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仙侠修真 > 孙悟空的新传说 > 孙悟空的新传说 第 6 部分阅读

第 6 部分阅读

    记,猛一掉头,去矣。

    就在石猴拔脚欲去之际,姜子牙火速赶到。石猴见之,叩地而拜,祈求他说,妹被困在弹丸之地,不能自由,实在可怜,你就出个救她出来的良策,我石猴粉身碎骨无可畏惧。

    姜子牙能有什么办法?他将石猴扶起,一边安慰一边强调,一定要先修成正果,现在确实救不出妹妹。

    无论姜子牙说啥,石猴已听不进去,只见他再看一眼大树,忘记菩提师傅的警告,身子一跃,找法净去矣。

    姜子牙见石猴执拗,对着他的背影大声说:“切莫前往,否则吃亏。”任他怎样阻拦,石猴绝对不会听的,而今已经无影无踪。

    这真是:

    为救妹一腔热血,

    寻法净仇恨满腹,

    后果难测虽难料,

    定要杀个狼藉残。

    姜子牙望着石猴远去的背影,手里攥出一把“滚烫”的汗珠。

    所谓汗珠滚烫,乃是姜子牙对石猴前往金山的担心。

    小青听了姜子牙之话,十分担心哥哥的安全,于是急忙问他:“我哥前去吃亏,你怎么不阻拦啊!”

    姜子牙没有吭声,因为他知道,凭石猴的任性,谁也拦不住的。

    小青无奈,反语激将:“都说你神通光大,不过如此!”

    姜子牙心知肚明,小青这话之意。他是在镇妖一结束就连忙赶来规劝石猴,可惜他没能听进去。不由得感叹一声,回峨眉而去。

    小青见不凑效,大声叫着哥哥。她是多么担心恶作剧的重演啊。这正是:

    哥救妹生死度外,

    妹忧哥吉凶难卜,

    兄妹心心心紧扣,

    一脉承悠悠幽冥。

    这真是:寻妹泪漪漪,遇妹泪漪漪,不能救妹泪漪漪,寻找仇人泪漪漪。

    石猴怎么去找法净?能否找到法净?会不会真的吃亏?请继续向下观看。

    第十八章初战告捷

    在石猴寻妹时曾经说到,石猴与小青的泪水相触时发出微弱的光亮,这是所含同一灵石石性之气相互贯通的原因,无须细作考究。wWw.只是,白蛇在离开峨眉山时,姜子牙曾经对她说过,若法净再次出现时,切莫交战,速去峨眉。而白蛇叫小青离开时却一字不提,是何因?不妨此处做一交代。其实,白蛇根据姜子牙说话的道理已经明白,最好莫在法净面前提及他,这其中一定有原因,很有可能是一时不能收降于他,同时也在担忧着,一旦法净知道姜子牙知道她和小青的存在而不理不睬时,怕他去峨眉捣蛋,有误镇妖甚至妖魔复出而祸乱天下。因此,叫小青快走,肯定是在暗示她前往峨眉。而小青之前已经听说,况且也很有灵性,这便是不言而喻之因。

    可是,法净从森林离开时,曾说要与姜子牙一决高低,是怎么回事?这是他勃勃野心罢了。至于这个棘手问题,即使法净没有口出狂言,姜子牙也定会想到的。关于诸类问题,乃是后话,此处不论。所说者,是石猴寻找法净一事。

    一旦石猴决定的事儿,谁也阻挡不住,这不,他腾云离开森林直向金山寺奔去。正在奔波寻找时却停了下来,原来不知金山寺在什么地方。不由开始犯难,心里暗暗思量:若回峨眉山问询姜子牙,他定不会叫我现在去找法净,不如返回森林再问妹妹,让她仔细想想,对,就在样决定。正欲返身,又觉不妥,唯恐救妹时间被耽。几经思量,决定兀自去找,或许还能提前找到法净,早日救出妹来。于是,石猴再次腾空,开始寻找。且看去:

    空中端详细察看,

    不知金山在何方,

    急得他,

    用手挠痒痒。

    无奈左顾却发现,

    山连山,起起伏伏,

    顿疑法净定在那儿,

    速去一观空空然;

    再回原处右瞭瞭,

    红柱闪闪挂山间,

    断定法净在那边,

    悄然飞去把他骟。

    待近细细看,

    原是一庙山腰缠,

    观音塑像尊庙中,

    百姓香烛袅袅烟。

    该咋办?

