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部分阅读
还多亏了你家的主意!”四下瞧瞧,转身对月娘说“听人说,李老爷打算,等这一期契约满了,要涨租子呢!”
“啊?真涨啊!”月娘吃惊。
“嗯!”罗大婶点头,脸色也很不好看“当真是饱汉不知饿汉饥,见不得穷人吃两顿饱饭,本就重了,还涨,心太黑,也不怕遭报应!”
“涨了能咋办?”月娘回首自己的四间房子,这些,都是孩子们和他爹一手一脚给搭起来的。涨了租子,也不可能拍拍屁股走人,只要还能活下去,就没有再次背井离乡的可能。
“能咋办?饿死人,逼人卖儿卖女卖身!”罗大婶恨声道“我们家的租期后年就到了,真真是想起都伤心!”
“我家今年过了,也只有三年了!”月娘想着即将上涨的租子,仿佛当头一棒,让她即将看到美好明天的五彩泡泡转眼破灭了!
“那些长年都在说,李老爷心黑,所以,干活都在偷奸耍滑的,不尽心尽力呢!”罗大婶再次低声道“知道为什么他家的麦子长得最差不?”
月娘摇头,她几乎没在寨子里走动,消息当然不灵通!
“我家那个人,偷眼看过,那长年们,田边土角,路边的小麦,丢窝时肥料就上得足,中间的,坡陡一些的地方,一把灰土丢两窝,所以,长势跟不上!”罗大婶掩嘴偷笑。
“呵呵!”月娘会心一笑。
杨子千偷偷听了,心下一愣,随即,也跟着笑了出来。
说起用工,收买人心最重要。连这一点都不会的东家,当然只有被人整的份。
看来,这李家,果真不是一个厚道的。
还有三年,佃期满了,本就收得重的租子,还得涨。
到时,自己一家人,又怎么活?
三年,三年的时间,倒是可以改变很多。
那时候,自己十二岁了,嗯,也不小了。
这三年中,填饱肚子是一件事,眼下基本解决了;节流成功,开源,还是一个未知数。
心里的小算盘拔得噼噼啪啪响,绞尽了脑汁,却穷途末路,没有半分主意!
第三十四章
这一个年,和往年一样,冷冷清清的过。
这一个年,和往年不一样,至少,田里,都种着希望!
李家寨子的佃户人家,心里,都惦记着那一亩三分地的收成!那才是真正的收成,不用交租子,光想想,睡着了都能笑醒!
“爹,娘,师傅给的钱!”和去年一样,年饭桌上,杨子木大手笔的把钱袋往桌上一放。
杨子千很礼貌的控制住自己,一看那袋子,也没多少,所以,先让老爹过目吧。
“今年这么多!”杨大年看了看钱袋,感叹道“这张木匠,倒是一个实在的!”
“多少?”几乎是同时,一家人,初了那懵懵懂懂的杨子禾小朋友,和那一脸自得的杨子木,大家都开口询问。
杨子森紧紧的把“够不够我上学堂”这句话卡在了喉咙里。
“有六十个钱呢!”杨大年又摸了一把钱袋子,心里感叹自己越来越不如儿子了。
“爹,师傅生意很好,远的不说,就打谷子前,找他去做拌桶的人家都是十几家呢?”杨子木咬着筷头,心里感叹,师傅做一个拌桶收人二十个钱,算下来,光拌桶都能挣上三百来个钱,听说,三百个钱就是三两银子。银子,那玩意儿长什么样,自己还没见过。
杨子千心里抽痛了一下,明明是自己的专利,去傻乎乎的任人发财,二哥跟着去干了一年,得了六十个钱,老爹还感恩戴德了。
“哥,那冯师傅是不是挣很多钱啊!”不是不知道,就是要点明了说,省得爹还记挂他的恩情,觉得欠人很多情一样。
“嗯,光拌桶,他就挣下不少。”杨子木会意说道。
“那也是他的财运啊!”杨大年看两孩子越说越离谱,连忙阻止道“他没收我们的拜师钱,交给你手艺,还给你钱,这就是不错了!”
不仅仅在西宋,在任何时代,师傅收徒弟,有三年为奴为仆的潜规则。前三年,你是个打杂的,什么事都得帮着师傅做,甚至可能帮师傅洗臭袜子。能这么正儿八经给徒弟零钱的人,纯粹是大熊猫-珍稀着呢。
“二哥,你学得怎么样?”既然老爹认定该他得,靠人不如靠己,一切,只有看二哥的造化了。
“呵呵,你放心!”杨子木自信的一笑,“师傅说了,照我这样下去,也是个头小,年轻,不经人信,要不然,明年都可以出师了!”
这消息,无疑为新年添了一个新的希望。
杨子千特别兴奋。二哥既然有十足的把握单操,那么,做点什么出来,自己家卖,岂不是开源了?
现代的好些东西,拿到西宋来,都能引起轰动。
且看看吧,明年过了,出师了,没人请去做工,是那些人家的损失。
话又说回来,鼓动二哥去做木匠,可不是为了他像张木匠一样走街窜户给人打打小工。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要怎么样防技术外泄,要怎么做到名利双收,这事,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得好好研究研究!做好了,自己家,也就发达了!
“四丫头,你在想什么呢,一个人都在笑?”月娘看女儿咬着筷头发笑,忍不住出声问道。
齐唰唰的,几双眼睛全都盯着她。
“别这样看着我啊,没事,没事,大家都吃菜吃饭!”杨子千回过神,招呼家人道。一双筷子伸进了桌子中间的菜碗里,结果,全家哄堂大笑。
杨子千这才发现,一家人都放下了碗筷,菜碗也空空如也,只有她,还傻傻的招呼家人吃饭吃菜!
那个窘啊!
“妹妹,你又想到什么好主意了吗?”杨子木把自家妹妹当军师用了。
这也不能怪他多想,主要是,杨子千的一言一行,都透着一股精明劲,她出的主意都很正,听妹妹的,绝对不会错!
“没啊!”丢了碗筷,杨子千茫然摇头。
“爹在说,这些钱除了去买点肉后,余下的怎么安排?”杨子森眨着眼睛,问着妹妹。他一直想知道,有没有机会上学堂。
“爹,上学堂得花多少钱?”知我者,妹妹也。杨子森在一旁听得杨子千发问,心下雀跃!
“我问过夫子,得五两银子!”杨大年一听问话,神情忽变。这对他,对这个家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学。
没希望!
双胞胎兄妹俩,心里一致下了结论。
“那这样,这些钱,总能买些鸡吧,我们养一些吧!”买小猪肯定不够,买小鸡总行吧。
“嗯,不错,能买十来只小鸡了。”早在此之前,月娘从来不会想到,自己家也会有余钱买家禽,更不会想到,有余粮来喂养。
正月里,买回十只小鸡,花掉了四十个钱后,月娘的心,五丫头和小鸡各占一半,连杨子千都有些吃味了。
不过,想着鸡生蛋,蛋孵鸡,鸡鸡蛋蛋,蛋蛋鸡鸡,总有一天,会有一个养鸡场出现,她心里倒平和了一些。
还没见着一片鸡蛋的杨子千,就在那儿做着养鸡专业户的美梦。也不想想,要是买了的这十来个小鸡,就算全养活了,三五个月生能下蛋了,万一都是母鸡呢,哪能孵出小鸡来?
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
当然,杨子千相信,自己运道不会总是这样背。
春暖花开,杨子千种下了一个养鸡场的美梦,盼望着,到了秋天,收获的季节,她能如愿收得百十来个鸡,千百个蛋。
就像她的芋子一样,一个芋母子种下去,这会儿,土里长出好大一片芋子芽了。
“妹妹,你说这春上,可以把他们挖了出去移栽了?”杨子木小心的扒拉着这个宝贝,低声问道。
“嗯,等小麦收了,这些小芽,一个一窝,可以种上几十窝,沙田大部分的地可以种它了!”杨子千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这儿还有一个虫线!”杨子木用小木棍挑起一条赫红色的蚯蚓说道。
“说明这儿的地潮湿,也肥沃,对了,这东西,可以给鸡吃!鸡会长得更好!”杨子千记得,鸡最爱的是青菜蚯蚓这些了。
“当真可以呀?那好办,以后,我挖地时带一个破碗出去,看到有就逮回家给鸡吃!”杨子木听妹妹说一就是一,绝不含糊。
杨子千笑看大哥,今年倒也窜了一些个儿,但还是没有老二高。这么听她这个妹妹的话,也不知道,以后,娶了媳妇,还会不会让自己指挥?
