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辣文小说 > 官路逍遥 > 官路逍遥 第 65 部分阅读

第 65 部分阅读

    ”潘宝山道,“自己人才能放得开。”

    “也是也是。”欧晓翔点头笑道,“那我准备准备,再喊几个人。”

    “好的,十分钟后再联系。”潘宝山道,“我也准备一下。”

    就这样,欧晓翔才离去。

    潘宝山连忙加快脚步,去了市委楼,敲响了江楠的办公室房门。刚好,江楠去了厕所,只有刘海燕一个人在。

    “大姐,中午我不能参加你们的酒场了。”潘宝山说得有点急促。

    刘海燕吃惊了下,“发生什么事了?”

    “没,没什么事。”潘宝山摇摇头。

    “哦。”刘海燕点点头,道:“江部长没喊两个人,你不去的话场子怕是要清冷些。”

    潘宝山知道,如果不把事情说明白了刘海燕肯定不会理解,于是便把欧晓翔想“骚扰”江楠的事说了。不过理由找的跟想的不一样,潘宝山说,欧晓翔的硬贴,会给江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弄不好江楠会有意见,所以还是要把欧晓翔支远一点。

    刘海燕一听顿时笑了,“没事的,你就让欧晓翔过来一起吃饭,他对江楠的骚扰根本就不算什么。欧晓翔我是知道的,江楠对他绝不可能有半点意思,一丝念想都不会给他。如果江楠发现了明显的苗头,肯定三两下就把欧晓翔给打击了。”

    潘宝山听了眨眨眼,一下茅塞顿开,正好借此机会送个人情给欧晓翔,同时还又能让他心灰意冷,一举两得。

    “那我这就跟欧晓翔说去。”潘宝山转身就走,回自己办公室做个样子。

    路上,潘宝山打电话给欧晓翔,让他不要联系人中午喝酒了,情况有变,大姨子从富祥赶了过来,江楠要请她吃饭。

    “你不是一直念叨着江部长嘛,我就给你创造个机会。”潘宝山笑道,“干脆我带你加入到他们的酒场,如何?”

    欧晓翔一听简直是乐坏了,“好,那可真是太好了!谢谢潘市长!今天真是双喜临门!谢谢啊!”

    “谢什么,过五分钟到我办公室,我们一起去就是。”

    事情就这么敲定,欧晓翔成功加入了酒场。

    整体来说喝酒的氛围还不错,江楠和刘海燕有说不完的话,别人有话题时她们就加入,别人没话题时她们就接着所谓的私房话。

    酒桌上,潘宝山是不需要多说什么的,事情江楠本来就很明白。

    还有一方面,恰如刘海燕所说,欧晓翔对江楠明显或不明显的频频示好,显得毫无意义。

    这让欧晓翔很失落,潘宝山倒是暗自高兴,不过也没忘安慰欧晓翔。酒席结束后,潘宝山对欧晓翔说找个地方歇歇,得帮他开导一下。

    欧晓翔也需要诉诉苦水,说好,干脆去时光茶座,旁边有个正规的足疗店,高兴的话就去捏捏脚。大白天的潘宝山可不想到那种地方,说不捏脚,去茶座就行。

    两人就去了茶座。

    江楠带刘海燕去她家,她几乎也是独守空房,丈夫在省会医院极少回来。

    江楠是很开心的,每次见到刘海燕都是,有种彻底敞开心胸的感觉,很放松。

    女人在一起,尤其是挚友,也是无话不谈,包括谈男人和男人之间的事。就像男人在一起,谈女人和女人之间的那点事一样。

    “离了,怎么办?”江楠为刘海燕泡了一杯清茶。

    “还能怎么办。”刘海燕往沙发上一靠,轻轻笑道,“就是没离的时候,也不还是那样嘛。”

    “唉,也是。”江楠嘟起嘴角道,“我们是同病相怜呐。”

    “怎么,他还那样?”刘海燕笑问。

    “还那样。”江楠道,“对我没兴趣,其实对其她正常的女人都没兴趣,他心理有病,跟职业有关,也没办法。”

    “那你就装不正常的女人呗。”

    “装不来,再说我对他也没性趣,恶性循环了。”江楠道,“所以也没必要装,装了也没有快感。”

    “那你们也相安无事了?”

