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部分阅读
道:“你……你敢在少林杀人!”
方歌吟神智未复,摸咽喉站了起来。
铁花毗眶欲裂,指方歌吟道:“你杀了大师兄!”
方歌吟茫然。
铁心忽然沈声喝道:“摆十八铜人阵!”
他的话一说完,雪地上多了十五条黑影。
十五名铁一般肤色、铁一般眼光、铁一般神情,铁一般衣饰、铁一般步法、铁一般架势的僧人。
※※※
铁心、铁树下铁花三人身形急旋,如一苹陀螺在旋转中般急,而又中心稳定,一下子便渗进那十五名僧人处去。
那十五名僧人也旋动起来,在月光下、雪光中,十八人衣袂翻飞。
方歌吟发觉自己一下子既没了出路,也没有了退路,不单如此,连左冲右突的路、上跃拔起的路、下盘闪窜的路都绝了、塞住了。
这十八个铁衣僧人架式一摆,方歌吟立刻变得没有路了。
少林派,以铁字辈十八个僧人设下的,十八铜人大阵。
※※※
十八铜人,名动江湖,但只出现在少林寺中,却已誉满天下。
要进少林投师学艺,幸蒙收录,而且打好根基的,要进的是“少林三十六房”,练成各种基础的武学,才能有望把“少林七十I一技”,学上一二种绝技。
而未学成,要出少林,则要闯名震天下的“木人巷”,不走“木人巷”,只得过这“十八铜人阵”。
未学满却要下山的弟子,胆子够大,心气够傲,否则那敢提前下山?而且武功都一定出类拔萃,特别的好了。
可是他们都情愿走那英雄难过的木人巷,而不愿闯十八铜人阵,十八铜人之难过,可见一斑。
他们有幸能过关,到了江湖,都是武林中令人翘起大姆指的好汉英雄,所以少林的“木人巷”、“十八铜人”也誉满神州。
“十八铜人”当然是人,不是铜,更不是擦上铜粉的人,而是练得一身铜皮铁骨好武艺的少林健人。
这些方歌吟都听过,可是今日才见过。
他见到的时候,已无路可走。
※※※
他不想闯阵,但十八铜人阵已发挥开来,随时可以取他性命。
他本不想打败这名符其实的铁肩,然而铁肩已给他情急之下,打得生死不知。
他原尊重少林,现下却莫名其妙,在少林寺中闹得如火如荼。
他自己也不知道现在武功有多高,他只发觉白皑的雪地上,人影飘错,拳法突异,但他全力出手时,那十八名僧人,也拦他不住。
他不知道他现下的武功,已直逼“三正四奇”了。
※※※
方歌吟金虹划动,要冲出一条路来,十八铜人虽挡他不住,但衣急袂飘,也随他冲出。
方歌吟依然在包围之中。
于是他冲入少林戒律院。
他冲进去的时候,不知是戒律堂,只觉殿内都是粗眉大目、凶神恶煞的十八金像,还有十八般武器,样样齐全,怵目森然,倒不像寺庙,而像地府刑堂。
方歌吟手下慢得一慢,“砰”地左肩被击中一记,他内力高强,身形一晃,便就没事,对方第二掌又照头打来,方歌吟怒叱一声,“血踪万里”就挥酒了出去。
这“血踪万里”是“天羽廿四式”中最杀气凌厉的一剑,那僧人哇地一声,胸协间有一股血箭标出。
方歌吟失手又伤了人,心里一慌,十七名僧人,都拼红了眼。
谁说出家人不怒无慎?
佛门也有一怒动天的狮子吼。
※※※
九道凌厉的掌风,当胸击到。
八道犀利的掌风,从后袭至。
方歌吟忽施“八卦门”的八卦游身法,然后“一鹤天”,外走少林迷踪,内行武当“九宫步”,一下子,像一块树叶一般,在掌风到掌劲未发之前,“吹”了出去。
前九后八道掌风击空,交撞在一齐。
后面少了一个铜人,功力较弱。
后方的八人稍稍一滞,方歌吟知道那是破绽,他的人就“飘”了出去。
他掠过人墙,一个闪电般的“鹞子翻身”,半空“蜻蜒三抄水”,已到了一座罗汉像上。
他立即就要掠出去。
铁心已至,双拳破空击到。
方歌吟还是掠了出去。
间不容发,方歌吟影跷一闪,铁心收势不住,双拳打在神像额上。
“蓬砰”!神像额前竟给打得稀烂。
方歌吟飞上另一神像,那神像好似是梵经中的因揭陀竺,他才一到,足尖一点,立即又起,铁树大师一双铁脚,立刻踢空,“崩”地踢在神像上,神像又稀哩花啦塌了一角。
方歌吟两度借力,仍无法闯出。双手一抱,抓住一名执琵琶的尊者脖子,但就在这刹那间,铁花又至。
铁花恨极,要把方歌吟的脑袋打成砸烂的豆腐花一般。
方歌吟见势不对,死力缕住那夺者金刚的脖子,用力一施,借激荡之力,越空飞起,铁花双掌,又告不中,铁肩在地上悠悠转醒,大惧叫道:“小心神像……”
话末说完,“吧啦”一声,神像又被击成粉碎。
这下十八铜人俱怒极,红了眼睛,紧了拳头。
方歌吟藉力一荡,眼看要荡出殿门。
他准备一出寺门,便全力闯。
但他只差一线就要飞出殿门,忽然“飞”来了一人。.
这人快得似箭,轻得做叶。
激箭!
轻叶……
那人半空中就托住方歌吟。在方歌吟未及挣扎之际,已点了他五处|穴道。
方歌吟登时动弹不得,那人把他放到地上来时,又已解了他的|穴道。
这一点一解,只是瞬息间人影交错的功夫。
只听这人道:“不行,不行,这儿毕竟是少林寺,老纳不能趁奶不备擒你。”
方歌吟只来得及见到来人是一名鹑衣和尚,只见大殿上的僧人纷纷垂目稽首:
“师叔。”
※※※
这老僧面背正殿,正殿内香烟缭绕,金碧辉煌,不知供奉的什么神氏。
唯两旁的神像却被打碎了不少。
那僧人背对灯火,故看不清楚其轮廓,只见他两边一阵扫瞄,啧啧叹道:“阿弥陀佛。可惜,可惜,这长孙大师雕的神像,白费了心血。”
他脸侧向时,七星灯幌了一幌,方歌吟猛看清了他,吓出一身冷汗,原来这人不是谁,正是少室山上小食铺中那一名又老又倦的带发和尚。
※※※
那老和尚斜眼看方歌吟道:“你认识我么?”
方歌吟骇然点了点头。
老和尚露出又嫩又霉的黄牙笑道:“不,奶不认识老僧,老僧是天音。”
方歌吟呆立当堂。
少林天音,就是戒律堂堂主。
少林的戒律堂,掌管大权,甚至是入门子弟审核人品武艺的第一关,更俨然是主持武林和少林正义的地方。
如果少林掌门犯过,少林戒律院的主持,也可以法器来惩罚方丈,或牵制之。
谁也没料到:堂堂戒律院住持,竟是相貌如此猥狙不堪,赢弱病瘦。
许多少林子弟?纵然身份极高,也未必见过天音。
少林寺极大,门徒极多,而且各守各之职司,亦不能一一认识同门,何况佛门中人,本就是无亲无念的。
而且天音本就是神出鬼没的人,他可以出现在任一处,在少林同门犯了过时赫然出现,严厉地处罚同门,他的职份,本就不必要人认识。
但是少林天音在现下少林寺内的身法,仅次于掌门方丈天象大师,以及达摩堂天龙大师而已。
据说天音大师的武功,已直追“三正四奇”,尤其当他查出祁连山郝进通、邢畏、郁九夫的“三耳狂魔”化装寺僧,混入少林后,那一役他总共用了二十一招,便把这三名名震江湖的恶魔诛杀,更使他在外界的声誉,几已取代了佛门享有盛名,如日当中的天龙大师。
※※※
方歌吟遇上天音,他便知道,今晚凶多吉少了。
天音笑笑:“你今晚凶多吉少了。”
方歌吟心下一凛:“大师,请听在下……”
天音大师叹道:“老僧见你在山下,尚有礼仪,不忍杀你,谁知你惩铜板等人后,居然还闯上山来,又打入戒律院中之毁我神像……这下可饶奶不得。”
方歌吟急道:“大师我……”
天音双袖一拂,佛然道:“不用说了,接招吧!”
