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辣文小说 > 官路逍遥 > 官路逍遥 第 69 部分阅读

第 69 部分阅读

    等版面小样出来校对的时候,才拿着版样送到值班副总那里,把稿件的事讲了一下,说市里有宣传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典型事件报道,指定今天要上稿子。

    值班副总的注意力不在版面、稿件的把关上,他心不在焉,大体看了稿件说行。市里经常有这种动作,对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进行回顾总结,也就是典型事件报道。再说,在把关控制上,典型事件比典型人物要宽松得多,几乎就没出现过问题。

    其实,稿件并不只是新农村建设工作扫描,有点杂糅,既像典型事件报道,又像典型人物报道。这就是沈欣丽做得巧妙之处,而且潘宝山要的也就是这种效果,既突出了事,又突出了人,正好合适戴光环。

    第二天,报道出来了。

    严景标来到办公室,看到摆在面前的报纸,顿时就拍起了桌子。他立刻打电话叫来了邹恒喜,问有关新农村建设和潘宝山的报道是怎么回事,宣传口要树典型怎么不汇报。

    邹恒喜其实早就有预料,他一早看到报道后就知道严景标要发火,所以已经开始着手过问,直接打了电话给报社总编辑殷益彤。

    殷益彤正在外地出差毫不知情,不过她说马上就会核实清楚,然后向他汇报。然而昨晚值班的副总上午关机睡觉,联系不到人。于是,殷益彤又打电话给总编办,要当班编辑打电话给她说明下情况。

    很快,编辑就回了电话,说是政文部宋主任要求发的稿,是市里的规定动作。殷益彤气得直歪鼻子,也等不及让人通知宋双向她汇报,直接又打电话给宋双。

    宋双一点都不惊慌,一切都有筹划。她说稿件是市政府办根据潘宝山副市长的要求安排到政文部的,她便转手交给了编辑部的当班编辑。

    殷益彤听到这里算是明白了怎么回事,说白了就是党政两系在工作上的争风吃醋问题,这事没法说。于是,她给邹恒喜回电话汇报情况,只是说报社把关不严,等她回去后立刻整顿。

    邹恒喜说这事不小,严景标发飙了,不只是报社内部的整顿就能解决问题的。殷益彤一听,立刻结束在外的行程,返回松阳。

    严景标确实很恼火,但又不便大为发作,毕竟这事关系到潘宝山,关联到政府口的事。最后,严景标只能对事不对人,以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宣传报道时机不当为由,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江楠是脱不了干系的,她分管报纸、网络工作。刚好,严景标又一直在找她的茬。当然,撤职也是不可能的,还没到那严重程度,否则就显得夹有私心了。

    最后,邹恒喜在严景标的授意下,对宣传部的分管工作进行调整,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全由关放鸣分管。江楠只是负责外宣的对接工作。也正因此,关放鸣的排名一下跃到了江楠的前面。

    对此,江楠看得开,这是早晚的事。而且下一步,关放鸣很可能就会取代曹文山成为常务副部长。

    报社那边没有什么大动作。殷益彤是不会有任何问题的,她回到松阳后就直奔严景标面前,说闻听此事后,出差在外中途就折了回来认错,并且保证回单位后一定会严肃处理当事责任人。

    严景标在殷益彤面前倒也显得平和,说工作出现失误也算正常,能教育批评的就说说,也不必搞什么大动作。殷益彤为了显示对事件的高度负责,说搞新闻宣传容不得失误,一个不小心就会造成舆论危机,根本不能掉以轻心。

    回去后,殷益彤果断行事,和社长许良庭商量了一下处理方案,随后在报社党委会上,把当事的值班副总调离采编岗位,到行政上负责后勤管理工作。当班编辑因为没走正规程序,把稿件直接上版,造成值班领导的麻痹大意,也负有一定责任,所以也调离编辑岗位,到采访一线去做记者去。

    其实,在这个事件中,处在风口浪尖上的是潘宝山,他是最大的受益者,也是矛盾的集中点。面对严景标的震怒,他也在琢磨该怎么办。

    第二百七十章拿地

    潘宝山同徐光放商议该采取何种对策,徐光放告诉他置之不理,就当什么都没发生。

    “严景标如此大动干戈,事后多是要后悔。”徐光放道,“像这种宣传报道完全是正面的,本可以一笑了之,可他却吹胡子瞪眼卷袖口,怎么说都显得肚量太小,也说明了他很浮躁。”

    “徐市长,在这一点上我跟你的看法恰恰相反。”潘宝山道,“正是因为严景标肚量小又浮躁,所以才不会后悔,小人从不觉得自己是小人,说得就是那么个事儿。”

    “嗯,你说得也有道理。”徐光放点头道,“你呢,有什么想法?”

