。

    “胡闹,你说今儿该不会不升旗了吧?哥儿几个都等了好长时间了。”

    胡闹也不能确定会不会升旗。毕竟这时候还没有国旗护卫队。升旗地时间也没有准确性。只能说:“咱们等等吧。要是今天不升旗。咱们就改天再来。”

    于是。一伙人就在**广场上聊起天来。时间一晃眼就到了八点多钟。胡闹琢磨着。估计那位曾有一面之缘地胡其俊伯伯今天是不会来了。就对李朝阳说:“今天看来是不会升旗了。咱们还是改天再来吧。”

    李朝阳一帮人都有些丧气。兴冲冲地一大早过来这里。却是闹了个空欢喜。李朝阳挠挠头说:“那咱们今儿去哪里逛逛。这四九城里也就这样。天天逛地都乏味了。要不咱们还是找个地方聊天吧。”

    胡闹笑着摇头说:“咱们今儿找点有意义地事情做做。”

    “什么有意义地事情?”李朝阳一听就来了精神。其他人也都竖起了耳朵。盯着胡闹。

    胡闹笑着说:“哥儿几个。你们应该知道这几天咱们恢复高考以后地第一批大学生就要入学了吧。”

    “对啊。”李朝阳他们点点头。

    胡闹笑着说:“许多外地考生来咱北京都陌生得很,咱们反正也是无聊的很,不如去火车站当个路引怎么样。专门给那些外地来的入学新生指引学校的方向。”

    “这事儿有意思。”李朝阳他们都纷纷点点头,一帮人浩浩荡荡的杀向了火车站。

    ※※※

    黎宁国靠在冰冷的窗沿上,看着窗外飞倒退的景物,心里却是一片火热。隆隆的车轮声将他的思绪不断的拉远。

    自从写了那封信以后,黎宁国就预料到了可能的结局,但他并没有后悔。即便在监狱里接受改造的那段时间,他依然坚信自己是对的。而事实,却也的的确确的证明了,他是对的。

    四人帮被粉碎以后,黎宁国顺利的离开了监狱重新回到了农场,不过这个时候胡闹他们一家人已经离开了。在农场里呆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看着周围不断有知青战友返城,他也曾努力的尝试着托关系走后门返回城市,可就在这个时候,党中央下达了新文件精神,决定恢复高考。

    这个消息如同当头棒喝,让黎宁国兴奋的一夜未眠。在经过短暂的复习以后,他顺利的通过了高考,收到了来自北京的录取通知书。同他一样的,农场里还有不少知青战友都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对于他们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张普通的纸片,更是一份改变命运的契机。

    车到站了。

    黎宁国提着行李下了火车,拍了拍那份被他紧紧藏在怀里的录取通知书,黎宁国的烟斗冒出了一团浓郁的烟雾。

    “同志,请问一下北京电影学院怎么走?”黎宁国拦住了身旁一个小伙子,那小伙子操着一口东北口音笑着说:“我也是刚来北京不久,这地头不熟悉啊,你去那边问问,那边有一帮小学生专门给人指路的。”

    黎宁国道了一声谢,提着行李朝小伙子所指的方向走去。

    “小胖儿,干的不错嘛,瞧人家准大学生们一口一个小同志一口一声谢谢,喊的多亲热啊。”胡闹抽空走到李朝阳的身边,拍拍他的肩膀乐呵呵的笑道。

    李朝阳干的浑身是劲,这给人指路的事情虽然是第一次干,但是听着别人口中的赞扬,他心里很吃了蜜似的。总算是切身体会了一把做好事的乐趣。

    胡闹正和李朝阳聊着,那边夏雪忽然喊了起来,“闹闹,闹闹,你快过来,这位大叔是咱们胜利农场的呢。”

    胡闹一回头,正好与黎宁国的目光撞到了一起。

    “黎叔。”

    “胡闹。”

