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三国卑鄙军阀 > 三国卑鄙军阀 第 29 部分阅读

第 29 部分阅读

    州的安平郡。

    安平郡东接河间郡,南接钜鹿郡,北接中山、常山郡。

    虽然,中山郡和常山郡属冀州管辖,但是,军事上归属于征北将军府管辖。

    尤其是乌桓叛乱以后,征北将军的军队在此地扎下了根。当地的郡守也是征北将军所推荐,只听从征北将军的号令,至于冀州名义上的顶头上司,命令在这里不好使。

    因为乌桓人叛乱,天子在任命刘展为幽州牧的时候,同时赋予刘展这个征北将军有权在必要时,派兵驻防幽、冀、并三州。

    所以,征北将军府派兵驻扎中山郡和常山郡,还算是正常的军事部署。不光是中山郡和常山郡,于禁不是还屯兵在渤海郡吗?

    自长城外一战,公孙瓒不敌乌桓骑兵,甩开追兵向西逃窜,投靠张温而去。公孙瓒到安平郡上任,心里免不了惴惴不安,他可是幽州的逃兵。

    刘展的官职比他大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刘展是皇亲国戚,若是奏一本上去,他的太守职位恐怕要化为泡影。

    所以,公孙瓒上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派他的堂弟公孙越,到幽州牧刘展这里拜访,并送上了昂贵的礼物。

    “州牧大人,家兄对前次兵败深感愧疚,无颜面见州牧大人。此次兄长派小弟前来,一是表示一下家兄对州牧大人的敬意,二是请求州牧大人原谅,家兄对兵败之事耿耿于怀,内心愧疚,没有完成大人交给的阻敌任务。”

    “嗯,令兄上一次的表现的确令人失望啊!即便是不敌乌桓骑兵,可也不能擅自逃离呀!回来报个信也好,是吧?这样会给整个战局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算了,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再说,谁知道乌桓人派出那么多兵。以公孙太守三千骑兵,对抗强于数倍的乌桓骑兵,失败是很正常的事情,非战之罪嘛。”

    “谢州牧大人不责之恩,越代兄长感激不尽。”

    “当然,令兄升任安平太守,本州牧也是很高兴看到,毕竟,公孙瓒曾经是幽州的一员嘛!同时,也希望公孙瓒为官一任能够造福一方,重要的是善待当地的百姓。”

    “是,大人,我回去以后,会转达州牧大人对兄长的嘱托。”

    刘展设宴款待,公孙越感激涕零。席间,不免谈起一些话题,无意中,公孙越透露出刘备客居在公孙瓒帐下。

    这也难怪,公孙瓒与刘备原本就是旧识,现在大耳贼刘备一事无成、走投无路,暂时投入公孙瓒帐下栖身,也是顺其自然的事情。这个情况和历史有区别,但也差不多,没多大出格。

    送走了公孙越,刘展与田丰、刘晔、黄忠等文武众将回到将军府继续议事。

    “子杨,元月一日起,咱们幽州要正式展开‘釜底抽薪’战略。这是我写的一段儿歌,你们看看有没有不妥之处,修改之后将之散布在中原的广大区域。”

    田丰和刘晔接过来一瞧:天崩在己巳,中原起刀锋。马前悬人头,车后载娇娘。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何处无战火,北地可安生。

    几人看罢,互相对望一下,惊得面面相观、目瞪口呆。

    天崩的意思很明确,天子刘宏要玩完。

    后面的大意,描述了中原战争的惨状,生民百遗一,虽说有些夸张,间接地说明了劫后余生,人烟稀少。

    关键是自己的主公竟然事前知道这一切即将发生,过去的经历,由不得二人不信,主公生而知之。如此说来,乱世真的要来了……

    “主公,你确信明年天子要驾崩吗?”

    刘展对田丰点点头:“是的,这段时间经过多次推演,天子的大限到了。从明年开始,大汉朝的天下要大乱了,诸位要有思想准备了。”

    “主公,难道真要发生生民百遗一的惨剧。”

    “虽说有些夸张,但是,各方相互征伐,战争打上几十年甚至百年,中原百姓能剩下多少,不用我说,各位也能想象出来,结果会是什么样的惨烈状况。”

    田丰、刘晔以及大堂内一干文武,听到刘展的肯定话语,惊得面容凄惨,唰的一下子全跪在刘展面前,声音有些哽咽:“主公,救救天下苍生吧!”

