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5 部分阅读
面全无。
冯德锦呵呵一笑,让石白海看开点,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同时,他也进行了点提醒。“白海,这次你吃亏,主要原因是缺乏基层经验。你是从上而下成长起来的,没有经过在底层跌爬滚打,对基层还不了解。”冯德锦道,“有些事不是你认为怎样就怎样的,其实任何看似合理或不合理的事,换个角度看就可能是不合理或是合理的。但有些人认识不到,再加上迂一点、莽一些,就容易冲动叫嚣,乱发片面言论甚至爆粗口乃至动手。”
“冯秘书长,我可不管什么缺不缺基层经验,现在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得出口恶气。”此时的石白海心态早就调整好了,已然把冯德锦看作是秘书长,“那个留一撮山羊胡的人,不能轻饶了他,你看能不能跟管康说说,让他想想办法,给他按个团伙性质的黑社会罪名,狠狠治他个罪,等到监狱里后,再让他活遭罪!”
“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已经不能轻易行动了。”冯德锦道,“你通过网络看看社会舆论,几乎是一边倒,现在搞手脚,万一被曝出去,那不是雪上加霜?”
“那还能就这么忍了?”石白海道,“脸面掉地上了,怎么也得拾起来吧。”
“你想怎么拾?”冯德锦道,“把当事人抓起来,最好给他一枪让他去见马克思,你就觉得能挽回面子了?不是那么回事,看事得看本质,你知道事情的背后隐藏了些什么?”
“还有背景?”石白海问。
“现场那么多执法人员,想要保护一个人有多难?”冯德锦道,“独独就你被打了,难道不蹊跷?”
“冯秘书长,你的意思是,内部有鬼?”石白海大惊。
“肯定有。”冯德锦道,“你得找出幕后人。”
“幕后?”石白海一皱眉,“要说幕后,那应该是老对头潘宝山,否则谁跟我这么较劲?”
“大概是吧。”冯德锦冷笑了一声,“你好好想想,副区长王三奎是潘宝山的人,公安分局副局长尤裕也是潘宝山的人,他们对拆迁综合小组的影响会有多大,你没想过?”
“王三奎分管城建,区建设局和城管局等都归他管理,而城管队员又是拆迁组的主力军。”石白海边说边琢磨,“照这么来讲,王三奎是个罪魁祸首,必须把他拿下!”
“是要拿下,而且要越快越好。”冯德锦道,“来不得半点犹豫,否而后患无穷。”
“那个王三奎,本来我已经跟他谈过话了,也给了脸色,没想到他没个数,还跟我对着干!”石白海一攥拳头骂起来,“***!”
“王三奎是谁的人?”冯德锦哼地一笑,“要是一般人的也就罢了,可他是潘宝山的人,你竟然还对他存有幻想,让他不捣腾你?”
“我不是对他有幻想,而是觉得他不敢,虽然他有后台潘宝山,可怎么说也是在我手下,难道不怕我整?”石白海道,“我要是整他,潘宝山也拦不住。”
“本来王三奎就没想过你不会整他,反正是要整,早点晚点而已,所以他会毫不犹豫地听从潘宝山的指示。”冯德锦道,“所以说归根到底,还都怪你自己没把问题看透。”
“唉,***。”石白海摸着还有点小肿的脸,“这么说,把王三奎连同尤裕都一起整了,不留后患!”
“早这样不就妥了嘛。”冯德锦道,“另外,这事你得朝严书记汇报一下,让他知道事情的真相,那对你今后的行动也有利。”
冯德锦这么建议,也有他的想法,就是想给严景标点压力,从而让自己“引凤筑巢”的方案得到实施。像拆迁这种棘手的事,政府插手是出力不讨好,没有好办法对付拆迁户,花钱多又操心。最好的法子是推向市场,先招商,然后让开发商来推行。对付拆迁户,开发商有的是办法,粗暴也好违法也好,都是一时的,只要地方上担待着点,总能将拆迁顺利推进达到目的。
不过冯德锦的想法最终并没有得到严景标的认可。
石白海向严景标汇报了督察拆迁被打一事后,一方面说是潘宝山背后耍鬼阻挠,一方面表示拆迁的事确实很艰辛。严景标听后沉思了一阵,他想到过冯德锦提出的变“筑巢引凤”为“引凤筑巢”方案,但想来想去还是不妥。毕竟开发商唯利是图,万一闹出惊天人命大案,地方政府根本受不了,最后问责下来还是他的事。
最后,严景标换了个角度,打算再次利用潘宝山来啃硬拆迁这块骨头。严景标想了,从协调警备区的生产基地到市委市政府大院的搬迁实施,潘宝山起到的作用很大,而且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比如新行政中心的建设和老大院的拆迁开发应该同时进行,各机关部门的办公用房问题,则利用现有各大单位的空置房予以解决,效果很好。
现在拆迁问题连遇冰点,是不是又该起用潘宝山?当然,用潘宝山有很大风险,得提防他当面有一套背后有一招,毕竟不是一个阵营的,眼前所谓的融合,只不过表面上的迁就,大家心知肚明。所以说,假如潘宝山放手惹个祸,还真让人受不了。
但严景标愿意冒险,让潘宝山任汇通路改造拆迁领导小组组长,他相信潘宝山在这事上不会走大辙,起码现在还不会。原因很明显,明年初人代会上徐光放就退了,对潘宝山来说是个机会,所以无论干什么都得稳住,不能出现差池。
这一点严景标把握的很准,他找潘宝山谈话,说了关于担任拆迁领导小组组长的事,潘宝山答应得虽然不爽快,却也不犹豫。
事后,潘宝山找徐光放商量,该用什么态度和力度来对待拆迁工作。徐光放稍一沉思,说要用竭诚的态度和竭力的力度去做好拆迁工作,起码在明年人代会之前的这段时间,要全身心投入,做出点成绩来,让严景标无话可说。
“徐市长,成绩让严景标无话可说,但我这人却让他有说不完的话。”潘宝山道,“也就是说,在拆迁工作上的表现再好,也改变不了严景标对我的看法,他不会看着我朝市长的位子上爬而无动于衷,肯定会伸手拽拽。”
“那也没办法,现在你首先要把面上的工作干好。”徐光放道,“如果拆迁工作做不好,严景标就有话说了,无形中就增加了难度。”
“其实难度不难度无所谓,最终结果应该没有什么改变,严景标绝对不会让我接你的位子。”潘宝山道,“徐市长,关键是我这边的条件不太行,有点嫩,缺磨砺。”
“你信心很不足啊。”徐光放笑了起来,“很多事看似可能却不可能,反之也一样。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咱们松阳除了你,有谁能顶上去?”
“空降的可能性有多大?”潘宝山问。
“那个难说。”徐光放道,“空降都是关系方面的事,随时可能出现,只要省委不拍板,什么可能都有。”
“不管怎么说,明年的领导班子格局肯定要有大变化,严景标应该已经开始着手了。”潘宝山道,“作为一把手,没有不重视布局的。”
潘宝山说的没错,严景标确实已经开始构建自己的势力范围。
这次严景标很重视团结周围的人,尽量不树敌,也送尽了人情。他从省委那边得到了消息,市委专职副书记宁川平要外调到咸中市任市长,于是便找来现任市委秘书长唐凌飞,面色和蔼语重心长地说:“凌飞,明年徐光放就要退了,领导班子可能要有些变动,你有没有什么打算?”
唐凌飞有点吃惊,严景标怎么会突然对他关注起来?“严书记,一切都由您定夺。”唐凌飞恭谨地说道,“哪儿需要就去哪儿,只要严书记一句话。”
“呵呵。”严景标笑得很随和,“你这么说,倒是给我压力了啊,如果我安排得不好,那不是让你很失望?”
“严书记可别这么说。”唐凌飞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只是想表达服从您安排的意愿。”
“你可能是随便说说,但我不能随便安排呐。”严景标笑道,“这样吧,我打听一下,看宁川平有没有什么动静,如果他能动一动就好了,到时你来干专职副书记!”
“严书记,真有那可能?!”唐凌飞又是一惊。
“可能是有的,但有多大的可能性还说不准。”严景标道,“反正我看好你,只要有机会,我就把你推上去。”
“那先谢谢严书记了!”唐凌飞略一点头,笑道:“严书记,宁书记能到哪儿去?”
