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部分阅读
中了招后化解,却是极难。唯有明其本来的,以内化外,由内观解外观,方能不受其害。但听梅清之言,明明对此一无所知,他又是如何解去的?
但道门规矩,向无打听他人修炼法门之理,尤其二人此时以法对抗,不分胜负,碧真就更是拉不下脸来问梅清是用的什么法术。其实她也是多虑,梅清根本就一点规矩也不明白,就算她问了,肯定也是一五一十的全都告诉她了。
“既然如此,冒昧相问,公子化解贫道法术的法门,是传自师门么?”想了半天,碧真换了个方式,委婉地问道。
虽然此问也有些犯规的嫌疑,但说来还是比较容易接受,只是碧真这般委婉,在梅清听来,可是连心都没过,直接就答道:“什么师门啊,若说呢倒也是有人教我的。”说罢,便将在太清宫中受张启正引荐,由那胖道人传授自己《太初洞玄无上金真玉液龙虎仙丹**》一事,一五一十,由头至尾给碧真讲了一遍。他见碧真对此事颇为上心,对那**额外多讲了几句,只是自己也知之不多,只好尽自己所能,尽量描述了一通。
梅清这里还在不厌其烦地为碧真讲解什么“逆吸顺呼”、“引气上行”、“周天脉络”之时,只见对面的碧真的脸色已经由白而红,由红而紫,由紫而青,最后再转为苍白,浑身上下不住颤抖,最后终于忍无可忍,素手一拍案面,怒斥一声道:“够了!梅道友,就算碧真先时确有得罪,你也不用如此戏弄我吧!退一万步,碧真再有不是,你我间也还有份香火缘法,你竟然,你竟然……”她纤手指着梅清,樱唇颤抖,气得再说不出话来,两行清泪却忍不住流了下来。
梅清大讶,隐隐觉得有些不对,自己自然是实话实说,但看碧真气成这个样子,显然不是无理取闹,其间莫非有什么误会不成?
梅清张大了口,一时不知如何解释。碧真却猛然自己这般失态,大失平日道心平和之态,心中一惊,知道一时气愤,结了心魔,心中不由又是委曲,又是难过,瞪了梅清两眼,一言不发,起身而去。
按说碧真的修为,虽然还未至万般由他不动心的境界,但也是心如止水,难有波动。能把这位碧真人气得道心不稳,泪流满面,要真传出去,梅清也真值得骄傲了。
梅清自己心中毫无自满之意,反倒心中略有不安。虽然碧真与他斗了这么长时间,但对这位美女道士,他也并无恶感。当然也是因为他自己不知道道基根本,若换个其他修道人见有人来坏自己道基的,估计也不会这么想了。
既然已经把人气跑了,梅清也乐得清闲。这一个多月,天天在痛苦的煎熬,终于今天没有人来压迫自己,梅清长长舒了一口气,伸个懒腰,只觉得无比轻松。只是不经意,却发现那体内气旋,依然在不停流转,不由暗自苦笑,这一个月弄的,运气化气,都成了本能了。
直到午后,碧真才又回转来。只是此时碧真脸上再无一丝笑意,眼睛深处,依然隐隐的燃烧着怒火。她进门后,便坐在梅清眼前,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直直地盯着梅清道:“说吧,梅道友,你要怎样,才肯为我释解那几卷古书?”
第二十七章 初闻道谛
今日只得一章,惭愧
有点累了,各位兄弟们让老集也喘息喘息吧.明日保证双更.
这一段不太好写啊.可能各位看着累,老集写着是更累.
==
梅清苦笑一声,知道这位碧真人只怕是把自己恨上了。估计她定然是以为自己恨她前一段时间暗算自己斗法一事,因此故意报复她,才出言相戏。其实自己本来就是这么一回事,为什么她偏偏就不信,口口声声非得要认为自己是修炼了什么道法的一般。
长叹一声,梅清无奈的说道:“真人对我怕是有所误会,我不知道真人所说的道术修炼是什么,但我确实没经过其他法术的学习。若真人有意让我释解这几卷道经的话,倒也不是什么难事。只是其中许多词句,我本自不解,这样去释义,确是为难。不若真人便略微给我讲一下这道法入门的理论,也好让我有个了解,释注起来庶几不至于差得太多。”
碧真盯着梅清看了半天,见他一脸真诚,确实不似作伪,心中不由几度彷徨。按梅清自己说的话,打死碧真也不会相信。但现在这情况,也令碧真找不到合理的解释。思之再三,碧真便心下有了主张,开言道:“如此便依公子。只是碧真所学,乃是传自当年全真门下清净一宗,本是女丹,自然无法与公子交换。幸好金丹大道,本自相通,碧真便以另一套丹法赠与公子如何?”
梅清见碧真之言,知道她还是不肯相信自己,苦笑道:“我却要真人的丹法做什么,那上边写的这些玄奥之词,我是只知其词不明其义,因此想要劳烦真人为我讲解些个,免得解经时不辩东西。”
碧真美目连闪,至此才有些相信梅清是真不明道义,当时心中惊疑不定。沉吟片刻,张口答道:“如此便依公子。今日心绪不宁,便从明日始,请公子再来此处,我便依自己所知,一一为公子讲述明白便是。”
说到这里,碧真停顿了一会,又继续说道:“只是有一言,道法全凭师承,按说绝无我为道友传讲道法的道理。不过公子既然已经入道,你我本是道友,互相切磋,似无不可。不知梅道友意下如何?”
梅清点头道:“梅清自无异议。却有一事相求,真人一口一个‘道友’,梅清着实有些难受。若真人相呼,直呼在下表字‘三清’便可,切莫要再称我道友了。”
“三清么?”碧真微笑道,“我却有些信公子未修道了,试问哪个修道人敢起这么样的名号呢。不若我便直呼公子之名,公子便称我为碧真。公子以真人相称,碧真也觉得不便呢。”
“如此甚好”,梅清心情甚佳道:“那明日咱们便开始,只是……碧真相试的手段,是不是就可以免去了?”
碧真闻言脸上一红道:“此事……却有此麻烦。实不相瞒,初时我只为了斗气,一意孤行,与你斗法未多思量,适才才发现心魔已动,现下已然泥足深陷,抽身不得。修道之人,最怕的便是这劫数不知何时而至。我修炼至金液大成阶段已经有些日子,只望能迈过这道坎,凝得金丹,只是迟迟未得机缘。此次稍知机缘,想来此次与你斗法,便是我的劫数。过得去,自然海阔天空,过不去,只怕今生再无缘得窥大道。”
梅清一听不由有些郁闷道:“如此咱们这场比试还要继续不成?只是——劫数这东西,不是能躲就躲么,哪有你这般上赶着不撒手的?”
碧真听了梅清之言不由笑道:“你还真是一点不明白呢。修道之人,劫数与机缘本是相随相伴,岂是躲就躲得过去的?——你也不用因此生气,其实是我的劫数,又何尝不是你的劫数?是我的机缘,又何尝不是你的机缘?若非你是修道之人,我岂敢妄以**相试。此一关既然已经到了这般地步,估计也就差不多到火候了。这时候,咱们二人却是更应小心谨慎,只求双双顿开此锁才好,万勿有懈怠之心。”
梅清道:“罢了罢了,你说什么是什么。比就比,反正也这长时间了,我又怕什么。小心哪天我真顶不住了,吃亏的可是你。”
碧真听了梅清之言,却咯咯娇笑起来道:“怎么说得这么吓人似的,不瞒你说,碧真这周身上下,可有几件厉害东西。梅清你要敢撒野,指不定谁吃亏呢。”
次日早间,梅清比往常特地早了些赶来仁圣宫,才入了院中,便见碧真的小道童明镜迎上前来,道是碧真在后园相候,要梅清到后园相见。
这座仁圣宫既然曾为皇家行宫,其后自然也有一处小小园林,规模不大,却颇有特色。一入园中,只见苍翠满眼,俱是松柏林立。沿着林间小径行来,入眼苍碧森森,耳边松风阵阵,令人颇有出世之想。
行不多久,见前方转弯处一处青石台上,小亭翼然欲飞。拾阶而上,便见两株古柏如凌云烟柱,直冲天际。碧真身着一身素色道袍,正在柏下,打一套不知名的拳法。
此时日出东方,映得满眼松针反射出的金色光芒不断晃动,更显得碧真飘然如画中仙子一般。只见她动作似快实慢,手掌划出道道弧线如鸟飞花落也似,缠绵于周身四侧。
随着最后一个收势,碧真双掌回抱,又复覆掌下压,缓缓止住,长长吐出一口气,整个人也凝止不动。
梅清这些日子,光顾着与碧真斗法,真正正眼观察这位美女道长的时间并不多。此次难得心中清净,在一旁欣赏良久,却是大饱眼福。
只可惜梅大公子正在飘飘然之际,碧真已然收了功,转回头对着梅清甜甜一笑,双目中似有异芒一闪——轰的一声,又来了。
还好梅清早有准备,因此倒不至于失了阵脚。他缓缓走过来,坐在一旁石凳之上,眼睛却一直看着碧真笑道:“古人说仙子凌波去,还只是传说罢了。今观碧真舞姿翩然飞动,不让天人,信不我欺呢。”
既然昨天已经言明二人间这场争斗定然要有个收场,梅清也不愿一直这么被动的防守下去,心中一动,也不避讳心中欣赏之意,便大大方方地说了出来。
碧真闻了梅清之言,眼中不由露出几分赞许之意,笑着说道:“怎么一夜不见,可是变得聪明,知道以言破相了?只是说什么舞姿可是丢人了,此乃九禽戏,寻常导引之法罢了,有什么翩然飞动的?”
