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部分阅读
子吧,只当我是好兄弟吧。就算他知道了我是女孩子,但他能接受曾经被他认为是一个男子的女孩吗?是啊,我和他究竟了解多少,我或许只是他生命里的一束飞絮,点缀了他的衣裳后,又是飘飞吧。李清照不由有些惆怅。
赵明诚看她在沉思,也不动作,只是静静的看着。
李清照惊醒过来,暗骂自己多想了。不过她看到了一双关心的眼神,心中不由有些安慰。
赵明诚不知道这些,但是他想好了,和李清照表白了。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我决定了,我的参加选拔的作品就这个了。”
李清照听到赵明诚的话,仔细回味咀嚼这首《青玉案》,心里不由有些吃味。强忍心酸问道:“这首词里的那人是谁,是不是你相好,老实交代?”
赵明诚见李清照眼中蓄泪,又是惭愧,又是心痛,赶紧说:“我在山东过元夕时遇到的一个女孩,她叫李清照.”
李清照先是一脸不可思议,而后趴在赵明诚身上放声大哭了起来,手上也不停,拍打着赵明诚的胸膛。
赵明诚任由她发泄,用手揽过李清照的肩膀,抱起了她略显单薄的身躯。
一伙儿,李清照带着哭腔问道:“你是不是早知道我是女扮男装的?你知道我以为你不知道我的女儿身,你不喜欢我哭过多少次吗?”原来如此,怪不得这两天半夜时常听到悉悉索索的声音,原来是李清照偷偷垂泪。
赵明诚无言以对,唯有抱紧李清照还在哭得颤抖的身躯。
不过哭了一伙儿,李清照忽然不哭了,笑逐颜开得道:“我现在好高兴,我知道你喜欢我,那首词我很喜欢,送给我。”
赵明诚当然如丰经纶,只是在心底感叹女人心海底针。
两人初相恋,甜言蜜语,形影不离。、
期间赵明诚也做了首词,当做参加选拔的作品。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二十章 阴谋绝户
〖〖〖CP|W:75|H:139|:L|U:file1./chpters/20104/8/1525349634063138524086500808796.jpg〗〗〗“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赵明诚想家了,想看看泰山上那秦时分禅的古迹,想看看那济宁冰消雪解后的初晴的大地。想着带李清照回家,父母亲肯定会笑的合不拢嘴巴。父亲至今未有子嗣,只怕早就盼个孙子吧?故乡街角的那个包子店还在吧?哈哈
不知不觉就有了这首《长相思》。赵明诚誊了一份寄给了父母,聊表思念。
而赵明诚和李清照双双入选,分别以《渔家傲》和《长相思》成名。
赵明诚也在关注着入选学生,而且看到了不少认识的人的名字。黄裳,不知是不是那个修边道藏而创《九阴真经》的黄裳。张浚,南宋平江府知府,抗金名将。还有李柄,刘光世等人。看来南宋的开国将领们大臣都齐了,都跑到这了。
而在清明前十天,周式带人北上,带队的还有彪居正以及其他几个先天宗师人物。
赵明诚表现得很热心,很快大家聊到了一处。大家发一发感慨,吹吹牛,日子倒也过得快活。赵明诚和李清照都使学院名人,一首《渔家傲》和《青玉案》让他俩红的大紫了。
应天书院坐落在在河南应天府,赵光义时名声甚至比岳麓书院还要大,这都是因为一个人,一句话。范仲淹和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正文公用他的耿耿丹心和煌煌文字铸就了应天书院。在北宋,你可以不知太宗,但你却不能不知范仲淹。他就是鲁迅口中的君子,中国人千年不倒的脊梁。
这次盛会在应天书院举行,恐怕周式是看在范仲淹的面子上。
应天书院知客的学者先生引着赵明诚等人到了东西廊坊住下。周是叮嘱学生不要乱穿后就不见了踪影,向来是找老朋友去了。赵明诚带着李清照在应天书院转了起来。
应天书院很美,不比岳麓的精细雕琢,应天书院曲廊回环,亭台林立,有山,有水,很是壮观。看待如此美景,就不辜负来河南一趟了。
赵明诚和李清照心满意足的回到住处时,却见人声鼎沸,一群学子正在辩论着什么,不时争吵几句。原来应天书院的学子们耐不住寂寞,找到我们下榻的地方会友论时事。
赵明诚和李清照静静地听着,或激昂,或铿锵,或热情的一段段话语彼此间传播者。赵明诚也加入讨论,和他们争论时事。这些最终都是在争论王安石和司马光所代表的两派谁优谁劣。司马光曾经说过他和王公之争是君子之争。但是内幕岂会就一句君子之争而掩盖,政治斗争比什么都残酷。
此时学生中也风成两派,王安石和司马光各有支持者,彼此真论不休。
不过赵明诚想起来了一件很重要的是,哲宗赵煦上位后,被太后和太皇太后以及保守党压抑的久了,任用了章醇这个疯子,这个三面派,这个老奸巨猾。章醇发疯了似地打着回复王安石变法打击司马光等人,使得本来还算稳定的朝政更加纷乱,更加诡谲。
赵明诚在讨论中提出原不论元祐老臣好事司马光等人虽然政见不同,但也没把国家治理的太差。两派都有优缺点。王安石变法确实是大宋的国力有一定的上升,这是好事。但他的很多措施都不正确,青苗法,保甲法都是扰民执法。而司马光等人不论为了什么,不支持变法就错了。战国时三晋魏国有李里吴起变法,才能称霸诸侯。秦国有公孙殃变法,奠定了一统六国的基础。所以一个国家不能因循守旧,变法时必然,不变法则亡。
赵明诚侃侃而谈的时候,李清照笑哈哈的看着,是不是会心一笑嫣然。
而在另一个地方,也有一个人看着赵明诚。这人比之赵明诚还小一点,当然这是表面上的,赵明诚实际年龄比真实年龄要小得多。这人衣衫蹁跹,风度翩翩,一身打扮奢华而不失高贵典雅。他没参与讨论,只是静静的停放着讨论。但赵明诚说话时,他投来好奇惊讶的神色。这个少年叫宋天。
一天时间就这样过了,明天是个好日子。
而在夜里,赵明诚打坐吸收星辰之光时听到一丝响动。这几年赵明诚晚上不睡觉,打坐已成为习惯。
“主上吩咐,务必将这些南蛮子的英才一网打尽,哈哈,我们就可以看到南蛮子无人治国,无人打仗的局面了。嘿嘿,这是绝户计,住上真高明,高明。”
在书院周围一家客栈,有几人鬼鬼祟祟的讨论着什么?赵明诚神识延展,仔细地听着,却听到一件大事。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二十一章 江山如此多娇 一
〖〖〖CP|W:75|H:139|:L|U:file2./chpters/20104/8/1525349634063404881670148144462.jpg〗〗〗仔细听这俩人的对话许久,赵明诚总算听出了两个人是什么来路。
听他俩的话,是两个小卒子,不过这两个小卒子分量比较中。他们说住上什么什么,恐怕身后还有大人物。这显然是有人不想让大会顺利的进行,而暗杀学子对大宋不利显然是敌对国家的间谍。
赵明诚听到这些之后,知道事情严重,不变打草惊蛇,便舍了俩人去找周式。
找到周式是他正在和一个精面容古拙,隐隐已见白发但容光焕发的老先生谈论着,不是争论几句。两位老人显然察觉赵明诚的脚步,转过身来。赵明诚心里震动,这个老人有如一汪大海、深沉、广博、壮阔,在他所见的人物中只有扫地僧能与之相比。
老人面容慈祥,但是那锐利的眼睛好似鹰隼,尖锐深沉无法让人察觉。
老人看了看赵明诚,微微一笑,道:“好好,想不到四大书院中有如此人物,很好。”
赵明诚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过看眼前情形,这位肯定是大人物。听他夸赞,谦虚道:“先生廖赞。学无止境,我辈当日日学习,不能懈怠。”
“好,年轻人不骄不躁,沉稳内敛而不圆滑世故。以后有空可到老头子的这来,我们好好聊聊。”老先生笑哈哈的道。
‘还不快谢谢范公,这位就是你时常提起的范正文公。“
听了这话,赵明诚一脸震惊。原来范仲淹还活着,隐在应天书院。范仲淹文学武功具佳,才华横溢。在任职时,曾经有过变法,而且守西北门户。而他的文章无与伦比,在但是无人能及。应天书院就因为他而兴旺。
赵明诚恭恭敬敬德行上一礼:“学生常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座右铭,为天下尽心力,复我华夏衣冠。”
“好,好男儿自当如此。你来此所谓何事?”
