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0 部分阅读
,“也就是说,一切都是按照工作实际需要和其本人能力标准来走程序的,并没有机械化和简单化,也更没有人为化。”
“呵呵,刘副县长,我只是就事论事,并不针对个人,不管今天研究讨论的是潘宝山还是张三或者是李四,说的只是一个道理和观点。”冯德锦即使是笑,也显得很有气势,“要知道,干部的年轻化不是低龄化,绝不能借‘破格提拔’的壳乱生蛋,纯粹为了提拔而提拔,这样造就出一些明星官员和话题官员,可以说是有害无利!”
冯德锦的表现明显有着充分的准备,这让祁宏益倒冷静了下来。
“冯县长,今天会议研究的就是潘宝山个人破格提拔的问题,你口口声声就事论事不针对个人,这么看来你连起码的会议内容都模糊不清,还瞎摆什么大道理,有什么意思?”祁宏益直视冯德锦。
“既然祁书记这么说,那我只好说我是先讲道理后摆事实。”冯德锦冷笑道,“刚才说的是道理,现在谈事实谈潘宝山,就我个人而言,总结出来的结果就是不赞成潘宝山的破格提拔。”
冯德锦直接表明观点,不留丝毫回旋余地。
大家都捏了一把汗,包括刘海燕和王法泰,都担心祁宏益会拍着桌子站起来,甚至是骂战。
不过很出乎意料,祁宏益此时却很大度地呵呵一笑,对冯德锦道:“冯县长,说来说去,你的意思是提拔可以,但越级不合适是不是?”
“我当然不反对干部的提拔。”冯德锦道,“有工作能力有领导能力自然要获得一定提升,否则干部的培养机制就不正常了。”
“那好,我们应该尊重冯县长的意见,关于潘宝山同志的破格提拔问题先搁置起来。”祁宏益说这话时非常平静,尔后很放松地往椅背上一靠,说道:“如果大家没别的事就散会。”
大家相互看看,都不吱声,然后赶紧起身默默离去。
以前常委会结束时,都是等祁宏益出去他们才走,但今天看祁宏益的意思并不想先离开,倒是冯德锦第一个转身大步而去。
跟在后面走出会议室的刘海燕有点纳闷,她不知道祁宏益为何突然变得如此沉得住气,与平常的行事风格大为迥异。
王法泰也大感意外,他赶上缓步而行的刘海燕,悄声问今天祁书记是怎么回事,好像突然变了一个人。刘海燕摇了摇头说不知道,不过她隐约觉得,祁宏益似乎已然有了安排,因为从他脸上没看到失望的神情。
“法泰,等会到我办公室一趟。”这时,祁宏益从最后面健步走上来,“还有海燕县长,你过会也来一下。”
五分钟后,刘海燕和王法泰一起来到祁宏益办公室。
祁宏益夹着烟,手里拿着本书站在窗前,见两人进来便指指沙发,“坐。”
刘海燕和王法泰坐下来,并不急着说话,他们知道祁宏益有话讲。
祁宏益走过来,“啪”地一声,将手里的书丢到沙发前面的茶几上,“看看这本书,今天可帮了我大忙!”
是本《做人方与做事圆》。
“昨天我随手翻了一下,看到两句话,没想到今天给了我莫大的启示。”祁宏益道,“第一句,软溜溜的藤子缠死那个硬硬的树。今天冯德锦搞了个出其不意,阴不啦叽地就像软溜溜的藤子,惹得我怒火翻腾,后来一想,如果由着脾性发作,我不就成那个硬硬的树了嘛!”
“我说呢,祁书记你一下就变了风格。”王法泰笑道,“第二句呢?”
“第二句就是,气恼越多智慧越少。”祁宏益笑道,“这就是说,遇到问题,要平心静气地想对策,不能怒里怒气地瞎还击。冯德锦反对越级提拔潘宝山,而且里里外外都说了,我就不能硬扳他,得想法子让他进套,反过来给他来个软溜溜的藤子缠死那个硬硬的树!”
“祁书记,这么说你已经有主意了?”刘海燕问。
“没有主意我能稳得住?”祁宏益笑道,“冯德锦反对潘宝山越级提拔,核心就是反对潘宝山快速提拔,抓住这一点,换个方式就能解决,完全可以一级一级提拔,只是快速就行了嘛。所以我问他是不是提拔可以,只要不越级就行,他回答是认可的。”
“嗯,从冯德锦回答的情况来看,是认可的。”刘海燕点头道,“不过祁书记,照你的意思,如果将潘宝山突击提拔到正科,似乎也不妥。”
“有的是机遇,但没有突击。”祁宏益自得地一笑,“我马上找县发改委主任去,把夹林循环农业高效产业园升格为县属产业园,产业园服务中心原有的副科级设置,也随之升为正科级。”说完,转脸对王法泰道:“你那边的编制配置要跟上,然后走正常提拔的路子,让县人大常委会来通过决定,看他冯德锦还有什么话说!”
祁宏益的这一招,让刘海燕和王法泰吃惊不小,没想到他在那么短时间内,于轻描淡写间就完成了一次大挪移。
“祁书记,你这一手才叫出其不意。”王法泰笑着竖起大拇指。
“这话就别说了。”祁宏益道,“人都有惰性,其实这种方子前些年常用,后来在部门、地方上做了一把手之后就渐渐懈怠了,总觉得权势可以压倒一切,懒得想点子了。现在有冯德锦这么个对头倒也不错,尤其是今天,至少激发了我某些沉睡的意识。”
祁宏益所说的某些沉睡意识,刘海燕和王法泰都理解错了,他们以为祁宏益说的是理性斡旋的意识。
其实不然,祁宏益被惊醒的是忧患意识。来富祥三个年头,不算长,但手却伸得很长,亲戚朋友在这边包揽了很多项目,而且他从中周旋,获利非同一般。最大的一笔市政工程好处费,他一下就拿了两百万。当然,这种手笔很少,他居多操作的是那些几十万的小工程。祁宏益知道,动辄三五十万的修路、河道整理、小桥架设等小项目,几乎是监管的盲区,但全县一年有多少那样的项目?操作十个就是三五百万,几十个就是上千万,那么大的投资体量,从中可捞的可一点都不少。
祁宏益认为这样的手法保险性很高,而且有个个把把的不同声音他也都能压下来,觉得应该没有什么风险。但是今天冯德锦在常委会上的拔刀相见,让他觉得一切皆有可能,手底下那一摊子事可多了,一个罩不住怕是就要出问题。
其实这种担忧早就出现在祁宏益的潜意识里,他对徐光放示好并表现出一定的忠诚度,就是一种不自觉的自我保护。祁宏益知道,他的靠山郝志勇过两三年就要退了,必须另外寻个靠山,然后再熬上三年,等自己退下来后,才算是安全。
在这种情况下,徐光放进入了祁宏益的视线。也正是如此,他才把徐光放的话当成非完成不可的任务来执行。
潘宝山的提拔,就跟这原因有关。徐市长来调研两次,对潘宝山颇为赞赏,言语间有重用之意,祁宏益听得出来。
当然,祁宏益本来就对潘宝山就另眼相看,他清楚地了解潘宝山在工作上有执行力、有创新力,是个值得培养的年轻人。
所以,两方面合一,祁宏益便不惜花大力气去提拔潘宝山,从副科直接越级到副处,掌管全县的农业工作。他相信此举会让徐光放很满意,而且也相信潘宝山会做得很好,对他也将是一个有力的帮助。
因此,即使有冯德锦的阻挠,他也会扫清一切障碍。
在这一点上,冯德锦是大意了,他以为一次叫板就可以将潘宝山的提拔一举击退。常委会结束后,他就打电话给钟新义,说潘宝山的越级提拔被他轻易摆平,祁宏益似乎是知难而退,连点脾气都没有。
第一百五十五章新想法(二更)
钟新义开始并不相信事情会那么简单,祁宏益要提拔潘宝山是不容置疑的,岂能因为一次受挫就偃旗息鼓。
“该不会祁宏益有新打算吧。”钟新义道,“你可别大意,越是平常行事粗糙之人,偶尔来个小点子,更让人防不胜防。”
“他能来什么点子?”冯德锦笑道,“我反对他越级提拔,他一点脾气都没有,难道他还能突击提拔?那样的话要把潘宝山弄成副县长,也得突击两次,到时我还是有说法,明显又不合理嘛。”
“其实,祁宏益提拔潘宝山当副县长,那是早晚的事。”钟新义道,“就是这次越级不上去,过个一两年也还能自然升。”
“能拖他个一两年也不错。”冯德锦道,“我就是不想让祁宏益得意了,再说,一两年内会发生什么还都难说,万一祁宏益要出了事,他潘宝山还有什么大蹦头,单靠一个刘海燕能有多大能耐?”
