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辣文小说 > 重生之我要做太子 > 重生之我要做太子 第 232 部分阅读

第 232 部分阅读

    应该知道,之所以原则上同意你们集团的这个项目,这是中央的信任,是国务府领导对于你们集团这些年来做出的贡献的一种肯定。”

    石磊笑了笑,他当然也知道这件事不可能这么结束,中央有了这样的想法,怎么都不可能轻易放弃,甚至于这也算是政治任务了,这是必须完成的。所以,石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晁叔说的这些我都明白,对于中央的信任和肯定,我们集团上下也是非常受鼓舞的。中央和国务府的态度我们也都能看的见,这段时间因为受到中央和国务府的肯定,我们集团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都高了不少……”石磊这就是在拍马屁了,不过人就是这样,不管在任何时候,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哪怕对方明知道你在拍马屁,心里还是很受用的。

    “关于晁叔说的这个世界范围内的创新问题,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首先呢,我并不觉得民营企业和政府之间的这种合作城市基建开发是什么创新之举,且不提西方发达国家经常会有民间资本注入到道路的修建上,甚至于铁路交通航运交通,这些,很多都是由民营企业完成的。甚至于在二十世纪初,铁路、轮船乃至飞机这些交通设施,几乎都是民间资本在运作,政府只是起到监督和规划的作用。即便是在国内,其实这些年也不乏类似的项目,比如申浦的过江隧道工程、地铁工程等等,包括我们吴东的地铁工程,都有大量的民间资本的投入。虽然说还没有达到民间资本完全控股的地步,但是这也已经是代表着一种尝试了。铁道部不也在酝酿着改革么,一直以来的铁老大,中央和国务府似乎也有决心将其打破,使其不再封闭成为独立的王国……”说到这里,石磊突然意识到自己有点儿说错话了,铁道部改革的事情,实际上是直到下一届政府,也就是那一世里的薛远方成为一号首长之后才进行的项目,虽然说在此之前已经有了些苗头,可是那也是等到薛远方快要继任的时候才发生的一些变故。这时候,一号首长的任期还有五年呢,怕是连报告都没人打上去吧……

    果然,听到石磊提到铁道部的改革,晁主任大吃了一惊,立刻问到:“你从哪里听说的消息,认为中央和国务府要对铁道部进行改革?”

    石磊听到这话,说实话也愣了一愣,心道难道说中央现在已经在考虑铁道部改革的事情了?他仔细的想了想,那一世里,铁道部改革最明确的信号就是其部长的下马,谁都知道,铁道部在很长时间里,在国内的体制当中,都是一个相对封闭和独立的王国。他们拥有自己的警力系统,拥有自己的通讯系统,拥有自己的完整的班子。不能说不受国务府的控制,但是所有归在国务府治下的部委当中,铁道部的地位绝对是最超然的,受到的钳制也是最小的。他们几乎完成了自己独立的网络处理系统,已经足以不去依赖任何其他部委的调控。因此,在2011年铁道部部长被拿下而将海关总署的负责人送去当了铁道部部长之后,就意味着铁道部的改革已经初露端倪。

    可是那也是在2011年才发生的事情,而2012就是换届年了。在那一世里是薛远方成功上位,而这一世,却要轮到靳明甫了。石磊皱起了眉头,心说难道是因为自己这只小蝴蝶扑闪着翅膀,所以导致铁道部的事情都已经发生了改变?

    没可能啊,郭红旗这个海关总署署长依旧在任,不过石磊已经知道他将按照历史进程调往国家税务总局,而那个接任者也依旧是在今年接任了海关总署的党组书记,那么明年年初两会之后郭红旗调走他便顺利上位是绝对不会有什么问题的。那么看起来2011他被调往铁道部当老大也是不会出现任何差池的,这里头到底出现什么问题了呢?

    一瞬间,石磊猛然想起08年中移动和铁通改组合并,中移动将铁通纳为全资子公司的事情,心里某个结就被猛然打开了。

    原来,并不是石磊这只小蝴蝶的翅膀改变了历史进程,而是原先的历史就是如此。中央和国务府,怕是早在07年,甚至可能更早,就已经动了铁道部的脑筋。石磊很清楚,2011年之后,原铁道部部长被拿下,12年移交司法部门处理,而国内的铁路交通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迎来了实名制购票,意在改变内部的许多症结,其中包括铁路系统的职工与黄牛勾结倒票等等事情。当然,表面看是对铁道部的改革,实质上根本就是高层之间的一次斗法,甚至于在已经撤去其铁道部党组书记和部长职位之后才发生的某起重大铁路动车交通事故都让他负上了主要责任,这不得不说是一次洗牌的过程了。

