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部分阅读
”
男子抬头看着她,半天吐出两个字:“易道。”
“多谢易公子出手相助,您的恩情良因铭记于心。”她是富贵人家出生的小姐,深知未婚男女之间说话有损女儿之仪。但易道帮了她们,若不开口答谢会失了礼数。
易道言简意赅:“不必客气。”
又行了个礼,曲良因正想转身回屋子,易道突然抓住她的手。
又气又惊,生怕有人看见,曲良因那句“无礼”卡在喉咙中,半天没说出来。
但易道似乎没注意曲良因的反应,他仔细地将手中的小米倒进曲良因手心,眼神清澈无辜:“我不吃小米。”
抽回手,曲良因捏着小米飞奔回屋子,飞快关上门。胸口里心脏直跳,眼睛前面浮起一层雾气。男女授受不亲,易道竟然抓她的手,太无礼了!
但现在在异乡颠沛流离,她必须将这点子愤怒忍下来。
作者有话要说:易老板的一个故事哦。
支持越多,动力越足,你们懂的。
65第二章
第二天,曲良因同李嬷嬷一起去打水。快半年没下雨,城中的河都断流了。城里只有两口井还在出水,水井旁时刻围着一大圈等水的人。曲良因和李嬷嬷排了半天才抢到井口的轱辘。别人都是一人挑两桶水,她们力气小,两人才能抬动半桶。
将水桶放到井里装了水,两人一起用力往上摇。大概是今天装得多了些,才摇几下就摇不动了,不得不停下来休息。
旁边的人一看,纷纷叫她们让开别挡道。见状两人赶紧将水桶放到井中,想倒回去一些。但水桶变重反而一下子沉入水底,装得满满当当,这下更摇不动井轱辘了。
看到旁边的人越来越暴躁,曲良因急得满头大汗。
这时一个男人走过来,抓住井轱辘轻轻一摇。井轱辘车轮子似的转动起来,带动木桶箭一般从井中弹出,被男人牢牢地抓在手里,整个过程一气呵成。然后男人又将自己的桶打好水,用扁担挑起自己和曲良因的水朝家的方向走去。
这个男人就是曲良因的隔壁邻居,易道。
两桶水加起来有一百斤,将竹扁担压得弯弯的,一颤一颤地抖。但易道十分强壮,脊背挺得笔直,只用双手扶住扁担两头。似乎根本感觉不到水桶的重量,稳稳地走在青石大道上。
他走得很快,将曲良因和李嬷嬷远远甩在身后。等她们踩着绵软的步子回到窝棚时,易道已经将两桶水都倒进了她们的水缸。又挽起袖子拿着斧头替她们劈材。那几块大木材摆在门口很久,因为曲良因和李嬷嬷没力气将它们劈开才一直没烧。
见李嬷嬷对自己使了个眼色,曲良因会意地回到屋内,偷偷藏在门口没走开。
只听门口李嬷嬷尖着嗓子对易道说道:“后生仔,我家小姐已经许配人家了。过两天家里就会派人来接小姐。你以后没有事情不要到我家来,免得有损小姐的清誉。听懂了吗?听懂就快走。”
这话很无礼,但曲良因知道李嬷嬷自有分寸。
易道没什么反应,将手下的柴劈开才淡淡地应声:“我劈完柴就走。”
接下来的好多天曲良因都没再同易道打过正面,有时一转身会隐约看见易道的身影不近不远地站在远处。县城很小,偶遇是正常的,曲良因不敢细想,只能这么给自己解释。
九月下旬小米已卖到十两银子一升。蓉城家中还是没有回音。用玉佩换回的小米已经吃完,连薄粥都喝不了了。实在没办法,为了活命,主仆两人只能学着别人的样子每天到城外挖野菜充饥。
大灾之年野菜最金贵,别说是荠菜榆钱叶,就是苦哈哈的苦蒿也是顶好的东西。秋天的野菜又老又硬,两人发现一株便宝贝似的连根挖起,拿回家用石头捶开硬皮,和上几粒小米煮小锅就是两人一天的吃食。这东西吃不饱,也饿不死,只能勉强能吊住人的性命。
从城里到郊外来回有一里路,这对曲良因而言是段异常辛苦的路程。路上满是石头瓦砾,她穿的绣鞋底很单薄,踩在石头上硌得生疼。采野菜的过程也很痛苦,每天吃野菜肚子里没油水,劳作一会儿便头晕眼花。最可怕的是蹲□又站起来的时候常常双眼发黑,要过好一阵才恢复正常。
没过几天情况更糟了,方圆十里山上已看不到一丝绿色,因为只要带点绿色的东西都被人们吃下了肚子,野菜被挖了个干干净净。接着人们又开始挖树根,扒树皮吃。树皮比野菜更硬,拿回家后要用石头捶半天,再用开水熬半天才能入口。还要嚼半天才能嚼成渣,就算这样,用力咽下去时也还是粗糙无比,噎得人直翻白眼。而且树皮吃了不消化,堵在腹腔中硬邦邦一团,在茅坑蹲一下午也拉不出来。
吃了几天树皮,曲良因觉得自己满口都是苦味。肚子涨得如吹了气一般,稍稍一走动两眼便直冒金星。胃里却是空荡荡的,前心贴后背,除了抓心抓肝的饥饿她什么感觉也没有了。眼前经常产生幻觉,有时一眨眼觉得面前全是包子馄饨大米饭。脑袋里时不时会掠过一阵眩晕,比死还难受。一次晕得实在受不了,她便狠狠地用牙齿咬破嘴唇。腥甜的液体刚涌出来便被舌头飞快地卷下肚,刺激得肠胃猛地一抽,才稍稍缓过一口气。
这天早上,她刚同李嬷嬷互相搀扶着,驻着拐棍,拎着小竹篮出城扒树皮。刚走到城门口,一阵眩晕重重地袭来了。她想咬破嘴唇,可牙根发软,连咬嘴唇的力气都没有。紧接着双腿再也支撑不住身体的重量,整个人兀地栽倒。
身旁的李嬷嬷也被曲良因一起带倒,用力撑起身体。看见身边的人脸色蜡黄,双眼紧闭,鼻孔里已是进的气少出的气多,李嬷嬷泪如泉涌,扯着嗓子嘶哑喊起来:“哎呦救命啊,我家小姐不行了,我的儿啊……”
可这年月到处是倒闭的饿殍,人们已经见怪不怪,只有个倚在墙根的老人小声道:“给她口吃的她就活了。”
听到这话,李嬷嬷哭得更加大声。她哪有吃的啊?
这时一个眼熟的人走过来,将曲良因的头抱起,掏出酒囊灌了点稠酒。甜丝丝的白色液体滚下喉咙,曲良因嘤咛一声,喘出气来。
“饿的,先回家。”把曲良因打横抱起,易道对李嬷嬷道。
活命最重要,此刻李嬷嬷也顾不上什么小姐的清誉了,驻着拐棍跟在他身后。
回到小小的窝棚,易道把曲良因放在床上,又走了出去。
看着气若游丝的曲良因,李嬷嬷守在床边只是哭,嘴里喊着曲良因要是死她也不活了。正哭得伤心,易道回来了,手里拿着一个篮子,肩上搭着一个布口袋。
在灶台里烧起火,往锅里加水。从篮子里拿出一块红糖,三个鸡蛋,一块姜。红糖扔到开水里煮化,鸡蛋打下去用锅铲搅两下搅成蛋花,再把姜切成薄片扔下去。不多时,两碗热气腾腾的红糖蛋花汤端了过来。
易道将一碗递给李嬷嬷,自己坐到床边揽起曲良因,把汤凑到她嘴巴边。
人饿急了的时候鼻子比狗还灵,对食物的渴望成了身体的本能。一闻到红糖蛋花汤的味道,曲良因慢慢睁开了眼睛,然后黯淡的眼珠子里闪过晶亮的光。迫不及待地将嘴唇凑到碗边喝了起来,都气都不顾不上换一口,仿佛碗中盛的是仙露甘霖。
一碗汤下肚,她觉得身上骤然变暖,麻木的手指尖慢慢有了刺痛的感觉。浑浑噩噩的大脑也恢复了思考的能力,这才发觉自己窝在易道怀里。顿时脸上腾起了桃花般的颜色,一双眼睛不知道看哪里才好。
易道没注意到她紧张绞着的双手,面无表情地拿了个枕头塞到她身后,又拿过自己背进来的布袋,取出一个用桐叶包裹的东西。
还没打开包裹,曲良因便本能地咽了一下口水,因着桐叶里飘出来的馒头的香味。
好几个月没沾过大米白面,她饿呀!