赵明诚将所发现的事一五一十讲了出来,告辞退了出来。留下两个人沉思。
第二天,大会这时开始。
有周式范仲淹等四大院主轮流发言,讲了一下目的就走了。
上午大家互相交流,下午做文章。而后又是讨论,评论文章。一直这样进行半个月,最后汇聚作品,分类评论,排出名次。交流是分组交流。
赵明诚,李清照,黄裳,宋天等人在一起交流,此外还有一个想不到的人物——周邦彦。周邦彦是徽宗的御用文人,与李师师交厚。一次徽宗外出逛妓院,到了李师师房中。此时周邦彦正和李师师弹性正浓,忽遇此事,大急之下躲入床底。徽宗拿来进贡的橘子和历史是吃了起来。便有了周邦彦的《少年游》:“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后被徽宗所知,要拉出午门斩首,经李师师求情,才得免,被贬出京城。临行,为送行的李师师曾词:
“”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度。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惭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各自介绍一番,周邦彦就到:“列为来自天南海北,我们就各自介绍一番九州河流山川四时景致,各做一篇文章,诗词歌赋不论,如何?有不妥之处,还望指正.”
周邦彦是才子,自小聪慧,闻名乡里,文章上面罕逢敌手,自是锋芒毕露。恐怕在座除李清照赵明诚外,无一人能比得了他。其他组里也无人可与之相比了。后世对他的评价直追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大家并无异议,讲述起了所见所闻,以便寻找那心灵的悸动。
这一讲大江南北都有提到。有江南的前桥园林,有塞北大漠风光,有东海的大浪滔天,齐鲁巍峨雄奇的泰山,还有清冽的淮水。有楼前燕子徘徊,有斑斓夏日蝴蝶蹁跹。还有磅礴朝阳,瑰丽晚景,不一而述。
片刻,就有人做出来了。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赏心东望淮水。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原来是周邦彦的一首《西河》。这首词写江南景致,但内容确实怀古。
赵明诚在感叹,现在的周邦彦还是那个赵徽宗的御用词人吗?不简单,真的不简单。恐怕历史片了所有人。这里哪有周邦彦一贯的风月,只有浓浓的忧虑和对历史的感叹。周邦彦绝对是大材。
所有人都惊异于这首词,就连范仲淹周式几位院主都被吸引了过来。
一首《西河》,将风头抢尽。
而这时清照的词也好了。原来是一首《忆秦娥》:
“临高阁,
乱山平野烟光薄。
烟光薄,
栖鸦归後,
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
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
又还秋色,
又还寂寞。”
又还秋色,又还寂寞。总觉得说不尽的凄绝哀婉,悲凉辛酸。赵明诚心中震动,李清照喜欢喝酒,酒后时常就会露出悲态。不知自己能不能然李清照免去诸多苦难,不由有些惴惴。
赵明诚默默的握住赵明诚的手。
许多人沉默了,不表示这次不好,只是太好然这么多人心中含悲。这词不仅用了太白韵,也得了太白忆秦娥的悲,当得千古绝唱。悲愁比之李太白犹有过之。将悲愁演绎至极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周围众人反应各不相同,但都默默回味着每一句。
这是赵明诚也写好了。
赵明诚写了什么呢?
第五二十二章 江山如此多娇 二
老大那堪说。
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
硬语盘空谁来听?
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
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
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赵明诚又当了一回文学大盗。不过在坐的无不神情激昂,英雄语自英雄,有英雄就当有大鼓千里驹,有三尺青锋拔剑舞。周邦彦拔出腰中佩剑,舞了起来。口中吟这这首《虞美人》,再有剑舞,更加意境。
周邦彦此举深的赵明诚之心,对周邦彦更加起了结交之心。
赵明诚也不怕惊世骇俗,一个大挪移消失,回来时已经提了一把宽一尺,长三尺半的黝黑大剑。
赵明诚此时不再拘泥于招式,随性而无,吟声起剑舞出。赵明诚一字一句的吟着,剑或刺,或挑,或挡,或云。风卷尘沙,和着剑舞变成一团云雾,时隐时现。众人看不见赵明诚身影,只看到卷起的风柱和一声声大剑劈出的声音。
众人都是到了赵明诚有一身好武艺。
接下来,众人都出了作品。不少诗词都足以名传千古了。
今天不仅表现了大宋的诗文繁华,也展现了这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如此多的人才,如果用于治国,将来会有多少人会在历史中泛起浪花,大宋子民将会有多少受益,大宋又会亡吗?宋朝有救,中国仍有救。
是夜,众学子都回去休息。
赵明诚和李清照住在一起。俩人自知道彼此都深爱自己后,就一刻也不愿分开了。此时的李清照表现的非常恬静,哪有白天欲与天下学子争锋的模样。
上次提了,李清照喜欢喝酒,时常喝醉,但她从不失态。这天有喝了点酒,两颊不知不觉飘起了一朵红云,可爱非常。赵明诚看的也醉了。
看了看外面的夜色,赵明诚忽然有了个主意。赵明诚扶着李清照到了窗前,打开窗户,脚下用劲,抱着李清照飘出了窗外。
只有天人高手才能正真做到飞天遁地,利用可以支配天地元气的本领,托起身曲。而宗师可以利用领域短暂的达到效果,赵明诚就是如此。
李清照醉眼朦胧的,被风一吹就醒了过来。看到自己飘在空中,尖叫一声把头没在赵明诚怀中。随后又好奇的睁开眼看了起来,两个人衣裳飘飞,就像一对玉化蝶飞起的神仙眷侣。两人任由风吹着长发,在空气中上下浮动,御风而行。
李清照的好奇心被勾了出来,问赵明诚是怎么回事。赵明诚只说练功夫练得,并且拿出了小无相功和凌波微步的秘籍让李清照练。李清照的了秘籍之后大喜,迫不及待的翻看内容。
李清照一如历史上的李清照,好强,自信。她问赵明诚什么时候可以达到像赵明诚那样御风而行的程度。赵明诚先讲解了一下武人的境界划分及特点,而后又说明只有到了天认识才可御风,而修炼到阴神时就可以增加一甲子岁岁数,天人时有无限真元支持,几乎不死不灭。
李清照听到这里不由有些沮丧,自己年龄大了,不知道可不可以修炼到阴神天人,不过随即振作起来,天道酬请,又变得信心满满。
不过赵明诚想了想,告诉李清照最适合自己的东西才是最好的东西,武功亦是如此。当李清照听到赵明诚自己创造功法时大是惊讶,随后也下定决心自创功法。
赵明诚整理出自己所知道的佛道经典功法以及自己的《周天星辰功》还有《秋水赋》,口头讲解给李清照听,直到她记下,以供她自出功法。
赵明诚想到自己家里还有俩可爱的小萝莉,得给她俩搞一份去,至于会不会自创武功,就有他们自己决定。不过有了这些秘籍,可以增加阅历,完善自己所练功法。
将来如果自己修成天人,无人可伴,岂不寂寞。
日子很快就过去了,期间学子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吟诗作赋,议论时事,或谈论自己所得,慷慨激昂文字,瑰丽雄奇河山。
赵明诚和周邦彦成为了好朋友,一起填词,一起论时事,都大生知己之感。周邦彦学识丰富,眼光独到,提倡革新,赞成王安石变法,对其中的缺陷也知之甚详。而且,那天看周邦彦舞剑就有很深的武学功底,已达先天。小小年纪如此成就,但正是天纵其才。
问起所练内功,周邦彦不无遗憾的说自己练得只是二流心法,如果不是这几年勤奋,恐怕很难有什么成就。原来周邦彦偶然得到一字慧剑门的内功心法和剑术秘籍,辛勤努力的练了十几年,才有此成就。一字慧剑门剑术是一绝,但内功久偏弱了。
