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清〗顺治之路 > 〖清〗顺治之路 第 26 部分阅读

第 26 部分阅读

    物,哪怕算上路上的损耗,都不用回葡萄牙,在马六甲,这些东西都能卖出十几倍的价钱。

    巨大的贸易顺差已经显现出来了。大清的百姓还是自给自足为主,房前屋后种点菜,院子一围,养点小鸡小鸭,,家里的女人再纺纺线织织布,要在市场上买的东西并不多。而有钱人多数都有自己的田庄,雇农们每季都会送上许多米粮,可以说,基本的吃穿他们并不缺,要买的无非是绸缎首饰笔墨纸砚等等,西洋物品虽然新奇,但一家子摆这么几个也就够了,这年头可没有人将整个家装修成西洋式样的。

    日本、安南、荷兰甚至非洲等过的白银源源不断的流入,原本反对开放港口的大臣们也都闭嘴了,户部充裕,是个人都开心。

    福临知道,这种贸易顺差会让其他贸易国家心怀不满,没有谁愿意一直做亏本的生意。他对于经济商贸并不精通,只是让高塞分别向荷兰和葡萄牙人下订单,准备订购他们的军火。高塞吓了一跳:“皇上,难道我们大清的火器还不够,要用洋人的?”

    福临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皇上,您还想和洋人开战?”高塞是真正的被惊到了。皇太极很重视汉人的教育,他的几个儿子也都学了不少孔孟之道,高塞觉得,大清是泱泱大国,去跟安南这种小国争夺蝇头小利就很不像样子了,现在还要打仗,难道是要侵占他国的土地吗?不,皇帝你不可以这么无情无耻无理取闹的!

    福临好笑的看他:“之前罗刹人的事情你忘了?大清不会去闹事,不过,若是有人敢欺负到我们头上,当然要让他们知道知道大清的厉害。”

    只要不玩侵略就好,不然朝廷还不知道会被天下的人骂成什么模样呢。本来就是每次打仗都会被说成蛮夷了,要是再去打其他国家,损害了泱泱大国的体面,绝对会被那些人骂得狗血淋头。

    高塞接下了为大清购买军火的差使,开始认真思索起来。现在海上力量比较强大的几个国家是荷兰、葡萄牙和西班牙,而他们的护卫,都是东印度公司。东印度公司似乎成为了一个超越了国家的存在,有钱有枪有军队,想想就恐怖。

    至于6上力量强大的属于奥斯曼土耳其。他们的骑兵横行欧洲大6,让高塞觉得很亲切,因为他们同样是游牧民族出身。

    高塞将整理好的资料交给福临后,福临也有些感叹。的确,同样是游牧民族,奥斯曼土耳其将一个游牧民族慢慢做大成一个超级强国,而满清却把一个超级强国慢慢做成东亚病夫。在他看来,这不单单是领导的问题,而是实行的策略,以及盛行的文化。

    儒家思想太过根深蒂固了,三纲五常已经在众人的脑海里牢牢的驻扎下来。这样的一种文化,对皇帝这种统治阶级来讲,是绝对有好处的,可是,在对外方面,却远远不够。

    这种思想有一种弊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清军入关后,前明的大臣们争先恐后的投降;明朝退到长江以南,那些当官的不想着借助江南的富庶重整家业,而是内斗,结果,让清军轻易打败;南明朝廷,瞧不起农民军,有了一点点起色便过河拆桥,同样被打散;往远了说,这种愚民政策持续下去,历史上八国联军进攻的时候,还有农民争先恐后的给他们带路。

    小农主义充斥,爱国主义缺乏。国家安稳富裕了,教育就该摆上桌面。正当福临思索着将这一块交给谁来负责时,陈永华觐见。

    自从上次有些失魂落魄的出宫后,陈永华又去看了几次郑经。此时的延平郡王府上一团乱。唐氏日日虐待昭娘,郑经好歹对昭娘也是有感情的,前去干涉,却又会被唐氏三言两语气得火冒三丈,想动手,唐氏身边有太后派来的嬷嬷,眼睛一瞪,郑经就不敢乱来。

    陈永华一去,郑经就会把他扯住,开始酸言酸语:“军师最近倒是受到皇上宠爱,三番四次进宫,不知可否有重用?”