天音双袖仅仅一拂,一股狂澜,直卷方歌吟。
这是少林有名的“铁衫袖”神功,方歌吟反拍一掌,与狂风交接,只觉全身一震,来势竟如此的巨大、无匹、像怒涛噬舟一般,卷了过来。
方歌吟一震,天音也微微“咦”了一声。
他一上来就擒住了方歌吟,觉得自己身为长辈,不好如此,所以放了他再战,心里当然是十拿九稳的。
谁知道而今功力一撞之下,自己发出劲道愈大,对方同挫力愈强,就算宋自雪亲至,他自信也可与极其自傲的“大开碑手”的掌力和“般若神功”震退之。
但这小子的内力竟……他却不知道,方歌吟的内力,是“百日十龙丸”的奇效神助,天音内息再高,它的效力亦为之加强。
原来天音,虽一身病容,但武功以内力及轻功最高,他的内力走“般若神功”,外功则为“大开碑手”,一身轻功,兼修“七十二技”中的“飞檐走壁”,尤在天象十天龙之上。
方歌吟并不知此,他双掌一支,接下一击,心头大骇,见对方双袖卷来,一发内力,一如刀削,稍为一怔,已被袖风削中,宛若中刀,腕上一片殷红。
方歌吟猛地身退,天音形同魅影,飞闪而来,方歌吟“铮”地抽剑,一招“石破天惊”刺出。
方歌吟所中的刀,正是“大开碑手”练到极至,不但手可开碑裂石,连任一可运上功力的事物都可以做到碎岩破砖之效,方歌吟算是拔剑退身得快,否则一苹膀子,真要被切了下来。
方歌吟一面退、一面打。
天音身形如蝙蝠般飞动,无声、如魅,有时贴住神像、有时贴在神桌,有时甚至在屋梁上倒挂下来,方歌吟只觉越战越心寒。
大殿的七星灯,被衣袂风劲摧得乍隐乍亮,大殿极大,晃蒙的灯火,无声的拼闹,使方歌吟越战越心寒。
这天音简直就像一苹蝙蝠。
又黑又老的蝙蝠。
天音在交手时,眼睛竟是翻白的,用耳朵来听约。
灯火几乎隐灭,天音在大殿、神像间飞来飞去,无论方歌吟怎样反击,他都能立即飞了出去。这个又老又弱的僧人,一身轻功,竟比鸟还要灵活。
方歌跨已换了七种派别、九种招路,但连老僧的衣袂都没法子沾到。
对方的反击只要一扬手,巨劲就源源涌出。
方歌吟打到一半,便想吐。
那掌劲虽末把他击伤,却薰得他几要窒息。
这时铁心、铁花两人已架娇小的女子,到了大殿,方歌吟在惶急中别头一瞥,灯光明晃,宛若水光,这样一照,竟然是桑小娥。
桑小娥乌发似流水一般,披在素白的衣上,张惶中那一眼,也不知是惊?是喜?
“砰”一声,方歌吟被拂中一下,“蓬”地倒撞在一尊神像上,神像被撞得稀烂。
桑小娥焦呼一声,那一声里,有多少关切?方歌吟不知,但他听了,热血上冲,死了,也值得了。
也不顾了!方歌吟藉背后一撞反挫之力,猛扑了过去,一剑“怒屈金虹”!
金虹怒屈,大殿中有若电光一击。
天音本来正在痛惜又击毁一神像,猛见金虹,人形又急飘而出。
金虹半途陡若雷霆,变作“长虹贯日”,连人带剑,追射而出!
方歌吟只求先击退天音,再救桑小娥,冲出少林,此生心愿已了。
他只记得桑小娥那声惊呼……天音大喝一声,长虹贯日走势无匹,他居然一袖卷住。
方歌吟暗一运劲,“九弧震日”,就要通了出去。
就在这时,天音的袖,忽然变成刀,以“大开碑手”之功力,迎脸斩了过去。
这是方歌吟第一次使“九弧震日”,全告无效。
方歌吟一剑反手刺手,吓退天音半步。让过一剑,但袖风仍扫中方歌吟,又由袖刀变作内力,震得方歌吟喉头一甜,几要吐血。
大殿灯火,几又一暗而灭。
天音大师阴阴一笑,又如鬼魅一般,双袖左右夹卷而来。
天音的双袖,时虚时实,时用“大开碑手”的袖刀,时使“般若神功”摧击,方歌吟无法应付。
方歌吟连吃二击,只觉头昏脑胀,眼见袖影如山,影如鬼魅,方歌吟他不知如何应战是好,却乍听桑小娥呼了一声:“哎!小心”
方歌吟心智半明,“天下最佳攻招”玉石俱焚就送了出去。
灯火明晃,那刹间,天音脸色变了。
那诡异的笑容冻结在脸上,天音的脸突然拉远。
不是拉远……是猛向后缩了过去。
那一剑天音接不住!
就在那一瞬,方歌吟变了招!
“天下最佳攻招”,变成了“天下最佳快招”“闪电惊虹”!
长空一道闪电!
殿下十八僧人,看得眼都花了。
金虹半空截上天音。
天音再退、疾退忽无退路,背后是因赤足尊者造像。
天音稍犹疑了一刹那他是戒律院的主持,他要保护这些神像,不能撞毁他们。
就在他瞬间的迟疑金虹已追上了他,击中了他。
天音惊叱之声,半途刹佳,“嗖”地一声,剑锋已在他左胸拔了出来,拔时如发剑一般快。
他立时看见自己的左胸近臂处一个洞:一个剑孔。
他照神楠像,滑落了下来,神像沾了血。
如果此时他还像蝙蝠,就真像一苹又老又盲的疲倦的蝙蝠。
※※※
十八名僧人,衣袂齐展,灯光急幌,已掠了过去。
他们扶起天音。
他们的限睛都瞪大,与天音同样的不信。
方歌吟他不信。
他不相信自己也能击败天音。
他不知道这四大绝招,虽传自宋雪宜,但其实来自一代大侠萧秋水所创的剑招。
普天之下,萧秋水几已难寻敌手,他把他武功精华,化作一些精简的招式,发挥出来。
他知道宋雪宜偷学,可是他不想揭破,反而故意一招一式,仔细练习,让宋雪宜尽得所学。
那时萧秋水已老了,宋雪宜只是个冰雪聪明的小泵娘,也许这一代大侠,故意让这敢作敢为的小泵娘,学一学他的武功,开一开玩笑也不一定。
而方软吟此刻用的,正是一代大侠萧秋水所创的。
这不是天音所能抵御的。
方歌吟发剑时,故意偏了一偏,故剑尖只把天音左臂附近刺穿一个洞。
但这剑无疑已击毁了天音的自信。
但并没有杀他。
第二十二章?战二十四罗汉
方歌吟呆了一呆,飞掠出去,一把抓住桑小娥,往外疾奔。
十八僧人,至少有一半振衣欲追。
天音卸微弱地道:“不要……追了……他剑下留了……情……”
僧人又伏了下来,天音叹息,翻无神的怪眼:“宋自雪当年,也……也不过如此。”
铁花恨声道:“少林寺岂容人随便来去!”
铁树犹不甘心:“让弟子去抓他回来!”
铁心却冷冷地道:“我看不用了。”
天音也渭叹道:“只怕真的不用了……我来了,廿四位护法已在寺门布署……”
铁花、铁树、铁心的眼神,就如见方歌吟的尸首一样。
□□□
廿四护法不是谁,就是达摩堂下廿四名高僧,世称廿四罗汉。
廿四罗汉阵,几与少林寺齐名。
若不逢大敌当前,这廿四名守护尊者,也不轻易出动。
达摩堂正是天龙大师管辖的。
天龙无疑是极端骄傲的人,他的武功直追师兄天象,管的事也不多,但每一插手,必定就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情。
现下钟声舒慢,如雪花轻飘。
但杀气呢?
