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部分阅读
攀甯福词茄蕴拼樱谑谴乓欢颖o冢吹搅诵旅窀胝抛髁厍⑸陶邪彩乱恕U抛髁氐奶群芮В豢谝桓觥叭纭苯械们兹任薇龋枚帕⑷乃嫔肀o诹粼诟迷郝渲谐檠毯人牛缓罄哦帕⑷担骸 靶齑笕艘雅衫戳苏邪沧ㄊ挂枋伲驮谏戏坷锏茸湃缒亍!倍帕⑷挥勺灾鞯乇徽抛髁厝敖宋荩胍ㄊ勾蛄苏泻簦歉隼辖耍廊酥牟豢晌蓿运缓妊滩怀椋晨孔徘阶ǎ恢皇质贾章T诳诖校抢锩媸且话焉狭颂诺目烨埂U抛髁厥沽烁鲅凵蚜艘徽螅ㄊ勾蛄烁龉罚骸岸庞⑿矍朐莼匦桑衣砩暇突胤钐烀婕齑笕速鞲嬉磺校偷茸盘孟伞!彼底牛驴焕醋急杆涂汀! ×俚矫趴冢ㄊ股斐鍪掷醋魑毡鹱矗帕⑷缓镁芫涌诖谐槌鲇沂郑痪跻徽筇弁矗ㄊ沟奈逯赶裉谎凶〔环拧K橹幻睿蠛懊磐獾谋o冢抛髁匾丫奂彩挚斓卮铀诖刑统隽耸智梗ピ谀悦派希淅涞氐溃骸叭纾鹫厶诹耍以绨才藕昧耍衷谀愕哪切┬值鼙焕Φ孟耵兆右谎!彼骋慌ぃ遄琶磐夂暗溃骸袄慈税。讯湃缢蜕下罚钭龅美鞯悖菜闶俏易鲂值艿囊坏闱橐辍!本土ㄊ挂彩悄康煽诖簦飧稣抛髁厣毙奶兀饪墒撬陌税葜话。鼋淮幕耙裁挥小! 〔唤鋈绱耍庹抛髁鼗褂杏缕ネㄖ陪郑骸岸湃绶诵阅殉椅⒊Γ绷恕!彼嫡饣笆保称ひ膊缓煲幌隆! 〔痪茫抛髁毓傩歉哒眨叮钐焓⊙卜烙奥吠沉欤右唤槠胀ň俪晌〕蔷绲氖盗θ宋铩?br />
东北大王——张作霖(3)
墙头草,随风倒,凭着见风使舵,就连一世奸雄袁世凯也被他迷惑了 辛亥革命爆发后,东北也是政局动荡,这时候的张作霖已是关外练兵大臣,赏戴花翎,朝廷如此皇恩浩荡,就指望着张作霖能知恩图报。 张作霖从来不是大清朝的忠臣,眼见到清王朝气息奄奄,他才不会殉葬呢:“妈拉个巴子,这江山姓爱新觉罗,又不是我老张家的。” 所以,当袁世凯将溥仪小皇帝逼出了紫禁城,他只是袖手旁观,不久,又主动上折,表示臣服:“愿负弩前驱,惟大总统马首是瞻。”这袁世凯可不是好糊弄的,一生阅人无数,精明透顶,山西都督阎锡山,人称玻璃猴子,满肚子鬼点子,但他往袁世凯面前一站,腿肚子都发抖,袁世凯那双眼睛,仿佛能看穿他五脏六腑,他自己都承认,只要袁世凯在这世上一天,他就得老老实实,不敢耍花枪。 最初袁世凯对张作霖也是抱有警惕的,因为奉军不属于北洋嫡系,所以必须裁抑,但张作霖已经尾大不掉,急切之间奈何他不得,因此使出了一招调虎离山、明升暗降之计,由陆军部发表张作霖为护军使,开赴蒙古。 接到命令,张作霖大怒,拒不就职,他提醒袁世凯,不要玩花样:“中央欲以护军使、将军等职相待,此等牢笼手段,施之别人则可,施之作霖则不可。”他甚至对目前的地位也不满意,要弄个奉天都督干干。 面对张作霖的强硬,袁世凯倒是始料未及,过去他与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党人打交道时,涉及利益问题,对方都很谦让,文质彬彬的,甚至还有几丝软弱,书生气十足。没见过像张作霖这样寸步不让,这样赤裸裸要官要地盘的。 张作霖也不是尽玩硬的,他派人带着厚礼,找到已经调任回京的老上司赵尔巽为他在袁世凯面前说项,赵尔巽是个老官僚,说出话来滴水不漏,句句打动袁世凯: “嗬,那张作霖是个粗人,大总统不必与他计较,这个人不像孙文,有什么高尚理想,他是有奶便是娘,只要以利饵之,就会死心塌地跟着大总统走的。” 袁世凯暗暗点点头,如果张作霖真是个见利忘义的人,倒是不可怕,大不了多扔几块骨头。于是他拍了一份电报,召张作霖进京,他要当面考察。只要看出对方脑后有反骨,立斩无疑。张作霖也知道袁世凯心狠手辣,但不敢不应召,否则袁世凯饶他不过。他一路上忧心忡忡,到了京城,大把撒银子,将袁世凯身边的人收买个遍,于是大家都夸张作霖是个够朋友的汉子。袁世凯召见张作霖的地点是在中南海的怀仁堂。偷眼望去,只见袁世凯正襟危坐,不怒自威,张作霖镇定了一下心神,扑通跪了下去,磕头如捣蒜一般,只差呼万岁了。 礼多人不怪,这一通头磕得让袁世凯大为舒畅,于是拉起张作霖坐下叙话,未谈上几句,袁世凯差点笑出了声,这张作霖果然是个粗人,左一句“妈拉个巴子”,右一句“操他个祖宗”,活脱脱一个山大王形象。 袁世凯忍住笑,向张作霖打趣道: “来北京有些日子了,雨亭(张作霖字)兄与手下的弟兄还习惯否?” 他已经打听过,张作霖一来北京,就把八大胡同的所有妓院都包了下来,闹得乌烟瘴气。其实,这正是张作霖的障眼法,他就是要秽声四播,让人以为他是一介莽夫,胸无大志。张作霖嘿嘿一笑: “我的那些弟兄从小地方来,没见过大世面,都忙着找乐子呢。嘿,这京城的表子真带劲,弟兄们这几天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让大总统见笑了。”说着话,他夸张地捶着腰,仿佛不胜劳累。 袁世凯终于忍不住哈哈大笑,原先的警惕全无,他让人拿过一把军刀,作为一种象征,递给了张作霖:“从此后,东北的事情就靠雨亭兄多费心了。” 至此,张作霖的神经才松弛下来,在当今世上,能和袁世凯斗心眼而不落下风者,寥寥无几,他张作霖算一个。在他的百般钻营下,袁世凯终于任命他为暂时署督理奉天军务并兼巡按史,成了名正言顺的奉天第一人。闻此佳音,张作霖喜形于色,当即发电谢恩,电云:
东北大王——张作霖(4)
“闻命之下,感谢莫名,猥以菲材,历蒙恩遇。兹膺权寄,弥切悚惶。惟有仰承训示,宣布德猷,勉竭樗栎之资,图效清埃之报。所有感谢下忱,敬先电闻。” 虽然出身草莽,却懂得爱惜人才;一山不容二虎,张作霖技高一筹 平心而论,张作霖有别于一般的山大王,并不是只醉心于打家劫舍的勾当,他有野心,也有抱负,向往着如汉高祖、明太祖那样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因此,他也有心把奉天省治理得民富兵强,成为今后争天下的基地。 所以,他要招贤纳才,他明白手下的那帮武夫,破坏有余,建设不足,单纯地依赖他们,是实现不了他心中的那份霸业的。有人向他推荐,奉天人氏王永江有治国之才,假如他肯出山,何愁天下不定。 王永江的大名张作霖早有耳闻,据说此人是关外第一人才,张作霖是个讲究实际的人,一开始只任命王永江为奉天省警务处长兼省会警察厅长,他还要考察此人的实际能力。 果然是名不虚传,当时奉天的治安状况混乱至极,张作霖的部下都是土匪出身,哪里有什么王法,闹市抢劫,拦街斗殴,都是司空见惯,小菜一碟。自上任伊始,王永江大刀阔斧进行了整治,严明各种规章制度,在省城设下若干警务分驻所,如有扰乱社会治安者,严惩不贷。 这就让那些横行街市的丘八大大地恼火了,经常与执行任务的警察发生冲突,王永江脸一黑,六亲不认,管你什么来头,只要犯法,一律依章处理。仗着这股狠劲,省城治安大见好转,连外国人都在报纸上有所赞誉,让张作霖大有面子,经常人前人后地夸奖王永江,说什么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等等,听得汤玉麟大为不快,抢白道: “王永江有何能耐,穷酸一个,瞧他能为你争来一城一地?”