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科幻恐怖 > 惊心动魄跨国商战--夺标 > 惊心动魄跨国商战--夺标 第 12 部分阅读

第 12 部分阅读

    ,因为施工监理拿了包工头的好处,又没有把事情给办下来,就被人夹着裹着地整到了检察院里。刚进去的时候顶了一段时间,最后见着外边没有人伸手捞他,就开始在里边乱咬了起来。一来二去的还没有到鲁平国这里,但架不住三来四去的,小鲁就有了问题。问题到不大,项目立项阶段,在确定施工监理单位时, 作为拍板人,他的一些态度微妙得有些说不清。里边的人说是二十万,外边的人查了一圈之后,说没有那么多。小鲁这边说话了,不是多和少的问题,如果在这个项目中,我鲁平国就是拿了相关人二十块钱的话,我都自己把自己给铐进去。我是那种见钱眼开的人么?其实本来态度好的话,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别跟姜文和李保田两人似的,为了一台电脑最后闹成了那样。有什么话不可以好好地说吗?最重要的是,你留下什么把柄了?别人真的拿到什么铁证了?都没有。可小鲁那脾气却让人家给抓住了。茶杯也摔了,桌子也拍了,最后市里有人出来说话了,先挂起来吧。在被挂起来的那几个月里,小鲁算是领教了政策的威力了。挂起你来,意味着让你头不顶天,脚不沾地,悬起你来,边上的人谁都可以在你胸前点一下你,然后让你旋转着找不到北。后来,乔世良出了手。到不全是为了鲁平国,毕竟鲁平国是经贸委的人。在这方面,乔世良一向的态度都是家里人的事让周围的人前后的数落,不值当。一个单位有很多重要的东西,其中脸面是属于那些最重要的东西之一。家里人出了什么事,能保就保。能冷处理就别激化起来。走人的时候也是,以悄声无息为上策。  在乔世良的帮助下,小鲁被放了下来。尽管他有不少的缺点,但乔世良还是想用他。乔世良有自己的想法,最怕的就是那些没有毛病的干部了,见什么事情都往后缩,成天患得患失地提不起来也放不下去,端在那里。做事情就是用人,而谁没有毛病?越是有毛病的人,用起来往往越是顺手。只要罩得住,那些有毛病的干部反而是最容易把握的。他想来劲,敲打起来也容易。就像现在鲁平国的处境一样,身上有事儿,没有关系,关键得和自己是一条心的。  想到这里,他掏出手机来,低头拨了一串号码,听到小鲁的手机通了,他闭上了眼睛,靠在车子的后座上,顺便把裤腰带松了两格。  〃老板,这次我是得到了比较确切的消息了。〃鲁平国在电话的那边说道:〃他们这次还是冲着吕家沟二期项目来的。〃  〃你慢点说,他们是谁?喂,喂?说话呀,你倒是。〃乔世良再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机,已经电了。他笑了笑,把头伸到前边的司机旁边,小声地问:〃我这里正在跟鲁主任说着事情呢,手机没有电了。你的手机还有电吧,咱们换一下卡。〃  司机一声不响地打开了紧急灯,把车子慢慢地抹到了紧急隔离带上。从自己的口袋里摸出一个手机来,打开手机的后盖,从里边把自己的信息卡给抠了出来。又接过乔世良的手机去,低头动作熟练地换着卡。  看着司机动作熟练的换着卡,乔世良把目光挪向窗外。  他的手机平时待机能通话两、三天的时间。出门在外的时候,又会带上一块备用电池。但这次走时没有带备用电池,才出现了现在的这种情况。好在这种情况他碰到了不少次了,每次也都是司机把自己的卡退出来,换上他的,这样对于司机来讲,帮了老板的忙,而损失的仅仅是手机里的电量。  从什么时候起,中国人开始如此强烈地依赖起了手机了。在很大程度上来讲,手机竟成了一个流动的办公室了,在不涉及保密的情况下,很多信息都可以在第一时间里收到,并在第一时间里将有关的指令发布出去。人和人之间的接触更频繁的不再是目光、手指与器官的接触了,耳朵与耳朵的亲昵与纠缠是不是正在成为某种现代化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特征。  