“导引之法?”梅清一楞,随即笑道:“原来导引便是这样的拳法或动功么?我还一直以为导引便是引导体内气机行走脉络,便称作导引呢。”
碧真也呆了片刻,随意咯咯娇笑了起来,为梅清解释道:“气机行走,是谓行气。导引却是体术。虽然导引之时,也要辅以行气之法,只是此二者,可是不能混为一谈呢。梅大公子这么有才学的人,居然要闹这样的笑话,传出去不怕人把大牙笑掉了,亏你也敢说出口。”
一边说着,一边走到石凳坐下,把一双秀眼看着梅清,咯咯地笑个不住。
梅清看碧真刚才行功良久,面色潮红,格外动人,又见她笑个不住,更觉得心动不已,连忙收摄心神,出言问道:“碧真什么事这般欢喜,笑得如此开心?”
碧真微微摇摇头答道:“也没什么原因,忽然觉得心中很是轻松,就是忍不住要笑罢了。”
梅清看着碧真毫无烟火气息的笑容,心中也觉得轻松无比,便要也随着笑出来。
正在此时,心中那团气旋一紧,登时震荡起来,便如有什么吸引,摇摇欲坠一般。梅清大惊,连忙定定地收住心神,这才明白刚才碧真一笑,虽然不似前些天般令人欲焰升腾,其中险恶之处,却怕是犹有过之。
只是这般法门,却不如那欲焰般易于化去,既已入心,便再难驱除。梅清虽然勉力而为,但总是心旌摇荡,难以平定。
“清少着相了。既然非色,何必要空?与其苦苦支撑,何如顺其自然?”碧真的声音如天籁般在耳边响起,闻在梅清心中,却如金钟大吕,铮然有声。
梅清听了碧真之言,便如钟磬之间在耳边铮然响起,心中恍然一动,便即平息,哈哈笑道:“果然如此。笑时便当笑,何以化为?碧真这法门,却是越来越厉害了。”
碧真微笑道:“清少突飞猛进,碧真若再原地踏步,岂非令人羞煞?适才确是心有所感,对这法门有了些得益之处,让清少见笑了。”
梅清谢道:“多谢碧真指点。只是不知碧真既为道门中人,何为言空言色?既然相斗以法,又何必出言点醒梅清?”
正当此时,那小道童明镜由台下款款行来,手中托着一方素木茶盘,置于石桌之上。其上两杯清茗,茶汤碧透清莹,袅袅升腾着烟雾。一缕清香,随风悠然飘荡,透入鼻间,直令人有腋下生风之感。
碧真轻轻做了个请的手势,纤手轻取一杯清茶,置于瑶鼻下轻闻其香,这才浅酌半口,面上透出一份娴然。梅清也不客气,取过一杯,细品其味,入口略带几分苦意,随即便是一股幽香直透胸臆。
“清少可知道门由来,源于何代?”碧真却不答梅清之言,开言反诘道。
“若在下记得不差,应该是本自先秦诸子中老庄道家之说。其后东汉张陵建教蜀地鹤鸣山,方有道教之传。”
“清少大材。只是道门之中,有仪,有理,有法。其义理,乃是源自道家老庄之说;其科仪,自张陵建教而后,因袭相传;其法,却起自上古神仙方士。”碧真侃侃言道。
“碧真所说,便指春秋时神仙家么?”梅清问道。
神仙家所指,乃是春秋战国之时一派,与道、儒、墨、法等并立,学说不似其他诸家为着经世济人修身强国,其根本目的说来倒也简单,只有四个字:长生不老。
碧真听了梅清所说,不由笑道:“清少说得倒也不算错,长生不老,自然是神仙家追逐的目标。只是神仙家修行所求,岂止四字这般简单,不过那世俗之人,尤其是帝王中人,重视神仙方术,只为长生,因承相传,便变得神仙家只有个求长生了。”
说罢,碧真便为梅清细细解说道门之传承,实是承自上古道、神仙两家。其义理上承老庄,其修行则多采自神仙之学。
“修行之法,千途万径;道门修行,那佛家儒家,亦是一般修行。而我道家之所以谓‘修行’为‘修炼’者,乃是因道门金丹之道,概由一‘炼’字入手。总体言之,道门修炼之法,大体分为二派,是为符箓、丹鼎。”
“符箓炼气,丹鼎炼丹。符箓亦称为符水派,其法乃是修符画箓,借阴阳之机,移天地之力。世间所谓三山符箓龙虎、茅山、阁皂,便是传自符箓派的天师、上清、灵宝三家,其他又有如神霄、东华、天心等诸多派别,至元时合而为正一道。”
“丹鼎亦称为金丹派,又可分为内丹、外丹两派。外丹便是运炉鼎烧炼,以草木、金石为药,九转为丹,服食得道。刚才碧真所行九禽导引之术,说来也算是外丹之类。”
“只是外丹之术,久已失传,而世间所传炼丹之术,妄称黄白,多为欺世盗名之徒,不堪为信。而内丹之法,渐次大行,是为修炼正途。”
所谓内丹,亦称“还丹”、“金丹”,其意乃是以外丹之名借喻人体修炼之法,以身体为炉鼎,以精气为药物,以神意以炉火,在体内便如炼制药物一般凝炼成丹,进修大道。
内丹之道,开始并不似符箓一般立教山门,广收门徒,而多是私传秘授,隐于民间,鲜为世人所知。后来魏伯阳、张果、罗公远等名声渐传,尤以钟离权、吕洞宾为大成,这才慢慢显名于世。
直到北宋王吉(三个吉),首建全真教,始立教门。王吉便是世称王重阳,其门下七大弟子,世称全真七祖,名动天下。因其立教北方,故又称之为金丹北宗。
而南宗则传自紫阳真人张伯端,其后五传至白玉蟾,被称为南宗五祖。至元李道纯,合南北二宗为一,便是现今所传金丹之道。
第二十八章 性命双修
碧真讲的这些,梅清有些是了解的,如道教源流发展的一些情况。但涉及内外丹道之别,烧炼之法,便两眼一抹黑了。事实上在梅清一直以来的思想认识中,所谓丹道就是把水银加矿物烧成药丸子,然后就吃下去听天由命。运气好功力强的,可以逼出来增强抵抗力——如记忆中某个叫梅超风的大姐;运气不好或功力不强的,十有**登时就要驾鹤西游、魂归地府——如史书上某些迷恋此道的帝王将相。
碧真听了梅清的解释不由大笑道:“梅超风?却是哪方高人,莫非你是梅家的哪位前辈么?你说的倒也不全是错,外丹一道,若得其真,最是益人;若稍有误,最是害人。只是此道久未闻有得真谛者。何况我看不少自称善练外丹的家伙,连最基本的养气功夫都没有。须知外丹亦需以内丹相铺,你以为只光烧烧火,就能炼出真正的还丹来不成?那还不满世界都是仙丹了。”
梅清一听有些意外地道:“这外丹不是支上炉子烧就成了么,只要按比例算好药,看好温度,到了时间自然转化么?”