果然,易道一层层打开桐叶,里面是个硕大的馒头。是不掺杂粮的,白生生的,耀眼的白面馒头,彷佛还冒着热气儿。
“吃吧……”
未等易道的声音完全落下,她一把拿过馒头分成两半。一半递给同样饥肠辘辘的李嬷嬷,另一半使劲塞进嘴巴使劲咬了几口。忽然又想到这种吃相太难看,忙转过身背对着易道,含住馒头模糊不清地说道:“谢谢……”
说完心里一暖,眼泪登时就要落下来。
一个馒头至少值一根金条……
“包里还有两个馒头,我明天再拿点吃的东西来。”易道的声音很冷,却听不出半点不悦。然后他朝李嬷嬷点了点头,起身出去了。
送走他李嬷嬷立刻关上门,打开了他带来的布袋,心脏立刻激动得扑扑直跳。袋子里不光有馒头,还有一大袋红薯干,一包白生生的大米,一块红白相间的腊肉。
易道对曲良因的苦心一目了然。
但曲良因是订了亲的……
李嬷嬷决定装糊涂。当天下午她就烧开水,用大米腊肉和野草根熬了顿粥喝。
饱饱地吃了一餐饭,曲良因身体不适早早便歇了。李嬷嬷睡了一会儿觉得还没吃饱,又下床拿红薯干吃。饿得太久的人饱腹的感觉传得慢,这一吃就停不下来。不知不觉吃了半袋,她才打着饱嗝心满意足地回去睡觉。不料红薯干是发涨之物,吃时没感觉,吃过后一刻钟就在肚子里涨起来。很快就将她痛得滚来滚去。
被李嬷嬷弄出的声响惊醒,见李嬷嬷正瞪着眼一双手在床上乱抓,身体已被冷汗浸透。曲良因吓坏了,赶紧点燃秸秆就要去请大夫。
推开门时正好同易道迎面撞见。
“怎么了?”易道问。
“我奶娘……疼……”曲良因吓得语无伦次。
窝棚很小,一眼便望得到屋里面。越过曲良因看了看李嬷嬷,易道转身就跑:“我去请大夫。”
不到一炷香时间,他便扛着一个白胡子老大夫跑了回来。大夫身上还穿着亵衣,头发散乱,趴在易道肩膀上被颠得脸色发白,显然是被人从床上拉起来的。
将大夫往床前一放,易道简短地说道:“治好她,一升大米。”
闻言大夫将涌到喉咙口的脏字咽了回去,急忙给李嬷嬷检查。可一看李嬷嬷眼都直了,眼睛里全是紫血点子。胃鼓得老高,胸膛上一片乌青,也只能摇摇头:“不成了,都涨破胃了,准备后事吧。”
一听这话,曲良因跪到床前,哇的一下哭出声。
不知是被她的哭声刺激到,还是回光返照,已经瞳孔发散的李嬷嬷突然翻身抓住了她的胳膊,另一只手抓着易道的手。眼睛直勾勾地看着易道,用急促的语调说道:“后生仔,我家老爷有钱,以后会分很多钱给姑爷的。我照顾小姐多年,她就像我的亲女儿。她和杜家公子缘分浅,成不了亲。今天我做主把她许配给你,就请大夫做保人,你们趁我还有气儿赶紧拜拜。”
奶娘在说什么?拜拜的意思不就是……
曲良因的脑袋嗡的一下炸开,转瞬浑身烫得像火炭。她鼓起勇气偷偷瞥了易道一眼,见他清朗的眉目微微皱起,心里不由更慌了。
可李嬷嬷非常着急:“快拜啊!”也不知从哪来的力气,老人家竟将易道高大的身躯也扯得跪下。
旁边的大夫也催道:“快拜吧,就快来不及了。”
李嬷嬷的催促一声比一声更急,曲良因一向最依赖自己的奶娘,直被催得晕晕乎乎的。也不知道是她先动的还是易道先动的,两人顺从地拜了起来。
先拜了两拜,就算拜了天地。
李嬷嬷又急忙道:“也互相拜拜。”
两人又转过身,互相拜了一拜。一起一伏之间,看着对面那张略微有些发愣的清俊脸庞,曲良因的眼泪簌簌滚落。
见他们拜完,李嬷嬷又拉起曲良因的手放到易道手里,拼着最后一口气对易道道:“姑爷,我把良因交给你了,这辈子你可要护着她呀。”
然后就没了声响,两股紫红的血从鼻子里流了出来,手却将曲良因和易道的手死死的按在一起。
作者有话要说:如果喜欢老板你就扔点评,(啪啪)……
如果喜欢老板你就扔点评,(啪啪)……
如果喜欢老板你就扔点评,(啪啪)……
长评短评快点扔点评。
66第三章
灰色的天空下,密密麻麻的坟丘连绵起伏。坟丘中间歪东倒西地立着几棵白杨树,树上只剩下空荡荡的枝桠。一群饥饿乌鸦蹲在树桠上,呱啦呱啦地乱叫。
曲良因身上披着易道的长衫,站在一口漆黑的棺材旁,两眼通红地看着易道光膀子挖坟坑。
在李嬷嬷的主持下,她匆忙嫁给了易道。
刚行完礼李嬷嬷就过世了,她悲痛万分,恨不得跟了李嬷嬷去。就在她哭得天昏地暗,翻箱倒柜寻银子想给李嬷嬷买口薄皮棺材的时候。易道,这个莫名其妙成为她丈夫的男人,不知从哪扛回了一口杉木棺材。棺材很厚实,敲上去闷闷无声。表面涂着上等黑漆,色泽光亮,棺身绘满莲花落。又置办寿衣寿礼几大件,请街坊大妈替李嬷嬷穿衣打扮。这才送李嬷嬷入了棺,在几个唢呐手和帮手的簇拥下,吹吹打打将棺木送到坟场。
灾年众人没力气,帮手们草草挖了个坑就要把棺材放下去。易道见周围埋得浅的坟都已被野狗刨开,又跳到坟坑里挖起来。他力气大动作快,没多久就独自挖出了个一人多深的坟坑。
曲良因呆呆地看陌生的丈夫忙里忙外,惶惶不安的心神像有了主心骨一般稍稍安定。依然悲恸欲绝,但心中荡漾的满满感激无法言表。
送李嬷嬷入了葬,又在头七那天烧点东西,丧事就算结了。
烧完遗物和纸钱,曲良因在李嬷嬷坟前磕了一个头,然后就这么跪着发呆。她不知道她该去哪,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脑袋里一片混乱。想问问李嬷嬷吧,李嬷嬷又埋在土里不会回答她。
“该走了。”身后传来一道声音,冷冷的像早晨浮在青石板上的冰霜。
扭过头一看,易道拉着辆驴车,站在不远处的大道上。
这就是从今往后,同她连在一起的人,她的丈夫?心里头微微一定,曲良因慢慢地站起身朝易道走去。走了两步,一个不注意薄薄的鞋底踩到一根竹签,疼得她轻叫一声。
“没事吧?”易道走过来,弯腰执起她的脚。
全身一歪,赶紧扶住易道的肩膀,曲良因心中忐忑不安。因为同别家的女子不一样,她没裹脚。莲步半折小弓弓是许多人家挑媳妇的标准,要是易道嫌弃她是天足……
好在她多虑了,易道似乎并没注意她的脚是大还是小。拔出曲良因鞋底的竹签,他直起身:“你的鞋很薄。”说完单手把曲良因抱起,像抱小孩子似的朝驴车走去。
第一次被男人紧紧地抱在怀中,感觉到易道胸前起伏的肌肉线条。曲良因的脸烫得像熟透的虾子,心脏扑腾腾狂跳。浑身不自在,一双手捏出了汗水。但她不能拒绝,因为抱着她的男人,是她的丈夫,她以后的天……
将曲良因放在驴车上,又拉过薄毯搭在她腿上。易道坐在她身边,一甩鞭子,驴车叮叮当当朝前面走去。
见驴车上拉着几个沉沉的口袋和一些家伙什,曲良因鼓起勇气问:“夫郎,我们是要回成都吗?”
过了一会儿易道才扭头看着她:“夫郎,叫我?”
