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部分阅读
都有一次螺旋上升,而每一次上升,都和另一个名子紧紧连在一起。
那个名子就是陈圆圆!
第一次见到陈圆圆,落魄的包大成找到了工作;第二次见到陈圆圆,三自培训班取得巨大成功;第三次见到陈圆圆,囤积的口罩板蓝根销售一空。陈圆圆这个名子,似乎总能给他带来好运。
陈圆圆是他见到过的最漂亮的女孩子,甚至,比柳青青还要漂亮,她是一个专门给人间带来幸福的仙女,陈圆圆一现身,包大成就时来运转。包大成大为感慨,那陈圆圆莫非就是传说中的福星?
包大成的想象力令人叹为观止,一个陈思思,竟然被他想像成了两个截然相反的形象,一个是母夜叉陈思思,一个是仙女陈圆圆。这完全就是精神分裂。
以包大成的智商水平,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心如蛇蝎的女记者就是美丽的妓女,美丽的陈圆圆就是心如蛇蝎陈思思!
包大成要是知道了这一等式,非背过气去不可。
更加可悲的是,包大成一门心思在梦中完成对陈思思的报复,他完全没想到,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向他逼近,。
这场危机,还是与陈思思有关,没办法,那陈思思算是和包大成耗上了。
九十九、
按下包大成不表,且说吉斯吉商场,因为陈思思的一篇《都是非典惹得祸》,损失惨重,赔钱又丢人。总裁陈大强气得七窍生烟,一是认定这是女儿陈思思在和他叫板,二是那上江城竟敢对跨国公司吉斯吉下手,太不给他面子!陈大强思来想去,决定展开强有力的反击。
以前,陈大强虽然要敲掉陈思思的饭碗,可总还是要给陈思思留一点面子,只是通过秦主编暗中打压,辅以和风细雨的耐心教诲,希望陈思思主动认清形势,迷途知返。现在看来,陈思思是铁了一条心,要一条路走到黑,既然如此,和风细雨是不管用了,陈大强下决心,要给陈思思一个当头棒喝!
那陈大强在商业滚打了几十年,可谓老谋深算,一旦下决心来硬的,反倒镇定下来。表面上丝毫不露声色,对陈思思关怀有加,每天一个电话,不谈吉斯吉,也不谈《上江晚报》,只拉家常谈亲情,又命赵达在上江城,给陈思思买了一套房子和一辆车,说是便于陈思思的工作生活。对于秦主编,陈大强也不横加指责,更不施加压力,表示坚决支持秦主编的工作,并表示,不再干预报社的工作,让秦主编放下思想包袱,大胆工作。
秦主编因为发了陈思思的稿子,害的吉斯吉损失惨重,心存内疚,害怕接陈大强的电话。可陈大强并不在意,反而问寒问暖,关怀有加,对秦主编本人大加赞赏。秦主编终于放下心。
其实,那秦主编夹在陈大强陈思思父女两个中间,日子也不好过,一头是家财万贯的老爹陈大强,一头是性格倔犟的女儿陈思思,陈大强不让陈思思当记者,陈思思偏偏就要当记者,谁都不让步,秦主编两头不是人。更何况,那陈思思的确是个难得的人才,秦主编出于职业爱好,从心底里已经偏向了陈思思一边。所以,每次扣压陈思思的稿子,秦主编的心头就多一份内疚,久而久之,秦主编愧疚得头都抬不起来。
现在好了,那陈总裁的态度似乎有些松动。秦主编就大着胆子发了几篇陈思思的稿子,果然,陈大强并未横加指责,反而十分赞赏,秦主编大喜,胆子越来越大,对陈大强放松了警惕。
陈思思也和秦主编一样,以为老爹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她那篇《都是非典惹得祸》,没把丽丽百货怎么样,反倒给自家的吉斯吉烧了一把火,遭到严厉制裁,陈思思吓了一大跳,以为老爹会勃然大怒,没想到,老爹极为大度,不仅没有喝斥她,反而盛赞她大义灭亲,反映出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良心。这让陈思思大为感动。后来,秦主编又接连发了她几篇稿子,陈思思认定,秦主编一定是得到了她老爹的首肯。于是,陈思思的思想大为麻痹,完全放弃了对老爹的戒心。
秦主编和陈思思都对陈大强放松了警惕,而陈大强这条老狐狸,悄悄展开了行动。
陈大强对这次行动寄予了很高的希望,按照他的要求,本次行动应该是决定性的,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为此,必须做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从而做到发于九天动于无形,一击中的,敌人无处藏身。为了达到这一效果,陈大强把秦主编也列为了打击对象,以免走漏风声。
保证行动成功的基本前提是保密,这在人类历史上无数次经典战例中均得到证实。因此,为了达到保密效果,行动的具体执行者,只有一个人,那就是赵达。
如今的赵达,被撤销了上江城吉斯吉总经理的职务,却被任命为陈大强的助理,也是陈大强在上江城的私人全权代表。按照旧社会的的说法,就是钦差大臣,可以动员吉斯吉王朝在上江城的所有资源。
按照陈大强的安排,赵达这位钦差大臣只有一条任务,就是对陈思思展开全面调查,以期发现破绽,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打击方案。
陈大强没有用错人,那赵达果然精明异常,很快,他就发现了两条极为重要的线索,甚至是对陈思思致命的线索。
其一,记者陈思思原来就是妓女陈圆圆!当初,陈思思化名陈圆圆,化妆成打工妹,遭到赵达的奚落,后来,包大成又把吉斯吉提供的工作岗位让给了“妓女陈圆圆”,赵达还和她通过电话。当然,精明的赵达很快就查明了这里面的前因后果,他知道,那不过是一场误会。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如今的陈大强,要给陈思思一个沉重打击,完全可以借题发挥。于是,赵达向陈大强建议,利用“妓女陈圆圆”的名头,对陈思思展开一场舆论攻势,也就是,在《上江晚报》公开妓女陈圆圆之事,把陈思思整个灰头土脸。
这一招,十分毒辣,更是十分致命,如果付诸实施,一出手就能把陈思思打入十八层地狱,陈思思甚至连反抗的能力都没有,别说在《上江晚报》呆,就是整个上江城,她都呆不下去。
不过,陈大强否定了这个方案,并痛斥赵达丧心病狂。
原因很简单,陈大强还没到丧心病狂的地步,拿女儿的名声开玩笑。相反,他必须竭力维护女儿的名声。
所以,陈大强不仅没有采纳赵达的这条建议,还严令赵达,有关“妓女陈圆圆”的传言,不可泄露给任何人,包括陈大强的老婆和儿子!
赵达赌咒发誓,绝不透露半点风声,陈大强却还是放心不下,因为,还有一个人知道“妓女陈圆圆”。
那个人就是妓女陈圆圆的所谓“男朋友”——包大成。
陈大强能堵住赵达的嘴,却不能堵住包大成的嘴!
虽然,赵达的调查表明,那个什么叫包大成的就是个棒槌,根本就不知道陈思思和陈圆圆是同一个人。但是,事关陈思思的名声,陈大强不敢冒这个险。
所以,陈大强又把包大成列入了他的打击目标。
紧接着,精明的赵达发现了第二条线索。
按照这条线索,可以把陈思思、秦主编、包大成一网打尽,而又不败坏陈思思名声!
更为重要的是,根据这条线索,陈总裁可以报吉斯吉被上江城当局处理的一箭之仇!
按照这条线索,陈大强一旦出手,他要打垮的,不仅仅是陈思思、秦主编、包大成,还有市长、局长、主任等等无数干部群众。
吉斯吉是向整个上江城开战,上江城将要地震。
后果异常严重。
所以,赵达发现了这个线索,却把他自己给吓了一大跳。
然而,陈大强就是陈大强,游戏玩得越大越刺激,他就越来劲。
这就是总裁的气度!
一个小小的包大成不值得陈大强出手,而整个上江城的官场,才有资格做陈大强的对手!
他要让上江城的官僚们看看,没点斤两,不要捋吉斯吉的虎须!