人可以没有办公室,可以没有办公桌,但人只要有一台永远开关上机的手机,就意味着,从你的开启的那一刻里,你就被迫地开始上班办公了,也意味着你的一个器官已经润滑完成随时准备接着那各种各样的询问、恭维与骚扰了。不管是陌生的还是熟悉的信号 都将以最简单的方式、最直接的距离进入你的大脑里,逼着你判断、强迫着你的反应,当然,也有可能引诱着你上当。人类开始变得无处可逃了。  司机把信息卡换好之后,将手机递给了领导。  乔世良把电话再次地拨了出去,十几秒钟之后,两张嘴和两只耳朵被一种异样的文明连在了一起。他不知道鲁平国嘴里发着什么味道,但他知道自己的口腔里是中午北京二里沟附近的一家韩国烤肉店里的一股大酱味儿。  〃对不起,我的手机没有电了。你刚才说什么?〃  鲁平国顿了一下,说道:〃我说,市里这次又有人搞我,肯定是和吕家沟的项目有关。而且,我听说这次背后发力的是市政府办公室的人。〃  听到这里,乔世良心里一惊。&nbsp&nbsp

    《夺标》第二章28

    来到北京的第二天,汤姆把一个头发染得一块儿红一块儿黄的女孩子介绍给了托马斯。女孩子自称叫哈莉娜。  为什么起这么个名字?  我也不知道,就是觉得这个名字特别的像你们美国人的名字,嘻嘻。  看着这个爱笑的女孩子,托马斯说:可我觉得,在美国没有女人起你这样名字的。  你说什么?我很抱歉,你说得太快了,我没有听懂。  托马斯开始一字一顿地解释:美国女人的名字中没有你这样的。  是吗?那也无所谓。我就是喜欢你们美国人,嘻嘻。  可即使在美国,也很少有人像你这样染头发的。托马斯指着她的头发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呢?  你说什么?哈莉娜摸着自己的头发问道。  托马斯叹了口气。  哈莉娜的英语发音很准,但很明显的词汇量不够。嘴里的几个词汇来回地、不分场合地用,然后就是嘻嘻。看来,比起丽萨王来,那英语水平好像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只是微笑着用发音很准的声音不停地说抱歉比较多罢了。  谈了十几分钟之后,托马斯就发现,和这个女人在一起,没有什么好谈的了。不是不想谈,而是谈不下去了。  北京的多数女孩子,英语水平也就是够和你谈上几分钟的程度,接下来,就是世人皆懂的身体语言了。说到这里汤姆笑了起来。  她能教我汉语吗?  这取决于哈莉娜的英语水平。  你们在说我什么?当哈莉娜发现她身边的两个美国男人提到自己的名字时问道。  托马斯问道,你能教我一些简单的汉语吗?  对不起,你说什么?嘻嘻。  教我汉语,你。托马斯指了哈莉娜。  哈莉娜兴奋地点了点头,用中文说:可以。但你得教我英语,我们两个人交换,好不好?  托马斯看着汤姆。  汤姆就把哈莉娜的意思说给了托马斯。  托马斯对哈莉娜说,很好,汤姆给我们两张音乐会的票,我们一起先去听音乐会,然后我们一起去书店买学习汉语的教材。  尽管托马斯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得很慢,但哈莉娜还是摇头。  旁边的汤姆就用中文跟哈莉娜解释一下。  哈莉娜慢慢地摇了摇头,然后问:我们能不能先去买东西?&nbsp&nbsp

    《夺标》第二章29