    石猴一时注意乱,

    又于空中下俯瞰,

    一注汪洋跃眼帘。

    急忙落地细思量,

    忽听话声入耳旁,

    忙变人身站岸边,

    经问才知是西湖。

    石猴拍手又雀跃,

    知道西湖金山隔不远,

    又问金山路咋赶,

    行人与他指点点。

    石猴喜上眉梢,火速向金山赶去。毕竟对去往金山的路径不熟悉,因而在一山脚下落脚,踌躇犹豫着。

    石猴知道法海应在附近,所以他不动声响地详查细看。

    他看到,脚底下碎石铺设,虽显单调,却也平整,更显清雅。再抬头看去,湖水荡漾,微风轻轻掠过,湖面水纹**;那温暖的阳光,软绵绵地洒向水面,经水面映射,银光闪耀,偶尔鱼跃鲸跳。再望山坡,嫩草茵茵,枝叶摇曳,股股芳香飘飘然,直刺心扉。

    好一个风光胜地,简直是世外桃源。

    虽然,这儿风景丽人,可石猴要事在身,并不为之而迷恋。此时正在犹豫:此处可否是金山?若是,为何静悄悄?是否自己走错了路?尚在举棋不定时,忽然他听到从山顶上飘来隐隐约约的声音,于是全神贯注且也加倍小心地边听边防,准备着意外的不测。

    这隐约之声逐渐大起来,中间也夹杂着清脆的木鱼声,还伴随着和尚“咿咿呀呀”的念经声。

    石猴顿时心花怒放,暗自庆幸,总算找到了金山。就在他欲上山时,突然由从山腰处传来“叽哩咕呱”的声音。这声音乍听起来,酷使蛤蟆叫唤声。石猴急忙隐身,细细听去,竟是一个人正在从鼻孔中发出,不知是啥玩意儿的怪调怪腔。眨眼间,这声音越来越近,待到眼前认真一瞅,却是一个和尚下山。

    石猴不曾见过法净,只知道法净是个和尚,所以就断定他是法净无疑,为了突然袭击成功,他不露声色地变朵小百合,藏在花丛中,等待时机的到来。

    这和尚只顾走路,象以往一样摇头晃脑。因为他牙根根就没有想到会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依然哼唧着,慢条斯理地向着湖边走来。

    面对仇人,格外眼红。早已准备就绪的石猴,就在欲豁然而出、挡其去路而挥拳速速击之,进而治其于死地之时,却想起师傅那“若在外惹事,定不饶恕”的警告,而且久久萦绕耳边。这使他自然地联想到峨眉山被困、不能离开的那一幕,一时间有所顾虑:倘若真的错杀无辜,惹出是非,一向说一不二的师傅日后知道,肯定不会饶恕。自己不能自由、甚至身骨粉碎是小,不能救妹则是终生遗憾!倘若杀掉的就是佞人,并且早早把妹救出,岂不是为世间铲除一魔?如是,师傅不但不会找他算账,定要夸他无疑。果真这样,我石猴不稀罕什么夸奖,只为救妹自由而乐。经过反复思量,当断定这是在惩治败类、不属惹事时就再次“霍霍”欲出,可惜已错过最佳时机,和尚已经从眼皮底下过去。

    从其后攻其不备。石猴觉得这也是大好机会时,就开始采取行动,然而,姜子牙的话儿又在耳边回响:“‘不成正果,难以救妹’!‘不成正果,难以救妹’!”这又使他不得不重新镇静下来,再次进入思考之中:难道法净有三头六臂?什么是正果?它就真的那么厉害,没有它就不能救妹?不!不可能!绝不能错失良机!于是,石猴什么也不再想了,他彻底净下心来,双眼一丝不苟地盯向和尚。

    此时,和尚已将水打满并转过身子,只见他用手一挥,水桶竟然离其身而能与他同行。

    石猴见之,吸了一口凉气,默默自语:这和尚还有这般本领,怪不得,不是师傅,就是姜子牙的话儿在脑际间不停地打旋,原来是第六敏感在提醒法净的这套本领呢。看来,这和尚定是法净无疑。为救妹成功,为自身安全,一定得想个周全的办法。

    正想着想着,突然,和尚在他面前停下,还顺手向他指来,并步步靠近。

    还没有想出周全之策的石猴,不由心头一震:“难道法净瞅见他了?不如先下手为强。不过……噢!不是万不得已,不如静观其变一会儿再说。”

    此时,和尚已经站在石猴面前,现在已是千钧一发、箭已上弓的严峻时刻,石猴已把仇恨提到了嗓子眼儿上,眼睛紧盯法净那只指过来的爪子。

    这时只听和尚开口道:“小小蝴蝶,还想从我鳖蟹横眼皮底下溜走,哼!”