汤玉麟早对王永江不满了,当时他除了担任第五十三旅旅长一职外,还兼任着省城密探队长,这就与王永江的职权有些重叠,他仗着与张作霖的特殊关系,经常以军权压警权,双方几至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那一年,他和辽西另一马匪金寿山合作劫了一行客商,发了一笔,回到寨子里,两伙人合在一处摆酒庆贺,做土匪的也没什么规矩,男女不分席的,张作霖的二夫人已经是身怀六甲,也腆着个肚子坐在张作霖身边。 金寿山手下二当家的是个不第秀才,精通相术,这天喝多了,来了兴致,要为张作霖的夫人看手相,他细细端详了一番后,不由得大惊,酒席散后,他就对金寿山道: “从那位姓张的夫人的手相看,贵不可言,女何以贵,妻以夫荣,母以子贵,张家至少要有两代兴旺,说不定日后有问鼎天下的可能。” 金寿山也伸出了手,“你替我也看一看。” 二当家看过后叹了一口气,“大当家的手相就不如人了,而且命里还犯小人,说句不中听的话,怕是不得好死啊。”金寿山听了气得大叫: “胡说八道,我今儿个就宰了姓张的夫妻俩,看看是他命好,还是我的命好。” 二当家也是这个意思:“一山不容二虎,我今天给他们看相,也是促金爷下这个决心。”于是半夜里金寿山突然发难,大马刀像切西瓜一样,张作霖手下的不少伙计睡梦中脑袋就搬了家,幸亏汤玉麟半夜里起身小解,见到情况,大吼一声,端起盒子炮抬手就是一梭子。打倒了对方一人。接着抢身进了张作霖的屋子,张作霖已经不见身影,身怀六甲的二夫人吓得没了主张,汤玉麟腰一猫,不由分说地将孕妇背上了身,挥着枪,硬是杀开了一条血路。大约走出了十里地,摆脱了追兵,才见到张作霖率人来接应,这时候汤玉麟都累瘫了,大口大口喷着鲜血,张夫人也受此惊吓,提前早产了,生下的那个孩子就是后来名震天下的少帅张学良。每逢见到儿子,张作霖就感激汤玉麟:“那是我们老张家的大恩人啊。” 但是,江湖上的人,往往能共患难而不能共富贵,汤玉麟现在骄纵得没了边际,他以为张作霖打下的这片江山有他的一半,因此在奉天城里胡作非为,弄得老百姓怨声载道。这就让张作霖看不下去了。
东北大王——张作霖(5)
矛盾终于激化,汤部有一位姓宋的军官在省城私设一赌场,过去可没人敢管,王永江不信邪,不仅关了这赌场,还将姓宋的军官关进了大牢,汤玉麟的部下横行惯了,哪吃得这样的大亏,当即群情汹汹,嚷着要找王永江算账。 汤玉麟亲自上门与张作霖理论,瞪着眼珠子大喊大叫:“天下是老子靠枪杆子打下来的,王永江何德何能?骑在老子头上拉屎拉尿。” “放肆!”张作霖心里怒喝一声,他最看不惯汤玉麟这样倚老卖老,还以为这奉天城是绿林呢,见面喊兄弟,没上没下的。他把桌子一拍,也动了肝火,高声骂道: “治天下笔杆子就比枪杆子行,你以为你是什么东西?你给王永江牵马都不配。”这句话说绝了,气得汤玉麟转身就走。不久,他就联合了一批武将,写了一张呈文,要求将王永江撤职。 张作霖顿时就火了:“妈拉个巴子,我看上的人你们就反对,老子非要用这个王永江不可,谁不干,谁他妈的走人,老子不稀罕。” 汤玉麟也跳将起来,居然指着张作霖的鼻子喝道:“你不用骂街,我扳不倒那个姓王的立马走人,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这话里就有着威胁人的味道了,让张作霖不能忍受,当场把手里的那份要求把王永江撤职的呈文撕得粉碎,扔到了汤玉麟的脸上,破口大骂:“没你汤玉麟这个鸡子,我照样做出槽子糕。”眼看着这件事闹大了,王永江内心也是不安,准备辞职,他知道汤玉麟在张作霖队伍里的分量,不能为了他削弱了张作霖的力量。 没想到张作霖却板起了脸:“这就是你王先生的不是了,你没错,为什么辞职?汤玉麟这叫武人干政,此风万不可长,此端万不可开,他看谁不顺眼,我就把谁踹了,这也太不像话了。”汤玉麟却是打算一条道走到黑了: “奶奶的,老子大不了再回山里当马匪去,也不能受这鸟气。”汤玉麟心一横,准备下毒手了,他知道张作霖防范得紧,在外面轻易下不了手。好个汤玉麟,胆色过人,掖着两把盒子炮,只身就去闯大帅府,想必张作霖不会警惕。 张作霖也没想到汤玉麟会在自己家中撒野,见到汤玉麟上门,倒是十分高兴,屏去左右,想和这位老弟兄剖腹掏心地谈一次。汤玉麟明显的心不在焉,谈到王永江的事时,一反常态,只是顺着张作霖的话:“是啊,是啊,我一切都听大哥的。”说着话,眼睛不住地四处张望,寻找下手的机会。 张作霖的江湖经验何等丰富,立刻感到了不对劲,他也不声张,坐上了虎皮交椅,手一撩,露出下面藏着的机关枪。“最近有人才从国外给我弄来了这个新鲜玩艺,说防身最好使了,我试给你看看。”不由分说,将汤玉麟拉到了帅府的大院,一扬手,只见一串火光,对面墙上留下一排弹坑。 汤玉麟喑叫一声侥幸,刚才要是不识相,动起手来,张作霖一扣扳机,自己还不被打成蜂窝。 枪声也引来了许多卫兵,张作霖更是有恃无恐了,他拍了拍汤玉麟鼓囊囊的腹部,明显地摸到了枪的形状,话中有话道:“汤兄弟一向枪不离身,莫不是到我这大帅府也要防着一手呀,你我可是兄弟啊。” 一听这话,汤玉麟脸都白了,知道张作霖对他起疑心了,他也了解张作霖的心狠手辣,奉天是再不敢呆下去了,出了大帅府,他就整顿兵马,将部队拉走。 张作霖也是心惊,这是他最怕出现的情况了。因此不得不低下头来,给汤玉麟去了一封长信,写得十分动情。“十七年患难之交,临别亦未晤,弟心伤矣!”他回忆了当年两人的生死相依,保证说:“共得之富贵,当共享受,耿耿此心,天日可表。今日不辞而行,挽留无术,何时意转心回,肯来聚首,富贵与共,决不食言。” 张作霖虽然在此信中低声下气,但依然坚持着原则,一句不提对王永江的处置,因此也就不能浇灭汤玉麟心头的怒火,他骂道: “亏你还记得以前的交情,跟随你出生入死几十年的老兄弟还比不上一个外来的王永江,姓张的就没把我汤某人放在眼里。”他已经有心与张作霖分个高低,开始招兵买马,并在部队进行动员。事已至此,张作霖只能应战,汤玉麟小瞧了张作霖在军中的威信了,别看那些赳赳武夫在王永江事情上和他站在一起,但一到撕开脸皮的时候还是旗帜鲜明拥护张作霖的。再说北洋政府方面也不愿东北出现混乱局面,国务总理段祺瑞一直对张作霖不薄,准备以两师兵力援助张作霖。
东北大王——张作霖(6)