    而08年的铁通被中移动接管,铁道部只保留铁路上的单一通讯网络,不再拥有电信通讯经营权,实际上就是一个信号。

    想到这里,石磊微微一笑道:“我们石头集团的主营项目还是通讯和网络设备的研发和生产,以及大型通讯交换服务和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国内电信通讯行业的动态我们还是比较清楚的。虽然外界现在还没什么消息,不过国务府着手准备将中移动、中联通、网通、铁通、中电信等电信运营商进行改组兼并的事情,我还是知道的。五家并三家,网通被撤销不奇怪,他们本身就是从电信分出去的,可是铁通,这个动作就很耐人寻味了……”

    晁主任听着眯起了眼睛,心里也陡然想起关于石磊刚刚开始发展企业的时候的一些传闻。所谓大局观无双,可惜了没走政途之类的,晁主任也并没有太在意。虽然石磊对于中央的几次大的调整都似乎早有预测,但是晁主任却觉得那很可能都是多方面分析的结果,只是通过石磊的嘴说出来了而已。可是现在,当石磊做出这样的分析之后,晁主任却不得不对石磊更加重视起来。

    石磊的大局观,更多的体现在商业上,所以晁主任不太在意也是正常的。但是当国务府刚刚开始有了对铁道部进行一些手术的想法,甚至还未形成提案,更加没有在大的范围内进行讨论的时刻,石磊居然就能从中央和国务府部署的一些完全可以说是经济动作上分析出这样的内容来,此子的大局观还真是颇为令人惊叹。

    关于铁道部的事情,甚至都没有在政治局的常委会上进行小范围讨论,而仅仅只是国务府的国务委员会里进行了一些讨论,当然,一号首长是参与了这次会议的,而作为国务府办公厅的主任,即便晁主任还不是国务委员,但那只是时间问题,所以也是有资格列席参加的。所以别人不清楚中央领导对于铁道部如今越来越难控制的不满,晁主任却是异常清楚的。

    “铁道部的工作职能毕竟是铁路交通,现在又是大搞动车高铁的开发的时候,收缩一下他们的业务范围,怎么就成了要对他们进行改革了。石石啊,这些话可不能乱说啊。”晁主任这是故作轻松,实际上明显有听石磊多说说的意图。

    石磊当然听得出来晁主任话里的意思,笑了笑便道:“晁叔您的否认是正常的,我的确只是在捕风捉影,不过话说回头,电信行业,铁道部的起步不比邮电部晚吧,甚至于他们一开始就和邮电部一样,具备解放前留下来的各种技术,不夸张的说,建国初期,铁道部的电信技术实力,应该还是要超过邮电部的。当然,毕竟不是主营项目,只是内部通讯需要,但是也正是因为他们在这方面的技术实力,铁道部拥有自成系统的通讯网络,也才成为了这么多年一直延续下来的习惯。即便这些年铁道部的技术有些滞后了,不过在传统光缆和缆线的网络信号运输上,铁道部的技术实力应该不会比中移动和中联通差了,顶多也就是比电信有些不如。可是据我所知,铁通剥离出来的业务,主要是要被并入到中移动方面的,而且是全资,这就不能不反映出中央对于铁道部的一些看法了。我这也就是胡猜猜,但是绝非毫无根据,当然我也不会出去乱说,只不过跟晁叔随意聊聊而已。”

    话虽如此,石磊也只是无法把话说得太满,现在已经彻底想通了其中关结的他,哪还会对此有任何一丝的怀疑?铁道部的铜墙铁壁被打破,就是十年内的事情,并且随着现任的铁道部部长被撤职查办而拉开改革的序幕,这是一定并且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但是石磊的这番话,听在晁主任这个哪怕已经知道中央和国务府的确对铁道部有极大的不满的人的耳朵里,也依旧有些触目惊心了。

    “怎么说起这个了,我们继续刚才的话题,你刚才说到哪儿了?”