“哪这般容易的?”碧真一脸好笑地道:“就说是外丹,亦是神念所寄,元气凝结,讲究气机交感,不过是借了外力罢了。要真是支了炉子烧就行,那大家还修的什么真,全改行做烧炭工得了!算了,不提这烧炼外丹之事了,反正无论如何,估计现在世人是再无缘得见真相了。还是只说内丹罢。金丹大道,虽然万千,但其入手,不过性、命二字。有修命不修性的,也有修性不修命的;有由性入命的,也有由命入性的。其中种种,难分轩轾。”
“外道修行,多由修命入手,如行气、导引之法;禅门中人,多由修性入手,如明心见性、心源性海。而自吕祖以来丹道,多承性命双修之法以,所谓‘修性不修命,万劫阴灵难入圣;修命不修性,恰如鉴容无宝镜’是也。”
讲到这里,碧真面上渐渐浮现出几分庄严之相道:“清少,我知道你才学过人,胸中或有万卷。但道家之言,本无定义。你读那《道德经》、《南华经》,每每言‘若’、‘似’之语。究其根本,道得自本心,难以言辞描述,只得借隐喻之词来形容。说到‘坎离水火婴儿龙虎铅汞日月’,均是如此。适才言道丹道由性命双修,何谓‘性’与‘命’?可言性为心,命为身;可言性为神,命为炁;可言性为禅,命为丹。如此种种,全在心中感悟。”
梅清听了似有所悟道:“如此说来,碧真对我一笑我便要兽血沸腾,便是心功;碧真于松下导引行气,便是命功。如我收摄心神,不为所动,便是心功;真元流动,化融邪火,便是命功。是也不是?”
碧真听了笑道:“虽然有些泥胎木雕味道,大体还是不差了。此二者本是相辅相成。前些日,碧真相试,你居然全以命法抗外相,是以命敌性;今日忽然不知为什么,便明了性功,知道以言辞抗外相,更心有所语,可见天资不凡了。”
碧真说梅清泥胎木塑,乃是说他只看到眼前一事,思想僵硬,将性、命说得有些狭隘了,但其大体方向却是不差。梅清自来都是糊里糊涂修炼,哪知什么性与命。今番听了碧真一语,忽然觉得有些拨云见日一般,明白了许多东西,心中清明,连忙出口对碧真称谢。
碧真却摇头道:“若清少真是无意修道,入手极高,却是难得的机缘。今日为碧真点破,有了刻意之心,以后修行,反倒是个障碍呢。到时候不要怪我才好。”
梅清心中一转,便明白了碧真之意。所谓性最贵自然,梅清本是糊里糊涂修的道,自然毫无做作之心,正合了修行本意,因此他进境才这般之快。以后有了存心修炼的念头,免不得要多了种种难处,再不会如以前般容易了。
梅清一笑道:“哪有一辈子糊涂修道的道理,‘闻以有知知者也,未闻以无知知者也’,谢是不错的。”
碧真听了,点头微笑。梅清之言,本出于《庄子》,颇合当下之论。梅清这般糊涂修炼,虽然开始进境极快,但他不可能一直这般好运的糊涂下去,不然何以结丹,何以成婴?总须有明了修炼之心的一天。
碧真继续说道:“若说性命双修,并非二者齐头并进,而是以一为主,以一为辅。概每人天资不同,兴趣各异,绝难平衡无二。清少,无论你法传自何处,不知入门却,却曾择道不曾?”
“择道?”梅清摇头道:“我早说过我那所谓修炼入门之事了,哪来择的什么道。”
碧真忍住了笑,解释道:“所谓择道,或称择机、择缘,乃是大山门收弟子时,出的一份考验之题,查看弟子本性,亲近何途,为其选择适用术法。若是小门小户的,不管你什么特长都只有一份功法,愿意不愿意都只能是它,也就不用择了。”
梅清笑道:“却是未择。不然今日恰闻仙子讲经,仙音绕耳,天花乱坠,说来也算我真正闻道之初,便由仙子为我择一道如何?”
碧真听言也笑了道:“什么仙子天花的,看你书生温文尔雅的,怎么越来说得越是没个形儿了。择道一事,贵乎自然随意,便如幼儿抓周一般。你要我给你择,便试试又何妨。各门中形式各有妙法,也不拘一格。适才听你引《庄子》之语,我便给你出题,《庄子》一书中,若由你择一词,以象你修道之感,当为何词?”
梅清一怔,想了一下才道:“若这般择的话,便是‘不得已’吧。”
碧真“扑哧”笑道:“果然是‘不得已’!好好好,清少既有此语,天份可谓不俗,他日修炼,必然少去多少劫数呢。”
二人所说‘不得已’,在《庄子》一书中多有出现,其本意乃是顺应自然,如“一宅而寓于不得已,则几矣”。梅清这道,本来修得就是被动等待,糊里糊涂,用此语言之,恰得其趣。
碧真收了笑容,方才道:“我观清少心性天资,确是一流根底,既然如此,恰应反其道而行,在‘命’字上下功夫。山门收徒,若心优于体的,往往由性入手,为其易入其门,以性入命。但公子一来早已得道筑基,无入道之忧,二则心性天然,只须牢筑基础,自然水到渠成。因此不必效仿通常之法,只用心养命证道,自然安稳。若说金丹之学,北宗重性轻命,南宗比翼同举,不若碧真便为公子试讲南宗修炼之法,还请指正。”
梅清知道讲了半天,这才到得讲述丹法之时。自己稀里糊涂的炼了这么久,据说已然筑基得道,自己还不知道怎么回子事。难得有机会得美女教授讲课,自然要打点精神,听得格外仔细。
碧真所讲南宗,便是传自紫阳真人张伯端的丹法,讲究性命双修,其性功根本却在一个‘忘’字,命功则由筑基而始,共得三关十九诀。
所谓‘忘’,又可分‘忘心’、‘觅心’、‘真心’,十九诀则分为采药、筑基、烹炼、固济、武火、文火、沐浴、丹砂、过关、温养、防厄、工夫、交媾、大还、圣胎、九转、换鼎这十九阶段。
“其实丹法虽然有别,其思想本自一源。此法所说十九诀,清少心中有会即可,万勿执著其间。其实无论南宗北宗,以至符箓诸派,修行这几关都差不太多,不过分类有繁简,称呼有异同罢了。一般说来,筑基之后,是为炼精、炼气、炼神三关。所谓筑基,乃是身内混沌静处,一阳初动时,采那一点真元,为修炼之基。这点真元便如用药的药引一般,修炼中人又有称之为种子的。万物化生,便是参天大树,也由一粒种子长成。这点道基,便是你将来修炼的种子。得了种子,只需温养静培,自然增长,道术可成;若无这一粒种子在体内,便是你日日运气打坐,炼到头发白了,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总是镜花水月,入不了修行大道。”
“那……在下筑基之时,却有些古怪……”梅清便想说出自己筑基之时的怪事,却被碧真摇手阻止。
“清少请勿多言。道门自有规矩,这等修炼之事,既然你我非是同门,又无授道之谊,却是不便言讲,碧真也绝无可能评说。修炼之道,非师不行。这等事情,只有师长方可指点,否则必有祸患。便是碧真所说丹道,也不过道友切磋之意,万不可错了规矩。”碧真面带肃然说道。
其实也不怪梅清,他本来就不曾入门,哪知道其中利害。道门师承之重,远甚于世俗。所谓“师者宝也。为学无师,则道不成。非师不度,非师不仙”。若非是师门中人,修炼之法,绝无指点之说。一则是门户有别,二则若非师长,不明其中关键,这般指点极易害人。因此道门数千年来,通是师传弟受,绝无例外者。
碧真为了使梅清能释注道经,不得不传梅清道法,但也不敢以师门中道学相授,且要挂了切磋之名——即是说,只负责讲解,其中修炼的具体问题,还是梅清自己去摸索。
看梅清有些失望的表情,碧真心中不知为何,也觉得有些惘然,连忙说道:“非是碧真小气,修行规矩本来如此,却也破不得。日后碧真得空时,自然也会为清少说说道门中规矩,说来你也是修行中人,切不可不小心违了规矩,以至铸成大错。至于修行中关键,虽然碧真不便多言,但前人多有著述。若得暇时,你还是多读些道经,自然便能通晓了。”
梅清明白自己刚才有些唐突,点点头,继续听碧真为他讲解丹法。
筑基之后,道得其形,其后便是炼精、炼气、炼神三关。既得其形,便是炼形化精;既和其精,便是炼精化气;既得其气,便当炼气化神;既得其神,方可炼神还虚。若真到了炼神还虚之阶,便已然为纯阳之体,可飞升为仙了。十九诀也只得到炼神一关之前,若再修炼,便更需高明法门了。
此时梅清自然还用不到这些,他现在所炼,还在炼形化精这一关前,气机未曾凝丹,按十九诀而言,当在沐浴、丹砂之时。
前文已然说过,内丹之法,乃是以身心比拟外丹烧炼之法。身如炉鼎支覆,其火为心神,肾为水材。神寓于心,其卦象为离,其方位属南,其五行属火。精藏于肾,其卦象为坎,其方位为北,其五行属水。以一点种子,揉旋精气,以文武之火,烹炼固济,直到丹成,方才算过了炼精这第一关,由炼形化精阶段而入炼精化气阶段。
写得一堆,但碧真讲解却甚是容易,三言两语说罢,梅清眼睛直直盯着碧真道:“就这些?完了?”
