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部分阅读
点点头:“是姚公子特意为小姐买的布料,小姐做了两套,一套给了姚公子。”小梅低声说。
张天夏无语。
“小姐你…”
张天夏摆了摆手,小梅立即就不敢再说什么了。
夏儿夏儿楼下响起了刘夫人的叫声,张天夏急忙躺到床上,小梅飞快地帮她盖好被子。张天夏立即闭上了眼睛,就在这时,二老互相搀扶着上楼来了。小梅拍着自己的胸脯说道:“好险哪!差点就露馅了。”
很快郎中也来了,他是张府的专职郎中就住在张府。他给张天夏喝了一口甜甜的汤药,张天夏知道自己没必要再装昏迷了,连忙睁开了眼睛。见二老都在床前满脸关切的看着自己,心里像被阳光照射着暖暖的。
“夏儿,你好些了吗?”张老爷急切地问道。张天夏一听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了:张家二老待自己这么好,可自己不但给人家惹了麻烦,还装死來吓他们,她觉得很愧疚。忙说:“女儿不孝尽给爹找麻烦,请爹一定要责罚女儿。”
“算了,算了,这事就不提了,你好好养着吧!”说完,张老爷唉声叹气地走出去了。张天夏一连叫了他几声,他也没答应,只是朝她摆摆手,示意她别担心安心养病。刘夫人见状也对女儿说:“你就别操心了,好好养着,一切有你爹娘呢,不会有事的。”
张天夏听了不再说什么安心地睡下了,坐了半天的马车颠得她好几次都想吐,她还真有些累了。
很快张天夏就从刘夫人的贴身丫鬟小花嘴里知道嘴里知道自己闯的祸到底有多大了。
她一觉醒来,听见小梅正和小花说话,见她们聊得投机就没有做声。小花说:“小姐幸好昏死过去了,不然又不知道要挨多少板子呢。小梅你知道么?我听夫人说,下月初八张将军就要来运粮食了,你叫老爷上你去凑这五万担粮食呀?”
“既然没有,那咱就不卖呗,把钱退给他不就结事了吗?”小梅说。
“哪有这么容易!我前两日听老爷对夫人说吐蕃与大食共同立了阿了达为王,发兵攻打唐朝属国拔汗那国。监察御史张孝嵩要去打吐蕃和大食联军。这批粮食是要运到前线的,当初老爷签过军令状的,要是到时候拿不出粮食就杀老爷和公子的头 。”小花说道。
“啊!那老爷和公子岂不是要亡命了!”小梅大惊。
“你说的是真实的吗?”张天夏突然问道。
二人见张天夏都大吃了一惊,小梅忙说:“小姐你醒了怎么不叫我?”
“你别打岔!”张天夏严厉地看了小梅一眼,小梅忙低下了头。她看着小花严肃地问:“你刚才说的都是真的吗?”
“我…我刚才什么也没说。”小花不知所措地说
张天夏见小花举动如此反常,料到其中必有隐情,于是故意凶恶地拽住小花的手,吓唬她说道:“我都听到了,你就给个痛快话吧,是不是真的?否则,我就告诉我娘,说你在背后乱嚼舌根!”
小花被吓得瑟瑟发抖,小梅见状忙对张天夏说:“小姐你别难为小花,是夫人和老爷不让大家告诉你这件事的。”
“为什么?”张天夏不解。
“他们怕小姐您担忧…影响你养病…所以不准我们在你面前乱说…就连二小姐也不允许在你面前说这件事…”小花支支吾吾地说。
张天夏忙放开小花的手,微笑着,温和地对她说:“你放心,你们刚才说的话我一句也没听到!你已经呆了很久了,快走吧!刘夫…不,我娘要找你了,你还不快走?”
“小姐,你真的没听到吗?”小花问道。
“对,我刚才确实什么也没听到!”张天夏很坚定的说。
小花还在纳闷:怎么小姐的态度装变得这么快?
“傻瓜,夫人一定不会知道的,你放心好了。”小梅拉着小花的手说。
小花听了高兴地离开了。张天夏也走入了房里。
看着小姐走进房中的背影,小梅想起刚才张天夏对待小花的态度和那天她在大厅里为她和二小姐对峙的一幕,觉得小姐这一次病后确实变了很多。
第十章 我定要收拾他
王府内,正在缝补的王老夫人听到下人忽然来报儿子王元宝回来的消息喜出望外,连忙起身出门迎接。
“元宝啊,我的儿,你终于回来了!”王老夫人边叫着边朝儿子走去。
见到五年日思夜想的母亲王元宝立即俯身寇拜,老妇人见儿子平安归来,欢喜得热泪盈眶。小心翼翼地地将儿子扶将起来,
“来,让娘亲好好看看你。”说罢举起双手慈爱的抚摸王元宝的脸颊,又心疼的说:“孩子,你瘦了,这些年你孤身在外一定很辛苦吧?”
王元宝伸手握住母亲的手,坚定的说道:“为了娘亲孩儿一点都不怕辛苦。”元老夫人听了,含泪笑了,一脸幸福和疼惜。
“娘, 云弟还好吗?”虽然刘其云这五年来写过不少信给他,但都是关于母亲和那些生意上的事,很少提及他的近况,王元宝已经很想他的近况。
“好,他好得不得了,就是没有姑娘嫁给他。”王老夫人说,:“快进屋,看看娘亲为你准备了什么好吃的?”王元宝一听笑了,平日母亲爱讲笑话,一定是刘其云不肯成亲,惹母亲不高兴了。
“怎么,娘亲这么快就把一切准备好了?”王元宝有些不敢相信。
“那当然了,老夫人一接到公子的信就开始准备公子平日喜欢的酒菜了,两天过去了,不准备好才怪呢。”王老夫的贴身侍女皓月说。
苏婶叫丫鬟们一个劲的上菜,不一会儿,好酒好菜摆上了满满一大桌。王元宝立即敞开肚皮大吃起来。老人家看着儿子吃得那么欢畅,满心欢喜,可又禁不住又流下泪来。她想:这些年都是孩子孤身一人在外打拼,整年走南闯北的,身边连个知冷知热的女人都没有。别家的男人出门在外,一回家就有媳妇就百般体贴,万般柔情。而他呢,一回家就只能找娘和弟弟,在这个世上,除了他这个娘和刘其云就再没其他可依靠的人了。想到这里老妇人不禁泪如雨下,又怕儿子看见了挂心,忙转过身去偷偷拭泪。王元宝为了赶路,日夜兼程,已经快两天没吃东西了,一时贪吃并未觉察母亲的异样。
娥月初上,夜夜色朦胧。王元宝坐在花园小亭里,对月独酌。忽明忽暗的烛光中依稀可见他两道卧蚕眉斜飞入鬓,丹凤眼,面如冷月,目似寒星。随着思考的深入目光变得更加深邃,更加逼人,高挺的鼻梁犹如山脊傲然挺立,微薄的嘴唇紧紧抿着,使得他那本就笑容不多的俊朗的脸庞显得更加阴冷、刚毅。他在深思亦在反思。
五年前他还是只是长安城里的一个初出茅庐的晚生小辈,在她的筵席上因张幽芝的一句话令他在大庭广众之下受尽了嘲讽,这种屈辱使他他终身难忘。他在财神爷面前发誓就算拼尽一生也要做这大唐的第一富人,同时他也对自己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叫那老贼为他的话付出代价!随即带着商队离开长安,离开亲人,也离开她,奔赴西域,将自己和命运交付本不可知的未来。五年来虽是漂泊异乡但还是幸运的。幸运地做着每一笔生意,幸运地赢得每一个合伙人的信任,又幸运地得到许多陌生人的帮助。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在这五年里他在丝绸之路上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商业体系,确立了自己在丝路上的王者地位。他已经不是五年前那个名不见经传的王元宝了,在丝路上行走的人只要一听到中山王的名号都会退避三分。
然而,在他离去的五年里,王府变得更加兴盛,长安变得更加繁华,母亲双鬓增添了更多华发,她呢,她变了吗,还是不是那位曾经赤足站立于水中,笑脸如水般清纯的柳青青?那时的他名不见经传,而她已是名冠长安艳压群芳的天香花魁。
“哥!哥!”忽然听到身后传来一阵熟悉的叫声,王元宝立即回头看去,只见桥那边刘其云正高兴的大步朝自己奔来。“云弟!”他急忙起身大叫。
一别五年兄弟先见喜不自胜。半空中,两个拳头撞击三下后,两只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哥今晚咱兄弟俩喝个痛快!”刘其云爽朗的笑着说道。
“好,不醉不归!”