“听你这意思,想办祁宏益?”钟新义问。
“正在让人整材料。”冯德锦道,“不过这事有点难,目前还没抓住什么致命的把柄,不太起眼的倒是有点。”
“小事掀起来就有大事,那还用怀疑?”钟新义道,“我敢拿脑袋担保说,随便进个单位随便摸个官出来,身上都少不了问题,从小事慢慢挖,十有九个半都能逮到够杠杠好几倍的大事来。”
“现在关键是祁宏益上面有市委郝志勇书记,小事掀不起波浪。”冯德锦道,“他能压下。”
“也是,朝省里捅的话,不达到一定厉害程度,省纪委专案组也不会下来,那等于是白忙活。”钟新义道,“嗐,不说那些,说来说去都把自己说得心慌。”
“呵呵,那你也得收敛点。”冯德锦笑笑,“本来啊,我也没想讨论那些,就是跟你说一声潘宝山越级提拔的事黄了。”
“嗯,这事喜庆。”钟新义道,“何大龙那边还等着我回消息呢,马上跟他说说,让他高兴高兴。”
何大龙听到这个喜讯后是很高兴,他是个按捺不住的人,马上又将这个“福音”传给了朱桂波。
朱桂波更是轻飘,癫狂之极,竟然抽筋似地跑到梁延发办公室去显摆,说潘宝山的美事被他给坏了。
也算是十足巧合,潘宝山当时为了全县土地“营养餐”的事准备找梁延发,想给农肥站申请弄点补贴,到门口还没敲门就听到朱桂波大呼小叫地炫耀能耐。侧耳一听,潘宝山明白了个大概,心头一慌,忙退了回去。
回到办公室后,潘宝山干什么都没了心思,他想打电话问问刘海燕,但又不好意思。潘宝山琢磨着,刘海燕应该会主动跟他讲讲情况,毕竟这对他来说这很重要,刘海燕不会不当回事。
下班后,潘宝山早早地回到家里,这样刘海燕随时回来都能看到他,有事自然会说。
潘宝山的想法没错,刘海燕回来后看到潘宝山在客厅,果然就谈起了他越级提拔的事,不过很淡然,说虽有差池遭到了冯德锦的反对,却不碍大方向发展。
“祁书记想了个别的法子,先把夹林产业园升格为县属,产业园服务中心级别待遇也随之升为正科级,你作为中心主任自然也就是正科。”刘海燕道,“然后走常规程序,开一下人大常委会就行,也很快。”
潘宝山松了口气,不过他有点不明白,冯德锦怎么就突然强硬起来,据他了解,冯德锦采取的可是低调做派。
“大姐,冯德锦怎么敢和祁书记公开叫板了?”潘宝山道,“这倒是个新迹象。”
“冯德锦的靠山严景标调到省高新区任管委会主任后,他似乎就变了。”刘海燕道,“应该是他已经想好了退路,如果在富祥呆不下去,到时就让严景标想办法帮他弄走。”
“哦,也就是说后顾无忧,所以敢跟祁书记叫板。”潘宝山道。
“二把手之所以敢跟一把手叫板,大概只有两种情况,一是上面有人罩得住,能保能退;二是豁出去不怕事,两败俱伤也在所不惜。”
“冯德锦应该是两种情况都有,不怕两败俱伤,因为有后路可退。”潘宝山道,“不过照我看,两败俱伤不太可能,祁书记硬得很,毕竟有市委郝书记在,而且同时好像也在向徐市长靠拢。”
“祁宏益有危机感,来富祥这几年他动作太多了,容易被人捏住的地方也多。”刘海燕道,“小潘,这点要切切注意。”
“知道了大姐。”潘宝山点点头,想到现在最想捏他把柄的人莫过于何大龙,而他对何大龙了解甚少,这对他很不利,于是问刘海燕,“大姐,下午我在局里听到点风声,冯德锦的表侄朱桂波在梁延发面前大放厥词,说是他找了何大龙的关系,通过公安局长钟新义找到冯德锦,把我的越级提拔给挡了下来,那何大龙到底是什么个来头?”
“何大龙跟公安局局长钟新义是朋友,钟新义跟冯德锦又有着特殊关系。”刘海燕道,“明眼人能看得出来,冯德锦跟钟新义是真正的共同体”
“这么说朱桂波讲得没错,他找何大龙托钟新义的关系,让冯德锦投了我反对票还是真的。”潘宝山道。
“冯德锦投反对票,主要还是出于本自的打算,他不想让祁宏益把自己人安插到领导岗位上,所以不会单单因为钟新义的要求而做出反对的决定。”刘海燕道。
“嗯,说到底也是巧合,两下合一。”潘宝山道,“但不管怎么说,这下还真是让那个何大龙得意了。”
“何大龙那人,靠钟新义的关系得益不少,在富祥道上也算是个人物,不过这几年已经渐渐漂白。”刘海燕道,“好像现在开始涉足建筑行业了。”
“估计那都是钟新义的点子。”潘宝山道,“跟何大龙沾上边就甩不开了,何大龙不安全,他钟新义就有危险,所以他要帮助何大龙转型走正道。”
“应该是,但那些就别多分心了。”刘海燕道,“总之那帮人能不碰就不碰,都是一摊浑水。”
潘宝山点点头嘴上说是,但心里却不这么想,何大龙一而再地找事,激起了他的斗心,年轻,气血足。
第二天,潘宝山就开始采取行动,他亲自到国土局找宋家正,说祁宏益对采石场的事非常关注,已经催问了他两次,而且说蓄水库的事也不一定合适,会影响附近山体。
“看祁书记的意思,现有的采石场必须立刻关停。”潘宝山最后很直接地说道,“否则祁书记怪罪下来我担不起。”
“那我更担不起了。”宋家正呵呵一笑,“我马上就让矿产股把开采许可证收回。”
“最快几天?”潘宝山在这事上不想有半点含糊,“我等着向祁书记汇报。”
“一个星期吧。”宋家正犹豫了下,“不管怎样要人性化一些,让采石场有点准备,退场时也顺当。”
“行,那就一个星期。”潘宝山道,“宋局长,到时我请媒体来监督一下,也能起到些推动作用,给你减少点阻力。”
潘宝山说完就没逗留,又去了环保局。
王一凡对潘宝山很敬待,他说只要三天就可以把采石场的环保证给吊销掉。潘宝山很高兴,但为了王一凡考虑,说也不用那么急,跟国土局同步就行。
“同步也好,省得多些罗嗦事。”王一凡笑说。
“事情本身就很罗嗦。”潘宝山也笑了起来,“但祁书记硬压下来的事,也不能嫌罗嗦,还得一丝不苟地办好。”
潘宝山说事情本身就很罗嗦是实话,有些事他能猜想得到,当初采石场那么轻易地就把各个许可证办了下来,现在要收回吊销,应该有反馈。
没错,宋家正在潘宝山离开后,立刻就打电话给钟新义,说采石场要关停的事说了。
钟新义听了暗自一笑,感叹潘宝山到底是年轻好胜,刚捅了他一下就坐不住了,立刻还以颜色。以钟新义的想法,如果能继续采取手段打击潘宝山,让他彻底失去锐气才好,但考虑到在采石场一事上,没有制衡点与他相抗,所以决定还是放弃。
“关就关吧。”钟新义对宋家正道,“时机不便也不能逞强,到头来还吃不了兜着走,走一步看一步,往后如果有机会再拾起来重开就是。”
“既然有重新上手的打算,那关停最好还是悄悄地进行,不能太宣扬。”宋家正道,“潘宝山说到时要请媒体来监督,看来还不合适。不过那倒也不用担心,我可以想想办法。”
宋家正说的想办法,是找关放鸣。关放鸣和宋家正是要紧的亲戚,当初梁延发在夹林想曝光抹黑党办失窃的事上,就是通过宋家正找的他安排了汪凡。
不过钟新义对此并不重视,说媒体都是歌功颂德锦上添花的,办真事很难得力,就让潘宝山折腾去,怎么宣扬都行。
可事实上,潘宝山并没有折腾,他有了新想法。
第一百五十六章系子
这几天,潘宝山盯在采石场的关停上,渐渐发现了点苗头。他打听了一下石子销售市场,发现有很厚的钱苗子,突然就动了心,为什么不趁机捞一把?既然自己要伸手,那么事情就得低调,完全没有必要让媒体参与进来吆喝。
一切都进行得悄无声息。
有个人按不住性子,何大龙,当他从钟新义那里得到消息后简直暴跳如雷。但钟新义安抚下了他,说采石场一天确实是好几万的利润,拖上一个月就是上百万,一下泡了汤难免让人心疼。不过那也得看情况,强求不来,万一事情闹大了相互掀底,最后影响到宏图小区开发可划不来。再说采石场关停也只是一时,以后也不是没有机会,完全可以重新拾起来。
钟新义说得没错,机会是有,但机会不等人。
潘宝山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始操作了,他找李大炮商议,让其幕后指挥,安排人采石。
李大炮有点担心,他知道采石场背后的厉害关系,跟局长钟新义有关。不过他也不跟潘宝山绕圈子,直接说出了顾虑。
“什么叫幕后?”潘宝山听了哈地一笑,“就是把幕障做厚一点,在幕后就很安全了。”
“那一定要注意防范,把事情做严实。”李大炮道,“采石场一关一开,估计何大龙那边要红眼,备不住要下手捣乱,要不隔三差五来骚扰滋事也不是办法。”
“那个倒真是很头疼。”潘宝山道,“不过水来土掩嘛,也没什么,到时把安全保卫工作做足就行。”
李大炮不同意潘宝山的看法,他说有钟新义在就谈不上安保。
“钟新义真能一手遮天?”潘宝山道,“到时抓到闹事的人就交给你狠狠处理,铁证摆着呢,还能有反复?”
