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农门家主之四姑娘 > 农门家主之四姑娘 第 6 部分阅读

第 6 部分阅读

    一路听女儿念叨,说房子除了原来的泥糊墙,除了大哥家的土墙,还可以就用这些木块来做墙。

    “嗯,爹,你看,木头可以做水盆水桶,都不漏水,我们用来做墙,一样不透风不进水。”杨子千怂恿着自家老爹,原生态环保小木屋,前景是多少的美妙啊。只是要防火而已。

    “爹,我们就这几天,先做一间屋,搬回自己家住。”出门看天色,近门看脸色,杨子千可不想再看王花儿和杨子美那张冷冰冰的脸,唉,连冯大婶的半分热情都没有。

    “爹,听妹妹这样说,我们就试试吧。”杨子木和杨子林一路上,就带了双耳朵前行,不过,妹妹说得也不无所道理。

    “好,我们试试!”所谓死马当活马医,没钱请人修,自己做吧。

    这天下午,杨家父子就一直砍树。没有锯子,用砍刀砍大树,可谓是一项浩大的工程,直到砍得杨大年手臂发麻,一棵大树才应声而倒。

    整整一下午,好不容易才砍了两颗大树下来,杨子千在大约两米五左右的地方作了记号,让分砍成两段。

    树倒是砍好了,可是,小小的杨子木兄弟俩根本抬不动。杨大年也只能扛一小段路就扛不动了。

    “要不,就只有去请你王三叔帮帮忙了?”皱眉,还真想象着四丫头说的,不靠人,不求人,自己一家老小动手修房,可叹,连一根树木都搬不回去,谈何容易啊。

    “爹,快,您把这树挪到河沟边!”杨子千看了看,这是上游位置,顺着山沟往下流的河水,会流到她们下河捉鱼的地方。

    一一被挪到河边。

    “爹,您往回走,就是走到大家洗衣服的地方,准备着捞树子起来!”杨子千招呼两个哥哥过来,兄妹三人试了试,可以把它推下河沟,很是高兴的,连忙告诉了杨大年。

    “你这是?”杨大年看了看,这丫头,准备把树干往河里推,然后,自己在下游的地方把树子捞起来,从河里到家那段距离,自己一个人也可以解决了。

    这孩子,真生了七窍玲珑心了!

    杨大年对自己动手建房,更生出了一份自信,连忙往山下飞走而去。

    “来,哥,我们快点推下去,然后也跑回去帮忙!”三个孩子,使尽了全力,把一节节树干推下山沟,看它顺着水往下流时,相视一笑,飞奔下山。

    “爹,快看,来了,来了!”夜幕降临时分,远远的,看着黑漆漆的一根根树子就快到眼前了。杨子千也随着跳进了河里。

    爷四人,一起把四节树子搬上岸,杨大年再一根一根的扛回家里。

    “爹,你知道哪家有锯子吗?”总不能做圆木房,锯子总得有吧!“我们去借来用几天吧!”

    “村西头的张家是木匠,锯子倒是有,就怕他要用!”杨大年想了想,李家寨子,有工具的,也只有这一户人家,也是佃农出身,木匠听说都是祖传的手艺,偶尔帮乡邻做点木工活,因此,日子过得还算好,但和冯家家境比起来,却是有余。

    “爹,我们就只晚上借,早上一早就还,这样就不影响他用了。”如果有钱,修房这种事,应该是要请张木匠的,这样只借工具不请人,倒有点不好意思了。

    “那我去试试!”杨大年决定厚着脸皮上门试一下。

    “爹,我饿了!”杨子千捂着自己呱呱叫的肚子,小声的说。

    “好,你们先回去吃饭,我借了就回来,然后,晚上借着月光,做点活!”杨大年看了一眼嘟着小嘴的女儿,这,才是一个孩子该有的表情啊。

    晚饭,就是月娘用八成熟的谷子磨了米浆熬成的羹,相对于一天三顿的玉米羹,这碗里浓浓的米羹更清香,也更经饿。

    待自家吃完饭时,大娘一家人早就钻进了房间里。

    她居然,真的没有给这一家人安排房间。王花儿,这是连表面的功夫都不愿做了。

    再怎么说,杨子美的房间可以住月娘和杨子千;杨子强的房间可以睡得下子森子林吧。可是,主家都不开口,这一大家人,还真的只有挤在堂屋和灶房里过夜了。

    “月娘,委屈你了!”看着在堂屋一角铺了晒干了棉絮的月娘将五丫头放上去睡觉,杨大年眼角涩涩的,轻声对妻子说。

    “没事,这是夏天,也不怕冻!”月娘苦笑一下,今晚上,一家大小,都得睡地上,谁又不委屈呢?