    “都起来说话吧,这次的釜底抽薪计划,不就是拯救天下苍生的第一步吗?这些年,中原百姓贫苦,土地都被富人劫夺。相信幽州这一计划实施后,会吸引大批中原人进入幽州。面对天下苍生,幽州要做的事情很多,幽州大有可为。”

    被刘展扶起来的田丰等人一听,恍然大悟,可不,将中原百姓吸引到幽州,不就是为了拯救中原百姓嘛!

    “诸位,天下初乱,枪打出头鸟,本州牧暂时不会过问中原的事情。何况咱们首先还要对付北面的鲜卑人,防止他们趁中原乱局,趁虚而入南下打劫。”

    “那么,中原乱局……”

    “还是那句话,中原初乱,局势难明,各方势力搅在一起乱成一团麻,我们很难有所作为。等我们平定了北方,无后顾之忧,幽州也积蓄了足够的能量,选择好机会及早结束战乱,最大限度地拯救天下黎民。这才是最佳方略,也是幽州今后的最佳选择。”

    众人一听,原来主公心中早有方略,心里渐渐平静下来。

    刘展又与众人聊了一会儿,大家散去各忙各的。

    送走了众人,刘展一看天时还早,干点什么事情呢?哦,回来后光忙着政务,没顾得上女王殿下了,搞不好真憋坏了。

    想想卑弥呼女王殿下的特殊爱好,乐的刘展心里直摇头。尼玛,比瘾娘的爱好还要特殊,离了皮鞭不好使。

    嗯,等有时间了,给女王设计一套服装,嗯,特殊制服,要全副武装,这样才配套嘛。

    女王殿下被安排在院子的偏僻之处,毕竟,刘展和卑弥呼二人这种怪诞的举动,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有些太出格了。有些荒诞啊,隐蔽一些还是好的。

    第一百四十三章 天崩在己巳

    感谢书友好冷的冰打赏!感谢峰少再一次打赏!非常感谢!——————中平六年伊始,中原大地到处传颂着一首童谣:“天崩在己巳,中原起刀锋。马前悬人头,车后载娇娘。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洛阳已空巷。何处无战火,北地可安身。”

    一首童谣的影响力毕竟有限,人们不可能一听童谣就会相信。但是,黄巾乱历历在目,而这首童谣的内容又有些吓人,要说一点儿影响都没有也是不可能的。

    大部分人心里有些惴惴不安,难道乱世真的来了吗?一首童谣伴随着新年,给人们心中留下一丝阴影,仅此而已。

    相对于底层的普通民众不同,毕竟还有一些有心人。尤其是洛阳的有钱人,他们发现居住在洛阳的两个大汉公主,也开始往幽州去了。

    除了几个公主,还有洛阳的杜氏、尹氏等几大富户也在幽州置办宅邸。

    是不是巧合不知道,这一些异常现象,与童谣联系在一起,似乎透露出一丝丝迹象,乱世似乎并非空||||穴来风。

    还有一则令人吃惊的消息传出来,原先在洛阳风光无限的几大产业,如:经营琼浆玉液的酒业大户、经营服装奢侈品、高档等产业,竟然变卖了产业一夜间换了主人。

    原来的主人,这几天已经开始搬家了。

    种种迹象表明,此事很不寻常,一些有心人开始密切关注周围的蛛丝马迹。

    “喂,伙计,你们这个酒业发大财了,干得好好的为什么不干了呢?”

    “哦,我们老板在幽州置办了产业,要到幽州发展。”

    “幽州啊,那是个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到那里去会发财吗?”

    “嘿嘿,这你就不懂了。我们老板置办的产业,没过半年已经升值了一半。以前的幽州是挺荒凉的,不过,那是以前的老黄历了。北戴河知道吧?以前是个没人烟的地方,现在是幽州牧的驻地,那里可繁华了,房子漂亮的没法子形容。去年一年的时间,那里的产业都涨疯了。哦,去晚了连个汤水都捞不着。”

    “呵呵,幽州再繁华,也比不过洛阳,是吧?”