赵达搞到的是什么线索?我们得先看看赵达这段时间都干些什么。
第105章 脑子后面有反骨
且说赵达明降暗升,从一个连锁店的经理,一跃而成吉斯吉总裁私人助理,进入了吉斯吉决策层。这简直就是一步登天,赵达本着视为知己者死的信念,不折不扣地执行起了总裁赋予他的使命。
不管赵达人品如何,有一点,大家必须承认,此人的确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精明果敢,富有实干精神。按照陈大强的指示,要打垮陈思思,就得抓陈思思的把柄,赵达敏锐地意识到,陈思思是从葫芦街起家的,她的三篇极有份量的报道奠定了陈思思在《上江晚报》的地位,而这三篇报道全部来自葫芦街,要找陈思思的纰漏,就得从葫芦街抓起。
于是,赵达也学起了陈思思,微服化妆,混迹在葫芦街进行暗访。
且说这天,赵达在葫芦街探访了一天,天色已晚,肚子里咕咕乱叫,一股油香扑面而来,抬头一看,发现自己站在了夜福火锅门前。
赵达十分熟悉这夜福火锅,按当地人的说法,这是一家土灶老火锅,水泥红砖砌成的桌台,中空的桌台下摆着煤气罐,上面一个简易的炉灶,炉灶上礅着红汤锅底,锅底上飘浮着厚厚一层牛油,一烧开,带着麻辣味的红油沸腾起来,满街飘香。
夜福火锅属低档消费,来这里吃火锅的,都是葫芦街周围的居民和店铺的小老板。想当初,吉斯吉一氧化碳中毒,就是这夜福火锅惹得祸。为这事,吉斯吉还和业福火锅打了一场官司,结果,夜福火锅象征性赔了一万块钱,那一场中毒事件,吉斯吉直接支付中毒人员的医药费就有二十万,还不算经济赔偿,一万块钱简直就是杯水车薪。没办法,吉斯吉店再大,也是外来户,那夜福火锅是地头蛇。
赵达是南方人,那土灶火锅闻着香,吃到嘴里又麻又辣,赵达受不了,转身要走,不提防耳边一声轰鸣:“赵总!”就觉肩膀被人一提,脚底下几乎悬空。
抬头一看,却是夜福火锅的老板廖石龙,正冲着他裂开大嘴,一脸的横肉堆成一团,表情不详。
那廖石龙是身高一米八,体重二百斤,夏天光着膀子拉张躺椅靠在店门口,一身黑里透红的肥肉,就像是刚刚从锅底捞出来的肥牛,活脱脱就是火锅店的活招牌。
赵达心头不悦,那一场官司,吉斯吉强龙不压地头蛇,吃了亏,那廖石龙又是个粗人,赵达打心眼看不起他。赵达鼻子哼了一声,算是打了招呼。
廖石龙对赵达的冷淡不以为意,一脸横肉凑在赵达面前,一股浓烈的地沟油味道迎面而来,令人窒息。
“赵总,听说您近来不太顺?”廖石龙拉着赵达的胳膊说道。
那廖石龙人高马大,赵达身段瘦小,被那廖石龙一拽,脚底悬空,心头发虚,只得应承:“廖老板,没啥,还行。”
“总经理都当不成了,还没啥!大将风度,兄弟佩服!还请赵总赏光,到小店喝一杯。”廖石龙说的客气,手下却是不容分说,拖着赵达就走,赵达身不由己,被拖进烟雾弥漫的店堂。
两人来到一个靠窗的桌旁,桌旁已经坐着两个人,起身相迎,其中一个赵达认识,是葫芦街鸡鸭卖场的老板黑九,吉斯吉食品超市的鸡鸭,就是他供应的,算是有些交情。另一个人年纪五十多岁,脸上满是褶皱,尖嘴暴牙,头发提前谢了顶,脑门上油光发亮,朝着赵达殷勤一笑,露出一口满是黄|色烟垢的暴牙。
廖石龙哈哈一笑:“这位黑董事长是老熟人了,就不用介绍了,这位是疾控中心的吴科长,是我们夜福火锅的老顾客,也是一位令人敬仰的老上医!”
“久仰久仰。”赵达言不由衷。对于上医的概念,赵达很是陌生。
“哪里,哪里,赵总深处逆境,自强不息,才是我等楷模。”吴科长吐着暴牙说道,一股浓郁的口臭,直冲赵达的鼻子。
四人喧寒毕,分主客坐定,杯来斛去,场面貌似和谐。
赵达冷眼旁观,那吴科长长得十分猥琐,一口暴牙十分突出,如同鼠嘴,可黑九和廖石龙对他却是十分恭敬,言谈之间,以吴科长马首是瞻。赵达是个精明人,一看这架势,知道那吴科长是公家的人,黑九和廖石龙虽然是地头蛇,也不敢招惹。都说蛇怕蜈蚣,那吴科长大约就是一条老蜈蚣。他这个吉斯吉不敢招惹地头蛇,就更不敢招惹蜈蚣了。于是,赵达跟着黑九和廖石龙,对吴科长百般恭维,吴科长很是受用。
酒过三巡,那吴科长发出一声长叹,席间气氛,随着他一声长叹,从夏天到秋天。
“吴科长,有何为难之事?”赵达殷勤问道。
吴科长摇头不语,廖石龙嚼着一块毛肚,咬牙切齿:“狗日的,这世道,世风日下,小崽子不知天高地厚,骑到老革命头上拉屎拉尿!”
“不说了不说了,喝酒。”吴科长说道。
“吴科长,您老高风亮节,爱护年青人,可宋清风那小崽子没把您放在眼里,也太没教养!借着个非典闹事,您老可忍,老子不可忍!”廖石龙拍着桌子大叫,红油飞溅到吴科长的鼻头上,烫出一圈红,吴科长却是不为所动,十分赞赏地点点头。
原来,那吴科长是疾控中心流病科科长,名叫吴夫农,就是宋清风的顶头上司。
吴科长年过半百,人生经验十分丰富,可以用“聪明睿智”或者“老奸巨滑”加以形容,“聪明睿智”和“老奸巨滑”其实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具体用哪一个词,要看评价者的立场。
宋清风所在的科室是流行病科,简称流病科,其主要业务是传染病防控,比如霍乱、肝炎、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腮腺炎等三十六种国家法定传染病,当然,也包括非典,一旦某地发生此类传染病,就是流病科广大干部职工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
宋清风的人生目标十分高远,就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一个科员能为人民所做的贡献,肯定比不上一个副科长,副科长的贡献肯定比不上科长,科长比不上主任,主任比不上局长,局长比不上市长,市长比不上部长……以此类推,宋清风要一步一个脚印,从副科长做起,直至……直至到哪一级,他自己还没想好,不过,宋清风曾经梦见自己站在天安门城楼上高呼:“同志们辛苦了!”不管怎么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现在首先要做的,就是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宋清风志向远大,锋芒毕露,在大多数人眼里,他是一位积极进取与时俱进的好青年,而在吴科长眼里,这小子就是脑袋后面长有反骨的野心家、阴谋家、不知天高地厚的兔崽子!
吴科长年过五十,可离退休还有个五六年,宋清风心急火燎想当科长,犯了吴科长的大忌。他要是当上了科长,把吴科长往哪里摆?所以,流病科副科长的位子空了多年,也没人能坐上,就是因为吴科长害怕自己的位子不保。所以,吴科长对宋清风严加防范,以刻意打压为主,挑拔拉拢为辅。
宋清风要当科长就得有所建树,而在疾控中心,要想有所建树,就得参加几次像样的疫情处理。
吴科长对宋清风的打压,采取的是软硬兼施。平日和颜悦色谆谆教诲,一到疫情发生的关键时刻,就把其他人派上场,而把宋清风雪藏起来。如此一来,宋清风虽有蠢蠢欲动,却无机会建功。在流病科混了一年,毫无建树。
宋清风心痒难耐,领导不给机会,自己就要创造机会。
而摆在面前最有可能的机会,就是“非典”。
所以,和宋清风对非典流行的有着迫切需求,其心态,和当初包大成站在葫芦街口迫切盼望非典到来,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的是,包大成盼望非典,是为了卖口罩,而宋清风盼望非典,是为了建功立业为当上科长捞到足够的筹码!