曲良因的一颗心霎时跌到了谷底,她低下头:“嗯,你我已是夫妻,我理应叫你夫郎。”
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虽然她从小跟杜公子订了亲,但两人还未行过礼不算夫妻。如今她和易道是当着李嬷嬷的面,对着天地拜了堂成了亲的,是堂堂正正的夫妻。以后她不会再与杜公子有什么瓜葛,自是一心一意服侍丈夫。
可如果她的丈夫不认可两人的婚事……
“那我,该叫你什么?”易道认真地问。
曲良因抬起头看着他,一双乌溜溜的眼睛里闪着坚定的光:“你得叫我浑家。”
心中已打定主意,若易道不承认他们的已婚的事实,她便一头撞死在路边,用血洗净自己的清誉,保住曲家的名声。
易道沉吟:“浑家……”
不知是不是曲良因的错觉,她竟看到易道的嘴角稍稍扬了一下。
转头看着前面,易道一挥鞭子:“浑家,我们不回成都,我们去逃荒。”
婚后不到两天,曲良因便跟着丈夫一起踏上了逃荒之路。
虽说曲良因娇生惯养,可母亲怕她闹笑话,早早便告诉她为人Qi子的义务是侍奉公婆,服侍丈夫,浆洗缝补,做饭扫地。初为人妇,曲良因拿出十二分心准备做一个好妻子,在逃荒路上好好照顾丈夫。
但曲良因很快就发现,婚后生活和她想的完全不一样。她的丈夫易道十分勤快,各种家务事做得又快又好。每天她还在睡梦中,易道就洗完了所有要洗的衣裳,挂在木堆旁细细烤干。还抽空用破布给她纳了双鞋垫,针脚意外的整齐密实,塞在鞋里又暖和又厚实。曲良因惊讶无比,问易道怎么会纳鞋底。他只说从小无父无母,自己照顾自己,所以习得所有家务。
不管浆洗缝补全包,烧火做饭的事易道也一并揽了。从嫁给他的那天起,曲良因就没再饿过肚子。
每天早上她一睁眼,易道早就备好了一盆温热的洗脸水,一盒洁面的茶粉,一盒馨香的珍珠面霜。待她洗完脸梳好头发,易道又在折叠小桌上摆好了早点。早点很少重样,白粥,豆粥,小米粥,腌黄瓜,酸辣土豆丝……
易道的厨艺很高,能将很普通的食物做得异常可口。但他自己吃得很少,而且几乎不在曲良因面前吃东西。有次曲良因问起,他才道出自己不习惯同别人一起吃饭,早在饭菜起锅时他就已经吃过了。
等曲良因吃完早餐,两人便赶车上路,走两个时辰就停下。曲良因在周围散步休息,易道挖土磊锅烧火做午饭。大米在锅里煮开,滤掉汤汁扔进蒸子,白气冒起就算蒸熟。揭开锅盖,白生生的米饭粒粒分明。再切个辣椒圈炒个腊肉,溜个酸辣土豆丝就是一顿朴实的午餐。
路上逃荒的人太多,喷香的味道常常引来很多人围观,有时还会引来争抢食物的强盗。有人围观易道当没看见,要是有人跑过来抢东西吃,他便毫不客气。不管对方是男是女,拎住对方的脖子往远处扔出十多米完事儿。来一个扔一个,来两个扔一双,就算是五个六个大汉眨眼之间也能被他扔个干净。
虽然驴车上装着满满几大袋大米,还有一袋土豆,一袋腊肉。但易道从不施舍给别人,也不让曲良因施舍,即使对方是小孩也一样。
一次有位母亲将个快饿死的小女孩往他们的驴车旁一丢。见小女孩奄奄一息,曲良因于心不忍,瞒着易道偷偷把孩子抱到一块大石头后面。给小女孩喂了口米汤,又捏了个米饭团子给小女孩。吃过东西小女孩立刻来了精神,拿着米饭团子哧溜一下跑了。
没等曲良因走回驴车,那小女孩又跑了回来,身后还跟着一群小孩。几十个小孩飞快地涌过来,拉拉扯扯围着曲良因喊饿。大概是饿得太狠,这些孩子像一群可怕的小蝗虫,将曲良因团团围在中间。夺去了她手里的碗,还抓着她的外衣往下扒。有甚者居然抵挡不住她身上散发出的珍珠膏的香味,忍不住张嘴咬住了她的胳膊。
就在她惊恐万分的时候,正在驴车那边刷锅的易道听到动静,大步流星地走过来。几步跨进孩子群,挽住曲良因的腰将她扛到肩头,然后凶巴巴地朝孩子们一吼,露出了两枚尖尖的獠牙。
曲良因的脑袋搭在易道的后背上,没看清易道对小孩们做了什么。只看到孩子们兀地愣了一下,随后哭喊着四处逃开。接着易道把她放回地面,右手拎着一个惊恐万分的小男孩送到她面前:“他咬你一口,你也咬他一口出气。”
曲良因当即从惊恐中回过神,噗嗤轻笑出声。她当然没咬小男孩一口,将小男孩从易道手里抱过来,掏出衣兜里一根红薯干递给孩子,然后将孩子放走了。
易道用黝黑的眸子定定地看着她,伸手替她拢起散乱的发髻:“浑家,你救不了他们。我们的粮食不多,没粮食你也会饿死。不许再给,别人吃的。”
粗糙的指腹从曲良因脸颊上划过,羞得曲良因羞两颊绯红,忙低头应了声:“嗯。”
尽管已经是夫妻,但平常两人不注意触碰一下就能叫曲良因羞上半天。更别说每晚睡觉时,易道守在窝棚口,与她只隔着一层薄薄的布帘。从小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碍着男女大防,就连父亲也很少见,她何曾与男子如此亲近过?所以每晚都要翻很长时间的烧饼才能迷迷糊糊入睡,一旦易道稍稍离开一会儿,她又会不安的醒来。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只要有易道在身边,她便能很安心很安心。有易道的陪伴,有吃有风景看,整个逃荒过程在她看来悠闲得如同出城踏青一般。
她想,今生嫁得这个夫郎,她是十分称心如意的。
对曲良因女儿心思的变化,易道似乎一点不知情。他每日吃得少做得多,用驴车拉着他的媳妇,稳稳当当地走向灾民越来越少的地方。
作者有话要说:其实这个故事可以叫呆萌男和呆呆女的逃荒生活……
喜欢看老板和他媳妇的,多扔评喽。他们还没安家立业,想看他们的房子吗,想看他们的正常生活吗?那就不要怕累多打点字给我动力o(n_n)o
67第四章
十一月初,夫妻俩到了鄂西武夷山边的一个小镇。这里还未受战火波及,山清水秀,安静祥和。镇上的住户是青族人,男男女女全在头顶上缠着一圈蓝白格子头布,多穿三节衣。女子不缠足,戴大钩耳环。青族话甜甜糯糯,语调往后拖长长的一段,煞是好听。
易道决定暂时留在这定居。
他花钱在镇子边上买了幢破破烂烂,歪歪斜斜已欲倒塌的两层小竹楼,又弄来一套木工工具就忙开了。
第一天用蛮力将十六根主梁一根根扳直,再爬高窜低,用木楔子将每一个屋梁接口撼严实。又一个人从后山扛回四五十根竹子,劈竹子,补墙洞,修屋顶。叮叮咣咣收拾一通,竹楼焕然一新。
第二天挑出竹楼中废弃的木材,描线,拉大锯,上木楔,刨光,天还没黑就麻利做出一套简朴的桌椅床板凳。
第三天背回一沓白色棚户纸,将竹楼里边仔仔细细糊了一层,直糊得跟雪洞子一般干净。又搬走了院中几块大石头,清走院中积年的老青苔。用竹子编出一排篱笆圈在院外。篱笆中间还空出了一扇精致的拱门,还移来几株手臂粗的山茶花藤种在门口。
曲良因目瞪口呆地看着自己的丈夫用三天时间做完了别人三十天才能做完的事,第四天在易道的带领下,迷迷糊糊地住进了新家。她觉得自己的夫郎肯定是项羽托生的,力拔山兮气盖世。
终于有了个安定的小窝,曲良因的日子过的更舒坦了。易道依旧包揽着所有活计,每天忙着为爱妻做早中晚餐,打扫屋子,浆洗衣服。偶尔出门,回来时经常拎来山鸡羚羊等野味。有时也带回耳环项链等小首饰。还给曲良因买了双厚厚的大棉鞋,棉鞋很难看,但穿在脚上很暖和,足以抵挡山涧湿寒的风。
不久曲良因又惊喜的发现,她体贴的夫郎不仅力拔山兮,还才华横溢。一天她正独自抚琴,忽然见易道拿着锅铲在门外探头探脑。
“怎么?”她问。
易道抿抿嘴,眉头微皱:“浑家,第二节第三音符该是低音,不是强音。”说完扛着锅铲继续做饭去了。
他懂琴?!