“可不就这些?你还当修炼是什么。你不用看那些个修真的写得七扯八扯几十卷,其实就是这么回事,明白了就行。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你要真敢按着书修行,累死你也看不懂。就算你看懂了,打死你也炼不出来。我都把这无上大道给你讲得清清楚楚了,还不把推荐票紧着砸过来?”
第二十九章 叹为观止
以身心为鼎炉,精气为药物,心肾为水火,五脏为五行,肝肺为龙虎,精为真种子,以年月日时为火候,咽津灌溉为雨露沐浴,口鼻舌为三要,肾前脐后为玄关,五行混合为丹成……
以上就是碧真为梅清写下的南宗丹道十九诀修炼释解,注意,是释解。释解还是这般晦涩,那原文就更让人不辩南北东西了。什么洞晓阴阳,深达造化;什么追二气于黄道,会三性于元宫;什么攒簇五行,和合四象,龙吟虎啸,夫唱妇随,玉鼎汤煎,金炉火炽,始得玄珠成象,太乙归真……梅清看过几眼,登时觉得脑袋大了好几圈。
无怪乎碧真说看着书没法炼,没有师傅看不懂。要不是前些日子在松林亭下听碧真详细说过修炼之法,梅清只能把这法门当天书看了。虽然梅清自认也是个看得书的,但这一堆玄之又玄的文字,还真是搞不清楚。
还是得有园丁咱才能茁壮成长啊!梅清心中发着自己都不明所以的感叹,信步走向藏经阁去。
现下天子重道,因此天下道门大兴,这所仁圣宫因是皇家道场,因此所藏道经也颇丰。只是观中自有规矩,只有本观中修行之士方可入阁查看道经,象梅清这样的外来户,在后边行宫中转转还可以,想到前面殿中都有人挡着。若想入阁观经,可就有难度了。
此事梅清当然向碧真要求过,但碧真回答也很简单:“只要梅大公子束发修行,贫道便可为公子大开阁门。只是修行文碟也不是随便就有的,朝廷自有法度,不然贫道帮你找找门路?”
梅清还没有投身青灯黄卷这样伟大事业的觉悟,也不想为了看几卷道经就做出这样的牺牲,何况碧真也说过,那阁中道经,多是些最浅近的基本理论之类的东西,就是有些功法,也不过是寻常养生之用。要真是修道炼丹的法门在里边,可就真成了笑话了。
这一段梅清放开心怀,与碧真间的较量也在逐渐白热化。经碧真讲过性、命之说后,梅清开始也试着学碧真,那什么止观**既然是谓观法性功,可见其关键在一悟字,气机流转、法诀咒语之类应该尚在其次。何况也没见碧真画符念咒,只是眼睛中光芒一放,面上笑颜一开,自己便要如天火笼身,可见这门功夫,定然是由心性而来的。
你看我,我就看你;你对我笑,我就对你笑。梅清就这样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开始时没少被碧真嘲笑。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梅清已经开始觉得有些门道。碧真无论外表气质,都是一等一的大美女,可人之极,对她生出爱慕之意,实在不难。这些时日二人心缔渐开,梅清自觉不自觉,对这位俏道姑也是有些念想。自己只要心中想着碧真的样子,将此心意散发出去,眼睛直视对方,碧真便会有些不自然的表情出来。
有戏啊有戏,梅清心中不由沾沾自喜。连碧真人都为咱**所感,将来以此法泡妞肯定无往而无不利啊……
藏经阁位于整个道观前院的后身,梅清觑得角门无人,转过身来,急急便向阁中行去。来之前,他已经打听好了,据说此间长年有一个青年女冠看守,据说其道号玉真,铁面无私,极难融通。为此梅清还多向碧真放了几度电,希望将她电得迷糊一些,来探听玉真的一些具体情况。
此时他一边急走,一边回想着自己打听来的情况。
“玉……真……”,梅清深思着问碧真道:“不知她有什么爱好没有?”
“除了爱看书,好象就没有了”,碧真道:“休想我帮你出主意,你自己要看书,自己想办法。”
“那相貌呢?是不是一样的闭月羞花,沉鱼落雁?”
“是不是闭月羞花我不知道,沉鱼落雁估计还是差不多的。”
看爱书的美女……气质MM还是比较好办的,喜欢幻想,受听夸奖,又好面子,很可能几句好话就能搞定了。如果运气好,我的妈啊,还可能有意外收获呐!
梅清满怀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踏上了通向藏经阁的阶梯。
藏经阁是一座三层小楼,从下转折的楼梯而上,直通上藏书的二三层。梅清踏在有些阴暗的楼板上,感觉着空气中似乎都要传来纸墨的香气,心中不由畅想,在这样的书香中日日相守的,应该是如何一个秀美的女道士呢?
“兀那小子!与某家停下!书阁重地,闲人莫入,再向前时,且吃某家一板斧!”忽然耳边如同一声惊雷也似响起一声大喝,震得整间木楼都摇晃不止,吓得梅清脚下一软,几欲跪倒。抬眼看时,只见一个身高七尺、膀大腰圆的女道士忽然跳了出来。只见这女道生得头如巴斗,眼似铜铃,左手比了一个剑诀,右手却举着一卷书,张着血盆大口,真是说不出的凶恶!有分教:
声若洪钟大吕,眼似檐角铜铃;
路见不平吼一声,莫道英雌无用。
曾上南山擒虎,敢下北海伏龙,
归来黄卷守青灯,天下谁人可动!
梅清本就脚软,待见来人这般形象,登时魂摇魄动,几如见鬼。若不是这一段来道基日固,险些便被吓得跌下楼去,落荒而逃。
施耐庵大大在上,李逵那厮不是应该在寥儿洼里练狗刨么,啥时候跑到这道观中看藏经阁来了?
