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清〗顺治之路 > 〖清〗顺治之路 第 9 部分阅读

第 9 部分阅读

    反对。无奈皇帝站在他那一边,而正红旗的代善也在入宫觐见了圣母皇太后之后,也表示赞同。五比三,这个事情便这么定了下来,连带着八旗重新划分势力范围。两黄两白旗的人抢先去把好一些的地给圈了,留下一些荒郊野岭的给两红两蓝旗,引得他们格外不满,八旗之内矛盾越发严重。

    “又是这种无聊的打斗。”福临丢下手里的折子,果然他太过激进了一些,八旗各自为政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他想一下子将这种情况改变几乎是不可能的。

    多尔衮却道:“这些人太闲了,要想个办法。”

    他的办法便是打仗,将内部矛盾转移到外部矛盾上去,派多铎征讨南明,又派英亲王阿济格征讨李自成。

    由于之前入关的时候抗着“驱贼寇”的旗号相当有用,多尔衮准备这次也依葫芦画瓢。福临笑道:“英亲王那里确实可以这么做,可豫亲王却不能如此。在江南,百姓都认为南明是正统,我们是贼寇。”

    这话相当不中听,多尔衮脸一沉:“那又如何,若是他们多嘴多舌,统统杀了就是。”

    福临无奈的叹气:“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叔父比朕更懂这个道理。”

    一旁的多铎咬牙:“死人可不会随便议论什么。”

    福临知道再谈下去必然会不欢而散,立刻转移了话题:“大军出征,还是要卜问一下吉凶为好。”

    多尔衮笑了:“皇上一向不信这个。我早就说了,黄教乃国教,还是尊崇些比较好。”

    “是,是,朕知道了,朕亲自去卜问还不行吗?”

    多铎见他们叔侄二人相谈融洽,便提出告退。他一直是支持二哥多尔衮登上皇位的,现在看来,二哥不愿意的原因一方面是太后,另一方面就是这个小皇帝了吧?

    “二哥,你可不要被小皇帝给骗了!”

    当晚,多铎便赶到摄政王府,无奈多尔衮还在宫里没有回来,他一直等到深夜,好不容易见到自己的二哥,劈头就是这么一句。

    多尔衮有些疑惑:“你这么晚来找我,就是为了这个?”

    多铎急道:“二哥,当年汗位就应该是你的,你却让给了皇太极;现在皇位还应该是你的,你却让给了皇太极的儿子,你这样,岂不是白白的在为别人做事?”

    多尔衮不以为然:“皇上不是这样的人。”

    多铎气得跳脚:“哥,你真的被他骗了!是他提议设了上四旗下四旗吧?可其他人都说是你的主意,都冲着两白旗使坏。你就是在前面冲锋陷阵,他就在后面捡便宜,哥,你还想得美呢!”

    多尔衮哪里会被他的言语给左右,笑道:“你也是关心则乱。皇上从小就是我教导出来的,我心里自然有数。你不久还要出征,还是回去做些准备吧。”

    多铎狠狠的叹了口气,转身就跑。这个哥哥他是越来越看不懂了,儿女情长就这么的吸引人吗?

    两天后,这番言论飘进了福临的耳朵。他诧异的看着面前的布木布泰:“额娘,你居然在摄政王府安了人?”

    布木布泰看了他一眼:“怎么,只许你安插人手,不许额娘吗?”

    福临无语。他的确通过索尼的手给摄政王府安插了几个家丁,但他自以为做得隐秘,没有想到布木布泰对他的一举一动这么熟悉。

    “额娘,你的意思是?”

    布木布泰笑道:“后宫不得干政,还是要看你的意思。”

    福临想了一会儿:“额娘,叔父至今膝下无子,若是豫亲王的儿子过继一个给他,您看如何。”

    布木布泰没有说话,片刻后缓缓开口:“你就如此提防他吗?”