“一言为定。”随即又是一阵爽朗的笑声。一连三杯之后,王元宝问道:”庄子里的事都忙完了,你今天就回来了?”
“下午福叔差人来,说你回来了,我放下手中的事就回来了,这不刚进门,就听娘说你在园子里,我就立马奔着来了。”
“谢谢你,兄弟,谢谢你这些年为我做的一切,谢谢你把娘亲照顾的这么好。”
王元宝有些动情地说。
“哥,我跟你说,你要再跟我说这个,我可跟你急啊,这么见外,还是兄弟吗?”刘其云指着王元宝生气的说。
王元宝不好意思地笑笑,“好,哥以后不说了,我自罚三杯。”说完王元宝连喝了三杯。
刘其云边和便向他汇报了自己在江南一带为他办的事情。说完后他补了一句:“一切之所以进展如此顺利 多亏了一个人的帮忙。”
“谁?”王元宝好奇地问。
“柳青青。”刘其云淡淡地说。
终于有个人向他提起她了。
“她还好吗?”王元宝淡淡地问,一脸平静看不出心情有什么变化。
“她在前年自赎了身,从良了。在玄武大街开了一家茶馆专门招待长安城里的达官显贵和各方名士。现在大家都叫她柳老板。”刘其云平静的说。他知道她是大哥的伤,不可碰触的伤,但他还是忍不住告诉他她的近况很好。
王元宝没有做声,脸上的表情依旧平静。他为刘其云倒了一杯酒,又为自己斟满一杯,然后慢慢喝下。
“哥,你不去看看她吗?”
“商队回来后,你挑几件好的玉器送过去吧,我就不去了。”
刘其云不再说什么,他知道王元宝一旦做出决定就不会更改。
“对了,张幽芝现在怎么样了,应该算是为财神了吧?”王元宝问道。
“还不是,顶多算个财主,张家庄园这几年败下来了。”刘其云淡淡地说道。
王元宝一听很高兴,问刘其云道“你的杰作吗?”
“我哪有那本事?他自家人才有那样的本事呢?”刘其云笑道:“这几年我一直听你的安排,在忙王家堡和江南那边的事,哪有时间去替你寻仇。”
“好,咱今晚就好好合计合计,怎么对付那老家伙。”王云宝拍着刘其云的肩膀说道。
“哥,事情都过去那么久了,你还耿耿于怀吗?”刘其云不解道。在他眼里王元宝不是那种小肚鸡肠的人。他一直有着博大的胸襟,只是他不明白为什么兄长总是揪着那事不放,不就是一句话:“你和你老子一样癞蛤蟆想吃天鹅屁!什么东西?我一眼就把你看到底!也不撒泡尿自己照照!”的事吗?至于吗?
“云弟,你不懂。张幽芝我必须要好好地收拾他!”王元宝坚定地说,眼里放射出仇恨的凶光,他收拾他并不只是因为一句话。
“可是哥…”刘其云还想说什么,被王云宝直用手制止了。
“行了,云弟。这事你不赞同的话我一个人去做就好了,不过哥希望你不要拖后腿。”
刘其云笑了笑,对他举起来酒壶,表示配合。兄长决定的事,没有人可以改变,那张老头只能自求多福了。
兄弟俩边喝边聊直到深夜才散去。
第十一章 你何时才成亲
第二天王元宝突然想起昨天回家时只顾吃了,竟把一件重要的东西忘记给母亲了,忙从行李中找出一个锦盒去见母亲。
“娘亲,你看看喜不喜欢?”
见儿子拿来一个锦盒,衣服迫不急的样子,“这是什么呀,神神秘秘的。”王老夫人不禁好奇地问。
王元宝打开礼盒,递到母亲面前,老妇人一看,脸上的表情又惊又喜。只见里礼盒金黄的丝绸之中躺着一块做工精湛的翡翠玉璧,玉璧上雕刻着一位老寿星和八个绕着老寿星嬉戏的小童。老寿星童颜鹤发,慈眉善目,八个小童情态各异,个个看上去俏皮可爱。王夫人越看越喜欢,忙问这玉璧的由来。
“这玉璧名曰“谐”。这块翡翠是我三年前在波斯国买的。我托人把它带回了长安,图案是我请一位楼兰的一位雕玉名手刻的,那位朋友历尽两年的时间才把它做好。孩儿回得匆忙未替母亲带什么好东西,还请母亲笑纳。”
王老夫人笑着接受了。
王元宝自豪地说:“全天下仅此一件,而它就只属于母亲。”
王夫人听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怎么,母亲不喜欢吗?”王元宝不解地问。
王夫人故意沉默不语。王元宝急了忙说:“诺母亲不喜欢,孩儿立刻就再去办置其他礼物。”
“孩子,娘亲不是不喜欢这玉璧,相反为娘是相当的喜欢它——只要是你送的,就是一块石头母亲也照样喜欢。”
“那娘亲为何还要叹息?”王元宝又不解地问。
“有你这么孝顺的儿子为娘很骄傲。我叹息是我没有那位老寿星的福分。老寿星有那么多孙子,而我呢,不但没一个孙子,就连我的儿子也没有媳妇。所以我为自己感到悲哀呀。”
王元宝一听立即明白了王老夫人的意思。母亲又在催他成亲了。每次他从外面经商回来,母亲都要为他张罗婚事。迄今为止,王老夫人替儿子张罗婚事已经不下十次八次了,可她选的那些名门闺秀中,偏偏就没有一个王元宝喜欢的。在王元宝眼里长安城里的那些名门闺秀表面上个个温柔贤淑,聪颖大方,动不动就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可暗地里却是纸醉金迷,挥金如土,扑风捉影,追男扮倩,争风吃醋,往往为了一点小小的利益,而机关算尽,真正的正事却一件也办不了。整天只幻想着怎么结交那些贵公子,梦想一夜之间飞上枝头变凤凰。王元宝虽然出身贫寒,但他凭着自己的智慧、毅力和勇气白手起家,五年前也赢得了上层社会不少人的认可。自然也成了那些名门闺秀追逐的对象,可他似乎天生对女人没什么兴趣,她们对他的百般讨好、万般风情他都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久而久之,那些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酸的戏称他为浑身上下散发着浓厚铜臭味的“王石人”。 (不苟言笑、不通世故、呆板无趣的人)
王元宝连忙安慰母亲说:“不是孩儿不想找媳妇,实在是没有合适的。”
“你要找什么样的女子啊?我的儿!”想到儿子每次都是拿这句话来敷衍自己,她的气就不打一处来。
王元宝见母亲生气了,忙站起身来去哄母亲开心,可王老夫人就是不肯理睬他。王元宝见状默默地走到窗前,看着窗外,解释道:“母亲您应该知道孩儿曾经在财神像前立过誓:要做这大唐的第一富人,这样才不枉他当年的救命之恩和相赠之恩,所以孩儿成亲万不可轻率。”
“好,咱们不轻率。那你告诉为娘,你到底要娶什么样的女子,娘就是豁出这条老命也要帮你把她求回来!”
话说到这份上,王元宝再不敢拿其他的言论来搪塞母亲了,他很认真地对王老夫人说:“孩儿要娶的女子相貌一班即可。”
“这不难!”王老夫人答道。
“不必出身高贵,良家女子即可。”
“这也不难。”王老夫人又答道。
“但要能像孩儿一样孝敬娘亲。”
“这也不难找,长安城里知书达理的女子多了去了,眼下娘亲认识的就有好几个。”王夫人越听越高兴,以为这事有眉目了。
“还有一点,她为人必须心胸开阔、放眼天下、从善如流,好学深思,明察秋毫,若能比孩儿更善经商之道就再好不过。”
这话一说出口叫王老夫人一听,不由得倒抽一口冷气,失声说道:“我的儿呀,你是在娶老婆,还是在选皇后呐?”
