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部分阅读
说不是问题。”
轲编剧对自己的剧本很有自信,真要出成书,肯定能卖。他问:“你就不怕玩家知道剧情,影响游戏的销量?”
王不负早就想过了,说:“这不怕的。对于玩家来说,看重的并不是游戏的剧情,而是游戏的玩法。他们就算然知道了剧情,反而会因为熟悉了游戏背景,而更加投入其中。”
轲编剧对游戏一窍不通,玩都没玩过。既然王不负不担心销量,就没什么好愁的了,只是比起写小说,轲编剧更喜欢编剧本。
所以轲编剧说:“我正在收集游戏第二章的素材呢。这样吧,我给你介绍一个人,他的文字功底很厚,但是没什么想法,所以写出来的文章没什么灵气。正好剧本里面有精气神,配合他的写作能力,应该不错。”
小说可是能赚钱的。王不负怕轲编剧没想透,提醒道:“我对这小说出版后的盈利不太看重,主要是为游戏造势。版税我拿走四成用来建设老兵之家,你分六成。交给别人写,就得分出去一块了。”
“这无所谓。你大不了把我的给他一半吧。”轲编剧根本不放在心上。这位老者吃穿不愁、又没有任何物质追求,不会斤斤计较。
“那他能把剧本里面的东西很传神地描写出来么?我这个可不是个专门给玩家看的游戏周边书籍。”王不负问。
轲编剧大打包票:“我认识那人多少年了,最擅长的就是描写,让他写什么都是跃然纸上,而且词汇量非常的足。也就是因为这样,所以他之前的作品看起来都很空洞,太过匠气。现在有我们提供剧本,他只要描写就行,绝对写得活灵活现。”
“行,那我们去找他看看吧。”王不负点头了,问也在办公室里吹空调的夏瓷说:“瓷瓷,跟不跟我过去看看?”
“去啊!”夏瓷当然要去了,有守护灵在,她根本不怕被晒黑的。
轲编剧赶紧带路,边走边说:“那人和我住同个小区,在中学里面当老师。现在学校放暑假,就在小区的小广场给学生补课。我们直接去找他就行。”
于是,王不负就牵着夏瓷,被轲编剧带着,找到了那人。
小广场里有很多给居民健身的器材,中午的时候,没什么老年人在锻炼,只有一个健朗的中年人,正在教三个高中生练引体向上。
那三个高中生都有点超重,手臂细得不行,吊在上面直发抖,根本没有力气把自己举起来。健朗中年人把他们托上去,让他们尽可能地保持在高处。
一边把人往上托,健朗中年还说:“你们想要拿体育分,平常就得多练!天天就知道打游戏,在《狂潮》里面打僵尸能让你们及格么?看看你们现在的样子,没一个半个月别想自己完成一个引体向上!”
王不负以为轲编剧介绍的老师会教小孩子读三字经什么的呢,怎么在帮人练引体向上?他有些茫然地问:“这老师是教什么的?”
“教体育的啊!你看他这个年纪,四十多岁了,一点肚子都没有。”轲编剧羡慕地说。
“让体育老师写小说……”这太别出心裁了,王不负感觉不靠谱。
健朗中年人一直盯着三个高中生,谁掉下来了就托上去。突然看到轲编剧,连忙走过来:“轲老师,是不是又要来找我谈文学啊?”
这位一走开,三位汗流浃背的高中生就全掉下来了,胳膊全都软绵绵的。
轲编剧连忙介绍:“小孟,这位是青瓷科技的王不负,想要找人写部小说。我就向他推荐了你。”
“青瓷科技?”姓孟的体育老师吓了一大跳,青瓷科技在南江那是无人不知的传奇企业,三月份成立,到现在七月份,已经赚了一个多亿了!再看面前的年轻人,还真是报纸上看到的那个人。
孟老师想起自己才说了《狂潮》的坏话,不好意思道:“王老板,不好意思啊,我刚才是想让学生们多锻炼,不是说你做的游戏不好。”
“没事。”王不负上下打量孟老师,这位肌肉结实,手臂上有青筋,拳骨凸起,眼睛有神。不由怀疑地问:“你会写小说?”
轲编剧连忙说:“他还真会!之前他请我鉴定文笔,我一看就吓着了,简练程度要超过很多经常发文章的大作家!”
孟老师听这么一说,尴尬起来了,没什么自信地笑道:“轲老师你太高看我了。我写的小说也就自己满意,从没拿到什么奖。上个月写了一篇小说寄给《小说月报》,还被退回来了呢。”
“没事。这次小说其实不用写,只要改编就可以了。故事框架、元素、精神全都是现成的,正好可以发挥你的文字功底。”轲编剧说。
王不负好奇起来,问:“孟老师,能让我看看你的作品么?就被《小说月报》退稿的那刊。”
“成。我是回去拿过来,还是你们跟我上楼?”孟老师问。
轲编剧感觉,王不负似乎因为体育老师的身份而不太信任。老编剧有心想给孟老师一个机会,连忙说:“我们去坐坐吧,天这么热,别让小孩子中暑了。”
夏瓷现在就站在王不负的背后,王不负的影子很高,足以让她躲太阳。她一点都不觉得热,感觉有个守护灵真好,还可以当遮阳伞用呢。
“行。”王不负答应了。
“下课!今天不收钱了。”孟老师不教三个学生引体向上了,让他们回家。那三个学生累得连胳膊都抬不起来,如蒙大赦赶紧跑走。
第八十九章定下执笔者
孟老师带三人回去,房子的面积大概也就四十多个平方,结果一进门就看到全是文稿。茶几底下塞着几捆,沙发上面堆着一摞,电视机的上面更是文稿堆得和小山似的。
难怪轲编剧那么上心,要给这人一个机会呢。光看这些文稿,只怕不下百万字了。
写了这么多字,又年过不惑,却还是一名不文。确实令人唏嘘。
听到开门,有个中年女声就在厨房里喊:“老孟,你这么早回来,不教小孩了?”
孟老师大声道:“他们底子太差,再教也教不下去了,得等他们力气慢慢长出来。你中午多烧点菜,我带了两个人回来看稿子。”
“看稿子?你写的东西,除了你自己谁看啊!教小孩还能挣钱呢,你请那么多出版商吃过饭,出版了一次没?”女的在厨房里面埋怨,但还是说:“现在来不及了,只能炒两个家常菜,你们要不然中午去馆子吃?
孟老师连忙和王不负商量:“那我们中午去外面吃一顿吧。王老板,吃不吃小龙虾?小区外面就家不错。”
王不负有点汗颜,想起前段时间自己请何轻烟吃鸡爪子,估计她的心情也是现在这样吧。他赶紧婉拒:“不用那么麻烦。我们先说正事。能看看你的文稿么?”
“哦!”孟老师恍然大悟,“对不起对不起,糊涂了,你等一下。”
结果厨房里的女声一边切菜,一边埋怨:“你那文章也就你自己当回事,还献宝呢。”
她应该是孟老师的爱人了。王不负有点明白她的感受。
也许最开始她并不是这样,说不定还非常地支持孟老师追求文学梦。只是失望地多了,比孟老师更先看清现实,明白所谓的文学梦不过是个虚幻的泡沫而已。
孟老师失败太多次了,所以这次她也不觉得孟老师能成功。根本不在意会不会给客人留下不好的印象,直接当着外人数落自己的丈夫,发泄心中的怨气。她觉得,反正这次也成不了。不如早点打消孟老师心中的执念。
夏瓷拉着王不负的衣袖,悄悄地说:“我感觉到这里存在着很微弱的不可明说之恶。虽然不构成什么威胁,但它会渐渐积蓄力量,逐渐变强。我要进入战斗模式了!”
“你安心地交给我吧,让我来解决。”王不负揉着夏瓷的脑袋,很是宠溺。
“哎呀,我才召唤出战斗人格的。那算了,解除武装吧。”夏瓷立刻就回复了乖乖的摸样。她眯起眼睛心想,还是这个公主的人格被揉脑袋时最舒服。
孟老师很快就把自己的作品拿了出来。他之前投递给《小说月报》的文章,是一篇三万字的中篇小说。
王不负拿过来看了开头,粗略看个开头,画面感顿时扑面而来。
文字的画面感可不容易做到,作家将自己心目中的东西描写出来时,总会有轻有重,有的地方过量描写,有的地方则淡而化之,导致读者看了后,接受到的东西和作者想传达的东西并不一致。
偏偏作者对自己的作品太过熟悉,反而看不出问题的所在。
孟老师的作品却没有这样的毛病。开头的第一段,才四行字,就把一个宁静的小乡村描写得栩栩如生。
但随着王不负继续翻阅,就能看出为什么孟老师有惊人的文笔功力,却难以成名了。这不是读者愿意花时间去看的东西,虽然孟老师的描写,能让人物和经历跃然纸上。
“王老板,怎么样?”孟老师估计没什么读者,好不容易有个人看他的作品,兴奋得不行。
“描写精准。”王不负只能这样说。
孟老师顿时好像找到了知音,兴高采烈地说:“我写小说没那么多弯弯绕,就是练得多!一样东西,我翻来覆去地反复写,非写到自己满意不可。”
王不负眼见为实,觉得孟老师这样专精描写、但悟性不足的作家,更适合改编剧本,不会扭曲剧本的本意。
他递上《我的抗日》的序章和第一章剧本,说:“孟老师,能不能尽快将剧本改编成二十万字到三十万字的小说?你要是同意了,我等下叫人送来游戏内的实景建模图,景色根据那个上面描写。”
“我看看。”孟老师接过剧本,大略地看过后,叹服道:“这是轲老师的手笔吧?看看这叙事结构,看看这人物感情,看看这思想深度……”
轲编剧不会居功,赶紧撇清:“思想深度可不是我的功劳,是王老板找到这个精神内核的。”
孟老师翻过剧本,心里有谱了:“剧本里面的东西都全着,给我十天的时间,我就能改成小说。”
“十天时间?那你一天要写两万多字了!”王不负吃惊道,能写这么快么?