就这样张作霖兵不血刃地解决了此事,四面楚歌之中,汤玉麟只好到徐州投奔张勋。后来他返回东北,重新投靠张作霖,张作霖不念旧恶,收留了他。经过几番和东北各路军阀的斗智斗狠,整个奉天全攥在张作霖的手中了,他踌躇满志,白山黑水已经容纳不了他的野心,关内的大好河山吸引着他,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谁说他不能问鼎天下? 浑水摸鱼,插手中央,张作霖不满足只做一个东北王,不曾想被吴秀才一个嘴巴又扇回到关外 没多久,张作霖就寻到了插手中央的机会,直皖两系发生矛盾。刚刚由皖系捧上台的北京政府大总统徐世昌连忙请来张作霖作为调解人。张作霖得意洋洋地来到了北京,他这个调解人有点偏心,骨子里是倾向直系的,所以,他也顺着直系提出的解决争端的意见,要求罢免徐树铮。 见张作霖如此偏袒直系,徐树铮牙一咬,起了杀心,幸好段祺瑞不忍下手,张作霖这才抽身逃掉。 死里逃生的张作霖不禁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立马和直系结成同盟,以“清君侧”的名义要求罢免徐树铮,向皖系宣战。直皖战争由此爆发,奉系虽然也加入了战团,但张作霖取巧惯了,吩咐部队,只在一旁鼓噪呐喊即可,苦活重活留着吴佩孚去干。 战事进行异常顺利,吴佩孚不愧“常胜将军”的美誉,只五天就将皖系军队打得落花流水,一直在作壁上观的奉军也顺势打落水狗,带兵的首领张景惠高声大嚷:“弟兄们手脚放麻利些,把老段的家当都给我划拉过来。” 这一票,张作霖赚大了,皖系停在南苑机场的十二架飞机都被他弄进了关外,军火辎重装满了百十节车皮,就连两个探照灯,也从直军手中抢过来。气得吴佩孚大骂:“真碰上了一群活土匪,连两个破灯都不放过。” 随着皖系集团的衰弱,曹锟、张作霖成了执掌北京政府的双驾马车,两人还结成了儿女亲实。对于曹锟,张作霖并不放在心上,此人不过中人之资,平庸得很,倒是他手下的那员大将吴佩孚不好糊弄。因此三番五次挑拨曹吴的关系,每逢他与吴佩孚产生争执,总是逼着曹锟表态:“是亲戚亲,还是吴佩孚亲?” 别看曹锟资质平庸,但他有一点心知肚明,他现在眼前的一切都是吴佩孚打出来的,所以他绝不答张作霖的腔,只是嘿嘿一笑,不置可否。 张作霖与吴佩孚的矛盾迅速升级,有吴佩孚在,他张作霖就不能称心如意,比如说他好不容易扶植的梁士诒内阁,吴佩孚说一声:“倒阁”,马上就掀起漫天风波,而且不惜以武力要挟。长此以往,他张作霖在中央政府还有什么威信可言,那人人都要看吴秀才的眼色了。 于是,他向曹锟要求,约束吴佩孚的职权,让出直系平汉线以北的地盘,让梁士诒内阁复职。张作霖知道这三个条件曹锟一条都不能接受,他就是要这个效果,要曹锟主动翻脸,他相信自己的实力能摆平直系。这江山得由他张某人一人坐着才过瘾。战幕徐徐拉开,这一仗与直皖之战不同,打得异常激烈,奉军本来实力上占有优势,但吴佩孚更会用兵,尤其是将炮兵指挥得出神入化。剽悍善战的东北军在吴秀才面前失去了自信,随着西线战场的溃败终于满盘皆输。幸亏少帅张学良和大将郭松龄带着奉军主力三、五军在山海关门口拼死抵抗,不然吴秀才真能端了张作霖的老窝。 望着溃败的队伍,张作霖眼睛冒火,心中滴血,这是他出道以来遭遇的最大失败,原以为可以逐鹿中原争天下,却没料被吴佩孚一巴掌扇回了老家。 这反而激起了他的争雄好胜之心,痛定思痛,他要报这一箭之仇,于是卧薪尝胆,整军经伍,治理地方,王永江果然是个人才,没冤枉张作霖为了他得罪了汤玉麟,将个奉天省治理得井井有条,数年之间,不仅将奉省所欠公债外债全部还清,钱库里还存上了1100多万,喜得张作霖逢人便讲,养着个王永江,就像供着个财神爷。
东北大王——张作霖(7)
大公子张学良也逐渐成熟了,成了他的左右臂膀,经常出一些很有见地的主意,张学良一针见血地指出,奉军的军官构成、训练体系等等都太陈旧了,不脱绿林的旧习,因此要引进人才:“吴秀才也不见得有三头六臂,他的第三师之所以骁勇,只是仗着有他的保定讲武堂作班底,假如我们也有一套这样的班底,吴秀才怕不能目空一切了吧。” 张作霖连连点头,他现在的态度十分谦虚,只要有好的建议,都是一一采纳,很有一点做大事的风范。此人确实是一代怪杰,若是没有过人之处,凭什么从一个普通的绿林土匪成就如此霸业?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他身边的琐事说起。 治国如治家。中国有句古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张作霖的家是个大摊子,仅妻妾就有六房,这还不算那些临时的露水夫妻。三个女人一台戏,换上别人,家中早吵翻了天。 张作霖的家却是风平浪静,他这个人虽然好色,但头脑一直保持清醒,讲原则,讲秩序,不因为喜欢哪个女人而纵容之,放任之,比如说,三姨太戴夫人长得貌美如花,但偏偏是个冷美人,从来没有笑脸的,张作霖为讨她的欢心,真是恨不得要星星摘星星,要月亮摘月亮。 三姨太根本不领情,她有一肚子的苦水,未嫁张作霖之前,她本是一个中学生,早就有了心上人,后来她的男朋友去北京读大学了,她也被张作霖强娶进了大帅府,每天只是将泪水往肚里咽。没想到她那位大学生也是个情种,找到她的母亲,捎来了一封情书,说不尽的相思苦。 三姨太珠泪滚滚,再也压抑不住情感,也回了一封信,其中有语云:“侯门一入深似海,只望兄能完成学业,发愤图强,以遂男儿报国之志,妹死亦无憾。青梅竹马,海誓山盟,都成一梦,比翼双飞或可期与来世也。老母无依,兄当代为侍奉。妹处境凶险,万勿来信,招致灾祸。珍重,珍重。妹泣书” 不料这封信被张作霖半道截了去,“妈拉个巴子,想给老子戴绿帽子。”他把信往三姨太面前一拍,两眼快要冒出火。三姨太早就心如死灰,她没有否认,“你杀了我吧,反正我也不想活了。”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但张作霖有办法:“老子不杀你,杀你那个相好的,看你还嘴硬不?”这才打到了三姨太的痛处,她腿一软,跪了下来:“妾的心虽然背叛了大帅,但身子却是清白的,大帅如果能高抬贵手,小女子从此死心塌地伺候大帅。” 张作霖心思动了动,他一向自命风流,决心从心理上征服三姨太,不但此事就此不提,而且还赞助三姨太的情人去国外留学。这一手果然很打动人,三姨太从此对他换上了笑脸。因此,有一阵子,张作霖宠得她像个宝贝,爱屋及乌,连小舅子也弄到身边当警卫。 这小舅子却是个没眼色的愣头青,他以为姐姐做了大帅的如夫人,他就是国舅爷了,就可以无法无天了,有一晚闲着无事,掏出枪来,拿路灯当靶子。这小子枪法不错,弹无虚发,一会儿这条路上的灯全灭了。 王永江很愤怒,这是他刚刚完成的一项市政建设,因此一查到底,查出是这小子的杰作,他让张作霖看着办。 “杀!”张作霖没有一丝犹豫,拿身边人开刀才更有震慑力呢。卫队长却不敢下手,他怕这是张作霖一时之怒,今后三姨太一闹,大帅为讨好美人,说不定就要拿他做替罪羊。 见卫队长没有动手的样子,张作霖火了,当场拔出了手枪:“妈拉个巴子,你不杀他,我就杀你。” 既然人情已尽,卫队长也不想惹火烧身,只能怪这姓戴的命不好。可以想象三姨太的悲愤欲绝,她本来就是强颜欢笑,现在情人已远去,再没有顾忌的了,一跺脚,遁入空门,削发为尼。五姨太听说了这件事后很不解,“三姨太和外面的男人吊膀子,这样的事你都忍了,她的弟弟打坏了几个破灯泡有什么大不了的,你反而要把事情做绝?”