    “我想主动向严景标说明情况。”潘宝山道,“当然要迂回一些,就说我的本意只是希望媒体总结一下我市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没想到记者采写的时候出现了偏差,过于强调了我个人的功绩。”

    “没必要。”徐光放道,“该摆姿态的时候就要摆一摆,要让严景标知道你的硬气,否则他一旦认为你是个软柿子,以后捏巴起来就会很随意。”

    “嗯,也是。”潘宝山道,“那我就照你说得办,漠然视之,安然享受典型报道带来的利好。”

    潘宝山所说的利好确实存在,而且时间不长就开始显现。

    元旦过后没过多久,大陡岭新村就被评为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同期,省表彰了一批新农村建设先进集体和个人,松阳市和潘宝山双双上榜。当然,这些利好的背后也有另外一个因素,即将举行的全省新农村建设现场会放在松阳举行,前期也需要一定的铺垫。

    现场会,是潘宝山非常看重的。为了把现场会办好,潘宝山加强了督促。

    今年二月七日是春节,春节后方案几乎就要成型,时间比较紧。所以赶在春节前夕,潘宝山几次前往夹林找郑金萍,进一步布置大陡岭新村迎会的各项筹备工作。

    这期间,潘宝山还做了件很大胆的事,让郑金萍把投资的事解决了。

    潘宝山特意地郑金萍说,省财政的大力扶助,让夹林的新乡镇建设稳步提速,资金来源可以说已经不存在问题。

    郑金萍有一定的敏感性,问潘宝山是不是要把那三百万的投资抽出来。潘宝山笑了笑说是,因为投资人看中了一个项目需要投入,想把资金早点收回去。郑金萍毫不犹豫,说那没问题,连同返利一并送出。

    提到返利,潘宝山说不但他感到不好意思,就连投资人也感到有些难为情,毕竟时间太短。郑金萍嗐了一声,说那没什么,因为有那个便利条件可以操作。潘宝山寻思了一下,说他跟投资人也把事情讲明了,原本谈定的一百万不能全拿,多少要让一点,否则他这个中间人不太好做。

    郑金萍坚持说没必要,还是返还了一百万。潘宝山想来想去,抽出了十万,让王三奎暗中塞给郑金萍,说是投资人委托。开始时郑金萍还不敢接,后来一想事情是由潘宝山所介绍,有可靠度,所以就笑纳进了口袋。

    其实这也是潘宝山的一计,目的是封住郑金萍的嘴,给事情上个保险。

    一切办妥后,潘宝山找到了邓如美,把九十万的存单朝她面前一摆,说赚钱其实就是搞资本运作,以后还是到市里发展,利用各种关系赚钱,比种蘑菇要强得多。

    邓如美摇头微微叹笑,告诉潘宝山其实她很明白个中用意,不用开导。

    潘宝山听了邓如美的话先是一愣,随即也笑了,说那就直话直说,可以做做准备到市里去发展。

    邓如美似是深有顾虑,说她并不是不想那样做,而是担心到市里后没法和他拉开距离,可能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这意思潘宝山懂,他呵呵地点了点头,想了下,说应该没有问题,各人有各人的生活。邓如美听了一笑,说那好,可以考虑考虑。

    话说到这里,事情算是谈成了,往下等得就是机会。

    潘宝山估算着,下一步松阳的房价肯定会接二连三地跳步子。眼下的松阳房地产市场还很沉寂,可以说是一潭死水,市区中心的房价也不过两千多点一平方。潘宝山觉得花两三百万买上十套放着,没准两三年就能翻番,也是个不错的投资方向。

    邓如美并不赞同,她认为钱投在房产上就是死钱,虽然有增长,但移不动,而菇业公司还要继续运转,另外如果有别的机会需要投入资金,便会捉襟见肘。不过见潘宝山比较坚定,她最后也同意了。

    和潘宝山同样看好房地产市场的人不少,赵铭也是,他也敏锐地嗅到到了房地产市场散发出的诱人气息,所不同的是,他的目光投向了即将开发的清河以东的百源新区,而且手笔似乎更大。