    两个兴奋的声音同时响起。

    第066章 【电影学院】(求推荐)

    胡闹忽然觉得缘分真的是妙不可言,若非今天临时起意要来火车站给那些外来的学子们指路,或许就和黎叔失之交臂了。这北京城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若是没有缘分,人海茫茫之中想要遇见个几年未曾谋面的熟人还真不是那么容易。

    黎宁国的脸上那抹自登上火车以后就未曾消退的兴奋之情又罩上了一层惊喜,行李放在脚边,嘴里叼着烟斗,张开双臂就给了胡闹一个大大的拥抱,故人相逢的喜悦尽在不言中。

    夏雪静静的站在一旁,大眼睛里写满了迷惑,显然是不明白为什么胡闹认识这位来自胜利农场的大叔,而自己却不认识。当然,这也不能怪她,她去农场的时候,黎宁国早就已经被关进监狱了。

    李朝阳他们那帮人正处在助人为乐的**之中,哪里还管得了胡闹这边的故人相逢,所以,倒也没有八卦的凑过来。

    拥抱过后,黎宁国上上下下仔细的打量着胡闹,笑着在胡闹的肩膀上轻捶了一下,说:“你小子,长高了不少啊,恐怕再过几年就得把你黎叔给比下去了吧。”

    胡闹笑着抓抓脑袋说:“人家说心宽体胖,而我是心宽体高啊。自从四人帮被粉碎以后,我从黎叔你身上学来的那套忧国忧民的思想总算是放松了下来,这个头儿就眼瞧着一个劲的往上蹿。”

    “你小子,嘴厉害了啊。”黎宁国朝胡闹点着手指,笑的很开心。

    “对了黎叔,你这上北京来,该不是来入学报到的吧?”胡闹瞅了瞅黎宁国脚下的行李,不太确定的问道。他知道黎叔并不是北京人,突然提着行李来北京,又是在这个时候,似乎也就只有入学报到这种可能了。

    “对啊,刚刚这位叔叔问我北京电影学院怎么走呢,叔叔应该是去那里上学的吧。”一边的夏雪忽然怯生生的说了一句,这丫头虽然性格相较于以前开朗了不少,但是在陌生面前还是会不自觉的露出点含羞带怯的本色。

    北京电影学院?胡闹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征了一下,对于这所大学他自然不会陌生,这里可是明星名导的摇篮。记得几十年后,每年北京电影学院招生考试的时候,来自全国各地的那些怀揣着明星梦的青少年男女们火爆报名的场面,乃是京城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只不过胡闹没想到黎叔竟然报考的是北京电影学院。不由暗自琢磨,咋从前就没现黎叔还有这方面的细胞和爱好呢?按照胡闹对他的理解,最适合的应该是中文系才对吧。

    胡闹刚想把一肚子地疑惑问出口。黎叔却已经诧异地看着夏雪问道:“胡闹。这小丫头也是咱们农场地?咋我以前没见过啊?对了。妞妞呢。那丫头以前可是成天黏着你啊。没跟你一块儿返城回北京么?”

    胡闹只好先把疑惑埋在心里。介绍道:“黎叔。她叫夏雪。去农场地时候。你已经不在了。至于妞妞那丫头。你走后不久便跟他父母一起被调去了勤得利农场。后来就失去了联系。也不知道返城了没有。”

    说着。又拉着夏雪给她介绍了黎宁国。夏雪怯生生地唤了声黎叔。黎叔笑着摸出几块水果糖塞给妞妞说:“路上买地。就当给小雪你做个见面礼。”

    “黎叔。你该不会真地是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吧?”胡闹问道。

    黎宁国失笑道:“怎么?你觉得黎叔就考不上么?告诉你。黎叔在监狱里地那段时间都没忘记过学习。后来打算托人返城地时候恰巧碰上了恢复高考。没想到就这么考上了。”

    胡闹摆摆手说:“我不是这意思。我地意思是说。黎叔你怎么想起来考电影学院呢?对了。黎叔你报地是什么系啊?”