    福临笑一笑:“额娘,朕是皇帝。朕是相信叔父的,可朕也不能把一切都赌在相信上。”

    布木布泰点点头,站起身,缓缓的走了出去,只是在门口的时候停住了脚步,头也不回的丢下一句话:“福临,你很谨慎,这一点像我。但是你太谨慎了,这一点也像我,只不过我不喜欢。有时候,你要学着去相信别人。”

    相信别人,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却很难,更何况,处在他这个立场上。他是真的很想相信叔父的,福临默默的在心里苦笑了。

    清廷重视黄教,从上到下几乎人人都信,几个大喇/嘛地位也相当高。福临这次去问,便是找的最为有名的呼图克图喇/嘛。

    就算是经历过穿越这种匪夷所思的事情,福临对神佛依旧不信,不过这不妨碍他装出一副虔诚的样子来。

    呼图克图端坐在蒲团正中,宝相庄严,听福临说完意图后,不急不忙的掐指算了算,好半响才开口:“皇上乃天命所归,定当顺心如愿。”

    福临点点头,接着问:“上天可有示警,不许滥杀不得屠城,否则有违天和?”

    呼图克图奇怪的看了他一眼,摇摇头:“没有。”

    福临很认真的道:“活/佛弄错了吧。其实是有的。”

    就算是活/佛,也是有脾气的。呼图克图正色道:“天意不可违,还请皇上不要擅自揣摩。”

    福临一笑:“朕可没有揣摩,上天就是这么告诉朕的,难道活/佛觉得不是?”

    面对这种油盐不进的主顾,呼图克图也有些生气,站起身来,冲他深施一礼:“我已言尽于此,请皇上自便。”

    想走?福临不慌不忙的开口:“寺庙是有定员的吧?朕倒是觉得,既然有定员了,就不要再增加了比较好。阿勒巴特也太多了,不如放他们自由,让他们去为朕耕地,反而更有用些。”

    呼图克图闻言顿在了那里。他深深的看着福临,一言不发。福临也不示弱,虽然个子矮小,却稳稳的站着,抬起头看向呼图克图,眼里没有一丝退让。

    半响,呼图克图终于叹息一声,道:“上天示警,不可滥杀,否则上天将会降下可怖的灾祸。”

    “多谢活/佛指点。”福临也行了一礼,身心愉悦。

    多铎和阿济格领兵出征,除了呼图克图的“上天预警”之外,福临还特意下了圣旨,令他们不可滥杀,更不可屠城。他们都是信黄教的,活/佛的话倒是比圣旨更为有用些,心里各自警醒。

    多尔衮也好,八旗也好,都在忙着大军出征的事,福临便腾出手来思考将来的计划。科举是必须要开的,都说书生造反十年不成,可书生的笔杆子也是最讨厌的。还有,就是考虑要如何取消剃发令了。

    多尔衮却看不下去小皇帝这么闲着,干脆把礼部的折子统统送到他跟前让他自己定夺。礼部的事情繁琐却又不是最重要的,福临明白多尔衮这是在锻炼自己的节奏,每天也看得很认真。

    “皇帝哥哥,你又在看折子!”

    作为宫里最小的男孩子,博果尔觉得很闷。他不喜欢读书,除了兵法以外,那些文字在他眼里就跟天书一般。

    福临见他来了,也没空搭理,只是冲他点点头,继续与折子奋斗。小胖子探头探脑的:“皇帝哥哥,摄政王今天还会入宫不?”

    “他才刚刚出去,一时半会儿不会来。”福临失笑。小胖子对多尔衮有一种天然的恐惧,而多尔衮也对他不冷不热的。

    博果尔胆子大了起来,伸手拉福临的胳膊:“皇帝哥哥,陪我出去玩一下嘛。整天看折子,您都变成小老头了!”

    福临揉了揉脑袋,想想也是,这年头又没有眼镜,万一近视了就亏大了。他站起身,笑眯眯的拉着博果尔:“好,我们去给太后请安,然后到御花园里走走。”

    博果尔眼睛亮亮的看着他:“还要给我讲打仗的事情!豫亲王叔叔和英亲王叔叔去打仗了,他们的消息皇帝哥哥肯定知道。”

    “就知道你想听这个。”福临捏捏他的鼻子,“边走边讲。”

    28第二十八章

    储秀宫一直是宫里最热闹的地方。皇太极的那些后妃们整天没有事情做,也就是到储秀宫去找两宫太后聊天了,毕竟她们的后半辈子要在太后手上讨生活,两宫太后又都是好说话的,和太后搞好关系有百利而无一害。

    所以,当福临和博果尔走到门口,听到里面传来的阵阵笑声时,根本没有往心里去。小华子低声在福临耳边道:“皇上,里面是鄂硕的夫人带着女儿来觐见。”

    “鄂硕的女儿,是那个爱看书的吗?”博果尔插了一句,“好没趣的。”

    “与你何干!”福临敲一下他的脑袋。

    两人走进储秀宫,果然看见上回的那个小姑娘乌云珠正坐在布木布泰的脚边说着些什么。一屋子女人忙忙乱乱的站起身来行礼,福临摆摆手,又给两宫太后见礼后,道:“都在说些什么呢,这么热闹?”

