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部分阅读
是有一种奇怪的心理,看不起过得不如自己的,却也瞧不上过得比自己好的。简言之,她们的一大特点就是“说人、道人、不如人。”
大多数的女人都存在一种攀比心理,年轻的时候比出身、比相貌、比才学,嫁人了比嫁妆、比老公,比孩子。即便是亲亲的姐妹,不好放在明面上比较,也得私下里暗暗比对比对。再优秀的女人也不会想着自己要如何扬眉吐气、如何出人头地。对于她们,希望全部都寄托到了别人身上,能让她们觉得脸上贴金的事,无非就是:一出生,有个高门大户的父亲,有个嫡妻主母的母亲;小时候,能在京中女眷圈子混些贤良、才艺的小名气;婚嫁时,能有份像样的嫁妆,能有个体面地夫君;嫁人后,能在公婆面前博些孝道之名,再生个一儿半女,巩固地位;然后好专心斗小妾,做主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一辈子也就这样混淌过去了。想想也怪可怜的,而且这还是命好的女人的一辈子,要是生成个庶女或是生在贫寒人家,恐怕日子更不好过。
郭淮无声地叹了口气。暗暗思忖,只怕这满京中的妇人,没有几个是真心看得上这个郭氏的吧。
这些妇人多是出生在京中官员之家,她们从小努力学琴棋书画、女红刺绣、规矩礼仪,仅仅是为了博得一个好名声,好不容易博了个好名声,家中陪了几大箱的嫁妆,才嫁入一个普通官宦人家,且婆婆难缠,小妾不好对付,日过过得并不舒坦,表面上看上去光鲜,背地里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泪,也只有自己知道。
可这个便宜娘郭氏呢,出身小门小户,嫁妆微薄,相貌平平,不但毫无才德可言,而且还恶名远扬。饶是如此,却是嫁入了朝廷新贵之家,婆婆不刁难,小妾一个也没有。日子过的是横行霸道,就连夫君都让着她。
这样一个跟她们完全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人,却处处抢得先机,日日过得比他们好,她们整日自我约束,低着头走路,夹着尾巴做人,活的异常辛苦。到头来,却不如一个恶名在的悍妇活得自在舒服,这让她们心里如何能舒坦?
之所以对她还算客气,无非也就是两方面原因:一则是,自己的夫家老爷和贾充同朝为官,且贾充在朝中混得是风生水起,不好驳了面子。二则是,郭氏这个人向来脾气火爆,且是个真上得手的主,不像一般女子,只会动动嘴皮子,杀人不见血,这郭氏要是急了,是绝对要让你当场见红的,因此,一般妇人们对她还是存了几分畏惧心理,倒也不敢招惹。
可是这股子酸味慢慢的在心里发酵,总有酸气溢出来的时候。
一屋子的女眷见干晾着郭氏母女,并未引起她的不快,心里一时间更不是滋味,于是有些隐忍力差的,慢慢开始发作了。
“姐姐真是好福气,我都生了两个公子了,老爷也不曾为我摆过如此大的场子。姐姐真真好福气,妹妹是如何都比不得的。”
“妹妹自然是比不得的,郭姐姐有本事的,岂是我等学得来的?妹妹是如何都比不得的。”
“这等场子,也只有贾大人这般有名气人物摆来才好!姐姐真真好福气!”
“姐姐是个好命的,才嫁人不久,就有了小姐,日后定是更有福气!”
“贾府老太太怎么没见?”
你一言,我一语,接连向郭氏问话,姐姐妹妹叫的好不亲切。郭淮感慨啊,这帮子女人的肠子真的是有十几个弯弯啊,脑子慢点的,根本回不过味儿来,只有被戏耍的份!
这段话翻译过来是这样的!
“我都生了两个儿子了,你生一个丫头片子有什么好炫耀的!”
“郭姐姐是有名的泼妇,咱们谁学得来?”
“你老公是新贵有什么了不起,还不是在皇帝面前谄媚,连我们内宅女人都知道!”
“你不就是命好当了个继室嘛!我们都是十五岁就出阁了,你二十一岁才嫁人!还生了个姑娘,看你还能好命多久!”
“你婆婆怎么不在,果然是你不尽孝道,婆媳不和吧!”
郭淮缓缓抬起头,想要看清郭氏现在的表情。
第九章 流年往事
郭淮缓缓地抬起头,想要看清郭氏现在的表情。
当下正是晌午时刻,屋外日头正足,充沛的阳光透过窗棂照进屋子里来,也洒到了郭氏的脸上,一时之间,郭氏脸上光影斑驳,忽明忽暗,郭淮有些看不清郭氏的表情。
屋内的女眷仍然在聒噪的说说笑笑着。郭氏一时之间却被一句话勾起了无限的遐思。回忆似挡不住的潮水,涌入她的大脑。是啊,她是二十一岁才嫁给贾充的。如今日子一眨眼居然已经过了快六年了。居然,还为他生下了一个孩子。有时候,这一切都让她觉得不真实,似乎这里的一切都只是她还是一个小丫头时的一个梦。
那一年,她还叫郭瑰,不叫郭槐。那一年,她只有六岁,父亲郭配在城阳当太守刚满两年。那一年,她的伯父要来她家过年。
对于这个伯父,郭瑰并不熟悉,从未见过,只是隐隐约约从父亲口中听到些许,父亲对这位伯父甚是敬重,甚至超过了敬重,而是一种崇拜。每每提及这位叔父,父亲的眼睛总是亮晶晶的,人也变得健谈了许多,这时,母亲总是嗔怪的看着父亲,取笑父亲说:“都是孩子的爹了,还离不开自己的大哥么?”父亲听后,脸色微赧,粗声粗气的说道:“没有大哥,哪有如今的我,要不是大哥辛苦教养,我哪能存世于今!”
说完这些,父亲便滔滔不绝的讲起了这位伯父,如何汉中拒备,如何屡建战功,如何御蜀屏障,如何屡破羌胡,如何备受皇恩,听得郭瑰昏昏欲睡,对于什么大丈夫建功立业的事情,她听得实在是无趣的很,还不如府里嬷嬷的故事讲得好。可是,父亲轻飘飘的一句话,还是让郭瑰精神一震,“将来,我们定当生个公子,不为继承家业,只求能如他伯父般光宗耀祖!”
那这句话换过来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只要和伯父一样了,便能光宗耀祖了?”郭瑰在心中打着小算盘:“郭家不要公子也是可以的,只要我这个长女像极了伯父,岂不是就能讨得父亲的喜爱!听父亲说,这个伯父是个极有本事的。也许,他还会从外面带来宝贝给我这个侄女呢?”对,定要要那种值得她珍藏一辈子的那种宝贝。隐隐约约中,郭氏甚是期待这个伯父的到来。
这年的新年纵使有很多的新衣服,很多的点心,郭瑰依然快乐不起来,不为别的,只为没有见到这个伯父。
二月底,这位伯父终于来了。恍惚记得,那天郭瑰正闷闷的一个人在后院走着,忽然,看到房檐下的燕子窝里多出了几个稚嫩的叽叽喳喳的雏燕,郭瑰一时兴奋不已,左右瞅瞅并没有人,便大着胆子往屋檐下爬。自小郭瑰便是个胆子大的,杨氏对其又是宠爱到了极点,虽是女子,却不见半丝斯文,到多了几分男孩子的调皮。
爬上屋檐,逗弄了雏燕,便懒洋洋地躺在屋檐上晒太阳,听着下面的下人匆匆忙忙的找她,郭瑰更是玩心大起,就是不露面。眯眯着眼睛盯着天空里的太阳看,太阳真暖,可也真晃眼啊!(作者的话:姑娘,也就您有这胆子敢不戴墨镜盯着太阳看,也不怕恍瞎了!
⊙﹏⊙b汗)
恍然间,听见一阵脚步声传来,还有伯济兄、仲南兄什么什么的。一瞬间,郭瑰的猫耳朵立了起来:“仲南是父亲的字,这她是知道的。伯济似乎好像差不多是伯父的字吧?那这个好听的声音又是谁的呢?不是父亲的,会是伯父的吗?难道还有别人?不行,得偷偷去看看!”郭瑰向来是个动作比脑子动的要快的人,脑子里还没想清楚呢,人已经扑腾一下跳了起来,紧接着便是眼前一黑。接着脚也不听使唤了,整个人从屋檐上滚了下去。
此刻郭瑰的眼睛是看不见的,身体也不受控制了,脑子一瞬间也不转动了,时间仿佛静止了一般,接着,她听到了三个声音。
第一个声音很紧张:“瑰儿!”