    杨大年拿了借来的锯子,出了门。

    月光下的身后,是三个儿子一个丫头。

    把树子扛在两块大石头上,他就和大儿子拉着锯子,准备开工了。

    杨子千说了,这木板,锯两指厚,当墙的,太薄不成。

    以前都没有摸过这活,锯子很是不听使唤,父子俩拉拉扯扯的,累得不行,锯了还不到一米,越锯,那木板,越来越厚。

    “不行,不行,爹,你们这样锯不行”杨子千拿起旁边的刀子,在树杆上划着一条直直的长线“这样,你们要顺着这条线往下锯,还有,你们的手要平顺,要配合”

    “爹,让我和大哥来试试。”杨子林一直没开口,他在旁边倒时看得出来,爹用力太过,哥哥的力道太小,一到他那边,锯子就往下陷了,所以厚薄不均匀。

    “对了,爹,这样,你把这些杂物谷草烧了,等会儿,我们先打墙角石。”杨子千看杨大年讪讪放手,唯恐他泄气,连忙安排他做另外的事,人一旦忙碌起来,就不会分心。

    杨大年把打火石打燃,一点火苗,越燃越旺,把今天晒干了的谷草杂物,都给烧了起来。

    火光,映照着旁边配合默契的两个儿子拉大锯;三儿子则和女儿蹲在地上,用树枝写写画画的,说着什么,两人脸上,都是一脸兴奋。

    “好,我知道怎么做了,这事交给我就行了!”杨子森从地上站起来时,脸上,写满了自信。

    不就是一些小树枝,削成木钉,等会儿,哥哥们锯的木板上打洞,然后,用木钉扣紧了,一块块的木板,连成一片,成为一道道墙。

    好,干得漂亮,一个时辰不到,两个哥哥锯了两块木板下来。

    “这样,一方钻一个洞,每隔一段距离钻一个;然后,把木钉塞进去,一挤压,就连成一片了!”趁大家消息时,杨子千示范着怎么把木板演变成墙。

    果然,无缝无隙,这么说,这办法能成。

    杨大年和三个儿子眼里,都是满满的亮光。

    “今晚,就这样吧,我们回去休息去!”想着昨晚上熬夜了,今晚,再熬就受不了,杨子千主动提议。

    “回去,还不一样没地方睡,再干一会儿,累了,就在这旁边眯一会眼就行了。”杨子林看得出,大伯娘冷血,大伯太软弱了,还是早把自己的屋修好才是正道。哪儿都是睡地上,回不回,又有什么区别呢。

    他的话,换来的是大家的沉默和干劲十足。

    “丫头,我接下来做什么?”杨大年此时,完全把女儿当领导请示了。

    “爹,我们依旧修几间房,这样,你先挖四个角,还是砍大树回来当立柱。明天上山去砍。”照这样的干劲,要不了几天,自家的房子就能初具模型了。杨子千这个总设计师,毫不客气的派工。

    当东方泛鱼肚白时,小小儿郎们,也困得不行了,几人就围坐在木堆边,倚着睡过去了。

    杨大年轻轻的捡起地上的锯子,看了一眼熟睡中的孩子们,连忙往张家走。说好了,夜里借,白天还,至少,不能误了他出工。

    一堆的木板,一地的木屑,几个熟睡的孩子,天亮时分,看杨大年都还没带孩子回来,就往自家寻来。也不知道,这几爷子,在搞什么,一夜未归。

    当看见面前的这场景时,月娘的眼睛红了又红,鼻子一酸,泪水就流了出来。

    “咦,月娘,这么早,你们这是?”来不及阻止,冯嫂给月娘打招呼的声音,惊醒了这群孩子。

    “娘,你怎么过来了!”杨子木一听到声音,睁眼,就看到了流泪的娘亲。

    “娘,你怎么啦?”杨子千醒来,看月娘流泪,吓了一跳,难不成,王花儿又玩什么新花样把娘给气着了。

    “没什么,没什么!”月娘抬起手,连忙擦拭着眼角的泪花。

    “娘,快看,这是我们昨晚做的,爹说,照这样下去,过几天,我们就能住上自己的小屋了!”杨子森醒来,很是兴奋,指着面前的战果邀功。

    “杨二哥真能干!”冯嫂大概也知道了是怎么一回事,感叹道“月娘,你也不用着急,看,这不就快住自己家了吗?”