“还不知道。”严景标作出沉思状,“也许还呆着不动,要是那样的话,你的去向还真不好说,因为潘宝山的常务副市长轻易是动不了的。”
这句话,传递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信息:潘宝山提不成市长。
本来唐凌飞是有预测的,估计潘宝山有可能会接徐光放的班,不过很不一定,因为有严景标在,肯定会想办法去阻止,也就是说,潘宝山多是会原地不动。现在看来,预测很准。
~
第三百三十四章心态
严景标安抚了唐凌飞,以腾出市委秘书长的位子给冯德锦。接下来,他又考虑冯德锦腾出的富祥县委书记一职,该由谁来顶上。
市广电局局长高厚松进入视野。
高厚松的这次机遇,完全来自一个女人,丁方芳。
这一段时间,严景标虽然有崔怡梅的冒出带来刺激和享受,但因为崔怡梅一直盯着要项目,这让严景标有点不爽,总觉得是一种交易。而丁方芳则不同,自从她到市广电局当了副局长,始终默默地向严景标敞露着身体的每一寸地方。这期间她从不提任何要求,虽然也想着希望以自己的奉献能从严景标那里得到回报,说到底也是一种交易,但因为嘴上不说,效果就好得多,没让严景标产生交易感。所以,严景标和丁方芳在一起时心里更为舒畅,事后能想着她。也因此,在新一轮的人事调整中,严景标把丁方芳的扶正放在了心上。
扶正丁方芳,自然要把高厚松安排走。在这件事上,严景标也不愿让高厚松感到被排挤了,所以,冯德锦腾出的位子,刚好用上。
这对高厚松来说,无疑是一个天上掉下来砸中脑门的馅饼。
“厚松局长,你在广电局这几年表现不错,我都看在了眼里。”严景标把高厚松叫到面前,微笑着对他说,“我想把你挪个位置,再好好表现表现,有没有信心?”
高厚松本来就对严景标的召见感到意外,又听这么一说,更是惊奇,他能感觉得到,严景标说挪的那个位置,应该比广电局局长的位子要重一些。
“严书记,无论你把我放哪儿,我都有信心把工作做好。”高厚松赶紧表态,“因为有您的英明领导,我就方向,更有动力。”
“呵呵。”严景标笑了笑,“富祥这几年的发展还不错,但因为冯德锦书记担任市委常委分了些精力,我担心会影响富祥的发展后劲和持续力,所以我想让你过去,一门心思投上去,把富祥的发展势头给保持下去。”
“严书记,你的意思是?”高厚松摒住呼吸,他想亲耳听到严景标亲口明确说出。
“我想让你到富祥开展工作。”严景标看着高厚松,缓缓地点着头,“富祥在松阳的三个县里属于后起之秀,潜力和实力还是可以的,应该能做出一番更好的成绩来。”
“严书记请您放心!”高厚松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我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
“嗯,有信心就好。”严景标轻轻一笑,“信心是个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才有成功的可能。”
“我一定全力以赴!”高厚松握拳再次表态。
离开严景标办公室的时候,高厚松紧握的拳头还没松开,他觉得命运再次向他敞开了大门。当初,他从市委副秘书长的位子上离开,虽然到了广电局做局长,级别并不低,但总有被边缘化的感觉,所以一度感到官路渺茫。而现在,要成为县委书记,又重回政途中心大道,不由得燃起了希望之火。
回到广电局,高厚松坐在还算阔大的办公室里,摸着下巴想严景标为什么会陡然垂青于他。
这时,丁方芳恰好有事来汇报。看到丁方芳,高厚松才猛然醒悟察觉,原来他到富祥任书记是为了给丁方芳让路。平常,丁方芳和严景标往来频繁,局里是有目共睹的,虽然每次丁方芳都是打着汇报工作的旗号,回来后也确实会搞一番工作上的创新,或者说起码也要开个小栏目,貌似是得到了指示,但其实是个什么事,大家都清楚。
之前高厚松就曾琢磨过,他这个广电局长可能当不长,因为丁方芳会很快爬上来把他顶下去。好长一段时间,高厚松的危机感很重。正是因为这个危机感,让他在乍听到严景标“重用”他去富祥的恩典后就只顾着兴奋,没有想到事情的原委。
现在,高厚松寻思透了,竟然有点提不起劲来。高厚松认为,如果到富祥任县委书记不是严景标真的想重用他,只是顺手一带然后送个人情让他蒙个大恩,那还真没什么意思。诚然,做县委书记当然要比广电局长风光有派,因为县里的底子厚实多了,想周旋点事情捞捞实惠很容易。不过高厚松在那方面并没有兴趣,或者说有兴趣没有胆量,他根本就没打算在公职上要来个饕餮大餐,随便伸一小手,无论是金钱还是女人,纯当是下午茶或者是小点心,弄一小下也就满足了。那一切,在广电局的小水洼中完全能够如愿,没有必要到富祥的大水坑里去折腾。况且,做县委书记肩上的担子多重,责任有多大?说白了就是不得开心颜。
想到这里,高厚松的兴奋劲消失殆尽,再看看面前丁方芳压抑不住的兴奋表情,他眉头一皱,百分百可以肯定,严景标让他去富祥担纲,绝不是看好他,只是个顺手人情。
至此,高厚松开始打退堂鼓,他真的不想去做富祥的县委书记。可是现在高厚松已经没法拒绝了,在严景标面前已经表足了态度,如果再有什么反复,肯定会让严景标不高兴,没准他脸一拉,事情就糟糕了。
好在是高厚松一直有个好心态,随遇而安。去富祥又有何不可?凡事将就,不求有创新突破,只求平稳过渡,一切稳字当头,重担子不挑,也不推诿,就放在脚下看着,抱着膀子吹个口哨看风景,根本就累不到哪儿去。至于向严景标表过的态,那都是屁话,有些事并不是想干就能干好的,说到底没那个能耐怎么着也无法,严景标还能不问青红皂白地问责?况且,本来严景标搞这一出的主要目的就不在他身上。
高厚松坦然了,惬意的笑容重回脸上,笑呵呵地丁方芳道:“丁局长,什么事?”
“我对电视台的节目设置有部分调整,想请你过目一下。”丁方芳道,“高局长,松阳的广告市场份额本来不大,我们电视台一直都是强势的,但最近一年多来,报社那边打着主流的牌子,活跃得很,切了我们不少蛋糕,从最近的三个月统计报表来看,形势越来越不好。”
“嗯,媒体改制好几年了,财政不拨款,都是自己找食吃,广告业务抓不上去,就直接影响到职工收入。”高厚松道,“收入少了职工有意见,开口就骂领导班子无能,是应该高度重视起来。”
“所以我们不得不动啊。”丁方芳说着,上前两步把方案放到高厚松面前。
高厚松拿起来快速瞄了一眼,笑道:“调整了广告时间?”
“为广告客户着想嘛。”丁方芳道,“尽量不提高广告价格,但同时增加播出时间,以吸引广告客户提高业务量,最终实现双赢。”
“插播广告可是有不少规定的。”高厚松道,“不能太过分,否则观众有意见,到时投诉电话会响个不听。投诉到本地也就算了,随便糊弄糊弄搪塞过去,如果朝省局里捅就不太好办了,到时又得想办法公关。”
“相对比提高广告业务量来说,公关还是比较容易的。”丁方芳笑道,“如果高局长觉得有难度,公关的事就交给我好了。”
“呵,既然丁局长这么有兴致,那就照你说的来。”高厚松仰头笑了起来,他心里有数,从丁方芳的话来看意思很明确,现在就是让他点个头而已,等出了问题不交给她也不行,因为那会估计人事调动已经尘埃落定,她丁方芳就是广电局长了。
的确如此,丁方芳早已从严景标那里得到了消息,下一任广电局长是她的,局里所有的事情由她来定夺。所以,丁方芳便提前开始谋划,一方面争取到自己上任时会风调雨顺一些,收入多了钱袋子足了,一些事就好办了;另一方面,把一些比较敏感的措施先放出去,假如出了问题到时也可以说是先前延续下来的,借以推脱部分责任。
丁方芳的这点脑筋高厚松能看透,但是没关系,他乐意做这个好人,让丁方芳痛快一下。当然,这不是高厚松有高风亮节,而是他觉得事情跟他扯不上一毛钱关系。就现在的责任制来看,在他任局长期间不管采取了什么管理经营措施,只要人一离开就能拍干净屁股,有什么事都是后来人解决。
所以,高厚松很痛快地在实施方案上签了字,这在丁方芳看来似乎是必然的,她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高兴。
“丁局长,最近有时间一起去富祥搞个调研?”高厚松并不在乎丁方芳有什么反应,他只关心自己下一步到富祥的工作如何能平稳过渡并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所以现在最好要多了解点富祥的情况。
这事很投丁方芳的口味,她的虚荣心很强,自打从富祥副县长变成了市广电局副局长,级别虽然没提,但她觉得档次高了,而且又和严景标贴上了肉身,关键是下一步就将坐上局长的正座,多少一有点膨胀。
“好啊高局长。”丁方芳毕竟也算是个聪明的女人,虚荣归虚荣,膨胀归膨胀,但有些事情还是能看懂的,“你确实也应该早点多了解些富祥。”
高厚松呵呵一笑,点点头并不多说。
~
第三百三十五章主轴线
丁方芳随高厚松去富祥就广电工作搞调研,可以说炫耀的心理占主导,颇有春风得意之感,不过有一点让她有点不自在,就是面对冯德锦。侍主的她换了主人,见到以前的主人总有些拿捏不准,太热情了怕传递出错误信息,不热情又显得有些忘恩负义。
不过还好,丁方芳觉得并不亏欠冯德锦,以前和他之间的权力和**等价交换,始终保持着相对的平衡,甚至她还觉得关键时刻帮冯德锦说了句话,才会让他有今天的大好形势,还占据了一定的高位。
冯德锦对此也有很清楚的认识,对他来说,丁方芳已经是过往烟云,如今她和严景标搞到了一起,他只有果断撇清,所以,他能够坦然面对丁方芳,并且表现出了一定的客套。
这是丁方芳乐见的局面,因此毫不忌讳地告诉冯德锦,她和高厚松要到富祥的地盘走一趟。冯德锦有数,自然是热情相迎,并陪同调研。
这件事,敏感的刘海燕察觉到了其中的微妙之处,揣测了一番便问潘宝山,有没有听到有关高厚松的动向情况。
潘宝山是一无所知的,他按照徐光放的指示,现在真的一心扑在了拆迁上,想把表面工作做好,所以他听到刘海燕的发问很是惊奇。
“大姐,高厚松能有什么动向?”潘宝山道,“他从市委副秘书长的位子上被严景标拎下来,到广电局当局长已经算是不错了,难道还能高位挪动?”