    赵铭私下找到了石白海,说准备投资新区开发,呼应严景标的城建大开发战略。

    石白海很乐意见到这样的事情,他最喜欢跟房地产商打交道,意思一下动辄就几十万上百万,油水丰厚。当即,石白海就说赵铭有眼光,并问他有什么计划。

    赵铭说先拿地,现在的新区的地价不过就三四十万一亩,很便宜,他想先拿下一块,然后慢慢开发。

    石白海听后慢慢地点了点头说可行,而且那也不是什么难事,找一下国土局,操作一番应该可以行得通。

    赵铭一听有路子,当场也没说什么,过了几天请石白海吃饭,说范围不大,就两人。石白海心里有数,欣然前往。酒桌上,赵铭给了石白海一张汇票,一百万。

    见到汇票,石白海心不慌手不抖,安坦地装了起来。之后,他告诉赵铭,过两天请国土局局长马立志吃饭,到时一起过去。

    事情很明显了,赵铭又备了份礼物打算给马立志。

    不过马立志没要,他是个明白人。石白海请客吃饭带着赵铭用意很明显,就是要让地给他。那也没什么,现在政策宽松有操作余地,完全能办理,也谈不上违规。不过,伸手拿钱就会让事情变质。其实变不变质本也无所谓,这种事并不是没有做过,但关键是要保险系数高。

    在马立志看来,赵铭是不让人放心的。他对赵铭有一定了解,从国资公司到旅游公司,吃得脑满肠肥,备不住哪天就要犯事,而且一旦犯事谁都保不住,不能沾。

    马立志的心思,赵铭多少也明白些,暗地里笑他胆小鬼,不过反过来一想觉得这样也好,省得一份开销,反正事情也照样能办。

    赵铭提出来,准备拿下一千亩地。

    一千亩,地块不小,可对于清河以东的大片弃荒地来说倒也不算什么。马立志说可以,但同时也提出,为了不让目标过大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还是分成几块,分批、隔段拿下。

    这正合赵铭心意,几百亩一块,开发起来也容易,否则一千亩大的地盘还真不容易掌控,只是购地的资金就没法挪腾。

    马立志给出建议,第一批先划三百亩,接下来再弄四百亩、三百亩两批,那样事情就稳妥多了。

    赵铭听了说能不能稍微变动一下,分成两百亩、三百亩、五百亩三批。

    这个也没问题,马立志当即就答应下来,很爽快。原因不为别的,得给石白海面子,毕竟他现在是市委副秘书长,如果将来走到秘书长的位子那就很不一般了,接下去很有可能就是常务副市长或者是市委副书记。

    不用说,一切事情都能谈妥。马立志说,只要具备起码的手续,办理起来会很快。他还说,要办就要趁早,越早就越容易操作,而且低价也能放低,一亩地不到三十万万就能拿下。

    起码的手续是容易办的,无非是注册一个有资质的公司而已,这让赵铭很开心。

    石白海却有点担心,问赵铭到底有没有那么多钱,一千亩拿下来差不多需要三个亿。赵铭胸脯一拍,说房地产的事就是这样,资金要来回滚动,只要有资金完成第一个动作,接下来的就都好办。

    赵铭所说的第一个动作,石白海并不懂。

    对此,赵铭解释说,就是拿出一亿资金买下第一批三百亩地块。只要土地到手,反过来就能向银行抵押贷款一笔小钱,作为先期建设启动资金。接下来,一旦工程动工,就可以预售收取定金,而且定金交得越多,房价就相对更便宜。反正目的就是一个,用收过来的定金搞建设,预算做得精一些就能保本,到时余款就几乎全是利润。

    利润能达到多少?石白海一摸脑门问。

    赵铭一扬眉毛,说按照松阳现在的城市建设容积率规定,三百亩地块开发,多层和小高层结合起来,起码能开发三十多万平方米。按这个标准来算,不跟高利润的攀,也不跟低利润的比,就按一平方三百元的利润来算,也就将近是一个亿的赚头。

    说到这里,赵铭抖着肩膀笑了起来,对石白海道,如果利润不止三百,是六百或者是一千呢?

    可观!石白海听后大为感叹,再想想赵铭给的那一百万,怎么也掂不起重量来。

    第二百七十一章最后几年

    石白海的胃口大开,赵铭能看得出来,不过他并不着急喂食,还是继续说自己的宏伟蓝图。他告诉石白海,先期的三百亩普通住宅小区开发足以翻本,然后就可以轻松自如地精心打造那两百亩的地块,建成高档精品别墅小区,最后,再把五百亩的地块开发成高端住宅小区。

    说完之后,赵铭才向石白海放出口风,说建筑容积率是地方政府行为,如果可以有个别调整或者暗箱操作的话,利润会更大,到时完全可以赠送他一套精品别墅。

    石白海轻轻一笑暗自盘算,一套精品别墅几百万,同赵铭所获的上几亿甚至不下十亿的利润相比还是轻得很,所以能多抠点就抠点。于是又对赵铭说,有些事情的周旋并非他一个人所能摆平,起码还要让严景标书记帮忙搭话。