    “不,我不是着急,我是心疼啊”握着冯嫂的手,月娘叹气“这几个孩子,和他爹,昨晚一夜没去大嫂家,都在这儿做事。累了就在这儿睡了!”

    “一夜没睡!”冯嫂想着,这家人,算下来,就是一天两夜没合眼了,照这样的干劲,这个家,过不起来,老天爷都不公平。

    白天砍树,晚上做工。一家五口,商商量量的,真的只用了短短的五个日日夜夜,把一间小木屋给立了起来。

    “爹,屋顶,还照以前那样,盖谷草!”看着带着清新木材味道的小木屋,杨子千心里那个激动啊。成了,自己成功了。不等不靠,凭着自己家人的几双手,真的做了一个木屋出来了。

    “好,好,爹今天就盖上,晚上,我们就可以搬回来了!”杨大年更是激动得语无伦次。没想到,没想到,听了孩子们的劝,走投无路之下,自己,也可以做一间屋子出来。晚上,月娘也就不用去看大嫂的脸色,睡她们家堂屋的地铺了。

    “啊,你们这就搬回去?”杨大富看了大抱小抱准备走出他家门的孩子们,很是不解。这几天,知道他们早出晚归的,也没怎么在意,谁曾想,现在,他们告诉自己,这几天修了个小木屋,可以住人了,这就搬离他的家了。

    “嗯,多谢大伯和大伯娘的照顾,打扰你们了!”杨子千微微一笑,如果,没有王花儿的薄凉,估计,自己一家人也不会这么早竣工。置之死地而后生,被人逼急了,反而成就了一番事,倒是不错的。

    “啧啧,杨二哥,你真能干!”王三经过木屋时,很是感叹,这几天,一直看他们扛木头回来,隔天早就,就会堆一堆 的木板,没想到,几天时候,活活给折腾出一间可以入住的小木屋。

    “唉,王三,说笑了。”杨大年随意应酬着,却一脚跨进木屋,连地面,都被四丫头吩咐垫了一层木板,一家人,走到门口,就得脱鞋进去。

    “月娘,我想睡一会儿了!”看月娘给五丫头搭的地铺,杨大年觉得很有吸引力,忍不住说道。

    “睡吧,睡吧,睡一觉起来吃晚饭!”月娘看杨大年明显消瘦的脸庞,几爷子,这几天累狠了。她还看见了三个儿子的小手上全是血泡。

    小木屋里,东倒西歪的,大大小小,倒了一地,都睡得很是香甜,特别是四丫头,脸上,还挂着笑容。

    这间小屋,是原来他们的房间位置。屋外的某一地方,是灶房,四面空空,只余下一个灶台和那个水缸,四丫头说了,只要不下雨,将就着用,就在外面煮来吃。

    月娘看了这一屋的人,心里,酸甜苦辣,五味俱全。

    出了门,在鱼缸里,捉了那十多条鱼杀了,今晚,好好的煮一锅鱼汤给大家吃,补偿一下这几天的劳累。

    第十八章

    当月娘煮好鱼汤端进小木屋时,以杨大年为首全都醒了。

    “娘!”看着在木门边微笑的女人,杨子千很是幸福,娘亲今天,笑得很开心。

    “月娘,这屋子,你可满意!”杨大年咧嘴问道。

    “嗯,很好,很满意!”月娘眼泪一下就涌了出来。

    “我现在是想明白了,四丫头说得对,没钱请人,就靠自己,等谷子收了,我们就抓紧时间,再造几间屋子!”杨大年受了鼓励舞,把未来的计划都说了。

    “爹,我也要回来帮忙,我不去当放牛娃了!”杨子林看着崭新的新家,里面,也有他的一份功劳,但是,他更想,从此,就要做木工,妹妹说过,做一个好的木匠,他的心思灵活,很有潜力!

