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部分阅读
刘铁柱的救命参,就这样都让她吃惊不已,只当是自家人在山下陡然发现的,当然田梅花并不知道那根人参是两百年份的,不然她也不会认为它是被田家人在山里挖到得,毕竟也不是没有人在山里挖到过十年生的人参。
只是田梅花如何都想不清楚,自己也就是出嫁两年多,大宝出生时几位阿哥还去看过自己,那时的他们穿的衣服虽然没有补丁,却也灰扑扑的。田梅花知道那是几位兄长穿了好多年,平时根本舍不得穿,专门留着走亲戚或是上街时穿的。那是的他们还处在吃不饱穿保暖的境况,阿爹阿娘还在为卖了家里的田还债,来年家里没有粮食不够吃操心不已,那事虽然她的日子过的并不是多好,可她还是让大宝他爹将家里的猎物分了一半给大哥他们带回去。
如今才一年多的时间,娘家已经不愁吃不愁喝了,而且还有积蓄。看到如今田家这样子,说实话田梅花心里曾经是有过不舒服的,如果当初出那事的时候,家里也是这帮情景,想必也不会让人那么得指指点点,不过后来一想,如果当初家里境况好,她也不会嫁给大宝他爹,到时候指不定过的是什么日子,但是田梅花敢肯定绝对没有现在过的舒心,想通了的田梅花心里只剩下对田家家境变好的高兴。
娘家富裕,她这嫁出去的闺女脸上也有光,更何况几个侄女还在教她打络子,嫂子们也在教她刺绣,并且让她将做好的东西都拿到娘家,有娘家代为卖给绣庄,也能多些收入不是。田梅花相信要不了多久自家也能买些田,到时候大宝他爹就再也不要上山了,自己也不必整天提心吊胆了。
第七十二章 新春忙
而田梅花在的这一个月了,田家人也没闲着,如今已经是三月天了,天气开始慢慢回暖了,被寒冰封冻的土终于开始有苏醒的趋势,冰雪也不再越堆越厚,开始慢慢融化,想必不要到四月,小草就能冒出绿芽,秧苗也能下田了。
这一段时间夏至一边要察看秧苗的生长情况,虽然这方面的事情有阿爷帮忙看着,但毕竟阿爷对大棚陪养旱秧苗也是第一次接触,所以夏至还是时不时的去察看下。
再有就是鱼塘里的鱼已经被打的七七八八了,剩下的只是夏至留下的种鱼,夏至让阿爹和四位伯伯将种鱼捞到一个鱼塘里,天气一暖恐怕鱼就要产子了,而且夏至怕鱼苗不够,就组织家里的几人都去后河捞鱼苗去,当然如果捞到大鱼都成了田家的桌上菜了。
这时候水上还有厚厚的冰层,夏至可不敢让田小满在去组织村里的小伙伴去捞鱼了,如果一个不慎掉冰水中,那可是会丧命的,所以夏至只能让自家几个伯伯和阿爹帮忙了。再有就是去年因为四月份开始养鱼,冬天的时候鱼长的明显不大,所以今年夏至在三月天气刚有回暖的趋势就鼓动大家都去捞鱼苗,这样年底的时候也能多长几两,而且到时候都知道田家的冬天有鱼,可不就是哪个价了!不过唯一遗憾的是,田老四捞鱼还是不让夏至跟着。
田家村人都以为田家是熬了一冬,想吃鱼了,才跑出去捞鱼的。不得不说这事个美丽的误会,田家虽然养了鱼,但在田家村却是没人知道,虽然他们也听孩子说过田家要养鱼,但一来这事夏至组织的,他们只以为是孩子闹着玩;而来有看到田家喂鱼,却没看到过田家捞鱼;三是田家住的偏僻,与村中也没有多少来往。所以并没有人知道,田家的池塘了到底有没有鱼,在田家村人想来,即使有还不够他们家吃呢。而他们不知道,因为天气冷,田家人怕鱼过不了夜,都是天没亮的时候捞了鱼就给吴家送去,那时候她们还不知道在哪里做梦呢,自然见不到田家人捞鱼。
田家四兄弟忙活了几天才将,鱼苗给捞够。这冬天不方便。所以费时的很。整个冬天田家通过卖鱼也赚了不下二十两银子,所以对于夏至这捞鱼苗的工作,四人二话不说的都给完成了。
捞鱼苗的工作完成了,夏至和阿奶商量了下。觉着这个时间点镇上应该有鸡鸭幼崽和猪仔卖了,所以夏至让阿爹和三位伯伯挑着扁担去娘娘镇了,因为今年夏至准备多养些鸡鸭和猪,所以鸡鸭就让阿爹看着买,猪仔多买两头,反正田家人多,没人分一点也就所剩无几了,咱们的合理利用人才。
再就是田家姐妹打的络子也才不多了,夏至虽然不刺绣了。可这络子的活却没落下,这次正好给带过去,再用就是夏至不是在暖棚了种了点蔬菜吗,为了表示对许大夫的感谢,就让田老四都她们给送点过去。还用就是给吴府送鱼去,夏至交代田老四告诉吴府,这是最后一次送鱼了,家里只剩下鱼种了,鱼种可不能动。当然还有米油什么的自然少不了的。
当然田家兄弟也不负众人所望,顺顺利利的办完事,未时末变回来了,不仅买了一百只鸡子,一百只鸭子,四头小猪和买了二十只的鹅,当夏至见到自己阿爹篓子了的毛茸茸的小鹅时,还打吃一惊呢,她还以为没有人喂鹅呢,没想到阿爹竟然买到了,其实夏至不知道,田老四就是听多了她说要养鹅的话,今天恰巧见着才给买回来的。
这牲口买回来了自然要分配工作,这四头猪呢自然是归田家四个媳妇忙,鸡鸭什么的就有田家的几个孙女忙,至于鱼塘的事情自然还是由夏至负责,鹅就交给了已经九岁的田立春。鹅可不像鸭子放在水里就行了,也不像鸡只要散养着就行,鹅可是要找有青草的地方放养才行,当然现在他们还小,都只能放在箩筐里养着,等稍微大些才能放出去。
家里的事情忙完了,已经接近了四月天了,这是刘铁柱的伤几乎已经算是全好了。田家又开始收拾田家村的五亩田,因为夏至的秧苗快能插了。田老四他们又马不停蹄的将田地整理一番,并放上水泡着,还在田家村有两条河都很近,起先田家村人家田家整的,都习以为常,农家嘛四月份的时候大多都整地,然后下稻种,到了五月份自然是要插秧的。所以田家三月份整地却是没什么可好奇的。
只是后来见田家人竟然将五亩的都给放满了水,田家村人才好奇,这一般四月份整地是要凉一个月的,等五月后期直接放水泡上几天水,就可以插秧了,如今这面找的放上水是为了什么啊。直到田家人将一篓子一篓子的秧苗太出来的时候大家才明白田家这是要插秧,可是这秧苗是如何长到的,大家都很好奇,这三月份的地里还上着冻呢,正秧苗怎么也得长一个月吧,是如何长的这没青翠的,以前也不是没有人在三月份下过稻种,可结果无疑都是失败的,田家人有时怎么做到的,一时间田家村砸开了锅,大家都好奇田家时怎么把秧苗种活的。
“我说大兄弟,这秧苗长的真好!”来人拍拍刘铁柱的肩膀,嬉皮笑脸的说道。
“是啊,这秧苗长的真不错,我有好多年没见过这么好的苗子了!”刘铁柱感叹,自从阿爹阿娘过世后,家里的良田被婶婶霸占去了,他就再也没插过秧了,没想到如今会帮媳妇娘家插秧,看着前面歪歪扭扭的秧苗,刘铁柱不由的感慨好多年没插过秧,手生了不少。本来他伤好后,就打算回去了,但却正好碰上田家农忙,刘铁柱觉得自己一家人在媳妇娘家白吃白住这么长时间,而且他们还帮他付了诊费,这节骨眼他怎么也不能走了,反正回家不在乎这一两天,等帮岳家忙完了活在回去也不迟。
这一留就忙到了现在,田家最后的田就差刘铁柱这一点了,本来田老四他们忙完了是要来帮忙的,但是刘铁柱没让,就差一点了,下个人都难,更何况田家几兄弟呢,就招呼几个舅爷先家去,他随后就到。只是没想到身边突然冒出来个人,时间让他想去了以前。
