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部分阅读
的担心,而且泰山工钱标准是一日一结,绝不拖欠,而且来多少人都能吃下去,反正陈曦已经玩熟络了,只要钱还在泰山运转他就能一直玩下去。
而恰恰在短时间内陈曦也是不缺钱粮的,剿匪练兵所得的财物变卖给徐州,然后转换粮食拉过来,徐州粮多,陶谦又愿意支持刘备,自然愿意给陈曦借粮,再加上剿匪,购粮,陈曦手上流转着过百万担的粮食。
不得不说孔融的名声还有陶谦的富硕,这种强力支持下刘备现在过得要比曹操好不少,至少现在泰山郡到处都是一副忙碌的景象,甚至于都出现了一种虚假的繁荣,一眼望去车水马龙,一片繁荣,而曹操还在流浪……
之所以说是虚假,只是因为这个时候一旦陈曦抽掉粮食的投入整个泰山都会进入萧条状态,甚至于快速崩溃,但是只要再坚持几个月到九月份,粟成熟之后,陈曦就算是抽掉自己的粮食投入也不会有任何的问题。
陈曦现在要等的就是这三个月,夏粮在陈曦自负种子,少量耕牛的情况下基本算是将泰山能耕作的地方全部耕作了,而反正夏粟也就是一百天的日子,扛过去,以后的计划就有了基础,所以在这段时间里,陈曦已经准备好了,谁敢找麻烦谁就去死吧!
在这个191年七月,袁绍刚刚坐在冀州的宝座上,曹操即将立足东郡,公孙瓒还没有全取幽州,刘焉也才刚刚封锁益州,准备称王称霸,这个时间点都在夯实地基,没有人会跳出来挑衅,是最后的发展时机。
192年,193年,这两年算得上是最后的发展机会,从194年开始天灾不断,大旱,蝗灾,瘟疫,各种天灾不断地肆虐,而192、193两年倒霉的只是长安的汉献帝,年年地震,所以三公年年换……
趁着这最后的机会,陈曦已经准备好到处买粮了,以后估计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一次性屯够数年的粮食,他可不会像历史上的泰山太守应劭一般明明击败了青州黄巾到最后因为粮食的缘故一点好处都没捞到,粮食在这个时代才是王道!
趁着最后两个丰收年好好地收敛一下钱粮,在之后蝗灾旱灾的时候,趁着天灾将青州黄巾全部吞下,这是最现实也是最具可行性的计划,总之这两年要做的就是高筑墙,广积粮。
臧霸已经投降了,张飞看着自己一方良将不多,而臧霸也算是看得过眼的份上便也没有多说什么,至于华雄淡定将臧霸收为副将,虽说之前他靠着阵战击溃了臧霸,但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要真比统兵,貌似他不是臧霸的对手。
臧霸对于华雄愿意收他作为副将很高兴,虽说受着重伤,但是依旧咬着牙骑上马,拍着胸脯说,自己在泰山还有点人望,愿意去说降孙观,吴敦,伊礼三人。
华雄虽说大脑不是很灵敏,但是以己度人之下觉得可以一试,于是在臧霸感激涕零之下派了几个人将他送往他说的孙观的山寨。
果不其然,臧霸这个人也是说一不二的主,并没有趁这个机会重新拉起人马和华雄一战,反而因为华雄的义气还有对他的信任不辞辛苦直接将泰山最大的三个匪首全部说降,而孙观则在之后不久便自缚于陈曦面前。
劫粮那件事就此翻过,至于死的甄家人陈曦也懒得管了,反正和甄家已经玩不到一起去了。
九月泰山平,陈曦终于有了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手上也有了一些能用的人,当然他之前设想的谋臣基本没有招揽到,这群家伙基本上都不看好刘备,张昭,张纮,顾雍这些世家出身的几个家伙还对前来招揽的刘备手下冷嘲热讽。
到最后陈曦也就熄灭了继续招揽文臣的想法,反正广积粮这种事情他自己就能做好,有的话最多也就是每天能多喝几杯茶,没有的话也就只是少喝几杯茶,不算太大影响。
至于原本打算投资刘备的甄家,在袁绍入主冀州之后也默默的减少了在泰山的投入,看得出来在甄家人眼里刘玄德这个已经由宗人府证明了身份的汉室宗亲并没有四世三公的袁绍有潜力。
对于这些陈曦也早有估计,根本没有放在心上,魄力和见风使舵永远是一个优秀商人必备的,他从没有想过因为他到来,随意的安排一番,甄家就会鼎力相助什么的,这些根本不可能实现。
地处冀州本土的甄家和占据冀州有望称霸天下的袁绍之间必然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再加上家族化管理自然不会因为一个人的个人情义而将整个家族压上去,甄家表面看似只是一个豪商,陈曦可是知道一件很好玩的事情,世袭两千担俸禄官职的甄家,能仅仅是一个豪商?
袁家可是四世三公,在世家讲求门当户对的三国时代能因为一句此女有凤仪天下之态就让自己最宠爱的儿子去娶甄宓?开什么玩笑?就算家资千万又能如何,整个河北都是他袁家的,而且已成窥欲天下之势,富商算什么?要多少没有?笑话啊!
对于甄家的选择陈曦没有什么好说的,现在不是算计这些的时候,而且就算到时候真收拾了袁绍,也不能将甄家铲平,最多换换家主什么的,再没有绝对实力之前挑衅世家这个阶层可是不智之举,当然刘备要是实在恼了那就没办法了。
甄家撤走这件事彻底让最近在火头上的刘备恼了,毕竟招揽名士没有招揽成功,还被人嘲讽了,现在居然连豪商都敢蹬鼻子上脸,刘备恼了也是理所应当。
好在陈曦说清利害关系之后,刘备没有彻底和甄家翻脸,只不过看刘备强忍怒火的神情,估计等甄家落到刘备手上绝对不会好过,估摸着搞不好火气上来整个河北世家都要倒霉。
迫不得已之下陈曦只好给苏双张世平打了一个招呼,将冀州的生意也划给他们,示意让他们赶紧挤垮甄家的盐业和塞外马匹生意,让甄家速度给刘备道歉,否则等这火气酝酿个三五载,陈曦拿下青州之后将袁绍踩扁,河北世家搞不好就让甄家全部拉下水了。
第六十五章 各自的思量
……
刘备一愣,大贤什么的他可从来没有招揽成功过,那些世家总是不看好他,到现在为止所有的招揽都没有成功的,自然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直接一愣。
“玄德公。”陈曦又是一声,反正他已经睡不了觉了,干嘛还要让别人在自己面前走神。
“好好好。”刘备反应过来,顿时大喜,不管来的是什么样的人物,只要这个时候愿意来投奔自己的文臣,不管能力如何,刘备都打算大礼恭迎,而且以后吃香的喝辣的都不会忘记添双碗筷。
“玄德公,走了,不论是糜子仲还是鲁子敬对于我们现在都极其重要,鲁子敬此人眼光极其长远,而且对于政务谋略都有自己的见解,可谓谋国之才,糜家乃是大富之家,对比甄家便可知其富贵,当世五大豪商之家的家主。”陈曦特意点明这两位的身世,也算是给刘备一个准备。
刘备一听这话反倒冷静了下来,原本的激动之色缓缓退去,恢复了原本的平静,扭头看着陈曦笑道,“我以为我刘玄德难入天下奇才之眼,不想却是我过于自卑了,甄家走了,糜家不是来了,他张昭,张纮不来,鲁子敬不也入了我的大门。”
这一刻刘备意气风发,原本因为一系列名士招揽不至,河北甄家因为不看好他潜力而离去所产生的郁郁之气这一刻全部化去,整个人看起来多了一抹自信张扬。
“那些家伙还不如我。”陈曦打着哈欠说道,“玄德公要是觉得某个人没招揽到就对比一下我,武将的话对比一下赵将军,要是文臣比我厉害,武将比子龙厉害的话记得通知我。”
陈曦此话一出,赵云先是自信的一笑,随后又带着特有的谦逊说道,“当不得军师此话,不过军师乃是天下奇才,想来这天下也难有匹敌。”
陈曦翻了翻白眼,“说得好像这世界还有好几个吕布一样,行了,大家伙心里有数就行了,玄德公请在任何时间都记住,过了今年,任何不看好玄德公的都不会是当世顶级的谋臣,至少一个顶级的谋臣需要的眼光他没有。”
