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仙侠修真 > 苏麻喇姑(全本) > 苏麻喇姑(全本) 第 16 部分阅读

第 16 部分阅读

    桂到了山海关的时候,李自成已经率领农民军到了北京的郊外。吴三桂继续向北京进,并一路打败了投降李自成的唐通等人。然而,凭借吴三桂的力量,根本无法抗衡越战越勇的农民军。

    1644年4月25日,北京城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攻破。崇祯皇帝看着大势已去,随即吊死在了煤山的寿皇亭下,明王朝灭亡。

    李自成虽然攻破了北京,但他知道,吴三桂的力量不容小觑。而他要想坐上整个中国的皇帝,吴三桂的去留尤为重要。如果能将吴三桂揽入帐中,那坐稳江山的可能性就大了很多。于是,李自成在攻入北京的第二天,就将关在狱中的原明朝职方郎中张若麟放了出来,因为他知道,张若麟和吴三桂的私人关系很好,而吴三桂又是个讲义气的人。

    李自成将张若麟放出来后,委以重任,让他出任山海关的御使,目的就是为了劝降吴三桂。为了让吴三桂投降大顺,李自成还采取了利益和亲相结合的措施,先派人两次前往山海关,赏辽兵白银四万两,赏吴三桂白银万两、黄金千两、锦千缎,并封吴三桂为候;接着,他又命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在北京写信给吴三桂,劝其投降。

    此时的吴三桂,面临着两个选择:一个是大顺,另一个则是大清。

    (2)

    吴三桂,在大清国的皇太极还在世时,皇太极便想招降。甚至还亲自写信劝降,足可见皇太极对吴三桂的重视程度。

    多尔衮在成为大清国的实际执政者时,也看出了吴三桂的价值,但他却一直没有动,甚至还在冷眼旁观,直到李自成的农民军灭掉了明朝为止。

    133.第四十章鹬蚌相争,渔翁得利(2)

    多尔衮有着自己的如意算盘,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他要坐收渔翁之利。***

    在李自成向吴三桂抛去了橄榄枝的时候,多尔衮也给吴三桂写了一封信,但这封信却被吴三桂看都没看就扔掉了。

    对于吴三桂来说,虽然明朝灭亡了,但他却不想投向大清国的怀抱。自小接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吴三桂,一直将汉人以外的民族视为蛮夷,又怎么可能投向蛮夷?同时,一直以来,大清国都是他的死对头,他自然愿投向新政权大顺,也不会倒向自己的敌人。更主要的是,父亲及家人在李自成的掌控之中。

    于是,1644年的4月29日,吴三桂决定正式归顺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并亲自率领军队进京见新皇。

    然而,在走到西沙河驿站的时候,吴三桂遇到了逃出北京的傅海山。傅海山是吴三桂父亲的亲信,他告诉吴三桂,李自成的军队不仅曾经痛打他的父亲吴襄,而且他的爱妾陈圆圆也被李自成的手下刘宗敏抢走了。

    吴三桂一听,怒冲冠,大叫:“大丈夫连自己的女人都不能保护,还有什么脸面见人?”

    他当即下令掉头,返回了山海关,甚至认为李自成一开始给自己写信就是为了引诱自己到北京,然后消灭自己。

    此时的李自成,根本不知道吴三桂心里的变化。他带领农民军,向山海关进,目的是为了迎接吴三桂,双方来个大回合。

    吴三桂退回山海关后,当即招兵买马,为杀回北京、抢夺政权做准备。吴三桂知道,单凭自己的力量,肯定打不过李自成带领的农民军,怎么办呢?吴三桂在左思右想后,想到了大清国,想到了多尔衮给自己的那封信。投降大清国他肯定不愿意,但却可以和大清国合作。

    就这样,吴三桂措好词,写信给多尔衮,希望多尔衮借清兵给他。

    吴三桂的信是以亡国孤臣,也就是明朝的臣子向多尔衮写信的,目的是为了明朝的中兴。在信中,他详细告诉了多尔衮需要借的清军的进兵路线,而这种路线安排,也有着他的诡计。他和多尔衮一样,想要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想让多尔衮的清军和李自成的农民军大战。

    多尔衮看到吴三桂的信后,差点笑出声来。他自然看出了吴三桂的诡计,经过思忖后决定将计就计。他一面给吴三桂回信,告诉他自己一定会出兵,另一方面又隐晦地提出让吴三桂投降,并给出了给地封王的优厚待遇。