赵明诚一想原来如此,便拿出了本小无相功秘籍相赠。周邦彦也不客气,只说声多谢后就拿了过去。
而另外有一个人让赵明诚想起了很多事,他是谁呢?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二十三章 江山如此多娇 三
〖〖〖CP|W:112|H:139|:L|U:file2./chpters/20104/9/1525349634063960733062500156042.jpg〗〗〗这人叫宋天。
宋天诗词虽不如周邦彦般出彩,但是在那一站,沉稳内敛,自有一番风度。
在大宋,假名都用宋作姓的除了皇家别无分号,就如上次的宋竹。宋天,宋朝天子,这不是一坨屎,引诱别过刺杀吗?这不,这几天晚上都有四波人潜进房中刺杀宋天。赵明诚如是想。
宋天身后有高人,无声无息的解决了刺杀。如果不是赵明诚神识强大,恐怕什么都不知道。这也让赵明诚深深忌惮,深觉实力不足。以后皇帝要说杀你去不就完了。自己老爹在朝中做官,如此岂不危险。
看来此后还要招揽些人,在暗处训练武力。不造反,只为自保。以后看吧,如果赵家却是无道,反了又如何。
不提赵明诚思绪如潮,且说宋天此来。宋天就是赵煦,当朝天子。
说起来,赵煦的日子颇不好过。你要说皇帝的日子为什么不好过呢?这要从高太后说起。高太后被后世称为“女中尧舜”,但在教育赵煦时,真是烂的一塌糊涂。赵煦几乎没有私人空间,都要生活在高太后的监视之下。高太后任用吕公著、范纯仁、苏轼和范祖禹等人为赵煦的老师,教导赵煦做一个仁人君子。但还没教导成功,几人就将赵煦看成万人了。一言一行就按他们君子的标准衡量赵煦,一有不对就上告高太后。而后又是一阵说教,有时还会用赵煦母亲朱德妃威胁赵煦。更让哲宗难以接受的是,高太后对待其生母朱德妃也过于严格,甚至是苛刻。哲宗即位后,向皇后被尊为皇太后,朱德妃却不能母以子贵,只被尊为太妃,也没有受到应有的待遇。在如何对待朱太妃问题上,朝廷中曾有不少意见。有人想趁机拍高太后马屁,欲降低皇帝生母的等级,以凸显垂帘的太皇太后。有人想着将来终究是哲宗掌权,主张尊崇朱太妃,以显示天子的孝道。但高太后却另有打算,想压制一下朱太妃,直到元祐三年秋天,才允许朱太妃的舆盖、仪卫、服冠可与皇后相同。赵煦想到这些,心终郁郁。生活在自己和最亲的人受威胁的环境下,赵煦学会了掩饰,学会了装傻。
而今天,吕大防又以赵煦衣衫不整上朝为由大肆议论,劝谏者如潮。赵煦就郁闷了,平时你们上朝都是有事汇报高太后,对自己不理不睬,都是把背后甩给我看。今天却偏偏来挑刺,这叫什么事吗?是我是皇帝还是你们?大气之下,悄悄溜出皇宫。
赵煦听路上行人都道四大书院会文,天下学子如潮。一时好奇心起,就到了应天书院,自称嵩阳书院学子。嵩阳书院有老臣执教,自然认得赵煦。不敢张扬,只是悄悄上报。
期间赵煦周邦彦等人多次聚会,谈论诗词,讨论时政。座中多是豪英,一番畅谈,更加欣喜。李清照也是巾帼英雄,对时政有一番自己的认识。
不知不觉谈到了王安石变法和旧党复辟。赵明诚周邦彦赵煦李清照都倾向于王安石变法,而黄裳几人倾向司马光。说起来黄裳还真有些无为的味道,主张顺其自然。
有了不同意见,就要辩论纠错。
神宗是赵煦心中的神,神做下的事不容诋毁。于是赵煦反驳的很尖锐。赵煦做事,感情大于理智。这和高太后的压制不无关系。不过赞成变法这一点是对的。
大家都有不同意见提出,到后来黄裳等人动摇了,开始对王安石变法有了不同的看法。
而在一边,赵明诚和宋天聊了起来。内容是儒家仁道的优和劣。赵明诚认为治国仁道是大忌,修身可用之。再没儒家之前,炎黄华夏一直是中央之国,四夷宾服。一手执剑,一手执锄头,这才是上古圣皇横扫天下之道。剑是杀伐之器,不是现在的观赏之器。杀人,灭国,敛财,才有了是中原之地的繁华。要是有人那时候去教育古人杀人灭过时不仁道,那你就等着祭祀时被活活活烧死吧。仁道从来只能成为表面的掩饰,无论到哪里大争才是主旋律。春秋时鲁国实行仁政,没几年就被灭国了。在鲁国的大地上,只留下孔子大成至圣的虚名。这就是榜样。
一番话见几人惊得目瞪口呆,就连李清照也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几千年来从来无人敢说这话,从来。董仲舒这个大骗子,这个大罪人,几千年来为中国披上了多少枷锁,为历史闷上了多少谎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班班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拓庄桥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则是**的是,但用在这最是恰当。将三皇五帝拖得天高,却不去探究,这就是仁道。
众人对赵明诚的话震惊之余,也有深思。
赵明诚告诉他们不可告知他人,否则祸患不断。
而过后几天,及任何其他学院交流了一番。
有忧思,也有振奋,这次文会就结束了。
赵明诚一直等的别国暗杀学子的人却没出现。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二十四章 将进酒
〖〖〖CP|W:140|H:122|:L|U:file1./chpters/20104/11/1525349634065660559312500401128.jpg〗〗〗无锡的大闸蟹真好吃,尤其是蟹黄。
赵明诚正在满嘴是油的吃着,是不是还咂咂嘴,引得在座的客人风纷纷侧目。
赵明诚吃的爽了,别人也不太在意。
要说为什么来这呢?这要从乔峰说起。自从和乔峰结拜后,赵明诚每年都去少室山带上一阵,和师祖聊聊天,在和少林寺的和尚联络联络感情,呸呸呸是和少林寺和尚打打架。还有就是看看乔峰,看看瞧三槐夫妇。
赵明诚好在全国各地转,每次将各地的特产托人带给乔三槐夫妇,而且带上适量的钱财。而且赵明诚写信建议乔峰去读书,至于读不读就不是赵明诚决定的。后来读书了,赵明诚也很难有机会去少室山。这不一晃就是数十年,赵明诚也二十一了。
这几天,时迁探查到丐帮副帮主马大元死于自己锁喉功,丐帮南下向慕容家讨说法。赵明诚知道乔峰悲剧的开始。于是便来了无锡。无锡和淮安不远,不一会就到了无锡。
这几年中赵明诚跑了不少地方,遇到了不少有趣的事,也得了不少好东西。最重要的是赵明诚得到了一把枪,这枪叫涯角枪。这把枪大有来历,他是三国赵云的兵器。赵云一生纵横,陪伴他的就是这把枪。得到这把枪时赵明诚对天发誓,就不辜负海角天涯无对之名。这把枪的字蜀道上一个溶洞之中。
于是赵明诚带着一把怪模怪样的大剑,一把程亮狰狞的大枪,在这天地间游荡。赵明诚有时候真的很想一只独狼,习惯寂寞,喜欢寂寞,受伤是寂寞的舔舐伤口。在前世大家都叫赵明诚狼。但在寂寞的狼也会有一段时间回到族群,在寂寞的人也会有两个朋友兄弟。但大家在一起的时候,赵明诚是快乐的。他也绝不会将忧伤带给朋友。说起朋友,赵明诚就想到了周邦彦,说起来和赵明诚最谈得来的就是周邦彦。还有就是自己的小弟乔峰。
赵明诚想到了三个女孩。赵明诚真的很幸运。李清照和自己两情相悦,两家人也同意了。赵明诚带着李清照回家,父母亲一脸高兴,而两个小萝莉表情有点诡异。高娃贼兮兮得问:“这个大姐姐干嘛的?哥哥要和大姐姐睡一起吗?我和红玉可不可以也和大哥哥睡一起?”这个问题宝宝又开始了。而梁红玉则是白了赵明诚一眼,哼了一声,转过头不理了。而李清照知道情郎居然比自己还有小五岁,当真精彩无比,你你了几声没了下文。后来李清照经常和两个小萝莉在一起,谈论些女孩子家的私密话,不让赵明诚听,只把赵明诚郁闷的画圈圈。
赵明诚名嘴笑着,后又放声大笑,继而大笑声中唱出了一首歌:“沧海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记今朝。苍天笑,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出天知晓。江山笑,烟雨遥。涛浪淘尽红尘俗事知多少。清风笑,竟惹寂寥,=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苍生笑,不再寂寥,豪情仍在痴痴笑笑。啦......”