    这事赵铭明白,头一点,说别墅也有他一套。石白海听了赵铭的表态很满意,倒不是说他想为严景标争取套别墅,而是由此能看出来赵铭不抠门。

    赵铭对石白海是不抠门,不过他是为了更多地攫取。在松阳的城建大潮中,与新区开发同步的是旧城拆迁改造,那也是一块油滋滋的肥肉,他也想插手。不过他知道自己精力有限很难顾及到,所以想到了老早就在房地产界混的朋友高桂达,想让高桂达接手拆迁改造工程。

    其实高桂达早已就动了杀回市区地产界的念头,之前因为市区房地产业萧寂,所以碰上机会移师富祥县城,以自己在市区拥有两栋居民住宅楼的顺安公司,置换了富龙房地产公司。现在,因为严景标的到来,市区的房地产业蓬勃待兴,他又开始蠢蠢欲动。

    高桂达最先动的念头是盘回自己先前开创的顺安公司,因为顺安公司在市区拥有两栋居民住宅楼,一万多平方的面积,每平方涨五百块就是五百万,数目可观。所以,他找到了钟新义,因为钟新义与何大龙那边能说上话。

    这让钟新义很为难,顺安公司现在是何大龙的老婆孔云所有,而且当初他向何大龙许过诺,说会关照其所有资产,以备东山再起。如果现在把顺安公司从孔云手里弄了过来,到时何大龙出狱后没什么可接管经营,那东山再起也就成了一句屁话,保不准他会气血赢脑做出什么难以收场的事来。

    高桂达是不以为然的,他说何大龙在牢里蹲九年,就真是条龙也会变成虫,还能跳腾个什么劲。

    钟新义听了觉得也是那么个道理,不过转念一想又不对劲,因为他跟何大龙说过,会争取帮其减刑,他估算了下,从何大龙被批捕到判刑的几个月时间,会冲抵到刑期中减按,也就是说何大龙在最多减刑四年半的情况下,就还两三年便能出来,熬不了什么。

    但是钟新义随即又一想,如果不帮何大龙减刑,八年多下来的话,他也许真就没了锐气。那时对他来说,最珍贵的是自由,而不是什么金钱。

    于是,钟新义答应了高桂达,说可以找个合适的机会,把顺安公司再拢回来。钟新义所说的机会,就是骗孔云帮何大龙减刑周旋需用钱,而孔云手里没有什么钱,便会着急。就抓住她没钱着急的空当,再让高桂达找几个人冒充顺安公司开发的居民住宅楼业主,说房子质量不好,坚决要求退房,并打砸公司办公室。那么一来,对孔云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急火攻心之下便会六神无主。然后,再让高桂达出面做好人,以低于当初的转让价把公司收回去,两头赚。

    高桂达听后大笑不已,说这法子绝对是妙并问什么时候开始实施。钟新义说不能着急,马上就要召开市人代会了,先看看市领导有无变动,严景标正在动念头要拿下孔军凯让管康上。如果真的是由管康接任孔军凯做公安局长,那事情就要有微调了,到时不但不帮何大龙减刑,还要想法子给他追加刑期。那样一来,就可以花更少的钱从孔云手里把顺安公司拿回来。

    钟新义的打算很好,但却落空了。

    三月底,松阳市人代会召开,恰好也是五年一次的换届会,形式很隆重,但在人事调整上却波澜不惊,几乎没有什么变动。

    严景标原本是打算把孔军凯拿下,但考虑到孔军凯一直中规中矩,而且也团结了不少人,如果生硬地把他挤到一边可能会得罪一帮人,所以暂且按住不动。

    徐光放的市长是毫无悬念的,连任。不过他多少显出了些失落,还有三年就到年龄了,在松阳想干个正职一把手,看来已无希望。

    潘宝山深知徐光放的心思,但也不能安慰,有些事只是心知肚明就行,说出来反而不好。不过徐光放在潘宝山面前似乎并不介意这些,主动说有点遗憾,没能做成松阳真正的一把手。

    “徐市长,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潘宝山也是一脸失意,“反正我觉得心态很重要,得与失只是一时,最后能否泰然度日享受人生才是根本。”

    “是啊,话是那么说,人活一辈子到底怎样,多是看最后那么几年。”徐光放道,“最后几年安坦消闲,就是笑傲人生,以前的种种磨难就全是宝贵的经历,让人欣慰;如果最后几年黯然颓落,以前的荣华富贵就全是过眼烟云,只能让人悲戚。”