    “无事。”

    “需求怎么满足?”刘海燕引起嘴角,“难道……”

    “跟你一样啊。”江楠呵呵地笑了,“做瓜果女。”

    第二百五十四章班子建设

    刘海燕被江楠的一句“做瓜果女”说得脸颊一红,在这方面的开放程度上,刘海燕要低一点,所以从某种角度上来看,天生的内敛让她的质味同江楠相比,要更来得有底蕴一些。

    这一点潘宝山也颇有感触,之前他就把刘海燕跟江楠放到一起思量过,尤其是今天经过两人在一起的近距离比较,印象更深。

    在陪欧晓翔坐在时光茶座二楼临街的桌位上,潘宝山脑海中还在闪现两个人女人的身影。都是那么的光韵润亮,丝毫看不出是即将要跨到四十大关的女人。潘宝山觉得,从容貌仪态、学识谈吐和知性谦逊上看,她们似乎无高低之分,但是从蕴含方面看,刘海燕似乎要比江楠来得淳深些。更为确切地说,是某些瞬间两人在风格上的差异,给人带来不同的感觉。

    刘海燕更多的是广袤绵柔,江楠则是旷涌激越,所以感觉上刘海燕更像是一株潜心菩提,而江楠就像一树桃花,心中波澜易自起,风疾处,难免片片飞扬。正因于此,潘宝山揣摩她们时心态也截然不同。对刘海燕他心存敬遵,即使有非分之想,也多是出于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哪怕只是动动念头,也足以慰藉。而对江楠,居多的是有一种亵渎的邪念,就是强势而强势地进攻,让身体狂妄地发泄。

    这种想法是很不良的,潘宝山知道。但是意念却不由他控制,不觉间下面竟然起了反应。潘宝山甚至不明白反应的对象是刘海燕还是江楠,但不管怎么说,这有点丢人现眼。

    潘宝山暗道一句:“真是没个出息的东西,一点都压不住,怎么能成大事。”然后很隐蔽地又很爱怜地对着下身自抽了一小巴掌。没想到手指伸得太长,掴到了蛋上,疼得他一龇牙,想揉两下安慰安慰,但又怕欧晓翔看到。

    欧晓翔在一旁只是叹气,说没想到江楠对他一点意思都没有。

    “也许是操之过急了。”潘宝山安慰道,“时机还不成熟吧。”

    “不是,能看得出来,对江楠来说我是一点吸引力都没有。”欧晓翔道,“对不上路子。”

    “哦,既然这样那就看开些。”潘宝山道,“有些事情是不能执著的,否则只会不断受刺激。”

    “是不能一根筋走到底。”欧晓翔依旧不开脸,他歪着下巴皱起眉头道:“江楠那女人绝对不是能沉得住劲的人,应该很想男人的。”

    “女人跟男人不一样。”潘宝山道,“男人欲念上来,逮着个女人就能成。可女人不行,她们可不会随便拉一个。”

    “也是,总的来说就是没有眼缘。”欧晓翔道,“也罢,天下女人千千万,没有江楠也照干。”

    潘宝山一搓鼻子,笑了,“在这方面,你雄心壮志倒不小。”

    “也就是嘴头子上说说而已。”欧晓翔也笑了,“凡事不能失控,否则就是走向自我灭忙。”

    见欧晓翔现出了笑脸,知道他已经没什么气恼,潘宝山便准备说回去。

    话还没出口,旁边突然过来一个人,是卞得意,他极其热情地打了声招呼。

    潘宝山礼貌回应。

    “来市里有事?”卞得意和乐呵,“晚上别走,我请你喝酒!”

    “今天就不喝了,晚上还有事脱不开身。”潘宝山笑道,“等我有时间打电话给你。”

    “好的!”卞得意立刻掏出张名片,双手递上,“上面有我电话,随便打哪个都行。”

    潘宝山接过一看,还两个头衔,一个是建材公司老总,一个是建筑公司老总。

    “哟,卞总发大财啊。”潘宝山道,“以前虽然认识,但还不知道你到底做什么。”

    “以前算是散混,搞点建材买卖,主要是钢筋。”卞得意道,“那会跟王韬来往比较多,不过我搞的都是小宗货,一年捣腾个几十万吃吃喝喝而已。”

    “卞总你谦虚了。”潘宝山低头又看了眼名片,“现在进军建筑界?”

    “玩玩嘛,不怎么正规。”卞得意丝毫不留底,“就是转包点工程,带几十个人干干活,挣点施工费。”

    “嗨哟卞总,你还真实在。”潘宝山笑了起来,“要么就是谦虚过头了。”

    “我说的是事实。”卞得意笑笑,“不过这年头你看到了没,越不正规的东西就越能折腾,一折腾,钱就来了。”

    “也是。”潘宝山点头笑着,“有没有王韬的消息?”