    托马斯去过世界上的很多歌剧院,可像北京中山音乐厅这样的地方还是第一次见过。隐在一些古代建筑群当中的音乐厅,周围是一片苍松翠柏。树枝上成群的小鸟在快乐地吹叫着,那带着秋天味道的风从黄昏的紫禁城头划过,在这个座音乐厅的上方盘旋着,渐渐地消失在这浓密而苍劲的松柏当中,最终化为一曲都市的自然交响。  对托马斯来讲,参观一些音乐厅的外型本身,也是一种艺术上的享受。不用说海边的那些以贝壳型和金色方形设计使悉尼和维也纳因为音乐厅而蜚声人间了,去过巴黎、柏林、旧金山、莫斯科的等地的歌剧院音乐厅之后,人类才能真正地理解流动的画面与凝固的旋律之间的艺术关系。确实,每个城市的音乐厅的设计都会成为市政当局的一个极为关注的问题。  记得,在报纸上曾经提到,在中国的一些基础设施项目中,能够得到最高领导人直接关注的并不多,但北京那座即将建成的国家歌剧院音乐大厅,从设计开始,一直到施工,都是被作为世界级的大项目由政局核心人物亲自过问和落实的。有市政规划的国际专家甚至认为,一个城市的文化音乐设施在很大程度上,是这个城市的脸面项目之一。  在音乐厅的入口处,托马斯买了两份节目单,他将其中的一份递给了哈莉娜,而这位嘴里一直在不停地嚼着口香糖的中国女孩子甚至都没有细看一下,就将节目单位放进了随身携带的小包里。  托马斯把哈莉娜的行为看在眼里,没有说话。他低头看着手中的节目单位,那上面除了几个作曲家的名字用英文做了旁注,其他几个可能是作品号和乐章处有几个阿拉伯数字之外,其他的全部都是一个个地大方块式的汉字。于是,他指着节目单看着哈莉娜用英语慢慢地问道:〃这个是什么意思?〃  哈莉娜耸了耸肩膀,那动作比美国人还美国化。脸上多少带着一丝的冷漠。  托马斯明白是怎么回事。刚才他们和汤姆告别的时候,汤姆让哈莉娜帮帮自己这个老校友的忙,让她带着托马斯到位于王府井的那个国内最大的书店里,去买几本怎么教英语国家的人学习汉语的教材书和磁带,然后两个人一起再去天安门旁边的中山公园音乐厅去欣赏音乐会。托马斯上次来北京只呆了短短的几个小时,而且是希恩开着车带着他在市中心转了一圈就离开了,所以对北京的道路及交通工具一无所知。从汤姆办公的国贸中心出来,坐进出租车之后,就全是这个哈莉娜在指路了。也不知道这个中国女孩子是怎么带的路,出租车在一个叫东方广场的地方先停了下来。他付了车费之后,就跟着这个头发染得怪乎乎的女孩子走进了一片地下商场里。  托马斯原以为这里有一个中国国内最大的图书市场呢,来到那些位于一楼和地下室一层的店铺前跟着哈莉娜转了一圈之后,才发现,这里全部出售着世界上顶级品牌的各种时装与商品。看着那些在艺术灯光的照射之下造型华贵的商品,托马斯以他极强的心算能力把这些店里商品标价的人民币换算成美元之后,险些把舌头咬下来。这些商店里的东西价格贵得只有在洛杉矶贝佛利山庄和纽约第五大街的专卖店里才能看到。这太不可思议了。他想起在吕家沟时,理查德曾经说过,现在在中国,只要有钱,什么东西都可以买到。可他真的没有想到,那些全球顶级的商品在北京卖的价格竟然是如此的昂贵。他平时在波特兰的商业闹市区里和南希也曾经逛过这种名牌商店的,但也只是看一看而已,很少有真动了心思去买这类商品的念头。到不是买不起,而是觉得实在是不值得花这种钱。  托马斯全然没有想到的是,这个英语基本上不会说几句的中国姑娘在这家法国品牌时装店里转了半天之后,竟然招手让他过去。原来是她在服务员的关照之下,已经决定买下一件从设计到材料完全没有什么特点地方的外套。  一看那个价格,托马斯连连摇头。  哈莉娜有些不快地坚持在镜子的前边试着外套。  托马斯说,这里的价格贵得没有道理。  哈莉娜没有听懂他说的话,可那个在旁边围着哈莉娜忙前跑后的售货小姐却听懂了他的意思。  售货小姐连忙指着一个衣架子上挂的牌子,用结结巴巴的英语说,你们今天来买东西是讨到便宜了。本店只是在这一小段时间里,实行八折优惠。平时你来这里,还没有现在的这种价格呢?  不要说这里的商品打八折了,托马斯仍是坚决地摇着头说:即使这里商品的价格降一半,我也不会买的。原因很简单,这里的东西贵得太过分了。  那个售货小姐毫不气馁地又跑到一个货架前,取下一件淡紫色的裙子来。这次,她是直接拿到托马斯的面前来,小声地说,这件裙子刚才女顾客也很喜欢的,这样吧,我就代替我们的经理自做主张,三折卖给你们。  托马斯看了一下价格的标签,心算了一下,即使打了所谓的三折之后,商品的价格也贵得有些出奇,但又一想,刚才在汤姆那里说起的,毕竟哈莉娜答应教自己汉语的,并且她还陪着自己出来买书。