说起来,对非典需求最不迫切的,恰恰是流病科科长老吴。吴科长年过五十五,当科长也有个十多年来,再有几年就要退休,想要往上再进一步,基本已经没有可能。所以,对于吴科长而言,最重要的是,平平稳稳安度余下的岁月,在科长的位置上安然退休,按不成为的规矩,只要不出差错,退休时可以升个半级,混个副处级调研员的身份。所以,吴科长的心态是力求平稳,少做事,也就少出事,最好是不做事,也就不出事。
而宋清风却盼着天下出大事,事情越大越好,疫情越严重越好。因此,身为科员的宋清风,在立场上,就没有与领导保持一致,这让吴科长很是不快。
而宋清风在非典期间的表现,更是犯了吴科长的大忌。
第106章 非典有假
非典发生的时候,也就是“患者”包大成在葫芦街口被人民群众围追堵截的关键时刻,宋清风奋勇当先,加入了人民群众围堵包大成的行列,但包大成被人民群众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宋清风几次冲击都没能冲进包围圈,反而被挤掉了一只皮鞋。
宋清风大为着急,如此建功立业的机会千载难逢,岂能就此错过!见围堵包大成的战斗插不上手,灵机一动,采取围魏救赵声东击西的策略,迅速赶回疾控中心,背起一只喷雾器,对疾控中心主任、书记、副主任的办公室进行了彻底消毒,捎带把办公室秘书柳青青的办公室也消了毒,然后,又马不停蹄,直奔距离疾控中心八公里之外的卫生局,对局长、处长们的办公室展开消毒工作。宋清风的消毒工作立竿见影,立即受到了包括孔局长、方主任在内的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只是,宋清风在百忙之中,忘记了对“患者”包大成的住所,也就是丽丽百货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按照疾控理论,患者的住所是疫源地,那里才有非典病毒,宋清风没有对疫源地消毒,他消毒的地方与疫源地八杆子打不着,这是一个重大失误。对于这一点,有关领导在充分肯定了宋清风的工作成效后,认为,这是工作经验不足所致,工作经验可以慢慢培养,但像宋清风这样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工作责任感,却是弥足珍贵的。
宋清风的先进事迹很快通过疾控中心上报到了卫生局,卫生局又上报到了宋弗副市长,宋副市长反馈的意见是,像宋清风这样懂业务又懂政策的年青人,要给予他更多的锻炼实践机会。市卫生局孔局长随即与疾控中心方主任通了电话,建议方主任在今后的工作,应该大胆提拔、重用、爱护诸如宋清风等年青的后备力量,当然,孔局长反复强调,他的建议“仅供参考”。
宋清风为领导消毒办公室的行为,被有关领导定性为“政治敏感性高,工作主动性强”,突击提拔的可能性大增,偏偏流病科还空着一个副科长的位置。吴科长大为后悔,当初不该把这个位置空着,早知如此,还不如先找个信得过的人先把这坑给占上。
就这样,宋清风虎视眈眈,吴科长如坐针毡。
不过,吴科长毕竟是老同志,极有城府,心里有事,却是不露声色。包大成“痊愈”归来的那一天,他也跟着方主任,来到葫芦街口热烈欢迎战胜病魔的包大成。
在方主任追悼会一般的欢迎词中,吴科长看见了红光满面的包大成,突然之前,仿佛听见了上帝的声音,脑子里灵光一现,几乎跳了起来。
他发现了一个严重问题!
各位看官都知道,包大成是在葫芦街戴红箍的老太太们、城管、见义勇为群众、十五位顶级专家以及各级领导的共同努力下,“被”非典的。在特定情形下,疾控中心主任和传染病医院蒋院长万不得已,对包大成做出了非典隐性感染的诊断。而给出隐性感染诊断的前提是,pcr检验阳性,所以在疾控中心内部,方主任和微生物检验科姚科长进行一番暗箱操作,这是绝密,疾控中心只有方主任和姚科长两人知道,后来为了稳住包大成,方主任也告诉了柳青青,这件事,加上患者包大成,总共只有四个人知道,吴科长身为流行病科科长也被蒙在鼓里。
不过,就在吴科长见到病愈出院的包大成,灵光乍现,突然发现,包大成病得蹊跷。
吴科长是一名老上医,搞了几十年传染病,非典虽然利害,但也是传染病,传染病虽说千奇百怪,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任何传染病,都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要素。包大成可以是隐性感染,问题是,他从哪里感染来的?包大成发病前一个月,别说去北京,连上江市葫芦街都没离开过。
葫芦街就出了包大成一个非典,没有第二例,这就是说,包大成所患非典,没有传染源,也没有传播途径,那冠状病毒总不会是定点空降到包大成身上,这比美国人的激光制导炸弹还准,尽管风闻非典是美国人搞出来专门拿中国人开刀的,可无论如何,包大成还是上不了美国人定点清除的名单。
想到这里,吴科长倒吸一口凉气,莫非,包大成的非典有假?
吴科长这一惊非同小可,当下不露声色。趁着大门口群众代表吵闹不休,悄悄溜回办公室,闭门苦思,对照传染病三要素,把包大成“患病”的前后经过仔细梳理了一遍,终于确定,包大成所患“非典”,没有传染源,没有传播途径,只有一个要素成立——易感人群,可是,葫芦街乃至整个上江城的全体居民都是易感人群!而“非典”偏偏落在了包大成头上!
只有一个解释——包大成所患非典为假!
吴科长大喜,如果包大成患病是假,那就是一个阴谋诡计!宋清风的“高度政治敏感性”就是别有用心!这事要是捅出去,别说是副科长,这小子还能不能在疾控中心混下去都成问题!
吴科长顿时激动得老泪纵横,这可真是老天开眼。当下一不做,二不休,出了办公室,昂首阔步,迈进宋清风的办公室。
流病科两间办公室,一间是吴科长的专用的办公室,另一间是九名科员共用的大办公室。
大办公室里,宋清风正哼着小曲,面朝阳光明媚的窗口,憧憬未来。非典为他提供了一个舞台,而他充分利用了这个舞台,表演取得了巨大成功,前途一片光明。
而其他科员各自对着电脑打游戏聊qq,办公室里一片祥和。
吴科长大驾光临,没一个人起身相迎,吴科长大为恼怒,一声断喝:“同志们!”
吴科长的断喝声在办公室里来回碰撞,振聋发聩,八位科员同时起立,就觉耳朵中“们,们,们……”余音绕耳不绝。
唯有宋清风依旧坐在原地,呆呆地望着远处的春暖花开,毫无动静,他又梦见自己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游行群众挥手致意。
“宋清风!”吴科长又是一声爆喝。
宋清风这才一哆嗦,天安门没了,长安街没了,游行群众没了,抬头一看,吴科长脸型怪异,眉毛胡子皱纹几乎皱成一团。
“宋清风!你竟敢……”吴科长紧皱的眉头突然全部开放,一张苦瓜脸变成了一朵盛开的鲜花:“你要多注意休息!”
就在那一瞬间,原本要当面揭穿假冒非典的吴科长,临时改变了主意。
吴科长坚信自己的推断是正确的,因为,这就是科学——流行病学,当年流行病学的先祖约翰斯诺创造的流行病调查基本原理,经过一百多年的实践检验,被证明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没有传染源就没有传染病,没有传播途径也不会有传染病!
然而,毕竟,这只是一种理论推断,吴科长没有证据。要想把这件事实实在在落到实处,吴科长还需要铁板钉钉的证据。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吴科长突然发现,他面临一个极为棘手的问题。
敢于把一个正常人诊断为非典,这幕后之人,恐怕不是一个宋清风,那宋清风就是一个青毛头,虽然野心不小,可给他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做这种事,而且,就算宋清风胆大包天,他也没那个能力。
能把包大成诊断成非典的,是十五位顶级医学专家,而能调动十五位顶级医学专家的,绝不是一般人!至少是卫生局的局长,而以吴科长多年的经验,要干成这件事,一个局长还不行!
能把一个正常人诊断成非典的人,比局长大,而且,大得难以言传!
吴科长脑门上冒汗了。
要是把这个假冒非典给捅破了,恐怕就是招惹了马蜂窝!而且,全是食人蜂!