“老弟你可别那么说,闹事没有不动手的,动手没有不受伤的。只要有人受伤,责任就难讲了。”李大炮道,“钟新义稍微动动嘴一下,处理起来有偏重,到时正当防卫就成了防卫过当,有理也变得没理,照样要进局子。”
潘宝山听后叹了口气,皱起眉头。
“当然,也不是没有办法。”李大炮安慰道,“能不能借个公家的外壳?只要有那层防护,事情就好办多了。”
“怎么不能,本来打的旗号就是公家号牌!”潘宝山顿时精神一振,“别忘了开采点肯定是要换位置,目的就是为了打报告说是新规划选址的蓄水库,既为了夹林丘陵地区的抗旱,也为了生态观光农业的亲水项目建设,完全是彻头彻尾的政府工程!”
“你早说不就行了嘛!”李大炮大笑起来,道:“老弟你可知道,个人势力再强大,也不能愚蠢到跟政府作对,不管是哪一级的都不行。这个道理钟新义应该明白,所以他不会支持何大龙瞎捣蛋,否则就是给自己惹麻烦。”
“哦,哦。”潘宝山恍然大悟,道理很浅显,只是刚才自己没朝那上面想,“那就好,咱们分分工,你负责找人出面谈合作,我负责办手续。”
办手续可易可难,打着祁宏益的幌子就不难,潘宝山就是这么打算的,但不管怎么说,事情要做得像。
潘宝山花了一天时间,在原采石场附近察看,最后在不远的地方确定了一处绝佳位置,无论是从开挖难度还是运输便利上看,都非常合适,而且确实也能起到给周围岭地抗旱的作用,还又可以照顾到与夹林水库的呼应开发。
在此基础上,潘宝山搞了个开挖规划,找到了郑金萍,说希望得到乡里配合。
郑金萍对潘宝山一直都很顺从,说那当然是没问题,只要有需要,怎么着都行。
不过潘宝山不这么以为,有些事没落到她头上都好说,一旦有了交集点后她也许就不会那么爽快了。他很清楚,自从郑金萍成为代乡长后,和冯德锦来往更加密切,所以何大龙那边的事难免要找到她头上。只是现在还没有什么迹象,刚好可以给她打个预防针。
“郑乡长,你现在是夹林乡政府的一把手,跟冯德锦那边很近。”潘宝山道,“以后要是他那边的人来找你,跟我这边的事有冲突了,怕是不太好办吧。”
“潘局长,我郑金萍对你咋样,你应该是明白的。”郑金萍说得很认真,“我跟冯德锦往来,无非是想拉拉上面的关系,为自己的将来着想而已,他们那边有事,我敷衍一下就行。”
“可有时候冯德锦要亲自交办,你怎么办?”潘宝山道,“难道你还能应付?”
“潘局长,刚才都说了只是拉点关系,难道我会对那个半老头子动心,死心塌地为他做事?”郑金萍道,“我只是要他欢心而已。”
潘宝山看着越来越有点味道的郑金萍,陡然间觉得有点酸醋意,好端端看着她跑到冯德锦面前让他给拱了,是件很败兴的事。
“郑乡长,说句真话,我还真不想看着你去讨冯德锦的欢心。”潘宝山说得颇为感叹,言语间流露出好一派无奈。
女人总归是比较敏感的,郑金萍听后一怔,望着潘宝山眼睛一闪,“我也不想,可现在谁都想拽个系子,我是没有选择才去攀冯德锦而已。”
“是啊,每个人的路都不一样。”潘宝山摇了摇头,“很多时候都是迫不得已。”
“潘局长,要不,你让我抓你的系子?”郑金萍说话的声音逐渐放低,但还是很清晰地飘进了潘宝山的耳朵。
潘宝山稍一愣神,随即呵呵地笑起来,“郑乡长你开玩笑嘛,你是堂堂的大乡长,我只不过是农业局的小副局长,哪里有系子给你抓?”
“别说没有,其实我知道你是不想让我抓,你的潜力我是再清楚不过了。”郑金萍道,“当然我也知道原因,你看不起我。”
“没没没,郑乡长你这话说得可太伤感情了。”潘宝山连忙摇头道,“咱们一直不都相处得很和睦嘛,哪里有看不起你?”
“你说得也对,但不全对,在某些方面我就是让你瞧不上眼。”
“你多虑了,哪些方面?”
“以前你在夹林的时候跟我说过的。”
“跟你说过的多着呢。”潘宝山笑道,“有没有特指?”
“有特指,和梁延发之间的事,有一次你跟我说不要靠着他。”
“哦,你说那事。”潘宝山眼皮一提,“那都是为你好。”
“我知道,而且也做到了,从你说过之后我还就真没靠,连个指头都没碰。”郑金萍很认真地说道:“那么现在,你是不是也让我不靠冯德锦?”
“这事我可不太好做决定。”潘宝山皱了下眉头,“是想让你不靠,但那样可能对你的升迁不利,到时你可是会有怨言的。”
“可以假靠。”郑金萍接话很快,“靠近,却不近身。”
潘宝山一听摸起了下巴看着郑金萍,琢磨着如果她真能做到假靠也还真不错,一来可以洁身自好,二来还可以让她做个内应,探听些冯德锦那边的情况。
“行,这主意好!”潘宝山欣赏地点了点头。
“那也就是说,我实际上抓的是你的系子。”郑金萍满怀期望地看着潘宝山。
“嗯。”潘宝山稍一犹豫,答道:“可以这么说,但前提是我能有系子给你抓。”
“你们男人不都有系子嘛。”郑金萍一笑,说得没有丝毫掩饰。
潘宝山脑袋一懵,领教了什么叫本性难移,看来郑金萍还是那个郑金萍,摆出的矜持端淑只能是个表象。
郑金萍看到了潘宝山的诧异,咯咯地笑了起来,“潘局长,开玩笑呢。”
“玩笑,我当然知道。”潘宝山嘿嘿地点着头,“不过以现在郑乡长的气质,开那些玩笑似乎有些不妥。”
“是不妥,所以只是偶尔,而且不是觉得跟你是熟人嘛。”郑金萍直了直身子,尽量迎合所谓的气质,“潘局长,现在说正事,你的开挖计划要让乡里咋样配合?”
“盖章就行,然后我向祁书记汇报。”潘宝山说。
“嗨哟,我以为要多大动静呐,不就是盖个章嘛。”
“盖章也许只是第一步。”潘宝山笑道,“但目前来说下一步还不知道。”
“我懂你的意思,边走边看就是。”郑金萍道,“反正你放心,不管咋样我都会积极配合。”
有郑金萍这样的回答,潘宝山满意了。
回到富祥后,潘宝山拿着开挖规划找祁宏益汇报情况。
搁以前,祁宏益肯定会顺手把开挖项目揽过来分给亲朋好友,但现在他忍住了,能收敛的要尽量收敛,以免给人抓到把柄。所以他只是做了个批注:同意,尽快实施。
有了这个批示,潘宝山办起事来就踏实、底气多了。
缓了缓,过了半个月,潘宝山带着批文分别找宋家正和王一凡,说祁宏益有了新指示,得抓紧落实。
宋家正多少是了解点其中道道的,也不多问,照批示办理就没错,而且也没向钟新义多嘴,就当是下面职能部门办的事,他不知情。
王一凡也一样,这种事就得稀里糊涂。有些事想弄清楚并不难,但弄清楚之后该怎么做就难了。
手续办齐,李大炮那边的项目合作人也找好了,两下一碰,然后就去找仲崇干。
第一百五十七章转向
仲崇干看到祁宏益的批文哪里敢作停留,事情可不能在他这环节上给耽误了。不过为了不担或尽量少担责任,他还是召开了党委会,以示是乡党委班子共同研究的结果。
一切就绪,新采石场悄然开张。
采石场的流畅运作,让潘宝山很高兴,这意味着今后会有大笔进账。李大炮说过,产生的纯利润对半平分。潘宝山对这笔钱的用途也提前作了安排,在县城买一套新房,其余的全部投在美味菇业公司,用于扩大蘑菇种植规模。
还有让潘宝山更高兴的事,他的副县问题也进展顺利。
产业园的升格波澜不惊,潘宝山的级别随之拔高至正科。接下来赶在元旦前夕,富祥县人大常委会召开了会议,选举任命潘宝山为副县长。
一切似乎很突然,面对这个结果冯德锦傻了眼,他甚至都不知道夹林产业园已经升格为县属产业园。
一步晚,步步撵,撵还撵不上。
随后,在县政府常务会议上,对副县长的分工进行调整,冯德锦也没能施法干扰。大家有目共睹潘宝山的工作强项是农业,冯德锦没有话说,而且县里先前出台的《关于富祥县四套班子协调运转、规范高效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县政府的领导分工,应先与县委沟通,然后再由政府常务会议决定。而在与县委的沟通中,祁宏益进行了强势定夺,把潘宝山推到了分管农业工作的位置上。
升职为副县长的潘宝山身份一变,可以跟祁宏益直接对话了,他来不及品味这胜利的喜悦,便立刻投入到新角色之中。
先前考虑的等项目,现在已经有了想法,潘宝山要把这三个乡镇和夹林乡串联起来,依托各自的拳头项目,来构成一个上规模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潘宝山撇开冯德锦,向祁宏益请示汇报,说可以通过优势组合来提升全县新型农业发展的效应。
祁宏益对这个计划很感兴趣,问运作模式和资金投入的具体情况如何。
“运作很简单,总体来说就是‘一个中心、四个基地’模式。”潘宝山道,“就是围绕原夹林循环农业高效产业园那个中心,拓展夹林乡的金银花、曲安镇的鲜切花、兴阳乡的葡萄以及石店镇的紫苏种植项目四个基地。”
“模式其实只是个形式,最主要的是内容发展。”祁宏益道,“目标定位怎么样?”
