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2 部分阅读
顾副行长冷笑一声说,不要说天上的雨水,就是梅花上的雪,就比不上这山溪水──知不知道现在有“酸雨”这个新名词?
覃老师一下语塞,看茶几边有三只原是装可乐饮料的大塑料瓶,想必是欧灿辉拿它们装了清澈的山泉水来,就指谪欧灿辉说,你也是个俗人,怎么能用这个装水?——红楼梦那个妙玉,是用鬼脸青的花瓮装的,你没有鬼脸青的花瓮,找一件干净瓷器也可以,你不知道这种塑料瓶子是化学合成的?
欧灿辉一脸的歉意,我倒是疏忽了。其实山泉水是林伯上山打来的,林伯从灿记大排档就跟着欧灿辉,欧灿辉搞酒店,就让林伯当看更,一搞山庄就把林伯调了进来打打杂。进了山庄林伯如鱼得水,身体仍如昔健,更难得的是又勤快又忠心。欧灿辉打算等林伯不想干了,就送一笔钱给他回落凤岗养老,或是就留在山庄养起来就是了。
经贸局的老李又喝了一杯,说,这辈子算是喝过450万元一斤的茶了。这一杯茶认真算一算,也真的有一千块钱,说句老实话,喝下去也没什么感觉,这一千块錢就没有了,心里怪可惜的。
覃老师便摇头说,俗人,俗人,都是俗人。
童科长却扯开了话题,对老李说,我们刚才进来,不是碰上了你们经贸局的老杨了?我想起这个老杨,原来在国营商业当经理,几年功夫就把公司搞得一塌糊涂,弄得债台高筑,濒临破产,弄得公司内外怨声载道,却又有门路异地任职,离任审计好像是亏损900多万吧?这次我看提拔公示,他要升副处了,这不是笑话吗?
何老师就说,国营企业就是这样,名义上是全民财产,这个体制对鼻子底下的浪费和挥霍──包括几十万、几百万的“交学费”都无能为力,我算是看透了。我是不相信那个老杨屁股是干净的。
叶处长把玩着手上的紫砂小茶杯子,也说道,多少国营、集体企业搞得一塌糊涂,你可以痛骂那些草包经理厂长不像话,问题是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持之以恒地盯住他们?就是没有。等问题曝光,这个企业已经千疮百孔、焦头烂额了──为什么有“五十九岁现象”,又冒出个“三十九岁现象”?这就是体制的问题了,所以传统国企才需要转制。
叶处长看了看欧灿辉,又说,政府其实很注意转制过程中存在的钱权交易问题,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确实是转制的最大危险,但传统的公有体制不改,国有资产被攫取的花样百出,最后的命运还是被攫取干净,所以说,只有转制彻底,攫取活动才会最终失去土壤。
童科长也说,这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了我们一个正确的选择,就是坚持转制方针,增加转制的透明度,提升转制的程序合理性,加强监管,才能尽最大可能减少转制中国有资产的攫取损失。
欧灿辉想起陈昊天说过乱中取胜的话,这时和陈昊天视线一碰,不禁都莞尔一笑。
覃老师却叫嚷起来,喂喂喂,这里不是政研室,你们不要杀风景好么?你看,荷塘美景,山野秀色,风清日丽,围炉品茗,应该吟诗作对附庸风雅的。
这倒是提醒了何老师一件高兴的事,就说,说起作诗,用粤语作诗并不多见,似乎也难登大雅之堂,不过偶尔见一些粤语诗,大都写得通俗易懂且又谐趣。最近我在广州的旧书摊里淘到一本《嬉笑集》,作者便是廖仲凱的哥哥廖凤舒,他是惠阳人,里头的时事讽刺诗,便颇有鲁迅的杂文味道。
覃老师却说,粤人用粤语作诗倒也罢了,不懂粤语的也敢作粤语诗,这就称奇了──老何你不用瞪眼睛,我说的这个人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胡适先生,够份量了吧?胡适先生是安徽绩溪人,1935年南下两广,前后才住了20多天,北方人说粤语难听难学,可是他在游览广州黄花岗之后,居然写了一首粤语诗:黄花岗上自由神,手揸(拿)火把照乜人(什么人);咪话(别说)火光唔够亮,俾佢(被它)吓倒大将军。
覃老师摇头晃脑地背诗,模样有点滑稽,不过大家都习惯了的,也没有讪笑。
老李便说,我是不懂诗的,不过我有次去郊县,在县委书记欧海明的办公室看见一幅书法,字写得很靓,是一首七绝,最后一句诗倒是记住了,写的是……看大家都望过来,老李倒不急,又喝了一口茶,才一字一字吟诵出来:晚节留香好写诗。
何老师和覃老师不约同声叫了一声好!大家细细品味这一句诗,简洁明了又意义隽永,一时都没有再说话。欧灿辉又冲了一趟茶,见那大红袍仍是色如琥珀,淡淡清香飘将出来,便再举手示意喝茶。
郑叔已经七十三岁,仍是精神矍铄,行动利索,他的心思没全放在品茶上,却想着欧灿辉这几年居移体、养移气,挤身上流社会,18万元二十克的茶叶居然眉也不皱就买回来,还惦记着这班老友,富贵不忘贫贱交,好!