    黎宁国吐出一口烟雾,笑道:“我报了导演系,那会儿在监狱的时候看到了许多在外面无法接触到的事情,也从许多狱友的嘴里得知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便想写本小说出来。后来觉得小说所能表达的只能是一部分,远远没有电影来的丰富,便有了拍电影的想法。再后来参加高考以后,脑子一热就填了北京电影学院。”

    胡闹抓抓脑袋,还是有些想不通,因为他记得这些艺校特别是像北京电影学院这样的艺校在高考之前就必须要赶到学校参加三试的,只有三试全部通过,高考分数达标才会被录取。咋黎叔说的好像高考通过就能被顺利录取呢?

    胡闹把这个问题问出来以后,黎宁国也有些莫名其妙,因为他也不知道什么三试,胡闹只能大概的去猜测,可能是这时候刚刚恢复高考,学校的许多机制还没有完全运转起来,只要有兴趣填报学校的专业,又顺利通过高考就可以录取吧。当然,也可能是现在这样的年代,压根就没有什么三试。

    “胡闹,咱还是先别唠嗑了,黎叔还得赶去学校报到呢。”黎宁国说着,弯腰提起了行李。

    胡闹拉着他,摇头笑道:“黎叔,报名也不急在一时,你看现在这个点儿也该是吃中饭的时候了,咱们一起走,去我家吃个中饭。我爸妈看见你肯定高兴死了。”

    黎叔一听也有些心动,毕竟在他乡遇见知青战友的确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想了想,便点点头说:“那好,你带我去认认门,以后在学校里伙食不好,就去你家蹭饭吃。”

    胡闹就笑,说:“黎叔,您可千万别客气,有时间就上咱们家吃饭。”

    路上的时候,黎宁国问起胡闹的父母现在如何安置在哪里工作。胡闹便将父母的大致情况说了一下,说到胡振华曾奔赴抗震救灾前线工作的时候,黎宁国有些动容,直夸胡振华是好样的。最后,胡闹说父母都参加了高考,并已经被北大录取了,黎宁国一听也很替他们高兴,说中午得喝几杯庆祝一下。

    相比较而言,胡闹觉得此刻的黎宁国恢复了当初在农场时的那种朝气,记忆中,那个因为一张白卷而落寞茫然的背影已经不复再现。当然,胡闹更感兴趣的是黎宁国所报考的学校和专业。他几乎不用猜想都知道,这恢复高考以后的第一批北京电影学院的学生绝对是日后影视界的大腕儿。

    第067章 【名导?】(求推荐)

    领着黎叔回到家的时候,胡振华夫妇俩还没有回来,家里只有奶奶在做饭,爷爷也还在学校里。胡闹知道这几天爸爸妈妈还有爷爷中午都在学校里吃饭,若不是照顾自己和夏雪,恐怕奶奶也不会回来做饭。所以给奶奶介绍了一下黎叔之后,胡闹便说:“黎叔,你在这稍微坐一会儿,我去趟学校把爸爸妈妈叫回来。”

    黎叔稍微有些尴尬,说既然胡闹的爸妈都忙的很,不如他先去学校报道,改天有时间在过来好好聚聚。胡闹自然拉着不放,都领回家了,哪还有把人放跑的道理。张桂芳也热情的拉着黎宁国让他吃过饭再走,黎宁国只好留下了。

    很快的,胡闹和夏雪俩人就把胡振华夫妇俩喊回了家。路上,夫妇俩已经从胡闹的口中得知了他在火车站巧遇黎宁国的事情,并且知道了黎宁国来京是为了入读大学。夫妻俩也都非常的惊喜,胜利农场可以说是他们的第二故乡,故乡的亲人再次相逢,心底总是会升起一种说不出的喜悦。

    “宁国。”

    “振华。”