□□□
杀气如在弦之矢!
□□□
方歌吟执住桑小娥的手,几乎脚不沾地的掠了出去。
桑小娥的手好冰。
她没有拒绝方歌吟的拉手,只是本能的缩了缩,然后放心的给他执住,两人在雪地上,掠过一幢庙宇,又一幢庙宇。
她没有逃难的感觉。
他也没有。
他在苍茫眨寒的雪意中,竟泛有一一种幸福的感觉。
他真希望永远不要掠出去,永远也不要有人来。
所以他一直没有找到原路。
可是当他找到原路同时也是唯一的退路时,都不禁倒抽了一口凉气:山寺门前已有二十四个人,黄袍红衿,动也不动,默立在雪地上,好像禅定了一般。
他们倒抽出去的空气,竟被逼了回来。
是杀气?
□□□
杀气扑面而来。
□□□
廿四个僧人,头顶好像地上的雪,一般光亮。
这二十四个达摩堂高手,无疑是少林寺中的精英。
方歌吟放开了桑小娥的手,那时桑小娥又开始发冰。
这廿四个僧人,还是没有动。
方歌吟大步踏了出去,为了桑小娥,他一定要奋斗下去。
这廿四个僧人好像没看见他走出来一般。
方歌吟清了清嗓子道:“诸位前辈,在下误闯少林,冒渎圣地,罪该万死,唯求让在下一了心愿,送这位姑娘回返长空帮后,即归此听凭发落,愿受宰割,决不尤怨!”
最后几个字,说的斩钉截铁,似断冰切雪一般。桑小娥水灵灵的眼睛凝住他,泪水欲坠。
少林廿四僧,连头也没有抬。
方歌吟扑前一步,大声道:“你们现在要杀我也行,只求网开一面,让这位姑娘回去。”
廿四名高僧,好似全然听不见似的。
寂静。
静寂如最震耳欲聋,反击方歌吟。
方歌吟受不了。
他想冲过去,却因桑小娥感动的眼神而站住,终于他再大声运功呐喊道:“我只求你们,你们放她回去。”
少林僧人,纹风未动。
桑小娥忽然说话,语音冰雪般明断:“不要求他们。”
“要死,我们……”
“齐死。”
□□□
方歌吟听了这句话,一切都无惧了。
生要能尽欢,死要能无憾。
无憾就好,还求什么?
但他还是要桑小娥能活。
冰封雪锁,有一天,还是有雪融的时候。
那时桑小娥还是会坐在枝头,像自己再遇见她的时候,春日里,小小的摇荡┅┅
方歌吟一扶桑小娥的心肩,轻声道:“我断后,奶先走。”
他们走出了几步,桑小娥回首,脸色凄怨,方歌吟这一眼,真是砰然心动;天下风雪正大。
就在这时,廿四个黄衣僧人中,前面两人,头不抬,一扬手,凌空拍出。
方歌吟、桑小娥离廿四僧足有七八丈远,一扬手之下,方、桑左右跃开,“砰、砰”二声,他们身后的黑色坚实寺门,飞了出去,直飞入寺内大殿,好久才“崩、崩”二声落了下来。
方歌吟觉得头上一阵凉风飒飒的,桑小娥鬓发如瀑布般激扬向后,这种掌力,简直摧打了他们心里的勇气。
他们刚伏下,又站起,想跃近在一起,但正如背后的寺门,被打得离了栓,飞了出去,分散了。
他们立刻被围住,团团围住,一圈十二人。
黄衣和尚在白皑皑的雪地上急走,方歌吟只觉目为之眩。
可是他更急,金虹剑不住斩杀。
他杀红了眼。
因为他知道桑小娥绝不是那十二人的对手,甚至以一战一,桑小娥都有危险。
他一定得冲出去。
□□□
可惜他冲不出去。
这个阵势,本就没有人能冲得过去的。
但包围方歌吟的毕竟只有十二人,原来数字的一半。
方歌吟连使“开道斩蛇”、“开天辟地”、“天河倒泻”,还是闯不出去。
一人扑近,打了方歌吟一掌。
这时桑小娥在那返发出一声惊呼。
方歌吟看过去,僧衣幌动,他看不到她。
他一口血就喷出去,吐得打他一掌的人一脸都是。
那人怆惶身退。
方歌吟回身一剑,“天羽剑法”最杀的一招,“血踪万里”。
两苹手指飞出,方歌吟又中了一掌,但他已藉势冲入那战团。
他冲进去的时候,桑小娥脸白如雪,闭上美目,睫毛在白哲的脸上,她昏了过去。
方歌吟一手扶住,他眼都红了。
他来不及看桑小娥的伤,但桑小娥不能死。
不能死不能死不能死!
方歌吟发出一声悲嚎,廿四个僧人,一齐旋转围住了他。
这大阵一合就是“廿四罗汉阵”,便无人能破。
但方歌吟却豁出了性命,就在廿四僧阵将合未合前,发出了“仰天长啸”。
廿四僧中,本就有人受了伤。
何况方歌跨已拼红了眼睛,拼乱了散发,拼红了衣衫。
廿四僧毕竟是出家人,见如此疯狂的血人,心头暗惊,居然给方歌吟杀开一条血路。
雪路无尽。
方歌吟还是走不掉。
他左手抱桑小娥,右手持剑,身法展动不便,他眼角已瞥见廿四僧衣袂闪动,又左右包抄了过来。
他拼命的奔逃:不能再被包围,不能!
再被包围则唯有死。
他死不要紧桑小娥不能死!
风狂吼,雪怒飞,他左右事物急掠而过,他提一口气,发足狂奔。
“嗖”、“嗖”二声,左右有两个僧人越过了他。
回身,伸手一栏,方歌吟却在千钧一发间弯了过去,往侧的方向狂奔。
就在这时,背后陡起一道急风。
这一道掌力,犹比开始那两道遥劈寺门的强。
方歌吟一低首,身体与地面几成平行,怀抱桑小娥,“呼”地一声,狂澜自头巾上掠了过去。
方卧吟却丝毫没有停止,也没有减缓速度,那人又被抛在后头。
这时背后又响起一个脚步声起先是三个,后来这人越过了其他两人,欲后步声变成了拳风。
拳风如急弩之声。
方歌吟头都没有回。
他不能回头。
他不能停。
“砰”地,拳头仅差两寸,便击中了他但拳风依然打中了他背心。
方歌吟吐气扬声,喷了一口血血降酒在自己身上,因为他已经窜过了血落的地方。可是风雪遍前路……
□□□
这时侯,前面忽然出现两个人。
方歌吟只知道不能给他们拦住,金虹一划,便待硬闯,忽见这两人不是和尚。
前面一人,一身白衣劲装,额系白巾,竟是辛深巷。
方歌吟心头一舒,乍听另一女音叱道:“人给我!”
叶三娘!
这时三柄飞刀,已掠过了他头顶,往后打到。
背后几声怒叱,一人负痛怪叫。
果然是叶三娘的飞刀。
叶三娘打出飞刀,飞窜过来,已接过桑小娥,抛下一句:“你自己小心!”返身就窜。
僧人怒喝,出手,辛深巷尾随叶三娘而遁,一面发出暗器,牵制住廿四罗汉的去势,一面向方歌吟抛下一句:“挺住且我们会回来的!”
方歌吟心头一热,大声道:“别管我,保护桑姑娘,这里我来料理。”
这时风狂雪大,叶三娘当先,辛深巷断后,转眼已走得无影无踪,方歌吟横剑回身,只见尚有十六名僧人,其他不是负伤,便是留下来照顾伤者,或回报寺中。
少林巍峨的建筑苍宏,在远处。
钟声急急传来!