    在将给吴三桂的信送出去后,多尔衮先是派人去山海关探听虚实,随后带领多铎、阿济格等猛将,带着红衣大炮,以一日行一百里的速度向山海关进。

    吴三桂接到多尔衮的回信后,意识到自己想得太简单了,而且还将自己处在了两面夹击中。一面是李自成的农民军,另一面是多尔衮的清兵,他的路只有两条:要么向一方投降,要么战死沙场。

    就在吴三桂还在犹豫之时,李自成率领的大军率先抵达了山海关,吴三桂只得拼死抗争。眼见五万将士就要全军覆灭,吴三桂冒死突围,面见多尔衮。

    这正是多尔衮求之不得的事,而这次的面见,实质上也就是吴三桂投降大清。就这样,吴三桂和多尔衮的军队汇合,在1644年的5月8日,和李自成的军队进行了一场恶战。原本就和吴三桂的将士打了一场恶战,又迎来了更凶猛的多尔衮的清兵,李自成带领的农民军很快就丢盔弃甲。

    取得了山海关大捷后,多尔衮和吴三桂率领八旗军向北京进,沿途的官兵也都献城投降,一切都非常顺利。

    李自成在山海关失败后,仓皇逃回北京,做好了出逃的准备。1644年6月4日,李自成一边放火烧紫禁城,一边弃城逃跑。

    两天后,多尔衮带领将士们,从朝阳门进了北京城。多尔衮在进入紫禁城后,在临武英殿御政,大清国迈出了它历史性的最重要一步。

    134.第四十一章苏茉儿临危受命(1)

    (1)

    多尔衮和阿济格、多铎兄弟三人一起攻进北京,进了紫禁城,而那个大清国六岁的顺治帝——福临还在盛京。

    “现在正是十四阿哥称帝的时候。”多铎高兴地说。对他来说,这简直就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多儿铎带兵从盛京出征前,兄弟三人已经计划好要称帝,但当真正讨论到这个问题时,三个人又产生了分歧。

    阿济格觉得多尔衮应该称帝,但不应该在北京称帝。他觉得北京这块地方的子民,对大清国都是存在着仇视心理的,在北京称帝,很可能会功亏一篑。而多尔衮则认为,不管自己称不称帝,都应该迁都到北京,因为这是先皇的遗愿。

    “先皇很早就说过,若得北京,当即迁都,以图进取。何况如果我们攻下这里却只留少数人在此,很可能会被再次夺走。”

    多铎见两个哥哥争得不相上下,急了,大声嚷嚷道:“不管迁不迁都,先称帝再说,没有比这更好的机会了。只要你一称帝,那个六岁的皇帝又能如何?”

    多尔衮和阿济格互看一眼,都不说话了。多尔衮和阿济格虽然在迁不迁都上有分歧,但他们对称帝的忧虑却是相同的:北京虽然已经被他们攻占,但充其量只是占领了一个小小的北京城。全国各地都在反抗,这时候在北京称帝,一旦像李自成一样,被灰溜溜地赶走,那岂不是丢尽了大清国的颜面?再说了,如果这时候称帝,势必会引起内部的一些骚乱。虽然这些骚乱很可能不足以影响他的称帝,但足以削弱他们的力量,如果汉人卷土重来,后果不堪设想。

    但如果错过了这个机会,等到福临长大,拥有了自己的实力,自己是否还有机会称帝?多尔衮左右为难,但理智告诉他:“这时候还不能称帝,还不是称帝的最佳时机。这时候称帝,很可能会葬送大清江山。此事留待以后再议。”

    多尔衮留下这句话给俩兄弟,大踏步走了。他现在不想听任何人的意见,任何意见都可能搅乱他的计划,他需要给自己点时间来好好考虑考虑。

    阿济格是个谨慎之人,所以对于多尔衮的说法倒没有什么异议,但多铎却急得嗷嗷乱叫。多铎想称帝,无奈各方实力有限,只能在心里骂多尔衮是懦夫。

    就在多尔衮左思右想的时候,苏茉儿又来了,苏茉儿给他带来了一封布木布泰的亲笔信。

    布木布泰和苏茉儿在盛京自多尔衮领兵出征后,便开始担心,所以也一直关注着多尔衮这边的况。多尔衮攻入北京,进了紫禁城后却没有回盛京,而是在紫禁城开始执政,这让布木布泰和苏茉儿意识到,她们一直担心的事很可能就要生了。

