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辣文小说 > 官路逍遥 > 官路逍遥 第 37 部分阅读

第 37 部分阅读

    一批监控探头?”

    “不!”潘宝山果断地道,“装监控探头会引起对方的警觉,还是用人防的法子,暗地里上紧更有效。”

    “也是。”

    “这个先放一放,先等等看派出所那边有什么说法,要是案子破了就什么事都没了。”潘宝山道,“中午应该有消息吧。”

    午饭后,派出所果然出了结果。

    李大炮找到潘宝山,说情况不是太好,曹兴柱反映的三个人都没问题。一个喝得烂醉睡了一夜,一个赌了一夜,还有一个鬼混了一夜,都有人证。

    “鬼混的事你们都能查出来!”潘宝山失望之余也真是佩服李大炮的本事。

    “不是我们查,是他本人交待。”李大炮哈哈一笑,“不交待的话,我就立马就治他投毒的罪!”

    “李所长,那你不是有点刑讯逼供的意思嘛。”

    “办案要讲效率,我们小小的派出所就得用这招,要不然连个偷鸡摸狗的事都没法搞定。”李大炮道,“不说那些,还是谈要紧的,产业园投毒的事,我估计一时半会还破不了案。”

    “没头没尾的案子难破。”潘宝山道,“也不急,我们这边也安排人加紧防范,估计投毒的人还会搞第二次,到时抓到人交给你,你把案子审清楚就行。”

    “只要人到了我手里,土法子用不了两个,哪个能不老老实实地招供?”李大炮道,“这样,最近我安排所里每天抽调两个民警来巡逻。”

    “不用,那样反而不好。”潘宝山道,“现在要的就是表面上不当回事,否则会打草惊蛇。”

    “既然这样干脆一装到底!”李大炮道,“找个人冒充,就说投毒的人抓到了,那不更好?”

    “这事合适?”

    “合适。”李大炮道,“这法子我们常用,表面上是为了应付破案,找替罪羊来填坑,真实目的是要嫌疑犯放松警惕。”

    李大炮忙回去安排,潘宝山也不闲着,立刻找郑金萍商量对养殖户补偿的事情,主旨就是不让养殖户吃亏,否则意见大了人心就不稳,影响产业园的发展大局。

    郑金萍丝毫不含糊,说这种事肯定要给养殖户一个说法,她已经让老王核算过了,养殖户损失接近两万元。

    “当初要是参加保险就好了。”郑金萍道,“损失完全由保险公司承担。”

    “涉农保险一般不受重视。”潘宝山道,“不过说那些为时已晚,好在两万快不算多,上次梁延发拨的十万还剩下一万多,先对付一下。”

    “仲崇干拨的二十万建大棚也没用完,还有一万七,都让老王存着呢。”郑金萍道,“本来打算当作服务中心运转资金的。”

    “运转资金的事再说吧,先把养殖户的两万快赔偿款给凑齐了。”潘宝山道。

    赔偿的事安排给郑金萍,潘宝山便去找王三奎。

    王三奎正懊恼着,说没尽到责任,出了这么大的事。潘宝山说这种报复下毒事谁能料到,就是料到了也防不到,人家在暗处。

    “我也可以在暗处!”王三奎道,“要是知道有这种事,我白天专门睡觉,晚上转悠,谁来逮谁!”

    “那接下来的个把月时间你就这么搞!”潘宝山道,“我琢磨着投毒的人还会来,不是肉畜肉禽养殖区就是蛋禽养殖区,这两个区域你注意点。”

    “包我身上了!”王三奎嗵嗵地拍着胸脯,“逮不着人,我王三奎立刻回家种地,没脸在你面前露头!”

    “别那么较真。”潘宝山道,“能逮到人最好,逮不到就算。”

    王三奎没再说话,他已暗下决心,只要再有人来投毒就让他无路可逃。

    事实上,王三奎也做到了。

    半个月后的一天夜里,蛋禽养殖区里冒出两个鬼鬼祟祟的人影,提着个小蛇皮袋,借着月光向养殖大棚蹑手蹑脚地走去。

    刚到大棚入口,王三奎的暴喝就在他们的头顶上炸开。

    这会的王三奎怒不可遏,抡起拳头一顿暴揍,将两人打了个半死,然后报警。

    李大炮是有交待的,但凡跟产业园有关的事都是大事,处理起来一定要迅速,就连他本人也做到了第一时间出警。

    咬紧了牙根的李大炮,捋着袖子连夜来到派出所,打算好好施展一番审讯的土法子。

    不过没用上,投毒的两个人没怎么地就浑身筛糠,全交待了。他们是坳子村的,在村西山脚的采石场打工,是采石场负责人出钱五千块让他们干的。

    李大炮丝毫不耽搁,立马带人赶往采石场,不过很不凑巧,采石场负责人没在那里过夜。

    采石场的负责人指使投毒,这倒是个意外。

    潘宝山一早赶到夹林,跟李大炮见过面后,和他一起去找徐金生问采石场的情况。

    徐金生说现在采石场完全由何大龙一个人投资开建,由他派了人到现场负责开采。

    事情难道与何大龙有关?