“多谢子川提醒。”刘备肃然一礼,“我们出门去等待一番,子川要是倦了可以先回家休息,总是这么倦也不是事,我给你找一些补药好好补补,现在也没有什么政务,你也休息一下。”
“不了,鲁子敬一路赶来必然会和我探讨一些事情,我还是稍带片刻。”陈曦摇了摇头说道,依着这个时代那些顶级文臣的习惯,一旦投效第一件事便是献策,而他在场的话也能为刘备遮掩一番,毕竟很多事情都是他做的,刘备并不是很清楚。
坐在马车里的糜竺看着窗外的繁华,心中震撼不已,这一路赶来到处都是一副热火朝天的劳作景象,也许比不上富硕的徐州城,但是现在的泰山奉高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的想象,记得一年前来的时候这里刚刚被泰山贼肆虐,破旧的连普通的县城都不如,而现在已经超越了绝大多数的郡城。
看着三丈宽的护城河,高达十丈,厚逾八丈的城墙,糜竺很清楚的知道这需要花多少功夫,就这么一道城墙就足够让盗匪熄灭自己的**,而现在就在这短短的三个月间修筑了起来,十万左右的人力,糜竺略一计算就明白了。
穿过城门,宽阔的青石道路让糜竺有一种来到了徐州城的感觉,不,比徐州城更加的干净整洁,糜竺感觉自己有些承受不了,这一路过来就他入眼的场景还有由其他地方得到情报得出的结论,水利工程,垦荒,修筑城墙,赈灾,收拢流民拢共下来花费逾亿。
要是陈曦知道糜竺的想法,估计直接就撇撇嘴,一亿钱根本不够分,五十万的流民,一人两百钱大概连勉强吃三个月饭的都不够,所以发钱的话五大豪商都得伤元气,以工代赈什么的他们会自己创造利润的……
想到这里糜竺就有些抽搐,听说甄家跑了,想想要是这么花钱的话,他糜家大概也撑不住吧,这泰山郡丞简直就是一个花钱好手,虽说就效果而言也是绝佳,但要是每个郡都这么干的话,根本支撑不下去。
鲁肃一路赶来也了解到了不少的情况,和糜竺不同,鲁肃的眼光很长远,自然不会将已经回转冀州的甄家算在刘备名下,因此在他看来整个泰山郡非常值得研究,不论是这依旧在建造的土胚房还是在不断开挖的河渠,亦或是那热火朝天的工作场地,都很有研究价值,忙而不乱,这是鲁肃的直观感觉。
在鲁肃一路观察下,最后得出的结论很古怪,貌似整个泰山复原并没用用到钱,虽说粮食是实打实的,但是真正撒出去的钱财几乎没有,而且相对于洒出去的粮食和现在复原的效果相对比而言简直令人震惊,最重要的是在这短短三个月的工作当中,泰山郡治下所有的百姓居然全部认可了刘备的统治,可谓民心在手。
这不得不令鲁肃震惊,得民心者得天下,鲁肃虽不完全认可这个说法,但是民心在手很多事情都会变得非常便利,能在这么短时间破碎掉原本百姓对于政府的怀疑,并且重新树立起百姓对于政府的认可还有信心,甚至是自发的拥护刘备的统治,鲁肃对于刘备治下管辖内政的陈曦只能称一句,真乃奇才!
自然有这种奇才辅助,鲁肃对于刘备也多了一份信心,原本他并不看好刘备,不过刘备招揽他的信使被他祖母看到之后,鲁肃的祖母便拦住被鲁肃推辞掉的信使对鲁肃说:“出去见见世面,一直在家里陪着我这个老太婆,看看书,种种田不是英雄的处事风格,既然汉室宗亲刘公相招,何不去见识一番再做思量。”
执拗不过祖母的鲁肃只好带着自己的仆人随刘备的信使上了路,走的时候还有些伤感,但是出了东城之后鲁肃很快就抛却了伤感,这是他第一次离开他的祖母单独行动,天下大势的脉络第一次展现在了他的面前,这一年鲁肃十八岁。
原本鲁肃并没有抱着投奔刘备的想法,他来泰山不过是打算给自己祖母一个交代而已,不过这一路赶来的情形让他兴趣盎然,以他的眼里自然能看出这一次泰山丰收会有多少的积蓄,而这些积蓄在靠近青州这地方会意味着什么。
【且看一下刘玄德此人如何,若是袁术那种志大才疏的家伙那就暂且盘桓几日即可,若真乃宽仁之辈我鲁子敬倒也不介意为君分忧。】鲁肃看着车窗外忙碌的景象缓缓的下定了决心,不过内心的躁动并没有影响他的神情,依旧的儒雅,依旧的冷静。
第六十六章 糜子仲,鲁子敬
……
糜竺和鲁肃并没有什么深交,虽说双方都是豪强,但是两人相见的次数在之前都是零,而这一次联袂来访也不过是巧合,两人巧遇,而双方同样的儒雅,同样的具有君子之风。
糜竺不因为自己商人的身份而自卑,鲁肃也没有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待这位豪商,双方相谈甚欢,不过也仅仅如此,鲁肃没有去反驳糜竺对于泰山看法,糜竺也没有对鲁肃分析的天下形势作出评价,双方都是点到为止。
智者不会在自己不了解的地方作出评价,所以鲁肃对于糜竺分析的泰山商业并不会致以太多的言辞,就算靠着自己的眼光能感觉出此事不是糜竺说的那么简单,但却也没有说出来,只是默默地倾听,然后将这些东西填补到自己拼图中,从糜竺的角度得出一个不同的泰山。
至于糜竺对于鲁肃的看法,在这一路的交谈中感叹不已,眼前这位士子必将是出将入相之人,虽然因为经验还有阅历稍显不足,但是其见解之独特,眼光之毒辣,让他这个曾经走南闯北的豪商都感觉到惊异,也许有错漏,但却不可否认其能力。
带着商人特有的圆滑,糜竺一点点的拉近着和鲁肃的距离,不知不觉间,鲁肃已经从刘备信使的马车上转到了糜竺的马车上。
陈曦看着像一堵墙一样站在刘备身旁的许褚,不由得有些纠结,对于许褚的安排他一直没有想好,要是仅仅做一名保镖的话,陈曦自己都觉得有些浪费,但是要是作一员将领的话,想想历史上许褚的行为,很明显陈曦不会放心,于是只好搁置下了。
不过也还好,许褚对于保护刘备这种事看起来非常的尽心,而且他好像也很喜欢做这件事情,抱着那柄陈曦命人给他打造出来镔铁大刀每天跟在刘备的身后,到了政务厅,或者刘备休息处就一脸凶神恶煞的站在门外,将所有胆敢靠近的人吓退。
对于陈曦来说这不是什么大事,也许一开始对于许褚狰狞的笑脸还有些郁闷,但是等时间长了之后,每每见到许褚狰狞的笑容,陈曦莫名的就会出现一种喜感,果然是习惯了就好了。
习惯了许褚狰狞的笑脸之后,陈曦也就习惯了许褚惊人的饭量,陈曦吃饭用的是巴掌大的青瓷碗,话说陈曦倒是想要白瓷,但是怎么弄到现在都不明白,让工匠研究,还没找到专业工匠。
青瓷碗就青瓷碗,陈曦也没有什么想说的,反正吃饭的碗是青瓷的也不算太过分,巴掌大的碗陈曦吃两碗米饭就足够了,而看起来瘦弱秀气的赵云吃陈曦五倍没有一点问题,至于关张能更多一点,至于许褚,陈曦表示自己已经不想数碗了。
虽说赵云说过武者的能量提炼自食物,但是这个貌似也太能吃了,至少赵云又一次和许褚比斗过后,请许褚去吃馒头,结果三蒸笼馒头就着猪蹄下肚之后,许褚剔着牙表示吃了一个半饱,瞬间赵云明白了为什么关羽,张飞和许褚切磋一次之后就全部跑了。
在这个没有刘备都没有工资的时期,所有人都紧巴巴过活的时候,和大胃王比斗一次搞不好自己就需要去打点老虎,熊什么的野食了,切磋什么的还是放到以后不缺钱粮了再说。
“东城鲁子敬,见过玄德公。”“徐州糜子仲,见过玄德公。”
在鲁肃和糜竺的马车驶到政务厅不远处的时候,眼尖的鲁肃就看到了一群人站在政务厅门口,看似在等待他们的到来。
很快糜竺也看到了政务厅门前的那群人,他和鲁肃这个家伙不同的是,他有眼力,或者说他不像现在的鲁肃那么傲气,白衣轻王侯这种事情已经不是在商场磨砺数载的糜竺所能做出来的了。
伸手拉了一下鲁肃,这一次糜竺根本没有给鲁肃辩解或者说是反抗的机会,他不希望鲁肃这么一个能人,在初一出道就被人按上恃才傲物的称号,同样也不希望刘备因为一时的不满而流失掉一个可能是天下能臣的士子。
这一路的景象,虽说让糜竺感觉到心痛,但是却也让他看到了巨大的商机,花费虽逾亿,但是创造出来的利润难道不让人震惊?优秀的商人从不缺乏冒险精神,而现在的糜竺就从泰山巨大的投入当中看到了惊人的利润,而他糜竺愿意为此一赌!