“剧本里面的对话是现成的,稍微调一下语气就可以直接抄上去,剩下的就是环境、人物还有战争的描写。我恰好擅长的就是描写,脑袋里面的画面不用推敲就可以写到纸上。”孟老师指着房子里一摞摞的文稿,自得地说。
王不负立马就信了,这些密密麻麻写着文字的纸张,是比什么言语都有力的证明。
他又问最关键的问题:“那孟老师,这个报酬你看如何来比较好?”
“这你看着给,多少都无所谓。我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出一本书。”孟老师对价钱看得不重要。
失望那么久,什么东西都磨平了,反而看得淡,现在孟老师根本不想着钱,只是想告慰几十年的遗憾罢了。
王不负想了想,说:“我提两个选择,你看着选一个。一个是我出五万块,买断这本书,以后的盈利和你无关。二是我现在不给钱,给你版税的三成。”
“五万块?这么多?”孟老师呆了。
王不负见孟老师怀疑,解释说:“对我而言,五万块不算什么大钱。这本书我觉得可以卖的很好,给你五万块钱肯定是少了。”
“五万块?真的是五万人民币?”孟老师的爱人也不做饭了,扎着围裙就冲出来,惊喜万分,“我家老头子这么多年亏本买纸买墨水,今天终于看到钱了!王老板,中午我们一定要请你吃饭!”
“等一下!”孟老师止住他爱人,斩钉截铁地说:“我还是挑那个分成的选项。”
“老头子你疯了啊?五万块呢!你选分三成,能拿到五万块么?”孟老师的爱人不敢置信,觉得孟老师应该是早上在外面中了暑,脑子烧坏了。
“这事我做主,你别管!”孟老师很坚定地对他老婆说。然后又向王不负说:“我主要是怕书卖不到那个价,让你吃亏。我多拿少拿无所谓。”
“那行。十天后我来拿稿,等小说出版之后,得到了盈利,我们再分钱。”王不负答应了,牵着夏瓷离开。
“他们家的不可明说之恶似乎又壮大一些了。”夏瓷仰头看着王不负,很担忧地说。
“没事。最多一个月,他们的可不明说之恶就会被我击败。”王不负胸有成竹地说。
小说版《我的抗日》推向市场,是游戏宣传战略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王不负十天就能拿到《我的抗日》小说稿,这速度超乎王不负的想象,算是意外之喜。小说早一天上市,也就早一天为游戏造势。
凭借玩家对游戏的期待,还有小说本身的质量和思想深度,加上到时候还会有青瓷科技的推广,根本不愁销量。
孟老师选择分成,不仅不会吃亏,反而将获得更多利益。
到时候再带夏瓷来看看。王不负心中决定。
夏瓷感觉到这里的“不可明说之恶”,其实就是长久以来,因为孟老师的不得志,他们夫妇心中产生的失望和怨气。等分成到手,所有负能量自然消散。
孟老师的老婆看人都走了,木以成舟,气得不打一出来,眼泪哗哗直流。
孟老师好声好气地劝:“刚才人家大老板在这里,你怎么都没好脸色呢?就为五万块钱啊?”
“五万呢!你还觉得小钱啊!”
孟老师只能向她解释自己的打算,说:“唉,你看这剧本,上面写着‘第一章’啊,而且最后也没有结尾。这说明什么?说明还有第二章的。王老板现在赶时间,给我五万让我来改编,第二章就不见得让我来了。现在我要分成,得到的肯定没有五万块,但给王老板留下了好印象啊!说不定他一开心,把第二章给我做呢?第三章呢?”
孟老师其实也有心眼的,不想让这成一锤子买卖,指望能以后也能改编《我的抗日》第二章甚至第三章。钱不钱真无所谓,能在印刷品上署名就行。
“那你要写多少字啊!”孟老师的老婆还是想不通。
“我多写些字怕什么。薄利多销懂不懂啊。”孟老师说。
突然,孟老师意识到轲编剧还没走,赶紧道谢:“轲老师,今天您给我这个体育老师一个机会,我一辈子记住。等分成拿到,我请您吃饭!”
“那个再说。我就是跟你提前说一声,你选择了分成非常明智,最后到手的钱肯定比五万要多得多。”轲编剧没走,就是想提醒这位说一声。怕孟老师到时候范进中举,好事变坏事。
“啊?”孟老师没明白过来。只分到三成就超过五万,那岂不是说整本小说起码要卖到超过十几万本么?
“你心里有个准备就行。弟妹,家里到时候买瓶速效救心丸备着。”轲编剧说完,也起身告辞了。
轲编剧比孟老师更明白文化行业的事情,很清楚,小说版《我的抗日》绝对会大卖的。
一本书好不好买,精彩程度放在第二位。第一位就是话题性。《我的抗日》中,那话题性绝对是无出其二,很快就会引起越来越多人的注意。
来之前王不负就说了,小说出版后报酬怎么分配。轲编剧早就把可能拿到多少,猜了个大概。
第九十章买下出版社
青瓷科技要出书,和哪家出版合作?如何分成?王不负嫌谈这种事情麻烦,准备直接收购一家出版社。
出版社太小不行,没有能力推广小说版《我的抗日》。太大又臃肿,而且买了也不划算。正好在南江这里,有家小型出版社连年亏损,老板正打算转手呢。
王不负还未做大前,被何轻烟带去参加政商聚会时,见过这位老板。当时王不负每个月亏损八千块。而现在,王不负的盈利能力已经超过这位老板了。
这老板姓白,来见王不负的时候,上来就叹服得不行,“果然还是何总的眼光独到,早看出你前途无量了。唉,我投资那么多生意,互联网企业也投不少,都亏惨了。却偏偏错过你。要是当初眼光准些,给你投点钱,该有多好。”
王不负问正事:“你的出版社亏损得厉害么?”
白老板实话实说:“我这也是两年前从别人手上接下来的。我本来以为能以此为跳板,杀进文化行业的。没想到接手几年间,出的书卖的都不怎么样。亏损谈不上,就是不赚钱,而且最近事情特别多,还有竞争对手为了挖人使绊子。烦死了个人。”
“那么推广能力怎么样?”王不负问。
“推广也就一般般,新华书店的渠道都没打通。博众书店的渠道倒是有,不过都没有出过大卖的书,所以书店也不会把新书当主打来运作。”白老板面对王不负,不敢天花乱坠地乱吹。能不能转手出版社是其次,关键是别得罪这样一个谁都看不懂的年轻人。
“能卖进书店去那可以了。我买下来。”王不负当即拍板。他现在急着用,等不了挑三拣四、货比三家了。
“行。”白老板没想到王不负这么痛快,也不废话,赶紧答应。白老板当初买出版社只是投资而已,没什么战略上的考虑。既然出版社不赚钱,那就是不良资产,能清掉总是好的。
出版社名叫“风花”,出版的书籍都是一堆心灵鸡汤类的文集。这种书都是你抄我、我抄你。看到蚂蚁搬虫子,居然能看出“坚持是人生的唯一奥秘”,但接下来又能领悟出“放弃是最为可贵的智慧”。话都是两头来回说的。这种文集,不是很有名的作者,一般没多少人买。
王不负带着夏瓷上门去看。风花出版社位于一栋写字楼里,大概也就四间办公室,员工有十六人。
总编已经听说了换了东家,现在出版社成了青瓷科技旗下一员。青瓷科技的神奇有目共睹,但是这可是传统的出版行业,青瓷科技也能有所作为么?还没等他想透,青瓷科技的老板就上门了,赶紧接待新老板。
“王老板,要不要看一下我们目前的运营情况?”总编问。
王不负一进来就感觉这里管理混乱。东西乱放,脏乱得很。有的编辑吵架一样地大声催稿,到处都有人走来走去,不知在忙什么。
王不负奇了,问总编:“大家都在急躁什么?”
