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部分阅读
要求把他放开。
法净急叫菩提祖师灭那猴子,越快越好。
菩提祖师看了一眼法净,接着高腔道:“泼猴!你胡作非为!岂能容你?”
不等猴子再说什么,法净就看见一道光线飞了过去,接着便就体魄散去。
菩提祖师已除石猴,向法净和姜子牙说声歉意之后,速速离去。
姜子牙目送菩提祖师远去的同时,心中的一块大石也算落了地。接着长出一口气说:“猴子已除,痛快痛快。”
显然,这话是有意叫法净听的。
突然,法净哈哈大笑。
姜子牙向他看去,只见他得意洋洋地说:“想不到,菩提祖师帮我除去心头大患,哈哈哈……”
“是啊,真该好汉感谢菩提祖师啊。”
“不!我法净办不了的事情,他却能办,说明了什么?不过,也没啥大惊小怪的,他为道,我为佛,井水不犯河水,大路朝天,各走半边,哈哈哈……”
姜子牙清清楚楚,这是法净在笑弄于他,然而,又有什么办法,只有暂时由之任之吧。不过,得打击一下他的嚣张气焰,所以,他对法净道:“如果菩提祖师不肯放过你的石性之气呢?这可是他的独到之处啊。”
“谅他也不敢!我可不是那妖猴!我想这一点,姜太公你不会不知道吧?”
姜子牙显出胆怯之样,说:“不管怎样,都应保护人间平安也就是了。”
法净粗声粗气道:“我捉那两个妖蛇已是见证,还扯淡什么!”
姜子牙:“那,就这样吧,我该回峨眉镇妖了,你也该回金山念佛了。”
法净再次发出大笑,扬长而去。
姜子牙看法净滚蛋,也开怀畅笑。
这真是:
相互得意各自去,
各自心里如吃蜜,
谁将主宰哪一面?
红尘滚滚正义来。
第二十五章跋涉寻妻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且说李仙,一夜醒来,不见娘子和小青,甚觉奇怪。他望了望正在熟睡的孩子,接着便起床向药店走来,同时嘴里还埋怨道:“娘子和青妹竟然一夜没有休息,能受得了吗?我……”刚嘟囔两句,就到了药店。
李仙见店里空空然,没有感到十分奇怪,因为,他以为是娘子和小青给人看病一夜未归,或者是早早外出采集药材标本去了。于是就兀自坐下,耐心地等待着。由于他历来好学,所以,在闲着无事之下,也就随手从桌子上面搁放的一摞书里面,抽出那本未曾看完的药书,继续往下翻看。
看着看着,李仙不是频频点头,就是妙哉出口。看他那一时高兴的样子,一定是在书里面发现了意外收获,这不,他拿起笔,看样子是在书上画圈圈呢。
就在李仙拿笔的一霎那,他却忽然看见,书的中间夹着一张纸条,于是就忙忙细看起来。看毕,脸色陡变,急急起坐,开始不停地叫喊着娘子,寻找着娘子,竟然没有一丝踪影与半点回应,不由得心里开始发慌,这使他大感势头不对,就急急向门外走去。
这张纸条有何说事?使得李仙慌慌张张?原来,是白娘子发现那夜空里射出的亮光时,凭她修炼的灵感,感觉有什么事情发生。因担心一时难以回还,使夫君着急而忙忙落款。然后才叫醒小青出去观看,结果与法净二次恶战,竟遭磨难。
纸条上云:夫君若不见娘子,切莫着急,一定要看管好孩子。如果天亮以后,仍不见娘子和青妹回来,请夫君暂时照顾好自己,一定不要外出寻找,一切自有天意。切记切记。
这突如其来的纸条,这突如其来的言语,李仙岂能继续安然乎?如是,他怎能不疾步外出?
李仙头脑嗡嗡作响,他拉闩开门,当看到外面的场景时,使他更加愕然,一时嘴巴不能合拢,同时心里也开始嗵嗵直跳。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且看去:
行人急匆匆,
扯孩子背娘满街涌,
车水马龙嚷喳喳,
是在背乡又离井。
慢慢地,李仙从愕然中缓过神来,急忙来到人群当中:
李仙忙忙问原因,
老乡急奔应一声:
此地不可再停留,
快逃快逃有妖精。
听此一言,李仙更觉骇然:他怎么知道有妖精?妖精来此作甚?为了彻底弄个明白,李仙拉住这位老乡的手,一定要问个详细。老乡看许仙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就三言两语地告诉他:“昨晚后半夜,我正在上茅厕,忽然间,天空亮如白昼,我正觉得奇怪,感到惑然的时候,随即又出现了利尖利尖的怪叫声。那声音,尖如鬼嚎,非常怕人,凭我老头子多年的经验断定,定是妖精作祟无疑。唉!灾难来矣。”
由于老乡忙于赶路,所以他话未落尽,就头也不扭地赶路去了。
经老乡这么一说,李仙虽然不再疑心,然而,他的心里却在不停地思考着,他在想:难道娘子和小青追杀妖精去了?现在情况怎么样?为什么还不回还?一连串的疑问在脑海里闪闪现现,上下旋旋。当断定娘子和青妹很有可能遭到不测之时,只见他他三步当做两步走,急匆匆地进到房间,草草打点行装之后,怀里紧紧地揣着孩子,已经顾不着叩紧大门,就踏向了寻找娘子的路程。
也正是由于娘子的不在,才发生这天翻地覆的变化。虽然说李仙并不知道这一层内在,但他的判断却也十分正确,他的娘子,还有青妹,已经蒙难。
这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但愿白娘子和小青多多保重。
李仙带着孩子,一路匆匆。他要寻,他要找,他要寻娘子,他要找青妹。然而,何处去寻?哪里去找?开始在途中寻找亲人的许仙,此时此刻,心里一片茫然,犹如十五只吊桶——七上八下,又似雾霭重重,头脑一片朦胧。
是啊,大千自然无边际,谁知亲人在哪里,可恶妖魔害娘子,一夜惹来横祸临。
尽管如此,李仙岂肯放弃?他一定要寻,一定要找,哪怕踏破天涯与海际。且看去:
尽管心里茫茫然,犹豫片刻仍步急。步急急,心里如火烧,虽渴虽累不为然,道路颠簸踩下边,看他渴的喉干涩,看他累得身冒火,但为寻亲人,半步也不愿停歇。风吹日晒有何惧?忍饥挨饿又如何?太阳不出就起程,有月当空晚不歇。寻、寻、寻,找、找、找,尽管寻找无目标,却也决心似天老。每每遇到过路人,便把娘子相貌说端详,还把那,精湛医术向外扬,此一番,并非是夸奖,而是在急盼,娘子下落在何方。只可叹,仍无娘子半讯因。如是是,怎不令他愁肠肠?当看到,孩子开始哭,孩子开始闹,不由心疼眼泪掉。无奈举目望,烈日炎炎如火炭,直直晒向娇儿郎,再看娇儿闹无休,声声利尖话难出,想必定是在叫娘。此时这许仙,紧抱娇儿泪扑簌,心里更感乱箭穿。尽管他,千呼又万唤,却也是,并无声音耳边传,并且行路亦跚跚。低首再看小娇儿,声嘶力竭不间断。娘子挂肚波未平,孩子牵心又添乱,真可谓:数九寒天狂风飚,鹅毛大雪弥满天,一波未平一波起,**只揪心窝窝。
毕竟劳累甚过度,尽力支撑已不能,突然两眼发黑脑际旋,猝然昏倒在地面。
好端端的家庭,一夜之间家不家,此乃人生之悲哀,此乃人生之不幸。
夜半万籁静,荒山野岭虎狼行,昏迷人儿落此难,生命极度危险中。谁不为此捏把汗?谁不为此泪涌眼?希望菩萨把灵显,大人小孩命安安。
都担心,都揪心,颗颗热心扑腾腾;都希望,都渴望,滴滴热血向上涌;都闭眼,都睁眼,担心虎狼行这边。
感谢热心人,拥有一颗热心肠,但愿能如愿,落难人能够被搭救。
都在祝好愿,而李仙,此时也在笑颜颜。原来是,他在梦睚中,看见白娘子,楚楚动人翩翩然,狂奔狂跑往这赶;娇儿见到娘,“嘿嘿呵呵”真高兴,巴不得快快扑到娘的怀里边,使得母子情意再连连;李仙见到娘子来,一溜小跑乐开怀,恰使多年未见面,激动的眼眶里滚出热泪来。
这是一个幸福家,这是一个温暖家,千寻万寻总算来,和和睦睦绵绵爱。
这时小青把话开:“白娘李仙真挚爱,甜甜蜜蜜难分开,白娘扑近李仙怀,李仙紧抱不丢开。美哉美哉!”接着笑声飞扬扬。
梦中的李仙,笑呵笑,笑的是:那么清爽,那么豪放,那么沉醉,那么惬意。
正在陶醉中,突然孩儿闹其中,李仙一梦被惊醒,竟然一场空,心凉意灰冷。尚未把孩楼怀中,突然吃惊“啊!”一声,魂未定,人事不再省。
咋的了?原来看见两只虎,牢牢坐在他面前,四只眼睛把他瞪,他见猛兽岂不惊?