既然押宝了刘备,糜竺自然希望鲁肃也能加入刘备的势力,这样一来他在刘备势力当中也就有了一个相互依持的朋友,而且他看好这个名为鲁肃的士子,虽说声名不显,但是这一路上展现的才华,让他感觉到心颤,多年的经验让他明白,这个人值得他下重注,这个人拉入刘备阵营极有可能成为他最大的臂助。
“免礼,免礼,备听闻五大豪商的糜子仲,明显江湖的鲁子敬来访泰山,之前因为甄家离去以及名士不至所造成的郁郁之气一扫而空,备已置下薄席淡酒,请两位不吝赐教。”刘备伸手扶起二人,一脸真诚的说道。
陈曦不自然的转过头去,果不其然,糜竺被刘备一番话感动的双颊涨红,就差纳头便拜。
这已经不再是春秋战国时期那种君王为名士执鞭的时代了,刘备屈身相迎已是殊为不易,更何况这种推心置腹真诚话语,没看连鲁肃都有些激动吗?
陈曦对于这种事情貌似有些免疫,不过古人对于这一套貌似完全没有抵抗力,鲁肃就这么晕晕乎乎跟着刘备进了政务厅一旁刘备的家,客厅里面正如刘备所说的薄席淡酒早已置备好了,嗯,这本该是陈曦一群人的晚餐,现在成了酒宴,貌似就加了一个小青铜鼎……
坐在首位的刘备给糜竺和鲁肃分别介绍了一下在座的诸人,使得鲁肃和糜竺频频关注陈曦还有赵云,虽说早已听说陈曦年岁不足双十,赵云勇力可比吕布,但却未有武人的凶悍,反倒近似于文官,却也没有当真,不想那仿若流言一般的话语确是名副其实。
把酒推盏,酒宴之上糜竺便已经改了口称,看得出来糜竺来之前已经了解过了刘备,只是到了泰山之后感觉泰山郡的修筑有些心疼而已,但是自糜竺改了口称便再未有丝毫的犹疑之色。
糜竺在认了刘备为主公之后,便频频示意鲁肃,希望鲁肃也能趁着这个机会加入刘备的势力,糜竺也清楚自己这次做的有些不地道,不过为了鲁肃的潜力,主公刘备的势力,还有自己的前途做打算,糜竺都希望鲁肃能在这次酒宴上加入刘备势力。
第六十七章 非是自傲,只因自信
……
餐饮之前,陈曦好奇的看着鲁肃,依着他的眼力自然能看出糜竺在朝鲁肃频频示意,偏偏鲁肃既没有表示出拒绝的意思,也没有表示出加入的意思,这是什么情况,难道是这家伙是来参观,游历的?
陈曦不明就里且不说,鲁肃自己都有些恍惚,虽说他的阅历不多,但是多年豪强家主的作风,自然能看得出刘备所行皆非装腔作势,可谓是真情流露,也正因此相对于胡来的袁术,刘备很明显符合他的择主标准。
再加之糜竺已经投效,将自己甩在这个不尴不尬的境地,原本顺着糜竺的示意就此投奔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鲁肃看来,天下大治和君主私德并没有太大关系,只要公德过得去,敢于用人,治理天下自然有贤才去完成,事必躬亲不符合鲁肃的想法。
毕竟齐桓公都曾实打实的问管仲,“相国啊,你说寡人我喜欢美女,又喜欢赛马,还喜欢打猎,见到珍宝就走不动道,这样不影响成为霸主吧。”陈曦估摸着齐桓公说这话的时候绝对是越说声音越低,越说越没底气,最后说出来的时候自己都觉得有些过分了。
可是管仲的回答就有意思了,瞄了一眼齐桓公说,“不影响。”陈曦看书看到这一节的时候就在想,管仲大概都懒得回答吧,这些都不是事。
齐桓公大喜,又问,“那什么影响我当老大?”
管仲这次回答的就郑重了,面色肃然的说道,“不了解贤士,了解贤士而不任用,任用而不信任,信任的同时又让别的小人下参合,这些事影响大王称霸。”
齐桓公听了这些之后将国相之位交给管仲,让他去管理国家,然后自己果然成了霸主。
同样在鲁肃也信奉管仲的这一套理论,天下不是君王一个人所能治理的,君主要做的就是选拔任用贤才,至于君主自身的问题,鲁肃信奉的是下不言上之过,人家管仲都没说齐桓公贪财**,后人有什么好评说的。
自从鲁肃见到了奉刘备之命治理泰山郡,岁不足双十的陈曦,顿时对于刘备任人唯贤的做法大感满意,这不就是自己心目中君主的典范吗?年不足双十又如何,只要有能力君主就应该将其纳入选拔的行列,能者上,庸者下,甘罗拜相这种事不也是千古美谈?
至于君主的私德,鲁肃并没有太多的要求,宽厚仁慈也罢,贪财**也罢,只要任人唯贤国家还是这个国家,最多是手下人头疼一点罢了,只要君主依旧将天下放在心头,那么手下最多也只是头疼,不至于某明奇妙的人间蒸发。
也正因为这些观念在见到陈曦还有刘备的作为之后,鲁肃对于刘备实际上已经认可了,不过自身还纠结于之前的思量,都说了他会在泰山郡多看看,等彻底了解了刘备的为人再说是否加入,而现在直接加入的话,鲁肃总觉得有些操之过急。
“子川,子敬就由你招待,我想你二人必然有不少话可说,子仲若是不弃,今夜留宿于此即可,仲康。”刘备笑着说道,对于陈曦之前多次的示意终于弄明白了意思,于是做出了这不合常情的处理。
“多谢玄德公。”陈曦微微一笑,他很想知道鲁肃这种三国名臣对于自己在泰山的做法是如何评价的,是好还是坏,其中还有何错漏。
出了刘备大门,鲁肃终于反应了过来,扭头看着陈曦一拱手,“陈郡丞可真得玄德公眷顾……”
开口一瞬,鲁肃终于反应过来哪里不对了,自从见了刘备和陈曦为止,就没有见过陈曦称刘备为主公,而且迎接的时候陈曦也只是侧后半步,并未有跟随刘备身后,随即苦笑连连,他怎么就没想到这么一个简单的方式,果然最简单的方法总是会被人遗忘。
“你我年岁相差无几,不若称之表字。”说着陈曦就将自己脑袋上的发冠卸了下来,给够了鲁肃诚意。
鲁肃一愣,去冠之宴他倒是了解,那是一种无拘无束,大家都平等的交流方式,但是在大路上你这么干也太豪爽太不注意场合了吧,话说这个时期大街上散发蒙面的都是混混吧,不过却也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地摘掉发冠,“恕肃不敬,子川一直这么不拘一格吗?”
“只是脑袋痒了。”陈曦随手挠了两下,将发冠随意的按在脑袋上。
“哈哈哈,子川果然是妙人。”现在鲁肃还没有之后的圆滑,眼见陈曦不在乎,于是大笑道。
“走,去我家喝茶,顺带给我说说对于泰山的看法。”陈曦甩了甩自己的长发,一脸笑意的说道。
“好,我也正有很多东西要问你陈子川!”没了制约的鲁肃很是狂妄的说道。
“那让我们好好比划比划,看看你这个东城鲁子敬能不能驳倒我这个泰山陈子川!”陈曦大笑。
陈曦和鲁肃分主从位置坐下,很快陈兰就将饭菜端了上来,而繁简适陪片刻便离开了,临走的时候将门顺手带上。
“在见到你鲁子敬的时候我就估计你就会有问题问我,说来看看。可惜没有什么好的宵夜,凑合着吃吧。”陈曦给鲁肃到了一杯醪糟,“酒什么的是没有的,喝点这个吧,最近还挺甜的。”
“子川就这么笃定我一定会有问题问你?”鲁肃笑问道,“不怕我出口就是阿谀之词。”
“阿谀之词我也接受,怎么说这都是我的功绩,治下仓禀将实,即将下授礼仪,接受点吹捧之言难道有过?”陈曦笑骂道,“我陈子川做事,好的自然会接受赞赏,错的也不会由人去指责,然后去改正。”
“至于你说的为什么笃定你一定有问题要问,很简单,天下智谋之士过泰山而不思索者绝非智者,我陈子川不是小视天下,而是自信我之前所做之事足以激发所有路过此地智者的智慧。”陈曦一脸的傲气,“能看出问题的必然是天下智者,能感觉到问题却不知道问题在哪里必然是国之中坚,至于走马观花之辈不过庸碌之臣!”