    话音刚落,一只野生蝴蝶在石猴眼前飘飘然坠落。

    石猴这才知道他没有被发觉,不过,他在想:鳖蟹横是怎么回事?难道不是法净?或者是有什么原因另取一名?对!应该是这样,这是在隐瞒他给世间造下的罪恶。可这是什么招数呢?如此歹毒,使对方防不胜防?怪不得妹妹斗不过他,怪不得姜子牙说他刁钻。可是,他这招数已在俺老孙面前亮相,还有什么可怕?不如现在就动手结果他。

    也许是天意,石猴正要动手,这个自称鳖蟹横的和尚正好弯腰去拾蝴蝶。石猴抓住这一战机,一个箭步飞窜出来。猝不防备的鳖蟹横听到动静,还没搞明白是怎么回事,正要吃惊地抬头时,石猴已落其面前,怒不可恶地恨力一拳、击向即使能够反应过来、也来不及耍其能耐的鳖蟹横的鼻梁上,接着双拳齐下,打向他的两只眼睛。

    鳖蟹横遭到突然袭击,被打得鼻孔淌血,如同死猪般横躺在地。

    石猴看法净就这样轻而易举的丧生在他的手下,一阵欢喜。当他低头看这胜利果实时却是一个吃惊,地面上躺着的是个死鳖。鳖虽死,其胳膊却正在伸动,接着又伸出手指,向他指来。石猴二话不说,急忙用尽双脚之力,狠狠踩向它的两只手,只听咯嘣一声,两手臂同时断去。

    石猴犹豫片刻,低头看向这只鳖时,又是一惊,且看:

    鳖蟹横虽说是死鳖,

    鳖壳却在晃不停,

    原来鳖身之下藏一蟹,

    蟹身正欲拱出鳖壳中。

    石猴这才明白,法净实在狡猾,竟然躲在鳖壳里。看来这只活蹦乱跳的螃蟹才是法净呢。无需迟疑,治他于死地的最佳时机就在现在。

    使石猴不曾料及的是,这螃蟹正在用蟹夹指向他,这使他突然想起,刚才那只蝴蝶的死因。目前蟹夹不就是当时的手吗?想到这里,只见石猴立即腾空而起,又速速旋空而下,他那两脚恰似千斤重担直直压向紧挨蟹夹的臂腕,死死不放,直至它一命呜乎为止。

    石猴的猜想一点不错,蟹夹一旦指准于他,他将一命不保。

    也算不错,这螃蟹没来得及耍其能耐就上了西天。

    “真悬!”石猴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至此,法净这个臂膀彻底拉稀了,这个鳖蟹横,总算别先哼了。

    石猴总认为已将法净铲除,显得异常兴奋。那忘乎自我的表情不言自知。现在,他顾不得休息片刻,就蹦蹦跳跳的欲去森林救妹。

    就在这时,苍蝇般的“嗡嗡”声又从山顶上飘然而下。石猴不觉一惊,似乎意识到了什么。

    石猴究竟意识的了什么?

    欲知后事如何,请继续向下观看。

    第十九章虎||穴探险

    石猴正要返回森林搭救妹妹,却突然听到嗡嗡声飘然入耳。这声音,倒是他觉得这里还有法净的狗党,于是决定上山,将它们彻底毁灭,以免祸害人间。

    其实,这些乱七八糟的嗡嗡声,自从他听到开始,一直到现在,从未间断,只是,他忙于消灭鳖蟹横,没有静心去听而已。

    石猴的确说一不二,已经步履匆匆,向山顶去矣。临山顶越近,那嗡嗡声越大,同时那木鱼声也显得越刺耳。这使他觉得刚才死去的可能不是法净,倘若真的这样,问题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了,但愿不是事实。不管怎样,已更加坚定他上山看个究竟的决心。如今,他摇身一变,变成鳖蟹横的摸样,仿着鳖蟹横的姿势,照着鳖蟹横的做法,沿着唯一的青石阶梯,小心再小心地哼哼唧唧向山上走去。

    快到山顶时,忽然一声“鳖哥哥”传入耳间,吓他一跳。急忙看去,又是一个和尚。

    不等石猴会话,和尚就开了口:“方丈说你下山时间太长,怕出意外,特派我前来看望。哎,我说鳖哥哥,你是不是在山下真的碰到什么好吃的东西,想一人独吞啊。”

    石猴的心还不曾镇静下来,见有问话,慌忙支支吾吾道:“是有点逗留,但没有碰到什么好吃的东西,咱们赶快走吧。”

    和尚:“方丈说,刚才山下有动静,是怎么回事呀?