    “采石场负责人的电话已经打通,正在传唤。”李大炮道,“不过跟何大龙有了瓜葛,事情不一定好办。”

    潘宝山也这么认为,“尽量吧,看能进展到什么程度。”

    进展让潘宝山很失望。

    采石场负责人根本就不承认有那回事,说没有出五千块钱让人给产业园投毒。

    潘宝山不相信,但这事没法证明,惟一的办法就是让李大炮用土法子让采石场负责人招供。但这条路没行通,李大炮告诉他,县公安局有人说话,没有证据就不要逼问,要注意警风。

    不用说,是何大龙在背后拖了关系,而且潘宝山也推断,投毒的事就跟他有关。徐金生也说,因为当初建综合中药基地流转土地的事,把采石场挤移到了偏北的山脚上,何大龙很有意见。

    第一百四十三章明敢

    潘宝山推断很正确。

    投毒的事确实跟何大龙有关,不过最终的指使人,确切地说应该是朱桂波。

    朱桂波对潘宝山的忌恨达到了极点,他把自己的一切不顺都归咎于潘宝山,一直在盯着他,想背后下手狠整他一番。

    朱桂波找孔娜的姐姐,先认个错,说自己不该和女人乱来,然后说那八成是副局长潘宝山在设计陷害,从而最终导致孔娜遭受打击失常和自己不受重用,所以得给他点颜色瞧瞧。现在潘宝山在夹林抓的产业园项目势头很好,很受上级领导欣赏,应该想个办法打击一下,不能让他太得意,所以得让何大龙找人给产业园捣个乱。

    这事开始的时候何大龙不愿意去嗦,他现在忙着捞钱,搞了好几处房地产开发,整天蹿得晕头转向。而且何大龙还说,那事也不一定就是潘宝山干的,朱桂波想坏人家的事,无非是因为当初潘宝山挡了他当副局长的路,想报复出气而已。

    孔娜的姐姐说那也不行,怎么说朱桂波是自己的妹夫,既然说了话就得帮一帮。

    就这样,何大龙架不住缠磨,而且又考虑到朱桂波是冯德锦的表侄,最后还是答应了,让就近的采石场负责人安排,给产业园的养殖区投投毒,制造个大事端。何大龙也考虑到,如果事情被发现后,可能会和他扯上关系,所以事前也作了安排把自己撇清。

    现实就是这么无奈。

    潘宝山能接受这结果,没有实证只好作罢。不过这事也给了潘宝山一个启示,有些事还真不能妄加揣测,否则会导致方向性错误。本来怎么看都像是梁延发所为,结果证明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要不然误会可就大了。

    但不管怎么说,潘宝山咽不下这口气,被打了一巴掌不能装作没感觉不知道,得有点反应,何大龙在坳子村山脚采石子的事,也得想个法子治治。

    办法有个简易的,就是找沈欣丽搞个舆论监督,像那种采石场违规开采破坏环境的行为,一曝光多少能有点作用,关不关停难说,但麻烦肯定会有。

    为了不让事情太明显,差不多一个月后,潘宝山才给沈欣丽打电话,把采石场的情况讲了。

    沈欣丽一听说好办,她和新闻热线部的人关照一下,让他们去关注,因为采访涉及到跨口的问题,舆论监督的采访都有热线部负责,她要横插一腿不是太好。

    潘宝山一听热线部,问主任是不是关放鸣。

    “你跟关放鸣熟悉?”沈欣丽有点意外,“怎么没听你提起过?”

    “我不认识他,不过对他印象不好。”潘宝山道,“当初我在夹林的时候,党办发生过失窃的小事,结果他受人之托,派你老乡记者汪凡过来大呼小叫地采访,还要联系到什么社会治安问题想给黄开建抹灰。要不是我想法子跟汪凡套了近乎,麻烦可能还就大了呢。”

    “呵呵,还有这么回事。”沈欣丽笑道,“不过也没事,热线部的主任已经换人了,那个关放鸣已经调到市委宣传部,他是有点关系的人。”

    “哦,不是他就好,我可不想跟那种人打接触。”潘宝山道,“热线部记者哪天能到?”