东北大王——张作霖(8)
张作霖叹了口气:“你们女人家不懂这个理,三姨太养小白脸,丢人的也只是我张作霖,但她的弟弟破坏路灯,坏的是奉天省的风气,我饶了他这一回,今后怎么再管别人。大家还不把我的话当成耳边风啦。古人云,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为了立规矩,我连汤玉麟都得罪了,还有什么人不能得罪。” 五姨太寿夫人进门晚,不懂得张大帅有这些规矩,她也很有点恃宠撒娇,为了得到五姨太的欢心,好色的张作霖甚至打算不再纳妾,专宠一人。 因此寿夫人的娘家人就有点得意忘形,连下人也跟着张狂起来,她的一个厨师乘火车时无票而占据了头等车厢,正碰上军警执法处长常荫槐巡视,向他索票,厨师脖子一梗,报出了家门。“乘车买票,天经地义,就是寿夫人来,也是这样。”常荫槐根本不吃这一套。他见这个厨师置之不理,而且嘴里还骂骂咧咧,不禁大怒,“拉下去,军棍伺候。” 被揍得鼻青脸肿的厨师哭着向寿夫人告状,寿夫人也是气得柳眉倒竖,杏眼圆睁:“打狗还得看主人呢。”她缠着要张作霖惩罚常荫槐,不然她的脸上太没面子了。 “笑话,像常荫槐这样铁面无私的人越多越好,他敢打主子的佣人,说明他有胆识,提拔他还来不及呢。”一向对寿夫人言听计从的张作霖在这类事上绝不会做出半分让步。 张作霖的这些轶闻让奉天的老百姓听得津津有味,他也是有意扩散加工,还真产生了效果,奉天的吏治就是好了许多。因此,在两次直奉战争期间,也是东北三省的大发展时期,经济实力、军事实力都跃上一个新台阶。 美梦成真,张作霖终于成了北京城的主人,但盛极而衰,转眼间就走了下坡路 张作霖这边磨刀霍霍,那边的曹锟政权却是纸醉金迷,还弄出个“贿选总统”的丑剧。吴佩孚则打着“武力统一”的算盘,到处树敌。张作霖看着复仇的时机成熟,挥兵跃马,向曹锟发出挑战书,声称将由飞机问曹三爷起居。 吴佩孚冷冷一笑:“手下败将,何足逞勇。”他也太托大了,以为可以一举荡平奉军,连一个周密的作战计划都没有,就匆匆领兵上阵,战至正酣处,直系大将冯玉祥却因为与吴佩孚的矛盾而暗中和奉军勾搭,阵前反戈,发动“北京政变”,由于变生肘腋,曹三爷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束手就擒,成了阶下囚。这一突然变故,让吴佩孚猝不及防,直军战线也就此土崩瓦解。“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张作霖好解气,好得意,敲着得胜鼓,再度进京,一个马贼,竟然成了北京的主人。张作霖管理一个东北还能勉为其难,管理一个国家就露出了马脚,他在北京城里,每天只是三件事:听戏、喝酒、搓麻将,许多军国大事都是在酒席桌上、麻将桌上办成的。 有一天,张作霖在下榻之地又摆上了牌局,他想把财政部抓到手里,已经内定了原财政部次长兼盐务署长段永斌为部长,于是将他邀来,想问问情况。 出席牌局的还有财政部总务厅长朱有济,张作霖的参谋长杨宇霆,另外,冯玉祥、段祺瑞也站在一旁看热闹。 这个朱有济是日本留学生,与留日的杨宇霆有一面之交,他也觊觎部长的肥缺,听说已经内定了段永斌,不禁心中焦急,于是带着重礼找到了杨宇霆。 杨宇霆这个人可算是摸透了张作霖的习性:“张大帅一生好赌,你得在牌桌上让他高兴,这时候他就特别好说话。” 朱有济记住了这句话,这场牌他只盼输不盼赢,不断地拆牌喂张,冯玉祥在一旁看得明白,张作霖玩得兴起,撸起了裤脚,露出了一块拳头大的伤疤:“本帅当年在赌局里被人捉老千,输得一塌糊涂,一着急,拿刀子割下来这么长的一条子肉,当场就把他们吓晕了,乖乖地都把银子还给了本帅。”他边说边比划着。 朱有济不停地在拍马屁:“大帅战场上英雄无敌,牌场上也是英雄无敌。”
东北大王——张作霖(9)
说话间,张作霖又是一副大牌叫听,单吊孤张白板,坐在对家的段永斌也早听牌,他手上也是一副大牌,偏偏却摸到了白板,这个段永斌为人做事认真,也有点抠门,只听他喃喃道:“孤张不能打,打了要包的,冒险不得。”于是忍痛拆了一张牌。这副牌摸到底谁也没成,张作霖很是懊恼:“我就差一张白板,否则又是一副大三元。” 段永斌却是不识相,摸出了手中扣着的那张白板:“幸亏我没有冒险呀。” 张作霖当时就把脸拉了下来。 牌局结束后,段永斌一行打道回府,屋中只剩下冯玉祥,只见张作霖拿过委任状,吩咐副官,将段永斌的名字抠下来,换上朱有济。 冯玉祥不解,“不是决定了吗?怎么换人了。” 张作霖没好气地道:“妈拉个巴子,这个姓段的,把钱看得像命一样,哪能做大事?”冯玉祥心里一阵凉,他转过脸来对刚捧出来的临时执政段祺瑞道:“国家大事怎么能如此儿戏?” 张作霖眼一瞪,他早就想和冯玉祥闹翻了,正想把他赶出北京城呢,于是对段祺瑞说:“芝老,我有些事情还得同您商量,不过,有些人不能参加,比如说我们花钱雇的帮工,这种人可没权指手画脚的。” 原来,在第二次直奉战争前,张作霖为了拉拢冯玉祥,曾花了一笔巨款,作为军饷赞助了西北军,所以他话里带着刺。冯玉祥扭头就走,回到军中,说了刚才受的窝囊气,鹿钟麟当场跳了起来,此人是西北军的一员猛将,有勇有谋。 “我早说过,与那个马贼是无法共事的,他想着独占北京呢。何不乘着奉军主力还在关外,北京城里都是我们的人,先下手为强,将他干了!” 别看冯玉祥也是久闯江湖的,但论其处事果断,手段毒辣,他大概还要略逊一筹,连连摆手,生怕惹出大麻烦收不了摊子。鹿钟麟急得大喊:“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冯先生怕惹乱子,将来都推到我身上,你只要签了这道调兵的命令,一切由我来办。”鹿钟麟草草地写下两行字,让冯玉祥画押。 冯玉祥被逼不过,绕着桌子而躲,鹿钟麟则跟着后边追,这一幕,冯玉祥后来曾写进了他的回忆录,显然很后悔当时的不果断。张作霖就没有这般优柔寡断,待奉军大举入关后,硬生生将冯玉祥逼出了北京,他不喜欢卧榻之旁有人酣睡。 冯玉祥又岂是吃素的,他竟然将奉军大将郭松龄拉到了自己的一边,给张作霖来了个透心一枪。 郭松龄是奉军中的实力派,他掌握的第三军团是奉军的绝对主力,与少帅张学良情同手足,为莫逆之交。张学良公开称:“我就是郭茂辰(郭松龄字),郭茂辰就是我。” 张作霖不赞成张学良与郭松龄关系太过亲密,为这,他骂过自己的儿子:“除了老婆,你什么都能给郭鬼子。” 论及郭松龄反戈,有人认为是因为“功高不赏”,两次直奉战争,郭松龄起了一柱擎天的作用,但什么实惠都没落着;也有人认为是出自于爱国的缘由,据冯玉祥透露,郭松龄在日本参观秋操时,探听到奉方拟以承认“二十一条”为条件,商由日本提供奉天军火,郭松龄因此而大忿,不惜兴兵造反,为国家除奸,为人民除害。 郭松龄反戈之前,曾和张学良有过一晤,当时张作霖严令郭部对冯玉祥的国民军展开攻击,但郭松龄是按兵不动,张学良奉父命前去相劝,谁知郭松龄反而提出父让子继的办法,逼老帅下野,由少帅当家。 张学良吓得声音打着颤道:“你的好意我领了,但这逼宫的事使不得,莫要陷我于不义,成为不孝的逆子。” 郭松龄却是主意已定,不理张学良的劝阻,发表通电,列数张作霖的种种罪状,拥护少帅继承父业,总制三省。同时,挥兵疾进,直捣奉天,一路进展顺利,势如破竹。反观张学良,却是好痛苦,好犹豫,有人劝他率兵抵抗,他怎么也下不了手:“都是我东北子弟兵,何忍心自相残杀。”