    “好,爹明天就去帮你辞工,也回来帮忙!”放牛才得的几升粮,自家佃的沙田年年无收,还一心想着东家的好,结果,被卖了,还帮着东家数钱,真是可悲可叹!

    这一晚,一家人,因没有桌子,就坐在小木屋里,坐在地上,喝着鲜美的鱼汤,在杨子千的带动下,畅想着未来,连五丫头杨子禾,都睁着大眼睛,时不时的“呀呀”两声,欢快的笑声,弥漫在这个小小的木屋里,和着新鲜的木香味,一家人感受到暴雨后天晴了。

    夜,宁静美好,明天,太阳升起时,又开始新的征程。

    “爹,以前收谷子都这样吗?”杨子千本不想下田的,但,看着一家老小,连杨子森都没去学堂,她实在不好意思偷懒,可是,禾苗把她小小的手臂划出了一道道长长的血印子,再流点汗进去,她都要疼死了。

    最让她感到要命的是,老爹,居然是把谷子连谷草一起挑回家,在空坝子里晒了,然后用连盖打。

    噢,天啊,连现代高山最原始的收割方式都谈不上。全是手工,这谷子打下来,不死,也得脱一层皮了。

    “这丫头,去年我不也这么打的,你怎么又问起来了?”杨大年看着女儿,不缠脚也不错,这样下田帮忙,也还站得稳,不至于摔倒。富家女娇养,自家女他也心疼,但这么懂事的,想着就算帮不上忙,只要是她想下田来玩玩新鲜,这个当爹的要就迁就她了。

    “爹,下午,我们依旧去砍树吧!”杨子千盘算着,拌桶至少得有,没有柴油打谷机、没有手摇脚踩的机器,有了拌桶,至少可以手拌谷子,远远比挑回去用连盖打省时省力啊。

    “丫头,修房的事,等谷子打完再说”这孩子,修房修上瘾了,连打谷子这么重要的事都给她排到后面去了。

    “爹,你听我说嘛,今天下午砍树,晚上,你还借了张家的锯子,我们做一个工具,打谷子就容易得多。”杨子千尽量用语言去描述那个拌桶的模样,努力说服杨大年。

    “你怎么知道的?”言多必失,说的就是杨子千此时。

    不知道是被太阳晒红了,还是害怕了,杨子千的脸瞬间通红。面对老爹这副看不懂的眼光,能说会道的人,一下子哑火了。

    “爹,我听妹妹这样说,或许真的可以,要不,下午,我们就去砍树吧。您总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我们用两个晚上,应该就能做成了。”杨子林此时,成了妹妹最忠实的粉丝。妹妹的脑袋里,装着太多的东西,都是他感兴趣的。

    架不住几个孩子的请求,杨大年更想知道四丫头口中说的那个什么桶的是怎么个样子。当真顺着他们的心意砍树做大木桶了。

    “啪、啪”一连用力拍打了两下,杨大年紧握的谷把子上,真的掉下无数的谷粒,美中不足的是,有些,还往这个拌桶外面飘去了。

    “唉呀,坏了,我忘记了,这个拌桶的这边,还得用点东西遮挡一下。”正美滋滋的看着父子几人一连赶了两个晚上做出来的拌桶时,被溅飞到外面的谷子打断了她的幻想,这才想起,以前用胶布遮挡,那这会儿,能用什么遮挡。

    胶布,这会儿,估计那发明人还没出现。

    “大哥,你快回家,把我们以前睡觉用的竹篾席子拿来遮挡一下。”想起最早咯得她生疼的竹篾席子,最是适用不过。

    杨子木最是勤快,小妹妹的旗帜指到哪儿,他就打到哪儿。

    飞快的回家,在小木屋旁边,堆放的那一堆杂物里,清理出一张席子,紧紧的裹了,拿到了田里。

    “呵呵,那家人,打谷子还准备席子,这是累了的时候在田边睡觉用的?”田边土角,有人看见杨子木手上的席子,打趣道。

    “不知道啊,今天早上看杨二哥费力的扛了一个大木桶样的东西去田里,也不知道干什么用的。”王三接话到,对杨大年一家老小,他从心里,是佩服的。“虽然说以前的茅草房子垮了,不过,起早贪黑的修了一个小木屋,还这么漂亮,也只有他才有这个头脑!”