    “随时。”沈欣丽笑道,“还不是根据你的需要来安排。”

    “越快越好!那个小采石场对环境影响太大,不早点关了就直接影响到生态观光农业的项目。”潘宝山当然是急不可耐,已经等了将近一个月了,现在巴不得记者立马就扑向采石场去。

    “那我尽快就是。”沈欣丽说完想了一下,问道:“宝山,最近你那边没搞什么动作?有工作新亮点继续宣传嘛,别捂着掖着。”

    一提工作亮点,潘宝山还真是想到了一个。

    “有啊,前段时间搞了个测土配方施肥,让全县老百姓科学合理地用肥,节约成本收益又高,应该是个好事。”潘宝山道,“这事我觉得还可以。”

    “是很好,你怎么不主动跟我说的?”

    “没想起来,我跟你们搞新闻的不一样,没有那敏感性嘛。”潘宝山道。

    “有些事你是不敏感。”沈欣丽听后笑了起来,“得我主动。”

    对沈欣丽,潘宝山完全是放开了,说起话来也没什么顾忌,“欣丽姐,有些事不是我不敏感,而是不明敢,光明正大的‘明’,敢于的‘敢’。”

    “宝山,绝大多数情况下,事情明着反而比暗着更来得没有危险,你尽可放心,我不会过分。”沈欣丽道,“当然我们之间的事情有些不应该,但我觉得可以理解,希望你也能理解。”

    “抒发感慨就不要了。”潘宝山不想琢磨那些,呵呵一笑道:“还是抓点紧,来夹林采访吧!”

    沈欣丽默默一笑,说行。

    来夹林采访,沈欣丽已经是轻车熟路,完全可以和热线部记者直奔过去,但她说要先到一步。

    潘宝山深知其意,便在办公室蓄势以待。

    此时潘宝山深深明白了黄开建的那句话:男女媾事就跟洪水决口一样,是一发而不可收的,有时根本就不受意志控制,一次足以成瘾。

    一次成瘾。

    潘宝山坐在躺椅上,叼着烟闭目摇头叹笑。

    九点多钟,沈欣丽进了办公室。

    “热线部记者上午有事,要下午才到。”沈欣丽魅着水汪汪的双眼地走向潘宝山,“如果你等不及,我们上午就先到夹林。”

    潘宝山两脚一挫地,躺椅转了九十度,“由你决定。”

    沈欣丽嘴角一翘,翘腿倒了过去。

    十点半之前,潘宝山办公室的门紧闭不开。期间,办公桌上的座机响了,沈欣丽二话不说起身过去,伸手将线头拔掉。

    手机也响了一次,看来电是郑金萍的。潘宝山直接按了静音等待,等断线后,将手机调成震动。

    沈欣丽这机会也没闲着,她干脆就把手机关了。

    干扰被降到最低,两人十分尽情。

    十点半过后,沈欣丽外在长条沙发上,喘息着对潘宝山说,要不上午就不去夹林了,干脆下午等热线部记者来后一起过去。

    潘宝山也累了,回到躺椅里仰倒,说行。

    休息到中午,沈欣丽和潘宝山先后离开农业局,在外面吃了个饭。饭后潘宝山自个回办公室,沈欣丽去了超市,她要买个小洗漱盆带到潘宝山办公室。

    下午两点,热线部记者宋双准时来到。

    一番客套后,潘宝山热情地招呼着上了车,直奔夹林。

    郑金萍老早就在会议室准备好了接待,潘宝山几次成功运用媒体作宣传的事情,让她深深地感到,记者的用处很大,所以她亲自安排,以示尊重。

    见面后简单介绍认识,就兵分两路行动。

    潘宝山带沈欣丽道几个种粮大户家,采访测土配方施肥的地方创新举措,郑金萍则带宋双去采访采石场的事。

    沈欣丽这边没的说,完全是正面报道,采访农户抓了不少一手素材。潘宝山也介绍了一大堆,什么做法、意义说了很多,任由她提炼。

    宋双那边就不一样了,舆论监督的稿件不好写,根本就不受被访的主体对象欢迎。这种情况吃白眼算是常事,弄不好还会被人身攻击。好在有郑金萍陪着,采石场那边多少还给点面子,“咔咔”甩出富祥县国土局、环保局的批文后,说此外无可奉告,恕不接待请立刻走人。

    采石场的做法无可非议,郑金萍只好带着宋双回来。

    潘宝山听说后,质疑采石场的许可批文有假。宋双说是真是假要到县国土、环保部门核实后,那也是采访不可或缺的一环。

    此时已经接近五点钟,赶到国土、环保局也来不及,急着回去也采访不到。

    “要不今天就不回市里,等会到县里住下,明天上午采访完再走也不迟。”潘宝山征求宋双和沈欣丽的意见。

    沈欣丽当然乐意。宋双也无所谓,反正吃住有招待,就当是外出散心。

    回富祥前,郑金萍按照惯例准备了两个信封,而且根据潘宝山的意思,一个装了三千,给沈欣丽,一个装一千,给宋双。

    这次沈欣丽没推让,很自然地就收下了。不过到了富祥后,又掏出来给了潘宝山。

    “干什么,这也太不上规矩了吧。”潘宝山坚决不要。

    “这种事本来就没规矩。”沈欣丽笑道,“以前看在你的面子上不拿,现在想想真是傻子,公家的钱不拿白不拿,省下来也都给蛀虫们挥霍了。”