第二个声音很吃惊:“小心!”
第三个声音很痛苦:“啊!”
然后,郭瑰就这么傻愣愣的趴着,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也许是很久很久,也许只有几秒罢,郭瑰的眼睛渐渐可以看清楚东西了,两张相似的脸便落入了她的眼中,一张脸由紧张转为愤怒,一张脸由吃惊转为憋笑状。
郭瑰一时间也有些慌了,竟也不懂得起身了,就这么趴着抬起头喊着:“父亲安好,伯父安好!”
父亲一张脸涨的通红,伯父终是没憋住笑,哈哈大笑了出来。不愧是当大将军的人,笑声多爽朗呀!比父亲那张红着的脸让人待见多了!
“郭家小姐,可是安好?如若安好,便也给在下一份安好吧!”是第三个痛苦的声音。郭瑰顺着声音低头看,看到了一片雪青色。真好看的颜色,比太阳还晃眼。
这是郭氏第一次与贾充见面,在她的记忆里,怎么也想不起第一次见到贾充时他的模样了。却有一种颜色仿佛深入到了她的骨血里,刺痛了她的双眼,留下了一抹再也忘不掉的雪青色。
第十章 郭氏情史
有些人,说不出来哪里好,却是谁也代替不了。郭瑰与贾充相处的日子并不长,只有十五天而已,可是这十五天,却让郭瑰心心念念了十五年。
在郭瑰这惊世骇俗的初次亮相后,她认识了除了父亲外的两个男人:一个叫郭淮,是她的大伯,一个叫贾充,是她大伯的朋友。
“郭家小姐,可是安好?如若安好,便也给在下一份安好吧!”第一次见到贾充,郭瑰虽然记不得他的相貌了,可这好听的声音和那抹晃眼的雪青色却是再也忘却不掉了!
年轻的女孩子,多是钟爱粉嫩鲜翠的颜色,郭瑰却钟情于那种淡淡的雪青色,是什么原因呢?郭瑰自己也说不清楚。只是认真的喜爱,且爱的毫无理由。
托了郭瑰闪亮登场的福,伯父在她家短居的打算变为了小住,由短居十五天变为了小住三个月。理由是,贾充的胳膊被郭瑰压断了,要在郭府好好休养。
伯父要在郭家小住,最高兴的人自然是郭父了。于是乎,处罚由禁足一个月变为了禁足一周,不同于贾父对于“养女不教”的羞赧,伯父对这个侄女却是喜欢的紧,真真恨不得自己也有个女儿,可惜如今膝下只有一子。于是乎,在伯父的求情下禁足一周变为了早晚在佛龛前罚跪七天,以此来修身养性,戒戒浮躁之气。
这对于郭瑰而言,实在是个好得不得了的消息,只要不是剥夺了她行动的权力,只是跪一跪,那简直是小意思。奶嬷嬷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天上掉下五个字,那都不叫事!
想要去祠堂的佛龛前下跪,必须要经过贾府小花园的西厢房,每次路过西厢房,总会看到那抹晃眼的雪青色。渐渐地,郭瑰的眼睛被一种比雪青色的颜色更亮眼的颜色吸引了,现在想来,那种颜色应该叫做男色吧!
男人要是习武呢,应该像伯父一般吧,高高大大黑黑壮壮的!要是读书呢,应该如父亲一般,严肃刻板一丝不苟吧?
那么,像他这样的男人是干什么的呢?不高大,不严肃,白白净净,斯斯文文的,人长得好看,还香喷喷的?
“这个郭家大小姐还真是个有意思的主,每天都呆呆地立在他的门口,用柳枝挡住自己的脸,一直盯着他看。要说是光明正大的看呢,何必遮着脸?要说偷窥呢,为何身体却光明正大的露在外面?”贾充百思不得其解。
一连三日,贾充终是再也忍耐不住,开口问道:
“郭姑娘安好!”
“安…安…安好!我还要去祠堂……”
“……”望着逃一般离开的郭瑰,贾充莫名其妙。
郭瑰一边逃也似的跑,一边心理很郁闷:“我都用柳枝把脸遮得严严实实的了,他究竟是怎么发现我的呢?”郭瑰百思不得其解。
七日跪佛龛的日子终是熬过去了,郭瑰心中却是小小的失落,以后不去祠堂,怎么去偷看那个好看的男人呢?
郭瑰蔫蔫的向正房的厅堂走去,满怀心事。刚踏入厅堂,就听到了三个声音。
“成何体统!来的这么晚!夫人,这就是你教养的好女儿!”郭父对女儿这个状态很不满意,一时之间恼羞成怒!
“仲南,家宴而已,哪有那么多规矩,我这侄女可是个真性情的!”经过几日的相处,伯父明显对郭瑰喜爱暴增,甚至超过了对郭父的喜爱。
“那倒是,郭家小姐有趣的紧!”贾充想到郭瑰这几日的怪异举动,不禁笑了起来。
郭瑰一听到这个声音却似打了鸡血一般,头立刻抬了起来,然后,就看到了那抹晃眼的雪青色,和一抹比雪青色更亮眼的笑容!暖暖的,和那日躺在屋檐上看到的太阳一般。
郭瑰脑子一瞬间就空白了,然后脱口说出一句更白的话:“你怎么在这里?不是家宴吗?”
“……”贾充脸红了。
“放肆!”郭父暴跳如雷了。
“哈哈哈,说你真性情,你还真是什么都敢说!公闾和我情同手足,自然是一家人!”伯父笑趴了。
郭瑰心道:我说错话了吗?
就这样,一顿饭,在郭瑰的低眉顺眼中,在贾充的脸红羞赧中,在郭父的暴跳如雷中,在杨氏的惭愧不已中,在伯父的哈哈大笑中,艰难的开始了。
气氛很尴尬,郭瑰很过意不去,于是开口想缓解气氛,几次都被父亲锐利的眼神杀了回去,无奈下,看看伯父,决定以伯父作为突破口。
“伯父,你来我家过年,都不给带东西吗?”郭淮还惦记着这个有本事的伯父的宝贝。
“……”这回伯父的脸红了。
“孽障!”郭父拍案而起了。
“哈哈哈,郭家小姐果然真性情,还真是什么都敢说!”这回贾充笑趴了。
郭瑰心道:我又说错话了吗?
就这样,一顿饭,在郭瑰的低头认错中,在伯父的满脸通红中,在郭父的怕案而起中,在杨氏的低头欲哭中,在贾充的哈哈大笑中,艰难的进行着。
气氛更尴尬,郭瑰真心过意不去,再次开口想缓解气氛,几次都被母亲泫然欲泣的眼神挡了回去,无奈下,看看贾充,决定以贾充作为突破口。
“我刚才是不是说了什么话惹大家不痛快了?我是不是又说错话了?”郭瑰怯怯的问道。
“……”贾充。
“……”郭父。
“……”伯父。
“哈哈哈……”
就这样,一顿饭,在郭瑰的不明所以中,在杨氏的满脸无奈中,在贾充、伯父、郭父的哈哈大笑中,愉快的结束了。
至此,贾充总算是有些了解这个叫郭瑰的郭家小姐了,说好听了,那叫天真烂漫,说难听了,那叫少根茎。实在是有够神经大条。
不过,经郭瑰这么一闹,贾充在郭府的不自在全然没了。郭瑰对贾充的陌生感也全然没了。
抛开了陌生感带来的不自在,郭瑰简直就是脱了缰的野马,把平日里在郭府的野性子全然释放了出来。
爬树、捉鱼、捏泥人、编柳条,捕鸟雀。郭瑰玩的是不亦乐乎,为了躲避郭父的责骂,每每都要拉着贾充做垫背。
贾充自然也乐意奉陪到底。
贾充看着自己每天如孩子般玩的昏天黑地,恍然间,觉得如果时间就此停下,不用再回京都,未免不是人生一件乐事。
“公闾哥哥,你在干什么?”郭瑰不请自来, “在画画吗?画的是什么?梨树吗?”