曲良因一怔。
没过两天,曲良因早上起床,出门看到门口多了几幅对联。字体圆劲有力,潇洒磊落。大吃一惊,忙大声对屋里的人喊:“夫郎。”
“嗯?”易道走出来。
曲良因指着对联:“给我们写对联的是个书法大家,真乃当世……”兀地注意到易道纤长的手指上拿着的毛笔,声音骤然转轻,“怀素……”
“哦。”易道应了一声,转身进屋了。
感谢李嬷嬷的眼光,除了不和自己一起吃饭这怪习惯,自己的夫郎真真太合心,曲良因幸福地想。
过年前夕,易道背回两匹布料。一匹暗紫色一匹黑色,颜色鲜亮,祥云花纹暗浮。曲良因认得那是上等的蜀锦,出身蜀锦世家的她总算找到了事做。晚上她趁易道不注意偷偷将布抱回屋子,点起桐油灯,连夜用黑锦给易道做了套衣裳。第二天早晨趁易道还没起床,偷偷溜进外屋,想换走易道那件穿破了的旧衣裳。
淡青色的晨曦中易道安静地睡着,俊俏的面容怎么看怎么好看。她满心欢喜地拿走那件旧衣裳,将新衣裳放在床头。一不小心,从旧衣裳里滚出一锭大银元。她急忙抓到手里想放回桌子上,眼睛却无意间瞥到银元底部的大印。顿时吓出了一身冷汗……
这是官银!
说时迟那时快,易道嚯地坐起身,一手拿开她手里的银子,一手拉住她的手掌查看:“砸疼了?”
醒这么快,或许他根本没睡。
曲良因忙摇摇头:“没有。”
于是易道将银子放到桌子上,拎起了那套新衣服:“衣服,你给我做的?”
曲良因悄悄瞥了银子一眼,没再看见官印,只看见银子底多了一个凹坑,像是被手指头生生按进去的。她不敢多想,忙对易道笑笑:“是啊,夫郎你试试。”
“嗯。”易道站起身,在她的帮助下穿衣服。
曲家是蜀锦世家,家中几位老裁缝师傅做衣服从来不用尺子,用眼睛一扫便知道顾客的身高体重。曲良因没几位师傅那么深的功力,但天天与易道朝夕相伴,对易道的尺寸自然估得很准,做出来的衣服尺寸分毫不差。
易道穿上新衣顿显精神抖擞,嘴角微微扬起:“浑家好针线。”
他很少笑,但笑起来眼角都是暖的,仿佛连冰魄都能融化掉。可曲良因心不在焉,根本没注意到这个笑容。
易道十分喜欢这套衣服,每天穿着衣服出去,回来时衣服一尘不染。还跟经常带话回来:“浑家,秀娜嫂子夸你好针线。”
“浑家,阿里古大娘夸你好针线。”
“浑家,阿四兄弟夸你好针线。”
……
女红绣活被人夸,是女人们最得意的事,但本该得意的曲良因却生病了,是心病。
家里的吃穿用度她很少问,易道也不说。可不管外面的米价涨到天上去,她家吃的永远是热腾腾的白米饭,炒菜用上好菜油,桌上经常摆着荤菜。更别说易道三天两头搬回来的家伙什和首饰。在荒年,要支撑这样的开销需要很多钱。她问过易道家里的经济情况,易道没多说,只说自己以前经过商,颇有积蓄。
她半信半疑。
自从那天看到那锭银子,曲良因觉得自己似乎找到了答案。往日里香甜的梦境陡然变得异常可怕,一入梦就看见一群官差闯进院子,给易道带好枷锁拖在地上就走。吓得她经常从半夜惊醒,满头大汗捧着颗乱跳的心子跑到门外,见易道安然无恙地躺在那里才放下心。
精神一差,脾气也就差起来。脸上的笑容少了,话也少了。偶尔弹弹琴,音符不安地摇曳,声调破碎一片。
易道以为曲良因生了病。询问过镇上的青族土医生,他从山上采回几株千年老三七,剁成碎末,混着童子鸡肉上锅蒸。蒸好后一揭盖子,鸡肉浸在清亮的三七汤汁里,浓郁的香味扑面而来。每天吃两次,滋阴润肺,安神助眠。
可十几只童子鸡吃下去,曲良因脸上胖了一圈,精神却没见好。一天见易道又捧回几匹布,她竟然破天荒闹起了脾气,看也不看那些布,撅嘴对易道说道:“兵荒马乱的,我们何苦要穿这么好的衣服,何苦要吃那么好的东西?”说完回到卧室,关上了房门。
留下易道抱着布匹,愣愣地站在房间中央。
片刻曲良因回过味,觉得自己的言行举止有违□之仪,忙推门出去想给易道道歉。可易道已经不见了踪影,只剩几匹布放在桌子上。哪有做妻的把丈夫骂跑的道理,自己难道是泼妇不成?
曲良因又伤心又自责,坐到家门口,拿着针线一边给易道做衣服,一边等易道回家。
天空微微发灰的时候,衣服做好了。她抬手揉了揉眼睛,再睁开,看见易道站在门口。一身冷冰的酒味,手里拎着一个食盒,眼睛看着她,眼底隐隐泛着暗紫色的光。
曲良因忙迎上去:“夫郎,回来了,喝了很多酒吗?”
连眼睛都变色了。
“浑家,我在街上吃过了,给你带的晚饭。”易道把饭盒递给她,转身朝黑幕里走去。
曲良因忙问:“夫郎,你去哪?”
“去河里洗澡。”易道冷冷道。
这天滴水成冰,去河里洗什么澡啊?曲良因想喊易道回来,又怕再次越矩不能出声。她讪讪地回到屋子,点起一盏桐油灯,坐在铜镜前发呆。
她母亲曾告诉她,男女大防,不能随意见面来往。世间只有夫妻才能毫无隔阂地生活在一起,这样的姻缘也就是最圆满的姻缘了。她和易道的姻缘自是很好的,但不知为什么,她总觉得婚姻中缺了些东西,达不到“毫无隔阂”的境界。就像官银的事,她不敢问,易道也不说,白白让她一夜又一夜地做噩梦……
正想得出神,铜镜中突然映出了易道的身影。俊美的脸庞上沾着细细的水珠。光着上身,露着白皙结实的胸膛。黑亮长发披散着,一缕缕贴着身上,蛇一般蜿蜒盘旋。紧绷的小腹下只穿了条黑色长裤,衬得一双腿修长而健壮。
“吓……”
非礼勿视,曲良因忙执袖挡住了眼睛。心神却随着桌上的灯光一起晃动不安,飘飘然一阵荡漾,脸颊羞红发烫。
“浑家,莫害羞。”易道到了曲良因身边,定定地看着她,“我问过别人,他们说,夫妻间要做一件事,才不会红脸。”
感觉到身旁易道紧绷的小腹正对着自己的脸,可怜的曲良因羞得难以自持,挡眼的衣袖几乎覆到了脸上。
“做什么事?”她小声问。
话音刚落,易道一把将她打横抱起,吓得她轻叫出声。
“做色,你给我女色,我予你男色,朝云暮雨。”很露骨的话,被他用一本正经的语调说出来,反而透着一种别样的妖娆味道。
曲良因用双手紧紧捂着脸,几乎喘不过气:“羞死人羞死人,不要说了。”
“浑家,不羞。”抱着怀中双颊羞红的小媳妇,易道慢慢朝床榻走去。
一夜冬风紧,屋里却说不尽的缠绵缱绻。
经过笨拙的试探,触碰,寻找。天将明时,勤恳的人终于尝到了甘甜的回报。涣散的舒畅四肢,就怂算佳肴醇酿也不及此美味……
黑暗中曲良因只知道紧紧地攀住易道的脖子,就像柔软的水草缠绕着坚硬的石头,一同在激流中起起伏伏……
……
折腾一夜,曲良因沉沉睡去。
易道轻手轻脚地起身,正要下床,突然一只手臂伸过来缠住他的脖子将他拉回床上。然后曲良因小猫似的倚在他的胸口,嘟囔道:“夫郎,陪我再睡会儿。”
爱怜地抚摸着她的头发:“浑家,我去煮粥。”
“我不吃粥,我吃你。我们呆一块,永远呆一块。就算你发配去琼州,我也收拾行李跟你去……”迷迷糊糊说着,曲良因又进入了梦乡。
作者有话要说:大家表嫌肉少,肉多又要改了,很麻烦的。
评评评评评……
68第五章
自从两人发现了“色”这个游戏,夫妻之间更似蜜里调糖,好得分也分不开。
每天吃饭后,易道便和爱妻一起手拉着手,或是沿着小镇光滑的青石板道在镇上散步,或是去河边玩耍消食。若是小雨天,易道便执了一把梅花油纸伞,带着曲良因登高望远。遇到陡峭的地方,他就将爱妻背到背上,踩石登高,如履平地。站在高处朝远看,嵯峨黛绿的群山座落在烟雨朦胧中,时隐时现,分外迷人。
竹楼旁边有块荒地,易道花一个下午在那开了片菜园,种上些白菜扁豆。每次易道在地里劳作,曲良因便坐在菜地旁的大青石上抚琴。山谷清幽,琴声回荡,衬得平常的琴声也格外幽远绵长。
有时易道兴致好,也会坐过来抚上一曲《凤求凰》。抚琴的易道尤其儒雅,长长的睫毛静静低垂,双手优雅地起落,浑身说不( 易道堂吉祥饰品店 http://www.xlawen.org/kan/2313/ )
男子抬头看着她,半天吐出两个字:“易道。”
“多谢易公子出手相助,您的恩情良因铭记于心。”她是富贵人家出生的小姐,深知未婚男女之间说话有损女儿之仪。但易道帮了她们,若不开口答谢会失了礼数。
易道言简意赅:“不必客气。”
又行了个礼,曲良因正想转身回屋子,易道突然抓住她的手。
又气又惊,生怕有人看见,曲良因那句“无礼”卡在喉咙中,半天没说出来。
但易道似乎没注意曲良因的反应,他仔细地将手中的小米倒进曲良因手心,眼神清澈无辜:“我不吃小米。”
抽回手,曲良因捏着小米飞奔回屋子,飞快关上门。胸口里心脏直跳,眼睛前面浮起一层雾气。男女授受不亲,易道竟然抓她的手,太无礼了!