“母亲说的是什么话,孩儿当然是在娶媳妇了。”王元宝笑着说道,心里却在想:母亲这话算是说对了,孩儿找到就是像皇后一样的女子。
“孩子,你这又是何苦呢?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莫过于嫁一个好人,相夫教子,安度一生;对于一个男儿来说莫过于有一门谋生的好手艺养家糊口,传宗接代,一生平安。你又何苦如此执着呢?像你说的那种女人,我只知道自古以来就只一个,那就是已故的长孙皇后。可你毕竟不是太宗皇帝啊!你上哪儿去找这样的女子?”
听了母亲的这番话,王元宝心潮澎湃,母亲说的这些他何尝不知,何尝没有想过?这些年走南闯北,虽日理万机,但也阅女无数,什么样的美女、烈女、凤女、狠女…他没见过?很多次他都快要无法坚持了,但是一想到自己在财神像前立下的誓言,他都将她们一一放下了。他要成为大唐的第一富人,凭他一己之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有一位贴心人为他呐喊助阵,在他疲惫的时候给他温柔的怀抱,在他泄气的时候给他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在所有人都离他而去时,她仍然欣然地和他站在一起,在他外出时她必须有足够的的能耐帮他“看好这个家”,即便有一天他突然撒手人寰,她也能接过他肩上的担子,将他的誓言延续下去,直至最终实现。他相信这样的女子天下一定是有的,她一定存在的,她就生活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里,和他一样,正殷切的期待彼此的出现。
“孩子,算了吧,咱们现在已经衣食无忧了,就听娘的,找个好人家的女人,生儿育女,过日子吧。”
听到母亲用近乎哀求的语气和自己这么说话,王元宝眼里不禁噙满泪水,不知是因为母亲最终还是不懂自己,还是可叹他虽腰缠万贯却知己难求,总之他非常伤感。
他有些无奈地对自己的母亲说:“此女子,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有合适的,孩儿立马依母亲之意成亲。今日搁言于此,日后请母亲不要再提成亲之事。”王老夫人知道一旦儿子做出决定,谁都也无法更改,也只好点头答应了。看着王元宝离去的身影老夫人无力地摇了摇头,不知道她这心高气傲的儿子还要让她等多少年才能抱上孙子。
“老夫人,我常听人说城外缥缈峰上的碧霞庵很灵验,求什么得有什么,不如老夫夫人也去替大公子求求姻缘吧,说不定大公子他很快就能找到心仪的姑娘了。”
王老夫人身边的贴身老妈子苏婶提议说。
“嗯,我之前也有所耳闻,我们就去碰碰运气吧。事不宜迟,你马上去准备,明日就上山。”王老夫人决定的事,办起了比儿子还要利落。
第十二章 添一把火
王元宝一大早就叫人去打探张家的事情了。派出去的人回来报告说:“堡主,张幽芝这几天都在四处找粮食。”
“他找粮食干什么?”王元宝很好奇。
“听说前几天张家的大小姐把张幽芝卖给监察御史张孝嵩的二十万担粮食都散发给张家庄园的庄客和奴仆了。”探子说道。
“哦?有这种事?”王元宝更加不解,世上哪有女儿这样挖老子的墙角的?
不过他更好奇的是张家小姐为什么要这么做。探子好像知道了他的疑惑,忙说道:“前不久,城外降了一场春雪,地里颗粒无收,百姓青黄不接,张家小姐
可怜张家的那些庄客和奴隶,就私自开仓拨放了粮食,张幽芝当时不在张家庄园,所以才酿成了现在的大祸。”
“怪不得刘琦云说张家的人有败家的本事。”王元宝说道,不过他觉得这张家小姐倒是蛮善良的,就是太傻了。他回家时途经安西,得知安西都护吕休和监察御史张孝嵩会联手侧击吐蕃和大食的联军。张家小姐发放的可是军粮,按大唐律例张家男丁一律斩首,女眷为奴。这样一来倒好,省了自己不少事情,想不到自己的仇怨会这么轻易地就报了,真是老天开眼。王元宝喜不自胜的同时也颇为伤感,为了报仇他整整用了五年的时间做准备!为自己制定了精密的复仇计划,想不到这一切到头来都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可笑极了,真是人算不如天算。让他这么痛快的死去真是便宜他了。不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为了避免节外生枝王元宝决定再添一把火,让张幽芝彻底完蛋吧!
“去告诉张力安,在各个路口守好,把各地运往长安的粮食要一粒不剩地买下来,一个月内要是让我看到长安有外来的粮食,我绝不轻挠他!”王元宝严厉地说道。
“是!”那人应了声便飞奔传令去了。
张幽芝这些天一直在为粮食的事情奔忙。现在是艳春时节,正是春耕的时候,哪里有这么多的粮食?他一连找了好几个生意上的朋友,他们手上都没有存粮。他又委托他的朋友帮忙打听,希望能帮他渡过这个难关。很快,张幽芝四处寻粮的事情在长安商界传遍了,可惜大家都只是摇摇头,爱莫能助。有个朋友告诉他要买粮食可以去找王家堡,因为前不久王元宝的管家把各地运来长安的粮食都收购下来了。王家堡的堡主王元宝前天从西域回来了,听说他一向好说话,也许会帮他这个忙。张幽芝一听,心里立即像压了一块大石头,喘不过气来。“怎么是他?偏偏是他!难道真的天要亡我吗?”张幽芝倚在一棵树前,抓着胸口说。
但要是不去找王元宝的话就真的要家破人亡了,他和儿子只能等死!恐怕那不孝子到时候还不知道是怎么死的呢。可怜呐?我张某人一生富足,却不得善终!我张家要断子绝孙了!突然,他想起五年前碧霞庵内一位女尼对他说的一番话:“张员外,五年之后必有血光之灾,倘若从此一心向善便可化解。”他问那女尼是何血光之灾,那女尼笑而不答,只说:“倘若他一心从善,失去的女儿又会回来,而且还可得一女,且可帮他化解这场灾祸。”
原来这就是所谓的血光之灾!已经失去一个女儿了,回不回来尚不得知,得一女儿,难道是她?她能帮我?”想到这里张幽芝吃力地站直身子,快步朝家里走去。就算不是为自己也要为家人搏一搏!
张安立即按照张老爷的意思去见王元宝。
待他说明来意后,王元宝立马就果断地拒绝了,他说:“我的粮食都是要运往南方各国的的,现在南方各国由于遭受洪涝粮食紧缺,在那里我可以卖到一本万利的价钱,请转告张老爷:晚生爱莫能助。”
张安把王元宝的话带回来,原原本本的告诉了张老爷,长老也挺听了像霜打的茄子——焉了!一个人拿了一壶酒就在花园了独饮,边饮边唉声叹息。
张天夏把一切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祸都是她惹出来的,她却无能为力。
“家里发生了那么大的事怎么不见我哥呢?”张天夏问张安道。
“唉!别提了,一个月前公子在西市的柜上假冒老爷之意把张御史付的八千两粮食定金都取走了,现在不知到哪里花天酒地去了,听说他租了一首快船偷偷下江南去了,银子不花完他是不会回来的。
“简直就是败家子!“张天夏在心里生气地骂道。
不过,现在她心里更多的是既忏愧和自责。她走到张老爷跟前,叫了一声:“爹!”“哦,夏儿,你怎么出来了,不是叫你好好养病吗?”
“我已经没事了,我陪跌坐坐吧。”张天夏边说边给张老爷倒酒。
“爹,我错了!”张天夏郑重地给他道歉。
张老爷一听,拍拍张天夏的手说:“没事孩子,别忘心里去,大不了爹爹不做这桩生意了,没事!啊。别担心,好好养病。”
张天夏知道张老爷宁愿独自承担,也不让她有任何思想包袱,心里感动不已。
“爹,我们为什么不去其他的粮商那里买粮食转给张御史呢?”