难道就此把命送?难道就此家不宁?焉何恶虎偏要来?偏偏伤这落难人?
此时悲,此时叹,此时谁不来可怜?又有谁不把泪弹?
都希望,恶虎快滚蛋,谁成想,偏偏又向近,近处又靠拢。只见这俩虎,正用鼻子闻,随后又是舌头舔,接着两踢跃了空,呲牙咧嘴真残凶。
快闭眼,把脸扭一边,惨景不忍睹,惨景谁愿看?
真可怜……
也奇怪,猛虎悄悄卧地面,不但不把人儿伤,竟把茸茸毛儿贴身旁。
难道这虎可怜他?还是这虎有人性?答案均不在其中,而是他俩富贵命,茸毛贴身如盖被,除去夜深寒气冷。
……
东方鱼肚白,此时李仙把眼睁,看表情,惊恐仍未定,口口声声喊救命,紧搂娇儿不放松,还念念不忘把妻喊。
这时出现一老婆,把个事情说的明:是她把虎赶远行,是她救他于屋中,是她看他身虚弱,是她给他姜汤喝,这才使他把眼睁,这才使他的神志渐清醒。
一个老太婆,岂能把虎赶?
勿多疑,其中自有其道理。
李仙听此欲谢恩,可惜体弱不能行。
这时老婆子把话问:为啥落荒于荒山岭?
许仙一听眼泪涌,哽哽咽咽来说清,接着哭声不停停。
老婆子也在揉眼睛。
两天去,许仙病已愈,执意要去把妻寻,看了看娇儿,摇头之余楼怀中。
老婆子此时又说话:叫他一人去寻妻,可把孩子留于此,待他与妻一同来,还他娇儿回家中。
李仙不放心,怕那虎狼胡乱行。
老婆子叫他心放宽,莫要为此事,总是心不安,尽管把心装在肚里边。
李仙这才感恩泪纵横,交待再三欲起程。欲起程,回头望,依依不舍双手瑟。可叹无奈何,只有狠狠心,重新踏上路程程,寻找娘子急匆匆。
老婆子走到屋外边,目送李仙非常远,直至看不见,这才又看孩子脸,由于病甚重,忙忙回家中。
老婆子是谁?能否照顾好孩子?在这深山荒郊里,夜间狼虫虎豹到处乱窜,仅一个老婆子在此居住,行么?此乃正应一语: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若是怕虎虫,焉何来于此山中?这毕竟是后语,此处暂且不说。
只说李仙,经过老婆子的细心照管,虽说身体没有完全康复,却也大大好转,同时又没有孩子的连累,所以,专心寻妻而去。由于他当时背道而驰,寻妻征途越来越远,后来,经老婆子指点,才使他迷津重返。
因天机不能泄露,老婆子没有说明白娘子被困于金山,只是叫他寻妻过程中不可大喊大叫,以免惹来不测。
兀用说,目前的李仙乃是世间凡人之因。
一日,李仙来至一山下,因行走将近一天,所以腰酸腿疼,他也觉得实在困乏不堪,便打算略作小憩,然后继续寻妻。
由于心里总是念念不忘寻找白娘,因而,在小憩之时,起初小声来呼唤,渐渐地,变成了大声在叫喊。
因为李仙的叫喊声惊动了山上,所以,在他叫喊余余,欲起身离开,继续赶路时,却从山上走下来一个和尚,言曰有一娘子正在寺庙里烧香,奉方丈交待,特此下山请他,前去辨认是否是他所寻的娘子。
李仙听毕,异常兴奋,什么也不考虑,就随和尚一块沿着青石阶梯缓缓上山。虽然,他觉得此处甚是熟悉,大概心里一直想着娘娘所致,因此,也就心不在焉,继续上山。不过,他总感觉有一种预兆,不停地在脑海里忽忽悠悠,可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就这样,糊糊涂涂向山行。
这应该是第六感觉,只是,说不出、道不明,总觉得有一种不对头的意念盘旋着,却总是啥也搞不清,只有有了结论,一切也就自然而然而已。
由于第六感觉具有神秘和隐蔽性,这一特性,对李仙也不例外。这不,他一边上山一边还在轻声嘟念:
上山山,寻娘娘,
喜洋洋,回家庄,
娇儿叫爹又叫娘,
一家相聚笑声扬。
不知不觉,已来到山上,当随着和尚的停止不前而停下脚步,抬头看向方丈时,李仙大吃一惊。
李仙之所以如此吃惊,是因为,站在他面前的方丈竟是当年将他哄骗,又将娘子压在雷峰塔下的法净。他如梦初醒,此处乃是金山,怪不得,这地方好生面熟,刚才有一种不对头的感觉,原来如此!
至此,李仙才明白,老婆子不叫他在寻妻时高声叫喊的道理,然而为时已晚。同时,更明白,娘子又被法净所困。于是开口大骂:
贼法净,鸟法净,
拆我姻缘不应该,
你枉披方丈一张皮,
世间容你天地昏。
法净贼眼一目溜,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那白娘子乃是千年蛇精,一而再忠或与你,致使你脸色蜡黄,而你执迷不悟。老衲念佛行善,铲除妖蛇,还你自由,此乃我佛慈悲,而你不以喜为乐,反倒怨我骂我,实乃罪过。”
法净所言,李仙又将如何反驳?
欲知后事如何,请继续向下观看。
第二十六章寻妻被困
李仙看法净信口雌黄,立刻反驳道:
白娘是妖我也要,
你六个指头挠痒多一道,
白娘害我吃我我情愿,
不用你来瞎掺和。WenXueMi。com
“看来你中毒甚深,正好你来至金山,我佛慈悲为怀,不与你计较。今将你留于这里,随我念佛,使你洗心革面,之后方可下山,阿弥陀佛!”
这显然是法净要把李仙困在这里。很明显,是他怕李仙在金山大吵大闹,更怕他回去后声张,致使无人来此烧香,虽不影响他的成佛,却也使他声名狼藉。这当然不是他所看到的,因此,他决定要将李仙困在这里。
李仙怒面满腔,大喊大叫,要与法净拼个鱼死网破。
法净看李仙执拗不悟,还把他骂得狗血喷头,还要与他以命相拼,这还了得?不由得大声吼道:“瞎叫乱嚷,白费力气,你六根不净,岂能容你下山?”
李仙已觉后悔,不该上山,但为时已晚,于是高声哭喊着娘子,高声叫骂着法净。然而,在法净的一声令下,出来两个喽啰,将李仙强行关了起来。
李仙被诳上山来,他与法净的争执,白娘子听的一清二楚,她埋怨李仙不该不看她给他留下的纸条,一定要出来寻她而入魔窝。为此,她首先是:爱浓浓牵肠挂肚,情依依饥肠翻咕,虽近尺却难相逢,难相逢何以诉衷?其次:好夫君不该来金山,象鸟儿入鸟笼再罹磨难,你之苦妻虽知来把你喊,只可惜却为何你听不见?由于李仙被囚,是她又想到了小青,并寄一线希望:青妹在哪儿?可知李仙也被困?姐姐求你快雪耻,赶快解救我夫君。当觉得青妹很有可能也入法净魔掌时,她想到了姜子牙,不免又是祈求:姜子牙快将峨眉妖魔全除掉,高举神鞭神通显,除掉法净这恶贼,使得夫君出鸟笼。当想到想当初她求姜子牙除法净而他有所为难,她被困却前来与法净苟且求全时,便知姜子牙定有所难,暂时无法除之,不由得对法净刻骨仇恨。这刻骨仇恨,竟然使她想到了人间的老百姓:人间百姓苦难多,病疫缠身谁医治?那个老人病如何?谁来告诉我?鉴于此,不由得对法净恨之入骨:可恶法净假惺惺,拆我姻缘耍威风,害我白蛇无所惧,苦害西湖百姓罪难容。白蛇现在却没法,只有祈求神显灵,拿出利剑斩妖魔,天平地宁救苍生。当觉得一切一切都为空时,竟然恨起自己来:可恨自己本事小,战而不胜败了北,倘若能使自然安,甘愿一死进九泉。
正在悔恨交加的白娘子,越想越觉得对不起西湖百姓时,突然李仙的哭啼声传入耳边:“娘子,你在哪里?你在哪里呀,娘子……”
“李仙!我的夫君!你听到我的话了吗?我也被困在金山,离你不远,你知道吗?我的夫君呀!”