“你们俩,在那儿干什么呢?”杨大年从地里回来,看老大不小的大儿子带着四丫头扒泥捉虫线,忍不住责问道。
“爹,快来看!”早就想告诉爹这事了,这会儿,杨子木连忙邀功。
“看什么?”杨大年走到儿女面前,也蹲下身子,他分明看着土里冒出的一些嫩绿的小芽,也不知道,是什么野菜野草。
“爹,妹妹说,这是一种叫芋子的菜,能抗旱也不怕涝,可以种沙田里!”杨子木边小心的扒着泥土,一边一一指给老爹看“我们算了一下,小麦收了,能种下几十窝了!”
对于沙田能种什么,杨大年从来没想过。就像从来没想到,沙田也会收谷子一样。
“这菜,当真行?”侧身问女儿,这孩子,也不知道,上哪儿知道这些精灵古怪的事,不过,都没有一样有闪失。
就算有闪失,也无所谓,反正沙田本就是死马当活马医,收了是意外,没收成才是正常的。
“嗯,肯定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盯着杨大年,满脸的企求。
“行,爹的闺女说什么都是有道理的,爹听你的!”一双大手,在杨子千的头上抚摸着,幸好今天早上缠着娘精心编了羊角辫,要不然,这会儿肯定会被爹把发型改成鸡窝头!
不过,对爹无条件的信任,杨子千心里,是满满的幸福。
这个家的一切,都在悄无声息中改变着。
一切,照着杨子千的计划在进行,这,就是一个好兆头!
麦收季节,李家寨子的佃农人家,连带着李老爷,都咧开嘴呵呵笑道。虽然他家的比别家的长得差一些,但,架不住粮仓能更高一层!想着,等契约期满 ,再给那些人家加点租,这李家的家产,越来越壮大,说不定,也能走出广源镇了!
他的算盘打得响,佃农人家心里也是有数的。
“能多收一季是一季吧,到时再说,如果算下来实在不划算,大不了不佃了,也去当长年去!”罗虎做着最坏的打算。
“那这些粮食,精着点用,这两年下来,能存下一点是一点,到时,如果大家都不佃他的田,也许会缩点脚!”罗大婶也在盘算着,如果佃农都不佃李老爷的田,他总不至于舍得丢荒吧。就算他有长年,这么宽的地,不可能都种得下来,或许,出于无奈,也不敢涨了呢。
“嗯,我问过,好些人家都有这打算。”按罗虎的想法,实在不行,自己就去外村佃地,累是累了些,也好过累了没收成啊!
丰收的喜悦,被一阵阵涨租的风声给掩盖了。见面,多是叹气。
趁地还在自己手上,抓紧时间整秧田栽秧子吧。
大家都种过小麦,时间上不相上下,也没来得及下肥,所以,这次引水很顺利,水,从河沟里放了过来,一家一家的田里,蓄得满满当当的。
------题外话------
竹枝的文文明天上架,期待亲们的首订,比较肥噢!
第三十五章
“我觉得,今年河沟里的水没有往年深了一样呢?”王三边整理着自己的田,一边给上一块田里劳作的杨大年说道。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雨水就是少,要不然,一场暴雨下来,我那沙田也就只能收沙了!”杨大年暗自庆幸。
“是啊,河床边,好些年没露出的石头都冒顶了,再这样下去,明后年,可能会天干噢!”庄户人家,一怕天干,二怕雨涝,这靠天吃饭,真正是看天色过日子。
“我家的地,后年是最后一年,听说李老爷还有涨租子的打算,这当真要天干,送给我种我都不种了,种下去没收获,还欠租子,那不是脱了裤子打屁------多此一举的事吗?”罗虎计划着,心狠的东家,天干年头,看你的田租给谁。
“我比你们晚来一年,租期还多一年。不种地,能干什么?”杨大年摇头叹息。
“就是,我们这个地方穷,做点生意卖点苦力都找不到主,没有经济来源。像我老表他们,住在大河边,还可以拉拉纤,帮着船只搬运货物,不种地都能吃饱饭!”王三心里想着,是不是,不种地了,也跟着去百公里外的县城,那条大运河,应该也能养得活自己一家人吧。
纠结的各户佃农,都抓紧时间栽上了秧子。
杨大年的沙田,离路口近的地方,却空了下来,准备种上那些小芽。
“丫头,这窝距太宽了吧!”杨大年看着杨子千指挥打的窝,隔了一尺左右一个窝,稀稀落落的,忍不住皱眉问道。
说起种庄稼,在李家寨子,自己也算得上是一把好手了。无论是麦窝还是小菜窝,哪有这么宽的,种下了菜,别人都会在背后戳你背脊梁,说你不懂,笑话你连挖土的资格都没有。
“不宽,爹,这菜叶子长大了,你也见过,多宽啊,窝距间隔太近,它们连长一片叶子都长不舒展,又怎么长得好!”补地球自己不算行家,但好歹知道,这家伙的叶子是和莲藕叶一样宽大肥壮的,所以,很自信的告诉老爹,自己没有指挥错。
“就是,爹,这叶子老大了!”杨子木对妹妹的决定表示支持。
“照你们这样说,这几十个小芽都种这沙田一半宽了!”庄户人家,心疼占地宽。幸好,这沙田,本就是可有可无的,拿来做了试验,死活都不要紧。当然,如果用那些能些收成的田来种,就算是宠着这些孩子,但也有可能会拒绝的。
“是啊,明年有了收成,这半块沙田的芋子,都可以种几块田了!”杨子千想着,到时候,田里是不是都种上芋子,现在趁这地方还没有,种上芋子,光卖种子,都是一笔不错的收入,或许,三哥的学费就有着落了。
对,就是要这样干!
当下,心里美美的,干得更起劲了。
“这孩子,一个女儿身,却老喜欢在地里折腾。”杨大年看亲手在地里栽芋子的四丫头脸上绽放着笑脸,是发自真心的快乐,也不去阻挡她下地,只嘴上念叨一下。
“爹,这话你都说过好多次了。”杨子木偷偷笑爹,这可是养女不教父之过噢。娘是一个小脚,没办法下地,妹妹常常跟着他们一溜烟的跑出来,自己全当她是来玩。可是,许多时候,妹妹却能给出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丫头,好了,这最后一窝都种完了,浇了粪就回家去,这天气越来越大,小心热着了!”杨大年看日上三竿,太阳有点大了,这气侯,太不正常了。
“爹,这东西不怕水,多浇点,只要成活了就好了。”杨子千按下最后一块泥,拍了拍手上
沾的土,打道回府,去家里洗自来水去了。
“娘,三哥呢?”边洗手,边问。
“他能去哪儿,八成是跑河里捉鱼去了!”月娘想都不用想,小儿子,就是一条闻不得鱼腥味的猫,整天整天的守着那条小河。
夫子也是一只大馋猫,每次儿子捉了鱼回来,自己熬了汤,煮了泡菜鱼,只要那小子上门一喊,夫子就会背着手,乐呵呵的跨进这道门。
“都该出去找点野菜回来,太阳这么大,我都不想出门了!”这几天,想念折耳根的味道,无奈,老三除了捉鱼有兴趣外,连找野菜都不出动了。
“你不想出去就算了,你看着点五丫,我去找几把,中午当菜吃!”月娘瞧了一眼小木屋里坐着独自一人玩乐的小女儿,叮嘱杨子千,自个儿出了门。
杨子千看着娘远去的背影,不好意思的吐了吐舌头。怎么有一种自己偷懒,却指挥娘去干活的感觉呢?