“目标定位充分考虑了可行性!”潘宝山利落地答道,“在实际运作中紧扣四个方面,在建设效应上做好示范引导、在经营方式上做好探索创新、在科技成果上做好转化推广、在农副产品上做好展示集散,等运作成熟后,便可争取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定位还可以。”祁宏益听后点头道,“但定位只是定位,说白了就是一种理想状态,听起来美好,但实际操作起来也许不是那么回事,总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所以一定要找好有力的把手或突破口,不断推动示范区整体快速前进。”
“主要的把手是科技支撑。”潘宝山道,“在发展中我们会密切与高校加强沟通,聘请专家讲授指导,引进研发试验,不断培育新品种。”
“嗯,科技永远是第一生产力,将示范区打造成农业高科技的积聚地,然后通过辐射带动,可以极大程度地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从而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祁宏益用欣赏的眼光看着潘宝山,“投入资金如何?”
“号称投资很可观,总额可达五亿以上,实际投资很小,也就是建几条低等级乡村公路的成本。”潘宝山道。
“哦,差别这么大?”祁宏益眉头一紧。
潘宝山赶紧解释,“祁书记,号称投资包括各组成部分的固定资产和达现产值,是用来对外宣传用的。”
“呵呵。”祁宏益松开了眉头,“有时候做事的确需要点声势,而且要好好地造声势,没有好声音就没有好形势嘛。”
“祁书记说的是。”潘宝山道,“那现在就可以着手?”
“可以。”祁宏益道,“要一招不让!”
得到祁宏益的认可,潘宝山当然要抓紧,这也算是上任副县长的第一炮,得做出个样来,要打得贼响。
示范区的事跟农业局关系紧密,潘宝山立刻去农业局找梁延发。
梁延发对潘宝山的到来很是欢迎,并对他的荣升表示了再次祝贺,说哪天有时间一定要坐坐,庆祝一下。
“坐坐可以,庆祝不可以。”潘宝山道,“梁局长,我感觉压力很大,得先弄个动静出来,否则也吃不香喝不辣。”
“潘县长,你怎么会有压力。”梁延发对潘宝山的称呼改了口,“凭你的能力,那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欸哟梁局长,你还是喊我小潘吧,那个听起来顺耳,也习惯。”潘宝山马上说道。
“听听不就习惯了嘛。”梁延发笑道,“如果还喊你小潘,万一到场合上改不了口可不好看。”
“那有什么,老领导嘛。”
“好了,咱们不纠缠称呼问题,顺其自然吧。”梁延发摆手笑了笑,“刚才你说要弄个动静出来,有没有思路?”
“有,要不也不来麻烦你了。”潘宝山道,“我想搞个现代农业示范区,需要农业局适时牵牵头。”
“好说,随时根据县里农业大局需要作出安排。”梁延发道,“对你的要求,更是特殊重视执行。”
潘宝山谢谢还没说出来,门开了,朱桂波探头进来,见潘宝山在里面很是吃惊,马上又退了回去。
“进门先敲门,连这点礼貌都没有。”潘宝山对梁延发轻声说了一句。
“他啊,就这样。”梁延发呵呵一笑,“尤其是前段时间提成副局长以后,更是不注意。”
“朱桂波现在是副局?”潘宝山很意外。
“是副局,冯县长安排的,也只有照办。”梁延发并不想就此事多说,转开话题,“潘县长,中午留下来,得好好招待你一下,现在身份不一样了,得按规矩来。”
“不用不用,这段时间手上的事一大堆,焦虑得很。”潘宝山站起身来,“马上回去准备准备,要把几个乡镇负责人召集起来开个协调会。”
见潘宝山没有留下来的意思,梁延发也只好作罢,“要是真有事忙我也不拦你,等消闲的时候再说。”
“梁局长你有心了,我先表示感谢。”潘宝山说完就走。
潘宝山走后,朱桂波立刻就闪了进来。
朱桂波对潘宝山的副县提拔懊恼得简直要吐血吐到死,在他看来那是对他的毁灭性打击。当初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他就哭丧着跑到何大龙那里诉苦,说得想办法治治潘宝山。
何大龙得知后也傻了眼,怎么也没想到先前找钟新义所做出的努力全都白费。于是,他再次找到钟新义,问该怎么办。
钟新义也没给出什么说法,毕竟何大龙在他眼里,跟冯德锦没法比,他不会因此去为难冯德锦,而且对这种既成事实,就是神仙也无奈。
面对这既成事实,朱桂波几乎崩溃,好在他的副局提拔得到了落实,算是一个安慰。但是一想起潘宝山,他还是堵心,尤其是今天看到潘宝山出现在冯德锦办公室,一下又受到了严重刺激。
朱桂波觉得应该自己主动出击,尽量给潘宝山添堵,摆在眼前的就是给他和梁延发之间制造矛盾,而且有的是实料,所以潘宝山走后,他立刻就找梁延发。
“梁局长,有些关于潘宝山的事,我本是不打算讲的。”朱桂波故作深沉,“但是觉得还是说出来后,省得你被蒙在鼓里。”
“啥事?”梁延发倒真想知道朱桂波能抖什么料出来。
“以前黄开建刚来农业局当局长的时候,潘宝山有事没事就把夹林的那个郑金萍乡长带过来。”朱桂波说得很严肃,以示确凿,“带过来干什么?就是拿她当贡品呢。”
“贡品?”梁延发皱起了眉头,“贡给黄开建?”
“不是,贡给市里健达医药公司那个什么副总鲁少良。”朱桂波道,“而且自己还把郑金萍带到办公室,不知道都干了些什么。”
梁延发不平静了,他记得当时郑金萍还是他的人,假如朱桂波说的是真话,潘宝山岂不是很可恨?
看着梁延发的脸色阴沉起来,朱桂波暗喜不止,他了解过,郑金萍是梁延发的人,现在装装糊涂不知情,拿郑金萍说事,来挑拨梁延发和潘宝山的关系,很合适。而且他确实也知道有一次次潘宝山带郑金萍来,找黄开建一起陪鲁少良喝酒的事。
“梁局长,我能确定的一次就是夹林搞什么金银花基地合作的时候,那个鲁少良来的,他们一起在县里喝的酒,黄开建还坐陪的。”朱桂波尽量把时间具体起来,增加真实性,而且还任意联系,他还记得殷益开好像也搅和过,又说道:“还有一个人,殷益开,潘宝山也把郑金萍送给他用过!”
“桂波,可不能乱说。”梁延发气血上涌,眼冒金星,但头脑还算清醒,再怎么气怒,场面要说得过去,“你知道郑金萍和冯县长的关系吗?”
朱桂波一愣,“梁局长,你的意思是?”
“郑金萍跟冯县长关系很好。”梁延发暗暗咬着牙根,“所以有关她的事不能乱讲的。”
朱桂波茫然后是惶然,他知其一不知其二,现在的郑金萍已经撇下梁延发,“奔向”冯德锦了。
第一百五十八章路资
朱桂波不明真相说得有点岔路,可不管怎么说目的是达到了,让梁延发怒火中烧起来。梁延发虽然不全信朱桂波的话,但相信整体是事实,对潘宝山的仇恨也瞬间积聚。
这件事梁延发琢磨了很长时间,觉得还是不露声色为好,潘宝山现在是副县长,跟他闹翻也奈何不了什么,还是暗暗观望逮准时机,在关键时刻下个狠手。
其实这事潘宝山也有点数,在梁延发办公室看到朱桂波贼头鼠脑地露了个面后,他就有种预感,朱桂波可能会在梁延发面前说他坏话,因此有些心理准备。只是这种事不便主动去探究,没准糊弄糊弄就过去了,而且现在的重点毫无疑问是抓工作,把现代农业示范区做好,给自己脸上添点光。
潘宝山召开了一个专题会,把郑金萍还有曲安镇镇长汤和茂、兴阳乡乡长李光明、石店党委副书记屠有闻召集起来,通报示范园规划方案的实施步骤。
“首要的是建一条路,把几个基地有效串联聚拢起来,形成一个板块。”潘宝山在会上不饶弯子,“经过初步勘察,要建的路总长度将近八公里,不算长。原本打算只是建低等级公路,但现在从长远来看并不科学,还是要大气一点,建成宽十米、路面达二级水泥路面标准,可这样一来总投资就上去了,大概需要( 官路逍遥 http://www.xlawen.org/kan/2109/ )
“呵呵,刘副县长,我只是就事论事,并不针对个人,不管今天研究讨论的是潘宝山还是张三或者是李四,说的只是一个道理和观点。”冯德锦即使是笑,也显得很有气势,“要知道,干部的年轻化不是低龄化,绝不能借‘破格提拔’的壳乱生蛋,纯粹为了提拔而提拔,这样造就出一些明星官员和话题官员,可以说是有害无利!”