    “那也不能让我挥霍一个人当蛀虫啊。”潘宝山开玩笑道,“要当咱们也一起。”

    沈欣丽听后哈哈一笑,“既然这样,那就用这钱当作消费基金,以后你到市里,凡是因私消费,额度范围内全部由基金报销。”

    “嘿,这主意不错。”潘宝山眉毛一抖道,“看来以后还得多朝下面跑跑,使劲把基金给壮大了!”说完,又把信封朝沈欣丽包里一塞,“还有,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做法,基金得由你保管。”

    潘宝山说得不容商量,沈欣丽也不再说不是。

    第一百四十四章赠字

    晚上不回去,吃住的事要安排好。

    潘宝山向黄开建汇报了下,说市报两位记者过来,如果有时间就出面陪陪酒。有点小意外,黄开建说最近感觉身体不适,得少喝酒,就不上桌了。

    黄开建虽然不到场,但酒席规格不减。

    潘宝山在富祥大酒店好好准备了一桌,借机把土肥站的几个人也叫了过来,前段时间搞测土配方施肥吃了不少累,刚好感谢一下。另外,有些技术方面的细节还能向沈欣丽介绍一下,让报道更翔实。

    不过沈欣丽的关注点不在那上面,她只是关心散场后潘宝山的去向,会不会再安排点休闲娱乐活动。

    但事情不是像她想的那样,离开酒桌后潘宝山没有提议活动的节目,只是让人安排了房间,他急着回去。沈欣丽知道,潘宝山这么做自然有他的道理,也不提任何要求,有些事要顺双方的自然,只有这样才会安全无恙。而且最终沈欣丽还是很有安慰,因为潘宝山走的时候说,明早他会过来陪她和宋双吃早餐。沈欣丽隐约觉得,这话里有内容。

    第二天早上八点,潘宝山果真来了,和沈欣丽、宋双到二楼自助餐厅用早点。

    吃过之后,宋双要去国土和环保局采访,让沈欣丽别急着回去,等着采访结束后再一起返程。沈欣丽满口应承,并偷偷看了潘宝山一眼。

    沈欣丽的眼睛会说话,潘宝山明白她的心思,等宋双走后,就进了她的房间。

    将近十一点钟的时候,两人才从床上爬起来。

    沈欣丽洗漱完备,穿戴整齐后开机。

    刚巧,宋双打来电话,说采访完了马上就回酒店,结果跟预期有很大差别。

    “国土局和环保局的许可都是有效的。”宋双回来后从采访包里拿出许可证复印件,“从文件上看,采石场属于合法开采。”

    “行政部门的认可也不一定就合理,夹林采石场现实的不利影响明显存在。”沈欣丽道,“可以摆事实,发出我们的质疑声。”

    潘宝山一直皱着眉头,过了会说还是算了。因为事情已经很明显,何大龙在采石场开建上,事先已经做好了准备工作,从行政层面上来说无可挑剔,这也说明他地采石场的重视。如果硬要在上面找毛疵,可能会引起他的恼怒,万一知道了真相,便会大肆报复产业园的事,那样有些得不偿失。

    顾忌到此,事情也就只能不了了之了。

    潘宝山留沈欣丽和宋双吃午饭,宋双说下午还有个采访得赶回去,否则来不及。沈欣丽也说不吃了,一早上就吃得饱饱的。

    沈欣丽的回答让潘宝山一搓鼻子,暗暗地笑了。

    临走的时候,宋双有点不好意思,说这次来无功而返。沈欣丽笑着摇摇头,她很自信,说两路兵马,总有一方要旗开得胜。

    沈欣丽自信她的报道会引起一番效应。

    回去仅仅两天,《松阳日报》头版中间主打位置就刊发了富祥县测土配方施肥的文配图稿件。配发的图片是资料照片,明显是摆拍:一名农民在地头捧着一把配比肥料,边抛洒边对着镜头笑。不过他的笑发自内心而且灿烂,所以摆拍也显得很温暖,并不让人反感。

    文字是不用说的,沈欣丽极尽功力,通篇思路清晰,阐述深刻而不失文采。尤其是标题制作非常精心,先是引题:富祥县农业局养护耕地出新招,然后是正题:先做全身“体检”后供营养“大餐”。

    报道刊登的当天早上,徐光放就看到了。

    每天一早,徐光放的办公桌上总是整齐地摆放三张报纸,《人民日报》《瑞东日报》还有《松阳日报》。国家、省、市三级党委机关报这三张报纸是必看的,这是一种习惯。位子到了一定程度,看党报、看“新闻联播”是一种很自觉的政治素质。

    沈欣丽的报道,让徐光放眼前一亮,仔细看了文章后,他满意地笑着点了点头,潘宝山这个名字再次进入脑海。

    “小欧,到我办公室来一下。”徐光放搁下报纸,给欧晓祥打了个电话。

    很快,欧晓祥疾步进来,“徐市长,什么指示?”