    “洛阳,嘿嘿,小心血本无归啊!”

    “怎么会呢?为什么?”

    “嘿嘿,我们老板不让说。”

    尼玛,这不是吊人胃口吗?急的人家再三追问,伙计就是不说。还别说,越是这样,来人越是觉着这里面有蹊跷,看来问题不是一般的严重啊!

    三月,又一则不起眼的消息引起有心人的关注,马日禅、皇普嵩等人将家产变卖了,除了他们本人在朝为官,不能离开以外,举家迁往幽州。

    原来,早在去年,刘展就给洛阳的这几位关系不错的人去信,告诫他们,必须尽快变卖洛阳的产业,否则,将血本无归。

    刘展在幽州为他们置办了宅邸,要求他们在三月以前举家来幽州居住。

    不管怎样,这几个人毕竟是这一世,与刘展相处关系不错的人,关键时刻还是要帮一下的,至于来不来是另一回事。

    虽然刘展在信中只谈财产,没有涉及其他方面。但是,话里话外隐含着深意。再加上语气坚定,措辞强硬,与以前的刘展判若两人,大是异常。

    马日禅、皇普嵩等人不是迂腐之人,以他们对刘展的了解,却从中嗅出一点不同的味道。当初,刘展一口一个福将,说的跟真事一样,这些人精哪一个心里不是明镜一般?只是人家刘展这样说自有他的用意,不好揭穿而已。

    皇普嵩与刘展相处的最久,种种过往历历在目,深深知道,以刘展这般近乎妖孽般的人物,绝不会无的放矢,信口雌黄。

    刘展此举必有深意,为了慎重起见,几个人商量了一下,最终作出决定:先把家人安排去幽州,只留自己在洛阳。他们都是为官之人,不可能因为刘展的一句话,挂冠而去,家人才是他们的顾忌所在。

    这一消息极大触及了那些有心人,终于有人坐不住了,开始变卖洛阳的家产,准备举家迁往幽州。

    当然,这些人毕竟是极少数,洛阳是大汉的都城,哪里也比不上洛阳的优势。所以,大部分的人还在观望,多数的人不会因为几句童谣,就真以为天下大乱了。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人流开始向幽州流动,尽管很少。

    与之相反的是,更多的人对此嗤之以鼻。就说童谣吧,天崩在己巳,尼玛,简直是一拍胡言!天子才三十多岁,怎么可能呢?

    这一幕不仅发生在洛阳,其他一些大城市也有类似的举动。刘展在各大城市都有产业,年底前已经开始收缩,大量的变卖产业,每个城市只留下很小的一个店铺。

    这些年,刘展在幽州大搞基本建设,囤积了海量的房产和土地。新建的宅邸主要集中在北戴河这个新城,原来的无人区,现在已经建设了大批的房屋,大片的地方被围着,看似像没有竣工房子,其实,稍加处理即可完工。

    长城以西的其他几个城市,主要是以没收乌桓人的旧产业为主,这些房屋略一修整,就是崭新的房屋。

    人分三六等,有钱的人可以到北戴河购买豪华的产业。钱少的人可以在其他城市购买旧房,各个层次都要兼顾到的。

    至于那些没有钱的流民,幽州早已经做好了布置。这些穷人将被安排在长城以东的辽西和辽东,他们将获得无偿的土地分配。五亩地以下的免租,五亩地以上的人家,按照土地的多少,按照梯次交纳地租。土地越多,交纳的地租越多。

    按照刘展的说法,这是一次土地革命,一种非常温和的土地革命。经过乌桓叛乱以后,幽州已经很少有大片土地集中的士族。

    至于那些小士族,在这场潜移默化的土地革命中,不得不接受现实。这是一种趋势,一种无法抗拒的大趋势。

    进入三月份,中原的人流开始涌动。这些中原人,主要是那些没有土地,生活艰难的穷人。

    东汉末年,土地兼并凶猛,不断的向士族手中集中,造成了大批无地的流民。与其在中原活不下去,还不如另寻出路。

    不得不说,当初,刘展安排的一些黄巾余孽,在这个时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些人穿梭在穷乡僻野,广泛散布幽州的土地政策,再加上现在的一些流言,使人们产生一些对未来可能发生战乱的恐惧。

    流民开始涌动,数量不大,影响却是深远的。

    “你们这是到哪里去呀?”