    “徐市长你说得真是太到位了!”潘宝山确实佩服徐光放的这番感慨,虽有些无奈,却字字在理。

    “什么是到位?也可以理解为自我安慰吧。”徐光放呵呵一笑,“但现实就是现实,该面对的还是要面对,对为官从政的人来说,尤其是在小地方上,不干一把,就是惩罚。”

    “徐市长,我的看法稍微有点不同。”潘宝山笑了一下,“有时候不干一把反而比一把更豁达,痛痛快快地说话做事,也很实惠。”

    “那毕竟是极少数情况。”徐光放摇头笑了笑,“小潘,你不用安慰我,其实也该满足了,回望以前,我只不过是乡里的小干事,能有今天已属不易。人啊,也要学会知足,尤其是到了我这年龄。不过对你们年轻人可不是,年轻,有奔头,可不要轻易知足。”

    “多谢徐市长的教导。”潘宝山点点头,“这方面我一直不断给自己加压,在前进的路上没有半点懈怠。”

    “嗯,要抓住每一次机遇。”徐光放道,“再过一个月时间,省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就要召开了吧,刘副省长肯定要来,焦自高估计也要到场。”

    “焦主任也要来?”潘宝山道,“那应该是看在你的面子上吧。”

    “也不是。”徐光放笑道,“前几天跟他通过电话,他说郁省长也有可能亲临现场会。”

    “嚯!郁长丰省长也要来?!”潘宝山眼睛一亮,“看来省里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视程度真的是太高了!”

    “新农村建是多大的事?关系到整个工作局面,能不重视嘛。”徐光放道,“所以说这次是个机遇,到时现场会你不要管严景标,自己要多表现,起码混个脸熟,到时焦秘书长帮忙说话也能提高针对性。”

    “焦秘书长?”潘宝山一愣。

    徐光放随即一笑,“哦,就是焦自高,他在省政府办公厅主任的位子上熬得时间也够长,过不几天省人代会召开,他可就是政府秘书长了。”

    “喔,真是个好消息!”潘宝山笑道,“看来焦主任很得郁省长赏识。”

    “多年的部下,了解都比较透,而且焦自高确实也有一定水平,郁省长自然要用他。”徐光放道,“所以说嘛,到时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上便利还是有的,我让焦自高多创造点机会,你也好在郁省长面前表现表现。”

    “好啊!”潘宝山笑了起来,“可以想象,那时严景标会是个什么样子。”

    “刚刚才跟你说过,不要管他!”徐光放道,“要顾只顾自己人,别人的咸淡不操心。”

    说到顾自己人,潘宝山不由得一阵感叹。前几天王一凡给他打了个电话,说祁宏益的情况很不妙,一直以来,钟新义都在暗中使劲,大量收集有关他违规违法行事的证据。不过还好,祁宏益算是正人君子,违法的事倒没摸着边,但违规的事还真不少。

    潘宝山当时心下就一沉,问王一凡消息是否可靠。王一凡说现在他正渐渐打入以石白海为中心的那个小团伙,消息来源绝对可靠。王一凡还说,以石白海为中心的小团伙,只是依附在严景标身边的圈子之一。

    这一点潘宝山完全相信,严景标行事颇有些诡谲,必定要在身边多攒几个圈子,否则过于倚重某一个,会使其不断膨胀而挟重自傲,那样就不是太好拾掇。而且,以石白海为人处事的谋略和行事方式,严景标也并不放心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给他去办。

    但也不得不承认,以石白海为中心的团伙,还比较处于核心位置。这从石白海的职位上可以看出来,市委副秘书长兼市委办主任,在后备干部梯队中是很显赫的。

    潘宝山还问王一凡,石白海身边具体有哪些人。王一凡说也不多,直接来往的无非就是冯德锦、钟新义、关放鸣、管康还有赵铭等人。

    提起赵铭,潘宝山才突然想起是不是该收他的网了。现在,卞得意应该已经把邸章庆套牢。

    第二百七十二章现场会

    不过对付赵铭不急于一时,现在要集中精力应对省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刚好再抽个时间跟祁宏益谈谈心。都说当局者迷,但也要看具体情况,现在的祁宏益应该最清楚自己的处境,宽慰还是很需要的。