“小姐有所不知,能找的我和老爷都去找过了,都没粮食。粮食都叫王家堡买走了,可他就是不愿卖给我们!”张安无奈地说。
“这几天外边就没粮食运来长安吗?”张天夏问道。
“南方,据我所知一粒都没有;北方,运来的粮食还没到长安就都被王家堡买下了。”张安解释道。
“他们买那么多粮食干吗?”张天夏又问。
“据说是运到南方。南方有几个小国前不久闹了洪灾,粮食紧缺。”
“张安,好好的,你跟夏儿说这些事干什么!”张老爷看着张安训斥道。
张安立即闭口不语。
“爹,您就不要怪张管家了,他不是也很着急吗?我去会会王元宝,看能不能解爹爹解燃眉之急。”张天夏说。
“你?你怎么帮我?”张幽芝问道,他正想找她说这事。
“除了去见王元宝,叫她卖粮食给爹爹,其他的我还没想到。”张天夏老老实实地说。
张幽芝摇了摇头。
“夏儿,你还是替爹去一趟城外的碧霞庵吧,帮爹去找个人。”张幽芝对张天夏说道。
第十三章 碧霞庵(上)
“好的,爹你要找谁呢?”张天夏问。
“一个老尼姑,可我并不知道她的名号,也不知道他还在不在庵里。”张幽芝很犹豫很担心地说。
“爹,你不必担心,我一定帮你找到她!”不论张幽芝找尼姑做什么,张天夏只想尽量能使自己帮上忙,毕竟是她害了张家。她早想好了,过几天要是张老爷还买不到粮食,她就亲自去找张孝嵩,把事情的经过讲清楚,任何罪责由她一人承担。
走出长安城不远果然看不远的一座青锋之上,一座不大的宝刹掩映于青翠的苍松之中。此刻阵阵浑厚的钟声正从宝刹中传来,张天夏一阵欣喜,加快了脚步。这山峰看起来离庄园不远走起了才知道它的距离。张天夏足足走了一个钟头才到山脚。顺着蜿蜒的石进一路向上走去,张天夏心情越来越好,其实这山远看没什么不同,只有走进其中才会发现它其实是一座怪石峥嵘、幽壑纵横、奇松苍劲、烟云缥缈的别致小峰。张天夏站在扶栏旁,舒目四望:迎面是摩天高峰直刺云端,峰上古寺掩映,碧翠斑斓;脚下万丈深谷不见其底,谷中神妙幽美、流泉淙淙;山腰间白云缭绕,轻柔的薄雾飞来荡去,给远峰近岭上葱茏的绿树横添几分秀色,松涛低吟着雄浑和谐的音乐。来往的香客络绎不绝。
张天夏来到庵前一看,门楼上写着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碧霞庵“。她走进庵中,尽情的欣赏着宝刹的古色古香。又随着人流走进大雄宝殿,只见那如来佛祖的金身塑像雄伟端庄,他双腿盘坐在莲花台上,双手掌心向上拇指与食指相扣,悠然地放在双膝上;双目低垂,笑意微微地看着莲台下跪着的无比虔诚的善男信女。张天夏被香客对佛祖的虔诚感染了,虽然21世纪的她并不信生死轮回,冤孽因果,但她觉得既然来了还是要求佛祖保佑她在唐朝的这段日子里一定要平平安安的。于是就跪到莲台下虔诚地许起愿,这时来一位老老太太跪在张天夏的身边,她双手合十,看着如来佛祖无比虔诚的念道:“救苦救难的佛祖啊,长安王家胡氏跪求您赐犬子王元宝一段姻缘吧!他自幼丧父,12岁就到外边做苦工养家,与我相依为命,十分孝敬我这个老太婆,可他年纪二十有七至今孤身一人,形单影只。老身跪求佛祖大慈大悲赐我儿一段姻缘,莫让他一生孤苦,求佛祖保佑!”说完,老太太又俯身向菩萨虔诚地磕了三个头。张天夏忍不住打量了一下正在磕头的老太太,心想:这真是一位好母亲,他儿子如果知道母亲为自己的姻缘如此奔忙一定很幸福吧。于是她学着老太太的样子向佛祖虔诚地磕了三个头,然后就到别处转悠去了。许是听了刚才那位老太太的念词,她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了:那位老太太的儿子才一个12岁就要被迫养家,而且是去给别人做苦力真是比童年的自己还不幸,现在都27岁了还没有老婆,真是可怜!她觉得他们都是苦命人。
他四处询问也没打听到张幽芝叫她找的人。张天夏在靠山崖的一座石亭里一位老尼姑正在给游人、香客看手相,有很多人在一旁排队等候。张天夏想:一定是这尼姑看得特准。虽然张天夏平日不信这个,但还是抵不住诱惑,凑了过去。
“怎么样,准吗?”一位正在排队等候的姑娘问一位刚刚看完手相的姑娘说。
“大师说得对极了!她说我命犯破军要嫁两夫,才能幸福。这不,一点也不差,我现在就是再嫁,我家相公和公婆对我很好,孩子也听话,日子也红火。”说完她满足的笑了起来。她的话坚定了很多人等下去的信心。张天夏听后更加觉得有趣了,见老尼姑身后无人,便悄悄走到她的身后,看她如何给人看手相,解答人间疾和苦与烦恼。老尼姑觉察到身后面站着有人,于是转头向张天夏看过来,张天夏的眼睛一碰到老尼姑犀利的、带着些许温怒的眼神,不觉羞得满脸通红,恨不得挖个地洞钻进去。那眼神严厉得不可侵犯,分明在斥责自己:为何不排队等候而是如此唐突站到她的身后,打挠她给人看手相。
张天夏满怀歉意地向老尼姑双手合十,俯身作揖赔礼。“对不起大师,我多有冒犯!”说完转身欲走,
“等等。”老尼姑起身叫道。
“大师有事吗?”张天夏不安地问道,对于钢材那种很不礼貌的行为他已经很自责了,此刻她很害怕老尼姑又责备她。
“姑娘,你是初到此处吗?”老尼姑温和地问。
张天夏怯怯地点了点头。
老尼姑见此,走过来又温和地对她说:“请姑娘把手伸出来。”
张天夏不明白她话里的意思,呆呆地看着老尼姑,老尼姑对她点头一笑,示意她并无恶意。张天夏这才伸出的双手
“把手打开。”老尼姑又说道。
张天夏终于领会了老尼姑的意思,原来她要给她看手相。老尼姑握着张天夏的右手仔细端详着,脸上的表情先是无比严肃,继而大惊失色,久久未发一言。
张天夏见此情景,心里更加不安,怯怯地问道:“大师,我?”
那老尼姑笑而不答。好一会儿才语重心长地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姑娘你有一段好姻缘,千万莫要错过,否则遗憾终身呐!”说完又坐到石凳上给人看相去了。
“好姻缘?”张天夏笑了笑,并不相信 。逛了大半天,张天夏觉得有些渴了,有人告诉她碧霞庵的后院有一口古井,那水清凉可口,特能解渴解乏。于是她顺着那人的指点到后院寻水。果然很快就找到了那口古井。只见一位老太太伏在井边,一动不动,不是还有阵阵痛苦的呻吟声传来,像是在轻轻哭泣。不好!有人想投井!张天夏大吃一惊,三步并作两步跑了过去,一把把老太太扶起来,仔细一看这不就是那位在如来神像跟前替儿子求姻缘的老太太吗?怪不得的他说不要让他儿子一声孤苦,敢情她要离他而去了。于是生气地看着她说道:“大娘,您这把年纪了,什么风雨没经历过,好好的干吗要轻生呢?”张天夏最讨厌临难而退,尤其是轻贱自己生命的人。老太太呆呆地看着她,一脸茫然。
张天夏见她不做声于是又有不依不饶地说:“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大娘您这又何苦呢!大娘你就这样走了就不怕你的儿子为你伤心吗?你可是他在这世上唯一的亲人了。再说他还没娶媳妇呢,您就这么走了,他可真要孤苦一生了,大娘您不替自己想也得为他想一想啊!”
老太太看着她笑了,心想这姑娘真是有意思,现在所有的人都恭敬地叫她“老夫人”,她已经很久没听到别人叫她“大娘”了,这一声声“大娘”叫得她听起来真觉得亲切。于是笑着对张天夏说:“姑娘你误会了,我不是要轻生。”
“您不是轻生!”张天夏大为惊讶,“那您刚才伏在井边干什么?”
“你看。”老太太指指古井里,张天夏凑过去一看只见古井中浮着一只做工精巧的木屐,张天夏又看看老太太的脚才发现原来她脚上的一只木屐掉到古井里去了。
“您刚才是在捞鞋子?”