想到这里,他心有不甘地拿出自己的一张信用卡来。  售货小姐高兴地接过他的信用卡,跑到了柜台前。  哈莉娜走过来,看着这个裙子的价格,皱了皱眉头。托马斯知道她觉得这件裙子是这个商店里比较便宜的一件时装,但他已经决定了,不会给这个女人再买东西了。  售货小姐把一小叠信用卡单子递给了托马斯,让他在上面签了字后,把裙子包了起来。  托马斯想起了什么似的问着售货小姐说:我怎么没有看到书店呀。这附近有书店吗?  售货小姐想了想说,这里边的书店倒是有一个,但很小,也就是卖点杂志什么的。要是想买书的话,你们最好到离这里不远的那家规模宏大的书店去。不太远,走过去就行。  托马斯问售货小姐道:书店一词用中文怎么说。  小姐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给了托马斯。  于是托马斯来到了还在试衣镜面前前前后后地看着自己的哈莉娜面前用中文说道:书店,书店。  哈莉娜只好恋恋不舍地和托马斯离开了这家商店。之后,陪着托马斯选书买磁带的一路上,她的情绪都不太高。  此刻,坐在音乐厅的位子上,哈莉娜看着托马斯手里拿着一本汉英辞典,指着节目单上的中国字,侧过身子用英语问,这是什么意思呀?  哈莉娜对着节目单上的汉语意思看了一会儿,又耸了耸肩。也不知道她是不节目单上中文的意思呢,还是不知道怎么用英语表达。  托马斯看了看周围,由于离开演还有一段时间,他站起身来。  一分钟之后,他来到了音乐厅的前厅,向那个刚才卖给他节目单的女士问道:〃有英语的节目单吗?〃  女士明白了他的意思后,摇了摇头,但很快地,她像是想起了什么是的,从不远处的一个桌子里找出一叠英语的宣传材料来,她指着其中一张纸,用汉语说道:〃这个是英语的。〃  托马斯接过宣传一看,很高兴,尽管宣传材料上的英语字体不大,但仔细看还是很清楚的。  从这份宣传材料上得知,这场音乐会是由欧洲一家最大的商业银行驻华代表处掏钱赞助的。乐团是本市的青年爱乐乐团,指挥是一个在德国几个不太出名的乐团里当过客座指挥的年轻人。钢琴演奏是本市最高的一家音乐学府里的年轻教师。今晚音乐会的曲目主要是三个人的作品,一个是弗朗兹。李斯特的《莱斯普莱鲁戴思》前奏曲;一个是毛瑞思。拉威尔的《达夫尼斯与克洛埃》舞剧的组曲;再一个就是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的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很明显,这几个生活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作曲家似乎都与瑞士的那些湖泊有着某种关系。  托马斯非常满意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前,然而让他吃惊的是,哈莉娜竟然手里拿着一包食品坐在那里吃着,嘴里发生很大的声音。  托马斯善意地提醒着哈莉娜,希望她的嘴里发出的声音最好不要太大;可哈莉娜竟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托马斯看着前边的舞台,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这时,他想起了那个在吕家沟会议室里,用那流利的英语轻声地述说着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背景的那个女子。  如果是她坐在自己的旁边的话,将会是什么情景呢?  说不清怎么回事,看着面前那宽大的舞台,托马斯慢慢地陷入了一种强烈的思念之中去了。  奇怪,吕家沟的那间不大的会议室怎么会跑到这里来了呢?托马斯使劲地摇了摇头。&nbsp&nbsp