第六十九章 不胜而胜
……
“自古以来兵书上记载的经典战例无不是以少胜多,但是以你我二人的见识,想来也不会尽信书。”陈曦的笑容有些戏谑,想想兵书上所记载的战役,每每解释以少胜多,少有双方能力相差无几的时候,更不要提兵力远胜敌方的时候,仿若人多了就展现不出自己的能力。
鲁肃诧异的看着陈曦,但是也点了点头说道,“确实是,兵书上所记载的战斗十之**都是以少胜多,然则从古至今以少胜多的例子大概也就兵书上那些。”
“我听人说过一句话,同等程度的战斗是无敌的存在,便可以称之为强大,但是当别人能拔高自己程度,而自己依旧只能保持在这个程度,勉强战斗,即使险胜也是一种无奈。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名,用远超对方的实力去碾压敌人,纵使奇谋百出也挽回不来战略层面的失败。”陈曦闭着眼睛对鲁肃说道,说这句话的时候他想到了很多古代无奈的战斗,连战连胜却也挽救不救了最后的败局。
汉朝对匈奴战斗,初期和后期场面都不怎么样好看,基本上占不到便宜,当然中期那种一比二十战损比确实逆天了,就说后期武帝飞升之后,汉朝和匈奴还是在打,而且场面上匈奴还是很给力的,结果却是匈奴灭族了,这就是传说中的拖死了……
再就如同唐朝对外战争失败率高达六成,但是唐朝依旧将四方平定,只因为四周的小国输不起,唐朝输了可以再来,而四方小国只要输了一次就再也没有机会了,简而言之汉唐就是抱着逗你玩的姿态打你,不胜而胜。
同样宋朝对外战争胜率高达七成以上,但是基本上和汉唐逗别人玩一样,宋朝的战争胜率低于六成就灭国了,看清楚是低于六成,也就是说场面上还保持优势的时候就被发了便当。
正因此陈曦对于场面上的胜负根本没啥兴趣,李牧对王翦五战三胜两平,但是赵国却没了继续战斗的可能,就算赵王不杀李牧,等秦国腾出手来赵国还是死,注定的悲剧,所以陈曦已经懒得看场面如何了。
鲁肃看着陈曦,“我们的兵法交给我的永远是如何以弱胜强,却从来不告诉我们最简单的兵法就是恃强凌弱,子川说的很对,有时候奇谋百出也挽救不了最后的结局,壮大自己削弱别人才是王道。”
“是啊,子敬,你知道我初一开始是怎么想的吗?”陈曦笑着说道,他想将他的想法完整的灌输个鲁肃,却又担心鲁肃全盘接受,所以换了一种说法。
鲁肃摇了摇头,对于陈曦的跳跃性思维实在有些理解不能,但是对于陈曦的智慧还是很有兴趣。
“我在发现玄德公招揽不到优秀谋臣的时候,我便转向了另一条路,那就是壮大自己,壮大到即使靠着普通将领和自己培育出来的速成谋士团也能击败我们的敌人的程度,所以初一开始我做了最困难情况下的规划。”陈曦回想着自己当时的想法,有一种难以说出的愉快,终于有人可以和他分享这些东西了。
“这怎么可能?子川抱着这种想法居然还能执政下去,怎么可能?”鲁肃直接吓了一跳,陈曦上手就抱着独战天下的想法,就算是最坏打算,也不可能这样吧,而且在那种心态下居然还能工作。
“没有什么不可能,你不觉得这样很好吗?要是这样我都能扫平那些家伙,到时候有人来不是更容易吗?”陈曦微笑着说道,“并且按照我的思考并不是没有可能,所谓三人计长,一人计短,质量不足,数量补之,也许一个顶级谋士能顶十几个我批量生产出来的谋臣,但是只要数量够,我并不担心,而且数量多了,我就不信出不了一两个奇才。”
鲁肃自觉自己的冷汗都流了下来,就这么短的时间,鲁肃已经对陈曦有了一定的认识,面前这家伙有时候的确猖狂至极,但是不可否认他的智慧绝对令人震惊,而且他口中疯狂的计划,绝对有执行的可能。
深吸一口气,压下内心的震撼,鲁肃已经发觉自己被陈曦给震慑住了,不过这个时候不应该思考这些小事。
“敢问子川何为批量生产谋臣?”鲁肃直接点出这些事情最关键的地方,陈曦所有的谋划最中心都绕不过这一个批量生产谋臣,数量产生质量这句话,鲁肃也认可,就像是一个关羽打不过吕布,但是十个就不是问题了,很简单的一个逻辑。
“此乃吾之秘法,不可轻授。”陈曦高傲的一甩头,表示不能告诉鲁肃。
话说陈曦所谓的批量制造谋臣,文臣,实际上也就是一边搜刮那些没长成的历史名人,一边用填鸭式教育灌输那些适龄小屁孩。
反正对于陈曦来说他要的也只是人才,天才什么的不是学校教育能出现的,基本靠自学,老师都只是领头人,就像诸葛亮,换一个人教估计也就还是那样,一般来说老师留名的原因是因为遇到了好学生,并不是老师真的能教出天才。
陈曦最认可的一句话就是——凭着别人授予的东西永远不能成为顶尖,因为在你之上永远有人,而且还能批量的制造你。
教育是千篇一律的,陈曦也不想做什么一对一因材施教,原因很简单,没有那么多师资力量,再一个也没有必要。
陈曦已经设计好了他的教育方式,和他的智谋一样,简单粗暴,效果想来也不会太差,上手给治下十岁以上十五一下少年一人发一本书,你自己看去吧,天才自然会出类拔萃,半年后将书收上来将优秀的选拔出来,直接由文臣带在身边传授经验并进行简单的政务处理,这种半放羊,半师徒的教育,天才自然会走出自己的道路。
反正陈曦也懒得对其进行修剪,谁知道天才会成长成什么样,反正陈曦是不能保证自己修剪出来的家伙依旧保持着自己的本质,搞不好都整成一个模子,这不是就悲剧了。
至于那些对书本知识有兴趣的家伙进行三年填鸭式教育,这个陈曦有经验,而且可谓经验丰富,制造不了天才,难道还制造不了硬柴?开什么玩笑,大中国制造硬柴的技术举世无敌。
至于填鸭式教育弊端什么的,陈曦完全无所畏惧,在这个有卷书就是传家宝的时代,这种疯狂的教育方式不但不会受到别人的抨击,反倒会将愿意教授者纳入贤人之列,所以完全不用担心,这实际上是在刷好评……
至于会不会成为书呆子什么的,你看看哪个三年级的小学生变成了书呆子?就算周六周日补课,节假日补课,寒暑假补课,以及所谓的课后作业辅导。从两岁开始进幼儿园,四岁开始补课,但是到六年级该挣扎还是挣扎,六年小学教育外加连环补课杀局抹杀不了小学生的本质滴。
也正因此陈曦要是在这个时候进行这种超级疯狂补课教育制度,所有人都只会夸赞陈曦认真负责,这票子学生真是好运什么的,完全不会有人抨击没人性什么的,这个时候的天地君亲师中的师可不是闹着玩的,别说你是百姓,你就是皇帝见了自己老师也得行礼……
总而言之陈曦已经想好了,这个时代这么干的老师绝对是好老师,不论是从普世道德还是社会观念上讲这么干的老师绝对是贤人啊~
陈曦的话让鲁肃一愣,随后也反应了过来,的确这种事情绝对属于机密,于是开口道,“是肃莽撞了,子川且谅解一二。”
“没啥,简儿,帮忙从书架上将那几本一样的书拿来。”陈曦摇了摇头表示并不在意,身体自然地后靠扭( 神话版三国 http://www.xlawen.org/kan/2281/ )
而恰恰在短时间内陈曦也是不缺钱粮的,剿匪练兵所得的财物变卖给徐州,然后转换粮食拉过来,徐州粮多,陶谦又愿意支持刘备,自然愿意给陈曦借粮,再加上剿匪,购粮,陈曦手上流转着过百万担的粮食。
不得不说孔融的名声还有陶谦的富硕,这种强力支持下刘备现在过得要比曹操好不少,至少现在泰山郡到处都是一副忙碌的景象,甚至于都出现了一种虚假的繁荣,一眼望去车水马龙,一片繁荣,而曹操还在流浪……
之所以说是虚假,只是因为这个时候一旦陈曦抽掉粮食的投入整个泰山都会进入萧条状态,甚至于快速崩溃,但是只要再坚持几个月到九月份,粟成熟之后,陈曦就算是抽掉自己的粮食投入也不会有任何的问题。
陈曦现在要等的就是这三个月,夏粮在陈曦自负种子,少量耕牛的情况下基本算是将泰山能耕作的地方全部耕作了,而反正夏粟也就是一百天的日子,扛过去,以后的计划就有了基础,所以在这段时间里,陈曦已经准备好了,谁敢找麻烦谁就去死吧!