    没错,祁宏益已然有了大厦将倾的预感,在潘宝山前来宽心之时,他颓然长叹,说认命了,眼看着还有一年就要退休,但还是要在离终点线一米远的地方倒下。

    话说得很凄楚,潘宝山听得一阵心酸,却也说不得什么,只是拿起支烟默默地点上,接二连三地猛吸起来。

    祁宏益看了呵呵一笑,反过来安慰起潘宝山,“宝山,用不着愁眉苦脸,怎么活不是一辈子?照现在这情况看,我进去待上几年就能出来,照样吃穿不愁,也落得个自在。”

    潘宝山一听摇了摇头,“祁书记,哪有你说得那么严重,直白地说顶多就是削职去官而已。”

    祁宏益听了歪起嘴巴无声一笑,似摇非摇地晃了晃头。

    “祁书记,早知有今天这样的事,还不如当初放手对冯德锦一搏,掀掀他的老底,没准还能制衡。”潘宝山又说。

    祁宏益听了喟然笑到,“有些事一旦错过就错过了,只能剩下惘然徒悲伤啊。让我着实没有想到的是,冯德锦做事太狠,我明显已经匍匐下来了,可是他依旧高举屠刀。”

    说这话时,祁宏益很是酸楚,他望向窗外,眼角掠过一丝不甘的目光。

    潘宝山探身按死烟头,站起来走到窗前,道:“冯德锦做事太绝也断了自己的后路,那是掐着手指头能看到的事情。”

    这几句话让祁宏益颇得些欣慰,说希望有一天能看到冯德锦步他后尘。

    此话一出,潘宝山直摇头,对祁宏益说道:“祁书记,冯德锦事情的性质跟你的截然不同,你只是违规而已,真的不至于进去那么严重,而冯德锦的那些事肯定是违法的,一旦被揪出来就是阶级敌人。”

    祁宏益笑了,走到潘宝山身边拍拍他肩膀,“宝山,你什么都不用担心,我已经看开了,尤其是你又来了这么一趟,更是让我坦然。往后不要为我的事分心,只管回去忙自己的。”

    潘宝山跟祁宏益也不客气,“最近还真是要好好忙活一阵,省新农村建设现场会马上就要在夹林召开了,得好好做些准备。”

    潘宝山一说完,祁宏益便让他等等,回到办公桌填了张批单递过去。潘宝山接过来一看,是专款专用审核票据,数额是一百万,“祁书记,这妥当嘛?”

    “配合省里的工作有什么不妥?”祁宏益哼地一笑,“即使有不妥,谁还能说出个什么来?别忘了现在我还是富祥的书记,只要一天不被拿下,我能做一天的主。”

    说这话时,祁宏益非常豪气。潘宝山知道,这会儿他已然放开,之前的匍匐没有收到任何效果,如今在有限的日子里,必然要格外昂扬。

    祁宏益甚至直接打电话,叫来了现任财政局长田正兴。

    田正兴其人,潘宝山是了解的,当初他在财政局做副局长的时候分管农业股,潘宝山还通过殷益开找他办理过夹林的抗旱资金,知道他是个很会来事的人。

    在梁延发没到财政局之前,田正兴就察觉到了风向的变换,他及时向冯德锦积极靠拢。恰好,后来梁延发出事被拿下,他顺理成章补位上去,成为县财政局局长。

    潘宝山对田正兴并不反感,会来事的人不一定就奸猾,有时纯粹是为了个人发展需要,那无可厚非。总体来说,他认为田正兴还算是个比较靠谱的人,在刘海燕初到财政局的时候,他请局领导吃饭时就加深了对田正兴的了解。

    的确,田正兴真的是比较靠谱,他对祁宏益专款批条的事一点都不含糊,并保证两天后将款项拨付到位。潘宝山一旁看了很明白,这笔钱田正兴是不会向冯德锦汇报的,他多是会想法子把账给做平,这就是会来事。

    田正兴会不会来事跟潘宝山无关,现在潘宝山想的是怎么把这一百万花掉。他找到郑金萍,把事情的大概说了下,要她围绕大陡岭新村再弄几个小项目,花费在十万到二十万之间,但报账要报到一百万。

    然后,潘宝山又找邓如美,让她和老王联络一下,临时组织个队伍,准备接下郑金萍钦点的那几个项目,稍微一倒腾,少说也要搂个六十七万。前后也不过就个把月时间,很划算。

    邓如美很配合,她知道下一步去市里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现在能多赚一点就多一点。