□□□
方歌吟不怕:因为他已没有了顾忌。
□□□
僧人都纷纷停了下来。
□□□
一名僧袍染血的僧人怒道:“就是他,杀伤我们多人……”
另一名受了轻伤的僧人道:“逮住他就好!”
一名年纪较大的僧人沉声道:“他毁损了我们寺中不少东西!”
众僧七嘴八舌,都当他是罪魁祸首,对桑小娥等之远去也不再追,只要把他围住就好。
方歌吟嘴角溢血,苦笑道:“在下私闯少林,确属误会……”
他的话未说完,五六名僧人便已动了手。
还手还是不还手?
反正他只有七十日不到的生命,又何必作困兽之斗?
但他父仇未报。
还有桑小娥的生死安危?
他怀抱桑小娥,一颗心虽是狂热的,但所触及的躯体是冰的。
他还想再看她只要她真的没事、他才能瞑目。
莫名其妙的死在这里,他不瞑目。
何况,他还没弄清楚洛水渡中那假冒铁肩的是谁?
□□□
方歌吟决定抵抗,决定逃。
他在恍错间,先手已失,连闪避也来不及。
其他武学中,更来不及天羽剑法够快,却没有守势。
一支剑如何抵挡七八苹手。
方歌吟把剑一横,稳若泰山,神情远眺,彷佛遥瞻海天一线。
正是“海天一线”。
那五六名僧人,大吃一惊,那看似普普通通、随随便便的一剑,居然无瑕可袭,他们的拳头,再打下去。等于是自动把拳头送上剑锋。
他们只好缩手。
方歌吟连人带剑“长虹贯日”,“啸”地冲破一个缺口,无人敢攫其锋。
他发足狂奔,背后有人呼喝、怒叱,纷纷追赶、出手。
两名僧人,已迅速贴近,他们无疑在少林中学习轻功的,其中一个,还是“虎爪功”的高手。
那僧人一爪抓下来,如破空的五道流星呼哨。
方歌吟猛一吸气,长身一纵,那一爪“嘶”地一声,趴在他肩头上,方歌吟发力一标,肩膀一块肉,竟血淋淋的被撕了下来。
方歌吟吃痛,但头也不回,一招“血踪万里”就发了出去。
“天羽廿四式”中杀气最大的一招。
背后一声惨嚎,那僧人所负的伤,绝不在他肩上之伤之下。
另一个僧人,因要扶持伤者口而且也惧骇于方歌吟的剑势,居然没再追赶。
雪地茫茫,方歌吟还是可以冲得出去。
就在这时,只听背后追逐的声音都静止了。
只剩下一个很远很远的衣袂之声。
忽然那衣袂之声增强了,转眼间已到了方歌吟背后。
方歌吟还是没有回头。
那衣袂之声宛若龙腾。
只听背后的四五个僧人欢呼道:“掌门师弟来棉!”
方歌吟一震:天龙……
这时“呼”地一声,一金衣僧人已越过他头顶,猛回身,一掌回拍、掌心赤红……
方歌吟往前疾射之势,已无法闪躲,只好硬挨一掌,“砰”地一声,那人震开,方歌吟猛地一噎,只觉天旋地转,原来的几道伤势,一起发作……
他只觉眼前发黑,心道:也好,反正桑小娥已走了……还没想得下去,只见蒙隆间雪白天苍,呼啸之声不绝于耳,有人喜喊:“倒也、倒也。”然后一个金衣人影一闪,幌动不已……
天地那末大,却似没有他方歌吟容身之地。
他终于晕了过去。
序
未变初衷
三月十七日晚上的会议中,神州出版社通过了议案,决定要出版我的武侠小说:“血河车”故事系列,即“大宗师”、“逍遥游”、“养生主”、“人间世”四本一套全集,联同近日出版的“神州奇侠”故事系列:“剑气长江”、“两广豪杰”、“江山如画”、“英雄好汉”、“闯荡江湖”、“神州无敌”、“寂寞高手”、“天下有雪”八本一套全集,共出版了我十二部的武侠小说。为了这十二部武侠小说,真可以说是多灾多难。可是这十二本小说依然如同炼火过后的宝刀,终于出鞘了,虽仍自身未修,可是大火煎熬、冷水浸寒、用钢钳夹,用铁打,并没有把它敲折击断,反而使它能紫电穿云,摧金碎石!
这的确是熬炼:好像武侠小说里的人物,饱历了许多辛酸悲苦,才有吐气扬眉底一日。这段日子,我没有出来交际应酬,婉拒了许多真挚邀约、演讲、座谈、会议,为的是深思自省,抱着“临大难宜静,处大事宜简”的心情,故总统蒋公的训示:“处变不惊”,来逐件应付,等尘埃落定。这些打击来自内内外外,形形色色,生平待人不薄,但恩将仇报者多,无辜戕害者更不少。但是我只是继续存在,也不图什么复誉妄言,只是肯定了我们屹立就是我的胜利。绞尽脑汁、花尽心血、设计陷害、引以窃喜的人,实在不明白我因何并不心如槁灰,反而活得安翔怡荡,万里一空!
以前有段日子,就是一天写一篇散文,后来因欠武侠小说稿债欠下近二百五十万字,所以才中辍,而这一段日子来,却是一天至少三个“连根拔起”式的打击,居然也给我渡过来了。奇怪的是,我渐渐视这种打击为我生命中必须历炼之过程,宛若登毕造极的决心者必须经过翻山越岭之磨难。我记得朱炎先生在“苦涩的成长”里说过一句话:“……在阅读某人的传记时,笔者所特别注意的,不是他那些显赫的事功,而是他承受挫折,迎接挑战的勇气。”我深以为然。今日在神州里之所以生变节、反目向者,其根由乃失去自信、信人,在人生的坎坷历程里据然否定了自己,而一时无所适从,故自傍徨、失落的桎梏里,变作攻击自己恐惧的前身,并将之拟作敌人的假象:这种心态已够可悲的了,其实又何复加以谴责、怨尤?只要立定我们的脚步,不旋踵即能证实自己,渡过危难,且视挫折为自己成长的左右手!小山胜清曾写下迷惑于抉择、甚至遇到强大阻力以致放弃原则而气馁的人一段这样的文字:
人们常驾着双马驰骋于人生旅途上。清醒不迷时,端赖两马能比肩齐步而驱,但一旦到了歧路,两马如或背道而驰,左手?右手?御者困惑,见者惊心,而未知孰可?
而今见背义弃信者如中裂的景象,真是触目心惊,且寄于深切之同情。又庆幸我们这些未变初衷的决斗者,在风雨交加的无情长路上,依然纵僵骋驰,继续恪守我们兵刃铁石般的“执善而从”。
香港读者钟德强先生以广东歌:“愿与你、尽一杯,聚与散,记心间,毋忘情义,长存浩气,日后再相知未晚。”相和我书中的:“情与义,值千金,刀山去地狱去有何憾。”。如今我要交代的还是两首广东歌的歌词:“持剑卫道,刀山火海我愿到,剑光中判善恶,誓要将奸讨;投身化剑,千古悲哀我独抱,我心中满热血,无情利剑断情路。”是此刻的心境,并希望能早日转化成:“常为侠客羡慕,剑道至高,内心中感爱念,价值更高,恨偏偏得不到,我心底爱慕,愿得知心爱伴,忘剑道。”前者是“一剑镇神扛7b”中撷录的,后者是“无敌是寂寞”中的歌词,皆为顾嘉辉曲,江羽词。“血河车”故事系列中,方歌吟初求“快意恩仇”,后求“生要能尽欢,死亦能无憾”;至于“神州奇侠”故事系列,萧秋水初意“闯荡江湖”、“神州无敌”,到最后也不过是“寂寞高手”、“天下有雪”。一个人若生而无欢,死而有憾,佯作忘情,充作无情他本身已移痛苦了,又何必再咄咄相迫?至于未忘初衷不负初衷的我们,眼前尽是万里晴空啊!