“我看有点迹象。”刘海燕道,“今天高厚松来富祥调研,冯德锦亲自陪同不说,还把几套班子的领导都带上,规格很不一般。”
“几套班子都带上了?”潘宝山吸了口冷气,缓缓地说道:“的确有点不正常,是不是高厚松要到富祥执政?因为冯德锦的市委秘书长一职已经内定,富祥县委书记的位子就空了。”
“我也那么想。”刘海燕道,“不过谁来富祥当书记无所谓,关键是要弄清楚现任市委秘书长唐凌飞去哪儿?冯德锦上去,他必然要走。”
“按照惯例,唐凌飞应该到我现在的位置。”潘宝山道,“要么就是接市委副书记宁川平的班。”
“如果唐凌飞能顶上你的位置,倒是件好事。”刘海燕道,“你就有希望朝上走了。”
“也有可能往下掉啊,大姐。”潘宝山道,“严景标那人真的是不行,整天除了琢磨怎么搞项目捞钱,就是寻思着怎么排除异己。我跟他是水火不容的,他能让我舒服了?”
“严景标不会做得那么明显。”刘海燕道,“全市上下都看得很清楚,你跟的是徐光放,明年初徐光放退了,他紧接把你拿下,岂不让人说话?”
“严景标是不怕别人说的。”潘宝山道,“不过话说回来,他想把我怎么着也不是易事,有徐市长那边的关系在呢,而且徐市长已经带我去省里溜了一圈,打了点基础。”
“那就好,现在你需要做的是软硬兼施。”刘海燕道,“政见没有不能和的,你要让严景标感受到你可以团结,那样一来,事情或许会顺当得多。”
“现在就朝那方面努力。”潘宝山道,“严景标让我任汇通路拓宽改造拆迁领导小组的组长,想利用我推行他的施政套路,我跟徐市长商量了,干脆顺水推舟,认真负责对待,表明自己的态度,看他怎么接招。”
“嗯,有对策就行,不过外围打探也很重要。”刘海燕道,“如果有可能,你应该了解下唐凌飞的走向,那是一个关键点。”
“不错,那确实是一个信息汇集的中心。”潘宝山道,“我跟徐市长说说,看他能不能从省里得到些消息。”
事实上,打听唐凌飞的去向一事,徐光放早就着手了,刘海燕能想到的他自然也会考虑到,所以,潘宝山去问的时候,他很从容地笑了笑,说唐凌飞的去向还不好定,因为要根据他能落脚的点来确定。
“如果严景标要照顾唐凌飞的面子,那么唐凌飞的落脚点就不多,正常来讲无非就是我和专职市委副书记的位子。”潘宝山道,“如果不考虑照顾方面的问题,那就很随便了,眯着眼都能指个空当来安插。”
“以现在严景标的处事方式,应该会有照顾。”徐光放道,“所以正如你说,唐凌飞正常的落脚点不多,只有两个职位,要么是你的常务副市长一职,要么就是宁川平的市委副书记一职。不过根据我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宁川平有可能外调。”
“哦。”潘宝山一听,稍有些失落。宁川平外调,唐凌飞就有担任市委副书记的可能,进一步说,他的常务副市长一职也就极有可能不变。
“一切还都存有不小的变数。”徐光放道,“还好,焦自高跟我透露过,他在郁省长面前提到过你,郁省长对你印象不错,所以说,希望还是不小的,你要好好把握住。现在,你还是要按照我们的既定方针,把严景标派给你的拆迁工作抓抓好。”
说到拆迁,潘宝山的想法还真是不少,经过实地考察后,结合松阳的城区整体格局,他对城市建设发展形成自己的一套看法。
潘宝山认为,做大城区这篇文章,并不一定非要把脚步挪开另占一地搞开发建新区。那样有很大弊端,地方财力跟不上,会导致老区和新区两边都照顾不好,结果老区改造不出成果,新区建设后劲也不足,散了。所以说,城市的发展并不一定就非要圈地开发,再造新区,完全可以围绕老城区搞开拓,打个包围战。
现在松阳主城区百源有先天的“井”字形框架,如果在拓宽的基础上,完全可以形成一个内环,也就是所谓的城区一环路。围绕这个一环路搞开拓,有章可循,完全可以参照这个框架,在外围拉出二环乃至三环路来。路出来了,相关的建设也就能跟上去,而且能和老区共用既有的配套设施,来增加呼应力。如此,则可以给老城区以新容颜,来个新老融合大发展,效果应该不会差。
不过潘宝山也知道,现在说那些为时已晚,严景标已经定下的套路,哪里会容得别人说不?谁要是提出来,明显就是跟他唱反调,岂不是自找不是?总之一句话,现在只有按照严景标的规划来实施城市建设发展。
可是潘宝山并没有放弃自己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他老是琢磨着,在既有的条件下,如何实现自己意图贯彻的最大化?潘宝山觉得,应该把眼前的汇通路改造拓宽最大程度地做到位。
目前百源区构成“井”字形的四条路,东南西北方向分别是滨河路、汇通路、昌化路和建民路。这四条路中,比较靠外围的是南面的汇通路。
汇通路应该是城市的主轴,无论从小处看还是从大处着眼,名符其实。
从小处看,放眼百源区。汇通路与现在新老城区间的清河十字交叉,河东段路南是开发建设中的新城区,河西段路北是正在改造的老城区。从长远来来,不管是河东河西,还是路南路北,都会发展起来,而东西走向的汇通路正好处在中间位置,显然是一条主轴线。
从大处着眼,看松阳的三个区。沿汇通路西偏南方向走,是长陵区;沿东偏北方向是望东区。潘宝山觉得,如果把汇通路修成双向八车道的大路,可以有效地把长陵区、百源区和望东区串联起来并实现极大融合,最终形成三区一体化发展,充分提升凝聚力,形成大都市。
当然,三区一体化不会一蹴而就,目前三个区间隔较大。长陵区与百源区之间有近十公里的距离,百源区与望东区之间的距离更长,有二十多公里。而且最关键的因素是长陵区与望东区的发展相对滞后,缺乏对接的能力。
长陵区,是松阳的老工业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长陵区曾兴盛一时,区内的化工企业、磷矿开采、车辆厂以及火力发电等项目十分红火,但后来走了下坡路,到上世纪九十年后期,各路萧条,只有电厂还保持着势头。到现在能提得上的,也只有发电厂,化工企业方面,只有一个化肥厂还算凑合。总之,如今的长陵区很萧寂,亟待焕发新活力。
望东区,算是松阳市区的偏远地带,也可以说是一个小渔镇,附近还有盐场,人口也很少。但望东区有个巨大的潜力点,就是海港,它有个港口,只不过所属的港湾太小,多少年了,只是供渔船进出。针对这一点,潘宝山倒有个异想天开的想法,因为望东小港口南面紧邻的二百多公里海岸线,属于友同市,如果能划过来几十公里,那对望东区乃至松阳市来说,改变是天翻地覆的。
这事说是异想天开,其实也不是。友同市与松阳市的界别在临海区域十分微妙,延展开来的一片近五十公里海域,属于友同市,而起内陆则属于松阳市。多少年来,友同市在这片海岸线上没有什么动作,也搞不出什么动作,因为没有腹地支撑。对友同市来说,那片海岸线几乎起不到什么贡献作用。而恰恰相反,如果把那五十公里海岸线划到松阳来,则可以极大提升松阳的经济发展空间和后劲。
当然,这个提法遭到友同市的强烈反对,而省里也一直没有重视,所以关于望东区的海港发展问题,一直受制。
~
第三百三十六章增拓汇通路
潘宝山把三区一体化发展的思路跟徐光放提了下,徐光放说这方面的问题前两任领导也提过,但没有深入,因为那耗时太长,在任期内不可能有多大改观,几乎不可能形成一定的惯势,搞了多是会半途而废。
“目前大趋势下的执政理念有一定问题,在连贯性上不容易保持下去,往往新一任的领导不经意间就推翻了前一任的规划。”徐光放道,“所以对咱们松阳来说,三区一体化发展的中长期战略很难形成气候,所以上两任领导虽然有想法,也没有什么行动。”
“按理说也不应该。”潘宝山颇为不解地说道,“一届任期起码多是五年,五年时间,差不多能做出些样子来进而形成大好局面,那样就可以给下一任奠定继往开来的基础,应该具有一定的连贯可能性。”
“呵呵。”徐光放仰脸淡然一笑,“五年时间就形成三区一体化发展的大好局面?对咱们松阳来说怕是有些困难吧。”
“说难也不难。”潘宝山略一犹豫,道:“只要把三个区的发展定位做好,在发展的领域各有侧重点,力争做大做强,把经济实力搞上去,朝一起融合也许就不难了。”