歌声飘起时,四座寂静无声。一首唱罢,响起了一片喝彩声。这首歌真的很好听,豪迈纵情,汪洋恣肆,深深的吸引了许多豪杰之士。
“好,唱得好。兄台可否与某喝一杯?”说话的是一个衣裳褴褛的大汉。这大汉甚是威猛,眉毛戟张,一头长发泼散肩上,腰间还记着一只绿莹莹的棍子。这人想来就是乔峰。
“这位兄台唱的好歌,洒家请你喝酒。”边上一人同时发话。只是这人是和尚,而且是一个酒肉和尚,你看他还攥着一只狗腿呢。只见这和尚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一句话,牛。
赵明诚见这和尚豪迈,自是欣然应允。并要了乔峰一起喝酒。这时的乔峰还没认出赵明诚呢。
这时一个身著白衣的翩翩佳公子来到三人面前,道:“三为何不到我那就坐,小弟请客。”
看到这人,赵明诚一拍脑袋,这不是天龙有一主角段誉吗,差点忘了。其余二人见这公子儒雅不凡,行止间却有些呆气,但说话甚是真诚,也就应了。
段誉被鸠摩智劫走,后在曼陀山庄差点做了花肥,而又见深爱的王语嫣眼中只有他表哥,心中酸楚,边借酒浇愁,老了这家酒肆。
四人来到临窗的一个桌上坐下,叫小二上了几斤精肉,一坛酒。这酒肆建在一段古城墙的拐角处,外面一条大江绕过。凭栏远眺,风景着实不错。
酒过一旬,赵明诚便道:“在下淮安赵明诚,哈哈,我和他是兄弟,只是他没认出我。兄弟,你太让大哥伤心了。”赵明诚说话间,在乔峰胸前重重砸了一锤。而后,笑哈哈的看着他。
而此时的乔峰心中激动得无以复加。赵明诚是他心中除父母以外最重要的人,连从小教导自己的师傅都要靠后。赵明诚是他的第一个玩伴,第一个朋友,也是第一个兄弟。要不是赵明诚给的九阳真经,哪会有今天的自己。刚开始他不信那本功法是天下第一的功法,但是现在信了。还有赵明诚时常托人带钱和东西给家里,父母不用太辛苦,自己也可以抽时间练功。但最郁闷的是赵明诚让自己读书,父母情也同意大哥的意见,逼他读书。但明白赵明诚是为他好,郁闷归郁闷,还是老老实实的读书。现在想来,读书真的很有用。
乔峰一震之后,上前大力抱住赵明诚,铿锵的哽咽的叫了声“大哥”。
“我这兄弟是丐帮帮主乔峰,想必大家都知道。我们十年前结拜为兄弟,已有四五年不见了。”赵明诚提乔峰介绍到。
“洒家姓鲁,名叫智深,陕西人。”赵明诚一听正式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花和尚鲁智深,梁山步军大统领。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见义勇为,豁达明理,粗犷豪放,慷慨大方,这些词都可用在他身上。这绝对是一个外粗内秀的人物。梁上好汉中赵明诚最喜欢的就是鲁智深。真人当面,激动得无以复加。
“在下段誉,大理人士。”
四人一番介绍之后,边喝边聊起来。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二十六章 纵马江湖道
〖〖〖CP|W:250|H:190|:L|U:file1./chpters/20104/12/1525349634066274456885297468888.jpg〗〗〗无锡城今天非常热闹,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日正春风。
不过这热闹没持续多久。你看街上的行人纷纷向街角走去,停在一家酒楼下。
原来酒楼中有四位客人在斗酒。只见一碗碗酒如水般喝进肚子,桌上落了一摞粗砂碗。数一数,每人面前竟有四十多个。四人还在喝,不停地推杯换盏,叮当作响。
这四人是赵明诚四人,这楼叫英雄楼。
“几位兄弟,不知几位知不知道陈抟其人?”虽说喝了四十多碗,但谁都没有醉意。赵明诚段誉是凭深厚的内力化解,自然无碍。乔峰鲁智深是真喝,但俩人都是牛人,这了这么多,一点没事。这是鲁智深说话了。
“嗷,这个我知道。陈抟,据传是唐末人,道家大能。曾经与太祖赵匡胤相遇,预言其将大出天下。后来赵匡胤果然黄袍加身,成了皇帝。陈抟的武功臻至化境,千百年来无人可比。兄台有何事,说出来大家参详参选?”赵明诚到。
“太祖时,陈抟拒不受官,要了华山一块地修行。自此后无人得见其颜面,飘然天地间。不过陈抟当时立了一榜,专门收录武者功参变化者,收录其上。这榜又分天地人三榜。天榜上的人都是一时人杰,领一代风骚的人物。地榜是老一辈先天武者排行。而人榜却是年轻一辈武功达者排行。这三榜都只收录十人,武者莫不以上榜为荣。兄台可知这天地人三榜是如何人物?
先说这天榜。天榜人物,无一不有通天彻地,翻江倒海的神通。第一,少林祖师达摩。达摩是天竺人物,到中土大地开宗立派时,任群豪攻了他三天三夜,他了是没动。这就是他倒是的本事。听说他天赋异禀,已经打通生死玄关,长生不灭。第二,诗仙李白。人们也称李白叫青莲剑仙。李白的剑道已经集古今大成,无人可比。听说李白可与达摩争锋。第三,空空儿,为唐时绝代剑侠,后入佛门,坐镇少林,成就少林千年宝刹的名声。第四是儒家人物,范仲淹。范仲淹修的一身浩然正气,神鬼辟易。此人最是年轻,也最是神秘。第五逍遥子。此人不知其来历,亦不知其去处,相传此人是鬼谷传人。第六人却是个太监,叫李明玉,坐镇皇宫。第七,张正中,天师道天师,为三国时张鲁后人。第八,兵家传人杨延昭。此人的兵家真传,神通厉害无比。曾经打败辽( 天龙赵明诚寻道 http://www.xlawen.org/kan/2431/ )
赵明诚看她在沉思,也不动作,只是静静的看着。
李清照惊醒过来,暗骂自己多想了。不过她看到了一双关心的眼神,心中不由有些安慰。
赵明诚不知道这些,但是他想好了,和李清照表白了。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我决定了,我的参加选拔的作品就这个了。”
李清照听到赵明诚的话,仔细回味咀嚼这首《青玉案》,心里不由有些吃味。强忍心酸问道:“这首词里的那人是谁,是不是你相好,老实交代?”