    “快看,杨家老二在干什么”相邻的田里,有人大声惊呼。

    高高的举起一把谷子,用力的在木桶上拍打几下,然后,丢掉了光光的谷草。

    “咦,这家伙,板眼多噢”有人丢了手上的千担,朝杨大年的田里走去。

    有一就有二,一时之间,附近的佃农长年,全都涌向了那块干田。

    “杨二哥,你这方法好啊!”王三跑得最快,看杨大年快速的打完了两把谷子,很是兴奋。

    “我也来试试!”也不管主人同不同意,王三一脚就跳进了田里,接过杨子林递过来的禾把子,也学了杨大年,在木桶上用力的拌了几下,看着金黄的谷粒飞进了木桶,激动不已。

    “这法子好使,我也没想到,这样省事多了。”杨大年看王三一脸的不可置信,轻快的笑道。“我只需要挑谷子回去,这些谷草,等干了再收也不迟。”

    “是啊,是啊!”王三看着手痒,又一连拌了几把,还余犹未尽。

    “杨二哥,我也来几把!”

    “杨老二,让哥子来试一下!”

    “该我了,你们都用过了,我来看看!”

    一时之间,田坎上,拌桶边,围着的大男人,都当起了活雷锋,全都要帮忙打谷子。

    就在杨子木发愣瞬间,兄妹们割下的禾把子都不多了。

    “快割!”杨子千向哥哥们递着眼色,既然这些人想试,就让他们试过够。

    “等会儿,桶里满了,我挑一挑回去多。”杨大年见始料未及蜂涌而至的人群,都争抢着要动手拌一下。他也乐得成全,连忙把拌桶腾空了,让他们去整吧。

    兄妹四人割得呼儿嗨哟的,都还供不应求,这块小小的干田里,人满为患。放眼整个李家寨子,丰收的季节,自家田里没人,却都跑到杨老二家的田里了,这些大老爷们,吃错药了不成!

    房前屋后,田边土角,姑娘媳妇老太婆,都好奇的打探,这是出了什么事?

    “听说杨老二家折腾了一个新板眼,打谷子很省力!”

    “噢,就是那个大的木桶啊”之前杨家来借锯子,知道这家人最近都在搞鼓着什么,张家媳妇想着,等晚间男人回来,让他也去看看,能得大家的青睐,要是能依样画葫芦,做几个来卖,那…。张家媳妇盘算着,心里,忍不住狂跳起来。

    “杨二哥,你看这样行不行,我帮你收谷子,等你家的打完了,我借这个工具用用可好!”不得不说,王三,是这一群人中脑袋转得最快的,第一个偿试,最后一个离开,却提出来这个请求。

    “都知道收谷子的期会就那么多,把我家的打完了,怕耽误你家的收割。”杨大年好心的提醒,谷子熟了,早点收回家,早放心。谁又知道,明天,会不会再来一场暴雨或冰雹,很可能,或如他的沙田一样颗粒无收。这风险,有点大。

    “没关系,多一个人打,速度也快,就你家这几块田,照这个速度,要不了三天就打完了”王三心下已决定,这个风险,他认了。

    既然别人上赶着来帮忙,怎么也不好意思拒绝的吧。

    杨子千却想,这王三,倒是一个灵活的。

    这李家寨子,家家各管各,三五亩地,都得折腾十天半个月。他们,怎么都没想到互帮互助呢?人多力量大,一到这儿,就成了空口号了。

    原始的自耕农现状,原来就是这样的。

    有了王三的加入,两个成年男壮力,把禾把子拌得嘣嘣响,半天功夫,收完了一块田,看得近邻田里的人目瞪口呆。

    房前屋后的空坝子里,四邻都在挥动着连盖,翻打禾把子,连盖打起的“啪啪”声像鞭炮一样,响个不停;唯有杨大年,潇洒的挑着一挑挑金灿灿的谷子晒在上面,这火热的七月,出干谷子,也就只是一两天的事。