“娘,娘、、、”小五丫停下玩具,四下看了看,没见着娘的影子,喃喃开口喊道。
“子禾,过来,姐姐陪你玩,娘出去找菜了!”两岁多的丫头,当然听不懂她说的那些话,只要有人陪着玩,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她都是乐意的。
一把抱过小不点,哟,还有点沉。
这丫头,天天被纯天然的鲫鱼汤滋养着,长得白白胖胖的,可比自己穿过来时强多了。杨子千甚至惦记着,是不是给她控制着点,要长成小胖墩了可就悲摧了。
“姐姐,抱抱”被人抱着,就是一种幸福。月娘可没那功夫天天抱着她玩,所以,杨子禾小朋友对这个不是很健壮的怀抱依然满意。
“来,子禾,姐姐教你读书,识字”现代,胎教是老早就开始了,杨子禾小朋友在娘肚子里时,她还没来,这会儿,早教还是有必要开展的。“跟着姐姐读,1、2、3、、、、”边说,边伸出一个、两个、三个手指头、、、、
小胖妞也学着伸手指头,但是,控制不好,要不,就全部伸出来,要不,就全部弯曲着,嘴里,也跟着念念有词。
看她笨拙的表演,杨子千觉得甚是有趣。
决定了,以后,有空闲时间,多给这个小不点做做早教,也培养一个后天的才女出来。自己聪明,是占了活了两世的原因,要是能把五丫头也培养成才女,那自己所有想法和做派,就会有一个强力助手了。
这以后,月娘发现,五丫头特别爱和四丫头玩。
“耳朵、鼻子、头发、眉毛、、、”杨子千快速念到什么,杨子禾小胖手就会在自己身上迅速找到,并一脸得意的看着姐姐发笑。
“哟,你家子禾真聪明!”快打谷子了,罗大婶跑杨家跑得更勤了,她私下里,都给月娘说了好几次了,到时,要借拌桶用用。这会儿,见小五丫快速准确的和杨子千玩着这个游戏,感叹道。
“呵呵,聪明个啥呀,四丫头没事,天天都这样教她,当然会了!”月娘笑看两个女儿,有一个聪明懂事的杨子千,她倒是真心的觉得,五丫头也会错不了哪儿去。当然,嘴上肯定不能说出来的。
“小样,看我不考倒你!”杨子千也被妹妹逗乐了,却坏水顿起。
“耳朵、鼻子、头发、眉毛、、、、”一一念到,杨子禾条件反射一一指出。“耳朵、耳朵、耳朵、、、”原本以为下一个是鼻子的杨子禾刚把手移到鼻子处,却听到是耳朵,只好又返回老地方,一连三个,都这样,索性,她捏着耳朵不打算松手了“嘴巴”却听得姐姐又换了地方,只好把小手指向嘟得老高的嘴边“头发”“眉毛”“头发”“眼睛”,姐姐完全不按常理出牌,忙不过来的杨子禾,索性“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看看,看看,这两孩子,玩着玩着,就弄哭了!”月娘朝罗大婶苦笑道。
“呵呵,小孩子嘛,都这样,不过,子千确实有趣!”刚才夸子禾聪明,这会儿,夸子千有趣,不得不说,罗大婶,也是一个会说话的妙人儿。
“来,五丫头,来娘这儿,不和你那一肚子坏水的四姐玩了!”月娘走过去,牵过胖丫的小手,撩起自己的围腰,给擦着泪花。
“月娘,子禾长得真好!”罗大婶仔细看过,月娘这一家子,最近两年,一年比一年好,瞧一家人出来的气色都不比东家差了。
“呵呵,最近一两年,饿肚子饿得少,所以就要好一些!”月娘也感叹,她有时候,都觉得是在做梦,有不漏雨的四间屋子了;屋子的角落里,堆了好些余粮;简易茅房角落边,还有十只精心喂养的鸡,这会儿,长得好的,都有三四斤重了!儿大女成|人,她也是一个快要当老人婆的人了。
“这日子,是越过越有盼头了!”罗大婶也应和着点头。
------题外话------
责编告诉竹枝,4号入v,要零时过了系统才开通。为了不影响今天的更新时间,竹枝四点起来准备上传,结果发现系统没开通。
七点上传,依旧老样。
不是竹枝骗大家,只有等上班后问问责编了。
明天入v也不错,再养一天文文吧!
第三十六章
“娘,您等一下熬油时不要熬得太狠了,我想给夫子端点肉过去!”只要不是油渣,就称得上肉。李家不管夫子的伙食,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夫子也是很少见肉荤的。中午不能请他过来吃,但可以给端过去。
“行!”月娘边切着肉片,边回答。心下想着,是不是,先把夫子那一份舀起来,自己吃的多熬一点时间也不要紧。
月娘过日子,那真的是精打细算了。
“娘,我买了一些山椒海椒,还有野葱,等会儿,我来炒一个菜!”提着自己的宝贝进屋,杨子千准备大显身手,犒劳一下家人的胃子。
“你呀,说起吃,就是一个人精。这些山货什么的,也只有你自己才整得来!”月娘表示,既然是你自己要炒的菜,随你咋整。
杨子千早把野葱叶子摘了下来,葱头她打算等晚些时候太阳下山了就拿到土角去种上。这野葱说起来和家葱也没什么两样,只是山味更重一些。多种养一些时间,就成家葱了。
野山椒,泡一半在泡菜坛子里,一半晒成干椒,两样都好保存,要吃时拿出来即可。
杨子千洗干净手,在盐菜坛子里抓了两把芋子杆杆做的盐菜出来,想了想,又抓了两把,这可是第一次正儿八经的有油有佐料的炒来吃,少了不经吃的。
将盐菜切得细细的,七八个野山椒剁碎,葱也切成葱花,等月娘的肉熬好油后,杨子千的一切准备工作也就序了。
“对了,娘,这肉和盐菜一起炒吧,省得分开做,多一道手脚!”杨子千看着碗里的油渣,征询月娘的意见。
“你爱咋折腾就咋整,娘等着吃就好。”月娘说完,将灶台这块阵地腾了出来,自己去烧火助阵。“只是,那小碗里的肉是给夫子留的,你要分开炒才行!”
杨子千暗叹老娘心细,好吧,既然娘有那心,自己就分开炒吧。
细细的盐菜,薄薄的肉片,点缀着一些更细的红红的山椒碎片,还有翠绿的葱花,这碗菜起锅时,杨子千自己都忍不住垂涎三尺。
“三哥,快给夫子端过去,晚了他就吃过饭了。”再好吃的东西,肚子里有货时,都会大打折扣的。
“咦,这菜看起来就好好吃!”杨子森端起碗,吸了两口气,闻了闻味道,高兴的朝夫子那儿跑去了。
“送过去就快点回来吃饭啊!”月娘没忘记叮嘱儿子,朝他的背影大声喊道。
“这是什么味道,火辣辣的,却又好吃得紧!”杨大年将菜送进嘴里,嚼了几下,偿到了味道,吞下问道。
“这就是买的野山椒,是辣的!”杨子千看娘挟了肉渣给小五丫:“三哥,去倒点开水给妹妹洗一下肉,要不然,她可不能吃这么辣!”野山椒的辣味,比平常的辣椒更厉害。
“哇、、、”的一声,话未落音,杨子森还没来得及起身,小五丫却哭起来了。馋嘴的小丫头,早把肉送里了嘴里,却被辣哭了!
“唉,谁让你这么等不及的。”月娘一边心疼五丫,一边又念叨“四丫头也是,明知道这么辣,还要炒菜,是存心不要我们五丫吃,是吧!”
杨子千看着桌上手忙脚乱的一家子,吐了吐舌头,表示抱歉。
自己想要吃的,想着是好的,还真没考虑到家人没吃过,是不是吃得下,两大碗的菜里,都放了山椒,早知道,就只放一碗就好了。
喂了几口水,缓过气来的五丫总算没哭了。
“嗯,好吃,我不怕辣!”杨子森边吃,嘴里边嘟隆。
“吃,子禾要吃!”眼泪还挂在脸上,小胖丫的筷子又伸进了菜碗里,无奈人小力微,老是挟不起来。
“哎哟,这孩子,还是个不怕辣的!”月娘惊呼,忙挟了一片肉,在白开水里洗清了一下,给放进了她的碗里。
小家伙,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
辣妹子,不怕辣;辣妹子,辣不怕!杨子千“噗”的一声笑了起来。
“这山椒,好是好吃,这热天吃起来倒麻烦,汗水都给辣出来了!”月娘放下碗,一脸红红的,擦了擦额头的汗开口道。
“就是,这东西,要是冬天吃倒不怕冷了!”杨子木也擦了擦汗,一张嘴,被辣得通红。
冬天吃辣椒,当然可以御寒。比如,一家子,围着吃火锅,那才叫巴适!