“大兄弟,你是田叔家的妹夫吧,我是田叔家邻居,我年龄比你虚长几岁,排行老二,你可以叫我徐二哥”徐老二家刘铁柱同意他的话,便上前掏起了近乎,话说来这之前,田小花可是给他下了死命令,要让他套出田家早孕秧苗的办法呢。田家人他不敢,之后来找刘铁柱这个外人。
刘铁柱见徐老二眼神闪烁,觉着自己还是忙完了还是走的好,这几天有不少人与他套近乎,就是为了问出岳家如何种出早秧苗的,所以他一见徐老二,就知道他打的什么主意,只是感慨了句,这人就立马上杆子往上爬了。刘铁柱洗洗手,并不理会徐老二,便往回走。徐老二压根没想到,刘铁柱会直接走人,一时没反应过来,等反应过来时,刘铁柱这样经常上山的人早走的没影了。气的徐老二暗骂了几声‘什么东西’。
田家的五亩田插完秧苗,又开始徐家集的一百亩地,整这一百亩的可算是个大工程来,田家除了王氏田梅花和几个孩子没出去,李氏带着林氏刘氏郑氏,老罗头带着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婿,几乎是天天早出晚归,中午饭由田梅花给送过去,就这样一家人整整忙了十几天才整好了一百亩的地和下好了一百亩地所需的秧苗,这下田家人终于可以好好的歇着了。
田家人看着整整齐齐的一百亩良田,心里雀跃不已,秋天到了,这可就是金灿灿的粮食啊。而在田家人忙碌的日子里,也发生了一件另全家人高兴的事情,那就是王氏在三月份的时候给田家生了第一个孙子。
当时田老大他们都在田里整地呢,就年有了刘铁柱的帮忙在加上田家五个男劳力,李氏和三个儿媳妇就没下田,整天在家里烧烧饭,绣绣花,打打络子,在喂喂牲口。本来几人坐在炕上说的好好的,却没想到王氏突然抱着肚子,喊肚子疼。在坐的都是已婚妇女,又都生过孩子,自然知道,王氏这症状是要生了的节奏。李氏赶紧让林氏去找村中的花婆子来帮王氏接生,又让刘氏去喊还在田里干活的男人们回来。
田老大接里刘氏的话扔了手上的农具,就往家跑,不过一小会,没想到回去的时候,王氏已经生了,听着产婆说是生了个男孩,田老大的手都激动的往哪里送了,最好还是老罗头看不眼儿子没出息的样子,锤了他一拳才好些。其实要说王氏生了个男孩,家里最高兴的怕是老罗头和李氏里,这么多年他们终于盼到田家有男孙出世了。
第七十三章 又忙
不过王氏虽生了个男娃,田家村这里却没有给孩子办洗三办满月的习俗,夏至听郑氏说孩子在三岁之前不好养活,大办特办怕折了孩子的福寿,还有一句关于孩子的俚语:“狗过冬,猫过夏,孩子过了三秋忙”,过了三岁也算是过了一个大关。
一般人家生了孩子,就是通知亲近的几家,家里过得不错的会过来看看,家里一般的也就是点点头表示知道,主人家也不介意,但是如果主人家给孩子办三岁的宴席,那是必须要到场的,如果不到场,两家可能就此绝交。
当然田家的孩子也就是田立春那会办了三岁的宴席,因为是田家第一个孩子出生,老罗头和李氏都是非常重视的,下面的几个小的因为田家越来越穷,加之一直生的是女娃,家里就没那么重视了,三岁宴席只是稍微吃好点,等到田立秋三岁生辰的时候,田家穷的都没有粮食了,连顿好吃的都没有了,李氏只给小立秋的碗里多添了滴香油,也算表示庆贺了。
田家第一个男孙出生,不仅田老大和王氏喜极而泣,老罗头和李氏更是当天晚上就给家里的祖宗牌位上香,以告谢田家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就是林氏刘氏和郑氏心里也是高兴的,这么多年除了生活苦点,婆家待她们也算不错,但是至今没有给田家生个男孙也算是她们心中的一道伤了,如今生孩的虽不是她们自己,但这一愿望却也算是完成了一半。
对于这个小弟弟的出生,夏至心里也是高兴的,毕竟这古代重男轻女的严重,阿奶和阿爷虽然对她们还算不错,并不像有些家庭只把女子当成别人家的人,给点饭吃就该感恩戴德铭记于心,还要整天整天的为家里做家务。但夏至知道阿爷和阿奶的心里期盼田家有男孙的。从阿爷特意交代不用亲戚过来看望孩子就可以看出来,就是怕来的人多了,孩子福气过剩。有个闪失。当初夏至听到阿爷说这话时,只觉的头上天雷滚滚,可是这又何尝不是老罗头重视孩子的一种体现。
因为孩子出生在三月,夏至阿爷便也依照田家其他孩子的起名规则,根据二十四节气,取名田惊蛰,也因为老罗头的特意交代,田惊蛰出生后,田家并没有人到来,甚至连王氏的娘家都没有人过来。只让同村的人给王氏带了一篮子鸡蛋。而田家人在王氏生产后的第二天依旧下地干活去了。只留了田梅花一人在家里照顾王氏。顺便帮田家做些家务。
田家农忙暂时告一段落后,田梅花和刘铁柱带着刘大宝便回家去了,李氏知道闺女在家里住了这么长的时间已经很不容易了,也没有再挽留。临走前李氏和四个儿子及媳妇商量了下准备给田梅花五两银子,因为刘铁柱受伤,田梅花几乎将家里的积蓄给花了个精光,田老四要帮她付药费田梅花还不愿意。其实当时田梅花并不知道田家光景已经变了,她觉着娘家也不容易,所以坚持自己付钱。
只是令李氏没想到的是,王氏林氏刘氏和郑氏早和田家四兄弟说好了,等田小妹走的时候,一家给出二两银子。凑在一起也有八两,也够田梅花一家用好长一段时间了,再加上田小妹如今跟着田立春她们一起打络子,日后也有了生活来源,生活想必能好过些。
郑氏她们见李氏要拿钱给田小妹。还与她们商量,心里不禁一热,这一段时间她们都看着李氏是如何对待田梅花的,那几乎家里有什么好东西总是第一个送到田小妹面前,甚至几个有了零嘴也是刘大宝排第一,郑氏她们知道婆婆是心疼小妹,所以她们心里虽然不舒服,嘴上也没说什么,她们也相信李氏不会做的太过分。如今要给小妹出钱,与他们商量,也可以看出李氏并没有真的只顾着田梅花。
“阿娘,小妹不容易,您给小妹钱,我们也没反对,这您应该高兴才是,怎么反而还掉起眼泪了!”郑氏见李氏泪眼婆娑,不由得上前打趣,劝说道。
“是,是应该高兴!阿娘能娶到你们这样的媳妇,是阿娘的福气,也是你们小妹的福气!”李氏用手抹掉眼中的眼泪,抽着鼻子说道。李氏一直觉着今生做的最大的事情,就是给几个儿子娶了这几个媳妇,有人天天家宅不宁,她们家却从来没有,虽然每个媳妇都有缺点,就譬如大媳妇说风就是雨,二媳妇的精明,三媳妇总是低着头没有存在感,四媳妇平时什么都装心里。可是李氏不得不承认,四个媳妇都是好的。
李氏也知道田梅花这段时间,自己觉着闺女这么长时间没回来,什么好东西都往闺女面前送,忽略了家里人和家里的孩子,可没想到媳妇并没有责怪她,小妹要走了,没加还拿了银子出来,李氏突然就觉着自己应该更好的对待四个媳妇。
“嗨,什么福气不福气的,我们就是看着小妹不容易,还带着个孩子,那山上打猎的事情,平时做做也没事,可也不能当成事来干,小妹家里又没有田,咱家的日子如今还过得去,能帮衬就帮衬一把,再说咱家过的不如意的时候,小妹不是也帮过咱家吗!孩子爹拎回来的肉可不是白拎回来的!”