这时郑叔感慨得很,自己在辉仔这个年龄时,不要说望发达,能养活自己就不错了,就是家庭出身不好这一政治桎梏,就让自己妻离子散,贫贱交加!辉仔命好,碰上了好年代好政策好时势,当年看好辉仔,尽一点绵力帮助辉仔,不就是想让自己年轻时的梦让辉仔实现?辉仔没有辜负我期望,现在果真实现了他的、也是我的理想……
这时听得叶外长又吟了一遍晚节留香好写诗,竟是痴了,触动心事,不由得感慨万千,便又复吟这一句诗,细细咀嚼。
叶处长便笑着说,郑叔你老人家想必亦有作诗,亦有佳句,不妨也吟给我辈听,也教我辈振聋发聩、发皇耳目。
郑叔忙摇手笑道,我是不懂诗的,也从不写诗,如今更是三国周瑜的好拍挡──脑缩(鲁肃),脑子就更愚顿了。不过这一句诗写得实在好,说的也是做人的道理,我是很佩服写诗的人有如此心胸、如此立意。
覃老师哈哈笑起起来,摇着头说,周瑜的好拍挡──脑缩(鲁肃),比喻得果然妙。中国的汉字汉语,真是词汇丰富,妙用无穷,外国人就算发明了黑色幽默,还是比不上中国人的歇后语呀!不过郑叔你太谦了,你那里“鲁肃”了?你脑子比我们还好用呢!
郑叔谦逊地摆了摆手,却给引起谈兴,便笑着说,我记起有个佛门朋友,曾对我说过两个字:戒得,当时便有顿悟,如今回过头看,孔夫子真是千古圣贤啊……
覃老师和何老师学贯中西,细细一想,便知郑叔所说出处。叶处长、童科长、老李和顾副行长却没想明白怎么引出个孔夫子,覃老师便摇头晃脑的背了孔夫子那一段话:子曰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众人听了,不禁细细咀嚼寻味起来。
欧灿辉也给引起记忆,沉浸在细细回味之中,恰在这时他的手机响起来,却是细佬灿荣打过来的,说在广州人才招聘会招聘的几个人到了,已经带着他们看了南国大厦、南国大酒店、南国富怡食府,要安排进山庄见董事长。
欧灿辉便说好。这些人才是为南国公司到省城拓展事业而招募的,自然要和老板见面。
四
灿荣不甘偏安一隅,雄心勃勃要向省城发展,公然宣称站稳脚跟后,要向长三角(长江三角洲)甚至全国发展。
灿荣受的教育和欧灿辉截然不同,他特别有兴趣对国内外的第三产业进行研究和探索,回到清源做了南国总经理,他曾多次和大佬探讨的一个议题,就是企业连锁问题,而他的毕业论文题目就是《多区域连锁企业探究──小酒店.大产业.核心城市第一》。他设想在各个地区选准一个核心城市,然后集合各种资源,以7-10家的规模进入,这样有利于迅速抢占当地市场,力争在短期内成为该区域第一,然后再向下一个目标进发。用较低成本的小酒店规模在一个区域内密集发展,有利于快速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时机成熟,北上、东扩、西征、南下,大产业就形成了………
欧灿辉又有了振聋发聩的感觉。灿荣没有白读大学,高等学府不但给了他丰富的文化和专业知识,也赋予他很好的素质和宽阔的视野。这几年在南国打拼,也让灿荣逐渐成熟起来了。灿荣的设想和憧憬令欧灿辉感到振奋,心底里他完全支持灿荣的计划,不过他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一种蓝图、一项计划,目前的财力还不足以实施,所以兄弟俩都明白,目前采取杀向省城的步骤,是要在富裕地区快速积攒新的第一桶金、第二桶金。
广州已成为大珠三角物流中心,已成为亚洲地区发展成熟、经济活跃和协作程度极高的经济区域。欧灿辉先后几次和灿荣去广州考察,大大小小的茶楼都是顾客盈门,上了档次的更是座无虚席,消费特别强劲。欧灿辉想,江山代有人才出,灿荣有这样的雄心壮志,兄弟同心,其力断金,把南国做大做强的愿望,是可以实现的!
