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辣文小说 > 良田美井 > 良田美井 第 27 部分阅读

第 27 部分阅读

    我八百两”的模样啊!还有没有天理了?

    接到冬宝回瞪过来的白眼,宋招娣更生气了,翻着白眼一副刻薄相,撇嘴说道:“家里忙成这样,我娘怀着弟弟都得下地,有些人咋就那么厚脸皮,吃我们家的粮食,等干活的时候躲在家里清闲!”

    第97章 送饭

    冬宝差点没笑出声来,瞥了眼已经升高了的太阳,这都啥时候了,哪家农忙的时候不是天蒙蒙亮就下地的。宋老头和黄氏肯定也早就下地了,剩下二房的人这会儿慢条斯理的晃悠着往地里走,到底是谁躲清闲啊!

    “大姐说的是。”冬宝点头,对宋二叔严肃的说道:“二叔,你们今天下地太晚了,明天可得早点起来,我爷我奶年纪大了,不能老指着他们两个老的干活。”

    宋二叔当即就瞪起了眼,“你说啥?你再说一遍?有你这么跟长辈说话的吗?”

    宋招娣气的脸涨的通红,“你个死妮子瞎说啥,我可不是这个意思!”

    大毛也在一旁叫道:“你跟你娘咋不下地啊?你们分家还分走了我家里的粮食,我家的钱!”

    二毛则是抽着长长的鼻涕,有些茫然的看了看自家人又看了看冬宝。

    冬宝哼了一声,就那一百斤高粱面,亏得二房人念念不忘到现在,至于么!再说了,那高粱面不是她们该得的?李氏做牛做马那么多年,临到头就一百斤高粱面和一吊钱打发了,她还觉得自己家亏大发了呢!

    “哟,啧啧,冬宝这丫头嘴是越来越厉害了!”宋二婶呱嗒个嘴,笑的挺亲切的,说起了宋二叔和宋招娣,“都是一家人,干啥整的跟吵架样的,不叫外人看了笑话么!”又对冬宝笑道:“冬宝,你跟你娘这几天不做生意啊?你们那生意不是挺红火的么,这几天不干,得少多少钱啊!”

    “瞧二婶说的,我跟我娘倒腾那点小买卖能有几个钱?还不知道啥时候能攒够钱还债哩!咱家那债可不是小数。”冬宝笑道。

    宋招娣急忙叫道:“啥咱家那债啊!那是你家的债,跟我们有啥关系!”

    冬宝白了她一眼没说话,琢磨着什么小家子气上不得台面,眼皮子浅说的就是宋招娣这类人。

    宋二婶抬脚轻轻踢了宋招娣一下,宋招娣不服气的住了嘴。

    “冬宝啊,咱家人少地多,大毛二毛小,顶不上事儿,你跟你娘没事来咱家帮个忙呗!又不是外人。”宋二婶笑道,又赶忙加了一句,“这几天咱家顿顿都吃白面饼子,管饱,你奶还割了块猪后腿肉,中午炖肉吃!”

    冬宝笑道:“啥咱家人少地多啊?那是你家的地,跟我们有啥关系?”说着,就抱着罐子绕过宋家二房往前走。宋二婶当她还是原来杂粮饼子都吃不饱的小冬宝啊?画个白面饼子出来就想哄她和李氏去白干活?

    她们家现在生活比宋家不要好太多,手头宽裕了,冬宝在吃食上绝不肯委屈了自家人,虽然没有顿顿白面饼子,也都是很不错的,经常在镇上买肉买鱼。往年农忙的时候,确实是吃白面饼子的,可菜里头的肉是绝没有冬宝和李氏的份的。

    宋二叔气的跺脚,有相识的乡亲路过,笑着问咋回事,宋二叔一副“家门不幸”的模样,摇头叹气道:“我那大哥要是活着,不定得叫这不孝女气成啥样!我大哥那可是顶好的人,咋就生了这么一个闺女?唉!”

    来人也就那么随口一问,都是一个村的谁不知道宋老二是个什么样的人,谁又不知道宋家那点破事,当即就笑了几声,打了招呼就先走了一步。

    冬宝到家的时候,李氏正在洗菜,招呼冬宝去洗脸擦汗,又从井台处的水盆里捞起了洗好的黄瓜递给了冬宝,笑着问道:“热不热?”