老太太笑着点点头。
“早说嘛,害得我吓了一大跳。”张天夏不好意思地摸摸后脑勺说。
老太太见她如此难为情的样子也不由得笑了。
“大娘,我帮您把它捞上来吧!”张天夏自告奋勇地说。
“好呀,那就谢谢姑娘了。”老太太喜出望外。
张天夏到底是打( 腹黑财神的强妻 http://www.xlawen.org/kan/2524/ )
张天夏无语。
“小姐你…”
张天夏摆了摆手,小梅立即就不敢再说什么了。
夏儿夏儿楼下响起了刘夫人的叫声,张天夏急忙躺到床上,小梅飞快地帮她盖好被子。张天夏立即闭上了眼睛,就在这时,二老互相搀扶着上楼来了。小梅拍着自己的胸脯说道:“好险哪!差点就露馅了。”
很快郎中也来了,他是张府的专职郎中就住在张府。他给张天夏喝了一口甜甜的汤药,张天夏知道自己没必要再装昏迷了,连忙睁开了眼睛。见二老都在床前满脸关切的看着自己,心里像被阳光照射着暖暖的。
“夏儿,你好些了吗?”张老爷急切地问道。张天夏一听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了:张家二老待自己这么好,可自己不但给人家惹了麻烦,还装死來吓他们,她觉得很愧疚。忙说:“女儿不孝尽给爹找麻烦,请爹一定要责罚女儿。”
“算了,算了,这事就不提了,你好好养着吧!”说完,张老爷唉声叹气地走出去了。张天夏一连叫了他几声,他也没答应,只是朝她摆摆手,示意她别担心安心养病。刘夫人见状也对女儿说:“你就别操心了,好好养着,一切有你爹娘呢,不会有事的。”
张天夏听了不再说什么安心地睡下了,坐了半天的马车颠得她好几次都想吐,她还真有些累了。
很快张天夏就从刘夫人的贴身丫鬟小花嘴里知道嘴里知道自己闯的祸到底有多大了。
她一觉醒来,听见小梅正和小花说话,见她们聊得投机就没有做声。小花说:“小姐幸好昏死过去了,不然又不知道要挨多少板子呢。小梅你知道么?我听夫人说,下月初八张将军就要来运粮食了,你叫老爷上你去凑这五万担粮食呀?”
“既然没有,那咱就不卖呗,把钱退给他不就结事了吗?”小梅说。
“哪有这么容易!我前两日听老爷对夫人说吐蕃与大食共同立了阿了达为王,发兵攻打唐朝属国拔汗那国。监察御史张孝嵩要去打吐蕃和大食联军。这批粮食是要运到前线的,当初老爷签过军令状的,要是到时候拿不出粮食就杀老爷和公子的头 。”小花说道。
“啊!那老爷和公子岂不是要亡命了!”小梅大惊。
“你说的是真实的吗?”张天夏突然问道。
二人见张天夏都大吃了一惊,小梅忙说:“小姐你醒了怎么不叫我?”
“你别打岔!”张天夏严厉地看了小梅一眼,小梅忙低下了头。她看着小花严肃地问:“你刚才说的都是真的吗?”
“我…我刚才什么也没说。”小花不知所措地说
张天夏见小花举动如此反常,料到其中必有隐情,于是故意凶恶地拽住小花的手,吓唬她说道:“我都听到了,你就给个痛快话吧,是不是真的?否则,我就告诉我娘,说你在背后乱嚼舌根!”
小花被吓得瑟瑟发抖,小梅见状忙对张天夏说:“小姐你别难为小花,是夫人和老爷不让大家告诉你这件事的。”
“为什么?”张天夏不解。
“他们怕小姐您担忧…影响你养病…所以不准我们在你面前乱说…就连二小姐也不允许在你面前说这件事…”小花支支吾吾地说。
张天夏忙放开小花的手,微笑着,温和地对她说:“你放心,你们刚才说的话我一句也没听到!你已经呆了很久了,快走吧!刘夫…不,我娘要找你了,你还不快走?”
“小姐,你真的没听到吗?”小花问道。
“对,我刚才确实什么也没听到!”张天夏很坚定的说。
小花还在纳闷:怎么小姐的态度装变得这么快?
“傻瓜,夫人一定不会知道的,你放心好了。”小梅拉着小花的手说。
小花听了高兴地离开了。张天夏也走入了房里。
看着小姐走进房中的背影,小梅想起刚才张天夏对待小花的态度和那天她在大厅里为她和二小姐对峙的一幕,觉得小姐这一次病后确实变了很多。
第十章 我定要收拾他
王府内,正在缝补的王老夫人听到下人忽然来报儿子王元宝回来的消息喜出望外,连忙起身出门迎接。
“元宝啊,我的儿,你终于回来了!”王老夫人边叫着边朝儿子走去。
见到五年日思夜想的母亲王元宝立即俯身寇拜,老妇人见儿子平安归来,欢喜得热泪盈眶。小心翼翼地地将儿子扶将起来,
“来,让娘亲好好看看你。”说罢举起双手慈爱的抚摸王元宝的脸颊,又心疼的说:“孩子,你瘦了,这些年你孤身在外一定很辛苦吧?”
王元宝伸手握住母亲的手,坚定的说道:“为了娘亲孩儿一点都不怕辛苦。”元老夫人听了,含泪笑了,一脸幸福和疼惜。
“娘, 云弟还好吗?”虽然刘其云这五年来写过不少信给他,但都是关于母亲和那些生意上的事,很少提及他的近况,王元宝已经很想他的近况。
“好,他好得不得了,就是没有姑娘嫁给他。”王老夫人说,:“快进屋,看看娘亲为你准备了什么好吃的?”王元宝一听笑了,平日母亲爱讲笑话,一定是刘其云不肯成亲,惹母亲不高兴了。
“怎么,娘亲这么快就把一切准备好了?”王元宝有些不敢相信。
“那当然了,老夫人一接到公子的信就开始准备公子平日喜欢的酒菜了,两天过去了,不准备好才怪呢。”王老夫的贴身侍女皓月说。
苏婶叫丫鬟们一个劲的上菜,不一会儿,好酒好菜摆上了满满一大桌。王元宝立即敞开肚皮大吃起来。老人家看着儿子吃得那么欢畅,满心欢喜,可又禁不住又流下泪来。她想:这些年都是孩子孤身一人在外打拼,整年走南闯北的,身边连个知冷知热的女人都没有。别家的男人出门在外,一回家就有媳妇就百般体贴,万般柔情。而他呢,一回家就只能找娘和弟弟,在这个世上,除了他这个娘和刘其云就再没其他可依靠的人了。想到这里老妇人不禁泪如雨下,又怕儿子看见了挂心,忙转过身去偷偷拭泪。王元宝为了赶路,日夜兼程,已经快两天没吃东西了,一时贪吃并未觉察母亲的异样。
娥月初上,夜夜色朦胧。王元宝坐在花园小亭里,对月独酌。忽明忽暗的烛光中依稀可见他两道卧蚕眉斜飞入鬓,丹凤眼,面如冷月,目似寒星。随着思考的深入目光变得更加深邃,更加逼人,高挺的鼻梁犹如山脊傲然挺立,微薄的嘴唇紧紧抿着,使得他那本就笑容不多的俊朗的脸庞显得更加阴冷、刚毅。他在深思亦在反思。
五年前他还是只是长安城里的一个初出茅庐的晚生小辈,在她的筵席上因张幽芝的一句话令他在大庭广众之下受尽了嘲讽,这种屈辱使他他终身难忘。他在财神爷面前发誓就算拼尽一生也要做这大唐的第一富人,同时他也对自己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叫那老贼为他的话付出代价!随即带着商队离开长安,离开亲人,也离开她,奔赴西域,将自己和命运交付本不可知的未来。五年来虽是漂泊异乡但还是幸运的。幸运地做着每一笔生意,幸运地赢得每一个合伙人的信任,又幸运地得到许多陌生人的帮助。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在这五年里他在丝绸之路上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商业体系,确立了自己在丝路上的王者地位。他已经不是五年前那个名不见经传的王元宝了,在丝路上行走的人只要一听到中山王的名号都会退避三分。
然而,在他离去的五年里,王府变得更加兴盛,长安变得更加繁华,母亲双鬓增添了更多华发,她呢,她变了吗,还是不是那位曾经赤足站立于水中,笑脸如水般清纯的柳青青?那时的他名不见经传,而她已是名冠长安艳压群芳的天香花魁。
“哥!哥!”忽然听到身后传来一阵熟悉的叫声,王元宝立即回头看去,只见桥那边刘其云正高兴的大步朝自己奔来。“云弟!”他急忙起身大叫。
一别五年兄弟先见喜不自胜。半空中,两个拳头撞击三下后,两只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哥今晚咱兄弟俩喝个痛快!”刘其云爽朗的笑着说道。
“好,不醉不归!”