“是啊,四嫂说的对,都是一家人该帮衬!”林氏接话道。
“更何况,小妹还伺候了我整个月子,这请个人还不得花钱,自家人更不能亏待!”刚出月子里的王氏怀里还抱着田惊蛰,也接话道。
“阿娘,我不会说话,我也想为小妹出分力!”刘氏低头低声细语的说道。
“好好好,银子我替你们小妹收下,我定会把你们的话说给梅花听的!”李氏接过众人递过来的二两银子,连带着将她手里的五两银子一起收了起来。至于后来李氏是如何和田梅花说的,又是如何将银子交给田梅花的,田梅花收没收,众人并不知道,只知道田梅花临走前,哭红了眼睛,一个劲的叫几个嫂子带着几个侄女多去她那里看看。
田梅花一家走了,田家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活,一个月过去了,家里的鸡鸭和鹅走已经走出了家门,田立春每天早中晚的放鹅,手上打络子的活计也没放下过,田雨水、田春芬、田谷雨、田立夏四个人天天也是赶着个鸭子跑来跑去的。夏至呢,整天除了喂鱼的事情,还有就是跟着老罗头和田老四往田里跑,毕竟这早稻可是她提出来的,自然是要好好看看的。夏至就怕秧苗不能活过,只到几天后,被插得斜着的秧苗,站直了腰,夏至才松了一口气。
刚松口气鱼塘里德鱼却要产子,吓的夏至天天又开始盯着鱼塘,毕竟鱼产子,并没有人知道要注意什么,只能仔细的盯着,也不知道是不是是不是野生的鱼生命力都强,反正在夏至任何准备都没做的情况下,母鱼顺利产子,等母鱼完全产子后,夏至赶紧让田老四将母鱼给捞了出来。
这时间河上的冰早已化了,镇上也有人卖鱼了,所以田家捞上来的鱼,并没有拿出去买,自己留了几条,给田小妹家里送几条,李氏又让给村里的几户老人送了几条,最后夏至还让田老四给村长家送几条,不说村长经常借田家牛车,就是这一村之长,也知道田家好好的巴结巴结。让夏至如何讨好村长,她是做不到,恐怕田家也没人能做到,但是给些小恩小慧的,人家不也记着你的好。
等夏至这些忙完了,四月也走到了尽头,田家徐家集下的秧苗也长的郁郁葱葱了,田老四他们又赶着去徐家集放水泡田,因为徐家集去睡并不像田家村那么方便,田家四兄弟连带着老罗头很是忙了几天,才将一百亩的田给放满水。这边放满水,那边前几天浸泡的田,已经可以插秧了,一家人又马不停蹄的开始起秧苗插秧。
这边田家大人忙碌,田家的孩子也不闲着,放鹅的人换成了田雨水,田立春被调出来帮着王氏做饭,做家务,以及在王氏给老罗头他们送饭的时候,帮忙带着田惊蛰。夏至依旧是村南和鱼塘两跑,当然后面还跟着田小满和田立秋两个尾巴,王氏觉着田小满这小皮猴,一会不见就没影了,她根本看顾不过来,这时候到处是水,王氏深怕有个万一,就将她交个夏至,田小满还是很听夏至的话的,这样家里就剩下田立秋了,田立秋觉着还是跟着六姐的好,能知道不少东西呢,所以夏至的后面又多了一个田立秋,王氏也放心立秋跟着夏至,毕竟夏至有时可不像一个六岁的孩子。
一百亩地田家人花了大半个月的时间终于将秧苗插齐了,后续的事情就由老罗头和田家四兄弟继续,李氏带着三个媳妇则回了家,不在整天整天的往徐家集跑了。
第七十四章 热情的田家村人
农忙完了,田家人就彻底歇了来,此时已经进了六月,天气开始慢慢变热,夏至依旧是田里和鱼塘两头跑,就怕出现烂秧、死苗,好在也许是这古代的环境好,秧苗长高了不少,并没有出生现任何问题,老罗头和田家四兄弟也整天的往田里跑,甚至连徐家集的一百亩地也只是匆匆瞅几眼,尤其是田老四更是一天几趟的跑,生怕秧苗有问题。
夏至整天跟着阿爷阿爹和三位伯伯跑田里给秧苗除除草,追追肥,几天下来身上被秧苗在腿上胳膊上划了好多口子,田老四心疼她,不让她下田,夏至还不愿意,晚上回去的时候,郑氏给夏至洗澡的时候,看着夏至整个胳膊和腿上的都布满了红痕,心疼的直掉眼泪,嘴上直说不让她去田里了,不过夏至却是知道,阿娘嘴上说的狠话,明天却也不会阻止她。所以夏至一边替郑氏抹眼泪,一边嘴上说;
“阿娘,不疼的,红痕看着有点多,看着吓人,一点都不疼!”
谁想夏至不说话还好,一说话郑氏的眼泪却掉的更多了。郑氏听着下夏至安慰的话,却觉着女儿这么懂事,总是为家里着想,如今满身的红痕,怕自己担心,硬说不疼,其实身上不知道有多疼呢!
郑氏一边掉眼泪,一边还手伤说道:“怎么不疼,你以为阿娘不知道,阿娘小时候可没少干这事!那滋味阿娘可是在也不想试了!”
“阿娘,真的不疼,不信你看!”夏至为了让郑氏相信,还用自己的右手掐了下左胳膊,不过被稻叶划破的伤口,那是滋啦啦的疼,夏至一碰上去,眉头就紧皱起来,只是她的动作很快,掐完后又完全没事的样子。还像郑氏示意了下,一副什么事情也没有的表情。
“你个熊孩子,知道阿娘心疼你,还在阿娘眼前掐自己一把,是想惹阿娘掉更多眼泪吧!”郑氏没来的急阻止夏至掐自己,见她一副轻松的样子,觉着自己在为她心疼难受,她自己却不把自己当回事,心里气恼夏至不知道珍惜自己,便恨恨的在夏至的背上拍了两巴掌。面部表情凶狠。手上却没有什么力道。
“阿娘。我真的不疼,要是疼的话,我早不去了,再说了还有阿爹呢。还有你给我准备的套袖呢,过几天就好了!”其实夏至下田也没做多少的事情,只是跟着田老四的身后,看看水稻的生长情况,这古代的水稻可不像后世,什么除草剂,杀虫剂都有,这个时候的水稻可全靠人工,有什么问题一定要杀死在腹中。不然什么都救不回来,在说大武朝可没有什么双季水稻,这水稻的生长周期要是特别长,那第二茬的水稻在生长上可是有影响的,不过好在田家的情况一切正常。都和夏至估算的差不多,如今草也除了,肥也追了,就坐等着丰收了。
又忙了几天,夏至才终于不再往田里跑,不过田家的五亩水田却是非常打眼,田家村家家户户的农田秧苗才刚开始生长,田家的水稻却已经长到半人高了,眼看着马上就要抽穗,可不是惹眼的很吗,每天到田里转圈的人都要到田家的稻田间转几圈,甚至有的老农,自己的稻田都不去察看了,专门跑到田家的稻田边上转转。
“我说大侄子,你这稻到底是怎么种出来的?”说话的是田家村老罗头隔了几辈的表叔。此时老罗头正领着夏至看完自家的田地准备往会走,路上碰到几个同样晚归的老人,几人一边走便一边说了起来。而这几人就是每天都要往田家田埂上跑上好几趟的村里老人,他们大多比老罗头大个十几岁二十几岁。夏至抬头看了看几人,发现他们脸上布满的深深的皱纹,因为常年劳作的原因,有的人甚至累弯了腰,只能苟着身子走路。
“我长这么大还没见过谁家在四月初就能插秧,你这秧苗到底是怎么下的!三月天气还冷着呢,稻种下田即使出苗了,恐怕也长不大吧!”另一位老者也开口说道。
“大侄子,你要是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不能藏着,可得说出来,大家都是一个村的,还是同一个祖宗,可不能忘了大家!”