    石磊笑了笑,没有继续铁道部的话题,而是很“听话”的回到了之前的话题。

    “哦,说到前例的问题。不管如何,中央对于铁道部是存在一定程度的改革心理的,至少这一点我觉得不用去怀疑,铁通就是个好例子。如果有一天铁道部真的被改革了,势必也会像地铁行业一样,引入民间资本进行发展。这和我们石头集团请求的这个项目,实际上是有异曲同工的效果的。只不过,我们的步子迈的大了一点儿,地铁、航运、公路交通等等由政府完全控制的行业,现在民营资本也在逐步的进入,并且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实际上也是城市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上跟我们集团所做的事情没有区别。我们只不过是对这个项目实现了控股,而不像其他项目,民营资本只是在起到推动作用罢了。所以说,模式上的创新,我不敢自居,这些早有前例。其次呢,我们这个项目原本就是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水平,不敢说目前的设计是世界第一,但也至少是数一数二的实力了。在这样的前提下,步子迈的大一点,并不影响摸着石头过河的方针,除了这句话,邓公也说过胆子大一点,步子迈大一点的话么。”

    得,石磊真的成精了,至少在晁主任的眼中,石磊是成精了,他用了邓公的话来说明政府架构成立的必要性,石磊居然也用了邓公的话予以还击。

    “成立专门的政府领导班子,来领导你们这个项目,这是国务委员会会议上的讨论结果,基本上是必然要进行实施的。这是个定调子的问题……”没辙,晁主任也只能用政策来施压了。

    石磊笑了笑:“如果非要搞出一套新的班子来管理我们的纯商业运作,这完全违背了市场规律,计划委员会都已经演变成了发改委了,晁叔您这是又想搞计划那一套啊。”

    好嘛,晁主任还没给石磊扣帽子呢,只是刚刚采取政治手段做了少许的施压,石磊倒是一顶大帽子扣过来了,这简直就是在斥责晁主任和大老板是在对改革开放的进程进行倒退处理,也就是这种私人场合,这要是在公开场合说这样的话,会引起相当大的凡响的。

    石磊当然也知道自己这话说的有点儿过,赶忙补充一句:“我们集团提出的这个项目,功在利民,我不是往自己脸上贴金,这的的确确就是在为一方百姓考虑,用我们集团的个体亏损希望可以摸索出一套成熟的经验来。这个我就不扯了,晁叔和大老板想必如此支持我们这个项目,也是基于这一点。我说过,我们公司的管理是进行分层管理的,我负责项目的考核和成本控制,至于整个项目的规划和实施,都将是英国那位教授斯派克所做的事情。斯派克教授是个很严谨的科学家,整个项目从设计到规划到最后的实施,管理人员都将是他带过的学生,换句话说,这个项目一旦立项,整个的管理我们都将交给他们去完成,石头集团负责的是调控和政府方面的沟通事宜,以及具体施工的监督和管理,项目规划我们都是插不进去手的,术业有专攻么!这些老外科学家的脾气晁叔您应该不陌生,真要是来个外行领导指手画脚,那个老头儿脾气可是大得很。我估计,如果我告诉他,这个项目会有政府领导进行管理,一旦在工作上遇到什么问题,老头儿是一点儿面子都不会给政府方面的。真要是他撒手走了,这个项目还干不干了?”

    石磊一边说着,心里其实也就一边将自己早已琢磨好的解决之道完善了一遍。

    第六百七十五章【石磊的底线】(求订阅!)

    第六百七十五章石磊的底线(求订阅!)

    。。

    不得不说,石磊所说的这一套的确把晁主任给为难住了。

    虽然一直都是政府的工作人员,可是晁主任也不乏跟老外打交道的经验,即便晁主任打交道的老外多数都是政治人物,但是偶尔也能接触到一些科学家。别说这些真正的西方科学家,即便是那些祖辈出去了仅仅只是华裔,又或者干脆是解放前出国就再也没回来的华裔科学家,他们在行为习惯上也都如石磊所说的这样。政府在他们眼里,威慑力并不大,脾气来了谁的面子都没用,尤其是他们掌握的技术堪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技术的时候,更是如此。

    国外的法律对于sī人财产的保护相对健全,除了少部分的国防科技和军事科技的研究者,那都是为国家部门效力的,他们的研究成果属于国防或者军事部门,大多数的科学家,都是接受民间资本来进行自己的研究的。他们的研发资金,有些是来自于高校的学术经费,有些是来自于科研组织,而不管是高校还是科研组织,他们的资金其实基本都来自于财团和企业的捐助。是以,在科学研究上,这些科学家拥有相当大的主动权和控制权,即便是国家机器也不敢轻易的得罪这些科学家,他们一个不高兴,绝对是敢撂挑子走人的。