“槐树。”贾充停下手中的笔。
“槐树是什么样子呢?”郭瑰懒懒的趴在桌子上。
“嘉树吐翠叶。列在双阙涯。旑旎随风动。柔色纷陆离。”贾充一时间有些忧郁。
那是郭瑰第一次看到贾充除了笑以外的表情,依然俊美得不像话,可是却少了太阳的暖暖的感觉。仿佛江北的阴天,让人闷闷的。
后来的贾充似乎多了什么心事,陪郭瑰玩的时间越来越少,在屋里画画写诗的时间越来越长。这让郭瑰担心不已。于是,偷偷从父亲的房间里偷出一本书,装模作样的去请教贾充。
“公闾哥哥,伯父和父亲总是说你诗文好,你来教我读诗好不好?”郭瑰还是老样子,天天不请自来,换着法子来烦贾充。
“要学哪个?”贾充在郭父和伯父眼中却是难得的好脾气,从来也不恼,怎么被郭瑰缠着,都是一笑而过。
“呃……就是这个!”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喥湫σ印>惭运贾缘恳印?br />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记得那个下午,是郭瑰最后一次见贾充,那首诗实在太长了,郭瑰还没有听完,就睡着了。待她醒来,贾充已经告别了父亲和伯父,以有要事为由,赶回了京都。
贾充走之前,没有和郭瑰告别,只是将他画的那幅槐树图放在了郭瑰的床头,郭瑰醒来,到处找不到贾充,却在床头发现了那幅画,那幅画比郭瑰第一次见,多了一行字,上面写着:“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有些人,说不出来哪里好,却是谁也代替不了。郭瑰与贾充相处的日子并不长,只有十五天而已,可是这十五天,却让郭瑰心心念念了十五年。
在这十五年中,发生了许多事情。郭瑰由一个小姑娘,长成了大姑娘,又从大姑娘等成了老姑娘。
六岁,遇贾充。
七岁,爱雪青色。
八岁,在家中种了一颗槐树。
九岁,画槐树。
十岁,画槐树。
十一岁,画槐树。
十二岁,画槐树。
十三岁,画槐树。
十四岁,画槐树。
十五岁,及笄。
十六岁,亡母。
十九岁,拒婚。
二十岁,改名郭槐。
二十一岁,嫁给贾充做继室。
这十五年,贾充的消息断断续续的传来。
成家。
生子。
升官。
生子。
升官。
妻获罪流放。
十五年间,郭瑰再没有见过贾充,纵是这样,这个人还是在她心里深深埋下了一颗种子,发芽,开花,结果。以回忆为土,以思念为肥,不期然间,越长越茁壮。
从青涩,到懵懂。从思慕,到想念。从爱恋,到失望。从怨,到恨。
第十一章 心思难理
郭氏沉浸在自己的回忆里,很久很久,仿佛走入了一座迷宫,出不来了。也许是这个迷宫太美好了,自己也不愿出来罢!
只听一艳妆妇人哂笑道:“姐姐怎么不回话?是真看什么看的入了神呢?还是不想和妹妹们说话呢?”
另一珠光宝气的妇人接口道:“哎……姐姐……多半是瞧不上我们罢?”
众女眷见郭氏不还口,神情呆滞,由得这二人挖苦,一时间,胆子竟似大了不少,觉得传闻中凶悍无比的贾家夫人也不过尔尔,哪有传闻中的威风凛凛,只不过是一只浪得虚名的纸老虎罢了。
郭淮见郭氏如此,心中也是暗暗焦急不已,真恨不能自己现在就会说话,狠狠的回上几句嘴,好让这些不识好歹的女人们失了颜面!虽然自己对这次穿越很不满意,平时也没少偷偷在心中揶揄郭氏,可是毕竟是自己这一世的亲妈,由得别人欺负,自己心里自是过不去的。何况这个郭氏平日里对自己还真不是一般的好!真是把她当九天仙女般养着,这时郭淮心中只有一种情绪,就是愤怒不已。现代人有一种心理是:“只有我可以欺负她,除了我谁也不许欺负她!”郭淮此时的心理是:“我可以嘲笑她,别人要想嘲笑她,就统统去死!”郭淮已经接近暴走的零界点。
“是呀,我是在看什么入了神呢?”郭氏喃喃了一句。
午后的阳光很充足,照的外面分外真实,透过窗棂,郭氏看到了外面一片茵茵绿色,有柳树、有杨树、有桐树,独独缺了槐树,可是此刻,在郭淮的眼里,恍然间冒出了一颗槐树。“嘉树吐翠叶。列在双阙涯。旑旎随风动。柔色纷陆离。”美得一塌糊涂。
郭氏的眼睛有些干涩,这棵树她画了多少年,这颗树有多少片叶子,她都清清楚楚。她爱槐树吗?她自己都不清楚,也许爱,也许不爱。也许一开始不爱,后来画着画着便爱了。也许一开始是爱的,画着画着,得知草木无情,便也不爱了。爱与不爱又如何,自己最美好的年华都给了这棵树,即便不爱了,也舍得不忘记罢!
对于贾充,大抵也是如此罢!一个第一次见面连相貌都没被她记住的人,一个只相处了十五天的人,却被他心心念念了十五年。多么莫名其妙,更奇怪的是,这十五年一次都没见过他,他的雪青色衣衫,他的相貌却在她心里一天比一天清晰。
她爱他吗?也许从一开始便爱了,从他接住她的那一刻便爱了,从他说出那句“郭家小姐,可是安好?如若安好,便也给在下一份安好吧!”时便爱了!也许是从她看到他那抹晃眼的雪青色时便爱了!或许还是从他们一起爬树、捉鱼、捏泥人、编柳条、捕鸟雀时被他的汗水迷了眼才爱了!说不定,是爱上了他画的槐树,更爱上了他的那句画中诗:“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她不通文墨,又不愿意文人,自己偷偷查了好多书,才明白了意思:“桑树还没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新鲜润泽。唉,斑鸠啊,不要贪吃桑葚!唉,姑娘呀,不要沉溺于男子的爱情中。男子沉溺在爱情里,还可以脱身。姑娘沉溺在爱情里,就无法摆脱了。”
他告诉她不要沦陷情爱,可他却给她编织了一张情网,任她挣扎,难以逃出。
在他离开后,她便念着他。
念得久了,她便爱上了他。
在她为了他而不嫁被人嘲笑时,她怨过他。
在得知他娶了别的女人时,她恨过他。
可在得知他要娶继室时,却原谅了他。
他是她半生的牵挂,她怎么能错过他。
郭氏重重地叹了口气,收回思绪,将眼睛缓缓地移向众女眷。
写在后面的话:
郭槐这个人物,在历史中留下的资料非常少。查了一些资料,《晋书卷四十 列传第十》中有这样一句话来形容她:充(贾充)妇广城君郭槐,性妒忌。
能被《晋书》记载,自然不会是个无名之辈,可是悲哀的是,关于她的记载少之又少,仅有的记载,都是围绕她是一个“性妒忌”的人来记写的。
我在写到这个人物的时候想了很多,做了很多种假设,最后决定还是按照历史中郭槐的性格来写。
对于一个女人,她的嫉妒会因何而来呢?她生在官宦之家,嫁的又是朝廷重臣,还是正妻,老公也没有小妾,这样的她在古代,一般的女人不会引起她的嫉妒的。那她为何会被记载为“性妒忌”呢?通过《晋书》里的两个小故事,我发现,每个证明她是个“性妒忌”的人的故事都和贾充有关,于是笔者猜测,郭槐是因了贾充才背上了“性妒忌”的恶名!