赵明诚见李清照眼中蓄泪,又是惭愧,又是心痛,赶紧说:“我在山东过元夕时遇到的一个女孩,她叫李清照.”
李清照先是一脸不可思议,而后趴在赵明诚身上放声大哭了起来,手上也不停,拍打着赵明诚的胸膛。
赵明诚任由她发泄,用手揽过李清照的肩膀,抱起了她略显单薄的身躯。
一伙儿,李清照带着哭腔问道:“你是不是早知道我是女扮男装的?你知道我以为你不知道我的女儿身,你不喜欢我哭过多少次吗?”原来如此,怪不得这两天半夜时常听到悉悉索索的声音,原来是李清照偷偷垂泪。
赵明诚无言以对,唯有抱紧李清照还在哭得颤抖的身躯。
不过哭了一伙儿,李清照忽然不哭了,笑逐颜开得道:“我现在好高兴,我知道你喜欢我,那首词我很喜欢,送给我。”
赵明诚当然如丰经纶,只是在心底感叹女人心海底针。
两人初相恋,甜言蜜语,形影不离。、
期间赵明诚也做了首词,当做参加选拔的作品。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二十章 阴谋绝户
〖〖〖CP|W:75|H:139|:L|U:file1./chpters/20104/8/1525349634063138524086500808796.jpg〗〗〗“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赵明诚想家了,想看看泰山上那秦时分禅的古迹,想看看那济宁冰消雪解后的初晴的大地。想着带李清照回家,父母亲肯定会笑的合不拢嘴巴。父亲至今未有子嗣,只怕早就盼个孙子吧?故乡街角的那个包子店还在吧?哈哈
不知不觉就有了这首《长相思》。赵明诚誊了一份寄给了父母,聊表思念。
而赵明诚和李清照双双入选,分别以《渔家傲》和《长相思》成名。
赵明诚也在关注着入选学生,而且看到了不少认识的人的名字。黄裳,不知是不是那个修边道藏而创《九阴真经》的黄裳。张浚,南宋平江府知府,抗金名将。还有李柄,刘光世等人。看来南宋的开国将领们大臣都齐了,都跑到这了。
而在清明前十天,周式带人北上,带队的还有彪居正以及其他几个先天宗师人物。
赵明诚表现得很热心,很快大家聊到了一处。大家发一发感慨,吹吹牛,日子倒也过得快活。赵明诚和李清照都使学院名人,一首《渔家傲》和《青玉案》让他俩红的大紫了。
应天书院坐落在在河南应天府,赵光义时名声甚至比岳麓书院还要大,这都是因为一个人,一句话。范仲淹和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正文公用他的耿耿丹心和煌煌文字铸就了应天书院。在北宋,你可以不知太宗,但你却不能不知范仲淹。他就是鲁迅口中的君子,中国人千年不倒的脊梁。
这次盛会在应天书院举行,恐怕周式是看在范仲淹的面子上。
应天书院知客的学者先生引着赵明诚等人到了东西廊坊住下。周是叮嘱学生不要乱穿后就不见了踪影,向来是找老朋友去了。赵明诚带着李清照在应天书院转了起来。
应天书院很美,不比岳麓的精细雕琢,应天书院曲廊回环,亭台林立,有山,有水,很是壮观。看待如此美景,就不辜负来河南一趟了。
赵明诚和李清照心满意足的回到住处时,却见人声鼎沸,一群学子正在辩论着什么,不时争吵几句。原来应天书院的学子们耐不住寂寞,找到我们下榻的地方会友论时事。
赵明诚和李清照静静地听着,或激昂,或铿锵,或热情的一段段话语彼此间传播者。赵明诚也加入讨论,和他们争论时事。这些最终都是在争论王安石和司马光所代表的两派谁优谁劣。司马光曾经说过他和王公之争是君子之争。但是内幕岂会就一句君子之争而掩盖,政治斗争比什么都残酷。
此时学生中也风成两派,王安石和司马光各有支持者,彼此真论不休。
不过赵明诚想起来了一件很重要的是,哲宗赵煦上位后,被太后和太皇太后以及保守党压抑的久了,任用了章醇这个疯子,这个三面派,这个老奸巨猾。章醇发疯了似地打着回复王安石变法打击司马光等人,使得本来还算稳定的朝政更加纷乱,更加诡谲。
赵明诚在讨论中提出原不论元祐老臣好事司马光等人虽然政见不同,但也没把国家治理的太差。两派都有优缺点。王安石变法确实是大宋的国力有一定的上升,这是好事。但他的很多措施都不正确,青苗法,保甲法都是扰民执法。而司马光等人不论为了什么,不支持变法就错了。战国时三晋魏国有李里吴起变法,才能称霸诸侯。秦国有公孙殃变法,奠定了一统六国的基础。所以一个国家不能因循守旧,变法时必然,不变法则亡。
赵明诚侃侃而谈的时候,李清照笑哈哈的看着,是不是会心一笑嫣然。
而在另一个地方,也有一个人看着赵明诚。这人比之赵明诚还小一点,当然这是表面上的,赵明诚实际年龄比真实年龄要小得多。这人衣衫蹁跹,风度翩翩,一身打扮奢华而不失高贵典雅。他没参与讨论,只是静静的停放着讨论。但赵明诚说话时,他投来好奇惊讶的神色。这个少年叫宋天。
一天时间就这样过了,明天是个好日子。
而在夜里,赵明诚打坐吸收星辰之光时听到一丝响动。这几年赵明诚晚上不睡觉,打坐已成为习惯。
“主上吩咐,务必将这些南蛮子的英才一网打尽,哈哈,我们就可以看到南蛮子无人治国,无人打仗的局面了。嘿嘿,这是绝户计,住上真高明,高明。”
在书院周围一家客栈,有几人鬼鬼祟祟的讨论着什么?赵明诚神识延展,仔细地听着,却听到一件大事。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二十一章 江山如此多娇 一
〖〖〖CP|W:75|H:139|:L|U:file2./chpters/20104/8/1525349634063404881670148144462.jpg〗〗〗仔细听这俩人的对话许久,赵明诚总算听出了两个人是什么来路。
听他俩的话,是两个小卒子,不过这两个小卒子分量比较中。他们说住上什么什么,恐怕身后还有大人物。这显然是有人不想让大会顺利的进行,而暗杀学子对大宋不利显然是敌对国家的间谍。
赵明诚听到这些之后,知道事情严重,不变打草惊蛇,便舍了俩人去找周式。
找到周式是他正在和一个精面容古拙,隐隐已见白发但容光焕发的老先生谈论着,不是争论几句。两位老人显然察觉赵明诚的脚步,转过身来。赵明诚心里震动,这个老人有如一汪大海、深沉、广博、壮阔,在他所见的人物中只有扫地僧能与之相比。
老人面容慈祥,但是那锐利的眼睛好似鹰隼,尖锐深沉无法让人察觉。
老人看了看赵明诚,微微一笑,道:“好好,想不到四大书院中有如此人物,很好。”
赵明诚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过看眼前情形,这位肯定是大人物。听他夸赞,谦虚道:“先生廖赞。学无止境,我辈当日日学习,不能懈怠。”
“好,年轻人不骄不躁,沉稳内敛而不圆滑世故。以后有空可到老头子的这来,我们好好聊聊。”老先生笑哈哈的道。
‘还不快谢谢范公,这位就是你时常提起的范正文公。“
听了这话,赵明诚一脸震惊。原来范仲淹还活着,隐在应天书院。范仲淹文学武功具佳,才华横溢。在任职时,曾经有过变法,而且守西北门户。而他的文章无与伦比,在但是无人能及。应天书院就因为他而兴旺。
赵明诚恭恭敬敬德行上一礼:“学生常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座右铭,为天下尽心力,复我华夏衣冠。”
“好,好男儿自当如此。你来此所谓何事?”