    哲哲指着乌云珠道:“都是这个嘴巧的,把我们这群老太婆都逗得不行。”

    乌云珠低头羞涩状,布木布泰笑道:“怎么,还害臊了?”

    鄂硕的夫人连忙请罪:“都是奴才无状,没有教好女儿。”

    乌云珠更为羞涩了,抬头看了福临一眼,又立刻低下头去,隐隐可以看出一丝脸红。布木布泰看在眼里,不由得打量了她两眼。之前福临得了天花的时候,就和这个姑娘接触过,虽然不是她的错,可布木布泰就是有点迁怒,对她便有些不喜。

    硕塞也到了成婚的年纪,最近两宫太后一直在找适龄的少女进宫相看,准备一出孝期便指婚,但又不能做得这么明显,像乌云珠这种姑娘便是找来做陪衬的。现在这个姑娘貌似看上了自己的儿子,布木布泰在得意儿子有魅力的同时,对这个姑娘却没有什么好印象了。

    福临压根儿没有注意这么多,随便扯了几句后便带着坐不住的博果尔走了出去。乌云珠心里有些失望,就算重活一辈子,她也没有做好面对博果尔的准备。这一世,皇上和博果尔的关系依旧这么好,这让她再次为难了。

    在宫里,博果尔一直是个很特殊的存在。贵太妃的儿子,又讨皇帝的喜欢,正常情况下没有人敢惹他。福临也习惯了这个弟弟的各种上蹿下跳,只是吩咐两个护卫看好他,自己很淡定的在一旁喝茶。

    “皇帝哥哥,看,那棵树上有个鸟窝!”博果尔指着一棵柳树,兴奋的叫,“我去掏鸟蛋下来!”说着,他便除下外套,很是利索的往树上爬。

    博果尔是爬树的熟练工,谁都没有过多的担心,却不料这次出了意外。爬到一半的时候,博果尔不知为何手上一松,整个人便滑了下来。

    侍卫们赶紧奔了过来,无奈他们站得远,眼看着赶不及,就见一个小太监从福临身边蹿了出来,用身体做人肉垫子,被博果尔压在身下。

    福临也吓了一跳,连忙将博果尔扶起来,一叠声的叫太医。博果尔大大咧咧的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有些不好意思:“我没事,不要麻烦太医了,要是让我额娘知道又该念叨我了。”

    “知道会被念叨还这么调皮!”福临板了脸,“若是不肯看太医,以后也不要想再来找朕说话!”

    博果尔吐了吐舌头,低声道:“皇帝哥哥凶起来和摄政王越来越像了。”

    咦,他像多尔衮吗?福临默默的摸了摸自己的脸,扭头看向依旧躺在地上的那个小太监:“你还好吗?”

    那小太监看似伤得不轻,任何人被小胖子砸到都会一样。他吃力的爬起来,磕了个头:“谢皇上关心,奴才无事。”

    福临看他艰难的样子,皱了皱眉:“一会儿叫太医也顺便给你看看。你这次救了十一阿哥,很应该赏。你叫什么名字?”

    “奴才吴良辅。”小太监听闻皇帝问自己的名字,兴奋得忘记了疼,眼睛亮晶晶的。

    吴良辅?顺治的得力大太监,后来被孝庄干掉的那个?福临嘴角一抽:“你很忠心,朕将你赐给十一阿哥了。等你伤好了直接去他那里伺候,知道吗?”

    “是,奴才谢主隆恩!”吴良辅挺高兴。虽然没有能留在皇上身边,可入了皇上的眼,又是皇上亲口赐给十一阿哥的,那是天大的面子。

    博果尔也挺高兴。这个小太监看着就灵光,比他现在的那个好多了。福临也挺高兴的,不管自家额娘为了什么原因弄死吴良辅,在他看来就是吴良辅不好,还是调离了自己身边安全。

    就算没有吴良辅,福临身边也不会少了伺候的太监。小华子是从小就跟在他身边的,不够机灵,不过忠心是足够了。礼部上了个折子,想要厚葬崇祯的太监王承恩,福临的思维一下子就给拐到太监身上了。

    “小华子,你今年多大了?”