    石猴闻听,不由震惊,暗暗在想:难道这个方丈耳尖如狗耳?不等和尚再来问话,石猴急中生智,招手叫和尚靠近。

    和尚靠近石猴之后,石猴显出不慌不忙的样子,说道:“咱们的方丈不愧是天下第一的法净,什么也隐瞒不了。”

    “是啊是啊。”和尚顺口而出。

    一切都已明白,石猴愤怒不已,猛然紧紧掐向和尚的脖颈,直到和尚翻着白眼,顺口吐沫地死掉方才罢休。仔细一看,竟是一条鱼精。不过,石猴不再顾及这点,急忙右手一指,轻轻一声“变”字,身旁一根小树枝宛然便成了和尚。

    石猴心急火燎,急急寻找法净,因而话不再言,忙忙上山。

    上得山来,石猴才开始有意识地与这和尚嘻嘻哈哈,而心里却如“暴风骤雨”,眼珠转个不停。

    嗡嗡声、木鱼声,更加刺耳。

    石猴顺声望去,惊骇地放下水桶。只见他:

    整身惊呆呆,

    两眼直勾勾,

    双手嗦抖抖,

    怒目圆睁不休休。

    于是,这石猴:

    快步流星急急去,

    定杀法净为救妹,

    眨眼要到寺门前,

    忽觉鲁莽紧收步。

    因为石猴想到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那就是:

    法海刁钻如虎狼,

    周全之策应想详,

    法净若问山下事,

    定是为辨真与伪。

    若是吱唔露马脚,

    不怕计策空,

    只怕对阵交手忙,

    救妹恐怕付东洋。

    时间不能想太长,

    否则也会空忙忙,

    抓紧深思想呵想,

    计从脑出心怒放。

    只见他:

    学着和尚之摸样,

    内急外静进寺堂,

    轻轻坐一旁,

    侍机露锋芒。

    只可惜:

    猴**、坐不长,

    不扛就挠痒,

    扛着扛着翻在地,

    一望不由惊慌慌。

    石猴之所以惊慌,是因为寺里除他之外,已空空然。他生怕吃亏,忙忙抢在最后一个和尚面前,急急窜出寺外。

    真是睁眼及时,不然定会大祸临身。

    石猴窜出寺外,暂时躲避,心里一直琢磨不透,不知道在哪儿出了破绽,致使法净不战而逃。不由怪起自己:“早知如此!不如早早决战!”

    石猴这早知如此,原因有二:一是寺里妖精多多,地方狭隘,不便出手。尤其是二,不知谁是法净。

    “事儿已经到这步田地,该怎么办?”石猴徘徊不定,扪心自问。

    就在石猴心慌而不知所以然时,一个声音传了过来:“来者是谁?为何害死我的两个弟子?”

    石猴开门见山:“你可是法净?是鼠尔之辈?还是最最最小的胆小鬼?

    “阿弥陀佛!出家人以慈悲为怀,不可杀生。你竟然不顾佛门净地,滥杀无辜,老纳显身又有何妨?”

    石猴一时觉得奇怪:难道这方丈不是法净?此处不是金山?可打死的那两个家伙怎么都是妖怪?并且,我进寺不久,全寺和尚一去而空?这里面文章不小,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

    为解开疑团,石猴又问一句:“这里可是金山?”

    法净已经现身,回答道:“正是。”

    石猴虽然怒火满胸,但为稳住法净,所以缓和语气道:方丈可是法净?接着显出一副悔改之意。

    法净看这和尚开始忏悔,闹不明白其中的名堂,不过,倒稍稍放松了警惕,慢条斯理地说:“老衲正是。可问你从哪里来?为啥杀我门生?还不如实说来。”

    法净此举,定是傲气所致,以为说出实情,谁能将他如何?哪怕这位是姜子牙所到,又能怎样?要不然,在他困住小青,离开森林时怎能说出要与姜子牙一决高低?