东北大王——张作霖(10)
张作霖又惊又怕,一腔火都发到了张学良身上,曾公开发电曰:“我与张学良今生父子,前世冤仇。”他甚至有点怀疑张学良是否和郭松龄串通一气,于是致电儿子,竟称:“汉卿先生阁下,我能不死吗?” 接到电报,张学良吓了一跳,哪有老子称儿子为先生的,他知道父亲对他误解了,急得立即上了前线,和昔日的挚友拼个你死我活,以此洗刷所受的冤屈。 张作霖老了,通过郭松龄事件,可以看出他已不复往日的那种机警,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泼皮劲,举棋不定,一夕三惊,全没有了三军主帅的沉稳,好几次准备通电下野,甚至要烧了大帅府逃命,日本人乘着他六神无主之际,提出了一连串的苛刻要求,表示只要张作霖能够满足他们的条件,关东军将负责处理解决目前的局面。 “火烧眉毛顾眼前”,张作霖忙不迭地点着头,也不去考虑其中厉害。日本人见他答应得爽快,于是出兵干涉,先阻其进兵路线,复乘奉郭双方在巨流河会战之际进行袭扰,终于导致郭部功败垂成,让张作霖躲过了这一劫。 然而张作霖内心并不轻松,他和日本人签订的那份密约像一块石头沉甸甸地压得他喘不过气,王永江就跺着脚责备说:“大帅欠考虑了,这份条约就跟‘二十一条’差不多呀,一旦公布,还不被老百姓给骂死。” “狗日的给小日本骗了,不过在那个时候,我就是明知它是一杯毒药,也得仰着脖子喝呀。”张作霖无奈地拍着自己的脑门道。见王永江还是不能释然,他安慰说: “到时候我们给他来个不认账,就说我姓张的一( 民国十大军阀大结局(精彩节选) http://www.xlawen.org/kan/1768/ )
东北大王——张作霖(3)
墙头草,随风倒,凭着见风使舵,就连一世奸雄袁世凯也被他迷惑了 辛亥革命爆发后,东北也是政局动荡,这时候的张作霖已是关外练兵大臣,赏戴花翎,朝廷如此皇恩浩荡,就指望着张作霖能知恩图报。 张作霖从来不是大清朝的忠臣,眼见到清王朝气息奄奄,他才不会殉葬呢:“妈拉个巴子,这江山姓爱新觉罗,又不是我老张家的。” 所以,当袁世凯将溥仪小皇帝逼出了紫禁城,他只是袖手旁观,不久,又主动上折,表示臣服:“愿负弩前驱,惟大总统马首是瞻。”这袁世凯可不是好糊弄的,一生阅人无数,精明透顶,山西都督阎锡山,人称玻璃猴子,满肚子鬼点子,但他往袁世凯面前一站,腿肚子都发抖,袁世凯那双眼睛,仿佛能看穿他五脏六腑,他自己都承认,只要袁世凯在这世上一天,他就得老老实实,不敢耍花枪。 最初袁世凯对张作霖也是抱有警惕的,因为奉军不属于北洋嫡系,所以必须裁抑,但张作霖已经尾大不掉,急切之间奈何他不得,因此使出了一招调虎离山、明升暗降之计,由陆军部发表张作霖为护军使,开赴蒙古。 接到命令,张作霖大怒,拒不就职,他提醒袁世凯,不要玩花样:“中央欲以护军使、将军等职相待,此等牢笼手段,施之别人则可,施之作霖则不可。”他甚至对目前的地位也不满意,要弄个奉天都督干干。 面对张作霖的强硬,袁世凯倒是始料未及,过去他与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党人打交道时,涉及利益问题,对方都很谦让,文质彬彬的,甚至还有几丝软弱,书生气十足。没见过像张作霖这样寸步不让,这样赤裸裸要官要地盘的。 张作霖也不是尽玩硬的,他派人带着厚礼,找到已经调任回京的老上司赵尔巽为他在袁世凯面前说项,赵尔巽是个老官僚,说出话来滴水不漏,句句打动袁世凯: “嗬,那张作霖是个粗人,大总统不必与他计较,这个人不像孙文,有什么高尚理想,他是有奶便是娘,只要以利饵之,就会死心塌地跟着大总统走的。” 袁世凯暗暗点点头,如果张作霖真是个见利忘义的人,倒是不可怕,大不了多扔几块骨头。于是他拍了一份电报,召张作霖进京,他要当面考察。只要看出对方脑后有反骨,立斩无疑。张作霖也知道袁世凯心狠手辣,但不敢不应召,否则袁世凯饶他不过。他一路上忧心忡忡,到了京城,大把撒银子,将袁世凯身边的人收买个遍,于是大家都夸张作霖是个够朋友的汉子。袁世凯召见张作霖的地点是在中南海的怀仁堂。偷眼望去,只见袁世凯正襟危坐,不怒自威,张作霖镇定了一下心神,扑通跪了下去,磕头如捣蒜一般,只差呼万岁了。 礼多人不怪,这一通头磕得让袁世凯大为舒畅,于是拉起张作霖坐下叙话,未谈上几句,袁世凯差点笑出了声,这张作霖果然是个粗人,左一句“妈拉个巴子”,右一句“操他个祖宗”,活脱脱一个山大王形象。 袁世凯忍住笑,向张作霖打趣道: “来北京有些日子了,雨亭(张作霖字)兄与手下的弟兄还习惯否?” 他已经打听过,张作霖一来北京,就把八大胡同的所有妓院都包了下来,闹得乌烟瘴气。其实,这正是张作霖的障眼法,他就是要秽声四播,让人以为他是一介莽夫,胸无大志。张作霖嘿嘿一笑: “我的那些弟兄从小地方来,没见过大世面,都忙着找乐子呢。嘿,这京城的表子真带劲,弟兄们这几天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让大总统见笑了。”说着话,他夸张地捶着腰,仿佛不胜劳累。 袁世凯终于忍不住哈哈大笑,原先的警惕全无,他让人拿过一把军刀,作为一种象征,递给了张作霖:“从此后,东北的事情就靠雨亭兄多费心了。” 至此,张作霖的神经才松弛下来,在当今世上,能和袁世凯斗心眼而不落下风者,寥寥无几,他张作霖算一个。在他的百般钻营下,袁世凯终于任命他为暂时署督理奉天军务并兼巡按史,成了名正言顺的奉天第一人。闻此佳音,张作霖喜形于色,当即发电谢恩,电云:
东北大王——张作霖(4)
“闻命之下,感谢莫名,猥以菲材,历蒙恩遇。兹膺权寄,弥切悚惶。惟有仰承训示,宣布德猷,勉竭樗栎之资,图效清埃之报。所有感谢下忱,敬先电闻。” 虽然出身草莽,却懂得爱惜人才;一山不容二虎,张作霖技高一筹 平心而论,张作霖有别于一般的山大王,并不是只醉心于打家劫舍的勾当,他有野心,也有抱负,向往着如汉高祖、明太祖那样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因此,他也有心把奉天省治理得民富兵强,成为今后争天下的基地。 所以,他要招贤纳才,他明白手下的那帮武夫,破坏有余,建设不足,单纯地依赖他们,是实现不了他心中的那份霸业的。有人向他推荐,奉天人氏王永江有治国之才,假如他肯出山,何愁天下不定。 王永江的大名张作霖早有耳闻,据说此人是关外第一人才,张作霖是个讲究实际的人,一开始只任命王永江为奉天省警务处长兼省会警察厅长,他还要考察此人的实际能力。 果然是名不虚传,当时奉天的治安状况混乱至极,张作霖的部下都是土匪出身,哪里有什么王法,闹市抢劫,拦街斗殴,都是司空见惯,小菜一碟。自上任伊始,王永江大刀阔斧进行了整治,严明各种规章制度,在省城设下若干警务分驻所,如有扰乱社会治安者,严惩不贷。 