    陈永华当然谦逊道不敢,郑经就又开始抱怨,抱怨唐氏的跋扈,昭娘的眼泪,接着,又提议,想要将陈永华刚出生的女儿许配给自己的长子郑克臧。

    陈永华顿时觉得跟吃了苍蝇一样恶心。郑克臧的出身他比谁都清楚,不过是个乱Lun的产物,日后也不可能有任何出息,看唐氏的模样,这个孩子被虐死也是早晚的事。他的女儿可是嫡出,是他的宝贝疙瘩,怎么可能许配给他?若是郑克臧被虐死了,他的女儿岂不是要背上克夫的恶名?就算命大能活下来,难道他还要让女儿陪着郑克臧坐一辈子牢不成?

    在面对儿女的幸福时,陈永华动摇了。更何况,这些日子里皇帝的所作所为他看在眼里,是个圣明且肯听得进他人意见的,或许,跟着皇帝,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

    陈总舵主终于肯归降了啊,真是喜大普奔。陈永华表示,肯听从皇帝的派遣,希望皇帝能够重新将他派遣到台湾,被让施琅瞎折腾了。

    福临道:“陈先生的才华,只放在台湾一个弹丸之地,岂不是浪费?若是陈先生有意,朕想将开民智之事交予先生。”

    陈永华受宠若惊,他自负才学,也希望能得到一个可以发挥才能的职位,没有想到会有如此重要的担子压下来。

    福临又道:“武清上年灾荒,朕已免除此地旧年赋税。朕给先生三年时间,若能将此地民生民智处理妥当,朕便准了先生回台湾治理六年。”

    陈永华拜了下去:“谨遵圣意。”

    十七年六月,陈永华官拜正四品训道员,专赴武清,协助处理政务。武清最高的官职不过是从四品的知府,一下子来了个官高半级压制自己的,怎么着都会给他一些小小的为难。陈永华当然考虑到了这一点,他明白这是皇帝给自己的考验,若是他连这点难题都处理不好,那也就不要去做其他的事情了。

    同时,福临任命穆里玛为工部侍郎,苏纳海为工部尚书。这无疑是一个信号。穆里玛是瓜尔佳氏,鳌拜的弟弟。当年鳌拜反案,连累到了整个瓜尔佳一族,他也一直不上不下的吊着。如今皇帝肯用他了,瓜尔佳氏兴复有望。相比较起来,官职更高的苏纳海反而没有多少人注意了。苏纳海是他他拉氏,正白旗,多尔衮的人。这么些年来,摄政王的人和皇帝的人几乎没有什么分别了,只要摄政王说好皇帝立刻就用,查都不带查一下的。

    另外,宫里却有一个坏消息。皇三子常宁,夭折。

    顺格格哭得几乎昏死过去。常宁是夭折,没有办法做丧事,小小的一具尸体就这么放在棺材中,孤孤单单的,看上去分外可怜。仁娜处理了他的后事后,回来看到自己的儿女,又想到那口小棺材,不由得一个寒颤,抱住了景额和珊瑚不肯撒手。

    常宁是因为一场小小的风寒而失去了性命的。受凉之后没有保养好,转发成肺结核。顺格格觉得是自己没有照顾好孩子,自责得一病不起。仁娜杖毙了一批伺候的宫人,又赏赐了不少东西给顺格格以示安慰。福临也很难过,这还是他第一次死儿子,还是个长大了的会说话会撒娇了的孩子。

    他第一次意识到,他现在身处的,是医疗极端落后,一场风寒就会要人命的。再想到那要人命的天花,以及剩下的几个孩子都差不多到了要种痘的年纪,他想起了牛痘。不过,他只知道牛痘这一个概念,具体操作却一窍不通。

    宋院首接到了这个任务,福临要求他秘密的派人去乡下找那些得过牛痘的人们,记录他们得到牛痘后的种种,再用死囚们做实验,争取将牛痘防治天花的法子给研究出来。

    85第八十五章

    常宁的去世让福全他们也挺难过的。福临的后宫还是挺平和的。

    整个后宫加上皇后也就六个人,紫禁城怪大的,就算格格们位份不够,也都一个人占着一座宫殿。住的远,也就没有了太多矛盾,平时里也就是坤宁宫慈宁宫请安的时候碰碰面,其余时间把自家宫院门一关,想干嘛就干嘛。

