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7章

    朝堂内无比安静。

    事情发展的这个份上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这些人不包括崇祯。

    他慢悠悠地开口道:“既不同意废藩,也拿不出钱来给定王和永王操办婚事,修建王府。你们到底想干什么?造朕的反吗?”

    “臣等无能,陛下恕罪!”范景文立刻下跪。

    在他的带领下,朝堂上跪倒一片。

    官员可以用下跪示弱做出让步。

    皇帝不行。

    只能选择妥协或者重新提出一个观点和大臣们商议。

    皇帝妥协意味着皇权式微。

    就像万历时期的争国本事件一样。

    万历想册立福王朱常洵为太子,而大臣们则按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规矩拥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争论到最后,万历选择妥协,立朱常洛为太子。

    其实万历可以不妥协。

    他只需废掉皇后王氏,册立朱常洵的母亲郑氏为皇后即可。

    这样就符合有嫡立嫡的规矩了。

    不过废皇后之事牵扯太广,万历最终没有选择这么做。

    万历的妥协让朝臣们意识到,规矩虽然是皇帝提出来的,但他们可以用规矩约束皇帝的权力。

    党争也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崇祯不会重走万历的老路,

    所以他不会妥协,而是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

    “诸位,”崇祯还是那般慢悠悠的语气:“朕打算让定王朱慈炯亲赴辽东传旨,正好可以迟缓封藩之事,如何?”

    大臣们纷纷用眼角余光看向范景文。

    范景文是内阁首辅,和皇帝正面交锋时,他必须起到带头作用。

    范景文想了想,“请问陛下,定王传旨之后何去何从?”

    “朕的意思是定王传旨后就待在辽东,户部什么时候有钱了,他什么时候回来封藩就藩!”

    范景文皱了下眉,感觉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到时候就算户部有了钱,崇祯也可以不让定王回来。

    时间久了,定王绝对能在辽东发展出自己的势力。

    想到这,范景文抬起头看向内阁其他成员。

    王家彦,邱瑜,谢三宾等人虽然也察觉出不对劲,但此时此刻没有合适的对策。

    “陛下,”范景文再次问道:“永王殿下呢?也离京去辽东吗?”

    “不!”崇祯摇头,“永王留在京师,和蒙古质子待在一起。他比定王年纪小,封藩之事要排在定王之后。”

    范景文再次低下头,用眼神和其他人沟通。

    崇祯的折中方案虽然有瑕疵,但总体来说符合各方的利益观点。

    对文官集团来说,只要没有废除定王的藩王之位,定王就拿不到兵权。

    其次让定王远赴辽东可以推迟封藩,缓解财政压力。

    对崇祯来说,只要定王去了前线,就有机会拿到兵权。

    毕竟,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王永吉的官职是平辽总督加兵部尚书衔,给不给朱慈炯兵权由他说了算。

    崇祯相信王永吉会给朱慈炯一个机会。

    (明代跨区调动兵马钱粮需要兵部的手续,所以很多总督会加兵部尚书或者兵部侍郎衔,此举主要是为了方便跨区调动兵马,统筹钱粮等。)

    崇祯,内阁,满朝文武,在互相猜忌中达成了共识:定王朱慈炯去辽东颁发圣旨,随后留在辽东效力。

    六月十六。

    朝会结束后的第三天,朱慈炯来到皇城向父母告别。

    崇祯倒没什么,周皇后哭的快不行了。

    她拉着朱慈炯的手,不停地嘱咐。

    “一定要注意安全,遇到敌人千万不要死磕,先走为上!”( 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 http://www.xlawen.org/kan/16111/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