    让福临继位,布木布泰和苏茉儿都知道,这并非是多尔衮真正心甘愿的事。再加上半年多来,另一辅政王济尔哈朗下台,颖郡王阿达礼又被杀,以及豪格的被贬,都让布木布泰和苏茉儿意识到,多尔衮并没有真心放弃这个皇位,而是在一步一步地按他的计划去做,一步步地在为自己扫清障碍,等待时机。

    “王爷带领的八旗兵已经占领了北京。”

    当苏茉儿接到阿旺的这封信后,马上就告诉了布木布泰。

    “为什么没人将这消息传回来?难道他真想在北京称帝?那……那我们的皇上怎么办?”布木布泰的头嗡地一声,跌坐在了椅子上。

    苏茉儿想了想,安慰布木布泰说:“应该还没有。王爷是个谨慎之人,应该还没有那么快决定,我们还有机会。”

    “还有机会?”布木布泰看着苏茉儿。

    “王爷进紫禁城也有几天了,但至今没有称帝,也没有传回消息,这说明他在犹豫。只要我们找准他犹豫的原因,就能阻止这件事的生了。”苏茉儿说。

    布木布泰想想,觉得苏茉儿说的有道理。

    “那只能再找阿旺探听况了。”布木布泰说。

    苏茉儿点了点头,随即说:“娘娘,奴婢想去趟北京。”

    (2)

    苏茉儿见到多尔衮的时候,多尔衮还没有从惊愕中反应过来。苏茉儿灰头土脸,装扮成男子的形象,一点也看不出是大清国皇太后身边的侍女。

    135.第四十一章苏茉儿临危受命(2)

    “奴婢向王爷道贺!这紫禁城可真大,真漂亮啊!”苏茉儿行完礼后,一边说着,一边四下看着,一改往常的拘谨。***

    多尔衮有些不适应她的变化,看着她:“你们娘娘让你来的?”

    苏茉儿冲他笑笑,没有说话,脏而黑的脸上,露出了一口洁白的牙齿。

    “你们娘娘让你来干什么?”多尔衮有些不耐烦起来。称不称帝已经够让他烦了,此时苏茉儿的出现,无疑让他有种受制于人的感觉。

    “宫里都说王爷会在北京称帝,丢下盛京的小皇帝,可我们娘娘不信,我们娘娘说王爷绝对不是这样的人,还说王爷是顾全大局之人。因为王爷一旦在北京重新称帝,好好的大清国必定会成为两派,或许会更多。那么,不要说王爷打下的北京城,就是盛京,也可能出现汉人乘虚而入的事。如果这样,那……那王爷不就成了千古罪人了?王爷……”

    “放肆!竟敢这么和我说话。好个奴才!你就不怕死吗?来人啊!”多尔衮满脸通红,大吼一声,抽出一把刀来。

    门外的侍从跑了进来,阿旺也跟了进来,紧张地看着苏茉儿和多尔衮。

    苏茉儿看到多尔衮那张暴怒的脸,心里有些害怕,但她告诉自己,如果不把多尔衮说痛,说到他打消称帝的念头,那盛京的皇帝和太后们,很可能将遭受一场灾难,甚至还可能让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满洲江山毁于一旦。

    “王爷,奴婢今天斗胆说出这些话,就是抱着必死的心而来的。如果王爷想治奴婢的罪,随随便便都能治,甚至一挥刀,奴婢的人头就能落地。王爷如今握着大清国的大权,皇上年纪尚轻,所以大清国的天下,王爷想怎样就能怎样,更不要说小人一个奴婢了。想要奴婢死,王爷还不跟捏死一只蚂蚁一样?”苏茉儿一改往日的温柔,眼神犀利,神严肃,辞灼灼地说。

    “哼!好一个不怕死的奴才!那本王就成全你。来人啊,拉出去斩了!”多尔衮冷笑一声,一挥手说。

    “王爷!”阿旺扑通一声跪在地下,跪着到了多尔衮身边,小声说:“千万不要啊!王爷,她可是皇太后身边的人啊!皇太后……皇太后要是知道,那……”阿旺没有说下去。

    多尔衮看了一眼阿旺,又看了看苏茉儿,一挥手:“你们先出去,把门关上!”