但现在在异乡颠沛流离,她必须将这点子愤怒忍下来。
作者有话要说:易老板的一个故事哦。
支持越多,动力越足,你们懂的。
65第二章
第二天,曲良因同李嬷嬷一起去打水。快半年没下雨,城中的河都断流了。城里只有两口井还在出水,水井旁时刻围着一大圈等水的人。曲良因和李嬷嬷排了半天才抢到井口的轱辘。别人都是一人挑两桶水,她们力气小,两人才能抬动半桶。
将水桶放到井里装了水,两人一起用力往上摇。大概是今天装得多了些,才摇几下就摇不动了,不得不停下来休息。
旁边的人一看,纷纷叫她们让开别挡道。见状两人赶紧将水桶放到井中,想倒回去一些。但水桶变重反而一下子沉入水底,装得满满当当,这下更摇不动井轱辘了。
看到旁边的人越来越暴躁,曲良因急得满头大汗。
这时一个男人走过来,抓住井轱辘轻轻一摇。井轱辘车轮子似的转动起来,带动木桶箭一般从井中弹出,被男人牢牢地抓在手里,整个过程一气呵成。然后男人又将自己的桶打好水,用扁担挑起自己和曲良因的水朝家的方向走去。
这个男人就是曲良因的隔壁邻居,易道。
两桶水加起来有一百斤,将竹扁担压得弯弯的,一颤一颤地抖。但易道十分强壮,脊背挺得笔直,只用双手扶住扁担两头。似乎根本感觉不到水桶的重量,稳稳地走在青石大道上。
他走得很快,将曲良因和李嬷嬷远远甩在身后。等她们踩着绵软的步子回到窝棚时,易道已经将两桶水都倒进了她们的水缸。又挽起袖子拿着斧头替她们劈材。那几块大木材摆在门口很久,因为曲良因和李嬷嬷没力气将它们劈开才一直没烧。
见李嬷嬷对自己使了个眼色,曲良因会意地回到屋内,偷偷藏在门口没走开。
只听门口李嬷嬷尖着嗓子对易道说道:“后生仔,我家小姐已经许配人家了。过两天家里就会派人来接小姐。你以后没有事情不要到我家来,免得有损小姐的清誉。听懂了吗?听懂就快走。”
这话很无礼,但曲良因知道李嬷嬷自有分寸。
易道没什么反应,将手下的柴劈开才淡淡地应声:“我劈完柴就走。”
接下来的好多天曲良因都没再同易道打过正面,有时一转身会隐约看见易道的身影不近不远地站在远处。县城很小,偶遇是正常的,曲良因不敢细想,只能这么给自己解释。
九月下旬小米已卖到十两银子一升。蓉城家中还是没有回音。用玉佩换回的小米已经吃完,连薄粥都喝不了了。实在没办法,为了活命,主仆两人只能学着别人的样子每天到城外挖野菜充饥。
大灾之年野菜最金贵,别说是荠菜榆钱叶,就是苦哈哈的苦蒿也是顶好的东西。秋天的野菜又老又硬,两人发现一株便宝贝似的连根挖起,拿回家用石头捶开硬皮,和上几粒小米煮小锅就是两人一天的吃食。这东西吃不饱,也饿不死,只能勉强能吊住人的性命。
从城里到郊外来回有一里路,这对曲良因而言是段异常辛苦的路程。路上满是石头瓦砾,她穿的绣鞋底很单薄,踩在石头上硌得生疼。采野菜的过程也很痛苦,每天吃野菜肚子里没油水,劳作一会儿便头晕眼花。最可怕的是蹲□又站起来的时候常常双眼发黑,要过好一阵才恢复正常。
没过几天情况更糟了,方圆十里山上已看不到一丝绿色,因为只要带点绿色的东西都被人们吃下了肚子,野菜被挖了个干干净净。接着人们又开始挖树根,扒树皮吃。树皮比野菜更硬,拿回家后要用石头捶半天,再用开水熬半天才能入口。还要嚼半天才能嚼成渣,就算这样,用力咽下去时也还是粗糙无比,噎得人直翻白眼。而且树皮吃了不消化,堵在腹腔中硬邦邦一团,在茅坑蹲一下午也拉不出来。
吃了几天树皮,曲良因觉得自己满口都是苦味。肚子涨得如吹了气一般,稍稍一走动两眼便直冒金星。胃里却是空荡荡的,前心贴后背,除了抓心抓肝的饥饿她什么感觉也没有了。眼前经常产生幻觉,有时一眨眼觉得面前全是包子馄饨大米饭。脑袋里时不时会掠过一阵眩晕,比死还难受。一次晕得实在受不了,她便狠狠地用牙齿咬破嘴唇。腥甜的液体刚涌出来便被舌头飞快地卷下肚,刺激得肠胃猛地一抽,才稍稍缓过一口气。
这天早上,她刚同李嬷嬷互相搀扶着,驻着拐棍,拎着小竹篮出城扒树皮。刚走到城门口,一阵眩晕重重地袭来了。她想咬破嘴唇,可牙根发软,连咬嘴唇的力气都没有。紧接着双腿再也支撑不住身体的重量,整个人兀地栽倒。
身旁的李嬷嬷也被曲良因一起带倒,用力撑起身体。看见身边的人脸色蜡黄,双眼紧闭,鼻孔里已是进的气少出的气多,李嬷嬷泪如泉涌,扯着嗓子嘶哑喊起来:“哎呦救命啊,我家小姐不行了,我的儿啊……”
可这年月到处是倒闭的饿殍,人们已经见怪不怪,只有个倚在墙根的老人小声道:“给她口吃的她就活了。”
听到这话,李嬷嬷哭得更加大声。她哪有吃的啊?
这时一个眼熟的人走过来,将曲良因的头抱起,掏出酒囊灌了点稠酒。甜丝丝的白色液体滚下喉咙,曲良因嘤咛一声,喘出气来。
“饿的,先回家。”把曲良因打横抱起,易道对李嬷嬷道。
活命最重要,此刻李嬷嬷也顾不上什么小姐的清誉了,驻着拐棍跟在他身后。
回到小小的窝棚,易道把曲良因放在床上,又走了出去。
看着气若游丝的曲良因,李嬷嬷守在床边只是哭,嘴里喊着曲良因要是死她也不活了。正哭得伤心,易道回来了,手里拿着一个篮子,肩上搭着一个布口袋。
在灶台里烧起火,往锅里加水。从篮子里拿出一块红糖,三个鸡蛋,一块姜。红糖扔到开水里煮化,鸡蛋打下去用锅铲搅两下搅成蛋花,再把姜切成薄片扔下去。不多时,两碗热气腾腾的红糖蛋花汤端了过来。
易道将一碗递给李嬷嬷,自己坐到床边揽起曲良因,把汤凑到她嘴巴边。
人饿急了的时候鼻子比狗还灵,对食物的渴望成了身体的本能。一闻到红糖蛋花汤的味道,曲良因慢慢睁开了眼睛,然后黯淡的眼珠子里闪过晶亮的光。迫不及待地将嘴唇凑到碗边喝了起来,都气都不顾不上换一口,仿佛碗中盛的是仙露甘霖。
一碗汤下肚,她觉得身上骤然变暖,麻木的手指尖慢慢有了刺痛的感觉。浑浑噩噩的大脑也恢复了思考的能力,这才发觉自己窝在易道怀里。顿时脸上腾起了桃花般的颜色,一双眼睛不知道看哪里才好。
易道没注意到她紧张绞着的双手,面无表情地拿了个枕头塞到她身后,又拿过自己背进来的布袋,取出一个用桐叶包裹的东西。
还没打开包裹,曲良因便本能地咽了一下口水,因着桐叶里飘出来的馒头的香味。
好几个月没沾过大米白面,她饿呀!