    国内的情况有些不同,主要是绝大多数的科研项目或者研发都是来自于国家的财政支出,包括这些科学家的成长和学习,也都是从国家财政支出里拨出的经费供他们从小学读到博士。体制的不同,使得国内的科学家受到国家和政府的制约会相当之大,哪怕你研究出世界第一的科研项目,其归属也都是国家和政府的,不属于sī人所有。改革开放以来,许多企业都开始进行自己人才库的培养,也开始自行自主研发各种科技,但是由于大环境的因素,这些企业其实也更多都属于国有资质,是以直到目前为止,国内在这一点上,和国际的接轨情况相当不好。

    于是在国人的眼中,这就会形成极大的反差,就好像国外的科学家一个个都桀骜不驯很不听话,而国内的科学家都没什么个xìng,只知道一门心思搞研发。

    其实也不是这么回事,国外的科学家之所以显得桀骜不驯,是因为他们很少会受到国家甚至企业的钳制,他们更多都是服务于高校和科研组织,企业只是担当捐助者的角sè。而如果是供职于某大型企业的科学家,依旧还是会受到企业很大的牵制的。说穿了,谁出钱谁就是老板,再牛|逼的科学家,也还是得听老板的。再加上一点,那就是西方社会讲究学术自由,这一点上,给了科学家们很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晁主任很清楚这些,他知道石磊说的虽然有些危言耸听,就算石磊前期提供的研发资金是以捐助的形式供斯派克使用的,对于这个研发设计石磊说话的份量非常之轻,但是到了真正的项目实施阶段,石磊就是真正的老板了。哪怕斯派克再如何狷介,也始终会在资金面前低下头颅。但是石磊有一点说的不错,没有人知道斯派克在受到过多的管制之后,会不会一怒之下放弃这个项目,直接甩手离开。这并不是没有可能的,毕竟斯派克手里有足够好足够新的技术,这种研发成果在国际上未必被许多人趋之若鹜,但是也肯定会有一些财团愿意给他提供资金供其实现从模拟到现实的跨步。一个财团不行,可以多个财团联合投入么,斯派克在这种时刻,其手里的研发成果已经几乎完全出台,他想要找到投资者比起从前绝对要容易的多了。

    对此,晁主任也不得不沉吟起来,对于这样的问题,他也必须谨慎对待。

    见晁主任也陷入沉思,石磊这才笑了笑道:“晁叔,我觉得呢,专门成立一个区委,一来需要增加太多的干部编制,这些干部不可能凭空产生,显然是要从附近的党干群体之中调过来,带来大量升官可能xìng的同时,也会造成许员干部之间的相互竞争。这种竞争放在平时未必不是好事,可是我们这个项目不敢说迫在眉睫,怕也是农历年前就要展开的,那么整个区委也必须在这个时间内到位,这样短的时间,甚至只来得及做一个月的干部调职公示。所有的磨合期都不存在,这些来自于不同部门的干部,其间的合作也会很成问题。整个党政班子的磨合,加上他们对于这个项目的外行,怕是给他们一年时间去准备都未必能真正进入状态,这对于我们整个项目的实施也是相当不利的。我是这样想的,中央和国务府对此的担心,我能够理解,不光我们这一个项目,一旦这个项目成功了,可能会在国内带来很多类似的项目,如果没有政府管理的介入,今后其他的企业有样学样,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控制就越显薄弱了。所以呢,我倒是想到一个办法,不敢说两全其美,但是在目前这个项目还仅仅处于mō索和探寻阶段的时候,或许会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好的解决方式。”

    晁主任不知道石磊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是还是点了点头:“嗯,你先说说你的意见。”

    石磊便将自己刚才的思路缓缓说出……

    “成立新区党政机关来进行管理,有利有弊,我就不赘言了,晁叔您干了一辈子政府工作,这些方面您比我熟悉的多。我是这样想的,既然有利有弊,并且在现阶段,有可能造成弊大于利的局面,那么,我们就不能操之过急的采取政府一刀切式的管理模式。您看这样行不行,我们可以考虑让润扬市政府成立一个专门的管理公司,润扬市政府拿出来的由中央和国务府特批的这块地,作为股本投入。当然不是整块十几个平方公里的地皮,而是将其中我们石头集团将会拿来进行商业开发的地皮作为股本投入,换取一定的股分配额以及管理权限。而我们石头集团的千亿投资,也会重新做一个规划。落实到那些商业开发地块上的投资,就作为股本和政府牵头成立的管理公司成立合作公司,而那些落实到基建地块上的投资,就当作是我们先期借贷给政府的资金,等到整个项目完成之后,再由政府的那个管理公司,用手里的股本来进行置换。这个操作略微复杂了点儿,简单来说呢,就是这一千亿的总投资全部由我们石头集团来出,而政府提供项目用地,我们进行项目的合作开发,各自拥有一定程度的管理权。当然,我们石头集团的出资比例和股本所占份额都要大一些,是以项目规划和项目管理,都是由石头集团来进行,而政府部门则是进行行政和政策法规上的管理。项目完成之后,政府用手里的股本换取那些非商业用地的管理资质,而所有商业用地的管理以及销售再分配等等权力,全部归于我们石头集团。”