要说前两个人纯属对农事的热爱,才问这个问题的,那么这最后一个人明显是冲着田家的技术来的,就连口气都是想占人便宜的口气。怎么感觉就是想要套近乎,一副巴结的样子。看其他老者并不与他走在一起就可以知道此人有多么不受待见,不过老罗头却是没管他,本来夏至这双季水稻就没打算瞒着村里人,更何况也瞒不住。少不得到时候要交给大家的,所以对他的话,老罗头也就只是听着。
“阿叔,不是我不说,只是我这也是第一次种,也不知道收成到底如何,我怕我这要是将方法说出去了,别人都仿造我家这么弄,到时再折了收成,那不是害大家吗,等我家今年种过之后,要是收成不错,大家到时再去我家,我定是会和大家说的,就是没人去找我,我也是要找村长和大家说说的,毕竟这事要是做成了,可是能提高大家收成的事情!咱们一年忙到头,不就是为了这点收成吗!”老罗头说的很是诚恳。
在老罗头心里从来就没有要独占双季水稻的意思,他总想着自己好过了,也让村了的人都过上好日子,这里毕竟是生他养他的地方,这里的人都是他的同族,如果真说起来还真是一个祖宗。再说别的村不敢欺负田家村的人是为什么,还不是他们村团结,没人敢随便欺负吗。
其他几位老者听他如此说都赞成的点点都,表示确实应该如此,毕竟这庄稼一年到头可就收一季,要是被人给糟蹋了,或是折损了,那一家子一年的口粮可就没了,慎重点是应该的。知道了老罗头不说的元因,众人也闭口不再向老罗头打听关于秧苗的事情了。夏至看了看众人的表情,好像是只有最后说话的那位老人还是一脸不情愿的样子,不过看众人闭口不问,他也不好在问就是了。
但是几位老人不再追问了,并不代表田家村的人放过老罗头他们,看着田家田里的水稻抽穗灌浆,明显比自己家的水稻要早一两个月,那心里羡慕的很,所以只要逮着田家人他们总是要询问一番,奈何老罗头和田家四兄弟的口吻都是一致的,都说试种之后才能说出去。
众人没办法,只能另想办法,发展到后来竟是见到田立春和夏至她们这些小娃都要逮着问。那些村人想着孩子好骗,家里大人做事也不会避着他们,哄出来两句也是好的,只是夏至一味装傻充愣,表示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众人无奈只得对她放行,田立春这个老实的娃,实话实说,家里交代不能说,却被人堵在了外面,还是田老大去将她解救了出来,不然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家去呢。
田家村的热情,夏至表示实在不能接受,这也有点太开张了,为了问出点什么,时不时就来场偶遇,最终偶遇都要变成群围,他们也不想想,这试种如果不成功,问了方法也是白搭,有可能还折损一年的粮食呢。不过夏至也管不过来,毕竟人家怎么想的夏至可不知道。
就这样田家人被围追堵截到了七月,夏至的五亩田早就灌浆,眼看着就要成熟了,而在六月中的时候,夏至让田老四将二季水稻所需的种子给下了,这古代夏天可比现代凉快多了,最高也就三十度,也就中午那会高点,一般都是二十多度的样子,下稻种可不是正合适吗。如今秧苗早已长出,就等这五亩地收割呢。
这几天面对夏至家黄灿灿的稻子,田家村人可看直了眼,这七月份就黄了的稻子,他们可从来没见过。看看田家的稻田,在看看自己还没抽穗的稻田,田家人更加热情了,也不再围追堵截了,直接找上了田家的们,几乎和田家人一天磨到晚,当然这样的人大多是女人,因为田家的男人白天一般都不在家。三个女人一台戏,整个田家村的女人都不知道要上多少台戏了,那段时间夏至几乎早上是在女人的说话声中醒来,在叽叽喳喳中度过,再在女人的说话声中睡着。
最后田家人实在没办法了,等田老四她们一出门,李氏她们就将门栓给插上,中午田老四他们回来,也是偷偷摸摸的,深怕被人给堵着,中午也是如此。
就这样在田家熬到了收割的时候,这下子可不能躲了,家里的粮食总的收啊,于是就出现了这么一副景象,田家一家人在地里收粮食,田埂上乌压压的站了一溜人,看的夏至满头是喊,给阿爹他们送水,非得挤着进去,挤着出来,这天气又热,没回给阿爹他们送水,夏至总是要换一身衣服,惹得田立春老说她换衣服换的太勤了。
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夏至想着这事家里忙,没空搭理他们,等忙完了,一定要阿爷他们去和村中聊聊,不然每天这么过下去,迟早要发疯的。
第七十五章 丰收
夏至看着一捆一捆被阿爷他们挑回家的稻把,脸上的笑容不断扩大,几个月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除了夏至,老罗头看着饱满的稻穗也是笑眯了眼,田家四兄弟因为多次在稻场和地头两地的挑稻子,早已被沉甸甸的挑子压弯了腰,因为天气热全身几乎被汗水浸湿,又被晒干了好几回,不过几人也是整天乐呵呵的,真是累并快乐着。田家的女人也没闲着,男人在忙着将稻田里稻子往回挑,李氏带着除了王氏之外的三个媳妇,将田家五亩地落下的稻穗给捡的干干净净,就是那散落的稻粒都没放过,田立春也将家里的鹅赶到田间,让它们吃没捡干净散落的稻粒,反正就是一点都不能浪费。
田家村人看着田老四他们一担一担的将稻子挑回家,心里那是五味陈杂,什么味道都有。一些老人可能还知道田家老一辈过的还算不错,到了老罗头这一代人对田家知道的就是一天比一天落魄,田老四他们这一代就更不如以前,在村子里就跟个透明人一样的存在,大家的印象也就是过的不容易。
可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田家像突然崛起似的,不说穿金戴银,时不时能看到田家的孩子去王屠夫家卖肉,小娃也有钱去村里的杂货铺买零嘴,冬天的时候人人都穿上了新衣服,听说田家的棉被也是换新了,后来听了家里的孩子说,才知道田家的女娃给娘娘镇的绣庄打络子赚了不少钱。
她们听说了也去领活,可人家的绣庄押金就要好几两,他们舍不得,只得又灰溜溜的回来。也有那舍得的,但刨除线钱,也剩不下几个。交了一次活计后,有赶紧将押金要了回来,在也不去领活干了。众人都一头雾水的。不知道田家是怎么靠着打络子发家的,有的认为田家是外强中干。说不定是卖了老祖宗的东西,才有钱置办的东西,所以大家也没深究。
只是从今年四月份插秧开始,村里人才明白,田家却是不一样了。如今黄橙橙的稻子更说明了这一点,听说这一季收成后,田家还要在种一季呢。这可不相当于收两季的粮食,有两倍的粮食。虽然他们不知道具体能收多少,但怎么也比种一季收的多吧,想到这里田家村人心里就热血沸腾。对他们来说没有比吃饱肚子,家有余粮更加上心的事情了。不过打听来了这么久也没打听出来,田家时如何在寒冬将秧苗种出来的,众人不禁有点泄气,后来一想既然人家说等试种完了。定是要告诉大家的,想来也不会诓骗村中人,大家也就不在着急。
不过村里人深怕到时候田家人将技术教给与田家交情好,每每见到田家人都很殷勤,所以这几次夏至总是看见村里的人帮家里拿着。抗那个,甚至如果不是老罗头他们阻止,想必稻田里的稻早被挑的干干净净了,那还需要夏至阿爹他们那么辛苦的来回跑。
这围追堵截之后,又是献殷勤,弄的田家有时哭笑不得,好在大家还是有点分寸的,不然这么个情况,最先受不了的肯定是夏至,毕竟夏至这个外来人可是对田家村没有多少的感情,惹不起还躲不起,跑的没影了,看你们还怎么着。