一个古代女人,因为丈夫而“性妒忌”,我想,这个女人一定是很爱她的丈夫的,甚至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境地,不许与前妻有来往,不许纳妾,不许喝婢女有私交,我认为,这些就是她深爱丈夫的一种表现,我承认,她爱的很自私,但是不能否认,她爱的够彻底。至少在那个女性忍气吞声苟活的年岁里,她活的很有骨气,当然,她为此付出了代价,背负了永久的妒妇的恶名。
贾充这个历史人物相对而言要更有名一些,但是名声也不怎么好,因为他做过一件臣子最不该做的事--弑君,所以贬多余褒。但是有几点不可以否认,一则是他身为两朝重臣,深受两朝皇帝喜爱,这就说明他不是一个平庸之辈,试问,哪个君主喜欢庸才?而且还被两朝皇帝喜爱?二则是他真的是一个很有才的人,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他主持了修订《泰始律》,在法理上首次区分了律、令的概念。仅此一件事就可以看出,他有才,而且是大才,一般人能编写了法律吗?第三点很有意思,历史上的贾充是一个怕老婆的人,不怕第一个老婆,却偏偏就怕了郭槐。,当然,很多资料说他的第一个老婆性温婉。
笔者好奇的却是,一个能把皇帝摆平的男人会真的怕一个女人?至少在笔者心里认为,男人是不会真的怕了女人的。尤其是在男尊女卑的古时候,男人怎么会真的怕女人?连君王都敢弑杀的男人,会被一个束缚了手脚女人吗?结果显而易见。男人是不会真的怕了女人的。男人只会因为爱女人而无条件的纵容她。
那么,就有一种可能,这个男人甘愿被老婆欺负,被老婆修理,被贴上惧内的标签。为何他心甘情愿这样做呢?我又做了一个无聊的猜测:贾充也是爱着郭槐的。就像现在很多男女朋友一样,男生心甘情愿被女朋友欺负,别人很同情他,他却觉得莫名其妙:“我自己乐意被欺负啊!我喜欢这种被爱的感觉,我爱她,而她欺负我是她爱我的表现,她爱我,才会管我,不许我这,不许我那,而我爱她,所以我也乐意被她管,别人管得着吗?”这么一想,也不是不可能的,
基于笔者以上两点无聊的推测,笔者做出了最后的总结:“我个人认为,贾充和郭淮是互相爱着对方的,虽然年龄差了整整二十岁,但是不能因为人家年龄差距大,人家是继室就否认人家有真爱存在吧?”
于是乎,我在前两章插入了一个郭槐的感情戏,也许有些读者并不喜欢,觉得很突兀,或是不喜欢那种爱情风格,但是笔者认为这两章对后面郭槐人物性格的展开有帮助,所以就写了。文文是写给大家看的,如果大家还是不喜欢,就容笔者任性一会吧,就算这两章是生加的吧!⊙﹏⊙b
如果有真心喜欢郭槐和贾充爱情的童鞋,笔者也不介意继续交代一下两人的情感线,其实我觉得这两个人可挖掘的东西还是蛮多的,比如充哥哥为什么会去闪婚啦?郭氏为什么改名啦?为什么过了六年才要了孩子啊?点点点,都可以慢慢挖掘写来的!
最后要和大家 sy sorry 的是,文文的进度很慢,文文的主角贾南风女士几乎没有多少镜头。不要担心,在笔者的构思里,这是一篇长文,所以打算细嚼慢咽,娓娓道来。文的开场卷粉墨登场里男女主角戏份都会很少,这一卷主要是介绍一些重要人物,构建起文的主要框架,从第二卷开始男女猪脚的争奇斗艳就要开始了。文的很多地方也许不严谨,和历史对不上,希望读者嘴下留情,单纯把它当做一个故事来看看就可以 。其实,每次在写到和历史稍微沾点边的事物时,笔者都会很认真的查阅很多资料。小到衣着、服饰,大到人物、事件。毕竟,人无完人金无足赤,难免笔者在很多地方写得很不妥当。如果读者发现,请指出,笔者一定虚心接受,能改则该,实在改不了的也会在后面做标注。
最最最后,还是要和大家说感谢,这是笔者第一次写文,很多地方也会会不尽如人意,些前面几章时,只有十几个人,笔者也曾怀疑过自己,怀疑过文不好,但是看到看得人数每日在增加,笔者真心觉得激动,尤其留言的童鞋,笔者更是感激!俗语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第一次写文,对于大家的评价尤为重视!谢谢大家对一个新人菜鸟的肯定!
第十二章 郭氏反击
这世上最留不住的是岁月,最经不起的是等待。
有多少人在岁月流逝中遗忘了对方,又有多少人耐不住等待的凄苦,最终选择放开。
岁月流逝了十五年,贾充依然没有忘记那个数面之缘的顽劣小丫头。凄苦等待了十五载,郭槐还是不肯放开心中的执念。这就足以胜过许多人,这世上,有多少人以爱为名,选择放手。又有多少人打着爱的旗号,期待着时间来抹平心中那个她。
在多数人心中,郭槐对贾充并无情爱,有得只是多年的执念。若无爱,何来执。若无爱,何来念。执念本身便是由爱而生罢了。对于这份情爱,郭槐从来不多言,只是藏在自己的心底,偶尔一个人偷偷翻开来看看,连贾充也不曾知道罢。郭槐心中一直有这样一处地方,由爱而生,为爱而藏,自己走不出去,别人也走不进来。
郭氏重重地叹了口气,收回全部思绪,将眼睛缓缓地移向众女眷。
这些女人,自己一向很少招惹,一来自己从小说话过于随意,长大也无长进,并不善于女子间的交往;二来自己打小生活在外京,随性惯了,自来了京都没少因为自己的脾气而给贾充添麻烦,这也委实不是自己本意。思来想去,还是躲开为上上策。今天是自己女儿的百岁喜宴,本想着少言语,多笑笑敷衍过去就行了。可照今日这情形来看,自己要么忍下去,要么就得给她们些颜色看看。不然,且不说今日过不过得去,就是日后,怕也没了个安宁的时候,你一但低头示弱一次,怕是人人都觉得你是个好脾气的,都想来你头上摸一把!
郭淮听到郭氏重重叹了一口气,以为便宜娘被人说得没了脾气,一时间焦虑不已,张嘴咿咿呀呀哭喊个不停。
众女眷看郭氏浊浊突出一口气,认定这郭氏只是一个浪得虚名的纸老虎,一时之间各个都对她消了惧意,觉得传闻果不可靠,这个郭氏哪有传闻中那边彪悍嘴厉,除了傻笑就是叹气,一时间,人人都对郭氏生出一份轻视之心,一时之间嗤笑、揶揄之声不断,众女眷一时间结成一线,竟是多了些“同仇敌忾”的味道!
女人就是这样,平时拉帮结派,斗得你死我活;一但找到一个共同的敌人,大家就同仇敌忾,万众一心,不是有句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嘛!至于为何将郭氏视为敌人,恐怕多是因为她是个女人圈里的异类吧!
和这些女人比起来,郭氏是没有她们心机多,不如她们会算计。只因她自小的生活氛围是母慈女孝,姐妹亲厚,没有生存环境让她去练就一身的心机!可这并不能说明郭氏就是一个蠢蛋,任由得别人摆布,相反,郭氏不但不蠢,她还很聪明,自有自己的一套生存哲学。那就是用最简单的方式去处理所有问题。(作者的话:⊙﹏⊙b汗,这也叫生存哲学,没有就不要硬撑好吗?郭氏:咳咳,贱/人就是矫情!)
用最简单的方式去处理所有问题。听着挺不靠谱的,但在多数情况下效果还是有目共睹的。简言之,就是快刀斩乱麻,以牙还牙,以齿还齿。“她们不就是爱兜兜圈子,拐着弯弯道道的骂人么,那就正面回击,直接将场子讨回来,让她们明白自己不是个软柿子,由得人拿捏,也省的日后再找麻烦!”
郭氏拿定主意后,冲着下人们吼道:“都是一群死人么,呆愣愣的杵在那里作甚?没个长眼的看到大小姐哭的凶吗?还不去把奶娘吼过来,一个个是要作死么?”
这一句吼得声音极大,一时间,一屋子的聒噪消失殆尽。一个个女眷睁大眼睛看着郭氏,今日这般场面,郭氏第一次张嘴,说出的竟是这般不堪的言语,真真是失了一家主母的风范。简直和个乡下的野婆子差不多!