    “到辽东去。”

    “辽东啊,那里可够远的,好像很荒凉、很贫瘠吧?”

    “再荒凉、再贫瘠,也比在这里饿死强吧?更何况,到了那里有土地耕种,有了粮食就不会饿死。”

    人流走到一处,影响着一处的人们,总有一些人加入其中,流民在行进中不断的扩大,向北滚滚流动……

    第一百四十四章 天子亡

    感谢书友好冷的冰,感谢书友峰少,谢谢打赏!——————中平六年,夏四月,天子刘宏病重,急召大将军何进入宫,商议后事。

    何进出身屠家,因妹妹入宫为贵人,生皇子刘辩,逐立为皇后,何进由是获得权柄。

    刘宏后来宠幸王美人,生皇子刘协。

    何皇后妒忌,鸠杀王美人。皇子刘协养于董太**中,董太后,天子刘宏之母。

    董太后劝刘宏立皇子刘协为太子,刘宏亦偏爱刘协。

    中常侍蹇硕奏:“若要立皇子刘协为太子,必先诛灭何进,以绝后患。”

    天子刘宏也觉着此话有道理,宣何进入宫。

    接天子宣召,何进入宫。

    何进刚走到宫门处,却被司马潘拦住:“不可入宫,蹇硕欲谋杀你。”

    何进大惊,急忙回归,召集诸大臣,欲尽诛宦官。

    座上一人挺身出:“宦官之势,起自冲、质之时,朝廷滋蔓极广,安能尽诛?若有泄密,必有灭族之祸。要慎重!”

    何进一看,原来是典军校尉曹操。何进叱道:“你这小辈,哪里知道朝廷大事!”

    何进正在犹豫之时,潘隐来了,说:“天子已崩。今天,蹇硕与十常侍商议,秘不发丧,矫诏宣何国舅入宫,欲绝后患,册立皇子刘协为帝。”

    这里还没有说完,使命至,宣何进速入宫,以定大事。

    曹操说道:“今日之计,先宜正君位,然后再对付贼人。”

    何进与宦官争权夺利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心里自然知道什么最重要。心想,等册立新君,杀这些宦官如草芥。

    于是,何进喝道:“谁敢与我正君讨贼?”

    有一人挺身而出:“愿借精兵五千,斩关入内,册立新君,尽诛阉竖,扫清朝廷,以定天下!”

    何进一看,是司徒袁逢之子,袁隗之侄,司隶校尉袁绍,袁本初。

    何进大喜,令其率领御林军五千,何进带领何颙、荀攸、郑泰等大臣三十余员,相继而入,在灵帝柩前,扶立太子刘辩即皇帝位。

    百官呼拜已毕,袁绍入宫收蹇硕。蹇硕慌忙逃入御花园躲藏,却被中常侍郭胜所杀。蹇硕所领禁军尽数投顺。

    袁绍对何进说:“中官结党,今日可乘胜尽诛之。”

    张让等得知后,知道事情急迫,慌忙求告何后:“开始设谋陷害大将军者,只有蹇硕一人,与我们没有干系。今大将军听信袁绍之言,欲尽诛臣等,乞娘娘怜悯!”

    “你们别害怕,一切有我。”

    何后传何进入宫,密嘱道:“我们出生寒微,非张让等,焉能享此富贵?今蹇硕不忍,即以伏诛,你就不要听信他人,还要将宦官全部杀尽吗?”

    何进听罢,出来告诉众官:“蹇硕设谋害我,可诛灭其族。其余就不必妄加残害。”

    袁绍不甘心:“若不斩草除根,必为丧身之本。”

    “我意已决,你不必多言。”

    何进没有听从众人的劝说,众官皆退。

    大汉天子刘宏驾崩了。消息传出,震惊了整个洛阳,震惊了整个中原。

    不是因为汉天子刘宏的死而震惊,是因为童谣的第一句话“天崩在己巳”被证实了,那么,在今后的岁月里,童谣中其他的内容是不是也将会一一实现呢?

    人们不得不对这首童谣重视起来,默默地吟诵着童谣的每一句,一丝寒意由然而起,乱世真的要来了吗?