果然,易道一层层打开桐叶,里面是个硕大的馒头。是不掺杂粮的,白生生的,耀眼的白面馒头,彷佛还冒着热气儿。
“吃吧……”
未等易道的声音完全落下,她一把拿过馒头分成两半。一半递给同样饥肠辘辘的李嬷嬷,另一半使劲塞进嘴巴使劲咬了几口。忽然又想到这种吃相太难看,忙转过身背对着易道,含住馒头模糊不清地说道:“谢谢……”
说完心里一暖,眼泪登时就要落下来。
一个馒头至少值一根金条……
“包里还有两个馒头,我明天再拿点吃的东西来。”易道的声音很冷,却听不出半点不悦。然后他朝李嬷嬷点了点头,起身出去了。
送走他李嬷嬷立刻关上门,打开了他带来的布袋,心脏立刻激动得扑扑直跳。袋子里不光有馒头,还有一大袋红薯干,一包白生生的大米,一块红白相间的腊肉。
易道对曲良因的苦心一目了然。
但曲良因是订了亲的……
李嬷嬷决定装糊涂。当天下午她就烧开水,用大米腊肉和野草根熬了顿粥喝。
饱饱地吃了一餐饭,曲良因身体不适早早便歇了。李嬷嬷睡了一会儿觉得还没吃饱,又下床拿红薯干吃。饿得太久的人饱腹的感觉传得慢,这一吃就停不下来。不知不觉吃了半袋,她才打着饱嗝心满意足地回去睡觉。不料红薯干是发涨之物,吃时没感觉,吃过后一刻钟就在肚子里涨起来。很快就将她痛得滚来滚去。
被李嬷嬷弄出的声响惊醒,见李嬷嬷正瞪着眼一双手在床上乱抓,身体已被冷汗浸透。曲良因吓坏了,赶紧点燃秸秆就要去请大夫。
推开门时正好同易道迎面撞见。
“怎么了?”易道问。
“我奶娘……疼……”曲良因吓得语无伦次。
窝棚很小,一眼便望得到屋里面。越过曲良因看了看李嬷嬷,易道转身就跑:“我去请大夫。”
不到一炷香时间,他便扛着一个白胡子老大夫跑了回来。大夫身上还穿着亵衣,头发散乱,趴在易道肩膀上被颠得脸色发白,显然是被人从床上拉起来的。
将大夫往床前一放,易道简短地说道:“治好她,一升大米。”
闻言大夫将涌到喉咙口的脏字咽了回去,急忙给李嬷嬷检查。可一看李嬷嬷眼都直了,眼睛里全是紫血点子。胃鼓得老高,胸膛上一片乌青,也只能摇摇头:“不成了,都涨破胃了,准备后事吧。”
一听这话,曲良因跪到床前,哇的一下哭出声。
不知是被她的哭声刺激到,还是回光返照,已经瞳孔发散的李嬷嬷突然翻身抓住了她的胳膊,另一只手抓着易道的手。眼睛直勾勾地看着易道,用急促的语调说道:“后生仔,我家老爷有钱,以后会分很多钱给姑爷的。我照顾小姐多年,她就像我的亲女儿。她和杜家公子缘分浅,成不了亲。今天我做主把她许配给你,就请大夫做保人,你们趁我还有气儿赶紧拜拜。”
奶娘在说什么?拜拜的意思不就是……
曲良因的脑袋嗡的一下炸开,转瞬浑身烫得像火炭。她鼓起勇气偷偷瞥了易道一眼,见他清朗的眉目微微皱起,心里不由更慌了。
可李嬷嬷非常着急:“快拜啊!”也不知从哪来的力气,老人家竟将易道高大的身躯也扯得跪下。
旁边的大夫也催道:“快拜吧,就快来不及了。”
李嬷嬷的催促一声比一声更急,曲良因一向最依赖自己的奶娘,直被催得晕晕乎乎的。也不知道是她先动的还是易道先动的,两人顺从地拜了起来。
先拜了两拜,就算拜了天地。
李嬷嬷又急忙道:“也互相拜拜。”
两人又转过身,互相拜了一拜。一起一伏之间,看着对面那张略微有些发愣的清俊脸庞,曲良因的眼泪簌簌滚落。
见他们拜完,李嬷嬷又拉起曲良因的手放到易道手里,拼着最后一口气对易道道:“姑爷,我把良因交给你了,这辈子你可要护着她呀。”
然后就没了声响,两股紫红的血从鼻子里流了出来,手却将曲良因和易道的手死死的按在一起。
作者有话要说:如果喜欢老板你就扔点评,(啪啪)……
如果喜欢老板你就扔点评,(啪啪)……
如果喜欢老板你就扔点评,(啪啪)……
长评短评快点扔点评。
66第三章
灰色的天空下,密密麻麻的坟丘连绵起伏。坟丘中间歪东倒西地立着几棵白杨树,树上只剩下空荡荡的枝桠。一群饥饿乌鸦蹲在树桠上,呱啦呱啦地乱叫。
曲良因身上披着易道的长衫,站在一口漆黑的棺材旁,两眼通红地看着易道光膀子挖坟坑。
在李嬷嬷的主持下,她匆忙嫁给了易道。
刚行完礼李嬷嬷就过世了,她悲痛万分,恨不得跟了李嬷嬷去。就在她哭得天昏地暗,翻箱倒柜寻银子想给李嬷嬷买口薄皮棺材的时候。易道,这个莫名其妙成为她丈夫的男人,不知从哪扛回了一口杉木棺材。棺材很厚实,敲上去闷闷无声。表面涂着上等黑漆,色泽光亮,棺身绘满莲花落。又置办寿衣寿礼几大件,请街坊大妈替李嬷嬷穿衣打扮。这才送李嬷嬷入了棺,在几个唢呐手和帮手的簇拥下,吹吹打打将棺木送到坟场。
灾年众人没力气,帮手们草草挖了个坑就要把棺材放下去。易道见周围埋得浅的坟都已被野狗刨开,又跳到坟坑里挖起来。他力气大动作快,没多久就独自挖出了个一人多深的坟坑。
曲良因呆呆地看陌生的丈夫忙里忙外,惶惶不安的心神像有了主心骨一般稍稍安定。依然悲恸欲绝,但心中荡漾的满满感激无法言表。
送李嬷嬷入了葬,又在头七那天烧点东西,丧事就算结了。
烧完遗物和纸钱,曲良因在李嬷嬷坟前磕了一个头,然后就这么跪着发呆。她不知道她该去哪,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脑袋里一片混乱。想问问李嬷嬷吧,李嬷嬷又埋在土里不会回答她。
“该走了。”身后传来一道声音,冷冷的像早晨浮在青石板上的冰霜。
扭过头一看,易道拉着辆驴车,站在不远处的大道上。
这就是从今往后,同她连在一起的人,她的丈夫?心里头微微一定,曲良因慢慢地站起身朝易道走去。走了两步,一个不注意薄薄的鞋底踩到一根竹签,疼得她轻叫一声。
“没事吧?”易道走过来,弯腰执起她的脚。
全身一歪,赶紧扶住易道的肩膀,曲良因心中忐忑不安。因为同别家的女子不一样,她没裹脚。莲步半折小弓弓是许多人家挑媳妇的标准,要是易道嫌弃她是天足……
好在她多虑了,易道似乎并没注意她的脚是大还是小。拔出曲良因鞋底的竹签,他直起身:“你的鞋很薄。”说完单手把曲良因抱起,像抱小孩子似的朝驴车走去。
第一次被男人紧紧地抱在怀中,感觉到易道胸前起伏的肌肉线条。曲良因的脸烫得像熟透的虾子,心脏扑腾腾狂跳。浑身不自在,一双手捏出了汗水。但她不能拒绝,因为抱着她的男人,是她的丈夫,她以后的天……
将曲良因放在驴车上,又拉过薄毯搭在她腿上。易道坐在她身边,一甩鞭子,驴车叮叮当当朝前面走去。
见驴车上拉着几个沉沉的口袋和一些家伙什,曲良因鼓起勇气问:“夫郎,我们是要回成都吗?”
过了一会儿易道才扭头看着她:“夫郎,叫我?”