“你讲的是产业布局和功能区划分,那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呐。”徐光放道,“仅就目前情况来看,三个区怎么定位?底子太薄了,并不容易调整。看看百源区还好,商贸服务流通业相比而言也还比较发达,可以做些文章,但长陵区和望东区就让人头疼。长陵区就像暮年的老人,焕发第二春的活力并不容易。望东区说是潜力大,但从现有的实力上来看,甚至还不如长陵区。”
“长陵区的发展,比较适合现在百源区的思路,造新城,而且是向东偏北的方向走,向百源区靠拢。”潘宝山道,“当然,城建只是外相,关键还是要壮大经济实力。从发展上看,长陵区也它的优势,适合中小企业入驻。而望东区,关键是港口,要以港兴区,最终带动以港兴市,那时,松阳市可能就会在瑞北几市中脱颖而出。”
“以港兴区?”徐光放摇头笑道,“望东区的港口体量太小,这么多年了,也不过是个小渔港而已。”
“可以从友同市划一部分海域过来嘛。”潘宝山开玩笑似地笑了起来,“从地图上看,友同市有近五十公里的海岸线是抛进我们松阳的,很狭长,放在他们手里用处不大,无非就是养殖点海产品,如果划给我们松阳,那利用起来可不得了。”
“嚯!”徐光放惊叹一笑,“那友同市还不急疯过去?”
“要是省里重视起来,友同市急也没有用呐。”潘宝山道,“放在全省的大局来看,友同市那五十公里海岸线就该划给松阳市,连同那块地上的几个乡镇都划过来。”
“行政区域调整不是那么随便的。”徐光放道,“那也要看机会,一是发展的实际需要,二是地方领导的可接受度。你可知道,在什么位置说什么话,不要把地方领导的觉悟想得有多高,谁在任上都不愿意做对地方明显不利的事,那会留骂名的。比如划拨海岸线,要是从友同市现任张书记的手上出去,以后无论他到哪儿,友同市的人民多不会说他好。”
“任何措施,要想得到所有的人理解支持并不太可能,所以有时需要来点硬性推进,过一段时间,人们也就接受了。”潘宝山道,“而且,省里对行政区域规划进行微调,也算正常。”
“灌输性执政,有时确实需要,但也要看什么事,明显割肉的事,有时起到的反作用会让人措手不及。”徐光放道,“当然了,关键还是要看地方领导,如果能及时宣传引导,也应该没什么,否则社会上要闹起情绪来就不好了,毕竟眼下稳定才是真正的大事。”
“知道了徐市长。”潘宝山点点头,“事情确实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三区一体化发展虽然是最终趋势,但前期还需要各区相对独立发展,打好基础。”
“嗯。”徐光放点头道,“另外还要看严景标的意思,现在照他这么个思路,根本就不沾边。”
“不管怎么样,现在汇通路拓宽改造是个机会,我觉得应该向严景标建议一下,把汇通路尽量做大一些,以便今后和东西两区更好地对接。”潘宝山道。
“就事说事,你跟严景标说的时候不要提什么三区一体化,就说是为了百源下一步的更好发展,必须有一条所谓的迎宾大道,汇通路必须好好打造。”徐光放道,“如果不出意外,严景标会同意,路做得越宽投入就越大嘛。”
“也是。”潘宝山笑了,“那我就试试。”
一试即成,那正中严景标的下怀。双向八车道的道路,造价之高可想而知,放手给自己人去做,就是一个提款机。
不过严景标做足了表演,他先是表示出惊异,尔后犹豫,作出沉思状,最后才缓缓地说可行。而且,他还提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拆迁的难度加大,该怎么办。
对此,潘宝山顺答入流。
“严书记,现在的汇通路拓宽改造是两边同时外扩,涉及面太广,所以难度也相对要大一些。尤其是现在要增加拓宽幅度,难度随之提高可想而知。”潘宝山道,“所以我觉得对汇通路的拓宽该造,应该单边进行。”
“单边?”严景标一皱眉,“从路南着手?”
“对。”潘宝山道,“路南多是企业公司单位,容易做工作,而且通过道路拓宽,把他们连根拔起,再相对集中安置,又可以借机建成一个大工业园区的雏形。”
“嗯。”严景标听后很快就点起了头,“安置措施有没有想过?”
“如果从双赢的角度来看,由政府无偿提供土地,并进行适当资金补偿用于厂房建设和设备配套是比较可行的。”潘宝山道,“当然,也可以通过土地转化的办法来抵消资金补偿。”
“多划点土地?”严景标微微一皱眉,沉思了一阵,“百源区没有利用的土地还不少,在相对偏一些的地方筹建一个泛工业园区,多划拨点土地作为补偿给那些个入驻的企业公司,也不是不可以。”
“严书记,既然你同意这个方案,那我回去做个详细的规划报告。”潘宝山道,“过几天送过来,您再仔细看看,有需要完善和修改的地方再作调整。”
“嗯,那可不是小事,还需要开会研究一下。”严景标笑了笑,“当然,以我的判断那是十分正确的事情,所以有些事你该提前准备的就先着手吧。”
“好的严书记!”潘宝山道,“那近一段时间的汇通路拆迁工作就暂停吧,等新方案出来以后重新调整套路再推进。”
“可以。”严景标点头道,“事不迟疑,明天上午就开个常委会,把事情拿出来研究一下,集思广益嘛,或许还能补充一些好措施。”
“严书记,要不常委会再等两天?”潘宝山稍一犹豫,小声道:“我这边抓抓紧,把规划报告赶出来,到时直接在会上研究讨论不更好?”
“哦。”严景标微微一愣,随即笑问:“好在什么地方?”
“这个……”听到这里,潘宝山表现得更犹豫了,“严书记,没有物化的规划方案,只是嘴皮子上讨论,怕是有人会质疑。”
“噢。”严景标鼻翼一个轻微地抖动,笑道:“那也好,你就抓抓紧,把规划拿出来,刚好这两天我再想想,有补充的地方我会及时告诉你。”
“好的严书记!”潘宝山爽快地答着,他很高兴,不管怎么说初衷是实现了,汇通路的极大拓宽,对松阳来说是一个奠基。潘宝山甚至想到了几年以后,等严景标退位,他要是得到机会,绝对会毫不犹豫地推行三区一体化发展战略。当然,困难也是可想而知的,三个区的定位发展首先要做好。
不过那些还都离得远,眼前的事必须先应付好了,汇通路的进一步拓宽方案要在第一时间内完成。
潘宝山的效率是不用说的,第二天中午一稿便整了出来,下午又进行了二稿修整,晚上三稿初定。次日一早,方案稿就到了严景标面前。严景标没什么可说,他看了方案稿后给潘宝山打了个电话,说还行,直接到下午的会上讨论。
下午常委会,潘宝山将打印好的方案稿交给副秘书长,让他分发下去。
开会讨论只是做个样子的,没有人提意见。当然,作为一种姿态,徐光放表示出了漠不关心,或者说是不屑,这种姿态是需要的,那是一贯的表现。如果不那么做,反而显得不正常,有可能会让严景标多想些什么。
不过无所谓,严景标的注意力似乎不在徐光放身上,他只是想怎么能更好地利用潘宝山来做工作,为其所用。
~
第三百三十七章有黑状
会后,严景标把潘宝山叫到办公室,给他分派下一步的任务。
“方案不错,但落实不好只是一纸空文。”严景标道,“所以接下来的贯彻问题,还得由你去( 官路逍遥 http://www.xlawen.org/kan/2109/ )
冯德锦呵呵一笑,让石白海看开点,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同时,他也进行了点提醒。“白海,这次你吃亏,主要原因是缺乏基层经验。你是从上而下成长起来的,没有经过在底层跌爬滚打,对基层还不了解。”冯德锦道,“有些事不是你认为怎样就怎样的,其实任何看似合理或不合理的事,换个角度看就可能是不合理或是合理的。但有些人认识不到,再加上迂一点、莽一些,就容易冲动叫嚣,乱发片面言论甚至爆粗口乃至动手。”
“冯秘书长,我可不管什么缺不缺基层经验,现在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得出口恶气。”此时的石白海心态早就调整好了,已然把冯德锦看作是秘书长,“那个留一撮山羊胡的人,不能轻饶了他,你看能不能跟管康说说,让他想想办法,给他按个团伙性质的黑社会罪名,狠狠治他个罪,等到监狱里后,再让他活遭罪!”