冯德锦的表现明显有着充分的准备,这让祁宏益倒冷静了下来。
“冯县长,今天会议研究的就是潘宝山个人破格提拔的问题,你口口声声就事论事不针对个人,这么看来你连起码的会议内容都模糊不清,还瞎摆什么大道理,有什么意思?”祁宏益直视冯德锦。
“既然祁书记这么说,那我只好说我是先讲道理后摆事实。”冯德锦冷笑道,“刚才说的是道理,现在谈事实谈潘宝山,就我个人而言,总结出来的结果就是不赞成潘宝山的破格提拔。”
冯德锦直接表明观点,不留丝毫回旋余地。
大家都捏了一把汗,包括刘海燕和王法泰,都担心祁宏益会拍着桌子站起来,甚至是骂战。
不过很出乎意料,祁宏益此时却很大度地呵呵一笑,对冯德锦道:“冯县长,说来说去,你的意思是提拔可以,但越级不合适是不是?”
“我当然不反对干部的提拔。”冯德锦道,“有工作能力有领导能力自然要获得一定提升,否则干部的培养机制就不正常了。”
“那好,我们应该尊重冯县长的意见,关于潘宝山同志的破格提拔问题先搁置起来。”祁宏益说这话时非常平静,尔后很放松地往椅背上一靠,说道:“如果大家没别的事就散会。”
大家相互看看,都不吱声,然后赶紧起身默默离去。
以前常委会结束时,都是等祁宏益出去他们才走,但今天看祁宏益的意思并不想先离开,倒是冯德锦第一个转身大步而去。
跟在后面走出会议室的刘海燕有点纳闷,她不知道祁宏益为何突然变得如此沉得住气,与平常的行事风格大为迥异。
王法泰也大感意外,他赶上缓步而行的刘海燕,悄声问今天祁书记是怎么回事,好像突然变了一个人。刘海燕摇了摇头说不知道,不过她隐约觉得,祁宏益似乎已然有了安排,因为从他脸上没看到失望的神情。
“法泰,等会到我办公室一趟。”这时,祁宏益从最后面健步走上来,“还有海燕县长,你过会也来一下。”
五分钟后,刘海燕和王法泰一起来到祁宏益办公室。
祁宏益夹着烟,手里拿着本书站在窗前,见两人进来便指指沙发,“坐。”
刘海燕和王法泰坐下来,并不急着说话,他们知道祁宏益有话讲。
祁宏益走过来,“啪”地一声,将手里的书丢到沙发前面的茶几上,“看看这本书,今天可帮了我大忙!”
是本《做人方与做事圆》。
“昨天我随手翻了一下,看到两句话,没想到今天给了我莫大的启示。”祁宏益道,“第一句,软溜溜的藤子缠死那个硬硬的树。今天冯德锦搞了个出其不意,阴不啦叽地就像软溜溜的藤子,惹得我怒火翻腾,后来一想,如果由着脾性发作,我不就成那个硬硬的树了嘛!”
“我说呢,祁书记你一下就变了风格。”王法泰笑道,“第二句呢?”
“第二句就是,气恼越多智慧越少。”祁宏益笑道,“这就是说,遇到问题,要平心静气地想对策,不能怒里怒气地瞎还击。冯德锦反对越级提拔潘宝山,而且里里外外都说了,我就不能硬扳他,得想法子让他进套,反过来给他来个软溜溜的藤子缠死那个硬硬的树!”
“祁书记,这么说你已经有主意了?”刘海燕问。
“没有主意我能稳得住?”祁宏益笑道,“冯德锦反对潘宝山越级提拔,核心就是反对潘宝山快速提拔,抓住这一点,换个方式就能解决,完全可以一级一级提拔,只是快速就行了嘛。所以我问他是不是提拔可以,只要不越级就行,他回答是认可的。”
“嗯,从冯德锦回答的情况来看,是认可的。”刘海燕点头道,“不过祁书记,照你的意思,如果将潘宝山突击提拔到正科,似乎也不妥。”
“有的是机遇,但没有突击。”祁宏益自得地一笑,“我马上找县发改委主任去,把夹林循环农业高效产业园升格为县属产业园,产业园服务中心原有的副科级设置,也随之升为正科级。”说完,转脸对王法泰道:“你那边的编制配置要跟上,然后走正常提拔的路子,让县人大常委会来通过决定,看他冯德锦还有什么话说!”
祁宏益的这一招,让刘海燕和王法泰吃惊不小,没想到他在那么短时间内,于轻描淡写间就完成了一次大挪移。
“祁书记,你这一手才叫出其不意。”王法泰笑着竖起大拇指。
“这话就别说了。”祁宏益道,“人都有惰性,其实这种方子前些年常用,后来在部门、地方上做了一把手之后就渐渐懈怠了,总觉得权势可以压倒一切,懒得想点子了。现在有冯德锦这么个对头倒也不错,尤其是今天,至少激发了我某些沉睡的意识。”
祁宏益所说的某些沉睡意识,刘海燕和王法泰都理解错了,他们以为祁宏益说的是理性斡旋的意识。
其实不然,祁宏益被惊醒的是忧患意识。来富祥三个年头,不算长,但手却伸得很长,亲戚朋友在这边包揽了很多项目,而且他从中周旋,获利非同一般。最大的一笔市政工程好处费,他一下就拿了两百万。当然,这种手笔很少,他居多操作的是那些几十万的小工程。祁宏益知道,动辄三五十万的修路、河道整理、小桥架设等小项目,几乎是监管的盲区,但全县一年有多少那样的项目?操作十个就是三五百万,几十个就是上千万,那么大的投资体量,从中可捞的可一点都不少。
祁宏益认为这样的手法保险性很高,而且有个个把把的不同声音他也都能压下来,觉得应该没有什么风险。但是今天冯德锦在常委会上的拔刀相见,让他觉得一切皆有可能,手底下那一摊子事可多了,一个罩不住怕是就要出问题。
其实这种担忧早就出现在祁宏益的潜意识里,他对徐光放示好并表现出一定的忠诚度,就是一种不自觉的自我保护。祁宏益知道,他的靠山郝志勇过两三年就要退了,必须另外寻个靠山,然后再熬上三年,等自己退下来后,才算是安全。
在这种情况下,徐光放进入了祁宏益的视线。也正是如此,他才把徐光放的话当成非完成不可的任务来执行。
潘宝山的提拔,就跟这原因有关。徐市长来调研两次,对潘宝山颇为赞赏,言语间有重用之意,祁宏益听得出来。
当然,祁宏益本来就对潘宝山就另眼相看,他清楚地了解潘宝山在工作上有执行力、有创新力,是个值得培养的年轻人。
所以,两方面合一,祁宏益便不惜花大力气去提拔潘宝山,从副科直接越级到副处,掌管全县的农业工作。他相信此举会让徐光放很满意,而且也相信潘宝山会做得很好,对他也将是一个有力的帮助。
因此,即使有冯德锦的阻挠,他也会扫清一切障碍。
在这一点上,冯德锦是大意了,他以为一次叫板就可以将潘宝山的提拔一举击退。常委会结束后,他就打电话给钟新义,说潘宝山的越级提拔被他轻易摆平,祁宏益似乎是知难而退,连点脾气都没有。
第一百五十五章新想法(二更)
钟新义开始并不相信事情会那么简单,祁宏益要提拔潘宝山是不容置疑的,岂能因为一次受挫就偃旗息鼓。
“该不会祁宏益有新打算吧。”钟新义道,“你可别大意,越是平常行事粗糙之人,偶尔来个小点子,更让人防不胜防。”
“他能来什么点子?”冯德锦笑道,“我反对他越级提拔,他一点脾气都没有,难道他还能突击提拔?那样的话要把潘宝山弄成副县长,也得突击两次,到时我还是有说法,明显又不合理嘛。”
“其实,祁宏益提拔潘宝山当副县长,那是早晚的事。”钟新义道,“就是这次越级不上去,过个一两年也还能自然升。”
“能拖他个一两年也不错。”冯德锦道,“我就是不想让祁宏益得意了,再说,一两年内会发生什么还都难说,万一祁宏益要出了事,他潘宝山还有什么大蹦头,单靠一个刘海燕能有多大能耐?”