“来……来者何人?”梅清壮着胆,颤声问道。
“嘿嘿,本道姑法号玉真,向来镇守这藏经阁上,宵小之辈,休想逃得过某家的法眼!兀那小子,某看你鬼鬼祟祟,眼神飘忽,定非善良之辈。趁早回头,还落个全身而退。若答一个‘不’字,某家忍得,手中板斧可不识得什么叫客气!发作起来,登时让你一刀两断!”只见对面盗版李逵面带杀机,将手中书卷高高举起,狞笑着说道。
“玉……真!”梅清把眼睛揉了又揉,确认并非幻觉,又看到对面李逵版玉真手中高举的书卷封皮上露出“水浒”两个字,这才敢相信对面就是那喜爱读书的、沉鱼落雁的玉真道长。
梅清心中暗骂碧真居然敢骗自己,果然越漂亮的女人就越会撒谎。此时见对面的玉真已然逼将下来,自己却是无路可退、无计可施。正当走投无路之时,忽然想起一法,连忙在心中反复想象玉真的形象,对着玉真那双大睁的暴环眼深深凝视,又微微一笑——只是( 天下道门 http://www.xlawen.org/kan/3114/ )
但道门规矩,向无打听他人修炼法门之理,尤其二人此时以法对抗,不分胜负,碧真就更是拉不下脸来问梅清是用的什么法术。其实她也是多虑,梅清根本就一点规矩也不明白,就算她问了,肯定也是一五一十的全都告诉她了。
“既然如此,冒昧相问,公子化解贫道法术的法门,是传自师门么?”想了半天,碧真换了个方式,委婉地问道。
虽然此问也有些犯规的嫌疑,但说来还是比较容易接受,只是碧真这般委婉,在梅清听来,可是连心都没过,直接就答道:“什么师门啊,若说呢倒也是有人教我的。”说罢,便将在太清宫中受张启正引荐,由那胖道人传授自己《太初洞玄无上金真玉液龙虎仙丹**》一事,一五一十,由头至尾给碧真讲了一遍。他见碧真对此事颇为上心,对那**额外多讲了几句,只是自己也知之不多,只好尽自己所能,尽量描述了一通。
梅清这里还在不厌其烦地为碧真讲解什么“逆吸顺呼”、“引气上行”、“周天脉络”之时,只见对面的碧真的脸色已经由白而红,由红而紫,由紫而青,最后再转为苍白,浑身上下不住颤抖,最后终于忍无可忍,素手一拍案面,怒斥一声道:“够了!梅道友,就算碧真先时确有得罪,你也不用如此戏弄我吧!退一万步,碧真再有不是,你我间也还有份香火缘法,你竟然,你竟然……”她纤手指着梅清,樱唇颤抖,气得再说不出话来,两行清泪却忍不住流了下来。
梅清大讶,隐隐觉得有些不对,自己自然是实话实说,但看碧真气成这个样子,显然不是无理取闹,其间莫非有什么误会不成?
梅清张大了口,一时不知如何解释。碧真却猛然自己这般失态,大失平日道心平和之态,心中一惊,知道一时气愤,结了心魔,心中不由又是委曲,又是难过,瞪了梅清两眼,一言不发,起身而去。
按说碧真的修为,虽然还未至万般由他不动心的境界,但也是心如止水,难有波动。能把这位碧真人气得道心不稳,泪流满面,要真传出去,梅清也真值得骄傲了。
梅清自己心中毫无自满之意,反倒心中略有不安。虽然碧真与他斗了这么长时间,但对这位美女道士,他也并无恶感。当然也是因为他自己不知道道基根本,若换个其他修道人见有人来坏自己道基的,估计也不会这么想了。
既然已经把人气跑了,梅清也乐得清闲。这一个多月,天天在痛苦的煎熬,终于今天没有人来压迫自己,梅清长长舒了一口气,伸个懒腰,只觉得无比轻松。只是不经意,却发现那体内气旋,依然在不停流转,不由暗自苦笑,这一个月弄的,运气化气,都成了本能了。
直到午后,碧真才又回转来。只是此时碧真脸上再无一丝笑意,眼睛深处,依然隐隐的燃烧着怒火。她进门后,便坐在梅清眼前,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直直地盯着梅清道:“说吧,梅道友,你要怎样,才肯为我释解那几卷古书?”
第二十七章 初闻道谛
今日只得一章,惭愧
有点累了,各位兄弟们让老集也喘息喘息吧.明日保证双更.
这一段不太好写啊.可能各位看着累,老集写着是更累.
==
梅清苦笑一声,知道这位碧真人只怕是把自己恨上了。估计她定然是以为自己恨她前一段时间暗算自己斗法一事,因此故意报复她,才出言相戏。其实自己本来就是这么一回事,为什么她偏偏就不信,口口声声非得要认为自己是修炼了什么道法的一般。
长叹一声,梅清无奈的说道:“真人对我怕是有所误会,我不知道真人所说的道术修炼是什么,但我确实没经过其他法术的学习。若真人有意让我释解这几卷道经的话,倒也不是什么难事。只是其中许多词句,我本自不解,这样去释义,确是为难。不若真人便略微给我讲一下这道法入门的理论,也好让我有个了解,释注起来庶几不至于差得太多。”
碧真盯着梅清看了半天,见他一脸真诚,确实不似作伪,心中不由几度彷徨。按梅清自己说的话,打死碧真也不会相信。但现在这情况,也令碧真找不到合理的解释。思之再三,碧真便心下有了主张,开言道:“如此便依公子。只是碧真所学,乃是传自当年全真门下清净一宗,本是女丹,自然无法与公子交换。幸好金丹大道,本自相通,碧真便以另一套丹法赠与公子如何?”
梅清见碧真之言,知道她还是不肯相信自己,苦笑道:“我却要真人的丹法做什么,那上边写的这些玄奥之词,我是只知其词不明其义,因此想要劳烦真人为我讲解些个,免得解经时不辩东西。”
碧真美目连闪,至此才有些相信梅清是真不明道义,当时心中惊疑不定。沉吟片刻,张口答道:“如此便依公子。今日心绪不宁,便从明日始,请公子再来此处,我便依自己所知,一一为公子讲述明白便是。”
说到这里,碧真停顿了一会,又继续说道:“只是有一言,道法全凭师承,按说绝无我为道友传讲道法的道理。不过公子既然已经入道,你我本是道友,互相切磋,似无不可。不知梅道友意下如何?”
梅清点头道:“梅清自无异议。却有一事相求,真人一口一个‘道友’,梅清着实有些难受。若真人相呼,直呼在下表字‘三清’便可,切莫要再称我道友了。”
“三清么?”碧真微笑道,“我却有些信公子未修道了,试问哪个修道人敢起这么样的名号呢。不若我便直呼公子之名,公子便称我为碧真。公子以真人相称,碧真也觉得不便呢。”
“如此甚好”,梅清心情甚佳道:“那明日咱们便开始,只是……碧真相试的手段,是不是就可以免去了?”
碧真闻言脸上一红道:“此事……却有此麻烦。实不相瞒,初时我只为了斗气,一意孤行,与你斗法未多思量,适才才发现心魔已动,现下已然泥足深陷,抽身不得。修道之人,最怕的便是这劫数不知何时而至。我修炼至金液大成阶段已经有些日子,只望能迈过这道坎,凝得金丹,只是迟迟未得机缘。此次稍知机缘,想来此次与你斗法,便是我的劫数。过得去,自然海阔天空,过不去,只怕今生再无缘得窥大道。”
梅清一听不由有些郁闷道:“如此咱们这场比试还要继续不成?只是——劫数这东西,不是能躲就躲么,哪有你这般上赶着不撒手的?”
碧真听了梅清之言不由笑道:“你还真是一点不明白呢。修道之人,劫数与机缘本是相随相伴,岂是躲就躲得过去的?——你也不用因此生气,其实是我的劫数,又何尝不是你的劫数?是我的机缘,又何尝不是你的机缘?若非你是修道之人,我岂敢妄以**相试。此一关既然已经到了这般地步,估计也就差不多到火候了。这时候,咱们二人却是更应小心谨慎,只求双双顿开此锁才好,万勿有懈怠之心。”
梅清道:“罢了罢了,你说什么是什么。比就比,反正也这长时间了,我又怕什么。小心哪天我真顶不住了,吃亏的可是你。”
碧真听了梅清之言,却咯咯娇笑起来道:“怎么说得这么吓人似的,不瞒你说,碧真这周身上下,可有几件厉害东西。梅清你要敢撒野,指不定谁吃亏呢。”
次日早间,梅清比往常特地早了些赶来仁圣宫,才入了院中,便见碧真的小道童明镜迎上前来,道是碧真在后园相候,要梅清到后园相见。
这座仁圣宫既然曾为皇家行宫,其后自然也有一处小小园林,规模不大,却颇有特色。一入园中,只见苍翠满眼,俱是松柏林立。沿着林间小径行来,入眼苍碧森森,耳边松风阵阵,令人颇有出世之想。
行不多久,见前方转弯处一处青石台上,小亭翼然欲飞。拾阶而上,便见两株古柏如凌云烟柱,直冲天际。碧真身着一身素色道袍,正在柏下,打一套不知名的拳法。
此时日出东方,映得满眼松针反射出的金色光芒不断晃动,更显得碧真飘然如画中仙子一般。只见她动作似快实慢,手掌划出道道弧线如鸟飞花落也似,缠绵于周身四侧。
随着最后一个收势,碧真双掌回抱,又复覆掌下压,缓缓止住,长长吐出一口气,整个人也凝止不动。
梅清这些日子,光顾着与碧真斗法,真正正眼观察这位美女道长的时间并不多。此次难得心中清净,在一旁欣赏良久,却是大饱眼福。
只可惜梅大公子正在飘飘然之际,碧真已然收了功,转回头对着梅清甜甜一笑,双目中似有异芒一闪——轰的一声,又来了。
还好梅清早有准备,因此倒不至于失了阵脚。他缓缓走过来,坐在一旁石凳之上,眼睛却一直看着碧真笑道:“古人说仙子凌波去,还只是传说罢了。今观碧真舞姿翩然飞动,不让天人,信不我欺呢。”
既然昨天已经言明二人间这场争斗定然要有个收场,梅清也不愿一直这么被动的防守下去,心中一动,也不避讳心中欣赏之意,便大大方方地说了出来。
碧真闻了梅清之言,眼中不由露出几分赞许之意,笑着说道:“怎么一夜不见,可是变得聪明,知道以言破相了?只是说什么舞姿可是丢人了,此乃九禽戏,寻常导引之法罢了,有什么翩然飞动的?”