这边夏至因为村里人,造成生活不便,有些愤愤的想到,那边田老四他们已经将田家五亩的稻子都已将挑到到场上,并开始有石磙碾压拖把,将稻粒从稻草上脱下来,几人加班加点花了两天三天的时间终于将稻粒脱了下来。话说不得不加班加点,这二季水稻眼看着要下田了,如今田家的五亩地才刚放上水泡着呢。
犁田耙地可还要几日呢,田老四他们将脱过的稻粒直接就扔在稻场上,反正这几日,天气晴朗的很,正好给晒晒。田老四他们又马不停蹄的开始整地,整完地田家人有开始插秧,秧苗插完秧,田老四他们又开始给晒干的粮食扬场,收拾干净后,又在操心粮食放哪的事情,田家地方小,实在没有地方放,但总不能一直就放在外面吧,最后实在没办法,也就老罗头他们屋子里还有点空,老罗头和李氏商量着,在他们屋子的圈了一块地,将粮食存储在哪里,只是因为窗户再好被遮住了,李氏他们的屋子显得阴暗,不通风。
不过这种小事早被田老四告知这季收了将近有十五石粮食给忽略不计了,有什么事能比丰收更让人喜悦的呢,农家人一年到头,盼的可不就是这个时候吗,因此田家人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对于田家村人时不时的骚扰,也被田家自动给屏蔽了。
当夏至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也是吃了一惊,本来她打算能有收成就很不错了,如果情况好的话也就十石左右的收成,竟是没想到,和田家平时种的粮食收成差不( 夏至的小日子 http://www.xlawen.org/kan/3404/ )
只是田梅花如何都想不清楚,自己也就是出嫁两年多,大宝出生时几位阿哥还去看过自己,那时的他们穿的衣服虽然没有补丁,却也灰扑扑的。田梅花知道那是几位兄长穿了好多年,平时根本舍不得穿,专门留着走亲戚或是上街时穿的。那是的他们还处在吃不饱穿保暖的境况,阿爹阿娘还在为卖了家里的田还债,来年家里没有粮食不够吃操心不已,那事虽然她的日子过的并不是多好,可她还是让大宝他爹将家里的猎物分了一半给大哥他们带回去。
如今才一年多的时间,娘家已经不愁吃不愁喝了,而且还有积蓄。看到如今田家这样子,说实话田梅花心里曾经是有过不舒服的,如果当初出那事的时候,家里也是这帮情景,想必也不会让人那么得指指点点,不过后来一想,如果当初家里境况好,她也不会嫁给大宝他爹,到时候指不定过的是什么日子,但是田梅花敢肯定绝对没有现在过的舒心,想通了的田梅花心里只剩下对田家家境变好的高兴。
娘家富裕,她这嫁出去的闺女脸上也有光,更何况几个侄女还在教她打络子,嫂子们也在教她刺绣,并且让她将做好的东西都拿到娘家,有娘家代为卖给绣庄,也能多些收入不是。田梅花相信要不了多久自家也能买些田,到时候大宝他爹就再也不要上山了,自己也不必整天提心吊胆了。
第七十二章 新春忙
而田梅花在的这一个月了,田家人也没闲着,如今已经是三月天了,天气开始慢慢回暖了,被寒冰封冻的土终于开始有苏醒的趋势,冰雪也不再越堆越厚,开始慢慢融化,想必不要到四月,小草就能冒出绿芽,秧苗也能下田了。
这一段时间夏至一边要察看秧苗的生长情况,虽然这方面的事情有阿爷帮忙看着,但毕竟阿爷对大棚陪养旱秧苗也是第一次接触,所以夏至还是时不时的去察看下。
再有就是鱼塘里的鱼已经被打的七七八八了,剩下的只是夏至留下的种鱼,夏至让阿爹和四位伯伯将种鱼捞到一个鱼塘里,天气一暖恐怕鱼就要产子了,而且夏至怕鱼苗不够,就组织家里的几人都去后河捞鱼苗去,当然如果捞到大鱼都成了田家的桌上菜了。
这时候水上还有厚厚的冰层,夏至可不敢让田小满在去组织村里的小伙伴去捞鱼了,如果一个不慎掉冰水中,那可是会丧命的,所以夏至只能让自家几个伯伯和阿爹帮忙了。再有就是去年因为四月份开始养鱼,冬天的时候鱼长的明显不大,所以今年夏至在三月天气刚有回暖的趋势就鼓动大家都去捞鱼苗,这样年底的时候也能多长几两,而且到时候都知道田家的冬天有鱼,可不就是哪个价了!不过唯一遗憾的是,田老四捞鱼还是不让夏至跟着。
田家村人都以为田家是熬了一冬,想吃鱼了,才跑出去捞鱼的。不得不说这事个美丽的误会,田家虽然养了鱼,但在田家村却是没人知道,虽然他们也听孩子说过田家要养鱼,但一来这事夏至组织的,他们只以为是孩子闹着玩;而来有看到田家喂鱼,却没看到过田家捞鱼;三是田家住的偏僻,与村中也没有多少来往。所以并没有人知道,田家的池塘了到底有没有鱼,在田家村人想来,即使有还不够他们家吃呢。而他们不知道,因为天气冷,田家人怕鱼过不了夜,都是天没亮的时候捞了鱼就给吴家送去,那时候她们还不知道在哪里做梦呢,自然见不到田家人捞鱼。
田家四兄弟忙活了几天才将,鱼苗给捞够。这冬天不方便。所以费时的很。整个冬天田家通过卖鱼也赚了不下二十两银子,所以对于夏至这捞鱼苗的工作,四人二话不说的都给完成了。
捞鱼苗的工作完成了,夏至和阿奶商量了下。觉着这个时间点镇上应该有鸡鸭幼崽和猪仔卖了,所以夏至让阿爹和三位伯伯挑着扁担去娘娘镇了,因为今年夏至准备多养些鸡鸭和猪,所以鸡鸭就让阿爹看着买,猪仔多买两头,反正田家人多,没人分一点也就所剩无几了,咱们的合理利用人才。
再就是田家姐妹打的络子也才不多了,夏至虽然不刺绣了。可这络子的活却没落下,这次正好给带过去,再用就是夏至不是在暖棚了种了点蔬菜吗,为了表示对许大夫的感谢,就让田老四都她们给送点过去。还用就是给吴府送鱼去,夏至交代田老四告诉吴府,这是最后一次送鱼了,家里只剩下鱼种了,鱼种可不能动。当然还有米油什么的自然少不了的。
当然田家兄弟也不负众人所望,顺顺利利的办完事,未时末变回来了,不仅买了一百只鸡子,一百只鸭子,四头小猪和买了二十只的鹅,当夏至见到自己阿爹篓子了的毛茸茸的小鹅时,还打吃一惊呢,她还以为没有人喂鹅呢,没想到阿爹竟然买到了,其实夏至不知道,田老四就是听多了她说要养鹅的话,今天恰巧见着才给买回来的。
这牲口买回来了自然要分配工作,这四头猪呢自然是归田家四个媳妇忙,鸡鸭什么的就有田家的几个孙女忙,至于鱼塘的事情自然还是由夏至负责,鹅就交给了已经九岁的田立春。鹅可不像鸭子放在水里就行了,也不像鸡只要散养着就行,鹅可是要找有青草的地方放养才行,当然现在他们还小,都只能放在箩筐里养着,等稍微大些才能放出去。
家里的事情忙完了,已经接近了四月天了,这是刘铁柱的伤几乎已经算是全好了。田家又开始收拾田家村的五亩田,因为夏至的秧苗快能插了。田老四他们又马不停蹄的将田地整理一番,并放上水泡着,还在田家村有两条河都很近,起先田家村人家田家整的,都习以为常,农家嘛四月份的时候大多都整地,然后下稻种,到了五月份自然是要插秧的。所以田家三月份整地却是没什么可好奇的。
只是后来见田家人竟然将五亩的都给放满了水,田家村人才好奇,这一般四月份整地是要凉一个月的,等五月后期直接放水泡上几天水,就可以插秧了,如今这面找的放上水是为了什么啊。直到田家人将一篓子一篓子的秧苗太出来的时候大家才明白田家这是要插秧,可是这秧苗是如何长到的,大家都很好奇,这三月份的地里还上着冻呢,正秧苗怎么也得长一个月吧,是如何长的这没青翠的,以前也不是没有人在三月份下过稻种,可结果无疑都是失败的,田家人有时怎么做到的,一时间田家村砸开了锅,大家都好奇田家时怎么把秧苗种活的。
“我说大兄弟,这秧苗长的真好!”来人拍拍刘铁柱的肩膀,嬉皮笑脸的说道。