奶妈翠娘急匆匆地跑上来,行了个安礼,慌慌张张地从郭氏手中接过大小姐,自己来了贾府数月了,平日里都没见过郭氏这般,今日这般重要的场合,这郭夫人是要闹哪般?心里边琢磨着,边怯怯的接过大小姐,小心翼( 第一丑后之贾南风 http://www.xlawen.org/kan/3324/ )
大多数的女人都存在一种攀比心理,年轻的时候比出身、比相貌、比才学,嫁人了比嫁妆、比老公,比孩子。即便是亲亲的姐妹,不好放在明面上比较,也得私下里暗暗比对比对。再优秀的女人也不会想着自己要如何扬眉吐气、如何出人头地。对于她们,希望全部都寄托到了别人身上,能让她们觉得脸上贴金的事,无非就是:一出生,有个高门大户的父亲,有个嫡妻主母的母亲;小时候,能在京中女眷圈子混些贤良、才艺的小名气;婚嫁时,能有份像样的嫁妆,能有个体面地夫君;嫁人后,能在公婆面前博些孝道之名,再生个一儿半女,巩固地位;然后好专心斗小妾,做主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一辈子也就这样混淌过去了。想想也怪可怜的,而且这还是命好的女人的一辈子,要是生成个庶女或是生在贫寒人家,恐怕日子更不好过。
郭淮无声地叹了口气。暗暗思忖,只怕这满京中的妇人,没有几个是真心看得上这个郭氏的吧。
这些妇人多是出生在京中官员之家,她们从小努力学琴棋书画、女红刺绣、规矩礼仪,仅仅是为了博得一个好名声,好不容易博了个好名声,家中陪了几大箱的嫁妆,才嫁入一个普通官宦人家,且婆婆难缠,小妾不好对付,日过过得并不舒坦,表面上看上去光鲜,背地里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泪,也只有自己知道。
可这个便宜娘郭氏呢,出身小门小户,嫁妆微薄,相貌平平,不但毫无才德可言,而且还恶名远扬。饶是如此,却是嫁入了朝廷新贵之家,婆婆不刁难,小妾一个也没有。日子过的是横行霸道,就连夫君都让着她。
这样一个跟她们完全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人,却处处抢得先机,日日过得比他们好,她们整日自我约束,低着头走路,夹着尾巴做人,活的异常辛苦。到头来,却不如一个恶名在的悍妇活得自在舒服,这让她们心里如何能舒坦?
之所以对她还算客气,无非也就是两方面原因:一则是,自己的夫家老爷和贾充同朝为官,且贾充在朝中混得是风生水起,不好驳了面子。二则是,郭氏这个人向来脾气火爆,且是个真上得手的主,不像一般女子,只会动动嘴皮子,杀人不见血,这郭氏要是急了,是绝对要让你当场见红的,因此,一般妇人们对她还是存了几分畏惧心理,倒也不敢招惹。
可是这股子酸味慢慢的在心里发酵,总有酸气溢出来的时候。
一屋子的女眷见干晾着郭氏母女,并未引起她的不快,心里一时间更不是滋味,于是有些隐忍力差的,慢慢开始发作了。
“姐姐真是好福气,我都生了两个公子了,老爷也不曾为我摆过如此大的场子。姐姐真真好福气,妹妹是如何都比不得的。”
“妹妹自然是比不得的,郭姐姐有本事的,岂是我等学得来的?妹妹是如何都比不得的。”
“这等场子,也只有贾大人这般有名气人物摆来才好!姐姐真真好福气!”
“姐姐是个好命的,才嫁人不久,就有了小姐,日后定是更有福气!”
“贾府老太太怎么没见?”
你一言,我一语,接连向郭氏问话,姐姐妹妹叫的好不亲切。郭淮感慨啊,这帮子女人的肠子真的是有十几个弯弯啊,脑子慢点的,根本回不过味儿来,只有被戏耍的份!
这段话翻译过来是这样的!
“我都生了两个儿子了,你生一个丫头片子有什么好炫耀的!”
“郭姐姐是有名的泼妇,咱们谁学得来?”
“你老公是新贵有什么了不起,还不是在皇帝面前谄媚,连我们内宅女人都知道!”
“你不就是命好当了个继室嘛!我们都是十五岁就出阁了,你二十一岁才嫁人!还生了个姑娘,看你还能好命多久!”
“你婆婆怎么不在,果然是你不尽孝道,婆媳不和吧!”
郭淮缓缓抬起头,想要看清郭氏现在的表情。
第九章 流年往事
郭淮缓缓地抬起头,想要看清郭氏现在的表情。
当下正是晌午时刻,屋外日头正足,充沛的阳光透过窗棂照进屋子里来,也洒到了郭氏的脸上,一时之间,郭氏脸上光影斑驳,忽明忽暗,郭淮有些看不清郭氏的表情。
屋内的女眷仍然在聒噪的说说笑笑着。郭氏一时之间却被一句话勾起了无限的遐思。回忆似挡不住的潮水,涌入她的大脑。是啊,她是二十一岁才嫁给贾充的。如今日子一眨眼居然已经过了快六年了。居然,还为他生下了一个孩子。有时候,这一切都让她觉得不真实,似乎这里的一切都只是她还是一个小丫头时的一个梦。
那一年,她还叫郭瑰,不叫郭槐。那一年,她只有六岁,父亲郭配在城阳当太守刚满两年。那一年,她的伯父要来她家过年。
对于这个伯父,郭瑰并不熟悉,从未见过,只是隐隐约约从父亲口中听到些许,父亲对这位伯父甚是敬重,甚至超过了敬重,而是一种崇拜。每每提及这位叔父,父亲的眼睛总是亮晶晶的,人也变得健谈了许多,这时,母亲总是嗔怪的看着父亲,取笑父亲说:“都是孩子的爹了,还离不开自己的大哥么?”父亲听后,脸色微赧,粗声粗气的说道:“没有大哥,哪有如今的我,要不是大哥辛苦教养,我哪能存世于今!”
说完这些,父亲便滔滔不绝的讲起了这位伯父,如何汉中拒备,如何屡建战功,如何御蜀屏障,如何屡破羌胡,如何备受皇恩,听得郭瑰昏昏欲睡,对于什么大丈夫建功立业的事情,她听得实在是无趣的很,还不如府里嬷嬷的故事讲得好。可是,父亲轻飘飘的一句话,还是让郭瑰精神一震,“将来,我们定当生个公子,不为继承家业,只求能如他伯父般光宗耀祖!”
那这句话换过来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只要和伯父一样了,便能光宗耀祖了?”郭瑰在心中打着小算盘:“郭家不要公子也是可以的,只要我这个长女像极了伯父,岂不是就能讨得父亲的喜爱!听父亲说,这个伯父是个极有本事的。也许,他还会从外面带来宝贝给我这个侄女呢?”对,定要要那种值得她珍藏一辈子的那种宝贝。隐隐约约中,郭氏甚是期待这个伯父的到来。
这年的新年纵使有很多的新衣服,很多的点心,郭瑰依然快乐不起来,不为别的,只为没有见到这个伯父。
二月底,这位伯父终于来了。恍惚记得,那天郭瑰正闷闷的一个人在后院走着,忽然,看到房檐下的燕子窝里多出了几个稚嫩的叽叽喳喳的雏燕,郭瑰一时兴奋不已,左右瞅瞅并没有人,便大着胆子往屋檐下爬。自小郭瑰便是个胆子大的,杨氏对其又是宠爱到了极点,虽是女子,却不见半丝斯文,到多了几分男孩子的调皮。
爬上屋檐,逗弄了雏燕,便懒洋洋地躺在屋檐上晒太阳,听着下面的下人匆匆忙忙的找她,郭瑰更是玩心大起,就是不露面。眯眯着眼睛盯着天空里的太阳看,太阳真暖,可也真晃眼啊!(作者的话:姑娘,也就您有这胆子敢不戴墨镜盯着太阳看,也不怕恍瞎了!
⊙﹏⊙b汗)
恍然间,听见一阵脚步声传来,还有伯济兄、仲南兄什么什么的。一瞬间,郭瑰的猫耳朵立了起来:“仲南是父亲的字,这她是知道的。伯济似乎好像差不多是伯父的字吧?那这个好听的声音又是谁的呢?不是父亲的,会是伯父的吗?难道还有别人?不行,得偷偷去看看!”郭瑰向来是个动作比脑子动的要快的人,脑子里还没想清楚呢,人已经扑腾一下跳了起来,紧接着便是眼前一黑。接着脚也不听使唤了,整个人从屋檐上滚了下去。
此刻郭瑰的眼睛是看不见的,身体也不受控制了,脑子一瞬间也不转动了,时间仿佛静止了一般,接着,她听到了三个声音。
第一个声音很紧张:“瑰儿!”