    侍从和阿旺都离开了。阿旺在关门时,不停地给苏茉儿使着眼色,让她别再激怒多尔衮了。

    苏茉儿用眼神告诉他,让他放心。

    房间里又只剩下多尔衮和苏茉儿两个人,苏茉儿继续说:“王爷,奴婢自小便跟着娘娘,也看过一些圣贤书。王爷曾在面临皇位继承时,主动放弃,让位给九皇子,娘娘和奴婢都对王爷敬佩不已,觉得王爷如同先贤周公一样,以辅佐幼主成不朽功业,地位之高,远远超过了后世的帝王。而像明太祖,他曾传位给孙子,不料儿子燕王不满,篡位自立。虽然他的绩业不错,但因为是篡位,也难逃世人的讨伐,成了他一生的污点。”

    苏茉儿说到这里,停了一下,看了一眼多尔衮,现他刚刚愠怒的脸色稍稍缓和了,于是又说:“王爷睿智,也一定是要做周公而不做燕王的。娘娘正是因为知道这点,所以特意写了一封信给王爷。”

    多尔衮长长吁了口气。

    苏茉儿的话,正好说到了他的心坎里,说到了他的担心之处。他瞟了一眼苏茉儿,伸出手来:“太后娘娘的信呢?拿来。”

    苏茉儿从怀里取出信,交给了多尔衮。

    多尔衮拿起信来一看,这次的信不像上次那么意绵绵,回顾他们的相识、相遇。这封信诉说的全都是她进宫后的不易以及对自己和皇上的担心,信的最后说:“王爷若有其他决定,我布木布泰无话可说,因为皇儿能坐上皇位,也是多亏王爷的帮助。只是希望王爷能权衡利弊,不要给后人留下不好的话柄。如果王爷能继续辅佐皇帝,皇帝必会将您像对待自己的父皇一样尊敬、爱戴。”

    多尔衮看完信,又长长地吁了口气。他眯着眼,看着远方,久久没动。苏茉儿也没动,她知道,多尔衮一定在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她只能等待,等待着他的决定。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苏茉儿一直盯着多尔衮的表。

    多尔衮凝重的表稍稍有些缓和,他一瞟苏茉儿:“回去告诉你们娘娘,本王过几天就回盛京,商量迁都之事。皇上和太后娘娘们一定会喜欢这个地方的。”

    多尔衮说完,转身快步离开了,到门口的时候,他回转身,对苏茉儿说了一句:“你们娘娘有你,是天大的福气。”

    说完,拉开门走了。

    苏茉儿长长地舒了口气,身子也慢慢地瘫软下去……

    136.第四十二章太后下嫁(1)

    (1)

    1644年9月19日,清幼主从盛京迁居到了北京。10月1日的上午巳时,皇极殿前三响鞭声,钟磬交鸣,韶和典乐徐徐奏起,年仅6岁的福临坐在了高高的御座上,旁边是头戴凤冠、面色凝重的布木布泰。

    布木布泰清楚地知道这一切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也为即将面临的困难而担忧。

    努尔哈赤、皇太极倾及一生都未能实现的迁都北京,却让这六岁的福临实现了。当顺治帝和众皇室成员入住紫禁城时,每个人都既欣喜又惶恐。这一切来得太快了,太容易了,容易得让他们不得不相信,顺治帝真是“天降福临”。

    在皇室成员们感慨一切宛如一场梦时,多尔衮却一刻都没有停息。11月17日,他命令自己的哥哥,英亲王阿济格为靖远大将军,统军经山西入陕,征讨李自成的余军;11月23日,他又命令自己的弟弟豫郡王多铎统军征讨江南;多尔衮自己则移师东南和西南,征讨张献忠及其他农民军。

    多尔衮一刻不停地出征,他不愿意看到自己拼下的江山,却让别人坐着。他心里憋着一肚子的气,却又不知道该怎么泄。

    明珠眼巴巴地看着布木布泰的儿子坐在了紫禁城大殿上,眼巴巴地看着布木布泰以皇太后的身份高高在上,心里的不舒服可想而知。

    “这一切原本都是宸妃娘娘该获得的,竟然被她获得了。”明珠每次一想到这些,心就在抽搐。

    对于多尔衮没有在北京称帝,明珠心里虽感惋惜,但也知道多尔衮不贸然这么做的原因,所以看见多尔衮失落时,她总会安慰他:“王爷,妾身明白您为什么这么做。妾身知道王爷是个从不做没把握事的英雄。”

    “本王要做的是真正统治中原的皇帝,做个人人敬仰的皇帝。本王不愿意做满洲的罪人,不愿意做被人指着骂的皇帝!”