    不过,石猴已经真相大白,心中坠着的一块大石总算落地。为了继续稳住法净,开始哭泣。

    紧张的气氛有所缓和。越是如此,越有一场危机的潜滋。

    这危机潜滋,对石猴而言:法净困他二妹,面善心恶。若不是姜太公和青妹之语,还真看不出来法净的这副嘴脸。这个鸟法净也太巨滑。一定要接近他,并且侍机灭掉他,否则决不罢休。

    这危机潜滋,对法净而言,来者是谁?轻而易举地就能害死鳖蟹横?鳖蟹横的本领不可轻视,为何死的那么快?还能扮其摸样,想来蒙骗过关?怪不得当时山下声响不断,原来如此!况且还能把派下山去察看究竟的小喽啰也一命被送。看来,来者有套本事,若能使其为己所用,岂不更好?这也是他现身的原因。

    法净焉何知道山下有动静呢?这是他成精后,耳道十分灵敏所致。

    就这样,各怀心思,相互靠近。

    快接近时,法净这才看清,来者的走路姿势十分别扭,却也搞不清别扭的原因。再细细瞧去,来者目露凶气,面露杀机,不由心头一震,觉得此人决不能留,否则定会祸端连连。至此,觉得自己现身大大不妥,误了大事,没能在暗中将他治掉,甚是懊悔。不过,转念再思,既已现身,只有与之搭讪,慢慢接近而侍机出掉。于是,法净一边心怀鬼胎地盘算着,一边假装慢不精心、实则豺狼之心地靠近石猴。

    各为达到目的而相互取悦对方而答话而相互靠近。

    法净说要收他为徒,专心教他;石猴说要拜他为师,一心念经。

    一时头脑都在发热,一时都在忽悠对方。

    近了,近了,更近了……

    就在一刹那,法净凶相毕露,忽然亮出手掌,那手掌里闪着金光的佛字,猛然射向石猴。

    石猴有无危险?他能否摆脱危险?

    欲知后事如何,请继续向下观看。

    第二十章再战不利

    怒火熊熊的石猴,早有防备一边来,已抢先法净半拍,不等光耀的佛光射来,已狠狠击去一掌,同时现出原形。

    法净因慢这半拍吃了石猴一个定心丸。

    于是,双方你来我往,大打出手……几经激战,法净奈何不了石猴,石猴亦斗不败法净。

    就在双方对峙之时,那群念经的和尚突然出现,只见他们手拿利器,张牙舞爪地蜂拥而上,一同围向石猴。这气势汹汹的架势,犹如一群胡乱狂奔的野兽,没有一定的目标地相向而临。

    赤手空拳的石猴,乍看这群和尚呲牙咧嘴,个个宛若牛头马面。他顾不着、也用不着细细相面,愤怒的火焰燃烧的更加旺盛,并且越战越勇,三拳两脚就收拾掉四五个。

    这群和尚对石猴而言,无非是群乌合之众,算不了什么,够不成什么威胁,尽管他们的包围圈逐渐缩小,然而,他们的数量却是越来越少,所以,对石猴而言,这群乌合不堪一击,只是,法净却趁机溜了。

    石猴不见法净,气的眼冒火星,把仇视一并加在这群乌合身上,一解愤懑。

    法净逃逸,手下喽啰倒成了石猴手脚之中的替罪羊。

    法净可否如石猴所想,真的溜去?否,他岂能溜去?而今,他正借机躲在暗处,贼眉鼠眼地窥探着石猴的招数呢。他看得清楚,石猴肚皮被刺出个大窟窿,很快便就自然合拢;身体被劈两截,眨眼合而又生。这不能不使他瞪起“螃蟹”眼、张着“螃蟹”嘴而觉诧异。他确实搞不明白,这个猴子竟然还有这等如此厉害的本领,难道他是妖猴?当法净想到这一点之后,一个结论由然而生:这是个难以对付的妖猴,必须想法尽快除掉。于是,他连忙唇角蠕动,使得咒语飞出。

    由于法净暗中使诈,突然间又出和尚千千万,有从地面冒出的、有从石缝间钻出的、有从湖水里面跃出的……这些乌烟瘴气的和尚组成一支庞大的队伍,在法净爪子的比划下,很有规律地一层摞一层,一圈套一圈,将石猴围得水泄不通。