    正如王三所料,三天时间,杨大年佃的几亩田就打完了。他乐滋滋的扛着拌桶去了自己家地里,朝那些眼红的邻居乐呵一笑,坦然接受着各种羡慕嫉妒恨的目光。

    第十九章

    “你看你家老二,就是一个白眼狼,房子垮了,没地方住了,一家老小就朝家里来了。现在有新的东西,看他就没想着你这个大哥,哪怕借给别人用,也不借给你。这胳膊肘往外拐,亏你还想着要怎么怎么看顾他。”王花儿吃晚饭时,就在杨大富耳边念叨。

    看顾,你是怎么看顾的,要吃没吃,要住没住,让别人一家人住堂屋,还看顾?杨大富冷冷的看了王花儿一眼,都说长嫂如母,但凡你有一丝顾忌,也不会逼得老二一家几天时间就搬家。

    王花儿依旧边吃边说,上好的白米干饭,都捂不住她的嘴。

    杨子美对娘口中的二叔一家没有好感;杨子强则觉得很奇怪,按说,二叔一家和自家相隔又不是很远,而且应该是最亲的,却连逢年过节都没有走动,更别提一起吃顿饭联络联络感情这些事了。

    各怀心事地过着各自的生活。

    杨大年的小木屋,却迎来了第一个客人----张木匠。

    “只知道你们要借锯子,却不想,短短的几天时间里,你硬是给搞出了这么个漂亮的小房子,真是能耐啊”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张木匠仔细看过了这个小木屋的结构,虽然说做工粗糙,但架不住能立起来遮风挡雨,正常使用。

    “听说你家做了一个大木桶,收谷子很是方便,不介意的话,我想看看”张木匠在外村做了三天工,一回到家,自家媳妇就怂恿着快来看看,指不定能挖点什么出来。

    “张大哥,那东西被王三借去了”杨大年搓着手,脸上红扑扑的,这是激动和害羞,被一个行家称赞,这在他三十六年的岁月里,这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

    “冯伯伯,让我二哥和你一起过去吧,做那东西,很多时候,都是我二哥想的主意”杨子千向身边的二哥使劲眨眼。

    “噢”张木匠惊讶的目光停留在这个年仅十岁的孩子身上,难不成,还有一个鲁班转世的神童不成。小小年纪,就有如此造化,如果加以培养,传承自己的衣钵,岂不是、、、、、、

    杨大年却没有这么多弯弯绕绕的,带了杨子林和张木匠径直往王三家走去。

    圆木桶样的东西,在行家眼里,其实也就是小事一桩,关键是,能发明发现,用于实际,这才是最重要的。

    “大年啊,这几年,我们两家虽说没什么过深的交情,但你也知道,我张木匠的为人,不是那种贪蝇头小利占便宜的人,你这个工具,我看照着样子也能做出个七八分像,你看,可否容我做几个来卖”既然自家女人说大家都羡慕有这个东西用,那就能卖得脱。

    “呵呵,说哪儿呢,你能做出来卖是你的财气,我也没什么可说的。”老实木讷的杨大年,就这样把杨子千的专利给拱手让人了。

    “这样,大年,我呢,这些年,手艺不说好,但在这方圆几十公里,也没见返过工,你家二小子,我看是个精明的,不如,就跟我串串门子,你可愿意?”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既然杨家没有提出分红的要求,况且,这孩子,一看,也是个聪明的,顺水人情,收他做了徒弟,想必,杨家也是乐意的。

    庄户人家,历来是地里刨食,能学个手艺傍身,那就是一种福气。而且,很多人家,手艺都是祖传的,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事是大家都防范的。

    这张木匠,上赶着收自家二儿子当徒弟,无疑就是天上掉下个大陷饼,砸得杨大年瞬间呆滞。

    “师傅在上,请受徒儿一拜!”果真聪明,自家老爹还在发呆的瞬间,杨大林已经深深的拜了下去,“噗通”跪下,认真磕头。

    “唉,这孩子,是个不懂事的,哪有这样拜师的,改天,找个时间,请您师傅上家里来,摆个酒,喝个拜师茶才行”杨大年看儿子磕头不止,回过神,掩饰着自己的尴尬。

    “也恭喜杨二哥,你家子林跟了张大哥,以后,一定是一个有出息的!”王三转身,真诚的恭贺着杨大年。

    “呵呵,同喜同喜”张木匠和杨大年,相视一笑,客套回答。

    听说二哥被张木匠上赶着收了徒,这是杨子千意料之中的事。其实,在这个原始的小村落,聪明人还是挺多的,诸如王三、张木匠之类的。

    “二哥,学技术不比放牛娃,这东西,要看在眼里,想在心里,动在脑里。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以后,能不能有所成就,就靠你自己了。”小小的杨子千,充当了圣母的教导角色。