宋清风对吴科长突如其来的问候却是十分平静,他完全没有想到,吴科长已经怀疑到“非典”是假冒的,其实,就连宋清风本人,也不知道包大成的非典是假的。不过,宋清风对吴科长还是比较了解的,那老蜈蚣肯定是在恼怒他马上就要升任副科长,这是吴科长的心病,流病科上下皆知。
不过,宋清风现在是怀揣密旨之人,由于他的卓越表现,市卫生局孔局长已经向方主任提出了“仅供参考”的建议,那“参考意见”就是密旨,方主任都挡不住,一个吴科长能奈我何!所以,宋清风眼见吴科长言不由衷,心中窃喜,忍不住挑衅性瞪了吴科长一眼。
吴科长发现了真理,却又没胆子捅破真理,那宋清风一副有恃无恐的样子,把个吴科长气得脸色青一阵白一阵,又不敢发作,只得怀着满腔郁闷,来到了夜福火锅店,找到黑九和廖石龙,喝酒消愁。
第107章 流行病学原理
那假冒非典之事,吴科长虽然有足够的理论依据,却不敢公开谈论,他害怕捅了马蜂窝。黑九和廖石龙二人,和吴科长倒是脾气相投,三人是老朋友了,吴科长对这两个人,倒也没啥戒心,借着酒劲,把事情抖搂出来。黑九和廖石龙虽然表示愤怒,可这二位也都是老江湖了,知道这其中的利害,所以,三人恼怒归恼怒,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正在这个时候,廖石龙看见了门外溜达的赵达。廖石龙和赵达打过官司,知道那赵达为人精明,后台也硬,那赵达因为倒卖口罩被撤了职,而倒卖口罩的起因也是非典,说起来,那赵达也算是非典的受害者,和吴科长也算是同仇敌忾,吴科长的事,弄不好,应在赵达身上。
于是,廖石龙把赵达迎进了火锅店,酒过三巡,廖石龙把话题转到了“非典”上。
果然,赵达一听“非典”二字,眼睛发光。
正如廖石龙所料,那赵达对“非典”极为反感,原指望借着非典大赚一把,没想到,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惹来一身骚。
“妈的!”赵达觉得恶心:“都是他妈的非典!吴科长,你是搞这一行的,你说说,这狗日的非典从哪里来的?”
“天上掉下来的呗。”吴科长瞄了一眼赵达,意味深长地说道。
“啥意思?”赵达听出吴科长话里有话,那赵达也算是有点医学常识,天上掉馅饼倒是有一定的可能性,天上掉非典,是严重违背自然规律的。
黑九凑到赵达耳边:“赵总,这次包大成得了非典,让多少人露了脸!别的不说,光葫芦街的老太太们,立功受奖的就不在少数,还有那个黄小菊,又受到了上面的表彰,那包大成待在传染病医院好吃好喝,牛丽丽在家里卖口罩,赚了一大笔!”黑九早就怀疑,包大成是假冒非典促销口罩。
“还有疾控中心!”廖石龙凑过来说道:“上上下下多少人立功!方主任就不说了,宋清风那小崽子,就大捞了一把政治资本,这小子现在正做着当科长的春秋大梦呢!”
“对!”吴科长对廖石龙的话大有感触:“还有《上江晚报》!从秦编辑到记者,据说受到市里大力表彰,尤其是一个叫陈思思的记者……”
“陈思思!”赵达心头一颤。
“对,陈思思!就是她最先报道非典的!那秦主编推波助澜!”吴科长咬牙说道,现在的吴科长,心头有三大仇人,首位仇人是宋清风,利用非典兴风作浪,第二仇人是包大成,假冒非典给了宋清风兴风作浪的机会,第三仇人就是陈思思,把个非典搞得全天下都知道了,让宋清风不失时机抓住了机会。
赵达顿时来了兴趣,这三个人三句话,把陈思思、秦主编、包大成这三个重点打击对象都囊括进去了。
“你们的意思是……”赵达扫了三人一眼。
吴科长左右一扫,没有可疑人员,尖嘴暴牙凑到赵达耳边:“事情很明显,所谓非典,是陈思思、包大成、牛丽丽、宋清风、黄小菊、秦主编、方主任、甚至那些居心叵测老太太们蓄意捏造出来的,目的是浑水摸鱼,各取所需!”吴科长所列举的这些人,全是在这场非典中得利的人,他们要么获得了经济效益,要么获得了政治资本。当然,更大的获益者他没说,他怕吓着赵达。
事实上,非典最大的获益者是市政府,这次非典的有效防控,市里领导班子获得了上级的高度肯定和赞扬。这里面的政治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吴科长嘴里的恶臭冲进赵达的鼻孔,赵达却不以为意,他觉得那气息很受用。
“何以见得?”赵达问道。
吴科长诡秘地一笑,道出了他的流行病推论: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平心而论,吴科长是一位医术精湛的老上医,他的流行病学推论,逻辑严密,步骤科学,环环相扣,一丝不苟,顺藤摸瓜,直指事实的真相。
“非典是假的!”赵达大惊。
吴科长一把捂住了赵达的嘴,赵达嘴里一块没嚼烂的毛肚,被吴科长一巴掌拍进了喉咙:“嘘……还缺乏有力证据。”
赵达被那块毛肚噎得脸红脖子粗,黑九急忙端起一杯啤酒,敲开赵达的嘴,一股脑倒了进去,赵达的喉咙里咕咕两声,随即一声大叫:“我有证据!”
众人都是一愣,都是不以为然,那赵达是吉斯吉的总经理,搞商业促销是把好手,搞流行病学证据,有点越位了。
赵达冷笑一声,不慌不忙说道:“吴科长,亏你是个老上医。你想想,包大成患病的当天,牛丽丽在干什么?”
“她在卖口罩。”黑九抢着说道,关于牛丽丽的情况,她比谁都清楚。
吴科长心头咯噔一下,原本黑暗的侦破方向,顿时阳光明媚。
赵达点出了一个流行病学原理。
按照传染病控制的基本原则,凡是与患者发病前一个潜伏期内有过密切接触的人,都被定义为密切接触者,这些人必须接受十五至二十天的隔离医学观察,因为,处于潜伏期的人同样具有传染性,他们很有可能已经被患者感染,只是暂时没有发病,也就是所谓隐性感染者。
与包大成接触最为密切的是牛丽丽,据说,牛丽丽和包大成睡在一间房子里,而黑九推断,牛丽丽极有可能和包大成睡在一张床上!
如此亲密的密切接触者,不仅没有接受隔离观察,居然还在大庭广目之下卖口罩,肆意传播非典病毒,而且,据目击者声称,当天赶到丽丽百货抢购口罩的群众成千上万,这些人居然一个都没发病。
吴科长心中大喜,脸上却是不动声色,问道:“包大成发病当天,他还接触过谁?”
“我好像看见了你们疾控中心的柳青青,和他在葫芦街口有过接触,不过比较短暂。”黑九急忙说道。
“短暂也是接触!”吴科长一拍桌子,几滴红油溅到了黑九脸上,黑九烫得“刺溜”一声。
吴科长一声长啸,一仰脖子,把手里的一杯啤酒咕咚一声一饮而尽。至此,吴科长可以完全肯定,包大成所患非典,是假的。而且,铁证如山,盖棺定论!
在包大成发病之前,曾经密切接触过柳青青、牛丽丽、黄小菊和一大群老太太,这里面,黄小菊和那群老太太因为参与捉拿包大成而被判定为密切接触者,受到隔离观察,而柳青青和牛丽丽根本就没有上密切接触者的名单。
如果包大成真的患病,那牛丽丽姑且不论,鉴于人们防非抗非的严峻形势,以及公众对非典的无限恐惧,那柳青青必定会哭着喊着要求隔离治疗。然而,柳青青在整个抗非斗争中,不仅没有接受隔离,情绪始终镇定如常,这只能说明,柳青青从一开始就知道包大成根本就没得病。
至少有两名包大成的密切接触者没有受到隔离观察,这就是铁证!官司打到卫生部,吴科长都不怕。
各位看官,当初方主任迫于各方压力,不得已把个包大成整成了非典,事后也是采取了各种措施,包括对包大成的所有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那方主任也是一位老谋深算的老上医,( 商战之极品艳遇 http://www.xlawen.org/kan/1745/ )
那个名子就是陈圆圆!