    两个大男人刚一见面就紧紧的拥抱在了一起,互拍着彼此的背部,情绪非常的激动。良久之后,两人分开,却又紧紧的握住了对方的手。

    这一天中午,胡振华和黎宁国都喝的有点高。酒桌上也不知道说了多少话,追忆那段知青岁月时,两个大男人包括吴凤娇都流了泪。黎宁国还将自己在监狱里的那段生活简单的说了一下,虽然说的简单,但是其中的辛酸,以及处在当时环境下的绝望和挣扎,却是从只言片语中显而易见的流淌出来。

    下午,胡振华和吴凤娇还要继续去学校接待新生,黎宁国也得去学校报道,胡振华让胡闹送黎宁国去学校,并让黎宁国有时间就过来吃饭。反正现在都在北京城里,方便。

    北京电影学院建于195o年,前身是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电影学校),1956年经国务院更名为北京电影学院。

    学院自195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同时,继续为新中国电影事业展的需要培养在职专业干部。文革时,学院的电影教育完全陷于瘫痪,四人帮把文化部所属在京的艺术院校合并为中央五七艺术大学,北京电影学院被改为中央五七艺术大学电影学校。直到1977年经国务院批准又恢复了原建制的北京电影学院。

    胡闹和夏雪领着黎宁国来到电影学院的时候,差不多下午三点钟了,校门口贴着欢迎新生报道的标语,走进大门不远就看到了接待新生入学的人员。黎宁国对胡闹说:“黎叔到了,你们先回去吧。”

    胡闹倒是不着急。他本来就清闲地很。正好来了这么一趟。打算进去逛逛。便说:“黎叔。你去办理入学报道手续吧。我和夏雪随便逛逛。一会儿回来找你。”

    黎叔点头说:“那也行。你们可别乱跑。”

    胡闹笑着说:“放心吧。这北京城里我都透熟了。”

    牵着夏雪地手荡漾在校园里地林荫小道上。胡闹用记忆力地印象来打量着这所在未来艺术领域里拔尖地名校。不过此时地它还仿佛是一个青涩朴素地少女。自然而普通。校园里没有一张张在电影电视里熟悉地面孔。也没有扎堆地美女帅哥。来来往往地行人都带着属于这个时代地特色。

    回到报名地点地时候。黎宁国已经办理好了手续正在那儿等着胡闹和夏雪他们俩。看他们来了。黎宁国提起行李说:“走吧。咱们去宿舍。”

    老宿舍区地房子很旧。黎宁国地宿舍门是开着地。显然里面已经住了人。胡闹和夏雪随着黎宁国走了进去。屋内一人正在收拾着床铺。看见走进来两个半大孩子和一个提着行李地男人。征了一下。随即咧开嘴。操着一口带着陕北口音地普通话热情地笑道:“你们好。这位同志。你是新来报道地吧。”

    “是的是的。”黎宁国叼着烟斗的模样着实有些潇洒,伸出手和那人握了握,接着自我介绍了一下。那人也笑着说:“黎大哥,我姓张,叫张治谋,你叫我小张就行,我是摄影系的,你是哪个系的?”

    黎宁国笑道:“我是导演系的。”

    “哎呀,那可好嘞,以后大哥你负责导演,我就负责拍摄,正好搭档。”张治谋咧开嘴笑着说。

    那边两人在那儿聊着,这边胡闹却盯着张治谋走了神儿。夏雪轻轻推了推胡闹说:“闹闹,你怎么了?”

    胡闹回过神来摇摇头说没事儿,心里却着实有些奇怪,这人的名字和记忆中的那个名导只有一字之差,看模样除了非常年轻之外,似乎也能隐隐找到那位名导的影子。莫非,他就是未来的那位名导?

