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部分阅读
《部落复兴》
第一章 李牛之死
一
到了深夜,韩际手提长剑站在梧桐树下的大石台上。弯月高挂,树影斑驳。他并不拔剑,更没心情倾听这蛐蛐的合奏。在这静夜里,他一动不动的站立,如同身后的梧桐树。如此良久。
直到一阵脚步声传来,韩际才想起自己是来练剑的。于是,青铜剑出鞘,舞出一套蒲姑剑,引得四周草木微微摆动。脚步的蹒跚声尚远,但话声已至,“际儿,今天你这剑不在心,剑不在心啊”。韩际一听,立即收剑,迎了过去。是个老人,荣光满面,醉意熏熏,韩际忙跪下:“亚父,戕害李牛叔的恶人,死在我的剑下了。我今日刚回山,有很多疑问请亚父排解。狄人,那恶人是白狄人……”
“好了,平安回来就好!”那老人醉眼微眯,一张嘴周围酒臭味大盛,“明日午…午后叫李豚来,当着他的面再详说经过,好让他出一口恶气。嘿嘿,今日,亚父贪图那熊邑司,熊邑司的酒食……明日,明日,都都在明日……”说着,便往石台上一躺:,“明日叫李豚来……”就此呼呼睡去。
韩际无奈,只得将亚父扶在背上,背着他回九青山的涉川居。
九青山地处中华九州之一的青州,今人称为大泽山。山并不高,但是层峦叠樟,奇松异石,山路更是曲折蜿蜒。虽然亚父人高马大,若在平时韩际背父上山自可一鼓作气,但是二十天来的长途跋涉,更兼有他心中各种愁绪,不到半途,他已然气喘吁吁了。等到勉力回到涉川居的授艺屋,韩际疲累已极,将亚父安放炕上,盖上虎皮,自己也回到室中,倒头便睡。
次日,阵阵琴声入耳,把韩际唤醒。他知道亚父已经开始向贵族子弟教授琴艺了。侧了几下身,韩际终于翻身起床。他拎起石锄,走到授琴的草亭,面向亚父,默默地在学子们背后深鞠一躬,待亚父低头示意后,韩际肩扛石锄下山去了。
他和亚父涉川子本有两块角田,周朝的时候田地被划上“井”字,分成了九块。井字中间叫央田,面积最大,所产粮食尽归周王。中田面积其次,角田最小,所产粮食大部分归地方权贵,只有小部分耕种者自用。因自己这两个月在外奔波,而亚父多年不曾下田,恐怕这田里的庄稼要被荒草埋没了吧。韩际心想,这下要狠狠的锄草了。他在山涧边,洗漱了一下,挽起衣袖,走到自己田里。谁知,田里不仅难觅小草,而且似乎有浇过河水的痕迹。韩际寻思一定是附近乡亲的帮助。他放下石锄,呆立一会,便向南行,去寻李豚了。
九青山南面是棠邑(笔者注:便是今日的平度市)。七十年前,在九青山与棠邑之间,来一位李氏族人,自称是卫国贵族姻亲,因为躲避战乱,率部族近百人想在此处定居。棠邑人本不愿意接受外人,谁知那李氏族人神通广大,竟得到纪国公卿的许可。后来他娶妻生子,繁衍开来,便形成了李家村。他共有四子。长子李虎当年参与莱国与纪国间的战争,不幸战死,仅留下一妻一子。次子李狗奉族中纳釐嫂制,接娶了嫂子,抚养小侄。后来王师征讨徐国、淮夷,棠邑的熊邑司举荐出李狗,李狗便带领棠邑数百人去追随王师。五年战事之后,音信全无。三子李牛,倒躲过了战祸,本想秋后庆祝他的五十诞辰,谁知二十天前,却惨遭恶人杀害。李豚排行最小,做的一手好农活,在族中声望很高。
走了五里,李家村的房舍清晰可见,隐隐人喧狗吠之声入耳,韩际却离开去李家村的大道,沿着田垄小心翼翼的在庄稼间穿行。果不出韩际所料,那埋头在庄稼里头发灰白相见的不是李豚是谁。李豚之女李裳先看到韩际,大咧咧的迎了过去,一顿追问。后来,韩际不知为何每次回忆起李家村,李裳叽叽喳喳的声音总萦绕耳旁。
韩际向前对李豚微拜,李豚却不回礼一言不发的牵着他手;径直向西行去。韩际知道村西是李家祖坟,而老人伤心兄长遇难悲恸不愿多说话,便任由他粗糙的手牵着。走了半里,李豚才道:“木家堡的三酒疯子昨晚说你回来了,明天我想上山看看你呢,你来了。”
韩际十岁时来到棠邑,便在李家村留宿,辗转半个月后,才搬进涉川居。但是涉川子只让他耕田种地,并不传给他通神的武功。后来韩际在涉川子授艺屋翻到了些剑术竹简,常常就在野地里打招练式。他耕种的田地里,常常因此杂草丛生,李豚看不过去,帮他锄了一次草。谁知道才十岁的韩际,很是知道感恩图报,多次帮李家村做农活。李家村人见了他都十分喜欢。那年,涉川子六十大寿,李牛就在席上提议涉川子收韩际为义子。涉川子独子早丧,虽知道韩际不是同部,但那时一见韩际跪在地下叫亚父,还是笑着应了下来,并松口说要传他些剑术防身。韩际从那时起,跟李家村人更是亲密了一层。春耕秋收的农忙时候,韩际跟李家村人的汗水都是滴在同一土块上的。
韩际随李豚来到李家祖坟,坟茔之间长着一株株柏树,柏树林里,只见李牛的三个儿子在一座新坟的空地前燃起篝火。韩际知道李氏族规与棠邑人颇有不同:每天在坟前燃篝火为亡者送灵,直到七七四十九日后祖先将亡灵接走。韩际走到坟前,磕了三个头。李牛长子李犊赶忙上前扶起。韩际与兄弟三人说了一会话,但见柏树林外一大帮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向他们包围过来,领头的是却是李裳。这些大是韩际所熟识的李家村人,另外还有若干木家堡的人,木李两部交好,韩际早有耳闻,但没想到在李氏祖坟里两部人都不存忌讳。
李豚待众人在篝火前围成一圈,向众人说起了李牛那日遇害的事。
二
原来那日在九青山,李牛李豚和木、路、焦三部首领共同拜谒涉川先生,和先生还有熊邑司商议棠邑近来的一些大事。的确有一件大事,就是事关棠邑人食粮的私田问题。
席间,木部堡首领说:“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木家堡人大多坚持认为井田是王田,私田原本是荒草坡、荆棘地、野树林子,经过俺们辛辛苦苦开垦而来,不能算是王田。”他的话一出,立即得到李、路、焦的支持。私田是各部的共同利益,熊邑司心里再清楚不过,他早料到如此,便请涉川先生做见证,说到:“既是如此,周王或是纪侯怪罪下来,便请各位大酋们尽量支持本邑司。”众首领满口答应。
私田的事一谈妥,各人兴奋不已,等说及棠邑的丧娶兵役等事,首领们踊跃发言,畅快莫名。杯酒交错之际,不知不觉天色已黑。熊邑司等人,一一告辞,唯有焦部首领焦严不胜酒力,留宿在酒席上了。待韩际将李氏兄弟二人送到门外时,李牛忽然内急要小解,径直往涉川居西侧的小水沟走去,李豚和韩际说些闲话相候。
“谁!”李牛突然喝问一声,又向韩李二人喊道:“水沟里有人!”
韩李尚未答话,只见水沟里跳出一人,头扎白巾,手持匕首,上前便刺到李牛的小腹。李牛一跤坐倒,但双手紧紧抓住那人右臂。那人见韩际和李豚二人飞奔过来,心下着慌,左手在地上抄起一块尖石,向李牛太阳|穴狠狠的戳击。戳了两下,韩际赶来一脚上去,踹在那人右肋,只将他踹倒在水沟另一侧。那人也真凶悍,被踹断数根肋骨后,簌地站起,左手尖石交到右手,挥舞着不让人靠近。韩李二人正想迈过水沟跟他厮打,突然墙内跃出一个灰衣蒙面人。韩李以为那白巾恶人来了帮手,脚下这么一顿。那白巾恶人,已向西侧山林逃去,韩际发足急追。那灰衣人眼珠骨溜溜的转了下,不理会李豚和在地下抽搐的李牛,径直向南跑下山。涉川子听到打斗声慌张出来,见李牛重伤在地,李豚颤抖着双手帮他止血。涉川子看到那急忙下山的灰衣人,以为是凶手,捡起一块核桃大的石子,挥手投掷过去,只听的石子破空声呜呜,终究离的太远,石子仅击中那人脚后跟。灰衣人摔了一跤,爬起来后跑得比先前更快了。涉川子不顾追他,忙来查看李牛的伤势。片刻之后,李牛不在抽搐,呼吸也停止了,李豚伏在他身侧,嚎哭不已。
韩际从西侧山林回来,见到李牛已经过逝,十分恼恨:“那人在林后早预备了马匹,豚叔,等我牵马去追他回来,用他的头颅祭奠牛叔”转头向涉川子说:“亚父,我去了。”涉川子也不问缘由,取出青铜剑,交给韩际,只说:“务必谨慎。”临出门,李豚忽然抹掉泪痕,恨恨的说:“际儿,杀了恶人,为你李牛叔报仇。”
韩际右脚本已迈出门,听到这话,回头问:“杀了他?这恶人着实该杀,但是不审讯么?”