什么叫欲罢不能!
明知道这东西辣,却又不愿忍口。一家人,吃得那个欢啊。
饭后,杨子森献宝似的,把笔墨纸砚抱了出来,一一摆在了桌上。
这小子,是准备开笔了!
小五丫见了,三两下的就爬上了凳子,盯着那些没见过的东西看得目不转晴的。
杨子森盛了点水在砚台里,拿起墨条,学着学堂里李姓小儿的样子,轻轻的研磨着。
眼看清水变了颜色,小五丫兴趣大增。
“我要,我要!”一只小胖手就伸了过去。
“娘,你快管管妹妹,她要来捣蛋!”杨子森觉得,这会儿的小五丫一点儿都不乖。
“噢,小家伙,快别去惹你三哥。”月娘一把抱过女儿,光听老三的口气,就知道,他不是一个善类。“走,娘带你去睡午觉!”
“不睡,不睡,我要那个。”指着三哥手下变得漆黑的水,她可是亲眼见着变色的,多奇妙啊,死活不肯离开桌子。
“乖,等你长大了才能要,那是三哥写字用的,我们五丫小,现在拿筷子都还拿不住,还不能写字!”月娘耐心的哄道。“要不,我们就坐在这儿看,看三哥写字好不好?”抱着五丫,月娘坐了下来。“悄悄的,莫话说!”一边,还给小五丫打着“嘘”的手势。
她的小三子,要写字了,她的小三子,也是半个读书人了。想着夫子说的,还可以考秀才、举人、当状元,月娘心里就是一阵激动。
一家人,全都围在桌子边,或站或坐。除了杨子千正常点外,无一不是新鲜紧张的盯着杨子森。
墨汁越来越浓,杨子森放下墨条,看了一眼家里的人充满希望的眼光,心里,有着几分忐忑不安。
以前都是用树枝在地上、沙子上写字,这会儿,其实,要怎么下笔,他心里是没有底的。再说了,这东西,听爹说是很贵,要写不好,那就是糟蹋钱,多可惜啊!
咬咬牙,不显摆都显摆到这程度了,硬着头皮写吧。
把一张纸铺开,学着那些人将笔尖送到嘴边舔了舔,这是个什么意思,他也是不懂的。然后,提笔,轻轻的沾了墨汁。咦,这握笔的姿势要怎么来着?
一把抓,肯定是不行的;像拿筷子一样?摇头否定!左手挠了挠头,真的不知道要怎么握笔了。
小脸瞬间通红!
“呀,子森,墨汁掉到纸上了!”随着杨子木的一声惊呼,一滴墨汁掉在了白白的纸上,很快晕开,一小团黑色的印迹就出现了。
慌忙把毛笔放在砚台上,双手执起纸,看了看围在身边的老爹和亲娘,欲哭无泪!
这么贵重的东西,让他给报废了,怎么对得起家人啊!
“唉呀,没事,三哥,要不,你先收起来吧,等晚上,请夫子过来再教你。”杨子千知道,这家伙,还没有显摆的能力,这会儿,骑虎难下了,于是开口给他解围。
虽然说,自己也懂一点点握笔姿势,所谓半罐水响叮当,自己,还是少开腔为妙,省得再教出一个三不像的徒弟就麻烦了。
杨子森抬头,感激的看了一眼妹妹,双生子,就是能想到一块儿去。
也不理会月娘眼中微失望了,他连忙收起这些宝贝,当然,染上墨汁的那一张,等会儿再收,晾干了,也不影响其他地方的使用。
“哎哟,五丫头!”月娘一心只看着三儿子去了。等回过神,却见小五丫一双小手伸进了砚台里,五指全是墨汁,就在月娘惊呼的当口,她快速的将手送进了嘴里。
瞬间,小花猫出炉了。
脸上,嘴上,鼻子上,处处是黑黑的墨汁,听得月娘惊呼,她还看着娘亲发笑。
不得了,连牙齿,全都是黑的!
“哈哈哈,这就是古人说‘胸无点墨’要多喝墨水。小五丫,这么小,就开始喝墨水了,以后,是不是也要当一个大文豪啊!”杨子千一看那滑稽样,捧腹大笑不止。
对于四丫头说的那些话,家人都不懂,但看五丫那样,却真正是忍俊不禁,哄堂大笑。连杨子森都被逗乐了,放下自己心里的包袱,加快了收拾东西的节奏,再不收,再不收,小五丫说不定会在他的宝贝纸上印梅花了。
“笑什么呢,有什么好笑的,一家人,才吃得上点饭,就乐成这样了!”隔壁的冯老太太,正毛焦火辣的在堂屋里训媳妇孙女,被杨家的传来的笑声打扰,皱眉骂道。
冯大婶心里抽了几抽,看吧,月娘家里,多好!
几家欢乐,几家愁,生活,当真是各过各。冯大婶和宋青青,都规规矩矩的站在冯老太太面前,听她训话。
偷眼看宋青青,被折腾了这么久,早没了刚进门时的嚣张,是块顽石,都有被老太婆磨平的时候,冯大婶心里,又好受了那么一点。
“听说你买了笔墨纸砚?”晚饭后,夫子掐着时辰,背着双手,跨进了小木屋。
救星来了!
杨子森恭谨的将夫子迎进门,坐落。然后,自己再屁颠颠的把宝贝拿出来。
这一次,月娘抱了五丫,远远的站着。
杨大年带着儿女,也站得远远的看着,夫子来了,可不能再往前凑,耽误了正事,那可不行!
“这执笔,是要讲究方法的。自古至今,执笔的方法五花八门。本人学识浅,就教你五指执笔法吧。”夫子看杨子森一切准备就序,提笔道。
古人就这点好,无论什么时候,都很谦虚。杨子千比较欣赏这一点。于是,在一旁也洗耳恭听。
“这五笔执法,也是用得最广泛的。大家也易于接受。”夫子将笔摊在手心,给杨子森细细讲解着:“五指执笔法‘是用按、压、钩、顶、抵的方法把笔执稳,使手指各司其职”
边说边示范“看:大拇指按住笔杆靠身的一方,这个指头的第一节或与第二节的关节处由外往里压住笔杆。中间这个指头紧挨着第二个指头,钩住笔杆。第四个指头紧挨中指,用第一节指甲根部紧贴着笔杆顶住第二个指头、中指往里压的力。小指抵住第四个指头的内下侧,帮上一点劲。”
说完,沾了点墨汁,下笔:“这执笔的高低与松紧 ,也是有讲究的。你现在是初学,要练正楷,执笔应该低一些,使笔画稳健些。执笔高了,变化大,写楷书就不容易掌握。还有执笔的松紧问题。执得太紧,手太用劲就会颤抖且手指疼痛。执得太松,一点力也不用,笔就会掉下来。 力在笔尖,是要将力量通过执笔的手传递到笔尖上,不能停留在手臂或手指上。写字用的是巧力而不是死力。巧力来自久练 。写字如果感觉不到自己在用力,运笔自如了,也就过了执笔关了。 ”
行云流水,“杨子森”三个漂亮的字落定:“笔杆也不是一定要始终直于纸面,在书写的过程中,笔杆可以略作倾侧,但要小,一般写楷书时笔杆应经常保持这个直的状态。”
说完,将笔交给杨子森,示意他来写。
杨子森这次学乖觉了,没有先沾墨汁,而是把笔拿在手上,学着夫子刚才的样子,将笔变幻着握了几次,觉得顺手了,熟练了,又在纸上悬空比画了几下。
夫子暗暗点头,杨子森这才信心十足的沾了墨汁,在夫子刚才写字的旁边,轻轻的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一见杨子森写的字,杨子千就偷笑。
行家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
瞧瞧这两人写的字,哪怕是外行,也能一分高低的。
杨子森也羞涩不已。
“很好,不错,这字,也是要练的,多练练,就好了!”果真是做教育行业的,夫子赏识教育就做得不错。
听了他的话,不光杨子森,杨家的人,都觉得,小三子,前途光明着呢。
杨大年,家有小三子,地有芋头,心里,总算有底了。
放眼望去,李家寨子的田里,早已不是萧条这个词能形容的了。
秧子栽下去了,隔三岔五的去河里深水潭里挑水去浇灌,到抽惠,到现在谷子垂头,佃户人家都没半分喜悦。
这哪是谷穗( 农门家主之四姑娘 http://www.xlawen.org/kan/2810/ )
“啊?真涨啊!”月娘吃惊。
“嗯!”罗大婶点头,脸色也很不好看“当真是饱汉不知饿汉饥,见不得穷人吃两顿饱饭,本就重了,还涨,心太黑,也不怕遭报应!”