温瑞安稿于民国六十九年三月十九日
“神州”与“长河”榷商版权事宜妥定后。( 血河车 http://www.xlawen.org/kan/2019/ )
方歌吟神智未复,摸咽喉站了起来。
铁花毗眶欲裂,指方歌吟道:“你杀了大师兄!”
方歌吟茫然。
铁心忽然沈声喝道:“摆十八铜人阵!”
他的话一说完,雪地上多了十五条黑影。
十五名铁一般肤色、铁一般眼光、铁一般神情,铁一般衣饰、铁一般步法、铁一般架势的僧人。
※※※
铁心、铁树下铁花三人身形急旋,如一苹陀螺在旋转中般急,而又中心稳定,一下子便渗进那十五名僧人处去。
那十五名僧人也旋动起来,在月光下、雪光中,十八人衣袂翻飞。
方歌吟发觉自己一下子既没了出路,也没有了退路,不单如此,连左冲右突的路、上跃拔起的路、下盘闪窜的路都绝了、塞住了。
这十八个铁衣僧人架式一摆,方歌吟立刻变得没有路了。
少林派,以铁字辈十八个僧人设下的,十八铜人大阵。
※※※
十八铜人,名动江湖,但只出现在少林寺中,却已誉满天下。
要进少林投师学艺,幸蒙收录,而且打好根基的,要进的是“少林三十六房”,练成各种基础的武学,才能有望把“少林七十I一技”,学上一二种绝技。
而未学成,要出少林,则要闯名震天下的“木人巷”,不走“木人巷”,只得过这“十八铜人阵”。
未学满却要下山的弟子,胆子够大,心气够傲,否则那敢提前下山?而且武功都一定出类拔萃,特别的好了。
可是他们都情愿走那英雄难过的木人巷,而不愿闯十八铜人阵,十八铜人之难过,可见一斑。
他们有幸能过关,到了江湖,都是武林中令人翘起大姆指的好汉英雄,所以少林的“木人巷”、“十八铜人”也誉满神州。
“十八铜人”当然是人,不是铜,更不是擦上铜粉的人,而是练得一身铜皮铁骨好武艺的少林健人。
这些方歌吟都听过,可是今日才见过。
他见到的时候,已无路可走。
※※※
他不想闯阵,但十八铜人阵已发挥开来,随时可以取他性命。
他本不想打败这名符其实的铁肩,然而铁肩已给他情急之下,打得生死不知。
他原尊重少林,现下却莫名其妙,在少林寺中闹得如火如荼。
他自己也不知道现在武功有多高,他只发觉白皑的雪地上,人影飘错,拳法突异,但他全力出手时,那十八名僧人,也拦他不住。
他不知道他现下的武功,已直逼“三正四奇”了。
※※※
方歌吟金虹划动,要冲出一条路来,十八铜人虽挡他不住,但衣急袂飘,也随他冲出。
方歌吟依然在包围之中。
于是他冲入少林戒律院。
他冲进去的时候,不知是戒律堂,只觉殿内都是粗眉大目、凶神恶煞的十八金像,还有十八般武器,样样齐全,怵目森然,倒不像寺庙,而像地府刑堂。
方歌吟手下慢得一慢,“砰”地左肩被击中一记,他内力高强,身形一晃,便就没事,对方第二掌又照头打来,方歌吟怒叱一声,“血踪万里”就挥酒了出去。
这“血踪万里”是“天羽廿四式”中最杀气凌厉的一剑,那僧人哇地一声,胸协间有一股血箭标出。
方歌吟失手又伤了人,心里一慌,十七名僧人,都拼红了眼。
谁说出家人不怒无慎?
佛门也有一怒动天的狮子吼。
※※※
九道凌厉的掌风,当胸击到。
八道犀利的掌风,从后袭至。
方歌吟忽施“八卦门”的八卦游身法,然后“一鹤天”,外走少林迷踪,内行武当“九宫步”,一下子,像一块树叶一般,在掌风到掌劲未发之前,“吹”了出去。
前九后八道掌风击空,交撞在一齐。
后面少了一个铜人,功力较弱。
后方的八人稍稍一滞,方歌吟知道那是破绽,他的人就“飘”了出去。
他掠过人墙,一个闪电般的“鹞子翻身”,半空“蜻蜒三抄水”,已到了一座罗汉像上。
他立即就要掠出去。
铁心已至,双拳破空击到。
方歌吟还是掠了出去。
间不容发,方歌吟影跷一闪,铁心收势不住,双拳打在神像额上。
“蓬砰”!神像额前竟给打得稀烂。
方歌吟飞上另一神像,那神像好似是梵经中的因揭陀竺,他才一到,足尖一点,立即又起,铁树大师一双铁脚,立刻踢空,“崩”地踢在神像上,神像又稀哩花啦塌了一角。
方歌吟两度借力,仍无法闯出。双手一抱,抓住一名执琵琶的尊者脖子,但就在这刹那间,铁花又至。
铁花恨极,要把方歌吟的脑袋打成砸烂的豆腐花一般。
方歌吟见势不对,死力缕住那夺者金刚的脖子,用力一施,借激荡之力,越空飞起,铁花双掌,又告不中,铁肩在地上悠悠转醒,大惧叫道:“小心神像……”
话末说完,“吧啦”一声,神像又被击成粉碎。
这下十八铜人俱怒极,红了眼睛,紧了拳头。
方歌吟藉力一荡,眼看要荡出殿门。
他准备一出寺门,便全力闯。
但他只差一线就要飞出殿门,忽然“飞”来了一人。.
这人快得似箭,轻得做叶。
激箭!
轻叶……
那人半空中就托住方歌吟。在方歌吟未及挣扎之际,已点了他五处|穴道。
方歌吟登时动弹不得,那人把他放到地上来时,又已解了他的|穴道。
这一点一解,只是瞬息间人影交错的功夫。
只听这人道:“不行,不行,这儿毕竟是少林寺,老纳不能趁奶不备擒你。”
方歌吟只来得及见到来人是一名鹑衣和尚,只见大殿上的僧人纷纷垂目稽首:
“师叔。”
※※※
这老僧面背正殿,正殿内香烟缭绕,金碧辉煌,不知供奉的什么神氏。
唯两旁的神像却被打碎了不少。
那僧人背对灯火,故看不清楚其轮廓,只见他两边一阵扫瞄,啧啧叹道:“阿弥陀佛。可惜,可惜,这长孙大师雕的神像,白费了心血。”
他脸侧向时,七星灯幌了一幌,方歌吟猛看清了他,吓出一身冷汗,原来这人不是谁,正是少室山上小食铺中那一名又老又倦的带发和尚。
※※※
那老和尚斜眼看方歌吟道:“你认识我么?”
方歌吟骇然点了点头。
老和尚露出又嫩又霉的黄牙笑道:“不,奶不认识老僧,老僧是天音。”
方歌吟呆立当堂。
少林天音,就是戒律堂堂主。
少林的戒律堂,掌管大权,甚至是入门子弟审核人品武艺的第一关,更俨然是主持武林和少林正义的地方。
如果少林掌门犯过,少林戒律院的主持,也可以法器来惩罚方丈,或牵制之。
谁也没料到:堂堂戒律院住持,竟是相貌如此猥狙不堪,赢弱病瘦。
许多少林子弟?纵然身份极高,也未必见过天音。
少林寺极大,门徒极多,而且各守各之职司,亦不能一一认识同门,何况佛门中人,本就是无亲无念的。
而且天音本就是神出鬼没的人,他可以出现在任一处,在少林同门犯了过时赫然出现,严厉地处罚同门,他的职份,本就不必要人认识。
但是少林天音在现下少林寺内的身法,仅次于掌门方丈天象大师,以及达摩堂天龙大师而已。
据说天音大师的武功,已直追“三正四奇”,尤其当他查出祁连山郝进通、邢畏、郁九夫的“三耳狂魔”化装寺僧,混入少林后,那一役他总共用了二十一招,便把这三名名震江湖的恶魔诛杀,更使他在外界的声誉,几已取代了佛门享有盛名,如日当中的天龙大师。
※※※
方歌吟遇上天音,他便知道,今晚凶多吉少了。
天音笑笑:“你今晚凶多吉少了。”
方歌吟心下一凛:“大师,请听在下……”
天音大师叹道:“老僧见你在山下,尚有礼仪,不忍杀你,谁知你惩铜板等人后,居然还闯上山来,又打入戒律院中之毁我神像……这下可饶奶不得。”
方歌吟急道:“大师我……”
天音双袖一拂,佛然道:“不用说了,接招吧!”