    石猴原本打算灭掉那些和尚之后,再寻法净,却不曾料到,又是些些和尚蜂拥而出,同时所不同之处,竟然有了规律似的。面对现状,石猴顿时愕然然、惊骇骇,觉得如此增加,何意解决?继续下去,何意激战法净?救妹岂不纸上谈兵?因此,他开始动起脑筋。好石猴,真厉害,脑际一闪闪,计从心中来。石猴抓住这些和尚一同向他扑来,开始相互拥挤之时,入地而去。顿时,只见这群乌合举起刀枪去砍、去刺,结果却是相互的残杀。

    法净满以为石猴已被困得不能动弹,想活命已不现实。所以,他咧着嘴巴,正欲狞笑出声,却又看见他手下那群或者缺胳膊少腿的、或者有耳无鼻的、或者脸面全非的、或者不死即伤的……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这惨象,使他大为骇然,在为死去的喽啰而掉下几滴泪水的同时,也使他彻底明白过来,这个猴子决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了,必须想出一个万无一失的法子了。

    就在法净感到问题已经棘手期间,石猴已经从另一处露出脑袋,当见到遍地横躺的尽是鱼、鳖、虾、蟹之物,那群和尚却一个也无之时,这才彻底明白,此乃法净的暗中作祟所致。看来,法净决非等闲视之之辈,不可轻视。虽然如此,却也容不得他非为!为了把法净引诱出来,石猴蹦出一句话语:“胆小如鼠的法净,怎么不见了?难道钻进老鼠洞里面去了吗?”石猴虽然对法净百般辱骂,心里一直怒火满腔。然而,迟迟不见法净露馅。于是,石猴收住怒骂,决定寻找法净,就在石猴欲要显身之时。突然,又觉不妥,不由再次思量:法净躲在暗处,我若寻之,则在明处,一明一暗明者亏,不如也暂时隐身,看法净如何行动再说。于是就悄悄然地躲藏着。

    这真是:

    相互躲藏相互盼,

    相互心里翻肠肠,

    希望对方早出现,

    手到擒拿笑洋洋。

    到底,石猴按耐不住性子,又开始骂向法净,说他是个缩头乌龟,手下尽是萝卜头、倭瓜蛋,还骂他净施雕虫小计,简直是妖妇之见等等一些污言秽语。

    法净听到猴子骂他,虽然不堪入耳,却也并不生气,随即竖起他那薄如废纸的耳朵,细细辨别声音发自何处。只见他,两只小眼儿四处张望,鬼鬼祟祟地侧耳倾听。奇怪,耳朵竖起来,声音哑然无。

    法净岂能是鼠辈之尔?立刻觉察到妖猴的用意,急忙隐藏的更加严实。

    的确,石猴此招是一计策。

    法净正在盘算下一步计划,突然“呀”的一声,法净犹如狗吃屎般来了个嘴啃泥。

    原来,法净再次隐身的微妙动作竟被一向粗心的石猴看的淋淋尽致,尽管他行动诡秘,却没能障住石猴的慧眼。所以,石猴就神不知,鬼不觉地向法净挪去。

    当然,对石猴的突然到来,法净也有察觉,只是又慢一拍。

    一场恶战开始了。

    法净冷不丁来了个嘴啃泥,紧接着脊梁骨又被石猴那又猛又恨地踢来一脚,使他踉跄后退,不过,于此同时,法净也已经反应过来,只见他就地滚出多远,也十分熟练地开始故伎重演,只见他伸出爪子,忙忙拿出钵盂,迅速地照向石猴。顿时,“刷”的一条光线快速地射了过来。

    二脚踏地的石猴没能踩住法净,因用力甚猛,身子竟然倾斜了四十五度。待他未曾站稳,却发现一条刺眼的光线直直射了过来,遂感觉不妙,便急急入地躲过。

    也许是法净此时太蠢,也许是因他被挨揍之因,也许是他急攻近利之理,更可能是他自以为是,认为已将石猴罩住。否则,不会还在继续照来射去。

    躲过此劫的石猴,虽然已经化险为夷,却也觉得身子有点疼痛,据此他断定妹妹应该就是这玩意儿做的怪所致。想到这里,他顾不得再细细琢磨,再次敏捷地向法净背后袭来。

    虽然,法净急功近利,不过,却也很快地就发现了,石猴已经躲及,钵盂没有收住他,所以,灵性过来之后,料到猴子的确狡猾,定会再次偷偷的向他袭击,鉴于此因,也开始躲藏,妄图来个以静制动。