李豚一愣,随即说到:“还是际儿想的周到,但是不必用他祭祀;他不配。”
三
韩际循着马蹄印一路向西追,直追到齐国境内也不见人影。韩际心下寻思,我的马儿跑的如此之快,怎么却追他不上,难道半路我看混了马蹄印么。忽然腹中咕噜噜声响,原来,已过正午,韩际从昨晚到现在只顾追赶,尚不曾填肚子。韩际“啊呀”一声,跳下马来,对马儿说到:“我都饿了,想必你比我更饿。来,咱们去前面的村子吃饭去”说着,并不上马,从路边割来一捆草,边走边喂马。
这个村子,韩际少年时就曾经路过,只是记不起村子的名字。进村时,他立即收敛傲气,变得谨慎起来。何况,村子里的马蹄印,分明告诉他,那恶人也曾来过。
还是填饱肚子吧,他这样想着,便从腰间摸出十个铜贝,进了一户村民家,请求换些吃食。互通姓氏以及宗族后,主人按礼数接待了他,并对他手里的青铜剑大加赞赏,但是很明显主人只认得青铜的珍贵,对剑的锋利、外型、长度却置之不理。韩际匆匆吃饭,不去理会主人的说话。主人也不相陪了,出门啧啧的瞅着韩际的马,忽然,念叨了声,“今天真是新鲜的很,一匹马还没走,一匹马又来,真是……”
韩际听了这话,哪里还顾吃饭,上前问道,“还有一匹马?是不是骑马的人扎着白头巾?”主人见他紧张的表情,弱弱的点了下头,“你找他呀,他正在村西古老大家吃饭呢。”韩际握着剑,就迈出门去。
韩际向西走去,转过街心的大梨树,果然见到一户人家门前栓着恶人的马。他拔剑在手,冲进那户人家,果然见到白巾恶人。那人昨晚被韩际踹断了肋骨,向古老大讨了些草药,刚喝半口药汤,忽然见到韩际到来,急忙躲到古老大身后。
韩际道:“主人得罪了,这人昨晚杀了棠邑李家村的人,我来拿他回去,请古老大给予方便。”
古老大回头瞪了那白巾人一眼,对韩际说道:“棠邑李家村?离这儿可远啊,不知是不是李豚兄弟的那个李家村?就算是李豚,他村里死了人,也不该仗剑进我家。你这后生,好大的胆子呀。”便在这时,村中许多青年赶来,有人手持木棍,有人端着柴刀,甚至有人搭起弓箭,将韩际围了起来。这些青年大都身法迅捷,木棍柴刀抵在韩际要害,让他一动不能动。
韩际见这阵势,心下不禁突突,但面不改色说;:“在下失礼,多有得罪,还望古老大海涵,主人不知这恶人杀害的正是我李豚叔的兄长。”
先前接待韩际那人,姓蒲,叫启园,这时从人群中走到古老大面前,低语了几句。古老大突然问韩际:“你是涉川子的义子韩际?”
“正是。”
古老大转身对白巾人说:“你去棠邑做什么,我不便多问,你沾了人家的血,人家在冲进了我的门,你看着办吧。”
韩际听了这话,心下大叫糟糕,以为这古老大让白巾恶人“办他”,白巾恶人不足为惧,但自己深陷重围,只好束手待宰。
那白巾人却知道古老大为人,他说这话,乃是下逐客令,这帮人既不希望自己死在这里,也不愿得罪那涉川子。
韩际见白巾人走过来,以为命不久矣。
第二章 采石仙人
当一个人直面死亡时,他总希望最亲近的人陪在身旁。韩际也是如此,但他此时想到的不是和他生活多年的亚父涉川子,而是木玉阳,——木家堡首领的侄女。韩际悲观的想法并没有维持多久。白巾人没有向他下手,围在韩际周围的年青人们也没有给他机会。他们围着韩际,不让白巾人靠近,但是白巾人出门,也不让韩际去追。直到白巾上马以后,他们才散开。
即便是这样,韩际对古老大仍表示了感谢。他牵过拴在蒲启园家的马,继续循着马蹄印追赶,路上还暗自庆幸捡回了一条命。
“棠邑有姓韩的家族吗?”古老大望着远去的韩际,自言自语说。
“没有。”
“就怕整个纪国都没姓韩的吧,”古老大继续说。
蒲启园做了详细的回答:“纪国与莒国边境倒有个韩氏部落,但那是从南方的越国迁过来的,族人嫌北方寒冷,就改做韩姓,不过他们肯定跟这个韩际不是一族,韩际明明是北方口音。”
韩际一路西追,来到一座大城前,城门赫然两个大字:营丘。
营丘是极其古老的名城。故老相传,营丘是帝高阳氏(即颛顼,五帝之一)所建。后来姜子牙因灭商有功被封于齐,便定都在营丘,他亲率营丘人打败莱国和纪国的袭扰,又扩建营丘城,才有现在的规模。直到几十年前,齐国国君才把都城迁至临淄。
韩际正感叹营丘的宏大规模,忽然看见数匹马组成的马队呼啸着从城墙根下奔驰而过。但见马上人人扎着白头巾,显然是白巾恶人的族人,但恶人却不在其内。马队并不进城,绕着城墙跑了三圈,引得城墙上的戍卒破口大骂,待要搭弓驱赶,马队径直向西奔去。韩际便紧跟其后,心想,那恶人必将跟这群人回合。如此跟随了十里,果然,在族人的召唤下,那白巾恶人现身了。韩际也不在隐藏,径直冲了过去,那白巾恶人闪避不及,被韩际一剑穿胸。其余族人见状哇哇大怒,纷纷向韩际冲来,韩际手握长剑,倒也不怕,铜剑连挥,刺伤两人,又将一人坐骑给刺瞎。白巾族人不敢靠近,有四人跳下马,从地上捡石子向韩际投掷。初时韩际倒能躲避飞来的石子,但后来白巾族人们转而瞄准了他的马,这让韩际慌张起来,一边躲避石子一边催马快逃。直逃进营丘城内,韩际方松了口气,原来,城门的戍卒并不让那帮白巾人进城,用弓箭把他们驱赶走了。
二
在李家村祖坟的众人面前,韩际不愿意提及这些狼狈的经历。他只说:“在营丘耽搁了。”却不说,他在营丘被白狄人,堵住了出口,达半个多月之久。他是从营丘人那里得知这些头扎白巾的人,就是白狄人。
李豚见韩际并无邀功之意,心下甚喜,命李犊兄弟三人一一向韩际下跪敬茶。韩际大感窘迫,李犊兄弟和自己年龄相仿,李犊比自己尚大了三岁。韩际见他向自己下跪,立即闪在一边。李豚将他硬生生的拉了过来,让他接过跪着的李犊敬来的茶。韩际却一动不动。李豚又拉了他一下,发现韩际目光直直的盯着前方,眼光里充满了怜悯。李豚顺着他的目光,发现了自己的哥哥,——那二十天前已经死去的李牛。李牛站在篝火边,全身缟素,皮肤发青,左手捂着小腹,右手抓了把灰烬,往自己已不再流血的太阳|穴上糊去,糊了又掉。李豚对这样的情景并不奇怪,他对韩际低声说:“际儿,不用怕,这是假象。”