    “奴才十七了。”小华子并不明白皇帝干嘛有这么个问题,还是毕恭毕敬的回答。

    福临想了想:“我记得,你家里还有个妹子?”

    小华子点头:“谢主子记挂,奴才的妹子今年才十二呢。”

    进宫做太监的基本人人都有一本血泪史,小华子也不例外。他是满人,无奈是奴隶生的,家里没人把他当回事,后来他又添了个妹妹,这下家里更加觉得这两个孩子是累赘了,便连那个奴隶和兄妹两人一起赶了出去。小华子要养家,没有办法,这才一咬牙,净身做了太监,分在了永福宫,布木布泰看他年纪小,便让他去伺候儿子,也是为了给儿子添一个玩伴。

    “等你妹子长大嫁人的时候提醒朕一声,朕也给她添点嫁妆。”身为皇帝的贴身太监,小华子现在也算是熬出头了,他的妹妹应该也不难嫁。

    小华子喜不自胜。他娘早就死了,就剩下他和妹妹相依为命。还好他在宫里有靠山,他妹妹才能平平安安的在外面生活着。若是有了皇上的赏赐,妹妹将来不管嫁给谁都不会被欺负了去。

    小华子伺候得似乎更为尽心了。不知为何,福临忽然想起了之前高鸿中的伐明策略:“不抢夺、不奸/Yin、不杀人、不毁房舍,只行仁政”。有的事情是相通的,他一时兴起对小华子好,得到的便是小华子全身心的回报,若是对天下子民好,会不会得到天下子民的爱戴呢?

    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多尔衮,多尔衮奇怪的看了他一眼:“这孩子,怎么会把高学士和那些奴才想到一起呢?”

    “那叔父认为我想得可有道理?”

    多尔衮看着拉着自己袖子,眼巴巴的娃娃,不觉失笑,好像他一摇头这娃娃就会哭给他看一般,不由得柔声道:“有道理,很有道理。皇上能自己想出这些来,真是厉害。”

    “哼,你又敷衍我。”福临发现,自己在多尔衮面前扮小孩子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多尔衮搂搂他,笑道:“当时范大学士也有过类似的伐明之策,先皇也觉得有理。可是,很多事情不是先皇说了就算的。你也看到,八旗也好,蒙古也好,都要分一些好处,若是真的如同你说的不抢夺不奸/Yin,估计八旗兵丁会有一半的人不愿意打仗。”

    “范学士说过,堂堂正正之师,难道我们就做不到吗?”

    “做是肯定能做到的,不过需要时间。”多尔衮的手臂紧了紧,“若是叔父做不到,便要交给皇上了。”

    福临抬头看了看他,低声道:“叔父,有件事情不知道该不该问。”

    “想说什么就说吧,和叔父有什么客气的。”

    “那个,先皇在世的时候,你也看到了,一贯是我在百般讨好,他才会对我好这么一些些。叔父教我骑马,又教我读书,还教我处理政务,”福临红了小脸,有些期期艾艾,“叔父也没有儿子,我,我想有个阿玛……”

    多尔衮心里一震。他没有儿子,天晓得他想儿子都快想疯了。他一直在梦想着能有个可爱的儿子,会撒娇会卖萌会向他要东要西学会了一些什么还会得意的炫耀,一直到后来,这个儿子的形象越来越鲜明:有一双黑亮亮的大眼睛,薄薄的嘴唇,笑起来坏坏的,就和面前的小皇帝一模一样。

    他颤抖着手,摸了摸福临的脸,颤巍巍的问了句:“真的?”