第一次见到陈圆圆,落魄的包大成找到了工作;第二次见到陈圆圆,三自培训班取得巨大成功;第三次见到陈圆圆,囤积的口罩板蓝根销售一空。陈圆圆这个名子,似乎总能给他带来好运。
陈圆圆是他见到过的最漂亮的女孩子,甚至,比柳青青还要漂亮,她是一个专门给人间带来幸福的仙女,陈圆圆一现身,包大成就时来运转。包大成大为感慨,那陈圆圆莫非就是传说中的福星?
包大成的想象力令人叹为观止,一个陈思思,竟然被他想像成了两个截然相反的形象,一个是母夜叉陈思思,一个是仙女陈圆圆。这完全就是精神分裂。
以包大成的智商水平,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心如蛇蝎的女记者就是美丽的妓女,美丽的陈圆圆就是心如蛇蝎陈思思!
包大成要是知道了这一等式,非背过气去不可。
更加可悲的是,包大成一门心思在梦中完成对陈思思的报复,他完全没想到,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向他逼近,。
这场危机,还是与陈思思有关,没办法,那陈思思算是和包大成耗上了。
九十九、
按下包大成不表,且说吉斯吉商场,因为陈思思的一篇《都是非典惹得祸》,损失惨重,赔钱又丢人。总裁陈大强气得七窍生烟,一是认定这是女儿陈思思在和他叫板,二是那上江城竟敢对跨国公司吉斯吉下手,太不给他面子!陈大强思来想去,决定展开强有力的反击。
以前,陈大强虽然要敲掉陈思思的饭碗,可总还是要给陈思思留一点面子,只是通过秦主编暗中打压,辅以和风细雨的耐心教诲,希望陈思思主动认清形势,迷途知返。现在看来,陈思思是铁了一条心,要一条路走到黑,既然如此,和风细雨是不管用了,陈大强下决心,要给陈思思一个当头棒喝!
那陈大强在商业滚打了几十年,可谓老谋深算,一旦下决心来硬的,反倒镇定下来。表面上丝毫不露声色,对陈思思关怀有加,每天一个电话,不谈吉斯吉,也不谈《上江晚报》,只拉家常谈亲情,又命赵达在上江城,给陈思思买了一套房子和一辆车,说是便于陈思思的工作生活。对于秦主编,陈大强也不横加指责,更不施加压力,表示坚决支持秦主编的工作,并表示,不再干预报社的工作,让秦主编放下思想包袱,大胆工作。
秦主编因为发了陈思思的稿子,害的吉斯吉损失惨重,心存内疚,害怕接陈大强的电话。可陈大强并不在意,反而问寒问暖,关怀有加,对秦主编本人大加赞赏。秦主编终于放下心。
其实,那秦主编夹在陈大强陈思思父女两个中间,日子也不好过,一头是家财万贯的老爹陈大强,一头是性格倔犟的女儿陈思思,陈大强不让陈思思当记者,陈思思偏偏就要当记者,谁都不让步,秦主编两头不是人。更何况,那陈思思的确是个难得的人才,秦主编出于职业爱好,从心底里已经偏向了陈思思一边。所以,每次扣压陈思思的稿子,秦主编的心头就多一份内疚,久而久之,秦主编愧疚得头都抬不起来。
现在好了,那陈总裁的态度似乎有些松动。秦主编就大着胆子发了几篇陈思思的稿子,果然,陈大强并未横加指责,反而十分赞赏,秦主编大喜,胆子越来越大,对陈大强放松了警惕。
陈思思也和秦主编一样,以为老爹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她那篇《都是非典惹得祸》,没把丽丽百货怎么样,反倒给自家的吉斯吉烧了一把火,遭到严厉制裁,陈思思吓了一大跳,以为老爹会勃然大怒,没想到,老爹极为大度,不仅没有喝斥她,反而盛赞她大义灭亲,反映出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良心。这让陈思思大为感动。后来,秦主编又接连发了她几篇稿子,陈思思认定,秦主编一定是得到了她老爹的首肯。于是,陈思思的思想大为麻痹,完全放弃了对老爹的戒心。
秦主编和陈思思都对陈大强放松了警惕,而陈大强这条老狐狸,悄悄展开了行动。
陈大强对这次行动寄予了很高的希望,按照他的要求,本次行动应该是决定性的,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为此,必须做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从而做到发于九天动于无形,一击中的,敌人无处藏身。为了达到这一效果,陈大强把秦主编也列为了打击对象,以免走漏风声。
保证行动成功的基本前提是保密,这在人类历史上无数次经典战例中均得到证实。因此,为了达到保密效果,行动的具体执行者,只有一个人,那就是赵达。
如今的赵达,被撤销了上江城吉斯吉总经理的职务,却被任命为陈大强的助理,也是陈大强在上江城的私人全权代表。按照旧社会的的说法,就是钦差大臣,可以动员吉斯吉王朝在上江城的所有资源。
按照陈大强的安排,赵达这位钦差大臣只有一条任务,就是对陈思思展开全面调查,以期发现破绽,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打击方案。
陈大强没有用错人,那赵达果然精明异常,很快,他就发现了两条极为重要的线索,甚至是对陈思思致命的线索。
其一,记者陈思思原来就是妓女陈圆圆!当初,陈思思化名陈圆圆,化妆成打工妹,遭到赵达的奚落,后来,包大成又把吉斯吉提供的工作岗位让给了“妓女陈圆圆”,赵达还和她通过电话。当然,精明的赵达很快就查明了这里面的前因后果,他知道,那不过是一场误会。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如今的陈大强,要给陈思思一个沉重打击,完全可以借题发挥。于是,赵达向陈大强建议,利用“妓女陈圆圆”的名头,对陈思思展开一场舆论攻势,也就是,在《上江晚报》公开妓女陈圆圆之事,把陈思思整个灰头土脸。
这一招,十分毒辣,更是十分致命,如果付诸实施,一出手就能把陈思思打入十八层地狱,陈思思甚至连反抗的能力都没有,别说在《上江晚报》呆,就是整个上江城,她都呆不下去。
不过,陈大强否定了这个方案,并痛斥赵达丧心病狂。
原因很简单,陈大强还没到丧心病狂的地步,拿女儿的名声开玩笑。相反,他必须竭力维护女儿的名声。
所以,陈大强不仅没有采纳赵达的这条建议,还严令赵达,有关“妓女陈圆圆”的传言,不可泄露给任何人,包括陈大强的老婆和儿子!
赵达赌咒发誓,绝不透露半点风声,陈大强却还是放心不下,因为,还有一个人知道“妓女陈圆圆”。
那个人就是妓女陈圆圆的所谓“男朋友”——包大成。
陈大强能堵住赵达的嘴,却不能堵住包大成的嘴!
虽然,赵达的调查表明,那个什么叫包大成的就是个棒槌,根本就不知道陈思思和陈圆圆是同一个人。但是,事关陈思思的名声,陈大强不敢冒这个险。
所以,陈大强又把包大成列入了他的打击目标。
紧接着,精明的赵达发现了第二条线索。
按照这条线索,可以把陈思思、秦主编、包大成一网打尽,而又不败坏陈思思名声!
更为重要的是,根据这条线索,陈总裁可以报吉斯吉被上江城当局处理的一箭之仇!
按照这条线索,陈大强一旦出手,他要打垮的,不仅仅是陈思思、秦主编、包大成,还有市长、局长、主任等等无数干部群众。
吉斯吉是向整个上江城开战,上江城将要地震。
后果异常严重。
所以,赵达发现了这个线索,却把他自己给吓了一大跳。
然而,陈大强就是陈大强,游戏玩得越大越刺激,他就越来劲。
这就是总裁的气度!
一个小小的包大成不值得陈大强出手,而整个上江城的官场,才有资格做陈大强的对手!
他要让上江城的官僚们看看,没点斤两,不要捋吉斯吉的虎须!