    “年前你说的夹林产业园‘七仙姑’题字之事,看看最近什么时间安排一下,今天回去我就先把字写好。”徐光放道;“答应过的事,不能食言。”

    “好的,徐市长!”欧晓祥很高兴,这事能促成对潘宝山也是个交待,也有面子。不过看看最近的日程表,计划都排满了,而且不长时间就是国庆长假。

    “徐市长,国庆节前事务较多,还是等节后吧。”欧晓祥又说。

    “行,那就国庆节后。”徐光放道,“正好我再琢磨一下,给他题两个,一横一竖。”

    “呵,对了徐市长。”欧晓祥见徐光放有兴致,又跟上一句,“题字的事,富祥农业局潘局长说里面有您的知识产权和版权,到时那边可能要表示一下。”

    “那就不必了。”徐光放道,“都是些小事情,用不着他们大做文章,否则影响不好。还有,去的时候不以赠字为由,上次去不是说还要去调研生态观光农业的嘛,调研时顺便带去就行。”

    徐光放这么一说,欧晓祥就知道怎么做了,简单化,不要复杂。

    回去后,欧晓祥就给潘宝山去了电话,说国庆长假后给市长要去调研夹林生态观光农业,而且经过他的努力,徐市长也答应了题字的事,到时把字样一起带过去。

    潘宝山一听连声说好,忙笑问知识产权和版权费这么给付,是打到账户还是通过邮局汇款。这话不是潘宝山客套,他早就有所准备,只是在数额上拿捏不准。

    不过接下来欧晓祥的话让这个问题不再是问题,他传达了徐光放的意思,什么都不需要,无偿使用。

    这让潘宝山一下轻松了,本来还怕钱给少了拿不出上,给多了又怕烫着徐光放的手。而且到哪里筹钱也是个问题,现在一切好了,不用操那心犯那愁,只管把的事筹划好就行。

    对生态观光农业一事,潘宝山并不担心,因为他自春节后一直都没放松过,已经了然于心。不过为了确保好上加好,国庆长假期间,潘宝山又反复踩点,对现场进行了安排。

    在紧密的安排中,七天假期一晃而过。

    很快,在秋实送香秋风送爽的日子,徐光放再次来到夹林调研。

    陪同人员与上次无异,富祥四套领导班子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依旧全部上阵。本来祁宏益还安排了警车开道,被徐光放拒绝掉了。

    调研组一行首站是产业园菌类养殖区。

    欧晓祥把徐光放的题字交给潘宝山,潘宝山立刻让人把准备好的画框拿过来,现场快速装裱。

    这需要一小段时间。

    潘宝山有安排,他走到徐光放面前说,刚好利用这个机会,汇报一下产业园秸秆利用的情况。徐光放心情不错,显得很有兴致,说别干站着说,正好转一转,把上次没看的肉畜肉禽养殖区再看一看。

    这事徐光放竟然还记得。潘宝山不禁感慨起来,同时也很庆幸,亏得当时很重视,把肉畜肉禽养殖区也抓了上来,要不今天可要出大丑。

    很快,在潘宝山的引领下,徐光放他们来到了养牛大户曹兴柱家的大棚前。

    曹兴柱因为牛群被投毒获得补偿的事,很感激园区服务中心,对中心的工作非常支持。事前潘宝山对他培训过,所以他介绍起情况来特别实在,特别带劲。

    “大道理俺不会讲,就会算个小账。”曹兴柱笑得很开心,“一头牛养两年,大概能增重六百斤,现在一斤牛肉十八块钱,一头牛的毛利就是一万零八百块。因为饲料主要是用园区里的免费蔬菜余料和附近的秸秆,所以很节省,两年周期的其他耗料加上各种消耗还不到五千块钱,也就是说一头牛两年出栏,俺就能赚到六千块钱。一次出栏大概一百头,就能赚六十万。”

    “一年收入三十万,嗯,不错。”徐光放点头道,“刚才你说蔬菜余料和秸秆免费?”