天音双袖仅仅一拂,一股狂澜,直卷方歌吟。
这是少林有名的“铁衫袖”神功,方歌吟反拍一掌,与狂风交接,只觉全身一震,来势竟如此的巨大、无匹、像怒涛噬舟一般,卷了过来。
方歌吟一震,天音也微微“咦”了一声。
他一上来就擒住了方歌吟,觉得自己身为长辈,不好如此,所以放了他再战,心里当然是十拿九稳的。
谁知道而今功力一撞之下,自己发出劲道愈大,对方同挫力愈强,就算宋自雪亲至,他自信也可与极其自傲的“大开碑手”的掌力和“般若神功”震退之。
但这小子的内力竟……他却不知道,方歌吟的内力,是“百日十龙丸”的奇效神助,天音内息再高,它的效力亦为之加强。
原来天音,虽一身病容,但武功以内力及轻功最高,他的内力走“般若神功”,外功则为“大开碑手”,一身轻功,兼修“七十二技”中的“飞檐走壁”,尤在天象十天龙之上。
方歌吟并不知此,他双掌一支,接下一击,心头大骇,见对方双袖卷来,一发内力,一如刀削,稍为一怔,已被袖风削中,宛若中刀,腕上一片殷红。
方歌吟猛地身退,天音形同魅影,飞闪而来,方歌吟“铮”地抽剑,一招“石破天惊”刺出。
方歌吟所中的刀,正是“大开碑手”练到极至,不但手可开碑裂石,连任一可运上功力的事物都可以做到碎岩破砖之效,方歌吟算是拔剑退身得快,否则一苹膀子,真要被切了下来。
方歌吟一面退、一面打。
天音身形如蝙蝠般飞动,无声、如魅,有时贴住神像、有时贴在神桌,有时甚至在屋梁上倒挂下来,方歌吟只觉越战越心寒。
大殿的七星灯,被衣袂风劲摧得乍隐乍亮,大殿极大,晃蒙的灯火,无声的拼闹,使方歌吟越战越心寒。
这天音简直就像一苹蝙蝠。
又黑又老的蝙蝠。
天音在交手时,眼睛竟是翻白的,用耳朵来听约。
灯火几乎隐灭,天音在大殿、神像间飞来飞去,无论方歌吟怎样反击,他都能立即飞了出去。这个又老又弱的僧人,一身轻功,竟比鸟还要灵活。
方歌跨已换了七种派别、九种招路,但连老僧的衣袂都没法子沾到。
对方的反击只要一扬手,巨劲就源源涌出。
方歌吟打到一半,便想吐。
那掌劲虽末把他击伤,却薰得他几要窒息。
这时铁心、铁花两人已架娇小的女子,到了大殿,方歌吟在惶急中别头一瞥,灯光明晃,宛若水光,这样一照,竟然是桑小娥。
桑小娥乌发似流水一般,披在素白的衣上,张惶中那一眼,也不知是惊?是喜?
“砰”一声,方歌吟被拂中一下,“蓬”地倒撞在一尊神像上,神像被撞得稀烂。
桑小娥焦呼一声,那一声里,有多少关切?方歌吟不知,但他听了,热血上冲,死了,也值得了。
也不顾了!方歌吟藉背后一撞反挫之力,猛扑了过去,一剑“怒屈金虹”!
金虹怒屈,大殿中有若电光一击。
天音本来正在痛惜又击毁一神像,猛见金虹,人形又急飘而出。
金虹半途陡若雷霆,变作“长虹贯日”,连人带剑,追射而出!
方歌吟只求先击退天音,再救桑小娥,冲出少林,此生心愿已了。
他只记得桑小娥那声惊呼……天音大喝一声,长虹贯日走势无匹,他居然一袖卷住。
方歌吟暗一运劲,“九弧震日”,就要通了出去。
就在这时,天音的袖,忽然变成刀,以“大开碑手”之功力,迎脸斩了过去。
这是方歌吟第一次使“九弧震日”,全告无效。
方歌吟一剑反手刺手,吓退天音半步。让过一剑,但袖风仍扫中方歌吟,又由袖刀变作内力,震得方歌吟喉头一甜,几要吐血。
大殿灯火,几又一暗而灭。
天音大师阴阴一笑,又如鬼魅一般,双袖左右夹卷而来。
天音的双袖,时虚时实,时用“大开碑手”的袖刀,时使“般若神功”摧击,方歌吟无法应付。
方歌吟连吃二击,只觉头昏脑胀,眼见袖影如山,影如鬼魅,方歌吟他不知如何应战是好,却乍听桑小娥呼了一声:“哎!小心”
方歌吟心智半明,“天下最佳攻招”玉石俱焚就送了出去。
灯火明晃,那刹间,天音脸色变了。
那诡异的笑容冻结在脸上,天音的脸突然拉远。
不是拉远……是猛向后缩了过去。
那一剑天音接不住!
就在那一瞬,方歌吟变了招!
“天下最佳攻招”,变成了“天下最佳快招”“闪电惊虹”!
长空一道闪电!
殿下十八僧人,看得眼都花了。
金虹半空截上天音。
天音再退、疾退忽无退路,背后是因赤足尊者造像。
天音稍犹疑了一刹那他是戒律院的主持,他要保护这些神像,不能撞毁他们。
就在他瞬间的迟疑金虹已追上了他,击中了他。
天音惊叱之声,半途刹佳,“嗖”地一声,剑锋已在他左胸拔了出来,拔时如发剑一般快。
他立时看见自己的左胸近臂处一个洞:一个剑孔。
他照神楠像,滑落了下来,神像沾了血。
如果此时他还像蝙蝠,就真像一苹又老又盲的疲倦的蝙蝠。
※※※
十八名僧人,衣袂齐展,灯光急幌,已掠了过去。
他们扶起天音。
他们的限睛都瞪大,与天音同样的不信。
方歌吟他不信。
他不相信自己也能击败天音。
他不知道这四大绝招,虽传自宋雪宜,但其实来自一代大侠萧秋水所创的剑招。
普天之下,萧秋水几已难寻敌手,他把他武功精华,化作一些精简的招式,发挥出来。
他知道宋雪宜偷学,可是他不想揭破,反而故意一招一式,仔细练习,让宋雪宜尽得所学。
那时萧秋水已老了,宋雪宜只是个冰雪聪明的小泵娘,也许这一代大侠,故意让这敢作敢为的小泵娘,学一学他的武功,开一开玩笑也不一定。
而方软吟此刻用的,正是一代大侠萧秋水所创的。
这不是天音所能抵御的。
方歌吟发剑时,故意偏了一偏,故剑尖只把天音左臂附近刺穿一个洞。
但这剑无疑已击毁了天音的自信。
但并没有杀他。
第二十二章?战二十四罗汉
方歌吟呆了一呆,飞掠出去,一把抓住桑小娥,往外疾奔。
十八僧人,至少有一半振衣欲追。
天音卸微弱地道:“不要……追了……他剑下留了……情……”
僧人又伏了下来,天音叹息,翻无神的怪眼:“宋自雪当年,也……也不过如此。”
铁花恨声道:“少林寺岂容人随便来去!”
铁树犹不甘心:“让弟子去抓他回来!”
铁心却冷冷地道:“我看不用了。”
天音也渭叹道:“只怕真的不用了……我来了,廿四位护法已在寺门布署……”
铁花、铁树、铁心的眼神,就如见方歌吟的尸首一样。
□□□
廿四护法不是谁,就是达摩堂下廿四名高僧,世称廿四罗汉。
廿四罗汉阵,几与少林寺齐名。
若不逢大敌当前,这廿四名守护尊者,也不轻易出动。
达摩堂正是天龙大师管辖的。
天龙无疑是极端骄傲的人,他的武功直追师兄天象,管的事也不多,但每一插手,必定就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情。
现下钟声舒慢,如雪花轻飘。
但杀气呢?