“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已经不能轻易行动了。”冯德锦道,“你通过网络看看社会舆论,几乎是一边倒,现在搞手脚,万一被曝出去,那不是雪上加霜?”
“那还能就这么忍了?”石白海道,“脸面掉地上了,怎么也得拾起来吧。”
“你想怎么拾?”冯德锦道,“把当事人抓起来,最好给他一枪让他去见马克思,你就觉得能挽回面子了?不是那么回事,看事得看本质,你知道事情的背后隐藏了些什么?”
“还有背景?”石白海问。
“现场那么多执法人员,想要保护一个人有多难?”冯德锦道,“独独就你被打了,难道不蹊跷?”
“冯秘书长,你的意思是,内部有鬼?”石白海大惊。
“肯定有。”冯德锦道,“你得找出幕后人。”
“幕后?”石白海一皱眉,“要说幕后,那应该是老对头潘宝山,否则谁跟我这么较劲?”
“大概是吧。”冯德锦冷笑了一声,“你好好想想,副区长王三奎是潘宝山的人,公安分局副局长尤裕也是潘宝山的人,他们对拆迁综合小组的影响会有多大,你没想过?”
“王三奎分管城建,区建设局和城管局等都归他管理,而城管队员又是拆迁组的主力军。”石白海边说边琢磨,“照这么来讲,王三奎是个罪魁祸首,必须把他拿下!”
“是要拿下,而且要越快越好。”冯德锦道,“来不得半点犹豫,否而后患无穷。”
“那个王三奎,本来我已经跟他谈过话了,也给了脸色,没想到他没个数,还跟我对着干!”石白海一攥拳头骂起来,“***!”
“王三奎是谁的人?”冯德锦哼地一笑,“要是一般人的也就罢了,可他是潘宝山的人,你竟然还对他存有幻想,让他不捣腾你?”
“我不是对他有幻想,而是觉得他不敢,虽然他有后台潘宝山,可怎么说也是在我手下,难道不怕我整?”石白海道,“我要是整他,潘宝山也拦不住。”
“本来王三奎就没想过你不会整他,反正是要整,早点晚点而已,所以他会毫不犹豫地听从潘宝山的指示。”冯德锦道,“所以说归根到底,还都怪你自己没把问题看透。”
“唉,***。”石白海摸着还有点小肿的脸,“这么说,把王三奎连同尤裕都一起整了,不留后患!”
“早这样不就妥了嘛。”冯德锦道,“另外,这事你得朝严书记汇报一下,让他知道事情的真相,那对你今后的行动也有利。”
冯德锦这么建议,也有他的想法,就是想给严景标点压力,从而让自己“引凤筑巢”的方案得到实施。像拆迁这种棘手的事,政府插手是出力不讨好,没有好办法对付拆迁户,花钱多又操心。最好的法子是推向市场,先招商,然后让开发商来推行。对付拆迁户,开发商有的是办法,粗暴也好违法也好,都是一时的,只要地方上担待着点,总能将拆迁顺利推进达到目的。
不过冯德锦的想法最终并没有得到严景标的认可。
石白海向严景标汇报了督察拆迁被打一事后,一方面说是潘宝山背后耍鬼阻挠,一方面表示拆迁的事确实很艰辛。严景标听后沉思了一阵,他想到过冯德锦提出的变“筑巢引凤”为“引凤筑巢”方案,但想来想去还是不妥。毕竟开发商唯利是图,万一闹出惊天人命大案,地方政府根本受不了,最后问责下来还是他的事。
最后,严景标换了个角度,打算再次利用潘宝山来啃硬拆迁这块骨头。严景标想了,从协调警备区的生产基地到市委市政府大院的搬迁实施,潘宝山起到的作用很大,而且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比如新行政中心的建设和老大院的拆迁开发应该同时进行,各机关部门的办公用房问题,则利用现有各大单位的空置房予以解决,效果很好。
现在拆迁问题连遇冰点,是不是又该起用潘宝山?当然,用潘宝山有很大风险,得提防他当面有一套背后有一招,毕竟不是一个阵营的,眼前所谓的融合,只不过表面上的迁就,大家心知肚明。所以说,假如潘宝山放手惹个祸,还真让人受不了。
但严景标愿意冒险,让潘宝山任汇通路改造拆迁领导小组组长,他相信潘宝山在这事上不会走大辙,起码现在还不会。原因很明显,明年初人代会上徐光放就退了,对潘宝山来说是个机会,所以无论干什么都得稳住,不能出现差池。
这一点严景标把握的很准,他找潘宝山谈话,说了关于担任拆迁领导小组组长的事,潘宝山答应得虽然不爽快,却也不犹豫。
事后,潘宝山找徐光放商量,该用什么态度和力度来对待拆迁工作。徐光放稍一沉思,说要用竭诚的态度和竭力的力度去做好拆迁工作,起码在明年人代会之前的这段时间,要全身心投入,做出点成绩来,让严景标无话可说。
“徐市长,成绩让严景标无话可说,但我这人却让他有说不完的话。”潘宝山道,“也就是说,在拆迁工作上的表现再好,也改变不了严景标对我的看法,他不会看着我朝市长的位子上爬而无动于衷,肯定会伸手拽拽。”
“那也没办法,现在你首先要把面上的工作干好。”徐光放道,“如果拆迁工作做不好,严景标就有话说了,无形中就增加了难度。”
“其实难度不难度无所谓,最终结果应该没有什么改变,严景标绝对不会让我接你的位子。”潘宝山道,“徐市长,关键是我这边的条件不太行,有点嫩,缺磨砺。”
“你信心很不足啊。”徐光放笑了起来,“很多事看似可能却不可能,反之也一样。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咱们松阳除了你,有谁能顶上去?”
“空降的可能性有多大?”潘宝山问。
“那个难说。”徐光放道,“空降都是关系方面的事,随时可能出现,只要省委不拍板,什么可能都有。”
“不管怎么说,明年的领导班子格局肯定要有大变化,严景标应该已经开始着手了。”潘宝山道,“作为一把手,没有不重视布局的。”
潘宝山说的没错,严景标确实已经开始构建自己的势力范围。
这次严景标很重视团结周围的人,尽量不树敌,也送尽了人情。他从省委那边得到了消息,市委专职副书记宁川平要外调到咸中市任市长,于是便找来现任市委秘书长唐凌飞,面色和蔼语重心长地说:“凌飞,明年徐光放就要退了,领导班子可能要有些变动,你有没有什么打算?”
唐凌飞有点吃惊,严景标怎么会突然对他关注起来?“严书记,一切都由您定夺。”唐凌飞恭谨地说道,“哪儿需要就去哪儿,只要严书记一句话。”
“呵呵。”严景标笑得很随和,“你这么说,倒是给我压力了啊,如果我安排得不好,那不是让你很失望?”
“严书记可别这么说。”唐凌飞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只是想表达服从您安排的意愿。”
“你可能是随便说说,但我不能随便安排呐。”严景标笑道,“这样吧,我打听一下,看宁川平有没有什么动静,如果他能动一动就好了,到时你来干专职副书记!”
“严书记,真有那可能?!”唐凌飞又是一惊。
“可能是有的,但有多大的可能性还说不准。”严景标道,“反正我看好你,只要有机会,我就把你推上去。”
“那先谢谢严书记了!”唐凌飞略一点头,笑道:“严书记,宁书记能到哪儿去?”