    ※※※

    一转眼,寒假过去了,胡闹和夏雪重新背起书包走进了校园。而他的父母也正式成为了北大的一名学子,和他一样每天在大学的课堂里接受着中断了许多年的知识。

    这期间还生了一件事情,就是胡闹和李朝阳他们一帮人在火车站给外来学子引路的事情恰巧被一名记者拍了下来,在了报纸上,被报纸上塑为学雷锋的小榜样。让一帮人在学校里出了一回风头。

    但是紧接着,另一件更出风头的事情又来了。那天课间休息的时候,胡闹和李朝阳他们都被叫去了校长办公室。夏雪胆子小,不知道生了什么事情,有点儿害怕的牵着胡闹的衣角。但是李朝阳他们都是胆大包天的主儿,压根就不在乎什么校长不校长,等进了办公室的时候几个还没个正形儿。

    办公室里不仅仅是校长和副校长在,还有一位自称是人民日报的编辑。胡闹一听此人的自我介绍就明白了,肯定是自己所写的那份稿子的问题。

    果然,这位编辑同志开门见山的就抽出了胡闹所寄去的那份稿件询问是否是他们所写。若换做一般的孩子见到这种架势可能吓的就会否认了,但是胡闹李朝阳他们这帮人是谁,自然是毫不客气的点头说是他们写的。

    那编辑一听就随便询问了几个问题,问题基本上是由胡闹回答的。李朝阳他们也偶尔插上几句,那编辑得到胡闹的回答以后十分满意,说这稿子被录用了,又夸了胡闹他们几个孩子不简单,跟校长握握手以后便离开了。

    校长那个高兴啊,看着胡闹他们一帮人怎么看是怎么喜爱。这些孩子前一阵学雷锋做好事的事迹让他这个做校长的面子上大有光彩,没想到时隔不久又写出了这么一份文章出来。这不由得不让校长大人竖起大拇指夸赞胡闹他们是好样的。

    第067章 【全聚德】(1更求月票)

    《我们的华侨在受罪》一文自人民日报刊登以后迅被各大报纸媒体转载,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这个时候国内还没有网络媒体,人们获知信息的来源基本上都是靠报纸和电台。虽然一月一号《新闻联播》已经开始播出,但此时电视机属于极为稀罕的物品,拥有者极为稀少,偏远一些的地区甚至都没听说过。所以越南排华事件虽早已出现苗头,但因为广播和报纸媒体都没有播报,知晓的人并不多。

    胡闹在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也是掐算好了时机,因为他知道,根据后世书本上所掌握的越南自卫反击战的时间推算,此时上层对越南排华事件应该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距离表态也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胡闹自然希望这篇文章的表能够加快上层表明态度的步伐,让那些受苦的华侨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同时,也让这个一直受中国经济援助的国家受到惩罚。

    不出胡闹所料,文章见报以后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和愤慨,人民日报社雪花般的收到了全国各地人民的来信,对越南政府的做法表示强烈的不满。与此同时,对越南排华事件表看法的文章越来越多,也让事态的步伐进一步的加快。

    李朝阳这帮人看到文章见报的那一刻激动的无以复加,当日伙人就杀到老莫**了一次。这次团体努力的结果让一帮人的凝聚力更加增强,也让这个小团体更加的稳固。同时也点燃了这帮红色子弟心中的那股**。好处当然不止这些,学校班级里上至校长下至同学对他们这伙人都有些另眼相看的感觉,虽然没有什么明确的嘉奖,但是他们这个小团体的名声却是就此打响了。不仅如此,其他地团体们也纷纷起了比较之心,开始将心思朝胡闹他们这帮人的思想境界靠近。

    三月底的时候,胡闹去了一趟香山。这次是胡闹地外公招他过去的。胡闹大致也能猜想的出来,肯定是为了这篇文章的事情。因为李朝阳他们都曾被家里人捉去问过,的确。一帮十几岁的孩子倒腾出来这样一篇文章出来,不表示点惊讶显然不合常理。李朝阳就曾说,他爷爷看到报纸上那篇文章出自孙子之手的时候那个惊讶劲就甭提了,把他提去好生问了一通,虽然轻微责怪他不该冒失地写出这样一篇文章,但是那股子惊喜之情还是溢于言表的。