“我们最近有点麻烦。”总编尴尬了,他们现在出了状况,还换了新老板,压力巨大。小心翼翼地解释说:“我们出版社主要的产品的青春励志读物。最近省内有家大出版社,也打算进入这个市场,在挖我们的作者。”
“你们让他们挖。不用管这些作者。谁要走谁就走,不用拦着。”王不负对心灵鸡汤的市场一点也不在意。作者都走了更好,让编辑们可以全力运作小说版《我的抗日》。
总编有些汗,心想青春读物是自己这出版社的生命线,就这样放弃了,还出什么书?难道青瓷科技准备拿风花出版社当擦脚布,出完他们要的书后,就任出版社自生自灭了么?
总编没时间多琢磨,说:“现在的情况真的很棘手。我们以前为了避免他们转换门庭,和他们都签了合约。现在他们全在拖稿,准备逼我们就范。本来都和印刷厂和书店谈好了计划,现在全乱了。”
王不负想了想,问:“拖稿的人是不是违约了?”
“肯定违约了,你想告他们么?不太划算的。”总编解释。
王不负决定快刀斩乱麻:“既然违约,那还不好办?所有违约的作者,全部赶走。”
总编吓了一跳,以为王不负不知道出版行业的深浅,连忙说:“这样的话,我们就没有书可以卖了。挖掘新作者速度可是非常缓慢的!”
“这你不用担心。我买下这家出版社,就是为了出一本书。作者多的话,我还觉得你们会分神呢。”王不负毫不在意地说。
总编犹豫不定,“王老板,就为了出一本书,把作者全清了?那书出完以后,我们没有作者怎么办?”
“你们现在这么被动,全是因为出的书销量平平。假如出了本大卖的书,还愁没有作者么?”王不负信心十足。
确实是这么个道理,总编心想。风花出版社最近几年里,销量最好的书也就是五万本而已,作者不挣钱,出版社也不挣钱。青瓷科技那么神奇,说不定也能提供一本上佳的作品。
总编好奇起来:“王老板,你要出什么书?是不是青瓷科技的发家史?或者你对互联网的理解?”
现在最火热的公司,非青瓷科技莫属了。这家不走寻常路的公司一夜爆发,赚了钱后,就自觉地承担起了社会责任,正面形象非常鲜明。王老板作为这家公司的创办者,要是出本创业心得的书,绝对可以大卖的。
总编越想越觉得靠谱。出王不负的书以后,风花还可以完成转型,不用再盯着只出哄失恋小女生的作品了,以后出更多专业类型的书籍。
没想到,王不负很认真地说:“青瓷科技要为即将推出的新游戏宣传造势。我要你们出的书,就是以游戏背景写成的小说。过几天就能完稿。到时候我拿给你,你们尽快让小说上架面世。”
总编听傻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再次确认道:“你要出游戏小说?而且还没写完?”
“对。你们现在就开始跑销售渠道。等拿到书稿之后,尽快完成校订,然后印刷出来。”王不负点头说。
听完王不负的要求,总编觉得自己心好凉,完了,这位老板是玩票来的。就为了出一本游戏书,把整个出版社的基石都扔掉了。游戏小说?那能卖钱么,还是没发行的游戏小说,能卖得好就怪了。出完这本后,无书可出的出版社还怎么维持啊。
总编心知自己只是个打工的,但毕竟在风花干了十几年,从实习编辑一直做到现在的总编位置,感情很深。想要尽力再劝一劝。
“王老板,这家出版社虽然没出过多少大卖的书,可是毕竟这里的编辑们都把自己的十几年耗进来了。工资不多,可也是大家的工作啊!”
总编说得很委婉,意思是怕王不负玩票之后,直接解散出版社,那么十六个员工就失业了。
可王不负却以为这位在换了新东家后,商量着让出版社的员工加薪呢,很豪爽地答应了:“没问题。等书大卖之后,我给你们发奖金,并且涨薪水。”
这哪跟哪啊!总编无语,更加悲观了,觉得出版社已经摇摇欲坠,马上人人都得去找新工作。
王不负想起一茬,说:“你们在和书店谈的时候,先和他们讲,青瓷科技的新游戏会出卖一百元的典藏版。只要他们想要卖青瓷科技的游戏,就必须先卖小说。大概你们能轻松一点谈下来。”
“好。”总编答应了,心里其实不以为然。他只运作过书籍,不明白为什么承诺拿游戏让书店卖,书店怎么就会答应卖游戏小说。而且,现在八字还没一撇,游戏没做出来,游戏小说也没完成呢。
见王不负要走,总编连忙问:“游戏小说卖多少钱?”
这个问题王不负还真没想过。现在的他,对钱没有丝毫概念,更别说定价了。问:“出一本二十万字的小说,一般卖多少钱?”
“……一般卖十五块到二十块。有名气的作者可以卖得高过这个价格。”总编更无力了,新老板连书籍怎么定价都不知道,来搞出版社还能有好?
“那一本书就卖十五块钱吧。”王不负拍板了。
“十五块……这得卖超过五万本,才能开始赚钱啊!”总编呆了。有的书定这个价,卖得虽然好,但其实赚得不多。卖十五块钱的话,一本书也就只能赚两三块。出版社还怎么运作?
“五万本?太少了!小说版《我的抗日》绝对卖得比这个多,肯定有得赚。”王不负自信十足地说。
总编做了那么多年的出版,知道卖五万本可不是个简单的目标。一本游戏小说,能卖出那么多么?
他哭丧着脸,心说你家大业大,不在乎这点小钱,可风华出版社要赚钱啊!你玩票过后,把我们一脚踢开,我们怎么办?
等新老板走了,总编垂头丧气地目前的状况一说,编辑们各个都傻了。
把作者们全都解约,专门用那么低的价格运作一本还没写出来的游戏小说?编辑们和总编的第一反应是相同的,自己的工作看来是看不长了。
第九十一章提前交稿
一个编辑心惊肉跳地哀求:“总编!你能不能找新老板说说好话?我现在不能失业啊,我老婆才查出胎动,已经辞职在家静养了。两个人都没工作的话,还不起房贷啊!”
这些编辑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哪个能随便失业?都感同身受,要总编再向新老板求求情。
总编长长地叹了口气,无奈道:“这事已经定下来了。我们能做的,就是让那本游戏小说卖得尽量更好一些而已。你们现在跟所有违约作者解约,然后全力给这本游戏小说跑书店渠道。我们只能背水一战了!”
听到“背水一战”四个字,出版社里十六名员工都有些悲凉壮烈的心情。到现在还没写的游戏小说出来,尽快上市……这书质量能高得了?能卖得好算是见了鬼!
但现在这状况,也只有按着总编说得来。尽可能地找书店谈下一个好位子,让游戏小说让更多读者见到。读者基数一旦增加……说不定就多几个冤大头买回家垫书桌呢?
……
风花出版社一共有二十四位签约作者。这些小作者没有笔名号召力,议价能力不高,能和出版社签约就等于有了出版保证。现在他们被省内大出版社看中,大出版社能提供更好的合约,自然心动。
可是他们和风花这里的合约未到时限,也无法自然解约,就干脆联合拖稿,逼风花就范。
负责牵头拖稿的作者,在风花二十四位签约作者里面,卖的最好。因为人长得不错,出版的时候把他的照片放到书的背面,就有很多小女生愿意买回去看。每本书的销量都能达到甚至接近五万,所以这位作者是最想跳槽的。希望有大出版社做推手,能把书铺得更广,获得更多读者。
“什么?你们要主动解约?”这位作者接到总编电话,又惊又喜。
总编叹了口气,心情低落地说:“我签过二十多位作者,最看好的就是你。当初你被十几家出版社退稿,只有我愿意帮你修改结构和文笔,让你有了点名气。你为什么要牵头搞这种事呢?”
“风花太小了!你们只在南江有点影响力,而我想把我的书卖到全国去!”作者野心很大。
总编有些怒了:“你知不知道,要不是因为你带头闹事,我们出版社也不会换新东家,更不会即将倒闭。十六个编辑,都帮你修改过文章,都帮你推广过作品,你就为了自己,害大家失业?”
作者无动于衷,很冷血地说:“你们自己没实力,怪我不听话?你要是有百明出版社那样的渠道,还用担心我们跑么?”
“唉。”总编长长一叹,自责当初养了一条毒蛇,害整个出版社的编辑都跟着遭了殃。要不是当初他签下这人,这人也不会产生野心而闹事,自然也不会让白老板头疼,最后将出版社转卖给青瓷科技。
总编又悔又恨,却不说什么恶言,语气很是平淡:“你现在自由了。因为你违反条约时限交稿,所以我们免除你的签约资格。你去找别的出版社签约吧。”
“你不追究我的法律责任?”作者不敢置信这么容易。
出版社都要倒了,想追究也没辙。总编无奈地说:“我们先不追究你的责任。”
“哈哈。既然签约作废,我就可以签更好的合约了。”作者高兴起来,问:“风花要是倒了,我给你在百明出版社介绍一个职位,怎么样?”