“还不知道。”严景标作出沉思状,“也许还呆着不动,要是那样的话,你的去向还真不好说,因为潘宝山的常务副市长轻易是动不了的。”
这句话,传递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信息:潘宝山提不成市长。
本来唐凌飞是有预测的,估计潘宝山有可能会接徐光放的班,不过很不一定,因为有严景标在,肯定会想办法去阻止,也就是说,潘宝山多是会原地不动。现在看来,预测很准。
~
第三百三十四章心态
严景标安抚了唐凌飞,以腾出市委秘书长的位子给冯德锦。接下来,他又考虑冯德锦腾出的富祥县委书记一职,该由谁来顶上。
市广电局局长高厚松进入视野。
高厚松的这次机遇,完全来自一个女人,丁方芳。
这一段时间,严景标虽然有崔怡梅的冒出带来刺激和享受,但因为崔怡梅一直盯着要项目,这让严景标有点不爽,总觉得是一种交易。而丁方芳则不同,自从她到市广电局当了副局长,始终默默地向严景标敞露着身体的每一寸地方。这期间她从不提任何要求,虽然也想着希望以自己的奉献能从严景标那里得到回报,说到底也是一种交易,但因为嘴上不说,效果就好得多,没让严景标产生交易感。所以,严景标和丁方芳在一起时心里更为舒畅,事后能想着她。也因此,在新一轮的人事调整中,严景标把丁方芳的扶正放在了心上。
扶正丁方芳,自然要把高厚松安排走。在这件事上,严景标也不愿让高厚松感到被排挤了,所以,冯德锦腾出的位子,刚好用上。
这对高厚松来说,无疑是一个天上掉下来砸中脑门的馅饼。
“厚松局长,你在广电局这几年表现不错,我都看在了眼里。”严景标把高厚松叫到面前,微笑着对他说,“我想把你挪个位置,再好好表现表现,有没有信心?”
高厚松本来就对严景标的召见感到意外,又听这么一说,更是惊奇,他能感觉得到,严景标说挪的那个位置,应该比广电局局长的位子要重一些。
“严书记,无论你把我放哪儿,我都有信心把工作做好。”高厚松赶紧表态,“因为有您的英明领导,我就方向,更有动力。”
“呵呵。”严景标笑了笑,“富祥这几年的发展还不错,但因为冯德锦书记担任市委常委分了些精力,我担心会影响富祥的发展后劲和持续力,所以我想让你过去,一门心思投上去,把富祥的发展势头给保持下去。”
“严书记,你的意思是?”高厚松摒住呼吸,他想亲耳听到严景标亲口明确说出。
“我想让你到富祥开展工作。”严景标看着高厚松,缓缓地点着头,“富祥在松阳的三个县里属于后起之秀,潜力和实力还是可以的,应该能做出一番更好的成绩来。”
“严书记请您放心!”高厚松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我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
“嗯,有信心就好。”严景标轻轻一笑,“信心是个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才有成功的可能。”
“我一定全力以赴!”高厚松握拳再次表态。
离开严景标办公室的时候,高厚松紧握的拳头还没松开,他觉得命运再次向他敞开了大门。当初,他从市委副秘书长的位子上离开,虽然到了广电局做局长,级别并不低,但总有被边缘化的感觉,所以一度感到官路渺茫。而现在,要成为县委书记,又重回政途中心大道,不由得燃起了希望之火。
回到广电局,高厚松坐在还算阔大的办公室里,摸着下巴想严景标为什么会陡然垂青于他。
这时,丁方芳恰好有事来汇报。看到丁方芳,高厚松才猛然醒悟察觉,原来他到富祥任书记是为了给丁方芳让路。平常,丁方芳和严景标往来频繁,局里是有目共睹的,虽然每次丁方芳都是打着汇报工作的旗号,回来后也确实会搞一番工作上的创新,或者说起码也要开个小栏目,貌似是得到了指示,但其实是个什么事,大家都清楚。
之前高厚松就曾琢磨过,他这个广电局长可能当不长,因为丁方芳会很快爬上来把他顶下去。好长一段时间,高厚松的危机感很重。正是因为这个危机感,让他在乍听到严景标“重用”他去富祥的恩典后就只顾着兴奋,没有想到事情的原委。
现在,高厚松寻思透了,竟然有点提不起劲来。高厚松认为,如果到富祥任县委书记不是严景标真的想重用他,只是顺手一带然后送个人情让他蒙个大恩,那还真没什么意思。诚然,做县委书记当然要比广电局长风光有派,因为县里的底子厚实多了,想周旋点事情捞捞实惠很容易。不过高厚松在那方面并没有兴趣,或者说有兴趣没有胆量,他根本就没打算在公职上要来个饕餮大餐,随便伸一小手,无论是金钱还是女人,纯当是下午茶或者是小点心,弄一小下也就满足了。那一切,在广电局的小水洼中完全能够如愿,没有必要到富祥的大水坑里去折腾。况且,做县委书记肩上的担子多重,责任有多大?说白了就是不得开心颜。
想到这里,高厚松的兴奋劲消失殆尽,再看看面前丁方芳压抑不住的兴奋表情,他眉头一皱,百分百可以肯定,严景标让他去富祥担纲,绝不是看好他,只是个顺手人情。
至此,高厚松开始打退堂鼓,他真的不想去做富祥的县委书记。可是现在高厚松已经没法拒绝了,在严景标面前已经表足了态度,如果再有什么反复,肯定会让严景标不高兴,没准他脸一拉,事情就糟糕了。
好在是高厚松一直有个好心态,随遇而安。去富祥又有何不可?凡事将就,不求有创新突破,只求平稳过渡,一切稳字当头,重担子不挑,也不推诿,就放在脚下看着,抱着膀子吹个口哨看风景,根本就累不到哪儿去。至于向严景标表过的态,那都是屁话,有些事并不是想干就能干好的,说到底没那个能耐怎么着也无法,严景标还能不问青红皂白地问责?况且,本来严景标搞这一出的主要目的就不在他身上。
高厚松坦然了,惬意的笑容重回脸上,笑呵呵地丁方芳道:“丁局长,什么事?”
“我对电视台的节目设置有部分调整,想请你过目一下。”丁方芳道,“高局长,松阳的广告市场份额本来不大,我们电视台一直都是强势的,但最近一年多来,报社那边打着主流的牌子,活跃得很,切了我们不少蛋糕,从最近的三个月统计报表来看,形势越来越不好。”
“嗯,媒体改制好几年了,财政不拨款,都是自己找食吃,广告业务抓不上去,就直接影响到职工收入。”高厚松道,“收入少了职工有意见,开口就骂领导班子无能,是应该高度重视起来。”
“所以我们不得不动啊。”丁方芳说着,上前两步把方案放到高厚松面前。
高厚松拿起来快速瞄了一眼,笑道:“调整了广告时间?”
“为广告客户着想嘛。”丁方芳道,“尽量不提高广告价格,但同时增加播出时间,以吸引广告客户提高业务量,最终实现双赢。”
“插播广告可是有不少规定的。”高厚松道,“不能太过分,否则观众有意见,到时投诉电话会响个不听。投诉到本地也就算了,随便糊弄糊弄搪塞过去,如果朝省局里捅就不太好办了,到时又得想办法公关。”
“相对比提高广告业务量来说,公关还是比较容易的。”丁方芳笑道,“如果高局长觉得有难度,公关的事就交给我好了。”
“呵,既然丁局长这么有兴致,那就照你说的来。”高厚松仰头笑了起来,他心里有数,从丁方芳的话来看意思很明确,现在就是让他点个头而已,等出了问题不交给她也不行,因为那会估计人事调动已经尘埃落定,她丁方芳就是广电局长了。
的确如此,丁方芳早已从严景标那里得到了消息,下一任广电局长是她的,局里所有的事情由她来定夺。所以,丁方芳便提前开始谋划,一方面争取到自己上任时会风调雨顺一些,收入多了钱袋子足了,一些事就好办了;另一方面,把一些比较敏感的措施先放出去,假如出了问题到时也可以说是先前延续下来的,借以推脱部分责任。
丁方芳的这点脑筋高厚松能看透,但是没关系,他乐意做这个好人,让丁方芳痛快一下。当然,这不是高厚松有高风亮节,而是他觉得事情跟他扯不上一毛钱关系。就现在的责任制来看,在他任局长期间不管采取了什么管理经营措施,只要人一离开就能拍干净屁股,有什么事都是后来人解决。
所以,高厚松很痛快地在实施方案上签了字,这在丁方芳看来似乎是必然的,她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高兴。
“丁局长,最近有时间一起去富祥搞个调研?”高厚松并不在乎丁方芳有什么反应,他只关心自己下一步到富祥的工作如何能平稳过渡并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所以现在最好要多了解点富祥的情况。
这事很投丁方芳的口味,她的虚荣心很强,自打从富祥副县长变成了市广电局副局长,级别虽然没提,但她觉得档次高了,而且又和严景标贴上了肉身,关键是下一步就将坐上局长的正座,多少一有点膨胀。
“好啊高局长。”丁方芳毕竟也算是个聪明的女人,虚荣归虚荣,膨胀归膨胀,但有些事情还是能看懂的,“你确实也应该早点多了解些富祥。”
高厚松呵呵一笑,点点头并不多说。
~
第三百三十五章主轴线
丁方芳随高厚松去富祥就广电工作搞调研,可以说炫耀的心理占主导,颇有春风得意之感,不过有一点让她有点不自在,就是面对冯德锦。侍主的她换了主人,见到以前的主人总有些拿捏不准,太热情了怕传递出错误信息,不热情又显得有些忘恩负义。
不过还好,丁方芳觉得并不亏欠冯德锦,以前和他之间的权力和**等价交换,始终保持着相对的平衡,甚至她还觉得关键时刻帮冯德锦说了句话,才会让他有今天的大好形势,还占据了一定的高位。
冯德锦对此也有很清楚的认识,对他来说,丁方芳已经是过往烟云,如今她和严景标搞到了一起,他只有果断撇清,所以,他能够坦然面对丁方芳,并且表现出了一定的客套。
这是丁方芳乐见的局面,因此毫不忌讳地告诉冯德锦,她和高厚松要到富祥的地盘走一趟。冯德锦有数,自然是热情相迎,并陪同调研。
这件事,敏感的刘海燕察觉到了其中的微妙之处,揣测了一番便问潘宝山,有没有听到有关高厚松的动向情况。
潘宝山是一无所知的,他按照徐光放的指示,现在真的一心扑在了拆迁上,想把表面工作做好,所以他听到刘海燕的发问很是惊奇。
“大姐,高厚松能有什么动向?”潘宝山道,“他从市委副秘书长的位子上被严景标拎下来,到广电局当局长已经算是不错了,难道还能高位挪动?”