“是啊,这秧苗长的真不错,我有好多年没见过这么好的苗子了!”刘铁柱感叹,自从阿爹阿娘过世后,家里的良田被婶婶霸占去了,他就再也没插过秧了,没想到如今会帮媳妇娘家插秧,看着前面歪歪扭扭的秧苗,刘铁柱不由的感慨好多年没插过秧,手生了不少。本来他伤好后,就打算回去了,但却正好碰上田家农忙,刘铁柱觉得自己一家人在媳妇娘家白吃白住这么长时间,而且他们还帮他付了诊费,这节骨眼他怎么也不能走了,反正回家不在乎这一两天,等帮岳家忙完了活在回去也不迟。
这一留就忙到了现在,田家最后的田就差刘铁柱这一点了,本来田老四他们忙完了是要来帮忙的,但是刘铁柱没让,就差一点了,下个人都难,更何况田家几兄弟呢,就招呼几个舅爷先家去,他随后就到。只是没想到身边突然冒出来个人,时间让他想去了以前。
“大兄弟,你是田叔家的妹夫吧,我是田叔家邻居,我年龄比你虚长几岁,排行老二,你可以叫我徐二哥”徐老二家刘铁柱同意他的话,便上前掏起了近乎,话说来这之前,田小花可是给他下了死命令,要让他套出田家早孕秧苗的办法呢。田家人他不敢,之后来找刘铁柱这个外人。
刘铁柱见徐老二眼神闪烁,觉着自己还是忙完了还是走的好,这几天有不少人与他套近乎,就是为了问出岳家如何种出早秧苗的,所以他一见徐老二,就知道他打的什么主意,只是感慨了句,这人就立马上杆子往上爬了。刘铁柱洗洗手,并不理会徐老二,便往回走。徐老二压根没想到,刘铁柱会直接走人,一时没反应过来,等反应过来时,刘铁柱这样经常上山的人早走的没影了。气的徐老二暗骂了几声‘什么东西’。
田家的五亩田插完秧苗,又开始徐家集的一百亩地,整这一百亩的可算是个大工程来,田家除了王氏田梅花和几个孩子没出去,李氏带着林氏刘氏郑氏,老罗头带着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婿,几乎是天天早出晚归,中午饭由田梅花给送过去,就这样一家人整整忙了十几天才整好了一百亩的地和下好了一百亩地所需的秧苗,这下田家人终于可以好好的歇着了。
田家人看着整整齐齐的一百亩良田,心里雀跃不已,秋天到了,这可就是金灿灿的粮食啊。而在田家人忙碌的日子里,也发生了一件另全家人高兴的事情,那就是王氏在三月份的时候给田家生了第一个孙子。
当时田老大他们都在田里整地呢,就年有了刘铁柱的帮忙在加上田家五个男劳力,李氏和三个儿媳妇就没下田,整天在家里烧烧饭,绣绣花,打打络子,在喂喂牲口。本来几人坐在炕上说的好好的,却没想到王氏突然抱着肚子,喊肚子疼。在坐的都是已婚妇女,又都生过孩子,自然知道,王氏这症状是要生了的节奏。李氏赶紧让林氏去找村中的花婆子来帮王氏接生,又让刘氏去喊还在田里干活的男人们回来。
田老大接里刘氏的话扔了手上的农具,就往家跑,不过一小会,没想到回去的时候,王氏已经生了,听着产婆说是生了个男孩,田老大的手都激动的往哪里送了,最好还是老罗头看不眼儿子没出息的样子,锤了他一拳才好些。其实要说王氏生了个男孩,家里最高兴的怕是老罗头和李氏里,这么多年他们终于盼到田家有男孙出世了。
第七十三章 又忙
不过王氏虽生了个男娃,田家村这里却没有给孩子办洗三办满月的习俗,夏至听郑氏说孩子在三岁之前不好养活,大办特办怕折了孩子的福寿,还有一句关于孩子的俚语:“狗过冬,猫过夏,孩子过了三秋忙”,过了三岁也算是过了一个大关。
一般人家生了孩子,就是通知亲近的几家,家里过得不错的会过来看看,家里一般的也就是点点头表示知道,主人家也不介意,但是如果主人家给孩子办三岁的宴席,那是必须要到场的,如果不到场,两家可能就此绝交。
当然田家的孩子也就是田立春那会办了三岁的宴席,因为是田家第一个孩子出生,老罗头和李氏都是非常重视的,下面的几个小的因为田家越来越穷,加之一直生的是女娃,家里就没那么重视了,三岁宴席只是稍微吃好点,等到田立秋三岁生辰的时候,田家穷的都没有粮食了,连顿好吃的都没有了,李氏只给小立秋的碗里多添了滴香油,也算表示庆贺了。
田家第一个男孙出生,不仅田老大和王氏喜极而泣,老罗头和李氏更是当天晚上就给家里的祖宗牌位上香,以告谢田家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就是林氏刘氏和郑氏心里也是高兴的,这么多年除了生活苦点,婆家待她们也算不错,但是至今没有给田家生个男孙也算是她们心中的一道伤了,如今生孩的虽不是她们自己,但这一愿望却也算是完成了一半。
对于这个小弟弟的出生,夏至心里也是高兴的,毕竟这古代重男轻女的严重,阿奶和阿爷虽然对她们还算不错,并不像有些家庭只把女子当成别人家的人,给点饭吃就该感恩戴德铭记于心,还要整天整天的为家里做家务。但夏至知道阿爷和阿奶的心里期盼田家有男孙的。从阿爷特意交代不用亲戚过来看望孩子就可以看出来,就是怕来的人多了,孩子福气过剩。有个闪失。当初夏至听到阿爷说这话时,只觉的头上天雷滚滚,可是这又何尝不是老罗头重视孩子的一种体现。
因为孩子出生在三月,夏至阿爷便也依照田家其他孩子的起名规则,根据二十四节气,取名田惊蛰,也因为老罗头的特意交代,田惊蛰出生后,田家并没有人到来,甚至连王氏的娘家都没有人过来。只让同村的人给王氏带了一篮子鸡蛋。而田家人在王氏生产后的第二天依旧下地干活去了。只留了田梅花一人在家里照顾王氏。顺便帮田家做些家务。
田家农忙暂时告一段落后,田梅花和刘铁柱带着刘大宝便回家去了,李氏知道闺女在家里住了这么长的时间已经很不容易了,也没有再挽留。临走前李氏和四个儿子及媳妇商量了下准备给田梅花五两银子,因为刘铁柱受伤,田梅花几乎将家里的积蓄给花了个精光,田老四要帮她付药费田梅花还不愿意。其实当时田梅花并不知道田家光景已经变了,她觉着娘家也不容易,所以坚持自己付钱。
只是令李氏没想到的是,王氏林氏刘氏和郑氏早和田家四兄弟说好了,等田小妹走的时候,一家给出二两银子。凑在一起也有八两,也够田梅花一家用好长一段时间了,再加上田小妹如今跟着田立春她们一起打络子,日后也有了生活来源,生活想必能好过些。
郑氏她们见李氏要拿钱给田小妹。还与她们商量,心里不禁一热,这一段时间她们都看着李氏是如何对待田梅花的,那几乎家里有什么好东西总是第一个送到田小妹面前,甚至几个有了零嘴也是刘大宝排第一,郑氏她们知道婆婆是心疼小妹,所以她们心里虽然不舒服,嘴上也没说什么,她们也相信李氏不会做的太过分。如今要给小妹出钱,与他们商量,也可以看出李氏并没有真的只顾着田梅花。
“阿娘,小妹不容易,您给小妹钱,我们也没反对,这您应该高兴才是,怎么反而还掉起眼泪了!”郑氏见李氏泪眼婆娑,不由得上前打趣,劝说道。
“是,是应该高兴!阿娘能娶到你们这样的媳妇,是阿娘的福气,也是你们小妹的福气!”李氏用手抹掉眼中的眼泪,抽着鼻子说道。李氏一直觉着今生做的最大的事情,就是给几个儿子娶了这几个媳妇,有人天天家宅不宁,她们家却从来没有,虽然每个媳妇都有缺点,就譬如大媳妇说风就是雨,二媳妇的精明,三媳妇总是低着头没有存在感,四媳妇平时什么都装心里。可是李氏不得不承认,四个媳妇都是好的。
李氏也知道田梅花这段时间,自己觉着闺女这么长时间没回来,什么好东西都往闺女面前送,忽略了家里人和家里的孩子,可没想到媳妇并没有责怪她,小妹要走了,没加还拿了银子出来,李氏突然就觉着自己应该更好的对待四个媳妇。
“嗨,什么福气不福气的,我们就是看着小妹不容易,还带着个孩子,那山上打猎的事情,平时做做也没事,可也不能当成事来干,小妹家里又没有田,咱家的日子如今还过得去,能帮衬就帮衬一把,再说咱家过的不如意的时候,小妹不是也帮过咱家吗!孩子爹拎回来的肉可不是白拎回来的!”