    “没有,不过好像听曾经合作的生意伙伴说他可能发了。”

    “发了好啊。”潘宝山笑笑,客气道:“要不再坐下来喝杯茶?”

    “不了不了。”卞得意摆摆手,“咱们不见外,晚上你有事就不请你喝酒了。”

    “改日我请你。”潘宝山笑着。

    “谁请谁都一样。”卞得意笑着继续摆手,“我走了,你们聊,哦对了,你们的账单我接了。”

    卞得意的实诚热心,让潘宝山不忍心拒绝,所以只是客气了一句说了声谢谢。

    “那人谁啊,怎么有点二?”卞得意走后,欧晓翔叼着烟很不屑地说。

    潘宝山笑了下,颇为感叹,怎么实在一点就成二了,也许是欧晓翔在衙门内混得时间长了,心理太阴暗,见不得光。

    心里这么想,嘴上可不能这么说,潘宝山呵呵笑道:“以前通过朋友认识的,确实是比直率在的一个人。”

    潘宝山边说边盘算,在严景标的治市理念下,下一步城建大潮就要兴起,有机会的话倒是可以给卞得意介绍点生意。不过又觉得直接跟他接触不合适,倒可以在适当的时候介绍他和王三奎认识,那两个人脾性相投,在一起合作点事情绝对匹配。

    “潘市长,是不是该回去了?”欧晓翔见潘宝山有点走神,以为他累了,“早点回去歇会再到班上?”

    “不歇了。”潘宝山看看时间,已经两点多钟,“直接去办公室,说有事就有事,万一徐市长一时找不着人可不好。”

    潘宝山说对了,下午还真是有事。

    大概三点半的时候,办公室来了电话,说市委办那边有通知,明天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方岩要来松阳,就换届后市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能力作风建设以及党建创新工程推进情况进行视察调研。另外作为参观点,还要到大陡岭新村看看新农村建设的情况。

    “你准备一下,露个脸。”徐光放把潘宝山叫到办公室。

    “明天方部长过来,我也参加陪同?”潘宝山问。

    “方部长要去大陡岭新村,你当然要去,看准机会多介绍几句。”徐光放道,“他还是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哦。”潘宝山不明白徐光放为什么要提方岩党校常务副校长的身份,但也不好问,只有答应着。

    “呵呵。”徐光放笑了起来,看出了潘宝山的心思,“小潘,过几天你就去省委党校学习,估计方岩还要给你们讲话。”

    “去省委党校学习?”潘宝山一愣。

    “对,一直到春节前,差不多两个月时间。”

    “两个月!”潘宝山道,“那么长时间?”

    “青干班不长点能行嘛。”徐光放笑了起来,“参加的人都是要重用或提拔的,省委肯定要系统地给你们上上课。”

    “重用提拔?”潘宝山似乎明白了。

    “对,等学习回来,就要明确你副市长的身份。”徐光放笑道,“省里的路子我力所能及地帮你跑了,市里一些配合工作,我也跟华生部长讲了,都很顺当。”

    “徐市长,我一定珍惜机会好好努力!”潘宝山不说感谢。这个时候说感谢分量太轻,惟有表态才合适。

    回到办公室,潘宝山再次激动起来,又开始搓着手来回走动。不过他告诫自己,千万不能像欧晓翔那样一激动就得意忘形,要冷静。

    眼下,摆在面前的就是方岩来视察调研的事,必须把自己应该做的做好。徐光放让他准备一下露个脸,该怎么露才合适?

    想到这里,潘宝山突然觉得情况可能会有点不对劲,上次他向严景标汇报省新农村建设调研组的调研情况时,严景标让他整理了一份松阳市新农村建设及大陡岭新村典型的材料。材料上面写的极其全面,严景标看后了解掌握一番,八成是要自己向方岩讲解。

    潘宝山觉得应该把这想法跟徐光放说说,不过又觉得说了也没用,干脆就便走边看,他这边也准备着,如果没机会就算。再说了,这不过就是次情况介绍而已,不能混个脸熟也没什么。

    第二天,方岩来了。

    上午是座谈,了解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和能力作风建设等问题。其实这只是幌子,真实的目的是在传递一个信息:班子一定要团结和睦,省委在时刻关注着!