    “真的!”福临重重的点了下头。

    多尔衮再也忍不住了,一把将他抱到怀里,眼泪不受控制的滚了下来。福临感受到他颤抖的肩膀,听到他强行抑制住的低泣,不知为何,心里却是一片平静。

    额娘说,要试着相信多尔衮,可惜,他做不到。他能做的,就是用亲情拴住这个男人,至少,他要让多尔衮相信他。

    多铎在扬州进展并不那么顺利。他想象中的江南人民是柔软的没用的,却没有想到这些他看不上眼的人在史可法的带领下,给他带来了许多的麻烦。他攻下扬州之后,很想大杀大抢一顿来发泄自己的怒气,无奈离京之前活佛曾经给过警告,皇帝下过旨,多尔衮也强调过好几次。多铎只好将一腔怒火发泄到史可法身上,史可法全家下狱,连妇孺都不例外,一齐丢了性命。

    消息传到北京,多尔衮很是惋惜,他是一心想要招降史可法的,福临听到之后也有些发愣。在他看来,是史可法用一家老小的性命换来了扬州众人的平安,没有了扬州十日,完全是史可法的功劳。

    他的心里忽然想起以前学过的一篇课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相信,史可法一定还活在扬州数十万人民的心中。

    29第二十九章

    多铎杀到了南京,朱由菘逃跑至太平,赵之龙、王铎、钱谦益投降。消息传到北京,上下一片欢腾。福临仔细看了折子,发现多铎并没有滥杀,才松了一口气。

    自从那日和多尔衮撒娇后,福临能感觉到多尔衮明显的变化。这个从来没有过当父亲经验的男人,似乎把一腔热情洒在了这个孩子身上,有些笨拙的表现着自己的感情。例如,现在天气逐渐炎热,可早晚还是有些凉,多尔衮会伸手捏捏福临穿的衣服,然后唠叨几句穿得少了之类,有时候甚至比布木布泰还要罗嗦。

    宋权提出了“治平三策”,福临在朝堂上规定,凡是故明王室来降的人,都不会夺爵,反而会荣养。同时,还下令各衙门官员照旧录用,和满官一起办事。这些命令一条一条的下来,且都是以福临的名义,朝堂上长眼睛的人都发现了摄政王和小皇帝的关系似乎有些转变。

    就连摄政王府的小玉儿都感觉到了不同。不管受不受宠,她都是摄政王福晋,命妇们对她都是只有讨好的,她这里甚至比两宫太后还要热闹。她很是以这种感觉为荣,太后又怎么样,太后的儿子还不是被她的丈夫压得死死的?

    可现在,摄政王似乎在将权力一点点的往小皇帝的手上转移,朝堂和内室往往是相通的,朝臣们开始观望,同时也约束自己的夫人们谨慎行动。小玉儿这里顿时冷清了几分。

    “多尔衮,告诉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小玉儿觉得异常委屈。她没有丈夫的宠爱就算了,现在就连权势都少了,难道那个女人就这么好吗,丈夫居然为了她可以放弃这么多?

    多尔衮被这没头没脑的一问有些奇怪:“到底怎么了,有谁敢欺负你吗?”

    小玉儿更加不乐意了:“你是不是可以为了她随时去死啊?她让你放权就放权,她让你跳河你是不是就跳河啊!”

    多尔衮这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朝堂上的事情他也懒得跟家里解释,只是淡淡的说了句:“你不懂的。”

    “我不懂,她懂对不对?”小玉儿越发的生气,步步紧逼,“所以你整天在宫里,根本就不愿意回家,你就是为了和她在一起对不对?”

    “别闹了。”多尔衮只觉得疲惫。他放权给福临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吗,总有一天他要退下来的,让皇帝早点熟悉政事才是他应该做的。

    小玉儿并不是一个有着敏锐政治嗅觉的人,更多的只是一个小女人,将自己的一生寄托在丈夫的身上。她拉着多尔衮的袖口:“你告诉我你不是为了她,好不好?算我求你了。”

    多尔衮心里一软,柔声道:“我当然不是为了她。我知道我在做什么。”

    “这样啊,”小玉儿松开了手,挂上一抹笑,“你看,你没事就这么骗骗我,不是很好吗?”

    多尔衮不由得开始烦躁。他还是很有数的,吏部官员的任免和兵部的事务都牢牢的握在手里,而且,这次真的和玉儿无关,家里的女人怎么会这么多意见呢?