“出来吧,陶大巫师!”李豚叫了声。
“不是陶大巫师,是陶大祭司,”东首有人走了过来,把一面镜子装进了怀里,说“哈哈哈,没吓坏你吧。”
“哼,你好大的胆,竟然拿李家村的亡灵跟我和韩际开玩笑,”李豚佯怒说。
“陶德不敢,”陶德指着韩际“只是这小娃儿不听亚父的话,让他请你上九青山,他倒在这里喝起茶来,害的我亲自跑一趟。”
李豚立即给韩际辩护,说:“我等正要去九青山啊。”
三
九青山上,宴席重摆,一如二十天前。不同的是上次有李牛在席,这次却是纪念他的。各部首领纷纷向李豚致哀,李豚赶忙答礼。这时,一阵阵抽泣声传入众人耳中。各人心想,逝者已入土多日,谁还在哭丧呢。
原来,涉川子忽然在席上哭了起来,这让在场的各人都惊诧失措。涉川子早年做过纪国的卿大夫,又是东夷出了名的武学宗师,可谓文武双全。后来他不做官,周游各处仙山,结交四方首领,影响力不可谓不广。他也多次出面,将许多棠邑人从战火中挽救出来。他是棠邑名副其实的精神领袖。
就是这样一位老辣的强人,竟流出了泪,让席上的人坐立不安,终于站了起来。
涉川子抹去老泪,说:“李牛的死,我是有责任的。”
李豚忙道:“先生从何说起呀。”
“际儿你说那是白狄人,是不是?”涉川子也站起身来。
韩际说:“是。”
“其实,我早就知道他是白狄人。白狄共六大部族,一部西迁融进西王母部落,一部迁到北方建立孤竹国,东迁的四部之中,鲜虞部最为强大,建立中山国。肥氏挺进中原,渐渐与华夏族融合。另外还有鼓氏和仇由部,那杀害李牛的便是仇由部人。”
陶德说:“先生果然见多识广,据说这仇由部人,无论老幼人人扎白头巾,先生必是从这白头巾,断出那人是白狄人”
涉川子道:“陶巫师不必为我辩护,这是我应当承担的罪过,该向李家村交代清楚。不过说来话长。际儿知道,我今年正月出了趟远门。”
韩际说:“亚父是参加黄帝的祭祀大典去了。”
“不错,”涉川子续道,“但是祭祀大典结束以后,我又去了伏牛山,本打算拜访采石仙人,走到了千丈岩,却被一群西戎来的宵小之徒围住,说是如果再往前走就要了我的老命……”
“呵呵,不知天高地厚,”陶德插嘴说。
“我一见这些西戎人,生怕他们加害采石仙人,便撇下这些人,赶紧上山。”涉川子被人围住,却仍想着别人安危,这种胆识当真少见,席间众人不禁流露钦佩的目光。
“哪知道为时已完,采石仙人已经被西戎人逼下了山崖。所幸的是,却在崖下被这仇由人所救。在仇由部落,我见了他最后一面,他说:‘我一生与石头打交道,其实是为了找寻各种仙石,最终落得破败一生,所幸找到了些异样的石头,藏在乱石洞里。这帮仇由人不怀好心,虽把我救活,但却想用我找到的石头图谋中原。呵呵,简直妄想。’我本打算把他从仇由部落里带出来,采石仙人向我伸了一脚。呵呵,真是卑鄙,仇由人竟然早已锁住采石仙人的双脚。仇由部,救人是假,和西戎争夺中原的宝贝才是真。”
陶德又插嘴说:“仇由这小小部落,图谋倒不小。”众人嫌他多话,不再理他。
涉川子续道:“我不想弃采石仙人不顾,踌躇之间,采石仙人忽然唤来仇由武士,将我赶了出去。我刚出仇由部,他就自杀了,咳,一代匠人啊,一代匠人就此殒命。我并没有去乱石洞,一是我不懂石头,二是生怕被人跟踪,泄漏石头的位置。出了这伏牛山,我便东来,刚进鲁国境内,才察觉有人跟踪。我一一打发之后,本想无碍了。不料一个月前,我在九青山又发现了这仇由人,我想,来就来吧,在九青山下,看你们还嚣张到哪里去。就因为我这一个不谨慎,纵容了他们,害的李牛老弟命丧黄泉。”
第三章 三酒疯子报信
一
李豚喟然叹息,说:“先生不必自责,这样的事难以预料,天意如此,哥哥命薄,又或者是我们家族该经历这样的坎坷。何况,你家际儿已除掉那仇由人,为李家村报了仇,我心里十分感激。”
他怕涉川先生自责,忙转移话题,顿了顿说:“不过,那日除了白巾人外,另外有一个蒙面的灰衣人,虽不曾加害我哥,但是不知他是什么来头,有何图谋。他可不像仇由人,莫非是西戎的奸细?”
“不,不是西戎人,”这时,熊邑司说,“日前,先生和我商议过此事,我也派人暗中查探,可是毫无头绪。便在昨日,我巡视棠邑,在街头见到了都城的祭酒司,心想此人不在国都服侍纪侯,跑到棠邑做什么,我便暗暗跟踪了他,谁知他进了熊二赌家,熊二赌不务正业大家都知道,祭酒司找这样的人做什么,去赌?又或者二赌欠了他钱?我当时本以为是些琐事,自己疑神疑鬼了,刚准备离开,那祭酒司熊二赌家出来了,我又躲到了树后。他刚走远,熊二赌鬼鬼祟祟的也出来了,穿的衣服就是灰色的,起初我还没注意他这衣服的颜色,等他用布蒙住脸,我心想这不就是那灰衣蒙面人吗。”
众人心想,没想到竟然是棠邑人。
熊邑司接着说:“我向先生请教了一下,先生告诉我在幕后的人是纪侯。”
熊邑司此言一出在场众人都惊诧万分,除了陶德是卫国人以外,这些都是纪国人,纪侯是他们的君主,竟遭到君主的监视,各人均感不安。
焦严说:“要不把熊二赌抓起来,审问一下,他要不说,就除掉这棠邑的败类。”
“虽然是败类,人家现在给纪侯做事,你们敢除他?”陶德接嘴说,“啊,我说,这纪侯派人监视你们,难道是怕你们造反。”
“陶巫师,说什么话呢,我们怎会造反?”木部首领驳斥说。
陶德笑道:“你们不反,私下里议什么事,不在山下商议,巴巴的跑到这山上来,不就是想图谋不轨么?”
这话激怒了木部首领,他本想侮辱几句陶德。这时,熊邑司接过话题说:“反叛之心,我们确实没有,棠邑人现在不说安居乐业吧,总是不怎么饥荒,春耕秋收,百姓们忙之不迭,哪有心思造反?”
陶德突然阴森森的说:“那要是为了私田呢?”他神色郑重起来,继续说:“如果纪侯要夺棠邑人的私田,或者压根不允许你们开私田,你们会怎样?”