    每一个人的心思不一样,各有各的算计。怎么想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实。

    一夜间,洛阳涌现出若干变卖产业的人家,问题是只有卖家,没有买家,洛阳产业暴跌,无人问津。

    聪明人知道麻烦终于要来了,赶紧把房子出手,携家跑路。可谁又是傻子呢?你明白,难道别人不明白吗?又有谁会傻不啦叽接盘呢?

    已经卖掉产业的人,庆幸不已,再晚一步可就惨了。

    那些先前想卖掉产业,却有些犹豫的人,现在后悔不迭。现在倒是下了决心,可是,手中的产业卖给谁呀?

    没有接盘的人,自己的产业卖不出去,问题是,按照童谣的含义,洛阳又不是个安全的地方。

    消息已经证实了,天子驾崩。洛阳城内一些做事果断的人,或者把命看得比较重的几个大户,留下看院子的人,举家向幽州而去。

    这些人的举动,进一步影响着其他的人,一场东进的迁移拉开了序幕。

    乐陵是刘展的封地,与青州的乐安交界。去年,刘展派遣了大批奴隶,利用黄河枯水期架起了一条连接青州的桥梁。

    四月下旬,这座桥上迎来了第一批前往幽州的流民。

    流民为什么会选择这条道路进入幽州,这里面要是没有文章才怪。很显然,刘展留在中原的那些黄巾余孽,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

    流民跨过大桥,进入乐陵一侧,迎接他们的是一排排粥棚。

    乐陵这里的工作人员将这些流民有序的分流,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人先喝一碗稀粥,滋润一下肠胃,然后再穿过粥棚区,紧接着被工作人员引领到登记造册的区域。

    流民只要进入这个区域,算是安全了。有管饭的地方,肯定饿不着,也有睡觉的地方。

    这些流民来到这里以后,经过分流、组合,划分不同的目的地,有组织、有计划地将人流被输送到关外。

    幽州一直实行户籍管制,任何人进入幽州,没有户籍寸步难行。不要小瞧这个制度,尤其是战争时期,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管理制度。

    每一个家庭的成员,当地的官府一清二楚。应该分配多少土地,应该纳多少税,有几个适合当兵的,全在官府的掌控之下。

    如果有事情要到远方出行,就需要开具有当地官府印章的路引,否则,到了另一个地方抓你没商量。

    证明不了自己的身份,说什么也没用,一切都白搭,先关进牢房里蹲着再说。

    所以,幽州要想隐藏一件事情,比其他地方要容易的多。外来的人要想进入幽州刺探情报,呵呵,困难重重。

    户籍管制是一项很庞大、繁琐的事情。刘展这家伙只会发号施令,一句话下面的人忙翻了天。

    好在有田丰、刘晔等干才,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使幽州的制度走上常规化。

    ;

    第一百四十五章 郭嘉

    感谢书友好冷的冰,感谢书友峰少,谢谢打赏!————————流民中有一个人的怪异举动,引起了幽州工作人员的注意,这人从表面一看,就不像是流民的样子,倒像是个读书人。

    此人也不急于前去喝粥,一双眼四处观望,似乎对这里的一切非常感兴趣。

    “这位先生,路途遥远走到这里难道不饿吗?若是太饿了就去喝完粥。哦,看你的样子不像是流民呀。”

    “恩,我看到每个人只给一碗粥喝,这点汤水哪能吃饱了?”

    “这位先生有所不知,这是上面专门关照的。一个人如果太饿了,一定不能吃得太饱,那样会伤身体的。这些流民大多数几天没吃饱,不是不给他们吃饭,而是先滋润一下肠胃,过一段时间才可以吃饭。”

    “哦,还有这样的说法?”

    “呵呵,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假如一个人三天没吃饭,见到饭肯定狼吞虎咽,饭是吃饱了,轻则伤身,重则一命呜呼。既然这些流民来到这里,我们就要为他们的身体负责。”

    “这么说,你们这里的官员很关心百姓的疾苦,是个好官啊!”