这几年商海拼搏,欧灿辉已经学会谨言慎行,所以再三嘱咐灿荣要统筹计划谁备好了,才可出击,不击则已,一击便要成功,省城藏龙卧虎之地,英才辈出,稍有不慎便要吃败仗的。
灿荣把主要精力放在广州打拼,欧灿辉则把市里的生意交给罗振峰打理,他大部份时间都仍然放在山庄。在山庄他习惯行山锻炼,慢慢的就入迷上了,一天不走上两、三个钟头便觉得不过瘾。欧灿辉就这样当上了“驴友”,身体自觉筋骨壮实,精神越来越好。
山庄后面是连绵不断的山峦,那里植被茂盛,是一片未开发的大自然胜地,一条溪河在山峡中穿石绕璧,跌宕流湍,欧灿辉便极喜爱这山野景色的,常流连忘返。待有一天给陈昊天等几个知心好友约去风景胜地小北江游玩,那里有一个游玩项目黄龙洞漂流,细看之下竟是见猎心喜,心头上便有了新的想法。
一年后,一个集深山漂流、深山探险、森林瀑布为一体的金龙峡原始生态旅游景区,就在原山庄的基础上搞起来了,南国山庄亦更名为金龙峡原始生态旅游山庄。当年一个金龙峡杯漂流邀请赛,就让金龙峡漂流一炮而红。皆因全长4.3公里的河道,是灿荣在广州重金礼聘漂流精英专业设计的,水流时而湍急激荡,时而缓流轻越,错落起伏惊心动魄,在惊险刺激、风景秀丽的激流中飞舟,实为漂流人士所钟爱,休闲旅游客人所喜欢。
以此为开端,欧灿辉深谋远虑,与附城镇政府合作,扩张疆土,把金龙峡原始生态旅游景区建设成一个“十里瀑布、双龙汇流、百鸟争鸣、千顷森林”的旅游胜地,春游烟雨、夏纳清凉、秋来登高、冬至养生,旅游休闲四季佳美。他又委托市场营销专业人士策划推广,一时之间在省内外旅游界中名声大噪。欧灿辉在清源旅游业界中,又成了一名翹翹者。他的声望,仍是如日东升,并不因为刘艳红开了一间五星级酒店而下跌。
欧灿辉在山庄办公和歇息的地方,是一座独立的红砖灰瓦小平房,在山庄中毫不起眼。走近了看,漆成红色的木板装了一对虎饰黄铜门环,门楣上挂了一块红木匾,上书三戒斋,笔法凝重沉稳,外人便以为是欧灿辉的书斋,更多人误会成是吃斋念佛的斋堂呢!
这三戒斋内却装饰得古色古香,清一色本地特产红白阶砖,清一色红木家具,一块红木牌匾挂在外间客厅最显眼处。这块油了清漆的红木匾,高约五十公分,长约一米半,“三戒”两个隶书大字塗上金粉,阳字阴刻,占了木匾一半地方,特别引人瞩目,左边还刻有直行多个小字,也是金粉隶书阳字阴刻,字是:子曰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这块字匾,便是欧灿辉专程去郑叔在新塘乡落凤岗的别墅,按郑叔那个字匾拓了字,按照同样尺寸做的。麦老师写的那个三戒字匾,仍留在新市区南国大厦的办公室里悬挂。
欧灿辉曾特意邀请四叔公欧德庭到山庄一游。其时欧德庭老伴已仙逝,欧德庭架不住欧海亮夫妇劝说,便在一个假日莅临。他对山庄景物似是熟视无睹,到了三戒斋却停了步。他幼习经史,对三戒自是娴熟于胸,见了匾上刻字,细细的吟诵了一遍,脸上似笑非笑,转头对陪侍在侧的欧灿辉说,你今年贵庚?
欧灿辉一楞,陪同家公出门散心的刘艳红反应快,便笑着说,我记得灿辉比我小三岁,今年应该是三十了吧?
欧灿辉这时忙接上道,对对,我今年刚好三十岁。
欧德庭沉吟道,三十而立,意气风发正当年啊,何谓戒得、何谓戒斗?曹孟德年过花甲,还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呢!
欧海亮便笑着说,灿辉正在广州筹划搞一间五星级的大酒店,斗志正旺盛呢!
