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辣文小说 > 重生之我要做太子 > 重生之我要做太子 第 21 部分阅读

第 21 部分阅读

    里的打火机,帮他点燃了香烟。

    抽了口烟之后,边捍卫才又叹了口气说:“其实,我还有个考虑,原本是不方便对你说的。孩子,你知道么?现ω}在省里有多少人在等着,或者说在盼望着周伟顺死撑到底?如果他主动交代,那么省里肯定就会到此为止了,绝对不会继续追查下去,伟顺身上也的确就是个经济问题,加上这次的渎职罪。可是如果他拒不认罪,最终从碧波建筑那边打开缺口的话,你知道那将会是什么后果么?”

    石磊心里猛然一惊,似乎一瞬间明白了边捍卫的意思。

    “我和伟顺之间的关系,我固然想要在一定范围内保护他一下,但是我也希望可以保护其他的干部。伟顺这个人我太了解了,一旦他确定我和杨明书记都放弃了他,他百分百会选择交待其他问题,来争取出路的。而这,就是省里许多官员最希望看到的结果。为官这么多年,我和杨明书记自问可以问心无愧,至少我们所做的都是为了一方百姓。只是,在某些事情的处理上,在某些官员的位置上,我们也不敢就拍着胸脯说一切都没有问题。我不是怕伟顺不顾后果的撕咬会害得我在这把年纪丢了官帽,而是担心会影响到整个江东省的局势。不是我的话说的夸张,你这么聪明,可以好好想一想。”

    润扬已经地震了,当然这指的是政坛,而如果周伟顺下马之后反咬一口,会不会引起江东省政坛的地震,没有人知道。即便出不了大事,也会从某种程度上改变江东省政坛的格局,至少会给杨明书记的反对者们,找到一个很好的契机。为官这么多年,没有人敢说自己屁股下一定是完全干净的,就仿佛赵以达,他固然没有跟碧波建筑有任何的牵连,但是他的秘书王庆庆,却是主犯之一。这件事结束之后,赵以达不会因此丢掉官帽,但是他在润扬市委里原本的强势,必然会遭到极大的削弱。而随着周伟顺的力量被瓜分和瓦解的同时,石为先和张同训这个新的派系的成长就成为必然。石磊敢说石为先和张同训的粉墨登场只会是好事不会是坏事,可是他又怎么敢说周伟顺的事情如果真的影响到省里,杨明书记的权威被挑战之后,新崛起的派系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呢?

    这些本不是石磊或者石为先以及张同训需要考虑的事情,但是,作为边捍卫和杨明,他们必须步步为营。官场素来都是如履薄冰,举步维艰,面对官员的问题,保护某个官员的同时,也就是在保护他身后的那些官员以及受到他的荫护的官员,也更是在保护一方百姓。

    这话说的似乎有些牵强,但是细细想来,的确有道理。

    从前有个笑话,古代一个贪官到任某县担任县官,五年任期之中,将此县地皮挖低三尺,可见其贪到如何地步。五年之后,县官换任,全县百姓却大张旗鼓挽留此人,不肯让他走。有人问那些百姓缘由,百姓们说:“他已经让本县地皮薄了三尺,他也捞的差不多了,继续留任的话,所贪也必然有限。可是如果换个老爷,怕是本县的地皮又要薄下去三尺,这么五年五年更换下去,怕是这地皮迟早要被挖穿的。”

    虽然这只是个笑话,但是也从某种程度上传达了官场上的一些隐性规则。

    ·

    ·

    第八十三章【不奖不罚】

    ··

    请把推荐票投给我,多谢,鞠躬!

    ··

    政府和党委之间,形成派系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争斗,这是保持地方权力不过于集中的一个手段,同时也会形成相互之间的监督,对于老百姓不敢说有益无害,但是始终是利大于弊。

    这是一种平衡。

    斗争如果过于激烈,会让官员无心施政,只纠缠于政治角逐,老百姓就会民不聊生。而如果没有了斗争,一言堂之下,更是会让官员一手遮天,地方上任何问题都不会被曝露出来。这两种情况都不是上级领导部门需要的。

    润扬就属于这种情况,周伟顺和赵以达之间的斗争激烈了些,张同训和石为先就是作为平衡双方的妙招而插放进来的。

    而周伟顺的下马,必然会牵连到省里。作为培养周伟顺的杨明和边捍卫这个派系,显然就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冲击。如果周伟顺主动交代,不牵连出任何其他问题,杨明的对手派系也没有太多的机会可乘,这件事会慢慢的趋于平静。但是如果周伟顺的事情牵连过广的话,就会给省里另一个派系极好的机会,借以向杨明的派系发动强势的进攻。