    例如厄音珠格格每天请安后都爱睡个回笼觉,然后起床拉着一堆小宫女踢毽子玩,宁格格则是喜欢看书,婉妃肚子已经很大了,每天都是小心翼翼的保胎。再加上,皇后受宠,其余的几个伺候的日子都有定数,皇帝严格按照表格做事,争宠之事,也不是没有人做过,皇帝也不说什么,只是会免了她几日伺候的时间,一下子大家都老实了。

    现在后宫的新鲜人兰格格和音格格两个,一时间都有些不适应这种按部就班的生活,她们虽然是嫡女,家里也都是有争宠的妾室的,自然看到许多争宠的手段。无奈,在宫里这个最讲究手段的地方,居然一丝半点儿都使不出来,她们也只好收拾了万丈雄心,安安稳稳的过日子。

    因此,后宫还是一片的祥和。福全养在太后身边,景额和珊瑚在皇后身边,三个孩子一向要好,在常宁出生后,他们还很开心又多了一个小弟弟,经常跑去探望。顺格格容貌并不出色,胜在皮肤白皙,在草原的姑娘中相当少见。常宁也继承了她的好皮肤,白白嫩嫩的,小脸掐一把几乎要出水。景额每次被妹妹欺负了,便用常宁来笑话她,说她一个女孩子,脸还不如三弟的白。

    三个兄姐肯对儿子好,顺格格当然是求之不得,就算他们不来,她也记着送些小玩意儿过去,就想着维系兄弟之间的情分。这样下来,玩得很熟的一个孩子忽然不在了,那三个一下子有些受不了了。

    宫里的孩子都早熟,福全就不说了,景额和珊瑚也隐隐知道那个总是软软的叫自己“哥哥”“姐姐”的白胖小团子再也不会出现了,一个个都哭得伤心,珊瑚更是当晚就发起了低烧。

    仁娜吓得不轻,亲自守在女儿的床前,又派身边最得力的林嬷嬷去守着景额,照顾了一个晚上,珊瑚才恢复了过来。

    也是因为这个,福临放了几个孩子的假。福全虚岁七岁,已经进了上书房,景额和珊瑚看着眼馋,都闹着要读书,福临便让他们闲着无事也去旁听,并不限制他们的听课时间,也不用做功课,纯属听着玩。不过这两个孩子倒是听住了,天天都去,现在都能背不少的书,就是不会写。

    “大哥,额娘说,三弟去天上了,他会看见我们吗?”三个孩子坐在一起解九连环玩,珊瑚忽然冒出了这么一句。

    福全一愣,还没有说话,景额就道:“这个我知道的。额娘说,我的亲生额娘就在天上,三弟定是去和她一处了。”——关于他的身世,仁娜从来就没有隐瞒过,当他第一次听说自己不是皇后亲生之后便去问,仁娜大大方方的将实情告诉了他,如今他反而心里一点疙瘩都没有。

    珊瑚拍着手,道:“定是这样!三弟会告诉二哥的亲生额娘,二哥很好,大哥很好,珊瑚也很好。”

    “可是,我的亲生额娘为什么要让三弟去,不让我去呢?”景额话刚出口,福全立刻捂住他的嘴:“呸呸呸,童言无忌大风吹去。让谁去天上不是瑞妃娘娘说了算的,是菩萨说了算的。”

    “那菩萨为什么要让三弟去呢?”景额还是纠结着这个问题。福全无法回答,便捅到了仁娜面前。

    仁娜有些哭笑不得,想了想,答道:“你们三弟生得可爱,菩萨喜欢,才要召他去座前当一个童子,这是他的福分。”

    原来如此!景额恍然大悟:“瑞妃额娘被菩萨叫到天上去也是她的福分,我能留在额娘这里,便是我的福分。”

    仁娜笑着在他脸上亲一下:“额娘能有景额陪着,才是额娘的福分呢。”

    珊瑚见状,闹了起来,也要亲亲,福全毕竟大些,在一旁若有所思。人活着,为什么会死呢?福全开始思索起人生中最为深奥的“生与死”的问题了。

    七月底的时候,济度去世了。做为济尔哈朗的后人,背负着父辈的谋反大罪,济度简直是用命在努力,他远袭黑龙江,做出了一些成就,福临对他的民兵训练方法也很重视,想在边境之处将此法推广。济度自告奋勇,希望能再创辉煌,不料时不我待,或许是劳累过度,或许是用心太急,他去世的时候,刚刚二十七岁。