欧德庭便颔首赞道,好好,这便是了,创业难守业更难,然古人早有明训,创业守业皆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啊。
欧德庭离开山庄时,坐上了小车还对送行的欧灿辉说,文化大革命时兴读毛主席语录,天天读,少读一天也不行,我现时老了,很多都记不起了,今天忽然记起了一段,我想用在你们身上就对了──毛主席好像是这样说的,世界是你们的,你们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就寄托在你们身上。灿辉,好好干,好光景还在前头呢。
欧灿辉忙笑着点头应是。待小车驶离了山庄,他回到三戒斋,还久久的思索着四叔公的话。
过了两天,欧灿辉收到欧德庭托人捎来的一幅书法,篆体书写,上书两行八个大学: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笔法苍劲雄健,凝重有力,方圆有度而又有一种郁郁古风,显见老人家功力厚重,实臻炉火纯青之境界。
欧灿辉见了爱不忍释,观看良久,亲自送去装裱。待取回来后,他便将此镜屏悬于三戒匾下。欧灿辉明白四叔公他老人家的意思,创业难守业更难,创业守业皆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四叔公你老人家放心,我是一刻也不敢松懈的,政府为我们铺开了阳关大道,我们怎能不把握时机,奋力拼搏,努力向前?
初稿于2004年4月13日--2005年4月18日
第四稿完成于2009年3月31日
后记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省内外交通很不发达,逢年过节车票特别难买。有一年春节,有一个湖南人在广州买不到返乡车票,除夕那天情急之下买了到我家乡的票,算是见步行步罢。下了车自然买不到去连县的车票,他是个肯想办法的人,干脆找搭客的摩托佬,但没有一个人愿接这单生意。
你想想,从我家乡到连县二百多公里,再到邻近的湖南省某县,天寒地冻路途遥远还有人身安全不说,那天是年卅啊,人人都要回家吃团年饭的,所以客人出到600块线,很多人还是耍手兼拧(摇)头。这外乡客不死心,问来问去,终于有一个摩托佬答应舍命陪客人走一趟。
这个人是我的一个亲戚,早年为了超生,自己打烂在工厂的铁饭碗,自谋的职业便是当摩托佬,搭客为生。他应该是很早期的摩托佬了。他在工厂时月工资是38元,600元当时是一个怎样的概念?为了这600元,他豁出去了!
这一趟长途跋涉有惊无险,年初三安全从湖南返回,全家人总算把悬在半空的心放下来。很多年后他说起这件事,那艰辛、那痛苦仍然记忆犹新,他说那钱是用命搏回来的。那年我还在粤北连南的兵工厂工作,有一张以茫茫大雪为背景的照片,就是那年代照的。天气之恶劣,旁人体会不深的话,我却是深刻体会的。说起现在的后生捱不了苦,他总是很有感触地摇头。
这件事还有后续。那客人记着了我亲戚的情义,后来劝他不要再做摩托搭客,介绍他到广州进货,先做摩托车机油、后来是摩托车配件生意,再后来干脆做整车售卖,到今天他的摩托车行规模在我家乡是首屈一指,家财早超过千万了。
很多生意人大约都有类似的经历。功成名就的大大小小的老板,大多都是比普通人敢想、敢做、敢闯的人,在那个年代,自然是另类,遭遇评头品足批评打压是很常见的,街坊邻里说什么都有。成功了,英雄莫问出处,很多人或羡慕或忌妒,却往往忘记了他们掘第一桶金时,真的是用命搏回来的。
小说中的牛精洪,还有卷2的主角方清、卷3的主角欧灿辉,还有同住欧巷的收买佬儿子陈昊天,都是这样的人,只不过不是殊途同归而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我常想,牛精洪、欧灿辉、陈昊天,还有作品中的很多人,为了改变穷困的状态,为了改变命运,不甘居人后,都是敢想、敢做、敢闯,甚至挺而走险、不惜以身犯法。我当然不是鼓吹为了改变命运而挺而走险、甚至以身犯法。不是的,我要表达什么观点,相信看过这部小说的人,都会有一个明确的结论。
而牛精洪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我常为他的下场感到可悲、可叹。作品中我自己写得最为满意的倒是黄三女这个角色,因为她的脾气、她的个性,也因为她的思想。几经风波后,她不求儿子发达,只祈求这个牛精儿子生生性性平平安安,不要再搞出什么事了──他搞出的事都教人心惊肉跳,若不是精神硬朗,早为儿子搞出的事激(气)死了……这似乎与上面鼓吹的三敢观念不同。我想这并不矛盾,因为阮桂洪母子的追求各有不同。
每看到一个事业成功的人,我便想起我那个亲戚,很想挖掘他们的故事。电视剧《亮剑》,几乎让全中国的老百姓认识了李云龙,这是一个充满叛逆、不安本份的草根英雄。他之成为大众喜爱的人物,我想是因为他的不羁、他的另类、他的敢想敢说敢做敢闯,更因为他保持了善良的本性,爱憎分明。
人之初,性本善。所以,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轨迹,你就会有美好的人生。
是为后记。( 三戒 http://www.xlawen.org/kan/2504/ )
覃老师一下语塞,看茶几边有三只原是装可乐饮料的大塑料瓶,想必是欧灿辉拿它们装了清澈的山泉水来,就指谪欧灿辉说,你也是个俗人,怎么能用这个装水?——红楼梦那个妙玉,是用鬼脸青的花瓮装的,你没有鬼脸青的花瓮,找一件干净瓷器也可以,你不知道这种塑料瓶子是化学合成的?