“导引之法?”梅清一楞,随即笑道:“原来导引便是这样的拳法或动功么?我还一直以为导引便是引导体内气机行走脉络,便称作导引呢。”
碧真也呆了片刻,随意咯咯娇笑了起来,为梅清解释道:“气机行走,是谓行气。导引却是体术。虽然导引之时,也要辅以行气之法,只是此二者,可是不能混为一谈呢。梅大公子这么有才学的人,居然要闹这样的笑话,传出去不怕人把大牙笑掉了,亏你也敢说出口。”
一边说着,一边走到石凳坐下,把一双秀眼看着梅清,咯咯地笑个不住。
梅清看碧真刚才行功良久,面色潮红,格外动人,又见她笑个不住,更觉得心动不已,连忙收摄心神,出言问道:“碧真什么事这般欢喜,笑得如此开心?”
碧真微微摇摇头答道:“也没什么原因,忽然觉得心中很是轻松,就是忍不住要笑罢了。”
梅清看着碧真毫无烟火气息的笑容,心中也觉得轻松无比,便要也随着笑出来。
正在此时,心中那团气旋一紧,登时震荡起来,便如有什么吸引,摇摇欲坠一般。梅清大惊,连忙定定地收住心神,这才明白刚才碧真一笑,虽然不似前些天般令人欲焰升腾,其中险恶之处,却怕是犹有过之。
只是这般法门,却不如那欲焰般易于化去,既已入心,便再难驱除。梅清虽然勉力而为,但总是心旌摇荡,难以平定。
“清少着相了。既然非色,何必要空?与其苦苦支撑,何如顺其自然?”碧真的声音如天籁般在耳边响起,闻在梅清心中,却如金钟大吕,铮然有声。
梅清听了碧真之言,便如钟磬之间在耳边铮然响起,心中恍然一动,便即平息,哈哈笑道:“果然如此。笑时便当笑,何以化为?碧真这法门,却是越来越厉害了。”
碧真微笑道:“清少突飞猛进,碧真若再原地踏步,岂非令人羞煞?适才确是心有所感,对这法门有了些得益之处,让清少见笑了。”
梅清谢道:“多谢碧真指点。只是不知碧真既为道门中人,何为言空言色?既然相斗以法,又何必出言点醒梅清?”
正当此时,那小道童明镜由台下款款行来,手中托着一方素木茶盘,置于石桌之上。其上两杯清茗,茶汤碧透清莹,袅袅升腾着烟雾。一缕清香,随风悠然飘荡,透入鼻间,直令人有腋下生风之感。
碧真轻轻做了个请的手势,纤手轻取一杯清茶,置于瑶鼻下轻闻其香,这才浅酌半口,面上透出一份娴然。梅清也不客气,取过一杯,细品其味,入口略带几分苦意,随即便是一股幽香直透胸臆。
“清少可知道门由来,源于何代?”碧真却不答梅清之言,开言反诘道。
“若在下记得不差,应该是本自先秦诸子中老庄道家之说。其后东汉张陵建教蜀地鹤鸣山,方有道教之传。”
“清少大材。只是道门之中,有仪,有理,有法。其义理,乃是源自道家老庄之说;其科仪,自张陵建教而后,因袭相传;其法,却起自上古神仙方士。”碧真侃侃言道。
“碧真所说,便指春秋时神仙家么?”梅清问道。
神仙家所指,乃是春秋战国之时一派,与道、儒、墨、法等并立,学说不似其他诸家为着经世济人修身强国,其根本目的说来倒也简单,只有四个字:长生不老。
碧真听了梅清所说,不由笑道:“清少说得倒也不算错,长生不老,自然是神仙家追逐的目标。只是神仙家修行所求,岂止四字这般简单,不过那世俗之人,尤其是帝王中人,重视神仙方术,只为长生,因承相传,便变得神仙家只有个求长生了。”
说罢,碧真便为梅清细细解说道门之传承,实是承自上古道、神仙两家。其义理上承老庄,其修行则多采自神仙之学。
“修行之法,千途万径;道门修行,那佛家儒家,亦是一般修行。而我道家之所以谓‘修行’为‘修炼’者,乃是因道门金丹之道,概由一‘炼’字入手。总体言之,道门修炼之法,大体分为二派,是为符箓、丹鼎。”
“符箓炼气,丹鼎炼丹。符箓亦称为符水派,其法乃是修符画箓,借阴阳之机,移天地之力。世间所谓三山符箓龙虎、茅山、阁皂,便是传自符箓派的天师、上清、灵宝三家,其他又有如神霄、东华、天心等诸多派别,至元时合而为正一道。”
“丹鼎亦称为金丹派,又可分为内丹、外丹两派。外丹便是运炉鼎烧炼,以草木、金石为药,九转为丹,服食得道。刚才碧真所行九禽导引之术,说来也算是外丹之类。”
“只是外丹之术,久已失传,而世间所传炼丹之术,妄称黄白,多为欺世盗名之徒,不堪为信。而内丹之法,渐次大行,是为修炼正途。”
所谓内丹,亦称“还丹”、“金丹”,其意乃是以外丹之名借喻人体修炼之法,以身体为炉鼎,以精气为药物,以神意以炉火,在体内便如炼制药物一般凝炼成丹,进修大道。
内丹之道,开始并不似符箓一般立教山门,广收门徒,而多是私传秘授,隐于民间,鲜为世人所知。后来魏伯阳、张果、罗公远等名声渐传,尤以钟离权、吕洞宾为大成,这才慢慢显名于世。
直到北宋王吉(三个吉),首建全真教,始立教门。王吉便是世称王重阳,其门下七大弟子,世称全真七祖,名动天下。因其立教北方,故又称之为金丹北宗。
而南宗则传自紫阳真人张伯端,其后五传至白玉蟾,被称为南宗五祖。至元李道纯,合南北二宗为一,便是现今所传金丹之道。
第二十八章 性命双修
碧真讲的这些,梅清有些是了解的,如道教源流发展的一些情况。但涉及内外丹道之别,烧炼之法,便两眼一抹黑了。事实上在梅清一直以来的思想认识中,所谓丹道就是把水银加矿物烧成药丸子,然后就吃下去听天由命。运气好功力强的,可以逼出来增强抵抗力——如记忆中某个叫梅超风的大姐;运气不好或功力不强的,十有**登时就要驾鹤西游、魂归地府——如史书上某些迷恋此道的帝王将相。
碧真听了梅清的解释不由大笑道:“梅超风?却是哪方高人,莫非你是梅家的哪位前辈么?你说的倒也不全是错,外丹一道,若得其真,最是益人;若稍有误,最是害人。只是此道久未闻有得真谛者。何况我看不少自称善练外丹的家伙,连最基本的养气功夫都没有。须知外丹亦需以内丹相铺,你以为只光烧烧火,就能炼出真正的还丹来不成?那还不满世界都是仙丹了。”
梅清一听有些意外地道:“这外丹不是支上炉子烧就成了么,只要按比例算好药,看好温度,到了时间自然转化么?”