    “闹闹啊,看来当初给你起了胡闹这个名字还真是没亏了你。你要是歇上一阵子不整出点事情,似乎就有些闲不住啊。”胡闹的外公说这话的时候,手里正捏着刊登有胡闹那篇文章的报纸。由于一月二十八日中组部召开了中央,国家机关26个部委副部长座谈会,讨论给待分配干部尽快安排工作的问题。胡闹外公的职务已经得到了重新分配,并在以前的位置上稍有提升。

    胡闹讪讪的笑道:“外公,您可不能全往我身上推啊。那作者署名上,可是一长串的名字呢。”

    胡闹地外公淡笑着看了他一眼说:“跟外公还用得着来这一套嘛,要是你那帮小伙伴都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来,那咱们国家可就是神童遍地了。”

    见胡闹抿嘴偷笑。胡闹的外公脸色整了整,说:“文章写地还算可以,手段也用的不错。拉了一大帮子人,就不那么显山露水了。不过以后涉及到这样的事情还是不要贸然出头的好,上面自有上面的决定,你这样贸然引导舆论导向,很容易招惹麻烦。”

    胡闹默默的点点头,别人或许不能明白外公地话。但是他明白。其实他现在所做的很多事情都属于兵行险招,但是处在这样的时代,束手束脚的无形绳索很多,既然想有所成就,想坚定自己的目标,又如何不能去挣扎一下。

    外公见胡闹沉默,以为他的情绪被打击了,便笑着说:“好了好了,外公也只是提点你一下。总的来说。你这次做的还是非常不错的。老战友还在我面前夸过你呢。说我生了好外孙儿。不过你啊,太爱彰显风头。要适时地规避,有些东西,不要显山露水,隐在幕后远比在台前要安全地多。”

    胡闹点点头。

    外公看着他地模样。微微地叹了一口气。随着和这个外孙儿地接触加深。他对这个外孙也愈地看重。这种重视甚至已经过了他对胡闹地父亲胡振华地期望。有些话。他对胡振华都不曾说过。但是对胡闹却说了。因为在他地心目中。已经隐隐将胡闹当做一个接班人来培养。吴家内戚寥寥。外戚也不多。家族不大。能量和可以涉及地范围便小了许多。没有一个强势地人物去支撑。待自己百年以后。吴家或许便就此湮灭了。人老了。便想把摊子铺开。为后代做些什么。

    当然。对胡闹地重视更多是建立在胡闹本身所展露出地头角。作为一路伴随新中国建立地开国功勋。胡闹地外公并非不能接受一个孩子拥有越同龄人地心智。历数那些开国领袖们。哪个不是在少年时期便已展露出与常人地不凡之处。唯有这种不凡。在匹配相对应地毅力。才能做出一番不朽地功业。而他作为外公所要做地。就是为胡闹铺好道路。将自己所知所晓尽数地传授给他。指导他少犯错误。少走错路。

    “闹闹啊。过来。来外公这边儿。让外公好好瞧瞧你。”

    胡闹依言走了过去。外公摩挲着他地头。目光慈祥而柔和。良久之后。轻轻叹了一口气说:“孩子。外公一直都记着你曾说过地那番话。虽然外公很为你地想法而感到骄傲。可是外公却怕你太累了。小小地脑袋里塞了那么多东西。会不会觉得很辛苦?”