叫吧!喊吧!这是心灵的呼唤!这是恩爱情人的见证!
白娘恋李仙,李仙思白娘,两厢情意浓,爱河萦心田。报恩结下连接理,报恩却惹恩人难,难道报恩不应该?否则为何受熬煎?
报恩是美德,应该代代往下传,为报恩与恩人结姻缘,符合人间烟火无需怨。所要怨,乃是法净来积孽,活活棒打鸳鸯散。可恶可恶。
且再看,且再听:李仙不停喊娘子,声音虽沙哑,却依然,热度丝毫不减半。
而白娘,心里也在掂李仙,听他声音已变样,心里如同刀子剜。
这一剜,忽然一事进脑间,想到了,不知儿子在哪边?这如同,晴天霹雳一声响,直直炸向白娘来。
这是一个多么沉痛的打击!只听她大叫一声“我的儿子!你在哪里?”,因承受不了这如此严重的打击和摧残,只见她两眼一黑,再度昏厥,不省人事。
这真是:路逢险处难回避,事到头来不由人。
可悲可叹,可叹可悲……她俩的爱河可歌、更可泣……
李仙被囚,白娘被困,呼天不应,叫地不吭。出此结果,乃法净作孽,认为白娘是妖所致。
白娘是妖?妖与不妖,看后知了——
天日朗朗,暖意爽爽,西湖岸边,杨柳垂垂。适适心怡之时,忽乌云密密,黑压压、阳被遮,恰使苍穹下坠天塌裂。倾刻间,丝丝小雨空中落,湖面摆渡忙忙撤。此时岸边站一人,举目失措气叹叹:清早日艳阳,而今身被淋,不知何处能安身,悔恨没带雨伞来。发愁余余,倏然一伞头顶挡,如同雪中送大炭。也算伞到恰好处,雨又滂沱滚滚来。李仙觉怪也甚喜,急掉头,欲谢恩,怎奈口未开,竟然惊讶惊骇骇。这惊骇,致使心儿加剧跳,如鱼突然水中跃。吃惊之余再瞧瞧,没看错,不曾相识二美女,站其面前送雨伞,为他解其难。不由细打量,这二女,翩翩然,窈窕世难寻。而今忽现眼前前,犹如仙女下尘凡。一时间,李仙脸红到耳根,慌慌谢恩口结舌。就这一慌一结舌,致使启齿已经难,干脆不再言。他怎知,此乃白美伊,带着其妹青婷婷,远远见有一俊男,故作风雨摆面前,当然是想近其前。近其前,白美伊惊叹叹:原是恩人在躲难,心里实实不安然。因此上,虽不出声心语翻:想当初,一命被他救,才使得,峨眉修行已经完。为报恩,离峨眉,路迢迢,寻恩人,不想就在这眼前。而如今,恩未报,先作雨,使其受难难。美伊如是做,愧对恩人心里乱。不由望小青,小青装着没看见,无奈偷偷瞧李仙,呀!这李仙,文文雅雅书生气,望她而笑不语言,真叫她喜欢。毕竟都陌生,因而四目相触的一刹那,李仙心里“咚咚”跳,美伊也显羞涩感,遂即各闪一边边。此细节虽小,小青看的清又明,于是乎,忙忙扯扯姐姐衣,催他快把人呼唤。美伊几次欲开口,到底还是把它咽。不妨仔细再看看;恩人真真奇儿男,尽管身背跃眼帘。当看见,恩人半身无雨伞,示意小青挪挪伞。就这一挪伞,许仙这又把脸转,这一转,双方暗暗都称赞,苦于都没言。虽然是,白美伊暗送秋波情,可恨李仙不领情,又把脸面扭一边。小青觉察奥中妙,看在眼里计心间,于是乎,心生一计牵线线:示意姐姐莫收雨,并将住址告李仙……各自离开后,雨住日头重新现。日后李仙要还伞,按照地址上门前,叩门进屋真喜欢,不由自主把话言:此舍豪华不一般。他怎知,此乃是,白美伊有意施舍给他看,旨在找话谈……就这样,一男一女面对面,渐渐话儿向外窜。小青紧抓这机遇,把他与她姻缘联。三五天,二人总算结良缘,人证有小青,物证是雨伞。真可谓:苦心片片,了却心愿。这时间,林间鸟儿吹奏乐:奇男娶美女,美女嫁俊男,天作一对,地合一双。祝贺祝贺。
恩爱如蜜,感情荡荡。以至于:一日不见,犹如肠断。每每许仙,采药晚没归,旦见白娘,出门焦焦:或听习风,可否带夫之脚声;或望眼欲穿,静静等盼情人归。
采药为百姓,白娘诊治世人病。待她又看见,行人走路难,于是披荆斩棘路坦坦。白娘一心在行善,人们翘指都夸赞。姜子牙暗中观一番,频频点头不再管,接着返回峨眉山。
恩爱眷眷,真情闪闪,人间欢乐长存,生活融融长驻。如此报恩绵绵,已成佳话传传。
好端端,晴天出闪电,偏偏冒出一法净,为佛假慈悲。天容白娘他不容,诱惑李仙入金山。白娘小青拼死救,施术涨水淹金山。法净耍魔金山升,致使人间遭大难。天庭怒颜捉法净,不曾成功无何奈。再后来,白娘身压雷峰塔,才放李仙把家还。小青报仇心切切,武艺不精就返还,九味真火灭法净,救出白娘重见天。断桥处,碰李仙,小青恨满面,举剑刺向负儿男。李仙怀中抱紧儿,急急来躲闪。白娘身虽虚,却在尽力来阻拦……误会终将除,花好月又圆。谁成想,法净不曾死,并且又添功,添功之原因,乃是石性之气所造成。毕竟不是石中生,火眼金睛是不行。更何况,小青之真火,并非天庭之真火。这法净,不思悔改,对白娘恨中又加恨,对小青怨上再添怨。悄悄一夜突然现,诱白娘小青空中战,结果被困各一边,法净得意回金山。
姜子牙镇妖不能离,苦叹人间又受难。
这以后,自然是,李仙喊娇妻,悲切惨惨;白娘叫李仙,柔肠挂断……真真是:泪淹脸面,似吞黄莲。
乌云不散,何来晴天?是爱有错?还是人间本色?斟三酌四,但愿风儿来传音:一则宽宽心,保重身体最要紧;二则续续弦,但愿恩爱到永远。除此无奈何,只有忍忍忍,不停盼盼盼,等待百花再出现,也许有晴天。
……
毕竟白娘子由蛇变,能说不是妖?是妖。
虽然白娘子是蛇所变,真的是妖?不是妖。
爱的心愿,爱的灿灿,爱的挂念,爱的奉献。诸如诸如,岂言能是妖?
至此,恨世间,抱不平,谁来了断?难道说,享受人间烟火,就该遭苦受难?倘若强忍渡关,可否爱河还会延延?