席上诸人,都知道现在棠邑的富足,大多来自私田。陶德这话直问的他们哑口无言。
涉川子打破沉静说:“私田的事,棠邑人自会处理周到。不过我坚信,纪侯之所以派人监视我等,却是为了:齐国。”
齐纪两国,关系不和,是众所周知的。当年天子厉王主政的时候,烹杀了齐国国君哀公,据说就是上代的纪侯进了谗言。几十年来,齐纪两国一直相互顾忌。近些年来,齐国灭薄姑,占据黄河边的大量土地,又加上风调雨顺,国势渐强。而纪国却由于土地贫瘠,君主无能,臣子腐朽,始终积贫积弱。
涉川子说:“纪侯疑心很重,咱们棠邑又在这齐、纪、莱三国边境,生怕咱们去投齐,所以才派人监视,一旦有风吹草动,他就会调兵前来。不过,不用担心,咱们没有做不当的举动,任他监视去吧,他这是庸人自扰。”
二
有了涉川子这番话,众首领略略安心,又商议了半天,却不得要领,各自下山去了。唯有陶德是涉川子远邀来的客人,住在了山上。
众人到了山腰,忽听的背后有人叫喊,转过头只见韩际匆匆的朝这边过来。众人以为涉川先生又有新的指示,便驻足等候韩际。韩际走到众人面前说:“诸位叔叔伯伯,我来送大家一程。”说着脸红起来。
熊邑司最善察言观色,笑道:“你送我们是假,送你木伯伯才是真的吧。”
木部首领,大名是木正修,膝下无儿无女,不过为人慷慨正义,深受族人敬仰。木正修一听熊邑司这话,便知道是在暗说韩际跟他侄女木玉阳的关系暧昧,所以才以送众人的名义来送自己。不过对于韩际,他心底是十分喜欢的,韩际与玉阳交往的两年间,他多次想,这孩子前途无量,要是他能娶玉阳自己当然支持,不过最好的是他能入赘木家堡,替我带领木家堡的族人。当即说道:“熊邑司最爱挖苦人,际儿下山来送咱们,你还不识好歹。”
熊邑司大笑:“哈哈,韩际还没做你木家堡的女婿呢,你就着急护上了。”众人也跟着笑了出来,连李豚也不禁莞尔。
韩际一句话也不说,他和木玉阳的事,他从不感到忸怩,也不瞒着人。听他们说这些,韩际一笑了之。
如此说说笑笑到了山下,只见一个人一动不动的躺在大石台上。木正修忙借以转移话题:“今年也没闹灾荒,咋还有死人睡在地上。”说着便走了过去,其余人见到死人也走了过去。只见那人睁着眼,眼中无神,但却有均匀的呼吸。众人咦的一声,这不是木家堡的三酒疯子么。
木正修骂道:“这人最是无赖,跑到这里睁着眼睡觉。”说着便往三酒疯子腰间踢了两脚,那三酒疯醒来,见众首领围成一圈看着自己,忙一个打滚站了起来,拉着木正修胳膊,嚷道:“打起来了,打起来了,焦部跟棠邑姓刘的打起来了,咱们帮哪一个。”
“少胡咧咧,熊邑司、焦酋长都在这里,你挑拨啥呢,又在哪里喝的酒,醉倒在这跟死人似的!”木正修接连骂道
“没……没喝酒。”
“没喝酒你睡这儿干嘛。”
“他们打起来了,我来找您报信,跑累了,在这歇一歇,就睡着了。”
众人忙问怎么回事,只听三酒疯子说:“哦,对了。是这么回事,焦酋长的儿子焦平看上了李家村李首领的千金,棠邑刘掌柜的儿子刘阿靖喜欢上了李家村李首领的闺女,可是这个李家村李首领的千金就是李家村李首领的闺女,李家村李首领的闺女就是李家村李首领的千金……”
众人听他絮絮叨叨半天,才明白原委,原来是少年人争风吃醋,闹出了乱子。
三酒疯子继续说:“两人争执不下,就打了起来,后来两人不打了,都找来几百部人,在棠邑南郊准备厮杀呢。”
众人听到这里,虽知道三酒疯子的话不尽不实,但一想年轻人争强好胜,出了事,可不好办。
熊邑司小跑起来,说道:“咱们快赶过去。”各部首领也跟着向南跑去,不过,众首领年纪都以不小,跑起来紧张气氛大增,但速度却并不快。尤其焦部首领焦严,更要韩际搀着跑,焦严心急如焚说:“际儿,你先赶过去吧,跟我那兔崽子说,让他赶紧回家。”
“对对对,韩际你快去,别让阿靖给我惹事!”熊邑司说。
韩际说了声:“是!”展开轻功,便如一匹骏马,往棠邑绝尘而去。
第四章 喇叭甸的决斗
一
棠邑南郊有一大块场地,有个浪漫的名称叫喇叭甸。因为土地贫瘠不宜耕种,年年长满了喇叭花,成了棠邑的少男少女的幽会场所,因此他们私下里叫这里喇叭甸。
此时的喇叭甸,热闹非凡,却没有了往日的浪漫。焦平和刘阿靖各带族人相约到这里比武,更多的是凑热闹的好事之徒。焦平身后站着三四十人,个个身材魁梧,大多手持木棍石斧;刘阿靖这边人数偏少,但也有二十余名大汉,每人腰佩青铜剑。两班人马,蓄势待搏,只听焦平说:“刘大哥,你就别跟我争了,就你这又矮又瘦的模样,李姑娘是不会看上你的。”
那刘阿靖虽然瘦的见骨,较常人而言却不算矮,只不过焦平天生高的出奇,所以添油加醋的将刘阿靖的小小不足说成致命伤。
“长得高又有什么用,像根竹竿似的,刚才比武还不是输我两招么,有的人个头虽高,但是,能力呢,无能之辈还不是被人叫做傻大个,这样的人怎配的上李姑娘,你们说,是不是呀?”
刘阿靖反唇相讥,他背后的人大笑称是。
焦平怒道:“还好意思说,刚才要不是你背后偷袭,你能赢我?哼,少废话,要不咱们再练练。”说着亮出石斧,要跟刘阿靖动手。
刘阿靖心想,要是空手对打,我对你的确心存忌惮,但是你要用兵刃的话,哈哈,正是我耀武扬威的机会,我刚学的东华剑正好拿你试招。他冷笑着拔出青铜剑,左手捏个剑诀,右手长剑虚劈至地,说:“好,那就请赐教了。”
焦平双手挥舞石斧,向刘阿靖劈来,刘阿靖身一侧,挺剑刺焦平右心,迫使焦平不得不倒退。刘阿靖一招得手,刷刷两剑分刺焦平双臂。焦平一上来便轻敌了,见这两剑刺来,他赶紧小心应付,挥动斧柄将这两剑荡了开去。焦平这边一经沉稳,石斧舞动起来,刘阿靖感到压力陡增,每次斧剑相碰,手中长剑都有脱手的危险。两人又斗十余招,刘阿靖不敢用剑挡焦平的石斧,见石斧砍来,只好倒退矮身闪避,每次瞅空隙向焦平刺一两剑。
场中焦平连连进逼,眼看要将刘阿靖击败,焦部族人自是大感荣光,吆喝着助威。这边棠邑刘部人颇感脸上挂不住,又见焦平每劈一斧力道遒劲,似乎都能将刘阿靖剁成两半,各人心下又甚是担心,暗暗握紧剑柄,以防不策。
刘阿靖被焦平石斧逼得绕着场中倒退闪避,心下又羞又恼,可又不愿认输。眼见焦平又是一斧横扫过来,刘阿靖却不闪避,径直挺剑刺向焦平咽喉。场中所有人疾声惊呼,刘阿靖这招乃是拼死打法,他长剑虽然能刺入焦平喉咙,自己也不免被来势凶猛的石斧拦腰劈成两截。两部族人眼见二人要血溅当场,却来不及相救,正慌急间,场外突然闪进一个身影,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到刘阿靖身前,左手抓住了焦平的斧柄,右手推偏了刘阿靖长剑的去势。等众人定睛看时,只见九青山的韩际站在场中,把两样东西扔在了地上。这两样东西不是别的,正是焦平所使的石斧和刘阿靖用的青铜剑。
二
原来韩际奉焦严大酋长和熊邑司之命,前来劝解。他本以为两部人已经厮杀起来,暗想自己一人之力如何劝得动众人,但是路上仍是用上了家传轻功,以自己最快的速度奔驰过来。
等到了喇叭甸,见了看热闹围成一圈的人群,才知道并没有大规模的厮杀,等他刚进人群,见到刘阿靖拼命的打法,赶紧上前制止,趁机夺下了二人的兵器。
众人见二人无恙,都嘘了口气,正要向韩际夸奖喝彩。刘阿靖却不依不休,揉身扑向焦平,哐哐两拳打在焦平脸上。焦平被刚才刘阿靖的拼命一招,吓的魂飞魄散,这时被刘阿靖打了两下,方自回过神来,却也无心恋战,只是一味躲避。
韩际一手抓住刘阿靖,将他提了起来,大喝一声,交给刘部族人。刘部族人都想刘阿靖此时再上前厮打,有损刘部人的荣誉,都劝刘阿靖消消火。刘阿靖被韩际一喝的威势震慑住了,再也不敢放纵了。
焦平见刘阿靖不在追来,急忙向韩际致谢。这时一声清脆的声音传来“韩际哥哥!”焦平听这声音,原本粗犷的神态立即收敛。原来是李裳携着木玉阳,由棠邑熊邑司部下护卫而来。
韩际一个月不见木玉阳,心中不时想念,这时二人相见,韩际却只微微一笑。只听李裳说:“我今天玉阳姐,还有熊邑司的女儿小熊妹妹,本打算在棠邑城好好聚聚,哪知道这位焦平大哥,跟这位刘大哥,不分青红皂白打起架来,吓坏了熊妹妹,还误伤了玉阳姐,我们把熊妹妹送到她府上,又给玉阳姐姐包扎了伤口,本想休息一下静静心,又听说他们在城外打了起来,我跟玉阳姐就过来了。幸好际哥哥来主持大局,要不,真不知道这两个要闹到什么状况呢?”