    “还行。”冬宝咬了一口被井水冰的凉丝丝的黄瓜,咔吱咔吱的嚼着。黄瓜是昨天秋霞婶子送过来的,一直浸在井水里,脆生生的,水分也足,嚼起来纯正浓郁的清新黄瓜味,比现代那些抹了避孕药催熟的黄瓜不知道好吃了多少倍。

    “娘,回来的路上我碰上二叔一家了,拿了镰刀往地里头去,里里外外的说咱们俩吃了他们家的面,拿了他们家的钱,不该在家里躲清闲,该去地里帮忙收麦子。”冬宝啃完了黄瓜,当闲话似的跟李氏说了起来。

    李氏沉默了下,把垂到眼前的发丝拨到了而后,说道:“他们人手也不少,你爷你奶你二叔都是壮劳力,招娣和大毛都能顶半个劳力用,就是你二婶也能打个下手。咱平日里也不清闲,好不容易得了空,在家歇着吧。”

    她觉得闺女说的没错,宋家的地没她们娘俩的份,关她们什么事?她们天天半夜起来磨豆子做豆腐的时候,咋不见宋家人来帮个忙啊?

    冬宝笑嘻嘻的点头应了一声,李氏如今思想越来越朝她靠拢了,这是好事。要是之前,被宋秀才的“愚孝”洗脑的李氏,肯定巴巴的跑去全力给宋家人干活了,这也正是她担心的,要知道,清明给宋秀才烧纸上坟的时候,李氏还念叨着宋秀才不在了,她得替宋秀才孝敬伺候公婆。

    冬宝并不反对孝敬宋老头和黄氏,毕竟他们生养了宋秀才,没有宋秀才也就没有宋冬宝。只是在宋家,孝敬宋老头和黄氏就意味着要舍弃了自己的全部为宋家做牛做马,这点冬宝做不到,也不想做到。

    到中午的时候,李氏早晨和的面已经发好了,蓬松柔软的面团涨大了几倍,开始蒸馒头。这种不加任何添加剂的小麦面蒸出来的馒头并不是现代那种白的跟纸一样的馒头,而是黄黑色的,虽然卖相不怎么好看,却是纯天然的。

    冬宝最爱的就是闻开锅时馒头的清香,伴随着蒸汽四溢开来,是那种纯正的小麦面香味,醇厚味浓。她小时候经常能闻到,然而等到大了,就算是自己蒸馒头,也没有记忆中的味道了,更别提那种白纸一样的馒头,吃起来干巴巴的,没有一点馒头的香味。

    中午的菜是冬宝做的,一个肉末豆角,一个家常豆腐,再一个一直饱受大家好评的炖鱼,亏得她这些日子天天做中午的大锅菜,小胳膊上都练出了硬邦邦的肌肉,锻炼出了臂力,要不然做七口人的菜,还真有些吃力。

    冬宝和李氏把饭菜装起来送到地头的时候,林家的麦子已经割了一大片,旁边是一片已经平整好的场地,淋湿了水,用石磙子碾平整了,准备留着打麦用。

    宋家就不同了,地还是那么多,然而壮劳力比起去年这个时候,少了两个,宋秀才和李氏,这两个可是会出大力的。一上午割麦下来,宋二叔抱怨连天,宋老头和黄氏也觉得压力大的不行,然而这天可是不等人,万一要是割不完下了大雨,麦子就损失大了。

    一直到了中午,宋老头才直起身子看了眼麦子收割的情况,远没有他想象中的进度快,宋榆还没他割的一半多,大毛只顾在地里头玩,半点事也不顶,宋老头心里头急的不行,想起去年有宋杨和李氏在,根本不用他操多大的心,就连小冬宝,也忙前忙后的干些打下手的活儿。

    这个家不该分,老二一家干活不行,偷奸耍滑倒是一个比一个精!宋老头心里头十分的后悔,当初就应该拦着黄氏和老二的,光瞅见老大媳妇和冬宝吃饭,没瞅见人家干活!家里现在吵吵闹闹,邻居们意见都很大,现在黄氏知道李氏的好了,却没办法再回到从前了。

    “你跟老二媳妇回家做饭吧!”宋老头对黄氏说道,旁边地里人家都来送饭了,老二也嚷嚷过几回饿了。

    黄氏心里也憋着一股子气,早上她来来回回骂了几遍,才骂动了老二媳妇下地,可下了地人家要么坐在树荫下歇息,要么就象征性的抱两下麦子,她早就气的不行了。可地里头左右前后都是乡亲,她也不好这会儿上开骂,老二媳妇肚子怀着毛毛,别人听了,嘴上不说啥,心里头肯定偏着老二媳妇那头。