但愿善恶皆有报,自然界里安然然。
至此,谁不恨法净?谁不怜李仙?然而,谁有啥办法?暂时无办法,水深火热苦熬煎……
叹、叹、叹……
第二十七章水深火热
有道是:一日夫妻,百日姻缘。wENxuEmI。cOM百日修来同渡船,千世修来共枕眠。可以说是白美伊和李仙恩恩爱爱的真实写照。说起李仙与白美伊的恩爱,还得从李仙救蛇说起——
从前,一个五、六岁的小孩随父亲上山砍柴。日近晌午,其父亲背柴回家,这孩子在他后面紧紧地跟着,因急于撒尿,也没向父亲说一声。由于他的父亲急于回家,也没在意。一会儿,父亲觉得不对头,因为没有听到孩子的脚步声,便就叫了一声,结果没有反应。于是,他放下柴火,一边扭头向后看一边自言自语道:“小孩子尽管贪玩,深山老林的,太叫人担心了,下次再苦再闹,也不会领他来了。”言未毕,头已扭了过来,想看一下孩子离他有多远。就这一看,竟是他吃惊非浅,不知孩子去那儿了。只见他冒出一身冷汗,急急忙忙顺着原路寻找,同时不停的叫着喊着……
当他发现孩子时,使他感到惊骇,吓得双腿直打哆嗦,不知该如何是好。
原来,一条大蛇正紧紧地缠住儿子不放。只见这条大蛇,晶莹剔亮,浑身银白,在阳光的照耀下,反衬着刺眼的光芒,使人难以看清它的真正面目。由于这蛇十分粗大,由此不难判断,粗达三四米无疑,根据缠住小孩的圈数来看,应有五六米有余。更为奇怪的是,在这种吓人的情境下,这个孩子非但不害怕,竟然还敢用手抱住,与大蛇混为一体,并把小脸蛋儿紧紧依偎在大蛇的最最要害之处——蛇头与蛇脖之间。
如此大蛇,莫说小孩,即使大人,也会吓得成为一滩稀泥。这不,这孩子的父亲已经浑身筛糠,豆大的汗珠如同大雨瓢泼,顺脸而下,老半天才清醒过来呢。
只见他竭尽全力,大喝一声,想吓跑大蛇,因为他离大蛇有段距离,根本就不敢靠近。使他震惊的是,大蛇安然不动,好象什么也没有听到似的。
其实,大蛇早已发觉有人前来,苦于无法逃走而已,现在不得不开始防范。
小孩的父亲当然不知道这个原因,所以觉得奇怪,心想:此蛇焉何不逃?难道它真的不怕?可怜的孩子,你怎么能和它混在一块?毕竟救子心切,他不得不做出果断,采取措施,想法救出儿子才是。
尽管他小心谨慎地挪着步子渐渐靠近大蛇,结果还是被大蛇发现。
大蛇见这人向它步步紧逼,为了自救,双眼紧紧地盯着,一动不动地注视着。就在离它逐近时,它突然伸长脖颈,顺口吐出长长的芯儿,直直向他窜来,且久久不肯收回,大有相搏之意。
就这样,人也不敢近其前,毒芯乱舞不肯收,相向僵持。
小孩正玩的高兴,却被大蛇掀翻在地。于是,头也不抬,只见他伸开小手,再次去搂蛇的脖颈。
不用说,他肯定不知道他的父亲已经来到了这儿。
这小孩也的确够胆大的。
就在他去搂蛇的脖颈时,却看见蛇眼滚泪。觉得好玩,就伸出小手擦起蛇泪,接着还要去摸蛇芯。
说来也怪,此蛇并不为小孩所动而伤害他,当感觉小孩要来摸那芯儿时,连忙把头扭向一边。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它与小孩相触一段时间,对他产生了信任而不愿伤害?
不过,蛇的这一举止,已被小孩的父亲看到,当然,蛇眼滚泪已早有发觉。只是,他深感怪诞的是,这大蛇对他高度防备,却为何不伤及他的儿子?这是他不知其所以然。之后,他经过一番思考,认为:既然此蛇不害他的儿子,何必继续大惊小怪?可这蛇眼滚泪是怎么回事?难道蛇有灵性?不妨试一试看看。于是,他向这蛇比划一下手势。
蛇遂即也点了点头,并停止了蠕动。
一直乐于贪玩的小孩,见此情景,高兴的拍起手来,那小脑袋也就不由自主地抬了起来。这时才看见父亲,急忙叫他过来。
小孩的父亲毕竟担心蛇的反扑,所以又向它比划一下手势。见这蛇再次点头后,才慢慢地靠近。待近细看,才发现蛇身受伤,怪不得,它宁可防范,也不愿离开,原来如此。
其实,这蛇点头,流泪,就在于此。
他已靠近大蛇,目前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蛇与孩子盘为一体,一旦蛇的野性大发,悔之晚矣,因此,不管怎样,先把孩子救出,只见他伸出手来,顺势将孩子抱住,放的远远的。这才彻底放下心来,向那大蛇看去。
若是他人,一定会拔腿而去,可他,却没有离开,这不,开始扭头看向大蛇。他之所以如是做,是因为他是医生。
只见他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犹犹豫豫。可能是在考虑着是否给蛇医治吧。
就在这个空隙时间里,已被救出的小孩却不听话,**不曾在地面坐稳,就一骨碌起身,又向大蛇奔去。当然是为了贪玩罢了。
小孩子的这一举止,使他把刚松懈的心儿又倏然提到了嗓子眼儿上,他急忙用手去抓孩子,可惜,孩子已经跑出多远。无奈,他只有忐忑地望着此蛇,希望它不要伤害孩子。
大蛇依然点了点头,同时泪如涌泉。
他不再怀疑什么,来到大蛇面前蹲下,将孩子拉于一边,开始给它治疗。他这才发现,这蛇伤口很长,已开始化脓,若不及时包扎,大有死亡之势。不管咋说,它没有害他儿子,说明还有理性,就这一点,就给他治治吧。于是,他将脓血挤出,接着掏出上山时为防跌伤而随身带来的消炎之类的药粉敷在伤口处,看没啥包扎,就撕破衣衫,拿出以往给人看病的认真作风,非常细心地包扎起来。完毕起身欲走,却见蛇尾巴向他不停的摆动。
当父子俩走了甚远,回头再看时,那蛇仍然未动,并且还在摆动着尾巴,蛇头依然还在目送着,直至他俩无影无踪后,才忍着巨疼,艰难地挪动着躯体,向深林深处一点一点地移动。
小孩焉何与大蛇混在一块?说来也怪,这孩子撒完尿,提着裤子忙于追赶父亲,脚底下却被绊了一下,跌倒在一软绵绵的东西上面。用手一摸,十分光滑,用眼一看,银光闪闪。一种好奇感,诱他一不哭,二不喊,竟然与它玩耍起来。此物便是受伤的大蛇,此蛇也甚怪,一不伤及他,二由他捂摸。也许是受伤之因,也许看他是个小孩,也许是缘份所定。
何来如是之说?这条大蛇又是从何而来?这也有说事……
此蛇,原为天上一蛇神,主管天庭以及世间所有蟒蛇之类,因不守职责,已失去为神之态。玉皇大帝一怒之下,革去职务,将她打入凡间。在它落入凡间时,后羿正在练习射箭,不成想,蛇身撞箭,带伤而降,结果投胎不成仍为一蛇。就是这个原因,使它的记忆没有改变,固而也就不会随便伤人。玉皇大帝本应叫她脱胎换骨,出生在一个穷苦人家里,饱尝世间疾苦,使她历其志,尔后重返天庭。怎奈带伤不便投胎,只有顺其坠地,不过,玉皇大帝已经速令观音菩萨前往,要将琼液撒向她的伤痕处,不致于中箭而亡。观音菩萨接到圣旨,就遵命而来,二遍琼液正欲再撒,却见一个小孩赶来,经观察面目,知道这个小孩的父亲是个医生,况且,琼液已经撒了一次,不会有生命危险,这孩子的父亲给他包扎一下也就是了,另外,她还看到了他和她之间的缘分,所以就来到天庭,向玉皇说明了道理,玉皇准奏。这以后,就出现了前述之言。
观音菩萨向玉皇说了什么,使玉皇予以准奏?
原来,观音菩萨看到了缘份时,本予干涉,但经过细细掐算方知,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强行干涉,他俩最终会为之而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并不为之而感到遗憾。况且,这蛇神之所以被打入凡间,其主要原因就是她私自下凡,在凡间谈情说爱。这说明她一定要将爱情进行到底,否则决不妥协。由于蛇神此次不能投胎,需要在自然界里吸收一些精髓而增加灵气,一旦她灵气所就,而天庭如果不能恰如其分的掌握之,她定会寻找爱情,以满足她长期以来那梦寐的渴望。否则,与织女下凡,与牛郎结缘有何区别?虽说是一道天河来相隔,却终终,恩爱河流掖心窝,牛郎哭滴滴,织女泪纷纷。由于情谊割不断,王母娘娘拗不过,不得已,每年定于七月七,她俩的爱情仍继续。鉴于此,天庭不能再犯以前的错误,使得人间黎民为之而受苦。
蛇神之所以不会忘记人间爱情,就是因为她受伤不能投胎,使得往事历目所致。
玉皇听毕,觉得言之有理,也就给予准奏。只是,缘份结束,必须返回。
于是,观音菩萨向圣上交旨,回南海而去。
一晃就是二百多年。
如今,那受伤不能投胎的大蛇,现在已经痊愈,并且有了一定的灵性和能耐,因浑身纯白如玉,所以自取其命为白蛇。
忆当年,白蛇被救,她是非常的感恩,决定以后一定要报答恩人。这也正应观音菩萨所言:缘份由始至终在白蛇心里盘旋着。
一天,这白蛇正自由自在地在林中歇息,忽然远处一声怪叫,这使她顿感震惊,遂戒备之念油然而生。当发觉是在呼喊救命时,就不顾一切,快速地向着叫喊声那边驰去。
已到近处,只见她屏住呼吸,匍匐着身子,慢慢地再向近处挪去。
近了,又近了,更近了。
当她仔细一瞧,霎时出了一身冷汗,竟然是同族姐妹正在遭遇灭顶之( 孙悟空的新传说 http://www.xlawen.org/kan/3112/ )
法净急叫菩提祖师灭那猴子,越快越好。
菩提祖师看了一眼法净,接着高腔道:“泼猴!你胡作非为!岂能容你?”