欧灿辉一脸的歉意,我倒是疏忽了。其实山泉水是林伯上山打来的,林伯从灿记大排档就跟着欧灿辉,欧灿辉搞酒店,就让林伯当看更,一搞山庄就把林伯调了进来打打杂。进了山庄林伯如鱼得水,身体仍如昔健,更难得的是又勤快又忠心。欧灿辉打算等林伯不想干了,就送一笔钱给他回落凤岗养老,或是就留在山庄养起来就是了。
经贸局的老李又喝了一杯,说,这辈子算是喝过450万元一斤的茶了。这一杯茶认真算一算,也真的有一千块钱,说句老实话,喝下去也没什么感觉,这一千块錢就没有了,心里怪可惜的。
覃老师便摇头说,俗人,俗人,都是俗人。
童科长却扯开了话题,对老李说,我们刚才进来,不是碰上了你们经贸局的老杨了?我想起这个老杨,原来在国营商业当经理,几年功夫就把公司搞得一塌糊涂,弄得债台高筑,濒临破产,弄得公司内外怨声载道,却又有门路异地任职,离任审计好像是亏损900多万吧?这次我看提拔公示,他要升副处了,这不是笑话吗?
何老师就说,国营企业就是这样,名义上是全民财产,这个体制对鼻子底下的浪费和挥霍──包括几十万、几百万的“交学费”都无能为力,我算是看透了。我是不相信那个老杨屁股是干净的。
叶处长把玩着手上的紫砂小茶杯子,也说道,多少国营、集体企业搞得一塌糊涂,你可以痛骂那些草包经理厂长不像话,问题是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持之以恒地盯住他们?就是没有。等问题曝光,这个企业已经千疮百孔、焦头烂额了──为什么有“五十九岁现象”,又冒出个“三十九岁现象”?这就是体制的问题了,所以传统国企才需要转制。
叶处长看了看欧灿辉,又说,政府其实很注意转制过程中存在的钱权交易问题,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确实是转制的最大危险,但传统的公有体制不改,国有资产被攫取的花样百出,最后的命运还是被攫取干净,所以说,只有转制彻底,攫取活动才会最终失去土壤。
童科长也说,这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了我们一个正确的选择,就是坚持转制方针,增加转制的透明度,提升转制的程序合理性,加强监管,才能尽最大可能减少转制中国有资产的攫取损失。
欧灿辉想起陈昊天说过乱中取胜的话,这时和陈昊天视线一碰,不禁都莞尔一笑。
覃老师却叫嚷起来,喂喂喂,这里不是政研室,你们不要杀风景好么?你看,荷塘美景,山野秀色,风清日丽,围炉品茗,应该吟诗作对附庸风雅的。
这倒是提醒了何老师一件高兴的事,就说,说起作诗,用粤语作诗并不多见,似乎也难登大雅之堂,不过偶尔见一些粤语诗,大都写得通俗易懂且又谐趣。最近我在广州的旧书摊里淘到一本《嬉笑集》,作者便是廖仲凱的哥哥廖凤舒,他是惠阳人,里头的时事讽刺诗,便颇有鲁迅的杂文味道。
覃老师却说,粤人用粤语作诗倒也罢了,不懂粤语的也敢作粤语诗,这就称奇了──老何你不用瞪眼睛,我说的这个人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胡适先生,够份量了吧?胡适先生是安徽绩溪人,1935年南下两广,前后才住了20多天,北方人说粤语难听难学,可是他在游览广州黄花岗之后,居然写了一首粤语诗:黄花岗上自由神,手揸(拿)火把照乜人(什么人);咪话(别说)火光唔够亮,俾佢(被它)吓倒大将军。
覃老师摇头晃脑地背诗,模样有点滑稽,不过大家都习惯了的,也没有讪笑。
老李便说,我是不懂诗的,不过我有次去郊县,在县委书记欧海明的办公室看见一幅书法,字写得很靓,是一首七绝,最后一句诗倒是记住了,写的是……看大家都望过来,老李倒不急,又喝了一口茶,才一字一字吟诵出来:晚节留香好写诗。
何老师和覃老师不约同声叫了一声好!大家细细品味这一句诗,简洁明了又意义隽永,一时都没有再说话。欧灿辉又冲了一趟茶,见那大红袍仍是色如琥珀,淡淡清香飘将出来,便再举手示意喝茶。
郑叔已经七十三岁,仍是精神矍铄,行动利索,他的心思没全放在品茶上,却想着欧灿辉这几年居移体、养移气,挤身上流社会,18万元二十克的茶叶居然眉也不皱就买回来,还惦记着这班老友,富贵不忘贫贱交,好!