    要是老大媳妇在,哪用她操心?地里的活,家里的活都干的妥妥帖帖的。

    “老二媳妇,走了,回家做饭!”黄氏高声喊道。

    宋二婶早就饿的肚子咕咕叫了,听到黄氏喊她,立刻把怀里抱着的麦子扔到了田边,拍了拍手,挺着肚子跟黄氏一块回去。

    两人经过林家的地头时,老远就听到一群人在嬉笑着叫嚷着什么,热闹的很。等走近了,黄氏才看清楚,李氏和冬宝坐在林家田边的树荫凉里,看着林家人吃饭,旁边不少年轻汉子都端着饭碗来,嚷嚷着林家的饭好吃,来抢几口菜吃。

    “秋霞婶子手艺好啊,我老远就闻到菜香了!”一个小媳妇笑道。

    秋霞连忙摆手,指了指冬宝,笑容中都透着自豪,说道:“这些都是冬宝做的,小丫头手巧的很!我烧了半辈子饭,都赶不上她的手艺。”

    来蹭菜吃的栓子爹也扬着手里的筷子笑道:“可不是,冬宝那丫头,做饭就是好吃!”

    然而众人的欢笑声在看到走过来的宋家婆媳后,立刻戛然而止。

    黄氏盯着地上装菜的盆子,脸色阴沉,难看的要命。

    第98章 闹心的风波

    大家都知道宋家分家的事,黄氏对儿媳妇和孙女不厚道,李氏和冬宝心里肯定记着在宋家受的窝囊气,这不,农忙的时候宁愿给林家人做饭送饭,也不回宋家帮忙,这看情形,亲戚是要断道啊!好事儿的瞅瞅李氏和冬宝,再瞅瞅黄氏和宋二婶,等着看好戏,不好事儿的就哈哈几声,转身回自己的地头儿了。

    黄氏心里头要是能痛快才怪,看着林家人大口吃饭的样子,看看秋霞夸起冬宝来一副好似冬宝是林家人的表情,她就想骂人。老大媳妇挣了钱,没她的份,老大媳妇做了饭,也没她的份,村里头多少户人家都得过冬宝那丫头送过去的豆腐,他们宋家却没得过,这是忘本,没良心,黑心肝!老宋家养了她们那么多年的饭,都进狗肚子里去了!

    她是长辈,怎么对待儿媳妇和孙女都是天经地义的,就算是她要把冬宝卖了,也没啥大不了的,怎么样都是应该的。可李氏和冬宝胆敢记恨她,那就是大逆不道,无法无天了。

    宋二婶惊讶的瞪大了眼睛,等走到了跟前,装作不经意的样子,翘首看了眼地边的几个装菜的大盆子,盆子里的菜被众人乱七八糟一抢,汤汤水水的也看不出原来啥样。

    “吹的吧,小丫头片子能做出啥好东西来!”宋二婶嘀咕道。

    林家人也瞧见了黄氏和宋二婶,李氏有些心虚和局促的拉着冬宝从树荫凉里站了起来,对黄氏笑道:“娘,这是要回家啊?”

    黄氏不搭理她,脸色阴沉的要下雨,叉着腰看着林家人跟前丰盛的饭菜,半抬着眼皮,撇嘴拖着长声说道:“喊啥娘啊?我没那福气当你娘!我上辈子造了孽,报应到这辈子上来了!就是养条狗养十几年,它也知道给我看家护院报答我!我那短命鬼的大儿子啊,可怜啊……”

    冬宝皱了皱眉头,黄氏嘴里的话一向不中听,什么难听说什么,这还是当着林家人的面收敛点,当初在宋家的时候,黄氏骂人的话可比这难听多了。

    “老宋家的!”一直低头吃饭的林老头发话了,打断了黄氏的话,沉着脸说道:“这天儿不早了,你男人儿子都在地里头饿着哩,你不赶紧回家做饭去?”

    啥狗不狗的,大中午的膈应人!林实的性子大多是随了林老头,林老头也是个温厚好脾气的,秋霞婶子嫁进林家十几年,从没见公公跟别人红过脸拌过口角。然而林老头今儿个是真忍不住了,周围的人除了他都是黄氏的小辈,不好说什么,他要是再不开口,黄氏准能再骂出更难听的来。

    人家秀才娘子和冬宝是来帮他们家的,他咋也不能在自家地头上叫人欺负她们。

    黄氏撇了眼要发怒的林老头,冷哼了一声,便昂着头往前走,临走前还狠狠瞪了眼李氏和冬宝,宋二婶本来还想说几句的,看婆婆前面走的飞快,也只得咽下了嘴里的话,赶紧扶着腰跟在后面走了。