“涨了能咋办?”月娘回首自己的四间房子,这些,都是孩子们和他爹一手一脚给搭起来的。涨了租子,也不可能拍拍屁股走人,只要还能活下去,就没有再次背井离乡的可能。
“能咋办?饿死人,逼人卖儿卖女卖身!”罗大婶恨声道“我们家的租期后年就到了,真真是想起都伤心!”
“我家今年过了,也只有三年了!”月娘想着即将上涨的租子,仿佛当头一棒,让她即将看到美好明天的五彩泡泡转眼破灭了!
“那些长年都在说,李老爷心黑,所以,干活都在偷奸耍滑的,不尽心尽力呢!”罗大婶再次低声道“知道为什么他家的麦子长得最差不?”
月娘摇头,她几乎没在寨子里走动,消息当然不灵通!
“我家那个人,偷眼看过,那长年们,田边土角,路边的小麦,丢窝时肥料就上得足,中间的,坡陡一些的地方,一把灰土丢两窝,所以,长势跟不上!”罗大婶掩嘴偷笑。
“呵呵!”月娘会心一笑。
杨子千偷偷听了,心下一愣,随即,也跟着笑了出来。
说起用工,收买人心最重要。连这一点都不会的东家,当然只有被人整的份。
看来,这李家,果真不是一个厚道的。
还有三年,佃期满了,本就收得重的租子,还得涨。
到时,自己一家人,又怎么活?
三年,三年的时间,倒是可以改变很多。
那时候,自己十二岁了,嗯,也不小了。
这三年中,填饱肚子是一件事,眼下基本解决了;节流成功,开源,还是一个未知数。
心里的小算盘拔得噼噼啪啪响,绞尽了脑汁,却穷途末路,没有半分主意!
第三十四章
这一个年,和往年一样,冷冷清清的过。
这一个年,和往年不一样,至少,田里,都种着希望!
李家寨子的佃户人家,心里,都惦记着那一亩三分地的收成!那才是真正的收成,不用交租子,光想想,睡着了都能笑醒!
“爹,娘,师傅给的钱!”和去年一样,年饭桌上,杨子木大手笔的把钱袋往桌上一放。
杨子千很礼貌的控制住自己,一看那袋子,也没多少,所以,先让老爹过目吧。
“今年这么多!”杨大年看了看钱袋,感叹道“这张木匠,倒是一个实在的!”
“多少?”几乎是同时,一家人,初了那懵懵懂懂的杨子禾小朋友,和那一脸自得的杨子木,大家都开口询问。
杨子森紧紧的把“够不够我上学堂”这句话卡在了喉咙里。
“有六十个钱呢!”杨大年又摸了一把钱袋子,心里感叹自己越来越不如儿子了。
“爹,师傅生意很好,远的不说,就打谷子前,找他去做拌桶的人家都是十几家呢?”杨子木咬着筷头,心里感叹,师傅做一个拌桶收人二十个钱,算下来,光拌桶都能挣上三百来个钱,听说,三百个钱就是三两银子。银子,那玩意儿长什么样,自己还没见过。
杨子千心里抽痛了一下,明明是自己的专利,去傻乎乎的任人发财,二哥跟着去干了一年,得了六十个钱,老爹还感恩戴德了。
“哥,那冯师傅是不是挣很多钱啊!”不是不知道,就是要点明了说,省得爹还记挂他的恩情,觉得欠人很多情一样。
“嗯,光拌桶,他就挣下不少。”杨子木会意说道。
“那也是他的财运啊!”杨大年看两孩子越说越离谱,连忙阻止道“他没收我们的拜师钱,交给你手艺,还给你钱,这就是不错了!”
不仅仅在西宋,在任何时代,师傅收徒弟,有三年为奴为仆的潜规则。前三年,你是个打杂的,什么事都得帮着师傅做,甚至可能帮师傅洗臭袜子。能这么正儿八经给徒弟零钱的人,纯粹是大熊猫-珍稀着呢。
“二哥,你学得怎么样?”既然老爹认定该他得,靠人不如靠己,一切,只有看二哥的造化了。
“呵呵,你放心!”杨子木自信的一笑,“师傅说了,照我这样下去,也是个头小,年轻,不经人信,要不然,明年都可以出师了!”
这消息,无疑为新年添了一个新的希望。
杨子千特别兴奋。二哥既然有十足的把握单操,那么,做点什么出来,自己家卖,岂不是开源了?
现代的好些东西,拿到西宋来,都能引起轰动。
且看看吧,明年过了,出师了,没人请去做工,是那些人家的损失。
话又说回来,鼓动二哥去做木匠,可不是为了他像张木匠一样走街窜户给人打打小工。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要怎么样防技术外泄,要怎么做到名利双收,这事,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得好好研究研究!做好了,自己家,也就发达了!
“四丫头,你在想什么呢,一个人都在笑?”月娘看女儿咬着筷头发笑,忍不住出声问道。
齐唰唰的,几双眼睛全都盯着她。
“别这样看着我啊,没事,没事,大家都吃菜吃饭!”杨子千回过神,招呼家人道。一双筷子伸进了桌子中间的菜碗里,结果,全家哄堂大笑。
杨子千这才发现,一家人都放下了碗筷,菜碗也空空如也,只有她,还傻傻的招呼家人吃饭吃菜!
那个窘啊!
“妹妹,你又想到什么好主意了吗?”杨子木把自家妹妹当军师用了。
这也不能怪他多想,主要是,杨子千的一言一行,都透着一股精明劲,她出的主意都很正,听妹妹的,绝对不会错!
“没啊!”丢了碗筷,杨子千茫然摇头。
“爹在说,这些钱除了去买点肉后,余下的怎么安排?”杨子森眨着眼睛,问着妹妹。他一直想知道,有没有机会上学堂。
“爹,上学堂得花多少钱?”知我者,妹妹也。杨子森在一旁听得杨子千发问,心下雀跃!
“我问过夫子,得五两银子!”杨大年一听问话,神情忽变。这对他,对这个家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学。
没希望!
双胞胎兄妹俩,心里一致下了结论。
“那这样,这些钱,总能买些鸡吧,我们养一些吧!”买小猪肯定不够,买小鸡总行吧。
“嗯,不错,能买十来只小鸡了。”早在此之前,月娘从来不会想到,自己家也会有余钱买家禽,更不会想到,有余粮来喂养。
正月里,买回十只小鸡,花掉了四十个钱后,月娘的心,五丫头和小鸡各占一半,连杨子千都有些吃味了。
不过,想着鸡生蛋,蛋孵鸡,鸡鸡蛋蛋,蛋蛋鸡鸡,总有一天,会有一个养鸡场出现,她心里倒平和了一些。
还没见着一片鸡蛋的杨子千,就在那儿做着养鸡专业户的美梦。也不想想,要是买了的这十来个小鸡,就算全养活了,三五个月生能下蛋了,万一都是母鸡呢,哪能孵出小鸡来?
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
当然,杨子千相信,自己运道不会总是这样背。
春暖花开,杨子千种下了一个养鸡场的美梦,盼望着,到了秋天,收获的季节,她能如愿收得百十来个鸡,千百个蛋。
就像她的芋子一样,一个芋母子种下去,这会儿,土里长出好大一片芋子芽了。
“妹妹,你说这春上,可以把他们挖了出去移栽了?”杨子木小心的扒拉着这个宝贝,低声问道。
“嗯,等小麦收了,这些小芽,一个一窝,可以种上几十窝,沙田大部分的地可以种它了!”杨子千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这儿还有一个虫线!”杨子木用小木棍挑起一条赫红色的蚯蚓说道。
“说明这儿的地潮湿,也肥沃,对了,这东西,可以给鸡吃!鸡会长得更好!”杨子千记得,鸡最爱的是青菜蚯蚓这些了。
“当真可以呀?那好办,以后,我挖地时带一个破碗出去,看到有就逮回家给鸡吃!”杨子木听妹妹说一就是一,绝不含糊。
杨子千笑看大哥,今年倒也窜了一些个儿,但还是没有老二高。这么听她这个妹妹的话,也不知道,以后,娶了媳妇,还会不会让自己指挥?