赵达搞到的是什么线索?我们得先看看赵达这段时间都干些什么。
第105章 脑子后面有反骨
且说赵达明降暗升,从一个连锁店的经理,一跃而成吉斯吉总裁私人助理,进入了吉斯吉决策层。这简直就是一步登天,赵达本着视为知己者死的信念,不折不扣地执行起了总裁赋予他的使命。
不管赵达人品如何,有一点,大家必须承认,此人的确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精明果敢,富有实干精神。按照陈大强的指示,要打垮陈思思,就得抓陈思思的把柄,赵达敏锐地意识到,陈思思是从葫芦街起家的,她的三篇极有份量的报道奠定了陈思思在《上江晚报》的地位,而这三篇报道全部来自葫芦街,要找陈思思的纰漏,就得从葫芦街抓起。
于是,赵达也学起了陈思思,微服化妆,混迹在葫芦街进行暗访。
且说这天,赵达在葫芦街探访了一天,天色已晚,肚子里咕咕乱叫,一股油香扑面而来,抬头一看,发现自己站在了夜福火锅门前。
赵达十分熟悉这夜福火锅,按当地人的说法,这是一家土灶老火锅,水泥红砖砌成的桌台,中空的桌台下摆着煤气罐,上面一个简易的炉灶,炉灶上礅着红汤锅底,锅底上飘浮着厚厚一层牛油,一烧开,带着麻辣味的红油沸腾起来,满街飘香。
夜福火锅属低档消费,来这里吃火锅的,都是葫芦街周围的居民和店铺的小老板。想当初,吉斯吉一氧化碳中毒,就是这夜福火锅惹得祸。为这事,吉斯吉还和业福火锅打了一场官司,结果,夜福火锅象征性赔了一万块钱,那一场中毒事件,吉斯吉直接支付中毒人员的医药费就有二十万,还不算经济赔偿,一万块钱简直就是杯水车薪。没办法,吉斯吉店再大,也是外来户,那夜福火锅是地头蛇。
赵达是南方人,那土灶火锅闻着香,吃到嘴里又麻又辣,赵达受不了,转身要走,不提防耳边一声轰鸣:“赵总!”就觉肩膀被人一提,脚底下几乎悬空。
抬头一看,却是夜福火锅的老板廖石龙,正冲着他裂开大嘴,一脸的横肉堆成一团,表情不详。
那廖石龙是身高一米八,体重二百斤,夏天光着膀子拉张躺椅靠在店门口,一身黑里透红的肥肉,就像是刚刚从锅底捞出来的肥牛,活脱脱就是火锅店的活招牌。
赵达心头不悦,那一场官司,吉斯吉强龙不压地头蛇,吃了亏,那廖石龙又是个粗人,赵达打心眼看不起他。赵达鼻子哼了一声,算是打了招呼。
廖石龙对赵达的冷淡不以为意,一脸横肉凑在赵达面前,一股浓烈的地沟油味道迎面而来,令人窒息。
“赵总,听说您近来不太顺?”廖石龙拉着赵达的胳膊说道。
那廖石龙人高马大,赵达身段瘦小,被那廖石龙一拽,脚底悬空,心头发虚,只得应承:“廖老板,没啥,还行。”
“总经理都当不成了,还没啥!大将风度,兄弟佩服!还请赵总赏光,到小店喝一杯。”廖石龙说的客气,手下却是不容分说,拖着赵达就走,赵达身不由己,被拖进烟雾弥漫的店堂。
两人来到一个靠窗的桌旁,桌旁已经坐着两个人,起身相迎,其中一个赵达认识,是葫芦街鸡鸭卖场的老板黑九,吉斯吉食品超市的鸡鸭,就是他供应的,算是有些交情。另一个人年纪五十多岁,脸上满是褶皱,尖嘴暴牙,头发提前谢了顶,脑门上油光发亮,朝着赵达殷勤一笑,露出一口满是黄|色烟垢的暴牙。
廖石龙哈哈一笑:“这位黑董事长是老熟人了,就不用介绍了,这位是疾控中心的吴科长,是我们夜福火锅的老顾客,也是一位令人敬仰的老上医!”
“久仰久仰。”赵达言不由衷。对于上医的概念,赵达很是陌生。
“哪里,哪里,赵总深处逆境,自强不息,才是我等楷模。”吴科长吐着暴牙说道,一股浓郁的口臭,直冲赵达的鼻子。
四人喧寒毕,分主客坐定,杯来斛去,场面貌似和谐。
赵达冷眼旁观,那吴科长长得十分猥琐,一口暴牙十分突出,如同鼠嘴,可黑九和廖石龙对他却是十分恭敬,言谈之间,以吴科长马首是瞻。赵达是个精明人,一看这架势,知道那吴科长是公家的人,黑九和廖石龙虽然是地头蛇,也不敢招惹。都说蛇怕蜈蚣,那吴科长大约就是一条老蜈蚣。他这个吉斯吉不敢招惹地头蛇,就更不敢招惹蜈蚣了。于是,赵达跟着黑九和廖石龙,对吴科长百般恭维,吴科长很是受用。
酒过三巡,那吴科长发出一声长叹,席间气氛,随着他一声长叹,从夏天到秋天。
“吴科长,有何为难之事?”赵达殷勤问道。
吴科长摇头不语,廖石龙嚼着一块毛肚,咬牙切齿:“狗日的,这世道,世风日下,小崽子不知天高地厚,骑到老革命头上拉屎拉尿!”
“不说了不说了,喝酒。”吴科长说道。
“吴科长,您老高风亮节,爱护年青人,可宋清风那小崽子没把您放在眼里,也太没教养!借着个非典闹事,您老可忍,老子不可忍!”廖石龙拍着桌子大叫,红油飞溅到吴科长的鼻头上,烫出一圈红,吴科长却是不为所动,十分赞赏地点点头。
原来,那吴科长是疾控中心流病科科长,名叫吴夫农,就是宋清风的顶头上司。
吴科长年过半百,人生经验十分丰富,可以用“聪明睿智”或者“老奸巨滑”加以形容,“聪明睿智”和“老奸巨滑”其实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具体用哪一个词,要看评价者的立场。
宋清风所在的科室是流行病科,简称流病科,其主要业务是传染病防控,比如霍乱、肝炎、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腮腺炎等三十六种国家法定传染病,当然,也包括非典,一旦某地发生此类传染病,就是流病科广大干部职工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
宋清风的人生目标十分高远,就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一个科员能为人民所做的贡献,肯定比不上一个副科长,副科长的贡献肯定比不上科长,科长比不上主任,主任比不上局长,局长比不上市长,市长比不上部长……以此类推,宋清风要一步一个脚印,从副科长做起,直至……直至到哪一级,他自己还没想好,不过,宋清风曾经梦见自己站在天安门城楼上高呼:“同志们辛苦了!”不管怎么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现在首先要做的,就是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宋清风志向远大,锋芒毕露,在大多数人眼里,他是一位积极进取与时俱进的好青年,而在吴科长眼里,这小子就是脑袋后面长有反骨的野心家、阴谋家、不知天高地厚的兔崽子!
吴科长年过五十,可离退休还有个五六年,宋清风心急火燎想当科长,犯了吴科长的大忌。他要是当上了科长,把吴科长往哪里摆?所以,流病科副科长的位子空了多年,也没人能坐上,就是因为吴科长害怕自己的位子不保。所以,吴科长对宋清风严加防范,以刻意打压为主,挑拔拉拢为辅。
宋清风要当科长就得有所建树,而在疾控中心,要想有所建树,就得参加几次像样的疫情处理。
吴科长对宋清风的打压,采取的是软硬兼施。平日和颜悦色谆谆教诲,一到疫情发生的关键时刻,就把其他人派上场,而把宋清风雪藏起来。如此一来,宋清风虽有蠢蠢欲动,却无机会建功。在流病科混了一年,毫无建树。
宋清风心痒难耐,领导不给机会,自己就要创造机会。
而摆在面前最有可能的机会,就是“非典”。
所以,和宋清风对非典流行的有着迫切需求,其心态,和当初包大成站在葫芦街口迫切盼望非典到来,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的是,包大成盼望非典,是为了卖口罩,而宋清风盼望非典,是为了建功立业为当上科长捞到足够的筹码!