    “咱家四丫头,根本就是一个姐姐!”月娘在一旁听了小女孩教育哥哥,说得头头是道,很是有理。轻声和身边的杨大年笑言。

    杨子林双脸微红,被比自己小的妹妹说教很是尴尬,不过,连妹妹都这样说了,那自己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呢。

    拥有一技之长,才是立足之本。大哥跟了爹学种地,自己,学了木匠,那么,小三子呢。看他偷学都这么用功,如果有条件,送他上学堂,说不定,自己家,也会出一个举人老爷。

    这样想着,就偷偷的看了看三弟,没想,那家伙,早在一木屋的一角睡着了,这才真是皇帝不急急太监呢。

    “知道不,张木匠做了那个叫什么拌桶的来卖,东家都买了两个!”

    “唉,我早就知道,这杨老二家的新鲜玩意儿,倒是便宜了张木匠!”

    “别说,杨老二家的二小子在跟着张木匠当学徒呢,这张木匠也是一个厚道的!”

    手艺,自古是祖传,更有甚者,传儿不传婿,这还传给一个外人,说不好,也就只是找一个打杂的而已,过经过脉的地方,还是会保守的。

    各种好奇,各种打探,各种猜测,所谓以小人之心,揣君子之腹,大抵也就是说的如此。

    “不错,不错,这样的工具,很适合耕作之用,构思巧妙,贵在合用!”李姓东家的田里,长年和月活们正在奋力的抢收谷子,夫子抽得空闲,也围着田边转了一圈,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就是啊,这杨老二家,还出了个心思巧的!”有长年挑了满满一挑谷子上了田坎,路过围观人群,小声感叹。

    夫子想那起了那个门缝里的小小黑脑袋,那,才是一个心思巧的。可惜啊,投错了胎,生不逢时,生在了穷得揭不开锅的佃农家,可惜!

    如果得遇机缘,学堂里坐着的七八个李姓子弟,加起来,也抵不过他一人的修为。

    其实,蛟龙受困的,不止是那个小孩子,自己,一样运道不济。屡次考试不中,秀才身份注定一生。如今,在李家寨子教着私塾,眼看着一个可塑之材,却无能为力,虽然饱读圣贤书,知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要他看着一个天才走向凡人,心下却也恼火。

    “听说是杨老二家的二小子想出来的,所以张木匠才上赶着收了他当徒弟!”

    夫子从不参言是非,架不住,是非在他耳朵边过。

    “难怪,张木匠才是个最聪明的!”

    “就是,这样的东西二小子都能想出来,以后,学业精了,肯定能做出其他的好东西,张木匠是师傅,这面子有了,里子也少不了他的好!”

    “呵呵,就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张木匠领进了门,以后说起杨家二小子的本事,肯定都会带一句,是张木匠的徒弟,这人啊,一辈子,图个什么,不就是图个好名声吗?”

    “就是,就是。”七嘴八舌,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是啊,人,这一辈子图个什么。

    要说衣食住行,在李家寨子当了私塾夫子,这些都不愁,当然,一辈子,也就只能窝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寨了。

    如果,如果说,他有幸,也收个得意门生,那么,未来、、、、

    夫子越想,心下越是亮堂,不知不觉中,他,踱步往村东而行。

    “夫子,您怎么在这儿?”下河里网了鱼回来的杨子森,刚走到门口,迎面就遇见了背着双手,沉思踱步的夫子。

    “噢,随便走走!”夫子窘了,真是心有所思,脚有所动。这双脚,出卖了他的心思。

    “对了,夫子,您看,我捉了好些鱼,您今晚就在我家喝鱼汤吧。”杨子森想起,暴雨前,自己就准备给他送鱼的,后来遇到那些糟心事,自己都忘记了。择日不如撞日,今天夫子都走到门口了,立马就邀请了。