“听你这意思,想办祁宏益?”钟新义问。
“正在让人整材料。”冯德锦道,“不过这事有点难,目前还没抓住什么致命的把柄,不太起眼的倒是有点。”
“小事掀起来就有大事,那还用怀疑?”钟新义道,“我敢拿脑袋担保说,随便进个单位随便摸个官出来,身上都少不了问题,从小事慢慢挖,十有九个半都能逮到够杠杠好几倍的大事来。”
“现在关键是祁宏益上面有市委郝志勇书记,小事掀不起波浪。”冯德锦道,“他能压下。”
“也是,朝省里捅的话,不达到一定厉害程度,省纪委专案组也不会下来,那等于是白忙活。”钟新义道,“嗐,不说那些,说来说去都把自己说得心慌。”
“呵呵,那你也得收敛点。”冯德锦笑笑,“本来啊,我也没想讨论那些,就是跟你说一声潘宝山越级提拔的事黄了。”
“嗯,这事喜庆。”钟新义道,“何大龙那边还等着我回消息呢,马上跟他说说,让他高兴高兴。”
何大龙听到这个喜讯后是很高兴,他是个按捺不住的人,马上又将这个“福音”传给了朱桂波。
朱桂波更是轻飘,癫狂之极,竟然抽筋似地跑到梁延发办公室去显摆,说潘宝山的美事被他给坏了。
也算是十足巧合,潘宝山当时为了全县土地“营养餐”的事准备找梁延发,想给农肥站申请弄点补贴,到门口还没敲门就听到朱桂波大呼小叫地炫耀能耐。侧耳一听,潘宝山明白了个大概,心头一慌,忙退了回去。
回到办公室后,潘宝山干什么都没了心思,他想打电话问问刘海燕,但又不好意思。潘宝山琢磨着,刘海燕应该会主动跟他讲讲情况,毕竟这对他来说这很重要,刘海燕不会不当回事。
下班后,潘宝山早早地回到家里,这样刘海燕随时回来都能看到他,有事自然会说。
潘宝山的想法没错,刘海燕回来后看到潘宝山在客厅,果然就谈起了他越级提拔的事,不过很淡然,说虽有差池遭到了冯德锦的反对,却不碍大方向发展。
“祁书记想了个别的法子,先把夹林产业园升格为县属,产业园服务中心级别待遇也随之升为正科级,你作为中心主任自然也就是正科。”刘海燕道,“然后走常规程序,开一下人大常委会就行,也很快。”
潘宝山松了口气,不过他有点不明白,冯德锦怎么就突然强硬起来,据他了解,冯德锦采取的可是低调做派。
“大姐,冯德锦怎么敢和祁书记公开叫板了?”潘宝山道,“这倒是个新迹象。”
“冯德锦的靠山严景标调到省高新区任管委会主任后,他似乎就变了。”刘海燕道,“应该是他已经想好了退路,如果在富祥呆不下去,到时就让严景标想办法帮他弄走。”
“哦,也就是说后顾无忧,所以敢跟祁书记叫板。”潘宝山道。
“二把手之所以敢跟一把手叫板,大概只有两种情况,一是上面有人罩得住,能保能退;二是豁出去不怕事,两败俱伤也在所不惜。”
“冯德锦应该是两种情况都有,不怕两败俱伤,因为有后路可退。”潘宝山道,“不过照我看,两败俱伤不太可能,祁书记硬得很,毕竟有市委郝书记在,而且同时好像也在向徐市长靠拢。”
“祁宏益有危机感,来富祥这几年他动作太多了,容易被人捏住的地方也多。”刘海燕道,“小潘,这点要切切注意。”
“知道了大姐。”潘宝山点点头,想到现在最想捏他把柄的人莫过于何大龙,而他对何大龙了解甚少,这对他很不利,于是问刘海燕,“大姐,下午我在局里听到点风声,冯德锦的表侄朱桂波在梁延发面前大放厥词,说是他找了何大龙的关系,通过公安局长钟新义找到冯德锦,把我的越级提拔给挡了下来,那何大龙到底是什么个来头?”
“何大龙跟公安局局长钟新义是朋友,钟新义跟冯德锦又有着特殊关系。”刘海燕道,“明眼人能看得出来,冯德锦跟钟新义是真正的共同体”
“这么说朱桂波讲得没错,他找何大龙托钟新义的关系,让冯德锦投了我反对票还是真的。”潘宝山道。
“冯德锦投反对票,主要还是出于本自的打算,他不想让祁宏益把自己人安插到领导岗位上,所以不会单单因为钟新义的要求而做出反对的决定。”刘海燕道。
“嗯,说到底也是巧合,两下合一。”潘宝山道,“但不管怎么说,这下还真是让那个何大龙得意了。”
“何大龙那人,靠钟新义的关系得益不少,在富祥道上也算是个人物,不过这几年已经渐渐漂白。”刘海燕道,“好像现在开始涉足建筑行业了。”
“估计那都是钟新义的点子。”潘宝山道,“跟何大龙沾上边就甩不开了,何大龙不安全,他钟新义就有危险,所以他要帮助何大龙转型走正道。”
“应该是,但那些就别多分心了。”刘海燕道,“总之那帮人能不碰就不碰,都是一摊浑水。”
潘宝山点点头嘴上说是,但心里却不这么想,何大龙一而再地找事,激起了他的斗心,年轻,气血足。
第二天,潘宝山就开始采取行动,他亲自到国土局找宋家正,说祁宏益对采石场的事非常关注,已经催问了他两次,而且说蓄水库的事也不一定合适,会影响附近山体。
“看祁书记的意思,现有的采石场必须立刻关停。”潘宝山最后很直接地说道,“否则祁书记怪罪下来我担不起。”
“那我更担不起了。”宋家正呵呵一笑,“我马上就让矿产股把开采许可证收回。”
“最快几天?”潘宝山在这事上不想有半点含糊,“我等着向祁书记汇报。”
“一个星期吧。”宋家正犹豫了下,“不管怎样要人性化一些,让采石场有点准备,退场时也顺当。”
“行,那就一个星期。”潘宝山道,“宋局长,到时我请媒体来监督一下,也能起到些推动作用,给你减少点阻力。”
潘宝山说完就没逗留,又去了环保局。
王一凡对潘宝山很敬待,他说只要三天就可以把采石场的环保证给吊销掉。潘宝山很高兴,但为了王一凡考虑,说也不用那么急,跟国土局同步就行。
“同步也好,省得多些罗嗦事。”王一凡笑说。
“事情本身就很罗嗦。”潘宝山也笑了起来,“但祁书记硬压下来的事,也不能嫌罗嗦,还得一丝不苟地办好。”
潘宝山说事情本身就很罗嗦是实话,有些事他能猜想得到,当初采石场那么轻易地就把各个许可证办了下来,现在要收回吊销,应该有反馈。
没错,宋家正在潘宝山离开后,立刻就打电话给钟新义,说采石场要关停的事说了。
钟新义听了暗自一笑,感叹潘宝山到底是年轻好胜,刚捅了他一下就坐不住了,立刻还以颜色。以钟新义的想法,如果能继续采取手段打击潘宝山,让他彻底失去锐气才好,但考虑到在采石场一事上,没有制衡点与他相抗,所以决定还是放弃。
“关就关吧。”钟新义对宋家正道,“时机不便也不能逞强,到头来还吃不了兜着走,走一步看一步,往后如果有机会再拾起来重开就是。”
“既然有重新上手的打算,那关停最好还是悄悄地进行,不能太宣扬。”宋家正道,“潘宝山说到时要请媒体来监督,看来还不合适。不过那倒也不用担心,我可以想想办法。”
宋家正说的想办法,是找关放鸣。关放鸣和宋家正是要紧的亲戚,当初梁延发在夹林想曝光抹黑党办失窃的事上,就是通过宋家正找的他安排了汪凡。
不过钟新义对此并不重视,说媒体都是歌功颂德锦上添花的,办真事很难得力,就让潘宝山折腾去,怎么宣扬都行。
可事实上,潘宝山并没有折腾,他有了新想法。
第一百五十六章系子
这几天,潘宝山盯在采石场的关停上,渐渐发现了点苗头。他打听了一下石子销售市场,发现有很厚的钱苗子,突然就动了心,为什么不趁机捞一把?既然自己要伸手,那么事情就得低调,完全没有必要让媒体参与进来吆喝。
一切都进行得悄无声息。
有个人按不住性子,何大龙,当他从钟新义那里得到消息后简直暴跳如雷。但钟新义安抚下了他,说采石场一天确实是好几万的利润,拖上一个月就是上百万,一下泡了汤难免让人心疼。不过那也得看情况,强求不来,万一事情闹大了相互掀底,最后影响到宏图小区开发可划不来。再说采石场关停也只是一时,以后也不是没有机会,完全可以重新拾起来。
钟新义说得没错,机会是有,但机会不等人。
潘宝山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始操作了,他找李大炮商议,让其幕后指挥,安排人采石。
李大炮有点担心,他知道采石场背后的厉害关系,跟局长钟新义有关。不过他也不跟潘宝山绕圈子,直接说出了顾虑。
“什么叫幕后?”潘宝山听了哈地一笑,“就是把幕障做厚一点,在幕后就很安全了。”
“那一定要注意防范,把事情做严实。”李大炮道,“采石场一关一开,估计何大龙那边要红眼,备不住要下手捣乱,要不隔三差五来骚扰滋事也不是办法。”
“那个倒真是很头疼。”潘宝山道,“不过水来土掩嘛,也没什么,到时把安全保卫工作做足就行。”
李大炮不同意潘宝山的看法,他说有钟新义在就谈不上安保。
“钟新义真能一手遮天?”潘宝山道,“到时抓到闹事的人就交给你狠狠处理,铁证摆着呢,还能有反复?”