    多尔衮每次喝醉了时,都会这么嚷嚷。

    多尔衮的举动,被阿旺传到了苏茉儿那里,苏茉儿又告诉了布木布泰。

    “他心里一定很难受,不然怎么见都不愿意见我呢?他在心里一定很恨我。”布木布泰内疚地说。

    “娘娘,王爷最后能以大局为重,放弃篡位,是个真正的大英雄,娘娘不必多想。”苏茉儿劝慰她。

    “唉!”布木布泰长叹一口气。

    “顺治帝虽然贵为皇上,但却只有六岁。一个六岁的孩子,又怎能撑得起战火纷飞的大清江山?真正执掌朝中军政大权的,实际上不就是睿亲王吗?”布木布泰苦笑一下说。

    苏茉儿沉默着。

    是啊,这个睿亲王多尔衮,既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又是皇太极的同父异母兄弟,也是如今顺治帝的叔叔。他在清军入主中原的战争中屡建战功,入关后又手握重兵,成为朝中真正的说一不二的人物,甚至连皇帝大印都在睿王府里使用。从多尔衮几次想篡位的况来看,小皇帝顺治随时都有被废掉的危险,这怎么能不令布木布泰担心呢?

    “目前王爷还在带兵征战,皇上是安全的,娘娘不用担心。”苏茉儿好一会儿才说。

    “这么提心吊胆地过日子也不行啊!”布木布泰摇着头说。

    “若想一劳永逸,奴婢倒有一个主意。”苏茉儿慢慢说。

    “什么主意?”布木布泰睁大眼睛。

    苏茉儿低下头,没说话。

    “到底什么主意?快说呀!”布木布泰第一次见苏茉儿这么忸怩,有些急了。

    苏茉儿一下子跪在布木布泰面前。

    布木布泰一惊:“有什么事快说,跪下干什么?快起来,快起来!就咱们两个人,不用这样!”

    “娘娘,奴婢想的这个主意,说了怕您生气。”苏茉儿这才小声说。

    “什么事呀?我不会生气的!怎么会生气呢?快说,快说!”布木布泰急得直催苏茉儿。

    “嫁给睿亲王!”苏茉儿说。

    “什么?谁……谁嫁给……”布木布泰说完,脸一下红了,也结巴起来。

    “太后娘娘嫁给睿亲王!如果娘娘嫁给了睿亲王这个摄政王,那么顺治帝的王位也就坐稳了!”苏茉儿说。

    137.第四十二章太后下嫁(2)

    “乱嚼舌根!”布木布泰一脸绯红,瞟了一眼苏茉儿,娇骂道。

    (2)

    布木布泰并非没有这么想过。在皇太极离世后,她就想过;在皇位竞争时,她也想过。不过一直不好意思提出来,当苏茉儿提出来后,布木布泰的心里既惊喜又难为,心里很是复杂。

    嫁给多尔衮,是布木布泰内心一直都存在的一个愿望。而按照满洲人的风俗,皇太极离世,他的妃嫔嫁给弟弟也是件很正常的事,并不会引起宗亲的反对。但真正提出来,却也是件难堪的事。

    “嫁给他?行吗?”布木布泰抑制住自己激动的心,有些羞涩地问苏茉儿。

    “这是稳固皇权最好的办法。”苏茉儿小声说。

    “那……那……怎么提这件事呢?”布木布泰真想早点把这件事办了,这样既能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又能不再为小皇帝的皇位担忧。

    苏茉儿想了想,小声说:“奴婢觉得有一个人去说最好。”

    “谁?”布木布泰问。

    “另一位皇太后。”苏茉儿说。

    “皇太后哲哲?”布木布泰喃喃说完,脸上露出了喜色,她也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在这个宫里,也只有皇太后哲哲和自己的利益完全相同。

    布木布泰和苏茉儿悄悄商量好该怎么说后,第二天便去了皇太后哲哲那里。在布木布泰说出自己长久以来一直担心的事时,哲哲不停地点头。

    “谁说不是呢?哀家一直以来也是提心吊胆。现在睿亲王的势力越来越大,皇上也就……”哲哲摇着头,无奈地又说:“我们这些女人家的,又能怎么办呢?”