□□□
杀气如在弦之矢!
□□□
方歌吟执住桑小娥的手,几乎脚不沾地的掠了出去。
桑小娥的手好冰。
她没有拒绝方歌吟的拉手,只是本能的缩了缩,然后放心的给他执住,两人在雪地上,掠过一幢庙宇,又一幢庙宇。
她没有逃难的感觉。
他也没有。
他在苍茫眨寒的雪意中,竟泛有一一种幸福的感觉。
他真希望永远不要掠出去,永远也不要有人来。
所以他一直没有找到原路。
可是当他找到原路同时也是唯一的退路时,都不禁倒抽了一口凉气:山寺门前已有二十四个人,黄袍红衿,动也不动,默立在雪地上,好像禅定了一般。
他们倒抽出去的空气,竟被逼了回来。
是杀气?
□□□
杀气扑面而来。
□□□
廿四个僧人,头顶好像地上的雪,一般光亮。
这二十四个达摩堂高手,无疑是少林寺中的精英。
方歌吟放开了桑小娥的手,那时桑小娥又开始发冰。
这廿四个僧人,还是没有动。
方歌吟大步踏了出去,为了桑小娥,他一定要奋斗下去。
这廿四个僧人好像没看见他走出来一般。
方歌吟清了清嗓子道:“诸位前辈,在下误闯少林,冒渎圣地,罪该万死,唯求让在下一了心愿,送这位姑娘回返长空帮后,即归此听凭发落,愿受宰割,决不尤怨!”
最后几个字,说的斩钉截铁,似断冰切雪一般。桑小娥水灵灵的眼睛凝住他,泪水欲坠。
少林廿四僧,连头也没有抬。
方歌吟扑前一步,大声道:“你们现在要杀我也行,只求网开一面,让这位姑娘回去。”
廿四名高僧,好似全然听不见似的。
寂静。
静寂如最震耳欲聋,反击方歌吟。
方歌吟受不了。
他想冲过去,却因桑小娥感动的眼神而站住,终于他再大声运功呐喊道:“我只求你们,你们放她回去。”
少林僧人,纹风未动。
桑小娥忽然说话,语音冰雪般明断:“不要求他们。”
“要死,我们……”
“齐死。”
□□□
方歌吟听了这句话,一切都无惧了。
生要能尽欢,死要能无憾。
无憾就好,还求什么?
但他还是要桑小娥能活。
冰封雪锁,有一天,还是有雪融的时候。
那时桑小娥还是会坐在枝头,像自己再遇见她的时候,春日里,小小的摇荡┅┅
方歌吟一扶桑小娥的心肩,轻声道:“我断后,奶先走。”
他们走出了几步,桑小娥回首,脸色凄怨,方歌吟这一眼,真是砰然心动;天下风雪正大。
就在这时,廿四个黄衣僧人中,前面两人,头不抬,一扬手,凌空拍出。
方歌吟、桑小娥离廿四僧足有七八丈远,一扬手之下,方、桑左右跃开,“砰、砰”二声,他们身后的黑色坚实寺门,飞了出去,直飞入寺内大殿,好久才“崩、崩”二声落了下来。
方歌吟觉得头上一阵凉风飒飒的,桑小娥鬓发如瀑布般激扬向后,这种掌力,简直摧打了他们心里的勇气。
他们刚伏下,又站起,想跃近在一起,但正如背后的寺门,被打得离了栓,飞了出去,分散了。
他们立刻被围住,团团围住,一圈十二人。
黄衣和尚在白皑皑的雪地上急走,方歌吟只觉目为之眩。
可是他更急,金虹剑不住斩杀。
他杀红了眼。
因为他知道桑小娥绝不是那十二人的对手,甚至以一战一,桑小娥都有危险。
他一定得冲出去。
□□□
可惜他冲不出去。
这个阵势,本就没有人能冲得过去的。
但包围方歌吟的毕竟只有十二人,原来数字的一半。
方歌吟连使“开道斩蛇”、“开天辟地”、“天河倒泻”,还是闯不出去。
一人扑近,打了方歌吟一掌。
这时桑小娥在那返发出一声惊呼。
方歌吟看过去,僧衣幌动,他看不到她。
他一口血就喷出去,吐得打他一掌的人一脸都是。
那人怆惶身退。
方歌吟回身一剑,“天羽剑法”最杀的一招,“血踪万里”。
两苹手指飞出,方歌吟又中了一掌,但他已藉势冲入那战团。
他冲进去的时候,桑小娥脸白如雪,闭上美目,睫毛在白哲的脸上,她昏了过去。
方歌吟一手扶住,他眼都红了。
他来不及看桑小娥的伤,但桑小娥不能死。
不能死不能死不能死!
方歌吟发出一声悲嚎,廿四个僧人,一齐旋转围住了他。
这大阵一合就是“廿四罗汉阵”,便无人能破。
但方歌吟却豁出了性命,就在廿四僧阵将合未合前,发出了“仰天长啸”。
廿四僧中,本就有人受了伤。
何况方歌跨已拼红了眼睛,拼乱了散发,拼红了衣衫。
廿四僧毕竟是出家人,见如此疯狂的血人,心头暗惊,居然给方歌吟杀开一条血路。
雪路无尽。
方歌吟还是走不掉。
他左手抱桑小娥,右手持剑,身法展动不便,他眼角已瞥见廿四僧衣袂闪动,又左右包抄了过来。
他拼命的奔逃:不能再被包围,不能!
再被包围则唯有死。
他死不要紧桑小娥不能死!
风狂吼,雪怒飞,他左右事物急掠而过,他提一口气,发足狂奔。
“嗖”、“嗖”二声,左右有两个僧人越过了他。
回身,伸手一栏,方歌吟却在千钧一发间弯了过去,往侧的方向狂奔。
就在这时,背后陡起一道急风。
这一道掌力,犹比开始那两道遥劈寺门的强。
方歌吟一低首,身体与地面几成平行,怀抱桑小娥,“呼”地一声,狂澜自头巾上掠了过去。
方卧吟却丝毫没有停止,也没有减缓速度,那人又被抛在后头。
这时背后又响起一个脚步声起先是三个,后来这人越过了其他两人,欲后步声变成了拳风。
拳风如急弩之声。
方歌吟头都没有回。
他不能回头。
他不能停。
“砰”地,拳头仅差两寸,便击中了他但拳风依然打中了他背心。
方歌吟吐气扬声,喷了一口血血降酒在自己身上,因为他已经窜过了血落的地方。可是风雪遍前路……
□□□
这时侯,前面忽然出现两个人。
方歌吟只知道不能给他们拦住,金虹一划,便待硬闯,忽见这两人不是和尚。
前面一人,一身白衣劲装,额系白巾,竟是辛深巷。
方歌吟心头一舒,乍听另一女音叱道:“人给我!”
叶三娘!
这时三柄飞刀,已掠过了他头顶,往后打到。
背后几声怒叱,一人负痛怪叫。
果然是叶三娘的飞刀。
叶三娘打出飞刀,飞窜过来,已接过桑小娥,抛下一句:“你自己小心!”返身就窜。
僧人怒喝,出手,辛深巷尾随叶三娘而遁,一面发出暗器,牵制住廿四罗汉的去势,一面向方歌吟抛下一句:“挺住且我们会回来的!”
方歌吟心头一热,大声道:“别管我,保护桑姑娘,这里我来料理。”
这时风狂雪大,叶三娘当先,辛深巷断后,转眼已走得无影无踪,方歌吟横剑回身,只见尚有十六名僧人,其他不是负伤,便是留下来照顾伤者,或回报寺中。
少林巍峨的建筑苍宏,在远处。
钟声急急传来!