“我看有点迹象。”刘海燕道,“今天高厚松来富祥调研,冯德锦亲自陪同不说,还把几套班子的领导都带上,规格很不一般。”
“几套班子都带上了?”潘宝山吸了口冷气,缓缓地说道:“的确有点不正常,是不是高厚松要到富祥执政?因为冯德锦的市委秘书长一职已经内定,富祥县委书记的位子就空了。”
“我也那么想。”刘海燕道,“不过谁来富祥当书记无所谓,关键是要弄清楚现任市委秘书长唐凌飞去哪儿?冯德锦上去,他必然要走。”
“按照惯例,唐凌飞应该到我现在的位置。”潘宝山道,“要么就是接市委副书记宁川平的班。”
“如果唐凌飞能顶上你的位置,倒是件好事。”刘海燕道,“你就有希望朝上走了。”
“也有可能往下掉啊,大姐。”潘宝山道,“严景标那人真的是不行,整天除了琢磨怎么搞项目捞钱,就是寻思着怎么排除异己。我跟他是水火不容的,他能让我舒服了?”
“严景标不会做得那么明显。”刘海燕道,“全市上下都看得很清楚,你跟的是徐光放,明年初徐光放退了,他紧接把你拿下,岂不让人说话?”
“严景标是不怕别人说的。”潘宝山道,“不过话说回来,他想把我怎么着也不是易事,有徐市长那边的关系在呢,而且徐市长已经带我去省里溜了一圈,打了点基础。”
“那就好,现在你需要做的是软硬兼施。”刘海燕道,“政见没有不能和的,你要让严景标感受到你可以团结,那样一来,事情或许会顺当得多。”
“现在就朝那方面努力。”潘宝山道,“严景标让我任汇通路拓宽改造拆迁领导小组的组长,想利用我推行他的施政套路,我跟徐市长商量了,干脆顺水推舟,认真负责对待,表明自己的态度,看他怎么接招。”
“嗯,有对策就行,不过外围打探也很重要。”刘海燕道,“如果有可能,你应该了解下唐凌飞的走向,那是一个关键点。”
“不错,那确实是一个信息汇集的中心。”潘宝山道,“我跟徐市长说说,看他能不能从省里得到些消息。”
事实上,打听唐凌飞的去向一事,徐光放早就着手了,刘海燕能想到的他自然也会考虑到,所以,潘宝山去问的时候,他很从容地笑了笑,说唐凌飞的去向还不好定,因为要根据他能落脚的点来确定。
“如果严景标要照顾唐凌飞的面子,那么唐凌飞的落脚点就不多,正常来讲无非就是我和专职市委副书记的位子。”潘宝山道,“如果不考虑照顾方面的问题,那就很随便了,眯着眼都能指个空当来安插。”
“以现在严景标的处事方式,应该会有照顾。”徐光放道,“所以正如你说,唐凌飞正常的落脚点不多,只有两个职位,要么是你的常务副市长一职,要么就是宁川平的市委副书记一职。不过根据我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宁川平有可能外调。”
“哦。”潘宝山一听,稍有些失落。宁川平外调,唐凌飞就有担任市委副书记的可能,进一步说,他的常务副市长一职也就极有可能不变。
“一切还都存有不小的变数。”徐光放道,“还好,焦自高跟我透露过,他在郁省长面前提到过你,郁省长对你印象不错,所以说,希望还是不小的,你要好好把握住。现在,你还是要按照我们的既定方针,把严景标派给你的拆迁工作抓抓好。”
说到拆迁,潘宝山的想法还真是不少,经过实地考察后,结合松阳的城区整体格局,他对城市建设发展形成自己的一套看法。
潘宝山认为,做大城区这篇文章,并不一定非要把脚步挪开另占一地搞开发建新区。那样有很大弊端,地方财力跟不上,会导致老区和新区两边都照顾不好,结果老区改造不出成果,新区建设后劲也不足,散了。所以说,城市的发展并不一定就非要圈地开发,再造新区,完全可以围绕老城区搞开拓,打个包围战。
现在松阳主城区百源有先天的“井”字形框架,如果在拓宽的基础上,完全可以形成一个内环,也就是所谓的城区一环路。围绕这个一环路搞开拓,有章可循,完全可以参照这个框架,在外围拉出二环乃至三环路来。路出来了,相关的建设也就能跟上去,而且能和老区共用既有的配套设施,来增加呼应力。如此,则可以给老城区以新容颜,来个新老融合大发展,效果应该不会差。
不过潘宝山也知道,现在说那些为时已晚,严景标已经定下的套路,哪里会容得别人说不?谁要是提出来,明显就是跟他唱反调,岂不是自找不是?总之一句话,现在只有按照严景标的规划来实施城市建设发展。
可是潘宝山并没有放弃自己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他老是琢磨着,在既有的条件下,如何实现自己意图贯彻的最大化?潘宝山觉得,应该把眼前的汇通路改造拓宽最大程度地做到位。
目前百源区构成“井”字形的四条路,东南西北方向分别是滨河路、汇通路、昌化路和建民路。这四条路中,比较靠外围的是南面的汇通路。
汇通路应该是城市的主轴,无论从小处看还是从大处着眼,名符其实。
从小处看,放眼百源区。汇通路与现在新老城区间的清河十字交叉,河东段路南是开发建设中的新城区,河西段路北是正在改造的老城区。从长远来来,不管是河东河西,还是路南路北,都会发展起来,而东西走向的汇通路正好处在中间位置,显然是一条主轴线。
从大处着眼,看松阳的三个区。沿汇通路西偏南方向走,是长陵区;沿东偏北方向是望东区。潘宝山觉得,如果把汇通路修成双向八车道的大路,可以有效地把长陵区、百源区和望东区串联起来并实现极大融合,最终形成三区一体化发展,充分提升凝聚力,形成大都市。
当然,三区一体化不会一蹴而就,目前三个区间隔较大。长陵区与百源区之间有近十公里的距离,百源区与望东区之间的距离更长,有二十多公里。而且最关键的因素是长陵区与望东区的发展相对滞后,缺乏对接的能力。
长陵区,是松阳的老工业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长陵区曾兴盛一时,区内的化工企业、磷矿开采、车辆厂以及火力发电等项目十分红火,但后来走了下坡路,到上世纪九十年后期,各路萧条,只有电厂还保持着势头。到现在能提得上的,也只有发电厂,化工企业方面,只有一个化肥厂还算凑合。总之,如今的长陵区很萧寂,亟待焕发新活力。
望东区,算是松阳市区的偏远地带,也可以说是一个小渔镇,附近还有盐场,人口也很少。但望东区有个巨大的潜力点,就是海港,它有个港口,只不过所属的港湾太小,多少年了,只是供渔船进出。针对这一点,潘宝山倒有个异想天开的想法,因为望东小港口南面紧邻的二百多公里海岸线,属于友同市,如果能划过来几十公里,那对望东区乃至松阳市来说,改变是天翻地覆的。
这事说是异想天开,其实也不是。友同市与松阳市的界别在临海区域十分微妙,延展开来的一片近五十公里海域,属于友同市,而起内陆则属于松阳市。多少年来,友同市在这片海岸线上没有什么动作,也搞不出什么动作,因为没有腹地支撑。对友同市来说,那片海岸线几乎起不到什么贡献作用。而恰恰相反,如果把那五十公里海岸线划到松阳来,则可以极大提升松阳的经济发展空间和后劲。
当然,这个提法遭到友同市的强烈反对,而省里也一直没有重视,所以关于望东区的海港发展问题,一直受制。
~
第三百三十六章增拓汇通路
潘宝山把三区一体化发展的思路跟徐光放提了下,徐光放说这方面的问题前两任领导也提过,但没有深入,因为那耗时太长,在任期内不可能有多大改观,几乎不可能形成一定的惯势,搞了多是会半途而废。
“目前大趋势下的执政理念有一定问题,在连贯性上不容易保持下去,往往新一任的领导不经意间就推翻了前一任的规划。”徐光放道,“所以对咱们松阳来说,三区一体化发展的中长期战略很难形成气候,所以上两任领导虽然有想法,也没有什么行动。”