“哪这般容易的?”碧真一脸好笑地道:“就说是外丹,亦是神念所寄,元气凝结,讲究气机交感,不过是借了外力罢了。要真是支了炉子烧就行,那大家还修的什么真,全改行做烧炭工得了!算了,不提这烧炼外丹之事了,反正无论如何,估计现在世人是再无缘得见真相了。还是只说内丹罢。金丹大道,虽然万千,但其入手,不过性、命二字。有修命不修性的,也有修性不修命的;有由性入命的,也有由命入性的。其中种种,难分轩轾。”
“外道修行,多由修命入手,如行气、导引之法;禅门中人,多由修性入手,如明心见性、心源性海。而自吕祖以来丹道,多承性命双修之法以,所谓‘修性不修命,万劫阴灵难入圣;修命不修性,恰如鉴容无宝镜’是也。”
讲到这里,碧真面上渐渐浮现出几分庄严之相道:“清少,我知道你才学过人,胸中或有万卷。但道家之言,本无定义。你读那《道德经》、《南华经》,每每言‘若’、‘似’之语。究其根本,道得自本心,难以言辞描述,只得借隐喻之词来形容。说到‘坎离水火婴儿龙虎铅汞日月’,均是如此。适才言道丹道由性命双修,何谓‘性’与‘命’?可言性为心,命为身;可言性为神,命为炁;可言性为禅,命为丹。如此种种,全在心中感悟。”
梅清听了似有所悟道:“如此说来,碧真对我一笑我便要兽血沸腾,便是心功;碧真于松下导引行气,便是命功。如我收摄心神,不为所动,便是心功;真元流动,化融邪火,便是命功。是也不是?”
碧真听了笑道:“虽然有些泥胎木雕味道,大体还是不差了。此二者本是相辅相成。前些日,碧真相试,你居然全以命法抗外相,是以命敌性;今日忽然不知为什么,便明了性功,知道以言辞抗外相,更心有所语,可见天资不凡了。”
碧真说梅清泥胎木塑,乃是说他只看到眼前一事,思想僵硬,将性、命说得有些狭隘了,但其大体方向却是不差。梅清自来都是糊里糊涂修炼,哪知什么性与命。今番听了碧真一语,忽然觉得有些拨云见日一般,明白了许多东西,心中清明,连忙出口对碧真称谢。
碧真却摇头道:“若清少真是无意修道,入手极高,却是难得的机缘。今日为碧真点破,有了刻意之心,以后修行,反倒是个障碍呢。到时候不要怪我才好。”
梅清心中一转,便明白了碧真之意。所谓性最贵自然,梅清本是糊里糊涂修的道,自然毫无做作之心,正合了修行本意,因此他进境才这般之快。以后有了存心修炼的念头,免不得要多了种种难处,再不会如以前般容易了。
梅清一笑道:“哪有一辈子糊涂修道的道理,‘闻以有知知者也,未闻以无知知者也’,谢是不错的。”
碧真听了,点头微笑。梅清之言,本出于《庄子》,颇合当下之论。梅清这般糊涂修炼,虽然开始进境极快,但他不可能一直这般好运的糊涂下去,不然何以结丹,何以成婴?总须有明了修炼之心的一天。
碧真继续说道:“若说性命双修,并非二者齐头并进,而是以一为主,以一为辅。概每人天资不同,兴趣各异,绝难平衡无二。清少,无论你法传自何处,不知入门却,却曾择道不曾?”
“择道?”梅清摇头道:“我早说过我那所谓修炼入门之事了,哪来择的什么道。”
碧真忍住了笑,解释道:“所谓择道,或称择机、择缘,乃是大山门收弟子时,出的一份考验之题,查看弟子本性,亲近何途,为其选择适用术法。若是小门小户的,不管你什么特长都只有一份功法,愿意不愿意都只能是它,也就不用择了。”
梅清笑道:“却是未择。不然今日恰闻仙子讲经,仙音绕耳,天花乱坠,说来也算我真正闻道之初,便由仙子为我择一道如何?”
碧真听言也笑了道:“什么仙子天花的,看你书生温文尔雅的,怎么越来说得越是没个形儿了。择道一事,贵乎自然随意,便如幼儿抓周一般。你要我给你择,便试试又何妨。各门中形式各有妙法,也不拘一格。适才听你引《庄子》之语,我便给你出题,《庄子》一书中,若由你择一词,以象你修道之感,当为何词?”
梅清一怔,想了一下才道:“若这般择的话,便是‘不得已’吧。”
碧真“扑哧”笑道:“果然是‘不得已’!好好好,清少既有此语,天份可谓不俗,他日修炼,必然少去多少劫数呢。”
二人所说‘不得已’,在《庄子》一书中多有出现,其本意乃是顺应自然,如“一宅而寓于不得已,则几矣”。梅清这道,本来修得就是被动等待,糊里糊涂,用此语言之,恰得其趣。
碧真收了笑容,方才道:“我观清少心性天资,确是一流根底,既然如此,恰应反其道而行,在‘命’字上下功夫。山门收徒,若心优于体的,往往由性入手,为其易入其门,以性入命。但公子一来早已得道筑基,无入道之忧,二则心性天然,只须牢筑基础,自然水到渠成。因此不必效仿通常之法,只用心养命证道,自然安稳。若说金丹之学,北宗重性轻命,南宗比翼同举,不若碧真便为公子试讲南宗修炼之法,还请指正。”
梅清知道讲了半天,这才到得讲述丹法之时。自己稀里糊涂的炼了这么久,据说已然筑基得道,自己还不知道怎么回子事。难得有机会得美女教授讲课,自然要打点精神,听得格外仔细。
碧真所讲南宗,便是传自紫阳真人张伯端的丹法,讲究性命双修,其性功根本却在一个‘忘’字,命功则由筑基而始,共得三关十九诀。
所谓‘忘’,又可分‘忘心’、‘觅心’、‘真心’,十九诀则分为采药、筑基、烹炼、固济、武火、文火、沐浴、丹砂、过关、温养、防厄、工夫、交媾、大还、圣胎、九转、换鼎这十九阶段。
“其实丹法虽然有别,其思想本自一源。此法所说十九诀,清少心中有会即可,万勿执著其间。其实无论南宗北宗,以至符箓诸派,修行这几关都差不太多,不过分类有繁简,称呼有异同罢了。一般说来,筑基之后,是为炼精、炼气、炼神三关。所谓筑基,乃是身内混沌静处,一阳初动时,采那一点真元,为修炼之基。这点真元便如用药的药引一般,修炼中人又有称之为种子的。万物化生,便是参天大树,也由一粒种子长成。这点道基,便是你将来修炼的种子。得了种子,只需温养静培,自然增长,道术可成;若无这一粒种子在体内,便是你日日运气打坐,炼到头发白了,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总是镜花水月,入不了修行大道。”
“那……在下筑基之时,却有些古怪……”梅清便想说出自己筑基之时的怪事,却被碧真摇手阻止。
“清少请勿多言。道门自有规矩,这等修炼之事,既然你我非是同门,又无授道之谊,却是不便言讲,碧真也绝无可能评说。修炼之道,非师不行。这等事情,只有师长方可指点,否则必有祸患。便是碧真所说丹道,也不过道友切磋之意,万不可错了规矩。”碧真面带肃然说道。
其实也不怪梅清,他本来就不曾入门,哪知道其中利害。道门师承之重,远甚于世俗。所谓“师者宝也。为学无师,则道不成。非师不度,非师不仙”。若非是师门中人,修炼之法,绝无指点之说。一则是门户有别,二则若非师长,不明其中关键,这般指点极易害人。因此道门数千年来,通是师传弟受,绝无例外者。
碧真为了使梅清能释注道经,不得不传梅清道法,但也不敢以师门中道学相授,且要挂了切磋之名——即是说,只负责讲解,其中修炼的具体问题,还是梅清自己去摸索。
看梅清有些失望的表情,碧真心中不知为何,也觉得有些惘然,连忙说道:“非是碧真小气,修行规矩本来如此,却也破不得。日后碧真得空时,自然也会为清少说说道门中规矩,说来你也是修行中人,切不可不小心违了规矩,以至铸成大错。至于修行中关键,虽然碧真不便多言,但前人多有著述。若得暇时,你还是多读些道经,自然便能通晓了。”
梅清明白自己刚才有些唐突,点点头,继续听碧真为他讲解丹法。
筑基之后,道得其形,其后便是炼精、炼气、炼神三关。既得其形,便是炼形化精;既和其精,便是炼精化气;既得其气,便当炼气化神;既得其神,方可炼神还虚。若真到了炼神还虚之阶,便已然为纯阳之体,可飞升为仙了。十九诀也只得到炼神一关之前,若再修炼,便更需高明法门了。
此时梅清自然还用不到这些,他现在所炼,还在炼形化精这一关前,气机未曾凝丹,按十九诀而言,当在沐浴、丹砂之时。
前文已然说过,内丹之法,乃是以身心比拟外丹烧炼之法。身如炉鼎支覆,其火为心神,肾为水材。神寓于心,其卦象为离,其方位属南,其五行属火。精藏于肾,其卦象为坎,其方位为北,其五行属水。以一点种子,揉旋精气,以文武之火,烹炼固济,直到丹成,方才算过了炼精这第一关,由炼形化精阶段而入炼精化气阶段。
写得一堆,但碧真讲解却甚是容易,三言两语说罢,梅清眼睛直直盯着碧真道:“就这些?完了?”