    不管是润扬还是江东省,政坛其实一直都是保持着一个微妙平衡的。而如果因为周伟顺的事情使得杨明这个派系话语权减轻,势必就会导致另一派的话语权加重,此消彼长之下,怕是江东省的政坛就会失去原先那种微妙平衡。

    往严重了说,周伟顺这只小蝴蝶会引发江东政坛的大型飓风,往轻了说,也会影响到杨明和边捍卫等人的个人权威。

    ……

    石磊已经不敢再继续往下想了,他再一次的被迫承认,从商的那一套他或许驾轻就熟,但是官场这一套,他还是太过于稚嫩了。哪怕他在那一世接触的都是太子|党、大衙内,也依旧没有真正体会到政治斗争的残酷。

    政治斗争最可怕的一点就在于,它不像商业计划那样可以全盘操控,只要把握住足够的要素,就算失败也不会一蹶不振。而政治斗争却是没有固定套路的,无法模仿,无法学习,任何一步都必须考虑到前后数十步可能产生的后果,也难怪有人说,想要当官,在遇到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首先要想的不是这件事能创造什么财富,能带来什么好处,而是万一失败,能不能避免自己的责任。趋利避害这个词,在官场上被发挥到极致。

    “我想我明白您的意思了……”石磊终于从沉思之中抬起头来,“但是我还是要很抱歉的告诉您,我不会去帮您劝周伟顺,而且,我也不认为他这种……我真不想当着您的面说出这个词……他这种人渣,会听我的劝。”

    顿了顿,石磊又说:“不过,我可以去见一见周伟顺,如果您能安排的话。但是,我也有个要求,我和周伟顺之间的话不能记录,不允许旁听,即便是您也不行。”

    边捍卫不解:“既然你不打算劝他主动交代,那你去见他做什么?”

    “他差点儿害得我父亲死在爆炸现场啊,我去骂骂他不行么?”

    对于边捍卫来说,石磊那天究竟跟周伟顺谈了些什么一直都是个迷。而在调查组其他人的眼中,周伟顺就仿佛突然间精神崩溃,整个人都陷入了一种痴痴傻傻的状态之中。调查组是不知道石磊和周伟顺的面谈的,这只有边捍卫知道,或者说还有省委书记杨明知道。但是他们完全无法得知石磊究竟对周伟顺说了些什么,居然会让周伟顺变成那副仿佛三魂去了两魂的模样。

    幸好这种痴傻并没有影响到周伟顺交待案情,石磊离开润扬宾馆之后,周伟顺就将自己这些年与刘凯之间的权钱交易悉数交待,巨细无遗,让调查组再没费半点气力。

    只是有一点颇为奇怪,由于周伟顺的主动交代,调查组准备向省纪委和省检察院申请关于周伟顺有自首事实的从宽处理的时候,周伟顺自己却对此断然拒绝,摆出一副只求一死的态度。而省里诸多期待着润扬事件能够掀起点儿风浪的人士,显然也只能落得一个失望的结局,在交待了跟自己有关的所有经济问题之后,周伟顺就此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再传出来。

    边捍卫极其不解,数次找石磊询问他与周伟顺的谈话内容,石磊都只是简单的说上一句,“我不过对他说了一些真实的不能再真实的实话而已”,就再也没有任何回答了。边捍卫总不能揪住这事儿不放,事实上石磊已经帮了他的大忙,不管周伟顺自己是否持反对态度,他的主动交代还是会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而周伟顺的闭口不言,也极大程度的保全了江东省政坛的局面稳定,没有人因为周伟顺事件而受到牵连,仅仅是在省内多了几个流言而已。这些流言,会很快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无痕。

    周伟顺把所有事情交代清楚之后,赵以达自然就被解除了双规,重新回到润扬市市委书记的位置上,只是在党内有一个通报批评,批评的主要方向还是放在赵以达违规使用秘书上。按照原则,领导秘书的任期只有三年,在正常情况下是不允许领导秘书跟随领导岗位的调整而调整的。王庆庆却跟随赵以达超过十年,这虽然在地方上算不得什么要紧的事情,正常情况下也不会有人盯着这种事情去说三道四。但是由于王庆庆和周伟顺以及碧波建筑的勾结,省里用赵以达的党内通报批评决定,做出了对于此事最为“恰当”的处理。同时也在省委内参上撰文,严厉批评了地方领导携秘书换岗的不正之风,用王庆庆的事实书写了一部血与泪的教训,始终也就是走走形式罢了。