不等猴子再说什么,法净就看见一道光线飞了过去,接着便就体魄散去。
菩提祖师已除石猴,向法净和姜子牙说声歉意之后,速速离去。
姜子牙目送菩提祖师远去的同时,心中的一块大石也算落了地。接着长出一口气说:“猴子已除,痛快痛快。”
显然,这话是有意叫法净听的。
突然,法净哈哈大笑。
姜子牙向他看去,只见他得意洋洋地说:“想不到,菩提祖师帮我除去心头大患,哈哈哈……”
“是啊,真该好汉感谢菩提祖师啊。”
“不!我法净办不了的事情,他却能办,说明了什么?不过,也没啥大惊小怪的,他为道,我为佛,井水不犯河水,大路朝天,各走半边,哈哈哈……”
姜子牙清清楚楚,这是法净在笑弄于他,然而,又有什么办法,只有暂时由之任之吧。不过,得打击一下他的嚣张气焰,所以,他对法净道:“如果菩提祖师不肯放过你的石性之气呢?这可是他的独到之处啊。”
“谅他也不敢!我可不是那妖猴!我想这一点,姜太公你不会不知道吧?”
姜子牙显出胆怯之样,说:“不管怎样,都应保护人间平安也就是了。”
法净粗声粗气道:“我捉那两个妖蛇已是见证,还扯淡什么!”
姜子牙:“那,就这样吧,我该回峨眉镇妖了,你也该回金山念佛了。”
法净再次发出大笑,扬长而去。
姜子牙看法净滚蛋,也开怀畅笑。
这真是:
相互得意各自去,
各自心里如吃蜜,
谁将主宰哪一面?
红尘滚滚正义来。
第二十五章跋涉寻妻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且说李仙,一夜醒来,不见娘子和小青,甚觉奇怪。他望了望正在熟睡的孩子,接着便起床向药店走来,同时嘴里还埋怨道:“娘子和青妹竟然一夜没有休息,能受得了吗?我……”刚嘟囔两句,就到了药店。
李仙见店里空空然,没有感到十分奇怪,因为,他以为是娘子和小青给人看病一夜未归,或者是早早外出采集药材标本去了。于是就兀自坐下,耐心地等待着。由于他历来好学,所以,在闲着无事之下,也就随手从桌子上面搁放的一摞书里面,抽出那本未曾看完的药书,继续往下翻看。
看着看着,李仙不是频频点头,就是妙哉出口。看他那一时高兴的样子,一定是在书里面发现了意外收获,这不,他拿起笔,看样子是在书上画圈圈呢。
就在李仙拿笔的一霎那,他却忽然看见,书的中间夹着一张纸条,于是就忙忙细看起来。看毕,脸色陡变,急急起坐,开始不停地叫喊着娘子,寻找着娘子,竟然没有一丝踪影与半点回应,不由得心里开始发慌,这使他大感势头不对,就急急向门外走去。
这张纸条有何说事?使得李仙慌慌张张?原来,是白娘子发现那夜空里射出的亮光时,凭她修炼的灵感,感觉有什么事情发生。因担心一时难以回还,使夫君着急而忙忙落款。然后才叫醒小青出去观看,结果与法净二次恶战,竟遭磨难。
纸条上云:夫君若不见娘子,切莫着急,一定要看管好孩子。如果天亮以后,仍不见娘子和青妹回来,请夫君暂时照顾好自己,一定不要外出寻找,一切自有天意。切记切记。
这突如其来的纸条,这突如其来的言语,李仙岂能继续安然乎?如是,他怎能不疾步外出?
李仙头脑嗡嗡作响,他拉闩开门,当看到外面的场景时,使他更加愕然,一时嘴巴不能合拢,同时心里也开始嗵嗵直跳。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且看去:
行人急匆匆,
扯孩子背娘满街涌,
车水马龙嚷喳喳,
是在背乡又离井。
慢慢地,李仙从愕然中缓过神来,急忙来到人群当中:
李仙忙忙问原因,
老乡急奔应一声:
此地不可再停留,
快逃快逃有妖精。
听此一言,李仙更觉骇然:他怎么知道有妖精?妖精来此作甚?为了彻底弄个明白,李仙拉住这位老乡的手,一定要问个详细。老乡看许仙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就三言两语地告诉他:“昨晚后半夜,我正在上茅厕,忽然间,天空亮如白昼,我正觉得奇怪,感到惑然的时候,随即又出现了利尖利尖的怪叫声。那声音,尖如鬼嚎,非常怕人,凭我老头子多年的经验断定,定是妖精作祟无疑。唉!灾难来矣。”
由于老乡忙于赶路,所以他话未落尽,就头也不扭地赶路去了。
经老乡这么一说,李仙虽然不再疑心,然而,他的心里却在不停地思考着,他在想:难道娘子和小青追杀妖精去了?现在情况怎么样?为什么还不回还?一连串的疑问在脑海里闪闪现现,上下旋旋。当断定娘子和青妹很有可能遭到不测之时,只见他他三步当做两步走,急匆匆地进到房间,草草打点行装之后,怀里紧紧地揣着孩子,已经顾不着叩紧大门,就踏向了寻找娘子的路程。
也正是由于娘子的不在,才发生这天翻地覆的变化。虽然说李仙并不知道这一层内在,但他的判断却也十分正确,他的娘子,还有青妹,已经蒙难。
这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但愿白娘子和小青多多保重。
李仙带着孩子,一路匆匆。他要寻,他要找,他要寻娘子,他要找青妹。然而,何处去寻?哪里去找?开始在途中寻找亲人的许仙,此时此刻,心里一片茫然,犹如十五只吊桶——七上八下,又似雾霭重重,头脑一片朦胧。
是啊,大千自然无边际,谁知亲人在哪里,可恶妖魔害娘子,一夜惹来横祸临。
尽管如此,李仙岂肯放弃?他一定要寻,一定要找,哪怕踏破天涯与海际。且看去:
尽管心里茫茫然,犹豫片刻仍步急。步急急,心里如火烧,虽渴虽累不为然,道路颠簸踩下边,看他渴的喉干涩,看他累得身冒火,但为寻亲人,半步也不愿停歇。风吹日晒有何惧?忍饥挨饿又如何?太阳不出就起程,有月当空晚不歇。寻、寻、寻,找、找、找,尽管寻找无目标,却也决心似天老。每每遇到过路人,便把娘子相貌说端详,还把那,精湛医术向外扬,此一番,并非是夸奖,而是在急盼,娘子下落在何方。只可叹,仍无娘子半讯因。如是是,怎不令他愁肠肠?当看到,孩子开始哭,孩子开始闹,不由心疼眼泪掉。无奈举目望,烈日炎炎如火炭,直直晒向娇儿郎,再看娇儿闹无休,声声利尖话难出,想必定是在叫娘。此时这许仙,紧抱娇儿泪扑簌,心里更感乱箭穿。尽管他,千呼又万唤,却也是,并无声音耳边传,并且行路亦跚跚。低首再看小娇儿,声嘶力竭不间断。娘子挂肚波未平,孩子牵心又添乱,真可谓:数九寒天狂风飚,鹅毛大雪弥满天,一波未平一波起,**只揪心窝窝。
毕竟劳累甚过度,尽力支撑已不能,突然两眼发黑脑际旋,猝然昏倒在地面。
好端端的家庭,一夜之间家不家,此乃人生之悲哀,此乃人生之不幸。
夜半万籁静,荒山野岭虎狼行,昏迷人儿落此难,生命极度危险中。谁不为此捏把汗?谁不为此泪涌眼?希望菩萨把灵显,大人小孩命安安。
都担心,都揪心,颗颗热心扑腾腾;都希望,都渴望,滴滴热血向上涌;都闭眼,都睁眼,担心虎狼行这边。
感谢热心人,拥有一颗热心肠,但愿能如愿,落难人能够被搭救。
都在祝好愿,而李仙,此时也在笑颜颜。原来是,他在梦睚中,看见白娘子,楚楚动人翩翩然,狂奔狂跑往这赶;娇儿见到娘,“嘿嘿呵呵”真高兴,巴不得快快扑到娘的怀里边,使得母子情意再连连;李仙见到娘子来,一溜小跑乐开怀,恰使多年未见面,激动的眼眶里滚出热泪来。
这是一个幸福家,这是一个温暖家,千寻万寻总算来,和和睦睦绵绵爱。
这时小青把话开:“白娘李仙真挚爱,甜甜蜜蜜难分开,白娘扑近李仙怀,李仙紧抱不丢开。美哉美哉!”接着笑声飞扬扬。
梦中的李仙,笑呵笑,笑的是:那么清爽,那么豪放,那么沉醉,那么惬意。
正在陶醉中,突然孩儿闹其中,李仙一梦被惊醒,竟然一场空,心凉意灰冷。尚未把孩楼怀中,突然吃惊“啊!”一声,魂未定,人事不再省。
咋的了?原来看见两只虎,牢牢坐在他面前,四只眼睛把他瞪,他见猛兽岂不惊?