    “是呀,皇上年纪还这么小,睿亲王如果想……真是比什么都容易。我们科尔沁草原人的使命,可要怎么完成?”布木布泰说着,流下了眼泪。

    “要想尽办法稳住权倾朝野的睿亲王才是。”哲哲站起身来,在房间慢慢踱着步。

    “太后娘娘,奴婢有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门外的苏茉儿突然进来,跪在了哲哲和布木布泰面前。

    “无礼!谁让你进来的?”布木布泰假意怒喝。

    哲哲也是一脸愠色。

    苏茉儿给哲哲和布木布泰磕了磕头,低下头说:“请两位太后娘娘恕罪。奴婢近日看娘娘吃不香睡不着,很是担心,也知道娘娘是为什么睡不着。刚刚无意间听到两位太后娘娘的对话,奴婢猛然想到一个主意,所以就冲了进来,请两位太后娘娘恕罪。”

    哲哲看了看布木布泰,布木布泰小声说:“这丫头倒也忠心。”

    哲哲把脸看向苏茉儿:“什么话,说吧!恕你无罪!”

    “奴婢觉得,睿亲王现在的势力不仅大,而且还英勇神武,如果能一心一意地好好辅佐皇上,没有二心的话,那就是其他人有二心,也不敢造次,这样皇上也就能稳坐皇位了。”苏茉儿慢慢说。

    哲哲点了点头:“说的是。”

    “放肆,这些事难道太后会不知道?现在担心的就是他不能一心一意。”布木布泰又假意生气道。

    “如果睿亲王不把自己当成是皇帝的叔叔,而是……”苏茉儿没有说下去,只是看了哲哲一眼。

    哲哲愣在那里,突然恍然大悟,她轻轻一拍手:“有了!”

    “太后,什么有了?”布木布泰假装茫然道。

    “这个小丫头看似放肆,但话倒有几分道理。哀家就不治你罪了,快出去吧。”哲哲笑脸盈盈。

    苏茉儿在退出时,偷偷看了布木布泰一眼,两个人会意地笑了。

    苏茉儿刚刚出去,哲哲便说:“经这丫头一提醒,哀家还真想到了个好主意,既能稳住睿亲王,又能让睿亲王一心一意地辅佐我们皇上。一举两得。”

    “太后有什么好主意?”布木布泰小声问。

    “你嫁给睿亲王!”哲哲附在布木布泰耳边说。

    “什么?这怎么能行呢?”布木布泰假装吃惊地大声说。

    哲哲做了个小声点的手势,接着说:“为什么不行?这样的事在我们满洲国不是常有的事吗?不过,一个太后,嫁给一个亲王……”哲哲摇了摇头,轻叹一口气。

    138.第四十二章太后下嫁(3)

    两个人都没再说话,好一会儿,布木布泰才像突然下定决心似的说:“太后,这是最好的办法对吗?只要这样,我们顺治帝的位置就不会被动摇了对吗?”

    哲哲点了点头。***

    “目前这是最好的办法。”

    布木布泰深吸一口气:“为了我们的顺治帝,为了我们科尔沁草原人的使命,本宫愿意……下嫁!”

    (3)

    多尔衮从皇太后哲哲那里出来后,禁不住一阵苦笑。他不知道自己该高兴还是难过。娶布木布泰,这是很久以前,他心里的一个梦。那个在草原上,骑着马和他对视的女孩;那个做了皇太极的福晋,依然为他着急送信的女人;那个送他香包,含脉脉看着他的庄妃……

    多尔衮曾无数次想过,如果自己做了大汗,先要娶的就是皇太极的侧福晋布木布泰;如果自己做了大清皇上,也一定会娶了皇太极的庄妃……

    他一直觉得,自己只有坐在高高的位置上,才有可能迎娶这个女人。然而,没想到他即使没有坐上皇位,依然可以娶到这个女人,而且还是她们主动提出。

    “哈哈哈……”多尔衮放声狂笑,惊得身旁的侍从阿旺一愣。

    “阿旺!”多尔衮大叫一声。

    阿旺急忙跑到他身边。

    “王爷,奴才在!”