    一切按计划推行,四月底,专款全部给付到位,没出任何差错。作为返还,潘宝石示意邓如美给郑金萍送去十万,然后刨除施工成本,还净落六十五万。

    这钱来得真是太轻巧,潘宝山想想就觉得有点好笑,似乎跟游戏一样举重若轻,好不惬意。

    惬意劲还没怎么过,又得紧张起来。

    一个多星期后,五月上旬,省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在大陡岭新村隆重召开。

    省长郁长丰也来了,还有分管三农的副省长刘宽明。随来的焦自高已经是省政府秘书长了,专门为郁长丰服务。此外,还有省发改委、财政厅、建设厅等部门的领导,也都悉数到场。不用说,包括谭进文在内的省新农村建设调研组的各组成员,当然也在入会之列。

    当天的大陡岭新村,彩旗招展鼓乐欢天,大红地毯布置的会台在旷野中显得格外惹眼。

    潘宝山看到郁长丰的时候,再次感觉到了什么是官威。以前在夹林见到徐光放下来调研的时候就有所感受,真的是令他赞慕。而现在,感触到郁长丰的气场,简直是让人拜服,甚至有点让人窒息。

    但是,绝不能表现得太过紧张,还要极力保持着张弛有度的言行。

    严景标是没法保持的,因为他察觉到自己无话可说。前一天他让潘宝山提供的新农村建设经验总结材料,今天完全用不上。此时他才觉得忽略了潘宝山的能量,但为时已晚。

    郁长丰是不会注意个人情绪的,他专注于新村建设的本身。

    这真的像是一个建在乡村的城市社区。

    整齐划一的别墅式楼房亮色尽显,建筑式样统一,墙面粉刷一致。还有宽敞洁净的道路、分类投放式垃圾桶、太阳能热水器、蓝白干路灯,无不昭示着硬件的水准。

    此外,便民服务室、卫生室、阅览室、活动室一应俱全,更有专业正规的物管队伍,着装巡逻的物管人员,一招一式都焕发着风采。丰富多样的健身器材也在健身休闲场所安装全备,场所内,男女老少欢然而乐。

    居住区外侧,还建有农机存放仓库、畜禽养殖区甚至还有秸秆气化站。

    “很好,从硬件到配套设施都不错,无论是从规划上还是建设上,起点和水平都很高。”郁长丰满意地点了点头,“大陡岭新村建设方面的报道我看过,从建村理念到措施落实,可行且行之有效,应该说是走出了一条既具有地方特色,又有推广意义的路子。”

    “郁省长,我们松阳始终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指示,花大力气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去,成绩是取得了一些,但是和上级领导的关怀是分不开的。”严景标说起了大路话。

    郁长丰对这种话不感兴趣,尤其是在今天的现场会上,他已经被眼前的新村所吸引,当然,更多是思考。

    “新村的建设不是难事,举全乡之力或是全县之力,即使建一个再高标准的新村也不是难事,问题难就难在如何为继。”郁长丰抬手环指新村,郑重其事地说道:“简单地说,就是维持,现有的局面如何维持?”

    维持靠什么,资金,只要村里有钱就可以。这点谁都明白,而且说出个道道来也不难,严景标也知道大陡岭村有几个小产业支撑,整几句完全可以,真的不是难事。

    不过,严景标觉得也有点难度,郁长丰会不会继续发问?这个问题过后如果再问点别的,答不上来或者说不到点子上可不好。严景标这么担忧不是多余,因为他根本就没真正关注过新农村建设,所知皆是皮毛,说不全个一二三。

    严景标就这么一犹豫停顿,徐光放及时抓着机会,将潘宝山推了上去,“潘市长,你向郁省长汇报一下!”

    潘宝山早已做好了准备随时往前冲,此刻听到徐光放一声令下,当即上前两步,对郁长丰略一点头,“郁省长,我市在新农村建设中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选择有需求、有主导产业的村子作为典型示范来打造,这样既能有效快速推进,而且还能通过‘产业发展支撑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拉动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链条,达到新村建设、运转等各项工作、事务的为继。”

    “嗯,抓致富产业,作为新村的运转后盾。”郁长丰点点头,“如此一来,大陡岭新村确实可称为典型示范,对了,示范的效果怎么样?”郁长丰和蔼地看着潘宝山,他想看看潘宝山对面上的工作情况有没有掌握。

    “典型示范的带动作用很明显!”潘宝山朗声道,“以收效最大的富祥县来说,到目前为止,获得市级康居示范村的村子达到了三十二个,其中有五个已经申报了省级康居示范村。另外,列入省级村庄环境整治村的还有二十一个。在全市来说,包括三区在内的部分农村,相关数字大概是乘以三。”

    “那效果确实很明显。”郁长丰点头道,“不过,典型示范毕竟是示范,要想大规模地普及推广可能还有一定难度,所以说,在新农村建设中,通过示范的带动,只是众多途径中的一条。在典型示范之外,还可以探索其他的路子。”