总编沉默片刻,挂了电话。心中悲叹,如今世道,尽是小人得志!
他一手捧起的这位年轻作者,不仅不知恩图报,反而带给出版社一个灭顶之灾。
很快,解约的消息就传给了二十三位作者。还有最后一位没有通知,因为最后这位作者的交稿时间还没到,不算拖稿。
“总编,这最后一位作者要不要打电话解约?”编辑问。
“我给他打电话问问吧。”总编心力交瘁,拨通电话,说:“我是风花出版社的总编辑。”
电话里一个女声惊喜万分,说:“总编?你是来问书的进度么?没什么问题,我可以按时交稿的。”
总编听到声音愣了,他对这位女作者没什么印象,问:“你知道那些作者拖稿的事情么?”
女作者以为总编怀疑她,急急忙忙地说:“知道。他们来找过我,不过我没答应。毕竟我投稿投了好几家,才有你愿意帮我出书。我会按时交稿的!”
总编这就想起来了,这位女作者出过一本书,也是心灵鸡汤类的。和别的作者这里抄抄那里改改不同,女作者全都是自己想出来的东西。不过卖得不是特别好,只卖了两万多本。所以出版社并不是特别的重视她。
没想到,在这样的关头,只有她还认真地在写作,没有落井下石。
可总编不能不把现在的情况向她说明:“老实说,现在出版社遇到了一些问题。二十四位签约作者除了你,全都解约了……”
说着总编把目前的情况介绍了一遍。
女作者半天没说出话,估计也听傻了,好久才有些怅然地说:“我先把书写出来吧。是风花让我成为作者的,我不想解约。”
“谢谢你。”总编感动得难以言喻。患难见真情,有些人对轻易得到的东西弃如敝履。有些人很艰难地奋斗很久,收获的回报远不如别人坐享其成,却异常珍惜。
总编心中决定,给青瓷科技出了那本游戏小说后,要尽最大努力把风花撑下去,用最好的渠道帮这位女作者推广她的新书。
……
整个风花出版社挂到青瓷科技的名下后,也没有书可以运作,只能一门心思为小说版《我的抗日》做准备。
他们以前上门找书店,基本都和孙子一样,要说尽好话,才能把书摆到不起眼的角落去。他们以为这次也是这样呢。
没想到,各处书店的采购都很热情。
总编专门出马,找在南江规模仅次于新华书店的“博众书店”商谈。以前他都要等很久才能见到采购经理,而这次却奇了,采购经理主动推延了自己的安排,接待总编。
青瓷科技这么厉害?总编心想。
“你们风花出版社现在找到了个好东家啊!”采购经理哈哈笑道:“什么时候出青瓷科技的创业经历?这书肯定卖的好。”
“……”总编恍然大悟,难怪采购经理这么热情呢,原来打着这个心思。不过并不奇怪,就连总编自己之前也这么想过。他叹了口气,说:“不是致富经历。青瓷科技正在做一款游戏,你听说过吧?”
“不仅听说过,我还看我儿子玩过,虽然是个试玩版,但非常精彩。怎么,青瓷科技这次是不是把游戏交给我们书店来卖?”采购经理问。
青瓷科技之前出的《狂潮》,销量简直把人惊呆了,五一黄金周就破了千万,现在还得了?可惜书店没办法从这么庞大的销量中分一杯羹。
总编看着采购经理的摸样,有些底气,复述王不负的话说:“青瓷科技的新游戏,打算出个‘典藏版’,售价一百元。但是要放到书店卖的话,必须先卖他们出的游戏小说。”
“游戏小说?没问题。多少字?定价多少?”采购经理很干脆地说。
总编这几天老觉得自己耳朵不好使。以前采购经理可从不会这么好说话的!
但想起王不负给定的价格,总编就无语了,说:“一本书十五块钱……”
“十五块钱,嗯,青瓷科技确实不用靠卖书赚钱,不亏本就行,这个价格可以理解。”采购经理点点头:“行,我可以给你批一千本。先拿一千本来卖卖看。”
总编惊了个呆,两句话的功夫,就定了一千本?这么简单?
说不定……总编心想,说不定做这游戏小说,不仅不会亏本,反而真能赚钱?
“对了,我另外和总公司的采购部说一声。要是总公司打算买,那销量就有保证了。”采购经理说。
……
距离找孟老师谈好已经过去九天。
王不负正在办公室里忙,云润的安全部打电话来,说楼下有人找。根据云润保安的描述,那人浑身腱子肉,凶神恶煞,非常危险。自称是中学的体育老师,但是抱着一叠稿子,说是帮青瓷科技的新游戏写小说。
肯定就是孟老师了。王不负连忙让保安放人。
孟老师上来后,埋怨道:“我都说了,我的本职工作是体育老师。写作只是副业,他们偏偏不信。”
“你把小说提前一天写完了?”王不负惊奇万分。
“对,这几天我下笔如有神。不用构思,只要把剧本在我脑袋里的印象描写出来就行。你看看?”孟老师递上一叠文稿。
王不负拿过来看。
和在孟老师家看到的作品一样,描写简练到位,生动形象。因为有了轲编剧的辛苦构思,故事线和内涵都有了,导致整篇小说读起来赏心悦目,扣人心弦。
“很好!”王不负很是满意,“我这就拿给出版社,开始校对,申请出版手续。争取在这个月底前让作品面试,你再耐心等一段时间,拿到了版税我会第一时间交给你的。”
第九十二章游戏小说版大火
“钱不钱都无所谓。”孟老师觉得也就几万块钱,不太在意,反而更关心第二章给谁来写,商量道:“王老板,你看我写得也顺手,要不然为了保持文风统一,第二章也交给我做吧?”
“行。《我的抗日》是三部曲,都给你来写。”王不负也偏向孟老师这样描写功力深厚、却不往里面加私货的作家,当然十分满意,不打算没事找事,随便换人。
孟老师达到了目的,心满意足:“那就好。王老板你先忙。我走了。嚯,瞧瞧这大楼的派头……”
等他一走,夏瓷就小跑到王不负面前,惊叹道:“哥,你削弱了不可明说之恶附在那人身上的力量唉!好厉害!”
“哈哈。”王不负笑了。
……
小说版《我的抗日》很顺利地出版了。
“博众书店”的南江采购经理报上去后,其总公司老总为了能销售《我的抗日》游戏典藏版,一下子订购了三万本小说。加上风花出版社最近跑出来的其它渠道,七月二十日时,已经有五万本小说版《我的抗日》分散到全国各地书店,等待上架。
最拼的就是“博众书店”,老总直接下了死命令,要各地分店就要在七月二十日时候,将小说版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当做知名作者写成的畅销书来发行。
于是,没有任何事前宣传和炒作,这本小说就这么安安静静地上架了。
不用宣传和炒作,只要是年轻人,都听过《我的抗日》这个名字。他们一开始或者到书店去吹冷气,或者专门去挑书看。结果看到《我的抗日》,都有些新奇。然后翻看。
这一看,可就停不下来了!
孟老师最擅长描写,这次,他不仅有轲编剧的剧本支撑剧情,还有游戏原画作为参考。读者只要翻开小说,光是阅读就能在脑中自动展现出图象。随着剧情的推进,那画面越发的波澜壮阔,如同史诗。
描写得这么精致,却不拖沓。剧情的推进速度极快,人物在大时代下命运的骤变、情绪得转化都恰到好处,自然圆滑。
这本小说叫《我的抗日》,副标题居然是“第一章”,和青瓷科技的那个分成三章发售的游戏有什么关系么?
读者们好奇起来,再仔细看封面,只见上面署名的有两个人,一个姓孟,一个姓轲。
在书的背面,则有“根据一路军幸存战士、长春老兵之家数十位抗日老兵的口述,整理而成”这段话。
有“老兵之家”四个字,那肯定是青瓷科技的手笔了。读者明白这本小说和青瓷科技的游戏一脉相承,就放下了心。不再细看,拿着就去交钱,就当给老兵之家捐款了。
孟老师笑眯眯地在书店里面乱晃,没事就走到收银台那里。要是有人拿《我的抗日》结账,他就开心得不行。
努力了几十年,终于让文字印刷成书,让他终于看到坚持了几十年的梦想开花结果。虽然这本书是孟老师和轲编剧合著的,但他有自知之明,现在这样已经很满足了。
……
第一波购买小说的,大多是最熟悉青瓷科技事迹的年轻人。当他们看完整本书的时候,简直心悦诚服。
青瓷科技就为了做一款游戏,居然编写出这么无可挑剔的剧情出来!只是剧( 重生大玩家 http://www.xlawen.org/kan/1926/ )
轲编剧对自己的剧本很有自信,真要出成书,肯定能卖。他问:“你就不怕玩家知道剧情,影响游戏的销量?”