“一言为定。”随即又是一阵爽朗的笑声。一连三杯之后,王元宝问道:”庄子里的事都忙完了,你今天就回来了?”
“下午福叔差人来,说你回来了,我放下手中的事就回来了,这不刚进门,就听娘说你在园子里,我就立马奔着来了。”
“谢谢你,兄弟,谢谢你这些年为我做的一切,谢谢你把娘亲照顾的这么好。”
王元宝有些动情地说。
“哥,我跟你说,你要再跟我说这个,我可跟你急啊,这么见外,还是兄弟吗?”刘其云指着王元宝生气的说。
王元宝不好意思地笑笑,“好,哥以后不说了,我自罚三杯。”说完王元宝连喝了三杯。
刘其云边和便向他汇报了自己在江南一带为他办的事情。说完后他补了一句:“一切之所以进展如此顺利 多亏了一个人的帮忙。”
“谁?”王元宝好奇地问。
“柳青青。”刘其云淡淡地说。
终于有个人向他提起她了。
“她还好吗?”王元宝淡淡地问,一脸平静看不出心情有什么变化。
“她在前年自赎了身,从良了。在玄武大街开了一家茶馆专门招待长安城里的达官显贵和各方名士。现在大家都叫她柳老板。”刘其云平静的说。他知道她是大哥的伤,不可碰触的伤,但他还是忍不住告诉他她的近况很好。
王元宝没有做声,脸上的表情依旧平静。他为刘其云倒了一杯酒,又为自己斟满一杯,然后慢慢喝下。
“哥,你不去看看她吗?”
“商队回来后,你挑几件好的玉器送过去吧,我就不去了。”
刘其云不再说什么,他知道王元宝一旦做出决定就不会更改。
“对了,张幽芝现在怎么样了,应该算是为财神了吧?”王元宝问道。
“还不是,顶多算个财主,张家庄园这几年败下来了。”刘其云淡淡地说道。
王元宝一听很高兴,问刘其云道“你的杰作吗?”
“我哪有那本事?他自家人才有那样的本事呢?”刘其云笑道:“这几年我一直听你的安排,在忙王家堡和江南那边的事,哪有时间去替你寻仇。”
“好,咱今晚就好好合计合计,怎么对付那老家伙。”王云宝拍着刘其云的肩膀说道。
“哥,事情都过去那么久了,你还耿耿于怀吗?”刘其云不解道。在他眼里王元宝不是那种小肚鸡肠的人。他一直有着博大的胸襟,只是他不明白为什么兄长总是揪着那事不放,不就是一句话:“你和你老子一样癞蛤蟆想吃天鹅屁!什么东西?我一眼就把你看到底!也不撒泡尿自己照照!”的事吗?至于吗?
“云弟,你不懂。张幽芝我必须要好好地收拾他!”王元宝坚定地说,眼里放射出仇恨的凶光,他收拾他并不只是因为一句话。
“可是哥…”刘其云还想说什么,被王云宝直用手制止了。
“行了,云弟。这事你不赞同的话我一个人去做就好了,不过哥希望你不要拖后腿。”
刘其云笑了笑,对他举起来酒壶,表示配合。兄长决定的事,没有人可以改变,那张老头只能自求多福了。
兄弟俩边喝边聊直到深夜才散去。
第十一章 你何时才成亲
第二天王元宝突然想起昨天回家时只顾吃了,竟把一件重要的东西忘记给母亲了,忙从行李中找出一个锦盒去见母亲。
“娘亲,你看看喜不喜欢?”
见儿子拿来一个锦盒,衣服迫不急的样子,“这是什么呀,神神秘秘的。”王老夫人不禁好奇地问。
王元宝打开礼盒,递到母亲面前,老妇人一看,脸上的表情又惊又喜。只见里礼盒金黄的丝绸之中躺着一块做工精湛的翡翠玉璧,玉璧上雕刻着一位老寿星和八个绕着老寿星嬉戏的小童。老寿星童颜鹤发,慈眉善目,八个小童情态各异,个个看上去俏皮可爱。王夫人越看越喜欢,忙问这玉璧的由来。
“这玉璧名曰“谐”。这块翡翠是我三年前在波斯国买的。我托人把它带回了长安,图案是我请一位楼兰的一位雕玉名手刻的,那位朋友历尽两年的时间才把它做好。孩儿回得匆忙未替母亲带什么好东西,还请母亲笑纳。”
王老夫人笑着接受了。
王元宝自豪地说:“全天下仅此一件,而它就只属于母亲。”
王夫人听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怎么,母亲不喜欢吗?”王元宝不解地问。
王夫人故意沉默不语。王元宝急了忙说:“诺母亲不喜欢,孩儿立刻就再去办置其他礼物。”
“孩子,娘亲不是不喜欢这玉璧,相反为娘是相当的喜欢它——只要是你送的,就是一块石头母亲也照样喜欢。”
“那娘亲为何还要叹息?”王元宝又不解地问。
“有你这么孝顺的儿子为娘很骄傲。我叹息是我没有那位老寿星的福分。老寿星有那么多孙子,而我呢,不但没一个孙子,就连我的儿子也没有媳妇。所以我为自己感到悲哀呀。”
王元宝一听立即明白了王老夫人的意思。母亲又在催他成亲了。每次他从外面经商回来,母亲都要为他张罗婚事。迄今为止,王老夫人替儿子张罗婚事已经不下十次八次了,可她选的那些名门闺秀中,偏偏就没有一个王元宝喜欢的。在王元宝眼里长安城里的那些名门闺秀表面上个个温柔贤淑,聪颖大方,动不动就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可暗地里却是纸醉金迷,挥金如土,扑风捉影,追男扮倩,争风吃醋,往往为了一点小小的利益,而机关算尽,真正的正事却一件也办不了。整天只幻想着怎么结交那些贵公子,梦想一夜之间飞上枝头变凤凰。王元宝虽然出身贫寒,但他凭着自己的智慧、毅力和勇气白手起家,五年前也赢得了上层社会不少人的认可。自然也成了那些名门闺秀追逐的对象,可他似乎天生对女人没什么兴趣,她们对他的百般讨好、万般风情他都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久而久之,那些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酸的戏称他为浑身上下散发着浓厚铜臭味的“王石人”。 (不苟言笑、不通世故、呆板无趣的人)
王元宝连忙安慰母亲说:“不是孩儿不想找媳妇,实在是没有合适的。”
“你要找什么样的女子啊?我的儿!”想到儿子每次都是拿这句话来敷衍自己,她的气就不打一处来。
王元宝见母亲生气了,忙站起身来去哄母亲开心,可王老夫人就是不肯理睬他。王元宝见状默默地走到窗前,看着窗外,解释道:“母亲您应该知道孩儿曾经在财神像前立过誓:要做这大唐的第一富人,这样才不枉他当年的救命之恩和相赠之恩,所以孩儿成亲万不可轻率。”
“好,咱们不轻率。那你告诉为娘,你到底要娶什么样的女子,娘就是豁出这条老命也要帮你把她求回来!”
话说到这份上,王元宝再不敢拿其他的言论来搪塞母亲了,他很认真地对王老夫人说:“孩儿要娶的女子相貌一班即可。”
“这不难!”王老夫人答道。
“不必出身高贵,良家女子即可。”
“这也不难。”王老夫人又答道。
“但要能像孩儿一样孝敬娘亲。”
“这也不难找,长安城里知书达理的女子多了去了,眼下娘亲认识的就有好几个。”王夫人越听越高兴,以为这事有眉目了。
“还有一点,她为人必须心胸开阔、放眼天下、从善如流,好学深思,明察秋毫,若能比孩儿更善经商之道就再好不过。”
这话一说出口叫王老夫人一听,不由得倒抽一口冷气,失声说道:“我的儿呀,你是在娶老婆,还是在选皇后呐?”
“母亲说的是什么话,孩儿当然是在娶媳妇了。”王元宝笑着说道,心里却在想:母亲这话算是说对了,孩儿找到就是像皇后一样的女子。
“孩子,你这又是何苦呢?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莫过于嫁一个好人,相夫教子,安度一生;对于一个男儿来说莫过于有一门谋生的好手艺养家糊口,传宗接代,一生平安。你又何苦如此执着呢?像你说的那种女人,我只知道自古以来就只一个,那就是已故的长孙皇后。可你毕竟不是太宗皇帝啊!你上哪儿去找这样的女子?”