    李氏拉着冬宝坐了回去,脸色也没有之前的轻松了,半晌摇头叹道:“有了今儿这事,你奶肯定要恨上咱们了,这事儿也是咱没做到地儿。”黄氏再对她们不好,也是冬宝的奶奶,宋秀才的娘,给外人做饭不给宋家人做饭,在黄氏看来这是打脸。李氏和冬宝日子过好了,就回来打她这个恶婆婆的脸了。

    “管他们咋说呢!我奶恨咱们,不是一天两天了。她可没想到咱们俩能把日子过起来,还过的比她好!”冬宝不怎么在意,在她看来黄氏已经威胁不了她和李氏的生活了,也就只能嘴上骂人过过瘾,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就行了。

    李氏迟疑道:“村里人不定咋说哩!说咱俩没啥,就怕说难听的,捎带上你林叔和秋霞婶子。”

    冬宝笑着看了眼正在吃饭的林家人,说道:“那要是有人问起来,林叔和婶子就说是花钱请我们来帮忙做饭送饭的,一天……十个钱的工钱!”

    林实点头,看向冬宝的眼神温温润润的,笑道:“这也是个办法。”总好过说人家是白来帮忙的。村里人大多质朴老实,然而也不乏尖酸刻薄之人,要是知道李氏母女是白来帮忙的,肯定说什么的都有。

    全子吃的脸上都是酱汁,晒了一上午的脸也成了红色,活脱脱的一只红脸大花猫,吃饱了之后仰头巴巴的问冬宝,“冬宝姐,咱晚上吃啥?”

    一句话把所有人都问笑了,林福拍了下小儿子的头,笑骂道:“刚吃完就惦记着下顿了,没出息!”

    全子嘿嘿笑了起来,“冬宝姐做饭好吃呗!”

    “晚上啊……。”冬宝想了想,笑道:“晚上咱们吃南瓜饼子,昨天大实哥说,你家里头还有一只南瓜能吃了,我等会儿就去你家摘了。”

    刚摘下来的嫩南瓜切成丝,和面粉一起和成面糊,摊在刷了油的平底锅里煎熟,别提多美味了。

    还没等全子拍手欢呼,秋霞婶子就有些不好意思了,摇头道:“红珍姐,晚上饭还是算了,我们自己做,你们下午不是还得做豆腐,别忙我们家的饭了,我们收工回去做饭也是一样。”

    “不碍事。”冬宝笑道,“今天泡的豆子不多,我跟我娘一会儿就弄完了。”

    林叔倒没怎么客气,冬宝那小丫头早晚是他们林家人,都是一家人,客气个啥啊?

    等林家人吃完饭,冬宝和李氏就收拾了碗筷回家去了。秋霞婶子在林福旁边的地垄上割麦子,忍不住埋怨林福,“你看你,吃人家的饭吃的倒是心安理得!说起来,咱们家是帮过人家,可人家还咱的也不少,见天儿的给豆腐不说,豆渣也都给咱们家喂猪了,光喂猪这上头就省不少钱出来!”

    林福呵呵笑道:“你当我是个好占便宜的?我心里头有数,咱两家早晚要做亲家的。我打算过了,收完麦子家里的地留出六亩来种豆子,秋上收了,都留给冬宝。”

    看自家男人自得的模样,秋霞婶子忍不住笑道:“想的怪美!人家冬宝聪明又能干,将来日子越过越好,到时候谁知道还看不看的上你儿子?”

    林福嘴上跟媳妇说着话,手上的活儿也一点没落下,颇为得意骄傲的说道:“咋能看不上?我儿子多好啊,十里八乡都找不出比我家大实更好的了,人家冬宝那么聪明,不找大实找谁啊?”看中午两个孩子对视的眼神,他就觉得挺有戏,就忍不住高兴的笑。

    笑到最后,林福直起了身子,冲不远处弯腰割麦子的大儿子大声叫道:“大实,好好干啊,给老子争口气!”