    容不得法净躲藏!石猴已一脚飞向他的脑壳。

    顿时,法净脑袋嗡嗡作响,爬倒于地,两颗前门牙正好磕在一块石头上。法净扭转身子,狼狈不堪,且看他的摸样:嘴里啃着泥草儿,嘴角流淌血儿,两颗门牙掉地儿,鼻子被碰扁儿,鼻涕带血一块向外涌儿……唯一还不模糊的也只有那双眼儿。正是尚还清楚的眼睛救了他一条鸟命。因为他看到石猴正从空中急急而下,向他压来,所以他“啊”的嚎叫一声,慌慌不安地钻进了地皮低下。

    法净刚入地,石猴双脚已狠力落地。只见地面被“砸”两个小坑。

    法净小命被保,不敢轻举妄动,任凭石猴叫骂不休。

    此时此刻,法净岂敢再出?

    在法净不轻易出阵、石猴叫骂喋喋不休期间,峨眉镇妖即将结束的姜子牙,为了以后之大计,欲去天庭而不能,否则妖魔定会借机拱翻镇妖石,因此,他一边继续镇妖,一边努力思考,经过反复的琢磨,终于使一个两全齐美之策出炉了。

    至于石猴与法净在金山上沸沸扬扬的厮杀,也确实是惊动了天庭。玉皇大帝不知焉何如此,担心是法净在自行自素、兴风作浪,苦害百姓。虽然想到了叫姜子牙到此商议,又恐不妥。经一番考虑,觉定由太白金星统筹点兵找将,前往金山,致力于再次出兵,铲除法净。

    太白金星虽觉不适,怎奈玉皇大帝旨意已下。

    就在太白金星优柔寡断时,巡查神手拿奏折,匆匆忙忙前来禀报。

    这便是姜子牙的两全其美之策。一是他可以不离峨眉山,二是让玉皇大帝且莫出兵。

    这奏折之意为:启禀玉皇,今金山之战,乃石猴为救白蛇、青蛇所致,不会伤及百姓,且莫轻易出兵而误以后之大事。详尽之事以后再论。落款者:姜子牙。

    玉皇大帝看后,就以姜子牙之意不再兴师。可是,姜子牙在奏折后面专门给他一函,却一时没有发现,也就莫说看到了。

    虽不再兴师,可玉皇大帝大惑不解的是,法净未除,又出个石猴。这石猴从何而来?他又为何要救白蛇和小青?想当年,白蛇乃是天庭之员,根本就不存在与猴子有什么牵连,难道是她落凡之后,有了什么牵连吗?再者,这猴子是否定要与法净一决高低,一旦成了气候,也会无事生非呢?思量片刻,认为既然是姜子牙奏折如是说,定有他的妙算道理,因而不必为此而再想些什么了。

    转眼工夫,法净已经想出了对付石猴的办法了。尽管又传来了石猴乱叫乱嚷之声,却也置之不理,因为他要仔细地听下去,这样才能予以辨别。

    石猴之所以开始不停地叫骂,就是为了激怒法净,欲叫法净暴露出一点动静,哪怕是极其细微的一点点,他将会毫不遗力的大战之,直至将他碎死万段。

    当然,石猴再次叫骂,也是有备而致的。为此,他一边留意观察,一边叫喊不休:“法净!快滚出来!放我妹妹!如若不然!定叫金山瓦舍不全!法净!小人之辈!为何不与我决战!”云云。

    石猴叫骂一阵,不见法净出现,不免有点心焦起来。

    法净抓住石猴叫骂已久,神志有所松懈这一时机,顺手抛出袈裟。霎时,这袈裟发出“嗖嗖嗖”的声响。这声响,象虎吼,似海啸,快速地飞向石猴。

    石猴并非如法净的想象,因叫骂太久而分散集中力。当他听到一股夹杂着阴森恐惧的声音向他飞驰过来时,就已猜出这是法净的刁钻之处,虽不曾、也来不及看是啥玩意儿,也料到是向他袭来,遂遁地远去。

    刚刚遁地离开,袈裟已至,将地面掀出一个大坑,霎时,尘土飞扬,直冲云霄。只见天空昏蒙蒙一片,犹如鳖蟹遮天。接着,些些尘土、碎石开始滚滚下落,整个寺院因落下一层虚土碎屑而显得坑坑洼洼。