在这个191年七月,袁绍刚刚坐在冀州的宝座上,曹操即将立足东郡,公孙瓒还没有全取幽州,刘焉也才刚刚封锁益州,准备称王称霸,这个时间点都在夯实地基,没有人会跳出来挑衅,是最后的发展时机。
192年,193年,这两年算得上是最后的发展机会,从194年开始天灾不断,大旱,蝗灾,瘟疫,各种天灾不断地肆虐,而192、193两年倒霉的只是长安的汉献帝,年年地震,所以三公年年换……
趁着这最后的机会,陈曦已经准备好到处买粮了,以后估计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一次性屯够数年的粮食,他可不会像历史上的泰山太守应劭一般明明击败了青州黄巾到最后因为粮食的缘故一点好处都没捞到,粮食在这个时代才是王道!
趁着最后两个丰收年好好地收敛一下钱粮,在之后蝗灾旱灾的时候,趁着天灾将青州黄巾全部吞下,这是最现实也是最具可行性的计划,总之这两年要做的就是高筑墙,广积粮。
臧霸已经投降了,张飞看着自己一方良将不多,而臧霸也算是看得过眼的份上便也没有多说什么,至于华雄淡定将臧霸收为副将,虽说之前他靠着阵战击溃了臧霸,但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要真比统兵,貌似他不是臧霸的对手。
臧霸对于华雄愿意收他作为副将很高兴,虽说受着重伤,但是依旧咬着牙骑上马,拍着胸脯说,自己在泰山还有点人望,愿意去说降孙观,吴敦,伊礼三人。
华雄虽说大脑不是很灵敏,但是以己度人之下觉得可以一试,于是在臧霸感激涕零之下派了几个人将他送往他说的孙观的山寨。
果不其然,臧霸这个人也是说一不二的主,并没有趁这个机会重新拉起人马和华雄一战,反而因为华雄的义气还有对他的信任不辞辛苦直接将泰山最大的三个匪首全部说降,而孙观则在之后不久便自缚于陈曦面前。
劫粮那件事就此翻过,至于死的甄家人陈曦也懒得管了,反正和甄家已经玩不到一起去了。
九月泰山平,陈曦终于有了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手上也有了一些能用的人,当然他之前设想的谋臣基本没有招揽到,这群家伙基本上都不看好刘备,张昭,张纮,顾雍这些世家出身的几个家伙还对前来招揽的刘备手下冷嘲热讽。
到最后陈曦也就熄灭了继续招揽文臣的想法,反正广积粮这种事情他自己就能做好,有的话最多也就是每天能多喝几杯茶,没有的话也就只是少喝几杯茶,不算太大影响。
至于原本打算投资刘备的甄家,在袁绍入主冀州之后也默默的减少了在泰山的投入,看得出来在甄家人眼里刘玄德这个已经由宗人府证明了身份的汉室宗亲并没有四世三公的袁绍有潜力。
对于这些陈曦也早有估计,根本没有放在心上,魄力和见风使舵永远是一个优秀商人必备的,他从没有想过因为他到来,随意的安排一番,甄家就会鼎力相助什么的,这些根本不可能实现。
地处冀州本土的甄家和占据冀州有望称霸天下的袁绍之间必然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再加上家族化管理自然不会因为一个人的个人情义而将整个家族压上去,甄家表面看似只是一个豪商,陈曦可是知道一件很好玩的事情,世袭两千担俸禄官职的甄家,能仅仅是一个豪商?
袁家可是四世三公,在世家讲求门当户对的三国时代能因为一句此女有凤仪天下之态就让自己最宠爱的儿子去娶甄宓?开什么玩笑?就算家资千万又能如何,整个河北都是他袁家的,而且已成窥欲天下之势,富商算什么?要多少没有?笑话啊!
对于甄家的选择陈曦没有什么好说的,现在不是算计这些的时候,而且就算到时候真收拾了袁绍,也不能将甄家铲平,最多换换家主什么的,再没有绝对实力之前挑衅世家这个阶层可是不智之举,当然刘备要是实在恼了那就没办法了。
甄家撤走这件事彻底让最近在火头上的刘备恼了,毕竟招揽名士没有招揽成功,还被人嘲讽了,现在居然连豪商都敢蹬鼻子上脸,刘备恼了也是理所应当。
好在陈曦说清利害关系之后,刘备没有彻底和甄家翻脸,只不过看刘备强忍怒火的神情,估计等甄家落到刘备手上绝对不会好过,估摸着搞不好火气上来整个河北世家都要倒霉。
迫不得已之下陈曦只好给苏双张世平打了一个招呼,将冀州的生意也划给他们,示意让他们赶紧挤垮甄家的盐业和塞外马匹生意,让甄家速度给刘备道歉,否则等这火气酝酿个三五载,陈曦拿下青州之后将袁绍踩扁,河北世家搞不好就让甄家全部拉下水了。
第六十五章 各自的思量
……
刘备一愣,大贤什么的他可从来没有招揽成功过,那些世家总是不看好他,到现在为止所有的招揽都没有成功的,自然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直接一愣。
“玄德公。”陈曦又是一声,反正他已经睡不了觉了,干嘛还要让别人在自己面前走神。
“好好好。”刘备反应过来,顿时大喜,不管来的是什么样的人物,只要这个时候愿意来投奔自己的文臣,不管能力如何,刘备都打算大礼恭迎,而且以后吃香的喝辣的都不会忘记添双碗筷。
“玄德公,走了,不论是糜子仲还是鲁子敬对于我们现在都极其重要,鲁子敬此人眼光极其长远,而且对于政务谋略都有自己的见解,可谓谋国之才,糜家乃是大富之家,对比甄家便可知其富贵,当世五大豪商之家的家主。”陈曦特意点明这两位的身世,也算是给刘备一个准备。
刘备一听这话反倒冷静了下来,原本的激动之色缓缓退去,恢复了原本的平静,扭头看着陈曦笑道,“我以为我刘玄德难入天下奇才之眼,不想却是我过于自卑了,甄家走了,糜家不是来了,他张昭,张纮不来,鲁子敬不也入了我的大门。”
这一刻刘备意气风发,原本因为一系列名士招揽不至,河北甄家因为不看好他潜力而离去所产生的郁郁之气这一刻全部化去,整个人看起来多了一抹自信张扬。
“那些家伙还不如我。”陈曦打着哈欠说道,“玄德公要是觉得某个人没招揽到就对比一下我,武将的话对比一下赵将军,要是文臣比我厉害,武将比子龙厉害的话记得通知我。”
陈曦此话一出,赵云先是自信的一笑,随后又带着特有的谦逊说道,“当不得军师此话,不过军师乃是天下奇才,想来这天下也难有匹敌。”
陈曦翻了翻白眼,“说得好像这世界还有好几个吕布一样,行了,大家伙心里有数就行了,玄德公请在任何时间都记住,过了今年,任何不看好玄德公的都不会是当世顶级的谋臣,至少一个顶级的谋臣需要的眼光他没有。”
“多谢子川提醒。”刘备肃然一礼,“我们出门去等待一番,子川要是倦了可以先回家休息,总是这么倦也不是事,我给你找一些补药好好补补,现在也没有什么政务,你也休息一下。”
“不了,鲁子敬一路赶来必然会和我探讨一些事情,我还是稍带片刻。”陈曦摇了摇头说道,依着这个时代那些顶级文臣的习惯,一旦投效第一件事便是献策,而他在场的话也能为刘备遮掩一番,毕竟很多事情都是他做的,刘备并不是很清楚。