    林实莫名其妙的抬起头,半天猜不透老爹发了什么神经,只得哭笑不得的嗯了一声,擦了把汗,又继续弯腰快速麻利的割着麦子。

    下午的时候,秋霞婶子打发全子去了冬宝家帮忙,一来是想让全子多少帮冬宝母女俩干点活,二是心疼小儿子,下午日头毒,不想让他出来受这份罪。

    有了全子的帮忙,冬宝和李氏两个轻松了不少。贵子上门的时候,八十斤来斤豆腐已经放在院子的树荫里等着压制成型了,全子也抱着装了凉豆浆的罐子去地里送给家里人喝了。

    “秀才婶子,冬宝!”贵子笑着打招呼,他这些日子来过冬宝家几次送豆子,和冬宝李氏已经算是熟人了。

    李氏给他端了一碗凉豆浆,笑道:“来的这么早啊,豆腐还要等一会儿才好,你先坐着喝碗豆浆。”

    “婶子别跟我客气啊。”贵子笑着接过了豆浆,豆浆一入口就感受到了甜甜的味道。他家是开杂货铺的,一入口就尝出来了,豆浆里加了上好的白砂糖,错不了的。贵子打量着小院,虽然房屋还是破破烂烂的,不过秀才娘子家的日子,果然是过起来了。想想当初撵秀才娘子走的宋家人,这会儿心里不定咋后悔哩!

    “贵子哥,你想好了没有,这豆腐咋个卖法?”冬宝坐在树荫下乘凉,笑着问贵子。

    一说到正事,贵子连忙放下了手里的碗,正色对冬宝说道:“我跟我爹商量过了,按冬宝妹子你说的来,八十斤豆腐按一文五一斤批发给我们,卖剩下的也算我们的,等我卖完豆腐回来,给你们算钱。你看成不?”他跟冬宝打交道次数不少,知道这个家里当家作主的是冬宝,也从来没有小看这个小姑娘的意思。

    当然成了,冬宝点头。在资金不充裕的时候,零售商卖完货回笼资金后再给批发商结账是常有的事。

    “不过,贵子哥,我们也有条件。”冬宝笑道,看着贵子举起了三根手指头,“一,你卖豆腐的时候得在担子上绑着我们宝记豆腐的招牌,人家要是问,你得跟人家说清楚,这豆腐是塔沟集宝记的豆腐;二,你卖豆腐的价钱得跟我们在集市上卖的一样,两文钱一斤,生意好不能涨价,生意差也不能降价;三,要是发现有人冒充咱们家的豆腐,你得留心记下来,咱们不能饶了他!”

    第99章 摊煎饼

    贵子一口答应,第二个条件在家里的时候他爹老成就分析到了,第一个和第三个条件根本不费什么事,一天卖八十斤豆腐就是四十文钱,比开杂货店赚钱多了!

    豆腐压制好后,冬宝用刀切了几块,用秤给贵子称了看,几乎都是一块一斤,让贵子就按照这个大小来估摸着切豆腐。贵子忍不住夸赞冬宝,下手准,冬宝笑道:“贵子哥卖上两天豆腐,肯定比我手准。”

    贵子挑着担子出去时,冬宝把自家摊子上插的那面“宝记”的小旗子绑到了担子上,迎风一走,小旗子迎风飘扬,煞是醒目。冬宝满意的看着远去的小旗子,她也是创立了品牌的人,虽然现在还是小打小闹,将来总会有做大做强的那一天。

    全子送完豆浆就回了趟家,摘了菜园子里的南瓜抱到了冬宝家里,不用冬宝和李氏吩咐,自己就去洗南瓜,烧火。李氏叫他去歇着,全子摇头笑着说自己不累。

    看全子在她家里懂事的帮忙干活,磨豆子烧火抬豆浆压豆腐,都干的有模有样,冬宝就忍不住嘀咕,大毛和全子差不多大,怎么就差距这么大呢!大毛那臭小子,冬宝都懒得说他。不过想想冬宝就忍不住笑了,其实她也没比大毛,全子大多少,指不定别人看她和别的小孩儿时也在想,都是差不多大,怎么差别就这么大呢!那可没有可比性,姐是萝莉身御姐心!

    “笑啥呢?”李氏提着水桶进灶房就看到冬宝呆站在煮着锅前头傻笑。

    冬宝回过神来,很认真的问李氏,“娘,你是不是觉得我特别聪明特别能干,甩村里头的孩子们几条街啊!”

    李氏忍不住笑出了声,看着冬宝连连摇头,“这孩子,咋这么……”李氏“这么”了半天,也没这么出一个她认为合适形容闺女的词儿来,要是李氏是现代人,她就会知道了,闺女很自恋。

    冬宝往南瓜丝和面粉里面打了六个鸡蛋,切了细细的葱花,还放了她做卤汁时的秘制调味料,加水拌匀了,等平底锅烧热了,就把面糊倒了上去,很快面糊和锅接触的那一面就硬了,再翻过来煎另一面,煎饼浓郁的香味飘的老远。

    等一个煎饼熟了,冬宝从中间撕开,放到碗里先递给了一旁烧火的全子,另一半给了李氏,“你们俩先尝尝,看好不好吃?”