“是啊,四嫂说的对,都是一家人该帮衬!”林氏接话道。
“更何况,小妹还伺候了我整个月子,这请个人还不得花钱,自家人更不能亏待!”刚出月子里的王氏怀里还抱着田惊蛰,也接话道。
“阿娘,我不会说话,我也想为小妹出分力!”刘氏低头低声细语的说道。
“好好好,银子我替你们小妹收下,我定会把你们的话说给梅花听的!”李氏接过众人递过来的二两银子,连带着将她手里的五两银子一起收了起来。至于后来李氏是如何和田梅花说的,又是如何将银子交给田梅花的,田梅花收没收,众人并不知道,只知道田梅花临走前,哭红了眼睛,一个劲的叫几个嫂子带着几个侄女多去她那里看看。
田梅花一家走了,田家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活,一个月过去了,家里的鸡鸭和鹅走已经走出了家门,田立春每天早中晚的放鹅,手上打络子的活计也没放下过,田雨水、田春芬、田谷雨、田立夏四个人天天也是赶着个鸭子跑来跑去的。夏至呢,整天除了喂鱼的事情,还有就是跟着老罗头和田老四往田里跑,毕竟这早稻可是她提出来的,自然是要好好看看的。夏至就怕秧苗不能活过,只到几天后,被插得斜着的秧苗,站直了腰,夏至才松了一口气。
刚松口气鱼塘里德鱼却要产子,吓的夏至天天又开始盯着鱼塘,毕竟鱼产子,并没有人知道要注意什么,只能仔细的盯着,也不知道是不是是不是野生的鱼生命力都强,反正在夏至任何准备都没做的情况下,母鱼顺利产子,等母鱼完全产子后,夏至赶紧让田老四将母鱼给捞了出来。
这时间河上的冰早已化了,镇上也有人卖鱼了,所以田家捞上来的鱼,并没有拿出去买,自己留了几条,给田小妹家里送几条,李氏又让给村里的几户老人送了几条,最后夏至还让田老四给村长家送几条,不说村长经常借田家牛车,就是这一村之长,也知道田家好好的巴结巴结。让夏至如何讨好村长,她是做不到,恐怕田家也没人能做到,但是给些小恩小慧的,人家不也记着你的好。
等夏至这些忙完了,四月也走到了尽头,田家徐家集下的秧苗也长的郁郁葱葱了,田老四他们又赶着去徐家集放水泡田,因为徐家集去睡并不像田家村那么方便,田家四兄弟连带着老罗头很是忙了几天,才将一百亩的田给放满水。这边放满水,那边前几天浸泡的田,已经可以插秧了,一家人又马不停蹄的开始起秧苗插秧。
这边田家大人忙碌,田家的孩子也不闲着,放鹅的人换成了田雨水,田立春被调出来帮着王氏做饭,做家务,以及在王氏给老罗头他们送饭的时候,帮忙带着田惊蛰。夏至依旧是村南和鱼塘两跑,当然后面还跟着田小满和田立秋两个尾巴,王氏觉着田小满这小皮猴,一会不见就没影了,她根本看顾不过来,这时候到处是水,王氏深怕有个万一,就将她交个夏至,田小满还是很听夏至的话的,这样家里就剩下田立秋了,田立秋觉着还是跟着六姐的好,能知道不少东西呢,所以夏至的后面又多了一个田立秋,王氏也放心立秋跟着夏至,毕竟夏至有时可不像一个六岁的孩子。
一百亩地田家人花了大半个月的时间终于将秧苗插齐了,后续的事情就由老罗头和田家四兄弟继续,李氏带着三个媳妇则回了家,不在整天整天的往徐家集跑了。
第七十四章 热情的田家村人
农忙完了,田家人就彻底歇了来,此时已经进了六月,天气开始慢慢变热,夏至依旧是田里和鱼塘两头跑,就怕出现烂秧、死苗,好在也许是这古代的环境好,秧苗长高了不少,并没有出生现任何问题,老罗头和田家四兄弟也整天的往田里跑,甚至连徐家集的一百亩地也只是匆匆瞅几眼,尤其是田老四更是一天几趟的跑,生怕秧苗有问题。
夏至整天跟着阿爷阿爹和三位伯伯跑田里给秧苗除除草,追追肥,几天下来身上被秧苗在腿上胳膊上划了好多口子,田老四心疼她,不让她下田,夏至还不愿意,晚上回去的时候,郑氏给夏至洗澡的时候,看着夏至整个胳膊和腿上的都布满了红痕,心疼的直掉眼泪,嘴上直说不让她去田里了,不过夏至却是知道,阿娘嘴上说的狠话,明天却也不会阻止她。所以夏至一边替郑氏抹眼泪,一边嘴上说;
“阿娘,不疼的,红痕看着有点多,看着吓人,一点都不疼!”
谁想夏至不说话还好,一说话郑氏的眼泪却掉的更多了。郑氏听着下夏至安慰的话,却觉着女儿这么懂事,总是为家里着想,如今满身的红痕,怕自己担心,硬说不疼,其实身上不知道有多疼呢!
郑氏一边掉眼泪,一边还手伤说道:“怎么不疼,你以为阿娘不知道,阿娘小时候可没少干这事!那滋味阿娘可是在也不想试了!”
“阿娘,真的不疼,不信你看!”夏至为了让郑氏相信,还用自己的右手掐了下左胳膊,不过被稻叶划破的伤口,那是滋啦啦的疼,夏至一碰上去,眉头就紧皱起来,只是她的动作很快,掐完后又完全没事的样子。还像郑氏示意了下,一副什么事情也没有的表情。
“你个熊孩子,知道阿娘心疼你,还在阿娘眼前掐自己一把,是想惹阿娘掉更多眼泪吧!”郑氏没来的急阻止夏至掐自己,见她一副轻松的样子,觉着自己在为她心疼难受,她自己却不把自己当回事,心里气恼夏至不知道珍惜自己,便恨恨的在夏至的背上拍了两巴掌。面部表情凶狠。手上却没有什么力道。
“阿娘。我真的不疼,要是疼的话,我早不去了,再说了还有阿爹呢。还有你给我准备的套袖呢,过几天就好了!”其实夏至下田也没做多少的事情,只是跟着田老四的身后,看看水稻的生长情况,这古代的水稻可不像后世,什么除草剂,杀虫剂都有,这个时候的水稻可全靠人工,有什么问题一定要杀死在腹中。不然什么都救不回来,在说大武朝可没有什么双季水稻,这水稻的生长周期要是特别长,那第二茬的水稻在生长上可是有影响的,不过好在田家的情况一切正常。都和夏至估算的差不多,如今草也除了,肥也追了,就坐等着丰收了。
又忙了几天,夏至才终于不再往田里跑,不过田家的五亩水田却是非常打眼,田家村家家户户的农田秧苗才刚开始生长,田家的水稻却已经长到半人高了,眼看着马上就要抽穗,可不是惹眼的很吗,每天到田里转圈的人都要到田家的稻田间转几圈,甚至有的老农,自己的稻田都不去察看了,专门跑到田家的稻田边上转转。
“我说大侄子,你这稻到底是怎么种出来的?”说话的是田家村老罗头隔了几辈的表叔。此时老罗头正领着夏至看完自家的田地准备往会走,路上碰到几个同样晚归的老人,几人一边走便一边说了起来。而这几人就是每天都要往田家田埂上跑上好几趟的村里老人,他们大多比老罗头大个十几岁二十几岁。夏至抬头看了看几人,发现他们脸上布满的深深的皱纹,因为常年劳作的原因,有的人甚至累弯了腰,只能苟着身子走路。
“我长这么大还没见过谁家在四月初就能插秧,你这秧苗到底是怎么下的!三月天气还冷着呢,稻种下田即使出苗了,恐怕也长不大吧!”另一位老者也开口说道。
“大侄子,你要是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不能藏着,可得说出来,大家都是一个村的,还是同一个祖宗,可不能忘了大家!”