坐在马车里的糜竺看着窗外的繁华,心中震撼不已,这一路赶来到处都是一副热火朝天的劳作景象,也许比不上富硕的徐州城,但是现在的泰山奉高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的想象,记得一年前来的时候这里刚刚被泰山贼肆虐,破旧的连普通的县城都不如,而现在已经超越了绝大多数的郡城。
看着三丈宽的护城河,高达十丈,厚逾八丈的城墙,糜竺很清楚的知道这需要花多少功夫,就这么一道城墙就足够让盗匪熄灭自己的**,而现在就在这短短的三个月间修筑了起来,十万左右的人力,糜竺略一计算就明白了。
穿过城门,宽阔的青石道路让糜竺有一种来到了徐州城的感觉,不,比徐州城更加的干净整洁,糜竺感觉自己有些承受不了,这一路过来就他入眼的场景还有由其他地方得到情报得出的结论,水利工程,垦荒,修筑城墙,赈灾,收拢流民拢共下来花费逾亿。
要是陈曦知道糜竺的想法,估计直接就撇撇嘴,一亿钱根本不够分,五十万的流民,一人两百钱大概连勉强吃三个月饭的都不够,所以发钱的话五大豪商都得伤元气,以工代赈什么的他们会自己创造利润的……
想到这里糜竺就有些抽搐,听说甄家跑了,想想要是这么花钱的话,他糜家大概也撑不住吧,这泰山郡丞简直就是一个花钱好手,虽说就效果而言也是绝佳,但要是每个郡都这么干的话,根本支撑不下去。
鲁肃一路赶来也了解到了不少的情况,和糜竺不同,鲁肃的眼光很长远,自然不会将已经回转冀州的甄家算在刘备名下,因此在他看来整个泰山郡非常值得研究,不论是这依旧在建造的土胚房还是在不断开挖的河渠,亦或是那热火朝天的工作场地,都很有研究价值,忙而不乱,这是鲁肃的直观感觉。
在鲁肃一路观察下,最后得出的结论很古怪,貌似整个泰山复原并没用用到钱,虽说粮食是实打实的,但是真正撒出去的钱财几乎没有,而且相对于洒出去的粮食和现在复原的效果相对比而言简直令人震惊,最重要的是在这短短三个月的工作当中,泰山郡治下所有的百姓居然全部认可了刘备的统治,可谓民心在手。
这不得不令鲁肃震惊,得民心者得天下,鲁肃虽不完全认可这个说法,但是民心在手很多事情都会变得非常便利,能在这么短时间破碎掉原本百姓对于政府的怀疑,并且重新树立起百姓对于政府的认可还有信心,甚至是自发的拥护刘备的统治,鲁肃对于刘备治下管辖内政的陈曦只能称一句,真乃奇才!
自然有这种奇才辅助,鲁肃对于刘备也多了一份信心,原本他并不看好刘备,不过刘备招揽他的信使被他祖母看到之后,鲁肃的祖母便拦住被鲁肃推辞掉的信使对鲁肃说:“出去见见世面,一直在家里陪着我这个老太婆,看看书,种种田不是英雄的处事风格,既然汉室宗亲刘公相招,何不去见识一番再做思量。”
执拗不过祖母的鲁肃只好带着自己的仆人随刘备的信使上了路,走的时候还有些伤感,但是出了东城之后鲁肃很快就抛却了伤感,这是他第一次离开他的祖母单独行动,天下大势的脉络第一次展现在了他的面前,这一年鲁肃十八岁。
原本鲁肃并没有抱着投奔刘备的想法,他来泰山不过是打算给自己祖母一个交代而已,不过这一路赶来的情形让他兴趣盎然,以他的眼里自然能看出这一次泰山丰收会有多少的积蓄,而这些积蓄在靠近青州这地方会意味着什么。
【且看一下刘玄德此人如何,若是袁术那种志大才疏的家伙那就暂且盘桓几日即可,若真乃宽仁之辈我鲁子敬倒也不介意为君分忧。】鲁肃看着车窗外忙碌的景象缓缓的下定了决心,不过内心的躁动并没有影响他的神情,依旧的儒雅,依旧的冷静。
第六十六章 糜子仲,鲁子敬
……
糜竺和鲁肃并没有什么深交,虽说双方都是豪强,但是两人相见的次数在之前都是零,而这一次联袂来访也不过是巧合,两人巧遇,而双方同样的儒雅,同样的具有君子之风。
糜竺不因为自己商人的身份而自卑,鲁肃也没有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待这位豪商,双方相谈甚欢,不过也仅仅如此,鲁肃没有去反驳糜竺对于泰山看法,糜竺也没有对鲁肃分析的天下形势作出评价,双方都是点到为止。
智者不会在自己不了解的地方作出评价,所以鲁肃对于糜竺分析的泰山商业并不会致以太多的言辞,就算靠着自己的眼光能感觉出此事不是糜竺说的那么简单,但却也没有说出来,只是默默地倾听,然后将这些东西填补到自己拼图中,从糜竺的角度得出一个不同的泰山。
至于糜竺对于鲁肃的看法,在这一路的交谈中感叹不已,眼前这位士子必将是出将入相之人,虽然因为经验还有阅历稍显不足,但是其见解之独特,眼光之毒辣,让他这个曾经走南闯北的豪商都感觉到惊异,也许有错漏,但却不可否认其能力。
带着商人特有的圆滑,糜竺一点点的拉近着和鲁肃的距离,不知不觉间,鲁肃已经从刘备信使的马车上转到了糜竺的马车上。
陈曦看着像一堵墙一样站在刘备身旁的许褚,不由得有些纠结,对于许褚的安排他一直没有想好,要是仅仅做一名保镖的话,陈曦自己都觉得有些浪费,但是要是作一员将领的话,想想历史上许褚的行为,很明显陈曦不会放心,于是只好搁置下了。
不过也还好,许褚对于保护刘备这种事看起来非常的尽心,而且他好像也很喜欢做这件事情,抱着那柄陈曦命人给他打造出来镔铁大刀每天跟在刘备的身后,到了政务厅,或者刘备休息处就一脸凶神恶煞的站在门外,将所有胆敢靠近的人吓退。
对于陈曦来说这不是什么大事,也许一开始对于许褚狰狞的笑脸还有些郁闷,但是等时间长了之后,每每见到许褚狰狞的笑容,陈曦莫名的就会出现一种喜感,果然是习惯了就好了。
习惯了许褚狰狞的笑脸之后,陈曦也就习惯了许褚惊人的饭量,陈曦吃饭用的是巴掌大的青瓷碗,话说陈曦倒是想要白瓷,但是怎么弄到现在都不明白,让工匠研究,还没找到专业工匠。
青瓷碗就青瓷碗,陈曦也没有什么想说的,反正吃饭的碗是青瓷的也不算太过分,巴掌大的碗陈曦吃两碗米饭就足够了,而看起来瘦弱秀气的赵云吃陈曦五倍没有一点问题,至于关张能更多一点,至于许褚,陈曦表示自己已经不想数碗了。
虽说赵云说过武者的能量提炼自食物,但是这个貌似也太能吃了,至少赵云又一次和许褚比斗过后,请许褚去吃馒头,结果三蒸笼馒头就着猪蹄下肚之后,许褚剔着牙表示吃了一个半饱,瞬间赵云明白了为什么关羽,张飞和许褚切磋一次之后就全部跑了。
在这个没有刘备都没有工资的时期,所有人都紧巴巴过活的时候,和大胃王比斗一次搞不好自己就需要去打点老虎,熊什么的野食了,切磋什么的还是放到以后不缺钱粮了再说。
“东城鲁子敬,见过玄德公。”“徐州糜子仲,见过玄德公。”
在鲁肃和糜竺的马车驶到政务厅不远处的时候,眼尖的鲁肃就看到了一群人站在政务厅门口,看似在等待他们的到来。
很快糜竺也看到了政务厅门前的那群人,他和鲁肃这个家伙不同的是,他有眼力,或者说他不像现在的鲁肃那么傲气,白衣轻王侯这种事情已经不是在商场磨砺数载的糜竺所能做出来的了。
伸手拉了一下鲁肃,这一次糜竺根本没有给鲁肃辩解或者说是反抗的机会,他不希望鲁肃这么一个能人,在初一出道就被人按上恃才傲物的称号,同样也不希望刘备因为一时的不满而流失掉一个可能是天下能臣的士子。
这一路的景象,虽说让糜竺感觉到心痛,但是却也让他看到了巨大的商机,花费虽逾亿,但是创造出来的利润难道不让人震惊?优秀的商人从不缺乏冒险精神,而现在的糜竺就从泰山巨大的投入当中看到了惊人的利润,而他糜竺愿意为此一赌!