赵明诚将所发现的事一五一十讲了出来,告辞退了出来。留下两个人沉思。
第二天,大会这时开始。
有周式范仲淹等四大院主轮流发言,讲了一下目的就走了。
上午大家互相交流,下午做文章。而后又是讨论,评论文章。一直这样进行半个月,最后汇聚作品,分类评论,排出名次。交流是分组交流。
赵明诚,李清照,黄裳,宋天等人在一起交流,此外还有一个想不到的人物——周邦彦。周邦彦是徽宗的御用文人,与李师师交厚。一次徽宗外出逛妓院,到了李师师房中。此时周邦彦正和李师师弹性正浓,忽遇此事,大急之下躲入床底。徽宗拿来进贡的橘子和历史是吃了起来。便有了周邦彦的《少年游》:“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后被徽宗所知,要拉出午门斩首,经李师师求情,才得免,被贬出京城。临行,为送行的李师师曾词:
“”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度。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惭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各自介绍一番,周邦彦就到:“列为来自天南海北,我们就各自介绍一番九州河流山川四时景致,各做一篇文章,诗词歌赋不论,如何?有不妥之处,还望指正.”
周邦彦是才子,自小聪慧,闻名乡里,文章上面罕逢敌手,自是锋芒毕露。恐怕在座除李清照赵明诚外,无一人能比得了他。其他组里也无人可与之相比了。后世对他的评价直追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大家并无异议,讲述起了所见所闻,以便寻找那心灵的悸动。
这一讲大江南北都有提到。有江南的前桥园林,有塞北大漠风光,有东海的大浪滔天,齐鲁巍峨雄奇的泰山,还有清冽的淮水。有楼前燕子徘徊,有斑斓夏日蝴蝶蹁跹。还有磅礴朝阳,瑰丽晚景,不一而述。
片刻,就有人做出来了。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赏心东望淮水。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原来是周邦彦的一首《西河》。这首词写江南景致,但内容确实怀古。
赵明诚在感叹,现在的周邦彦还是那个赵徽宗的御用词人吗?不简单,真的不简单。恐怕历史片了所有人。这里哪有周邦彦一贯的风月,只有浓浓的忧虑和对历史的感叹。周邦彦绝对是大材。
所有人都惊异于这首词,就连范仲淹周式几位院主都被吸引了过来。
一首《西河》,将风头抢尽。
而这时清照的词也好了。原来是一首《忆秦娥》:
“临高阁,
乱山平野烟光薄。
烟光薄,
栖鸦归後,
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
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
又还秋色,
又还寂寞。”
又还秋色,又还寂寞。总觉得说不尽的凄绝哀婉,悲凉辛酸。赵明诚心中震动,李清照喜欢喝酒,酒后时常就会露出悲态。不知自己能不能然李清照免去诸多苦难,不由有些惴惴。
赵明诚默默的握住赵明诚的手。
许多人沉默了,不表示这次不好,只是太好然这么多人心中含悲。这词不仅用了太白韵,也得了太白忆秦娥的悲,当得千古绝唱。悲愁比之李太白犹有过之。将悲愁演绎至极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周围众人反应各不相同,但都默默回味着每一句。
这是赵明诚也写好了。
赵明诚写了什么呢?
第五二十二章 江山如此多娇 二
老大那堪说。
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
硬语盘空谁来听?
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
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
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赵明诚又当了一回文学大盗。不过在坐的无不神情激昂,英雄语自英雄,有英雄就当有大鼓千里驹,有三尺青锋拔剑舞。周邦彦拔出腰中佩剑,舞了起来。口中吟这这首《虞美人》,再有剑舞,更加意境。
周邦彦此举深的赵明诚之心,对周邦彦更加起了结交之心。
赵明诚也不怕惊世骇俗,一个大挪移消失,回来时已经提了一把宽一尺,长三尺半的黝黑大剑。
赵明诚此时不再拘泥于招式,随性而无,吟声起剑舞出。赵明诚一字一句的吟着,剑或刺,或挑,或挡,或云。风卷尘沙,和着剑舞变成一团云雾,时隐时现。众人看不见赵明诚身影,只看到卷起的风柱和一声声大剑劈出的声音。
众人都是到了赵明诚有一身好武艺。
接下来,众人都出了作品。不少诗词都足以名传千古了。
今天不仅表现了大宋的诗文繁华,也展现了这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如此多的人才,如果用于治国,将来会有多少人会在历史中泛起浪花,大宋子民将会有多少受益,大宋又会亡吗?宋朝有救,中国仍有救。
是夜,众学子都回去休息。
赵明诚和李清照住在一起。俩人自知道彼此都深爱自己后,就一刻也不愿分开了。此时的李清照表现的非常恬静,哪有白天欲与天下学子争锋的模样。
上次提了,李清照喜欢喝酒,时常喝醉,但她从不失态。这天有喝了点酒,两颊不知不觉飘起了一朵红云,可爱非常。赵明诚看的也醉了。
看了看外面的夜色,赵明诚忽然有了个主意。赵明诚扶着李清照到了窗前,打开窗户,脚下用劲,抱着李清照飘出了窗外。
只有天人高手才能正真做到飞天遁地,利用可以支配天地元气的本领,托起身曲。而宗师可以利用领域短暂的达到效果,赵明诚就是如此。
李清照醉眼朦胧的,被风一吹就醒了过来。看到自己飘在空中,尖叫一声把头没在赵明诚怀中。随后又好奇的睁开眼看了起来,两个人衣裳飘飞,就像一对玉化蝶飞起的神仙眷侣。两人任由风吹着长发,在空气中上下浮动,御风而行。
李清照的好奇心被勾了出来,问赵明诚是怎么回事。赵明诚只说练功夫练得,并且拿出了小无相功和凌波微步的秘籍让李清照练。李清照的了秘籍之后大喜,迫不及待的翻看内容。
李清照一如历史上的李清照,好强,自信。她问赵明诚什么时候可以达到像赵明诚那样御风而行的程度。赵明诚先讲解了一下武人的境界划分及特点,而后又说明只有到了天认识才可御风,而修炼到阴神时就可以增加一甲子岁岁数,天人时有无限真元支持,几乎不死不灭。
李清照听到这里不由有些沮丧,自己年龄大了,不知道可不可以修炼到阴神天人,不过随即振作起来,天道酬请,又变得信心满满。
不过赵明诚想了想,告诉李清照最适合自己的东西才是最好的东西,武功亦是如此。当李清照听到赵明诚自己创造功法时大是惊讶,随后也下定决心自创功法。
赵明诚整理出自己所知道的佛道经典功法以及自己的《周天星辰功》还有《秋水赋》,口头讲解给李清照听,直到她记下,以供她自出功法。
赵明诚想到自己家里还有俩可爱的小萝莉,得给她俩搞一份去,至于会不会自创武功,就有他们自己决定。不过有了这些秘籍,可以增加阅历,完善自己所练功法。
将来如果自己修成天人,无人可伴,岂不寂寞。
日子很快就过去了,期间学子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吟诗作赋,议论时事,或谈论自己所得,慷慨激昂文字,瑰丽雄奇河山。
赵明诚和周邦彦成为了好朋友,一起填词,一起论时事,都大生知己之感。周邦彦学识丰富,眼光独到,提倡革新,赞成王安石变法,对其中的缺陷也知之甚详。而且,那天看周邦彦舞剑就有很深的武学功底,已达先天。小小年纪如此成就,但正是天纵其才。
问起所练内功,周邦彦不无遗憾的说自己练得只是二流心法,如果不是这几年勤奋,恐怕很难有什么成就。原来周邦彦偶然得到一字慧剑门的内功心法和剑术秘籍,辛勤努力的练了十几年,才有此成就。一字慧剑门剑术是一绝,但内功久偏弱了。