“老弟你可别那么说,闹事没有不动手的,动手没有不受伤的。只要有人受伤,责任就难讲了。”李大炮道,“钟新义稍微动动嘴一下,处理起来有偏重,到时正当防卫就成了防卫过当,有理也变得没理,照样要进局子。”
潘宝山听后叹了口气,皱起眉头。
“当然,也不是没有办法。”李大炮安慰道,“能不能借个公家的外壳?只要有那层防护,事情就好办多了。”
“怎么不能,本来打的旗号就是公家号牌!”潘宝山顿时精神一振,“别忘了开采点肯定是要换位置,目的就是为了打报告说是新规划选址的蓄水库,既为了夹林丘陵地区的抗旱,也为了生态观光农业的亲水项目建设,完全是彻头彻尾的政府工程!”
“你早说不就行了嘛!”李大炮大笑起来,道:“老弟你可知道,个人势力再强大,也不能愚蠢到跟政府作对,不管是哪一级的都不行。这个道理钟新义应该明白,所以他不会支持何大龙瞎捣蛋,否则就是给自己惹麻烦。”
“哦,哦。”潘宝山恍然大悟,道理很浅显,只是刚才自己没朝那上面想,“那就好,咱们分分工,你负责找人出面谈合作,我负责办手续。”
办手续可易可难,打着祁宏益的幌子就不难,潘宝山就是这么打算的,但不管怎么说,事情要做得像。
潘宝山花了一天时间,在原采石场附近察看,最后在不远的地方确定了一处绝佳位置,无论是从开挖难度还是运输便利上看,都非常合适,而且确实也能起到给周围岭地抗旱的作用,还又可以照顾到与夹林水库的呼应开发。
在此基础上,潘宝山搞了个开挖规划,找到了郑金萍,说希望得到乡里配合。
郑金萍对潘宝山一直都很顺从,说那当然是没问题,只要有需要,怎么着都行。
不过潘宝山不这么以为,有些事没落到她头上都好说,一旦有了交集点后她也许就不会那么爽快了。他很清楚,自从郑金萍成为代乡长后,和冯德锦来往更加密切,所以何大龙那边的事难免要找到她头上。只是现在还没有什么迹象,刚好可以给她打个预防针。
“郑乡长,你现在是夹林乡政府的一把手,跟冯德锦那边很近。”潘宝山道,“以后要是他那边的人来找你,跟我这边的事有冲突了,怕是不太好办吧。”
“潘局长,我郑金萍对你咋样,你应该是明白的。”郑金萍说得很认真,“我跟冯德锦往来,无非是想拉拉上面的关系,为自己的将来着想而已,他们那边有事,我敷衍一下就行。”
“可有时候冯德锦要亲自交办,你怎么办?”潘宝山道,“难道你还能应付?”
“潘局长,刚才都说了只是拉点关系,难道我会对那个半老头子动心,死心塌地为他做事?”郑金萍道,“我只是要他欢心而已。”
潘宝山看着越来越有点味道的郑金萍,陡然间觉得有点酸醋意,好端端看着她跑到冯德锦面前让他给拱了,是件很败兴的事。
“郑乡长,说句真话,我还真不想看着你去讨冯德锦的欢心。”潘宝山说得颇为感叹,言语间流露出好一派无奈。
女人总归是比较敏感的,郑金萍听后一怔,望着潘宝山眼睛一闪,“我也不想,可现在谁都想拽个系子,我是没有选择才去攀冯德锦而已。”
“是啊,每个人的路都不一样。”潘宝山摇了摇头,“很多时候都是迫不得已。”
“潘局长,要不,你让我抓你的系子?”郑金萍说话的声音逐渐放低,但还是很清晰地飘进了潘宝山的耳朵。
潘宝山稍一愣神,随即呵呵地笑起来,“郑乡长你开玩笑嘛,你是堂堂的大乡长,我只不过是农业局的小副局长,哪里有系子给你抓?”
“别说没有,其实我知道你是不想让我抓,你的潜力我是再清楚不过了。”郑金萍道,“当然我也知道原因,你看不起我。”
“没没没,郑乡长你这话说得可太伤感情了。”潘宝山连忙摇头道,“咱们一直不都相处得很和睦嘛,哪里有看不起你?”
“你说得也对,但不全对,在某些方面我就是让你瞧不上眼。”
“你多虑了,哪些方面?”
“以前你在夹林的时候跟我说过的。”
“跟你说过的多着呢。”潘宝山笑道,“有没有特指?”
“有特指,和梁延发之间的事,有一次你跟我说不要靠着他。”
“哦,你说那事。”潘宝山眼皮一提,“那都是为你好。”
“我知道,而且也做到了,从你说过之后我还就真没靠,连个指头都没碰。”郑金萍很认真地说道:“那么现在,你是不是也让我不靠冯德锦?”
“这事我可不太好做决定。”潘宝山皱了下眉头,“是想让你不靠,但那样可能对你的升迁不利,到时你可是会有怨言的。”
“可以假靠。”郑金萍接话很快,“靠近,却不近身。”
潘宝山一听摸起了下巴看着郑金萍,琢磨着如果她真能做到假靠也还真不错,一来可以洁身自好,二来还可以让她做个内应,探听些冯德锦那边的情况。
“行,这主意好!”潘宝山欣赏地点了点头。
“那也就是说,我实际上抓的是你的系子。”郑金萍满怀期望地看着潘宝山。
“嗯。”潘宝山稍一犹豫,答道:“可以这么说,但前提是我能有系子给你抓。”
“你们男人不都有系子嘛。”郑金萍一笑,说得没有丝毫掩饰。
潘宝山脑袋一懵,领教了什么叫本性难移,看来郑金萍还是那个郑金萍,摆出的矜持端淑只能是个表象。
郑金萍看到了潘宝山的诧异,咯咯地笑了起来,“潘局长,开玩笑呢。”
“玩笑,我当然知道。”潘宝山嘿嘿地点着头,“不过以现在郑乡长的气质,开那些玩笑似乎有些不妥。”
“是不妥,所以只是偶尔,而且不是觉得跟你是熟人嘛。”郑金萍直了直身子,尽量迎合所谓的气质,“潘局长,现在说正事,你的开挖计划要让乡里咋样配合?”
“盖章就行,然后我向祁书记汇报。”潘宝山说。
“嗨哟,我以为要多大动静呐,不就是盖个章嘛。”
“盖章也许只是第一步。”潘宝山笑道,“但目前来说下一步还不知道。”
“我懂你的意思,边走边看就是。”郑金萍道,“反正你放心,不管咋样我都会积极配合。”
有郑金萍这样的回答,潘宝山满意了。
回到富祥后,潘宝山拿着开挖规划找祁宏益汇报情况。
搁以前,祁宏益肯定会顺手把开挖项目揽过来分给亲朋好友,但现在他忍住了,能收敛的要尽量收敛,以免给人抓到把柄。所以他只是做了个批注:同意,尽快实施。
有了这个批示,潘宝山办起事来就踏实、底气多了。
缓了缓,过了半个月,潘宝山带着批文分别找宋家正和王一凡,说祁宏益有了新指示,得抓紧落实。
宋家正多少是了解点其中道道的,也不多问,照批示办理就没错,而且也没向钟新义多嘴,就当是下面职能部门办的事,他不知情。
王一凡也一样,这种事就得稀里糊涂。有些事想弄清楚并不难,但弄清楚之后该怎么做就难了。
手续办齐,李大炮那边的项目合作人也找好了,两下一碰,然后就去找仲崇干。
第一百五十七章转向
仲崇干看到祁宏益的批文哪里敢作停留,事情可不能在他这环节上给耽误了。不过为了不担或尽量少担责任,他还是召开了党委会,以示是乡党委班子共同研究的结果。
一切就绪,新采石场悄然开张。
采石场的流畅运作,让潘宝山很高兴,这意味着今后会有大笔进账。李大炮说过,产生的纯利润对半平分。潘宝山对这笔钱的用途也提前作了安排,在县城买一套新房,其余的全部投在美味菇业公司,用于扩大蘑菇种植规模。
还有让潘宝山更高兴的事,他的副县问题也进展顺利。
产业园的升格波澜不惊,潘宝山的级别随之拔高至正科。接下来赶在元旦前夕,富祥县人大常委会召开了会议,选举任命潘宝山为副县长。
一切似乎很突然,面对这个结果冯德锦傻了眼,他甚至都不知道夹林产业园已经升格为县属产业园。
一步晚,步步撵,撵还撵不上。
随后,在县政府常务会议上,对副县长的分工进行调整,冯德锦也没能施法干扰。大家有目共睹潘宝山的工作强项是农业,冯德锦没有话说,而且县里先前出台的《关于富祥县四套班子协调运转、规范高效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县政府的领导分工,应先与县委沟通,然后再由政府常务会议决定。而在与县委的沟通中,祁宏益进行了强势定夺,把潘宝山推到了分管农业工作的位置上。
升职为副县长的潘宝山身份一变,可以跟祁宏益直接对话了,他来不及品味这胜利的喜悦,便立刻投入到新角色之中。
先前考虑的等项目,现在已经有了想法,潘宝山要把这三个乡镇和夹林乡串联起来,依托各自的拳头项目,来构成一个上规模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潘宝山撇开冯德锦,向祁宏益请示汇报,说可以通过优势组合来提升全县新型农业发展的效应。
祁宏益对这个计划很感兴趣,问运作模式和资金投入的具体情况如何。
“运作很简单,总体来说就是‘一个中心、四个基地’模式。”潘宝山道,“就是围绕原夹林循环农业高效产业园那个中心,拓展夹林乡的金银花、曲安镇的鲜切花、兴阳乡的葡萄以及石店镇的紫苏种植项目四个基地。”
“模式其实只是个形式,最主要的是内容发展。”祁宏益道,“目标定位怎么样?”