她娓娓说了一通,丝毫不提自己的原因,更是把焦刘二人告了一状,让两人十分羞愧。李裳继续说:“你们不打架那最好不过了,要是再打架,以后每年李家村的勇士比赛,你们就别来参加了。”说完以后,向韩际等人道别,一个人回李家村去了。焦刘二人都要送她,却被她拒绝了。众人见这事,不了而了,也都各自散了。
韩际携了木玉阳的手,向喇叭甸深处慢慢走去。
“伤哪儿了?让我看看,”韩际说。
木玉阳伸出小臂,只见雪白的手腕上有一条细红的血痕,娇声说:“可疼死我了。”韩际见就这么点蹭伤,说:“哈哈,李裳那丫头把这点伤说的焦平和阿靖跟多大罪过似的。连我也被你俩唬住了。”
木玉阳也不再唠叨小小伤口,问韩际:“际哥哥,快跟我说说,这些日子你离开我那( 部落复兴 http://www.xlawen.org/kan/2216/ )
第一章 李牛之死
一
到了深夜,韩际手提长剑站在梧桐树下的大石台上。弯月高挂,树影斑驳。他并不拔剑,更没心情倾听这蛐蛐的合奏。在这静夜里,他一动不动的站立,如同身后的梧桐树。如此良久。
直到一阵脚步声传来,韩际才想起自己是来练剑的。于是,青铜剑出鞘,舞出一套蒲姑剑,引得四周草木微微摆动。脚步的蹒跚声尚远,但话声已至,“际儿,今天你这剑不在心,剑不在心啊”。韩际一听,立即收剑,迎了过去。是个老人,荣光满面,醉意熏熏,韩际忙跪下:“亚父,戕害李牛叔的恶人,死在我的剑下了。我今日刚回山,有很多疑问请亚父排解。狄人,那恶人是白狄人……”
“好了,平安回来就好!”那老人醉眼微眯,一张嘴周围酒臭味大盛,“明日午…午后叫李豚来,当着他的面再详说经过,好让他出一口恶气。嘿嘿,今日,亚父贪图那熊邑司,熊邑司的酒食……明日,明日,都都在明日……”说着,便往石台上一躺:,“明日叫李豚来……”就此呼呼睡去。
韩际无奈,只得将亚父扶在背上,背着他回九青山的涉川居。
九青山地处中华九州之一的青州,今人称为大泽山。山并不高,但是层峦叠樟,奇松异石,山路更是曲折蜿蜒。虽然亚父人高马大,若在平时韩际背父上山自可一鼓作气,但是二十天来的长途跋涉,更兼有他心中各种愁绪,不到半途,他已然气喘吁吁了。等到勉力回到涉川居的授艺屋,韩际疲累已极,将亚父安放炕上,盖上虎皮,自己也回到室中,倒头便睡。
次日,阵阵琴声入耳,把韩际唤醒。他知道亚父已经开始向贵族子弟教授琴艺了。侧了几下身,韩际终于翻身起床。他拎起石锄,走到授琴的草亭,面向亚父,默默地在学子们背后深鞠一躬,待亚父低头示意后,韩际肩扛石锄下山去了。
他和亚父涉川子本有两块角田,周朝的时候田地被划上“井”字,分成了九块。井字中间叫央田,面积最大,所产粮食尽归周王。中田面积其次,角田最小,所产粮食大部分归地方权贵,只有小部分耕种者自用。因自己这两个月在外奔波,而亚父多年不曾下田,恐怕这田里的庄稼要被荒草埋没了吧。韩际心想,这下要狠狠的锄草了。他在山涧边,洗漱了一下,挽起衣袖,走到自己田里。谁知,田里不仅难觅小草,而且似乎有浇过河水的痕迹。韩际寻思一定是附近乡亲的帮助。他放下石锄,呆立一会,便向南行,去寻李豚了。
九青山南面是棠邑(笔者注:便是今日的平度市)。七十年前,在九青山与棠邑之间,来一位李氏族人,自称是卫国贵族姻亲,因为躲避战乱,率部族近百人想在此处定居。棠邑人本不愿意接受外人,谁知那李氏族人神通广大,竟得到纪国公卿的许可。后来他娶妻生子,繁衍开来,便形成了李家村。他共有四子。长子李虎当年参与莱国与纪国间的战争,不幸战死,仅留下一妻一子。次子李狗奉族中纳釐嫂制,接娶了嫂子,抚养小侄。后来王师征讨徐国、淮夷,棠邑的熊邑司举荐出李狗,李狗便带领棠邑数百人去追随王师。五年战事之后,音信全无。三子李牛,倒躲过了战祸,本想秋后庆祝他的五十诞辰,谁知二十天前,却惨遭恶人杀害。李豚排行最小,做的一手好农活,在族中声望很高。
走了五里,李家村的房舍清晰可见,隐隐人喧狗吠之声入耳,韩际却离开去李家村的大道,沿着田垄小心翼翼的在庄稼间穿行。果不出韩际所料,那埋头在庄稼里头发灰白相见的不是李豚是谁。李豚之女李裳先看到韩际,大咧咧的迎了过去,一顿追问。后来,韩际不知为何每次回忆起李家村,李裳叽叽喳喳的声音总萦绕耳旁。
韩际向前对李豚微拜,李豚却不回礼一言不发的牵着他手;径直向西行去。韩际知道村西是李家祖坟,而老人伤心兄长遇难悲恸不愿多说话,便任由他粗糙的手牵着。走了半里,李豚才道:“木家堡的三酒疯子昨晚说你回来了,明天我想上山看看你呢,你来了。”
韩际十岁时来到棠邑,便在李家村留宿,辗转半个月后,才搬进涉川居。但是涉川子只让他耕田种地,并不传给他通神的武功。后来韩际在涉川子授艺屋翻到了些剑术竹简,常常就在野地里打招练式。他耕种的田地里,常常因此杂草丛生,李豚看不过去,帮他锄了一次草。谁知道才十岁的韩际,很是知道感恩图报,多次帮李家村做农活。李家村人见了他都十分喜欢。那年,涉川子六十大寿,李牛就在席上提议涉川子收韩际为义子。涉川子独子早丧,虽知道韩际不是同部,但那时一见韩际跪在地下叫亚父,还是笑着应了下来,并松口说要传他些剑术防身。韩际从那时起,跟李家村人更是亲密了一层。春耕秋收的农忙时候,韩际跟李家村人的汗水都是滴在同一土块上的。
韩际随李豚来到李家祖坟,坟茔之间长着一株株柏树,柏树林里,只见李牛的三个儿子在一座新坟的空地前燃起篝火。韩际知道李氏族规与棠邑人颇有不同:每天在坟前燃篝火为亡者送灵,直到七七四十九日后祖先将亡灵接走。韩际走到坟前,磕了三个头。李牛长子李犊赶忙上前扶起。韩际与兄弟三人说了一会话,但见柏树林外一大帮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向他们包围过来,领头的是却是李裳。这些大是韩际所熟识的李家村人,另外还有若干木家堡的人,木李两部交好,韩际早有耳闻,但没想到在李氏祖坟里两部人都不存忌讳。
李豚待众人在篝火前围成一圈,向众人说起了李牛那日遇害的事。
二
原来那日在九青山,李牛李豚和木、路、焦三部首领共同拜谒涉川先生,和先生还有熊邑司商议棠邑近来的一些大事。的确有一件大事,就是事关棠邑人食粮的私田问题。
席间,木部堡首领说:“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木家堡人大多坚持认为井田是王田,私田原本是荒草坡、荆棘地、野树林子,经过俺们辛辛苦苦开垦而来,不能算是王田。”他的话一出,立即得到李、路、焦的支持。私田是各部的共同利益,熊邑司心里再清楚不过,他早料到如此,便请涉川先生做见证,说到:“既是如此,周王或是纪侯怪罪下来,便请各位大酋们尽量支持本邑司。”众首领满口答应。
私田的事一谈妥,各人兴奋不已,等说及棠邑的丧娶兵役等事,首领们踊跃发言,畅快莫名。杯酒交错之际,不知不觉天色已黑。熊邑司等人,一一告辞,唯有焦部首领焦严不胜酒力,留宿在酒席上了。待韩际将李氏兄弟二人送到门外时,李牛忽然内急要小解,径直往涉川居西侧的小水沟走去,李豚和韩际说些闲话相候。
“谁!”李牛突然喝问一声,又向韩李二人喊道:“水沟里有人!”
韩李尚未答话,只见水沟里跳出一人,头扎白巾,手持匕首,上前便刺到李牛的小腹。李牛一跤坐倒,但双手紧紧抓住那人右臂。那人见韩际和李豚二人飞奔过来,心下着慌,左手在地上抄起一块尖石,向李牛太阳|穴狠狠的戳击。戳了两下,韩际赶来一脚上去,踹在那人右肋,只将他踹倒在水沟另一侧。那人也真凶悍,被踹断数根肋骨后,簌地站起,左手尖石交到右手,挥舞着不让人靠近。韩李二人正想迈过水沟跟他厮打,突然墙内跃出一个灰衣蒙面人。韩李以为那白巾恶人来了帮手,脚下这么一顿。那白巾恶人,已向西侧山林逃去,韩际发足急追。那灰衣人眼珠骨溜溜的转了下,不理会李豚和在地下抽搐的李牛,径直向南跑下山。涉川子听到打斗声慌张出来,见李牛重伤在地,李豚颤抖着双手帮他止血。涉川子看到那急忙下山的灰衣人,以为是凶手,捡起一块核桃大的石子,挥手投掷过去,只听的石子破空声呜呜,终究离的太远,石子仅击中那人脚后跟。灰衣人摔了一跤,爬起来后跑得比先前更快了。涉川子不顾追他,忙来查看李牛的伤势。片刻之后,李牛不在抽搐,呼吸也停止了,李豚伏在他身侧,嚎哭不已。
韩际从西侧山林回来,见到李牛已经过逝,十分恼恨:“那人在林后早预备了马匹,豚叔,等我牵马去追他回来,用他的头颅祭奠牛叔”转头向涉川子说:“亚父,我去了。”涉川子也不问缘由,取出青铜剑,交给韩际,只说:“务必谨慎。”临出门,李豚忽然抹掉泪痕,恨恨的说:“际儿,杀了恶人,为你李牛叔报仇。”
韩际右脚本已迈出门,听到这话,回头问:“杀了他?这恶人着实该杀,但是不审讯么?”