第二个声音很吃惊:“小心!”
第三个声音很痛苦:“啊!”
然后,郭瑰就这么傻愣愣的趴着,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也许是很久很久,也许只有几秒罢,郭瑰的眼睛渐渐可以看清楚东西了,两张相似的脸便落入了她的眼中,一张脸由紧张转为愤怒,一张脸由吃惊转为憋笑状。
郭瑰一时间也有些慌了,竟也不懂得起身了,就这么趴着抬起头喊着:“父亲安好,伯父安好!”
父亲一张脸涨的通红,伯父终是没憋住笑,哈哈大笑了出来。不愧是当大将军的人,笑声多爽朗呀!比父亲那张红着的脸让人待见多了!
“郭家小姐,可是安好?如若安好,便也给在下一份安好吧!”是第三个痛苦的声音。郭瑰顺着声音低头看,看到了一片雪青色。真好看的颜色,比太阳还晃眼。
这是郭氏第一次与贾充见面,在她的记忆里,怎么也想不起第一次见到贾充时他的模样了。却有一种颜色仿佛深入到了她的骨血里,刺痛了她的双眼,留下了一抹再也忘不掉的雪青色。
第十章 郭氏情史
有些人,说不出来哪里好,却是谁也代替不了。郭瑰与贾充相处的日子并不长,只有十五天而已,可是这十五天,却让郭瑰心心念念了十五年。
在郭瑰这惊世骇俗的初次亮相后,她认识了除了父亲外的两个男人:一个叫郭淮,是她的大伯,一个叫贾充,是她大伯的朋友。
“郭家小姐,可是安好?如若安好,便也给在下一份安好吧!”第一次见到贾充,郭瑰虽然记不得他的相貌了,可这好听的声音和那抹晃眼的雪青色却是再也忘却不掉了!
年轻的女孩子,多是钟爱粉嫩鲜翠的颜色,郭瑰却钟情于那种淡淡的雪青色,是什么原因呢?郭瑰自己也说不清楚。只是认真的喜爱,且爱的毫无理由。
托了郭瑰闪亮登场的福,伯父在她家短居的打算变为了小住,由短居十五天变为了小住三个月。理由是,贾充的胳膊被郭瑰压断了,要在郭府好好休养。
伯父要在郭家小住,最高兴的人自然是郭父了。于是乎,处罚由禁足一个月变为了禁足一周,不同于贾父对于“养女不教”的羞赧,伯父对这个侄女却是喜欢的紧,真真恨不得自己也有个女儿,可惜如今膝下只有一子。于是乎,在伯父的求情下禁足一周变为了早晚在佛龛前罚跪七天,以此来修身养性,戒戒浮躁之气。
这对于郭瑰而言,实在是个好得不得了的消息,只要不是剥夺了她行动的权力,只是跪一跪,那简直是小意思。奶嬷嬷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天上掉下五个字,那都不叫事!
想要去祠堂的佛龛前下跪,必须要经过贾府小花园的西厢房,每次路过西厢房,总会看到那抹晃眼的雪青色。渐渐地,郭瑰的眼睛被一种比雪青色的颜色更亮眼的颜色吸引了,现在想来,那种颜色应该叫做男色吧!
男人要是习武呢,应该像伯父一般吧,高高大大黑黑壮壮的!要是读书呢,应该如父亲一般,严肃刻板一丝不苟吧?
那么,像他这样的男人是干什么的呢?不高大,不严肃,白白净净,斯斯文文的,人长得好看,还香喷喷的?
“这个郭家大小姐还真是个有意思的主,每天都呆呆地立在他的门口,用柳枝挡住自己的脸,一直盯着他看。要说是光明正大的看呢,何必遮着脸?要说偷窥呢,为何身体却光明正大的露在外面?”贾充百思不得其解。
一连三日,贾充终是再也忍耐不住,开口问道:
“郭姑娘安好!”
“安…安…安好!我还要去祠堂……”
“……”望着逃一般离开的郭瑰,贾充莫名其妙。
郭瑰一边逃也似的跑,一边心理很郁闷:“我都用柳枝把脸遮得严严实实的了,他究竟是怎么发现我的呢?”郭瑰百思不得其解。
七日跪佛龛的日子终是熬过去了,郭瑰心中却是小小的失落,以后不去祠堂,怎么去偷看那个好看的男人呢?
郭瑰蔫蔫的向正房的厅堂走去,满怀心事。刚踏入厅堂,就听到了三个声音。
“成何体统!来的这么晚!夫人,这就是你教养的好女儿!”郭父对女儿这个状态很不满意,一时之间恼羞成怒!
“仲南,家宴而已,哪有那么多规矩,我这侄女可是个真性情的!”经过几日的相处,伯父明显对郭瑰喜爱暴增,甚至超过了对郭父的喜爱。
“那倒是,郭家小姐有趣的紧!”贾充想到郭瑰这几日的怪异举动,不禁笑了起来。
郭瑰一听到这个声音却似打了鸡血一般,头立刻抬了起来,然后,就看到了那抹晃眼的雪青色,和一抹比雪青色更亮眼的笑容!暖暖的,和那日躺在屋檐上看到的太阳一般。
郭瑰脑子一瞬间就空白了,然后脱口说出一句更白的话:“你怎么在这里?不是家宴吗?”
“……”贾充脸红了。
“放肆!”郭父暴跳如雷了。
“哈哈哈,说你真性情,你还真是什么都敢说!公闾和我情同手足,自然是一家人!”伯父笑趴了。
郭瑰心道:我说错话了吗?
就这样,一顿饭,在郭瑰的低眉顺眼中,在贾充的脸红羞赧中,在郭父的暴跳如雷中,在杨氏的惭愧不已中,在伯父的哈哈大笑中,艰难的开始了。
气氛很尴尬,郭瑰很过意不去,于是开口想缓解气氛,几次都被父亲锐利的眼神杀了回去,无奈下,看看伯父,决定以伯父作为突破口。
“伯父,你来我家过年,都不给带东西吗?”郭淮还惦记着这个有本事的伯父的宝贝。
“……”这回伯父的脸红了。
“孽障!”郭父拍案而起了。
“哈哈哈,郭家小姐果然真性情,还真是什么都敢说!”这回贾充笑趴了。
郭瑰心道:我又说错话了吗?
就这样,一顿饭,在郭瑰的低头认错中,在伯父的满脸通红中,在郭父的怕案而起中,在杨氏的低头欲哭中,在贾充的哈哈大笑中,艰难的进行着。
气氛更尴尬,郭瑰真心过意不去,再次开口想缓解气氛,几次都被母亲泫然欲泣的眼神挡了回去,无奈下,看看贾充,决定以贾充作为突破口。
“我刚才是不是说了什么话惹大家不痛快了?我是不是又说错话了?”郭瑰怯怯的问道。
“……”贾充。
“……”郭父。
“……”伯父。
“哈哈哈……”
就这样,一顿饭,在郭瑰的不明所以中,在杨氏的满脸无奈中,在贾充、伯父、郭父的哈哈大笑中,愉快的结束了。
至此,贾充总算是有些了解这个叫郭瑰的郭家小姐了,说好听了,那叫天真烂漫,说难听了,那叫少根茎。实在是有够神经大条。
不过,经郭瑰这么一闹,贾充在郭府的不自在全然没了。郭瑰对贾充的陌生感也全然没了。
抛开了陌生感带来的不自在,郭瑰简直就是脱了缰的野马,把平日里在郭府的野性子全然释放了出来。
爬树、捉鱼、捏泥人、编柳条,捕鸟雀。郭瑰玩的是不亦乐乎,为了躲避郭父的责骂,每每都要拉着贾充做垫背。
贾充自然也乐意奉陪到底。
贾充看着自己每天如孩子般玩的昏天黑地,恍然间,觉得如果时间就此停下,不用再回京都,未免不是人生一件乐事。
“公闾哥哥,你在干什么?”郭瑰不请自来, “在画画吗?画的是什么?梨树吗?”