曲良因的一颗心霎时跌到了谷底,她低下头:“嗯,你我已是夫妻,我理应叫你夫郎。”
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虽然她从小跟杜公子订了亲,但两人还未行过礼不算夫妻。如今她和易道是当着李嬷嬷的面,对着天地拜了堂成了亲的,是堂堂正正的夫妻。以后她不会再与杜公子有什么瓜葛,自是一心一意服侍丈夫。
可如果她的丈夫不认可两人的婚事……
“那我,该叫你什么?”易道认真地问。
曲良因抬起头看着他,一双乌溜溜的眼睛里闪着坚定的光:“你得叫我浑家。”
心中已打定主意,若易道不承认他们的已婚的事实,她便一头撞死在路边,用血洗净自己的清誉,保住曲家的名声。
易道沉吟:“浑家……”
不知是不是曲良因的错觉,她竟看到易道的嘴角稍稍扬了一下。
转头看着前面,易道一挥鞭子:“浑家,我们不回成都,我们去逃荒。”
婚后不到两天,曲良因便跟着丈夫一起踏上了逃荒之路。
虽说曲良因娇生惯养,可母亲怕她闹笑话,早早便告诉她为人Qi子的义务是侍奉公婆,服侍丈夫,浆洗缝补,做饭扫地。初为人妇,曲良因拿出十二分心准备做一个好妻子,在逃荒路上好好照顾丈夫。
但曲良因很快就发现,婚后生活和她想的完全不一样。她的丈夫易道十分勤快,各种家务事做得又快又好。每天她还在睡梦中,易道就洗完了所有要洗的衣裳,挂在木堆旁细细烤干。还抽空用破布给她纳了双鞋垫,针脚意外的整齐密实,塞在鞋里又暖和又厚实。曲良因惊讶无比,问易道怎么会纳鞋底。他只说从小无父无母,自己照顾自己,所以习得所有家务。
不管浆洗缝补全包,烧火做饭的事易道也一并揽了。从嫁给他的那天起,曲良因就没再饿过肚子。
每天早上她一睁眼,易道早就备好了一盆温热的洗脸水,一盒洁面的茶粉,一盒馨香的珍珠面霜。待她洗完脸梳好头发,易道又在折叠小桌上摆好了早点。早点很少重样,白粥,豆粥,小米粥,腌黄瓜,酸辣土豆丝……
易道的厨艺很高,能将很普通的食物做得异常可口。但他自己吃得很少,而且几乎不在曲良因面前吃东西。有次曲良因问起,他才道出自己不习惯同别人一起吃饭,早在饭菜起锅时他就已经吃过了。
等曲良因吃完早餐,两人便赶车上路,走两个时辰就停下。曲良因在周围散步休息,易道挖土磊锅烧火做午饭。大米在锅里煮开,滤掉汤汁扔进蒸子,白气冒起就算蒸熟。揭开锅盖,白生生的米饭粒粒分明。再切个辣椒圈炒个腊肉,溜个酸辣土豆丝就是一顿朴实的午餐。
路上逃荒的人太多,喷香的味道常常引来很多人围观,有时还会引来争抢食物的强盗。有人围观易道当没看见,要是有人跑过来抢东西吃,他便毫不客气。不管对方是男是女,拎住对方的脖子往远处扔出十多米完事儿。来一个扔一个,来两个扔一双,就算是五个六个大汉眨眼之间也能被他扔个干净。
虽然驴车上装着满满几大袋大米,还有一袋土豆,一袋腊肉。但易道从不施舍给别人,也不让曲良因施舍,即使对方是小孩也一样。
一次有位母亲将个快饿死的小女孩往他们的驴车旁一丢。见小女孩奄奄一息,曲良因于心不忍,瞒着易道偷偷把孩子抱到一块大石头后面。给小女孩喂了口米汤,又捏了个米饭团子给小女孩。吃过东西小女孩立刻来了精神,拿着米饭团子哧溜一下跑了。
没等曲良因走回驴车,那小女孩又跑了回来,身后还跟着一群小孩。几十个小孩飞快地涌过来,拉拉扯扯围着曲良因喊饿。大概是饿得太狠,这些孩子像一群可怕的小蝗虫,将曲良因团团围在中间。夺去了她手里的碗,还抓着她的外衣往下扒。有甚者居然抵挡不住她身上散发出的珍珠膏的香味,忍不住张嘴咬住了她的胳膊。
就在她惊恐万分的时候,正在驴车那边刷锅的易道听到动静,大步流星地走过来。几步跨进孩子群,挽住曲良因的腰将她扛到肩头,然后凶巴巴地朝孩子们一吼,露出了两枚尖尖的獠牙。
曲良因的脑袋搭在易道的后背上,没看清易道对小孩们做了什么。只看到孩子们兀地愣了一下,随后哭喊着四处逃开。接着易道把她放回地面,右手拎着一个惊恐万分的小男孩送到她面前:“他咬你一口,你也咬他一口出气。”
曲良因当即从惊恐中回过神,噗嗤轻笑出声。她当然没咬小男孩一口,将小男孩从易道手里抱过来,掏出衣兜里一根红薯干递给孩子,然后将孩子放走了。
易道用黝黑的眸子定定地看着她,伸手替她拢起散乱的发髻:“浑家,你救不了他们。我们的粮食不多,没粮食你也会饿死。不许再给,别人吃的。”
粗糙的指腹从曲良因脸颊上划过,羞得曲良因羞两颊绯红,忙低头应了声:“嗯。”
尽管已经是夫妻,但平常两人不注意触碰一下就能叫曲良因羞上半天。更别说每晚睡觉时,易道守在窝棚口,与她只隔着一层薄薄的布帘。从小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碍着男女大防,就连父亲也很少见,她何曾与男子如此亲近过?所以每晚都要翻很长时间的烧饼才能迷迷糊糊入睡,一旦易道稍稍离开一会儿,她又会不安的醒来。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只要有易道在身边,她便能很安心很安心。有易道的陪伴,有吃有风景看,整个逃荒过程在她看来悠闲得如同出城踏青一般。
她想,今生嫁得这个夫郎,她是十分称心如意的。
对曲良因女儿心思的变化,易道似乎一点不知情。他每日吃得少做得多,用驴车拉着他的媳妇,稳稳当当地走向灾民越来越少的地方。
作者有话要说:其实这个故事可以叫呆萌男和呆呆女的逃荒生活……
喜欢看老板和他媳妇的,多扔评喽。他们还没安家立业,想看他们的房子吗,想看他们的正常生活吗?那就不要怕累多打点字给我动力o(n_n)o
67第四章
十一月初,夫妻俩到了鄂西武夷山边的一个小镇。这里还未受战火波及,山清水秀,安静祥和。镇上的住户是青族人,男男女女全在头顶上缠着一圈蓝白格子头布,多穿三节衣。女子不缠足,戴大钩耳环。青族话甜甜糯糯,语调往后拖长长的一段,煞是好听。
易道决定暂时留在这定居。
他花钱在镇子边上买了幢破破烂烂,歪歪斜斜已欲倒塌的两层小竹楼,又弄来一套木工工具就忙开了。
第一天用蛮力将十六根主梁一根根扳直,再爬高窜低,用木楔子将每一个屋梁接口撼严实。又一个人从后山扛回四五十根竹子,劈竹子,补墙洞,修屋顶。叮叮咣咣收拾一通,竹楼焕然一新。
第二天挑出竹楼中废弃的木材,描线,拉大锯,上木楔,刨光,天还没黑就麻利做出一套简朴的桌椅床板凳。
第三天背回一沓白色棚户纸,将竹楼里边仔仔细细糊了一层,直糊得跟雪洞子一般干净。又搬走了院中几块大石头,清走院中积年的老青苔。用竹子编出一排篱笆圈在院外。篱笆中间还空出了一扇精致的拱门,还移来几株手臂粗的山茶花藤种在门口。
曲良因目瞪口呆地看着自己的丈夫用三天时间做完了别人三十天才能做完的事,第四天在易道的带领下,迷迷糊糊地住进了新家。她觉得自己的夫郎肯定是项羽托生的,力拔山兮气盖世。
终于有了个安定的小窝,曲良因的日子过的更舒坦了。易道依旧包揽着所有活计,每天忙着为爱妻做早中晚餐,打扫屋子,浆洗衣服。偶尔出门,回来时经常拎来山鸡羚羊等野味。有时也带回耳环项链等小首饰。还给曲良因买了双厚厚的大棉鞋,棉鞋很难看,但穿在脚上很暖和,足以抵挡山涧湿寒的风。
不久曲良因又惊喜的发现,她体贴的夫郎不仅力拔山兮,还才华横溢。一天她正独自抚琴,忽然见易道拿着锅铲在门外探头探脑。
“怎么?”她问。
易道抿抿嘴,眉头微皱:“浑家,第二节第三音符该是低音,不是强音。”说完扛着锅铲继续做饭去了。
他懂琴?!