    只是了解赵以达的人能够看得出来,双规虽然解除了,党内通报批评也实在算不得什么太重的惩罚,可是赵以达回到市委之后,却显然憔悴了许多,一贯的强势也没有了往日之风,倒像是一个已然雄心全无只想在市委书记这个位置上混到退休的寻常干部。

    王庆庆作为市委书记大秘,受贿金额也达到百万之巨,幸而赃款悉数交清,且有主动投案自首并且指证其他犯罪嫌疑人提供了重要证据的立功表现,仅仅被判处了五年的有期徒刑,缓期两年执行。这也就意味着王庆庆几乎躲过了牢狱之灾,只是恐怕再也不会有以往市委书记大秘的风光了。

    王汉只是知情不报,并没有涉案事实,而且对于一个将要退休的老人,省委也不会去追究什么。最终王汉只是提前辞去了润扬市政法委书记一职,保留市人大副主任的闲职,等着几年以后彻底退休。

    而作为这起重大事故之中被挖掘出来的党的蛀虫——前润扬市市长周伟顺,最终的结局是被判处十八年有期徒刑,这还是考虑到周伟顺主动交代犯罪事实之后从轻判处的结果。如果他顽抗到底,结局恐怕会跟刘凯一样——没收全部非法所得(其实也就等于把整个碧波建筑没收了),由于贿赂官员、违规招标等等一系列的罪名并立,最终被判处无期徒刑,基本上这辈子没机会再见到监狱之外的太阳了。

    其他涉案人员各有不同的惩罚,在省里暗示过不宜过度追究的指示之后,虽然谈不上是草草收场,但是也并没有把更多的人投入监狱。基本上这件事就算是到此为止了。

    作为本次事件之中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张同训,自然也就提前接任市政法委书记一职,顺利入主润扬市市委常委名单,算是真正的步入了润扬市最高权力中心。

    但是让知情人略微有些不解的是此事之中另一个有抢眼表现的石为先,省里竟然没有对他的工作职责进行任何调整,甚至于上上下下都似乎在刻意的回避着石为先这个名字,几次的嘉奖之中,都没有提到石为先,颇让一部分人感觉到不解。

    ·

    ·

    第八十四章【最终得益者】

    ··

    这是公众章节的最后一章了,今天半夜十二点,就要开始上架销售。

    到目前为止,节奏不算太快,但是应该没有什么水分,如果我亲爱的读者们觉得没有意料当中那么好看,也是因为一个大故事的前期需要大量的铺垫的缘故。接下来,应该会越来越好看的。

    会有一个单章的上架感言,在那里再跟大家聊。这时候就不多说了。希望半夜上架了之后,大家能多多支持这本书吧,作者也要养家糊口啊,而你们的订阅就是作者所能获得的一切。

    不管如何,多谢一直以来的支持,多谢,鞠躬,下台。

    ··

    不少人开始猜测,张同训的升职本就算是分内之举,只不过时间稍有提前罢了。周伟顺的案子也是他的职责所在,况且省里一早做出指示,让张同训单独侦查。可是石为先在案发之后,也一直主张彻查到底,并且有越权侦查的事实。此举可能得罪了省里某位大佬,毕竟周伟顺是他们培养起来的干部,而石为先不过是个从部里的企业空降到润扬的干部,在本地以及省里都毫无根基可言。是以省委领导虽然不方便对石为先的所作所为表示任何不满,却在事后将其打入冷宫,恐怕石为先的政治前途也就到此为止了。

    但是又有一个让许多官员议论纷纷的话题,那就是周伟顺交待所有受贿事实之后,其相应的所有职务自然就都被解除,按照常理省里应该很快确定一个代理市长的人选,本该在张同训接任市政法委书记的同时也有人荣登市长宝座,哪怕这个市长之前还要加上一个代字。众望所归的人选自然是润扬市常务副市长宁报斌,他自己也踌躇满志准备接任市长一职了。可是问题就出在这儿,张同训得到了一纸委任状之后,宁报斌却并未能获得他意想之中的代市长委任状,省委只是做出一个批示,让宁报斌代为主持润扬市政府的全面工作。

    这就让许多人极为不解了,要知道,代为主持全面工作和代市长是两码事。虽然说代市长头上的代字也有可能摘不掉,但是代为主持全面工作,几乎算是宣判了宁报斌没有可能接任这个市长一职。省里究竟想要做出什么样子的调整,他们为何会把这个市长的位置空着,是从其他的副市长里有了人选,还是省里准备从其他地方调来一名市长?