这时郑叔感慨得很,自己在辉仔这个年龄时,不要说望发达,能养活自己就不错了,就是家庭出身不好这一政治桎梏,就让自己妻离子散,贫贱交加!辉仔命好,碰上了好年代好政策好时势,当年看好辉仔,尽一点绵力帮助辉仔,不就是想让自己年轻时的梦让辉仔实现?辉仔没有辜负我期望,现在果真实现了他的、也是我的理想……
这时听得叶外长又吟了一遍晚节留香好写诗,竟是痴了,触动心事,不由得感慨万千,便又复吟这一句诗,细细咀嚼。
叶处长便笑着说,郑叔你老人家想必亦有作诗,亦有佳句,不妨也吟给我辈听,也教我辈振聋发聩、发皇耳目。
郑叔忙摇手笑道,我是不懂诗的,也从不写诗,如今更是三国周瑜的好拍挡──脑缩(鲁肃),脑子就更愚顿了。不过这一句诗写得实在好,说的也是做人的道理,我是很佩服写诗的人有如此心胸、如此立意。
覃老师哈哈笑起起来,摇着头说,周瑜的好拍挡──脑缩(鲁肃),比喻得果然妙。中国的汉字汉语,真是词汇丰富,妙用无穷,外国人就算发明了黑色幽默,还是比不上中国人的歇后语呀!不过郑叔你太谦了,你那里“鲁肃”了?你脑子比我们还好用呢!
郑叔谦逊地摆了摆手,却给引起谈兴,便笑着说,我记起有个佛门朋友,曾对我说过两个字:戒得,当时便有顿悟,如今回过头看,孔夫子真是千古圣贤啊……
覃老师和何老师学贯中西,细细一想,便知郑叔所说出处。叶处长、童科长、老李和顾副行长却没想明白怎么引出个孔夫子,覃老师便摇头晃脑的背了孔夫子那一段话:子曰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众人听了,不禁细细咀嚼寻味起来。
欧灿辉也给引起记忆,沉浸在细细回味之中,恰在这时他的手机响起来,却是细佬灿荣打过来的,说在广州人才招聘会招聘的几个人到了,已经带着他们看了南国大厦、南国大酒店、南国富怡食府,要安排进山庄见董事长。
欧灿辉便说好。这些人才是为南国公司到省城拓展事业而招募的,自然要和老板见面。
四
灿荣不甘偏安一隅,雄心勃勃要向省城发展,公然宣称站稳脚跟后,要向长三角(长江三角洲)甚至全国发展。
灿荣受的教育和欧灿辉截然不同,他特别有兴趣对国内外的第三产业进行研究和探索,回到清源做了南国总经理,他曾多次和大佬探讨的一个议题,就是企业连锁问题,而他的毕业论文题目就是《多区域连锁企业探究──小酒店.大产业.核心城市第一》。他设想在各个地区选准一个核心城市,然后集合各种资源,以7-10家的规模进入,这样有利于迅速抢占当地市场,力争在短期内成为该区域第一,然后再向下一个目标进发。用较低成本的小酒店规模在一个区域内密集发展,有利于快速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时机成熟,北上、东扩、西征、南下,大产业就形成了………
欧灿辉又有了振聋发聩的感觉。灿荣没有白读大学,高等学府不但给了他丰富的文化和专业知识,也赋予他很好的素质和宽阔的视野。这几年在南国打拼,也让灿荣逐渐成熟起来了。灿荣的设想和憧憬令欧灿辉感到振奋,心底里他完全支持灿荣的计划,不过他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一种蓝图、一项计划,目前的财力还不足以实施,所以兄弟俩都明白,目前采取杀向省城的步骤,是要在富裕地区快速积攒新的第一桶金、第二桶金。
广州已成为大珠三角物流中心,已成为亚洲地区发展成熟、经济活跃和协作程度极高的经济区域。欧灿辉先后几次和灿荣去广州考察,大大小小的茶楼都是顾客盈门,上了档次的更是座无虚席,消费特别强劲。欧灿辉想,江山代有人才出,灿荣有这样的雄心壮志,兄弟同心,其力断金,把南国做大做强的愿望,是可以实现的!