听了母亲的这番话,王元宝心潮澎湃,母亲说的这些他何尝不知,何尝没有想过?这些年走南闯北,虽日理万机,但也阅女无数,什么样的美女、烈女、凤女、狠女…他没见过?很多次他都快要无法坚持了,但是一想到自己在财神像前立下的誓言,他都将她们一一放下了。他要成为大唐的第一富人,凭他一己之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有一位贴心人为他呐喊助阵,在他疲惫的时候给他温柔的怀抱,在他泄气的时候给他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在所有人都离他而去时,她仍然欣然地和他站在一起,在他外出时她必须有足够的的能耐帮他“看好这个家”,即便有一天他突然撒手人寰,她也能接过他肩上的担子,将他的誓言延续下去,直至最终实现。他相信这样的女子天下一定是有的,她一定存在的,她就生活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里,和他一样,正殷切的期待彼此的出现。
“孩子,算了吧,咱们现在已经衣食无忧了,就听娘的,找个好人家的女人,生儿育女,过日子吧。”
听到母亲用近乎哀求的语气和自己这么说话,王元宝眼里不禁噙满泪水,不知是因为母亲最终还是不懂自己,还是可叹他虽腰缠万贯却知己难求,总之他非常伤感。
他有些无奈地对自己的母亲说:“此女子,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有合适的,孩儿立马依母亲之意成亲。今日搁言于此,日后请母亲不要再提成亲之事。”王老夫人知道一旦儿子做出决定,谁都也无法更改,也只好点头答应了。看着王元宝离去的身影老夫人无力地摇了摇头,不知道她这心高气傲的儿子还要让她等多少年才能抱上孙子。
“老夫人,我常听人说城外缥缈峰上的碧霞庵很灵验,求什么得有什么,不如老夫夫人也去替大公子求求姻缘吧,说不定大公子他很快就能找到心仪的姑娘了。”
王老夫人身边的贴身老妈子苏婶提议说。
“嗯,我之前也有所耳闻,我们就去碰碰运气吧。事不宜迟,你马上去准备,明日就上山。”王老夫人决定的事,办起了比儿子还要利落。
第十二章 添一把火
王元宝一大早就叫人去打探张家的事情了。派出去的人回来报告说:“堡主,张幽芝这几天都在四处找粮食。”
“他找粮食干什么?”王元宝很好奇。
“听说前几天张家的大小姐把张幽芝卖给监察御史张孝嵩的二十万担粮食都散发给张家庄园的庄客和奴仆了。”探子说道。
“哦?有这种事?”王元宝更加不解,世上哪有女儿这样挖老子的墙角的?
不过他更好奇的是张家小姐为什么要这么做。探子好像知道了他的疑惑,忙说道:“前不久,城外降了一场春雪,地里颗粒无收,百姓青黄不接,张家小姐
可怜张家的那些庄客和奴隶,就私自开仓拨放了粮食,张幽芝当时不在张家庄园,所以才酿成了现在的大祸。”
“怪不得刘琦云说张家的人有败家的本事。”王元宝说道,不过他觉得这张家小姐倒是蛮善良的,就是太傻了。他回家时途经安西,得知安西都护吕休和监察御史张孝嵩会联手侧击吐蕃和大食的联军。张家小姐发放的可是军粮,按大唐律例张家男丁一律斩首,女眷为奴。这样一来倒好,省了自己不少事情,想不到自己的仇怨会这么轻易地就报了,真是老天开眼。王元宝喜不自胜的同时也颇为伤感,为了报仇他整整用了五年的时间做准备!为自己制定了精密的复仇计划,想不到这一切到头来都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可笑极了,真是人算不如天算。让他这么痛快的死去真是便宜他了。不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为了避免节外生枝王元宝决定再添一把火,让张幽芝彻底完蛋吧!
“去告诉张力安,在各个路口守好,把各地运往长安的粮食要一粒不剩地买下来,一个月内要是让我看到长安有外来的粮食,我绝不轻挠他!”王元宝严厉地说道。
“是!”那人应了声便飞奔传令去了。
张幽芝这些天一直在为粮食的事情奔忙。现在是艳春时节,正是春耕的时候,哪里有这么多的粮食?他一连找了好几个生意上的朋友,他们手上都没有存粮。他又委托他的朋友帮忙打听,希望能帮他渡过这个难关。很快,张幽芝四处寻粮的事情在长安商界传遍了,可惜大家都只是摇摇头,爱莫能助。有个朋友告诉他要买粮食可以去找王家堡,因为前不久王元宝的管家把各地运来长安的粮食都收购下来了。王家堡的堡主王元宝前天从西域回来了,听说他一向好说话,也许会帮他这个忙。张幽芝一听,心里立即像压了一块大石头,喘不过气来。“怎么是他?偏偏是他!难道真的天要亡我吗?”张幽芝倚在一棵树前,抓着胸口说。
但要是不去找王元宝的话就真的要家破人亡了,他和儿子只能等死!恐怕那不孝子到时候还不知道是怎么死的呢。可怜呐?我张某人一生富足,却不得善终!我张家要断子绝孙了!突然,他想起五年前碧霞庵内一位女尼对他说的一番话:“张员外,五年之后必有血光之灾,倘若从此一心向善便可化解。”他问那女尼是何血光之灾,那女尼笑而不答,只说:“倘若他一心从善,失去的女儿又会回来,而且还可得一女,且可帮他化解这场灾祸。”
原来这就是所谓的血光之灾!已经失去一个女儿了,回不回来尚不得知,得一女儿,难道是她?她能帮我?”想到这里张幽芝吃力地站直身子,快步朝家里走去。就算不是为自己也要为家人搏一搏!
张安立即按照张老爷的意思去见王元宝。
待他说明来意后,王元宝立马就果断地拒绝了,他说:“我的粮食都是要运往南方各国的的,现在南方各国由于遭受洪涝粮食紧缺,在那里我可以卖到一本万利的价钱,请转告张老爷:晚生爱莫能助。”
张安把王元宝的话带回来,原原本本的告诉了张老爷,长老也挺听了像霜打的茄子——焉了!一个人拿了一壶酒就在花园了独饮,边饮边唉声叹息。
张天夏把一切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祸都是她惹出来的,她却无能为力。
“家里发生了那么大的事怎么不见我哥呢?”张天夏问张安道。
“唉!别提了,一个月前公子在西市的柜上假冒老爷之意把张御史付的八千两粮食定金都取走了,现在不知到哪里花天酒地去了,听说他租了一首快船偷偷下江南去了,银子不花完他是不会回来的。
“简直就是败家子!“张天夏在心里生气地骂道。
不过,现在她心里更多的是既忏愧和自责。她走到张老爷跟前,叫了一声:“爹!”“哦,夏儿,你怎么出来了,不是叫你好好养病吗?”
“我已经没事了,我陪跌坐坐吧。”张天夏边说边给张老爷倒酒。
“爹,我错了!”张天夏郑重地给他道歉。
张老爷一听,拍拍张天夏的手说:“没事孩子,别忘心里去,大不了爹爹不做这桩生意了,没事!啊。别担心,好好养病。”
张天夏知道张老爷宁愿独自承担,也不让她有任何思想包袱,心里感动不已。
“爹,我们为什么不去其他的粮商那里买粮食转给张御史呢?”