李豚一愣,随即说到:“还是际儿想的周到,但是不必用他祭祀;他不配。”
三
韩际循着马蹄印一路向西追,直追到齐国境内也不见人影。韩际心下寻思,我的马儿跑的如此之快,怎么却追他不上,难道半路我看混了马蹄印么。忽然腹中咕噜噜声响,原来,已过正午,韩际从昨晚到现在只顾追赶,尚不曾填肚子。韩际“啊呀”一声,跳下马来,对马儿说到:“我都饿了,想必你比我更饿。来,咱们去前面的村子吃饭去”说着,并不上马,从路边割来一捆草,边走边喂马。
这个村子,韩际少年时就曾经路过,只是记不起村子的名字。进村时,他立即收敛傲气,变得谨慎起来。何况,村子里的马蹄印,分明告诉他,那恶人也曾来过。
还是填饱肚子吧,他这样想着,便从腰间摸出十个铜贝,进了一户村民家,请求换些吃食。互通姓氏以及宗族后,主人按礼数接待了他,并对他手里的青铜剑大加赞赏,但是很明显主人只认得青铜的珍贵,对剑的锋利、外型、长度却置之不理。韩际匆匆吃饭,不去理会主人的说话。主人也不相陪了,出门啧啧的瞅着韩际的马,忽然,念叨了声,“今天真是新鲜的很,一匹马还没走,一匹马又来,真是……”
韩际听了这话,哪里还顾吃饭,上前问道,“还有一匹马?是不是骑马的人扎着白头巾?”主人见他紧张的表情,弱弱的点了下头,“你找他呀,他正在村西古老大家吃饭呢。”韩际握着剑,就迈出门去。
韩际向西走去,转过街心的大梨树,果然见到一户人家门前栓着恶人的马。他拔剑在手,冲进那户人家,果然见到白巾恶人。那人昨晚被韩际踹断了肋骨,向古老大讨了些草药,刚喝半口药汤,忽然见到韩际到来,急忙躲到古老大身后。
韩际道:“主人得罪了,这人昨晚杀了棠邑李家村的人,我来拿他回去,请古老大给予方便。”
古老大回头瞪了那白巾人一眼,对韩际说道:“棠邑李家村?离这儿可远啊,不知是不是李豚兄弟的那个李家村?就算是李豚,他村里死了人,也不该仗剑进我家。你这后生,好大的胆子呀。”便在这时,村中许多青年赶来,有人手持木棍,有人端着柴刀,甚至有人搭起弓箭,将韩际围了起来。这些青年大都身法迅捷,木棍柴刀抵在韩际要害,让他一动不能动。
韩际见这阵势,心下不禁突突,但面不改色说;:“在下失礼,多有得罪,还望古老大海涵,主人不知这恶人杀害的正是我李豚叔的兄长。”
先前接待韩际那人,姓蒲,叫启园,这时从人群中走到古老大面前,低语了几句。古老大突然问韩际:“你是涉川子的义子韩际?”
“正是。”
古老大转身对白巾人说:“你去棠邑做什么,我不便多问,你沾了人家的血,人家在冲进了我的门,你看着办吧。”
韩际听了这话,心下大叫糟糕,以为这古老大让白巾恶人“办他”,白巾恶人不足为惧,但自己深陷重围,只好束手待宰。
那白巾人却知道古老大为人,他说这话,乃是下逐客令,这帮人既不希望自己死在这里,也不愿得罪那涉川子。
韩际见白巾人走过来,以为命不久矣。
第二章 采石仙人
当一个人直面死亡时,他总希望最亲近的人陪在身旁。韩际也是如此,但他此时想到的不是和他生活多年的亚父涉川子,而是木玉阳,——木家堡首领的侄女。韩际悲观的想法并没有维持多久。白巾人没有向他下手,围在韩际周围的年青人们也没有给他机会。他们围着韩际,不让白巾人靠近,但是白巾人出门,也不让韩际去追。直到白巾上马以后,他们才散开。
即便是这样,韩际对古老大仍表示了感谢。他牵过拴在蒲启园家的马,继续循着马蹄印追赶,路上还暗自庆幸捡回了一条命。
“棠邑有姓韩的家族吗?”古老大望着远去的韩际,自言自语说。
“没有。”
“就怕整个纪国都没姓韩的吧,”古老大继续说。
蒲启园做了详细的回答:“纪国与莒国边境倒有个韩氏部落,但那是从南方的越国迁过来的,族人嫌北方寒冷,就改做韩姓,不过他们肯定跟这个韩际不是一族,韩际明明是北方口音。”
韩际一路西追,来到一座大城前,城门赫然两个大字:营丘。
营丘是极其古老的名城。故老相传,营丘是帝高阳氏(即颛顼,五帝之一)所建。后来姜子牙因灭商有功被封于齐,便定都在营丘,他亲率营丘人打败莱国和纪国的袭扰,又扩建营丘城,才有现在的规模。直到几十年前,齐国国君才把都城迁至临淄。
韩际正感叹营丘的宏大规模,忽然看见数匹马组成的马队呼啸着从城墙根下奔驰而过。但见马上人人扎着白头巾,显然是白巾恶人的族人,但恶人却不在其内。马队并不进城,绕着城墙跑了三圈,引得城墙上的戍卒破口大骂,待要搭弓驱赶,马队径直向西奔去。韩际便紧跟其后,心想,那恶人必将跟这群人回合。如此跟随了十里,果然,在族人的召唤下,那白巾恶人现身了。韩际也不在隐藏,径直冲了过去,那白巾恶人闪避不及,被韩际一剑穿胸。其余族人见状哇哇大怒,纷纷向韩际冲来,韩际手握长剑,倒也不怕,铜剑连挥,刺伤两人,又将一人坐骑给刺瞎。白巾族人不敢靠近,有四人跳下马,从地上捡石子向韩际投掷。初时韩际倒能躲避飞来的石子,但后来白巾族人们转而瞄准了他的马,这让韩际慌张起来,一边躲避石子一边催马快逃。直逃进营丘城内,韩际方松了口气,原来,城门的戍卒并不让那帮白巾人进城,用弓箭把他们驱赶走了。
二
在李家村祖坟的众人面前,韩际不愿意提及这些狼狈的经历。他只说:“在营丘耽搁了。”却不说,他在营丘被白狄人,堵住了出口,达半个多月之久。他是从营丘人那里得知这些头扎白巾的人,就是白狄人。
李豚见韩际并无邀功之意,心下甚喜,命李犊兄弟三人一一向韩际下跪敬茶。韩际大感窘迫,李犊兄弟和自己年龄相仿,李犊比自己尚大了三岁。韩际见他向自己下跪,立即闪在一边。李豚将他硬生生的拉了过来,让他接过跪着的李犊敬来的茶。韩际却一动不动。李豚又拉了他一下,发现韩际目光直直的盯着前方,眼光里充满了怜悯。李豚顺着他的目光,发现了自己的哥哥,——那二十天前已经死去的李牛。李牛站在篝火边,全身缟素,皮肤发青,左手捂着小腹,右手抓了把灰烬,往自己已不再流血的太阳|穴上糊去,糊了又掉。李豚对这样的情景并不奇怪,他对韩际低声说:“际儿,不用怕,这是假象。”