    大家都明白,严景标和徐光放面色融合,谈笑有度,绝对是一团和气。

    下午去大陡岭新村,市、县党政领导和组织部一大帮人陪同。果不然,介绍情况的时候严景标一人顶上。

    这让徐光放很生气,却也无可奈何。潘宝山看得出来,他宽慰似地对徐光放说,严景标才来松阳多长时间,不要以为他说得头头是道就能证明是他的功绩。

    徐光放笑了。

    第二百五十五章主战场

    视察结束回到市里,送走方岩后,徐光放又把潘宝山叫到跟前,说以后在工作上要多留个心眼,不能轻而易举地就让严景标赚了便宜。

    “虽然外人看来很明显,松阳的成绩都是他严景标的,但在省委领导看来却并不是那么回事。”徐光放道,“谁烧的火,谁掌的勺,上面很清楚。所以,既要会干,也要会表现,不能只闷着头架瓜理枣,那样果子就都让虫子给吃了。”

    “知道了徐市长!”潘宝山道,“你这么一说我倒后悔了,上次给严景标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情况材料,不该给得那么详尽。”

    “那个没事,该汇报的还是要汇报,而且还要汇报好。”徐光放道,“毕竟严景标不是傻子,看到材料后能知道你有没有用心,所以也不能太明显。”

    “嗯。”潘宝山点点头,“对了徐市长,现在媒体开始对城市建设宣传加劲了,估计严景标很快就要有动作。”

    “无非是改造老城区和建设新城区两条路子。”徐光放道,“前两年郝书记就动过这念头,但考虑到经济实力还不足以支撑那么庞大的体系,财政收支预算严重不平衡,会导致政府财政赤字紧张,所以就搁置了。”

    “那么说来,严景标的思路能不能行得通还不一定,没准半途就会停歇。”潘宝山道,“旧城改造还好,但新区建设就不好说了,就算搞起来也是个空架子。”

    “会不会是半拉子也不一定,没准严景标有路子,能朝省里要些支持。”徐光放到,“那对松阳来说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那就看看吧。”潘宝山道,“希望严景标能为松阳人民做件好事。”

    “他做不做好事只是一个方面,我们要关注的还有我们的阵地。”徐光放道,“严景标心机比较重,事情都是做在暗地里。”

    “嗯,我觉得必须密切注意他的动向。”潘宝山道,“现在据我了解,公安局孔局长的位子不会有变动,但财政局萧局长估计要有情况。”

    “不但是财政,城建的也要换。”徐光放道,“他的旧部崔奋为估计会升任财政局长,还有戴连山,长陵区区委副书记,估计会到建设局做局长。”

    “长陵区是老工业区,近年来工业萧条,只有个发电厂还可以,没有点朝气。”潘宝山道,“戴连山在那里做区委副书记,估计也没什么城建方面的经验,他怎么能提过去做城建局长?那也算是比较专业的单位了。”

    “干部的提拔靠什么?”徐光放一听笑了起来。

    潘宝山点点头,也不回答。

    徐光放又道:“而且,石白海马上就要取代高厚松了,石白海根本就跟高厚松比不了。”

    “哦!”潘宝山恍然道,“怪不得高厚松对石白海一肚子意见。”

    “有意见也得忍着,高厚松没系子,提来拿去还不由着严景标随意摆弄嘛。”徐光放道,“不过严景标还有点人情味,出了两三个位子让他选。毕竟事情不能做过火,人心还是需要拉拢的。”

    “那高厚松多少也好受点。”潘宝山道,“起码面子上好看些。”

    “应该也没什么。”徐光放道,“这次严景标前后要动一批人,也算是大潮流,而且从市委副秘书长的位子上下来,到具体单位做个一把手也是条路子。只不过高厚松想法有点高,他是郝志勇的人,如果郝志勇晚退两年,他没准就能走到市委秘书长的位子。那样一来可就不一样了,能进常委不说,下一步还很有可能成为常务副市长。”

    “哦,要是那么说的话,高厚松还真是不能心平气和。”潘宝山道,“不过那些跟我们关联不大,关键是现在严景标布局已经开始,等局势定了之后,他就不会像现在看上去这么温和了。”

    “也凶不到哪儿去。”徐光放道,“还是我说的,面上的事他要照顾到,方岩方部长才刚走,他过来为的不就是这个?”