    就连新任的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兼市公安局局长张同训,对此也是极为不解。在调查组做扫尾工作,组长边捍卫和副组长徐丰年准备提前返回省城的时候,作为张同训真正的直管领导的省公安厅厅长徐丰年,就曾明示他很快就能得到委任状,并且含蓄的暗示他恐怕润扬的政局会有一定的调整。那时,张同训的猜测是常务副市长宁报斌升任市长一职,而在本案之中有杰出表现且担任副市长以来一直兢兢业业的石为先,十有八九要接任常务副市长一职。这才是比较理想也比较正常的一个结局。

    可是石为先甚至于没有得到来自于省城的嘉奖不谈,宁报斌居然也没能得到代市长的位置,这就实在让张同训一头雾水了。

    倒是石为先自己对此显得云淡风轻的,既不理会外界关于省委将其打入冷宫的流言,也没有对省委居然连一次口头嘉奖也没有下达表示任何不满,只是一如既往的进行着自己分内的工作。倒是赵以达虽然显然没有了以往的强势作风,却还是顾及到了这一点,找石为先单独进行了一次谈话,对他进行了一系列的安慰。

    这在外人看来根本代表不了什么,石为先是市政府的人,而赵以达主管的是市委,如果石为先是常委还好说,他只不过是排名最末的副市长,赵以达也不存在对于石为先的拉拢任何。当然,也不乏有善于钻营和猜测心重的人,会觉得赵以达此举是在向明显与石为先站在绝对统一战线上的张同训示好,即便石为先没有常委票,但是张同训却几乎可以代表两票,他身后还有军分区的一票。

    经过这次的事件之后,张同训和石为先身上显然被烙上了相同的烙印,谁也不会怀疑他们之间的同盟关系。如果不是省委对于石为先的态度过于暧昧不清,许多人甚至猜测过张同训和石为先以及军分区将会组成润扬市一个新的权力派系,不少中下层的官员,尤其是原属于周伟顺派系的官员,甚至已经想好如何向张同训和石为先靠拢了。但是石为先的原地踏步,使得这些官员也仅仅是在张同训接任政法委书记之后不断的上门拜访。

    石磊当然是知道其间内幕的,他很清楚省里究竟是如何打算,杨明和边捍卫,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都将会把石为先提拔到市长的位置上来。但是,一个排名最末的副市长,又是个在润扬几乎毫无根基的空降干部,想要令其立刻步入润扬政坛的绝对中心,是需要一定的步骤的。不管如何,省里都需要为石为先的晋升做出一定的铺垫。

    石磊坚信,用不了一个月,那些自以为领悟了省里意图觉得省委有领导对石为先不满将其打入冷宫的官员,就会跌破眼镜乃至于后悔不迭,因为石为先必将成为润扬市的代市长。

    但是,再如何扑朔迷离的局面之下,也总会有那么一两个清醒之人。此刻已经去了人大养老的老政法委书记王汉,显然就是这里头的聪明人。唯有他,看出省里之所以没有让宁报斌升任代市长的弦外之音,甚至于去暗示了一些自己亲近或者提拔起来的官员,让他们在省里对石为先不动声色的时候,提前接触石为先。

    有了领路人,也自然就有人很快反应了过来,而石磊在省城的一些事情,以及他被边捍卫召回润扬的事情也并不是密不透风的。官员里总是不乏善于揣摩上级意图之人,于是在冷宫一说流传数日之后,又开始有一股新的传言在官员之间悄然弥漫开来。那就是石为先这个空降干部恐怕将会是周伟顺事件的最终得益者,甚至于一种近似于阴谋论的论调,也开始流传。有人开始认为石为先两年前的空降,本就是为了今天做准备,否则一个企业主管技术的副厂长,又怎么会被放到政坛里来蹚浑水,甚至于有人觉得接任市长,才不过是石为先刚刚起步而已,石为先恐怕并不是没有根基毫无背景,而是他的背景不仅于省里,而是直挂中央。

    反正只要有政治的地方就不乏各种猜测,中下层的官员尤其有大把的时间不断的揣摩上级意图,常务副市长宁报斌代为主持全面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润扬的政坛格局,可谓是乱成一锅粥。相反处于这些纷扰传言漩涡中心的石为先,却宛如老僧入定,古井不波的,根本对这些风言风语不予理会。就连张同训跑来找他商量和询问的时候,石为先也是淡然处之,只是说与其花费时间去揣摩上边的意图,倒是不如把周伟顺和碧波建筑留下的烂摊子处理好,毕竟仲后公园的游乐场改建工程,现在已然成为半吊子工程,进行下去就要重新招标,而不进行下去就无法对市民交待。