    “那是当然,只要进入这里的人,人人都要有饭吃。从这里向北,一直到幽州的最北面、最东面都是这样的。这些流民来了以后,每个人都会分给土地,至少保证有饭吃。”

    这位也是有心人,不断的打听各种情况,拐弯抹角的听到许多信息,越听越心惊。

    也不怪此人惊讶,这个时代能做到如此地步的地方官,已经很不错了,与整个大汉朝的糜烂对比,非常突兀。

    “你们这里不属于幽州管辖吧?乐陵应该属于冀州管辖。”

    “介个……怎么觉着有些不对劲,你是流民吗?总爱打听些事情。”

    “介个……呵呵,只是顺便聊聊,绝没有恶意的。”

    “这可不行,现在是非常时期,你这个人非常可疑,请你跟我来一下吧。”

    此人一看,坏了,露馅了走不了,心一横,干脆下了决心。

    “慢着,在下郭嘉,与你们幽州的田丰田元浩认识,一问便知。”

    好嘛,一开口直接抬出个大人物,眼前的这位一愣,有些不相信地看了郭嘉一眼。

    “真的认识田大人吗?”

    “千真万确,去年我来过幽州,还与田大人在一起相处了好几天。”

    “既然这样,还请先生等一下,我要落实一下的。”

    ……

    好奇心让郭嘉再一次将目光聚焦在幽州,毕竟像郭嘉这种人,不同于平常百姓,对形势异常敏感。

    童谣唱出了一个乱世就要到来,流民开始涌动。

    中原流民涌动,离开中原避祸不奇怪,奇怪的是,为什么流民不向其他方向流动,而只向幽州方向流动。

    其实,上一次郭嘉与田丰谈得很融洽,田丰想留住郭嘉,郭嘉本人心里也有这个意向。

    只是田丰在无意中透露出郭嘉的寿命不长,让郭嘉心里不爽,毕竟,现在的郭嘉是个年轻人。

    还好郭嘉没有当场翻脸,只是婉言谢绝,飘然而去。

    上一次因为刘展出征在外,没有见到郭嘉,这一次郭嘉的到来,刘展亲自出面接待。

    “郭嘉见过州牧大人。”

    “欢迎奉孝来幽州,上一次听说先生来过,像先生这样的大才却是无缘相见,甚是遗憾啊!”

    “不敢,大人如此说,让郭嘉无地自容。”

    “呵呵,先生客气。”

    “郭嘉心中惭愧,大人直呼其名就是。大人,嘉心中有几个疑问,不知可问否?”

    “但说无妨,奉孝不必客气。”

    “与中原相比,幽州是个苦寒之地。现在中原的流民开始向幽州流动,如果流民涌入的太多,幽州能容纳这些中原流民吗?幽州本来产粮就不多,拿什么养活这么多的人?上一次我来到幽州,只在关内逗留了一些时日,田元浩没让我进入关外,难道关外另有乾坤?”

    “呵呵,上一次你若是留在幽州,元皓一定会告诉你实情的。这不怪元皓,这个命令是我下达的,关外只进不出。不过,今天既然奉孝又来了,不管你留不留下来,我都可以告诉你。”

    “啊,原来内里真有隐情呀!”

    “奉孝啊,其实,在黄巾乱的时候,我心里就有一种强烈的预感,大汉朝的乱世到了,天下要大乱了。”

    刘展此话一出,郭嘉听到后,撇撇嘴,心想:这位也太能扯了吧,黄巾乱的时候,就预料到天下大乱啊!哪个朝代没有叛乱呢?我也是最近才感到有些不妙而已。

    郭嘉想要开口反驳,却又忍了下来,先听听他如何圆谎吧。

    “天下大乱,受害最大的莫过于天下苍生。大汉十三洲兵锋四起,相互征伐,若是短时间结束还好,若是长期混乱,十年、数十年、甚至是近百年,想想到了那个时候,天下的黎民还剩下多少?不要说百年,就算是五十年,中原四战之地还能剩下多少人?虽然说这种事情不一定发生,有备无患也是要做的。以奉孝的大才,别告诉我,你没有觉着到异常。”

    “呵呵,实不相瞒,我也是最近才觉着有些异常。”

    “哈哈,要是没有察觉,你们这些人也不会出来走动的,是吧?”