    “也是。”潘宝山点头道,“我只是看他们的气势太强,就说富祥的冯德锦,他也忙活开了,也在到处调自己的人。”

    “他那是瞎折腾。”徐光放道,“县里远不是重点,严景标对冯德锦还比较重视,肯定会把他弄到市里来,因为市里才是主战场。不过不管怎样,自己人总归还是能安插就安插,那是多多益善的事,所以冯德锦在下面还折腾得一头劲。”

    “哦,这么说冯德锦应该也知道早晚要到市里来。”潘宝山恍然道,“那还是早点来好啊。”

    “早点好?”徐光放不明白。

    “哦,我是站在祁宏益角度上讲的。”潘宝山道,“虽然冯德锦一心要把祁宏益给掘下来,但如果他到市里来之后,相对就要不方便一些,那样祁书记的压力就会小一点。否则冯德锦一直在县里,对祁宏益来说就是左右虎狼,很难受。”

    “呵,小潘你说得也是。”徐光放笑道,“祁宏益如果知道你这么为他着想,应该很欣慰。”

    “徐市长,祁书记就像你一样待我,我自然也要倾心相向。”潘宝山道,“只是我的着想起不到什么作用。”

    “有时候,有一份心也就够了。”徐光放道,“不过祁宏益也是自己挖坑自己跳,以前他行事太张扬,也不注意干净地收尾。”

    “只好听天由命了。”潘宝山道,“当人力不能左右的时候,也没有必要耗费精力。”

    “嗯。”徐光放点点头,转了话题,“你跟高厚松有没有接触?”

    “有一点。”潘宝山稍一皱眉头,马上就明白了徐光放的意思,道:“徐市长我能去安慰安慰他?”

    “能争取一个是一个。”徐光放道,“基础是一点一滴打出来的。”

    “好的徐市长!”潘宝山道,“我明白怎么做。”

    潘宝山找高厚松,得需要个由头,事情自然些才好。

    刚巧,老匡给提了个话茬,说富祥县政府小车班的小高托他问个话,不知道能不能到市政府小车班。

    潘宝山一听拍了下额头,说怎么把这事给忘了,早就许诺过人家的。

    “哟,老匡,这事让你为难了。”潘宝山道,“都是说好的事,把小高和他老婆都弄过来,他老婆的事早已解决了,已经调到了市公立幼儿园,可竟然把他给忘了。”

    “潘市长你事多,小高的事就芝麻大,忘了也正常。”老匡道,“没什么的。”

    “那也不是。”潘宝山道,“事情大小要看对谁,对我来说可能真的是小事,可对小高来说就是大事。”

    “对对对。”老匡点着头,“潘市长,那我给小高回个话,让他不要着急,反正就是最近的事。”

    “行。”潘宝山道,“跟后勤小车班说一下,不是什么难事。”

    “呵呵,潘市长,事情难不难也要看对谁。”老匡笑道,“进市委市政府小车班,对你来说帮忙就一句话,是易事,可对小高来说,让他自己办那就是比登天还难。”

    老匡的打趣让潘宝山一乐,而且一个关键词还让他灵光一闪,市委小车班。何不让小高进市委小车班?那刚好是个借口找高厚松。

    就这样,潘宝山给高厚松去了个电话,约他吃个饭,说有点事看能不能帮忙。高厚松一听很警觉,不知道潘宝山要他帮忙为何事,万一为难的话还得多思量一番。不过他也有数,马上就要到具体部门了,有些事还真要归政府方面直接领导,所以对潘宝山还得真客气。而且,在对石白海的立场上,他们应该说是一致的。

    “潘市长,只要我能帮肯定没问题。”高厚松道,“有事你先说着,碰巧了可以提前酝酿一下。”

    “哦,有个朋友的熟人,在富祥县小车班,他老婆在市区工作,一直两地分居。所以就托了关系找我,看看能不能调到市政府小车班。”潘宝山说到这里笑了笑,“高秘书长,有些事你也知道,太近了不好,所以琢磨着是不是放到市委小车班会好一些。”

    “哦,这事不难!”高厚松一听放了心,市委小车班就隶属市委办,找负责人半句话都不用。

    当下,高厚松爽快地答应潘宝山的邀请,并且提出反要求,说吃饭可以,不过由他请客。

    潘宝山知道高厚松的意思,呵呵一笑,说那不是他主动找酒喝了嘛。高厚松听了也一笑,说关系向来不错跟朋友一样,说那些见外。

    两个人喝酒是不热乎的,得找几个人陪着,但大院里的不能找,有些事怕走风。这一点是潘宝山和高厚松的共识,也是默契,不用说。

    潘宝山想来想去,干脆找鲁少良,那可是纯外围的人。别的也就作罢,本来这种场合就不适合人多。高厚松也就找了一个朋友,一共四个人,正好小聚。

    事情也真是赶巧,鲁少良接到潘宝山的电话时说也这正要找他,问他知不知道赵铭已经到市旅游公司了。

    这事潘宝山还真没在意,他的心思没入到那上面。不过正好,赵铭去旅游公司就是想伸手的,办他的机会也就有了。

    第二天,潘宝山就跟王三奎联系,让他对邸章庆那边的事不能放松,现在机会正合适。

    就这事,潘宝山还打算跟王三奎碰个面再好好谋划一下步骤,但还没来得及,省委党校青干班就开班了。

    第二百五十六章省委党校(上)