    胡闹摇摇头说:“不辛苦。外公。我觉得人有了信念和目标才会有动力。同时。他地人生也不会茫然和枯燥。我地目标就是我地兴趣。也是我期望追求地。做我自己喜欢地事情。我很开心。”

    外公用力的点点头,盯着胡闹的目光熠熠生辉。

    随后,胡闹地外公和他就越南排华事件聊了一番,胡闹根据后世的印象提出的主战的观点,并且要求建立特种部队以各种作战环境,特别是越难地理环境进行针对性训练。胡闹的外公对特种部队这个编制很有兴趣,询问了以后。又经过一番思索,问胡闹能不能拿出一个详细的方案出来。

    胡闹自然说没问题,不过他还是有些委屈的说:“外公你不是让我别出风头么。”

    外公就笑骂道:“没让你出风头,若是你能写出这个方案,外公私下递给老战友看看。”

    自从正式入学以后,胡振华和吴凤娇夫妇俩凭着上面奖励给胡振华地自行车票购买了一辆自行车,他们俩并不住校,除了中餐偶尔在学校食堂解决以外,每晚夫妻俩都会骑着自行车回家。

    不知道是不是作为学子的身份,让两个已育有人子的夫妻俩心态也随之年轻起来。每天胡振华骑着车,吴凤娇就坐在后座上拦着胡振华的腰,一路上笑笑闹闹。伴随着自行车铃声清脆的响声,仿佛一对热恋中的情侣。

    晚餐的时候,胡鸿儒说了一个消息,消息是关于夏雪的。当初夏雪的家人受到迫害以后,大院里的那间房子也被封存了。现在,随着四人帮地结束。平反活动的开始,夏雪家人的问题也得到了正确地对待。经过胡鸿儒的一番努力以后,学校决定还夏雪家原来的住房,并一次性补助一万元。

    胡鸿儒的意思就是等住房还以后,胡振华夫妻俩就搬过去,家里的场子实在是太拥挤了,孩子们年龄也逐渐变大,再挤在一起有些不好。再说,反正都在一个大院里。邻墙隔壁的也方便地很。

    胡振华夫妻俩很动心。不过这房子怎么说也算是夏雪,虽然作为监护人完全可以替她做主。但夫妻里还是征询了一下她的意见。夏雪自然没有任何意见,家人便决定房子还以后就搬过去,至于那补助金暂时由胡振华夫妇俩保管,等以后夏雪长大了,再交还给她。

    这一晚,胡闹再次听到了夏雪梦中那嘤嘤的哭泣声,如同小猫一般惹人生怜。自从在农场里待了半年以后,胡闹就再也不曾听到这丫头梦中的哭泣了。看的出来,这丫头虽然嘴上不说,但是什么事儿都藏在了心里。唯独梦中才会不由自主的喧露出来。

    “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全聚德的烤鸭真遗憾!”

    全聚德这个中华老字号创建于1864年,创始人是杨全仁,经过百余年的展,形成了以独具特色的全聚德烤鸭为龙头,集“全鸭席”和4oo多道特色菜品于一体地全聚德菜系,备受各国元、政府官员、社会各界人士及国内外游客喜爱,被誉为“中华第一吃”。周总理就曾用“全而无缺,聚而不散,仁德至上”来诠释全聚德地涵义,并多次将全聚德的全鸭席定位国宴。

    文革时期,全聚德也遭受到了冲击。悬挂了1o2年地“全聚德”旧牌匾被摘掉,换上了“北京烤鸭店”的新招牌。

    胡闹牵着夏雪的手儿看着那块写着北京烤鸭店的建议招牌时露出一抹苦笑,几十年后的他,也曾来过全聚德。那时候全聚德的老招牌又被重新挂了起来,破四旧的时候招牌被藏入了故宫博物馆,现在应该还在那里躺着吧。

    夏雪这胖丫头很嘴馋,光看着招牌,喉咙就蠕动了好几下,让胡闹看的有些想笑。厅堂里的宾客不多,因为这时候全聚德的消费不低,可能一顿就要吃去一个人一个月的工资。

    吃着鸭子的时候,胡闹的脑海里就转悠起了一个念头。此时的全聚德属于公私合营,但是他知道未来的全聚德将走上集团化的道路。不过相比较国外的快餐品牌而言,胡闹觉得全聚德虽然具有非常大地优势,但走的路线却有一定的局限。想着未来,肯德基麦当劳这些快餐食品店进入中国以后掀起地风潮,不由不让胡闹心底升起一股扬中国快餐文化的想法。

    若是将全聚德这个品牌打造成一个享誉世界的快餐品牌,以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多变和源远流长。想必那些靠着炸鸡腿,汉堡包和薯条而构成的建议快餐文化会不堪一击吧?