    煎饼的香气早勾的全子口水都要滴答出来了,接过了碗,他赶忙吃了几口,结果饼子烫,烫的不停的往嘴里扇凉气,还一个劲的叫道:“好吃,太好吃了!”

    李氏吹了吹煎饼,等不那么热了才慢慢吃,品着味,看着冬宝熟练的摊煎饼,有些恍惚,又有些埋怨自己,闺女太能干了,显得她这个当娘的挺没用的。要不是冬宝,现在她还在给老宋家当牛做马,整天担惊受怕,就怕哪天黄氏叫人牙子来卖了冬宝,哪会有现在的舒心日子?小钱儿挣着,好饭菜吃着,还不受气,之前她哪里敢想这样的日子。

    肯定是老天爷觉得亏待自己了,给她一个这么聪明能干的闺女。李氏回想从前的日子,越发觉得女儿聪明,小脑瓜里头有无数的新鲜点子。做豆腐做豆花就不说了,就这简单的烧饭,冬宝就能想出很多新鲜的菜式,李氏做了一辈子的饭,也没有冬宝这些日子倒腾出来的花样多。像今晚上的煎南瓜饼,李氏就琢磨不出来,以前家里的南瓜,要么是炒了吃,要么是等老了炖了吃,从来没想过还能摊煎饼。

    感受到了李氏一直在看自己,冬宝抬头看了李氏一眼,问道:“咋啦?咸不咸?要是不咸的话,我再放点盐巴。”庄户人家口味偏重,喜欢吃咸的,而且收麦子出了一天的汗,也得补充点盐分。

    李氏摇头,“不用了,这咸味正好!”

    冬宝点点头,抿嘴笑了笑,要是晚饭吃的太咸,就得大半夜的起床喝凉水解渴了。“那娘你一个劲的盯着我看干啥?我还以为是煎饼不咸不好吃哩!”

    李氏拢了拢耳边的碎发,故意笑道:“看你能干啊!闺女能干,省了我多少事儿,我心里头高兴!就这南瓜煎饼,我就想不出能这么做,还怪好吃!”

    冬宝心里微微咯噔了一下,李氏从来没怀疑过她,或者说是从来没想过她疼爱的闺女身子还在,瓤却换了,毕竟这种事情太过匪夷所思,而李氏只是一个老实巴交没心眼儿的农妇。先前她提出了做豆腐做豆花的法子,那个时候家里急需经济来源,后来生意上了正轨,一家人忙的不可开交,李氏也没有时间去考虑这些问题。

    一个庄户人家不受重视的女孩,怎么会知道这么多东西?

    现在闲下来了,李氏也只是高兴闺女能干。冬宝真庆幸自己托生在了乡下,要是穿越到了大户人家,周围人一个个都跟人精似的,就她这让人捉急的情商智商,只能夹起尾巴来老老实实的装傻子,啥也干不了。

    “能干不是好事吗?”一旁的全子大声叫道,“大娘和我只管吃就行了!”

    这个小吃货,心心念念都是吃!冬宝忍不住笑。

    煎好的南瓜饼被冬宝从中间对折了一下,放到竹筐里,盖着笼布保温。屋外已经夕阳西下了,阳光透过灶房破烂的窗户照了进来,几道金黄|色的光柱中,能看到热腾腾的香气从笼布上冒出来,消散在空气中。

    外面的太阳已经接近了地平线,成了橘红色,几乎被葱郁的树木笼罩的农家几乎家家户户的烟囱里都飘起了炊烟,大锅里熬的稀饭在咕嘟咕嘟作响,李氏在小锅里翻炒着晚上的菜,菜香饼子香和炊烟的味道混合在了一起,构成了农家独有的风味。

    来这里其实挺好的,冬宝自己对自己说道,靠自己的双手生活也可以过的很幸福,这里有一心为了她的母亲,还有俊秀温柔的邻家大哥哥,虽然没有现代生活便利,可她觉得很美好,很舒心。

    全子一边烧火一边对冬宝说道:“冬宝姐,我刚回家摘南瓜的时候,看到宋二婶也在家里头,她肯定下午就没去地里干活。”

    “咱不管她。”冬宝摆手,宋家的事她不想参合。

    古代庄户人家的孕妇哪有现代那么金贵,头胎周围人还看重些,毕竟女人生产等于是一脚踏进了鬼门关,然而像宋二婶这样生第四胎的,基本就没什么凶险了。农忙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时候,大部分人家的孕妇也是要下地干活的。

    可宋二婶人家不是一般人,至少在她自己眼里,她是金贵的,高贵的,是给宋家留了后的功臣,人家马上要生第三个“后人”了,咋能干活啊?