    踏进省委党校大门,眼前的环境并不陌生。

    院正中是一颗高大的翠松,边上是一圈花坛装的万年青。绕过翠松,是一片开阔地,后面是党校行政大楼。大楼四周错落有致地散落着几座用于教学的小楼,其中一座大点的,里面有一个大礼堂。

    此次前来,也算是故地重游。

    刚毕业那年,作为省委选调生,岗前培训就是在这里举行。潘宝山记得很清楚,那段时期真是叫一个激|情澎湃。开班典礼上,省委组织部原部长铿锵有力地告诉他们,走上选调生这条道路,就是走进了干部队伍行列。

    现在一晃六年过去了,今昔印映,还颇有番感慨,只是与过去相比,少了一份激|情,多了一份隐忍。

    这次青干班开班仪式没有想像中那么隆重,潘宝山认为,估计是省委考虑到能坐到这里的学员极大多数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在情绪和斗志上已经不需要再进行激励,更重要的是多灌输一些执政的方向、理念和方法。

    青干班常规课程跟历届差不多,政治、经济和党建必不可少,另外还有行为和能力训练等。今年除此之外,还设置了一个热点讨论课程,就当前的大政方针、社会焦点等发表见解。

    不过这个热点讨论课没有热起来,没有人主动发言,只有讲师在台上点评。很多时候,潘宝山倒是想说说,但没有讨论的环境,冒出来好像是个愣头青。

    不发言憋着劲,潘宝山就往图书馆跑,有这么个宽松的学习机会很难得。

    在读书方面,讲师给了一些建议该读什么书。当然,在具体的书目上,讲师没有给出名单,但是举了反例。说胡长清是喜欢看书的,可看的多是《**心经》、《***》之类,最终沉溺女色且荒淫不收,所以沦为阶下囚。还有些干部喜欢看《相术大全》、《麻衣相法》等,结果迷上了装神弄鬼落得个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厚黑学》,也是讲师反对的,说不管是谁,看过后领会其要义,也会变质。

    不过在班级的党支部活动中,党校给推荐了两本书。潘宝山很认真地看了,觉得收获很大。

    一本是马克思的《**宣言》,以前在他看来是假大空不着边际的,但现在看来却不是,它里面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还有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正如讲师所言,看了《宣言》,在行使权力的时候便会不自觉地提高觉悟,增强免疫力,进而在大是大非面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糊涂。

    还有一本是**的《为人民服务》,这本书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说透了,党的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要有这种自觉的责任意识,在思想上和感情上靠近群众。

    看书的时候,潘宝山多是在图书馆,很清静。在这里,潘宝山经常碰到两个人,一个女的,叫郁小荷,一个男的,叫万军。万军是不喜欢看书的,属尾随郁小荷而来。

    看到他们两人,潘宝山觉得好笑,到这里来再瞎搞男女关系,在别人看来真的是很幼稚。

    不过一眼就能看出,郁小荷并没有反应,但万军似乎百折不挠,而且不断变换着方式。潘宝山看在眼里,很清楚地感觉到,万军一切努力都会是徒劳,因为郁小荷不是那种女人。

    除了在班级上,潘宝山和郁小荷在图书馆还有一次接触。当时潘宝山找书,看到《曾国藩全集》,就拿了过来。刚巧郁小荷也在找这本书,没找到,便喊来了图官员,最后发现书在潘宝山手上。

    潘宝山很客气,把书给郁小荷,说女士优先。郁小荷有点不好意思,说男女平等,还是要讲先来后到的。

    就这次几句话的接触,潘宝山对郁小荷就有了判断,用几个词可以形容:文静、涵养、传统、古典。所以说,潘宝山断定,万军的种种企图都会无果而终。毕竟,郁小荷已不是少女的年龄,认知体系和价值观都已形成。

    其实潘宝山也很想和郁小荷套套近乎,不止是郁小荷,全班的人他都想套近乎,因为来这里的都不是凡人,没准以后就有需要。不过潘宝山并没有付出行动,他觉得那样很浮夸,远不如静下心来学点东西,这种机会是难得的。而且,结业的时候班里会搞个通讯录,不管时间长短,能坐到一起也是同学,那种感情是有的,以后真的有事需要帮忙,完全可以直接打电话找人。