    《夺标》第二章30

    乔世良一进办公室就给市政府的李主任去了个电话。  李主任的办公室没有人接。乔世良放下电话来,考虑着是不是把电话打到他的手机上,犹豫了一下,决定还是直接打到他办公室的座机上最好。  在当今这个社会里,打电话已经不再是技术,而是一种艺术了。什么时候打,打给不同人的次序,以及对不同通话人的态度,都是学问。  乔世良闭上眼睛考虑了一下;然后他给办公室的莫处长去了个电话:〃我是乔世良呀。你能到我的办公室来一下吗?有些事情想和你商量一下。〃  放下电话之后,他就起身来到了自己的窗户前,向外望着。  不一会儿,综合处的莫处长就弯着腰地走进办公室来:〃老板,你叫我有事儿?〃  自从有一次鲁平国在私下里的一个场合里叫乔世良为老板,而他又没有明确地反对之后,经贸委里越来越多的中层干部也喜欢在私下的场合里叫他为老板,以示把关系往前凑得近一点。  乔世良回到了自己的办公桌前,问道:〃吕家沟二期项目投标的事情怎么样了?〃  莫处长一说话腰就弯了下来:〃张雪一直在抓这件事情;我基本上没有怎么插手。〃  乔世良点了点头,接着问道:〃你觉得下边各处的负责人对我们几个主任有什么反应吗?〃  莫处长没有马上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他在揣磨着领导为什么会突然问这样一个问题。他和这位领导共事的时间不短了,在一般的情况下,他不会莫名其妙地随便提出一个问题来的,他的多数问题背后都是有着某种意图的。  见莫处长半天没有回答,乔世良又问了一句:〃大家对目前主任这层的分工满意吗?〃  莫处长马上猜到了乔主任的心思了。领导提出这个问题来的目的大概只有一个,他现在正在考虑着要对几个主任的分工进行调整了。于是莫处长一边看着乔世良的脸一边说着:〃总的来说,下边各处的同志都对鲁评价比较好,跟他干有一种安全感,因为在多数的情况下,他总是能为下边的人承担责任。〃说到这里,他看了看领导的脸色,只见乔世良脸上没有显出任何的同意或否定的态度来,就继续说道:〃当然,鲁主任有的时候容易急,训起人来不留情面,不过他从来都是就事论事,事情过去了也就过去了,不象有的人,遇到一些责任总是本能地推给下边的人。〃  乔世良缓缓地点了点头:〃从伟人到凡人,是人就都有缺点。能力上有缺欠的人,一起共事没有什么问题;性格上有缺欠的人,彼此适应了,也可一起做事情;最怕的就是那种有好事往前冲,遇到责任就往别人身上推的那种人了,这种人品上有缺欠的人,到了哪个单位,哪个单位就有麻烦呀。〃  听到乔世良的议论,莫处长一下子心里就有底了。近一段时间来,关于鲁主任与新来朱主任之间一直有磨擦的情形,下边那些善于察言观色的处室一层的干部早就看在眼里了。但他们就是摸不清老板的意思。几乎在所有的场合下,乔世良都没有对这种磨擦表过态,尽管一些潜在的倾向性还是能够感觉出来的。而像刚刚的这番议论,莫处长觉得在他的印象中,老板还是很少有过的。于是他就大着胆子说了起来:〃说实在的,现在下边处室的人都不愿意到有的领导那里去汇报工作。原因很简单,就像老板刚才说的,这种领导从来就没有从心底里关心过下边人的难处,只想着咱们委能够为她做什么,而很少想到她能为我们经贸委做什么。〃  乔世良问道:〃真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经贸委的工作不就会受到很大程度上受到影响了吗?〃  莫处长已经明白老板的意思。对于乔世良一向的做法他还是比较清楚的。这是一个很有耐心也很懂得策略的人。很多想说的话,他总是希望通过别人的嘴说出来。很多想做的事情,他也总是尽可能地希望有下边的人首先提出来。于是他用一种非常慎重的口气说道:〃刚才老板提到下边的人是否对领导的分工满意。我觉得问题是明显的,凡是由鲁主任分管的处室,大家的工作心情都比较愉快。所以,很明显的,大家都有一种感觉,还是让鲁主任在日常的管理上多负一些责任。