曲良因一怔。
没过两天,曲良因早上起床,出门看到门口多了几幅对联。字体圆劲有力,潇洒磊落。大吃一惊,忙大声对屋里的人喊:“夫郎。”
“嗯?”易道走出来。
曲良因指着对联:“给我们写对联的是个书法大家,真乃当世……”兀地注意到易道纤长的手指上拿着的毛笔,声音骤然转轻,“怀素……”
“哦。”易道应了一声,转身进屋了。
感谢李嬷嬷的眼光,除了不和自己一起吃饭这怪习惯,自己的夫郎真真太合心,曲良因幸福地想。
过年前夕,易道背回两匹布料。一匹暗紫色一匹黑色,颜色鲜亮,祥云花纹暗浮。曲良因认得那是上等的蜀锦,出身蜀锦世家的她总算找到了事做。晚上她趁易道不注意偷偷将布抱回屋子,点起桐油灯,连夜用黑锦给易道做了套衣裳。第二天早晨趁易道还没起床,偷偷溜进外屋,想换走易道那件穿破了的旧衣裳。
淡青色的晨曦中易道安静地睡着,俊俏的面容怎么看怎么好看。她满心欢喜地拿走那件旧衣裳,将新衣裳放在床头。一不小心,从旧衣裳里滚出一锭大银元。她急忙抓到手里想放回桌子上,眼睛却无意间瞥到银元底部的大印。顿时吓出了一身冷汗……
这是官银!
说时迟那时快,易道嚯地坐起身,一手拿开她手里的银子,一手拉住她的手掌查看:“砸疼了?”
醒这么快,或许他根本没睡。
曲良因忙摇摇头:“没有。”
于是易道将银子放到桌子上,拎起了那套新衣服:“衣服,你给我做的?”
曲良因悄悄瞥了银子一眼,没再看见官印,只看见银子底多了一个凹坑,像是被手指头生生按进去的。她不敢多想,忙对易道笑笑:“是啊,夫郎你试试。”
“嗯。”易道站起身,在她的帮助下穿衣服。
曲家是蜀锦世家,家中几位老裁缝师傅做衣服从来不用尺子,用眼睛一扫便知道顾客的身高体重。曲良因没几位师傅那么深的功力,但天天与易道朝夕相伴,对易道的尺寸自然估得很准,做出来的衣服尺寸分毫不差。
易道穿上新衣顿显精神抖擞,嘴角微微扬起:“浑家好针线。”
他很少笑,但笑起来眼角都是暖的,仿佛连冰魄都能融化掉。可曲良因心不在焉,根本没注意到这个笑容。
易道十分喜欢这套衣服,每天穿着衣服出去,回来时衣服一尘不染。还跟经常带话回来:“浑家,秀娜嫂子夸你好针线。”
“浑家,阿里古大娘夸你好针线。”
“浑家,阿四兄弟夸你好针线。”
……
女红绣活被人夸,是女人们最得意的事,但本该得意的曲良因却生病了,是心病。
家里的吃穿用度她很少问,易道也不说。可不管外面的米价涨到天上去,她家吃的永远是热腾腾的白米饭,炒菜用上好菜油,桌上经常摆着荤菜。更别说易道三天两头搬回来的家伙什和首饰。在荒年,要支撑这样的开销需要很多钱。她问过易道家里的经济情况,易道没多说,只说自己以前经过商,颇有积蓄。
她半信半疑。
自从那天看到那锭银子,曲良因觉得自己似乎找到了答案。往日里香甜的梦境陡然变得异常可怕,一入梦就看见一群官差闯进院子,给易道带好枷锁拖在地上就走。吓得她经常从半夜惊醒,满头大汗捧着颗乱跳的心子跑到门外,见易道安然无恙地躺在那里才放下心。
精神一差,脾气也就差起来。脸上的笑容少了,话也少了。偶尔弹弹琴,音符不安地摇曳,声调破碎一片。
易道以为曲良因生了病。询问过镇上的青族土医生,他从山上采回几株千年老三七,剁成碎末,混着童子鸡肉上锅蒸。蒸好后一揭盖子,鸡肉浸在清亮的三七汤汁里,浓郁的香味扑面而来。每天吃两次,滋阴润肺,安神助眠。
可十几只童子鸡吃下去,曲良因脸上胖了一圈,精神却没见好。一天见易道又捧回几匹布,她竟然破天荒闹起了脾气,看也不看那些布,撅嘴对易道说道:“兵荒马乱的,我们何苦要穿这么好的衣服,何苦要吃那么好的东西?”说完回到卧室,关上了房门。
留下易道抱着布匹,愣愣地站在房间中央。
片刻曲良因回过味,觉得自己的言行举止有违□之仪,忙推门出去想给易道道歉。可易道已经不见了踪影,只剩几匹布放在桌子上。哪有做妻的把丈夫骂跑的道理,自己难道是泼妇不成?
曲良因又伤心又自责,坐到家门口,拿着针线一边给易道做衣服,一边等易道回家。
天空微微发灰的时候,衣服做好了。她抬手揉了揉眼睛,再睁开,看见易道站在门口。一身冷冰的酒味,手里拎着一个食盒,眼睛看着她,眼底隐隐泛着暗紫色的光。
曲良因忙迎上去:“夫郎,回来了,喝了很多酒吗?”
连眼睛都变色了。
“浑家,我在街上吃过了,给你带的晚饭。”易道把饭盒递给她,转身朝黑幕里走去。
曲良因忙问:“夫郎,你去哪?”
“去河里洗澡。”易道冷冷道。
这天滴水成冰,去河里洗什么澡啊?曲良因想喊易道回来,又怕再次越矩不能出声。她讪讪地回到屋子,点起一盏桐油灯,坐在铜镜前发呆。
她母亲曾告诉她,男女大防,不能随意见面来往。世间只有夫妻才能毫无隔阂地生活在一起,这样的姻缘也就是最圆满的姻缘了。她和易道的姻缘自是很好的,但不知为什么,她总觉得婚姻中缺了些东西,达不到“毫无隔阂”的境界。就像官银的事,她不敢问,易道也不说,白白让她一夜又一夜地做噩梦……
正想得出神,铜镜中突然映出了易道的身影。俊美的脸庞上沾着细细的水珠。光着上身,露着白皙结实的胸膛。黑亮长发披散着,一缕缕贴着身上,蛇一般蜿蜒盘旋。紧绷的小腹下只穿了条黑色长裤,衬得一双腿修长而健壮。
“吓……”
非礼勿视,曲良因忙执袖挡住了眼睛。心神却随着桌上的灯光一起晃动不安,飘飘然一阵荡漾,脸颊羞红发烫。
“浑家,莫害羞。”易道到了曲良因身边,定定地看着她,“我问过别人,他们说,夫妻间要做一件事,才不会红脸。”
感觉到身旁易道紧绷的小腹正对着自己的脸,可怜的曲良因羞得难以自持,挡眼的衣袖几乎覆到了脸上。
“做什么事?”她小声问。
话音刚落,易道一把将她打横抱起,吓得她轻叫出声。
“做色,你给我女色,我予你男色,朝云暮雨。”很露骨的话,被他用一本正经的语调说出来,反而透着一种别样的妖娆味道。
曲良因用双手紧紧捂着脸,几乎喘不过气:“羞死人羞死人,不要说了。”
“浑家,不羞。”抱着怀中双颊羞红的小媳妇,易道慢慢朝床榻走去。
一夜冬风紧,屋里却说不尽的缠绵缱绻。
经过笨拙的试探,触碰,寻找。天将明时,勤恳的人终于尝到了甘甜的回报。涣散的舒畅四肢,就怂算佳肴醇酿也不及此美味……
黑暗中曲良因只知道紧紧地攀住易道的脖子,就像柔软的水草缠绕着坚硬的石头,一同在激流中起起伏伏……
……
折腾一夜,曲良因沉沉睡去。
易道轻手轻脚地起身,正要下床,突然一只手臂伸过来缠住他的脖子将他拉回床上。然后曲良因小猫似的倚在他的胸口,嘟囔道:“夫郎,陪我再睡会儿。”
爱怜地抚摸着她的头发:“浑家,我去煮粥。”
“我不吃粥,我吃你。我们呆一块,永远呆一块。就算你发配去琼州,我也收拾行李跟你去……”迷迷糊糊说着,曲良因又进入了梦乡。
作者有话要说:大家表嫌肉少,肉多又要改了,很麻烦的。
评评评评评……
68第五章
自从两人发现了“色”这个游戏,夫妻之间更似蜜里调糖,好得分也分不开。
每天吃饭后,易道便和爱妻一起手拉着手,或是沿着小镇光滑的青石板道在镇上散步,或是去河边玩耍消食。若是小雨天,易道便执了一把梅花油纸伞,带着曲良因登高望远。遇到陡峭的地方,他就将爱妻背到背上,踩石登高,如履平地。站在高处朝远看,嵯峨黛绿的群山座落在烟雨朦胧中,时隐时现,分外迷人。
竹楼旁边有块荒地,易道花一个下午在那开了片菜园,种上些白菜扁豆。每次易道在地里劳作,曲良因便坐在菜地旁的大青石上抚琴。山谷清幽,琴声回荡,衬得平常的琴声也格外幽远绵长。
有时易道兴致好,也会坐过来抚上一曲《凤求凰》。抚琴的易道尤其儒雅,长长的睫毛静静低垂,双手优雅地起落,浑身说不( 易道堂吉祥饰品店 http://www.xlawen.org/kan/23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