    福临让福全代替自己去祭奠,也算是给济度一些体面,济度有五个儿子,个个都还年幼,只是哀哀的哭个不住。其实,在不久以前福全也是见过这个叔叔的,当时的济度刚刚领旨将民兵训练方法写个条陈,可以说是意气风发,可现在这个英武的汉子居然躺在了棺材里,福全再一次的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

    这种问题,他当然不会去问太后的,他已经很有小男子汉的“烦心事不能让女性长辈操心”的自觉了,而是在看见自家阿玛的时候,问了出来。

    福临摸摸他的小脑袋,努力回想自己年幼的时候是否有过这种念头,最后得出结论:上辈子的事情记不清楚了,而这辈子由于两世为人,从来就没有真正的幼稚过。因此,怎么对付有这种心思的儿子,福临有些为难。

    福全还眼睁睁的看着他,期待他能回答,福临决定,用一种直截了当的手段,给儿子上一堂人生中必要的课。

    他带了福全出宫。以前他们出宫,去的都是内城一些繁华热闹的地方,最多去去天桥那里听听说书看看杂耍,这次,福临带着儿子去了外城,穷苦人家的聚集地。

    就算是京城,也是有这种地方的。前一阵下了些小雨,那里泥泞不堪,深一脚浅一脚,根本就不好走路。福全第一次看到有的人是住不起瓦房的,孩子们甚至在这种转凉了的天气里还光着屁股满大街跑,身上脏兮兮的。他还看到那些人仇视的阴暗的目光,就因为自己穿的整齐光洁了些。

    福临吩咐侍卫买了几个肉包子,分给墙角的缩成一堆对着他们指指点点的孩子。那些孩子们一接过去,白面包子上就是明显的几个黑黑的手印,看得福全一阵反胃,可那些孩子们却好似捧着世上的宝贝一般,有的狼吞虎咽,有的只是愣愣的看着,宝贝的闻了又闻,舔了又舔,就是不舍得吃。

    福全的人生观价值观全面被颠覆了。福临看着犯傻的儿子,道:“这些人,同样是朕的子民。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吃饱,然后再考虑穿衣的问题。他们每天一睁眼,想的就是去哪里找活计做,去哪里找吃的。这些孩子里,说不定有读书的奇才,可他们根本就没有钱去读书。”

    福全终于明白了。世上还有很多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整天想着的就是如何生存。而自己生活得这么好,却矫情的考虑哲学,简直就是吃饱了撑的。

    大哥读书越发的用功了,而且,开始抠门了。

    这件事的直接后果,便是景额和珊瑚发现,之前一直很大方的散财大哥,现在一反常态,甚至连滴了墨水的字纸都不舍得扔掉,而是让小厮们裁掉边以后存起来。景额伸出小脑袋:“大哥,这些是做什么的?”

    福全道:“大哥要拿去送人。”

    他要去的地方是官学。自从知道世界上还是有穷人的存在后,福全便对身边的人多了几分观察。他听说,官学有很多人是很穷的,连纸笔都备不起,便想着做些什么。

    他让景额换上自己最差的衣服,景额觉得有趣,两个人神神秘秘的,被珊瑚捉了个正着,于是,珊瑚也混在一起,换了男装,三个孩子在暗地里一群嬷嬷侍卫的跟踪下,自以为没人发现,偷偷摸摸的去了官学。

    官学正值放学的时候,孩子们一涌而出,福全护着弟弟妹妹在一个墙角躲着,吩咐了身边的小太监几句。小太监像条鱼一样钻入了人群中,不一会儿便拉出了一个眉眼俊秀的男孩子。

    这个男孩子看上去和福全差不多大,只是个子不如他高。看见福全他也很高兴。福全拉着他给弟弟妹妹做介绍:“这是纳兰性德,这是我两个弟弟。”

    纳兰性德从身上摸了半天,才摸出一个半旧的荷包,想了想,又把发辫上的青金石坠脚解了下来,分别塞到景额和珊瑚手里,道:“事先没有准备,这点东西想来也不入你们的眼,只能是我的一点心意。”

    福全炫耀道:“他的功课可好了,官学里的先生都夸个不停。”说着,就哥俩好的拉着纳兰性德去一旁的茶馆,将积攒的字纸送他,又问他一些功课上的事情。景额和珊瑚坐不住,在凳子上扭啊扭的,纳兰性德早就猜出福全身份不低,现在看这两个小的穿戴也不凡,更是确定了心中的猜想,举动间却没有丝毫谄媚,一如既往。

    不远处茶楼上的福临很淡定的将千里眼收回了荷包,道:“这个纳兰性德是何人?”