    这个想法种在胡闹的脑海里却没有立刻芽,因为他也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并不成熟。充其量也只能算作是一时地灵光闪现。不过,这种想法也未必没有一定的可造作性。

    坐在胡闹邻桌的是两位女士,年纪都大约在二十七八岁的样子,其中一个似乎和店里的服务员很熟,不时的有人打招呼。由于凑得近,她们聊天的内容胡闹基本上也能听的清楚。当听及他们聊天的内容都是在追忆北大荒的生活以后,胡闹就知道了。这两位定是返城地支边女青年。

    由于同是北大荒出来的,胡闹觉得很亲切,不由转头插话道:“两位姐姐,你们是从北大荒回来的么?”

    “对啊,小同志!”其中一个脸蛋儿稍微有些圆地女青年笑着说,她就是那位和店里服务员挺熟识的那位。另一位脸蛋儿有些尖的女青年则是笑着点点头。

    “那真是巧了,我们俩也是从北大荒回来的。”胡闹一边说着,一边伸手指了指夏雪。夏雪正吃着烤鸭,满嘴流油的那种,还不断把嫩生生的手指头放进嘴里吮吸。模样十分可爱。

    “是么?小同志,你是哪个农场地啊?”圆脸女青年显然也是来了兴趣,连忙笑着追问道。

    胡闹说自己是胜利农场的。两个女青年一听,态度更亲热了,因为他们恰巧就是离胜利农场不算太远的勤德利农场的支边青年。胡闹一听她们自曝是勤德利农场的知情时,顿时心里一跳,因为他想起了妞妞,妞妞他们一家人当初不就是迁去了勤德利农场么?

    “两位姐姐。你们是勤得利农场的,那么你们有没有听说过一个十几岁大的女孩儿叫做朱妞妞的啊?”胡闹期盼的看着两人。

    让他惊喜地是,两个女青年听到胡闹说起朱妞妞,顿时齐齐目光一亮,那圆脸女青年看着胡闹,皱着眉头估猜道:“你是胜利农场地,又知道妞妞,你该不会就是胜利农场的那个故事大王,妞妞天天挂在嘴边地闹闹吧?”

    胡闹惊喜的站起来。说:“没错没错。我就是闹闹,两位姐姐。你们都知道妞妞啊,那你们知不知道他们现在在哪里啊?有没有返城啊?”

    夏雪这会儿已经停止了蠕动的小嘴,油光光的小脸儿转了过来,睁大眼睛看着惊喜的胡闹,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听到朱妞妞这个名字的时候,她心里就有些不舒服。

    那瓜子脸的女青年谑笑道:“那可就不能告诉你了,谁让你把我们妞妞那小宝贝闹得食不香寝不安的,天天记挂着你。你倒好啊,陪个女伴儿悠哉悠哉的过来吃烤鸭了。”

    胡闹不由有些急了,却又不知道说什么好。

    那圆脸女青年见状一乐,笑着指指旁边的空位说道:“拢一桌吧,咱们边吃边聊。”

    胡闹连忙说好,拉着有些不太情愿的夏雪就坐了过来。夏雪在陌生人面前又表现出了她一贯的乖巧怯生的表情,让两个女青年大为喜爱,圆脸女青年也不知道是不是觉得夏雪那肥嘟嘟的脸蛋儿?( 重生之经济强国 http://www.xlawen.org/kan/1547/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