“小姐有所不知,能找的我和老爷都去找过了,都没粮食。粮食都叫王家堡买走了,可他就是不愿卖给我们!”张安无奈地说。
“这几天外边就没粮食运来长安吗?”张天夏问道。
“南方,据我所知一粒都没有;北方,运来的粮食还没到长安就都被王家堡买下了。”张安解释道。
“他们买那么多粮食干吗?”张天夏又问。
“据说是运到南方。南方有几个小国前不久闹了洪灾,粮食紧缺。”
“张安,好好的,你跟夏儿说这些事干什么!”张老爷看着张安训斥道。
张安立即闭口不语。
“爹,您就不要怪张管家了,他不是也很着急吗?我去会会王元宝,看能不能解爹爹解燃眉之急。”张天夏说。
“你?你怎么帮我?”张幽芝问道,他正想找她说这事。
“除了去见王元宝,叫她卖粮食给爹爹,其他的我还没想到。”张天夏老老实实地说。
张幽芝摇了摇头。
“夏儿,你还是替爹去一趟城外的碧霞庵吧,帮爹去找个人。”张幽芝对张天夏说道。
第十三章 碧霞庵(上)
“好的,爹你要找谁呢?”张天夏问。
“一个老尼姑,可我并不知道她的名号,也不知道他还在不在庵里。”张幽芝很犹豫很担心地说。
“爹,你不必担心,我一定帮你找到她!”不论张幽芝找尼姑做什么,张天夏只想尽量能使自己帮上忙,毕竟是她害了张家。她早想好了,过几天要是张老爷还买不到粮食,她就亲自去找张孝嵩,把事情的经过讲清楚,任何罪责由她一人承担。
走出长安城不远果然看不远的一座青锋之上,一座不大的宝刹掩映于青翠的苍松之中。此刻阵阵浑厚的钟声正从宝刹中传来,张天夏一阵欣喜,加快了脚步。这山峰看起来离庄园不远走起了才知道它的距离。张天夏足足走了一个钟头才到山脚。顺着蜿蜒的石进一路向上走去,张天夏心情越来越好,其实这山远看没什么不同,只有走进其中才会发现它其实是一座怪石峥嵘、幽壑纵横、奇松苍劲、烟云缥缈的别致小峰。张天夏站在扶栏旁,舒目四望:迎面是摩天高峰直刺云端,峰上古寺掩映,碧翠斑斓;脚下万丈深谷不见其底,谷中神妙幽美、流泉淙淙;山腰间白云缭绕,轻柔的薄雾飞来荡去,给远峰近岭上葱茏的绿树横添几分秀色,松涛低吟着雄浑和谐的音乐。来往的香客络绎不绝。
张天夏来到庵前一看,门楼上写着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碧霞庵“。她走进庵中,尽情的欣赏着宝刹的古色古香。又随着人流走进大雄宝殿,只见那如来佛祖的金身塑像雄伟端庄,他双腿盘坐在莲花台上,双手掌心向上拇指与食指相扣,悠然地放在双膝上;双目低垂,笑意微微地看着莲台下跪着的无比虔诚的善男信女。张天夏被香客对佛祖的虔诚感染了,虽然21世纪的她并不信生死轮回,冤孽因果,但她觉得既然来了还是要求佛祖保佑她在唐朝的这段日子里一定要平平安安的。于是就跪到莲台下虔诚地许起愿,这时来一位老老太太跪在张天夏的身边,她双手合十,看着如来佛祖无比虔诚的念道:“救苦救难的佛祖啊,长安王家胡氏跪求您赐犬子王元宝一段姻缘吧!他自幼丧父,12岁就到外边做苦工养家,与我相依为命,十分孝敬我这个老太婆,可他年纪二十有七至今孤身一人,形单影只。老身跪求佛祖大慈大悲赐我儿一段姻缘,莫让他一生孤苦,求佛祖保佑!”说完,老太太又俯身向菩萨虔诚地磕了三个头。张天夏忍不住打量了一下正在磕头的老太太,心想:这真是一位好母亲,他儿子如果知道母亲为自己的姻缘如此奔忙一定很幸福吧。于是她学着老太太的样子向佛祖虔诚地磕了三个头,然后就到别处转悠去了。许是听了刚才那位老太太的念词,她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了:那位老太太的儿子才一个12岁就要被迫养家,而且是去给别人做苦力真是比童年的自己还不幸,现在都27岁了还没有老婆,真是可怜!她觉得他们都是苦命人。
他四处询问也没打听到张幽芝叫她找的人。张天夏在靠山崖的一座石亭里一位老尼姑正在给游人、香客看手相,有很多人在一旁排队等候。张天夏想:一定是这尼姑看得特准。虽然张天夏平日不信这个,但还是抵不住诱惑,凑了过去。
“怎么样,准吗?”一位正在排队等候的姑娘问一位刚刚看完手相的姑娘说。
“大师说得对极了!她说我命犯破军要嫁两夫,才能幸福。这不,一点也不差,我现在就是再嫁,我家相公和公婆对我很好,孩子也听话,日子也红火。”说完她满足的笑了起来。她的话坚定了很多人等下去的信心。张天夏听后更加觉得有趣了,见老尼姑身后无人,便悄悄走到她的身后,看她如何给人看手相,解答人间疾和苦与烦恼。老尼姑觉察到身后面站着有人,于是转头向张天夏看过来,张天夏的眼睛一碰到老尼姑犀利的、带着些许温怒的眼神,不觉羞得满脸通红,恨不得挖个地洞钻进去。那眼神严厉得不可侵犯,分明在斥责自己:为何不排队等候而是如此唐突站到她的身后,打挠她给人看手相。
张天夏满怀歉意地向老尼姑双手合十,俯身作揖赔礼。“对不起大师,我多有冒犯!”说完转身欲走,
“等等。”老尼姑起身叫道。
“大师有事吗?”张天夏不安地问道,对于钢材那种很不礼貌的行为他已经很自责了,此刻她很害怕老尼姑又责备她。
“姑娘,你是初到此处吗?”老尼姑温和地问。
张天夏怯怯地点了点头。
老尼姑见此,走过来又温和地对她说:“请姑娘把手伸出来。”
张天夏不明白她话里的意思,呆呆地看着老尼姑,老尼姑对她点头一笑,示意她并无恶意。张天夏这才伸出的双手
“把手打开。”老尼姑又说道。
张天夏终于领会了老尼姑的意思,原来她要给她看手相。老尼姑握着张天夏的右手仔细端详着,脸上的表情先是无比严肃,继而大惊失色,久久未发一言。
张天夏见此情景,心里更加不安,怯怯地问道:“大师,我?”
那老尼姑笑而不答。好一会儿才语重心长地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姑娘你有一段好姻缘,千万莫要错过,否则遗憾终身呐!”说完又坐到石凳上给人看相去了。
“好姻缘?”张天夏笑了笑,并不相信 。逛了大半天,张天夏觉得有些渴了,有人告诉她碧霞庵的后院有一口古井,那水清凉可口,特能解渴解乏。于是她顺着那人的指点到后院寻水。果然很快就找到了那口古井。只见一位老太太伏在井边,一动不动,不是还有阵阵痛苦的呻吟声传来,像是在轻轻哭泣。不好!有人想投井!张天夏大吃一惊,三步并作两步跑了过去,一把把老太太扶起来,仔细一看这不就是那位在如来神像跟前替儿子求姻缘的老太太吗?怪不得的他说不要让他儿子一声孤苦,敢情她要离他而去了。于是生气地看着她说道:“大娘,您这把年纪了,什么风雨没经历过,好好的干吗要轻生呢?”张天夏最讨厌临难而退,尤其是轻贱自己生命的人。老太太呆呆地看着她,一脸茫然。
张天夏见她不做声于是又有不依不饶地说:“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大娘您这又何苦呢!大娘你就这样走了就不怕你的儿子为你伤心吗?你可是他在这世上唯一的亲人了。再说他还没娶媳妇呢,您就这么走了,他可真要孤苦一生了,大娘您不替自己想也得为他想一想啊!”
老太太看着她笑了,心想这姑娘真是有意思,现在所有的人都恭敬地叫她“老夫人”,她已经很久没听到别人叫她“大娘”了,这一声声“大娘”叫得她听起来真觉得亲切。于是笑着对张天夏说:“姑娘你误会了,我不是要轻生。”
“您不是轻生!”张天夏大为惊讶,“那您刚才伏在井边干什么?”
“你看。”老太太指指古井里,张天夏凑过去一看只见古井中浮着一只做工精巧的木屐,张天夏又看看老太太的脚才发现原来她脚上的一只木屐掉到古井里去了。
“您刚才是在捞鞋子?”
老太太笑着点点头。
“早说嘛,害得我吓了一大跳。”张天夏不好意思地摸摸后脑勺说。
老太太见她如此难为情的样子也不由得笑了。
“大娘,我帮您把它捞上来吧!”张天夏自告奋勇地说。
“好呀,那就谢谢姑娘了。”老太太喜出望外。
张天夏到底是打( 腹黑财神的强妻 http://www.xlawen.org/kan/25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