“出来吧,陶大巫师!”李豚叫了声。
“不是陶大巫师,是陶大祭司,”东首有人走了过来,把一面镜子装进了怀里,说“哈哈哈,没吓坏你吧。”
“哼,你好大的胆,竟然拿李家村的亡灵跟我和韩际开玩笑,”李豚佯怒说。
“陶德不敢,”陶德指着韩际“只是这小娃儿不听亚父的话,让他请你上九青山,他倒在这里喝起茶来,害的我亲自跑一趟。”
李豚立即给韩际辩护,说:“我等正要去九青山啊。”
三
九青山上,宴席重摆,一如二十天前。不同的是上次有李牛在席,这次却是纪念他的。各部首领纷纷向李豚致哀,李豚赶忙答礼。这时,一阵阵抽泣声传入众人耳中。各人心想,逝者已入土多日,谁还在哭丧呢。
原来,涉川子忽然在席上哭了起来,这让在场的各人都惊诧失措。涉川子早年做过纪国的卿大夫,又是东夷出了名的武学宗师,可谓文武双全。后来他不做官,周游各处仙山,结交四方首领,影响力不可谓不广。他也多次出面,将许多棠邑人从战火中挽救出来。他是棠邑名副其实的精神领袖。
就是这样一位老辣的强人,竟流出了泪,让席上的人坐立不安,终于站了起来。
涉川子抹去老泪,说:“李牛的死,我是有责任的。”
李豚忙道:“先生从何说起呀。”
“际儿你说那是白狄人,是不是?”涉川子也站起身来。
韩际说:“是。”
“其实,我早就知道他是白狄人。白狄共六大部族,一部西迁融进西王母部落,一部迁到北方建立孤竹国,东迁的四部之中,鲜虞部最为强大,建立中山国。肥氏挺进中原,渐渐与华夏族融合。另外还有鼓氏和仇由部,那杀害李牛的便是仇由部人。”
陶德说:“先生果然见多识广,据说这仇由部人,无论老幼人人扎白头巾,先生必是从这白头巾,断出那人是白狄人”
涉川子道:“陶巫师不必为我辩护,这是我应当承担的罪过,该向李家村交代清楚。不过说来话长。际儿知道,我今年正月出了趟远门。”
韩际说:“亚父是参加黄帝的祭祀大典去了。”
“不错,”涉川子续道,“但是祭祀大典结束以后,我又去了伏牛山,本打算拜访采石仙人,走到了千丈岩,却被一群西戎来的宵小之徒围住,说是如果再往前走就要了我的老命……”
“呵呵,不知天高地厚,”陶德插嘴说。
“我一见这些西戎人,生怕他们加害采石仙人,便撇下这些人,赶紧上山。”涉川子被人围住,却仍想着别人安危,这种胆识当真少见,席间众人不禁流露钦佩的目光。
“哪知道为时已完,采石仙人已经被西戎人逼下了山崖。所幸的是,却在崖下被这仇由人所救。在仇由部落,我见了他最后一面,他说:‘我一生与石头打交道,其实是为了找寻各种仙石,最终落得破败一生,所幸找到了些异样的石头,藏在乱石洞里。这帮仇由人不怀好心,虽把我救活,但却想用我找到的石头图谋中原。呵呵,简直妄想。’我本打算把他从仇由部落里带出来,采石仙人向我伸了一脚。呵呵,真是卑鄙,仇由人竟然早已锁住采石仙人的双脚。仇由部,救人是假,和西戎争夺中原的宝贝才是真。”
陶德又插嘴说:“仇由这小小部落,图谋倒不小。”众人嫌他多话,不再理他。
涉川子续道:“我不想弃采石仙人不顾,踌躇之间,采石仙人忽然唤来仇由武士,将我赶了出去。我刚出仇由部,他就自杀了,咳,一代匠人啊,一代匠人就此殒命。我并没有去乱石洞,一是我不懂石头,二是生怕被人跟踪,泄漏石头的位置。出了这伏牛山,我便东来,刚进鲁国境内,才察觉有人跟踪。我一一打发之后,本想无碍了。不料一个月前,我在九青山又发现了这仇由人,我想,来就来吧,在九青山下,看你们还嚣张到哪里去。就因为我这一个不谨慎,纵容了他们,害的李牛老弟命丧黄泉。”
第三章 三酒疯子报信
一
李豚喟然叹息,说:“先生不必自责,这样的事难以预料,天意如此,哥哥命薄,又或者是我们家族该经历这样的坎坷。何况,你家际儿已除掉那仇由人,为李家村报了仇,我心里十分感激。”
他怕涉川先生自责,忙转移话题,顿了顿说:“不过,那日除了白巾人外,另外有一个蒙面的灰衣人,虽不曾加害我哥,但是不知他是什么来头,有何图谋。他可不像仇由人,莫非是西戎的奸细?”
“不,不是西戎人,”这时,熊邑司说,“日前,先生和我商议过此事,我也派人暗中查探,可是毫无头绪。便在昨日,我巡视棠邑,在街头见到了都城的祭酒司,心想此人不在国都服侍纪侯,跑到棠邑做什么,我便暗暗跟踪了他,谁知他进了熊二赌家,熊二赌不务正业大家都知道,祭酒司找这样的人做什么,去赌?又或者二赌欠了他钱?我当时本以为是些琐事,自己疑神疑鬼了,刚准备离开,那祭酒司熊二赌家出来了,我又躲到了树后。他刚走远,熊二赌鬼鬼祟祟的也出来了,穿的衣服就是灰色的,起初我还没注意他这衣服的颜色,等他用布蒙住脸,我心想这不就是那灰衣蒙面人吗。”
众人心想,没想到竟然是棠邑人。
熊邑司接着说:“我向先生请教了一下,先生告诉我在幕后的人是纪侯。”
熊邑司此言一出在场众人都惊诧万分,除了陶德是卫国人以外,这些都是纪国人,纪侯是他们的君主,竟遭到君主的监视,各人均感不安。
焦严说:“要不把熊二赌抓起来,审问一下,他要不说,就除掉这棠邑的败类。”
“虽然是败类,人家现在给纪侯做事,你们敢除他?”陶德接嘴说,“啊,我说,这纪侯派人监视你们,难道是怕你们造反。”
“陶巫师,说什么话呢,我们怎会造反?”木部首领驳斥说。
陶德笑道:“你们不反,私下里议什么事,不在山下商议,巴巴的跑到这山上来,不就是想图谋不轨么?”
这话激怒了木部首领,他本想侮辱几句陶德。这时,熊邑司接过话题说:“反叛之心,我们确实没有,棠邑人现在不说安居乐业吧,总是不怎么饥荒,春耕秋收,百姓们忙之不迭,哪有心思造反?”
陶德突然阴森森的说:“那要是为了私田呢?”他神色郑重起来,继续说:“如果纪侯要夺棠邑人的私田,或者压根不允许你们开私田,你们会怎样?”