这就让那些横行街市的丘八大大地恼火了,经常与执行任务的警察发生冲突,王永江脸一黑,六亲不认,管你什么来头,只要犯法,一律依章处理。仗着这股狠劲,省城治安大见好转,连外国人都在报纸上有所赞誉,让张作霖大有面子,经常人前人后地夸奖王永江,说什么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等等,听得汤玉麟大为不快,抢白道: “王永江有何能耐,穷酸一个,瞧他能为你争来一城一地?”汤玉麟早对王永江不满了,当时他除了担任第五十三旅旅长一职外,还兼任着省城密探队长,这就与王永江的职权有些重叠,他仗着与张作霖的特殊关系,经常以军权压警权,双方几至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那一年,他和辽西另一马匪金寿山合作劫了一行客商,发了一笔,回到寨子里,两伙人合在一处摆酒庆贺,做土匪的也没什么规矩,男女不分席的,张作霖的二夫人已经是身怀六甲,也腆着个肚子坐在张作霖身边。 金寿山手下二当家的是个不第秀才,精通相术,这天喝多了,来了兴致,要为张作霖的夫人看手相,他细细端详了一番后,不由得大惊,酒席散后,他就对金寿山道: “从那位姓张的夫人的手相看,贵不可言,女何以贵,妻以夫荣,母以子贵,张家至少要有两代兴旺,说不定日后有问鼎天下的可能。” 金寿山也伸出了手,“你替我也看一看。” 二当家看过后叹了一口气,“大当家的手相就不如人了,而且命里还犯小人,说句不中听的话,怕是不得好死啊。”金寿山听了气得大叫: “胡说八道,我今儿个就宰了姓张的夫妻俩,看看是他命好,还是我的命好。” 二当家也是这个意思:“一山不容二虎,我今天给他们看相,也是促金爷下这个决心。”于是半夜里金寿山突然发难,大马刀像切西瓜一样,张作霖手下的不少伙计睡梦中脑袋就搬了家,幸亏汤玉麟半夜里起身小解,见到情况,大吼一声,端起盒子炮抬手就是一梭子。打倒了对方一人。接着抢身进了张作霖的屋子,张作霖已经不见身影,身怀六甲的二夫人吓得没了主张,汤玉麟腰一猫,不由分说地将孕妇背上了身,挥着枪,硬是杀开了一条血路。大约走出了十里地,摆脱了追兵,才见到张作霖率人来接应,这时候汤玉麟都累瘫了,大口大口喷着鲜血,张夫人也受此惊吓,提前早产了,生下的那个孩子就是后来名震天下的少帅张学良。每逢见到儿子,张作霖就感激汤玉麟:“那是我们老张家的大恩人啊。” 但是,江湖上的人,往往能共患难而不能共富贵,汤玉麟现在骄纵得没了边际,他以为张作霖打下的这片江山有他的一半,因此在奉天城里胡作非为,弄得老百姓怨声载道。这就让张作霖看不下去了。
东北大王——张作霖(5)
矛盾终于激化,汤部有一位姓宋的军官在省城私设一赌场,过去可没人敢管,王永江不信邪,不仅关了这赌场,还将姓宋的军官关进了大牢,汤玉麟的部下横行惯了,哪吃得这样的大亏,当即群情汹汹,嚷着要找王永江算账。 汤玉麟亲自上门与张作霖理论,瞪着眼珠子大喊大叫:“天下是老子靠枪杆子打下来的,王永江何德何能?骑在老子头上拉屎拉尿。” “放肆!”张作霖心里怒喝一声,他最看不惯汤玉麟这样倚老卖老,还以为这奉天城是绿林呢,见面喊兄弟,没上没下的。他把桌子一拍,也动了肝火,高声骂道: “治天下笔杆子就比枪杆子行,你以为你是什么东西?你给王永江牵马都不配。”这句话说绝了,气得汤玉麟转身就走。不久,他就联合了一批武将,写了一张呈文,要求将王永江撤职。 张作霖顿时就火了:“妈拉个巴子,我看上的人你们就反对,老子非要用这个王永江不可,谁不干,谁他妈的走人,老子不稀罕。” 汤玉麟也跳将起来,居然指着张作霖的鼻子喝道:“你不用骂街,我扳不倒那个姓王的立马走人,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这话里就有着威胁人的味道了,让张作霖不能忍受,当场把手里的那份要求把王永江撤职的呈文撕得粉碎,扔到了汤玉麟的脸上,破口大骂:“没你汤玉麟这个鸡子,我照样做出槽子糕。”眼看着这件事闹大了,王永江内心也是不安,准备辞职,他知道汤玉麟在张作霖队伍里的分量,不能为了他削弱了张作霖的力量。 没想到张作霖却板起了脸:“这就是你王先生的不是了,你没错,为什么辞职?汤玉麟这叫武人干政,此风万不可长,此端万不可开,他看谁不顺眼,我就把谁踹了,这也太不像话了。”汤玉麟却是打算一条道走到黑了: “奶奶的,老子大不了再回山里当马匪去,也不能受这鸟气。”汤玉麟心一横,准备下毒手了,他知道张作霖防范得紧,在外面轻易下不了手。好个汤玉麟,胆色过人,掖着两把盒子炮,只身就去闯大帅府,想必张作霖不会警惕。 张作霖也没想到汤玉麟会在自己家中撒野,见到汤玉麟上门,倒是十分高兴,屏去左右,想和这位老弟兄剖腹掏心地谈一次。汤玉麟明显的心不在焉,谈到王永江的事时,一反常态,只是顺着张作霖的话:“是啊,是啊,我一切都听大哥的。”说着话,眼睛不住地四处张望,寻找下手的机会。 张作霖的江湖经验何等丰富,立刻感到了不对劲,他也不声张,坐上了虎皮交椅,手一撩,露出下面藏着的机关枪。“最近有人才从国外给我弄来了这个新鲜玩艺,说防身最好使了,我试给你看看。”不由分说,将汤玉麟拉到了帅府的大院,一扬手,只见一串火光,对面墙上留下一排弹坑。 汤玉麟喑叫一声侥幸,刚才要是不识相,动起手来,张作霖一扣扳机,自己还不被打成蜂窝。 枪声也引来了许多卫兵,张作霖更是有恃无恐了,他拍了拍汤玉麟鼓囊囊的腹部,明显地摸到了枪的形状,话中有话道:“汤兄弟一向枪不离身,莫不是到我这大帅府也要防着一手呀,你我可是兄弟啊。” 一听这话,汤玉麟脸都白了,知道张作霖对他起疑心了,他也了解张作霖的心狠手辣,奉天是再不敢呆下去了,出了大帅府,他就整顿兵马,将部队拉走。 张作霖也是心惊,这是他最怕出现的情况了。因此不得不低下头来,给汤玉麟去了一封长信,写得十分动情。“十七年患难之交,临别亦未晤,弟心伤矣!”他回忆了当年两人的生死相依,保证说:“共得之富贵,当共享受,耿耿此心,天日可表。今日不辞而行,挽留无术,何时意转心回,肯来聚首,富贵与共,决不食言。” 张作霖虽然在此信中低声下气,但依然坚持着原则,一句不提对王永江的处置,因此也就不能浇灭汤玉麟心头的怒火,他骂道: “亏你还记得以前的交情,跟随你出生入死几十年的老兄弟还比不上一个外来的王永江,姓张的就没把我汤某人放在眼里。”他已经有心与张作霖分个高低,开始招兵买马,并在部队进行动员。事已至此,张作霖只能应战,汤玉麟小瞧了张作霖在军中的威信了,别看那些赳赳武夫在王永江事情上和他站在一起,但一到撕开脸皮的时候还是旗帜鲜明拥护张作霖的。再说北洋政府方面也不愿东北出现混乱局面,国务总理段祺瑞一直对张作霖不薄,准备以两师兵力援助张作霖。
东北大王——张作霖(6)