“槐树。”贾充停下手中的笔。
“槐树是什么样子呢?”郭瑰懒懒的趴在桌子上。
“嘉树吐翠叶。列在双阙涯。旑旎随风动。柔色纷陆离。”贾充一时间有些忧郁。
那是郭瑰第一次看到贾充除了笑以外的表情,依然俊美得不像话,可是却少了太阳的暖暖的感觉。仿佛江北的阴天,让人闷闷的。
后来的贾充似乎多了什么心事,陪郭瑰玩的时间越来越少,在屋里画画写诗的时间越来越长。这让郭瑰担心不已。于是,偷偷从父亲的房间里偷出一本书,装模作样的去请教贾充。
“公闾哥哥,伯父和父亲总是说你诗文好,你来教我读诗好不好?”郭瑰还是老样子,天天不请自来,换着法子来烦贾充。
“要学哪个?”贾充在郭父和伯父眼中却是难得的好脾气,从来也不恼,怎么被郭瑰缠着,都是一笑而过。
“呃……就是这个!”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喥湫σ印>惭运贾缘恳印?br />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记得那个下午,是郭瑰最后一次见贾充,那首诗实在太长了,郭瑰还没有听完,就睡着了。待她醒来,贾充已经告别了父亲和伯父,以有要事为由,赶回了京都。
贾充走之前,没有和郭瑰告别,只是将他画的那幅槐树图放在了郭瑰的床头,郭瑰醒来,到处找不到贾充,却在床头发现了那幅画,那幅画比郭瑰第一次见,多了一行字,上面写着:“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有些人,说不出来哪里好,却是谁也代替不了。郭瑰与贾充相处的日子并不长,只有十五天而已,可是这十五天,却让郭瑰心心念念了十五年。
在这十五年中,发生了许多事情。郭瑰由一个小姑娘,长成了大姑娘,又从大姑娘等成了老姑娘。
六岁,遇贾充。
七岁,爱雪青色。
八岁,在家中种了一颗槐树。
九岁,画槐树。
十岁,画槐树。
十一岁,画槐树。
十二岁,画槐树。
十三岁,画槐树。
十四岁,画槐树。
十五岁,及笄。
十六岁,亡母。
十九岁,拒婚。
二十岁,改名郭槐。
二十一岁,嫁给贾充做继室。
这十五年,贾充的消息断断续续的传来。
成家。
生子。
升官。
生子。
升官。
妻获罪流放。
十五年间,郭瑰再没有见过贾充,纵是这样,这个人还是在她心里深深埋下了一颗种子,发芽,开花,结果。以回忆为土,以思念为肥,不期然间,越长越茁壮。
从青涩,到懵懂。从思慕,到想念。从爱恋,到失望。从怨,到恨。
第十一章 心思难理
郭氏沉浸在自己的回忆里,很久很久,仿佛走入了一座迷宫,出不来了。也许是这个迷宫太美好了,自己也不愿出来罢!
只听一艳妆妇人哂笑道:“姐姐怎么不回话?是真看什么看的入了神呢?还是不想和妹妹们说话呢?”
另一珠光宝气的妇人接口道:“哎……姐姐……多半是瞧不上我们罢?”
众女眷见郭氏不还口,神情呆滞,由得这二人挖苦,一时间,胆子竟似大了不少,觉得传闻中凶悍无比的贾家夫人也不过尔尔,哪有传闻中的威风凛凛,只不过是一只浪得虚名的纸老虎罢了。
郭淮见郭氏如此,心中也是暗暗焦急不已,真恨不能自己现在就会说话,狠狠的回上几句嘴,好让这些不识好歹的女人们失了颜面!虽然自己对这次穿越很不满意,平时也没少偷偷在心中揶揄郭氏,可是毕竟是自己这一世的亲妈,由得别人欺负,自己心里自是过不去的。何况这个郭氏平日里对自己还真不是一般的好!真是把她当九天仙女般养着,这时郭淮心中只有一种情绪,就是愤怒不已。现代人有一种心理是:“只有我可以欺负她,除了我谁也不许欺负她!”郭淮此时的心理是:“我可以嘲笑她,别人要想嘲笑她,就统统去死!”郭淮已经接近暴走的零界点。
“是呀,我是在看什么入了神呢?”郭氏喃喃了一句。
午后的阳光很充足,照的外面分外真实,透过窗棂,郭氏看到了外面一片茵茵绿色,有柳树、有杨树、有桐树,独独缺了槐树,可是此刻,在郭淮的眼里,恍然间冒出了一颗槐树。“嘉树吐翠叶。列在双阙涯。旑旎随风动。柔色纷陆离。”美得一塌糊涂。
郭氏的眼睛有些干涩,这棵树她画了多少年,这颗树有多少片叶子,她都清清楚楚。她爱槐树吗?她自己都不清楚,也许爱,也许不爱。也许一开始不爱,后来画着画着便爱了。也许一开始是爱的,画着画着,得知草木无情,便也不爱了。爱与不爱又如何,自己最美好的年华都给了这棵树,即便不爱了,也舍得不忘记罢!
对于贾充,大抵也是如此罢!一个第一次见面连相貌都没被她记住的人,一个只相处了十五天的人,却被他心心念念了十五年。多么莫名其妙,更奇怪的是,这十五年一次都没见过他,他的雪青色衣衫,他的相貌却在她心里一天比一天清晰。
她爱他吗?也许从一开始便爱了,从他接住她的那一刻便爱了,从他说出那句“郭家小姐,可是安好?如若安好,便也给在下一份安好吧!”时便爱了!也许是从她看到他那抹晃眼的雪青色时便爱了!或许还是从他们一起爬树、捉鱼、捏泥人、编柳条、捕鸟雀时被他的汗水迷了眼才爱了!说不定,是爱上了他画的槐树,更爱上了他的那句画中诗:“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她不通文墨,又不愿意文人,自己偷偷查了好多书,才明白了意思:“桑树还没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新鲜润泽。唉,斑鸠啊,不要贪吃桑葚!唉,姑娘呀,不要沉溺于男子的爱情中。男子沉溺在爱情里,还可以脱身。姑娘沉溺在爱情里,就无法摆脱了。”
他告诉她不要沦陷情爱,可他却给她编织了一张情网,任她挣扎,难以逃出。
在他离开后,她便念着他。
念得久了,她便爱上了他。
在她为了他而不嫁被人嘲笑时,她怨过他。
在得知他娶了别的女人时,她恨过他。
可在得知他要娶继室时,却原谅了他。
他是她半生的牵挂,她怎么能错过他。
郭氏重重地叹了口气,收回思绪,将眼睛缓缓地移向众女眷。
写在后面的话:
郭槐这个人物,在历史中留下的资料非常少。查了一些资料,《晋书卷四十 列传第十》中有这样一句话来形容她:充(贾充)妇广城君郭槐,性妒忌。
能被《晋书》记载,自然不会是个无名之辈,可是悲哀的是,关于她的记载少之又少,仅有的记载,都是围绕她是一个“性妒忌”的人来记写的。
我在写到这个人物的时候想了很多,做了很多种假设,最后决定还是按照历史中郭槐的性格来写。
对于一个女人,她的嫉妒会因何而来呢?她生在官宦之家,嫁的又是朝廷重臣,还是正妻,老公也没有小妾,这样的她在古代,一般的女人不会引起她的嫉妒的。那她为何会被记载为“性妒忌”呢?通过《晋书》里的两个小故事,我发现,每个证明她是个“性妒忌”的人的故事都和贾充有关,于是笔者猜测,郭槐是因了贾充才背上了“性妒忌”的恶名!