    显然,石磊无法用简短的一段话将他所有的想法都说得明白,不过这并不妨碍晁主任听懂了石磊的意思。

    石磊这使用的是一个极其简单的企业和政府之间合作的手法,企业投资,政府出资源,然后联合开发。开发完成之后,企业获得产生利润的部分,而政府获得非盈利的基建部分。企业要利润,政府部门要政绩以及民生,这是典型的用民营企业资本来做城市建设的好办法。

    虽然股本交换一系列的事情上复杂了点儿,不过这也是为政府争取管理权才会这样做的。只是,由于现在国企已经取消了行政制度,这个联合企业的管理人员,就不能完全由党政干部来担任了,主要要从科研机构以及其他的央企国企的管理人员中调用。不过这些人员虽然不属于公务员的编制,但是也属于由财政收入供养的范围之内,这算是一个曲线达成中央和国务府意愿的办法。

    不过,这还是跟中央以及国务府的最初想法相违背,但是石磊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并且将中央和国务府的担忧mō得比较透。虽然晁主任对于石磊的这个提议依旧是有些不够满意,但是他估mō着,真要进入最后的谈判阶段,恐怕首长和大老板最终都会同意这样的方案。

    只是,石磊这个小子,竟然敢跟国家谈条件,这始终是会让人觉得感慨万千的。或者,该说是后生可畏,不知不觉,石磊这个还不到三十岁的小家伙,居然已经悄然拥有了跟中央和国务府扯皮的资格。

    这样看来,下一届的政府,可能还真是要重新考虑一下,有些现在看似已经几乎定下的位置,或许到时候还会产生变化。石磊现在能用他的影响力影响大老板的一些决策,那么,影响起跟他无交还是sī交都更好的靳明甫,再加上靳老爷子的助力,恐怕就更加驾轻就熟了。

    晁主任不可能立刻给石磊一个答复,但是他也知道这几乎是石磊的底线了,大老板之前就说过,真要是把石磊逼得太狠,这小子绝对做得出来跑国外弄块地搞这个项目的胆子的,这样的话,就便宜了国家了,从这一点上来说,是绝对不被允许的。

    “你这个提议倒是有些新颖之处,不过牵涉重大,你还是打份细致的报告吧,把整个股份分配以及项目完成后如何置换的问题全部写在报告里。就不要让润扬市政府和江东省政府转交了,你自己交给我吧。我回去先跟大老板商量一下,等你的报告。然后中央和国务府会对你的报告进行会议讨论和研究的。”

    石磊也明白,这也是晁主任所能给出的最后底线,事实上,他应该是怀着成立新的区委区政府的目标来的,只是石磊在这上边表现的过于强势了一些。

    看看时间,经过这么一番长谈,也到了傍晚时分了。院子里其实已经有些暗了,只是两人谈的过于投入,没有发觉罢了。

    回到屋里,蒋伯生和靳老爷子甚至都已经出去遛弯回来了,只是知道石磊和晁主任在后院谈事情,就没有到后院去打扰他们。

    石磊本想留晁主任吃晚饭,中午可以在家里随便的糊弄一下,但是晚上总归要给晁主任好好的张罗一番的。好歹也是个准副国,没见过一点儿招待规格都不讲究的。可是晁主任归心似箭,根本没心思大吃大喝,先给国务府那边打了个电话,电话里告诉大老板,石磊这小子又跟他玩了一招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把戏,然后把价格压得很低。电话里当然说不大清楚,大老板倒是也对石磊这些其实不登大雅之堂的小手段颇有些兴趣,便让晁主任立刻赶回平京。

    最终晁主任就是又在石磊这里吃了顿便饭,甚至干脆的一口酒都没沾,搞得靳老爷子又是很不满意,他原以为晁主任来了,晚上能尽兴的喝一点儿,石磊对他管的太严了。可是没想到晁主任竟然火急火燎的要赶回平京,老爷子自然是把晁主任好好的申饬了一顿,搞得晁主任也是无可奈何,只得唯唯诺诺的低头紧着扒饭,吃完了就赶紧拱手告辞离去。