我觉得委里应该专门开个会,商量一下这方面的事情。〃  乔世良脸上显出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他问道:〃如果一些重要的问题先在下边沟通一下,有了一种基本的共识之后,一些难办的问题是不是就更容易解决了呢?〃  〃老板,你就放心吧,经贸委的几个主要处室的负责人那里,我先从侧面与他们通通气。时机成熟的话,自然会有人提议让问题上会的。〃  乔世良眼睛看着桌子,半天没有反应。  莫处长看着乔世良,也不知道自己刚才说的话,表的态老板有没有听到。  过了好一会儿。乔世良突然又像是在问自己一样地问了一句:〃听说那个帮助意大利洛斯蒂尼做事的人,和我们的一些领导走动的比较频繁,也不知道情况到底怎么样?〃  对于乔世良这种常常有点跳跃性的思维,莫处长与他共事多年后已经比较适应了。他猜想到,在领导的这个问题背后,一定是又有了什么新的想法了。难道,老板的意思是希望有人能够找到那个女人的一些证据吗?有可能。想到这里,莫处长把脸凑到乔世良的脸前小声地说道:〃如果老板觉得需要我们下边人去了解一些什么情况的话,有些事情我们会非常留心的。〃  〃你们综合处搞的那个关于到外边去学习拿学位的什么管理规定,朱主任后来有没有再来找过你们的麻烦呀?〃  莫处长摇了摇头,反问了一句:〃你说朱主任真的有时间学习吗?那课都安排在周末,那她还休息不休息了?〃  〃有上进心呵。〃  莫处长听着老板的评价,也不知道他是在ZN扬呢,还是在讽刺。  乔世良站起身子来说:〃那就这样吧,谢谢你了。〃  尽管莫处长知道,每次乔世良觉得谈话可以结束时,与当年官场里送客之前喜欢端起茶杯来一样,他总是喜欢站起身来,但他不太明白的是老板这一声谢谢的真实含义是什么。谢谢自己来这里,还是谢谢自己刚才的表态,还是谢谢自己的一些提议?  莫处长点了点头,想说什么,又止住了嘴,然后向屋外走去。  看着综合处长离开办公室,乔世良又拿起办公室的电话来,给市政府办公室拨了过去。  响了七、八下之后,乔世良听到了李主任拿起了电话来,但他的嘴里却在和另外一个电话上的人说着:〃我这里来了一个电话,要不这样,我一会儿再给你打回去。〃接着他问道:〃你好,哪一位?〃  〃我是乔世良呀。〃  〃你好呀,乔主任,怎么,又有什么好事了吗?〃  〃你上次提到的组团给我们经贸委两个名额的事情,我仔细地考虑了一下。我还是不去了,小鲁也别去了,还是让他专心搞吕家沟的事情吧。〃  〃怎么,你没有听说吗?〃  〃听说什么?〃乔世良估计到李主任会说什么。  果然,李主任在电话的那边用一种比较神秘的口气说:〃听说,最近市纪委和检察院那边又有人举报了鲁平国的事情。〃  〃还是那个培训中心项目的事情吗?都过去这么长的时间了,怎么还在搞这个?〃  〃没有办法呀?这次是有与项目有关的另外一些人把检举信寄上来的。这个问题,我还想问你一下呢,你们经贸委那边在下一个阶段,准备怎么处理这种情况呀?〃  乔世良想了一想,说:〃我的态度一向是,只要做事情,就没有不被人在背后搞的。除非有真实过硬的证据,光是那些什么信件以及一些电话当中的反应,在我这里一律不算数。〃  〃你们经贸委的意思对这种干部你们还要继续用,是吗?〃  乔世良说:〃可以这样理解。〃  〃如果有关人员认为,这个鲁平国不再适宜参加吕家沟二期项目的招标工作的话,你会建议谁来担任他的工作呢?〃  听到这话,乔世良心里着实一惊,难道他们真的开始动手了吗?&nbsp&nbsp

    《夺标》第二章31