    “说到底也不免费。”曹兴柱笑道,“俺养殖大棚里的牛屎也免费给他们种菜、种地呢,园区不是搞循环的嘛,俺们就这么一循环,省事省力又省钱。”

    徐光放一听,呵呵笑了起来。

    曹兴柱看了看潘宝山,下面还有一段话没讲。潘宝山一使眼色,让他继续。

    “说到赚钱,这要多亏了园区服务中心,在技术方面给了很大的帮助,而且还跟踪指导,让俺们养殖户特别踏实。”曹兴柱又说,“所以俺决定,把赚到的钱再投到规模扩大上,那样就能赚更多的钱了!”

    “看来当初将服务中心提前成立,是很正确的嘛。”徐光放听后看了看潘宝山,“及时发挥了作用,很好。”

    “那是徐市长决断得好,前瞻性强。”潘宝山立刻说道,“要不服务中心到现在也还不会有影子,更别谈发挥什么作用了。”

    潘宝山边说边对郑金萍打了个手势,有些安排得抓紧时间,不能耽搁太久。

    郑金萍向后退了退,开始打电话,不一会,一辆小货车就鸣着喇叭进了养殖区,直奔范少华的火鸡养殖大棚。

    第一百四十五章表现

    已经准备好的范少华,立刻令工人抬了几笼火鸡出来装上车子。

    “那是什么品种鸡?个头还真是大!”有人问了一句。

    “火鸡!”潘宝山立刻接话,“现在生活水平都提高了,饮食上更注重口味和营养,像珍珠鸡、火鸡等一些洋鸡也都逐渐上了城市居民的餐桌。产业园抓住市场契机扶持火鸡养殖,现在已见成效,如今一些饭店老板纷纷前来订购,批发商贩也不断打电话询问,想搞长期批发,前景很好。”

    “火鸡火鸡,还真是要火了!”市农业局局长吕光荣插了一句,“不过这个项目也在循环大农业内?”

    “在!”潘宝山回答很响亮,“火鸡产生的粪便同样供种植肥料,而且它们吃的都是菜叶、青草和玉米等谷物,也还没出产业园效应范围。”

    “经济效益具体怎样,园内现有规模的养殖户一年能赚多少?”吕光荣又问。

    “目前一只火鸡的纯利润,大概在五十块钱左右。”潘宝山指指范少华的养殖场,说道:“目前的这家火鸡养殖场,存栏数已经达到四千多只,规模还在不断扩大,而且靠的是自身力量。因为这里火鸡全是自然绿色养殖,产的蛋也很健康,完全可以当种蛋孵化。成年雌火鸡,平均一天半能产一枚蛋,养殖场全部用来孵化火鸡苗,将来产量多了还要带动更多的乡户搞火鸡养殖。”

    “眼光是很重要的,这个项目抓的不错。”徐光放听到这里,赞赏道:“对一些好的项目,要充分做大做强,打造品牌,放出最大效应。”

    “是的徐市长,产业园的发展理念就是走出去开眼界,引进来助发展,在规模上树品牌,在品牌上见效益。”潘宝山扬手一指远处的蛋禽养殖区,“蛋禽养殖区那边,引进的省内农业龙头企业立春公司,投资兴建的养鸭基地已具规模,我们正引导当地养殖户学习借鉴经验,争取创出具有当地品牌效应的养殖企业。”

    徐光放点点头,环视了下产业园的四个养殖区,说道:“申报省级农业产业园的事情进展如何?”

    “已经按照徐市长指示做了,材料早就报到了省里,就等明年初出结果!”郑金萍不失时机跟上来,兴奋地作了回答。她一直陪在冯德锦左右,但也时刻关注着徐光放的动向,尽量能说上句话露露脸。

    “徐市长,问题应该不大。”吕光荣趁机汇报下扶持工作,“今年来,我局按照徐市长当初的指示,批复了夹林产业园三个无公害绿色蔬菜认证,还协助开展了两项有机AA认证,极大提高了产业园的竞争力。”

    “夹林产业园能抱回省级农业产业园的招牌,也是市里的荣誉,要积极争取,如果今年不行,明年还要继续。”徐光放给予勉励。

    潘宝山在一旁听了话题有点岔头,得赶紧掰回来转到自己身上,这种表现机会不能谦让,“徐市长,时间差不多了,您看现在是不是去菌类种植区看看字匾?”

    “好,是该抓紧点时间,呆会还要看生态观光农业项目!”提到题字的事,徐光放很精神。

    邓如美那边已经准备妥当,红花、鞭炮和一群烘托气氛的员工。

    这个环节需要烘托,只是放鞭扯花太单调直白,没有厚实度,应该加上点工作性的汇报。

    “邓总,徐市长这么关照美味菇业公司,你把公司的发展情况汇报一下吧。”潘宝山对邓如美说,“也不辜负徐市长一番心意!”