王不负早就想过了,说:“这不怕的。对于玩家来说,看重的并不是游戏的剧情,而是游戏的玩法。他们就算然知道了剧情,反而会因为熟悉了游戏背景,而更加投入其中。”
轲编剧对游戏一窍不通,玩都没玩过。既然王不负不担心销量,就没什么好愁的了,只是比起写小说,轲编剧更喜欢编剧本。
所以轲编剧说:“我正在收集游戏第二章的素材呢。这样吧,我给你介绍一个人,他的文字功底很厚,但是没什么想法,所以写出来的文章没什么灵气。正好剧本里面有精气神,配合他的写作能力,应该不错。”
小说可是能赚钱的。王不负怕轲编剧没想透,提醒道:“我对这小说出版后的盈利不太看重,主要是为游戏造势。版税我拿走四成用来建设老兵之家,你分六成。交给别人写,就得分出去一块了。”
“这无所谓。你大不了把我的给他一半吧。”轲编剧根本不放在心上。这位老者吃穿不愁、又没有任何物质追求,不会斤斤计较。
“那他能把剧本里面的东西很传神地描写出来么?我这个可不是个专门给玩家看的游戏周边书籍。”王不负问。
轲编剧大打包票:“我认识那人多少年了,最擅长的就是描写,让他写什么都是跃然纸上,而且词汇量非常的足。也就是因为这样,所以他之前的作品看起来都很空洞,太过匠气。现在有我们提供剧本,他只要描写就行,绝对写得活灵活现。”
“行,那我们去找他看看吧。”王不负点头了,问也在办公室里吹空调的夏瓷说:“瓷瓷,跟不跟我过去看看?”
“去啊!”夏瓷当然要去了,有守护灵在,她根本不怕被晒黑的。
轲编剧赶紧带路,边走边说:“那人和我住同个小区,在中学里面当老师。现在学校放暑假,就在小区的小广场给学生补课。我们直接去找他就行。”
于是,王不负就牵着夏瓷,被轲编剧带着,找到了那人。
小广场里有很多给居民健身的器材,中午的时候,没什么老年人在锻炼,只有一个健朗的中年人,正在教三个高中生练引体向上。
那三个高中生都有点超重,手臂细得不行,吊在上面直发抖,根本没有力气把自己举起来。健朗中年人把他们托上去,让他们尽可能地保持在高处。
一边把人往上托,健朗中年还说:“你们想要拿体育分,平常就得多练!天天就知道打游戏,在《狂潮》里面打僵尸能让你们及格么?看看你们现在的样子,没一个半个月别想自己完成一个引体向上!”
王不负以为轲编剧介绍的老师会教小孩子读三字经什么的呢,怎么在帮人练引体向上?他有些茫然地问:“这老师是教什么的?”
“教体育的啊!你看他这个年纪,四十多岁了,一点肚子都没有。”轲编剧羡慕地说。
“让体育老师写小说……”这太别出心裁了,王不负感觉不靠谱。
健朗中年人一直盯着三个高中生,谁掉下来了就托上去。突然看到轲编剧,连忙走过来:“轲老师,是不是又要来找我谈文学啊?”
这位一走开,三位汗流浃背的高中生就全掉下来了,胳膊全都软绵绵的。
轲编剧连忙介绍:“小孟,这位是青瓷科技的王不负,想要找人写部小说。我就向他推荐了你。”
“青瓷科技?”姓孟的体育老师吓了一大跳,青瓷科技在南江那是无人不知的传奇企业,三月份成立,到现在七月份,已经赚了一个多亿了!再看面前的年轻人,还真是报纸上看到的那个人。
孟老师想起自己才说了《狂潮》的坏话,不好意思道:“王老板,不好意思啊,我刚才是想让学生们多锻炼,不是说你做的游戏不好。”
“没事。”王不负上下打量孟老师,这位肌肉结实,手臂上有青筋,拳骨凸起,眼睛有神。不由怀疑地问:“你会写小说?”
轲编剧连忙说:“他还真会!之前他请我鉴定文笔,我一看就吓着了,简练程度要超过很多经常发文章的大作家!”
孟老师听这么一说,尴尬起来了,没什么自信地笑道:“轲老师你太高看我了。我写的小说也就自己满意,从没拿到什么奖。上个月写了一篇小说寄给《小说月报》,还被退回来了呢。”
“没事。这次小说其实不用写,只要改编就可以了。故事框架、元素、精神全都是现成的,正好可以发挥你的文字功底。”轲编剧说。
王不负好奇起来,问:“孟老师,能让我看看你的作品么?就被《小说月报》退稿的那刊。”
“成。我是回去拿过来,还是你们跟我上楼?”孟老师问。
轲编剧感觉,王不负似乎因为体育老师的身份而不太信任。老编剧有心想给孟老师一个机会,连忙说:“我们去坐坐吧,天这么热,别让小孩子中暑了。”
夏瓷现在就站在王不负的背后,王不负的影子很高,足以让她躲太阳。她一点都不觉得热,感觉有个守护灵真好,还可以当遮阳伞用呢。
“行。”王不负答应了。
“下课!今天不收钱了。”孟老师不教三个学生引体向上了,让他们回家。那三个学生累得连胳膊都抬不起来,如蒙大赦赶紧跑走。
第八十九章定下执笔者
孟老师带三人回去,房子的面积大概也就四十多个平方,结果一进门就看到全是文稿。茶几底下塞着几捆,沙发上面堆着一摞,电视机的上面更是文稿堆得和小山似的。
难怪轲编剧那么上心,要给这人一个机会呢。光看这些文稿,只怕不下百万字了。
写了这么多字,又年过不惑,却还是一名不文。确实令人唏嘘。
听到开门,有个中年女声就在厨房里喊:“老孟,你这么早回来,不教小孩了?”
孟老师大声道:“他们底子太差,再教也教不下去了,得等他们力气慢慢长出来。你中午多烧点菜,我带了两个人回来看稿子。”
“看稿子?你写的东西,除了你自己谁看啊!教小孩还能挣钱呢,你请那么多出版商吃过饭,出版了一次没?”女的在厨房里面埋怨,但还是说:“现在来不及了,只能炒两个家常菜,你们要不然中午去馆子吃?
孟老师连忙和王不负商量:“那我们中午去外面吃一顿吧。王老板,吃不吃小龙虾?小区外面就家不错。”
王不负有点汗颜,想起前段时间自己请何轻烟吃鸡爪子,估计她的心情也是现在这样吧。他赶紧婉拒:“不用那么麻烦。我们先说正事。能看看你的文稿么?”
“哦!”孟老师恍然大悟,“对不起对不起,糊涂了,你等一下。”
结果厨房里的女声一边切菜,一边埋怨:“你那文章也就你自己当回事,还献宝呢。”
她应该是孟老师的爱人了。王不负有点明白她的感受。
也许最开始她并不是这样,说不定还非常地支持孟老师追求文学梦。只是失望地多了,比孟老师更先看清现实,明白所谓的文学梦不过是个虚幻的泡沫而已。
孟老师失败太多次了,所以这次她也不觉得孟老师能成功。根本不在意会不会给客人留下不好的印象,直接当着外人数落自己的丈夫,发泄心中的怨气。她觉得,反正这次也成不了。不如早点打消孟老师心中的执念。
夏瓷拉着王不负的衣袖,悄悄地说:“我感觉到这里存在着很微弱的不可明说之恶。虽然不构成什么威胁,但它会渐渐积蓄力量,逐渐变强。我要进入战斗模式了!”
“你安心地交给我吧,让我来解决。”王不负揉着夏瓷的脑袋,很是宠溺。
“哎呀,我才召唤出战斗人格的。那算了,解除武装吧。”夏瓷立刻就回复了乖乖的摸样。她眯起眼睛心想,还是这个公主的人格被揉脑袋时最舒服。
孟老师很快就把自己的作品拿了出来。他之前投递给《小说月报》的文章,是一篇三万字的中篇小说。
王不负拿过来看了开头,粗略看个开头,画面感顿时扑面而来。
文字的画面感可不容易做到,作家将自己心目中的东西描写出来时,总会有轻有重,有的地方过量描写,有的地方则淡而化之,导致读者看了后,接受到的东西和作者想传达的东西并不一致。
偏偏作者对自己的作品太过熟悉,反而看不出问题的所在。
孟老师的作品却没有这样的毛病。开头的第一段,才四行字,就把一个宁静的小乡村描写得栩栩如生。
但随着王不负继续翻阅,就能看出为什么孟老师有惊人的文笔功力,却难以成名了。这不是读者愿意花时间去看的东西,虽然孟老师的描写,能让人物和经历跃然纸上。
“王老板,怎么样?”孟老师估计没什么读者,好不容易有个人看他的作品,兴奋得不行。
“描写精准。”王不负只能这样说。
孟老师顿时好像找到了知音,兴高采烈地说:“我写小说没那么多弯弯绕,就是练得多!一样东西,我翻来覆去地反复写,非写到自己满意不可。”
王不负眼见为实,觉得孟老师这样专精描写、但悟性不足的作家,更适合改编剧本,不会扭曲剧本的本意。
他递上《我的抗日》的序章和第一章剧本,说:“孟老师,能不能尽快将剧本改编成二十万字到三十万字的小说?你要是同意了,我等下叫人送来游戏内的实景建模图,景色根据那个上面描写。”
“我看看。”孟老师接过剧本,大略地看过后,叹服道:“这是轲老师的手笔吧?看看这叙事结构,看看这人物感情,看看这思想深度……”
轲编剧不会居功,赶紧撇清:“思想深度可不是我的功劳,是王老板找到这个精神内核的。”
孟老师翻过剧本,心里有谱了:“剧本里面的东西都全着,给我十天的时间,我就能改成小说。”
“十天时间?那你一天要写两万多字了!”王不负吃惊道,能写这么快么?