“可不就这些?你还当修炼是什么。你不用看那些个修真的写得七扯八扯几十卷,其实就是这么回事,明白了就行。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你要真敢按着书修行,累死你也看不懂。就算你看懂了,打死你也炼不出来。我都把这无上大道给你讲得清清楚楚了,还不把推荐票紧着砸过来?”
第二十九章 叹为观止
以身心为鼎炉,精气为药物,心肾为水火,五脏为五行,肝肺为龙虎,精为真种子,以年月日时为火候,咽津灌溉为雨露沐浴,口鼻舌为三要,肾前脐后为玄关,五行混合为丹成……
以上就是碧真为梅清写下的南宗丹道十九诀修炼释解,注意,是释解。释解还是这般晦涩,那原文就更让人不辩南北东西了。什么洞晓阴阳,深达造化;什么追二气于黄道,会三性于元宫;什么攒簇五行,和合四象,龙吟虎啸,夫唱妇随,玉鼎汤煎,金炉火炽,始得玄珠成象,太乙归真……梅清看过几眼,登时觉得脑袋大了好几圈。
无怪乎碧真说看着书没法炼,没有师傅看不懂。要不是前些日子在松林亭下听碧真详细说过修炼之法,梅清只能把这法门当天书看了。虽然梅清自认也是个看得书的,但这一堆玄之又玄的文字,还真是搞不清楚。
还是得有园丁咱才能茁壮成长啊!梅清心中发着自己都不明所以的感叹,信步走向藏经阁去。
现下天子重道,因此天下道门大兴,这所仁圣宫因是皇家道场,因此所藏道经也颇丰。只是观中自有规矩,只有本观中修行之士方可入阁查看道经,象梅清这样的外来户,在后边行宫中转转还可以,想到前面殿中都有人挡着。若想入阁观经,可就有难度了。
此事梅清当然向碧真要求过,但碧真回答也很简单:“只要梅大公子束发修行,贫道便可为公子大开阁门。只是修行文碟也不是随便就有的,朝廷自有法度,不然贫道帮你找找门路?”
梅清还没有投身青灯黄卷这样伟大事业的觉悟,也不想为了看几卷道经就做出这样的牺牲,何况碧真也说过,那阁中道经,多是些最浅近的基本理论之类的东西,就是有些功法,也不过是寻常养生之用。要真是修道炼丹的法门在里边,可就真成了笑话了。
这一段梅清放开心怀,与碧真间的较量也在逐渐白热化。经碧真讲过性、命之说后,梅清开始也试着学碧真,那什么止观**既然是谓观法性功,可见其关键在一悟字,气机流转、法诀咒语之类应该尚在其次。何况也没见碧真画符念咒,只是眼睛中光芒一放,面上笑颜一开,自己便要如天火笼身,可见这门功夫,定然是由心性而来的。
你看我,我就看你;你对我笑,我就对你笑。梅清就这样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开始时没少被碧真嘲笑。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梅清已经开始觉得有些门道。碧真无论外表气质,都是一等一的大美女,可人之极,对她生出爱慕之意,实在不难。这些时日二人心缔渐开,梅清自觉不自觉,对这位俏道姑也是有些念想。自己只要心中想着碧真的样子,将此心意散发出去,眼睛直视对方,碧真便会有些不自然的表情出来。
有戏啊有戏,梅清心中不由沾沾自喜。连碧真人都为咱**所感,将来以此法泡妞肯定无往而无不利啊……
藏经阁位于整个道观前院的后身,梅清觑得角门无人,转过身来,急急便向阁中行去。来之前,他已经打听好了,据说此间长年有一个青年女冠看守,据说其道号玉真,铁面无私,极难融通。为此梅清还多向碧真放了几度电,希望将她电得迷糊一些,来探听玉真的一些具体情况。
此时他一边急走,一边回想着自己打听来的情况。
“玉……真……”,梅清深思着问碧真道:“不知她有什么爱好没有?”
“除了爱看书,好象就没有了”,碧真道:“休想我帮你出主意,你自己要看书,自己想办法。”
“那相貌呢?是不是一样的闭月羞花,沉鱼落雁?”
“是不是闭月羞花我不知道,沉鱼落雁估计还是差不多的。”
看爱书的美女……气质MM还是比较好办的,喜欢幻想,受听夸奖,又好面子,很可能几句好话就能搞定了。如果运气好,我的妈啊,还可能有意外收获呐!
梅清满怀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踏上了通向藏经阁的阶梯。
藏经阁是一座三层小楼,从下转折的楼梯而上,直通上藏书的二三层。梅清踏在有些阴暗的楼板上,感觉着空气中似乎都要传来纸墨的香气,心中不由畅想,在这样的书香中日日相守的,应该是如何一个秀美的女道士呢?
“兀那小子!与某家停下!书阁重地,闲人莫入,再向前时,且吃某家一板斧!”忽然耳边如同一声惊雷也似响起一声大喝,震得整间木楼都摇晃不止,吓得梅清脚下一软,几欲跪倒。抬眼看时,只见一个身高七尺、膀大腰圆的女道士忽然跳了出来。只见这女道生得头如巴斗,眼似铜铃,左手比了一个剑诀,右手却举着一卷书,张着血盆大口,真是说不出的凶恶!有分教:
声若洪钟大吕,眼似檐角铜铃;
路见不平吼一声,莫道英雌无用。
曾上南山擒虎,敢下北海伏龙,
归来黄卷守青灯,天下谁人可动!
梅清本就脚软,待见来人这般形象,登时魂摇魄动,几如见鬼。若不是这一段来道基日固,险些便被吓得跌下楼去,落荒而逃。
施耐庵大大在上,李逵那厮不是应该在寥儿洼里练狗刨么,啥时候跑到这道观中看藏经阁来了?
“来……来者何人?”梅清壮着胆,颤声问道。
“嘿嘿,本道姑法号玉真,向来镇守这藏经阁上,宵小之辈,休想逃得过某家的法眼!兀那小子,某看你鬼鬼祟祟,眼神飘忽,定非善良之辈。趁早回头,还落个全身而退。若答一个‘不’字,某家忍得,手中板斧可不识得什么叫客气!发作起来,登时让你一刀两断!”只见对面盗版李逵面带杀机,将手中书卷高高举起,狞笑着说道。
“玉……真!”梅清把眼睛揉了又揉,确认并非幻觉,又看到对面李逵版玉真手中高举的书卷封皮上露出“水浒”两个字,这才敢相信对面就是那喜爱读书的、沉鱼落雁的玉真道长。
梅清心中暗骂碧真居然敢骗自己,果然越漂亮的女人就越会撒谎。此时见对面的玉真已然逼将下来,自己却是无路可退、无计可施。正当走投无路之时,忽然想起一法,连忙在心中反复想象玉真的形象,对着玉真那双大睁的暴环眼深深凝视,又微微一笑——只是( 天下道门 http://www.xlawen.org/kan/3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