    邓如美微笑有度,身子一偏指着旁边的一片蘑菇房道:“在县农业局和夹林乡的优惠政策支持下,公司蘑菇种植运行稳健,目前已投资八十万元,建成蘑菇房三十栋,高架菇棚六十栋,保鲜库两座,烘干车间一个,预计今年产值可超百万。”

    “菌类种植这个产业发展潜力很大,但首要的一个问题是要从产品质量入手。”徐光放满意地看着大片蘑菇房道,“有质量才有稳固的市场,这是大家都明白的,当然,同时也要注重打出自己品牌来。”

    “徐市长,公司正是以质量求发展为主旨,一开始就制定了《无公害食用菌生产规程》,从生产环境、生产流程、成品销售等各个环节加强管理,确保质量上乘。另外在市农业局的指导帮助下,已成功申请无公害产品认证,下一步将朝省无公害蘑菇生产基地目标努力。”邓如美道,“在品种推广上,公司采取多头并进的模式,但有个共同品牌,就是徐市长赐字的‘七仙姑’。”

    说到这里,算是回到了正题。潘宝山不由地暗暗对邓如美竖起大拇指,时间把握和话题切入准确、自然。

    “徐市长,既然提到‘七仙姑’了,现在就过去进行个简单仪式?”潘宝山上前半步说。

    徐光放点点头。

    很快,在鞭炮声和鼓掌声中,徐光放揭开了牌匾。

    到此就够了,欧晓翔对祁宏益说,徐光放下午还有个活动,要抓紧点时间。

    祁宏益一听忙对潘宝山道,“潘局长抓点紧,把生态观光农业的项目向徐市长汇报一下!”

    潘宝山立刻说就看三个点,时间不会长。

    第一站是大陡岭村的金银花种植。

    现在已经是第三期采摘,抬眼望去漫坡遍野的金银花美不胜收,碧绿的株叶和泛白而黄的条状花瓣分层铺开,中间又点缀透顶红活蓝头巾的采摘村妇,呈现在眼前的一切宛如巨幅油墨。

    “金银花种植基地已经初现辐射效应,带动周边百余人就业,实现了他们家门口打工的愿望,一年三期采摘就可收入过万。”潘宝山道,“种植户的获利更是可观,产品全由健达药业公司稳价回收,很有保障。”

    “这样的基地好!”徐光放称赞道,“环境和经济双重效应兼具,这也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传统农业要向生态农业转变。”

    “是的徐市长,我们已经从中总结出了经验,今年又跟健达药业公司合作,开辟了一个综合中药基地,等会就过去。”潘宝山不想逗留太多时间,有些东西就是看不足才觉得好。

    去综合中药基地,正好路过特色山坡林果种植区域。

    特色山坡林果种植项目在王三奎的卖力推进下,效果显著。远远望去,大片林果层叠有秩,已是十月季节,有些果叶已开始泛黄。但因为之前有安排,些许已经挂果的果树被保护起来,果实一直留着。黄梨、红桃、黄苹果各色不一,分布其间煞是好看。

    “大陡岭村干部组织干群近百人,奋战近半年时间,修建了万余米环山路还有几条进山路,让三千余亩林果地大体成片,如今仍在进一步完善中。”潘宝山指着山坡上部分忙着为小果苗浇水、施肥还有拓荒的村民道,“在生态观光农业规划的激发下,农民开发荒山的热情高涨,往日十块钱一亩都没人租种的荒山地,一下子成了香饽饽,大家都抢着开荒种果树。”

    “这就是思路问题,思路一变天地宽嘛。”徐光放笑道,“在发展的过程中,就需要不断转换思路,拓宽视野,唯此才能不断开创出工作新局面。”

    “我们正是抓住生态观光这一新思路,充分把夹林的特色资源利用起来,打造‘游生态夹林、观田园风光、尝时令果鲜、住亲水楼阁’新型农业格局,为全乡人民开辟新‘钱’景。”潘宝山说得很有激|情。

    徐光放听了连说两声好,强调夹林的新型农业路子一定要稳健地走下去,争取走出夹林发展模式,富祥其他的乡镇发展,要善于借鉴夹林的思路,当然不一定搞同质竞争发展,但观念要一定要激活。

    祁宏益听后,点头称是。

    看完特色山坡林果种植,已经快十一点,即便此时不看综合中药种植基地项目建设,赶回市里也要错过饭时。

    “还是吃过午饭走!”徐光放当即做了决定,“夹林是个好地方,是要好好看看,听说今年粮食水稻也获得大丰收,增产不少,和前期推行的测土配方施肥很有关系吧。”

    提起测土配方施肥,潘宝山又来了话题,不过还没用他说,徐光放就走向位于大路东面的粮食作物种植地。

    秋播小麦正当时,地里满是劳作的村民。

    “老乡,今年水稻产量如何?”徐光放问一位老农。

    “好,很好。”老农笑呵呵地说道,“比往年都好!以前种一亩水稻,用啥尿素、复合肥的,乱七八糟要六十多斤,得花一百多块。今年夏种水稻时用了配方肥,只用了四十斤,又加了十五斤钾肥,这也就够了,算算少花二十多块钱呢。而且产量也上去了,多收了百十来斤,总的算起来,一亩地能多赚至少一百块,所以今年种小麦,俺还用配方肥!”