既然押宝了刘备,糜竺自然希望鲁肃也能加入刘备的势力,这样一来他在刘备势力当中也就有了一个相互依持的朋友,而且他看好这个名为鲁肃的士子,虽说声名不显,但是这一路上展现的才华,让他感觉到心颤,多年的经验让他明白,这个人值得他下重注,这个人拉入刘备阵营极有可能成为他最大的臂助。
“免礼,免礼,备听闻五大豪商的糜子仲,明显江湖的鲁子敬来访泰山,之前因为甄家离去以及名士不至所造成的郁郁之气一扫而空,备已置下薄席淡酒,请两位不吝赐教。”刘备伸手扶起二人,一脸真诚的说道。
陈曦不自然的转过头去,果不其然,糜竺被刘备一番话感动的双颊涨红,就差纳头便拜。
这已经不再是春秋战国时期那种君王为名士执鞭的时代了,刘备屈身相迎已是殊为不易,更何况这种推心置腹真诚话语,没看连鲁肃都有些激动吗?
陈曦对于这种事情貌似有些免疫,不过古人对于这一套貌似完全没有抵抗力,鲁肃就这么晕晕乎乎跟着刘备进了政务厅一旁刘备的家,客厅里面正如刘备所说的薄席淡酒早已置备好了,嗯,这本该是陈曦一群人的晚餐,现在成了酒宴,貌似就加了一个小青铜鼎……
坐在首位的刘备给糜竺和鲁肃分别介绍了一下在座的诸人,使得鲁肃和糜竺频频关注陈曦还有赵云,虽说早已听说陈曦年岁不足双十,赵云勇力可比吕布,但却未有武人的凶悍,反倒近似于文官,却也没有当真,不想那仿若流言一般的话语确是名副其实。
把酒推盏,酒宴之上糜竺便已经改了口称,看得出来糜竺来之前已经了解过了刘备,只是到了泰山之后感觉泰山郡的修筑有些心疼而已,但是自糜竺改了口称便再未有丝毫的犹疑之色。
糜竺在认了刘备为主公之后,便频频示意鲁肃,希望鲁肃也能趁着这个机会加入刘备的势力,糜竺也清楚自己这次做的有些不地道,不过为了鲁肃的潜力,主公刘备的势力,还有自己的前途做打算,糜竺都希望鲁肃能在这次酒宴上加入刘备势力。
第六十七章 非是自傲,只因自信
……
餐饮之前,陈曦好奇的看着鲁肃,依着他的眼力自然能看出糜竺在朝鲁肃频频示意,偏偏鲁肃既没有表示出拒绝的意思,也没有表示出加入的意思,这是什么情况,难道是这家伙是来参观,游历的?
陈曦不明就里且不说,鲁肃自己都有些恍惚,虽说他的阅历不多,但是多年豪强家主的作风,自然能看得出刘备所行皆非装腔作势,可谓是真情流露,也正因此相对于胡来的袁术,刘备很明显符合他的择主标准。
再加之糜竺已经投效,将自己甩在这个不尴不尬的境地,原本顺着糜竺的示意就此投奔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鲁肃看来,天下大治和君主私德并没有太大关系,只要公德过得去,敢于用人,治理天下自然有贤才去完成,事必躬亲不符合鲁肃的想法。
毕竟齐桓公都曾实打实的问管仲,“相国啊,你说寡人我喜欢美女,又喜欢赛马,还喜欢打猎,见到珍宝就走不动道,这样不影响成为霸主吧。”陈曦估摸着齐桓公说这话的时候绝对是越说声音越低,越说越没底气,最后说出来的时候自己都觉得有些过分了。
可是管仲的回答就有意思了,瞄了一眼齐桓公说,“不影响。”陈曦看书看到这一节的时候就在想,管仲大概都懒得回答吧,这些都不是事。
齐桓公大喜,又问,“那什么影响我当老大?”
管仲这次回答的就郑重了,面色肃然的说道,“不了解贤士,了解贤士而不任用,任用而不信任,信任的同时又让别的小人下参合,这些事影响大王称霸。”
齐桓公听了这些之后将国相之位交给管仲,让他去管理国家,然后自己果然成了霸主。
同样在鲁肃也信奉管仲的这一套理论,天下不是君王一个人所能治理的,君主要做的就是选拔任用贤才,至于君主自身的问题,鲁肃信奉的是下不言上之过,人家管仲都没说齐桓公贪财**,后人有什么好评说的。
自从鲁肃见到了奉刘备之命治理泰山郡,岁不足双十的陈曦,顿时对于刘备任人唯贤的做法大感满意,这不就是自己心目中君主的典范吗?年不足双十又如何,只要有能力君主就应该将其纳入选拔的行列,能者上,庸者下,甘罗拜相这种事不也是千古美谈?
至于君主的私德,鲁肃并没有太多的要求,宽厚仁慈也罢,贪财**也罢,只要任人唯贤国家还是这个国家,最多是手下人头疼一点罢了,只要君主依旧将天下放在心头,那么手下最多也只是头疼,不至于某明奇妙的人间蒸发。
也正因为这些观念在见到陈曦还有刘备的作为之后,鲁肃对于刘备实际上已经认可了,不过自身还纠结于之前的思量,都说了他会在泰山郡多看看,等彻底了解了刘备的为人再说是否加入,而现在直接加入的话,鲁肃总觉得有些操之过急。
“子川,子敬就由你招待,我想你二人必然有不少话可说,子仲若是不弃,今夜留宿于此即可,仲康。”刘备笑着说道,对于陈曦之前多次的示意终于弄明白了意思,于是做出了这不合常情的处理。
“多谢玄德公。”陈曦微微一笑,他很想知道鲁肃这种三国名臣对于自己在泰山的做法是如何评价的,是好还是坏,其中还有何错漏。
出了刘备大门,鲁肃终于反应了过来,扭头看着陈曦一拱手,“陈郡丞可真得玄德公眷顾……”
开口一瞬,鲁肃终于反应过来哪里不对了,自从见了刘备和陈曦为止,就没有见过陈曦称刘备为主公,而且迎接的时候陈曦也只是侧后半步,并未有跟随刘备身后,随即苦笑连连,他怎么就没想到这么一个简单的方式,果然最简单的方法总是会被人遗忘。
“你我年岁相差无几,不若称之表字。”说着陈曦就将自己脑袋上的发冠卸了下来,给够了鲁肃诚意。
鲁肃一愣,去冠之宴他倒是了解,那是一种无拘无束,大家都平等的交流方式,但是在大路上你这么干也太豪爽太不注意场合了吧,话说这个时期大街上散发蒙面的都是混混吧,不过却也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地摘掉发冠,“恕肃不敬,子川一直这么不拘一格吗?”
“只是脑袋痒了。”陈曦随手挠了两下,将发冠随意的按在脑袋上。
“哈哈哈,子川果然是妙人。”现在鲁肃还没有之后的圆滑,眼见陈曦不在乎,于是大笑道。
“走,去我家喝茶,顺带给我说说对于泰山的看法。”陈曦甩了甩自己的长发,一脸笑意的说道。
“好,我也正有很多东西要问你陈子川!”没了制约的鲁肃很是狂妄的说道。
“那让我们好好比划比划,看看你这个东城鲁子敬能不能驳倒我这个泰山陈子川!”陈曦大笑。
陈曦和鲁肃分主从位置坐下,很快陈兰就将饭菜端了上来,而繁简适陪片刻便离开了,临走的时候将门顺手带上。
“在见到你鲁子敬的时候我就估计你就会有问题问我,说来看看。可惜没有什么好的宵夜,凑合着吃吧。”陈曦给鲁肃到了一杯醪糟,“酒什么的是没有的,喝点这个吧,最近还挺甜的。”
“子川就这么笃定我一定会有问题问你?”鲁肃笑问道,“不怕我出口就是阿谀之词。”
“阿谀之词我也接受,怎么说这都是我的功绩,治下仓禀将实,即将下授礼仪,接受点吹捧之言难道有过?”陈曦笑骂道,“我陈子川做事,好的自然会接受赞赏,错的也不会由人去指责,然后去改正。”
“至于你说的为什么笃定你一定有问题要问,很简单,天下智谋之士过泰山而不思索者绝非智者,我陈子川不是小视天下,而是自信我之前所做之事足以激发所有路过此地智者的智慧。”陈曦一脸的傲气,“能看出问题的必然是天下智者,能感觉到问题却不知道问题在哪里必然是国之中坚,至于走马观花之辈不过庸碌之臣!”