    整理了所有的材料,做足了充分的准备之后,石为先请示了代为主持全面工作的常务副市长宁报斌,以及之前一力推行游乐场工程的市委书记赵以达,终于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仲后公园游乐场工程的二次招标。

    这次的招标在石为先的主持之下尤其的公开和透明,没有任何人能够质疑这次招标的公平性,最终省城的一家合资企业,获得了标书。这个企业显然比原先的碧波建筑更加具备资质,昆州市的昆州乐园项目,就是他们承建的。

    等到仲后公园游乐场的项目再度开工之后,周围的居民也明显感觉到了这次的施工单位跟碧波建筑的截然不同。虽然依旧有一定程度的噪音等等,但是他们再也不会有半夜施工,也不会有大量的粉尘以及建筑垃圾污染,将施工给周围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减到了最低。甚至因为某些人的悄然鼓动,再加上碧波建筑垮台内幕的少许曝光,让仲后公园附近居民区的居委会和街道办,联合了超过一千户的居民签名,给石为先的办公室送来了一面锦旗。

    这种形式大于内容的东西虽然代表不了什么,但是却也让一部分敏感的官员看到了石为先似乎在逐步的获得润扬市的群众基础。又随着市里的媒体乃至于省里的媒体对于此事的报导,尤其是省里的扬江晚报甚至于提到了周伟顺以及碧波建筑事件当中,石为先是润扬市市政府领导里最为坚持一查到底的官员,再加上对于石为先在当日仲后公园山体坍塌事件当中的表现的渲染,一时之间,石为先竟然在局部范围内,获得了一个“亲民市长”的称号。

    看到这些似是而非的报导,石为先大摇其头,第一反应就是拿起电话拨通了又回到省城吴东的石磊的手机。

    “这些事情是不是都是你搞出来的?”石为先劈头就问。经过石磊被边捍卫召回润扬,并且很快周伟顺案就出现了重大突破,石磊也不得不对石为先承认了自己在省城接触到了边捍卫的事情。

    当然石磊不会提到自己跟联通的合作,他不想吓到自己的父亲,他只是借口张一松的发小王大齐王小齐兄弟,以及风家,让他有机会认识了边捍卫。

    ·

    ·

    第八十五章【销售翻番】(上架果断求月票!)

    第八十五章【销售翻番】(上架果断求月票!)

    。。

    新书上架,求月票

    。。

    石磊接到电话的时候,正忙着给如今加入吴东高校联盟的十三间大学以及联通销售部门参与到本次营销活动中的成员们开会呢,主要是用他领先这个时代二十年的营销策略去安排即将全面铺开的寻呼机校园行活动。本次活动的名称,石磊很无耻的使用了原本应该在数年之后由移动在手机业务里推出的“动感地带”的名称。

    “啊?什么事情啊?”

    石为先沉声说:“你少给我装糊涂,仲后公园那边的居委会和街道联合送来的锦旗,还有省城那些事,你敢说不是你鼓捣出来的?”

    石磊越听越迷糊,要说居委会和街道那边,的确是石磊在里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还借用了蒋伯生老爷子在街道上的影响力,鼓动了不少人。但是省城这边有什么事情,石磊真的是完全不知道。

    “那个锦旗算是跟我有点儿关系,您还记得蒋老爷子吧?就是那天指出化粪池的那个老爷子,他帮的忙,我这不是想给您在群众里头造点儿势么。可是什么省城这边,我是真不知道啊老爸,你别把你儿子看的太高了行不行,我承认,我的确比同龄人聪明一些,思维也缜密一些,但是我到哪儿去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影响到省城什么事情啊。话说老爸,到底什么事儿啊?”

    石为先把省城媒体以及润扬媒体的一些出乎意料的报导跟石磊简略的说了说,然后犹自不信的说:“真的不是你?”