说起来,对非典需求最不迫切的,恰恰是流病科科长老吴。吴科长年过五十五,当科长也有个十多年来,再有几年就要退休,想要往上再进一步,基本已经没有可能。所以,对于吴科长而言,最重要的是,平平稳稳安度余下的岁月,在科长的位置上安然退休,按不成为的规矩,只要不出差错,退休时可以升个半级,混个副处级调研员的身份。所以,吴科长的心态是力求平稳,少做事,也就少出事,最好是不做事,也就不出事。
而宋清风却盼着天下出大事,事情越大越好,疫情越严重越好。因此,身为科员的宋清风,在立场上,就没有与领导保持一致,这让吴科长很是不快。
而宋清风在非典期间的表现,更是犯了吴科长的大忌。
第106章 非典有假
非典发生的时候,也就是“患者”包大成在葫芦街口被人民群众围追堵截的关键时刻,宋清风奋勇当先,加入了人民群众围堵包大成的行列,但包大成被人民群众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宋清风几次冲击都没能冲进包围圈,反而被挤掉了一只皮鞋。
宋清风大为着急,如此建功立业的机会千载难逢,岂能就此错过!见围堵包大成的战斗插不上手,灵机一动,采取围魏救赵声东击西的策略,迅速赶回疾控中心,背起一只喷雾器,对疾控中心主任、书记、副主任的办公室进行了彻底消毒,捎带把办公室秘书柳青青的办公室也消了毒,然后,又马不停蹄,直奔距离疾控中心八公里之外的卫生局,对局长、处长们的办公室展开消毒工作。宋清风的消毒工作立竿见影,立即受到了包括孔局长、方主任在内的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只是,宋清风在百忙之中,忘记了对“患者”包大成的住所,也就是丽丽百货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按照疾控理论,患者的住所是疫源地,那里才有非典病毒,宋清风没有对疫源地消毒,他消毒的地方与疫源地八杆子打不着,这是一个重大失误。对于这一点,有关领导在充分肯定了宋清风的工作成效后,认为,这是工作经验不足所致,工作经验可以慢慢培养,但像宋清风这样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工作责任感,却是弥足珍贵的。
宋清风的先进事迹很快通过疾控中心上报到了卫生局,卫生局又上报到了宋弗副市长,宋副市长反馈的意见是,像宋清风这样懂业务又懂政策的年青人,要给予他更多的锻炼实践机会。市卫生局孔局长随即与疾控中心方主任通了电话,建议方主任在今后的工作,应该大胆提拔、重用、爱护诸如宋清风等年青的后备力量,当然,孔局长反复强调,他的建议“仅供参考”。
宋清风为领导消毒办公室的行为,被有关领导定性为“政治敏感性高,工作主动性强”,突击提拔的可能性大增,偏偏流病科还空着一个副科长的位置。吴科长大为后悔,当初不该把这个位置空着,早知如此,还不如先找个信得过的人先把这坑给占上。
就这样,宋清风虎视眈眈,吴科长如坐针毡。
不过,吴科长毕竟是老同志,极有城府,心里有事,却是不露声色。包大成“痊愈”归来的那一天,他也跟着方主任,来到葫芦街口热烈欢迎战胜病魔的包大成。
在方主任追悼会一般的欢迎词中,吴科长看见了红光满面的包大成,突然之前,仿佛听见了上帝的声音,脑子里灵光一现,几乎跳了起来。
他发现了一个严重问题!
各位看官都知道,包大成是在葫芦街戴红箍的老太太们、城管、见义勇为群众、十五位顶级专家以及各级领导的共同努力下,“被”非典的。在特定情形下,疾控中心主任和传染病医院蒋院长万不得已,对包大成做出了非典隐性感染的诊断。而给出隐性感染诊断的前提是,pcr检验阳性,所以在疾控中心内部,方主任和微生物检验科姚科长进行一番暗箱操作,这是绝密,疾控中心只有方主任和姚科长两人知道,后来为了稳住包大成,方主任也告诉了柳青青,这件事,加上患者包大成,总共只有四个人知道,吴科长身为流行病科科长也被蒙在鼓里。
不过,就在吴科长见到病愈出院的包大成,灵光乍现,突然发现,包大成病得蹊跷。
吴科长是一名老上医,搞了几十年传染病,非典虽然利害,但也是传染病,传染病虽说千奇百怪,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任何传染病,都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要素。包大成可以是隐性感染,问题是,他从哪里感染来的?包大成发病前一个月,别说去北京,连上江市葫芦街都没离开过。
葫芦街就出了包大成一个非典,没有第二例,这就是说,包大成所患非典,没有传染源,也没有传播途径,那冠状病毒总不会是定点空降到包大成身上,这比美国人的激光制导炸弹还准,尽管风闻非典是美国人搞出来专门拿中国人开刀的,可无论如何,包大成还是上不了美国人定点清除的名单。
想到这里,吴科长倒吸一口凉气,莫非,包大成的非典有假?
吴科长这一惊非同小可,当下不露声色。趁着大门口群众代表吵闹不休,悄悄溜回办公室,闭门苦思,对照传染病三要素,把包大成“患病”的前后经过仔细梳理了一遍,终于确定,包大成所患“非典”,没有传染源,没有传播途径,只有一个要素成立——易感人群,可是,葫芦街乃至整个上江城的全体居民都是易感人群!而“非典”偏偏落在了包大成头上!
只有一个解释——包大成所患非典为假!
吴科长大喜,如果包大成患病是假,那就是一个阴谋诡计!宋清风的“高度政治敏感性”就是别有用心!这事要是捅出去,别说是副科长,这小子还能不能在疾控中心混下去都成问题!
吴科长顿时激动得老泪纵横,这可真是老天开眼。当下一不做,二不休,出了办公室,昂首阔步,迈进宋清风的办公室。
流病科两间办公室,一间是吴科长的专用的办公室,另一间是九名科员共用的大办公室。
大办公室里,宋清风正哼着小曲,面朝阳光明媚的窗口,憧憬未来。非典为他提供了一个舞台,而他充分利用了这个舞台,表演取得了巨大成功,前途一片光明。
而其他科员各自对着电脑打游戏聊qq,办公室里一片祥和。
吴科长大驾光临,没一个人起身相迎,吴科长大为恼怒,一声断喝:“同志们!”
吴科长的断喝声在办公室里来回碰撞,振聋发聩,八位科员同时起立,就觉耳朵中“们,们,们……”余音绕耳不绝。
唯有宋清风依旧坐在原地,呆呆地望着远处的春暖花开,毫无动静,他又梦见自己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游行群众挥手致意。
“宋清风!”吴科长又是一声爆喝。
宋清风这才一哆嗦,天安门没了,长安街没了,游行群众没了,抬头一看,吴科长脸型怪异,眉毛胡子皱纹几乎皱成一团。
“宋清风!你竟敢……”吴科长紧皱的眉头突然全部开放,一张苦瓜脸变成了一朵盛开的鲜花:“你要多注意休息!”
就在那一瞬间,原本要当面揭穿假冒非典的吴科长,临时改变了主意。
吴科长坚信自己的推断是正确的,因为,这就是科学——流行病学,当年流行病学的先祖约翰斯诺创造的流行病调查基本原理,经过一百多年的实践检验,被证明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没有传染源就没有传染病,没有传播途径也不会有传染病!
然而,毕竟,这只是一种理论推断,吴科长没有证据。要想把这件事实实在在落到实处,吴科长还需要铁板钉钉的证据。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吴科长突然发现,他面临一个极为棘手的问题。
敢于把一个正常人诊断为非典,这幕后之人,恐怕不是一个宋清风,那宋清风就是一个青毛头,虽然野心不小,可给他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做这种事,而且,就算宋清风胆大包天,他也没那个能力。
能把包大成诊断成非典的,是十五位顶级医学专家,而能调动十五位顶级医学专家的,绝不是一般人!至少是卫生局的局长,而以吴科长多年的经验,要干成这件事,一个局长还不行!
能把一个正常人诊断成非典的人,比局长大,而且,大得难以言传!
吴科长脑门上冒汗了。
要是把这个假冒非典给捅破了,恐怕就是招惹了马蜂窝!而且,全是食人蜂!