席上诸人,都知道现在棠邑的富足,大多来自私田。陶德这话直问的他们哑口无言。
涉川子打破沉静说:“私田的事,棠邑人自会处理周到。不过我坚信,纪侯之所以派人监视我等,却是为了:齐国。”
齐纪两国,关系不和,是众所周知的。当年天子厉王主政的时候,烹杀了齐国国君哀公,据说就是上代的纪侯进了谗言。几十年来,齐纪两国一直相互顾忌。近些年来,齐国灭薄姑,占据黄河边的大量土地,又加上风调雨顺,国势渐强。而纪国却由于土地贫瘠,君主无能,臣子腐朽,始终积贫积弱。
涉川子说:“纪侯疑心很重,咱们棠邑又在这齐、纪、莱三国边境,生怕咱们去投齐,所以才派人监视,一旦有风吹草动,他就会调兵前来。不过,不用担心,咱们没有做不当的举动,任他监视去吧,他这是庸人自扰。”
二
有了涉川子这番话,众首领略略安心,又商议了半天,却不得要领,各自下山去了。唯有陶德是涉川子远邀来的客人,住在了山上。
众人到了山腰,忽听的背后有人叫喊,转过头只见韩际匆匆的朝这边过来。众人以为涉川先生又有新的指示,便驻足等候韩际。韩际走到众人面前说:“诸位叔叔伯伯,我来送大家一程。”说着脸红起来。
熊邑司最善察言观色,笑道:“你送我们是假,送你木伯伯才是真的吧。”
木部首领,大名是木正修,膝下无儿无女,不过为人慷慨正义,深受族人敬仰。木正修一听熊邑司这话,便知道是在暗说韩际跟他侄女木玉阳的关系暧昧,所以才以送众人的名义来送自己。不过对于韩际,他心底是十分喜欢的,韩际与玉阳交往的两年间,他多次想,这孩子前途无量,要是他能娶玉阳自己当然支持,不过最好的是他能入赘木家堡,替我带领木家堡的族人。当即说道:“熊邑司最爱挖苦人,际儿下山来送咱们,你还不识好歹。”
熊邑司大笑:“哈哈,韩际还没做你木家堡的女婿呢,你就着急护上了。”众人也跟着笑了出来,连李豚也不禁莞尔。
韩际一句话也不说,他和木玉阳的事,他从不感到忸怩,也不瞒着人。听他们说这些,韩际一笑了之。
如此说说笑笑到了山下,只见一个人一动不动的躺在大石台上。木正修忙借以转移话题:“今年也没闹灾荒,咋还有死人睡在地上。”说着便走了过去,其余人见到死人也走了过去。只见那人睁着眼,眼中无神,但却有均匀的呼吸。众人咦的一声,这不是木家堡的三酒疯子么。
木正修骂道:“这人最是无赖,跑到这里睁着眼睡觉。”说着便往三酒疯子腰间踢了两脚,那三酒疯醒来,见众首领围成一圈看着自己,忙一个打滚站了起来,拉着木正修胳膊,嚷道:“打起来了,打起来了,焦部跟棠邑姓刘的打起来了,咱们帮哪一个。”
“少胡咧咧,熊邑司、焦酋长都在这里,你挑拨啥呢,又在哪里喝的酒,醉倒在这跟死人似的!”木正修接连骂道
“没……没喝酒。”
“没喝酒你睡这儿干嘛。”
“他们打起来了,我来找您报信,跑累了,在这歇一歇,就睡着了。”
众人忙问怎么回事,只听三酒疯子说:“哦,对了。是这么回事,焦酋长的儿子焦平看上了李家村李首领的千金,棠邑刘掌柜的儿子刘阿靖喜欢上了李家村李首领的闺女,可是这个李家村李首领的千金就是李家村李首领的闺女,李家村李首领的闺女就是李家村李首领的千金……”
众人听他絮絮叨叨半天,才明白原委,原来是少年人争风吃醋,闹出了乱子。
三酒疯子继续说:“两人争执不下,就打了起来,后来两人不打了,都找来几百部人,在棠邑南郊准备厮杀呢。”
众人听到这里,虽知道三酒疯子的话不尽不实,但一想年轻人争强好胜,出了事,可不好办。
熊邑司小跑起来,说道:“咱们快赶过去。”各部首领也跟着向南跑去,不过,众首领年纪都以不小,跑起来紧张气氛大增,但速度却并不快。尤其焦部首领焦严,更要韩际搀着跑,焦严心急如焚说:“际儿,你先赶过去吧,跟我那兔崽子说,让他赶紧回家。”
“对对对,韩际你快去,别让阿靖给我惹事!”熊邑司说。
韩际说了声:“是!”展开轻功,便如一匹骏马,往棠邑绝尘而去。
第四章 喇叭甸的决斗
一
棠邑南郊有一大块场地,有个浪漫的名称叫喇叭甸。因为土地贫瘠不宜耕种,年年长满了喇叭花,成了棠邑的少男少女的幽会场所,因此他们私下里叫这里喇叭甸。
此时的喇叭甸,热闹非凡,却没有了往日的浪漫。焦平和刘阿靖各带族人相约到这里比武,更多的是凑热闹的好事之徒。焦平身后站着三四十人,个个身材魁梧,大多手持木棍石斧;刘阿靖这边人数偏少,但也有二十余名大汉,每人腰佩青铜剑。两班人马,蓄势待搏,只听焦平说:“刘大哥,你就别跟我争了,就你这又矮又瘦的模样,李姑娘是不会看上你的。”
那刘阿靖虽然瘦的见骨,较常人而言却不算矮,只不过焦平天生高的出奇,所以添油加醋的将刘阿靖的小小不足说成致命伤。
“长得高又有什么用,像根竹竿似的,刚才比武还不是输我两招么,有的人个头虽高,但是,能力呢,无能之辈还不是被人叫做傻大个,这样的人怎配的上李姑娘,你们说,是不是呀?”
刘阿靖反唇相讥,他背后的人大笑称是。
焦平怒道:“还好意思说,刚才要不是你背后偷袭,你能赢我?哼,少废话,要不咱们再练练。”说着亮出石斧,要跟刘阿靖动手。
刘阿靖心想,要是空手对打,我对你的确心存忌惮,但是你要用兵刃的话,哈哈,正是我耀武扬威的机会,我刚学的东华剑正好拿你试招。他冷笑着拔出青铜剑,左手捏个剑诀,右手长剑虚劈至地,说:“好,那就请赐教了。”
焦平双手挥舞石斧,向刘阿靖劈来,刘阿靖身一侧,挺剑刺焦平右心,迫使焦平不得不倒退。刘阿靖一招得手,刷刷两剑分刺焦平双臂。焦平一上来便轻敌了,见这两剑刺来,他赶紧小心应付,挥动斧柄将这两剑荡了开去。焦平这边一经沉稳,石斧舞动起来,刘阿靖感到压力陡增,每次斧剑相碰,手中长剑都有脱手的危险。两人又斗十余招,刘阿靖不敢用剑挡焦平的石斧,见石斧砍来,只好倒退矮身闪避,每次瞅空隙向焦平刺一两剑。
场中焦平连连进逼,眼看要将刘阿靖击败,焦部族人自是大感荣光,吆喝着助威。这边棠邑刘部人颇感脸上挂不住,又见焦平每劈一斧力道遒劲,似乎都能将刘阿靖剁成两半,各人心下又甚是担心,暗暗握紧剑柄,以防不策。
刘阿靖被焦平石斧逼得绕着场中倒退闪避,心下又羞又恼,可又不愿认输。眼见焦平又是一斧横扫过来,刘阿靖却不闪避,径直挺剑刺向焦平咽喉。场中所有人疾声惊呼,刘阿靖这招乃是拼死打法,他长剑虽然能刺入焦平喉咙,自己也不免被来势凶猛的石斧拦腰劈成两截。两部族人眼见二人要血溅当场,却来不及相救,正慌急间,场外突然闪进一个身影,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到刘阿靖身前,左手抓住了焦平的斧柄,右手推偏了刘阿靖长剑的去势。等众人定睛看时,只见九青山的韩际站在场中,把两样东西扔在了地上。这两样东西不是别的,正是焦平所使的石斧和刘阿靖用的青铜剑。
二
原来韩际奉焦严大酋长和熊邑司之命,前来劝解。他本以为两部人已经厮杀起来,暗想自己一人之力如何劝得动众人,但是路上仍是用上了家传轻功,以自己最快的速度奔驰过来。
等到了喇叭甸,见了看热闹围成一圈的人群,才知道并没有大规模的厮杀,等他刚进人群,见到刘阿靖拼命的打法,赶紧上前制止,趁机夺下了二人的兵器。
众人见二人无恙,都嘘了口气,正要向韩际夸奖喝彩。刘阿靖却不依不休,揉身扑向焦平,哐哐两拳打在焦平脸上。焦平被刚才刘阿靖的拼命一招,吓的魂飞魄散,这时被刘阿靖打了两下,方自回过神来,却也无心恋战,只是一味躲避。
韩际一手抓住刘阿靖,将他提了起来,大喝一声,交给刘部族人。刘部族人都想刘阿靖此时再上前厮打,有损刘部人的荣誉,都劝刘阿靖消消火。刘阿靖被韩际一喝的威势震慑住了,再也不敢放纵了。
焦平见刘阿靖不在追来,急忙向韩际致谢。这时一声清脆的声音传来“韩际哥哥!”焦平听这声音,原本粗犷的神态立即收敛。原来是李裳携着木玉阳,由棠邑熊邑司部下护卫而来。
韩际一个月不见木玉阳,心中不时想念,这时二人相见,韩际却只微微一笑。只听李裳说:“我今天玉阳姐,还有熊邑司的女儿小熊妹妹,本打算在棠邑城好好聚聚,哪知道这位焦平大哥,跟这位刘大哥,不分青红皂白打起架来,吓坏了熊妹妹,还误伤了玉阳姐,我们把熊妹妹送到她府上,又给玉阳姐姐包扎了伤口,本想休息一下静静心,又听说他们在城外打了起来,我跟玉阳姐就过来了。幸好际哥哥来主持大局,要不,真不知道这两个要闹到什么状况呢?”
她娓娓说了一通,丝毫不提自己的原因,更是把焦刘二人告了一状,让两人十分羞愧。李裳继续说:“你们不打架那最好不过了,要是再打架,以后每年李家村的勇士比赛,你们就别来参加了。”说完以后,向韩际等人道别,一个人回李家村去了。焦刘二人都要送她,却被她拒绝了。众人见这事,不了而了,也都各自散了。
韩际携了木玉阳的手,向喇叭甸深处慢慢走去。
“伤哪儿了?让我看看,”韩际说。
木玉阳伸出小臂,只见雪白的手腕上有一条细红的血痕,娇声说:“可疼死我了。”韩际见就这么点蹭伤,说:“哈哈,李裳那丫头把这点伤说的焦平和阿靖跟多大罪过似的。连我也被你俩唬住了。”
木玉阳也不再唠叨小小伤口,问韩际:“际哥哥,快跟我说说,这些日子你离开我那( 部落复兴 http://www.xlawen.org/kan/2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