“你们俩,在那儿干什么呢?”杨大年从地里回来,看老大不小的大儿子带着四丫头扒泥捉虫线,忍不住责问道。
“爹,快来看!”早就想告诉爹这事了,这会儿,杨子木连忙邀功。
“看什么?”杨大年走到儿女面前,也蹲下身子,他分明看着土里冒出的一些嫩绿的小芽,也不知道,是什么野菜野草。
“爹,妹妹说,这是一种叫芋子的菜,能抗旱也不怕涝,可以种沙田里!”杨子木边小心的扒着泥土,一边一一指给老爹看“我们算了一下,小麦收了,能种下几十窝了!”
对于沙田能种什么,杨大年从来没想过。就像从来没想到,沙田也会收谷子一样。
“这菜,当真行?”侧身问女儿,这孩子,也不知道,上哪儿知道这些精灵古怪的事,不过,都没有一样有闪失。
就算有闪失,也无所谓,反正沙田本就是死马当活马医,收了是意外,没收成才是正常的。
“嗯,肯定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盯着杨大年,满脸的企求。
“行,爹的闺女说什么都是有道理的,爹听你的!”一双大手,在杨子千的头上抚摸着,幸好今天早上缠着娘精心编了羊角辫,要不然,这会儿肯定会被爹把发型改成鸡窝头!
不过,对爹无条件的信任,杨子千心里,是满满的幸福。
这个家的一切,都在悄无声息中改变着。
一切,照着杨子千的计划在进行,这,就是一个好兆头!
麦收季节,李家寨子的佃农人家,连带着李老爷,都咧开嘴呵呵笑道。虽然他家的比别家的长得差一些,但,架不住粮仓能更高一层!想着,等契约期满 ,再给那些人家加点租,这李家的家产,越来越壮大,说不定,也能走出广源镇了!
他的算盘打得响,佃农人家心里也是有数的。
“能多收一季是一季吧,到时再说,如果算下来实在不划算,大不了不佃了,也去当长年去!”罗虎做着最坏的打算。
“那这些粮食,精着点用,这两年下来,能存下一点是一点,到时,如果大家都不佃他的田,也许会缩点脚!”罗大婶也在盘算着,如果佃农都不佃李老爷的田,他总不至于舍得丢荒吧。就算他有长年,这么宽的地,不可能都种得下来,或许,出于无奈,也不敢涨了呢。
“嗯,我问过,好些人家都有这打算。”按罗虎的想法,实在不行,自己就去外村佃地,累是累了些,也好过累了没收成啊!
丰收的喜悦,被一阵阵涨租的风声给掩盖了。见面,多是叹气。
趁地还在自己手上,抓紧时间整秧田栽秧子吧。
大家都种过小麦,时间上不相上下,也没来得及下肥,所以,这次引水很顺利,水,从河沟里放了过来,一家一家的田里,蓄得满满当当的。
------题外话------
竹枝的文文明天上架,期待亲们的首订,比较肥噢!
第三十五章
“我觉得,今年河沟里的水没有往年深了一样呢?”王三边整理着自己的田,一边给上一块田里劳作的杨大年说道。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雨水就是少,要不然,一场暴雨下来,我那沙田也就只能收沙了!”杨大年暗自庆幸。
“是啊,河床边,好些年没露出的石头都冒顶了,再这样下去,明后年,可能会天干噢!”庄户人家,一怕天干,二怕雨涝,这靠天吃饭,真正是看天色过日子。
“我家的地,后年是最后一年,听说李老爷还有涨租子的打算,这当真要天干,送给我种我都不种了,种下去没收获,还欠租子,那不是脱了裤子打屁------多此一举的事吗?”罗虎计划着,心狠的东家,天干年头,看你的田租给谁。
“我比你们晚来一年,租期还多一年。不种地,能干什么?”杨大年摇头叹息。
“就是,我们这个地方穷,做点生意卖点苦力都找不到主,没有经济来源。像我老表他们,住在大河边,还可以拉拉纤,帮着船只搬运货物,不种地都能吃饱饭!”王三心里想着,是不是,不种地了,也跟着去百公里外的县城,那条大运河,应该也能养得活自己一家人吧。
纠结的各户佃农,都抓紧时间栽上了秧子。
杨大年的沙田,离路口近的地方,却空了下来,准备种上那些小芽。
“丫头,这窝距太宽了吧!”杨大年看着杨子千指挥打的窝,隔了一尺左右一个窝,稀稀落落的,忍不住皱眉问道。
说起种庄稼,在李家寨子,自己也算得上是一把好手了。无论是麦窝还是小菜窝,哪有这么宽的,种下了菜,别人都会在背后戳你背脊梁,说你不懂,笑话你连挖土的资格都没有。
“不宽,爹,这菜叶子长大了,你也见过,多宽啊,窝距间隔太近,它们连长一片叶子都长不舒展,又怎么长得好!”补地球自己不算行家,但好歹知道,这家伙的叶子是和莲藕叶一样宽大肥壮的,所以,很自信的告诉老爹,自己没有指挥错。
“就是,爹,这叶子老大了!”杨子木对妹妹的决定表示支持。
“照你们这样说,这几十个小芽都种这沙田一半宽了!”庄户人家,心疼占地宽。幸好,这沙田,本就是可有可无的,拿来做了试验,死活都不要紧。当然,如果用那些能些收成的田来种,就算是宠着这些孩子,但也有可能会拒绝的。
“是啊,明年有了收成,这半块沙田的芋子,都可以种几块田了!”杨子千想着,到时候,田里是不是都种上芋子,现在趁这地方还没有,种上芋子,光卖种子,都是一笔不错的收入,或许,三哥的学费就有着落了。
对,就是要这样干!
当下,心里美美的,干得更起劲了。
“这孩子,一个女儿身,却老喜欢在地里折腾。”杨大年看亲手在地里栽芋子的四丫头脸上绽放着笑脸,是发自真心的快乐,也不去阻挡她下地,只嘴上念叨一下。
“爹,这话你都说过好多次了。”杨子木偷偷笑爹,这可是养女不教父之过噢。娘是一个小脚,没办法下地,妹妹常常跟着他们一溜烟的跑出来,自己全当她是来玩。可是,许多时候,妹妹却能给出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丫头,好了,这最后一窝都种完了,浇了粪就回家去,这天气越来越大,小心热着了!”杨大年看日上三竿,太阳有点大了,这气侯,太不正常了。
“爹,这东西不怕水,多浇点,只要成活了就好了。”杨子千按下最后一块泥,拍了拍手上
沾的土,打道回府,去家里洗自来水去了。
“娘,三哥呢?”边洗手,边问。
“他能去哪儿,八成是跑河里捉鱼去了!”月娘想都不用想,小儿子,就是一条闻不得鱼腥味的猫,整天整天的守着那条小河。
夫子也是一只大馋猫,每次儿子捉了鱼回来,自己熬了汤,煮了泡菜鱼,只要那小子上门一喊,夫子就会背着手,乐呵呵的跨进这道门。
“都该出去找点野菜回来,太阳这么大,我都不想出门了!”这几天,想念折耳根的味道,无奈,老三除了捉鱼有兴趣外,连找野菜都不出动了。
“你不想出去就算了,你看着点五丫,我去找几把,中午当菜吃!”月娘瞧了一眼小木屋里坐着独自一人玩乐的小女儿,叮嘱杨子千,自个儿出了门。
杨子千看着娘远去的背影,不好意思的吐了吐舌头。怎么有一种自己偷懒,却指挥娘去干活的感觉呢?