难道就此把命送?难道就此家不宁?焉何恶虎偏要来?偏偏伤这落难人?
此时悲,此时叹,此时谁不来可怜?又有谁不把泪弹?
都希望,恶虎快滚蛋,谁成想,偏偏又向近,近处又靠拢。只见这俩虎,正用鼻子闻,随后又是舌头舔,接着两踢跃了空,呲牙咧嘴真残凶。
快闭眼,把脸扭一边,惨景不忍睹,惨景谁愿看?
真可怜……
也奇怪,猛虎悄悄卧地面,不但不把人儿伤,竟把茸茸毛儿贴身旁。
难道这虎可怜他?还是这虎有人性?答案均不在其中,而是他俩富贵命,茸毛贴身如盖被,除去夜深寒气冷。
……
东方鱼肚白,此时李仙把眼睁,看表情,惊恐仍未定,口口声声喊救命,紧搂娇儿不放松,还念念不忘把妻喊。
这时出现一老婆,把个事情说的明:是她把虎赶远行,是她救他于屋中,是她看他身虚弱,是她给他姜汤喝,这才使他把眼睁,这才使他的神志渐清醒。
一个老太婆,岂能把虎赶?
勿多疑,其中自有其道理。
李仙听此欲谢恩,可惜体弱不能行。
这时老婆子把话问:为啥落荒于荒山岭?
许仙一听眼泪涌,哽哽咽咽来说清,接着哭声不停停。
老婆子也在揉眼睛。
两天去,许仙病已愈,执意要去把妻寻,看了看娇儿,摇头之余楼怀中。
老婆子此时又说话:叫他一人去寻妻,可把孩子留于此,待他与妻一同来,还他娇儿回家中。
李仙不放心,怕那虎狼胡乱行。
老婆子叫他心放宽,莫要为此事,总是心不安,尽管把心装在肚里边。
李仙这才感恩泪纵横,交待再三欲起程。欲起程,回头望,依依不舍双手瑟。可叹无奈何,只有狠狠心,重新踏上路程程,寻找娘子急匆匆。
老婆子走到屋外边,目送李仙非常远,直至看不见,这才又看孩子脸,由于病甚重,忙忙回家中。
老婆子是谁?能否照顾好孩子?在这深山荒郊里,夜间狼虫虎豹到处乱窜,仅一个老婆子在此居住,行么?此乃正应一语: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若是怕虎虫,焉何来于此山中?这毕竟是后语,此处暂且不说。
只说李仙,经过老婆子的细心照管,虽说身体没有完全康复,却也大大好转,同时又没有孩子的连累,所以,专心寻妻而去。由于他当时背道而驰,寻妻征途越来越远,后来,经老婆子指点,才使他迷津重返。
因天机不能泄露,老婆子没有说明白娘子被困于金山,只是叫他寻妻过程中不可大喊大叫,以免惹来不测。
兀用说,目前的李仙乃是世间凡人之因。
一日,李仙来至一山下,因行走将近一天,所以腰酸腿疼,他也觉得实在困乏不堪,便打算略作小憩,然后继续寻妻。
由于心里总是念念不忘寻找白娘,因而,在小憩之时,起初小声来呼唤,渐渐地,变成了大声在叫喊。
因为李仙的叫喊声惊动了山上,所以,在他叫喊余余,欲起身离开,继续赶路时,却从山上走下来一个和尚,言曰有一娘子正在寺庙里烧香,奉方丈交待,特此下山请他,前去辨认是否是他所寻的娘子。
李仙听毕,异常兴奋,什么也不考虑,就随和尚一块沿着青石阶梯缓缓上山。虽然,他觉得此处甚是熟悉,大概心里一直想着娘娘所致,因此,也就心不在焉,继续上山。不过,他总感觉有一种预兆,不停地在脑海里忽忽悠悠,可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就这样,糊糊涂涂向山行。
这应该是第六感觉,只是,说不出、道不明,总觉得有一种不对头的意念盘旋着,却总是啥也搞不清,只有有了结论,一切也就自然而然而已。
由于第六感觉具有神秘和隐蔽性,这一特性,对李仙也不例外。这不,他一边上山一边还在轻声嘟念:
上山山,寻娘娘,
喜洋洋,回家庄,
娇儿叫爹又叫娘,
一家相聚笑声扬。
不知不觉,已来到山上,当随着和尚的停止不前而停下脚步,抬头看向方丈时,李仙大吃一惊。
李仙之所以如此吃惊,是因为,站在他面前的方丈竟是当年将他哄骗,又将娘子压在雷峰塔下的法净。他如梦初醒,此处乃是金山,怪不得,这地方好生面熟,刚才有一种不对头的感觉,原来如此!
至此,李仙才明白,老婆子不叫他在寻妻时高声叫喊的道理,然而为时已晚。同时,更明白,娘子又被法净所困。于是开口大骂:
贼法净,鸟法净,
拆我姻缘不应该,
你枉披方丈一张皮,
世间容你天地昏。
法净贼眼一目溜,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那白娘子乃是千年蛇精,一而再忠或与你,致使你脸色蜡黄,而你执迷不悟。老衲念佛行善,铲除妖蛇,还你自由,此乃我佛慈悲,而你不以喜为乐,反倒怨我骂我,实乃罪过。”
法净所言,李仙又将如何反驳?
欲知后事如何,请继续向下观看。
第二十六章寻妻被困
李仙看法净信口雌黄,立刻反驳道:
白娘是妖我也要,
你六个指头挠痒多一道,
白娘害我吃我我情愿,
不用你来瞎掺和。WenXueMi。com
“看来你中毒甚深,正好你来至金山,我佛慈悲为怀,不与你计较。今将你留于这里,随我念佛,使你洗心革面,之后方可下山,阿弥陀佛!”
这显然是法净要把李仙困在这里。很明显,是他怕李仙在金山大吵大闹,更怕他回去后声张,致使无人来此烧香,虽不影响他的成佛,却也使他声名狼藉。这当然不是他所看到的,因此,他决定要将李仙困在这里。
李仙怒面满腔,大喊大叫,要与法净拼个鱼死网破。
法净看李仙执拗不悟,还把他骂得狗血喷头,还要与他以命相拼,这还了得?不由得大声吼道:“瞎叫乱嚷,白费力气,你六根不净,岂能容你下山?”
李仙已觉后悔,不该上山,但为时已晚,于是高声哭喊着娘子,高声叫骂着法净。然而,在法净的一声令下,出来两个喽啰,将李仙强行关了起来。
李仙被诳上山来,他与法净的争执,白娘子听的一清二楚,她埋怨李仙不该不看她给他留下的纸条,一定要出来寻她而入魔窝。为此,她首先是:爱浓浓牵肠挂肚,情依依饥肠翻咕,虽近尺却难相逢,难相逢何以诉衷?其次:好夫君不该来金山,象鸟儿入鸟笼再罹磨难,你之苦妻虽知来把你喊,只可惜却为何你听不见?由于李仙被囚,是她又想到了小青,并寄一线希望:青妹在哪儿?可知李仙也被困?姐姐求你快雪耻,赶快解救我夫君。当觉得青妹很有可能也入法净魔掌时,她想到了姜子牙,不免又是祈求:姜子牙快将峨眉妖魔全除掉,高举神鞭神通显,除掉法净这恶贼,使得夫君出鸟笼。当想到想当初她求姜子牙除法净而他有所为难,她被困却前来与法净苟且求全时,便知姜子牙定有所难,暂时无法除之,不由得对法净刻骨仇恨。这刻骨仇恨,竟然使她想到了人间的老百姓:人间百姓苦难多,病疫缠身谁医治?那个老人病如何?谁来告诉我?鉴于此,不由得对法净恨之入骨:可恶法净假惺惺,拆我姻缘耍威风,害我白蛇无所惧,苦害西湖百姓罪难容。白蛇现在却没法,只有祈求神显灵,拿出利剑斩妖魔,天平地宁救苍生。当觉得一切一切都为空时,竟然恨起自己来:可恨自己本事小,战而不胜败了北,倘若能使自然安,甘愿一死进九泉。
正在悔恨交加的白娘子,越想越觉得对不起西湖百姓时,突然李仙的哭啼声传入耳边:“娘子,你在哪里?你在哪里呀,娘子……”
“李仙!我的夫君!你听到我的话了吗?我也被困在金山,离你不远,你知道吗?我的夫君呀!”