    托马斯怀着一种特别的心情回到了松阳。他想尽快地见到张雪。他想让那个竟然懂得布拉姆斯和德沃夏克的中国女人发现,在这样短短的时间里,自己的中文有了怎样神速的提高。  这几天里,托马斯抓紧了分分秒秒的时间学习汉语。一想到竟然能够听懂张雪嘴里说出的那些优美语言时,他内心深处常常涌出一处莫明的激动来。手里拿着课本的时候,他好几次产生一种幻想来:他和张雪走在中国北方小城的河边,他静静地听着张雪用她那柔和的声音娓娓地讲述和评价着美国的惠特曼的《草叶集》时,自己沉默了许久,然后突然用一种标准的中文,把那首印刷在课本封底上的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李白的《静夜思》背诵给她时,她的嘴会怎样地慢慢地张开,她的眼睛深处在一时间里将流露出一种什么样的神情来。呵,那一定也是一种诗一样的感觉。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想故乡。〃当托马斯读完了这首诗的英语注释时,他甚至觉得这位中华民族的诗圣简直是在为自己写的这首诗。诗中的那种客居他乡的孤独与对大自然的那种神奇的描绘,使他产生了一种欲哭的感觉。他想起万里之外的孩子,想起了那个坐在钢琴边上的亨利,想起了波特兰海湾的那轮明月,想起了自己每周必去的那个掩没在一片松林之中的小小的教堂,最后,他想到了南希。奇怪,为什么很多已婚的男人总是最后才会想起自己的妻子来。李白的诗歌实在是太有意境了。看来,不但要理解中国历史上那些文笔优美的诗歌,更应该听懂这些文词壮丽的诗句。此时此地,学好中文太重要了。看着这些由一堆堆方块组成的文字,托马斯开始一次次地握紧了自己的拳头,激励着自己的,是的,托马斯,你一定要好中文,而且你一定能够学好的。  托马斯曾经去过世界的很多地方,但不论是商务还是旅游,都没有在国外呆过很长的时间。他从来没有产生过学习外语的念头。当年在俄勒冈大学念研究生的时候,学校要求所有读研究生学位的人必须通过一门拥有六个学分的外语课程。由于历史当中所发生的一些事件,美利坚合众国的公民们对于伟大的法兰西民族在内心深处常存有一种特殊的情结,几分感激夹杂着几许崇拜。对于今天的美国来说,东北上方和偏在东南下边的两片面积巨大的法语区,依然把波士顿、纽约、费城、华盛顿、亚特兰大等对美国商业、政治、与文化等产生巨大影响的都市夹在中间。于是,很多美国的大学里专门设置了法语课程。学习过很多种语言的人,常常会用一种赞叹的口气说道,法语的确是人类所有语言当中,最优雅也最动听的一种语言。然而当年在选修外语学分的时候,托马斯没有选择声音动听的法语,也没有选择对于西海岸的公民来讲有着较强实用性的西班牙语,而是选修了德语。原因很两个,一个是在世界上所有的语言当中,只有德语与英语最为接近;二是在冶金与矿山机械方面,德国拥有全球最好的技术。然而和多数的美国人一样,在学习了两年的哑巴外语拿到了学分之后,托马斯依然对学习其他民族的语言没有什么感觉。曾有联合国的官员评价说,文明的世界上有两个国家的公民语言能力特别弱,一个是美国,一个是日本。美国人外语差的原因,是因为上个世纪以来他们的国力实在是太强大了。很多美国人发现,他们根本不需要学习别的国家的语言,因为多数学习外语的他国公民都在努力地学习着英语,同时还尽可能地模仿着美国的口音。至于说日本,羞怯与生理结构上的先天欠缺,使这些天皇的臣们的眼睛能够飞快地阅读着他国文献的同时,嘴里的舌头却乱七八糟地把别人的语言糟塌得不成样子了。  托马斯曾经参加过几次专业方面的国际会议,有时,当他发现所有的人都能够听得懂自己的语言,而一些与会者说着他们自己的语言时,一种巨大的隔HE与不公平感竟会油然而生,难道美国人真的不需要了解也无法了解别人吗?  此时此刻,托马斯内心被一种巨大的动机所逼迫着,他真的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够看着会讲一嘴流利汉语的希恩,小声而坚定地说,够了,希恩,明白吗?我也行!  托马斯买的简明汉语教程共有两大册,十二盘磁带。全部是英文的注释。从汉语拼音的波婆摸佛开始,到简单的日常会话和许多文字优美的范文。教材以一个外国人来中国生活与工作为主线,内容编写得生动活泼,并配有大量的插图。  和那个起了个怪怪名字的中国女孩哈莉娜听完音乐会后,他就缩在酒店里,一直没有出门。