“剧本里面的对话是现成的,稍微调一下语气就可以直接抄上去,剩下的就是环境、人物还有战争的描写。我恰好擅长的就是描写,脑袋里面的画面不用推敲就可以写到纸上。”孟老师指着房子里一摞摞的文稿,自得地说。
王不负立马就信了,这些密密麻麻写着文字的纸张,是比什么言语都有力的证明。
他又问最关键的问题:“那孟老师,这个报酬你看如何来比较好?”
“这你看着给,多少都无所谓。我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出一本书。”孟老师对价钱看得不重要。
失望那么久,什么东西都磨平了,反而看得淡,现在孟老师根本不想着钱,只是想告慰几十年的遗憾罢了。
王不负想了想,说:“我提两个选择,你看着选一个。一个是我出五万块,买断这本书,以后的盈利和你无关。二是我现在不给钱,给你版税的三成。”
“五万块?这么多?”孟老师呆了。
王不负见孟老师怀疑,解释说:“对我而言,五万块不算什么大钱。这本书我觉得可以卖的很好,给你五万块钱肯定是少了。”
“五万块?真的是五万人民币?”孟老师的爱人也不做饭了,扎着围裙就冲出来,惊喜万分,“我家老头子这么多年亏本买纸买墨水,今天终于看到钱了!王老板,中午我们一定要请你吃饭!”
“等一下!”孟老师止住他爱人,斩钉截铁地说:“我还是挑那个分成的选项。”
“老头子你疯了啊?五万块呢!你选分三成,能拿到五万块么?”孟老师的爱人不敢置信,觉得孟老师应该是早上在外面中了暑,脑子烧坏了。
“这事我做主,你别管!”孟老师很坚定地对他老婆说。然后又向王不负说:“我主要是怕书卖不到那个价,让你吃亏。我多拿少拿无所谓。”
“那行。十天后我来拿稿,等小说出版之后,得到了盈利,我们再分钱。”王不负答应了,牵着夏瓷离开。
“他们家的不可明说之恶似乎又壮大一些了。”夏瓷仰头看着王不负,很担忧地说。
“没事。最多一个月,他们的可不明说之恶就会被我击败。”王不负胸有成竹地说。
小说版《我的抗日》推向市场,是游戏宣传战略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王不负十天就能拿到《我的抗日》小说稿,这速度超乎王不负的想象,算是意外之喜。小说早一天上市,也就早一天为游戏造势。
凭借玩家对游戏的期待,还有小说本身的质量和思想深度,加上到时候还会有青瓷科技的推广,根本不愁销量。
孟老师选择分成,不仅不会吃亏,反而将获得更多利益。
到时候再带夏瓷来看看。王不负心中决定。
夏瓷感觉到这里的“不可明说之恶”,其实就是长久以来,因为孟老师的不得志,他们夫妇心中产生的失望和怨气。等分成到手,所有负能量自然消散。
孟老师的老婆看人都走了,木以成舟,气得不打一出来,眼泪哗哗直流。
孟老师好声好气地劝:“刚才人家大老板在这里,你怎么都没好脸色呢?就为五万块钱啊?”
“五万呢!你还觉得小钱啊!”
孟老师只能向她解释自己的打算,说:“唉,你看这剧本,上面写着‘第一章’啊,而且最后也没有结尾。这说明什么?说明还有第二章的。王老板现在赶时间,给我五万让我来改编,第二章就不见得让我来了。现在我要分成,得到的肯定没有五万块,但给王老板留下了好印象啊!说不定他一开心,把第二章给我做呢?第三章呢?”
孟老师其实也有心眼的,不想让这成一锤子买卖,指望能以后也能改编《我的抗日》第二章甚至第三章。钱不钱真无所谓,能在印刷品上署名就行。
“那你要写多少字啊!”孟老师的老婆还是想不通。
“我多写些字怕什么。薄利多销懂不懂啊。”孟老师说。
突然,孟老师意识到轲编剧还没走,赶紧道谢:“轲老师,今天您给我这个体育老师一个机会,我一辈子记住。等分成拿到,我请您吃饭!”
“那个再说。我就是跟你提前说一声,你选择了分成非常明智,最后到手的钱肯定比五万要多得多。”轲编剧没走,就是想提醒这位说一声。怕孟老师到时候范进中举,好事变坏事。
“啊?”孟老师没明白过来。只分到三成就超过五万,那岂不是说整本小说起码要卖到超过十几万本么?
“你心里有个准备就行。弟妹,家里到时候买瓶速效救心丸备着。”轲编剧说完,也起身告辞了。
轲编剧比孟老师更明白文化行业的事情,很清楚,小说版《我的抗日》绝对会大卖的。
一本书好不好买,精彩程度放在第二位。第一位就是话题性。《我的抗日》中,那话题性绝对是无出其二,很快就会引起越来越多人的注意。
来之前王不负就说了,小说出版后报酬怎么分配。轲编剧早就把可能拿到多少,猜了个大概。
第九十章买下出版社
青瓷科技要出书,和哪家出版合作?如何分成?王不负嫌谈这种事情麻烦,准备直接收购一家出版社。
出版社太小不行,没有能力推广小说版《我的抗日》。太大又臃肿,而且买了也不划算。正好在南江这里,有家小型出版社连年亏损,老板正打算转手呢。
王不负还未做大前,被何轻烟带去参加政商聚会时,见过这位老板。当时王不负每个月亏损八千块。而现在,王不负的盈利能力已经超过这位老板了。
这老板姓白,来见王不负的时候,上来就叹服得不行,“果然还是何总的眼光独到,早看出你前途无量了。唉,我投资那么多生意,互联网企业也投不少,都亏惨了。却偏偏错过你。要是当初眼光准些,给你投点钱,该有多好。”
王不负问正事:“你的出版社亏损得厉害么?”
白老板实话实说:“我这也是两年前从别人手上接下来的。我本来以为能以此为跳板,杀进文化行业的。没想到接手几年间,出的书卖的都不怎么样。亏损谈不上,就是不赚钱,而且最近事情特别多,还有竞争对手为了挖人使绊子。烦死了个人。”
“那么推广能力怎么样?”王不负问。
“推广也就一般般,新华书店的渠道都没打通。博众书店的渠道倒是有,不过都没有出过大卖的书,所以书店也不会把新书当主打来运作。”白老板面对王不负,不敢天花乱坠地乱吹。能不能转手出版社是其次,关键是别得罪这样一个谁都看不懂的年轻人。
“能卖进书店去那可以了。我买下来。”王不负当即拍板。他现在急着用,等不了挑三拣四、货比三家了。
“行。”白老板没想到王不负这么痛快,也不废话,赶紧答应。白老板当初买出版社只是投资而已,没什么战略上的考虑。既然出版社不赚钱,那就是不良资产,能清掉总是好的。
出版社名叫“风花”,出版的书籍都是一堆心灵鸡汤类的文集。这种书都是你抄我、我抄你。看到蚂蚁搬虫子,居然能看出“坚持是人生的唯一奥秘”,但接下来又能领悟出“放弃是最为可贵的智慧”。话都是两头来回说的。这种文集,不是很有名的作者,一般没多少人买。
王不负带着夏瓷上门去看。风花出版社位于一栋写字楼里,大概也就四间办公室,员工有十六人。
总编已经听说了换了东家,现在出版社成了青瓷科技旗下一员。青瓷科技的神奇有目共睹,但是这可是传统的出版行业,青瓷科技也能有所作为么?还没等他想透,青瓷科技的老板就上门了,赶紧接待新老板。
“王老板,要不要看一下我们目前的运营情况?”总编问。
王不负一进来就感觉这里管理混乱。东西乱放,脏乱得很。有的编辑吵架一样地大声催稿,到处都有人走来走去,不知在忙什么。
王不负奇了,问总编:“大家都在急躁什么?”