“娘,娘、、、”小五丫停下玩具,四下看了看,没见着娘的影子,喃喃开口喊道。
“子禾,过来,姐姐陪你玩,娘出去找菜了!”两岁多的丫头,当然听不懂她说的那些话,只要有人陪着玩,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她都是乐意的。
一把抱过小不点,哟,还有点沉。
这丫头,天天被纯天然的鲫鱼汤滋养着,长得白白胖胖的,可比自己穿过来时强多了。杨子千甚至惦记着,是不是给她控制着点,要长成小胖墩了可就悲摧了。
“姐姐,抱抱”被人抱着,就是一种幸福。月娘可没那功夫天天抱着她玩,所以,杨子禾小朋友对这个不是很健壮的怀抱依然满意。
“来,子禾,姐姐教你读书,识字”现代,胎教是老早就开始了,杨子禾小朋友在娘肚子里时,她还没来,这会儿,早教还是有必要开展的。“跟着姐姐读,1、2、3、、、、”边说,边伸出一个、两个、三个手指头、、、、
小胖妞也学着伸手指头,但是,控制不好,要不,就全部伸出来,要不,就全部弯曲着,嘴里,也跟着念念有词。
看她笨拙的表演,杨子千觉得甚是有趣。
决定了,以后,有空闲时间,多给这个小不点做做早教,也培养一个后天的才女出来。自己聪明,是占了活了两世的原因,要是能把五丫头也培养成才女,那自己所有想法和做派,就会有一个强力助手了。
这以后,月娘发现,五丫头特别爱和四丫头玩。
“耳朵、鼻子、头发、眉毛、、、”杨子千快速念到什么,杨子禾小胖手就会在自己身上迅速找到,并一脸得意的看着姐姐发笑。
“哟,你家子禾真聪明!”快打谷子了,罗大婶跑杨家跑得更勤了,她私下里,都给月娘说了好几次了,到时,要借拌桶用用。这会儿,见小五丫快速准确的和杨子千玩着这个游戏,感叹道。
“呵呵,聪明个啥呀,四丫头没事,天天都这样教她,当然会了!”月娘笑看两个女儿,有一个聪明懂事的杨子千,她倒是真心的觉得,五丫头也会错不了哪儿去。当然,嘴上肯定不能说出来的。
“小样,看我不考倒你!”杨子千也被妹妹逗乐了,却坏水顿起。
“耳朵、鼻子、头发、眉毛、、、、”一一念到,杨子禾条件反射一一指出。“耳朵、耳朵、耳朵、、、”原本以为下一个是鼻子的杨子禾刚把手移到鼻子处,却听到是耳朵,只好又返回老地方,一连三个,都这样,索性,她捏着耳朵不打算松手了“嘴巴”却听得姐姐又换了地方,只好把小手指向嘟得老高的嘴边“头发”“眉毛”“头发”“眼睛”,姐姐完全不按常理出牌,忙不过来的杨子禾,索性“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看看,看看,这两孩子,玩着玩着,就弄哭了!”月娘朝罗大婶苦笑道。
“呵呵,小孩子嘛,都这样,不过,子千确实有趣!”刚才夸子禾聪明,这会儿,夸子千有趣,不得不说,罗大婶,也是一个会说话的妙人儿。
“来,五丫头,来娘这儿,不和你那一肚子坏水的四姐玩了!”月娘走过去,牵过胖丫的小手,撩起自己的围腰,给擦着泪花。
“月娘,子禾长得真好!”罗大婶仔细看过,月娘这一家子,最近两年,一年比一年好,瞧一家人出来的气色都不比东家差了。
“呵呵,最近一两年,饿肚子饿得少,所以就要好一些!”月娘也感叹,她有时候,都觉得是在做梦,有不漏雨的四间屋子了;屋子的角落里,堆了好些余粮;简易茅房角落边,还有十只精心喂养的鸡,这会儿,长得好的,都有三四斤重了!儿大女成|人,她也是一个快要当老人婆的人了。
“这日子,是越过越有盼头了!”罗大婶也应和着点头。
------题外话------
责编告诉竹枝,4号入v,要零时过了系统才开通。为了不影响今天的更新时间,竹枝四点起来准备上传,结果发现系统没开通。
七点上传,依旧老样。
不是竹枝骗大家,只有等上班后问问责编了。
明天入v也不错,再养一天文文吧!
第三十六章
“娘,您等一下熬油时不要熬得太狠了,我想给夫子端点肉过去!”只要不是油渣,就称得上肉。李家不管夫子的伙食,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夫子也是很少见肉荤的。中午不能请他过来吃,但可以给端过去。
“行!”月娘边切着肉片,边回答。心下想着,是不是,先把夫子那一份舀起来,自己吃的多熬一点时间也不要紧。
月娘过日子,那真的是精打细算了。
“娘,我买了一些山椒海椒,还有野葱,等会儿,我来炒一个菜!”提着自己的宝贝进屋,杨子千准备大显身手,犒劳一下家人的胃子。
“你呀,说起吃,就是一个人精。这些山货什么的,也只有你自己才整得来!”月娘表示,既然是你自己要炒的菜,随你咋整。
杨子千早把野葱叶子摘了下来,葱头她打算等晚些时候太阳下山了就拿到土角去种上。这野葱说起来和家葱也没什么两样,只是山味更重一些。多种养一些时间,就成家葱了。
野山椒,泡一半在泡菜坛子里,一半晒成干椒,两样都好保存,要吃时拿出来即可。
杨子千洗干净手,在盐菜坛子里抓了两把芋子杆杆做的盐菜出来,想了想,又抓了两把,这可是第一次正儿八经的有油有佐料的炒来吃,少了不经吃的。
将盐菜切得细细的,七八个野山椒剁碎,葱也切成葱花,等月娘的肉熬好油后,杨子千的一切准备工作也就序了。
“对了,娘,这肉和盐菜一起炒吧,省得分开做,多一道手脚!”杨子千看着碗里的油渣,征询月娘的意见。
“你爱咋折腾就咋整,娘等着吃就好。”月娘说完,将灶台这块阵地腾了出来,自己去烧火助阵。“只是,那小碗里的肉是给夫子留的,你要分开炒才行!”
杨子千暗叹老娘心细,好吧,既然娘有那心,自己就分开炒吧。
细细的盐菜,薄薄的肉片,点缀着一些更细的红红的山椒碎片,还有翠绿的葱花,这碗菜起锅时,杨子千自己都忍不住垂涎三尺。
“三哥,快给夫子端过去,晚了他就吃过饭了。”再好吃的东西,肚子里有货时,都会大打折扣的。
“咦,这菜看起来就好好吃!”杨子森端起碗,吸了两口气,闻了闻味道,高兴的朝夫子那儿跑去了。
“送过去就快点回来吃饭啊!”月娘没忘记叮嘱儿子,朝他的背影大声喊道。
“这是什么味道,火辣辣的,却又好吃得紧!”杨大年将菜送进嘴里,嚼了几下,偿到了味道,吞下问道。
“这就是买的野山椒,是辣的!”杨子千看娘挟了肉渣给小五丫:“三哥,去倒点开水给妹妹洗一下肉,要不然,她可不能吃这么辣!”野山椒的辣味,比平常的辣椒更厉害。
“哇、、、”的一声,话未落音,杨子森还没来得及起身,小五丫却哭起来了。馋嘴的小丫头,早把肉送里了嘴里,却被辣哭了!
“唉,谁让你这么等不及的。”月娘一边心疼五丫,一边又念叨“四丫头也是,明知道这么辣,还要炒菜,是存心不要我们五丫吃,是吧!”
杨子千看着桌上手忙脚乱的一家子,吐了吐舌头,表示抱歉。
自己想要吃的,想着是好的,还真没考虑到家人没吃过,是不是吃得下,两大碗的菜里,都放了山椒,早知道,就只放一碗就好了。
喂了几口水,缓过气来的五丫总算没哭了。
“嗯,好吃,我不怕辣!”杨子森边吃,嘴里边嘟隆。
“吃,子禾要吃!”眼泪还挂在脸上,小胖丫的筷子又伸进了菜碗里,无奈人小力微,老是挟不起来。
“哎哟,这孩子,还是个不怕辣的!”月娘惊呼,忙挟了一片肉,在白开水里洗清了一下,给放进了她的碗里。
小家伙,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
辣妹子,不怕辣;辣妹子,辣不怕!杨子千“噗”的一声笑了起来。
“这山椒,好是好吃,这热天吃起来倒麻烦,汗水都给辣出来了!”月娘放下碗,一脸红红的,擦了擦额头的汗开口道。
“就是,这东西,要是冬天吃倒不怕冷了!”杨子木也擦了擦汗,一张嘴,被辣得通红。
冬天吃辣椒,当然可以御寒。比如,一家子,围着吃火锅,那才叫巴适!
什么叫欲罢不能!