叫吧!喊吧!这是心灵的呼唤!这是恩爱情人的见证!
白娘恋李仙,李仙思白娘,两厢情意浓,爱河萦心田。报恩结下连接理,报恩却惹恩人难,难道报恩不应该?否则为何受熬煎?
报恩是美德,应该代代往下传,为报恩与恩人结姻缘,符合人间烟火无需怨。所要怨,乃是法净来积孽,活活棒打鸳鸯散。可恶可恶。
且再看,且再听:李仙不停喊娘子,声音虽沙哑,却依然,热度丝毫不减半。
而白娘,心里也在掂李仙,听他声音已变样,心里如同刀子剜。
这一剜,忽然一事进脑间,想到了,不知儿子在哪边?这如同,晴天霹雳一声响,直直炸向白娘来。
这是一个多么沉痛的打击!只听她大叫一声“我的儿子!你在哪里?”,因承受不了这如此严重的打击和摧残,只见她两眼一黑,再度昏厥,不省人事。
这真是:路逢险处难回避,事到头来不由人。
可悲可叹,可叹可悲……她俩的爱河可歌、更可泣……
李仙被囚,白娘被困,呼天不应,叫地不吭。出此结果,乃法净作孽,认为白娘是妖所致。
白娘是妖?妖与不妖,看后知了——
天日朗朗,暖意爽爽,西湖岸边,杨柳垂垂。适适心怡之时,忽乌云密密,黑压压、阳被遮,恰使苍穹下坠天塌裂。倾刻间,丝丝小雨空中落,湖面摆渡忙忙撤。此时岸边站一人,举目失措气叹叹:清早日艳阳,而今身被淋,不知何处能安身,悔恨没带雨伞来。发愁余余,倏然一伞头顶挡,如同雪中送大炭。也算伞到恰好处,雨又滂沱滚滚来。李仙觉怪也甚喜,急掉头,欲谢恩,怎奈口未开,竟然惊讶惊骇骇。这惊骇,致使心儿加剧跳,如鱼突然水中跃。吃惊之余再瞧瞧,没看错,不曾相识二美女,站其面前送雨伞,为他解其难。不由细打量,这二女,翩翩然,窈窕世难寻。而今忽现眼前前,犹如仙女下尘凡。一时间,李仙脸红到耳根,慌慌谢恩口结舌。就这一慌一结舌,致使启齿已经难,干脆不再言。他怎知,此乃白美伊,带着其妹青婷婷,远远见有一俊男,故作风雨摆面前,当然是想近其前。近其前,白美伊惊叹叹:原是恩人在躲难,心里实实不安然。因此上,虽不出声心语翻:想当初,一命被他救,才使得,峨眉修行已经完。为报恩,离峨眉,路迢迢,寻恩人,不想就在这眼前。而如今,恩未报,先作雨,使其受难难。美伊如是做,愧对恩人心里乱。不由望小青,小青装着没看见,无奈偷偷瞧李仙,呀!这李仙,文文雅雅书生气,望她而笑不语言,真叫她喜欢。毕竟都陌生,因而四目相触的一刹那,李仙心里“咚咚”跳,美伊也显羞涩感,遂即各闪一边边。此细节虽小,小青看的清又明,于是乎,忙忙扯扯姐姐衣,催他快把人呼唤。美伊几次欲开口,到底还是把它咽。不妨仔细再看看;恩人真真奇儿男,尽管身背跃眼帘。当看见,恩人半身无雨伞,示意小青挪挪伞。就这一挪伞,许仙这又把脸转,这一转,双方暗暗都称赞,苦于都没言。虽然是,白美伊暗送秋波情,可恨李仙不领情,又把脸面扭一边。小青觉察奥中妙,看在眼里计心间,于是乎,心生一计牵线线:示意姐姐莫收雨,并将住址告李仙……各自离开后,雨住日头重新现。日后李仙要还伞,按照地址上门前,叩门进屋真喜欢,不由自主把话言:此舍豪华不一般。他怎知,此乃是,白美伊有意施舍给他看,旨在找话谈……就这样,一男一女面对面,渐渐话儿向外窜。小青紧抓这机遇,把他与她姻缘联。三五天,二人总算结良缘,人证有小青,物证是雨伞。真可谓:苦心片片,了却心愿。这时间,林间鸟儿吹奏乐:奇男娶美女,美女嫁俊男,天作一对,地合一双。祝贺祝贺。
恩爱如蜜,感情荡荡。以至于:一日不见,犹如肠断。每每许仙,采药晚没归,旦见白娘,出门焦焦:或听习风,可否带夫之脚声;或望眼欲穿,静静等盼情人归。
采药为百姓,白娘诊治世人病。待她又看见,行人走路难,于是披荆斩棘路坦坦。白娘一心在行善,人们翘指都夸赞。姜子牙暗中观一番,频频点头不再管,接着返回峨眉山。
恩爱眷眷,真情闪闪,人间欢乐长存,生活融融长驻。如此报恩绵绵,已成佳话传传。
好端端,晴天出闪电,偏偏冒出一法净,为佛假慈悲。天容白娘他不容,诱惑李仙入金山。白娘小青拼死救,施术涨水淹金山。法净耍魔金山升,致使人间遭大难。天庭怒颜捉法净,不曾成功无何奈。再后来,白娘身压雷峰塔,才放李仙把家还。小青报仇心切切,武艺不精就返还,九味真火灭法净,救出白娘重见天。断桥处,碰李仙,小青恨满面,举剑刺向负儿男。李仙怀中抱紧儿,急急来躲闪。白娘身虽虚,却在尽力来阻拦……误会终将除,花好月又圆。谁成想,法净不曾死,并且又添功,添功之原因,乃是石性之气所造成。毕竟不是石中生,火眼金睛是不行。更何况,小青之真火,并非天庭之真火。这法净,不思悔改,对白娘恨中又加恨,对小青怨上再添怨。悄悄一夜突然现,诱白娘小青空中战,结果被困各一边,法净得意回金山。
姜子牙镇妖不能离,苦叹人间又受难。
这以后,自然是,李仙喊娇妻,悲切惨惨;白娘叫李仙,柔肠挂断……真真是:泪淹脸面,似吞黄莲。
乌云不散,何来晴天?是爱有错?还是人间本色?斟三酌四,但愿风儿来传音:一则宽宽心,保重身体最要紧;二则续续弦,但愿恩爱到永远。除此无奈何,只有忍忍忍,不停盼盼盼,等待百花再出现,也许有晴天。
……
毕竟白娘子由蛇变,能说不是妖?是妖。
虽然白娘子是蛇所变,真的是妖?不是妖。
爱的心愿,爱的灿灿,爱的挂念,爱的奉献。诸如诸如,岂言能是妖?
至此,恨世间,抱不平,谁来了断?难道说,享受人间烟火,就该遭苦受难?倘若强忍渡关,可否爱河还会延延?