□□□
方歌吟不怕:因为他已没有了顾忌。
□□□
僧人都纷纷停了下来。
□□□
一名僧袍染血的僧人怒道:“就是他,杀伤我们多人……”
另一名受了轻伤的僧人道:“逮住他就好!”
一名年纪较大的僧人沉声道:“他毁损了我们寺中不少东西!”
众僧七嘴八舌,都当他是罪魁祸首,对桑小娥等之远去也不再追,只要把他围住就好。
方歌吟嘴角溢血,苦笑道:“在下私闯少林,确属误会……”
他的话未说完,五六名僧人便已动了手。
还手还是不还手?
反正他只有七十日不到的生命,又何必作困兽之斗?
但他父仇未报。
还有桑小娥的生死安危?
他怀抱桑小娥,一颗心虽是狂热的,但所触及的躯体是冰的。
他还想再看她只要她真的没事、他才能瞑目。
莫名其妙的死在这里,他不瞑目。
何况,他还没弄清楚洛水渡中那假冒铁肩的是谁?
□□□
方歌吟决定抵抗,决定逃。
他在恍错间,先手已失,连闪避也来不及。
其他武学中,更来不及天羽剑法够快,却没有守势。
一支剑如何抵挡七八苹手。
方歌吟把剑一横,稳若泰山,神情远眺,彷佛遥瞻海天一线。
正是“海天一线”。
那五六名僧人,大吃一惊,那看似普普通通、随随便便的一剑,居然无瑕可袭,他们的拳头,再打下去。等于是自动把拳头送上剑锋。
他们只好缩手。
方歌吟连人带剑“长虹贯日”,“啸”地冲破一个缺口,无人敢攫其锋。
他发足狂奔,背后有人呼喝、怒叱,纷纷追赶、出手。
两名僧人,已迅速贴近,他们无疑在少林中学习轻功的,其中一个,还是“虎爪功”的高手。
那僧人一爪抓下来,如破空的五道流星呼哨。
方歌吟猛一吸气,长身一纵,那一爪“嘶”地一声,趴在他肩头上,方歌吟发力一标,肩膀一块肉,竟血淋淋的被撕了下来。
方歌吟吃痛,但头也不回,一招“血踪万里”就发了出去。
“天羽廿四式”中杀气最大的一招。
背后一声惨嚎,那僧人所负的伤,绝不在他肩上之伤之下。
另一个僧人,因要扶持伤者口而且也惧骇于方歌吟的剑势,居然没再追赶。
雪地茫茫,方歌吟还是可以冲得出去。
就在这时,只听背后追逐的声音都静止了。
只剩下一个很远很远的衣袂之声。
忽然那衣袂之声增强了,转眼间已到了方歌吟背后。
方歌吟还是没有回头。
那衣袂之声宛若龙腾。
只听背后的四五个僧人欢呼道:“掌门师弟来棉!”
方歌吟一震:天龙……
这时“呼”地一声,一金衣僧人已越过他头顶,猛回身,一掌回拍、掌心赤红……
方歌吟往前疾射之势,已无法闪躲,只好硬挨一掌,“砰”地一声,那人震开,方歌吟猛地一噎,只觉天旋地转,原来的几道伤势,一起发作……
他只觉眼前发黑,心道:也好,反正桑小娥已走了……还没想得下去,只见蒙隆间雪白天苍,呼啸之声不绝于耳,有人喜喊:“倒也、倒也。”然后一个金衣人影一闪,幌动不已……
天地那末大,却似没有他方歌吟容身之地。
他终于晕了过去。
序
未变初衷
三月十七日晚上的会议中,神州出版社通过了议案,决定要出版我的武侠小说:“血河车”故事系列,即“大宗师”、“逍遥游”、“养生主”、“人间世”四本一套全集,联同近日出版的“神州奇侠”故事系列:“剑气长江”、“两广豪杰”、“江山如画”、“英雄好汉”、“闯荡江湖”、“神州无敌”、“寂寞高手”、“天下有雪”八本一套全集,共出版了我十二部的武侠小说。为了这十二部武侠小说,真可以说是多灾多难。可是这十二本小说依然如同炼火过后的宝刀,终于出鞘了,虽仍自身未修,可是大火煎熬、冷水浸寒、用钢钳夹,用铁打,并没有把它敲折击断,反而使它能紫电穿云,摧金碎石!
这的确是熬炼:好像武侠小说里的人物,饱历了许多辛酸悲苦,才有吐气扬眉底一日。这段日子,我没有出来交际应酬,婉拒了许多真挚邀约、演讲、座谈、会议,为的是深思自省,抱着“临大难宜静,处大事宜简”的心情,故总统蒋公的训示:“处变不惊”,来逐件应付,等尘埃落定。这些打击来自内内外外,形形色色,生平待人不薄,但恩将仇报者多,无辜戕害者更不少。但是我只是继续存在,也不图什么复誉妄言,只是肯定了我们屹立就是我的胜利。绞尽脑汁、花尽心血、设计陷害、引以窃喜的人,实在不明白我因何并不心如槁灰,反而活得安翔怡荡,万里一空!
以前有段日子,就是一天写一篇散文,后来因欠武侠小说稿债欠下近二百五十万字,所以才中辍,而这一段日子来,却是一天至少三个“连根拔起”式的打击,居然也给我渡过来了。奇怪的是,我渐渐视这种打击为我生命中必须历炼之过程,宛若登毕造极的决心者必须经过翻山越岭之磨难。我记得朱炎先生在“苦涩的成长”里说过一句话:“……在阅读某人的传记时,笔者所特别注意的,不是他那些显赫的事功,而是他承受挫折,迎接挑战的勇气。”我深以为然。今日在神州里之所以生变节、反目向者,其根由乃失去自信、信人,在人生的坎坷历程里据然否定了自己,而一时无所适从,故自傍徨、失落的桎梏里,变作攻击自己恐惧的前身,并将之拟作敌人的假象:这种心态已够可悲的了,其实又何复加以谴责、怨尤?只要立定我们的脚步,不旋踵即能证实自己,渡过危难,且视挫折为自己成长的左右手!小山胜清曾写下迷惑于抉择、甚至遇到强大阻力以致放弃原则而气馁的人一段这样的文字:
人们常驾着双马驰骋于人生旅途上。清醒不迷时,端赖两马能比肩齐步而驱,但一旦到了歧路,两马如或背道而驰,左手?右手?御者困惑,见者惊心,而未知孰可?
而今见背义弃信者如中裂的景象,真是触目心惊,且寄于深切之同情。又庆幸我们这些未变初衷的决斗者,在风雨交加的无情长路上,依然纵僵骋驰,继续恪守我们兵刃铁石般的“执善而从”。
香港读者钟德强先生以广东歌:“愿与你、尽一杯,聚与散,记心间,毋忘情义,长存浩气,日后再相知未晚。”相和我书中的:“情与义,值千金,刀山去地狱去有何憾。”。如今我要交代的还是两首广东歌的歌词:“持剑卫道,刀山火海我愿到,剑光中判善恶,誓要将奸讨;投身化剑,千古悲哀我独抱,我心中满热血,无情利剑断情路。”是此刻的心境,并希望能早日转化成:“常为侠客羡慕,剑道至高,内心中感爱念,价值更高,恨偏偏得不到,我心底爱慕,愿得知心爱伴,忘剑道。”前者是“一剑镇神扛7b”中撷录的,后者是“无敌是寂寞”中的歌词,皆为顾嘉辉曲,江羽词。“血河车”故事系列中,方歌吟初求“快意恩仇”,后求“生要能尽欢,死亦能无憾”;至于“神州奇侠”故事系列,萧秋水初意“闯荡江湖”、“神州无敌”,到最后也不过是“寂寞高手”、“天下有雪”。一个人若生而无欢,死而有憾,佯作忘情,充作无情他本身已移痛苦了,又何必再咄咄相迫?至于未忘初衷不负初衷的我们,眼前尽是万里晴空啊!
温瑞安稿于民国六十九年三月十九日
“神州”与“长河”榷商版权事宜妥定后。( 血河车 http://www.xlawen.org/kan/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