    乖乖,法净还有这等厉害的袈裟。

    良久,静悄悄。

    这时,法净才决定去看那大坑,走到近处,只见这坑:深几十丈有余,宽五米开外,长六米尚多。这坑周围,焦土连连,土松动、石仍落,确实显出了袈裟的威力。

    法净来临匆匆,就是急于察看猴子的下落,当没有见到石猴时,根据他的法力,便认为那猴子可能是已被烧焦,虽然这样,却也十分警惕,预防意外,因为他已经吃了几次大亏。这不,他那唯一的一步险招并没有放松时毫呢。所谓险招,乃是,如果袈裟还不能治石猴于死地,就得用足腹内的蟹血之气吹之,若不能吹走,蟹血之气大大衰弱,短时期内难以恢复,如是,他的成佛计划也将推迟多少多少年,这简直是对他构成一种死亡的威胁。如果能将猴子吹走,定是他前事尽忘,起码,暂时不再搅合。至于以后如何对付,则另当别论了。

    看来,法净是在以死相搏了。

    突然,法净觉察背后有股风声,急忙将身子转向右面急行数步,接着扭过脑袋,张开血盆大口,用尽所有蟹血之功,狠狠吹向石猴。

    正用力甚猛、满以为定将法净置于死地而不曾再有防范的石猴,霎时被吹向茫茫之空。一时间,狂风吼吼,大树摇摇,整个天日昏暗无边,这无有边际的昏暗,犹如浊浪直冲天,恰是妖魔舞翩翩……

    这真是:

    石猴救妹心切切,

    初战不利身不测,

    法净耍计诡计成,

    饶兴取胜亦心重。

    救妹不成,石猴吉凶难料。真可谓雪上加霜……

    第二十一章居心叵测(一)

    法净穷凶极恶地用他那蟹血之气将石猴吹得无影无踪,这条毒计的彻底成功,使他不免露出两声狞笑。余余,却又心事重重,脑袋里像是拱进去一些蛆儿似的霍乱地蠕动不停。他不得不、也必须得重新思考问题。

    他在想:想当年,捉白蛇、困青妖,一一得手,如同呼风唤雨;初到金山之时,降服蟹鳖横兄弟,无不在下,犹如水到渠成;就连天兵神将也惧怕三分,即使峨眉山处的姜子牙也奈何不得。凡己所愿,无所不能,无所不成,那负荆请罪乃是最为有利的见证,太白金星虽然在天庭之中,所居席位举足轻重,却也不能不低三下四,委曲求全,这足以说明,谁能奈他何如?虽然老衲因身上带有血性、一时还没有修炼成功而暂时不能上得天庭,却也在世间所向披靡,可称得上是勇往直前。如此而乐乎!谁成想,竟然冒出一个猴子来,自寻上门与他交战,使他不断受挫,难以对付,可谓之妖猴。再者,这妖猴有何而来?焉何有如此之能耐?致使老衲难以取胜?还有,从这妖猴的言语中方知是为救妹,谁是他的妹妹?难道是白蛇和青妖?他们不为同族一宗,猴蛇不连,怎能牵涉兄妹关系?如果真的存在这种关系,怎么没有听到白娘子或小青谈论过这件事情?想到这里,他蠕动一下身子,象是浑身爬满了跳骚似的难以安宁。那滚滚而落的汗珠,流到他的嘴角,当带着一股汗嗅的味道进到他的嘴里之时,才稍稍伸出舌尖,象狗添屎似的,伸缩两下,咽进肚内。这一举止,真乃猪狗。余余,再次进入思考之中,他在想,尽管妖猴被吹走,可将前事尽忘,但不能排除日后不会救妹。由于姜子牙甚能,倘若他们合伙对付老衲,该如何是好?即使他们不予联手,也有可能叫他处以被动状态。如是之举,姜子牙是否在欺骗他呢?另外,他虽然将妖猴吹走,而他在没有成佛之前,这种险招当且仅当只能使用一次,倘若妖猴再来,可如何是好?诸如串串问题,令他心惊肉跳,不禁打了个冷颤。

    焉何法净的这种毒招不能使用第二次?这是因为,第一次使用,他的成佛时间推迟三年,第二次则推迟数三百年,第三次则几千年,如此下去,他不自我灭亡了吗?焉何这般说法?因为人世间并不存在十全十美的道理,无论人或神,都有各自的缺陷罢了。

    就在法净绞尽脑汁,不知其所以然之时,他的右膀、被他打发在外,到处招收鱼、鳖、虾、蟹杂杂虫,为其将来所用的蟹鳖横匆匆来临。这个不速之客的突然到来,( 孙悟空的新传说 http://www.xlawen.org/kan/3112/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