明知道这东西辣,却又不愿忍口。一家人,吃得那个欢啊。
饭后,杨子森献宝似的,把笔墨纸砚抱了出来,一一摆在了桌上。
这小子,是准备开笔了!
小五丫见了,三两下的就爬上了凳子,盯着那些没见过的东西看得目不转晴的。
杨子森盛了点水在砚台里,拿起墨条,学着学堂里李姓小儿的样子,轻轻的研磨着。
眼看清水变了颜色,小五丫兴趣大增。
“我要,我要!”一只小胖手就伸了过去。
“娘,你快管管妹妹,她要来捣蛋!”杨子森觉得,这会儿的小五丫一点儿都不乖。
“噢,小家伙,快别去惹你三哥。”月娘一把抱过女儿,光听老三的口气,就知道,他不是一个善类。“走,娘带你去睡午觉!”
“不睡,不睡,我要那个。”指着三哥手下变得漆黑的水,她可是亲眼见着变色的,多奇妙啊,死活不肯离开桌子。
“乖,等你长大了才能要,那是三哥写字用的,我们五丫小,现在拿筷子都还拿不住,还不能写字!”月娘耐心的哄道。“要不,我们就坐在这儿看,看三哥写字好不好?”抱着五丫,月娘坐了下来。“悄悄的,莫话说!”一边,还给小五丫打着“嘘”的手势。
她的小三子,要写字了,她的小三子,也是半个读书人了。想着夫子说的,还可以考秀才、举人、当状元,月娘心里就是一阵激动。
一家人,全都围在桌子边,或站或坐。除了杨子千正常点外,无一不是新鲜紧张的盯着杨子森。
墨汁越来越浓,杨子森放下墨条,看了一眼家里的人充满希望的眼光,心里,有着几分忐忑不安。
以前都是用树枝在地上、沙子上写字,这会儿,其实,要怎么下笔,他心里是没有底的。再说了,这东西,听爹说是很贵,要写不好,那就是糟蹋钱,多可惜啊!
咬咬牙,不显摆都显摆到这程度了,硬着头皮写吧。
把一张纸铺开,学着那些人将笔尖送到嘴边舔了舔,这是个什么意思,他也是不懂的。然后,提笔,轻轻的沾了墨汁。咦,这握笔的姿势要怎么来着?
一把抓,肯定是不行的;像拿筷子一样?摇头否定!左手挠了挠头,真的不知道要怎么握笔了。
小脸瞬间通红!
“呀,子森,墨汁掉到纸上了!”随着杨子木的一声惊呼,一滴墨汁掉在了白白的纸上,很快晕开,一小团黑色的印迹就出现了。
慌忙把毛笔放在砚台上,双手执起纸,看了看围在身边的老爹和亲娘,欲哭无泪!
这么贵重的东西,让他给报废了,怎么对得起家人啊!
“唉呀,没事,三哥,要不,你先收起来吧,等晚上,请夫子过来再教你。”杨子千知道,这家伙,还没有显摆的能力,这会儿,骑虎难下了,于是开口给他解围。
虽然说,自己也懂一点点握笔姿势,所谓半罐水响叮当,自己,还是少开腔为妙,省得再教出一个三不像的徒弟就麻烦了。
杨子森抬头,感激的看了一眼妹妹,双生子,就是能想到一块儿去。
也不理会月娘眼中微失望了,他连忙收起这些宝贝,当然,染上墨汁的那一张,等会儿再收,晾干了,也不影响其他地方的使用。
“哎哟,五丫头!”月娘一心只看着三儿子去了。等回过神,却见小五丫一双小手伸进了砚台里,五指全是墨汁,就在月娘惊呼的当口,她快速的将手送进了嘴里。
瞬间,小花猫出炉了。
脸上,嘴上,鼻子上,处处是黑黑的墨汁,听得月娘惊呼,她还看着娘亲发笑。
不得了,连牙齿,全都是黑的!
“哈哈哈,这就是古人说‘胸无点墨’要多喝墨水。小五丫,这么小,就开始喝墨水了,以后,是不是也要当一个大文豪啊!”杨子千一看那滑稽样,捧腹大笑不止。
对于四丫头说的那些话,家人都不懂,但看五丫那样,却真正是忍俊不禁,哄堂大笑。连杨子森都被逗乐了,放下自己心里的包袱,加快了收拾东西的节奏,再不收,再不收,小五丫说不定会在他的宝贝纸上印梅花了。
“笑什么呢,有什么好笑的,一家人,才吃得上点饭,就乐成这样了!”隔壁的冯老太太,正毛焦火辣的在堂屋里训媳妇孙女,被杨家的传来的笑声打扰,皱眉骂道。
冯大婶心里抽了几抽,看吧,月娘家里,多好!
几家欢乐,几家愁,生活,当真是各过各。冯大婶和宋青青,都规规矩矩的站在冯老太太面前,听她训话。
偷眼看宋青青,被折腾了这么久,早没了刚进门时的嚣张,是块顽石,都有被老太婆磨平的时候,冯大婶心里,又好受了那么一点。
“听说你买了笔墨纸砚?”晚饭后,夫子掐着时辰,背着双手,跨进了小木屋。
救星来了!
杨子森恭谨的将夫子迎进门,坐落。然后,自己再屁颠颠的把宝贝拿出来。
这一次,月娘抱了五丫,远远的站着。
杨大年带着儿女,也站得远远的看着,夫子来了,可不能再往前凑,耽误了正事,那可不行!
“这执笔,是要讲究方法的。自古至今,执笔的方法五花八门。本人学识浅,就教你五指执笔法吧。”夫子看杨子森一切准备就序,提笔道。
古人就这点好,无论什么时候,都很谦虚。杨子千比较欣赏这一点。于是,在一旁也洗耳恭听。
“这五笔执法,也是用得最广泛的。大家也易于接受。”夫子将笔摊在手心,给杨子森细细讲解着:“五指执笔法‘是用按、压、钩、顶、抵的方法把笔执稳,使手指各司其职”
边说边示范“看:大拇指按住笔杆靠身的一方,这个指头的第一节或与第二节的关节处由外往里压住笔杆。中间这个指头紧挨着第二个指头,钩住笔杆。第四个指头紧挨中指,用第一节指甲根部紧贴着笔杆顶住第二个指头、中指往里压的力。小指抵住第四个指头的内下侧,帮上一点劲。”
说完,沾了点墨汁,下笔:“这执笔的高低与松紧 ,也是有讲究的。你现在是初学,要练正楷,执笔应该低一些,使笔画稳健些。执笔高了,变化大,写楷书就不容易掌握。还有执笔的松紧问题。执得太紧,手太用劲就会颤抖且手指疼痛。执得太松,一点力也不用,笔就会掉下来。 力在笔尖,是要将力量通过执笔的手传递到笔尖上,不能停留在手臂或手指上。写字用的是巧力而不是死力。巧力来自久练 。写字如果感觉不到自己在用力,运笔自如了,也就过了执笔关了。 ”
行云流水,“杨子森”三个漂亮的字落定:“笔杆也不是一定要始终直于纸面,在书写的过程中,笔杆可以略作倾侧,但要小,一般写楷书时笔杆应经常保持这个直的状态。”
说完,将笔交给杨子森,示意他来写。
杨子森这次学乖觉了,没有先沾墨汁,而是把笔拿在手上,学着夫子刚才的样子,将笔变幻着握了几次,觉得顺手了,熟练了,又在纸上悬空比画了几下。
夫子暗暗点头,杨子森这才信心十足的沾了墨汁,在夫子刚才写字的旁边,轻轻的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一见杨子森写的字,杨子千就偷笑。
行家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
瞧瞧这两人写的字,哪怕是外行,也能一分高低的。
杨子森也羞涩不已。
“很好,不错,这字,也是要练的,多练练,就好了!”果真是做教育行业的,夫子赏识教育就做得不错。
听了他的话,不光杨子森,杨家的人,都觉得,小三子,前途光明着呢。
杨大年,家有小三子,地有芋头,心里,总算有底了。
放眼望去,李家寨子的田里,早已不是萧条这个词能形容的了。
秧子栽下去了,隔三岔五的去河里深水潭里挑水去浇灌,到抽惠,到现在谷子垂头,佃户人家都没半分喜悦。
这哪是谷穗( 农门家主之四姑娘 http://www.xlawen.org/kan/28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