    回到平京之后,晁主任将在吴东的情况跟大老板汇报了一遍。

    大老板听完,哈哈一笑:“这个小家伙,我看他胡搅蛮缠的本事最大。”

    看到大老板这副模样,晁主任就知道,石磊再一次mō准了大老板的心思,基本上他这次的压价,已经得到大老板的首肯了。

    “石磊最大的本事我倒是觉得是在对于局面的判断上……”晁主任随即也笑呵呵的说道。

    大老板点了点头:“这个小家伙的政治敏感度很高啊,竟然能从我们讨论铁通跟中移动的合并上,就能看出中央未来对于国内部委的改革意图。可惜了啊,这要是放在官场里,也是一条蛟龙!”

    晁主任点点头:“蛟龙是蛟龙了,不过过刚易折,把所有的事情都看的太透,虽然能获得高层的赞许和欣赏,可是一旦这种距离失去了,再没有了居高临下看他的心情,人xìng总是自sī的,同侪之间的相互挤压,石磊未必扛得住。”

    大老板想了想,笑道:“石磊这个小家伙适合放在最下边做成绩,又或者干脆快马加鞭的做领路人。在企业管理上可以给他足够的舞台,政治上的确还是差一点儿。你刚才说他对局面的判断能力强,好包括他对于中央和国务府心思的判断吧?”

    晁主任笑着点头:“刚才从您的回应上,我就基本看出您实际上已经接受了石磊的这个建议,剩下的,主要还是看首长的想法。他要是和您的心思一样,这事儿大概也就是如此了。石磊这一步逼宫做的非常好,位置不偏不倚,最后的一个撤步也堪称华丽,几乎刚好处于首长和您对于这个项目最后的忍耐点上了。”

    “首长那边估计会和我的想法一样,等石磊那边把报告交上来再说吧,先不着急跟首长那边汇报。石磊的报告上来了,我们国务府先开个会,讨论一下,然后再把报告和国务府的讨论结果一并呈递给首长审批。”

    “是……”晁主任答应下来。

    而石磊那边,现在则是全身轻松,石磊未必像是晁主任和大老板所想的那样,彻底mō准了一号首长和大老板的底线,但是这却已经是石磊的底线了没跑。当然,这里头还有些石磊的小机灵,不过影响不了大局。中央和国务府答应石磊的这个报告也好,不答应也罢,石磊都是不会再做任何让步的。

    其实呢,斯派克虽然也有国外科学家共有的那种脾气,但是对于石磊,他算是感恩戴德,石磊是在他进展最快但是也最没有资金的时候加入进去的,而且,研发结果刚刚得到一个基本满意的答案,石磊就愿意提供一千亿人民币,大概折合欧元也达到一百亿的资金给他实现这个纸上的蓝图。所以,哪怕是被政府派来的那些外行指手画脚一番,他也依旧会为石磊考虑,不会太过于玩xìng格。

    但是这是石磊所不能容忍的。

    这个项目一搞就最少也四五年的时间,石磊是没心思也没时间管这个的,肯定是交给苏豆豆、秦绍以及斯派克合作去弄,他自己,一来要照顾石头集团最基本的基石,也就是电信、网络解决方案和设备提供的持续发展,二来还得不断的对r系列产品推陈出新,第三也是石磊当下最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让他六个老婆都生出石家的后代来,有些还得不止生一个。基本上,四五年的时间都未必够使。

    那些政府干部的德行石磊很清楚,拿着鸡毛当令箭,即便有石磊和秦绍这俩位大少坐镇,他们不敢在大的方向上如何,可是小地方给斯派克添乱,那本事绝对杠杠的。所以石磊是绝不会允许现在就成立什么区委来进行垂直管理的,至于以后,项目完成了石磊就管不了那些了。

    。

    。RO!。

    第六百七十六章【儿子!】(求订阅!)