    “我还有些事,你先歇息吧。”多尔衮对小玉儿胡乱点了个头,便去了书房,没有注意到自家福晋瞬间变得惨白的脸。

    其实,不单单是小玉儿这么想,朝堂上关于摄政王放权的猜测就没有停止过。济尔哈朗连夜去和豪格商量,慢慢的,京里便起了闲言碎语,将多尔衮和圣母皇太后联系在了一起。这种关系到皇家隐私的事情最是有市场了,很快又有人挖出了摄政王和皇太后很早就认识的旧闻,在有心人的推动下,甚至还有人编了书,在酒馆里面招揽生意。

    消息很快也传到了福临和多尔衮的耳朵里。多尔衮气得满脸通红,狠狠的一拍桌子:“不过略微有些胜仗罢了,这些人便开始争好处!”

    福临却笑了笑。流言里面,他被立为太子以及之后的即位完全是多尔衮的功劳,为了答谢多尔衮,太后用了肉弹策略,至于他这个皇帝,则完全成了傀儡。

    “叔父稍安勿躁,反正又没有指名道姓,怕什么呢。”

    多尔衮叹一口气:“皇上年幼,不知道流言的厉害。若是再夸大下去,恐怕对太后不利。”

    “左不过是那些人呗。”福临撇撇嘴。

    自从设立了上下四旗之后,下四旗的人很是不满。圈地的时候,发好处的时候,都是两黄两白吃肉,剩下的喝汤。多尔衮在下四旗里面的口碑一下子跌到了负值,并且还有继续下跌的趋势。而摄政王轶事一二三一出来,下四旗更是炸开了锅。

    “居然用这种法子来为难我,以为我不敢杀人吗?”多尔衮板着一张脸,语气有些肃杀。

    福临并没有反对。对他来说,这种举动又能抑制流言四起,又能除去一些不安定分子,还不用自己出手,一举几得。

    多尔衮这次下了狠手。五月底,多尔衮在朝堂上公然提议罢免诸王贝勒等办理部、院事务。之前,福临已经和多尔衮合谋,将六部总理大臣的宝座从诸王和贝勒手里抢了过来,现在更是不让他们插手六部的事务,重新设立六部尚书,并规定六部尚书有事不决的时候,向皇上和摄政王请示即可。

    刺儿头阿济格在外出征,两黄两白旗的人不会有异议,正蓝旗由于豪格被贬也落到了多尔衮手上,代善更是老好人,济尔哈朗胳膊拧不过大腿,只好愤愤的答应了下来。

    接着,多尔衮又从经济上入手。之前八旗抢了东西,都是自己归自己的,后来皇太极进行了改革,实行财物均分。但谁又会嫌钱少呢,八旗私自和朝鲜、蒙古、俄罗斯做交易的大有人在,就连多尔衮也有自己的商队。这次,多尔衮直接提议,由朝廷成立皇商,派正式的商队和属国做交易,盈利得来的钱再根据八旗的表现进行合理分配。

    同时,他还用雷霆手段,封了几家酒楼茶馆,打杀了十几个传闲话的宫人和太监。被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谁还有心思再去说绯闻啊,说一下绯闻,权没了,钱没了,甚至连命都有可能会丢,这种事情太危险,傻子才做。

    看上去,六部的大权似乎都落在了汉人的手上,还都是亡明的降官,如刑部尚书是李化熙,吏部尚书是谢升。但实际上,决定权还是交给了多尔衮和福临。同时,为了消除满人对六部大权旁落的反弹,福临提议开科举。多尔衮则是将他的建议更加完善了,只是召开武举,并特别说明了,国家乃用兵之际,武举是为了提拔满人里优秀的青年而设,只要考上了,大把大把的前程等着。

    还愣着干什么,快收拾收拾去考武举吧!满人好战,蒙古人也不示弱,摄政王说了,还有许多的仗要打呢。更何况,南明羸弱,李自成也起不了大气候,这个时候打仗危险度低且立功机会大。不占便宜的是傻子!满洲贵族们谁家没有适龄的青年啊,谁家的孩子不是从小马背上学骑射长大的,祖荫总是没有自己立功体面的,来吧,都来考武举吧!