他买了一个小小的复读机,看着课文一遍一遍地听着,念着。托马斯是个做事情非常认真同时自学能力相当强的人,无论碰到什么不懂的字和词,他都要翻着中英和英中的辞典,反复地查阅与研究,直到把概念搞懂,并在每一个汉字之下注明有关的准确发音为止。此外,他还翻出中国有关人员的名片和与招标有关的一些业务术语一一写下来,作为学习当中的重点加以记忆。  在回到松阳的前一天下午,他想试一下自己的汉语到底怎么样了,他给办事处的丽萨王去了一个电话:〃你好,我的托马斯,〃他用中文说道:〃请问,这两天的情况怎么样?〃  丽萨王在电话的另外一端愣了一会儿之后,用结结巴巴的中文说:〃你真的是托马斯吗?我不敢相信,你竟然在说中国话?〃  托马斯没有全听懂她说的话,但是她的句子里有几个词,他还是听懂了,猜懂了对方的意思后,他笑了起来,同时内心深处产生出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从车窗里,托马斯已经看到了松阳。于是他的脸上露出了一片微笑。&nbsp&nbsp

    《夺标》第二章32

    回到松阳宾馆之后,托马斯才知道,希恩已经回来了。  希恩一副非常抱歉的样子说:〃对不起,离开黑龙江后,我又去了一趟江苏。〃  托马斯点点头,说:〃你去南京还是其他的城市?〃  希恩有些惊讶地看着托马斯。  托马斯笑道:〃这两天,我去北京时,买了一本中英对照的中国地图,特意研究了一下。〃接着他用一种骄傲的口气说道:〃我相信,我现在对于中国地理的了解,可能已经不比你和丽萨王差得很多了。〃  〃听丽萨说,你现在在学习中文?〃  托马斯点点头,说:〃不过我相信,对我来讲,没有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要想达到最基本的中文水平,将是很困难的。〃  〃与中国人打交道,语言只是一个方面。〃  〃这我相信。要真正地了解一个民族,关键还是文化方面的理解。和吕家沟矿务局的人交往时,我就有这种强烈的感觉。〃托马斯想了一下问道:〃中方的招标书是不是还没有制作出来呀?〃  〃这件事情,不是丽萨一直在盯着吗。〃  〃我觉得,我们是不是应该主动去了解一下,同时我想,我们也应该去向总部了解一下,看看过去我们克莱尔有没有参加过类似的这种商业活动,如果总部的档案里有这一类的文件,我们不妨也可以把有关的文件复制一些过来,以做参考之用,你说呢?〃  希恩点了点头,说:〃就这个项目来讲,我们最好还是先把中方的态度了解清楚为好。要不我们下午再去一趟经贸委?〃  托马斯想了想后,说:〃那也好,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和他们接触了。不过,我们前去拜访之前,最好还是应该想出一个比较合适的理由来。〃&nbsp&nbsp

    《夺标》第二章33

    当乔世良知道美国克莱尔公司的两个业务代表将前来访问时,他有些奇怪:〃在这个时候,他们来这里干什么?〃  莫处长在电话的那边说:〃他们说,他们新来的代表访问了矿务局后,已经向他们的总部做了汇报,他们想就下一阶段工作的开展再与我们沟通一下。〃  乔世良想了一下,说:〃我们的标书做完了么?〃  〃老板,这件事情,我一直没有插手。您不是让张雪管的么。再说,我的英文也不行呀。〃 莫处长嘴里一副酸溜溜的味儿。  有的时候,托马斯觉得把办公室里边的事情全都摆平了,理顺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又要他们干活,又不希望他们发牢骚,简单不可能。要想降低管理成本,这?( 惊心动魄跨国商战--夺标 http://www.xlawen.org/kan/1837/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