    报告这种事当然是交给段庆来那些人去弄,石磊一个董事长绝不可能去真正操心这种事。他只是将思路在会议上说了出来之后,剩下的就交给公司完成就好。

    当然,最后递交报告还是石磊去的,其实石磊这会儿很不愿意离开,蒋风约临盆在即,预产期显示是绝对时间充裕,可是万一大老板和晁主任“不懂事”呢?把石磊多留了会儿,又或者蒋风约突然预产期提前,预产期这回事就没有真正的精准预测的,谁也保不齐会有提前和滞后,石磊真心不想跑这一趟。

    不过,跟国字号的领导打交道,石磊也没办法交给别人去办,于是乎只能自己跑了一趟。

    还算好,大老板和晁主任还算是比较“懂事”甚至于有些出乎石磊的意料,不光是拿到了报告之后并没有跟石磊多交流,甚至于还以大老板sī人的名义对石磊表示了恭贺。恭贺内容当然是沈怡和蒋风约喜得麟儿,原本其实可以用国务府的名义的,只是石磊现在从法律角度还是单身王老五,真要是大张旗鼓的恭贺什么,反倒说不过去,于是只能以大老板的sī人名义了。

    石磊回到吴东的第二天,也就传来了蒋风约即将生产喜讯,不用说,和沈怡生孩子的时候一样,石磊的这帮死党又是齐聚一堂,一个个站在产房外,大气都不敢出,就搞得好像是他们在集体替蒋风约用劲儿一般。

    甚至于因为临近东底了,全年的销售和生产任务算是提前完成,只需要等到年底到来之前做最后的统计工作了,身处罗湖的秦慕北和身处平京的韩晓苑也都赶到了吴东。名义上当然是总部有个会议,一来是年底的最后动员,二来是关于和润扬市政府合作的即将开展的生态城镇的项目讨论。总而言之,这次的阵容比起沈怡当时的阵容更为强大,就连一贯叽叽喳喳的任家小姐妹也都屏气凝神的,一言不发,只等着产房里传出嘹亮的啼哭之声。

    唯独不同的,便是沈怡手里抱着的沈小诗。这丫头大概是知道自己将会有个弟弟或者妹妹了,一开始的时候还能在沈怡的拍打之下睁大着好奇的眼睛盯着许许多多她不认识的大人看着,可是很快当发现大人们对她毫无兴趣却一个个屏气凝神的望着产房里头的时候沈小诗明显感觉到自己受到了冷落。这丫头打半个月前出生到现在还从来都没有被人这么冷落过呢,走到哪儿还不是所有人都争先恐后的抢着要抱她抱不着也得逗她半天啊?今儿显然这帮大人一个都不理她了。小丫头顿时感觉到失宠,于是哇的一咧嘴,她倒是先哭了出来。

    屋里的人都把心思放在产房里呢,突然听到沈小诗的大哭有些是顿时反应过来这是沈小诗在哭了,有些却误会以为是产房里生了一个个急切的就往产房那边凑……

    沈怡略微有些发窘,看得出来屋外的人都很紧张,于是赶忙说了一句:“不是里边,是小诗……”往产房门口凑的人这才醒悟过来,一个个回头看着嚎啕大哭怎么劝也劝不住的沈小诗,终于忍不住纷纷哈哈大笑起来。

    石磊更是摇着头,从沈怡手里接过了沈小诗,轻轻的拍打着小丫头的后背,嘴里说道:“小丫头怎么了?是不是嫉妒了?你那天出生的时候,大家也都是这么紧张的。好了好了不哭了不管是多个弟弟还是多个妹妹,你都是爸爸最疼的那个……”

    说来也怪,听到石磊这番话之后的沈小诗,还真是顿时就不再哭了脸上还挂着眼泪呢,晶莹剔透的一双好奇的大眼睛,却又开始滴溜溜乱转了,甚至于伸出小手往石磊脸上扒拉过去,就好像石磊的脸是一件很好玩的玩具一般。

    这番可爱的小模样,自然又是惹得大伙儿会心的笑了起来,旁边的小保姆早就递过湿纸巾,石磊轻轻的帮沈小诗擦去脸上的泪水。手指触碰到沈小诗jiāonèn的脸蛋的时候,小丫头竟然咯咯的笑了起来。

    因为沈小诗的插科打浑,产房外的氛围倒是轻松了不少,不再像刚才那么紧张。其实在场的说实在的,非富即贵,不过是蒋风的生个孩子而已,原本不至于这么紧张的。但是这个孩子显然和在场的蒋伯生和靳老爷子这两位老人都有很大的关联,两位老人紧张么,其他人自然也就跟着紧张起来。当然,石磊的母亲孟秋华也是紧张的不得了,她已经有了个孙女儿了,现在心里隐约还是很希望蒋风约能给她生个孙子,哪怕这冉孩子注定了一个姓沈一个姓蒋。