    徐光放听了不住地点头,“一亩地增收一百元不起眼,但是放到全县乃至全市的层面看就很不得了,县里有多少万亩可作用的耕地?市里又有多少?那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所以很值得做文章,要长效运行下去,还要大面积推广。”

    一听说要长效运行,潘宝山又不失时机地说道:“徐市长,经过我们不断总结,已经在测配、生产、供应和服务上初步形成了一套运行机制。先由土肥站进行统一测配,筛选肥料所需配比,然后优选生产企业进行生产保证质量,之后组织有规模地供应来降低成本。最后就是指导服务,做到‘五有’原则,县里有完备的耕地信息、乡镇有精确的施肥分布图、村里有齐全的用肥推荐目录、农户有说明建议单、经销点有足够的供肥能力。”

    潘宝山越说徐光放越高兴,他并不认为潘宝山说的这些是百分百全效,但能做到六成程度也就很不错了。

    徐光放也越来越觉得,像潘宝山这样的年轻干部,加以锻炼培养,应该能成大器,起码不会让人失望。

    第一百四十六章要退二线

    欧晓翔跟随徐光放时间不短,对他深有了解,从其表情上能看出点道道,知道他对潘宝山的认可有了极大提升。

    此时为了卖个人情,悄悄和潘宝山靠近,说了句话:徐市长很看好你。

    这话出自欧晓翔之口,潘宝山绝对深信不疑。他被一阵阵惊喜冲得脑袋发晕,以至于到了综合中药基地时,都忘了从哪儿说起。

    幸好,山坡侧面传来“轰轰”几声巨响,将大家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

    “怎么回事?”徐光放很吃惊。

    “采石场在放炮炸石头。”潘宝山回过神来立刻回答,同时灵机一动,何不趁此机会渲染一番,借徐光放之手把采石场给关掉?

    但过转念一想,还不能那么做,因为要考虑到祁宏益的面子。如果把事情说得一塌糊涂,徐光放责问下来不会找别人,直接就对准祁宏益,那样他脸上无光,弄不巧事后自己就要倒霉。

    陪同调研的刘海燕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她担心潘宝山考虑不周说冒了嘴,忙笑问一句:“潘局长,那采石场是刚开的吧,前两天我来夹林摸底秋播工作的时候还不曾出现。”

    “是的刘副县长。”潘宝山马上转身对刘海燕说道,“就前两天才开始,其实刚才我说是采石场也不恰当,那只是一个临时的采石点,目的是为了搞一个蓄水库。”说到这里,潘宝山咳嗽了几声趁机理了下头绪,继续说道:“因为附近大片的丘陵地缺少灌溉,虽然因地适宜在作物栽培上进行了优化,但还有些常规农作物要靠天吃饭,逢到干旱就大幅欠收。夹林水库离这里又有段距离,抽水抗旱成本太高,所以乡里决定在山坡脚搞一个人工蓄水库,这样既能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又能与夹林水库相望呼应,为下一步开发水资源生态观光游打下基础。”

    一旁的郑金萍,听到潘宝山这一番慷慨之词后,再次深深地震惊了,她对潘宝山的崇拜达到了极点。

    这才叫能力!

    一切安好,皆大欢喜。

    调研结束后,回夹林大院食堂吃饭。

    欧晓翔在徐光放的示意下,对祁宏益说徐市长今天下午的活动已经取消,中午可以破例喝点酒。

    事情虽然突然,办起来却不难。

    菜,夹林这边有准备。虽然开始就知道徐光放多是不会留在夹林用餐,留的话也多是会像上次一样,吃个工作简餐就行,但是,该准备还是要准备的,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跟造船千日渡江一时是一个道理。

    酒,也不成问题。陪同调研的县领导们,小车后备厢缺不了好酒,祁宏益一招呼就行。

    来到食堂的时候,潘宝山很自觉朝一边靠,这个时候不能朝徐光放身边凑,否则显得太钻营。

    座位安排还跟上次差不多,处级以上做一桌,其他分两桌,黄开建和梁延发依旧分开。

    落座时,徐光放也不找潘宝山,有些事不能摆到面上。不过该说的话是说了,他对祁宏益说,像潘宝山这样能真抓实干的年( 官路逍遥 http://www.xlawen.org/kan/2109/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