    “你说,这大清江山,这紫禁城里,谁最大?”多尔衮先是昂起头来,看向天空,接着俯身小声说。

    “皇上……不对,是王爷最大!”阿旺说。

    “哈哈哈……好!好!”多尔衮大笑三声,一跃上马,飞奔起来。他的思绪又回到了以前,回到了他看到布木布泰的第一面,回到了和布木布泰偷偷约会时……

    多尔衮突然一阵心酸,他拉紧了缰绳,奔跑的马慢慢停了下来。多尔衮跳下马来,将马缰绳扔给了赶来的阿旺,然后迈开大步,向睿王府方向走去。

    “这个自己一直想要的女人要娶吗?能娶吗?”多尔衮心里说不出的酸涩。他心里特别清楚布木布泰嫁给他意味着什么,更知道她为什么要嫁给他。

    从皇太后哲哲给他提起的那一刻,他就知道,这一定是布木布泰的主意。

    “她要嫁给我,有多少是因为感呢?”多尔衮问自己,答案是不知道。或者说他更愿意相信布木布泰嫁给他就是为了稳住他,为了让他不至于去篡位,为了保住那个年幼无知的小皇上。

    多尔衮每次看到小皇上的时候,都觉得是一种讽刺:这样的小孩,什么都不懂的小孩,怎么可以做一国之君?他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机会,寻找着能让自己顺理成章、没有异议地将这个小皇帝赶下台,但却一直没有寻找到的万无一失的机会。

    “要她还是要皇位?”多尔衮觉得这是上天和自己开的一个玩笑。

    或者说,如果真有这两个选择摆在他的面前,他想,他会选择后者,但这种选择,一定要保证万无一失,可这样的机会有吗?

    多尔衮心乱如麻,不知不觉地到了明珠的住处。

    明珠嘱咐下人送来一些小菜和酒,倒了一杯递给他:“王爷好像心事重重的!”

    明珠的声音温婉柔和,每当他心绪繁乱时,总会到明珠这里来。明珠的善解人意以及聪明机灵,总能让他内心的结在不知不觉中解开,甚至找到答案。

    多尔衮没有说话,明珠便也不再多问,她只是不停地给多尔衮夹菜,为他续酒。

    三杯酒下肚后,多尔衮放下了杯子,看着明珠:“如果当今皇上的母亲要嫁给本王,本王该怎么做?”

    他说完,一边的嘴角轻轻一撇,明珠看不出他是在笑还是在不屑。

    “什么?”明珠一怔。

    “当今皇上的母亲,如今的皇太后!”多尔衮说完,又将手边的一杯酒举起喝下。

    明珠愣在那里,拿着酒壶的手在微微地颤抖着。

    “怎么会这样?真是连男人都要和我抢?先是和宸妃娘娘抢男人,现在又要和我抢?”明珠心里说完,傻傻地看着面前的多尔衮。

    布木布泰和多尔衮之间的愫,明珠很早就知道了,而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让皇太极对布木布泰若即若离。当初皇太极对布木布泰和多尔衮有所怀疑时,曾问起海兰珠,海兰珠原本可以为妹妹解释辩护,但为了能独得皇太极的宠爱,她不仅没替布木布泰掩护,甚至还说:“臣妾也听到有人在乱嚼舌根。”

    139.第四十二章太后下嫁(4)

    自此,很长时间里,皇太极都没临幸过布木布泰。

    “她们要干什么?难道是要报复?”明珠脑海里这个念头一闪,随即又摇了摇头。

    “应该不是!”她想。

    “那又是为什么呢?”明珠突然明白了,她用亮闪闪的眼睛看着多尔衮:“王爷又是怎么想的呢?”

    她的语调很平静,平静到丝毫看不出她内心的波澜。

    “本王只能答应了,不是吗?当今皇上的母亲要嫁给本王,本王还有什么不愿意的呢?”多尔衮笑着说。

    多尔衮是在明珠愣的时候,下了这个决心。因为他突然意识到,女人怎么可能影响一个男人的决定?特别是关乎坐大清江山的决定?

    娶了当今皇上的母亲,不也正是对皇太极害死自己母亲的报复吗?让皇太极的儿子变成自己的儿子,让皇太极的女人变成自己的女人,难道不是对皇太极的侮辱?