“按理说也不应该。”潘宝山颇为不解地说道,“一届任期起码多是五年,五年时间,差不多能做出些样子来进而形成大好局面,那样就可以给下一任奠定继往开来的基础,应该具有一定的连贯可能性。”
“呵呵。”徐光放仰脸淡然一笑,“五年时间就形成三区一体化发展的大好局面?对咱们松阳来说怕是有些困难吧。”
“说难也不难。”潘宝山略一犹豫,道:“只要把三个区的发展定位做好,在发展的领域各有侧重点,力争做大做强,把经济实力搞上去,朝一起融合也许就不难了。”
“你讲的是产业布局和功能区划分,那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呐。”徐光放道,“仅就目前情况来看,三个区怎么定位?底子太薄了,并不容易调整。看看百源区还好,商贸服务流通业相比而言也还比较发达,可以做些文章,但长陵区和望东区就让人头疼。长陵区就像暮年的老人,焕发第二春的活力并不容易。望东区说是潜力大,但从现有的实力上来看,甚至还不如长陵区。”
“长陵区的发展,比较适合现在百源区的思路,造新城,而且是向东偏北的方向走,向百源区靠拢。”潘宝山道,“当然,城建只是外相,关键还是要壮大经济实力。从发展上看,长陵区也它的优势,适合中小企业入驻。而望东区,关键是港口,要以港兴区,最终带动以港兴市,那时,松阳市可能就会在瑞北几市中脱颖而出。”
“以港兴区?”徐光放摇头笑道,“望东区的港口体量太小,这么多年了,也不过是个小渔港而已。”
“可以从友同市划一部分海域过来嘛。”潘宝山开玩笑似地笑了起来,“从地图上看,友同市有近五十公里的海岸线是抛进我们松阳的,很狭长,放在他们手里用处不大,无非就是养殖点海产品,如果划给我们松阳,那利用起来可不得了。”
“嚯!”徐光放惊叹一笑,“那友同市还不急疯过去?”
“要是省里重视起来,友同市急也没有用呐。”潘宝山道,“放在全省的大局来看,友同市那五十公里海岸线就该划给松阳市,连同那块地上的几个乡镇都划过来。”
“行政区域调整不是那么随便的。”徐光放道,“那也要看机会,一是发展的实际需要,二是地方领导的可接受度。你可知道,在什么位置说什么话,不要把地方领导的觉悟想得有多高,谁在任上都不愿意做对地方明显不利的事,那会留骂名的。比如划拨海岸线,要是从友同市现任张书记的手上出去,以后无论他到哪儿,友同市的人民多不会说他好。”
“任何措施,要想得到所有的人理解支持并不太可能,所以有时需要来点硬性推进,过一段时间,人们也就接受了。”潘宝山道,“而且,省里对行政区域规划进行微调,也算正常。”
“灌输性执政,有时确实需要,但也要看什么事,明显割肉的事,有时起到的反作用会让人措手不及。”徐光放道,“当然了,关键还是要看地方领导,如果能及时宣传引导,也应该没什么,否则社会上要闹起情绪来就不好了,毕竟眼下稳定才是真正的大事。”
“知道了徐市长。”潘宝山点点头,“事情确实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三区一体化发展虽然是最终趋势,但前期还需要各区相对独立发展,打好基础。”
“嗯。”徐光放点头道,“另外还要看严景标的意思,现在照他这么个思路,根本就不沾边。”
“不管怎么样,现在汇通路拓宽改造是个机会,我觉得应该向严景标建议一下,把汇通路尽量做大一些,以便今后和东西两区更好地对接。”潘宝山道。
“就事说事,你跟严景标说的时候不要提什么三区一体化,就说是为了百源下一步的更好发展,必须有一条所谓的迎宾大道,汇通路必须好好打造。”徐光放道,“如果不出意外,严景标会同意,路做得越宽投入就越大嘛。”
“也是。”潘宝山笑了,“那我就试试。”
一试即成,那正中严景标的下怀。双向八车道的道路,造价之高可想而知,放手给自己人去做,就是一个提款机。
不过严景标做足了表演,他先是表示出惊异,尔后犹豫,作出沉思状,最后才缓缓地说可行。而且,他还提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拆迁的难度加大,该怎么办。
对此,潘宝山顺答入流。
“严书记,现在的汇通路拓宽改造是两边同时外扩,涉及面太广,所以难度也相对要大一些。尤其是现在要增加拓宽幅度,难度随之提高可想而知。”潘宝山道,“所以我觉得对汇通路的拓宽该造,应该单边进行。”
“单边?”严景标一皱眉,“从路南着手?”
“对。”潘宝山道,“路南多是企业公司单位,容易做工作,而且通过道路拓宽,把他们连根拔起,再相对集中安置,又可以借机建成一个大工业园区的雏形。”
“嗯。”严景标听后很快就点起了头,“安置措施有没有想过?”
“如果从双赢的角度来看,由政府无偿提供土地,并进行适当资金补偿用于厂房建设和设备配套是比较可行的。”潘宝山道,“当然,也可以通过土地转化的办法来抵消资金补偿。”
“多划点土地?”严景标微微一皱眉,沉思了一阵,“百源区没有利用的土地还不少,在相对偏一些的地方筹建一个泛工业园区,多划拨点土地作为补偿给那些个入驻的企业公司,也不是不可以。”
“严书记,既然你同意这个方案,那我回去做个详细的规划报告。”潘宝山道,“过几天送过来,您再仔细看看,有需要完善和修改的地方再作调整。”
“嗯,那可不是小事,还需要开会研究一下。”严景标笑了笑,“当然,以我的判断那是十分正确的事情,所以有些事你该提前准备的就先着手吧。”
“好的严书记!”潘宝山道,“那近一段时间的汇通路拆迁工作就暂停吧,等新方案出来以后重新调整套路再推进。”
“可以。”严景标点头道,“事不迟疑,明天上午就开个常委会,把事情拿出来研究一下,集思广益嘛,或许还能补充一些好措施。”
“严书记,要不常委会再等两天?”潘宝山稍一犹豫,小声道:“我这边抓抓紧,把规划报告赶出来,到时直接在会上研究讨论不更好?”
“哦。”严景标微微一愣,随即笑问:“好在什么地方?”
“这个……”听到这里,潘宝山表现得更犹豫了,“严书记,没有物化的规划方案,只是嘴皮子上讨论,怕是有人会质疑。”
“噢。”严景标鼻翼一个轻微地抖动,笑道:“那也好,你就抓抓紧,把规划拿出来,刚好这两天我再想想,有补充的地方我会及时告诉你。”
“好的严书记!”潘宝山爽快地答着,他很高兴,不管怎么说初衷是实现了,汇通路的极大拓宽,对松阳来说是一个奠基。潘宝山甚至想到了几年以后,等严景标退位,他要是得到机会,绝对会毫不犹豫地推行三区一体化发展战略。当然,困难也是可想而知的,三个区的定位发展首先要做好。
不过那些还都离得远,眼前的事必须先应付好了,汇通路的进一步拓宽方案要在第一时间内完成。
潘宝山的效率是不用说的,第二天中午一稿便整了出来,下午又进行了二稿修整,晚上三稿初定。次日一早,方案稿就到了严景标面前。严景标没什么可说,他看了方案稿后给潘宝山打了个电话,说还行,直接到下午的会上讨论。
下午常委会,潘宝山将打印好的方案稿交给副秘书长,让他分发下去。
开会讨论只是做个样子的,没有人提意见。当然,作为一种姿态,徐光放表示出了漠不关心,或者说是不屑,这种姿态是需要的,那是一贯的表现。如果不那么做,反而显得不正常,有可能会让严景标多想些什么。
不过无所谓,严景标的注意力似乎不在徐光放身上,他只是想怎么能更好地利用潘宝山来做工作,为其所用。
~
第三百三十七章有黑状
会后,严景标把潘宝山叫到办公室,给他分派下一步的任务。
“方案不错,但落实不好只是一纸空文。”严景标道,“所以接下来的贯彻问题,还得由你去( 官路逍遥 http://www.xlawen.org/kan/2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