    全子点点头,说道:“昨晚上和今天早上,又听到宋奶奶跟宋二婶吵了。”

    李氏叹了口气,如今宋家的两个女人都不是肯吃亏的主儿,吵了第一次就撕破脸了,会有之后的无数次吵架,黄氏和宋二婶脸皮都厚,也不怕自家那点事儿被村里人都知道。李氏问道:“都要收麦子了,还吵啥啊?”

    “宋奶奶让宋二婶下地,宋二婶不乐意呗!”全子说道,像个小大人儿似的,分析道:“我走的时候,他们家一点动静都没有,宋二婶肯定还没做饭,我估计着啊,今晚上还得吵!”

    冬宝哼了一声,吵吧吵吧,恶人自有恶人磨!他们一家以后就快乐的相爱相杀吧,反正跟她们没有关系了。不过今天李氏说的也有道理,毕竟是长辈,断了道也说不过去,那以后逢年过节送点儿礼,面子上过的去就行了。

    三个人又等了一会儿,眼见太阳要落山了,林实一家还没过来,全子按捺不住,先跑去催家里人收工吃饭了。这会儿贵子挑着担子回来了,还没进门,就高声喊道:“婶子,冬宝,我回来了!”

    光听声音,就能感受到贵子的喜悦和兴奋。

    冬宝连忙从屋里跑了出来,首先看了看两个担子,一个担子空了,放着秤,另一个担子上还有两块豆腐。

    “都卖完啦?”冬宝笑眯眯的问道。

    贵子连忙点头,放下担子就奔到井边的水桶处,舀了桶里的水喝,连喝了几碗才停住,抹了把嘴边的水迹,说道:“一路走一路吆喝卖豆腐,可渴坏我了。豆腐基本都卖完了,还剩两块,我就没卖了,准备等会儿拿回家,给家里加个菜吃。不少人都让我明天还去,他们还要买哩!”

    说着,贵子从怀里掏出了钱袋子,数了一百二十个钱,给了冬宝,憨厚的笑了笑,问道:“冬宝妹子,是一百二十个钱没错吧?你再数数,看对不对。”

    冬宝接过了钱,也没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挣钱的差事难得,贵子应该不会在这上面耍滑头。冬宝摸出来四个钱给了贵子,笑道:“贵子哥头一天做买卖,辛苦了,这两块豆腐,算我请老成叔和婶子吃的。”

    第100章 拾麦子

    贵子立刻摆手,“这哪成啊?要不是冬宝你们肯把这买卖给我做,我哪能一天挣三四十个钱啊?不行不行,不能要。”

    李氏赶过来把钱推给了贵子,笑道:“咱们头一天合作,讲究个吉利,拿着吧!”又催着贵子赶紧回去,“时间不早了,赶紧回家去吧,你爹娘肯定担心着呢!”

    贵子走了之后,李氏心里头算着账,一斤豆子能出三斤多豆腐,加上柴禾什么的,一斤豆腐成本大约是一文钱,批发给贵子卖虽然赚的没有她们自己去卖多,可胜在方便省心,足不出户就能挣到钱,今天她们就赚了四十文,然而相比起在集市上做买卖,这个钱是少了点。

    “这个钱挣着方便,就是不如自己卖豆腐挣的多,而且贵子这一趟可不少花时间啊,出去得有两个多时辰了。”李氏总结道。

    冬宝点头道:“也就赚个辛苦钱。不过等豆腐做的多了,咱们赚的也就多了,要是一天能做个三四百百斤豆腐,找七,八个人,一人分个五六十斤,就好多了。”

    李氏有点吃惊,“三四百斤豆腐?那,那咱哪做的过来啊!”

    “咱俩做不过来,可以雇人来做啊!”冬宝笑道,“等咱们还了债,就建豆腐作坊。贵子哥一个人只能转几个村子,要是咱们多雇些人,多转几个村子,肯定卖的更多。咱的豆腐好吃,招牌打出去,就不愁卖不出去。”

    早在一家人刚开始卖豆腐时,冬宝就跟李氏提过建作坊的事,然而李氏没怎么放在心上,如今她做了这么久的买卖,眼界也放开了,仔细考虑下,作坊是真有必要建起来了。

    俩人正商量着,外头已经黑透了,林家人这会上才踏着月色归来,一个个神色都有些疲惫,然而精神还是好的。

    “咋忙到这么晚啊?”李氏笑道。

    秋霞婶子摆摆手,“想多衬着天凉快,多割一会儿。”

    林福把家里的农具都靠墙摆放到了大门口,林实帮着冬宝在院子里摆上了桌子凳子,全子则忙前忙后的端上了饭。

    林福先闻了下煎饼的香味,哈哈大笑道:“光是闻这味儿,我就要流口水了!”说着也不客气,先拿起了一块重重咬了一口,点头夸赞道:“好吃!香!”