赵明诚一想原来如此,便拿出了本小无相功秘籍相赠。周邦彦也不客气,只说声多谢后就拿了过去。
而另外有一个人让赵明诚想起了很多事,他是谁呢?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二十三章 江山如此多娇 三
〖〖〖CP|W:112|H:139|:L|U:file2./chpters/20104/9/1525349634063960733062500156042.jpg〗〗〗这人叫宋天。
宋天诗词虽不如周邦彦般出彩,但是在那一站,沉稳内敛,自有一番风度。
在大宋,假名都用宋作姓的除了皇家别无分号,就如上次的宋竹。宋天,宋朝天子,这不是一坨屎,引诱别过刺杀吗?这不,这几天晚上都有四波人潜进房中刺杀宋天。赵明诚如是想。
宋天身后有高人,无声无息的解决了刺杀。如果不是赵明诚神识强大,恐怕什么都不知道。这也让赵明诚深深忌惮,深觉实力不足。以后皇帝要说杀你去不就完了。自己老爹在朝中做官,如此岂不危险。
看来此后还要招揽些人,在暗处训练武力。不造反,只为自保。以后看吧,如果赵家却是无道,反了又如何。
不提赵明诚思绪如潮,且说宋天此来。宋天就是赵煦,当朝天子。
说起来,赵煦的日子颇不好过。你要说皇帝的日子为什么不好过呢?这要从高太后说起。高太后被后世称为“女中尧舜”,但在教育赵煦时,真是烂的一塌糊涂。赵煦几乎没有私人空间,都要生活在高太后的监视之下。高太后任用吕公著、范纯仁、苏轼和范祖禹等人为赵煦的老师,教导赵煦做一个仁人君子。但还没教导成功,几人就将赵煦看成万人了。一言一行就按他们君子的标准衡量赵煦,一有不对就上告高太后。而后又是一阵说教,有时还会用赵煦母亲朱德妃威胁赵煦。更让哲宗难以接受的是,高太后对待其生母朱德妃也过于严格,甚至是苛刻。哲宗即位后,向皇后被尊为皇太后,朱德妃却不能母以子贵,只被尊为太妃,也没有受到应有的待遇。在如何对待朱太妃问题上,朝廷中曾有不少意见。有人想趁机拍高太后马屁,欲降低皇帝生母的等级,以凸显垂帘的太皇太后。有人想着将来终究是哲宗掌权,主张尊崇朱太妃,以显示天子的孝道。但高太后却另有打算,想压制一下朱太妃,直到元祐三年秋天,才允许朱太妃的舆盖、仪卫、服冠可与皇后相同。赵煦想到这些,心终郁郁。生活在自己和最亲的人受威胁的环境下,赵煦学会了掩饰,学会了装傻。
而今天,吕大防又以赵煦衣衫不整上朝为由大肆议论,劝谏者如潮。赵煦就郁闷了,平时你们上朝都是有事汇报高太后,对自己不理不睬,都是把背后甩给我看。今天却偏偏来挑刺,这叫什么事吗?是我是皇帝还是你们?大气之下,悄悄溜出皇宫。
赵煦听路上行人都道四大书院会文,天下学子如潮。一时好奇心起,就到了应天书院,自称嵩阳书院学子。嵩阳书院有老臣执教,自然认得赵煦。不敢张扬,只是悄悄上报。
期间赵煦周邦彦等人多次聚会,谈论诗词,讨论时政。座中多是豪英,一番畅谈,更加欣喜。李清照也是巾帼英雄,对时政有一番自己的认识。
不知不觉谈到了王安石变法和旧党复辟。赵明诚周邦彦赵煦李清照都倾向于王安石变法,而黄裳几人倾向司马光。说起来黄裳还真有些无为的味道,主张顺其自然。
有了不同意见,就要辩论纠错。
神宗是赵煦心中的神,神做下的事不容诋毁。于是赵煦反驳的很尖锐。赵煦做事,感情大于理智。这和高太后的压制不无关系。不过赞成变法这一点是对的。
大家都有不同意见提出,到后来黄裳等人动摇了,开始对王安石变法有了不同的看法。
而在一边,赵明诚和宋天聊了起来。内容是儒家仁道的优和劣。赵明诚认为治国仁道是大忌,修身可用之。再没儒家之前,炎黄华夏一直是中央之国,四夷宾服。一手执剑,一手执锄头,这才是上古圣皇横扫天下之道。剑是杀伐之器,不是现在的观赏之器。杀人,灭国,敛财,才有了是中原之地的繁华。要是有人那时候去教育古人杀人灭过时不仁道,那你就等着祭祀时被活活活烧死吧。仁道从来只能成为表面的掩饰,无论到哪里大争才是主旋律。春秋时鲁国实行仁政,没几年就被灭国了。在鲁国的大地上,只留下孔子大成至圣的虚名。这就是榜样。
一番话见几人惊得目瞪口呆,就连李清照也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几千年来从来无人敢说这话,从来。董仲舒这个大骗子,这个大罪人,几千年来为中国披上了多少枷锁,为历史闷上了多少谎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班班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拓庄桥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则是**的是,但用在这最是恰当。将三皇五帝拖得天高,却不去探究,这就是仁道。
众人对赵明诚的话震惊之余,也有深思。
赵明诚告诉他们不可告知他人,否则祸患不断。
而过后几天,及任何其他学院交流了一番。
有忧思,也有振奋,这次文会就结束了。
赵明诚一直等的别国暗杀学子的人却没出现。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二十四章 将进酒
〖〖〖CP|W:140|H:122|:L|U:file1./chpters/20104/11/1525349634065660559312500401128.jpg〗〗〗无锡的大闸蟹真好吃,尤其是蟹黄。
赵明诚正在满嘴是油的吃着,是不是还咂咂嘴,引得在座的客人风纷纷侧目。
赵明诚吃的爽了,别人也不太在意。
要说为什么来这呢?这要从乔峰说起。自从和乔峰结拜后,赵明诚每年都去少室山带上一阵,和师祖聊聊天,在和少林寺的和尚联络联络感情,呸呸呸是和少林寺和尚打打架。还有就是看看乔峰,看看瞧三槐夫妇。
赵明诚好在全国各地转,每次将各地的特产托人带给乔三槐夫妇,而且带上适量的钱财。而且赵明诚写信建议乔峰去读书,至于读不读就不是赵明诚决定的。后来读书了,赵明诚也很难有机会去少室山。这不一晃就是数十年,赵明诚也二十一了。
这几天,时迁探查到丐帮副帮主马大元死于自己锁喉功,丐帮南下向慕容家讨说法。赵明诚知道乔峰悲剧的开始。于是便来了无锡。无锡和淮安不远,不一会就到了无锡。
这几年中赵明诚跑了不少地方,遇到了不少有趣的事,也得了不少好东西。最重要的是赵明诚得到了一把枪,这枪叫涯角枪。这把枪大有来历,他是三国赵云的兵器。赵云一生纵横,陪伴他的就是这把枪。得到这把枪时赵明诚对天发誓,就不辜负海角天涯无对之名。这把枪的字蜀道上一个溶洞之中。
于是赵明诚带着一把怪模怪样的大剑,一把程亮狰狞的大枪,在这天地间游荡。赵明诚有时候真的很想一只独狼,习惯寂寞,喜欢寂寞,受伤是寂寞的舔舐伤口。在前世大家都叫赵明诚狼。但在寂寞的狼也会有一段时间回到族群,在寂寞的人也会有两个朋友兄弟。但大家在一起的时候,赵明诚是快乐的。他也绝不会将忧伤带给朋友。说起朋友,赵明诚就想到了周邦彦,说起来和赵明诚最谈得来的就是周邦彦。还有就是自己的小弟乔峰。
赵明诚想到了三个女孩。赵明诚真的很幸运。李清照和自己两情相悦,两家人也同意了。赵明诚带着李清照回家,父母亲一脸高兴,而两个小萝莉表情有点诡异。高娃贼兮兮得问:“这个大姐姐干嘛的?哥哥要和大姐姐睡一起吗?我和红玉可不可以也和大哥哥睡一起?”这个问题宝宝又开始了。而梁红玉则是白了赵明诚一眼,哼了一声,转过头不理了。而李清照知道情郎居然比自己还有小五岁,当真精彩无比,你你了几声没了下文。后来李清照经常和两个小萝莉在一起,谈论些女孩子家的私密话,不让赵明诚听,只把赵明诚郁闷的画圈圈。
赵明诚名嘴笑着,后又放声大笑,继而大笑声中唱出了一首歌:“沧海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记今朝。苍天笑,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出天知晓。江山笑,烟雨遥。涛浪淘尽红尘俗事知多少。清风笑,竟惹寂寥,=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苍生笑,不再寂寥,豪情仍在痴痴笑笑。啦......”