    华孟安回道:“是正黄旗下,章京尼雅哈的孙子,太祖是叶赫的贝勒。其父纳兰明珠,是举人,大比之年落选了,连个同进士都没有捞上。不过这个孩子却是个能读书的,据说过目不忘,是个读书的奇才。大阿哥第一次来官学的时候,被其他的孩子言语挖苦,就是这个纳兰性德站出来帮他说话,两人这才有所交往。”

    明珠的儿子?福临记起了这个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权臣重臣,道:“过几日,安排朕在宫外会一会这个纳兰明珠。还有,福全今日擅自带景额和珊瑚出宫,罚他们禁足十日,不许他们互相串通。福全另外抄宫规十遍。”

    86第八十六章

    纳兰明珠的妻子是居然阿济格的女儿,还是嫡女。英亲王阿济格当年因为想要做叔父摄政王,被福临和多尔衮联手打压,剥夺了议政的权力,成为闲散宗室。

    可就算再闲散,他家的嫡女也不是这么好娶的,且明珠的社会地位比阿济格低了不知道多少倍——他的父亲只是个章京而已。

    或许,阿济格看上的就是明珠的潜力?再或者,阿济格只是严格遵循“低门嫁女”的原则,只要英亲王府还在,他的宝贝女儿就不可能受到欺负?

    平心而论,明珠长相俊俏,聪明机变。福临某天让桑吉的手下装作一个乡下来的土豪,在古董店里碰到明珠,然后被老板狂宰,明珠悄悄的扯了扯他的衣襟,装作久别重逢,将他带了出来,并好心的告诉了他实情。这让福临对这个人产生了一丝好感,所以,当明珠家接到圣旨,宣明珠长子纳兰性德入宫,给大皇子福全做侍读时,一家人都傻了。

    明珠不知道祖坟上冒了什么烟,他儿子居然会被大皇子看中,忙不颠颠的把儿子好一通收拾,然后坐在那里看着儿子傻乐。他的夫人小名赛宝,对明珠一瞪眼:“我的儿子自然是好的,比你强至百倍!”

    明珠习惯性的低声下气:“那是,那是。儿子像夫人,聪明伶俐,都是夫人的功劳。”

    一旁的纳兰性德早就适应了父母的相处方式,还是被天上掉的馅饼给砸得晕乎乎的,并紧张得不行。赛宝将他往怀里一搂,道:“儿子,进宫做伴读后,要老老实实的听话,没事不要乱走乱说话。对大阿哥要恭敬,若是看到皇上或者摄政王,更要有礼,知道吗?”

    纳兰性德乖乖的点头,心里更慌了。明珠连忙将儿子扯到书房,开始扭正自家夫人对儿子的洗脑,让儿子以忠心为主,又讲了一堆皇帝的好话,见儿子点头受教后,才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儿子有了前途,自己却屡试不中,悲剧啊。

    十七年的十二月,照例是各个属国以及蒙古各部落前来拜见的时候,这次却分外盛大了点。除了朝鲜以及蒙古各部落外,琉球、安南都派了使臣前来表示臣服,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也都有使臣,甚至连荷兰东印度公司也有使者的到来。

    福临的桌子上堆满了歌功颂德的折子:万国来朝啊!前无古人啊!皇帝你简直太圣明了,可比尧舜,唐太宗算神马,在皇帝你面前一比就成了渣渣啊!

    福临嘴角抽搐着下令,不许再上类似的折子,不料另一种类型的折子又像雪片一样飞来:皇上你太低调了,明明做出了如此惊人的成绩,还不要表扬,简直就是高风亮节!