    全子端着竹筐给每个人都分了饼子,又把竹筐放到了桌子正当中,便于吃完饼子的人再拿饼子吃,坐下的时候大声的说道:“是冬宝姐煎的饼子!”

    “就你啥都知道!”秋霞婶子笑道,“之前有没有偷吃饼子?”

    全子连忙否认,头摇的像拨浪鼓,“没有没有,是冬宝姐让我尝尝味儿,我才吃了一块的!”

    众人又是一阵大笑。

    晚饭没有午饭花样那么多,煎饼是主食,配着稀饭小菜。

    秋霞婶子咬了一口饼子,问道:“面里头加鸡蛋了?吃着有股鸡蛋香味。”看冬宝点了点头,秋霞婶子心里就有些过意不去,冬宝家没养鸡,买个鸡蛋还得花钱,他们家说是提供了菜和面,到底还是占了人家的大便宜。

    冬宝也在考虑这个问题,家里有这么大的院子,每天出产那么多豆渣,都是上好的鸡饲料,不养鸡有点浪费。

    像是看出了冬宝的心事,林实笑道:“前天我碰见永山,他说他娘嫌家里的鸡太多,天热了不下蛋还要吃粮食,想卖几只母鸡,都是去年春上抱的鸡娃,明天我去问问,要是没卖的话,让他给大娘家留着。”

    李氏笑道:“这事好,大实真是个贴心孩子,我跟冬宝刚想喂鸡来着!”

    秋霞婶子也点头,“热天鸡就是不下蛋,等到秋里凉快了,就好了。到时候你们吃鸡蛋,也不用花钱去买了。”

    一顿饭吃的林家人极其满意,不住的夸冬宝饼子做的好吃,冬宝笑嘻嘻的看了眼林实,看他也在看着自己,神色柔和,满意高兴,才放下心来,说道:“别老夸我,我娘炒的菜也好吃啊!”

    “对对!”林福和秋霞拍掌笑了起来,“嫂子的菜也炒的好吃!”

    全子拉着冬宝说道:“冬宝姐,明天我跟栓子去拾麦子,你去不去啊?”

    麦子在收割和运输的过程中,总会有散落和遗失,每到农忙的时候,在地里帮不上忙的小孩子和老人,或者是家里地少的年轻人,都会挎着篮子去拾麦子,多少能给家里增加点收成。

    冬宝想想,上午应该没什么事,她只用在中午的时候赶回家帮李氏做饭就行了。她记得在很小时候跟在堂姐后头拾过麦子,那个时候能用麦子直接抵学费,堂姐没日没夜的拾,居然攒了小一百斤的麦子,一个学期就不用交学费了。

    村里头的人都夸这姑娘厉害,能干。其实在冬宝看来,只是堂姐的父母不愿意再出钱供她一个女孩读书,她想要念书,就只能靠自己了。那么多年过去,冬宝已经记不清那个堂姐的长相了,只是听亲戚说堂姐日子过的不错,她想也是,那么有心劲儿的姑娘,怎么都能把自己的日子经营好了。

    如今冬宝每天都有进项,其实不需要拾麦子,一亩地也就打两三百斤麦子,庄稼人在自家地里头耙捞好几遍,漏网的麦穗很少,不像现代那样一亩地上千斤麦子,麦子也好捡一些。不过冬宝还是想重温下儿时的时光,那种在田间捡到一个麦穗的兴奋和喜悦劲,是什么都比不了的。

    “去啊,到时候你来叫我啊!”冬宝兴奋的说道。

    第二天全子来叫冬宝出门的时候,李氏给冬宝翻出了一顶破草帽,戴到了冬宝头上,又在冬宝头上包了一块帕子,这些天女儿养的白嫩了不少,她怕一个不留神,又晒黑了。

    栓子挎了个篮子等在了村口,三个半大孩子兴高采烈的一路走一路瞧,生怕漏过了一个掉在地上的麦穗,路上冬宝还碰上了几个同村的孩子来拾麦子的,见他们在这条路上捡,那边领头的孩子就带着人到别的地方捡了。

    “还挺有地盘意识的( 良田美井 http://www.xlawen.org/kan/3179/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