“我们最近有点麻烦。”总编尴尬了,他们现在出了状况,还换了新老板,压力巨大。小心翼翼地解释说:“我们出版社主要的产品的青春励志读物。最近省内有家大出版社,也打算进入这个市场,在挖我们的作者。”
“你们让他们挖。不用管这些作者。谁要走谁就走,不用拦着。”王不负对心灵鸡汤的市场一点也不在意。作者都走了更好,让编辑们可以全力运作小说版《我的抗日》。
总编有些汗,心想青春读物是自己这出版社的生命线,就这样放弃了,还出什么书?难道青瓷科技准备拿风花出版社当擦脚布,出完他们要的书后,就任出版社自生自灭了么?
总编没时间多琢磨,说:“现在的情况真的很棘手。我们以前为了避免他们转换门庭,和他们都签了合约。现在他们全在拖稿,准备逼我们就范。本来都和印刷厂和书店谈好了计划,现在全乱了。”
王不负想了想,问:“拖稿的人是不是违约了?”
“肯定违约了,你想告他们么?不太划算的。”总编解释。
王不负决定快刀斩乱麻:“既然违约,那还不好办?所有违约的作者,全部赶走。”
总编吓了一跳,以为王不负不知道出版行业的深浅,连忙说:“这样的话,我们就没有书可以卖了。挖掘新作者速度可是非常缓慢的!”
“这你不用担心。我买下这家出版社,就是为了出一本书。作者多的话,我还觉得你们会分神呢。”王不负毫不在意地说。
总编犹豫不定,“王老板,就为了出一本书,把作者全清了?那书出完以后,我们没有作者怎么办?”
“你们现在这么被动,全是因为出的书销量平平。假如出了本大卖的书,还愁没有作者么?”王不负信心十足。
确实是这么个道理,总编心想。风花出版社最近几年里,销量最好的书也就是五万本而已,作者不挣钱,出版社也不挣钱。青瓷科技那么神奇,说不定也能提供一本上佳的作品。
总编好奇起来:“王老板,你要出什么书?是不是青瓷科技的发家史?或者你对互联网的理解?”
现在最火热的公司,非青瓷科技莫属了。这家不走寻常路的公司一夜爆发,赚了钱后,就自觉地承担起了社会责任,正面形象非常鲜明。王老板作为这家公司的创办者,要是出本创业心得的书,绝对可以大卖的。
总编越想越觉得靠谱。出王不负的书以后,风花还可以完成转型,不用再盯着只出哄失恋小女生的作品了,以后出更多专业类型的书籍。
没想到,王不负很认真地说:“青瓷科技要为即将推出的新游戏宣传造势。我要你们出的书,就是以游戏背景写成的小说。过几天就能完稿。到时候我拿给你,你们尽快让小说上架面世。”
总编听傻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再次确认道:“你要出游戏小说?而且还没写完?”
“对。你们现在就开始跑销售渠道。等拿到书稿之后,尽快完成校订,然后印刷出来。”王不负点头说。
听完王不负的要求,总编觉得自己心好凉,完了,这位老板是玩票来的。就为了出一本游戏书,把整个出版社的基石都扔掉了。游戏小说?那能卖钱么,还是没发行的游戏小说,能卖得好就怪了。出完这本后,无书可出的出版社还怎么维持啊。
总编心知自己只是个打工的,但毕竟在风花干了十几年,从实习编辑一直做到现在的总编位置,感情很深。想要尽力再劝一劝。
“王老板,这家出版社虽然没出过多少大卖的书,可是毕竟这里的编辑们都把自己的十几年耗进来了。工资不多,可也是大家的工作啊!”
总编说得很委婉,意思是怕王不负玩票之后,直接解散出版社,那么十六个员工就失业了。
可王不负却以为这位在换了新东家后,商量着让出版社的员工加薪呢,很豪爽地答应了:“没问题。等书大卖之后,我给你们发奖金,并且涨薪水。”
这哪跟哪啊!总编无语,更加悲观了,觉得出版社已经摇摇欲坠,马上人人都得去找新工作。
王不负想起一茬,说:“你们在和书店谈的时候,先和他们讲,青瓷科技的新游戏会出卖一百元的典藏版。只要他们想要卖青瓷科技的游戏,就必须先卖小说。大概你们能轻松一点谈下来。”
“好。”总编答应了,心里其实不以为然。他只运作过书籍,不明白为什么承诺拿游戏让书店卖,书店怎么就会答应卖游戏小说。而且,现在八字还没一撇,游戏没做出来,游戏小说也没完成呢。
见王不负要走,总编连忙问:“游戏小说卖多少钱?”
这个问题王不负还真没想过。现在的他,对钱没有丝毫概念,更别说定价了。问:“出一本二十万字的小说,一般卖多少钱?”
“……一般卖十五块到二十块。有名气的作者可以卖得高过这个价格。”总编更无力了,新老板连书籍怎么定价都不知道,来搞出版社还能有好?
“那一本书就卖十五块钱吧。”王不负拍板了。
“十五块……这得卖超过五万本,才能开始赚钱啊!”总编呆了。有的书定这个价,卖得虽然好,但其实赚得不多。卖十五块钱的话,一本书也就只能赚两三块。出版社还怎么运作?
“五万本?太少了!小说版《我的抗日》绝对卖得比这个多,肯定有得赚。”王不负自信十足地说。
总编做了那么多年的出版,知道卖五万本可不是个简单的目标。一本游戏小说,能卖出那么多么?
他哭丧着脸,心说你家大业大,不在乎这点小钱,可风华出版社要赚钱啊!你玩票过后,把我们一脚踢开,我们怎么办?
等新老板走了,总编垂头丧气地目前的状况一说,编辑们各个都傻了。
把作者们全都解约,专门用那么低的价格运作一本还没写出来的游戏小说?编辑们和总编的第一反应是相同的,自己的工作看来是看不长了。
第九十一章提前交稿
一个编辑心惊肉跳地哀求:“总编!你能不能找新老板说说好话?我现在不能失业啊,我老婆才查出胎动,已经辞职在家静养了。两个人都没工作的话,还不起房贷啊!”
这些编辑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哪个能随便失业?都感同身受,要总编再向新老板求求情。
总编长长地叹了口气,无奈道:“这事已经定下来了。我们能做的,就是让那本游戏小说卖得尽量更好一些而已。你们现在跟所有违约作者解约,然后全力给这本游戏小说跑书店渠道。我们只能背水一战了!”
听到“背水一战”四个字,出版社里十六名员工都有些悲凉壮烈的心情。到现在还没写的游戏小说出来,尽快上市……这书质量能高得了?能卖得好算是见了鬼!
但现在这状况,也只有按着总编说得来。尽可能地找书店谈下一个好位子,让游戏小说让更多读者见到。读者基数一旦增加……说不定就多几个冤大头买回家垫书桌呢?
……
风花出版社一共有二十四位签约作者。这些小作者没有笔名号召力,议价能力不高,能和出版社签约就等于有了出版保证。现在他们被省内大出版社看中,大出版社能提供更好的合约,自然心动。
可是他们和风花这里的合约未到时限,也无法自然解约,就干脆联合拖稿,逼风花就范。
负责牵头拖稿的作者,在风花二十四位签约作者里面,卖的最好。因为人长得不错,出版的时候把他的照片放到书的背面,就有很多小女生愿意买回去看。每本书的销量都能达到甚至接近五万,所以这位作者是最想跳槽的。希望有大出版社做推手,能把书铺得更广,获得更多读者。
“什么?你们要主动解约?”这位作者接到总编电话,又惊又喜。
总编叹了口气,心情低落地说:“我签过二十多位作者,最看好的就是你。当初你被十几家出版社退稿,只有我愿意帮你修改结构和文笔,让你有了点名气。你为什么要牵头搞这种事呢?”
“风花太小了!你们只在南江有点影响力,而我想把我的书卖到全国去!”作者野心很大。
总编有些怒了:“你知不知道,要不是因为你带头闹事,我们出版社也不会换新东家,更不会即将倒闭。十六个编辑,都帮你修改过文章,都帮你推广过作品,你就为了自己,害大家失业?”
作者无动于衷,很冷血地说:“你们自己没实力,怪我不听话?你要是有百明出版社那样的渠道,还用担心我们跑么?”
“唉。”总编长长一叹,自责当初养了一条毒蛇,害整个出版社的编辑都跟着遭了殃。要不是当初他签下这人,这人也不会产生野心而闹事,自然也不会让白老板头疼,最后将出版社转卖给青瓷科技。
总编又悔又恨,却不说什么恶言,语气很是平淡:“你现在自由了。因为你违反条约时限交稿,所以我们免除你的签约资格。你去找别的出版社签约吧。”
“你不追究我的法律责任?”作者不敢置信这么容易。
出版社都要倒了,想追究也没辙。总编无奈地说:“我们先不追究你的责任。”
“哈哈。既然签约作废,我就可以签更好的合约了。”作者高兴起来,问:“风花要是倒了,我给你在百明出版社介绍一个职位,怎么样?”