    福临终于知道为什么历史上的乾隆会如此败家了。不管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堆人来表扬你吹捧你,说得你就跟太阳一样,是个人都会骄傲自大。

    这次安南不是空手来的,带了一些礼物:五斗砂金。他们的来使是安南国王的弟弟黎维祎,满怀敬意的献上了礼物,然后很诚恳的望着福临,表示他们国家好穷好穷,希望大清这个天朝上国能够给些赏赐。

    见过不要脸的,没有见过这么不要脸的。福临想起历史上有个芝麻大小的国家每年向乾隆上贡,礼物是三斗金砂,然后乾隆这个败家子就会大手笔的赏赐。这种事情现在就会发生吗?难道在别人的眼里,自己和乾隆一样败家吗?

    于是,福临在安南王爷乞求的眼神中,很大方的下达了让朝廷的商人去安南经商,并表示:朕知道你们好穷的,也很想赏赐些什么。可是,光靠朕的赏赐可不行啊,治标不治本啊,朕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你们放心吧,朕会派商队过去,给你们源源不断的带入好东西的。

    黎维祎脸都绿了,他刚想说些什么,福临脸一板:怎么,你们安南是实行五拜三叩的礼节,我们大清是实行三跪九叩的礼节,你们就跟理藩院打官司,怎么都不肯客随主便。我们大清有容人之量,同意你们用自己的礼节来向朕请安,已经让步了很多了好不好,你们还想再要东西,好啊,我大清别的不多,就不缺火器和大炮!

    你妹的,威胁,红果果的威胁啊!黎维祎体会到了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苦楚。商队啊,那可是大清的商队啊!大清的商队都是配备护卫的,这就算了,大清还给他们撑腰,那些商人们一个个都是抬头挺胸的,骄傲得不行。而且,大清的货物在他们国家分外受欢迎,黎维祎仿佛看见,本国的白银就跟长了脚一般,呼朋唤友的往大清奔跑。

    早知道就不提这种要求了!差事办砸了,黎维祎苦着脸,决定回家受国王哥哥的处罚。

    有伤心的就有高兴的。东印度公司乐晕了。他们也听说了,葡萄牙人和本国使臣都没有从大清捞到太大好处,他们很不以为然。东印度公司早就凌驾于荷兰之上,就连荷兰大公都对他们客客气气的,他们觉得,在大公的使者在大清吃苦头是应该的,太笨了。

    东印度公司的使者叫做/爱德尔,在来之前,他就探听好了理藩院的主事人物为敏郡王高塞,且这个郡王与葡萄牙人有仇。他带上了许多的礼物,亲自到了高塞府上拜访,言语间相当客气,表示他们东印度公司什么都有,只要高塞提出来,他就能弄到。他的要求也很简单,只是希望和大清建立和谐的商贸关系而已,当然,这个和谐指的是有来有往,至少达到进出口平衡。

    这已经是第二拨找到他的洋人了,第一批是日本——日本的白银被大清商人赚走不少,还被大清海盗抢走不少——高塞很有礼貌的接见了爱德尔,并表示大清是很好客的,也愿意和众多的国家建立平等的往来关系,君不见,京城里教堂那么多,都是大清兼容并蓄的表现。不过,你们的货物我们的百姓实在是不喜欢啊,百姓不爱买,总不能强买强卖吧?

    爱德尔听出他话里的意思,马上表示,他们东印度公司卖东西是没有限制的,绝对会有大清想要的。高塞眼神一闪:那么,弄点火炮来吧。

    爱德尔差点从椅子上掉下来。他没有听错吧?大清还想要进口火炮?他们都想要把大清的火炮搬回家好不好?高塞见他那样,淡淡的来了一句:“若是贵公司为难也就算了。本王不相信,有银子,还有买不来的东西。”

    是啊,他们有钱啊。爱德尔镇定下来,快速在心里算了一笔账:他这次的任务就是从大清捞钱,并不拘卖什么。既然卖火炮有钱赚,那就卖呗,有钱不赚,那是王八蛋。

    因此,爱德尔笑嘻嘻的:“还请敏郡王得知,大炮可是不允许买卖的。”

    “不是你们说什么都有吗?既然没有,那本王可以去寻他人。”财大气粗,感觉就是不一样,高塞先压了他们一句,然后给个甜头,“至于价钱嘛,好商量。”