    “我要是有那个本事,恐怕我爹就该是省长,而不是一个小小的副市长了。”石磊其实已经明白了这里头的关窍,这显然是出自于边捍卫,或者说是杨明的授意,总是要折腾点儿动静出来的。

    石为先想了想,哑然失笑,主要是因为他看得出来仲后公园附近的居委会和街道之所以会搞出那些名堂来,十有八|九是石磊搞了什么小花招,尤其是石磊在润扬的那几天,可是没少往仲后公园跑。而他中途又回来过两回润扬,也似乎时不时的会跑到仲后公园那边去。基于这一点,石为先才会觉得媒体方面的事情也都是石磊折腾出来的。这些天那些媒体的电话和来访已经把石为先弄得焦头烂额了,秘书挡驾都挡不住,所以石为先也有点儿昏头。

    现在听石磊这么一说,倒是也觉得自己糊涂了,挂上电话之后,石为先坐在办公室里,第一次开始仔细的思考,省里究竟在下一盘什么样子的棋。

    这算是石为先担任地方官员以来,第一次真正的揣摩上级领导的意图,在此之前,他还真是只想过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就好了。

    综合最近诸多的流言,石为先本身也是极为聪明的人,只是很少把这份聪明用在揣摩上意中而已。很快他也摸索出近乎真相的结果,他第一次感觉到,恐怕省里真的是打算把他扶到润扬市市长的位置上去。

    大致得出这样的结论之后,石为先并没有感觉到太多的欣喜,反倒是对于未来有些忧心忡忡。毕竟没有基础,也没有太多的从政经验,他唯一可以凭靠的,便是自己在润扬有目前还算不错的口碑,以及上上下下表面上看来还算融洽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有张同训这个常委的支持。但是即便如此,他也觉得自己真要是坐上市长的宝座,将会面临重重的阻力,尤其是踌躇满志却未能得到市长这个位置的常务副市长宁报斌,石为先不用想都知道,今后工作中最大的阻力就将是来自于这个人。而且,虽然最近显得有些萧索,但是依旧势力庞大的市委书记赵以达,石为先开始了更多的思考……

    而此刻的石磊,又投入到给那些将会负责第一线销售的学生以及联通销售人员的营销培训当中去。

    他能够负责起这项工作,在石磊自己看来是极为轻而易举的事情。虽然他在那一世的专长也不是营销,但是面临落后了自己二十年的营销思维,石磊还是拥有无比强大的信心。随便拿点儿数年之后的营销手段,都能忽悠的这帮人无地自容吧。而事实上别说那些本不懂营销为何物的学生会干部们,就算是联通销售部那帮自诩为营销精英的家伙,在最初的不以为然之后,也对石磊提出的几个营销策略感觉到由衷的佩服。

    97年的时候,虽然国内的娱乐环境远比不上之后,但是也不乏一些地下摇滚乐队,以及许多开始接触到街舞的青少年。石磊提出在各大高校的销售现场,用地下乐队以及那些粗糙的街舞团队来吸引大学生的目光,从而从踏进校园的第一步,就给予那些学生乃至于学校教职员工极大的震撼,对于销售的前期宣传,效果绝对是盛况空前的。

    最关键的是,石磊抓住了这些地下乐队以及街舞团体根本没有演出机会的事实,仅仅用极低的代价——盒饭、饮料以及每人一台寻呼机,无现金报酬——就把这些能够极大促进现场气氛的小团体给牢牢的笼络到了身边。一份为期半年的合同,每周两到三次的表演机会,再加上在联通销售部门眼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成本,就是这些小团体得到的一切。而石磊,或者说参与本次营销的所有人员,得到的却是一个空前热闹并且新潮的现场,每每表演还没开始,小小的舞台周围就已经人满为患。表演过后,再加上对于“动感地带”校园行活动的其他宣传手段,销售成果几乎让所有人喜出望外。

    原本石磊对于八月下旬开始的销售,其预期大约是两万台左右,可是他们很快就发现低估了大学生们对于通讯工具的需求程度,短短五天就已经达到了原先对于整个八月下旬销售的预期。等到八月结束,九月一日统计出整个八月的销售成绩的时候,即便是石磊,也觉得手里这份成绩单颇有些沉甸甸的。

    至于方自达,更是笑逐颜开,俨然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向平京的总部递交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这种模式的销售的计划书,按照这种势头进行下去,恐怕他们最初认为江东省十万台的销量,能够实现翻番。

    当前全国寻呼市场的老大依旧是无可争议的国信,96年全国新增1300万寻呼用户,国信就占走了一半,而后中北寻呼又占去接近二成的数量,剩下的才是全国其他数十家寻呼台销售数量。联通寻呼网正式运营以来,已经在其所在省份,从已经被瓜分的市场里强行攻陷了无数壁垒,虽然在97年已经从原先默默无闻的小寻呼台发展为国信之外的第二大巨头,俨然有在全国范围内超过中北寻呼的迹象,但是前七个月的销量也不过只有三百多万台而已。而在江东省,联通的寻呼销量不过三十万台,平均每个月四万余台。

    由于石磊跟方自达的合作,直接让江东联通在八月的销量顺利实现翻番,总计达到了九万台,其中“动感地带”校园行计划的销量就占了45%。短期利润被降低,但是八月新市场占有率陡然跃居全国第一的江东联通,相信用不了几天,就将成为业界的一个新标杆。

    面对如此喜人的成绩,方自达又怎么可能不坐在办公室里翘着二郎腿,等待平京总部的嘉奖呢?