歌声飘起时,四座寂静无声。一首唱罢,响起了一片喝彩声。这首歌真的很好听,豪迈纵情,汪洋恣肆,深深的吸引了许多豪杰之士。
“好,唱得好。兄台可否与某喝一杯?”说话的是一个衣裳褴褛的大汉。这大汉甚是威猛,眉毛戟张,一头长发泼散肩上,腰间还记着一只绿莹莹的棍子。这人想来就是乔峰。
“这位兄台唱的好歌,洒家请你喝酒。”边上一人同时发话。只是这人是和尚,而且是一个酒肉和尚,你看他还攥着一只狗腿呢。只见这和尚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一句话,牛。
赵明诚见这和尚豪迈,自是欣然应允。并要了乔峰一起喝酒。这时的乔峰还没认出赵明诚呢。
这时一个身著白衣的翩翩佳公子来到三人面前,道:“三为何不到我那就坐,小弟请客。”
看到这人,赵明诚一拍脑袋,这不是天龙有一主角段誉吗,差点忘了。其余二人见这公子儒雅不凡,行止间却有些呆气,但说话甚是真诚,也就应了。
段誉被鸠摩智劫走,后在曼陀山庄差点做了花肥,而又见深爱的王语嫣眼中只有他表哥,心中酸楚,边借酒浇愁,老了这家酒肆。
四人来到临窗的一个桌上坐下,叫小二上了几斤精肉,一坛酒。这酒肆建在一段古城墙的拐角处,外面一条大江绕过。凭栏远眺,风景着实不错。
酒过一旬,赵明诚便道:“在下淮安赵明诚,哈哈,我和他是兄弟,只是他没认出我。兄弟,你太让大哥伤心了。”赵明诚说话间,在乔峰胸前重重砸了一锤。而后,笑哈哈的看着他。
而此时的乔峰心中激动得无以复加。赵明诚是他心中除父母以外最重要的人,连从小教导自己的师傅都要靠后。赵明诚是他的第一个玩伴,第一个朋友,也是第一个兄弟。要不是赵明诚给的九阳真经,哪会有今天的自己。刚开始他不信那本功法是天下第一的功法,但是现在信了。还有赵明诚时常托人带钱和东西给家里,父母不用太辛苦,自己也可以抽时间练功。但最郁闷的是赵明诚让自己读书,父母情也同意大哥的意见,逼他读书。但明白赵明诚是为他好,郁闷归郁闷,还是老老实实的读书。现在想来,读书真的很有用。
乔峰一震之后,上前大力抱住赵明诚,铿锵的哽咽的叫了声“大哥”。
“我这兄弟是丐帮帮主乔峰,想必大家都知道。我们十年前结拜为兄弟,已有四五年不见了。”赵明诚提乔峰介绍到。
“洒家姓鲁,名叫智深,陕西人。”赵明诚一听正式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花和尚鲁智深,梁山步军大统领。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见义勇为,豁达明理,粗犷豪放,慷慨大方,这些词都可用在他身上。这绝对是一个外粗内秀的人物。梁上好汉中赵明诚最喜欢的就是鲁智深。真人当面,激动得无以复加。
“在下段誉,大理人士。”
四人一番介绍之后,边喝边聊起来。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二十六章 纵马江湖道
〖〖〖CP|W:250|H:190|:L|U:file1./chpters/20104/12/1525349634066274456885297468888.jpg〗〗〗无锡城今天非常热闹,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日正春风。
不过这热闹没持续多久。你看街上的行人纷纷向街角走去,停在一家酒楼下。
原来酒楼中有四位客人在斗酒。只见一碗碗酒如水般喝进肚子,桌上落了一摞粗砂碗。数一数,每人面前竟有四十多个。四人还在喝,不停地推杯换盏,叮当作响。
这四人是赵明诚四人,这楼叫英雄楼。
“几位兄弟,不知几位知不知道陈抟其人?”虽说喝了四十多碗,但谁都没有醉意。赵明诚段誉是凭深厚的内力化解,自然无碍。乔峰鲁智深是真喝,但俩人都是牛人,这了这么多,一点没事。这是鲁智深说话了。
“嗷,这个我知道。陈抟,据传是唐末人,道家大能。曾经与太祖赵匡胤相遇,预言其将大出天下。后来赵匡胤果然黄袍加身,成了皇帝。陈抟的武功臻至化境,千百年来无人可比。兄台有何事,说出来大家参详参选?”赵明诚到。
“太祖时,陈抟拒不受官,要了华山一块地修行。自此后无人得见其颜面,飘然天地间。不过陈抟当时立了一榜,专门收录武者功参变化者,收录其上。这榜又分天地人三榜。天榜上的人都是一时人杰,领一代风骚的人物。地榜是老一辈先天武者排行。而人榜却是年轻一辈武功达者排行。这三榜都只收录十人,武者莫不以上榜为荣。兄台可知这天地人三榜是如何人物?
先说这天榜。天榜人物,无一不有通天彻地,翻江倒海的神通。第一,少林祖师达摩。达摩是天竺人物,到中土大地开宗立派时,任群豪攻了他三天三夜,他了是没动。这就是他倒是的本事。听说他天赋异禀,已经打通生死玄关,长生不灭。第二,诗仙李白。人们也称李白叫青莲剑仙。李白的剑道已经集古今大成,无人可比。听说李白可与达摩争锋。第三,空空儿,为唐时绝代剑侠,后入佛门,坐镇少林,成就少林千年宝刹的名声。第四是儒家人物,范仲淹。范仲淹修的一身浩然正气,神鬼辟易。此人最是年轻,也最是神秘。第五逍遥子。此人不知其来历,亦不知其去处,相传此人是鬼谷传人。第六人却是个太监,叫李明玉,坐镇皇宫。第七,张正中,天师道天师,为三国时张鲁后人。第八,兵家传人杨延昭。此人的兵家真传,神通厉害无比。曾经打败辽( 天龙赵明诚寻道 http://www.xlawen.org/kan/24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