宋清风对吴科长突如其来的问候却是十分平静,他完全没有想到,吴科长已经怀疑到“非典”是假冒的,其实,就连宋清风本人,也不知道包大成的非典是假的。不过,宋清风对吴科长还是比较了解的,那老蜈蚣肯定是在恼怒他马上就要升任副科长,这是吴科长的心病,流病科上下皆知。
不过,宋清风现在是怀揣密旨之人,由于他的卓越表现,市卫生局孔局长已经向方主任提出了“仅供参考”的建议,那“参考意见”就是密旨,方主任都挡不住,一个吴科长能奈我何!所以,宋清风眼见吴科长言不由衷,心中窃喜,忍不住挑衅性瞪了吴科长一眼。
吴科长发现了真理,却又没胆子捅破真理,那宋清风一副有恃无恐的样子,把个吴科长气得脸色青一阵白一阵,又不敢发作,只得怀着满腔郁闷,来到了夜福火锅店,找到黑九和廖石龙,喝酒消愁。
第107章 流行病学原理
那假冒非典之事,吴科长虽然有足够的理论依据,却不敢公开谈论,他害怕捅了马蜂窝。黑九和廖石龙二人,和吴科长倒是脾气相投,三人是老朋友了,吴科长对这两个人,倒也没啥戒心,借着酒劲,把事情抖搂出来。黑九和廖石龙虽然表示愤怒,可这二位也都是老江湖了,知道这其中的利害,所以,三人恼怒归恼怒,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正在这个时候,廖石龙看见了门外溜达的赵达。廖石龙和赵达打过官司,知道那赵达为人精明,后台也硬,那赵达因为倒卖口罩被撤了职,而倒卖口罩的起因也是非典,说起来,那赵达也算是非典的受害者,和吴科长也算是同仇敌忾,吴科长的事,弄不好,应在赵达身上。
于是,廖石龙把赵达迎进了火锅店,酒过三巡,廖石龙把话题转到了“非典”上。
果然,赵达一听“非典”二字,眼睛发光。
正如廖石龙所料,那赵达对“非典”极为反感,原指望借着非典大赚一把,没想到,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惹来一身骚。
“妈的!”赵达觉得恶心:“都是他妈的非典!吴科长,你是搞这一行的,你说说,这狗日的非典从哪里来的?”
“天上掉下来的呗。”吴科长瞄了一眼赵达,意味深长地说道。
“啥意思?”赵达听出吴科长话里有话,那赵达也算是有点医学常识,天上掉馅饼倒是有一定的可能性,天上掉非典,是严重违背自然规律的。
黑九凑到赵达耳边:“赵总,这次包大成得了非典,让多少人露了脸!别的不说,光葫芦街的老太太们,立功受奖的就不在少数,还有那个黄小菊,又受到了上面的表彰,那包大成待在传染病医院好吃好喝,牛丽丽在家里卖口罩,赚了一大笔!”黑九早就怀疑,包大成是假冒非典促销口罩。
“还有疾控中心!”廖石龙凑过来说道:“上上下下多少人立功!方主任就不说了,宋清风那小崽子,就大捞了一把政治资本,这小子现在正做着当科长的春秋大梦呢!”
“对!”吴科长对廖石龙的话大有感触:“还有《上江晚报》!从秦编辑到记者,据说受到市里大力表彰,尤其是一个叫陈思思的记者……”
“陈思思!”赵达心头一颤。
“对,陈思思!就是她最先报道非典的!那秦主编推波助澜!”吴科长咬牙说道,现在的吴科长,心头有三大仇人,首位仇人是宋清风,利用非典兴风作浪,第二仇人是包大成,假冒非典给了宋清风兴风作浪的机会,第三仇人就是陈思思,把个非典搞得全天下都知道了,让宋清风不失时机抓住了机会。
赵达顿时来了兴趣,这三个人三句话,把陈思思、秦主编、包大成这三个重点打击对象都囊括进去了。
“你们的意思是……”赵达扫了三人一眼。
吴科长左右一扫,没有可疑人员,尖嘴暴牙凑到赵达耳边:“事情很明显,所谓非典,是陈思思、包大成、牛丽丽、宋清风、黄小菊、秦主编、方主任、甚至那些居心叵测老太太们蓄意捏造出来的,目的是浑水摸鱼,各取所需!”吴科长所列举的这些人,全是在这场非典中得利的人,他们要么获得了经济效益,要么获得了政治资本。当然,更大的获益者他没说,他怕吓着赵达。
事实上,非典最大的获益者是市政府,这次非典的有效防控,市里领导班子获得了上级的高度肯定和赞扬。这里面的政治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吴科长嘴里的恶臭冲进赵达的鼻孔,赵达却不以为意,他觉得那气息很受用。
“何以见得?”赵达问道。
吴科长诡秘地一笑,道出了他的流行病推论: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平心而论,吴科长是一位医术精湛的老上医,他的流行病学推论,逻辑严密,步骤科学,环环相扣,一丝不苟,顺藤摸瓜,直指事实的真相。
“非典是假的!”赵达大惊。
吴科长一把捂住了赵达的嘴,赵达嘴里一块没嚼烂的毛肚,被吴科长一巴掌拍进了喉咙:“嘘……还缺乏有力证据。”
赵达被那块毛肚噎得脸红脖子粗,黑九急忙端起一杯啤酒,敲开赵达的嘴,一股脑倒了进去,赵达的喉咙里咕咕两声,随即一声大叫:“我有证据!”
众人都是一愣,都是不以为然,那赵达是吉斯吉的总经理,搞商业促销是把好手,搞流行病学证据,有点越位了。
赵达冷笑一声,不慌不忙说道:“吴科长,亏你是个老上医。你想想,包大成患病的当天,牛丽丽在干什么?”
“她在卖口罩。”黑九抢着说道,关于牛丽丽的情况,她比谁都清楚。
吴科长心头咯噔一下,原本黑暗的侦破方向,顿时阳光明媚。
赵达点出了一个流行病学原理。
按照传染病控制的基本原则,凡是与患者发病前一个潜伏期内有过密切接触的人,都被定义为密切接触者,这些人必须接受十五至二十天的隔离医学观察,因为,处于潜伏期的人同样具有传染性,他们很有可能已经被患者感染,只是暂时没有发病,也就是所谓隐性感染者。
与包大成接触最为密切的是牛丽丽,据说,牛丽丽和包大成睡在一间房子里,而黑九推断,牛丽丽极有可能和包大成睡在一张床上!
如此亲密的密切接触者,不仅没有接受隔离观察,居然还在大庭广目之下卖口罩,肆意传播非典病毒,而且,据目击者声称,当天赶到丽丽百货抢购口罩的群众成千上万,这些人居然一个都没发病。
吴科长心中大喜,脸上却是不动声色,问道:“包大成发病当天,他还接触过谁?”
“我好像看见了你们疾控中心的柳青青,和他在葫芦街口有过接触,不过比较短暂。”黑九急忙说道。
“短暂也是接触!”吴科长一拍桌子,几滴红油溅到了黑九脸上,黑九烫得“刺溜”一声。
吴科长一声长啸,一仰脖子,把手里的一杯啤酒咕咚一声一饮而尽。至此,吴科长可以完全肯定,包大成所患非典,是假的。而且,铁证如山,盖棺定论!
在包大成发病之前,曾经密切接触过柳青青、牛丽丽、黄小菊和一大群老太太,这里面,黄小菊和那群老太太因为参与捉拿包大成而被判定为密切接触者,受到隔离观察,而柳青青和牛丽丽根本就没有上密切接触者的名单。
如果包大成真的患病,那牛丽丽姑且不论,鉴于人们防非抗非的严峻形势,以及公众对非典的无限恐惧,那柳青青必定会哭着喊着要求隔离治疗。然而,柳青青在整个抗非斗争中,不仅没有接受隔离,情绪始终镇定如常,这只能说明,柳青青从一开始就知道包大成根本就没得病。
至少有两名包大成的密切接触者没有受到隔离观察,这就是铁证!官司打到卫生部,吴科长都不怕。
各位看官,当初方主任迫于各方压力,不得已把个包大成整成了非典,事后也是采取了各种措施,包括对包大成的所有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那方主任也是一位老谋深算的老上医,( 商战之极品艳遇 http://www.xlawen.org/kan/17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