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0章

    “像死皮膏药一样缠着建奴打!”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王永吉把整体的用兵思路,作战计划一一道出。

    崇祯只听,不发表任何意见。

    辽东和中原情况不一样。

    在京师附近,崇祯可以随便微操前线部队。

    因为这里距离京师近,消息传递速度快,而且是大平原,随时可以使用绕后,侧击,诱敌深入等战术

    辽东地形复杂,且距离京师太过遥远,等他微操部队的消息传递到前线,部队可能已经没了。

    所以只能让主将自行发挥。

    崇祯看向范景文和王家彦。

    确定他们二人没有什么要补充,崇祯开口询问:“王永吉,知道朕为何要在午门外宴请你们吗?”

    王永吉想了想,答道:“臣以为陛下此举是为了查明各总兵之间的关系,然后可以根据他们的关系排兵布阵。”

    “你打算如何排兵?”崇祯又问。

    “关系好的合兵一处,共进共退!关系不好的尽量分开,防止干扰对方。”王永吉回答。

    崇祯不语,轻轻摇头。

    王永吉对崇祯的反应有些意外,他低下头说道:“请陛下赐教。”

    崇祯还是摇头:“朕说多了只会影响你,还是自行体会吧。”

    王永吉像是吃了苦瓜一样,站在原地很是苦恼。

    自行体会和看着办是一个意思。

    办好了是领导指点有方,功劳有领导的份。

    办不好就是自己把事办砸了,不但和领导没关系,还会因为没读懂领导的意见而受到责备。

    王永吉还想询问,可是被崇祯用话语打断:“王总督,孙子兵法有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战场上形势变化多端,你是平辽总督,到了战场上你说了算!”

    “朕刚才只是想听听你的计划,别无他意!”

    “谢陛下赐教!”王永吉虽有无奈,却也只能施礼道谢。

    君臣几人又商议了许久,王永吉告辞离开。

    五月初二,京师忠烈祠。

    大明忠烈祠在天坛西边,永定门北面。

    当初择址时,这个位置被崇祯一眼相中。

    忠烈!

    永定!

    正因为有这些忠烈的存在,江山才能永定!

    于是工部便按照崇祯的旨意将忠烈祠建在这里。

    忠烈祠东面是天坛。

    天坛最早叫天地坛,始建于永乐十八年,仿照南京天地坛建造而成。

    “大礼议”事件结束后的第六年,嘉靖将天地坛改名天坛。

    忠烈祠西面是先农坛。

    先农坛与天坛一起建成,最早叫山川坛,嘉靖年间改为天神地祇坛,万历四年改为先农坛。

    此时的忠烈祠外,人山人海。

    京师上宗室勋贵,下到黎民百姓全都来看热闹。

    毕竟这是忠烈祠建成后迎来的第一次誓师大会。

    为了维持现场秩序,顺天府衙的差役,五城兵马司,巡捕营,京营,锦衣卫,东厂厂卫尽数出动。

    忠烈祠内的石碑上,刻着密密麻麻的名字。

    除了京师保卫战战死的军民外,还有不少剿灭流贼时战死的英灵。

    也不是所有战死的将士都能进忠烈祠,具体标准兵部有规定。

    崇祯站在石碑面前,看着密集的名字感慨万千。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人如此,国家亦是如此。

    为了国家的稳定,无数先烈前赴后继,死而后已。

    “皇爷,时辰已到!”王承恩走到崇祯身边,低声提醒。

    崇祯一脸严肃,转身走到忠烈祠外。

    外面旌旗林立,京营士兵昂首挺胸排成三个方队。

    轰!

    不远处号炮声响起。

    京营士兵听到炮声后动了起来。

    骑兵组成的方队率先出动,他们保持匀速,将手中的腰刀高高举在半空,从崇祯前面徐徐走过。

    在与崇祯目光垂直时,为首的将领高呼:“明军威武!”

    “明军威武!”士兵们齐声高呼。

    振奋人心的声音从忠烈祠传出后,瞬间将附近的人潮点燃。

    “明军威武!”外面围观的百姓跟着高呼。

    他们是发自内心的高兴,骄傲和自豪。

    紧接着是炮兵。

    数不清的红夷大炮被固定在跑车上,在骡马等牲口的拖拽下缓缓驶过。

    轮子压在地面上发出隆隆的响声,让人心生惧意。

    最后是京营精锐组成的步兵。

    他们穿着明盔铁甲,举着长矛腰刀,还有加装刺刀的鸟铳,迈着整齐的步伐由远及近。

    在一声声明军威武中,阅兵仪式结束。

    又等了些许,守在漏刻旁边的钦天监官员奋力高呼:“吉时已到!”

    旁边的小太监立刻挥舞令旗。( 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 http://www.xlawen.org/kan/16111/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