“目标定位充分考虑了可行性!”潘宝山利落地答道,“在实际运作中紧扣四个方面,在建设效应上做好示范引导、在经营方式上做好探索创新、在科技成果上做好转化推广、在农副产品上做好展示集散,等运作成熟后,便可争取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定位还可以。”祁宏益听后点头道,“但定位只是定位,说白了就是一种理想状态,听起来美好,但实际操作起来也许不是那么回事,总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所以一定要找好有力的把手或突破口,不断推动示范区整体快速前进。”
“主要的把手是科技支撑。”潘宝山道,“在发展中我们会密切与高校加强沟通,聘请专家讲授指导,引进研发试验,不断培育新品种。”
“嗯,科技永远是第一生产力,将示范区打造成农业高科技的积聚地,然后通过辐射带动,可以极大程度地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从而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祁宏益用欣赏的眼光看着潘宝山,“投入资金如何?”
“号称投资很可观,总额可达五亿以上,实际投资很小,也就是建几条低等级乡村公路的成本。”潘宝山道。
“哦,差别这么大?”祁宏益眉头一紧。
潘宝山赶紧解释,“祁书记,号称投资包括各组成部分的固定资产和达现产值,是用来对外宣传用的。”
“呵呵。”祁宏益松开了眉头,“有时候做事的确需要点声势,而且要好好地造声势,没有好声音就没有好形势嘛。”
“祁书记说的是。”潘宝山道,“那现在就可以着手?”
“可以。”祁宏益道,“要一招不让!”
得到祁宏益的认可,潘宝山当然要抓紧,这也算是上任副县长的第一炮,得做出个样来,要打得贼响。
示范区的事跟农业局关系紧密,潘宝山立刻去农业局找梁延发。
梁延发对潘宝山的到来很是欢迎,并对他的荣升表示了再次祝贺,说哪天有时间一定要坐坐,庆祝一下。
“坐坐可以,庆祝不可以。”潘宝山道,“梁局长,我感觉压力很大,得先弄个动静出来,否则也吃不香喝不辣。”
“潘县长,你怎么会有压力。”梁延发对潘宝山的称呼改了口,“凭你的能力,那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欸哟梁局长,你还是喊我小潘吧,那个听起来顺耳,也习惯。”潘宝山马上说道。
“听听不就习惯了嘛。”梁延发笑道,“如果还喊你小潘,万一到场合上改不了口可不好看。”
“那有什么,老领导嘛。”
“好了,咱们不纠缠称呼问题,顺其自然吧。”梁延发摆手笑了笑,“刚才你说要弄个动静出来,有没有思路?”
“有,要不也不来麻烦你了。”潘宝山道,“我想搞个现代农业示范区,需要农业局适时牵牵头。”
“好说,随时根据县里农业大局需要作出安排。”梁延发道,“对你的要求,更是特殊重视执行。”
潘宝山谢谢还没说出来,门开了,朱桂波探头进来,见潘宝山在里面很是吃惊,马上又退了回去。
“进门先敲门,连这点礼貌都没有。”潘宝山对梁延发轻声说了一句。
“他啊,就这样。”梁延发呵呵一笑,“尤其是前段时间提成副局长以后,更是不注意。”
“朱桂波现在是副局?”潘宝山很意外。
“是副局,冯县长安排的,也只有照办。”梁延发并不想就此事多说,转开话题,“潘县长,中午留下来,得好好招待你一下,现在身份不一样了,得按规矩来。”
“不用不用,这段时间手上的事一大堆,焦虑得很。”潘宝山站起身来,“马上回去准备准备,要把几个乡镇负责人召集起来开个协调会。”
见潘宝山没有留下来的意思,梁延发也只好作罢,“要是真有事忙我也不拦你,等消闲的时候再说。”
“梁局长你有心了,我先表示感谢。”潘宝山说完就走。
潘宝山走后,朱桂波立刻就闪了进来。
朱桂波对潘宝山的副县提拔懊恼得简直要吐血吐到死,在他看来那是对他的毁灭性打击。当初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他就哭丧着跑到何大龙那里诉苦,说得想办法治治潘宝山。
何大龙得知后也傻了眼,怎么也没想到先前找钟新义所做出的努力全都白费。于是,他再次找到钟新义,问该怎么办。
钟新义也没给出什么说法,毕竟何大龙在他眼里,跟冯德锦没法比,他不会因此去为难冯德锦,而且对这种既成事实,就是神仙也无奈。
面对这既成事实,朱桂波几乎崩溃,好在他的副局提拔得到了落实,算是一个安慰。但是一想起潘宝山,他还是堵心,尤其是今天看到潘宝山出现在冯德锦办公室,一下又受到了严重刺激。
朱桂波觉得应该自己主动出击,尽量给潘宝山添堵,摆在眼前的就是给他和梁延发之间制造矛盾,而且有的是实料,所以潘宝山走后,他立刻就找梁延发。
“梁局长,有些关于潘宝山的事,我本是不打算讲的。”朱桂波故作深沉,“但是觉得还是说出来后,省得你被蒙在鼓里。”
“啥事?”梁延发倒真想知道朱桂波能抖什么料出来。
“以前黄开建刚来农业局当局长的时候,潘宝山有事没事就把夹林的那个郑金萍乡长带过来。”朱桂波说得很严肃,以示确凿,“带过来干什么?就是拿她当贡品呢。”
“贡品?”梁延发皱起了眉头,“贡给黄开建?”
“不是,贡给市里健达医药公司那个什么副总鲁少良。”朱桂波道,“而且自己还把郑金萍带到办公室,不知道都干了些什么。”
梁延发不平静了,他记得当时郑金萍还是他的人,假如朱桂波说的是真话,潘宝山岂不是很可恨?
看着梁延发的脸色阴沉起来,朱桂波暗喜不止,他了解过,郑金萍是梁延发的人,现在装装糊涂不知情,拿郑金萍说事,来挑拨梁延发和潘宝山的关系,很合适。而且他确实也知道有一次次潘宝山带郑金萍来,找黄开建一起陪鲁少良喝酒的事。
“梁局长,我能确定的一次就是夹林搞什么金银花基地合作的时候,那个鲁少良来的,他们一起在县里喝的酒,黄开建还坐陪的。”朱桂波尽量把时间具体起来,增加真实性,而且还任意联系,他还记得殷益开好像也搅和过,又说道:“还有一个人,殷益开,潘宝山也把郑金萍送给他用过!”
“桂波,可不能乱说。”梁延发气血上涌,眼冒金星,但头脑还算清醒,再怎么气怒,场面要说得过去,“你知道郑金萍和冯县长的关系吗?”
朱桂波一愣,“梁局长,你的意思是?”
“郑金萍跟冯县长关系很好。”梁延发暗暗咬着牙根,“所以有关她的事不能乱讲的。”
朱桂波茫然后是惶然,他知其一不知其二,现在的郑金萍已经撇下梁延发,“奔向”冯德锦了。
第一百五十八章路资
朱桂波不明真相说得有点岔路,可不管怎么说目的是达到了,让梁延发怒火中烧起来。梁延发虽然不全信朱桂波的话,但相信整体是事实,对潘宝山的仇恨也瞬间积聚。
这件事梁延发琢磨了很长时间,觉得还是不露声色为好,潘宝山现在是副县长,跟他闹翻也奈何不了什么,还是暗暗观望逮准时机,在关键时刻下个狠手。
其实这事潘宝山也有点数,在梁延发办公室看到朱桂波贼头鼠脑地露了个面后,他就有种预感,朱桂波可能会在梁延发面前说他坏话,因此有些心理准备。只是这种事不便主动去探究,没准糊弄糊弄就过去了,而且现在的重点毫无疑问是抓工作,把现代农业示范区做好,给自己脸上添点光。
潘宝山召开了一个专题会,把郑金萍还有曲安镇镇长汤和茂、兴阳乡乡长李光明、石店党委副书记屠有闻召集起来,通报示范园规划方案的实施步骤。
“首要的是建一条路,把几个基地有效串联聚拢起来,形成一个板块。”潘宝山在会上不饶弯子,“经过初步勘察,要建的路总长度将近八公里,不算长。原本打算只是建低等级公路,但现在从长远来看并不科学,还是要大气一点,建成宽十米、路面达二级水泥路面标准,可这样一来总投资就上去了,大概需要( 官路逍遥 http://www.xlawen.org/kan/2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