    早已憋在一旁的严景标很想插话,但郁长丰抛出的这个话题让他有点一时接不过去,所以也不敢急于搭话。

    与严景标不同,潘宝山现在是意兴大起。

    第二百七十三章事发

    潘宝山之所以意兴大起,是因为可以扯到新乡镇建设上来,这是他力举的主张。

    “郁省长,我们松阳市在新农村建设方面进行了各种有益尝试,除了以新村建设为突破口外,还从乡镇建设的辐射带动方面做了些探索。”潘宝山微微提着双肩,脖颈稍稍前倾,显得极为恭谨。

    郁长丰看着潘宝山,目光关切,微笑着点点头,“嗯,你说的新乡镇建设吧。”

    “是的郁省长!”潘宝山立刻点头答道,“我认为从新乡镇建设入手,以点带面推动新农村建设,应该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因为新农村的新,不单单是乡村生活环境的改变,更是一种发展理念的转变提升。说到底,就是要以乡镇的城市化来提升新农村建设的‘新’字内涵。”

    “新乡镇建设确实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郁长丰认同潘宝山的说法,“不过也要考虑到其中的艰巨性,毕竟乡镇的规模化发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郁省长,新乡镇建设要有前瞻性和全局性,我们松阳在试点时以规划为引领,力促人口向乡镇驻地集中、居住向社区管理集中、工业向园区发展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四个‘集中’原则,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稳步上台阶。”

    “好。”郁长丰毫不吝啬地夸了一句,“松阳的新乡镇建设,也要力争成为一个亮点!”

    徐光放一旁又听又看,实在是高兴,他悄悄歪过头对焦自高道:“自高,看到严景标的脸色没,一阵青一阵红,想插话又搭不上嘴,没办法,平时不用功,到头来想摘个闲果子,哪有那么大的便宜给他占?”

    “潘宝山确实不错。”焦自高似乎并不把严景标放在眼里,倒是对潘宝山很关注,“起码在新农村建设方面,严景标跟他比显然是差了个档次。”

    “小潘的能力是肯定的。”徐光放见此也颇为得意,潘宝山是自己人,他能得到焦自高的欣赏当然是好事,“自高,机会合适的情况下,你在郁省长面前多提提他。”

    焦自高听了呵呵一笑,道:“潘宝山不用我提名混个耳熟,郁省长对他有关注。”

    徐光放“哦”地一声笑了,焦自高说得也是,潘宝山善于利用媒体搞宣传,他搞新农村、新乡镇建设,省级媒体也报过至少两三次了,确实吸引了不少眼球,看来也引起了郁长丰的关注。

    现场会结束后,徐光放特地找潘宝山谈话鼓劲加油,说他现在已经进入省领导的视线,一定要好好干。

    “摆在眼前就有个很好的机会,今年年底何易庶就要退了,常务副市长的位子就空了下来,你到时争取补位上去!”徐光放说得极为坚定。

    不过潘宝山却很愕然,常务副市长?那可是他从未想过的。

    “徐市长,跟您说句实话,常务副市长的位置我从来没有想过。”潘宝山摇了摇头,“还真没有那个思想准备,因为觉得有点不现实,怎么会一直有那么好的机遇。”

    “瞧瞧你,关键时刻怎能没有自信?”徐光放道,“你做常务副市长不只是靠机遇,关键还是有那个能力,有能不争无为无位,那就是遗憾,所以你要当仁不让,从现在开始你就要做准备。”

    “再准备心里也没底。”潘宝山笑了笑,“严景标能同意?这次现场会上我算是彻底把他给得罪了,现在他还不处处想拿捏我?”

    “严景标的意见也并不是绝对主导。”徐光放道,“到时我竭力提名上报,再加上焦自高现在说话的分量也重了些,到时让他在郁省长面前吹吹风。”

    “郁省长如果能说话当然是好,不过还有顾民生书记,严景标跟他是一路的。”潘宝山道,“总之我认为没有什么可能。”

    “现在还不能下定论,反正你要做好准备。”徐光放道,“严景标有顾民生书记又怎么了?小潘,你要知道省系的争斗都是暗流,明着的几乎就没有。每次开会,顾书记和郁省长都是谈笑风生,有劲都用在背后了,面上很多事还都是规矩的。而且,到了能放眼全省的高度那个层次,争斗的方式也不同,虽然都要扶植自己的势力,但也尽量不拆对方的台,因为那样会( 官路逍遥 http://www.xlawen.org/kan/2109/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