这几年商海拼搏,欧灿辉已经学会谨言慎行,所以再三嘱咐灿荣要统筹计划谁备好了,才可出击,不击则已,一击便要成功,省城藏龙卧虎之地,英才辈出,稍有不慎便要吃败仗的。
灿荣把主要精力放在广州打拼,欧灿辉则把市里的生意交给罗振峰打理,他大部份时间都仍然放在山庄。在山庄他习惯行山锻炼,慢慢的就入迷上了,一天不走上两、三个钟头便觉得不过瘾。欧灿辉就这样当上了“驴友”,身体自觉筋骨壮实,精神越来越好。
山庄后面是连绵不断的山峦,那里植被茂盛,是一片未开发的大自然胜地,一条溪河在山峡中穿石绕璧,跌宕流湍,欧灿辉便极喜爱这山野景色的,常流连忘返。待有一天给陈昊天等几个知心好友约去风景胜地小北江游玩,那里有一个游玩项目黄龙洞漂流,细看之下竟是见猎心喜,心头上便有了新的想法。
一年后,一个集深山漂流、深山探险、森林瀑布为一体的金龙峡原始生态旅游景区,就在原山庄的基础上搞起来了,南国山庄亦更名为金龙峡原始生态旅游山庄。当年一个金龙峡杯漂流邀请赛,就让金龙峡漂流一炮而红。皆因全长4.3公里的河道,是灿荣在广州重金礼聘漂流精英专业设计的,水流时而湍急激荡,时而缓流轻越,错落起伏惊心动魄,在惊险刺激、风景秀丽的激流中飞舟,实为漂流人士所钟爱,休闲旅游客人所喜欢。
以此为开端,欧灿辉深谋远虑,与附城镇政府合作,扩张疆土,把金龙峡原始生态旅游景区建设成一个“十里瀑布、双龙汇流、百鸟争鸣、千顷森林”的旅游胜地,春游烟雨、夏纳清凉、秋来登高、冬至养生,旅游休闲四季佳美。他又委托市场营销专业人士策划推广,一时之间在省内外旅游界中名声大噪。欧灿辉在清源旅游业界中,又成了一名翹翹者。他的声望,仍是如日东升,并不因为刘艳红开了一间五星级酒店而下跌。
欧灿辉在山庄办公和歇息的地方,是一座独立的红砖灰瓦小平房,在山庄中毫不起眼。走近了看,漆成红色的木板装了一对虎饰黄铜门环,门楣上挂了一块红木匾,上书三戒斋,笔法凝重沉稳,外人便以为是欧灿辉的书斋,更多人误会成是吃斋念佛的斋堂呢!
这三戒斋内却装饰得古色古香,清一色本地特产红白阶砖,清一色红木家具,一块红木牌匾挂在外间客厅最显眼处。这块油了清漆的红木匾,高约五十公分,长约一米半,“三戒”两个隶书大字塗上金粉,阳字阴刻,占了木匾一半地方,特别引人瞩目,左边还刻有直行多个小字,也是金粉隶书阳字阴刻,字是:子曰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这块字匾,便是欧灿辉专程去郑叔在新塘乡落凤岗的别墅,按郑叔那个字匾拓了字,按照同样尺寸做的。麦老师写的那个三戒字匾,仍留在新市区南国大厦的办公室里悬挂。
欧灿辉曾特意邀请四叔公欧德庭到山庄一游。其时欧德庭老伴已仙逝,欧德庭架不住欧海亮夫妇劝说,便在一个假日莅临。他对山庄景物似是熟视无睹,到了三戒斋却停了步。他幼习经史,对三戒自是娴熟于胸,见了匾上刻字,细细的吟诵了一遍,脸上似笑非笑,转头对陪侍在侧的欧灿辉说,你今年贵庚?
欧灿辉一楞,陪同家公出门散心的刘艳红反应快,便笑着说,我记得灿辉比我小三岁,今年应该是三十了吧?
欧灿辉这时忙接上道,对对,我今年刚好三十岁。
欧德庭沉吟道,三十而立,意气风发正当年啊,何谓戒得、何谓戒斗?曹孟德年过花甲,还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呢!
欧海亮便笑着说,灿辉正在广州筹划搞一间五星级的大酒店,斗志正旺盛呢!