    这个结果倒是让原本以为自己已经准备充分的何采蓝颇为手忙脚乱了一阵子,销售情况的火爆直接导致波导新建的流水线根本来不及完成销售的需求,幸好石磊在第一天的销售数据出来之后,在半夜里给何采蓝打去了电话,让他做好流水线轮轴转的准备。增加流水线是不现实的,毕竟这种火爆的销售局面会随着九月结束之后就逐渐的趋于平稳,但是紧急安排工人三班倒,波导方面却没有太大的问题。

    即便如此,销售到了第七天的时候,还是把波导前期准备的库存全部消耗一空,最终波导高层紧急商量对策,其决定是去其他小型的寻呼机生产厂商手里大肆收购电子元件,波导本身则倾力生产外壳等部件,再从当地寻找了两家小工厂进行组装,也顾不得技术外泄了。

    九月一日,何采蓝手里拿着八月的销售统计,开着车赶往吴东。早晨公司里开的碰头会上,董事长不遗余力的把何采蓝猛夸了一通。虽然这批寻呼机可能是他们生产的所有型号的寻呼机里利润最低的,但是却也是为他们将来的品牌扩张做出最大贡献的。要知道,97年的前七个月,波导的销售量也不过十几万台,平均每个月不足三万台。而一个八月,就实现了六万台的销量。其中两万台左右是全国销量,而剩余四万台则是江东省一个省的销量。很明显,能够得到这样的数据,何采蓝功不可没。

    原以为自己到了吴东,石磊和方自达就会立刻跟自己一同庆祝这意料之中却又显然超出预期的成绩,可是何采蓝万万没想到,石磊接到他的电话之后,只是告诉他,今天没工夫应酬他,就直接挂断了电话。

    。

    。

    第八十六章【办公场地】(求月票!)

    第八十六章【办公场地】(求月票!)

    。。

    再更新一章,偶要去睡觉了,兄弟姐妹们把月票顶起来吧推荐票也别忘了投,多谢。鞠躬,下台。

    白天还会有更新的

    。。

    感觉到自己颇有些剃头挑子一头热的何采蓝,只得直奔联通寻找方自达,方自达倒是一见到他就跟他热情拥抱了一下,这次的销售计划,虽然石磊从一个一穷二白不名一文的学生即将一跃跨入百万富翁的行列,但是真正得益最大的,却显然还是江东联通以及波导。这种火爆的销售之下,对于联通以及波导品牌影响力的扩张,绝非一点点利润可以比拟的。

    听说石磊没工夫应酬他们,方自达也感觉很是奇怪,拨通了石磊的电话却得到同样的答复。甚至于石磊颇有些不耐烦的说道:“方总,我知道你跟蓝采和在一起,可是我都说了今儿真没空应酬你们俩,你们自己玩儿行不?我这儿忙的头都大了。”说完,极度蛮横的挂断了电话,方自达愣了半天,才对何采蓝说了一句,“这小子居然敢挂我电话”

    何采蓝不无揶揄的嘲笑方自达:“要不然方总扣下他的提成?”

    石磊这会儿正在位于吴淮河以西的一个新兴社区——龙江社区——的某幢大厦之中,锱铢必较的跟一个业主商谈他未来的办公地址的事情。

    不过,在挂断来自方自达的电话之后,石磊也手握电话稍稍走了一会儿神。

    在润扬只呆了不到一星期,石磊就又跑回了吴东,原以为不需要自己去管理的销售业务,却也依旧因为他对于销售人员的陈旧推广方案不满而被他亲手抓了起来。整个八月,石磊几乎没有休息一天,不是给那帮销售人员做营销培训,就是忙于寻找办公地址,以及跟蒋风约商议未来公司的走向等等。