    福临对多尔衮的一系列举动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现在京城里还有谁会提起太后和摄政王的那点子绯闻了,都是在讨论皇商和武举的事情。多尔衮见缝插针的教他:“皇上仁慈,这是件好事。不过有的时候仁慈是没有用的,这些人要的是利益。”

    作为最大的受益者,小皇帝表示受教。而第二大的受益者,布木布泰面上不显,心里却满是感动。

    任何一个女人,都会盼望着被心上人好生对待的。这次的流言事件,多尔衮和福临不约而同的对两宫太后封锁了消息,还特地叮嘱苏茉儿看好了几个小公主,别让她们说漏了嘴。可就是这样,布木布泰也不可能不知道外面的情况,虽说是被糊弄了,可这也表示了多尔衮和儿子对自己的保护,再怎么沉稳,她还是有些女人心思的,想一想,便觉得有些甜蜜。

    “叔父,额娘说要留您用饭,她有亲自去小厨房做了几个菜呢。”

    福临筒子便是这对中年男女的联系人。由于那个流言的影响,多尔衮许久都没有在宫里用饭了,更别说去向太后请安,听福临这么说,也很开心。

    这次储秀宫开小宴席,自然瞒不过哲哲。这些日子来她也想通了,福临当皇帝,她的日子反而比皇太极的时候好过。至少,她不用去照顾皇太极的某位真爱,不用去处理后宫这么多繁琐的事务,更不会因为担心某事没有安排好而被皇太极厌恶。她现在是后宫地位最高的女人,福临也是个孝顺的,多尔衮对她也很好,谁都要讨好她,想干嘛就干嘛,闷了就叫命妇们进来陪着聊天,那是相当的舒服。

    因此,她也很知趣,说自己这几天斋戒食素,没有参加这个小型聚会,饭桌上的成年人也只有多尔衮和布木布泰两个。

    皇太极的孝期说是三年,其实转过了年就算是两年了,还有半年的时间便出孝,届时阿图和阿娅两个就要出嫁。布木布泰为了锻炼女儿的能力,让她们在这段时间里自己处理身边发生的大小事情,两个公主顿时忙了起来,用过饭便告退了,福临眨眨眼,也很知趣的随便扯了个理由,跑去书房看折子。

    剩下的两个人面面相觑,忽然间一齐笑了起来。多尔衮道:“皇上这般古怪精灵,不知道像了谁的性子。”

    布木布泰道:“我小时候可是人人称赞的乖巧听话,倒是你,听说调皮得很。”

    话音一落,多尔衮的眼神瞬间亮了,布木布泰这才发现自己说错了话,不觉羞红了脸,嗔怪的横了他一眼,低下了头。

    30第三十章

    五月的天,白天还有些闷热,晚上热气散去,凉爽宜人。储秀宫的门房里,苏茉儿拿着一个荷包绣着,时不时的抬眼看看门口。

    屋里面,多尔衮却觉得浑身发热。

    他一生中挚爱的女人就这么站在他面前,很近,近得他一伸手就能触碰到。她和以前一样,眼神清澈,脸庞如玉一般。

    多尔衮喃喃的开口:“玉儿,我是不是在做梦?”

    布木布泰没有答话,只是轻轻的握住了他的手。温暖细腻的触感一下子将多尔衮惊醒,他傻傻的看着面前的佳人,却又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两人就这么脉脉对视了许久,布木布泰终于开了口:“谢谢你。”

    “你知道的,你永远不用向我道谢。”多尔衮反手将她搂入怀里,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整颗心仿佛都被填得满满的。

    布木布泰在他怀里闷闷的笑:“那是以前,现在你可是摄政王,我哪里敢不道谢呢?”

    多尔衮手臂紧了紧,咬牙道:“还是和以前一样,伶牙俐齿。”

    “不一样了。早就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的你,想要抱我一抱的时候,从来不需要躲着这么多人。”

    布木布泰的声音很小,却仿佛是一股清泉,将多尔衮的心泡得发软发酸。他不知该说什么好,只是用了力,仿佛想把怀里的人揉进身体一般。

    “十四哥哥,疼。”布木布泰小声的叫了出来,多尔衮却一把将她打横抱了起来,大踏步的走进了内室。

    烛光高照,摇曳的灯火之下,布木布泰的脸庞忽明忽暗,带着一种说不出的魅惑力。多尔衮鬼使神差的亲了上去,只觉得触感柔嫩,他顿时心中一荡,轻轻的唤了一声:“玉儿。”

    布木布泰微微闭上了眼,发出一声低低的j□j,多尔衮再也忍受不住,看着她嫣红的双唇,缓缓的啄了一下。

    他无数次在梦里想象过这一幕,却没有想到有一天会梦想成真。多尔衮恍惚的觉得,自己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握着玉儿的手,看着她的一颦一笑。他又轻轻的吻了上去,辗转着,品尝着梦想中的甜蜜。

    布木布泰原本的一丝清醒也慢慢的消失殆尽,她伸出手,扣住多尔衮的肩,完全的将自己展现在他的面前。面对着心爱的男人,对她来说,这才是她的新婚之夜。

    多尔衮只觉得脸上一片濡湿,伸手去摸,却摸到了布木布泰的泪。他柔声道:“玉儿,怎么了,害怕吗?”