欧德庭便颔首赞道,好好,这便是了,创业难守业更难,然古人早有明训,创业守业皆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啊。
欧德庭离开山庄时,坐上了小车还对送行的欧灿辉说,文化大革命时兴读毛主席语录,天天读,少读一天也不行,我现时老了,很多都记不起了,今天忽然记起了一段,我想用在你们身上就对了──毛主席好像是这样说的,世界是你们的,你们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就寄托在你们身上。灿辉,好好干,好光景还在前头呢。
欧灿辉忙笑着点头应是。待小车驶离了山庄,他回到三戒斋,还久久的思索着四叔公的话。
过了两天,欧灿辉收到欧德庭托人捎来的一幅书法,篆体书写,上书两行八个大学: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笔法苍劲雄健,凝重有力,方圆有度而又有一种郁郁古风,显见老人家功力厚重,实臻炉火纯青之境界。
欧灿辉见了爱不忍释,观看良久,亲自送去装裱。待取回来后,他便将此镜屏悬于三戒匾下。欧灿辉明白四叔公他老人家的意思,创业难守业更难,创业守业皆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四叔公你老人家放心,我是一刻也不敢松懈的,政府为我们铺开了阳关大道,我们怎能不把握时机,奋力拼搏,努力向前?
初稿于2004年4月13日--2005年4月18日
第四稿完成于2009年3月31日
后记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省内外交通很不发达,逢年过节车票特别难买。有一年春节,有一个湖南人在广州买不到返乡车票,除夕那天情急之下买了到我家乡的票,算是见步行步罢。下了车自然买不到去连县的车票,他是个肯想办法的人,干脆找搭客的摩托佬,但没有一个人愿接这单生意。
你想想,从我家乡到连县二百多公里,再到邻近的湖南省某县,天寒地冻路途遥远还有人身安全不说,那天是年卅啊,人人都要回家吃团年饭的,所以客人出到600块线,很多人还是耍手兼拧(摇)头。这外乡客不死心,问来问去,终于有一个摩托佬答应舍命陪客人走一趟。
这个人是我的一个亲戚,早年为了超生,自己打烂在工厂的铁饭碗,自谋的职业便是当摩托佬,搭客为生。他应该是很早期的摩托佬了。他在工厂时月工资是38元,600元当时是一个怎样的概念?为了这600元,他豁出去了!
这一趟长途跋涉有惊无险,年初三安全从湖南返回,全家人总算把悬在半空的心放下来。很多年后他说起这件事,那艰辛、那痛苦仍然记忆犹新,他说那钱是用命搏回来的。那年我还在粤北连南的兵工厂工作,有一张以茫茫大雪为背景的照片,就是那年代照的。天气之恶劣,旁人体会不深的话,我却是深刻体会的。说起现在的后生捱不了苦,他总是很有感触地摇头。
这件事还有后续。那客人记着了我亲戚的情义,后来劝他不要再做摩托搭客,介绍他到广州进货,先做摩托车机油、后来是摩托车配件生意,再后来干脆做整车售卖,到今天他的摩托车行规模在我家乡是首屈一指,家财早超过千万了。
很多生意人大约都有类似的经历。功成名就的大大小小的老板,大多都是比普通人敢想、敢做、敢闯的人,在那个年代,自然是另类,遭遇评头品足批评打压是很常见的,街坊邻里说什么都有。成功了,英雄莫问出处,很多人或羡慕或忌妒,却往往忘记了他们掘第一桶金时,真的是用命搏回来的。
小说中的牛精洪,还有卷2的主角方清、卷3的主角欧灿辉,还有同住欧巷的收买佬儿子陈昊天,都是这样的人,只不过不是殊途同归而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我常想,牛精洪、欧灿辉、陈昊天,还有作品中的很多人,为了改变穷困的状态,为了改变命运,不甘居人后,都是敢想、敢做、敢闯,甚至挺而走险、不惜以身犯法。我当然不是鼓吹为了改变命运而挺而走险、甚至以身犯法。不是的,我要表达什么观点,相信看过这部小说的人,都会有一个明确的结论。
而牛精洪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我常为他的下场感到可悲、可叹。作品中我自己写得最为满意的倒是黄三女这个角色,因为她的脾气、她的个性,也因为她的思想。几经风波后,她不求儿子发达,只祈求这个牛精儿子生生性性平平安安,不要再搞出什么事了──他搞出的事都教人心惊肉跳,若不是精神硬朗,早为儿子搞出的事激(气)死了……这似乎与上面鼓吹的三敢观念不同。我想这并不矛盾,因为阮桂洪母子的追求各有不同。
每看到一个事业成功的人,我便想起我那个亲戚,很想挖掘他们的故事。电视剧《亮剑》,几乎让全中国的老百姓认识了李云龙,这是一个充满叛逆、不安本份的草根英雄。他之成为大众喜爱的人物,我想是因为他的不羁、他的另类、他的敢想敢说敢做敢闯,更因为他保持了善良的本性,爱憎分明。
人之初,性本善。所以,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轨迹,你就会有美好的人生。
是为后记。( 三戒 http://www.xlawen.org/kan/25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