要说前两个人纯属对农事的热爱,才问这个问题的,那么这最后一个人明显是冲着田家的技术来的,就连口气都是想占人便宜的口气。怎么感觉就是想要套近乎,一副巴结的样子。看其他老者并不与他走在一起就可以知道此人有多么不受待见,不过老罗头却是没管他,本来夏至这双季水稻就没打算瞒着村里人,更何况也瞒不住。少不得到时候要交给大家的,所以对他的话,老罗头也就只是听着。
“阿叔,不是我不说,只是我这也是第一次种,也不知道收成到底如何,我怕我这要是将方法说出去了,别人都仿造我家这么弄,到时再折了收成,那不是害大家吗,等我家今年种过之后,要是收成不错,大家到时再去我家,我定是会和大家说的,就是没人去找我,我也是要找村长和大家说说的,毕竟这事要是做成了,可是能提高大家收成的事情!咱们一年忙到头,不就是为了这点收成吗!”老罗头说的很是诚恳。
在老罗头心里从来就没有要独占双季水稻的意思,他总想着自己好过了,也让村了的人都过上好日子,这里毕竟是生他养他的地方,这里的人都是他的同族,如果真说起来还真是一个祖宗。再说别的村不敢欺负田家村的人是为什么,还不是他们村团结,没人敢随便欺负吗。
其他几位老者听他如此说都赞成的点点都,表示确实应该如此,毕竟这庄稼一年到头可就收一季,要是被人给糟蹋了,或是折损了,那一家子一年的口粮可就没了,慎重点是应该的。知道了老罗头不说的元因,众人也闭口不再向老罗头打听关于秧苗的事情了。夏至看了看众人的表情,好像是只有最后说话的那位老人还是一脸不情愿的样子,不过看众人闭口不问,他也不好在问就是了。
但是几位老人不再追问了,并不代表田家村的人放过老罗头他们,看着田家田里的水稻抽穗灌浆,明显比自己家的水稻要早一两个月,那心里羡慕的很,所以只要逮着田家人他们总是要询问一番,奈何老罗头和田家四兄弟的口吻都是一致的,都说试种之后才能说出去。
众人没办法,只能另想办法,发展到后来竟是见到田立春和夏至她们这些小娃都要逮着问。那些村人想着孩子好骗,家里大人做事也不会避着他们,哄出来两句也是好的,只是夏至一味装傻充愣,表示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众人无奈只得对她放行,田立春这个老实的娃,实话实说,家里交代不能说,却被人堵在了外面,还是田老大去将她解救了出来,不然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家去呢。
田家村的热情,夏至表示实在不能接受,这也有点太开张了,为了问出点什么,时不时就来场偶遇,最终偶遇都要变成群围,他们也不想想,这试种如果不成功,问了方法也是白搭,有可能还折损一年的粮食呢。不过夏至也管不过来,毕竟人家怎么想的夏至可不知道。
就这样田家人被围追堵截到了七月,夏至的五亩田早就灌浆,眼看着就要成熟了,而在六月中的时候,夏至让田老四将二季水稻所需的种子给下了,这古代夏天可比现代凉快多了,最高也就三十度,也就中午那会高点,一般都是二十多度的样子,下稻种可不是正合适吗。如今秧苗早已长出,就等这五亩地收割呢。
这几天面对夏至家黄灿灿的稻子,田家村人可看直了眼,这七月份就黄了的稻子,他们可从来没见过。看看田家的稻田,在看看自己还没抽穗的稻田,田家人更加热情了,也不再围追堵截了,直接找上了田家的们,几乎和田家人一天磨到晚,当然这样的人大多是女人,因为田家的男人白天一般都不在家。三个女人一台戏,整个田家村的女人都不知道要上多少台戏了,那段时间夏至几乎早上是在女人的说话声中醒来,在叽叽喳喳中度过,再在女人的说话声中睡着。
最后田家人实在没办法了,等田老四她们一出门,李氏她们就将门栓给插上,中午田老四他们回来,也是偷偷摸摸的,深怕被人给堵着,中午也是如此。
就这样在田家熬到了收割的时候,这下子可不能躲了,家里的粮食总的收啊,于是就出现了这么一副景象,田家一家人在地里收粮食,田埂上乌压压的站了一溜人,看的夏至满头是喊,给阿爹他们送水,非得挤着进去,挤着出来,这天气又热,没回给阿爹他们送水,夏至总是要换一身衣服,惹得田立春老说她换衣服换的太勤了。
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夏至想着这事家里忙,没空搭理他们,等忙完了,一定要阿爷他们去和村中聊聊,不然每天这么过下去,迟早要发疯的。
第七十五章 丰收
夏至看着一捆一捆被阿爷他们挑回家的稻把,脸上的笑容不断扩大,几个月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除了夏至,老罗头看着饱满的稻穗也是笑眯了眼,田家四兄弟因为多次在稻场和地头两地的挑稻子,早已被沉甸甸的挑子压弯了腰,因为天气热全身几乎被汗水浸湿,又被晒干了好几回,不过几人也是整天乐呵呵的,真是累并快乐着。田家的女人也没闲着,男人在忙着将稻田里稻子往回挑,李氏带着除了王氏之外的三个媳妇,将田家五亩地落下的稻穗给捡的干干净净,就是那散落的稻粒都没放过,田立春也将家里的鹅赶到田间,让它们吃没捡干净散落的稻粒,反正就是一点都不能浪费。
田家村人看着田老四他们一担一担的将稻子挑回家,心里那是五味陈杂,什么味道都有。一些老人可能还知道田家老一辈过的还算不错,到了老罗头这一代人对田家知道的就是一天比一天落魄,田老四他们这一代就更不如以前,在村子里就跟个透明人一样的存在,大家的印象也就是过的不容易。
可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田家像突然崛起似的,不说穿金戴银,时不时能看到田家的孩子去王屠夫家卖肉,小娃也有钱去村里的杂货铺买零嘴,冬天的时候人人都穿上了新衣服,听说田家的棉被也是换新了,后来听了家里的孩子说,才知道田家的女娃给娘娘镇的绣庄打络子赚了不少钱。
她们听说了也去领活,可人家的绣庄押金就要好几两,他们舍不得,只得又灰溜溜的回来。也有那舍得的,但刨除线钱,也剩不下几个。交了一次活计后,有赶紧将押金要了回来,在也不去领活干了。众人都一头雾水的。不知道田家是怎么靠着打络子发家的,有的认为田家是外强中干。说不定是卖了老祖宗的东西,才有钱置办的东西,所以大家也没深究。
只是从今年四月份插秧开始,村里人才明白,田家却是不一样了。如今黄橙橙的稻子更说明了这一点,听说这一季收成后,田家还要在种一季呢。这可不相当于收两季的粮食,有两倍的粮食。虽然他们不知道具体能收多少,但怎么也比种一季收的多吧,想到这里田家村人心里就热血沸腾。对他们来说没有比吃饱肚子,家有余粮更加上心的事情了。不过打听来了这么久也没打听出来,田家时如何在寒冬将秧苗种出来的,众人不禁有点泄气,后来一想既然人家说等试种完了。定是要告诉大家的,想来也不会诓骗村中人,大家也就不在着急。
不过村里人深怕到时候田家人将技术教给与田家交情好,每每见到田家人都很殷勤,所以这几次夏至总是看见村里的人帮家里拿着。抗那个,甚至如果不是老罗头他们阻止,想必稻田里的稻早被挑的干干净净了,那还需要夏至阿爹他们那么辛苦的来回跑。
这围追堵截之后,又是献殷勤,弄的田家有时哭笑不得,好在大家还是有点分寸的,不然这么个情况,最先受不了的肯定是夏至,毕竟夏至这个外来人可是对田家村没有多少的感情,惹不起还躲不起,跑的没影了,看你们还怎么着。
这边夏至因为村里人,造成生活不便,有些愤愤的想到,那边田老四他们已经将田家五亩的稻子都已将挑到到场上,并开始有石磙碾压拖把,将稻粒从稻草上脱下来,几人加班加点花了两天三天的时间终于将稻粒脱了下来。话说不得不加班加点,这二季水稻眼看着要下田了,如今田家的五亩地才刚放上水泡着呢。
犁田耙地可还要几日呢,田老四他们将脱过的稻粒直接就扔在稻场上,反正这几日,天气晴朗的很,正好给晒晒。田老四他们又马不停蹄的开始整地,整完地田家人有开始插秧,秧苗插完秧,田老四他们又开始给晒干的粮食扬场,收拾干净后,又在操心粮食放哪的事情,田家地方小,实在没有地方放,但总不能一直就放在外面吧,最后实在没办法,也就老罗头他们屋子里还有点空,老罗头和李氏商量着,在他们屋子的圈了一块地,将粮食存储在哪里,只是因为窗户再好被遮住了,李氏他们的屋子显得阴暗,不通风。
不过这种小事早被田老四告知这季收了将近有十五石粮食给忽略不计了,有什么事能比丰收更让人喜悦的呢,农家人一年到头,盼的可不就是这个时候吗,因此田家人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对于田家村人时不时的骚扰,也被田家自动给屏蔽了。
当夏至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也是吃了一惊,本来她打算能有收成就很不错了,如果情况好的话也就十石左右的收成,竟是没想到,和田家平时种的粮食收成差不( 夏至的小日子 http://www.xlawen.org/kan/3404/ )