    “鱼汤?”夫子走南闯北好些年,也喝过一两次,味道,记忆犹新,腥味,实在太重了。

    “嗯,我娘熬的,很好喝!”不由分说,拉着夫子就进了屋。

    夫子她是认得的,既然儿子和他有交情,要留人喝鱼汤,少不得,这当娘的,就得大显身手才行。

    月娘把鱼端到了屋外,边杀着鱼,边想,最近小木屋的人气还挺旺的,如佃户人家王三;以张木匠为首的手艺人;连以前无事不登三宝殿的王花儿那天都过来说,要借拌桶用两天;今天,又迎进了夫子,这人气,是在李家寨子落脚几年来最旺的。

    客走旺家门,小时候,就经常听奶奶这样念叨,看来,自己这个家,指不定就要旺起来了。

    这心思,要是被杨子千小朋友知道了,一定会拍着大腿惊呼“我的个老娘啊,你就是那料事如神的诸葛亮!”

    第二十章

    夫子被一家人真挚的邀请坐在了上方。

    这张桌子,还是张木匠过来喝拜师茶时,看这家人连个桌子都没有,回家连夜赶工做了送过来的。要让人知道,张木匠的徒弟家里连个桌子都没有,他的老脸往哪儿放。更主要的是,他做的拌桶,东家买了两个后,外村人家,好些谷子打完了,都找来预订明年拿货,算下来,卖了差不多十个了。沾了别人家的光,总得意思意思。

    这以后,去外村主人家做活,张木匠都把杨子林带上了。

    “夫子,您试试,这汤如何?”献宝似的,端了一碗鱼汤,双手递给了过去。

    一言一行,很有礼法,夫子暗自观察这一家人的待人接物,发现,虽说家贫,但这杨大年,这月娘,都透着庄户人家的淳朴和厚道。

    难怪,能育出此等聪慧小儿。

    “嗯,有一股鲜美清香的味道,却不似我以前在外地所食用过的腥味!”轻啜一口,夫子点头赞许。

    其实,或许只是来客的夸赞之言,本不当真。偏偏,杨子森得意非凡。

    “夫子,我娘还会清蒸,味道也是好极了,下次,我请您过来偿偿!”不得不说,这小子,有点得寸进尺了,一点儿都不知道谦虚两个字怎么写。

    面对桌上空无一菜的请客场面,杨子千心里很不得劲,这样,也太丢人了。

    其实,杨大年夫妇,外带杨子木,都是蛮尴尬的,独有这个傻小子,仗着夫子摸过他的头,借过书给他,和夫子很是熟络。

    “所谓无功不受禄,夫子这样吃你家的白食,可不太好!”夫子再偿一口汤,放下碗,笑着看向他。

    “怎么没功了,夫子对我好,教我识字,还借书给我,如今喝点汤,吃一口鱼,怎么就不好呢?”杨子森急了。

    “呵呵,我未拿你一文的束修,你也未曾进学堂,教你识字一说,未曾有!”开什么玩笑,吃住都是李家在提供,这个小儿,说教了他,要让李家知道了,恐怕不太好。

    “就是,三哥莫瞎说!”杨子千看夫子冷着的脸,也想到了一点其中的厉害关系。

    “只是,夫子,你在李家教私塾,是不分昼夜,还是只需白天授文即可?”杨子千心中一跳,想到了一点。

    “嗯,这是李氏宗塾,契约书上写明,这是长学,正月开学,冬月散学,不似家塾,不分昼夜。”言外之意,夜晚,他是自由人。

    杨子千眼睛发亮。夫子,心里,豁然开朗。

    寻寻觅觅无处得,眼下,却是得来全不费功夫。

    “不如这样,夫子呢,爱上你家的鱼汤了,也想偿偿你说的那个清蒸味道,你要有心请夫子过来,我就教授你一些东西,我们各取所需,也就互不相欠!”说出去,大不了说自己贪吃了点,却没有违背契约。

    “谢谢夫子,我三哥定不负您所望!”杨子千代替三哥脆声声的道谢。

    杨大年和月娘,都傻了似的呆在那儿。

    杨子森,干脆狠狠掐了掐自己大腿,这是有机会明正言顺的跟着夫子学东西了,腿上的( 农门家主之四姑娘 http://www.xlawen.org/kan/2810/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