    不过有个人潘宝山是断然不会找的,万军,因为在一次讨论课上,两人针锋相对地掐了一次。

    那是一个月后,讨论课上讲师提出了新农村建设课题。

    讲师以新农村建设的迫切性和需要性引出话题。说从国际上看,妥善处理好城乡协调共进的关系,是成功建设现代化的重要前提。有的国家处理得好,现代化步伐迈得就很快,反之,不但停滞而且还出现了倒退。从国内来看,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现在虽然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但很多农村地区的发展还很落后,如果不改变这种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所以说新农村建设势在必行。

    这方面潘宝山有话讲,因为他有实践经验,更有思考,虽然不一定成熟,但有自己的观点。

    潘宝山说,通过新农村建设来改变农村地区的落后面貌、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固然很好,但仅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却不是那么回事,因为很多地方为了突出新农村建设政绩,选点多是在经济基础比较好的村子进行,属于好上加好,所以这会加剧农村与农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其危害或许会更大。

    话一出口,立刻有人反对,说任何全局性的工作,示范和带头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新农村建设也一样,选取一些条件合适的乡村先行建设也不是不可以。

    潘宝山说典型和示范的作用当然需要,但也要关注那些成为典型和示范的受体的需要。有些地方的农村,经济平稳发展,生活和乐安定,可以说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距离不算远,他们对新农村建设的渴求并不是很大。而有些地方的农村连公路都不通,甚至连干净的水都喝不上,更别提看病、上学了,那些地方是最需要、也是最渴求新农村建设的福及。

    讨论才算是刚开始,万军开口了,像领导发言总结一样,说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肯定是正确的,只是在推行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差异,但最终是要实现农民上楼集中居住的城市化生活。

    潘宝山一听立刻接话,说让农民过上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好日子毋庸置疑,但是不是非要像城市居民一样住进大楼、实行城市化管理还有待商榷,因为农村的环境和农民的习惯那些固有的因素还要考虑。

    遭到驳斥,万军有点不乐意,因为工作的关系,他对新农村建设做过一些了解,有一定的观点。他说让农民搬迁集中上楼,不仅仅是生活上的一种改变,而且也是集纳土地的需要,实行集中居住,差不多能集纳出原有村庄面积的一半土地,把那些土地用于农业生产,将会是一个明显的提升。

    这个观点潘宝山也不同意,说农村的发展要靠精细化,靠增加土地量来促进农村农民增收,还是属于粗放式增长,并不值得提倡。

    万军有点急,红着脸说集纳出土地不是为了粗放式增长,而是为了管理有效统一,到时大片大宗的耕地出现,可以使用现代化的农业器械耕种,大大提高劳作效率,以前一个人每年可以种一亩田,以后一个人每年可以种一百亩。

    那闲下来的九十九个人怎么办?潘宝山间不容缓发问。说都到城市打工是不可能的,让他们闲在家里也不合适,总之没有充分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只会带来农村社会的不稳定。还有,在没找到出路之前,农民还舍不得丢掉吃饭的家伙,那些钉耙锹镐等农具,还有鸡鸭牛羊等家禽家畜还是舍弃不掉的,难道也带到楼上?

    万军显然是跟潘宝山较上了,他要跟潘宝山算一笔账,说土地相对集中后,会有投资商来搞统一经营。眼下综合各种因素考虑,农民种一亩地一年收入五六百元,而投资商来了则能付给农民七八百元。也就是说,村庄搬迁集中居住后,农民什么活不用干,收入比一年干到头还多。然后,把这一年的时间拿出来干点别的,多少又是一笔收入,是一举两得的事情,怎么没有保障?

    潘宝山听了一笑,说干点别的?当那么多失地农民涌成一个大潮的时候,干点别的只能是一句口头禅。

    那就是什么都不干,收入也比原来要强是不是?万军黑着脸说。

    潘宝山的脸上还是带着笑,说先不讲游手好闲是怎么形成、危害又有多大,只是说收入来源问题。投资商是商业行为,他们投资是为了赚钱,如果赚到钱很好,但经营不好的话没有利润便会撤出,到时谁给农民按每亩七八百元发钱?靠政府?那不太可能。如此一来,农民吃饭都成了问题,饥寒交迫了,情况有多么严重可想而知!