就这样张作霖兵不血刃地解决了此事,四面楚歌之中,汤玉麟只好到徐州投奔张勋。后来他返回东北,重新投靠张作霖,张作霖不念旧恶,收留了他。经过几番和东北各路军阀的斗智斗狠,整个奉天全攥在张作霖的手中了,他踌躇满志,白山黑水已经容纳不了他的野心,关内的大好河山吸引着他,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谁说他不能问鼎天下? 浑水摸鱼,插手中央,张作霖不满足只做一个东北王,不曾想被吴秀才一个嘴巴又扇回到关外 没多久,张作霖就寻到了插手中央的机会,直皖两系发生矛盾。刚刚由皖系捧上台的北京政府大总统徐世昌连忙请来张作霖作为调解人。张作霖得意洋洋地来到了北京,他这个调解人有点偏心,骨子里是倾向直系的,所以,他也顺着直系提出的解决争端的意见,要求罢免徐树铮。 见张作霖如此偏袒直系,徐树铮牙一咬,起了杀心,幸好段祺瑞不忍下手,张作霖这才抽身逃掉。 死里逃生的张作霖不禁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立马和直系结成同盟,以“清君侧”的名义要求罢免徐树铮,向皖系宣战。直皖战争由此爆发,奉系虽然也加入了战团,但张作霖取巧惯了,吩咐部队,只在一旁鼓噪呐喊即可,苦活重活留着吴佩孚去干。 战事进行异常顺利,吴佩孚不愧“常胜将军”的美誉,只五天就将皖系军队打得落花流水,一直在作壁上观的奉军也顺势打落水狗,带兵的首领张景惠高声大嚷:“弟兄们手脚放麻利些,把老段的家当都给我划拉过来。” 这一票,张作霖赚大了,皖系停在南苑机场的十二架飞机都被他弄进了关外,军火辎重装满了百十节车皮,就连两个探照灯,也从直军手中抢过来。气得吴佩孚大骂:“真碰上了一群活土匪,连两个破灯都不放过。” 随着皖系集团的衰弱,曹锟、张作霖成了执掌北京政府的双驾马车,两人还结成了儿女亲实。对于曹锟,张作霖并不放在心上,此人不过中人之资,平庸得很,倒是他手下的那员大将吴佩孚不好糊弄。因此三番五次挑拨曹吴的关系,每逢他与吴佩孚产生争执,总是逼着曹锟表态:“是亲戚亲,还是吴佩孚亲?” 别看曹锟资质平庸,但他有一点心知肚明,他现在眼前的一切都是吴佩孚打出来的,所以他绝不答张作霖的腔,只是嘿嘿一笑,不置可否。 张作霖与吴佩孚的矛盾迅速升级,有吴佩孚在,他张作霖就不能称心如意,比如说他好不容易扶植的梁士诒内阁,吴佩孚说一声:“倒阁”,马上就掀起漫天风波,而且不惜以武力要挟。长此以往,他张作霖在中央政府还有什么威信可言,那人人都要看吴秀才的眼色了。 于是,他向曹锟要求,约束吴佩孚的职权,让出直系平汉线以北的地盘,让梁士诒内阁复职。张作霖知道这三个条件曹锟一条都不能接受,他就是要这个效果,要曹锟主动翻脸,他相信自己的实力能摆平直系。这江山得由他张某人一人坐着才过瘾。战幕徐徐拉开,这一仗与直皖之战不同,打得异常激烈,奉军本来实力上占有优势,但吴佩孚更会用兵,尤其是将炮兵指挥得出神入化。剽悍善战的东北军在吴秀才面前失去了自信,随着西线战场的溃败终于满盘皆输。幸亏少帅张学良和大将郭松龄带着奉军主力三、五军在山海关门口拼死抵抗,不然吴秀才真能端了张作霖的老窝。 望着溃败的队伍,张作霖眼睛冒火,心中滴血,这是他出道以来遭遇的最大失败,原以为可以逐鹿中原争天下,却没料被吴佩孚一巴掌扇回了老家。 这反而激起了他的争雄好胜之心,痛定思痛,他要报这一箭之仇,于是卧薪尝胆,整军经伍,治理地方,王永江果然是个人才,没冤枉张作霖为了他得罪了汤玉麟,将个奉天省治理得井井有条,数年之间,不仅将奉省所欠公债外债全部还清,钱库里还存上了1100多万,喜得张作霖逢人便讲,养着个王永江,就像供着个财神爷。
东北大王——张作霖(7)
大公子张学良也逐渐成熟了,成了他的左右臂膀,经常出一些很有见地的主意,张学良一针见血地指出,奉军的军官构成、训练体系等等都太陈旧了,不脱绿林的旧习,因此要引进人才:“吴秀才也不见得有三头六臂,他的第三师之所以骁勇,只是仗着有他的保定讲武堂作班底,假如我们也有一套这样的班底,吴秀才怕不能目空一切了吧。” 张作霖连连点头,他现在的态度十分谦虚,只要有好的建议,都是一一采纳,很有一点做大事的风范。此人确实是一代怪杰,若是没有过人之处,凭什么从一个普通的绿林土匪成就如此霸业?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他身边的琐事说起。 治国如治家。中国有句古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张作霖的家是个大摊子,仅妻妾就有六房,这还不算那些临时的露水夫妻。三个女人一台戏,换上别人,家中早吵翻了天。 张作霖的家却是风平浪静,他这个人虽然好色,但头脑一直保持清醒,讲原则,讲秩序,不因为喜欢哪个女人而纵容之,放任之,比如说,三姨太戴夫人长得貌美如花,但偏偏是个冷美人,从来没有笑脸的,张作霖为讨她的欢心,真是恨不得要星星摘星星,要月亮摘月亮。 三姨太根本不领情,她有一肚子的苦水,未嫁张作霖之前,她本是一个中学生,早就有了心上人,后来她的男朋友去北京读大学了,她也被张作霖强娶进了大帅府,每天只是将泪水往肚里咽。没想到她那位大学生也是个情种,找到她的母亲,捎来了一封情书,说不尽的相思苦。 三姨太珠泪滚滚,再也压抑不住情感,也回了一封信,其中有语云:“侯门一入深似海,只望兄能完成学业,发愤图强,以遂男儿报国之志,妹死亦无憾。青梅竹马,海誓山盟,都成一梦,比翼双飞或可期与来世也。老母无依,兄当代为侍奉。妹处境凶险,万勿来信,招致灾祸。珍重,珍重。妹泣书” 不料这封信被张作霖半道截了去,“妈拉个巴子,想给老子戴绿帽子。”他把信往三姨太面前一拍,两眼快要冒出火。三姨太早就心如死灰,她没有否认,“你杀了我吧,反正我也不想活了。”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但张作霖有办法:“老子不杀你,杀你那个相好的,看你还嘴硬不?”这才打到了三姨太的痛处,她腿一软,跪了下来:“妾的心虽然背叛了大帅,但身子却是清白的,大帅如果能高抬贵手,小女子从此死心塌地伺候大帅。” 张作霖心思动了动,他一向自命风流,决心从心理上征服三姨太,不但此事就此不提,而且还赞助三姨太的情人去国外留学。这一手果然很打动人,三姨太从此对他换上了笑脸。因此,有一阵子,张作霖宠得她像个宝贝,爱屋及乌,连小舅子也弄到身边当警卫。 这小舅子却是个没眼色的愣头青,他以为姐姐做了大帅的如夫人,他就是国舅爷了,就可以无法无天了,有一晚闲着无事,掏出枪来,拿路灯当靶子。这小子枪法不错,弹无虚发,一会儿这条路上的灯全灭了。 王永江很愤怒,这是他刚刚完成的一项市政建设,因此一查到底,查出是这小子的杰作,他让张作霖看着办。 “杀!”张作霖没有一丝犹豫,拿身边人开刀才更有震慑力呢。卫队长却不敢下手,他怕这是张作霖一时之怒,今后三姨太一闹,大帅为讨好美人,说不定就要拿他做替罪羊。 见卫队长没有动手的样子,张作霖火了,当场拔出了手枪:“妈拉个巴子,你不杀他,我就杀你。” 既然人情已尽,卫队长也不想惹火烧身,只能怪这姓戴的命不好。可以想象三姨太的悲愤欲绝,她本来就是强颜欢笑,现在情人已远去,再没有顾忌的了,一跺脚,遁入空门,削发为尼。五姨太听说了这件事后很不解,“三姨太和外面的男人吊膀子,这样的事你都忍了,她的弟弟打坏了几个破灯泡有什么大不了的,你反而要把事情做绝?”