    刘展如此说,郭嘉也只有干笑几声,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道:“一旦战乱起,中原流民何止千万,幽州拿什么来养活啊?”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件事情,我为什么千方百计的选择幽州,最主要的还是考虑到幽州北面的安全。中原乱战,当各方打的疲惫之时,万一北方铁骑南下,试问谁能抵挡?”

    卧槽,这个问题郭嘉确实没有思考过。刘展这家伙也是欺负郭嘉不知道后世会发生什么,吓唬人呗!

    “所以,我要在幽州先解决北方异族问题,为大汉民族挡住北方的威胁。记得当初乌桓叛乱的事情吧?幽州利用乌桓族叛乱为理由,借题发挥大举出兵,已经基本上消灭了东方的各个异族,幽州已经是汉人的天下,辽阔的土地,足以容纳千万流民。”

    此话一出,惊得郭嘉张大的嘴巴能放下一个鸡蛋。窝草,这样大的消息竟然一无所知,怪不得长城关外不让人进去,原来如此。

    这究竟是什么人啊,如此雄才大略,郭嘉心中掀起惊涛骇浪!如此明主,此时不拜更待何时?

    心中拿定主意,起身走到刘展面前深施一礼:“郭嘉惭愧,以前竟然不识明主。主公在上,请受郭嘉一拜。”

    “呵呵,有奉孝这般大才相助,此为幽州万民之福!”

    二人执手相视一笑……

    第一百四十六章 谁是主宰者

    感谢书友好冷的冰,感谢书友峰少,谢谢打赏!——————大汉朝的乱世就要来临了,刘展也要开始提前布局。

    五月,刘展召集众手下齐聚北戴河,调整幽州的军事安排。除了高览、太史慈、徐盛三人在前线统兵除外,其他的文官武将几乎全倒了北戴河。

    刘展搞出这样大的动静,一干文武一猜就知道肯定有大事情发生。最兴奋的莫过于武将,难道要对鲜卑人发起攻击吗?想到此,众武将纷纷擦拳磨掌跃跃欲试。

    大堂内三人一组,五人一堆,正在乱哄哄的议论着,却见黑铁塔般身躯的典韦走进来。众人一瞧,嘿,主公要进来了,赶紧各归其位。

    果然,典韦刚在旁边站好,刘展和身后的两个书童走进来,大堂内立即变得安静起来,等待刘展就座。

    “诸位都听说了吧,天子已经驾崩了。”

    堂下的人有知道的,也有不知道的,表情各异,有些人吃惊不小,有些人则处惊不乱。负责情报的刘晔跨前一步,对刘展拱手施礼:“主公,刚刚从洛阳方面传来的消息,获悉当今天子驾崩了。”

    堂下的众文武多少知道一点,今后大汉的形势肯定要发生些变化,具体如何变化不知道,可是,咱有一个料事如神的主公啊,所以,堂下一片安静,静等刘展的下文。

    “诸位,可能有人以为天子驾崩,皇子继位,天下复归平静。如果是这样想,肯定是大错特错了。今日不同以往,皇子会继位。但是,从今年开始,大汉朝将陷入混乱之中。随着整个政局的持续混乱,大汉朝甚至会分崩离析。”

    “啊”,堂下的人被刘展一句话惊得全变了颜色,张大着嘴巴不知说什么好,如此严重,有这么夸张吗?

    “或许你们认为我说的有些耸人听闻、夸张,不,一点也不夸张。下面我就说说我的一些看法,分析的准不准,咱们拭目以待。”

    尼玛,这家伙够无耻的,原本就知道的结果,变成了自己的分析,咳咳,脸皮够厚。

    “天子有两个皇子,一个是何后所生的刘辩,另一个是王美人所生的刘协,寄养在董太后身边。天子本意倾向于刘协为太子,这些事情十常侍都知道,所以,十常侍肯定会力推刘协为太子。刘辩的舅舅是何进何大将军,为了自己的利益,他肯定要立刘辩为太子。所以,十常侍与何进的斗争不可避免。估计就在此时,这种斗争早已经开始了。”

    堂下的众文武一听,有道理啊!别说是文官,就连武官一听这话,也觉着这两边肯定为了太子之位,大打出手的。

    “宫廷斗争向来刀光剑影,残酷无比,各方无不用其极。各位肯定有人认为,何进大将军手握兵权,一定会取得胜利吧?”