    有了这句话,爱德尔觉得北京的天格外的蓝,任务完成了,能不高兴嘛,屁颠屁颠的满大街扫货去了,带回去还能赚上一笔,若是卖到西班牙葡萄牙去,能赚的更多。

    福临的种种行事,让一直以天朝上国自主的大臣们有些看不过去。金之俊上书,表示这些国家都是来臣服的,应该要有气度,给他们些赏赐,别这么小气,反正这点赏赐也没几个钱,至少咱们还能落一个大方的国际名声不是?——当然,最好给些精美的大块头的瓷器,民窑烧的就行,官窑的太贵重,对了,还要些美酒,再加上些五彩斑斓的绸缎,雪缎之类的极品就算了,估计蛮子们都不会欣赏。

    读书人果然阴险啊,福临心情很好的准了。于是,每一个使臣团都带了不少东西回去,看上去很多,其实都是占地方的,当然,跟着他们的还有商队,以及和尚道士。

    宗教果然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福临早就在每个商队里参杂上几个和尚道士,让他们传教去,并下了旨意,凡是自愿出国传教的和尚或者道士或者喇嘛,回国后都会给予极高的待遇,最厉害的可以直接受封为国师。

    于是,无数的宗教从业者从全国各地涌往京城,并派给各个商队,让他们去传道去——没理由别人都来京城建教堂,我们不能去人家那里建寺庙。不得不说,这个方法很有效,不过试行了五六年的时间,据说连荷兰本土都起了一座佛教寺庙。

    工部也很忙。李茂敏在郑成功炮船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无敌炮船”,并要求试着去做。这种无敌炮船配备三十门千斤佛郎机炮,十八门红夷大炮,以及不少百斤短炮。这种船火力足够,重量也够呛,这种船修造起来太过复杂,必须有皇帝的全力支持。

    福临是支持的,钱如流水一般的花出去,也必须要流水一般的赚回来。这就算了,现在摆在他面前的问题还有一个:入关以来,他并没有实行太过惨绝人寰的屠杀政策,也没有强行剃发易服,起义反抗的人少了许多,死伤自然也少了。再加上朝廷大力推行土豆和玉米的种植,休养生息,人口复苏得很快。

    人口多了,土地就有些不够用。而满清贵族的圈地一直在进行中,自然会有各种冲突。商丘、上饶等地在有饥荒的情况下,依旧有人圈地不息,爆发了几起动乱,让福临头疼。

    如何处理好满清贵族与汉人大众的关系,再次红果果的摆放在他面前。

    87第八十七章

    顺治十八年三月,皇帝下令,停止圈地。这个命令一出,满洲贵族们反弹严重。无奈,福临亲政多年,手上又握着两黄旗和正蓝旗,势力相当大,而正红旗的杰书年幼,旗务依旧在皇帝手里。镶红旗旗主硕塞,皇帝的五哥,自然也是站在皇帝那边。

    看来,能和皇帝抗衡的只有摄政王多尔衮了。虽然多尔衮处于半退休状态,可是两白旗依旧在他手上把得死死的,而他的儿子多尔博和多尼一起,掌管镶蓝旗,可以说是除了皇帝以外,最大的一支私人力量。

    于是,多尔衮就面临了强大的火力攻击。作为上四旗,两白旗在圈地运动中已经捞到了不少的好处,所以,停止圈地对他们来说并不算什么,但是八旗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正白旗的人可能就有那些亲戚在正蓝旗,说不定儿媳妇又是镶红旗过来的,因此,来为亲戚们向多尔衮求情的人并不少。

    多尔衮烦不胜烦,他住处多得很,搬去了京郊的庄子上,意思就是不掺和。福临听说了之后,觉得好笑,特意下旨让多尔衮回京,说有要事相商。

    又被皇帝坑了。多尔衮表示,自己的一把老骨头迟早会被皇帝以及皇帝的孩子们给拆了。景额已经可以正式读书了,福临有心让多尔衮教育他,允了他可以随意出宫进出摄政王府,为了不引人注目,连带着珊瑚一起,可以时常去玩。两个孩子当然不明白皇帝的苦心,只是为能时常出宫去玩而开心,恨不得赖在摄政王府上。

    景额六岁,珊瑚五岁,正是对一切都充满好奇的时候,时时都有些奇思妙想,有时候连多尔衮都撑不住。

    “玛法,我想养一只大狗,这么这么大!”珊瑚腻在多尔衮身上,一口一个“玛法”叫得甜甜的,“阿玛说,您庄子上有大狗的,您这次去庄子,可有给珊瑚带呀?”