    第二百五十七章省委党校(下)

    潘宝山的从容让万军有些按捺不住,但碍于场面也只能是摆摆脸色,他有点气急败坏地对潘宝山说,如果问题那么多,干脆什么都不搞,把新农村建设只当成一个口号就是。

    万军的表现让潘宝山考虑到是不是该收口,毕竟不能伤了和气,不过看万军那的样子又忍不住要说,就是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也得再讲讲,帮他矫正一下认识也好。

    潘宝山依旧心平气和,说新农村建设不是不搞,而是要循序渐进地搞。比如集中居住的问题,就现阶段来说,让农民进大楼还是不可取的,虽然可以腾出更多的土地,不止是原有村庄面积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二还要强,但那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农民住楼,还是要住联排别墅式样,那样节约出的土地面积虽然相对要少一些,但符合现时期的规律。另外,如果想集纳出大宗统一耕种的土地,可以把有必要搬迁的村子移走,也就是小村并大村,同样可以解决问题。再者,土地也是不可再生资源,村庄的那点存货是最后的底牌,不能真的走到山穷水尽那一步,多少也要为子孙后代留点余地。

    最后这句话,潘宝山说得有点调侃味,因为他想活络一下氛围,万军剑拔弩张的情绪太重,需要调和一下,让大家笑一笑。

    但事与愿违,众人的呵笑对万军来说简直是更无情的打击,他咬着牙根,苦思冥想如何进行新一轮的反驳。

    讲师看得出来,不能让讨论的火药味太浓,他开始插话打圆场,说任何事物都有多面性,对和错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讨论课正是基于这种情况要大家各抒己见,进行观点和思想的碰撞。

    这么一来,气氛又稍有点缓和。

    讨论还是要继续的,讲师又问,谁想谈谈新农村建设到底该怎么个建法。说话的时候,讲师把目光投向了潘宝山。

    潘宝山再次站了起来,说新农村怎么建是个很宽泛的话题,他只是说一点自己不一定成熟的看法。

    农村就应该有农村的样子,这是潘宝山摆出的第一句话。潘宝山说,现在到有些地方看看,不难发现原野中很突兀地就长出了农民集中居住的高楼,还美其名曰“田园小区”、“世外桃园”等,根本就是不伦不类。新农村建设中,新村建设不是要模仿城市建大楼,把田园也变成“水泥森林”,而是要根据农村的生活特点和农民的习惯需求,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就目前阶段来说,农民还需要一个“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庭院,大小不限,但必须有。

    潘宝山的这个论断,同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调研的精神不相符。

    经过省新农村建设调研组的几次分头调研,现在已经形成一个共识:联排别墅式新村建设,对集纳土地起到的作用没有达到最大化,大都认为要建多层住宅楼,以便腾出更多的土地。

    讲师把这个算是“权威”的观点亮了出来,问潘宝山怎么看。

    潘宝山略一思索,就这个问题说前面断断续续已经说了一些,就不再说了,只有一句话:让不了解农村、不懂得农民的人对新农村建设指手画脚,很可笑,也很可怕。

    讲师对潘宝山点点头,说明白他的理念。

    从讲师的表情来看,这差不多算是对潘宝山的认可,不过潘宝山似乎并不领情,很认真地说讲师并不明白他的理念。

    这让大家很吃惊,包括万军,他哼地一声笑了,说没想到班上还出了新农村建设的高级顾问。

    潘宝山不理会万军,他只是对皱着眉头的讲师说话。潘宝山说,新农村建设需要靠强大的农村基层经济来支撑,农民有钱了,怎么建都行。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农村的经济发展十分薄弱,村级集体力量匮乏,根本就没法满足村民对收入增长的需求。

    万军又插嘴,有点幸灾乐祸,说照这意思看,新农村建设根本就没有出路,前途一片黯淡,还不如趁早放弃了算。

    潘宝山很严肃地对万军摇了摇头,说任何事情不能只看到困难而看不到出路。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事业,要分步走,就目前的阶段来说,他认为应该搞“新乡镇建设”。

    新乡镇建设?讲师一听,眼中闪出了亮光,问为什么。

    潘宝山说,从农村基层来看,乡镇作为次基层集体,在发展农村经济上有一定优势,把乡镇作为一个经济体来看,发展好了更容易激发出活力,可以释放出足够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乡镇工业企业发达,可以带动地方的商贸餐饮、休闲娱乐各个方面的发展,可以进一步影响到农民,让他们放下铁锹锄头,到乡镇来打工淘金,时间一长,观念转变便会自觉要求跟进乡镇前进的脚步,那时的新农村建设,是自下而上的需求,易如反掌,而不是现在这样,自上而下强行推进,步履维艰。潘宝山特别加重了口气,说那种艰难行进不只是困难的“难”,还有灾难的“难”,看看一些地方农村的强拆,发生的血案令人( 官路逍遥 http://www.xlawen.org/kan/2109/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