第六十九章 不胜而胜
……
“自古以来兵书上记载的经典战例无不是以少胜多,但是以你我二人的见识,想来也不会尽信书。”陈曦的笑容有些戏谑,想想兵书上所记载的战役,每每解释以少胜多,少有双方能力相差无几的时候,更不要提兵力远胜敌方的时候,仿若人多了就展现不出自己的能力。
鲁肃诧异的看着陈曦,但是也点了点头说道,“确实是,兵书上所记载的战斗十之**都是以少胜多,然则从古至今以少胜多的例子大概也就兵书上那些。”
“我听人说过一句话,同等程度的战斗是无敌的存在,便可以称之为强大,但是当别人能拔高自己程度,而自己依旧只能保持在这个程度,勉强战斗,即使险胜也是一种无奈。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名,用远超对方的实力去碾压敌人,纵使奇谋百出也挽回不来战略层面的失败。”陈曦闭着眼睛对鲁肃说道,说这句话的时候他想到了很多古代无奈的战斗,连战连胜却也挽救不救了最后的败局。
汉朝对匈奴战斗,初期和后期场面都不怎么样好看,基本上占不到便宜,当然中期那种一比二十战损比确实逆天了,就说后期武帝飞升之后,汉朝和匈奴还是在打,而且场面上匈奴还是很给力的,结果却是匈奴灭族了,这就是传说中的拖死了……
再就如同唐朝对外战争失败率高达六成,但是唐朝依旧将四方平定,只因为四周的小国输不起,唐朝输了可以再来,而四方小国只要输了一次就再也没有机会了,简而言之汉唐就是抱着逗你玩的姿态打你,不胜而胜。
同样宋朝对外战争胜率高达七成以上,但是基本上和汉唐逗别人玩一样,宋朝的战争胜率低于六成就灭国了,看清楚是低于六成,也就是说场面上还保持优势的时候就被发了便当。
正因此陈曦对于场面上的胜负根本没啥兴趣,李牧对王翦五战三胜两平,但是赵国却没了继续战斗的可能,就算赵王不杀李牧,等秦国腾出手来赵国还是死,注定的悲剧,所以陈曦已经懒得看场面如何了。
鲁肃看着陈曦,“我们的兵法交给我的永远是如何以弱胜强,却从来不告诉我们最简单的兵法就是恃强凌弱,子川说的很对,有时候奇谋百出也挽救不了最后的结局,壮大自己削弱别人才是王道。”
“是啊,子敬,你知道我初一开始是怎么想的吗?”陈曦笑着说道,他想将他的想法完整的灌输个鲁肃,却又担心鲁肃全盘接受,所以换了一种说法。
鲁肃摇了摇头,对于陈曦的跳跃性思维实在有些理解不能,但是对于陈曦的智慧还是很有兴趣。
“我在发现玄德公招揽不到优秀谋臣的时候,我便转向了另一条路,那就是壮大自己,壮大到即使靠着普通将领和自己培育出来的速成谋士团也能击败我们的敌人的程度,所以初一开始我做了最困难情况下的规划。”陈曦回想着自己当时的想法,有一种难以说出的愉快,终于有人可以和他分享这些东西了。
“这怎么可能?子川抱着这种想法居然还能执政下去,怎么可能?”鲁肃直接吓了一跳,陈曦上手就抱着独战天下的想法,就算是最坏打算,也不可能这样吧,而且在那种心态下居然还能工作。
“没有什么不可能,你不觉得这样很好吗?要是这样我都能扫平那些家伙,到时候有人来不是更容易吗?”陈曦微笑着说道,“并且按照我的思考并不是没有可能,所谓三人计长,一人计短,质量不足,数量补之,也许一个顶级谋士能顶十几个我批量生产出来的谋臣,但是只要数量够,我并不担心,而且数量多了,我就不信出不了一两个奇才。”
鲁肃自觉自己的冷汗都流了下来,就这么短的时间,鲁肃已经对陈曦有了一定的认识,面前这家伙有时候的确猖狂至极,但是不可否认他的智慧绝对令人震惊,而且他口中疯狂的计划,绝对有执行的可能。
深吸一口气,压下内心的震撼,鲁肃已经发觉自己被陈曦给震慑住了,不过这个时候不应该思考这些小事。
“敢问子川何为批量生产谋臣?”鲁肃直接点出这些事情最关键的地方,陈曦所有的谋划最中心都绕不过这一个批量生产谋臣,数量产生质量这句话,鲁肃也认可,就像是一个关羽打不过吕布,但是十个就不是问题了,很简单的一个逻辑。
“此乃吾之秘法,不可轻授。”陈曦高傲的一甩头,表示不能告诉鲁肃。
话说陈曦所谓的批量制造谋臣,文臣,实际上也就是一边搜刮那些没长成的历史名人,一边用填鸭式教育灌输那些适龄小屁孩。
反正对于陈曦来说他要的也只是人才,天才什么的不是学校教育能出现的,基本靠自学,老师都只是领头人,就像诸葛亮,换一个人教估计也就还是那样,一般来说老师留名的原因是因为遇到了好学生,并不是老师真的能教出天才。
陈曦最认可的一句话就是——凭着别人授予的东西永远不能成为顶尖,因为在你之上永远有人,而且还能批量的制造你。
教育是千篇一律的,陈曦也不想做什么一对一因材施教,原因很简单,没有那么多师资力量,再一个也没有必要。
陈曦已经设计好了他的教育方式,和他的智谋一样,简单粗暴,效果想来也不会太差,上手给治下十岁以上十五一下少年一人发一本书,你自己看去吧,天才自然会出类拔萃,半年后将书收上来将优秀的选拔出来,直接由文臣带在身边传授经验并进行简单的政务处理,这种半放羊,半师徒的教育,天才自然会走出自己的道路。
反正陈曦也懒得对其进行修剪,谁知道天才会成长成什么样,反正陈曦是不能保证自己修剪出来的家伙依旧保持着自己的本质,搞不好都整成一个模子,这不是就悲剧了。
至于那些对书本知识有兴趣的家伙进行三年填鸭式教育,这个陈曦有经验,而且可谓经验丰富,制造不了天才,难道还制造不了硬柴?开什么玩笑,大中国制造硬柴的技术举世无敌。
至于填鸭式教育弊端什么的,陈曦完全无所畏惧,在这个有卷书就是传家宝的时代,这种疯狂的教育方式不但不会受到别人的抨击,反倒会将愿意教授者纳入贤人之列,所以完全不用担心,这实际上是在刷好评……
至于会不会成为书呆子什么的,你看看哪个三年级的小学生变成了书呆子?就算周六周日补课,节假日补课,寒暑假补课,以及所谓的课后作业辅导。从两岁开始进幼儿园,四岁开始补课,但是到六年级该挣扎还是挣扎,六年小学教育外加连环补课杀局抹杀不了小学生的本质滴。
也正因此陈曦要是在这个时候进行这种超级疯狂补课教育制度,所有人都只会夸赞陈曦认真负责,这票子学生真是好运什么的,完全不会有人抨击没人性什么的,这个时候的天地君亲师中的师可不是闹着玩的,别说你是百姓,你就是皇帝见了自己老师也得行礼……
总而言之陈曦已经想好了,这个时代这么干的老师绝对是好老师,不论是从普世道德还是社会观念上讲这么干的老师绝对是贤人啊~
陈曦的话让鲁肃一愣,随后也反应了过来,的确这种事情绝对属于机密,于是开口道,“是肃莽撞了,子川且谅解一二。”
“没啥,简儿,帮忙从书架上将那几本一样的书拿来。”陈曦摇了摇头表示并不在意,身体自然地后靠扭( 神话版三国 http://www.xlawen.org/kan/22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