    “恭喜王爷了。”明珠轻轻说完,又给多尔衮斟了一杯酒,然后抚了抚鼓起的肚子。她拿过一个小酒杯,给自己斟了一杯,慢慢端起来,灌进嘴里。她觉得喉咙火辣辣的,鼻子一酸,眼眶湿了。

    (4)

    明珠偏着头,盯着打着均匀呼噜,躺在自己身边的多尔衮,久久无法入睡。

    明珠的心里一直有个结,这个结就是宸妃临死前和她说的。那时候,宸妃握着她的手,流着泪告诉她,在科尔沁草原时,家人都极度宠爱布木布泰,认为她是“天降贵人”,所以任何好的东西都给布木布泰。等她嫁给皇太极,终于站在了比布木布泰高的位置,比布木布泰还受皇太极宠爱的时候,她的儿子,那个一生下来就被立为太子的儿子却死了,而她儿子死后不久,布木布泰竟然生了个儿子。

    “本宫的儿子死了,他的儿子却出生了,还是什么‘天降福临’,哼哼!老天是把本宫的儿子给了他!”宸妃说这些话的时候,泪如雨下。

    “本宫只想要回儿子,只想要回自己的儿子,可是……可是本宫给的食物中竟然有毒!哈哈哈哈……老天太不公平了,太不公平了!现在老天又要让本宫死,让本宫死了干什么?就是为了让她占据本宫的位置,本宫的皇后位置、太后位置,是她……是她……是她……”

    宸妃脖子、脸上的青筋暴露,歇斯底里。她的话还没说完,便用尽了最后的力气,流着泪咽气了。宸妃咽气的时候,眼睛直直地瞪着,她不甘心。明珠知道宸妃的不甘心,知道宸妃不甘心任何好的东西都归了布木布泰,不甘心一直被布木布泰压着。

    正像宸妃说的,布木布泰的儿子真的当了皇帝,而布木布泰也真的做了皇太后。

    明珠时常睡不着觉,经常梦见宸妃,梦见宸妃双眼含泪地看着她,明珠知道,宸妃是在提醒她要记得为自己报仇。原以为多尔衮会有机会坐上皇位,即使没有坐上皇位,凭着多尔衮现在摄政王的位置,当自己为多尔衮生下一个儿子后,自己的儿子也是有机会坐上皇位的。

    明珠像是在下一盘棋,这盘棋也一步一步地按着她的设想在走。她每每抚着自己怀有身孕的身子,就会对自己说:“明珠,静下心来,你一定会比那两个女人爬得高,一定会的!”

    在明珠的心里,是有两个“敌人”的,一个是布木布泰,那是为宸妃去战胜的;还有一个就是苏茉儿,那才是她真正需要战胜的对手。

    然而,在她肚子里的孩子还没出生时,她的两个敌人,又要来阻碍她的计划实现了。明珠心里很明白,布木布泰下嫁给多尔衮,目的只有一个:保住自己儿子的皇位。

    明珠对多尔衮答应娶布木布泰有些失望,但又在她的预料当中。多尔衮是个做事力求稳妥的人,他不会做没有把握的事,更何况多尔衮和布木布泰还是有点感的。

    “怎么办?”明珠躺在床上,不停地问自己。

    如果布木布泰嫁给了多尔衮,而且还为多尔衮生下了一个儿子,那么,不管多尔衮最后篡不篡位,布木布泰都是赢家。布木布泰赢了,也就意味着苏茉儿赢了。

    140.第四十二章太后下嫁(5)

    “不能这样!我不能让这样的事生!”明珠这么一想,腾地一下坐了起来。***

    第二天一早,她早早起来,服侍多尔衮起床离开后,去了小厨房,精心地做起了小点心。厨房的师傅要做,她也不让。

    这点心是在科尔沁草原时,海兰珠赏赐给她,而她又留给苏茉儿吃的那种。

    点心做好后,她装在了提篮里,然后提着回到了房间。坐在镜子前,明珠仔仔细细地梳妆打扮着,她不让任何一个侍女插手,她要自己梳头画眉。当镜子里出现了一个微笑的、明艳的女子时,她慢慢起身。

    在侍女和嬷嬷们惊讶的目光中,明珠提着提篮,慢慢向布木布泰住的慈宁宫走去。

    ……

    布木布泰听到通报说明珠来了后,心里一怔:“她来干什么?”

    如今正是谈布木布泰嫁给多尔衮的时候,多尔衮的侧福晋却带着食点来了,这让( 苏麻喇姑(全本) http://www.xlawen.org/kan/2571/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