但愿善恶皆有报,自然界里安然然。
至此,谁不恨法净?谁不怜李仙?然而,谁有啥办法?暂时无办法,水深火热苦熬煎……
叹、叹、叹……
第二十七章水深火热
有道是:一日夫妻,百日姻缘。wENxuEmI。cOM百日修来同渡船,千世修来共枕眠。可以说是白美伊和李仙恩恩爱爱的真实写照。说起李仙与白美伊的恩爱,还得从李仙救蛇说起——
从前,一个五、六岁的小孩随父亲上山砍柴。日近晌午,其父亲背柴回家,这孩子在他后面紧紧地跟着,因急于撒尿,也没向父亲说一声。由于他的父亲急于回家,也没在意。一会儿,父亲觉得不对头,因为没有听到孩子的脚步声,便就叫了一声,结果没有反应。于是,他放下柴火,一边扭头向后看一边自言自语道:“小孩子尽管贪玩,深山老林的,太叫人担心了,下次再苦再闹,也不会领他来了。”言未毕,头已扭了过来,想看一下孩子离他有多远。就这一看,竟是他吃惊非浅,不知孩子去那儿了。只见他冒出一身冷汗,急急忙忙顺着原路寻找,同时不停的叫着喊着……
当他发现孩子时,使他感到惊骇,吓得双腿直打哆嗦,不知该如何是好。
原来,一条大蛇正紧紧地缠住儿子不放。只见这条大蛇,晶莹剔亮,浑身银白,在阳光的照耀下,反衬着刺眼的光芒,使人难以看清它的真正面目。由于这蛇十分粗大,由此不难判断,粗达三四米无疑,根据缠住小孩的圈数来看,应有五六米有余。更为奇怪的是,在这种吓人的情境下,这个孩子非但不害怕,竟然还敢用手抱住,与大蛇混为一体,并把小脸蛋儿紧紧依偎在大蛇的最最要害之处——蛇头与蛇脖之间。
如此大蛇,莫说小孩,即使大人,也会吓得成为一滩稀泥。这不,这孩子的父亲已经浑身筛糠,豆大的汗珠如同大雨瓢泼,顺脸而下,老半天才清醒过来呢。
只见他竭尽全力,大喝一声,想吓跑大蛇,因为他离大蛇有段距离,根本就不敢靠近。使他震惊的是,大蛇安然不动,好象什么也没有听到似的。
其实,大蛇早已发觉有人前来,苦于无法逃走而已,现在不得不开始防范。
小孩的父亲当然不知道这个原因,所以觉得奇怪,心想:此蛇焉何不逃?难道它真的不怕?可怜的孩子,你怎么能和它混在一块?毕竟救子心切,他不得不做出果断,采取措施,想法救出儿子才是。
尽管他小心谨慎地挪着步子渐渐靠近大蛇,结果还是被大蛇发现。
大蛇见这人向它步步紧逼,为了自救,双眼紧紧地盯着,一动不动地注视着。就在离它逐近时,它突然伸长脖颈,顺口吐出长长的芯儿,直直向他窜来,且久久不肯收回,大有相搏之意。
就这样,人也不敢近其前,毒芯乱舞不肯收,相向僵持。
小孩正玩的高兴,却被大蛇掀翻在地。于是,头也不抬,只见他伸开小手,再次去搂蛇的脖颈。
不用说,他肯定不知道他的父亲已经来到了这儿。
这小孩也的确够胆大的。
就在他去搂蛇的脖颈时,却看见蛇眼滚泪。觉得好玩,就伸出小手擦起蛇泪,接着还要去摸蛇芯。
说来也怪,此蛇并不为小孩所动而伤害他,当感觉小孩要来摸那芯儿时,连忙把头扭向一边。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它与小孩相触一段时间,对他产生了信任而不愿伤害?
不过,蛇的这一举止,已被小孩的父亲看到,当然,蛇眼滚泪已早有发觉。只是,他深感怪诞的是,这大蛇对他高度防备,却为何不伤及他的儿子?这是他不知其所以然。之后,他经过一番思考,认为:既然此蛇不害他的儿子,何必继续大惊小怪?可这蛇眼滚泪是怎么回事?难道蛇有灵性?不妨试一试看看。于是,他向这蛇比划一下手势。
蛇遂即也点了点头,并停止了蠕动。
一直乐于贪玩的小孩,见此情景,高兴的拍起手来,那小脑袋也就不由自主地抬了起来。这时才看见父亲,急忙叫他过来。
小孩的父亲毕竟担心蛇的反扑,所以又向它比划一下手势。见这蛇再次点头后,才慢慢地靠近。待近细看,才发现蛇身受伤,怪不得,它宁可防范,也不愿离开,原来如此。
其实,这蛇点头,流泪,就在于此。
他已靠近大蛇,目前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蛇与孩子盘为一体,一旦蛇的野性大发,悔之晚矣,因此,不管怎样,先把孩子救出,只见他伸出手来,顺势将孩子抱住,放的远远的。这才彻底放下心来,向那大蛇看去。
若是他人,一定会拔腿而去,可他,却没有离开,这不,开始扭头看向大蛇。他之所以如是做,是因为他是医生。
只见他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犹犹豫豫。可能是在考虑着是否给蛇医治吧。
就在这个空隙时间里,已被救出的小孩却不听话,**不曾在地面坐稳,就一骨碌起身,又向大蛇奔去。当然是为了贪玩罢了。
小孩子的这一举止,使他把刚松懈的心儿又倏然提到了嗓子眼儿上,他急忙用手去抓孩子,可惜,孩子已经跑出多远。无奈,他只有忐忑地望着此蛇,希望它不要伤害孩子。
大蛇依然点了点头,同时泪如涌泉。
他不再怀疑什么,来到大蛇面前蹲下,将孩子拉于一边,开始给它治疗。他这才发现,这蛇伤口很长,已开始化脓,若不及时包扎,大有死亡之势。不管咋说,它没有害他儿子,说明还有理性,就这一点,就给他治治吧。于是,他将脓血挤出,接着掏出上山时为防跌伤而随身带来的消炎之类的药粉敷在伤口处,看没啥包扎,就撕破衣衫,拿出以往给人看病的认真作风,非常细心地包扎起来。完毕起身欲走,却见蛇尾巴向他不停的摆动。
当父子俩走了甚远,回头再看时,那蛇仍然未动,并且还在摆动着尾巴,蛇头依然还在目送着,直至他俩无影无踪后,才忍着巨疼,艰难地挪动着躯体,向深林深处一点一点地移动。
小孩焉何与大蛇混在一块?说来也怪,这孩子撒完尿,提着裤子忙于追赶父亲,脚底下却被绊了一下,跌倒在一软绵绵的东西上面。用手一摸,十分光滑,用眼一看,银光闪闪。一种好奇感,诱他一不哭,二不喊,竟然与它玩耍起来。此物便是受伤的大蛇,此蛇也甚怪,一不伤及他,二由他捂摸。也许是受伤之因,也许看他是个小孩,也许是缘份所定。
何来如是之说?这条大蛇又是从何而来?这也有说事……
此蛇,原为天上一蛇神,主管天庭以及世间所有蟒蛇之类,因不守职责,已失去为神之态。玉皇大帝一怒之下,革去职务,将她打入凡间。在它落入凡间时,后羿正在练习射箭,不成想,蛇身撞箭,带伤而降,结果投胎不成仍为一蛇。就是这个原因,使它的记忆没有改变,固而也就不会随便伤人。玉皇大帝本应叫她脱胎换骨,出生在一个穷苦人家里,饱尝世间疾苦,使她历其志,尔后重返天庭。怎奈带伤不便投胎,只有顺其坠地,不过,玉皇大帝已经速令观音菩萨前往,要将琼液撒向她的伤痕处,不致于中箭而亡。观音菩萨接到圣旨,就遵命而来,二遍琼液正欲再撒,却见一个小孩赶来,经观察面目,知道这个小孩的父亲是个医生,况且,琼液已经撒了一次,不会有生命危险,这孩子的父亲给他包扎一下也就是了,另外,她还看到了他和她之间的缘分,所以就来到天庭,向玉皇说明了道理,玉皇准奏。这以后,就出现了前述之言。
观音菩萨向玉皇说了什么,使玉皇予以准奏?
原来,观音菩萨看到了缘份时,本予干涉,但经过细细掐算方知,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强行干涉,他俩最终会为之而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并不为之而感到遗憾。况且,这蛇神之所以被打入凡间,其主要原因就是她私自下凡,在凡间谈情说爱。这说明她一定要将爱情进行到底,否则决不妥协。由于蛇神此次不能投胎,需要在自然界里吸收一些精髓而增加灵气,一旦她灵气所就,而天庭如果不能恰如其分的掌握之,她定会寻找爱情,以满足她长期以来那梦寐的渴望。否则,与织女下凡,与牛郎结缘有何区别?虽说是一道天河来相隔,却终终,恩爱河流掖心窝,牛郎哭滴滴,织女泪纷纷。由于情谊割不断,王母娘娘拗不过,不得已,每年定于七月七,她俩的爱情仍继续。鉴于此,天庭不能再犯以前的错误,使得人间黎民为之而受苦。
蛇神之所以不会忘记人间爱情,就是因为她受伤不能投胎,使得往事历目所致。
玉皇听毕,觉得言之有理,也就给予准奏。只是,缘份结束,必须返回。
于是,观音菩萨向圣上交旨,回南海而去。
一晃就是二百多年。
如今,那受伤不能投胎的大蛇,现在已经痊愈,并且有了一定的灵性和能耐,因浑身纯白如玉,所以自取其命为白蛇。
忆当年,白蛇被救,她是非常的感恩,决定以后一定要报答恩人。这也正应观音菩萨所言:缘份由始至终在白蛇心里盘旋着。
一天,这白蛇正自由自在地在林中歇息,忽然远处一声怪叫,这使她顿感震惊,遂戒备之念油然而生。当发觉是在呼喊救命时,就不顾一切,快速地向着叫喊声那边驰去。
已到近处,只见她屏住呼吸,匍匐着身子,慢慢地再向近处挪去。
近了,又近了,更近了。
当她仔细一瞧,霎时出了一身冷汗,竟然是同族姐妹正在遭遇灭顶之( 孙悟空的新传说 http://www.xlawen.org/kan/31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