    这时候,外头响起了车子停在门口的声音,石磊皱了皱眉,心道哪个不开眼的这会儿来打扰自己?很快门铃响起,众人都奇怪的朝着楼梯下方张望过去,其实在他们的位置,再如何张望也是看不到外头是谁的。

    楼下有人开了门,似乎低声的喊了句什么,然后显然是把那人让了进来。

    石磊想了想,还是把手里的沈小诗交到了沈怡手里,沈小诗张牙舞爪的,很是不愿意被石磊放开的样子,嘴里也啊啊的直叫唤。

    走到楼梯口的时候,石磊愣住了,他怎么也没想到,来人居然会是石为先。

    石为先刚刚调去申浦不久,开完十七届一中全会回来之后,石为先先是和继任者做了个交接,这个交接倒是比较好办,因为继任者本来就是石为先的左右手之一,江东省的常务副省长。基本上除了很个别的一些工作,其他方面这位常务副省长了解的都不会比石为先少。几天时间就顺利交接完毕,然后当然是有个欢送的酒会,虽然看上去是平调,可是即便不考虑申浦市市委〖书〗记注定是个副国级的级别,石为先基本上在一年之内接任这个位置没什么问题,仅仅从江东省省长到申浦市市长这一个调动上来看,这也可以算的上是升职了。〖中〗国第一大经济城市,四大直辖市之一,在国内的地位仅次于首都平京,其二把手和江东省的二把手能一样么?

    所以,哪怕不考虑接下去的副国级,石为先实际上也相当于升官了。他在江东省这些年,贡献还是扎扎实实的,并且由于杨明、边捍卫以及现在还没有完全卸任要等到季光亮从申浦过来接手的虞江的帮助,再加上石磊在省内的好人缘,石为先在江东省担任省级领导这些年,几乎没遭遇到过真正的大的阻力,和虞江的配合相当之好,有商有量的。别说是升官了,就算是退休,也一定会有大把的人愿意给他开个欢送的酒会的。

    十七大结束之后五天,石为先就已经彻底离开了江东省省长的位置,而来到申浦,跟现在其实应该去江东省接任省委〖书〗记一职的季光亮做交接工作。

    季光亮不能先走,因为他必须等到石为先过来接任,两人需要有一个交接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显然比石为先离开江东省的交接要费时的多了,毕竟石为先对于申浦的局面虽然不至于两眼一抹黑,但是理解上显然仅仅只是一个普通干部的理解。最关键是申浦市刚刚遭遇了比较大的变动,其市委〖书〗记被双规,过来接手的靳明甫显然只是兼任,甚至于到现在他还在〖中〗央搞政治局那边的工作,基本上,申浦市的整个担子,在未来半年到一年的时间里,全部都要压在石为先身上的。所以,季光亮也必须小心细致的将一切都交到石为先的手里,甚至要帮着他把政法委、公安局等几个有了变动的部门安置好,直到沈怡生完孩子,季光亮才终于来到了江东省赴任,石为先也才算是真正的坐住了申浦市市长的位置。

    于是石为先没能赶上沈怡生孩子,根本无暇抽空回到吴东来看自己的孙女儿,直到现在,石为先都还没见过沈小诗长个什么样子呢。

    石磊也没想到,石为先居然会赶在蒋风约生孩子之前回到吴东,虽然说他在申浦的交接已经完成了,也宣布了就职,但是毕竟是刚到一个地方,而且市委那一块的工作,现在其实主要也是他在负责。现在不像从前了,从前各级党委都是一正六副,06年之后基本上就固定在一正两副了。一正六副的时候〖书〗记不在,很少会让政府一把手来兼管,毕竟有专职的管党群的副〖书〗记,除了政府一把手还有四个副〖书〗记。可是现在,〖书〗记不在,往往就是政府一把手说话了,否则就很容易形成管党群的专职副〖书〗记在干部问题上的一言堂。所以石为先其实现在还是很忙的,各级部门要走动,还要尽快熟悉申浦的各种情况,还得帮着管理市委那边的事情,可是现在他居然还是硬生生抽空回来了,这让石磊着实意外了一把。

    “爸,您怎么回来了?”石磊站在楼梯口问。

    石为先笑了笑走上了楼梯:“沈怡生孩子我就想回来的,但是当时季〖书〗记还在跟我搞交接,他也要尽快结束交接工作然后到江东省委交接,我不能耽误人家。现在虽然忙,但是抽个半天时间回来看看,还是能抽得出来的。现在动车快啊,两个( 重生之我要做太子 http://www.xlawen.org/kan/2259/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