总编沉默片刻,挂了电话。心中悲叹,如今世道,尽是小人得志!
他一手捧起的这位年轻作者,不仅不知恩图报,反而带给出版社一个灭顶之灾。
很快,解约的消息就传给了二十三位作者。还有最后一位没有通知,因为最后这位作者的交稿时间还没到,不算拖稿。
“总编,这最后一位作者要不要打电话解约?”编辑问。
“我给他打电话问问吧。”总编心力交瘁,拨通电话,说:“我是风花出版社的总编辑。”
电话里一个女声惊喜万分,说:“总编?你是来问书的进度么?没什么问题,我可以按时交稿的。”
总编听到声音愣了,他对这位女作者没什么印象,问:“你知道那些作者拖稿的事情么?”
女作者以为总编怀疑她,急急忙忙地说:“知道。他们来找过我,不过我没答应。毕竟我投稿投了好几家,才有你愿意帮我出书。我会按时交稿的!”
总编这就想起来了,这位女作者出过一本书,也是心灵鸡汤类的。和别的作者这里抄抄那里改改不同,女作者全都是自己想出来的东西。不过卖得不是特别好,只卖了两万多本。所以出版社并不是特别的重视她。
没想到,在这样的关头,只有她还认真地在写作,没有落井下石。
可总编不能不把现在的情况向她说明:“老实说,现在出版社遇到了一些问题。二十四位签约作者除了你,全都解约了……”
说着总编把目前的情况介绍了一遍。
女作者半天没说出话,估计也听傻了,好久才有些怅然地说:“我先把书写出来吧。是风花让我成为作者的,我不想解约。”
“谢谢你。”总编感动得难以言喻。患难见真情,有些人对轻易得到的东西弃如敝履。有些人很艰难地奋斗很久,收获的回报远不如别人坐享其成,却异常珍惜。
总编心中决定,给青瓷科技出了那本游戏小说后,要尽最大努力把风花撑下去,用最好的渠道帮这位女作者推广她的新书。
……
整个风花出版社挂到青瓷科技的名下后,也没有书可以运作,只能一门心思为小说版《我的抗日》做准备。
他们以前上门找书店,基本都和孙子一样,要说尽好话,才能把书摆到不起眼的角落去。他们以为这次也是这样呢。
没想到,各处书店的采购都很热情。
总编专门出马,找在南江规模仅次于新华书店的“博众书店”商谈。以前他都要等很久才能见到采购经理,而这次却奇了,采购经理主动推延了自己的安排,接待总编。
青瓷科技这么厉害?总编心想。
“你们风花出版社现在找到了个好东家啊!”采购经理哈哈笑道:“什么时候出青瓷科技的创业经历?这书肯定卖的好。”
“……”总编恍然大悟,难怪采购经理这么热情呢,原来打着这个心思。不过并不奇怪,就连总编自己之前也这么想过。他叹了口气,说:“不是致富经历。青瓷科技正在做一款游戏,你听说过吧?”
“不仅听说过,我还看我儿子玩过,虽然是个试玩版,但非常精彩。怎么,青瓷科技这次是不是把游戏交给我们书店来卖?”采购经理问。
青瓷科技之前出的《狂潮》,销量简直把人惊呆了,五一黄金周就破了千万,现在还得了?可惜书店没办法从这么庞大的销量中分一杯羹。
总编看着采购经理的摸样,有些底气,复述王不负的话说:“青瓷科技的新游戏,打算出个‘典藏版’,售价一百元。但是要放到书店卖的话,必须先卖他们出的游戏小说。”
“游戏小说?没问题。多少字?定价多少?”采购经理很干脆地说。
总编这几天老觉得自己耳朵不好使。以前采购经理可从不会这么好说话的!
但想起王不负给定的价格,总编就无语了,说:“一本书十五块钱……”
“十五块钱,嗯,青瓷科技确实不用靠卖书赚钱,不亏本就行,这个价格可以理解。”采购经理点点头:“行,我可以给你批一千本。先拿一千本来卖卖看。”
总编惊了个呆,两句话的功夫,就定了一千本?这么简单?
说不定……总编心想,说不定做这游戏小说,不仅不会亏本,反而真能赚钱?
“对了,我另外和总公司的采购部说一声。要是总公司打算买,那销量就有保证了。”采购经理说。
……
距离找孟老师谈好已经过去九天。
王不负正在办公室里忙,云润的安全部打电话来,说楼下有人找。根据云润保安的描述,那人浑身腱子肉,凶神恶煞,非常危险。自称是中学的体育老师,但是抱着一叠稿子,说是帮青瓷科技的新游戏写小说。
肯定就是孟老师了。王不负连忙让保安放人。
孟老师上来后,埋怨道:“我都说了,我的本职工作是体育老师。写作只是副业,他们偏偏不信。”
“你把小说提前一天写完了?”王不负惊奇万分。
“对,这几天我下笔如有神。不用构思,只要把剧本在我脑袋里的印象描写出来就行。你看看?”孟老师递上一叠文稿。
王不负拿过来看。
和在孟老师家看到的作品一样,描写简练到位,生动形象。因为有了轲编剧的辛苦构思,故事线和内涵都有了,导致整篇小说读起来赏心悦目,扣人心弦。
“很好!”王不负很是满意,“我这就拿给出版社,开始校对,申请出版手续。争取在这个月底前让作品面试,你再耐心等一段时间,拿到了版税我会第一时间交给你的。”
第九十二章游戏小说版大火
“钱不钱都无所谓。”孟老师觉得也就几万块钱,不太在意,反而更关心第二章给谁来写,商量道:“王老板,你看我写得也顺手,要不然为了保持文风统一,第二章也交给我做吧?”
“行。《我的抗日》是三部曲,都给你来写。”王不负也偏向孟老师这样描写功力深厚、却不往里面加私货的作家,当然十分满意,不打算没事找事,随便换人。
孟老师达到了目的,心满意足:“那就好。王老板你先忙。我走了。嚯,瞧瞧这大楼的派头……”
等他一走,夏瓷就小跑到王不负面前,惊叹道:“哥,你削弱了不可明说之恶附在那人身上的力量唉!好厉害!”
“哈哈。”王不负笑了。
……
小说版《我的抗日》很顺利地出版了。
“博众书店”的南江采购经理报上去后,其总公司老总为了能销售《我的抗日》游戏典藏版,一下子订购了三万本小说。加上风花出版社最近跑出来的其它渠道,七月二十日时,已经有五万本小说版《我的抗日》分散到全国各地书店,等待上架。
最拼的就是“博众书店”,老总直接下了死命令,要各地分店就要在七月二十日时候,将小说版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当做知名作者写成的畅销书来发行。
于是,没有任何事前宣传和炒作,这本小说就这么安安静静地上架了。
不用宣传和炒作,只要是年轻人,都听过《我的抗日》这个名字。他们一开始或者到书店去吹冷气,或者专门去挑书看。结果看到《我的抗日》,都有些新奇。然后翻看。
这一看,可就停不下来了!
孟老师最擅长描写,这次,他不仅有轲编剧的剧本支撑剧情,还有游戏原画作为参考。读者只要翻开小说,光是阅读就能在脑中自动展现出图象。随着剧情的推进,那画面越发的波澜壮阔,如同史诗。
描写得这么精致,却不拖沓。剧情的推进速度极快,人物在大时代下命运的骤变、情绪得转化都恰到好处,自然圆滑。
这本小说叫《我的抗日》,副标题居然是“第一章”,和青瓷科技的那个分成三章发售的游戏有什么关系么?
读者们好奇起来,再仔细看封面,只见上面署名的有两个人,一个姓孟,一个姓轲。
在书的背面,则有“根据一路军幸存战士、长春老兵之家数十位抗日老兵的口述,整理而成”这段话。
有“老兵之家”四个字,那肯定是青瓷科技的手笔了。读者明白这本小说和青瓷科技的游戏一脉相承,就放下了心。不再细看,拿着就去交钱,就当给老兵之家捐款了。
孟老师笑眯眯地在书店里面乱晃,没事就走到收银台那里。要是有人拿《我的抗日》结账,他就开心得不行。
努力了几十年,终于让文字印刷成书,让他终于看到坚持了几十年的梦想开花结果。虽然这本书是孟老师和轲编剧合著的,但他有自知之明,现在这样已经很满足了。
……
第一波购买小说的,大多是最熟悉青瓷科技事迹的年轻人。当他们看完整本书的时候,简直心悦诚服。
青瓷科技就为了做一款游戏,居然编写出这么无可挑剔的剧情出来!只是剧( 重生大玩家 http://www.xlawen.org/kan/19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