东北大王——张作霖(8)
张作霖叹了口气:“你们女人家不懂这个理,三姨太养小白脸,丢人的也只是我张作霖,但她的弟弟破坏路灯,坏的是奉天省的风气,我饶了他这一回,今后怎么再管别人。大家还不把我的话当成耳边风啦。古人云,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为了立规矩,我连汤玉麟都得罪了,还有什么人不能得罪。” 五姨太寿夫人进门晚,不懂得张大帅有这些规矩,她也很有点恃宠撒娇,为了得到五姨太的欢心,好色的张作霖甚至打算不再纳妾,专宠一人。 因此寿夫人的娘家人就有点得意忘形,连下人也跟着张狂起来,她的一个厨师乘火车时无票而占据了头等车厢,正碰上军警执法处长常荫槐巡视,向他索票,厨师脖子一梗,报出了家门。“乘车买票,天经地义,就是寿夫人来,也是这样。”常荫槐根本不吃这一套。他见这个厨师置之不理,而且嘴里还骂骂咧咧,不禁大怒,“拉下去,军棍伺候。” 被揍得鼻青脸肿的厨师哭着向寿夫人告状,寿夫人也是气得柳眉倒竖,杏眼圆睁:“打狗还得看主人呢。”她缠着要张作霖惩罚常荫槐,不然她的脸上太没面子了。 “笑话,像常荫槐这样铁面无私的人越多越好,他敢打主子的佣人,说明他有胆识,提拔他还来不及呢。”一向对寿夫人言听计从的张作霖在这类事上绝不会做出半分让步。 张作霖的这些轶闻让奉天的老百姓听得津津有味,他也是有意扩散加工,还真产生了效果,奉天的吏治就是好了许多。因此,在两次直奉战争期间,也是东北三省的大发展时期,经济实力、军事实力都跃上一个新台阶。 美梦成真,张作霖终于成了北京城的主人,但盛极而衰,转眼间就走了下坡路 张作霖这边磨刀霍霍,那边的曹锟政权却是纸醉金迷,还弄出个“贿选总统”的丑剧。吴佩孚则打着“武力统一”的算盘,到处树敌。张作霖看着复仇的时机成熟,挥兵跃马,向曹锟发出挑战书,声称将由飞机问曹三爷起居。 吴佩孚冷冷一笑:“手下败将,何足逞勇。”他也太托大了,以为可以一举荡平奉军,连一个周密的作战计划都没有,就匆匆领兵上阵,战至正酣处,直系大将冯玉祥却因为与吴佩孚的矛盾而暗中和奉军勾搭,阵前反戈,发动“北京政变”,由于变生肘腋,曹三爷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束手就擒,成了阶下囚。这一突然变故,让吴佩孚猝不及防,直军战线也就此土崩瓦解。“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张作霖好解气,好得意,敲着得胜鼓,再度进京,一个马贼,竟然成了北京的主人。张作霖管理一个东北还能勉为其难,管理一个国家就露出了马脚,他在北京城里,每天只是三件事:听戏、喝酒、搓麻将,许多军国大事都是在酒席桌上、麻将桌上办成的。 有一天,张作霖在下榻之地又摆上了牌局,他想把财政部抓到手里,已经内定了原财政部次长兼盐务署长段永斌为部长,于是将他邀来,想问问情况。 出席牌局的还有财政部总务厅长朱有济,张作霖的参谋长杨宇霆,另外,冯玉祥、段祺瑞也站在一旁看热闹。 这个朱有济是日本留学生,与留日的杨宇霆有一面之交,他也觊觎部长的肥缺,听说已经内定了段永斌,不禁心中焦急,于是带着重礼找到了杨宇霆。 杨宇霆这个人可算是摸透了张作霖的习性:“张大帅一生好赌,你得在牌桌上让他高兴,这时候他就特别好说话。” 朱有济记住了这句话,这场牌他只盼输不盼赢,不断地拆牌喂张,冯玉祥在一旁看得明白,张作霖玩得兴起,撸起了裤脚,露出了一块拳头大的伤疤:“本帅当年在赌局里被人捉老千,输得一塌糊涂,一着急,拿刀子割下来这么长的一条子肉,当场就把他们吓晕了,乖乖地都把银子还给了本帅。”他边说边比划着。 朱有济不停地在拍马屁:“大帅战场上英雄无敌,牌场上也是英雄无敌。”
东北大王——张作霖(9)
说话间,张作霖又是一副大牌叫听,单吊孤张白板,坐在对家的段永斌也早听牌,他手上也是一副大牌,偏偏却摸到了白板,这个段永斌为人做事认真,也有点抠门,只听他喃喃道:“孤张不能打,打了要包的,冒险不得。”于是忍痛拆了一张牌。这副牌摸到底谁也没成,张作霖很是懊恼:“我就差一张白板,否则又是一副大三元。” 段永斌却是不识相,摸出了手中扣着的那张白板:“幸亏我没有冒险呀。” 张作霖当时就把脸拉了下来。 牌局结束后,段永斌一行打道回府,屋中只剩下冯玉祥,只见张作霖拿过委任状,吩咐副官,将段永斌的名字抠下来,换上朱有济。 冯玉祥不解,“不是决定了吗?怎么换人了。” 张作霖没好气地道:“妈拉个巴子,这个姓段的,把钱看得像命一样,哪能做大事?”冯玉祥心里一阵凉,他转过脸来对刚捧出来的临时执政段祺瑞道:“国家大事怎么能如此儿戏?” 张作霖眼一瞪,他早就想和冯玉祥闹翻了,正想把他赶出北京城呢,于是对段祺瑞说:“芝老,我有些事情还得同您商量,不过,有些人不能参加,比如说我们花钱雇的帮工,这种人可没权指手画脚的。” 原来,在第二次直奉战争前,张作霖为了拉拢冯玉祥,曾花了一笔巨款,作为军饷赞助了西北军,所以他话里带着刺。冯玉祥扭头就走,回到军中,说了刚才受的窝囊气,鹿钟麟当场跳了起来,此人是西北军的一员猛将,有勇有谋。 “我早说过,与那个马贼是无法共事的,他想着独占北京呢。何不乘着奉军主力还在关外,北京城里都是我们的人,先下手为强,将他干了!” 别看冯玉祥也是久闯江湖的,但论其处事果断,手段毒辣,他大概还要略逊一筹,连连摆手,生怕惹出大麻烦收不了摊子。鹿钟麟急得大喊:“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冯先生怕惹乱子,将来都推到我身上,你只要签了这道调兵的命令,一切由我来办。”鹿钟麟草草地写下两行字,让冯玉祥画押。 冯玉祥被逼不过,绕着桌子而躲,鹿钟麟则跟着后边追,这一幕,冯玉祥后来曾写进了他的回忆录,显然很后悔当时的不果断。张作霖就没有这般优柔寡断,待奉军大举入关后,硬生生将冯玉祥逼出了北京,他不喜欢卧榻之旁有人酣睡。 冯玉祥又岂是吃素的,他竟然将奉军大将郭松龄拉到了自己的一边,给张作霖来了个透心一枪。 郭松龄是奉军中的实力派,他掌握的第三军团是奉军的绝对主力,与少帅张学良情同手足,为莫逆之交。张学良公开称:“我就是郭茂辰(郭松龄字),郭茂辰就是我。” 张作霖不赞成张学良与郭松龄关系太过亲密,为这,他骂过自己的儿子:“除了老婆,你什么都能给郭鬼子。” 论及郭松龄反戈,有人认为是因为“功高不赏”,两次直奉战争,郭松龄起了一柱擎天的作用,但什么实惠都没落着;也有人认为是出自于爱国的缘由,据冯玉祥透露,郭松龄在日本参观秋操时,探听到奉方拟以承认“二十一条”为条件,商由日本提供奉天军火,郭松龄因此而大忿,不惜兴兵造反,为国家除奸,为人民除害。 郭松龄反戈之前,曾和张学良有过一晤,当时张作霖严令郭部对冯玉祥的国民军展开攻击,但郭松龄是按兵不动,张学良奉父命前去相劝,谁知郭松龄反而提出父让子继的办法,逼老帅下野,由少帅当家。 张学良吓得声音打着颤道:“你的好意我领了,但这逼宫的事使不得,莫要陷我于不义,成为不孝的逆子。” 郭松龄却是主意已定,不理张学良的劝阻,发表通电,列数张作霖的种种罪状,拥护少帅继承父业,总制三省。同时,挥兵疾进,直捣奉天,一路进展顺利,势如破竹。反观张学良,却是好痛苦,好犹豫,有人劝他率兵抵抗,他怎么也下不了手:“都是我东北子弟兵,何忍心自相残杀。”
东北大王——张作霖(10)
张作霖又惊又怕,一腔火都发到了张学良身上,曾公开发电曰:“我与张学良今生父子,前世冤仇。”他甚至有点怀疑张学良是否和郭松龄串通一气,于是致电儿子,竟称:“汉卿先生阁下,我能不死吗?” 接到电报,张学良吓了一跳,哪有老子称儿子为先生的,他知道父亲对他误解了,急得立即上了前线,和昔日的挚友拼个你死我活,以此洗刷所受的冤屈。 张作霖老了,通过郭松龄事件,可以看出他已不复往日的那种机警,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泼皮劲,举棋不定,一夕三惊,全没有了三军主帅的沉稳,好几次准备通电下野,甚至要烧了大帅府逃命,日本人乘着他六神无主之际,提出了一连串的苛刻要求,表示只要张作霖能够满足他们的条件,关东军将负责处理解决目前的局面。 “火烧眉毛顾眼前”,张作霖忙不迭地点着头,也不去考虑其中厉害。日本人见他答应得爽快,于是出兵干涉,先阻其进兵路线,复乘奉郭双方在巨流河会战之际进行袭扰,终于导致郭部功败垂成,让张作霖躲过了这一劫。 然而张作霖内心并不轻松,他和日本人签订的那份密约像一块石头沉甸甸地压得他喘不过气,王永江就跺着脚责备说:“大帅欠考虑了,这份条约就跟‘二十一条’差不多呀,一旦公布,还不被老百姓给骂死。” “狗日的给小日本骗了,不过在那个时候,我就是明知它是一杯毒药,也得仰着脖子喝呀。”张作霖无奈地拍着自己的脑门道。见王永江还是不能释然,他安慰说: “到时候我们给他来个不认账,就说我姓张的一( 民国十大军阀大结局(精彩节选) http://www.xlawen.org/kan/17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