    堂下许多文武纷纷点头,都认为这是显而易见的。

    “你如果这样认为的话,那又是大错特错了。表面上,何进手握大权,他一定是胜利的一方。事情没有这样简单的,尤其是宫廷斗争。

    何进这个人我见过,不客气的说,那就是一个草包。天子在,何后在,天下太平,他若安分守己或许会平安无事。现在嘛,嘿嘿,死期将至!”

    刘展的这一观点一下子打懵了许多人,哦,何进要倒霉啊,那么,十常侍一定是胜利的一方了。

    “一切源于权力和欲望,权力是个好东西,问题是必须与自己的能力相匹配,不得位的权力就是**。

    每个人都有欲望,不被遏制的贪婪就是取死之道。

    比如,在座的将领带兵,那是因为有这个能力。若是一个小兵没什么本事,非要争当这个带兵的位置,两军对阵,敌人肯定要对这个带兵的将领最关注,没有足够的本领岂不是找死吗?

    又或是一个没有谋略的武将,要和田元浩这样的人斗智,同样也是找不自在。

    所以,取位很重要,坐在适合自己能力的位置上最重要。还有一个不可抗拒的命运,命里没有,非要争,那是想早点儿去投胎。”

    刘展说了一通,田丰等人,包括刚参加幽州的郭嘉也听了纷纷点头,很认可主公的观点。

    可是,有些人并不关心这些,既然何进必败,那就是十常侍这一方会取胜了。可这位不说结果,尽说些不着边际的话。

    许褚有些不耐,出列一抱拳:“主公,既然何进是无能之辈,他失败了,也就是说十常侍一方会胜利,是吧?”

    “错,错了,十常侍一方也是失败者。一个借着皇帝之威耀武扬威,现在,皇帝这座靠山没有了,他们手里还有什么优势,你说他们还有希望吗?”

    “啊,怎么会是这样,双方都成为失败者?”

    “呵呵,没什么奇怪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嘛!双方相斗,各施手段,免不了私下里求助第三方势力,最后得利的肯定是第三方势力。”

    陈宫出列问道:“主公,你认为谁有可能是第三方呢?”

    “呵呵,这第三方肯定不止一家。现在整个大汉朝掌握兵马最多的也就那么几家。

    大汉守边的兵马最强悍,除了幽州之外,还有并州的丁原、凉州的董卓。

    他们的内心怎么想,别人不知道,但是,表面上肯定打着正义的旗号。这一段形势最为复杂,可以说忠奸难辨。

    至于最后的得利者,据我估计,大概是西面的那个董胖子,他手里大概至少有十万多兵马吧。”

    在座的诸位对董胖子多少知道一些,也仅限于闻其名而已。

    田丰对后期的形势变化有些关切,追问道:“主公,这个董刺史是何种人品,他若取胜,今后会如何作为呢?”

    “呵呵,董刺史,豺狼之辈,大汉朝廷控制在他手中,其结果不言自明。”

    刘展这一说,急坏了蔡邕:“既然董胖子不是个好东西,咱们幽州是不是有所作为呢?大汉朝不能毁在这种人的手里。”

    听了老丈人的话,刘展摇摇头,蔡伯喈太理想化了。

    ;

    第一百四十七章 干自己的事情

    感谢书友好冷的冰,连续打赏五十五次,非常感谢!——————听了老丈人的话,刘展摇摇头,蔡伯喈太理想化了,怪不的当初惨死在王允手底下。

    到底是纯粹文人,不知道政治的险恶与卑鄙,只能继续开导一番。

    “刚才我说了,现在是忠奸难辨之时,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打着维护大汉朝廷的旗号。

    对于董卓其人,我也只是从其以往的所为中发现其人品。

    当初,刘备和张飞救了董卓一命,结果怎样,见这两个人没什么官职地位,直接给轰了出去。

    救命之恩尚且如此,何况其它。毫无疑问,董卓一定是豺狼之辈。而且,据我所知,凉州有兵马近二十万。凉州的骑兵也是不可小瞧的,一旦董卓进京,就可能( 三国卑鄙军阀 http://www.xlawen.org/kan/3063/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