    少不得还得应酬秦介以及风森林那帮家伙,尤其是风森林,石磊一定要牢牢抓住,公司下一步的发展说句不好听的将会与风森林建立直接的关系。

    早晨也看到了八月的销售统计,石磊虽然也喜出望外,但是并没有太过于关注。这处办公地点各方面都符合石磊的需求,尤其是业主在石磊的建议之下,口气有些松动,让石磊看到由业主对其名下房产进行装修的可能。虽然这必将导致坐落在龙江这个目前还稳居城乡结合部的办公地址的租金上涨到和新街口地区相差无几的地步,但是却可以节约石磊大笔的资金,等于让石磊找到了一个装修分期付款的机会。

    连续接到何采蓝和方自达的电话,石磊似乎才意识到,自己依旧延续了那一世的思维,对于区区四万台寻呼机的销量根本不屑一顾,但是在这一世,却是石磊从商的路径之上,极为坚实的一步。

    想到这些时候,石磊也陡然发现,鎏金似火的八月,已经悄然过去了……

    97年的时候,由于国内的商品房市场还处于外销、内销分居两地的局面之下,大多数的企业依旧采取着分房的旧规,房市清冷异常。不过写字楼的租金却显然已经开始有升温之势,尤其是占据了一个城市主要商圈的写字楼群。

    石磊如今手里的资金不算丰厚,哪怕已经得知销售状况超出自己预计许多,他也不得不把每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省一点儿算一点儿。现在精打细算,一年以后一定就会得到更为丰厚的回报,石磊宁愿起步的时候艰难一点儿,也不希望公司发展到需要极力扩张的阶段之后,再因为资金的问题而受到掣肘。

    如今吴东新街口以及鼓楼这种已然接近成形的CBD商圈,写字楼的租金已经开始走进上扬通道,而且石磊一贯不喜欢把公司放在人头密集的地区。利用重生的眼光之便,石磊把目光投向了十年之后将会形成一个全新的CBD商圈的河西龙江地区。

    事实上这里虽然依旧显得空旷和清冷,周围除了新建起不到三年的草场门大桥,以及95年才竣工落成的龙江体育馆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值得一书的建筑。如果愿意的话,步行向西不用一公里,就会看到大片荒废了的农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这里的农民早就拿到了城镇户口,纷纷进城打工,致使大片的农田在静静等待着城市经营者们的进驻,随时等候地皮的拍卖以及新建工程。

    对于石磊将未来的办公地址设计在这一片,蒋风约第一个提出了不满。但是石磊一番巧舌如簧,蒋风约只能无奈的败退,就连抛出自己小辣椒的杀手锏也毫无用处,在需要的时候,石磊完全做到了八风不动。

    而今天务必要拿下的这层楼,就是石磊经过几乎一个月的考察之后,最终选定的地方。倒不是说没有更好的位置,而是因为这里的业主几乎已经同意了由他来对这层楼进行装修,石磊必须一鼓作气拿下这个业主。

    当然,排除装修的问题,石磊也必须在一两天之内就把办公地址敲定,因为今天就是九月一日,而明天,九月二日就是吴东大学报名的时间,预计九月五日,石磊就该随着学校的辅导员,一起去参加大一新生都要面临的为期半个月的军训。

    这是一幢位于龙江体育馆侧面的四层小楼,原先属于一个粮油公司,因为改制的关系,被划给了一家私人企业。室内使用面积大约在八百平方左右,上边三层都是那家私人企业自己在使用,唯有原本作为门市部的一楼,一直空着。

    倒也不怪这家公司浪费资源,他们需要的是二三十平方一间的小办公室,二到四层都可以直接使用,唯有这个一楼,整个儿就仿佛一个大仓库的模样,除了几根大柱子,完全没有墙体的分割,也难怪他们自己不用了。

    这个地段,加上特殊的格局,想要租出去几乎就只有继续作为门市或者作为仓库使用,但是这显然会对楼上的公司造成极其不便的影响,是以这家公司得到这处房产一年多来,一直都将一楼空置。

    石磊主动找上门来,希望租下一楼作为办公场地,物业的持有者自然表示极度的欢迎。但是问题就出在石磊目前的资金不足,而即便手头有足够的资金他也更愿意将其投入到运营当中去,而不是放在装修这种事情上。因此双方因为这个问题,纠缠了许多天,石磊力求在今天必须拿下。

    不过显然这家公司的老板,那个名为江树的海归已经有了松口的迹象,石磊早晨应邀过来之后,两人纠缠的主要方向已经从谁来负责装修转变到了由江树装修之后,石磊的租金究竟支付多少的问题上。

    原本对于一楼这个八百平方左右的办公( 重生之我要做太子 http://www.xlawen.org/kan/2259/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