    “不,我只是能感觉到,你瘦了。”

    所有的隔阂和不安都被这一句话消除得一干二净。多尔衮猛的吻住了她的唇,两个人不知道是怎么到的床上,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身上的衣物都消失不见,在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是紧紧的抱在了一起。

    “玉儿,我们在犯错。”多尔衮抚摸着身下人的肌肤,温润滑腻,在他心底点起一丛又一丛熊熊燃烧的火焰。

    “那又如何?”布木布泰搂住了他结实光/裸的脊背,“十四哥哥,我是你的玉儿。”

    多尔衮叹息一声。的确,犯错又如何,就算是死,他们也会死在一起。十三岁的那年,他是小叔子,她是皇太极的新妃;二十三岁的那年,他是睿郡王,她是庄妃;三十三岁的今天,他是摄政王,她是太后。

    他们总是在一起,可永远不能在一起。如同白天和黑夜,如同暮鼓和晨钟,如同大海和蓝天,看似和谐无比,却始终不能有交界。

    但现在不一样。现在的他仿佛只是当年那个轻狂的傻小子,而她也只是那个爱笑的梳辫子的少女。就算过去了二十年又怎样,他们已经等得太久了。他们终究是在一起的,从八岁到三十三岁,他们终究属于了彼此。

    这样的消息瞒不过福临,他很快就得到了摄政王在宫里留宿的消息。小华子禀报的时候,恨不得把脑袋埋到地底,第一次后悔自己身为皇帝的贴身太监。

    福临愣了一下,问道:“还有谁知道这件事?”

    “储秀宫的一些宫女太监,还有一些侍卫……”小华子战战兢兢的回答。

    “知道了,”福临头也不抬的继续看折子,“把宫女太监的名单给苏茉儿姑姑,侍卫名单给朕。”

    储秀宫的宫女太监悄无声息的换了几个人,有几个侍卫被叫进了乾清宫谈话,小皇帝面带笑容的问候了他们的父母亲人,导致他们出来都是冷汗淋漓,任谁都问不出个所以然来。

    事情处理完之后,福临一如既往的去到储秀宫蹭饭,布木布泰见到儿子,微微有些尴尬,福临却仿佛什么都不知道一般,笑呵呵的:“额娘,有没有上次吃的奶油小饽饽,儿子饿了。”

    “有,有,厨房正好做了。”布木布泰忙叫人将饽饽端了上来,福临就着茶水吃了一个,笑道:“额娘这里的饽饽最好吃了。”

    布木布泰也笑了:“你喜欢就好,额娘这里一直有。”

    “嗯。”福临擦了擦嘴边的渣子,看着布木布泰,认真的说道,“朕知道,额娘最疼朕了。所以,朕也最疼额娘。只要额娘开心,朕也会高兴。”

    这是在说昨晚发生的事吧?布木布泰脸一红,道:“没错,额娘最疼皇上了,在额娘心里,皇上才是最重要的。”

    多尔衮心愿得偿,自然心情很好,在朝堂上也一反常态,和煦如同春风,把众人都吓到了,摄政王这是吃错药了?

    四下里眼神乱飞,“趁着摄政王心情好,有什么要求就提啊”“光摄政王有什么用,上面还有皇上呢”“要不我们一起上”……

    很快,便有工部上书,乾清宫已经修缮竣工,请示下一步该修哪里;礼部上书,认为该宣扬豫亲王平定江南的功劳,户部却开始打官司,说兵费庞大,再行封赏的话钱从何处来,礼部认为这些统统是户部的事情……

    没有什么大事,多尔衮便放心将这些全部交给了小皇帝,福临( 〖清〗顺治之路 http://www.xlawen.org/kan/3197/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