一个古代女人,因为丈夫而“性妒忌”,我想,这个女人一定是很爱她的丈夫的,甚至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境地,不许与前妻有来往,不许纳妾,不许喝婢女有私交,我认为,这些就是她深爱丈夫的一种表现,我承认,她爱的很自私,但是不能否认,她爱的够彻底。至少在那个女性忍气吞声苟活的年岁里,她活的很有骨气,当然,她为此付出了代价,背负了永久的妒妇的恶名。
贾充这个历史人物相对而言要更有名一些,但是名声也不怎么好,因为他做过一件臣子最不该做的事--弑君,所以贬多余褒。但是有几点不可以否认,一则是他身为两朝重臣,深受两朝皇帝喜爱,这就说明他不是一个平庸之辈,试问,哪个君主喜欢庸才?而且还被两朝皇帝喜爱?二则是他真的是一个很有才的人,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他主持了修订《泰始律》,在法理上首次区分了律、令的概念。仅此一件事就可以看出,他有才,而且是大才,一般人能编写了法律吗?第三点很有意思,历史上的贾充是一个怕老婆的人,不怕第一个老婆,却偏偏就怕了郭槐。,当然,很多资料说他的第一个老婆性温婉。
笔者好奇的却是,一个能把皇帝摆平的男人会真的怕一个女人?至少在笔者心里认为,男人是不会真的怕了女人的。尤其是在男尊女卑的古时候,男人怎么会真的怕女人?连君王都敢弑杀的男人,会被一个束缚了手脚女人吗?结果显而易见。男人是不会真的怕了女人的。男人只会因为爱女人而无条件的纵容她。
那么,就有一种可能,这个男人甘愿被老婆欺负,被老婆修理,被贴上惧内的标签。为何他心甘情愿这样做呢?我又做了一个无聊的猜测:贾充也是爱着郭槐的。就像现在很多男女朋友一样,男生心甘情愿被女朋友欺负,别人很同情他,他却觉得莫名其妙:“我自己乐意被欺负啊!我喜欢这种被爱的感觉,我爱她,而她欺负我是她爱我的表现,她爱我,才会管我,不许我这,不许我那,而我爱她,所以我也乐意被她管,别人管得着吗?”这么一想,也不是不可能的,
基于笔者以上两点无聊的推测,笔者做出了最后的总结:“我个人认为,贾充和郭淮是互相爱着对方的,虽然年龄差了整整二十岁,但是不能因为人家年龄差距大,人家是继室就否认人家有真爱存在吧?”
于是乎,我在前两章插入了一个郭槐的感情戏,也许有些读者并不喜欢,觉得很突兀,或是不喜欢那种爱情风格,但是笔者认为这两章对后面郭槐人物性格的展开有帮助,所以就写了。文文是写给大家看的,如果大家还是不喜欢,就容笔者任性一会吧,就算这两章是生加的吧!⊙﹏⊙b
如果有真心喜欢郭槐和贾充爱情的童鞋,笔者也不介意继续交代一下两人的情感线,其实我觉得这两个人可挖掘的东西还是蛮多的,比如充哥哥为什么会去闪婚啦?郭氏为什么改名啦?为什么过了六年才要了孩子啊?点点点,都可以慢慢挖掘写来的!
最后要和大家 sy sorry 的是,文文的进度很慢,文文的主角贾南风女士几乎没有多少镜头。不要担心,在笔者的构思里,这是一篇长文,所以打算细嚼慢咽,娓娓道来。文的开场卷粉墨登场里男女主角戏份都会很少,这一卷主要是介绍一些重要人物,构建起文的主要框架,从第二卷开始男女猪脚的争奇斗艳就要开始了。文的很多地方也许不严谨,和历史对不上,希望读者嘴下留情,单纯把它当做一个故事来看看就可以 。其实,每次在写到和历史稍微沾点边的事物时,笔者都会很认真的查阅很多资料。小到衣着、服饰,大到人物、事件。毕竟,人无完人金无足赤,难免笔者在很多地方写得很不妥当。如果读者发现,请指出,笔者一定虚心接受,能改则该,实在改不了的也会在后面做标注。
最最最后,还是要和大家说感谢,这是笔者第一次写文,很多地方也会会不尽如人意,些前面几章时,只有十几个人,笔者也曾怀疑过自己,怀疑过文不好,但是看到看得人数每日在增加,笔者真心觉得激动,尤其留言的童鞋,笔者更是感激!俗语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第一次写文,对于大家的评价尤为重视!谢谢大家对一个新人菜鸟的肯定!
第十二章 郭氏反击
这世上最留不住的是岁月,最经不起的是等待。
有多少人在岁月流逝中遗忘了对方,又有多少人耐不住等待的凄苦,最终选择放开。
岁月流逝了十五年,贾充依然没有忘记那个数面之缘的顽劣小丫头。凄苦等待了十五载,郭槐还是不肯放开心中的执念。这就足以胜过许多人,这世上,有多少人以爱为名,选择放手。又有多少人打着爱的旗号,期待着时间来抹平心中那个她。
在多数人心中,郭槐对贾充并无情爱,有得只是多年的执念。若无爱,何来执。若无爱,何来念。执念本身便是由爱而生罢了。对于这份情爱,郭槐从来不多言,只是藏在自己的心底,偶尔一个人偷偷翻开来看看,连贾充也不曾知道罢。郭槐心中一直有这样一处地方,由爱而生,为爱而藏,自己走不出去,别人也走不进来。
郭氏重重地叹了口气,收回全部思绪,将眼睛缓缓地移向众女眷。
这些女人,自己一向很少招惹,一来自己从小说话过于随意,长大也无长进,并不善于女子间的交往;二来自己打小生活在外京,随性惯了,自来了京都没少因为自己的脾气而给贾充添麻烦,这也委实不是自己本意。思来想去,还是躲开为上上策。今天是自己女儿的百岁喜宴,本想着少言语,多笑笑敷衍过去就行了。可照今日这情形来看,自己要么忍下去,要么就得给她们些颜色看看。不然,且不说今日过不过得去,就是日后,怕也没了个安宁的时候,你一但低头示弱一次,怕是人人都觉得你是个好脾气的,都想来你头上摸一把!
郭淮听到郭氏重重叹了一口气,以为便宜娘被人说得没了脾气,一时间焦虑不已,张嘴咿咿呀呀哭喊个不停。
众女眷看郭氏浊浊突出一口气,认定这郭氏只是一个浪得虚名的纸老虎,一时之间各个都对她消了惧意,觉得传闻果不可靠,这个郭氏哪有传闻中那边彪悍嘴厉,除了傻笑就是叹气,一时间,人人都对郭氏生出一份轻视之心,一时之间嗤笑、揶揄之声不断,众女眷一时间结成一线,竟是多了些“同仇敌忾”的味道!
女人就是这样,平时拉帮结派,斗得你死我活;一但找到一个共同的敌人,大家就同仇敌忾,万众一心,不是有句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嘛!至于为何将郭氏视为敌人,恐怕多是因为她是个女人圈里的异类吧!
和这些女人比起来,郭氏是没有她们心机多,不如她们会算计。只因她自小的生活氛围是母慈女孝,姐妹亲厚,没有生存环境让她去练就一身的心机!可这并不能说明郭氏就是一个蠢蛋,任由得别人摆布,相反,郭氏不但不蠢,她还很聪明,自有自己的一套生存哲学。那就是用最简单的方式去处理所有问题。(作者的话:⊙﹏⊙b汗,这也叫生存哲学,没有就不要硬撑好吗?郭氏:咳咳,贱/人就是矫情!)
用最简单的方式去处理所有问题。听着挺不靠谱的,但在多数情况下效果还是有目共睹的。简言之,就是快刀斩乱麻,以牙还牙,以齿还齿。“她们不就是爱兜兜圈子,拐着弯弯道道的骂人么,那就正面回击,直接将场子讨回来,让她们明白自己不是个软柿子,由得人拿捏,也省的日后再找麻烦!”
郭氏拿定主意后,冲着下人们吼道:“都是一群死人么,呆愣愣的杵在那里作甚?没个长眼的看到大小姐哭的凶吗?还不去把奶娘吼过来,一个个是要作死么?”
这一句吼得声音极大,一时间,一屋子的聒噪消失殆尽。一个个女眷睁大眼睛看着郭氏,今日这般场面,郭氏第一次张嘴,说出的竟是这般不堪的言语,真真是失了一家主母的风范。简直和个乡下的野婆子差不多!
奶妈翠娘急匆匆地跑上来,行了个安礼,慌慌张张地从郭氏手中接过大小姐,自己来了贾府数月了,平日里都没见过郭氏这般,今日这般重要的场合,这郭夫人是要闹哪般?心里边琢磨着,边怯怯的接过大小姐,小心翼( 第一丑后之贾南风 http://www.xlawen.org/kan/33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