    多尔衮回京后刚进宫,两个小祖宗就钻过来了,又是抱怨不带他们去玩,又是表示他们的想念,闹得多尔衮心都化了。

    景额背着小手,很大人样的教育道:“妹妹,大狗啊狮子啊什么的,都是男孩子喜欢的,你应该喜欢小白兔。”最好把你的小狮子送给我——过年的时候朝鲜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头小白狮子,福临赐给了珊瑚,他看得眼热得不行。

    “那是我的,哥哥若想要,问阿玛再要呗。”珊瑚也奇怪,尽是喜欢一些危险的动物,几乎想抱着小狮子睡觉,“尽想着问我要,羞羞。“

    景额长叹一声,抬头望天,老气横秋:“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难养也。”他的妹妹又是女子,又是小人,景额顿时觉得,自己好命苦。还好宫里目前为止只有这一个女孩子,去年婉妃生了个小阿哥,不然做为哥哥的他,会好可怜的。

    “行了,都下去吧,朕有事和你们玛法说。你们额娘今儿个做了小点心。”心满意足的围观了自己儿女调戏摄政王全程后,福临将他们打包送去皇后那里。

    多尔衮看着两个小家伙圆滚滚的身子费力的抱着御书房的门槛翻过去,对福临道:“皇上小时候,我可是把家里的门槛都卸掉的。”——他可以说这两个家伙不愧是亲生的吗?他的这个皇帝侄儿小时候也是不爱人抱,一定要自己走路,在盛京他的府上,为了方便侄儿走路,都是没有门槛的。

    这话说的,好像他是个十恶不赦的折磨孩子的后爹一样。福临摸了摸鼻子,道:“小时候的事情,朕不记得了。”

    多尔衮笑了,抚了抚胡子:“我倒还记得。皇上每次出去玩,累了也不肯人抱,定要骑在我的脖子上,还在我脖子上拉过一泡尿。”

    诬陷,绝对的诬陷!他三岁开始就很有自制力,很少尿床了有没有?偏偏刚刚才说过不记得小时候的事情,福临只好狠狠的瞪了多尔衮一眼,咬牙道:“朕才没有!”

    “行,皇上说没有就没有。”多尔衮倒是好说话,“唉,那件衣服好像还在呢,哪天回去找一找。”

    二人说笑了一阵后,福临正色道:“叔父,朕暂停圈地,底下意见很大吧?”

    多尔衮懒懒的往后一靠:“那又如何?现在的八旗,可和入关之时的大不一样了。”

    的确是大不一样。战斗力下降,生活奢靡,如果不改变的话,八旗迟早会被养废掉。福临道:“朕会开恩科。”

    “然后?”多尔衮早就习惯了一针见血,“此次科举,定然要偏向江南士子一些吧?八旗的那些人,让他们读书还不如要了他们的命。这个好处不够,对他们来说,还不如选秀。”

    “朕后宫不打算再进人了。”福临听到选秀就皱眉头,“朕已经有了三子一女,说得过去了。”

    多尔衮倒不在这方面劝他,继续道:“依我的看法,圈地无非就是让他们多得些好处。皇上可有其他的法子让他们发财?”

    福临最近一直就是在思索这个问题,道:“朕去年见了荷兰的东印度公司使者,倒是大有感触。不过一介商旅而已,做大了,居然能左右国家的决定。朕听说,他们这个公说是富可敌国都是小看了他们。他们自己有士兵,自己有土地,自己还能制钱。朕想着,从八旗旗下都找些聪明机变的,让他们走商队去。”

    多尔衮想了一阵,问道:“我也听说过这个劳什子公司,他们领头的也就这么十人左右,个个财富惊人。八旗若能互相牵制倒好,若是他们联合起来,怕是皇上会难做了。”

    福临点点头:“朕也是忧心此事。”说穿了,就是福临想着用开商路的法子将八旗的人注意力给扯开,让他们在其他地方发发财,可又怕他们学习东印度公司,然后用丰厚的财力将自己架空。

    福临也知道,东印度公司的产生需要天时地利,荷兰的海上贸易是由海盗开始的,海盗们不愿意臣服,又( 〖清〗顺治之路 http://www.xlawen.org/kan/3197/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